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处于社会底层的青年都沉迷于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是否更有

对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现象的思考及解决的对策--《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对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现象的思考及解决的对策
【摘要】: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发明之一的互联网,同样脱离不了这样的“两面性”。而现代的青少年是在网络的影响下成长的,他们一面接受了网络所带来的“好”的一面,而另一方面,他们也来者不拒地接受了网络“坏”的一面,尤其是被称为“电子海洛因”的网络游戏在青少年中颇为流行,对青少年的身心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新的不稳定因素。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首先,从内因的角度分析,青少年处于人生发展的特殊阶段,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制约着青少年心理的发展,青少年自身的内部矛盾构成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动力。青少年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从而决定了青少年是幼稚与成熟、烦恼与希望、依赖与独立共存的充满矛盾和发展机遇的时期。他们的这些矛盾心理,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和释放,再加上个体特殊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就可能使青少年在网络游戏中寻找缓解这些矛盾的途径。另外,网络游戏作为一种致瘾源有增加正性情绪的作用,一旦投入到游戏中的时间过长,达到一定程度,玩家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而下网后感觉不到生活的乐趣,出现焦虑、烦闷,从而产生对于上网游戏的“渴望”;其次,从外因的角度分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青少年也有影响。家长和教师在观念、教育方法、知识等方面跟不上孩子成长的需要,对互联网及网络游戏这类新兴事物认识不够全面,意识不到网络游戏对孩子的危害,更不能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网络游戏。另外,目前网络管理不够规范、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等因素也不容忽视。
本论文以长春市四所中学(其中两所为初中,另两所为高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青少年网络成瘾量表》及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研,首先发现打网络游戏的学生人数不少,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打一款网络游戏,其中有10.4%的学生已经成瘾,且初中生的人数要多于高中生,男生要多于女生;其次,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网吧作为打网络游戏的场所,并且多数网吧都会接受学生来上网;再次,初中的教师对学生去网吧的行为管理得比较严格,教师都会到网吧进行检查,相对来说,高中教师一般都是口头上教育学生不要去网吧打网络游戏,但不会采取具体的行动。
对于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这种现象,社会各界都应该保持关注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家长应该适当关心、理解青少年,不要对他们有过多且过高的要求,要让他们时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帮助他们顺利渡过青春期;学校的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多了解青少年中流行的元素,并对这些元素进行甄别,正确引导青少年对这些元素的认识;而社会则应该给青少年一个良好的氛围,相关部门尽快出台一些切实有效的保护青少年的法律法规,对那些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良因素,要加大铲除的力度。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7【分类号】:C913.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志莲;[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彭阳,唐烈琼;[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宋一栋;[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赵双民;[J];教学与管理;1995年04期
黄平;;[J];教育评论;2006年01期
瞿堃;;[J];软件导刊;2005年10期
戴新利;[J];教育探索;2005年11期
马晓冬,郭本禹;[J];心理科学;2001年06期
张卫,唐丹,岳颂华;[J];心理科学;2003年03期
米玛;[J];西藏科技;2004年04期
陈秀丽;[J];中国青年研究;200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崔丽娟;[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英;[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余莎;[D];西南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国胜;潘利华;夏富生;;[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7年02期
陈美爱;金小红;王安明;;[J];巢湖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随明明;;[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陈红;黄健;刘建;;[J];重庆医学;2009年09期
杨玲,赵国军;[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刘瑞儒;符永川;任锁平;;[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苏慧丽;;[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2年01期
江英;;[J];法制与社会;2006年17期
王艳丽;;[J];法制与社会;2007年03期
周忠喜,高旭;[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安秋玲;[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王海英;[D];吉林大学;2007年
梅松丽;[D];吉林大学;2008年
刘晓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马昆姝;[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邓验;[D];中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程冉;[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王文星;[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邵梅;[D];苏州大学;2010年
刘书敏;[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赵园园;[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陈晓芳;[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乔丽娟;[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杨亚萍;[D];新疆大学;2011年
于鑫;[D];辽宁大学;2011年
陈依红;[D];辽宁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永玉;韩太勤;;[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邓晓梅;;[J];成功(教育);2009年08期
张红霞;刘元珍;;[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雷立明;朱德元;盛玉芳;程涛;刘发望;;[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王刚;杨军;;[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张杰;赵永杰;;[J];教学与管理;2009年15期
赵国玲;常磊;;[J];教育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聂伟;;[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年07期
乔广礼;;[J];教育与职业;2006年29期
杨棋;;[J];甘肃科技纵横;2007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薛君华;[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林迎春;[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刘晓彬;[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王敏;[D];中南大学;2006年
高晓龙;[D];青岛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颖;[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杨一彪;[J];班主任之友;2004年04期
金鑫,张明,胡蓉;[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杨玲,赵国军;[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J];电脑;1995年12期
喻兰芳,邓红霞;[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何剑;[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0年02期
王志强;[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1年06期
宋春玲;[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3年06期
杨文娇,周治金;[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石燕丽;;[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王继瑛;;[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04期
陈建文;黄顺;龚茜;奚继先;;[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燕道成;;[J];少年儿童研究;2009年16期
张聪;;[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荆雷;张亚宁;;[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12期
张养力;吴琼;;[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15期
吴锋锋;范军;张维香;刘福明;;[J];现代企业教育;2008年22期
;[J];电脑校园;2001年12期
;[J];电脑校园;200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建文;黄顺;龚茜;;[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孙盈昊;程乐华;;[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贾民伟;刘卫华;;[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俞卫锋;;[A];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2005)——电子法与电子商务时代的传统知识保护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刘红斌;赵学英;赵青英;;[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四卷)[C];2009年
金鑫鑫;;[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陈丽文;程乐华;;[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姚挺;;[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曹树金;卢泰宏;;[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孙翠玉;;[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郑梦超;[N];中国消费者报;2010年
北京师范大学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 黄小玉;[N];中国教育报;2005年
大学生记者
团丁雷;[N];大连日报;2005年
汪小意;[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N];民营经济报;2005年
廖文根;[N];人民日报;2004年
陈炳欣/北京;[N];电子资讯时报;2006年
黄薇;[N];通信信息报;2009年
本报记者陶映荃;[N];工人日报;2003年
刘宜;[N];华夏时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戴珅懿;[D];浙江大学;2012年
李晓东;[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王萌;[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崔丽娟;[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奚声慧;[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姚涛;[D];浙江大学;2006年
梅松丽;[D];吉林大学;2008年
林旭霞;[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余俊生;[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李仪凡;[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祝鹏程;[D];北京大学;2005年
梁栩;[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朱壮文;[D];北京印刷学院;2005年
田莹颖;[D];南京大学;2011年
姚剑;[D];武汉大学;2004年
范爱平;[D];浙江大学;2005年
王铮;[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齐轶丹;[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王怡文;[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正文
外国专家谈中国青少年沉迷网游:都是教育的错
12:19:47 来源:网易游戏 作者:未知 编辑:FoxJR 浏览:loading
  在中国,有无数的青少年都深陷网游无法自拔,许多家长都把罪魁祸首归根在游戏身上,从此,家长和游戏之间就似乎有“不共戴天之仇”一般,总是火药味十足。但事实上,孩子沉迷网游归根结底真的是游戏的错过吗?或许,我们应该看看外国专家对此是怎么看的。
  外媒GamesInAsia专栏作家艾恩·加内尔(Iain Garner)近日撰写《中国的教育与瘾》的文章,在文章中提出两个观点:其一,中国青少年游戏上瘾现象真实存在,且具有危险性;其二,中国病态的教育制度才是这个问题的根源所在。
  加内尔曾在中国任教四年,与不同年龄段和家庭背景的学生打过交道。“很多人认为校园生活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但这是胡说八 道。在中国,学校是几乎每一个人的地狱。”文章写道。“尖子生需要努力保住自己的地位,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们则不得不承受羞辱,日复一日。每个人都知道 ‘学校很烂’,但没人比中国学生更清楚。”
  加内尔指出,中国的教育体系极其残酷。“孩子们每天的学习时间有可能长达12小时。在夜里,他们还必须花几小时完成家庭作业。”加内尔说。“而他们的周末和假期,则充斥着五花八门的课外辅导。学业负担太重了。”
  现状让学生精疲力竭,并且具有破坏性。“孩子们很少有时间参与社交活动,更几乎没有时间发展个人兴趣爱好。我曾问一些初中和高中学生,他们的最大业余爱好是什么,排名第一的答案是‘睡觉’,第二就是电脑游戏。”
  中国教育体系究竟有多残酷?加内尔举例说,2012年曾经有一家湖北学校担心学生因学习过劳生病,在教室内给每个学生都打了吊瓶。
湖北孝感一中高三文科班20多学生边打吊瓶边复习
  很多人曾花大量时间解释电子游戏在中国如此受欢迎。人们普遍认为,青少年玩儿游戏主要有三种心理成因:逃避现实、寻求成就感,以及 社交认同感。但在加内尔看来,这些分析有过度解读之嫌。“我们玩游戏,是因为它很有趣,在这一点上,中国玩家和其他国家的玩家没有什么区别。”加内尔说。 “中国青少年迷恋游戏没有所谓的根本性原因,正如我们无从解释美国人为何普遍肥胖,苏格兰人为何喜欢酗酒。”
  “很多人都忽略了青少年性格反叛的一面。由于陶宏开教授等人不知疲倦地制造和扩散恐慌心态,中国的家长们都开始因游戏忧心忡忡—— 就和当年我父母担心我吸烟一样。但诸位知道吗?恰恰因为父母禁止我吸烟,我反而吸过,想向他们证明点什么。”文章写道。“其实我讨厌吸烟,但我和朋友一起 吸过,因为我知道这会惹毛我妈妈。很多学生也向我表达过类似的微妙心理。他们打游戏,是因为他们知道这会惹毛他们的家长和老师。”
  比起国内某些教授的言行,这位外国学者的观点看来更让人信服。
  1977年恢复高考后,这一相对来说还比较公平的竞争被很多家长看作改善家庭处境的正途,同样也被视为子女的最佳甚至唯一出路。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就是高考的真实写照。虽然现在大肆扩招,但要想上理想大学仍然是困难重重。
  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之下,很多中国青少年从小学开始就没有周末没有假期,没有游戏也没有玩耍。他们拥有的只是学业和补习,而这一趋势甚至在向幼儿园之前延伸……
甚至有家长为2岁的孩子就准备了大量的兴趣学习班
  而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强行压制只会带来反弹。那些初中高中被管得死死的学生,上了大学没了约束反而更容易沉迷网游而混过四年,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文章的最后,加内尔认为,没有迅速解决中国青少年游戏上瘾现象的捷径,因为游戏瘾本身不是问题。“长期以来,中国青少年都在默默 承受一个落后教育系统带来的负担,他们总是被给予不切实际的极高期望值。”文章称。“标准化考试系统让学生们受到伤害。在高考来临前,我曾有几名学生表现 出创伤后激障碍的迹象:做噩梦、身体疼痛,情绪强烈波动。”
  “对很多学生来说,游戏是他们逃避现实之所。而在少数极端青少年看来,游戏带给他们的安慰,甚至超过了继续学业的渴求。可诚恳地讲,谁能指责他们呢?绝大多数中国游戏瘾患者,正是那些被过时教育系统所伤的受害人。”加内尔感慨道。
用手机访问
扫一扫,手机浏览
相关新闻:
综合热点资讯
单机游戏下载
| 不倒翁蜀黍
游民星空联运游戏青少年为什么容易沉迷网络游戏_思想理论_人民论坛网
青少年为什么容易沉迷网络游戏
核心提示: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原因还有很多,但不会有某一种原因能够孤立地起作用,必然是主客观因素或者说社会因素、环境因素、个人因素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预防和解决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问题,必须得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家长、社会、学校、未成年人都要共同参与到相关对策的制定当中去,方能有所成效。
【摘要】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一方面是因为网络游戏本身就具有着低门槛、环节设置多样、奖励诱惑、互动性强的特点,其所营造出的虚拟世界吸引着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大批游戏玩家;另一方面是青少年处于&青春期&,不稳定、叛逆、心理变化快,渴望获得群体认同,一旦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心理需求的满足,他们便寻求于虚拟世界,特别是网络游戏。
【关键词】青少年& 网络游戏& 心理需求&&&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从1969年美国瑞克&布罗米编写的第一款网络游戏《太空大战》(Space War)到今天的《英雄联盟》《王者荣耀》等,网络游戏从第一代发展到了第五代,承载终端从最初的电脑,延伸到了智能手机终端。今日的网络游戏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7年中国网络游戏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已达1768亿,同比增长23.2%。支撑千亿市场的是庞大的用户规模,2016年一年我国移动网络游戏用户数约5.21亿人,电脑网络游戏用户数约4.84亿人。
网络游戏深受青少年喜爱,青少年用户的占比达到近四分之一,同时,中国青少年首次接触网络游戏的年龄呈日益低龄化趋势,其中6-14岁是青少年接触网络游戏的重要时期,即中小学阶段,这也是青少年心智逐渐成熟、习惯逐渐培养的关键阶段。但是,值得关注的是,网络游戏在丰富青少年娱乐方式的同时,给青少年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因过度沉迷游戏而形成的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 IAD)已经开始在青少年这一群体中蔓延,造成了学业荒废、放弃现实生活人际交往、有暴力倾向等一系列不良后果。究其因,才能终其果。在推出多项管控措施之前,不妨先好好理清和探究造成青少年沉迷游戏其背后的原因,方能有的放矢。
青少年沉迷游戏的客观原因:技术进步快,提升游戏体验
网络游戏能够吸引青少年。首先,网络游戏存在低门槛特点。网络游戏与现实中的竞技类游戏相比,凭借操作简单和上手快,能够快速圈住新玩家,每个用户都能轻而易举地在游戏中与他人同台竞技。例如《王者荣耀》这款游戏,其仅依靠左右手拇指便能够完成从简单打斗到释放终极大招等一连串酷炫的游戏动作,这就让小学生也能在玩几局之后轻松上阵,击杀对手。其次,环节设置多样。网络游戏通常利用多样的环节和游戏模式设置,来让游戏玩家感受到不一样的体验,从而极大程度上降低玩家厌倦的可能性,提升用户粘性。再次,进行奖励诱惑。网络游戏虽然打造的是一个虚拟世界,但其中不乏有奖励诱惑,甚至可以换成现实世界的物质奖励。通常情况下,在网络游戏中达到一定的级别或积累到一定的经验值,即会拥有相应的奖励,或者是一些虚拟的称号、尊位,激发了青少年对于游戏的热情。最后,互动性强。今天很多网络游戏已经接入了微信和QQ这样的入口,能够让游戏玩家在游戏中与微信好友一起玩,这无疑成为一种新的社交手段。
技术进步打破时空限制,提升游戏体验。&好马配好鞍&,一款网络游戏能否获得用户长期青睐,其承载设备的先进程度同样是一大重要因素。首先,技术进步打破了原有玩网络游戏的空间限制。如果把2008年以前称为网络游戏的PC(电脑)时代,那么从2008年开始,网络游戏正式步入了移动时代。我们无论是在地铁上,还是在学校、公司或家中,均能随心所欲地玩网络游戏。其次,技术进步打破了原有玩网络游戏的时间限制。移动时代的到来,让玩家无需为玩游戏而抽出专门的时间,而是见缝插针般填满碎片化时间,如上下班途中、餐馆等位过程中和课间十分钟等。再次,技术进步提升了游戏体验。当手机CPU(中央处理器)及显卡等硬件先进程度不断提升、网速加快的时候,移动游戏变得画面清晰度更高、特效更加漂亮、运行没有卡顿等,使得游戏玩家更愿意花时间耗在一款好游戏上。最后,技术进步降低了承载设备成本,提高了易得性。技术的进步已经极大降低了电脑和手机的价格,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拥有自己的手机,一些人注册账号,沉浸于网络游戏中。
青少年沉迷游戏的主观原因:心理压力大,渴望获得群体认同
一是心理需求因素。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了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他将人类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当底层的需求被满足之后,人类便会不断地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而当需求不能被满足时,便会产生焦虑、空虚等心理状态。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首次接触网络游戏的阶段都是心智逐渐成熟、习惯逐渐培养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也被称为&青春期&。青少年在这一阶段情绪不稳定、叛逆、心理变化快等是主要特征,一旦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心理需求的满足,他们便寻求于虚拟世界。而网络游戏恰是一个需求满足的载体,它能用虚拟性弥补现实社会的种种不足,成为青少年发泄、逃避种种不良情绪的避难所。
以尊重需求为例,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人只有在获得尊重需求的情况下,才能使自己在&主我&与&客我&的不断互动交流中,进一步认清自我,形成更加清晰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而青少年因为青春期的特殊心理阶段,常常会觉得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尊重和认可,以至于期望在网络游戏中通过战胜对手、通关升级来找回自信。比如,在《王者荣耀》&排位赛&模式中,如若获得连胜,便能不断升高段位,极大程度上满足青少年的尊重需求。
二是心理压力因素。心理压力是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源于环境要求与自身应对能力不平衡。它主要来自于社会、生活和竞争三个方面,当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巨大的心理压力时便会找寻地方进行释放。
网络成瘾综合症的&病症&也能佐证这一点。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挫折,如学业上失败、工作上失落、社会交往恐惧、家庭打击等,在这些挫折带来无法负荷的心理压力时,青少年便会要想办法释放。而当诸如旅行、运动等传统减压方式受时间和场所的限制时,青少年往往为了寻求解脱而沉溺于无时空限制的网络游戏之中,以此来让这种埋藏在潜意识中的压力得到释放。因此,心理压力也使得一部分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这是在他们看来的心灵安稳之所。
三是群体心理因素。群体是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中介而组合成的人群集合体,它是一个人活动的基本单位,能够全面满足人的各种需要,并且对人的社会化发生重要作用。处在群体中的人,一方面可以从群体中获得归属感,另一方面也可以获得来自群体的支持,而不被孤立。因此,人类的生活是需要群体的,为了能够融入某一群体,个人在受群体心理影响的情况下,不得不在某些方面进行妥协、调整等。
倘若一名青少年身边的朋友都在玩网络游戏,那么为了使自己不被朋友所排斥,他多数情况下会选择趋同,换句话说,即便原本不玩的人也会尝试着学习玩网络游戏。比如今天很多同学聚会,见了面一大娱乐项目就是玩《王者荣耀》,这使得坚持不玩的同学逐渐退出这种聚会,而想维持同学关系的同学,则自然会去学玩《王者荣耀》。以上足以见得,正是由于青少年期望归属于某个群体,而致使群体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使其更加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
除上述原因外,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原因还有很多,但不会有某一种原因能够孤立地起作用,必然是主客观因素或者说社会因素、环境因素、个人因素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预防和解决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问题,必须得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家长、社会、学校、未成年人都要共同参与到相关对策的制定当中去,方能有所成效。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韩廷宾对本文亦有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①《2017年中国网络游戏行业研究报告》,艾瑞网,日。
②《中国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与保护研究报告(2017)》,搜狐网,日。
③王冬编译:《韩国青少年网络游戏问题研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责编/温祖俊&&&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谭峰]三星s7edge国行怎么登_百度知道
三星s7edge国行怎么登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三星指定的专卖店、三星商城如需了解三星目前较为热门的机型及预上市的机型,建议登陆三星官网进行查询参考。如果需要购买产品、天猫三星官方旗舰店、大型购物商城等进行购买,可到正规的专卖店购买,例如
三星产品问答服务
主营:电子产品
登登登!!!登!!!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致恶性事件频发_新闻中心_新浪网
不支持Flash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致恶性事件频发
  网瘾猛于虎
  播出时间:日
  嘉宾:中国公安大学:王大伟
  媒体观察员、法制记者:刘明银
  主持人:姜华
  编导:张雪齐 朱彬
  姜华:各位好,这里是《天下天天谈》,欢迎收看。22岁的北京女孩小丽,为了玩儿网络游戏,买虚拟的设备,透支信用卡达68000多元,又无力偿还,最近被判处了有期徒刑四年,近一段时间以来,关于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而引发悲剧的事情时有发生,而且网瘾这个词,也越来越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今天我们就来关注这个话题。演播室请到的两位嘉宾,一位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王大伟教授。王教授,我知道您还是网脉工程的宣传大使,如果简单地用几句话来说,您觉得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最大的危害在哪里呢?
  王大伟:这个叫做电子鸦片,电子海洛因,一个家里要是摊上这么一个孩子,是痛不欲生,家破人亡,所以我们真的在这里好好说,呼吁家长,呼吁社会,好好地关注这个问题。
  姜华:好的,另外一位嘉宾是媒体观察员,法制记者刘明银先生。我知道刘先生,曾长期追踪报道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们,以您的亲身经历的观察,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孩子,他们有什么最明显表现吗?
  刘明银:这些孩子在网瘾发作的时候,他会有一些明显的特征,比如他的手会这样动,嘴巴会念念有词,会很烦燥,会比较急切地想找到什么东西,来传递他这种东西,来传递他的这种情绪。
  姜华:好一种病态。
  刘明银:病态,严重的病态。
  姜华:在我们继续今天的话题之前,我来看一个小片,来了解关于中国青少年沉溺于网瘾的现状。
  (小片)恶性事件频发暴露网瘾之痛
  截至2008年底,我国22岁以下网络游戏用户已接近3000万人,网络游戏在中小学生互联网应用中排第三。庞大的群体、频发的恶性事件揪着千家万户的心。
  今年2月11日,新学期开学前一天,天津一名15岁少年因为几乎一整天都在电脑边玩游戏被母亲抱怨后,用铁棍猛击母亲头部,致母亲死亡;2009年6月,苏州一名16岁少年因沉迷网络被父母批评后跳楼身亡;2008年2月,成都15岁少年因沉迷网络游戏经常被外婆批评而将老人杀害;2007年6月,广州一名15岁少年因不满父母对其沉迷上网劝阻残忍杀害母亲、砍伤父亲;2006年3月,甘肃省青年许福斌因不满父母对其上网的责骂,将父母杀害,而后从父亲身上搜得现金27元,继续回网吧上网。
  姜华:看到这些孩子,真是令人揪心,刚才王先生您也说过,这是电子鸦片,我也看到报道说,其实沉溺于网络游戏,就相当于是精神鸦片,我们知道,吸食鸦片,它是对人的神经有侵蚀的作用,使得他们不能自控,不能自拔,但是网络游戏好像和这个鸦片,一般的人理解来说,好像还挂不上什么边。刘先生在追踪报道这些案件的时候,是不是经常能接触到这样的孩子?
  刘明银:我近两三年以来,一对一追踪过孩子,大概有一百个,群体一起拍摄大概有上千人我采访到的一个孩子,他自己跟我说,连续7天7夜,王教授可能知道,这是人体的极限,7天7夜不吃不喝不睡,两只眼睛一直盯在屏幕上,那么这种情况,对于一个青少年上说,他身体承受不了,所以我采访到了许多个在电脑前猝死的这样的案例,就是正在看着突然心脏停止跳动了,休克,这是比较极端的。
  就是有一个女孩说,妈妈你出去吧,我在我屋里自己用一下电脑,她妈妈知道她上网,先出去了,然后就在回头折回来的一瞬间,出现了一个非常惊讶的事情,那个女孩也很刁钻,她就说你看我电脑出一个事故,你过来吧,她妈脑袋往电脑上一凑,这一瞬间,她已经准备了一把刀子,一下,当场把她妈妈刺死,刺死之后,把她妈的尸体处理一下,她爸在外面打电话叫她说,闺女,跟我出来一块儿吃饭,他心平气和地跟她爸一块儿吃完了饭,从饭店出来往回家走的路上,跟她爸说,爸,出了一个事,我把我妈杀了,口气很平淡。
  姜华:这是还人吗?
  刘明银:在我采访到的,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不可相信的事情很多,比如有一个东北的女孩,她网瘾的状况不是很严重,她是网恋,她父母感觉不太好,她自己觉得上大学以后感情没有寄托,在网上认识一个男朋友,后来见面,同居,她父母觉得,不行啊,还要把她叫回来。她原来父母就有些暴力倾向,女儿出现网恋之后,也用这种同样的暴力倾向来对待她的父母。后来这个女孩在去一家医院治疗的时候,我拍到了,在治疗的现场,这个女孩追着她父母打,跟着她爸打,在她父母送去医院的路上,一路她跟她爸她妈就是格斗,把她爸的脸抓得,咬得,我当时看到,不明白怎么回事,后来她爸讲,女儿咬的,然后医生想劝她留下来治疗,这个女孩追着,当场是7、8个耳光,那是在一天一夜里,那个声音我都录得非常清脆。我那个片子有,大家可以看一看。这是一个,还有一个,再给你讲两个。
  一个男孩14岁,父母有问题,爸爸去服刑了,妈妈离异了,走了,跟着爷爷,爷爷一个农民,有一次一年的粮食种下了卖完,400块钱,知道他孙子上网成瘾,藏,在家里藏了好多地方,最后孙子找到了,400块钱全部拿走,几天干干净净,他爷爷能不气嘛,找到网吧里面,把他孙子揪出来,这个我拍到了,孙子跟他爷爷对打,抡拳头,而且说他爷爷你这头老驴。还有一个女孩,初中毕业,她爸爸在长江一带卖菜,把他女儿也带去,做生意,她爸辛辛苦苦卖菜做生意卖的钱,她到晚上一清点,一塞上网去了,那么她爸爸找她无数次,这个女孩,她爸爸老管她,她也很烦,不活了,要去跳长江,她爸爸就追,说你给我跳,实际上也没敢跳,让她爸爸拖住了。这女孩到了什么程度呢,网吧里吃,睡,网吧里提供很多东西,矿泉水,面包,有的甚至床,有的甚至更好的条件,她爸去找她,这也是我拍到的,跟她爸对打
  我拍到过一个孩子,治疗过一次,把父母有侥幸心理,没有彻底治好,回家了,回家了又去上网,又犯了,他爸妈在送他去医院的路上,这孩子早就准备好了一把刀子,他研究过20多种自杀的方法,他最后选择了割喉咙,刎颈自杀,中国最传统的,就在路上,大人正在开着车,一瞬间没注意到他,拔出刀子。那么很危险路上,他父母就赶紧先抢救,再深一点,当场就没命了。后来我就拍到了这个孩子,喉咙缠着纱布的那个状态,&&&
  姜华:我相信这样的例子,在您的追踪报告过程当中,真是不胜枚举。我刚才听到您三个例子,我觉得真的是触目惊心,这样孩子可能都是一种非人的状态了。我特别想问问王教授,因为您多年从事刑侦工作,您是警察,您又是网脉的工程宣扬大使,您觉得网络游戏它的吸引力到底在哪?这些孩子简直就像吃了迷幻药一样,都不是他自己了,我相信所有的父母,在面对这样的孩子的时候,就肯定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也不相信这是我所亲生的。
  王大伟:对,这个叫电子海洛因,精神鸦片,一开始我们想它是一回事吗,和吸大烟是一回事吗?其实它的机制完全是一样的,我在一开始的时候,见当时叫魔兽世界,实际上我也认真地座下来,把这个魔兽世界打开看一看,确实不看不知道,一看真的吓一跳,为什么呢,它叫三维的,它有一个小动物一跳,都是非常别漂亮,它特别立体,你在一个人玩儿的时候,它会联络很多的人。
  姜华:在线可能有很多人同时玩儿。
  刘明银:它有工会,它有很专业的名词,它叫做网络玩家工会,这个工会多的一个工会几万人,少的几百人,几千人,这个工会是个庞大的群体,他如果想对社会造成一种危害很轻松。
  王大伟:这样他一个人,一个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他可能学习不太好,他可是逃学的,他可能是老师不太待见的,但是他一到这里面去以后,第一他是很美,那些画面很美,音响,动画效果非常好。
  姜华:可能立刻能够带他们进入虚拟的世界。
  王大伟:对,这是第一,第二一下他找到北了,他自己成了主宰了,他一般当个什么小头目,然后一点点往上升,这时候他会觉得这种感觉特别好,现实生活中没有人对他好像投之以重视的眼光,但是他在这个小团体里头,大家都求着他,他是老大。
  姜华:就是他玩儿得好,水平高。
  王大伟:他会带很多人,他自己特别好,这是第二,第三,就是幻觉,咱们最有名的叫张孝义(音)事件,就是天津有个孩子叫张孝义,张孝义这个孩子,他早上背着书包上学,他们家住20层,他那楼是21层是定顶层,他要往上走还是往下走,他每天都是往下走,结果这一天这孩子背上书包以后,他一下上去按的顶层,一上顶层,它那有个监控器,一下把这个孩子在下电梯的瞬间的一抖拍下来,就这孩子下的时候,他琢磨了一下我下不下,犹豫了一下下去了,下去他又上天台了,一上天台以后,霞光万道,他就按照魔兽世界里的那个情景,他只要往下一跳,就有天使过来给他拖走了,所以他看得特别好,这么美,跟魔兽世界里完全一样,于是他就跳下去了,他跳得很优美,还有一个造型,结果一下跳下去以后,底下没有天使来接,这个孩子就摔死了,这就是比较有名的张孝义事件,就一个孩子的生命,就幻觉,他这个大脑,咱们脑子里头一吸了鸦片以后,我过去讲过,正常的人的脑子是豆腐,吸鸦片的人是冻豆腐,蜂窝状的,但是成瘾的这个人的大脑,也已经起到生理变化了,它和吸鸦片的生理变化是相似的,它那个叫阿片受体,或者叫其他的一种东西,他只有在玩儿的时候,多巴胺才能兴奋起来,瞬间不玩儿,多巴胺就消下去了,它和吸鸦片的原理基本上是相似,所以它就是一个鸦片,不过我们管叫精神鸦片而已。
  姜华:它的生理的效果完全是一样的。在我们国家,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是这样的状况,其他的国家是不是也有相当的问题?我们来看一下。
  (小片)网络游戏成瘾问题多
  现在,很多国家都存在玩游戏成瘾的问题。韩国曾有一位年轻人在网吧里连续玩《星际争霸》游戏50个小时后死于心脏衰竭。
  21岁的蒂姆也是位曾经的网络游戏迷。现在,在谈到游戏给他的生活带来的影响时,蒂姆说,自己曾经每天早上九点起床就开始玩游戏,中午休息一会儿,然后一直玩到第二天凌晨,天天如此。最后,他的父母不得不送他去接受治疗。
  姜华:从刚才的小片当中我们也看到,在其他国家的青少年当中,也存在着相当的沉迷于网络游戏这样的问题,但是不知道,中国的青少年和外国的青少年,他们在网瘾问题上,有什么区别吗?
  王大伟:一个是时间短,就是咱们的网瘾的时间短,第二还得跟中国的国情我们联系起来,为什么我们的网瘾如洪水猛兽,或者用另外一句话叫家破人亡,因为它有一个国情在这里边,就是我们上网的这些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这种独生子女里有什么样的孩子容易被网络成瘾呢,一般的都是家里溺爱的孩子,所以中国跟国外,完全不一样,一个是数量大,性质恶劣,社会背景又完全地不同,所以我们中国的网络成瘾应该在世界来算一个重灾区。
  姜华:所以中外青少年在网瘾问题上的差异,背后原因我们一会儿再分析。但是我觉得,现在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一个概念,就是我们一直在说网瘾,其实对于什么样的行为,才能够被界定为网瘾呢,应该是有一个标准的,随近我们国家首个《网络成瘾诊断治疗标准》,已经通过了国内众多医学精神专家的论证,我们还专门采访了这个标准制定的负责人,他是北京军区总院网络成瘾治疗中心的主任陶然,我们来看看他怎么说。
  小片:网瘾的界定
  那么我们就是说凡是有上网比较渴求的,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渴望的去上网的,有心理依赖这种倾向的,这是症状学的第一条。那么第二条就是上网就高兴快乐,上网就兴奋的手舞足蹈,在网上交朋友觉得很开心,一下网,特别是下网以后,该上网那个的时候,去不了的时候,有些青少年告诉我,该上网时不让上,好像心里掏空了,急躁,想打架,砸东西,想毁物,跟父母发生暴力倾向也得去上网,有一定反应的症状,另外症状学上还有,上网的时间越来越长,还有明知道上网不好,但还要去上,另外还有一条就是,把上网当成发泄不良情绪的唯一途径,现实生活中,朋友什么都不要了,那么有了这些症状,再加上每天六个小时以上,非工作学习目的上网,在一个就是持续三个月,另外光有症状学和时间还不够,看看他的社会功能受不受影响,社会功能就包括人际交往、工作学习。我们收治的网络成瘾的孩子,基本上都不上学了,或者是辍学、休学,那么它的社会功能就受损了,那么有症状学了,有时间,再加上社会功能受损。都具备了,就可以诊断一个网络成瘾,那么他就是一个广义的精神疾病
  姜华:刚才我们说到,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可能有网络游戏本身的特点,比如说它设计得非常漂亮,能够带你进入虚幻世界,还有众多的人在线游戏,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原因,除了网络游戏之外的一些原因,比如说社会的,家庭的,王教授?
  王大伟:有这么多原因,一个就是孩子,这是我自己研究的,孩子使有独立住房的。
  姜华:这就是家庭条件好了,才有独立住房。
  王大伟:孩子有独立住房的及孩子的门晚上能关起来的,孩子自己有单独的计算机的,这个就要给他打分,叫危险预测。
  姜华:这级别就有点高了。
  王大伟:四类父母的,爸爸妈妈离异的,爸爸妈妈疏忽的,比如爸爸可能就是一个科学家,爸爸就是钻研业务的一个骨干,甚至我们好多警察也是这样,就是他工作太忙了,疏忽对自己的孩子的管理的,吵架的。
  姜华:您说的这是第三类的。
  王大伟:爸爸妈妈天天吵架的,这不就把孩子带坏了,还有一类就爸爸妈妈本身就有网瘾的。
  姜华:自己就玩儿,开心网什么的。
  王大伟:从小就把孩子带出来的,这四类家庭的孩子,这些孩子也容易走上网瘾的道路。还有什么孩子呢,就是学习成绩差一点的,经常逃个学的,在学校里没有社会地位的,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这些人又容易成了网瘾,成了网瘾反过来又刺激他学习成绩更差,这个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说不清楚,反正它俩是连在一起的。所以我的观点,网瘾成瘾是多因素至网络成瘾,千万不要机械地定,比如说家里有计算机的,这就是网络成瘾了,学习不好的,就是网络成瘾了,爸爸妈妈忽视的就是网络成瘾了,不是,你得综合,它少一项都不行,得把这些都加在一起了,它的危险系数就大得多得多,这是一个可操作的一个东西,比如我们可以给孩子打分,我刚才说那个比较有6条,一个5分,5、630分,你看这分挺高,你就得下决心了。
  姜华:对,我觉得父母在这个决策当中…
  王大伟:就跟珠峰预测差不多。
  要我说最基本的原因之一,是网络游戏产生本身容易让孩子成瘾。
  姜华:您还是把这个板子打到网络游戏身上。
  刘明银所以我就特别呼吁所有的管理部门,研发部门,在网络游戏这个产品出台前的各个环节,一定要把这个关把严了,这个产品推荐给这些孩子玩儿的时候,一定要有它的成瘾性的预测,如果它容易让孩子成瘾,就要控制,不能让它出台。
  姜华:所以正像刚才两位说的,网瘾的成因不是单一的,是多方面的,所以如果要解除网瘾,不是说一方面的原因可以,肯定要社会方方面面都来共同努力。万一青少年染上了网瘾怎么办呢?我来看一下国外的一些可值得借鉴的经验。
不支持Flash
相关专题 &&&
更多关于&& 的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