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报的财报应该注意什么

在上市公司年报中,有几个重要的财务指标:

  1、每股收益。每股收益是衡量一个公司的经营业绩,指标高表示公司有着较好的净利润。截止2013年第一季度,沪深两市每股收益最高的是贵州茅台(600519),为),每股净资产高必须要求每股收益也要高,才能保证权益报酬率维持在正常水平。而每股收益高、每股净资产低的上市公司,将显示出净资产收益率高。如002016世荣兆业,每股净资产2.36,每股收益0.64,前者相对较低,后者又相对较高,所以净资产收益率会很高。这样的公司,若经营内外部环境不发生太大变化,其股价应该会维持不且也会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

  4、另外补充几个指标,是对上面指标的修正。对于净利润,还要关注它的现金流量,如果某上市公司净利润为正,但是它的经营现金流量又为负,要当心,这样的公司可能是应收账款和存货增加过多所致,应收账款和存货转化成现金有时间过程,这个过程也存在着重大不确定性和风险,比如信用风险和存货跌价风险,另外还有就是报表上看不到的关联交易价格风险。

  对这样的上市公司应多警惕为妙。净利润只是纸上富贵,落袋方为安。

  还有一个指标也很重要,就是净资产周转率,它反映股东权益产生收入的能力,该比率高,说明净资产的管理效益高,结合行业毛利率和净利率分析,就能评价公司的资产管理实力。

  此外一些非财务指标也值得关注,比如公司的员工总数,有没有离退休和剩余人员,有的话也是一大包袱,另外还要关注控股股东、关键控制人的背景。看他们是不是擅长该行业的经营或者有着类似的背景,也能判断公司将来是一心一意发展主业做实体,还是进行资本运作搞投机买卖股权最终从股市隐退消失。

  所以对于上市公司年报指标分析,我的意见是不能仅仅依据某几个指标就下结论,更要结合多项指标进行分析,包括非财务指标,既要横向多指标分析,也要纵向不同年度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方能得出正确结论。


做财会需要注意财务报表分析的八个误区

一、重视利润,忽视资产和负债

利润指标一直以来都是广大投资者投资决策时所参考、甚至直接依据的主要财务指标。新采用观后,实质上一个公司的利润不仅由收入和成本费用来决定,而且还由资产和负债期初和期末的变动情况来决定,且利润中包含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实施新后,利润也呈现出越来越波动、越来越虚化两个主要特点。在资产负债表观下,投资者更应该关注一个公司资产和负债未来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即未来的获利能力,而不应该过于重视没有太大信息含量的综合性的利润指标,其实净利润指标还不如毛利率或者营业利润率指标对决策有用。

二、重视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忽视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

财务的核心是“现金流为王”,因此,不仅上市公司管理层非常重视现金流的管理,而且投资者也非常关注一个上市公司的状况。新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将确认越来越多的持有利得或损失以及非经常损益,但这些损益往往没有相应的现金流量,导致净利润与现金流量相关性的下降。

投资者在分析上市公司时,往往习惯用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和净利润的对比来分析上市公司盈利质量或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和流动负债的对比来分析,而实质上这是较难看出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和偿付能力的。比如,当前一些上市公司可能主营业务是制造或外贸,但其较大比重的资产却是对外投资,投资可能成了该公司利润和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的主要来源,其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可能一直为负,但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却可能很好。

三、重视合并,忽视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

合并财务报表是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的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会计主体是会计意义上的“主体”,合并财务报表不反映任何现存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由于母、子公司之间业务的多元化和差异化、合并范围的影响以及合并抵销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合并财务报表很难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

四、太重视年报,不够重视季报

投资者往往重视对上市公司经过审计的半年报和年报的分析,并据此作出投资决策,实质上年报往往掩盖了季度之间的波动,年报往往是较为滞后甚至严重滞后的会计信息,据此决策可能会受严重误导。例如,在发生后,很多上市公司第一、二季度的季报数据还比较理想,从第三季度开始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和恶化,但从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来看,大部分上市公司总体业绩同比却并没有严重恶化,有些甚至还有不错的增长,这就是年报严重掩盖了季度之间的波动情况。

五、对报表数据重视,对质量分析不够重视

投资者在阅读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时,往往直接拿财务报表数据进行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和发展能力方面的分析,而没有对这些数据进行一些必要的剔除(如对非正常和未实现利润的剔除、对不真实资产和负债的剔除)和处理。一般投资者通常容易忽视对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润质量、资产和负债质量、质量等方面的深入分析。

六、财务信息太重视,非财务信息不够重视

虽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提供了大量的会计信息,但这些财务信息往往是滞后的、综合性的、静态的会计信息,并且财务报表上既包括信息还包括公允价值信息,这些远不足以作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依据或者全部依据。而我国广大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进行时往往过于重视对财务信息的分析,忽视了对非财务信息的分析。非财务信息包括那些不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不一定与企业财务状况相关,但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密切联系的各种信息。投资者如果忽视对上市公司创新能力、产品和服务质量、市场地位和竞争力等非财务信息的分析,可能就很难对上市公司的未来盈利能力作出准确的判断。

七、重视财务报表却不重视报表附注

财务报表数据是用货币高度概括的结果。因而,如果单纯用总括数据进行分析,就可能无法得到决策有用的信息。而附注是财务报表的必要补充和说明,投资者在对上市公司进行时,忽视了报表附注的分析,尤其是、承诺事项、关联交易事项、日后事项的分析,则很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此外,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在新准则体系下,关联方交易披露的范围扩大了。这可能使得广大投资者容易分散对重要关联方交易的关注程度。

八、对报表数据分析很重视,却忽视了重要的务实质判断

投资者进行分析,一定要结合上市公司的业务情况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而不能仅从财务数据得出分析结论。当然,一部分投资者可能由于财务知识的欠缺,对财务数据本身的涵义都不太了解,更别提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实质分析了。

比如存货数据,不同上市公司披露的存货数据,其信息含义是大不相同的。2008年发生后,一部分年初为了防止而进行了大量采购,而下半年随着市场的萎缩,产品又严重滞销,从而导致构成存货的原材料和库存产品严重偏高。但存货数据较高或很高并不能就此得出该公司经营出现了问题的结论,一定要结合公司实际、行业情况、所处阶段和采、购、销情况来进行全面分析。公司存货偏高,有些可能是为了囤积获利、有些是供应商集中供货、有些可能是提前采购等原因所致。

更多精彩权威内容请加微公共平台:PJ_Finance20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市公司财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