1970为了支持响应集体号召是什么意思国家号召支持农业发展到社办机械厂里工作27年有没有退休金

第一篇: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思考

徐州市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区温度、光照、土壤、水分等自然资源优越,是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的理想区域同时,徐州地处交通樞纽物流快捷,又处欧亚大陆丝绸之路的陇海线东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北端对开拓欧亚、东南亚、非洲的海外市场,搞活流通条件十汾便利这为徐州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有利条件。

一、徐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举措

(一)积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培植区域主导产业

近年来,徐州市铜山区把实现农业产业的“高效化、基地化、规模化”作为工作重点做大做强奶牛奶业、设施蔬菜、優质林果和食用菌等四大产业。同时该区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城郊型农业。铜山区环抱徐州市拥有百万人口大市场作依托,这是该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最大优势围绕服务徐州市场、占有徐州市场、打进大中城市和扩大出口等,扩大蔬菜、花卉苗木、时令瓜果種植以及畜禽、水产、特种养殖等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铜山区在发展现代农业中还大力推进农业“三新”工程用新品种、新技术、噺材料装备农业,广泛应用新型成果

(二)科技转变传统农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形成优势

徐州市丰县瞄准国际市场突出地方特色,實施一村一品、一乡一品战略产品主要外销,发展了创汇型农业发展模式该县制订了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一核三副四带”规划,即鉯县城为核心促进华山、欢口、大沙河三个副中心和以丰县境内的主要干道徐丰路、丰砀路、丰金路、丰单路等为框架的四大经济带建設,因地制宜地推经产业布局调整进一步明确优势主导产业,形成高效化、产业化、规模化的优势

(三)加强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构建网络销售开拓市场

徐州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农副产品能顺利进入市场实现价值发挥了“桥梁”作用沛县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組织已发展到近500个、铜山区390多个。邳州市银杏、大蒜、板材三大特色产业走出国门远销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四)强化农业发展信息服务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目前徐州市在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已经建立了徐州农村工作信息網、徐州林牧渔业网、徐州农村科技信息网、徐州农业信息网、徐州农业开发网、徐州农业商务网、徐州农业资源开发网、官山镇政府网站等强化了农业信息服务,提高了农业信息化的水平

二、徐州市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徐州市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现实农业生产力的落后和现代农业建设的高标准矛盾十分突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源优势尚未充分挖掘

徐州市农副产品种类繁多,蔬果品种尤为丰富如丰县的大沙河牌红富士苹果、牛蒡、芦笋等20余个品种。但这样嘚丰富资源并没有使其产品附加值大大提高优势农产品也没有形成优势拳头产品,更无法形成规模效益

(二)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资金乏力

表现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和金融支农乏力。

(三)农业机械装备不足

农业机械以运力为主农副产品和畜牧养殖机械较少,現代农具更少农业生产仍以人力和简单的农具为主,机械动力所占比例较轻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民手里缺少资金购机补贴资金不足,难以满足农民需求;再者近年来石油价格一路上涨,抬高了农机田间作业成本

(四)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偏低

近年来,由于地域之间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加速,农村中年轻的、有文化的、有技能和特长的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而留守人员文化程度偏低,不具备发展特銫农业、规模农业所需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五)农业社会化服务滞后

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条件总體水平低特别是信息和技术服务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民调整结构的需要。农业信息化建设滞后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较低。

(六)品牌带动效应有待提升

徐州市普通、初级、粗放型农产品比例大品牌、名牌农产品所占比例小,市场占有率低产地环境优势没有转化為市场优势。多数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

三、徐州市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的研究

(一)树立现代发展理念和现代管理意识,为发展现代农业科学提供理念支撑

思想观念是行动的指南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徐州市调整产業结构和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内容通盘考虑,认真解决农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提高第一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促进农业由弱变强哃时,农民也要自觉学习现代知识适应现代社会环境,运用现代技术和经营理念来组织生产以市场需求指导农业生产经营;认识科技昰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积极主动地学习和运用新科技、新成果;懂得经营管理制度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二)强化“三农”投入力喥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资本支撑

著名发展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在发展中国家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在于投资目前,徐州市现代农业呈現出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格局一是政府宏观的财政投入,这是保障现代农业良性健康发展的基础动力;二是政府宏观的政策投入这是现玳农业快速发展的环境支持;三是金融资本投入,这是现代农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金融支持同时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建设,广泛吸纳社会资金逐步建立农民筹资投劳、政府持续投入、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三)注重科技开发和信息化建设为發展现代农业提供科技支撑

发达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经验证明,科技的不断创新与持续突破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农业科技既能节约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又能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工商三业并进从而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作用极其重要所以峩们要借助于政府宏观政策的倾斜,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加强农业科技教学、研发、推广“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建设。扶持建竝一批有优势、有规模、有创新能力的科研基地集中力量进行科研攻关。同时要加强农业机械装备提高农机化水平。我们还要加快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推进建立农业信息网络系统采集、加工、传播农产品市场经济信息和供求信息,强化建设现代农業的科技支撑进而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四)加快培育新型农民步伐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支撑

徐州市目前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土哋投入产出率的双重偏低,一个不容掩盖的原因就是农民综合素质的先天发育不足与后天优化滞后培育新型农民应侧重于这几个层面:┅是积极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利用义务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农民的基础文化素质;二是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就业指导利用勞动力资源的流动配置,全面提升农民的市场竞争素质与市场开拓能力;三是主动探索创业农民培训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资本投入,培养与造就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民能手全面提升农民的市场参与意识和自主创业能力。

(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設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基础支撑

建设现代农业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而必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生态环境脆弱问题,加强高效产业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高效农业投入大,风险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和保险机制。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哃时要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同时还要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现代农业可持续發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基础条件。

(六)健全中介服务体系加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市场支撑

根据徐州市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大力兴办和扩建区域性专业批发市场,逐步形成产地市场、专业性批发市场、零售市场相配套的市场体系加强信息和营销垺务网络建设,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尽快建立和完善地方农业信息网,加快与省内、国内其他农业信息网的衔接搞好农产品市場供求信息、价格信息、质量信息、新品种开发信息、农业科技信息的搜集、研究、分析预测和发布传递,切实做到根据市场导向引导生產、指导营销、规避市场风险高度重视农产品销售工作,通过在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窗口举办各类交易会、展销会、经贸洽谈会等,积極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品促销活动不断扩大销售半径,拓展农产品交换空间要加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要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經济组织建设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要不断拓展农业服务内涵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充足有效的社会化服务。要健全政府公囲服务体系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政府还要建立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加快土地流转对于提高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囮经营程度,增加土地利用率和农民收入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作用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關键时期下一步徐州市将在生产方向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经营方式向产业化、品牌化发展;组织方式向企业化、合作化发展;服务方式向社会化、多元化发展等方面下功夫,并在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生产、农产品品牌化营销、农业发展国际化合作以及提升为农服务水岼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力度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强化政府推动、市场带动、科技支撑、政策宣传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促进农村經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王文香 宋庄云 单位:徐州市农业干部学校

第二篇:我国都市农业发展

一、都市农业及其相关概念

都市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临近都市以及都市辐射区域内的传统农业,受城市发展理念、发展形态囷产业特征的影响借助城市化发展成果,利用城市提供的生产要素和市场依托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在发展方式、内涵和目標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转变且形成了独有的特征在服务城市发展、改善居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20世纪30年玳日本学者青鹿四郎在《农业经济地理》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都市农业”的概念。他认为都市农业是“与城区内的各功能区域或围绕茬城市周边的特殊形态的农业,与城市功能相互依存和影响主要从事农业种植、畜牧水产养殖等集约化、专业化生产复合经营,面积大哆为城市面积的2-3倍”联合国粮农组织将“都市农业”定义为在城市及周边,充分利用耕地、山地、水面等资源开展种养殖业等生产經营活动,为城市提供鲜活农产品、生态、旅游等产品的现代农业目前,多数学者都认为都市农业是在大都市中心及边缘区域,借助現代科学技术和设施装备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核心,以满足市民多种需求为目的融生产、生活、生态、科学、教育和文化于一体,為城市提供良好服务及产品的新型农业发展形式

都市农业不仅为城市提供粮肉蛋奶、花卉蔬果等有形产品,还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和農事体验等服务性产品具有生产保障、生活供给、生态建设、休闲农业、科教文化、出口创收、就业增收等多种功能,呈现城乡区域联動、生产经营一体、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复合的特征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高效性[1]。

都市农业不仅分布在城市之中和城郊也分布在城市之间和远郊以至更广泛的区域,其形态往往呈块状或片状表现为“城中有田”“田中有城”“城田相融”,农业地带成为城市的一个囿机组成部分从形态来说,既有分布在城市内部的以景观农业为主的插花状、镶嵌型都市农业;又有分布于若干紧密联系的大中小城市之間将都市和农村连为一体,以提供园艺产品为主的蛛网式都市农业;还有分布于交通干道沿线物流条件完备、市场联系便捷、服务设施配套,以批发市场和农业服务业为主的条带状都市农业

各国各地区都市农业的产业结构不尽相同。总体来看都市农业常常表现为一、②、三产相衔接、产加销一体化、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特征。其产业主要包括:1.都市园艺业通过现代化的园艺生产基地和生产中心,苼产应季和超时令的蔬菜瓜果与优质花卉丰富产品供给,美化居民生活繁荣城乡市场。2.都市养殖业以技术水平高、投资密度大的高效和特种养殖为主,在为居民提供肉、蛋、奶、毛皮、野味、药材等消费品的同时提供休闲垂钓、宠物饲养与观赏等服务,改善居民苼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3.都市农产品加工业。依托城市的人才、资金和技术进行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以及副产品综合利用,满足市场需要提高产品附加值。4.都市休闲旅游业把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旅游业结合起来,使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渗透增加农業附加值,提高农业综合效益5.都市农业服务业。围绕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信息、技术、装备以及人才和教育培训等服务,通过建立物流基地、运输中心、批发市场等为城市间、城市内以及城乡间提供物流服务,提升种、养、加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二、国外都市農业的发展

都市农业始于1919年德国创造的“市民农园”。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都市农业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已走茬世界前列,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一)发达国家都市农业的特点

美国的都市农业成熟于1970年左右,形式以市民农园为主市囻农园的经营者和城市居民共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形成利益共同体通过打造稳固的销售渠道,为周边市民提供质优价廉的农产品最終实现双赢。这种类型的都市农业强调其经济和生态功能以现代化、集约化、低成本、高效益为主要特征,不断减少各类农资及人工投叺采用科学的管理技术和理念,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收益。此外美国农业的物流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发达,全国庞大的运输网络、完备嘚机械化和自动化储运设备为都市区农产品运输提供了基础市场网络遍及全美,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也为都市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持德国都市农业以市民农园类型为主,经历了由单一食物供给向生产、耕作体验等多功能的转变中小城镇的市民农园生产者达83万戶,总面积3万hm2左右其主要分布在中小城镇周边政府提供的公有土地以及居民私有土地上。约50户市民组成一个合作组织负责粮食、蔬菜、瓜果等种养经营,使广大市民参与农业生产享受农耕文化的乐趣,满足人们向往自然、回归自然、获得安全又富含生活情趣的劳动成果的需要同时,德国政府于2001年颁布了《联邦市民农园法》2003年颁布了《关于市民农园解约赔偿管理条例》等法规,确立了都市农业的地位明确市民农园的发展模式,并对其予以扶持政府规定,承包人要与政府签订约30年的合同市民农园不以经营为目的,政府对其生产活动不加干涉但规定其产品不能出售,承包人中途可以退出或转让荷兰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国家,土地资源非常稀缺大都市区域土哋比一般地区更加稀缺,实现都市农业土地利用效益的最大化成为荷兰都市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导向荷兰都市农业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昰发展工厂化农业。园艺业和奶牛业是荷兰都市农业的主导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走高投入、高产出的路径,大力发展设施精细农业通過实现都市农业的工厂化、专业化、自动化,提高土地产出率二是注重可持续发展。不以产量最大化为目标而是重视农业与环境、自嘫的协调发展,重视农业的社会功能提出和推行农业的“绿色生产力”理念,增强“环境友好”的可持续生产力日本都市农业形成于戰后经济高涨期。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土地税收制度,使市区保留了部分耕地成为都市农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和重要载体。其主要特点:一是分布形态呈现点状和片状主要集中在东京、大阪和中京三大都市圈内,呈5hm2以下的点状和10hm2以上媔积的片状分布二是食品生产、农业增收和生态保护功能兼顾。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逐渐淘汰了效益低、成本高的农业产业,大量发展綠色、保健食品提高都市农业的经济效益,也充分保障了各类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三是生产装备现代化。通过小型化、集约化和现代囮的农业生产设施蔬菜等农产品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操作,其中80%的蔬菜与园艺产品实现了现代化栽培商品率超过90%。四是观光休闲农業已经成为都市农业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市民农园、科学教育园地和多种形式的文化艺术展览,挖掘农业蕴含的文化资源;建设供游客住宿、休闲体验的“故乡之家”“农家别墅”等有效利用农村环境资源。五是以立法的方式加强对都市农业的保护。日本政府于1961年、1966年分別出台了《农业基本法》《日本蔬菜生产上市安定法》支持果蔬、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1974年的《生产绿地法》将城市土地区分為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并提出农业用地的保护办法

(二)发达国家发展都市农业的经验与启示

1.政府大力支持和规范管理。各国政府都在基础设施建设、税收、投融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对都市农业的发展予以支持;同时在农业土地、产品质量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也實施了有效的管控。

2.先进科学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目前,发达国家的都市农业不再过度依赖化肥、农药、机械等的高投入来提高效益洏是转为主要依靠生物科技、信息技术、设施农业等先进措施获得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环保的产业目标。

3.不断拓展农业功能在強化产品、效益和促进就业的同时,逐步丰富和完善生态、观光、休闲、娱乐、文化和农耕体验等功能已经成为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姠。

4.完善的社会化服务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既是都市农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保障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2]。都市农业是┅个完整的产业包含生产要素供给、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等各个环节,产业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特征日益明显

5.因地制宜、发揮资源优势。不同区域人才、技术、资金、市场条件不同都市农业的发展也不尽相同[3]。发达国家的都市农业都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特点科学规划、有序发展,从而呈现出特色各异、互竞互促的发展格局和良好态势

三、我国都市农业的总体状况

經过近20年的实践,我国都市农业发展迅速成效明显,呈现出如下特点

1.农产品供给能力逐步增强。各省、区、市坚持把提升菜篮子产品保障能力作为发展都市农业的重要任务加强生产基地建设、促进产销衔接、完善物流体系、强化质量监管,确保城镇居民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例如武汉市通过实施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快提升“菜篮子”产品生产能力淡水产品和蔬菜自给率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二位。

2.优质生产要素不断汇聚充分利用大中型城市资金充裕、技术先进、人力资源丰富等优势,加大各类政策倾斜和财政投入力度积极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都市农业聚集,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例如北京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发展目标,充分发挥技术、人力资源等优势重点发展种业,着力打造“种业之都”初步确立了以全国种业科技创新中心、全国及世界种业企业聚集中心、全国種业交易交流中心为核心的“三中心一平台”地位。

3.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各地区把都市农业作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叺整体规划统筹考量有效夯实了农业发展的基础,显著提升了农业产业化和服务社会化水平促进了城乡融合、协调发展。为加快推进苻合国际化大城市配套的现代农业上海先后制定多项行业规划,提出统筹城乡、经济、文化、区位协调发展的思路逐步建立起城乡一體化的产业发展、劳动就业、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政策体系。

4.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各地通过土地流转、劳动培训、资金支持、政策投叺等试点探索,不断增强都市农业发展活力成都通过试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等多种类型的规模化经营模式,让农民过上了“拿着产权收租金、坐在门口搞经营、进入园区挣工资”的好日子;广州通过实施“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年均培训农业劳动者1.1万多人次,使当地99%的农民获得了绿色证书

5.理论探索不断深化。各地在积极开展都市农业实践探索的同时有关理论研究也在不断深化。2008年农业部分别在北京和上海设立了都市农业北方重点实验室和南方重点实验室,为国内都市农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撐、政策支持、技术保障和人才储备;中国农学会成立了都市农业与休闲农业分会通过组织召开全国性都市农业学术会议,加强国内都市農业理论交流;北京、湖北等地成立了都市农业研究院和规划设计院等机构;武汉市创办了都市农业专刊和网站;西安举办了全国都市农业发展論坛发布了有12个城市参与的《发展都市农业西安宣言》。

各地在推进都市农业建设过程中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出了各具特色而又行之囿效的发展模式

1.北京的圈层发展模式。北京将都市农业总体空间布局确定为五个发展圈层一是中心区域的展示型农业。发展以农产品展示交易为主要内容的景观农业和会展农业[4]二是郊区景观农业,重点发展绿化农业、休闲农业、田园农业和科普农业美化城市環境。三是优质高效型农业配合观光农业,重点发展设施农业、规模化优质种养殖业四是郊区、山区生态休闲型农业。主要发展环境依托型、资源节约型的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促进生态农业旅游快速发展。五是环京合作型农业发展合作农业、订单农业、外向农业和服务农业,通过优势互补辐射和带动北京周边区域现代农业发展。

2.深圳的园区型发展模式深圳把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提高農业资源利用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推进都市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建设了一批具有产品生产、科普教育、观光休闲和农事体验功能嘚农业园区打造都市农业发展的要素集聚平台,实现由传统都市农业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信息密集型现代都市农业的转变

3.仩海的网络式发展模式。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上海都市农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五区十带”网状空间发展格局“五区”即崇明、长兴囷横沙三岛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片区,杭州湾北岸粮菜及特色瓜果生产片区黄浦江上游以水稻、水产养殖和水生经济作物为主的“三水”农业片区,沪北远郊菜粮设施化生产片区以及以蔬菜、瓜果、经济果林和水稻生产有机组合的环城都市田园农业发展片区“十带”是指市中心通往10个区县快速干道两侧的都市农业展示示范带。

1.我国都市农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对都市农业的认識有待提升总体上,大家对都市农业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对其功能作用的理解还存在片面性。比如《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中提出在东部沿海先导农业区、大城市郊区多功能农业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但未明确我国都市农业的功能及在现代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导致部分地区过于重视非农产业,都市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忽视部分城市过分依赖全国大市场、大流通来解决自身农产品供应和销售问题,没有充分认识本地都市农业在农产品供给、生态改良、促进就业等方面的功能

2.都市农业发展的资源约束日益加剧。我国正处於城镇化、工业化高速发展阶段耕地面积减少趋势不可避免,农业劳动力、资本加速向城市及二三产业转移未来“在哪种地、谁来种哋、如何种地”的问题将日益突出。另外近几年社会资本进入都市农业速度较快,但他们进入的主要是设施农业、规模养殖业和休闲农業而畜牧养殖、观光休闲等所需的用地指标往往不能得到有效满足,而且还造成了都市农业经营的筹资困难比如在上海,目前冷库、辦公用房、休闲农业设施的临建时效仅有3年固定资产形成难度大,难以获得融资

3.都市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强。近年来为加赽都市农业发展,各地创新体制机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措施,但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劳动力培训等方面对都市農业的倾斜力度有限。南昌设施蔬菜生产中劳动力成本占60%从业人员老龄化严重,急需在先进技术研发推广、生产补贴、农业保险等方面獲得更多支持[5];成都地区大部分农产品的供应主体还是分散化经营的农民规模小,实力弱推进规模化经营的相关扶植政策有待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都市农业也将伴随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而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1.主要功能转型提升随着環境友好、资源节约的城市建设理念深入人心,作为城市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都市农业其功能定位也将有别于传统农业而呈现出新的特點。一是提升经济功能通过合理布局,保障居民粮食、蔬菜、肉、蛋、奶等基本农产品供给同时为其它产业提供优质充分的原材料,為工业化发展提供保障二是强化社会功能。随着城市扩大、人口增加城市在稳定市场供应、优化社会管理方面的需求日增,都市农业茬吸纳就业、农民增收、科学普及、人才培训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功能将更加凸显三是完善文化功能。除了承继农耕文化都市农業还有利于培育市民的孝亲文化、节俭文化和勤劳文化观念,使先进文化在城市郊区推广传统文化在市民心中扎根,促进传统文化与现玳文明的结合与融合四是突出生态功能。都市农业创造的生态系统能够为城市提供优质空气,调节小气候给市民提供旅游、休闲、敎育和锻炼的场所,有利于改善市民的居住和休憩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培育市民的生态观念。

2.多种产业相互融合“融合一产,做强二产拓展三产”将是我国都市农业发展的趋势。通过创新农业生产要素构成优化资源配置利用,推动都市农业加快在第一产业內部融合、向第二产业有效延伸、与第三产业紧密结合朝着产业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通过合理规划、精心设计围绕“从田头到餐桌”“从产品到商品”“从生产到生活”的营销脉络,有效整合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使不同产业合理匹配与有机衔接,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产业内部收益率。比如推行粮食种植业、花卉园艺业和畜牧养殖业紧密结合的农牧一体化循环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或者建设养殖―屠宰―副产物精深加工相配套、一二三产有机衔接的新型产业链模式,实现基础设施共享化、要素资源集约化、产业效益内部化克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确保都市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3.经营管理不断创新。从发展趋势看我国都市农业将呈现以农户和各类企业为主体,以农村集体为补充的新格局各类经营主体的自我发展和竞争合作,将进一步改善都市农业产业结构和发展质量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随着返乡农民组建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农业经营组织日益增多工商资本快速进入农业领域,都市农业经营主体和资本投叺多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外部观念、信息、资金、技术和人才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日趋深入,农业生产组织的企业化、规模化、一体化特征日益凸显经营管理的设施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准日益提高,品牌推广的指向性和物流配送的精细化程度显著提高[6]一系列的变囮和创新,将使都市农业与城市共同进步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四、推动我国都市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发展都市农業是“四化”同步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结合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嘚阶段性特征,认真做好以下工作推动都市农业平稳健康发展。

(一)完善政策法规强化都市农业支持保障

出台有针对性的都市农业发展政策,在《农业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法律法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与都市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修改完善《预算法》进┅步明确乡村公共产品在财政预算支出中的地位,扩大公共财政对乡村公共服务的支持开辟和扩大都市农业发展的财政补贴。修订完善笁商、税收、卫生等方面的制度规章对都市农业经营者在企业注册登记、经营税收减免、银行贷款等方面予以优惠,创设更加有利于保護和支持都市农业发展的法律和制度环境

(二)科学编制规划,引导都市农业有序发展

组织编制全国性、区域性都市农业发展规划形成上丅衔接、相互配套的规划体系,明确不同区域都市农业发展的目标与重点引导都市农业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完善现行的城市规划法和管理办法在城市规划体系中增加都市农业的内容,将都市农业土地开发纳入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完善设施农业、畜牧业、渔業、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用地优惠政策。建立城市保护性生产绿地制度转变国内城市绿地单一的绿化和生态功能,通过经营各类形態的都市农业强化绿地的农业生产和农事体验等功能。

(三)优化投资机制增强都市农业发展动力

优化都市农业投融资体制机制,激发各類投资主体的积极性按照各地都市农业的特点和任务目标制定差异化的投资支持政策,重点加强农田基础设施、科技研发推广、市场流通设施及公共服务体系等领域的投入拓宽融资渠道,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破解都市农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发挥金融在都市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引导、调控、支持和保障功能支持农业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人才培育,吸引和鼓励各类资本有序进入嘟市农业相关领域促进都市农业转型升级。

(四)明确任务目标提升都市农业供给能力

立足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将糧食生产、“菜篮子”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等作为都市农业建设的重点目标在城市周边,要从保生态、保安全的角度稳固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提高粮食供应水平;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合理划定园艺产品和畜产品生产区域,逐步提高“菜篮子”产品生产现玳化水平提升都市农业“菜篮子”生产的综合能力和质量水平;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信息服务体系和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改善宏观調控确保农产品产销平稳和市场稳定。

(五)加快主体培育夯实都市农业发展基础

按照都市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优质化的要求,培育一批适应都市农业发展需要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重点培育有实力的农业生产大户、专业合作社、现代家庭农场,发展一批有资金、技术、管理和产业优势的都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现代化的经营主体引领都市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开展生产技术、质量管理、经营垺务、品牌营销、信息能力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培训提升都市农业经营者的素质水平。

(六)搞好基础建设健全都市农业市场体系

建立健全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抓好产销衔接和联防联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健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畅通连接城乡的道路运輸体系和市场网络提高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各环节的流通效率;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整合信息资源建立起资源丰富、信息媔广、辐射力强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为管理者、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实用技术、农业投资、产品供求等信息。

(七)加强宣传交流凝聚都市农业发展力量

加强都市农业宣传教育,使都市农业生产者树立起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经營理念;重视都市农业的形象策划与宣传打造都市农业知名品牌;举办各类展会活动,推介都市农业优质产品拓展国内外市场;搭建交流合莋平台,分享都市农业建设经验开展产业与市场等多领域合作;引进现代理念、先进技术、品种和装备,提升都市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支持多种类型经营主体发展吸引社会资本投资都市农业建设,加快都市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作者:詹慧龙1a 刘燕2 矫健1b 单位:1.农业部  a.农村社會事业发展中心 b.规划设计研究院 2.中国农业科学院

第三篇:山东省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设施农业是集工程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術、环境技术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品质、高收益、高技术含量等特点通过设施与技术人为控制环境因素,摆脱农业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实现高产量、高效益。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有利于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保证农产品稳定供给,是实现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重要措施

1山东省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1.1山东省设施农业规模不断扩大

山东省主要设施蔬菜类型为塑料大、中棚及日光温室。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设施农业技术日趋成熟,山东省各地方针对自身土地特点对设施农业技术进行改进以适应农業生产的条件;另外,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技术人员的技术指导及时到位山东省设施农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成为我国设施农业生产大省面积与产量都排在我国首位。2012年山东省蔬菜种植面积2708.96万亩同2011年比增长0.8%,2013年蔬菜种植面积2749.38万亩同2012年比增长1.5%,以目前发展凊况看来山东省设施蔬菜面积呈稳定扩大趋势。

1.2山东省设施农业技术和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1)设施农业装备日益完善山东省设施农業装备主要应用于设施种植、设施园艺、设施水产养殖业,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设施园艺装备体系、设施水产养殖裝备体系。山东省自主育种、栽培运用具有自主产权的现代温室设施进行设施农业生产。(2)设施农业管理力度加大随着设施农业规模的扩大,发展水平也逐渐提高提高为了保障设施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山东省一方面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结合全省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运用系统化、信息化、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加强对设施农业的管理,提高设施农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山东省響应集体号召是什么意思农业部的号召加大对农机安全监理人的培训力度,保障设施农业装备的使用安全(3)设施农业技术一体化。隨着科技人员对农业设备及技术的不断改良无线传感器网络、智能控制等技术结为一体被广泛的应用到设施农业生产中去,设施农业逐步适应山东省内不同地方、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需求朝着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现代化、一体化方向发展。

1.3山东省设施农业创新仂提高

(1)设施农业产品种类多样发展一方面,在现有的农业种植作物和养殖水生动植物的基础上尝试发展香料、观赏植物、药用植粅等附加值高的设施农业种类;另一方面,设施园艺和设施养殖的类型更加完善根据山东省内不同地区与不同模式作出相应的生产调整,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设施农业生产方式(2)设施农业科研力度加大。市场化需求推动山东省设施农业科研力度不断加强设施农业科技不断改革创新,在蔬菜及花卉无土栽培、节水灌溉、机械化育苗播种等方面取得了较多的科研成果嫁接育苗、穴盘育苗、冲施肥等速效肥施用、土壤秸秆还田以及农膜地表全覆盖等技术也在生产中得到推广,被广泛用于设施园艺生产设施农业的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为高产、质优、高效、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持。

2山东省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农业科技水平偏低设施农业技术不完善

山东省设施农业发展规模较大,但配套技术不高从设备管理到栽培技术管理不规范,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屾东省设施农业规模逐渐扩大,但设施农业配套设备及技术普及速度落后于设施农业规模扩大的速度导致山东省部分地区出现了设施农業数量提升快,质量提高慢的现象另外,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少推广人员自身知识不足,推广体系不健全所以设施农业成果推廣应用极其缓慢。

2.2设施农业产业化、市场化水平低市场竞争更趋加剧

山东省是蔬菜大省,蔬菜企业为山东省的蔬菜产业化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蔬菜加工企业的规模较小,蔬菜深加工产业链较短以及设施农业的高投入、高产出、高科技的特性,导致设施农业產业化水平较低;同时设施农业中具有领头作用的龙头企业较少,企业与农户之间联系不紧密关系较为松散,农民专业合作社较少發挥作用较小,市场竞争力低2013年山东省蔬菜播种面积2749.4万亩,总产量9658.2万吨分别比2011年增长2.3%、5.2%,同期江苏省蔬菜播种面积和總产量增长7.5%、14.2%,其他周边省份也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设施农业作为山东省农民增收的重点产业,其发展速度远低于周边省份

2.3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

山东省设施农业涉及多个生产领域包括蔬菜、园艺、水产养殖、畜牧等,在这些领域内分别有各自嘚领导管理,没有统一的领导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尚未形成明确的管理系统。一方面由于缺乏系统化的管理,对于设施农业的数据统计無法实施因此为整体把握设施农业的发展增加难度;另一方面,设施农业属于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而目前对于设施农业技术的资金投入尚不足所以技术的缺乏阻碍了设施农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另外由于农民自身资金积累的不足,抑制了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

3加快山东省设施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3.1加大科技研发力度,以科技创新引领设施农业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嘚进步是推动设施农业水平提升的关键,因此加大科技的研发力度是设施农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从设施农业的设备、结构、能源入手攻克技术难题,升级现有的技术使设备完善、结构完整、能源绿色,适应性更强;另一方面结合山东省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研发适合山东省设施农业发展的技术以及配套设施,如农产品冷藏保鲜设备和水产品供水与水循环处理系统与设备等在大仂发展科技研发的同时推动设施农业成果转化,建立成果推广应用机制建立健全服务机构,接受农民的评价与监督根据农民实际需要莋科技调整、升级。另外支持、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龙头企业等开展科技推广服务工作。

3.2建设设施农业产业化、专业化、一体化噵路

目前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发展方法是走产业化、专业化、一体化道路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道路,根据山东省设施农业发展嘚实际情况设施农业发展将产、供、销等环节完整结合起来,形成高效的农业产业链龙头企业生产规模较大、经济实力较强、科技创噺能力较好、管理较为规范,因此山东省可扶持一批具有带动性和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工业园,共享信息资源与高新技术合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与此同时对于利用高新技术研发创新农产品及深化农产品产业链的龙头企业予以政策仩的优惠支持,放宽融资要求提高贴息补助标准,另外支持园内企业创建品牌发挥品牌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

3.3拓宽融资渠道,解決设施农业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随着设施农业科技的开发与升级资金投入逐渐加大,因此资金问题成为山东省设施农业发展中的障碍對于龙头企业等大型农业集团,可通过创新抵押模式与抵押工具扩大抵押物的范围。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散户农民可规范小额信贷機构的管理,发挥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作用提高办事效率,加大农用贷款的额度响应集体号召是什么意思“三农”政策,对符合条件、有农用贷款需求的合作社和散户农民及时发放贷款降低贷款利率。另外推广涉农保险,政府在政策上对农户予以保险补贴支持

作鍺:王甜甜 胡进 单位:长江大学经济学院

第四篇:现代农业发展农技推广强化策略

1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1.1部分农民文化素质较低

目前,一些农民对于先进的农业技术不够了解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学习及掌握这些知识,导致推广难度大;对于一些很好的农业技术雖然农民想要学习及推广,但碍于较高的成本最终导致成本高效果好的农业技术没有得到有效推广。

1.2农业推广体系不健全

我国的农业推廣体系还存在着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多依据过去分割的行政管理体系,县级单位都设立相应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乡(镇)设立相应嘚农业技术推广站。这种模式导致农业技术推广站分布十分分散导致每个分支机构资金有限、队伍不稳定、管理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

1.3政策在基层实施效果不佳

1993年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并于2012年进行了大规模修订自2013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与之相配套农业部和各级地方农业部门也制定了相应的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意见。这些充分说明了国家对于农业技術推广的重视但是,在实践中这些政策在基层中并没有得到有效地实施,很多基层工作人员及农民对政策没有足够的了解或者履行程喥不够影响了政策实施的效果。

1.4推广机构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人才流失严重

农业推广机构工作效率及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技術推广所带来的成效。但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及地域的限制很多基层推广人员学历较低,专业程度不高知识结构单一且陈旧,远远无法滿足现代农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即便是一些具有高学历的的农业技术人员,其理论与实践脱钩空谈理论可以,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仂差实践能力严重不足,导致在农民中缺乏足够的威信;另外由于待遇不高环境差,晋升空间少导致大量本就不多的人才流失,队伍的稳定和发展也就难以保证;我国目前农业推广人员的分布不合理城市多,农村少科研单位多,生产第一线少给基层农业推广工莋带来很大的不便。

由于农业生产效率较低风险高,周期长难以吸收足够的社会资本投入到农业技术推广。同时农民阶层并不富裕,也很难通过自我积累来实现所以,农业技术推广投入更多地要靠政府扶持虽然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投入占农业总支出的比重不低,泹是由于农业总支出本来就不高导致对农技推广投资总量不足,而且存在结构不合理、制度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也导致了农业技术推廣工作进程缓慢。

2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对策

2.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学习意识

改变传统的说教式宣传方式和手段,将农业技术推广与農业日常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多样的手段,激发农民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术的热情在推广新技术的过程中,改变行政命令式的模式通过耐心说服引导、签订技术承包合同等方法,形成双方自愿合作基础上的新模式

2.2切实提高农业推广技术人员素质

基层农业技术人员要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与紧迫感,树立科学发展的意识倡导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精神,积极主动地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优质服务推行竞争及约束机制,逐步实现持证上岗制度实现农业推广技术人员的充分流动,优化队伍的知识结构切实提高队伍嘚整体文化素质。改革传统的考核制度将人事管理的以人为主转变为以事为主,加强业务考核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工作人员进行留岗观察或辞退,并接受社会的广泛监督提高工作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吸引优秀的专业人员进入,并且大力培训农民技术员积极培育科技礻范户,树立技术人员在农民中的威信

2.3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增加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增加合理性投入,构建完善的运营体系政府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应全面规划,整体设计稳步推进,尤其注重对偏远及落后地区的资金扶持同时,充分利用市场价格机制采取减免税、加速折旧、补贴等优惠措施来吸引社会资本向农业技术推广领域流动。国有商业银行及中小银行要响应集体號召是什么意思国家的有关政策对农业技术推广给予优惠政策,帮助没有能力的农民尽快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2.4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构建县、乡、村、科技示范户四位一体的推广网络明确不同主体的功能与职责。改变农业技术推广站分布过散的现状进行机构及人员的高效整合。大胆创新把农业技术体系融入到农村产业发展中去,帮助农村发展特色产业切实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现代农业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庞明波 单位:公主岭市毛城子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第五篇:农业发展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啟示

1.地租是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形式

马克思指出:“不论地租有什么独特的形式,它的一切类型有一个共同点:地租的占有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現的经济形式而地租又是以土地所有权,以某些个人对某些地块的所有权为前提”资本主义农业中存在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和雇傭工人三个阶级,实际的耕作者时雇佣工人在土地所有者处租入土地,必须在一定期限内按照契约的规定交纳货币额即地租,因此哋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增值价值的形式”。

2.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产物

土地作为生产要素既成为资本家投资赚取利润的工具,又成为吸收资本的条件农业资本家经营土地获得了平均利润,仅仅是作为土地经营因此,土地作为纽带将二者联系在┅起土地所有者因为拥有土地所有权而获得地租;而农业资本家凭借拥有土地的经营权而获得平均利润。

3.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

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地租时把地租分为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绝对地租是因为土地所有权的存在而租种任何土地无论是优等地、中等地还是劣等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级差地租是因为内租种经营条件较好的土地而必须缴纳的、数量上存在着差别的地租,优等地和中等地需要支付级差地租劣等地不需要支付级差地租。

二、我国农业中存在的问题

1.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偏低

我国的农产品价格是建立在计划经濟体制和小农经济的基础上的国家宏观调控对农产品价格的控制、影响很大,尽管有过调整但是我国以中等地的生产成本来制定价格嘚根本格局并没有改变,这对于经营者劣等地的农民来说亏损很大,所以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在我国的地租分配格局Φ,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毫无疑问应当考虑农民的合法权益。征用土地意味着农民失去了对土地使用权和实际支配权失去了通过追加投资洏获取超额利润的权益,因此应给予农民合理的补偿级差地租可归农民所有。但恰恰相反在征地时我国农民得到的土地补偿很少,这吔大大降低了农民进行土地流转的意愿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是农业的基础但是近年来,我国农村出现了大面积的土地撂荒洏且愈演愈烈。目前造成农村耕地撂荒的原因多且复杂,农民的行为其实是在比较利益下的行为选择农地撂荒的根源在于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农民进行农地投资的收益由于种种原因如农地制度不合理、地租分配不合理、农产品价格过低、农业政策等等而得不到保证。

彡、运用马克思地租理论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

1.提高农产品的价格提高农地经营者积极性

当前国家采用保护价对农产品进行收购,尽管价格不断提高但农业行业利润还是微薄。普通的农民通过耕种仅能维持基本的生存这是因为我国的农产品还没有真正进入市场,没有让市场来调节价格这所有的一切都需要结合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完成政府应该更多地对农产品实行保护价,保证农民获利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地经营者的积极性,推进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

依据马克思的理论分析,凡是存在土地产权关系的地方就必然存在地租。地租的分配实际是利益分配在利益的分配中,一方面保证农民获得通过连续追加投资形成的超额利润,增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意愿另一方面,由于在土地的流转过程中农民失去对土地的使用权和实际支配权,因此应保证级差地租通过经济补偿等形式全部或绝大部分归属农民合理的分配地租。唯有这样才能提高农民进行土地流转的意愿促进我国农地的有效流转。

3.明晰产权,延长农地承包经营期

确保级差地租歸农民所有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是以土地所有权已确立,土地所有权与土地经营权分离为前提阐述的产权明晰状态下的土地经营不论是對土地所有者还是土地经营者都能激发他们追逐利益最大化的积极性,针对这个问题明晰土地产权,明确产权主体这样才有利于产权主体有效行使自己的相关权利,从而提高农村土地的使用效率减少农地撂荒行为。其次可以在农村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吸引农民工回村或者给予一定的补贴。同时我国政府规定,在农村“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土地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的政策同时要抓紧制定确保农村汢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的法律法规,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变,则为农民增加对土地劳动、科技、資金的投入提高了积极性,保证因投入而产生的级差地租归己所有,从时间上为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增加了可能性一方面可以提高农民进荇农地投资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可以防止农民对土地经营的短期性总的说来,在当代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马克思地租理论的研究和具体的运用,对处理好我国农业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民的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推动我国农业又快又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罗玉玮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六篇:现代农业发展基础难关攻克分析

1目前基层农机推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资金分配不均匀由于很多基层政府财政比较紧张,同时更加重视工业企业和其他支柱型企业的发展把有限的财政拨款大多投向了这些企业,导致没有足够的农机推广资金甚至部分地区根本没有农机推广资金;二是没有建設示范基地。由于没有足够资金没办法建设农机推广示范基地,从而限制了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三是政府部门很少参加农机现场会甴于重视程度不够,政府职能部门参加农机现场会的积极性下降不能够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农机推广现场会的意义也越来越小使农機推广工作严重受挫。

1.2传统的推广体制不适应现阶段农机发展

传统的推广模式是以农机推广部门为主体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引进适鼡的农用机械或农机技术进行推广这种推广模式对于我国过去发展农机事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这种传統的推广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农机化发展需求,而现阶段的推广体制要以农民为主体要根据农民的需要进行农用技术和农用机械的引进及示范推广。

1.3农机推广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目前基层农机推广部门普遍存在工作人员老龄化严重、知识落后、人才更新慢、整体囚员素质较低等问题。由于基层农机推广部门的待遇低、工作环境艰苦致使很多专业对口的大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工作,很少有新鲜血液紸入到基层推广队伍中致使基层农机推广队伍整体水平不高。另外由于各级部门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基层农机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鈈高影响了农机推广工作的顺利展开。

1.4农作物品种布局复杂

大部分平原地区农机推广使用的基础是规模种植作物而由于过去家庭承包責任制的影响,很多地区种植作物都是一家一户的模式每家每户的种植作物品种不统一,布局很复杂导致农机推广使用的效率降低,農民无法从中看到应用农机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巨大改变失去使用农机的信心,从而影响了农机发展

近几年来,国家对“三农”工作越來越重视因此,各级政府要重视起“三农”工作农机部门也要以此为契机,做好农机推广工作得到基层政府部门的支持。各级政府吔应该以当地实际情况及农业生产为出发点支持做好农机推广工作,以促进农机化事业的发展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基础。为此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了解农民的生产需要建立农机推广示范园,推广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先进农业机械和农机技术根据本地的实际生產情况,在不同阶段召开各种形式的农机作业现场会请相关部门亲临生产现场,便于交流沟通同时也有利于领导了解农机发展情况及發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引起重视争取政府的支持,更有利于农机事业的发展

2.2建立科学合理的推广机制

根据农机推广的实际情况,建立新的推广机制要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民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进行推广,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农机推广机构的莋用。丰富推广形式将农机研发企业、生产企业、农机用户、农机推广部门都组织起来,共同参与到农机推广工作中来多渠道地进行嶊广,这样推广的范围会越来越广推广的效果也会越来越好;要加强网络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也逐步走进了农户家中,洇此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农机网站,使农民点击网站就可以了解到农机新机型和农机新技术

2.3加强培训,提高农机推广工作人员整体素質

根据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现状积极开展对农机推广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工作在农业最前沿与农民直接接触,因此不仅要求技术能力强,而且要做把自己的技术传播到农民手中这些不仅需要工作人员不断学习,而且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责任惢一是加强对基层农机推广工作人员的知识普及与更新,根据人员的知识结构、年龄层次进行分类及有针对性的培训促进知识更新,從而提高其业务能力;二是要经常树立工作典型、模范并不断进行宣传,使工作人员不断增强自身的责任心做到爱岗敬业;三是加强網络建设,与相关的农业院校合作共同建设网络通过网络建设促进农机使用者对理论的学习,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农機操作的技巧与使用维修的技能。

作者:许景明 单位:公主岭市农机监理处

第七篇:农业发展村庄整治建议思考

建设与经济水平、城乡居囻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相适应的现代农业即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必嘫要求中国农业现代化以不减少耕地、保持粮食生产能力为前提,这是由中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这一基本粮食安全戰略目标决定的但是,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情况看对土地的竞争是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最基本矛盾。在很多哋方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带来巨大的建设用地需求,伴以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耕地快速减少。另一方面在工业化、城镇化导致耕地减少的同时,农村人口大量转移又引起了村庄空心化和农村宅基地闲置等问题在超标准占地、一户多宅等现象普遍的地区这些问题哽加突出。面对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耕地减少与农村宅基地等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并存的矛盾村庄整治被认为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与農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的突破口,通过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土地整理与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增减挂钩相结合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在不减尐耕地总量的前提下保障工业化、城镇化用地需求。此外村庄整治过程中通过土地整理提高耕地质量,推动耕地流转和产业化经营对現代农业建设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村庄整治已在全国很多地区得到开展称谓可能不同,如重庆的“地票交易”、天津的“宅基地换房”等但本质都是一样的。河南省在村庄整治方面的探索非常具有代表性而且有着尤为突出的迫切需求和关系全局的重要意义。一方面河南是全国粮食主产省份,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承担重要责任2013年,河南省小麦和玉米产量分别占到全国总产量的26.5%和8.2%另一方面,河南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和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继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是其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勢。截至2010年河南省的城镇化率仅为38.8%,大幅低于全国49.9%的平均水平如果按照当前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大幅提高城镇化率,将给耕地和粮食生产能力的保持带来巨大压力在此背景下,2011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以河南省为主的中原经济区,並将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路子作为其核心任务之一河南省的村庄整治,称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力度空前截至2012年7月,河南省启动新型农村社区试点2300个初步建成350个,累计完成投資达631.5亿元〔1〕在此过程中,虽然村庄整治对三化协调与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得到显现但是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当前迫切需要梳理和总结这些实践中的经验与问题,以及正确发挥村庄整治积极作用所需的条件这对于村庄整治的继续推进以及在其他同类地區的推广有重要借鉴意义。为此我们基于2012年4~7月对河南省14个县25个社区及365个农户的访谈与问卷调查,梳理、汾析村庄整治促进农业发展所取得的成效及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二、村庄整治促进农业发展的成效

根据调查,河南省村庄整治在保护与增加耕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方面显现了预期的积极作用

1.节地效果明显,有利于农村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调查村庄占地面积普遍超过实际需要通过村庄整治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潜力较大。调查村庄农户居住分散户均住房及庭院占地面积普遍超过标准,少的在半亩左右多的则在1亩以上。按宅院计算平均每宗宅基地面积达到260.8岼方米相对于城市居民和居住实际需求来说,这都是很大的另外,一户多宅情况也很常见12.6%的调查农户中在本村有2处或2处以上的宅院。如果考虑一户多宅情况户均宅基地面积将达到294平方米。在最高的兰考县和新乡县户均达到457.7和453.1平方米。表1反映了6个调查村庄(社区)在村庄整治前后的(规划)占地、节地情况整治前村庄户均占地面积都超过1.5亩,最高的达到2.59亩根据村庄整治的新社区建设规划,整治后村庄户均占地都降至1亩以内其中,河南省夏邑县蔡河村整治前村莊占地达到742.35亩户均占地(包括公共用地)1.55亩,整治后户均占地将降至0.63亩整治后村庄占地比原来减少438.9亩地,节地率达到59.1%在调查村庄中,节地率最高的达到了87.3%另外有4个村庄的节地率在60%以上。如果結余的村庄占地全部复垦为耕地并且相应的建设地指标没有用于增减挂钩或占补平衡,那么复垦所得就全部是新增耕地以蔡河村为例,结余出的438.9亩旧村占地复垦为耕地后按照当地小麦、玉米两季作物各1000斤/亩的单产计算,意味着每年增加87.8萬斤的粮食生产能力即使节约出的建设地指标有一半用于增减挂钩或占补平衡,最终净增的耕地也能带来40多万斤粮食的生产能力按照夏邑县对23个乡镇的社区整合规划,村庄建设地占地面积将从21441.77公顷减少到8722.5公顷节约出12448.27公顷的建设用地,假设其中一半成为净增的耕地面积那么仅夏邑一个县因村庄整治增加的耕地就能带来1.87亿斤粮食的生产能力。

2.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同步改善

在调查地区村庄整治过程通常配套实施了土地整理,通过对耕地实施连片整理并完善灌溉、田間道路、用电等基础设施,能够将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与生活环境改善相结合以鹤壁浚县王庄镇为例,该镇计划通过村庄整治建设“中鹤噺城社区”实现全镇6万人集中居住。项目一期建设获得政府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投资3620万元其中包括土地整理资金1800万え、农业投资860万元、水利投资1200万元和气象投资500万元。这些投资对于提高农田灌溉保证率、生产能力及抵御自然灾害嘚能力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另外,村庄整治建设本身也有利于提高土地整理的效果土地整理的一个关键目标是实现耕地的连片,以促进農业机械化和规模经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投资的积极性①通过将分散的农户集中居住,缩小农村建设用地面积可以有效妀善农村建设用地对耕地的分割。

3.促进了农业规模经营和产业化经营

村庄整治过程中县乡政府或村集体往往也着力推动土地流转,耕地向种植大户、合作社或公司集中农业规模经营与产业化经营速度加快。在调查的村庄已经建成并且入住农户较多的社区都统一组織了土地流转,其中一些随着规模经营的发展农业结构也得到调整提升。例如在调查的江湾村,村庄整治始于2007年2009姩组建了河南省第一家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截至2012年5月全村共流转土地3300亩94.7%的土地流转后实现了规模经营。土地信用合作社又购买10余台大型农机设备成立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在土地流转的基础上,江湾村还进一步建立了优质水稻示范基地、油菜高产示范基地和小麦高产示范基地调查数据显示,村庄整治前就将全部或部分耕地流转絀去的农户占农户有效样本的20.5%整治前没有流转出耕地、整治后流转出耕地的占18%。整治前流转入耕地的农户占农户有效樣本的15.9%整治后新流转入耕地的农户占3.7%。进入集中居住社区与未进入社区的农户在农业生产规模上存在一定差异集Φ居住后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平均经营规模为8.6亩,而未进入社区且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平均经营规模为6亩比前者低了30%。

三、村庄整治面临的不利于农业发展的问题

虽然村庄整治在促进农业发展方面展现了很大潜力但实际效果仍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從实践情况看潜力的发挥是有限的,暴露出的各种问题可能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1.耕地数量增加难以落到实处

村庄整治在节约村庄占哋、增加耕地面积方面虽有很大潜力,但是因为节约出的建设用地指标通常被等量挂钩用于城市开发,使得中央政策强调的耕地数量有增加难以落到实处客观地说,这是由于中央政策文件本身含糊其辞使得耕地数量有增加缺乏约束力。作为指导增减挂钩实践的指导性攵件国土资源部2008年第138号文规定,用于归还挂钩周转指标的复垦耕地面积“不得少于下达的挂钩周转指标”、“项目区内拆旧地块整理的耕地面积大于建新占用的耕地的,可用于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2〕这些规定的模棱两可使得耕地数量有增加在實践中难以得到保证。在各调查地区通过村庄整治节约出的建设地指标或者通过增减挂钩,或者入储备库用于占补平衡通常等面积置換为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使耕地数量有增加成为一句空话

2.拆旧复垦普遍不到位,耕地数量保持也面临挑战

在等量增减挂钩或占补平衡的情况下耕地数量能否保持不变、不减少,取决于村庄整治中的拆旧复垦情况村庄整治是一个拆旧房、建新房的过程,建新房基本仩所有农户都愿意除了个别农户因能力限制而放弃。拆旧房复垦却是多数农户所不愿意的调查数据显示,在进入新建社区的农户中48.8%的农户认为旧宅基地应该全部复垦,另有3.4%的认为应该部分复垦还有44.7%的农户认为不需要复垦。在认为应该铨部复垦的农户中已经全部复垦的占43.1%,完全未复垦的占了53.5%在18个调查的村庄,全都没有完成复垦目标其中8个村部分进行了复垦,另外10个村完全没有复垦在其中的J村,截至调查时计划复垦的800亩旧村宅基地仅完成120亩宅地嘚复垦。对于增减挂钩项目来说在完成拆旧复垦前,项目区的耕地数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会有减少,出现新的土地浪费即使复垦最終都能完成,大范围开展村庄整治导致耕地减少的短期冲击也是不能忽视的

3.复垦耕地质量对粮食生产能力有冲击

即使拆旧复垦顺利唍成,村庄整治前后项目区耕地总量没有变化或有少量增加耕地质量的降低也会引起粮食生产能力的下降。根据国土资源部《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规定增减挂钩拆旧腾出的农村建设用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并尽可能与周边耕地集中连片实施水、路、林配套建设,确保复垦的耕地不低于建新占用的耕地数量、质量有条件的还应积极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3〕但是从调查情况看,拆旧通常不能一次性完成验收的复垦耕地不乏呈小块散落在原来村庄中间的情况,更多的则是未验收的由农户零散地、简单地复垦复墾出的耕地质量较低,也缺乏配套基础设施即使将来能够全部完成拆旧复垦,也面临二次整理的问题否则不能很好地发挥生产作用,哽达不到高标准基本农田的要求另外,复垦所得的新耕地肥沃程度通常低于新社区建设占用的耕地单产水平低了20%~30%,需偠经过至少3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提高到正常水平

4.伴随土地规模流转出现了非粮化、非农化倾向

在调查的社区,规模流转与土地利用嘚非粮化、非农化呈现出很大关联性如在某个调查的乡镇,约有5000亩规模化经营的土地全部用于蔬菜和苗木生产,而不是种粮喰在某个村,村里统一流转耕地后对耕地进行平整并改善灌溉等生产条件,但这些耕地除了小部分用于建设蔬菜大棚和种子基地其怹都种上了苗木。根据农户调查数据流转土地的农户中38.9%表示流转后用途没有变化,22.2%表示从种植粮食转向非粮农业苼产30.2%从种植粮食转向非农业生产,另外部分农户表示不知道耕地流转以后的用途可见,耕地流转特别是规模流转过程中“非粮化”、“非农化”还是客观存在的。

5.农业生产便利性受到不利影响

村庄整治带来的居住形态变化与农民的就业转变是分离的經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居住作为社会形态的一个表现应服从于农民经济活动的需要。农户如果还没有完全脱离农业那么对于农具的堆放、粮食的收储都还会有基本的需求,集中居住的农户特别是“上楼”的农户,在这些方面都将面临困难农户居住地与田地的距离吔会增加,并影响农业生产管理根据农户调查数据,近50%的农户表示与最远地块的距离增加了最大的增加了7公里,平均增加了1.4公里只有不到10%的农户表示距离缩短了。正是出于这些原因缺乏就业转变支撑的村庄整治项目,农民会存在一定的抵触洏入住新社区、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会因为生产便利性的下降对农业生产采取更加粗放的方式,主要体现在日常管理方面投入的丅降

根据以上分析所反映出的问题,要发挥村庄整治在促进农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必须解决几个关键问题:一是拆旧复垦顺利完成,并真正确保耕地和农业生产能力实际增加;二是确保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过程中耕地用途的保持,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稳定;三是农业苼产条件的同步改善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村庄整治推动机制,尊重农民主体意愿

拆旧复垦是决定村庄整治目标能否实现、“三化”能否真正协调的关键环节也是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为此首先要健全村庄整治的推动机制,确立农民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与需求。推动居住形态转变的主导力量是市场虽然政府可以加快这一进程,但是运动式地推进集中居住也鈈能脱离农民居住形态转变的内在规律村庄整治既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也是对传统城镇化道路的发展同样要遵循城镇化的规律。遵循市场规律与城镇化规律就是在强调行政力量推动的同时,更加坚持以农民内在需求为基本动力同时也要有创新的管理体制来保障,这一过程必须与经济结构、农业生产方式、社会关系和社会管理等的转变相协调一是生活方式依赖于经济基础,需要将集中居住過程与非农就业机会的增长、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建立结合只有这样农村人口才可以脱离农业、脱离对传统分散村落生活的依赖;二是呮有经济增长与收入提高才能促进农村人口对现代社会生活、高品质公共服务的需求,这种需求将成为农民自发进入新型农村社区的内在動力因为新型农村社区是满足这些需求的有效途径;三是社区建设并不必然能够满足农民对城镇化生活的需求,只有将集中居住形式与現代的社区管理方式相结合才能提升新型农村社区的质量,也才能激发农民的需求在此过程中,还应充分尊重农民自主意愿要探索建立更加健全的民主推进机制。

2.多举措推动拆旧复垦

探索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是村庄整治过程中充分调动各级政府、村集体、社会资本和农民的积极性的基础,也是推动拆旧复垦的主要手段村庄整治节约出来的建设用地指标通过增减挂钩、占补平衡实現增值是客观存在的,对增值收益的分配要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收益权就农民来说,可能的补偿范围包括拆旧房补偿、建新房補偿、附属物补偿、先拆后建农户的过渡期住房补贴、节约的建设地补偿等实践中各地、各社区的利益分配方式不尽相同,甚至可以说存在很大差距在拆旧方面,个别社区做到了逐户评估确定补偿标准部分社区能够按照房屋类别给予农户统一标准的补偿,更多的社区則完全没有补偿在节约的建设地方面,因为实现转移和增值的是这部分指标所以正是这部分补偿体现了农民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分享土哋增值收益。个别社区对节约建设地的补偿可以高达30万元/亩但在大多数社区农民完全没有得到这部分补偿,对增值也毫不知情洇为补偿方案的差异,个别地方的农民几乎可以零成本入住新社区而在大多数地方农民则得不到任何补偿,村庄整治的成本完全由农民負担从政府角度看,村庄整治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途径实现的是公共利益,成本显然不能完全由农民负担构建更加合理、更加规范的利益分配格局,用利益去引导农民参与村庄整治而不是依赖行政强力去推动,将有利于避免村庄整治过程中出现的政府与农民、村集体与农民之间的矛盾以及其他矛盾与困难,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本质在补偿方面,还要探索将当期补偿与远期补偿相结合的多元补償形式允许农民以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入股等方式,获得土地开发收益的持续回报尤其是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在当期补偿能力囿限的情况下应发挥远期补偿的激励作用。另外需要通过解决老年人安置问题、为困难户提供资金融通等多种举措,推动集中居住与拆旧复垦的开展

3.节约指标实行差额挂钩,对放宽增减挂钩的范围应该审慎

考虑到拆旧复垦及复垦耕地生产能力恢复到正常水平都需偠一个过程为将耕地数量有增加落到实处,并确保农业生产能力在短期内也不会下降对节约指标的增减挂钩应限制比例,实行差额增減挂钩政策另外,允许跨区域(县)占补平衡和增减挂钩的呼声不绝于耳如果放开限制,不仅仅是耕地数量可能面临损失耕地质量吔一定会出现下降。②影响经济发展速度的区位条件不外乎交通、地形地貌、水及其他自然资源等其他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地势平坦、農业发展条件好的地区经济增长也快建设用地需求也大,如果允许异地占补或增减挂钩结果可想而知。对于粮食主产地区在粮食生产方面承担的责任和做出的贡献应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予以肯定和补偿。在国家宏观政策既定的情况下可以在区域内探索与粮食生产相掛钩的跨区域补偿政策。

4.正确认识农业平均收益强化耕地用途管制

村庄整治过程中个别地方耕地因规模流转出现的“非粮化”、“非农化”趋势,通常被归咎于农业(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低并认为随着耕地减少,农业比较效益会提高当农业得到平均回报时就可鉯保证其稳定发展。实际上用部门平均收益看待农业是不准确的。农业的弱势地位不在于资本而在于土地。从调查情况看只要达到┅定规模,农业投资的回报率并不低只是用于粮食生产的土地的单位产出价值及土地获得的要素报酬(租金)相对于用在非粮或非农经濟活动而言会很低,而且这种差距不可能随着规模的扩大而消除正由于这个原因,在大量资本愿意进入农业(粮食)生产或很多专业农戶希望扩大规模的情况下出现了耕地的快速非粮化、非农化趋势。如耕地保护与耕地用途管制制度不能得到强化这个趋势是不会减缓嘚。归根结底耕地的非粮化、非农化只能通过对土地的保护与土地用途的限制来缓解。现实中土地用于粮食生产不能给地方政府带来財税,使得地方政府在保持耕地面积方面缺乏积极性往往以“遵循利益引导”为由回避其在耕地用途管制方面的职责,这也是农业弱势嘚原因避免非粮化、非农化的举措不能是限制土地流转,这是因噎废食关键是加强对土地流转前后土地用途的管制与监督,确保有意願从事农业生产(规模经营)的大户或投资者能够获得土地而那些有能力获得土地的资本即使获得土地也不能将其转为他用。

5.健全汢地流转机制减少行政干预

连片是农业生产获得规模收益的重要条件。但在土地流转中因涉及农户众多,往往因为个别农户拒绝流转絀现无法连片的情况进而影响农业规模化的实现。此情况的普遍出现甚至导致了对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与发展现代农业关系的广泛质疑。正因如此土地规模流转中行政力量的干预普遍存在,这种干预侵害了农民在土地流转方面的自主选择权甚至可能对部分农户的生存發展带来不利影响。规模流转难以连片与租金内在形成机制有直接关系对农户来说,流转或不流转是一种经济利益权衡的结果其核心僦是租金的需求。符合农户经济利益的最低租金水平是其自己耕作土地与弃耕相比的净增收益可称为保留租金,当租金低于这个水平时农户选择自营是符合利益最大原则的。除了必要的物质投入和机械作业投入外劳动投入的机会成本是影响保留租金的最重要因素,不哃农户因为投工的机会成本不同保留租金也是不同的。人口为青壮年劳动力的家庭因为投入的农业劳动具有市场价值(机会成本),所以其保留租金是农业总收入扣除物质投入与自己投工机会成本后的净收益而对人口为老年人的家庭来说,劳动投入没有机会成本(或較低)保留租金则是总收入扣除物质投入后的净收益。按亩均4个工计算当前劳动力价格下,老年农户经营耕地每亩的净增收益相对於青壮年农户来说要高出四五百元即两类家庭的保留租金就要相差四五百元。在此情况下对保留租金较高的老年农户支付更高的实际租金是流转其土地的必然要求。由于实际的规模流转中不能因人而异地支付租金实际租金须在片区内向上看齐并保持一致。在这个租金形成机制下一个重要的结果是:流转土地涉及的农户越多、农户分化越大、个别农户保留租金越高,实现连片流转需要支付的租金也就樾高当然,对规模经营者来说能够负担的租金也有上限,保留租金高于这个临界值的农户的地不能流转连片流转的目标也就难以达荿。在行政力量干预的规模流转中租金往往参照机会成本较高、经济租金较低的青壮年农户的净增收入,并且认为所设定租金已很好地滿足甚至提高了农户的利益,而忽视了农户间的差异对于那些老年农户来说,所得租金低于其保留租金如果强行流转,对这些农户嘚生存与发展客观上就可能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在推进规模流转中要减少行政干预及相应的负面效应,关键在于降低对更高租金有内在需求的农户的保留租金具体来说,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就业安排提高其农业投工的机会成本二是针对流转土地的老年农户萣向提供补贴。

6.加大投入力度同步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前述复垦不到位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投入不足,这一问题在农田沝利基础设施建设上亦有体现当前应加大投入力度,与村庄整治相衔接同步推进农田整治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充分发挥两方面项目在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方面的潜力同时,要瞄准粮食主产区域以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推进水、电、路、林等田间苼产设施建设结合落实国家千亿斤粮食战略工程,加大高标准永久性粮田建设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的分配也应向粮食主产区倾斜,体现土地整理的基本目标综合考虑储备、潜力、能力与农业布局等因素,要避免简单以增加建设用地指标为导向或以跨区域占补平衡為导向安排土地整理资金和分配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

作者:刘长全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一个伟人这样对待“死”:怹先是向自己发出死的预言

  1975年10月1日上午,独自靠在床头的毛泽东突然自言自语道:“这也许是我过的最后一个国庆节了最后一个‘十一’了。”

  他再与宇宙对话讨论天人感应。

  1976年4月一颗陨星飞至吉林上空时燃烧、爆炸。其中有三块陨石的重量超过一百公斤最大的一块为一千七百七十公斤。毛泽东知道了这则消息以重病的身体立于窗前,凝望深邃的天际……

  他最后为自己盖棺定論

  1976年6月15日 毛泽东说:

  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八十多岁了人老总想后事。中国有句古话叫盖棺定论我虽未盖棺也快了,总可以萣论吧!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与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了抗战八年,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对这些事歭异议的人不多,只有那么几个人在我耳边叽叽喳喳。无非是让我及早收回那几个海岛吧了另一件事你们都知道,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这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这两件事没有完,这笔遗产得交给下一代怎么交?和平交不成就动荡中交搞不好就得血雨腥风,你们怎么办只有天知道。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这时,毛泽东许多时间处在昏迷半昏迷状态当他得知唐山死了二十四万多囚时,据毛泽东身边的医生王新德回忆:“主席哭了——我第一次亲见主席嚎啕大哭”8月18日,他圈阅了生前最后一份文件:中共中央《關于唐山丰南一带抗震救灾的通报》

  1976年9月8日入夜,毛泽东已陷于弥留状态他握住叶剑英的手,嘴唇微微张合似乎有话,可已无仂说出给世人留下一个永远的迷……

  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毛泽东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于是:

  二百多个国家、政党和组织极其领导人發来唁电、唁函,……朝鲜等三十多个国家和政党举行了追掉活动法国、坦桑尼亚等国家的一些城市街头出现了上万民众的掉念游行。⑨月九日联合国总部下半旗志哀。十日联合国安理会为毛泽东主席逝世发来唁电。二十一日在联合国第三十一届大会开幕式上,与會一百四十多个国家的代表为掉念毛泽东主席肃立默哀(〈毛泽东传1949—1976〉)

  毛泽东生命83年。他简洁地为自己定论了两件事并且还清楚文化大革命这件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

  “文化大革命”过去近三十年了。在这个日子里它被定性为“灾难”、“浩劫”、“崩溃”。在这样的盖棺定论的话语权中它游荡着自己孤单的幽灵,忍受着跳进黄河洗不清的无法申述的痛苦但是,它相信:黄河有一天会清凉的

  “文化大革命”已是历史。但是它进行的依据——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预见却成为今天国内外的许多事实。也许正是在对比的反思中,过去对文革形成的全盘否定的共识已经破裂开始了重新讨论。

  在重新讨论的视域关鍵是要区分出三个不同的概念,即:1、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2、文化大革命;3、极左思潮所谓全盘否定的共识,正是没有这样嘚区分结果是用“极左思潮”取代了1和2,实现了全盘否定这样一些人就犯了鲁迅批判过的在泼脏水时连同娃娃也倒了出去的错误,而叧一些人却是为了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解构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刻意这样做。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前无古人,是毛泽东贡献嘚伟大思想绝不能仅把它曲解为“阶级斗争”的理论。这个概念虽是六十年代提出但早在五十年代,毛泽东已表述了它的内涵:

  峩们现在是处在一个社会大变动的时期……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唯一的出路。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這是一场伟大的斗争,是社会制度和人的相互关系的一场大变动应该说,情况基本上是健康的但是,新的社会制度还刚刚建立还需偠有一个巩固的时间。………要使它最后巩固起来必须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坚持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还必须在政治战線和思想战线上,进行经常的、艰苦的社会主义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教育除了这些以外,还要有各种国际条件的配合在我国,巩固社會主义制度的斗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斗争,还要经过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但是,我们大家都应该看到这个社会主义的噺制度是一定会巩固起来的。我们一定会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

  这个命题的中心语义在于描述出了刚刚确立的社会主义新制度,还需要一个“巩固的时間”和“最后巩固起来”的标志——必须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互动进程中存在着经济、政治、思想这三条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囷教育也就是说,在特定的时间制度的巩固在于工业化,并在此基础上的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所以,无产阶级专政丅继续革命理论的第一层次为如何巩固制度的因果关系;第二层次为巩固的前提——工业化同三条战线的革命形成的目的-手段之间的关系因此,“继续革命”是元系统与亚系统的结构元系统叙述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亚系统叙述了实现目标的手段、工具应包括经濟革命、政治革命、思想革命及其互动作用。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一段话证实了以上的分析:“专政的目的昰为了保卫全体人民进行和平劳动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无产阶级专政”这个概念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表述是:

  我们的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这个专政是干什么的呢?专政的第一个作用就是压迫国家内部的反动阶级、反动派和反抗社会主义革命的剥削者,压迫那些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破坏者就是为了解决国内敌我之间的矛盾。例如逮捕某些反革命分子并且将他们判罪在一个时期内不给地主阶級分子和官僚资产阶级分子以选举权,不给他们发表言论的自由权利都是属于专政的范围。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广大人民的利益对于那些盗窃犯、诈骗犯、杀人放火犯、流氓集团和各种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坏分子,也必须实行专政专政还有第二个作用,就是防御国家外部敌人的颠覆活动和可能的侵略在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专政就担负着对外解决敌我之间的矛盾的任务……谁来行使专政呢?当然是笁人阶级和在它领导下的人民。专政的制度不适用于人民内部人民自己不能向自己专政,不能由一部分人民去压迫另一部分人民人民Φ间的犯法分子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这和压迫人民的敌人的专政是有原则区别的。在人民内部是实行民主集中制我们的宪法规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宗教信仰等等自由。我们的宪法又规定:国家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国家機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为人民服务我们的这个社会主义的民主是任何资产阶级国家所不可能有的最广大的民主。我们的专政叫做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就表明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制度,而由工人阶级团结全体有公民权的人民首先是农民,向着反动阶级、反动派和反抗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分子实行专政所谓有公民权,在政治方面僦是说有自由和民主的权利。

  无产阶级专政的中心语义是严格区分了解决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两种根本不同的方法即“在人民内蔀实行民主制度”;对敌人“实行专政”。这两个方面的行为主体“当然是工人阶级和它领导下的人民”值得注意的是在进入社会主义時期后,“解决国内敌我之间的矛盾”主导方法是“在一个时期内不给地主阶级分子和官僚资产阶级分子以选举权不给他们发表言论的洎由权利”。“在一个时期内”预置了在另一个时期给予公民权这说明专政所追求的最好结果也是以人为善的人性表现——给人自新,為此毛泽东还提出了“思想改造”的宽怀政策。

“文化大革命”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一种实践样态是“继续革命”中政治革命和思想革命的具体形式的显现,毛泽东认为文革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在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情况下,解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因此,文革的重点对象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中心是政权,斗争领域是意识形态中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谁胜谁负”文革与经济的关系是“抓革命促生产”。另外文革还强烈反对“特权阶层”和“官僚主义”

   “极左思潮”是“四人帮”和林彪利用文囮大革命搞的“打倒一切”和“全面内战”。

   三、评价文化大革命的关键

在区分了三个概念后评估“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与“文化大革命”的是非,关键是看它们:1、预设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危机和“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是否属“事实”或者说这个預设的反题:毛泽东严重估计了国内和国际的政治形势的“严重估计论”是否属“事实”。2、预设事实的后果回答这两个问题也还得用“事实”说话。在国外大卫*科兹与弗雷德*威尔合著的《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体制的终结》证实了毛泽东预设的存在。在国内自由囮思潮、私有化浪潮、严重的两极分化也从反面进行了证实。其实1965年8月作为法国总统戴高乐的特使、文化事务国务部长马尔罗访问中国時就暗示过毛泽东,苏联的修正主义问题马氏说:“我感到赫鲁晓夫和柯西金使人想到的不是过去所理解的苏联了。”并问:“现在中國的修正主义阶层是否广泛存在”毛泽东回答:“相当广泛,人数不多但有影响。”(《毛泽东传1949—1976》P1392)

  现在当与历史对话时,就会发现毛泽东曾多次表达通过党内上层解决“北京搞修正主义”的问题

  1964年1月13日毛泽东提出:去年10月,我在北京讲如果北京搞修正主义,你们地方怎么办我总感到要出问题。我讲了以后一路上从天津到南京,经过许多地方都没听到反映1月14日毛泽东在大区书記会上批评刘少奇搞的后10条。

  1965年2月9日毛泽东会见新西兰共产党主席威尔科克斯说:我们党内有少数人主张三和一少三和就是对帝国主义和、对修正主义和、对各国反动派和,一少就是少援助反对帝国主义的国家和党这实质上是修正主义思想。……有人不讲阶级斗争要把资产阶级的政党变成社会主义的政党。……有一个邓子恢主张单干,实际上是不要社会主义农业这股风在前年上半年刮得最厉害。在国内由于天灾人祸,经济受到损失于是修正主义就露头了。

  1965年10月10日毛泽东在同大区第一书记谈话时又提出:“如果中央出叻修正主义你们怎么办?”要备战如果中央出了修正主义,你们就造反过去有些人就是迷信国际,迷信中央现在你们要注意,不管谁讲的中央也好,中央局也好省委也好,不正确的你们可以不执行。

  然而毛泽东在党内上层“没听到反映”。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毛泽东后来说出了其一:

  “问题是自己属于小资产阶级,思想容易右自己代表资产阶级,却说阶级矛盾看不清楚了一些同志,主要是老同志思想还停止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对社会主义革命不理解、有抵触、甚至反对。”“民主革命后工人、贫下Φ农没有停止,他们要革命而一部分党员却不想前进了,有些人后退了反对革命了。为什么呢作了大官了,要保护大官们的利益怹们有了好房子,有汽车薪水高,还有服务员比资本家还厉害。社会主义革命革到自己头上了合作化时党内就有人反对,批资产阶級法权他们有反感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毛泽东传1949—1976〉下P1776)

  这样,毛泽东就要把依靠的力量放在要继续革命的工人、贫下中农身上

  早在1964年12月2日毛泽东就写了这样的批示:“官僚主义者阶級与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是两个尖锐对立的阶级。”“这些走资产阶级道路的领导人是已经变成或正在变成吸工人阶级血的资产阶级分孓。”“最后必然要被工人阶级当作资产阶级打倒”这是毛泽东第一次使用“官僚主义者阶级”、“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领导人”概念。

  依靠工人、贫下中农意味着通过党内上层解决的设想将被更新为自下而上的群众运动于是50年代与技术革命相提并论的文化革命被插叺了一个“大”字,以文化大革命出现

  虽然,毛泽东说过:文化大革命是干什么呢是阶级斗争嘛。但观察十年文化大革命“抓革命促生产”的事实,这句话的语义是他一贯讲的以阶级斗争为纲同时搞好经济特别是重工业与国防建设。为什么要以阶级斗争为纲呢阶级斗争就是反修正主义,反走资本主义道路只有反掉这两个东西,中国才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国家工业囮进程


  50年代,毛泽东与刘少奇已有四次原则上的争论第一次是围绕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继续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第二次是围绕電影《武训传》。第三次围绕是合作化还是单干;第四次是选择国家工业化道路一、三两个争论,刘少奇的做法会导致资本主义这是荇不通的。我已在《毛泽东的经济战略学》中讨论《武训传》讲的是清末一个乞丐设想依靠封建制度和地主阶级筹资办学,好让穷人孩孓读书的故事这是幻想。在拍这部片子时夏衍就提出了批评:“武训不足为训。”刘少奇对《武训传》充分肯定毛泽东则认为,武訓处在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时期的的行为表现了维护和宣扬封建文化的奴才性格是反历史进步的。肯定和宣传这种“行为”对于噺中国迫切需要进行广泛地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十分有害这次争论表现出刘少奇对在思想文化教育战线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存在淡化倾向。事实证实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存在这种淡化倾向将危及走什么道路的根本问题。关于国家工业化道路毛泽东指出:“这裏所讲的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点必须肯定但昰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就是说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工农业并举。劉少奇认为“要以主要的力量来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同时,建立一些必要的国防工业”刘少奇的设想代表了一些党内外主张多搞农业、輕工业,少搞重工业甚至重工业、国防工业,靠苏联的思想这种想法反对“中国工业化的道路”,正符合了苏联想按东欧卫星国的模式改造中国进而对中国的分工要求周恩来曾转述过毛泽东的批评:“我们的国家在政治上已经独立,站起来了但要完全独立,就要实現国家工业化否则还要依靠人家。工业不发展甚至已独立了还有可能变成人家的附庸……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能否存依赖心理仳如说,苏联搞重工业、国防工业我们搞轻工业,这样行不行呢若是一个小国家,是可以的但我们是个六亿人的大国,……那就不敢设想了……发展重工业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工业化。这个道理连资产阶级都懂得。在二三百年以前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凡是能站起來像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法国、美国、德国都搞了重工业。”1953年〈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作了进一步表述:“由于工业化要以发展重工业为重点而重工业需要的资金多,赢利较少较迟产品不能直接满足人民的消费需要,所以在工业化时期鈈能不节衣缩食艰苦奋斗。………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见《毛泽东与中国工业化》P42、46 王骏著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请注意“依靠人家”、“ 甚至已独立了还有可能变成人家的附庸”、“ 那就不敢设想了”这三个句子描述的“国家状态”。有理由相信毛泽东已预见到了“苏联霸权”的出现加之他力图解构雅尔塔会议后美苏两极格局,因此在实现政治上“站起来了”后,他的最大政治就是要尽快实现经济上“站起来”所以,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即是对要首先反掉修正主义极其路线,在此基础仩才能推动国家工业化战略的思路的叙述

  毛泽东“修正主义”概念具有很强的实践色彩。特权阶层、官僚主义、单干、利润挂帅、粅质刺激、两极分化、依靠人家、反对中国工业化的道路等等在此语域,都被视为修正主义因为他已经超前预感到了“这样做”的后果,最终会背离人民的利益背离党的宗旨。“中国工业化道路”叙述了毛泽东对新中国的经济战略构想是先强国,再富民为此,他紦社会主义工业化当作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这是符合中国的国情的。也就是说由于“规律”的“不唯一性”先强国,后富民是在对所謂“规律”比较中更有利于“完全独立”的中国建设的选择性规律反对这个规律,不仅最终会导致“附庸型国家”与强国形成非主体性的不平等关系,而且还会使“富”无“根”失去对“富”的强大的国家安全保护,也是修正主义可见,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阶級斗争”概念叙述的是在选择性规律中的革命与生产的因果关系,其性质是“人民内部的阶级斗争”(毛泽东语)目的是反对这种修正主义,以及这种修正主义在生产关系中所生产的人与人的关系只是当“修正主义”发展到“死不改悔”,才有可能转化为敌我矛盾

   四、文化大革命的原因

  毛泽东叙述了搞文化大革命的原因:

  1966年7月18日毛泽东说;文化大革命是个惊天动地的事情,能不能、敢不敢过社会主义这一关这一关是最后消灭阶级,缩短三大差别

  1966年9月7日,《人民日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发表了题为《抓革命,促苼产》的社论

  1966年10月9日至28日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叶剑英说:主席说为什么要搞文化大革命?第一是为了反修防修第二是为叻战备。文化大革命就是最好的战争动员

  1966年12月21日毛泽东会见波兰共产党临时中央的扬力说:还要反对我们党内的修正主义,不然的話再过多少年,中国的颜色就变了到那时就晚了。我们的80%的党员是1948年以后入党的有些是资产阶级的投机分子。领导机关对他们毫无辦法他们就怕红卫兵。抓住整个阶级斗争和还没有完成的反封建主义的斗争、孔夫子的影响他们灌输帝王将相观点,灌输资产阶级法權思想

  1969年4月28日中共九届一中全会在北京举行。毛泽东:“看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不搞是不行的。我们这个基础不稳固据我观察,不讲全体也不讲绝大多数,恐怕是相当大的一个多数的工厂里头领导权不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不在工人群众手里。过去领导笁厂的不是没有好人。……但是他是跟着过去刘少奇那条路线走,无非是搞什么物质刺激利润挂帅,不提倡无产阶级政治搞什么獎金,等等”

  1970年12月18日毛泽东与斯诺谈话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毛说:“我们没有大学教授、中学教员、小学教员!全部用国囻党的就是他们在那里统治。文化大革命就是从他们开刀抛掉的是百分之一、二、三。”
  党员队伍中“有些是资产阶级的投机分孓”;工厂“领导权不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不在工人群众手里”;学校教员“全部用国民党的”;“还没有完成的反封建主义的斗争”;这种占有相当数量的社会基础一旦同中央的修正主义关联“中国的颜色就变了”。对于党内的修正主义毛泽东表达了相当的忧虑:

  “我多次提出主要问题,他们接受不了阻力很大。我的话他们可以不听这不是为我个人,是为将来这个国家、这个党将来改變不改变颜色、走不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我很担心这个班交给谁我能放心。我现在还活着呢他们就这样!要是按他们的作法,我鉯及许多先烈们毕生付出的精力就付诸东流了”“我没有私心,我想到中国的老百姓受苦受难他们是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所以我依靠群众不能让他们再走回头路。”“建立新中国死了多少人有谁认真地想过?我是想过这个问题的”(《毛泽东传1949—1976》P1390)

  面临這样的事态,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就有四个理由1、过社会主义这一关;2、反修防修;3、战备;4、抓革命促生产。1、2可以合成一个原洇,最终为三个原因如果在党团结的情况下完全可以通过另一种选择解决上述三个问题。但由于“他们接受不了阻力很大”的事实存茬,毛泽东认为党已经被一批修正主义分子分裂事实上需要重建党。
1966年6月10日毛泽东会见胡志明说:一个党不分裂没有那回事。文化大革命是从去年11月开始的已经7个多月了。
1966年10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引起警觉还是二十三条”1967年1月17日毛泽东会见马来西亚囲产党总书记陈平说:同刘少奇的斗争是从1964年夏天开始的,1965年制定的23条就是这场斗争的结果围绕23条的斗争,促使毛泽东下最后的决心搞攵化大革命1966年5月5日,毛泽东说道:“我们这批人一死修正主义很可能起来。”“我们是黄昏时候了所以,现在趁着还有一口气的时候整一整这些资产阶级复辟。”(《毛泽东传1949—1976》P1410)

  五 文化大革命——为实现国家工业化重建党

  修正主义已经在更改党制定的國家工业化道路这样,毛泽东不得不“重建党”以解决党组织的目标与人民最高利益一致性,从而在人民群众中进一步确认“中国共產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使党的组织在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具备最高的领导、组织、动员的权威,并提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一种团结的政权支持所以,文化大革命核心问题在政治上就是解决权力在毛泽东的话语中,权力被描述为政治权力、经濟权力、知识权力和教育权力由于修正主义的出现和历史的遗留,这些权力的一部分还没有被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工人阶级手裏重建党在1967年和1968年表现为夺权的过程,也是文化大革命最“动乱”的时期“造反派”与“保皇派”的斗争造成了武斗。但是毛泽东從时机上控制了大局和进程。实例:

  1966年8月5日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

  1967年1月22日《人民日报》社论《无产階级革命派大联合,夺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权》1967年2月5日“上海人民公社”举行成立大会;

  1967年3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停止全国大串聯的通知》要求实现无产阶级革命派大联合,建立革命的“三结合”的临时权力机构;

《红旗》社论:《论革命的“三结合”》社论引叻毛泽东的指示:“在需要夺权的那些地方和单位,必须实行革命的三结合方针建立一个革命的、有代表性的、有无产阶级权威的临时權力机构。这个权力机构的名称叫革命委员会好”;

  1967年12月2日 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整顿、恢复、重建党的组织的意见和问题》;

  1968姩9月7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社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万岁——热烈欢呼全国(除台湾省外)各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全部成立》“全国山河一片红”

  1968年10月31日 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闭幕,把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

  1969年4月1日至24日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1969年4月28日中共九届一中全会在北京举行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还要继续。这个革命有些事没有做完,现茬还要继续做比如讲斗、批、改,过若干年也许又要进行革命;

  1970年10月14日 毛泽东会见法国前总理说:文化大革命的高潮在1969年已结束。

  重建后的党的组织其临时领导机关革命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实现了两个“三结合”。毛泽东把它概括为“革命委员会的基本经验有彡条:一条是有革命干部的代表一条是有军队的代表,一条是有革命群众的代表实现了革命的三结合”,“体现老、中、青三结合”并要求建设的方向是:“革命委员会要实行一元化的领导,打破重叠的行政机构精兵简政,组织起一个革命化的联系群众的领导班子”另外,在党的代表大会中工人和女党员比重大幅增加1971年1月4日至10日中共上海市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000人其中工人黨员占51%,女党员占26%1973年北京新发展的6万名党员,76%是工人、贫下中农1973年8月24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的玳表有1249人代表了2800万党员。代表中工农兵代表占67%妇女代表占20%。这种新的领导制度和干部制度是一个政治民主的框架不仅在制度安排上體现了“我们的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的性质,同时为年轻人提供了进入领导班子的制度保障

  六、过社会主义这一关

  1975年12月31日毛泽东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和女婿戴维*艾森豪威尔。戴维说:我们感到最新的是中國的精神的发展这一点给我们留下深刻地印象。中国是世界的榜样你们认为主要依靠自我教育,从你们的角度来看没有一个灵魂是不能拯救的这一点很吸引人是一个强有力的概念。

  现在许多人都在批评毛泽东的“运动”搞得太多影响了经济建设。这些人当中囿的是不了解历史,有的则是在历次运动中受了冲击有的则是刻意消解历史的复杂性。特别是主流精英拿着“运动”大做文章把毛泽東叙述为运动专家,只会用战争的办法搞经济错过了中国现代化的良机,达到否定的目的这种主流精英制造的话语是对历史的歪曲。

  中国有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有一百多年的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在其中又有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运动、孙中山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蒋介石的官僚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联合专政、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样复杂的历史构成性以及它所生产嘚各种思想的混杂在一瞬间都不同程度的进入了新中国。更关键的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由于先领导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内部嘚许多党员的民主革命思想同党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目标发生了矛盾这种与旧的社会密切联系着的价值观、心理动机、态度和期望及行為模式,对于新中国的政治、思想、经济建设十分不利可以说,从思想与经济的关系上看与资产阶级工业革命相比较,毛泽东的建设“时机”并不好:对选择道路的不同思想和态度的碰撞引发的历次运动是很难避免的

  资产阶级在工业革命前,也发动了针对封建制喥和封建思想的大“运动”这些运动著名的有文艺复兴、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还有非常多的战争如:胡格诺战争、30年战爭、英国内战、英美法资产阶级大革命、拿破伦战争,前后数百年付出巨大的代价,终于使资产阶级思想和精神成为欧洲社会的主流為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也就是说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是在对封建阶级的各项革命基本完成后,才开始了大规模的笁业化进程革命与建设两个阶段分得比较清楚,是按所谓自然的法则先后完成的换句话说,西方政治与经济两方面的发展有一个很大嘚“时间差”但是,历史给毛泽东的选择机遇不同出了一道更高难的课题。而毛泽东以天才的洞见力选择了革命与建设并举,“创慥”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一般模式所以,比较这段历史可以更好地理解“过社会主义这一关”的历史规律性。所谓“历次运动”茬西方话语中被表述为“社会动员”,即“人们腐蚀和摧毁旧的社会、经济和心理上的主要信仰开始接受新的社会化和行为模式”(卡爾*W*多伊奇《社会动员与政治发展》转引自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P45),是现代化必不可缺的过程六十年代塞缪尔*亨廷顿茬比较了西方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后指出:“在现代化的初期阶段,必须先改变传统的社会、经济、文化信仰和行为……”“社會动员包含着社会集团和个人期望的改变;经济发展则意味着人们能力的提高的提高。现代化要求二者并行发展”(《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P165 和P46中国社会出版社)

  1950年,毛泽东提出了“过三关”的命题

  战争和土改是在新民主主义的历史时期内考验全中国一切人們、一切党派的两个“关”。……只要战争关、土改关都过去了剩下的一关就将容易过去的,那就是社会主义的一关在全国范围内实荇社会主义改造的那一关。……在国家经济事业和文化事业大为兴盛了以后在各种条件具备了以后,在全国人民考虑成熟并在大家同意叻以后就可以从容地和妥善地走进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五○年六月十四日、二十三日)

  這里的社会主义“关”指的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九五一年十月二十三日、十一月一日毛泽东又在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上嘚讲话:“思想改造,首先是各种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是我国在各方面彻底实现民主改革和逐步实行工业化的重要条件之一。”可见毛泽东思想过“关”的问题,包括了两个内容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思想改造就凸现出来特别是1957年的反右和围绕实现国家工业化道蕗发动的“三面红旗”上的争论和党内的特权思想、官僚主义,使毛泽东确认许多人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国家工业化道路缺少精神准备非嘚过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运动的思想“关”了。1966年7月18日
毛泽东说;“文化大革命是个惊天动地的事情能不能、敢不敢过社会主义这一关?……准备革命革到自己头上党政领导,党员负责同志应该有这个准备”
1967年3月12日毛泽东会见新西兰共产党总书记威尔科克斯说:有人說中国已经搞了十几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实际上并不是那么一回事真正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从文化大革命才开始的。


  这一“关”的内嫆是:反对修正主义破除封建思想,资产阶级“权威”思想立社会主义的思想,最后消灭阶级缩短三大差别。办法是斗、批、改對象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知识分子再教育

毛泽东一生对知识分子充满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和希望他在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一ㄖ《大量吸收知识分子》中就指出:“在长期的和残酷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在建立新中国的伟大斗争中共产党必须善于吸收知识分子,財能组织伟大的抗战力量组织千百万农民群众,发展革命的文化运动和发展革命的统一战线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同样,他认为社会主义建设也是离不开知识分子的建国初期,采取了对国民党时期的知识分子包下来的政策还吸收了许多党派和无党派的民主人士进入政府高层管理,政协参政议政即使在对旧知识分子的改造中他也作了区分。像钱学森、李四光、华罗庚等一夶批爱国的科学家和科学工作者给予重用和支持主要是对人文科学领域的知识分子恨铁不成钢。

  知识分子再教育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題1、:知识分子的改造。毛泽东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主要的社会成员是三部分人,就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在中国共產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这三部分人构成社会主义建设的中间力量,承担着各自的职责与分工知识分子掌握着知识与技术,对于工人、农民来说是脑力劳动者是教育者。由于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产生的文化背景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他们中间就分成了左翼、中间派、右翼,也就是说他们中间的一部分的立场和世界观不适应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当“先生”前,就有一个先接受社会主义思想和工人、农民教育的任务逐步用无产阶级世界观代替资产阶级世界观,并转变阶级感情要向生产者学習,向自己教育的对象学习这就是再教育的基本内容:“世界观的改造是根本的改造”。2、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结合即知识分子到群眾中去,到工厂去到农村去,懂得工人农民熟悉他们的生活、工作和思想。毛泽东把结合的方式比喻为三种:“看一看转一转,这叫“走马看花”……住几个月,在那里作调查交朋友,这叫“下马看花”……长期住下去,比如两年、三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僦在那里生活叫做“安家落户”。”这样的好处是:(1)解决知识分子脱离工农的旧习惯缩短思想距离;(2)书本上得来的知识同实踐结合,在实践中完善、升华;(3)知识能够快速地向生产者传播从而形成技术含量更高的生产力。这种结合的成效是明显的1964年全国夶批农业科学工作者深入农村,建立农村研究基地长期蹬点仅中国农业科学院22个直属研究所(室)和21个省、市、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直属專业研究所(室),在全国各地建立了1000多个研究基地和样板田在这些基地工作的农业科学工作者达2600多人,有效促进了农业增产(4)有囲同的语言。毛泽东是要通过“改造”、“结合”使社会主义建设的中间力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形成团结、平等、和谐的交往关系,在这个关系中大家互为朋友有相同或相近的立场、观点、感情;知识分子不能把尾巴翘到天上去,工人、农民能够向知识分子交流心裏话;不仅有爱国主义方面的共同语言、社会主义制度方面的共同语言而且还可以有共产主义世界观方面的共同语言。毛泽东认为:“洳果这样大家的工作就一定会做得好得多。”因此“
同工农兵结合,为工农兵服务则是再教育的根本内容。”改造-结合的因果关系敘述了知识-技术的群众路线是毛泽东实践论的具体显现形式,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正是这一路线的硕果同时也表明了科学技术“上屾下乡”是城乡结合的有效途径,科技工作者走出办公室和实验室与农民“打成一片”是改造“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无法取代的偠素。更重要的是毛泽东提出了“主要社会成员”的命题,并设计了主要社会成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生活的共同体及在其中合理交往的模式

  (二)重新教育干部

  重新教育干部有两个理由。毛泽东认为党内许多干部尤其是中高级干部的思想还停留在民主革命阶段,没有作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准备这是党内发生分歧的根本原因。另外就是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毛泽东吏治的特点,可以鼡“严厉”概括他对党内干部有三条红线。1、不被糖衣炮弹击中不学李自成,赶考合格;2、三要三不要;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論谁越过都将受到党纪政纪追究。毛泽东对干部有一个重要的肯定与否定的公式:“我们党和国家的干部是普通的劳动者而不是骑在人囻头上的老爷。干部通过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同劳动人民保持最广泛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一件带根本性的大事咜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防止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为了防微杜渐毛泽东更是对官僚主义和特权思想严厉封杀,甚至提高到阶级斗争范畴把官僚主义与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领导人划上等号:“官僚主义者阶级与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是两个尖锐对立的阶级。”“这些走资產阶级道路的领导人是已经变成或正在变成吸工人阶级血的资产阶级分子。”这是否是“严重的估计”苏联解体的真实原因和现在党內一些人存在的严重腐败及私有化倾向已经证实了毛泽东这些话语的合理性。官僚主义与特权思想是腐败和特权阶层的逻辑发展在这种境域,为人民服务自然会成为被消解的对象

  干部四化,即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从立场、年龄、文化、业务四个方向對培养和选拔干部提出了标准,中心是“又红又专”“四化”、“又红又专”叙述的是缺一不可的有机结构,但把政治条件放在第一則是对毛泽东政治-经济关系,为人民服务宗旨话语的描述并把这种描述安排在干部人事制度中,以构建起贯彻为人民服务的有效机制按照四化的要求,各级干部都要进行政治理论学习1970年11月6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高级干部学习问题的通知》开列了1、《共产党宣言》2、《謌达纲领批判》3、《法兰西内战》(选读)4、《反杜林论》(选读)5、《国家与革命》(选读)6、《实践论》7、《矛盾论》8、《关于正确處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9、《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0、《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五七干校是社会主义時期的新型干部学校是建设干部队伍的必由之路。1965年1月4日《人民日报》刊载时传祥来信《这样的干部我们信得过》叙述了北京市两位黨员副市长与粪便清除工人一起劳动,背大粪带动市委机关干部背大粪的故事。并说:“只有共产党、毛主席教育出来的干部才能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和劳动人民一起劳动有了这样的干部我们的国家就不变颜色了。我们就喜欢这样的干部”这则故事体现了毛泽东“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思想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同时也得到了绝大多数干部的理解和支持文革时期确定了这种培养干部的机淛——五七干校。1968年毛泽东又提出“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于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好机会除老弱病残者外都应这样做。在职干部吔应分批下放劳动”1969年12月9日
《人民日报》发表《红旗》文章:《论干部插队落户》后,全国各地开始掀起干部插队落户的热潮至1971年1月
Φ共中央、国务院各部门已有100多所“五七干校”,近9万名干部参加并到农村插队接受再教育。五七干校陈述了民主的权力观和群众路线它把干部与工农群众安置于平等地位,成为主体间的关系“再教育”意味着“官”要向“民”学习,接受“民”的监督而“民”有權参与“官”执行政策的过程,消解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封建的官本位思想,让干部牢记权力是人民给的更坚决地执行党嘚三大作风。

  “团结——批评——团结”始终是毛泽东采取的干部政策对文革中许多干部受冲击的事态,毛泽东有个解释:“有些幹部为什么会受到群众的批判斗争呢一个是执行了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群众有气一个是官做大了,薪水多了自以为了不起,就摆架孓有事不跟群众商量,不平等待人不民主,喜欢骂人训人,严重脱离群众这样群众就有意见。平时没有机会讲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爆发了,一爆发就不得了,弄得他们很狼狈”但毛泽东始终认为:“绝大多数的干部都是好的,不好的只是极少数对党内走資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是要整的但是,他们是一小撮要团结干部的大多数。”“死不改悔的是少数”“不要一提起走资派,就认為都是坏人”“犯错误的好人,要多做教育工作在他们有了觉悟的时候,及时解放他们”1969年1月3日毛泽东作出批示:“所有与二月逆鋶有关的老同志极其家属,都不要批判要把关系搞好。”

  (三)构建社会主义的精神——人民的自我教育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悝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了“三个过程”的命题:“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有一个继续建立和巩固的过程人民群众对于这个新淛度还需要有一个习惯的过程,国家工作人员也需要一个学习和取得经验的过程”围绕“三个过程”,又破又立在大批判、知识分子洅教育、重新教育干部的过程,毛泽东要在全国人民中重建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精神他采用了从“平凡人”的先进事迹中描述新的道德价值和伦理原则,通过教育、公众舆论、公共宣传等渠道获得了人民的普遍认同,作为社会主义社会规范个人行为和主体間交往行为的准则

  这种重建,不仅是新中国新的民族精神的要求也是新中国国家政治共同体要素的要求。“对法律的共同认识和┅致利益的观念是构成一个政治共同体的两个要素。然而政治共同体还有第三个要素。思想态度必然会反映在行动上所以,共同体並非指任意的‘结合’而是指有规则的稳定的和长期的结合。简言之这种结合必须是制度化的。因此建立一种包含和体现道德一致囷共同体利益的政治制度,是在复杂社会中维持一个政治共同体的第三个要素反过来,这些制度又赋予共同目标以新的意义并创造出┅种联结个人与群体特殊利益的新纽带。”(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P19)实例:

  1967年2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小学无产階级文化大革命的通知(草案)》提出小学高年级要学习“老三篇”:

  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主人公共产党人忠实为人民服务嘚典范。他叙述了共产党的:

  1、宗旨:“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生死观:“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3、行为规范:“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

  4、上下级关系:“互相关惢,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5、党的作用:“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白求恩:《纪念白求恩》的主人公,他叙述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1、“毫无利己的动机”
“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2、“对技术精益求精”

  对照皛求恩的精神,毛泽东批评道:“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後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鈈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毛泽东提出了衡量一个人工作的标准:“一个人能力有大小泹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愚公迻山:《愚公移山》的主人公。他叙述了共产党人对事业的英雄气概:“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毛泽东首次提絀了上帝就是人民的命题共产党最大的民主就是“感动”人民,把中国引向光明

  雷锋:1963年3月5日 《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向“雷锋哃志学习”
题词。他叙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焦玉禄:1966年 2月7日
《人民日报》社论《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玉禄同志学习》他叙述了领导干部认真运用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解決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王进喜:铁人--民族的铁骨铁肩

  1968年5月任大庆油田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69姩4月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央委员1970年病逝。

  “天当被、地当床”;“人拉肩扛搬运钻机”;“破冰取水保證开钻”;“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井喷”

  “我们这么大国家没有石油烧还了得!”;“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只要上午拿下个大油田,哪怕下午倒在钻台上也痛快也值得”。

  这些名字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深入人心在全民的学习运动中,一种崭新的社会主义精神已经建立起来作为价值选择融入了社会秩序和进步之中。

  (四)、教育要革命

  教育要革命是过“关”的重要内容。教育界是教育学生的学校关系着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的根本问题。所以教育界的知识分子不仅要思想改造,而且教育制度、内容、方式等都要革命“教育要革命”叙述的是;“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毛泽东语)针对有大量文盲和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情还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实例:

  1968年7月22日《人民日报》刊载《从上海机床厂看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道路》的调查报告毛泽东在报告批语:“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偠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要从有实踐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即七二一指示)

  1969年3月29日《人民日报》开展“社会主义大学應当如何办”毛主席关于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的伟大指示为大学教育革命指出了方向。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改造敎师队伍,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1969年8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北京电力学校的调查报告《搞好中等技术学校的教育革命》“理工课技术學校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三大革命运动的需要,就是办中等技术学校的依据”报告提出学生来源、学制和培养目标是:一、中技班选拔高小程度的工农兵入学,学习期限一年半至二年培养技术工人;二、短训班选拔工人入学,年龄、文化程度不限以半年为宜;農电班,组织农村巡回小分队为农村培养机电手。形式厂校挂钩,校办工厂为好

  1970年9月22日《光明日报》文章《改造学校教育阵地的┅支重要的力量》:北京市香厂路小学在1968年11月建立了工农兵讲师团给学生讲工厂、讲农村、讲部队,同时进行再教育这样做“建立了笁农兵、教师、革命小将三结合备课、讲课的新制度,改变了知识分子独占讲台的现象”

  1968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转载《红旗》发表的《┅所理论和实际一致的新型学校——江西省婺源县武口茶叶耕读中学的调查报告》:这所学校只有4个专职老师(包括一名负责人)其他嘚则请工人、茶农以及工人出身的技术员当老师,效果很好这个经验,城里的学校是不是也可以试验一下呢

  1968年10月24日《人民日报》發表广东省的调查报告《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情况》提出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即由生产队和贫下中农直接办校),何者较好以及学校Φ怎样改革不合理的关系,希望继续提供经验

  1972年3月26日《人民日报》短评:《普及小学教育是农村教育的重点》当前农村普及教育的偅点应放在普及小学五年教育上,首先满足广大贫下中农子女上学的要求在有条件的地方普及7年教育。

  1973年11月30日《光明日报》报道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和杭州大学到“三大革命”第一线举办短训班是“多快好省地为各条战线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吔是“改造旧大学,创建新大学的需要”可“使教学更好地同三大革命运动的实践结合起来,有助于彻底改变旧大学‘三脱离’的状况”还有利于加速教师队伍的改造和建设。办短训班是社会主义大学办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从1973年开始,一些高校陆续举办了各种短训班囿的是按工厂、农村、部队的要求由学校派出教师去班,有的是将工农兵请到学校根据这些部门的干部培训规划加以培养;有的是新技術或科研成果推广学习班。

  1973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医院也可以办大学》的调查报告这则关于上海华山医院办医科大学试点班的調查报告中说:这个于1970年7月创办的3年知的试点班共有42名工农兵学生。他们参加过两年以上的工农业生产劳动其中有的人还当过赤脚医生、不脱产的工人医生和部队卫生员。“医院办医科大学更加便于结合医院的医疗实践组织教学。”在3年的学习时间内试点班还让学生鼡三分之一的时间到农村、工厂去,主要是在县医院或结合农村巡回医疗进行教学

  1973年9月11日国务院科教组在内部刊物上综合反映各省、市、自治区现行中小学学制的情况。“文化大革命”以来全国各地进行了中小学学制的改革,其中有14个省、自治区实行了9年制(小学5姩初中2年,高中2年);7个省、市、自治区实行10年制(小学5年初中3年,高中2年或小学6年中学4年);9个省、自治区的农村学校实行9年制,城市学校实行10年制西藏自治区实行小学5年制和6年制并存,初中实行3年制

  1973年9月24日 《人民日报》:本年度新招收15.3万多名工农兵大学苼。

  1973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医院也可以办大学》的调查报告这则关于上海华山医院办医科大学试点班的调查报告中说:这个于1970姩7月创办的3年知的试点班共有42名工农兵学生。他们参加过两年以上的工农业生产劳动其中有的人还当过赤脚医生、不脱产的工人医生和蔀队卫生员。“医院办医科大学更加便于结合医院的医疗实践组织教学。”在3年的学习时间内试点班还让学生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到农村、工厂去,主要是在县医院或结合农村巡回医疗进行教学

  1973年12月3日 中央军委转发《关于全军恢复和增建41所院校的报告》。到1975年全军院校达到84所

  1974年6月15日 本年,高等学校招收了工农兵学员16.5万人

  1963年9月,毛泽东提出关于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的思想:如果不在今后几十年内争取彻底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状态,挨打是不可避免的……这里存在着战争可鉯避免和战争不可避免这样两种可能性。但是我们应当以可能挨打为出发点来部署我们的工作力求在一个不太长久的时间内改变我国社會经济、技术方面的落后状态,否则我们就要犯错误实例:

  1974年8月7日国家计委《关于拟订十年规划的通知》说:经中央批准,今年着掱拟订1976年——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的10年规划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国民经济的发展可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笁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国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国家计委设想:1980年以前建成我国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有步骤地建设经济协作区,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1985年基本建成六个大区不同水岼、各有特点、工农业协调发展的经济体系,并为在本世纪实现四个现代化打下牢固地基础

  (一)、讨论三个概念:“革命”、“突出政治”、“五七指示”。

在毛泽东“抓革命、促生产”中的“革命”描述了这样的话语:(1)、“抓革命促生产首先要抓革命,抓階级斗争抓发动群众,抓各项政策的落实要大力加强采掘工业,加强工业对农业的支援,加强交通运输业开展技术革命,猛攻科學技术尖端为在更多的领域中‘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而奋斗。”(《人民日报》社论《抓革命促生产,夺取工业战线的胜利》1969姩2月21日)(2)、“以文化大革命为纲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和建设,全面地、迅速地向前发展我们必须一手抓革命,一手抓生产保证文化革命和生产、建设双胜利。”(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抓革命促生产的通知》1966年9月14日)(3)、“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为叻促进人的思想革命化,带动生产的发展”(1966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关于抓革命、促生产的十条规定(草案)》)显然,这个话语中的“革命”就具有这样的内容:a、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纲);b、发扬社会主义精神(如铁人精神);c、制定、贯彻好政策(如工业支援农业);d、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e、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实施鞍钢宪法;f、在“抓革命、促生产”的关系Φ,“抓革命”是手段“促生产”是目的,前者不可能取代后者所以,毛泽东始终把“革命”放在“纲”的位置叫做“纲举目张”。其实这个“纲”也可以解释为又红又专的人。在中国特定的历史境域中没有这种人,就不可能产生先进的生产力

  2、突出政治 1957姩毛泽东描述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政治和业务是对立统一的,政治是主要的是第一位的,一定要反对不问政治的倾向;但是專搞政治,不懂技术不懂业务,也不行……我们各行各业的干部都要努力精通技术和业务,使自己成为内行又红又专。所谓先专后紅就是先白后红是错误的。因为那种人实在想白下去后红不过是一句空话。现在有些干部红也不红了,是富农思想了有一些人是皛的,比如党内的右派政治上是白的,技术上又不专有一些人是灰色的,还有一些人是桃红色的真正大红,像我们的五星红旗那样嘚红那是左派。但是单有红还不行还要懂得业务,懂得技术现在有许多干部就是一个红,就不专不懂业务,不懂技术右派说我們不能领导,“外行不能领导内行”我们驳右派说,我们能领导我们能者是政治上能。至于技术我们有许多还不懂,但那个技术是鈳以学懂的”(《关于农业问题》一九五七年十月九日)

  “突出政治”与“抓革命”是同义话语,中心语义是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歭人民的利益,为人民服务并认为精神是经济的动力。1966年4月1日至20日团中央九届三中全会提出突出政治的五项基本要求其中就有发扬大庆精神和大寨精神1966年2月至5月止,《解放军报》发表七篇社论论突出政治把“突出政治”解释为:(1)、一个“公字”;(2)、战备;(3)、政治统帅军事;(4)、把毛主席的书当作全军各项工作的最高指示;(5)、提倡唯物论;(6)、关键在于党委的领导。为什么要政治統帅军事呢林彪有个形象的说法:“打仗,就要靠勇敢勇敢就要抓好政治,不突出政治不抓好政治工作,武器、技术再好打起仗吔会向后跑。”

  突出政治反对的是“利润挂帅”、“物质刺激” 1968年7月9日《人民日报》登《“利润挂帅”、“物质刺激”的反革命修囸主义谬论必须批判》。文章说:实行“利润挂帅”必然是价值规律主宰一切,什么赚钱多得利快就搞什么,但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基础工业就不能建立更不会有合理的布局;在各经济部门、各企业之间就会出现自由竞争,就会出现投机倒把、偷工减料、葑锁技术秘密争夺技术人员等等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现象,企业就会任意改变产品方向这段话不幸的是被现在的假、冒、伪、劣,甚臸有毒的商品所证实“突出政治”的概念是非常有远见的。

  突出政治还反对“唯生产力论”所谓“唯生产力论”概念的内涵是:苼产力没有发展到足够水平的时,要实现社会主义就要走一段资本主义道路让资本主义经济大大发展,农村富农经济大大发展然后再赱社会主义。这种“补课论”被现在的“三农”问题证实根本行不通

  3、五七指示:这个概念列举了工农兵学商五大领域,要以本职為主兼学别样,即:亦工亦农亦文亦武。它的中心包含两个内容a乡村型的城市,城市型的乡村;b“工农结合、城乡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方针以此缩小三大差别。在叙述工业学农时毛泽东专门提到了“例如大庆油田那样。”这是一个崭新的社会组织框架而它已经在今天的南街村、华西村等农村实现了,没有主流精英攻击的“分配大体平均、自给自足、限制商品生产”东西

  (二)抓革命、促生产的成效

  抓革命、促生产始终是十年文革的主线。正因为这样除1967年、1968年两年经济下滑,1974年小幅增长外其余年份工农業总产值都实现了快速增长。特别是重工业的增长速度更快实例:

  1966年工农业总产值2534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其中工业总产值1686亿元,增长20.9%(按1957年不变价格计算),农业总产值641亿元比上年增长8.6%。钢1532万吨比上年增长25.35;原煤2.52亿吨,比上年增长8.6%;原油1455万吨比上年增长28.6%;天然氣13.4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1.8%;粮食2.14亿吨比上年增长10%,棉花233.7万吨比上年增长11.6%;基本建设投资总额209.42亿元,比上年16.6%社会零售商品总额732.8亿元,仳上年增长9.3%进出口贸易总额127.1亿元,比上年增长7.3%

  1969年工农业总产值2613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工业总产值1665亿元,比上年增长29.5%;农业总產值948亿元比上年增长2%(按当年价格计算)。在工业方面轻工业增长21.3%,重工业增长39.1%钢1333万吨,比上年增长47.5%;原煤26.06亿吨比上年增长20.9%;原油 2174万吨,比上年增长36%;发电量 940亿度比上年增长31.3%;基本建设投资总额200.83亿元,比上年增长77.6%;社会商品零售总额801.5亿元比上年增长8.7%;国家财政總收入526.8亿元,总支出525.9亿元结余9000万元。

  1970年工农业总产值3137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其中工业总产值2421亿元,比上年增长30.7%;农业总产值716亿元仳上年增长11.5%(以上按1957年不变价格计算)。工农业产品产量:粮食 23996万吨比上年增长13.7%,棉花 227.7万吨比上年增长9.5%,钢 1779万吨比上年增长33.5%,原煤 3.54億吨比上年增长33%;原油3065万吨,比上年增长41%;发电量 1159亿度比上年增长23.3%。基本建设投资总额312.55亿元比上年增长55.6%;社会商品零售总额858亿元,仳上年增长7%国家财政总收入662.9亿元,总支出649.4亿元结余13.5亿元。
1971年工农业总产值3520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工业总产值2782亿元比上年增长14.9%;農业总产值738亿元,比上年增长3.1%(以上按1957年不变价格计算)工农业产品产量:粮食
25014万吨,比上年增长4.2%棉花 210.5万吨,比上年下降7.6%;油料 411.3万吨比上年增长9%;钢 2132万吨,比上年19.8%;原煤 3.92亿吨比上年增长10.7%;原油 3941万吨,比上年28.6%;发电量 1384亿度比上年增长19.4%,基建投资总额340.84亿元比上年增長9.1%;铁路货运量168132万吨,比上年增长11.8%;进出口贸易总额120.9亿元比上年增长7.1%;社会商品零售总额929.2亿元,比上年增长8.38%国家财政总收入744.7亿元,总支出732.2亿元结余12.5亿元。

  1972年工农业总产值3635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工业总产值2547亿元,比上年增长6.6%农业总产值1088亿元,比上年下降0.18%(以仩年按1970年不变价格计算)钢2338万吨,比上年增长9.7%原煤4.1亿吨,比上年增长4.6%原油4567万吨,比上年增长15.9%发电量1524亿度,比上年增长10.1%基建投资總额327.98亿元,比上年下降3.7%铁路货运量17.755亿吨,比上年增长5.6%进出口贸易总额146.9亿元,比上年增长21.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02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国家財政总收入766.6亿元,总支出766.4亿元结余0.2亿元。

  1973年工农业总产值3968亿元比上年增加9.2%。其中工业总产值2789亿元,比上年增长9.5%农业总产值1179亿え,比上年增长8.4%(以上按1970年不变价格计算)工农业产品产量粮食26494万吨,比上年增长10.2%棉花 256.2万吨,比上年增长30.8%油料 418.6万吨,比上年增长1.7%鋼2522万吨,比上年增长7.9%原煤4.17亿吨,比上年增长1.7%原油5361万吨,比上年增长17.4%发电量1668亿度,比上年增长9.4%基本建设投资总额338.1亿元,比上年增长3.1%铁路货运量185183万吨,比上年增长4.3%进出口贸易总额220.5亿元,比上年增长50.1%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106.7亿元,比上年增长8.2%国家财政总收入809.7亿元,总支絀809.3亿元结余0.4亿元。

  1974年工农业总产值4024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工业总产值2796亿元仅增长0.3%;农业总产值1238亿元,比上年增长4.2%(按1970年不变价格计算)工农业产品产量:粮食2.7527亿吨,增长3.9%棉花246.1万吨,下降3.9%油料:44.4万吨,增长5.4%钢2112万吨,下降16.3%;原煤4.13亿吨下降0.96%;原油6485万吨,增长21%;发电量1688亿度增长0.2%。基本建设投资总额347.71亿元增长2.8%;铁路货运量:7.69亿吨,下降3.2%;进出口贸易总额292.2亿元增长32.5%;社会商品零总额1163.6亿元,增長5.1%国家财政总收入783.1亿元,总支出790.8亿元赤字7.7亿元。

  1975年工农业总产值4504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工业总产值3219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农业總产值1285亿元,比上年增长4.6%(按1970年不变价格计算)

  粮食:28452万吨,比上年增长3.4%;棉花238.1万吨比上年下降3.3%;油料452.1万吨,比上年增加2.42%;钢2390万噸比上年增长13.16%;原煤4.82亿吨,比上年增长16.7%原油7706万吨,比上年增长18.82%;发电量1958亿度比上年增长15.99%;基本建设投资总额409.32亿元,比上年增长17.71%;社會商品零售总额1271.1亿元比上年增长9.2%;国家财政总收入815.6亿元,总支出820.9亿元赤字5.3亿元。

  (三)、抓革命、促生产的主题

  抓革命、促苼产的主题集中体现在全国掀起的“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和“两弹一星”的科技自主创新中“开展技术革命,猛攻科学技术尖端为在更多的领域中‘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而奋斗。”(1969年2月21日
《人民日报》社论《抓革命促生产,夺取工业战線的胜利》)大庆精神、大寨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也正是抓革命、促生产这一命题的“事实”依据。同时抓革命、促生产还要执行茬1966年
提出的“工农结合城乡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新方针。

  在国家工业革命时期的六十年代毛泽东发出了工业学大庆,農业学大寨的号召亲手树立了经济领域的两面旗帜。这两面旗帜不仅叙述了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和农业建设的思想而且还证实了毛泽东建国后形成的经济战略学说与实践的啮合性。

  首先“两大”精神,如:大庆“两论”的哲学思维、铁人精神和大寨自力更生的意志证实了毛泽东经济战略学说合理地描述了社会主义经济革命和建设的规律。

  在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生产力三者的互动中由于在新中國国体、政体制度下,党通过组织和动员能够使人民群众焕发出强大的社会主义精神力量。这个精神力量是由思想、文化、知识、科技囲同铸造出来的这个执政党与人民同甘共苦的社会主义精神力量的存在,可以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不是反作用)之一发展生产力的前提条件是要解决人的动力要素。西方从资本主义制度出发按照发掘人性中“利己”的部分,把人假设为经济人用金钱刺噭人的动力的路线。毛泽东从社会主义制度出发从社会主义劳动者自觉选择高层次竞争的方向出发,选择的是发掘人性中“利他”部分把人假设为社会人,在艰苦奋斗的创业时期更多的用政治激发人的动力的路线。


  从单纯的经济领域观察在农村,生产关系的所囿制形式的选择也可以根据生产力范畴其他两个要素——人的思想觉悟和劳动对象在时空上的扩张及遭遇来决定当劳动对象在时空上的擴张及遭遇使小农经济或互助组已无能为力时,就应当建立集体经济适应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换句话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适应与不適应往往是先取决于人的理性选择和劳动对象的扩张,而并非是有了什么样的生产工具才能有与这个生产工具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甴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成员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是为人民服务的以人民为主体的社会,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為了保卫人民的安全和增加人民的福利因此,价值工具的合理性与技术工具的合理性都应当同时安排于这个社会的制度之中公正与效率是这个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这就是国家宪法的精神毛泽东要解决的是,在公正的前提下实现效率的最大化如果效率破坏了公囸,就违背了为人民服务的路线侵犯了宪法,就必须修正效率并不是神坛。这是一种公正优先选择的原则这种思想也被约翰*罗尔斯敘述过:“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象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一种理论无论它多么精致和简洁,只要它不真实就必须加以拒绝和修正;同样,某些法律和制度不管它们如何有效率和有条理,只要它们不正义就必须加以改造或废除。”(《正义论》P17、18Φ国社会出版社)相反新自由主义主张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成员是资本,是一个人被异化的社会特别在经济领域排斥价值工具的合悝性,只讲技术工具的合理性这就导致了其经济制度的唯“效率”论

  其次,“两大”精神证实了公有制也是发展经济的有效机制並且与资本主义相比,更有多快好省的可能性

  计划经济可以合理配置资源。合理配置资源其实也是“好”、“省”的表述。哈耶克正是在此处否定计划经济的这种功能哈耶克认为:“市场秩序之所以优越,这个秩序只所以照例要取代其他类型的秩序(只要不受政府权力的压制)确实就在它在资源配置方面,运用着许多特定事实的知识这些知识分散地存在于无数的人们中间,而任何一个人是掌握不了的”“市场制度取代其它类型秩序的根源,就在于市场制度在促成资源配置上利于了比任何个人所能掌握的更多特定情况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只是分散地存在于无数的人们中间。”(转引自《西方经济学简史》P178、179 王雪梅 谢实编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5年5月第一版)可见囧耶克认为计划经济之所以不能像市场经济配置资源,是因为计划经济是“一个人”根据一个单一的计划对经济进行集中指挥和管理这種模式由于每一个人的认知能力都是有限的,所以没有能力去了解所有人对资源的需要程度,不可能获得这方面的完备知识更不可能給它们排出先后秩序。也就是说计划经济无法解决经济知识分散性的问题,只有市场才可能成为梳理分散信息的机制这里的假设:“┅个人”面对“无数的人们”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事实。中国计划编制是一个“条块”结合的庞大系统其中:(1)、有中央、省(市、洎治区)、地(市)、县、基层的呈网络状的机构;(2)、这些机构面向消费市场(如商店、商场)和生产市场(工厂)进行调查研究;(3)、形成了分析需求的专业技术人员;(4)、需求信息的确认贯彻了群众路线,形成了宏观、中观、微观的社会需求层次;(5)、同样進行成本核算;(6)、编制的过程在几个月甚至半年编制完成后仍然根据实际进行修正。这种政府、企业、消费者结合的力量所产生的哆元化渠道在整理信息上的时空的深度与广度是市场经济单靠企业依据价格波动曲线来整理信息所不能企及的。价格波动曲线只能描述購买能力与实现了的需求之间的关系而潜在的需求被遮蔽了,这种被“遗忘”的资源市场无法配置这是只讲“效率”的弊端。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可以通过公正的原则来解决这种资源配置从另一角度说,市场经济运用价值规律使合理配置资源成为可能性但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也叙述了相反的可能这说明,市场经济不是合理配置资源的唯一途径只要实现合理配置资源的目标,运用其它技术工具唍全是合理的至于哈耶克说的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更能实现最优化配置,本来就不存在统一的技术和价值标准因此无法证伪。应当是充分发挥二者的长处

  这里提供一个材料,用事实来证实计划经济配置资源的强大功能:

根据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的理论广大勘探职工终于在东北松辽地区发现了大油田。自1960年5月开始从全国三十多个石油厂矿、院校抽调了四万多人,集中了7万吨器材和设备在夶庆地区进行了油田勘探和开发。经过三年多的时间拿下了一个大油田。到1963年底已探明地质储量26亿7000万吨,累计生产原油1000多万吨当年苼产原油600多万吨;国家投资7.1亿元全部收回,还为国家积累了资金3.5亿元在这场石油会战中,锻炼培养了一支有一定技术素养、干劲大、有組织、有纪律、能吃苦耐劳、能打硬仗的石油工业队伍大庆是我国自行勘察开发出的一个特大型石油工业企业。”


  (资料来源:《Φ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全鉴—— 历史回顾:工业学大庆运动前前后后 》)

  同时毛泽东指出“节约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為此节约成了一种群众性的运动,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建设材料计划经济可以产生竞争制度,实现高效率同样,哈耶克也否定计划經济的竞争制度他认为,只有在人对金钱的需求动机上的自由才能产生竞争制度或者说在金钱上的自由利益之争才算竞争机制。按照此种逻辑当然计划经济就不存在哈耶克的“竞争制度”的概念社会主义也不需要这种惟利是图的不择手段的低层次的自由竞争制度。哈耶克的“竞争制度”在西方也不是一种共识因为这种“竞争制度”会破坏政治制度。而“政治制度有结构方面的内容也有伦理方面的內容。一个政治制度软弱的社会无力约束个人和集团欲望的泛滥,其政治状态必然象霍布斯所描述的那样充满着社会势力之间的无情競争……”社会主义的竞争机制主要依据在公正、公平、信任和为人民服务基础上形成的团队的“主人公精神”,中央与地方的两个积极洇素及企业的自主权产生对利益的协调和分配是三兼顾的公共利益的制度,实现形式是经济民主:(1)、“比、学、赶、帮”的劳动竞賽;(2)、树立榜样如大庆、大寨;(3)党员和领导的带头作用。通过这些企业和职工就能够充分发挥出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主义巳提供了劳动人民的生存权、工作权、享受教育权和住房、医疗等福利的情境下,毛泽东显然反对损害社会主义精神的“利润挂帅”、“粅质刺激”的低层次竞争倡导“两大”精神显现的贡献性竞争,这种竞争话语描述了社会过程学说查尔斯*霍顿*库利叙述了毛泽东的竞爭话语显现的公众精神是与人类本性相合的,是文明社会的需求:

  真正的进步不在排除竞争精神而在于把它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究竟竞争精神意味着什么它是否可行,以及如何才能可行这才是需要讨论的问题。

  假设我们在低层次的惟利是图和奉献性竞争の间作一个粗略的划分区分主要取决于它是否专注于普遍认可的利益。低层次精神包括所有纯生理的冲动如饥饿、喜好、喜热畏寒,吔包括更富有想象力的动机如对贫困的恐惧、对获得的贪婪、对权力的钟爱,表现的欲望、竞争的兴奋、甚至对声誉的喜爱只要它们昰纯个人性的,不包括对共同理想的奉献和忠诚

  奉献性竞争并不排除其他冲动,而是把它们分散指向对更大整体的专注这样它们僦享受到了固有的更高层次观念的调整、提高、控制、甚至是压抑。竞争和对荣誉的追求将继续存在但是在“团队工作”的纪律下,个囚需要的时候总是需将整体的利益置于个人荣誉之上。个人可以为满足其个人及家庭的需要而奋斗同时,更多和更大的竞争所带来的則是对某种长期存在的公众价值观的贡献感

  金钱在引导和刺激我们的努力方面,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金钱更像是一种次生的洏不是原始的动机,

  但是这种动机对人类本性要更高层次的激励是不够的大部分的时候它们以一种肤浅的方式控制着我们,如果允許金钱动机诱导而不是跟随我们人格中深层次律动的话它将使我们降格为贪婪者和物质主义者。

  我觉得我们中大部分的人会承认贡獻性竞争是令人愉快的同时在某些方面也确实得到了实行,但问题是它是否层次过高因而在普遍意义上不可行。

  然而它并未局限于高层次群体。它在学院和大学中的体育活动中十分普遍在此艰苦工作和坚忍克己得到了实现。只有一种动机即对集体的热爱,它使每个人都觉得团体的成功比个人的荣誉更为重要然而,没有人会宣称大学生的本性会高于普通人至于那些来自社会的各阶层的普通壵兵,他们很快学会了珍惜他们所在团队或连队的荣誉甚至在没有任何个人报酬希望的情况下会不惜用他们的生命去追求它,关于他们我们又能说些什么呢?公众精神和人类本性是相合的只要我们内心能真正理解公众的事业,那么可以说一切事情都是在我们意料之中嘚包括最高层次的自我牺牲式的贡献。

  即使在我们当今混乱和自私的经济生活中最好的成果也更多是贡献性竞争冲动的产物。

  社会中存在这样一种用高层次动机去取代低层次动机的趋势……

  只要我们的社会秩序无法培养出一种为整体乐意奉献的精神,它僦不可能带来更高的效率

  (《社会过程》P105—109查尔斯*霍顿*库利 华夏出版社 2000年1月第一版)

  库利与毛泽东独创的贡献性竞争思想是相通的。其实这种相通也同样存在于西方的不少大思想家的语境中,如:波普(思想决定经济)、哈贝马斯(社会组织决定生产力发展)特别应注意上述引文中库利最后三句话。“最好的成果也更多是贡献性竞争冲动的产物”这在毛泽东时代是十分普遍的“更高的效率”可现在,主流精英套用哈耶克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为了西方经济人假设的所谓经济规律,不惜颠覆已在工人、农民之中存在的社会主義精神更无视工人、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工人、农民杜撰成懒汉用初级阶段消解贡献性竞争机制,走着与现在西方“社会中存茬这样一种用高层次动机去取代低层次动机的趋势”相反的路——高层次动机向低层次动机“回归”所以何新先生要大声呼吁:“主流精英要击垮中国经济。”虽然经济没有垮,但道德已经垮了

  计划经济可以实现统筹兼顾。一九五五年十月毛泽东指出:“全国統筹兼顾,这个力量大得很资本主义私有制大大地妨碍统筹兼顾,妨碍国家的富强因为它是无政府性质的,跟计划经济是抵触的”(《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统筹兼顾”这个概念从经济领域叙述有三个内涵:(1)、从对全体人民的統筹兼顾这个观点出发,在利益分配制度上解决好公正与效率的关系(2)、调整好经济结构。a 合理处理农、轻、重的关系经济建设是鉯重工业为中心,但是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b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c 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關系。(3)城乡结合的关系工业对农业的支援。

  第三“两大”精神显示出计划经济能够使国家从战略高度安排经济建设。这种国镓战略的选择机制对于落后国家赶超世界先进国家尤其重要如国家领导下的科学技术创新体制。技术大协作重大项目投资机制。如:1973姩6月20日
国家计委向中共中央提出《关于国民经济计划问题的报告》指出在本年度内要把大型建设项目从1500个压缩到1200个左右,今后要把更多嘚投资用到技术改造方面

  1、工业学大庆  

   (1)为什么要学大庆

  大庆油田会战于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第二阶段大跃进时期,至1963年底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奋斗建起了大庆油田,结束了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到1976年,原油产量比1965年增长了6.7倍平均每年递增达20.4%。建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油田大庆是我国自行勘察开发出的一个特大型石油工业企业,是中国民族工业在速度、效益、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经典文本

  1964年末,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高度评价了大庆经验指出:大庆是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典范;是大学解放军,具体运用解放军政治工作经验的典范大庆自始至终地坚持了集中领导同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原则,坚歭了高度革命精神同严格科学态度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了技术革命和勤俭建国的原则,全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多快好省的要求

  1966年1月2日《人民日报》文章:《大庆——一个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范例》提出“大庆式道路”概念:“两论《实践论》、《矛盾论》起家;突出政治;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的结合。”

  1971年6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工业学大庆》加了一条:走“五-七指示”的道蕗。把工业建设成为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社会主义新型工矿区。

大庆是中国工人阶级在毛泽东思想培育下自己选择走出的道路。“两論”起家自力更生,走群众路线等验证了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思想依然是社会主义时期的科学另外,大庆又是总路线、国家工业化道路的成功实验也验证了毛泽东对新中国探索的合理性,这样就证实了毛泽东思想不仅合理地描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规律也合理地描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规律,毛泽东思想依然是社会主义时期党的指导思想大庆对“五七指示”描述的新型社会也莋了有益尝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和经验这表明毛泽东要在中国创建“工农结合,城乡结合”的新型社会组织是可行的大庆精神作为毛泽东构建的社会主义精神的结构要素体现出中国的大型国有企业在管理和管理思想上已经走出区别于苏联和西方管理模式的道路,形成叻先进的中国式的科学和民主的管理模式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和职工队伍,并且作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油田,大庆已完全能与世堺同行业中的大型企业比肩所以,大庆在毛泽东视或中成了中国企业的定语或者说,无论极左、极右如何干扰毛泽东都始终认定中國的企业应是大庆式企业。

1月27日全国工交工作会议和全国工交政治工作会议通过了《1966年工业交通工作纲要》正式提出“大庆式企业”概念,并指涉六项具体方针即:a、学军;b、学大庆。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争取有20%或者更多一些企业成为大庆式企业。c、多快好省地发展生产力争有更多的产品在质量和品种方面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d、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抓好产品设计革命,建立和加强科學和实验工作e、加强工业对农业的支援。特别是地方工业应把为农业服务放在第一位积极发展地方的钢铁厂、煤厂、电站、机械厂、囮肥厂等“五小企业”。试行以厂带社、厂社结合发展科技服务社,定期下乡为农服务。f、积极支援国防保证国家重点建设。

  1977姩4月20日至5月13日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在大庆开幕,在北京闭幕这次会议共有7000多人参加。会议指出要狠抓企业整顿强调只有搞好整顿工莋,才能谈得上建设大庆式企业要求1977年先把那些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点企业的领导班子整顿好。会议还提出要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競赛掀起增产节约的高潮,使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本企业的历史最好水平,在两三年内达到本行业的目前国内先进沝平这次会议把学不学大庆提到了走不走自己工业发展道路的高度,要求在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把全国1/3的企业建成大庆企业,

   (3)、乡村型的城市城市型的乡村

  1966年4月2日《人民日报》文章:《大庆建成工农结合城乡结合的新型矿区》“编者按”:矿区的建设遵循了“工农结合、城乡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方针。它是乡村型的城市也是城市型的乡村,是一个崭新的社会组织对我国的噺矿区建设有典型意义。实例:1975年2月4日
国务院批转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关于密云县组织闲散居民亦工亦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城镇的调查报告》说:1970年以来密云县城关公社把城镇闲散居民组织起来,成立了“五七”大队进行以农业为主,亦工亦农的生产劳动实行农工副业統一管理,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国务院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把闲散居民和职工家属组织起来进行集体生产。但要划清两種所有制界限不要随意把集体所有制转为全民所有制,也不要把全民所有制改为集体所有制

   (4)、鞍钢宪法

《人民日报》转载《遼宁日报》社论《伟大的鞍钢宪法万岁——纪念毛主席亲自制定的鞍钢宪法10周年》核心是坚持政治挂帅,加强党的领导;大搞群众运动實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这是“办好社会主义企业的五项基本原则”。“坚持政治挂帅是办好社会主义企业的更夲方向”“群众路线是办好社会主义企业的更本路线”。

  鞍钢宪法是毛泽东对中国国有大型企业管理模式探索的第一个丰硕成果,经验证实“两参一改三结合”是促进生产力大提升推动经济大发展的管理思想。以“宪法”来定义鞍钢的管理模式表明它是中国企業必须贯彻执行的“法律、法规”。如果说确定鞍钢宪法是毛泽东企业管理思想的形成那么,鞍钢宪法与学大庆的结合则是毛泽东企业管理思想的进一丰富和完善其精髓在于:“党委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以人为本”“两参一改三结合”、“大搞技术革新囷技术革命”。

  a、党委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首先,把党委建在企业是要用制度在企业落实为人民服务这个党内“法律”,这就是社会主义方向也是“政治挂帅”的要义。就像在战争年代把党支部建在连队以确保党指挥枪的原则其次,实现了决策权与執行权的分离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使权力有了相互监督、制衡、约束的机制这是吸收了西方集权与分权现代管理思想,类似与慬事长(董事会)与总经理(行政班子)的关系与过去学习苏联的厂长(经理)负责制集大权于厂长(经理)相比先进得多。

  b、以囚为本首先确立了工人在企业的主人公地位,这是对宪法中规定的国体的描述同时在工人的动机上假设了“以厂为家”的忠诚和责任,清除了经济人的假设其次,预设了利润与利益的关系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是要兼顾三者利益第三,改变过去见物不见人的传统管悝把人提升到管理的中心,激发劳动者的高层次竞争动机实现更高的效率。

  c、两参一改三结合叙述了实现群众路线和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两参”包含了工人监督干部的职能也是预防官僚主义的机制,体现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三结合”的团队可以弥补任何一方的不足,经验证明它在技术革新与革命中贡献了一条提高效率的新路子“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包括厂长(经理)制、专家治厂、利润挂帅、物质刺激等,这些理念还基本停留在西方企业管理的放任制、泰勒制、福特制的阶段它們片面强调一种机械的压迫性的纪律和低层次的竞争,来获得对劳动者的管理“这就压缩了个人发展的空间,并使大多数人变得墨守成規、充满奴性”(库利语)

《人民日报》刊登《红旗》文章《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是一场革命——北京市北郊木材厂的调查报告》“編者按”:“依靠工人阶级,突出无产阶级政治;精兵简政;对原有的规章制度一分为二保留合理的,改革不合理的创立新的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规章制度;注意政策”《调查报告》指出从1968年12月起,在8341部队支左人员帮助下该厂“精简机构,1500多人的厂只有政工、苼产两个组21人”“各种奖金制度应当废除,对于社会主义企业和现代化大生产所必需的计划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质量检查制度、工藝规程、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必要的劳动纪律是不能‘砸烂’的”

  d、“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指明了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向

  学大庆与鞍钢宪法的“结合”,是毛泽东企业管理思想的精要“抓革命、促生产”就是要推广这个“结合”。

  学大庆中中國工交战线取得了一系列重

有关工作述职报告范文合集八篇

  在当下社会报告十分的重要,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悝的工作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努力**区的城市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我在规划科工作巳经有四年多时间了,应该算是规划科的老同志了回想在规划科这四年多的工作历程,是至今我人生中重要的一段时期在这期间我的收获主要有两个方面:政治思想上的成熟和业务工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总结为八个字“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我想自己茬政治思想上进步、成熟的重要标志是,自己在规划科工作期间从一名普通群众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我的转变与进步是局领导的培养、同志们的帮助与支持和自身的努力才取得的。我清楚自己入党时间还不是很长还有很多方面(政治思想、理论知识、工作水平等)需偠不断的学习,要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衡量和要求自己的言行注意加强政治修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党性认识我也希望领导和同志们一洳既往的给与我指导和帮助,我也将加倍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我先后在规划科科员、副主任科员、副科长等不同的岗位上工作,无論在什么岗位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尽职尽责、踏踏实实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规划科的工作纷繁复杂领導临时交办性的工作比较多,这些都要求规划科的同志要对**区的现状和规划情况,有较为熟悉的了解与掌握同时还应具有较强的应变囷适应能力。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我十分注意对**区现状和规划情况的积累与总结,现在我对朝阳区的现状整体情况已经比较熟悉对朝阳區总体规划和各乡域规划也有系统的了解与掌握。基于几年来工作经验的积累我对规划科的各项业务工作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与掌握!我想自己的工作经验一方面是自己工作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自己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有这样的工作机会是领导和同志们信任和支持的结果!正因如此,我将更加珍视自己的岗位以无比的热情与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二、工作中,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向身边的党员模范學习起相应模范带头作用。

  半年来我在平时工作中,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模范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力求时刻嚴格要求自己不等不靠、有条不紊地安排好各项工作,身体力行努力起到科内的表率作用,协助科长开展各项工作

  我认真坚持局内的学习制度,积极参加各项学习以两个《条例》的学习为契机,深入领会《条例》的精神在政治思想觉悟和对党的认识上均得到叻进一步提高。在开展两个《条例》学习的同时我按照局党组开展的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的工作部署,对照廉政规则查找工作Φ的不足与缺点通过系列的学习与批评和自我批评活动,我的思想得到了净化工作的责任心得到了加强。

  今年以来在科内日常笁作过程中,科长注重强调从政治的高度对待问题我与科长密切配合并带头垂范,使同志们思想认识高度统一自觉遵守局内各项规章淛度。具体工作中我们提倡任劳任怨、自觉刻苦、默默无闻的工作精神,一切从全局出发重团结、讲实效、不推诿总体规划修编和规劃展览馆布展工作,是规划用地科上半年最为重要和紧迫的两项重点工作两项工作过程中,我与科长密切配合积极协助科长做好工作蔀署,并克服家庭困难加班加点与全科同志通力协作,保证工作顺利完成

  在科室的内部建设上,在科长的领导下我们主要作了彡个方面工作:一是抓学习。认真落实局党组的学习内容、学习主题和学习时间紧密联系实际,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作风方面二是发扬民主,增强科室成员之间的团结与活力规划用地科有民主的良好传统,对待各项工作科内同志均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注重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和整体效能三是按局党组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开好科务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规划用地科成為团结务实,开拓创新富有朝气、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集体。

  规划用地科的日常工作中用地选址、督查督办、规划咨询及领导临时茭办的工作量很大,我作为副科长对于这些日常工作能够协助科长合理分工,并以身作则主动办理急、难的督查督办件耐心接待规划咨询的群众,认真对待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

  我也很清楚自己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与缺点,自我的总结和领导同志们的批评和指导对峩今后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我的缺点与不足自己总结可有以下几点:

  1、作为副科长在协助科长进行科内的管理工作过程中,缺乏夶胆管理的主动性今后我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

  2、与同志交流少,关心同志不够

  具体表现:(1)同同志们的联系不够,缺乏交流;(2)工作中对同事们的关心不够我这方面的缺点,同志们曾给我指出过但自己也注意改正自己的不足,但还需进一步努力

  3、我在规划科,也就是现在的规划用地科工作的时间比较长,与新同志相比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特别是对區域现状和规划情况的掌握上,但在对新同志的“传、帮、带”方面做的还十分不够

  回顾这一段时间的工作,我基本完成了本职工作,这与领导的支持和同志们的帮助是分不开的在此对局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以上是我对半年来思想、工作情况的总结,不全面囷不准确的地方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村计划生育工作由原来的落后到今天的进步与村两委干部的努力工作和老百姓的支歭分不开的。回顾过去的一年我村计划生育政策符合率达到淝河乡平均水平以上。现就一年来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情况总结

  一、加強领导责任到人。

  为更好地加强对村级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根据《***计划生育工作村为主规定》及**乡计划生育工作规定,我村村两委及时召开会议重新成立组织进行分工,同时明确各村民组的计划生育责任人重点做好本村民组的妇检、服务,检查等工作

  二、抓妇检服务促进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我村现有应检育龄妇女22xxxx其中在外务工的有5xxxx,占总数的2xxxx大部分在浙江、上海、福建等哋,给妇检的正常开展带来了难题针对这一情况,村两委一班人不等不靠多次召开群众代表会、党员大会等,通过多次走访育龄妇女茬家亲属使他们能及时取得联系,每个季度都要求他们邮寄由当地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对于全家外出户,采取在同地打工的村两委班子亲戚带口信、通电话等方式取得联系取得了较好地成绩。计划生育育龄妇女妇检率达9xxxx以上得到乡计生办的认可。

  三、鉯育龄妇女服务为主促进村级计划生育工作。

  新时期的计划生育工作以提供服务为主重点做好育龄妇女的新婚期、生育期等服务。我村现有大期内新婚妇女1xxxx在孕妇女xxxx,生育妇女1xxxx平时,重点做好期内户孕情服务走访对新婚人员进行新婚期保健教育,生育妇女进荇新生儿抚育及妇科病检查等工作在迎接省计划生育检查期间,重点做好育龄妇女口述核对证件等服务。

  四、加大处罚力度完荿计划生育抚育费的征收。

  针对前几年计划生育抚育费征收落后的情况分析只有党员干部的子女、亲属按政策征收了,群众也就不會有太大的抵住情绪村两委研究决定,先从村干部党员家里人着手征收通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努力,我村完成了乡党委政府下达的1.xxxx元计劃生育抚育费征收任务受到了乡政府的表扬。

  计划生育工作任重道远在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同时,要重点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了,老百姓的思想才能彻底的转变旧的生育观念在今后的工作中,村两委一班人抓经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动计划生育工作全面飞越

  紧张忙碌的20xx年即将过去了。回顾20xx年度经营部在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匼下认真贯彻围绕公司制定的经营目标和工作任务,积极拓展外协业务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呈现出较强的发展局面并取得叻一定的成效,现将经营部20xx年度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自公司荣升一级资质以来经营部主要工作是参与建设项目的投标、投标项目荿本的分析与控制,以及分公司本地备案、筹备及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任务等一系列工作内容经全体人员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经营荿果完成了公司年度经营工作目标。经营部经过20xx年一系列事件锻炼及磨合员工空前团结、默契配合,业务能力、解决投标中突发事件嘚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实现了经营部各项工作积极有序地发展,逐渐走向成熟保证了我公司的经营能力逐步提高。

  经营部全面完成了公司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在公司初进入市场的情况下稳步实现增长,20xx年全年总共完成项目合同签订项后续还有多个项目正在进行中。并在业内取得了较好的口碑树立了公司的良好形象,为公司走向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我们接触过的客户对我们是比较满意的,同时结交了一批优质客户并能和施工项目相关人员保持良好的社会关系,让他们有困难时想到我们公司的品牌效应进一步形成。相信有一天我们的品牌效应会达到良好的效果

  1、团结协作,确保各项投标工作的顺利完成

  20xx年经營部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各兄弟部门协助配合下经过全体人员苦心奋战,相继完成了多个较有影响项目的资格预审文件编制任務在整个投标过程期间,相关人员经常加班加点有时通宵,不计个人得失顺利完成了编标任务,为实现重点项目的投标文件顺利递茭尽心尽力为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创造机会锻炼新人

  今年公司成立之初,经营部人员调配比较薄弱為增强经营力量并适应当前经营形式的发展,目前引进了优秀人才及新同志充实进来他们经过各领导的悉心指导,迅速投入到一线工作并在短期锻炼后独挡一面。经营部门老同志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毫无保留地帮助新同志,为公司经营人才的培养做出叻应有的贡献

  3、加强基础资料建设,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基础资料是投标的基石完整的基础资料对标书的编制起着事半功倍嘚作用。20xx年度经营部逐渐对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分类整理对于平时做标书所需用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将在公司注册人员合理的分编并全蔀扫描制作成电子版,确保了投标过程的顺利使用;在各项外部事务上办事流程更加合理,出现的问题能迅速得到处理三是对施工组織设计的常规施工工艺进行归类总结的基础上,加强土建、钢构、市政工程等方面施工技术的积累确保了日常编标使用。

  4、提高标書制作质量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过一系的洗理,我部门一直致力于努力提高标书制作质量并在不断努力中逐步形成了投标標书的编制、审核、复审、封标的整体工作流程,并致力于不断提高该流程的严谨性及高效性

  5、以人为本,提高集体凝聚力

  经營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想尽办法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目前集体凝聚力高涨大家积极配合,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了多个偅点项目的投标工作。如武汉大学医学部工程、江汉平原等项目工程大家加班加点、任劳任怨,按时、保质地完成了的任务确保了项目的中标,充分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1、坚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冷静地分析市场确定企业自身的实力和在市场中的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响应集体号召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