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移动支付移动支付会流行

为啥移动支付在美国流行不起来?
已有 10554 次阅读
|系统分类:
这两天频繁收到美国第四大银行US BANK的电子邮件让客户尝试移动支付功能。我以前是不大注意这类银行推广信息的。但是最近回到中国感觉我是落伍了,所以就仔细阅读了美国银行的推广说明。因为职业的原因,我是学图书馆专业的,所以就简单Google了一下mobile payment结果发现美国银行2013年1月就已经在推广mobile payment,到了2014年就出现了mobile wallet移动钱包支付。但是使用率(usage)非常低,根据pymnts.com网站的题目为apple pay, adoption stats 2017的文章对苹果,安卓,三星,和沃尔玛四种移动支付统计,苹果支付使用率是5.5%,沃尔玛5.1%,三星3.3%,安卓1.8%。而根据美国官方2016年12月份的统计数据,最成功的移动支付是PayPal,用户使用率占了移动支付的总使用数的76%Most popular digital wallets according to consum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as of December 2016Share of respondents76%24%15%14%12%9%9%8%7%6%PayPalAmazon Payments/Pay with AmazonVisaCheckout (formerly known as V.me)Google WalletApple PayAndroid PayMasterCard PayPassAmex Express CheckoutMasterPaySamsung Pay0%10%20%30%40%50%60%70%80%90%© Statista 2017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typical user of mobile paying methods is between 30 and 44 years old , is college-educated and has an above-average yearly salary .”在美国典型的移动支付用户在30-44岁,受过大学教育并有高于平均的年薪。这个统计很有意思。一个题目为借记卡发行商研究(debit issuer study)的年度报告指出苹果安卓三星加在一起在2017年一季度里占美国所有借记交易支付的1%。最主要的原因是用户怕借记卡和移动支付捆绑后被盗用。当然还有技术上的原因,全美国提供移动支付的零售商并不多,普及率限制了移动支付的使用。另外很多信用卡也不用刷,是contactless的,靠近嘟滴一下就可以了,这在澳洲加拿大已经很普及,美国普及率差一点,所以手机支付使用就受到限制。另外一些原因,我没做调查和查阅,纯碎我个人分析:1. 美国的学生和年轻人穷,他们绝对不如中国的九零后零零后有大把大把的钱花。美国学生到了成年就得自己挣钱养活自己,以前住我家的一个美国学生,他一年工作六个月,计划八年读完本科,学费生活费全靠自己挣,还要贴补他的单亲母亲,所以他除了学费生活外没有多少钱可以消费,甚至也没好的手机,加上学习工作之忙,根本没时间玩手机网购或消费,移动支付自然也就没有必要。2.美国信用卡种类繁多。我去超市买东西会刷美国银行的返回2%现金的卡,梅西百货买衣服就会使用梅西百货的信用卡,因为往往有额外20%的折扣,到加油站我使用Fredmeyer的信用卡,每加仑可以便宜好几毛,等等诸如此类,一个一个和手机移动支付捆绑太麻烦,选择不方便,还是刷卡方便,再说美国购物基本不用排队,移动支付没有优势。3.没有及时支付的需求,即使使用信用卡付账,对方并不是立即收到款的。你仔细看信用卡交易记录,那是pending状态,零售商会和信用卡公司稍后结账。有些服务比如饭店吃饭,理发等要付小费的,所以刷卡数目和你真正签字后付的不一样。有的服务员提供一份50美元的晚餐服务会惊喜地收到1万美元的小费。所以及时支付并不适用。使用借记卡付账的人很少,我基本不使用借记卡付账。人们除了去赌场买彩票娱乐那是必须现金购买的才会用到借记卡,其他交易都可以使用信用卡。信用卡一个月才给你一次账单,又给你一个月时间还款,这样真正从你借记卡里扣钱已经是两个月以后了。有些服务时间更是宽限,因为人与人之间有信用,比如上我家服务的一些公司会在服务结束后一个月才寄来账单,等我还款也是交易完成后好长时间了,所以没有及时支付的需要。4.医院看病,看牙科等花大钱的服务但又有保险的不需要你马上付钱结账,都是过后出院后才会给你帐单,而且先和保险公司结算,个人结算都是好几个月以后了。5.美国老年人传统不大接受新技术,很多超市付款时候你可以看到老年人在开个人支票。大家都是耐心等待,没有人急躁。还有好多原因,不一一列举,总之美国付款方式多种多样,有手机移动支付mobile payment只是占5%不到,信用卡credit card支付占多,借记卡debit card,支票check,和现金cash支付也不多。这样的情形会延续很长时间,短时期内不会像中国那样全民普及手机移动支付。因为没有这样的需求驱动力。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傅平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17
推荐到博客首页
评论 ( 个评论)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新闻热线:021-
现在流行刷手机 80后90后成移动支付主力
&nbsp&nbsp&nbsp&nbsp原标题:还刷卡?现在流行“刷手机”&nbsp&nbsp&nbsp&nbsp央行数据显示刷卡消费额首次同比下降80后、90后人群成移动支付主力军&nbsp&nbsp&nbsp&nbsp外出购物、聚餐时,使用银行卡刷卡消费是市民常用的支付方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被许多消费者当作非现金支付的不二选择。然而近日,央行公布一组数据显示,银行卡刷卡消费金额出现了下降趋势,这也引起诸多消费者关注。面对现实以及移动支付市场的巨大诱惑,传统银行机构也开始持续发力,以应对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冲击,市民得以在这场支付大战中享受更丰富的支付选择和消费体验。&nbsp&nbsp&nbsp&nbsp数据&nbsp&nbsp&nbsp&nbsp刷卡消费3年来首次同比下降&nbsp&nbsp&nbsp&nbsp近日,来自央行公布的一组支付数据吸引众多消费者关注。央行发布的这组支付数据显示,消费者在利用银行卡进行消费的行为上发生了明显变化,第三季度使用银行卡进行消费的人均金额同比下降0.30%,第二季度下降3.27%。这是该指标近三年来首次出现同比下跌,而且是第二、第三连续两个季度同比下跌。&nbsp&nbsp&nbsp&nbsp此外,银行卡卡均消费金额的变化也明显出现拐点。在2016年第三季度,银行卡卡均消费金额为2379.19元,同比下降12.40%。与此同时,第三方支付迅速崛起。第三季度,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440.28亿笔,金额26.3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6.83%和105.82%。这一数据,已经超过了2014年支付机构(包括银行、非银行)全年的规模。&nbsp&nbsp&nbsp&nbsp调查&nbsp&nbsp&nbsp&nbsp80后、90后偏爱移动支付&nbsp&nbsp&nbsp&nbsp微信支付、支付宝付款、刷银行卡、Apple Pay……多种多样的移动支付方式丰富着消费者的选择。为此,记者随机调查了30多位岛城市民,从调查结果来看,因为工作稳定,经济基础以及对新兴技术的熟练掌握,80后以及90后使用移动支付方式最为普遍,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人群。在支付方式的选择上,70%的受访者表示会使用微信或支付宝来进行日常生活中的小额支付,以及各类生活账单的处理。其他的受访者则表示,会使用刷卡的方式完成付款。&nbsp&nbsp&nbsp&nbsp“这个‘双12’,仅仅3天时间,咱们青岛共有123万人在线下使用了支付宝支付,在山东省名列第一。 ”说起当前火热的移动支付,支付宝口碑青岛地区相关负责人吕敏透露了“双12”期间,支付宝方面的一组数据:前不久刚刚结束的“双12”,3天时间里全国共有1.1亿人使用支付宝搞定了自己的吃喝玩乐,其中“85后”年轻人占到66%。以青岛为例,在10日、11日两天,共有近百万岛城市民使用支付宝扫码支付并获取了相应优惠,交易金额达到2000余万元。&nbsp&nbsp&nbsp&nbsp对于消费者愈发青睐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原因,吕女士认为,这一方面得益于第三方支付平台依附在手机这种消费者“从不离身”的移动终端上,便捷成为其最大优势。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经常会推出折扣、返券等活动,借助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支付显然更加优惠。 “如果是支付一些较大金额的商品,我还是习惯用银行卡刷卡支付,感觉这样保险、安全一些。 ”受访市民赵先生表示,对于涉及金额较大的支付行为,自己还是更加倾向于银行卡刷卡支付。&nbsp&nbsp&nbsp&nbsp应对&nbsp&nbsp&nbsp&nbsp传统银行发力移动支付&nbsp&nbsp&nbsp&nbsp生活化、移动化、多元化,加上“80后”“90后”甚至是“00后”对手机客户端支付的熟练使用,这让第三方支付平台使用群体日益庞大。这个达万亿级别的庞大市场也让作为“老大哥”的银行开始重视起来,并且连续发力,力求在这块大蛋糕上分一杯羹。“双12”当天,中国银联正式发布二维码支付标准,希望为成员机构推广相关产品与服务,以及为银联卡持卡人用卡提供更加丰富的选择,支撑银联二维码支付业务有序发展。同时,银联还表示,未来还可能会有更多的交互方式,纳入“云闪付”的产品体系。&nbsp&nbsp&nbsp&nbsp除了银联的接连发力,移动支付市场份额之大,让传统银行机构本身也开始重视起来,并在近一段时间开始布局,角逐移动支付市场。记者探访岛城多家银行了解到,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在内,目前已有十多家银行表示手机银行转账免收手续费。今年7月15日,工商银行发布二维码支付产品,正式进军移动支付战场。此外,年底正是刷卡消费的高峰季,诸多岛城银行也纷纷在此时期推出各种信用卡分期优惠政策、积分优惠政策等,刺激消费者刷卡消费。&nbsp&nbsp&nbsp&nbsp经记者统计,此次银行信用卡分期手续费的打折力度多为八折左右,少部分折扣低至六五折,还有部分银行以信用卡积分或者返现的方式进行打折。“目前我国还有7亿人没有上网,移动支付市场增量空间还很大。 ”银行人士则表示,今年以来,微信、支付宝相继宣布提现收费,支付账户内的资金回流到个人银行账户不再享受“免费午餐”,这无疑为银行系提供了反超的契机。&nbsp&nbsp&nbsp&nbsp体验&nbsp&nbsp&nbsp&nbsp移动支付方便获认可&nbsp&nbsp&nbsp&nbsp“移动支付普及之前,临出门时我都会检查一下有没有带钱包,但现在情况不同了,手机里下载了微信、支付宝,出门带不带钱包对我来说影响并不大。”聊起支付方式的转变,市民杨先生跟记者聊起几年前大学毕业时遇到的一件糗事,当时移动支付还没有得到普及,在一次跟学弟学妹的聚餐上,本已经准备好钱请客的他,由于出门着急没带钱包,无奈只能让学弟学妹买单。“这事现在想起来还尴尬,抢了半天要请客,最后却发现没带钱包,如果那时我手机里有微信或者支付宝的话,何至于这样呀? ”杨先生遗憾地说。&nbsp&nbsp&nbsp&nbsp据了解,伴随移动互联网普及,大到高级商业综合体,小到市场蔬菜水果摊,各种移动支付早已渗透到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大连路农贸市场,记者看到,几乎每个摊位门头上都张贴着二维码,市民到市场买菜,不需要带现金,只要带着手机,微信扫一扫就可以完成付款,比以往使用现金交易要方便多了。 “我们这些蔬菜摊最担心的就是找零,如果身上没有零钱,每次都得给顾客划去几毛,时间久了,一年下来少赚不少钱呢! ”蔬菜商贩周女士告诉记者,自从她的摊位支持微信扫码支付以来,到她那里买菜的顾客很大一部分都使用微信支付。刚刚在周女士摊位前使用了微信扫码支付的许先生同样表示,过去使用现金交易,兜里经常会存一堆一毛的硬币,非常不方便,自从可以使用微信支付后,在大连路农贸市场买菜,他已经很长时间没用过现金了。&nbsp&nbsp&nbsp&nbsp说法&nbsp&nbsp&nbsp&nbsp消费体验成竞争关键&nbsp&nbsp&nbsp&nbsp方便快捷、新奇好玩、优惠多多,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受青睐的原因,诸多受访者用了这样的词汇。“使用这些第三方支付平台,给我的感觉就是非常方便快捷,还有就是因为有优惠存在,感觉同样的100元钱比以前升值了”市民秦先生笑着说。值得一提的是,第三方支付平台推出的“宝宝”类货币基金的规模化和现金管理的工具化,使得用户可以借助移动设备进行基金投资和现金管理,这也带动了用户移动支付、网络支付规模的增长。&nbsp&nbsp&nbsp&nbsp“除了使支付更加便捷外,丰富支付方式的服务内容,目前也是银行机构着力打造的。 ”岛城一家股份制银行信用卡部负责人邵经理表示,从目前来看,移动支付市场仍然大有可为,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优势在于介入较早,有着稳定庞大的客户群,各项业务的发展也已比较成熟,而银行在安全性以及投资理财方面的能力,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也不是支付平台短时间内可以比拟。邵经理认为,在继续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继续推进便捷性,丰富功能性,完善使用者的消费体验,将有可能成为传统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比拼的关键。(记者王晓先衣涛)&nbsp&nbsp&nbsp&nbsp央行第三季度支付业务统计数据显示&nbsp&nbsp&nbsp&nbsp银行卡人均消费金额同比0.30%,第二季度3.27%。&nbsp&nbsp&nbsp&nbsp这是该指标近三年来首次出现同比下跌,而且是第二、第三连续两个季度同比下跌。银行卡卡均消费金额为2379.19元同比12.40%&nbsp&nbsp&nbsp&nbsp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440.28亿笔同比106.83%金额26.34万亿元同比105.82%&nbsp&nbsp&nbsp&nbsp记者随机调查30多位岛城市民&nbsp&nbsp&nbsp&nbsp使用移动支付方式频率最高人群:80后、90后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现在流行刷手机 80后90后成移动支付主力
日 07:48 来源:青岛早报
&nbsp&nbsp&nbsp&nbsp原标题:还刷卡?现在流行“刷手机”&nbsp&nbsp&nbsp&nbsp央行数据显示刷卡消费额首次同比下降80后、90后人群成移动支付主力军&nbsp&nbsp&nbsp&nbsp外出购物、聚餐时,使用银行卡刷卡消费是市民常用的支付方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被许多消费者当作非现金支付的不二选择。然而近日,央行公布一组数据显示,银行卡刷卡消费金额出现了下降趋势,这也引起诸多消费者关注。面对现实以及移动支付市场的巨大诱惑,传统银行机构也开始持续发力,以应对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冲击,市民得以在这场支付大战中享受更丰富的支付选择和消费体验。&nbsp&nbsp&nbsp&nbsp数据&nbsp&nbsp&nbsp&nbsp刷卡消费3年来首次同比下降&nbsp&nbsp&nbsp&nbsp近日,来自央行公布的一组支付数据吸引众多消费者关注。央行发布的这组支付数据显示,消费者在利用银行卡进行消费的行为上发生了明显变化,第三季度使用银行卡进行消费的人均金额同比下降0.30%,第二季度下降3.27%。这是该指标近三年来首次出现同比下跌,而且是第二、第三连续两个季度同比下跌。&nbsp&nbsp&nbsp&nbsp此外,银行卡卡均消费金额的变化也明显出现拐点。在2016年第三季度,银行卡卡均消费金额为2379.19元,同比下降12.40%。与此同时,第三方支付迅速崛起。第三季度,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440.28亿笔,金额26.3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6.83%和105.82%。这一数据,已经超过了2014年支付机构(包括银行、非银行)全年的规模。&nbsp&nbsp&nbsp&nbsp调查&nbsp&nbsp&nbsp&nbsp80后、90后偏爱移动支付&nbsp&nbsp&nbsp&nbsp微信支付、支付宝付款、刷银行卡、Apple Pay……多种多样的移动支付方式丰富着消费者的选择。为此,记者随机调查了30多位岛城市民,从调查结果来看,因为工作稳定,经济基础以及对新兴技术的熟练掌握,80后以及90后使用移动支付方式最为普遍,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人群。在支付方式的选择上,70%的受访者表示会使用微信或支付宝来进行日常生活中的小额支付,以及各类生活账单的处理。其他的受访者则表示,会使用刷卡的方式完成付款。&nbsp&nbsp&nbsp&nbsp“这个‘双12’,仅仅3天时间,咱们青岛共有123万人在线下使用了支付宝支付,在山东省名列第一。 ”说起当前火热的移动支付,支付宝口碑青岛地区相关负责人吕敏透露了“双12”期间,支付宝方面的一组数据:前不久刚刚结束的“双12”,3天时间里全国共有1.1亿人使用支付宝搞定了自己的吃喝玩乐,其中“85后”年轻人占到66%。以青岛为例,在10日、11日两天,共有近百万岛城市民使用支付宝扫码支付并获取了相应优惠,交易金额达到2000余万元。&nbsp&nbsp&nbsp&nbsp对于消费者愈发青睐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原因,吕女士认为,这一方面得益于第三方支付平台依附在手机这种消费者“从不离身”的移动终端上,便捷成为其最大优势。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经常会推出折扣、返券等活动,借助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支付显然更加优惠。 “如果是支付一些较大金额的商品,我还是习惯用银行卡刷卡支付,感觉这样保险、安全一些。 ”受访市民赵先生表示,对于涉及金额较大的支付行为,自己还是更加倾向于银行卡刷卡支付。&nbsp&nbsp&nbsp&nbsp应对&nbsp&nbsp&nbsp&nbsp传统银行发力移动支付&nbsp&nbsp&nbsp&nbsp生活化、移动化、多元化,加上“80后”“90后”甚至是“00后”对手机客户端支付的熟练使用,这让第三方支付平台使用群体日益庞大。这个达万亿级别的庞大市场也让作为“老大哥”的银行开始重视起来,并且连续发力,力求在这块大蛋糕上分一杯羹。“双12”当天,中国银联正式发布二维码支付标准,希望为成员机构推广相关产品与服务,以及为银联卡持卡人用卡提供更加丰富的选择,支撑银联二维码支付业务有序发展。同时,银联还表示,未来还可能会有更多的交互方式,纳入“云闪付”的产品体系。&nbsp&nbsp&nbsp&nbsp除了银联的接连发力,移动支付市场份额之大,让传统银行机构本身也开始重视起来,并在近一段时间开始布局,角逐移动支付市场。记者探访岛城多家银行了解到,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在内,目前已有十多家银行表示手机银行转账免收手续费。今年7月15日,工商银行发布二维码支付产品,正式进军移动支付战场。此外,年底正是刷卡消费的高峰季,诸多岛城银行也纷纷在此时期推出各种信用卡分期优惠政策、积分优惠政策等,刺激消费者刷卡消费。&nbsp&nbsp&nbsp&nbsp经记者统计,此次银行信用卡分期手续费的打折力度多为八折左右,少部分折扣低至六五折,还有部分银行以信用卡积分或者返现的方式进行打折。“目前我国还有7亿人没有上网,移动支付市场增量空间还很大。 ”银行人士则表示,今年以来,微信、支付宝相继宣布提现收费,支付账户内的资金回流到个人银行账户不再享受“免费午餐”,这无疑为银行系提供了反超的契机。&nbsp&nbsp&nbsp&nbsp体验&nbsp&nbsp&nbsp&nbsp移动支付方便获认可&nbsp&nbsp&nbsp&nbsp“移动支付普及之前,临出门时我都会检查一下有没有带钱包,但现在情况不同了,手机里下载了微信、支付宝,出门带不带钱包对我来说影响并不大。”聊起支付方式的转变,市民杨先生跟记者聊起几年前大学毕业时遇到的一件糗事,当时移动支付还没有得到普及,在一次跟学弟学妹的聚餐上,本已经准备好钱请客的他,由于出门着急没带钱包,无奈只能让学弟学妹买单。“这事现在想起来还尴尬,抢了半天要请客,最后却发现没带钱包,如果那时我手机里有微信或者支付宝的话,何至于这样呀? ”杨先生遗憾地说。&nbsp&nbsp&nbsp&nbsp据了解,伴随移动互联网普及,大到高级商业综合体,小到市场蔬菜水果摊,各种移动支付早已渗透到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大连路农贸市场,记者看到,几乎每个摊位门头上都张贴着二维码,市民到市场买菜,不需要带现金,只要带着手机,微信扫一扫就可以完成付款,比以往使用现金交易要方便多了。 “我们这些蔬菜摊最担心的就是找零,如果身上没有零钱,每次都得给顾客划去几毛,时间久了,一年下来少赚不少钱呢! ”蔬菜商贩周女士告诉记者,自从她的摊位支持微信扫码支付以来,到她那里买菜的顾客很大一部分都使用微信支付。刚刚在周女士摊位前使用了微信扫码支付的许先生同样表示,过去使用现金交易,兜里经常会存一堆一毛的硬币,非常不方便,自从可以使用微信支付后,在大连路农贸市场买菜,他已经很长时间没用过现金了。&nbsp&nbsp&nbsp&nbsp说法&nbsp&nbsp&nbsp&nbsp消费体验成竞争关键&nbsp&nbsp&nbsp&nbsp方便快捷、新奇好玩、优惠多多,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受青睐的原因,诸多受访者用了这样的词汇。“使用这些第三方支付平台,给我的感觉就是非常方便快捷,还有就是因为有优惠存在,感觉同样的100元钱比以前升值了”市民秦先生笑着说。值得一提的是,第三方支付平台推出的“宝宝”类货币基金的规模化和现金管理的工具化,使得用户可以借助移动设备进行基金投资和现金管理,这也带动了用户移动支付、网络支付规模的增长。&nbsp&nbsp&nbsp&nbsp“除了使支付更加便捷外,丰富支付方式的服务内容,目前也是银行机构着力打造的。 ”岛城一家股份制银行信用卡部负责人邵经理表示,从目前来看,移动支付市场仍然大有可为,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优势在于介入较早,有着稳定庞大的客户群,各项业务的发展也已比较成熟,而银行在安全性以及投资理财方面的能力,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也不是支付平台短时间内可以比拟。邵经理认为,在继续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继续推进便捷性,丰富功能性,完善使用者的消费体验,将有可能成为传统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比拼的关键。(记者王晓先衣涛)&nbsp&nbsp&nbsp&nbsp央行第三季度支付业务统计数据显示&nbsp&nbsp&nbsp&nbsp银行卡人均消费金额同比0.30%,第二季度3.27%。&nbsp&nbsp&nbsp&nbsp这是该指标近三年来首次出现同比下跌,而且是第二、第三连续两个季度同比下跌。银行卡卡均消费金额为2379.19元同比12.40%&nbsp&nbsp&nbsp&nbsp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440.28亿笔同比106.83%金额26.34万亿元同比105.82%&nbsp&nbsp&nbsp&nbsp记者随机调查30多位岛城市民&nbsp&nbsp&nbsp&nbsp使用移动支付方式频率最高人群:80后、90后【图文】这些年的流行支付方式――移动支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这些年的流行支付方式――移动支付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内地流行的移动支付方式,却在香港难普及?具体原因出在这些方面…
微信、支付宝怎样可以在香港普及?
说吧,你们怎么看~
在国内,二维码支付已在各大商场、便利店、
哪怕是菜市场、夜市摊、早餐摊点等地
都随处可见了!
而且,支付手段更多的也是选择移动支付。
所以现在可以说是:
出门可以不带现金,但是不能不带手机。
(Ps:而且手机得有电,最好是99.9%~)
比如在深圳,手机支付可搞定许多日常消费,
而且,年底咱深圳人将可以大言不惭滴说:
以后出门地铁卡也不用带了,带个手机就行。
因为深圳地铁全网年底实现互联网购票,
微信或支付宝,随意切换支付方式,方便!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并使用纸币的国家,中国又一次引领全球支付体系。
中国正在系统化并且迅速地抛弃纸币和硬币。几乎所有住在中国主要城市的人都在用智能手机支付一切。
研究机构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支付的交易量已经达到18.8万亿元人民币,是去年同期的三倍。根据纽约市场调研机构eMarketer 的数据,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移动支付最大的市场,同时也是增速最快的市场。
确实,在中国,每三个手机用户就有两个在用移动支付,这里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叫外卖、下馆子、菜市场甚至是路边摆摊都是用移动支付,中国到处都能移动支付。而且,随着移动支付不断深入,以支付宝、微信为代表的中国移动支付除了在本国流行,还不断深入海外市场,比如芬兰、意大利、美国、日本、新加坡等。
然而,在内地的菜市场都用二维码收钱的年代,香港却还处于移动支付荒漠时代。
可能有人会反驳,到香港旅游“剁手”的时候明明能看到很多商店都贴着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标识,为什么还说香港人不用移动支付呢?
在这里请允许小编插播一点:
今年5月以前,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与香港商户的合作主要是支持人民币跨境结算,以服务到香港旅游购物的内地游客。这也意味着在其他的非旅游购物点,可以使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方式的地方少之又少。
同样,今年5月,支付宝HK率先正式上线,支持港币结算,可绑定香港银行卡。据蚂蚁金服透露,“支付宝HK”推出短短两周时间就吸引了超过10万名活跃用户使用。截至目前,已有超过4000家知名香港零售商户接入了“支付宝HK”扫码支付服务。
然而,看似里程碑式的进军却并没有在香港激起太大水花。
值得注意的是,相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去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规模达到9万亿美元,美国去年的移动支付市场规模为1120亿美元,是美国的90倍。在此背景下,香港还处于移动支付荒漠时代,还真有点匪夷所思。
确实,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这么便利,
为什么香港人看起来就是不爱用的模样?
这其中还真的就是有着诸多的原因。
第一点:香港人喜欢用现金、信用卡和八达通的习惯很难轻易改变。与内地不同,早在上个世纪,信用卡的使用在香港就已经十分普及,时至今日,也依然是香港人主要的无现金支付方式之一。
举个栗子:八达通是香港人是日常消费的另一必需品,它服务范围几乎包括所有小额支付的使用场景:搭乘公共交通、购物、就餐、缴费等等。这张已经有二十年历史的小卡片就是另外一种无现金支付方式。
第二点: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目前能在香港运营的业务还很有限。根据香港规定,支付宝HK仅能进行线上支付业务,微信支付HK也只是比支付宝HK多一项P2P转账业务。
举个栗子:八达通可以储分换超市现金券和坐港铁的优惠,信用卡可以储飞行哩数换机票或礼品。这些功能,港版支付宝和微信目前还不能够完善。所以,移动支付功能在香港依旧不够全面,普及率自然就不高。
第三点:或许也是宣传推广还不到位,香港人对内地两大移动支付巨头推出港版服务并没有太多了解,对支付宝的认识还停留在淘宝购物工具和只服务内地游客在香港消费的层面上,认知明显有所偏差。
第四点:不少香港人对于来自内地的支付方式还是持谨慎态度。尤其是对账户和信息安全存在很严重的顾虑。
怎么样才能让香港人爱上移动支付?
支付宝和微信一直以来都下了不少功夫。
目前来看,还是马爸爸有招数。
日前,蚂蚁金融宣布与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长江和记将以战略合作伙伴身份与蚂蚁金服共同运营香港版电子钱包——“支付宝HK”,双方将整合优势资源,致力于在港发展线上线下的移动支付服务,为消费者带来全方位的购物和支付体验。
“支付宝HK”除支持店内付款服务外,还可以为用户提供多种生活、金融等服务,例如购买保险产品等。而就在今年10月底,支付宝接入香港出租车实现移动支付,扫码就能付车费,又前进了一步。
微信同样在努力进军香港消费市场。今年,“微信支付HK”团队10月31日在港宣布推出3项升级支付功能,给香港用户更多体验。
由此加成,相信不久的将来,香港用户便可真切体会移动支付所带来的多种便利和好处。然后,香港同步进入移动支付时代,也是指日可待!
图文综合自欧界传媒网、支付百科、网络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支付宝什么时候流行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