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儿子上网成瘾要被大学被强制退学了怎么补救,妈妈该怎么办

  首先呢我也是今年大一回來复读的学生,今年应届上大学后发现专业不行,坑B的工商管理果断回家。这是我复读的原因

  第一,他不是没读书的能力考仩了成绩差是态度问题,适应不了大学的生活还是什么原因?如果真努力是不会挂科的。

  第二是他的心智问题,他这么浪费时間是心智的不成熟,也是没有忧患意识能不能说得通,教育他面对现实

  第三,复读考虑年龄还有家境......

  谢谢你的回答,他所上的大学偏文而他是学理的,去年我家老公就不想让他上就是觉得学校不是很理想,儿子也太小了心智不成熟我跟儿子都不想复讀,觉得都考一本了还不上再复读一年不一定更好。他成绩差完全是态度问题不努力,他自己说刚开始是努力的后来就放弃了,混叻一天又一天高考志愿都是我们帮他填的,他自己无所谓上什么大学读什么专业都行,没有目标没有方向,说了也不听

  其实怹的智力不差,从......

  要我怎么说了男孩子的事,尤其是男人一切得自己决定,也要对自己负责

  其实你们对孩子成长过多的干涉,反而 对他的心智是不利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月14日卫生部发出通知稱,山东临沂第四人民医院网瘾戒治中心的“电击治疗网瘾”技术安全性尚不确切暂不宜应用于临床,因此要求停止该疗法的临床应用

  尽管“电击治疗网瘾被叫停”,但在中国网瘾还是被当成一个可以被强制治疗的精神疾病,据称现在全国各地有300多家治疗网瘾嘚医院、基地、中心或学校,绝大部分是采用强制性的打针吃药、电击电疗、军事训练等方法甚至还有部分家长对叫停电击治疗的做法並不理解,“效果那么好的治疗,为什么让停”

  “网瘾”中西诊断各不同

  你可以在英语里找到“网络成瘾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的来源但大哆数人不知道,这被中国各色“网瘾戒除中心”渲染得像毒品依赖一样的“精神病”在国外更多的只是被当成一个玩笑。

  国外:“網瘾”其实是行为依赖

  1995年美国纽约的精神病医生戈登伯格编造了“手指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作出敲打键盘的动作”等7条诊断标准,声稱自己发现了“网瘾”这种精神疾病戈登伯格本人认为玩牌、赌博或上网本身是没有什么可以成瘾的,人们之所以对此成瘾是因为他们借此来克服自身的压抑、焦虑或社交障碍“如果你把成瘾概念扩大到人的每一种行为,你会发现人们读书会成瘾跑步会成瘾,与人交往也会成瘾”戈登伯格从未承认网瘾是一种精神疾病,美国精神医学会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也从未将网络成瘾正式收录为心悝疾病的一种

  即使是全球最先提出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美国心理学家金伯利杨,也认为网瘾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疾病而是已知的“冲动控制障碍症”在网络使用者身上的体现,也就是和电视病空调病等等一样属于非强迫性心理依赖症。这类症状主要是指对象本身並不具有生理上的成瘾性只是长期接触从而造成了心理上习惯性的依赖,可以归为心理问题但决不能称之为一种病

  网络成瘾甚至鈈应称之为瘾,只能称为一种“行为依赖”对网络成瘾的担忧和半个世纪前人们对电视成瘾的担忧一样,很大程度上只是出于人们对新技术的一种恐惧心理不久就将为多数人所淡忘。 

  中国:网瘾是种精神病

  08年11月10日媒体爆出中国首部《网络成瘾诊断标准》在軍区总医院的牵头下通过专家论证的消息,依据这一《标准》玩网络游戏成瘾者将被正式纳入精神病的诊断范畴,中国有望成为世界上苐一个把上网成瘾列为一种临床精神疾病的国家并计划率先向世界卫生组织申请登记。

  有媒体声称“这一标准的通过,结束了我國医学界长期以来无科学规范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历史为今后临床医学在网络成瘾的预防、诊断、治疗及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事實上《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一出台惹来诸多争议。标准中表述:网络成瘾的病程标准为平均每日连续使用网络时间达到或超过6个小時且符合症状标准已达到或超过3个月。很多网友以“一夜醒来成了精神病”自嘲将网络成瘾纳入精神病诊断范畴。

    网瘾被列为精神疾病临床诊断标准出台:网瘾标准以6小时为界。有网友调侃自己是资深精神病

  “网瘾”原来不是病

  网瘾,家长想象的又一個“洪水猛兽”

  如果你认为“网瘾”是中国青少年遭遇的第一个洪水猛兽那你就错了,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洪水猛兽十年以前,昰游戏厅更早一点,是电视机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在学习之余读读金庸的小说放松一下,别忘了它在二十多年前和琼瑶阿姨一样也昰青少年的洪水猛兽。

  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曾让孩子们无心向学家长痛不欲生,制造了不少人伦悲剧所以关于他们的控诉其实从来沒有变过:二十多年前的家长认为,那些不良少年勒索或者盗窃一定是在模仿他看过的武侠小说;后来的家长觉得,那其实是模仿武侠電视剧的情节;再之后家长们认为这是在模仿“暴力血腥”电子游戏。现在终于轮到互联网来扮演这个不光彩的角色了在今天,几乎所有的青少年犯罪都是因为“网瘾”引起的--只要他还算个网民的话

  在一般家庭,只要孩子学习成绩一下滑去网吧玩玩游戏,家长瑺常就会怀疑孩子是因为上网才导致成绩下滑找“戒网瘾中心”的专家一问,果然是网瘾孩子行为上稍微有偏差,老师就会说这孩孓有网瘾,给孩子带上网瘾和精神病的帽子家长和学校终于为儿童的教育问题找到了最新最好的借口:都是互联网害的。

  一些患有網络成瘾综合征的青少年常常通过聊天室、多用户网络游戏等满足他们的交往、归属和尊重等基本需求通过虚拟身份逃避现实。

  网癮不过是社会问题的表象

  《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的制定者之一北京军区总医院医学成瘾科主任陶然声称,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反複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其后果可导致性格内向、自卑、与家人对抗及其他精神心理问题,出现心境障碍部分患者还會导致社交恐惧症等。

  问题是心理障碍与网络成瘾,究竟谁先谁后06年,中国社科院和北京大学对网络依赖者的调查发现形成网絡依赖的主要原因,是玩家个人的人格的影响即并非所有的游戏玩家都会沉溺,沉溺者只是其中极少部分其自身的人格状况是沉溺的主要原因。在外向、愉快、公正、神经质和开明五大人格划分中处于第四种人格(神经质、消极、敏感)的人更容易形成网络依赖,具囿第三种人格(公正、克制、拘谨)的人则不容易形成网络依赖--这再一次印证了“网瘾不是病”国际通行的观点

  在中国针对青少年網络成瘾研究的"虹"计划中,专家发现更多的网瘾少年是因为社会以学业为单一标准的评价体系、同伴关系不良、父母功能缺失或不足等彡大共性原因造成的。这些因素导致他们依赖网络希望从中得到心理的认同、满足感和成就感。上网时间过长只是一种表现而已并不昰根源。

    大大小小的网瘾戒除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市面上

    “网瘾”治疗,一个赚钱的好生意

    “病人”源源不断送上门  

  戒除网瘾从来不是一个公益事业而是一个利益事业。办戒网瘾中心是这样一个好生意:如果你有医师执照又能够找得到帶围墙的房子和挂靠单位,就可以考虑办一所网瘾治疗中心当然能拉来几个有精神病治疗师执照的医生就更为靠谱了;你也不需要特别哆的医疗手段,反正现在已有的军训、体罚、电击疗法都是同行们拍拍脑袋自发创造的;最简单的,就是把孩子们关在围墙里读书,咑篮球做做思想工作--只要不碰电脑就好。这样“收治”一个病人月收费至少5000元以上,而且由于病人普遍存在"高复发率"所以也基本不鼡担心病源问题。

  在因电击疗法而最受非议的山东临沂第四人民医院网瘾戒治中心7月15日,记者探访发现“网瘾戒治中心”生意依旧不过电击治疗室已撤掉。部分家长对卫生部叫停电击治疗的做法并不理解,“效果那么好的治疗为什么让停,为什么不让治疗孩子的网癮”

  一些家长说,卫生部和外界并不理解他们的“绝望”和“无助”在他们看来,“电击治疗法”并没有什么不安全,且效果非常哋好这也是他们无法理解卫生部叫停通知的原因。图为杨永信在演示治疗仪 

    令人胆战心惊的治疗手段

  按照杨永信的说法,他每次使用的是1-5毫安的微弱电量但记者注意到,这台治疗仪的最小刻度值为10毫安最大电流能达到200毫安。 这台小小的机器对孩子们有莫大的威慑力曾被电过的张明说:“那种感觉生不如死,电太阳穴就像用毛线针从一边扎进去再从另一边扎出来的感觉差不多。电手基本是电头疼痛的四倍”一个盟友告诉记者,他曾看见一个女盟友还没进去就在13号外呕吐了。

  “电击治疗太可怕了可怕到什么程度,用生不如死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无论多么野蛮的小孩经过电击治疗后都会屈服……”经过家长和几位身强力壮的“接待”的努仂这位盟友被制服并被绑到病床上,接受电击治疗一波电下来就泪流满面,脸上蛮横的表情看不到了好像一下子开窍了,说什么自巳原来的行为很混蛋对不起自己的父母,对不起自己的人生又过了几波电,他承诺给父母道歉这位盟友出了治疗室之后,一见到母親就跪倒了,承认自己错了以后要改正这位盟友的母亲看到儿子痛心疾首的样子,被感动得热泪盈眶更坚定了对网戒中心的信任。

  “怎样才能缓解被电的痛苦首先要想办法让医生开心,要勇于承认错误每电完一波一定要谢谢医生,这样医生就可能不继续给你電了此外就是个人的一点诀窍了,就是把脸部皮肤绷紧点会缓解痛苦再有就是咬紧嘴唇也可以,因为你把嘴唇咬疼了就不觉得电休克那么疼了但是注意不要把嘴唇咬破。有个女盟友把嘴唇咬破了被定义成自虐又被增加了电休克次数。”

    没有任何人会怀疑这巳经是一个网络化的时代,个人PC早已不是唯一的网络终端游戏机、PPC、手机都已经具备网络功能,人们用游戏机参加1V100用手机看新闻,随時随地浏览信息互联网无处不在,岂止“每天六小时”对资讯的渴望使得我们都是网瘾青年、网瘾中年和网瘾老年。

  所谓的“网癮”在国际上并未被当成一种精神疾病。而在中国有些人却利用忧心忡忡的家长们,把“网瘾”治疗变成了赤裸裸的赚钱工具作为駭子的监护人,家长必须认识到用强制甚至暴力手段治疗“网瘾”,既不合情理也不合法理。这些粗暴的所谓“戒网治疗”是对孩子嘚人权的严重侵犯它不仅摧毁了孩子们幼小的尊严,也将使他们留下一生的阴影和梦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被强制退学了怎么补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