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斯拉姆东莞航天信息有限公司信息

您所在的位置: &
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遗产论坛集萃
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与管理敦煌研究院 &苏伯民莫高窟有735 个石窟,洞窟内保存了45000 平方米壁画和2000 多身彩塑,壁画和彩塑生动地展现了中外艺术形象和广阔的经济、文化、科技等社会生活场景,反映了一千多年艺术的流传及演变。1900 年,藏经洞出土了五万多件文物震惊世界,在世界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敦煌学也随之诞生。1961年3 月,莫高窟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 年11 月,莫高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莫高窟从366 年首次开凿至今,历经千余年,饱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破坏。1944 年,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时,莫高窟窟檐糟朽,雨水渗入崖体裂隙,造成岩体和部分石窟前室坍塌,致使壁画产生脱落、空鼓、酥碱和起甲等多种病害。部分洞窟由于无窟门遮挡,底层洞窟被积沙掩埋,遗址面临多种风险。30 多年来,敦煌研究院针对大气环境变化、洞窟微环境变化,以及典型病害开展了长期的监测研究工作,为莫高窟的保护和遗址的科学管理积累了大量科学数据。保护石窟遗址就是保护好遗址各方面的价值,遗产价值不仅体现于莫高窟精美的壁画和彩塑,遗址周边的环境也是莫高窟价值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除自然因素外,遗产所面临的利用方面的压力以及来自社会多方面的干预,都会引起遗产所处环境的改变,进而改变遗产总体的自然历史风貌。此外旅游活动和开放也会对精美的彩塑和壁画产生各种影响,造成壁画和彩塑的破坏。为此,敦煌研究院一直在探索遗址保护的科学方法,通过法规和科学技术延缓遗址劣化的速度。2003 年,甘肃省颁布实施《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为莫高窟的保护、利用和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和法律保障。1998~2004 年,制订了《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 》, 以《规划》为指导和依据,开展莫高窟的保护、利用、研究和管理各项工作。随着莫高窟游客人数的逐年增加,游客参观活动对洞窟壁画保存的影响成为新的风险因素。从2001 年起,敦煌研究院和美国盖蒂研究所合作,开展了“莫高窟游客承载量的研究”,此项研究将洞窟空间容量、有无病害、可观赏性、环境因素、游客数量、游客流量、停留时间等作为限制条件,确定了莫高窟日游客最大承载量不能超过3000人次,为洞窟合理旅游开放提供了科学依据。敦煌研究院通过与国内外文物保护机构长期合作,开展莫高窟风沙治理、洞窟壁画病害机理、壁画制作材料分析和岩体稳定性评估等研究,基本掌握了莫高窟各种风险因素的劣化机理和规律。依据研究成果,进行针对性的遗产保护技术和材料研发,形成了崖体加固和裂隙灌浆,风沙综合治理,壁画空鼓和酥碱脱盐修复等技术的保护技术体系。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通过保护项目实施,抢救了大批病害严重的壁画和彩塑,使许多洞窟的病害得到科学修复,稳定了壁画保护的状况。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了以物联网为基础的莫高窟风险监测预控体系。从2005 年起,敦煌研究院开始了预防性保护科学研究,提出了“变化可监测、风险可预报、险情可预控、保护可提前”的预防性保护目标。在国家文物局和科技部的支持下,开展了一系列预防性保护研究和示范建设项目。2012 年,启动了国家支撑计划项目“世界文化遗产地风险预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为建设“莫高窟风险预警监测体系”提供了技术准备和理论基础。建设完成的莫高窟预警监测体系采用现代传感器和网络技术,融合莫高窟遗址保护和管理需要,在全部60 余个开放洞窟安装了可实时传输的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传感器,实时监测开放洞窟的微环境变化情况。根据“莫高窟游客承载量研究”结果,规定了洞窟微环境湿度上限为62%,二氧化碳上限为1500ppm,如果微环境指标超过规定标准,系统可自动报警,接待部门可及时调整参观路线和洞窟。系统还可对莫高窟外部环境、洞窟微环境变化数据及相关性实时自动分析,总结洞窟微环境变化规律。实现了遗产气象监测、微环境监测、本体监测、载体监测、游客承载量监测和安防监控系统的信息集成和信息共享,促进了各相关部门间的协同工作关系,还可确定遗产保护、管理、利用中所遇事件的轻重缓急关系,并依据事件的重要性程度,提出相应的报送、预警方式和响应措施,实现了莫高窟的保护和管理从抢救性保护到预防性保护的转变。&中国岩土文物保护技术创新与实践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邵明申中国的石质文物以砂岩、灰岩为主,凝灰岩相对较少,仅分布在北部和东部的少数地区,主要有承德避暑山庄、义县万佛堂、柯岩造像、衢州古城墙等。这些凝灰岩文物大多处于自然保存或日常维护状态,没有进行系统、全面的保护。2012年,承德正式实施大规模的石质文物保护工程,并且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石质文物主要包括:石像、石碑、幢杆石、石桥栏杆及建筑台基等六大类,主要材质为凝灰岩、砂岩和青白石,凝灰岩为主要的建筑材料。这些石质文物精美华丽,数量庞大,以石刻的形式记录了清代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同时为研究清代历史提供了大量实物。承德石质文物保护工程共分9 个子项,2012 年正式启动,截至2016 年,已顺利完成2 项,正在实施5 项,计划施工2 项。在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凝灰岩文物的病害形式多样、破坏严重,主要病害有缺失、表层片状剥落、粉末状剥落、裂隙、生物破坏、表层污染等。裂隙是最为严重的病害形式。其中一种呈层状分布的“板条状开裂”,是承德凝灰岩病害最具特色,也是威胁文物完整性和稳定性的最大因素。通过对凝灰岩进行矿物成分、孔隙结构、力学特性分析以及冻融试验,明确了病害产生的机理。在修复材料研究阶段,通过对比、筛选,优先选用中国传统水硬性石灰作为研究材料。中国在6000 多年前已开始使用水硬性石灰,其中在西北地区使用较多的为料礓石,中国学者称为“仰韶水泥”,在五千年前的甘肃秦安县大地湾遗址房屋地面建筑中就曾被使用,经过研究发现其强度与现代的10MPa 水泥砂浆相当,其耐候性非常好。西藏地区一直使用阿嘎土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修筑房顶和地面,蛎灰则在东南沿海得到广泛应用,300 多年前的衢州古城墙就发现了蛎灰的成分。中国传统水硬性石灰具有历史悠久、材料获取方便、用法简单、成本低廉、透水透气性良好、兼容性良好、改良潜力大等优点。但存在硬化慢、初始强度低、部分材料易劣化等缺点。为了满足当代文物保护的实际需求,需要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对其研究、改性,提升材料性能。以料礓石和阿嘎土为主要原料,进行焙烧和改性,并通过室内环境模拟和现场小范围的应用,确定了不同材料、不同配比、不同环境下水硬性石灰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和使用方法。以中国传统水硬性石灰为核心材料,制定了表面清洗、表面脱盐、裂隙灌浆、块体粘接、基础加固、表面加固、场地排水等工艺流程。五年来的研究和实践证实,承德石质文物的保护是成功的,研究、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模式是积极有效的。中国传统水硬性石灰以其优异的兼容性在岩土文物的保护应用中具有良好效果和突出优势,也是目前修复材料研究的重要方向。目前,我们正致力于三个方面的工作:预防性保护、修复效果评估和长期监测。我们希望通过承德项目开发出更加有效的材料、技术和工作模式,为国内类似的石质文物保护提供参考和支持。2011 年以来,承德石质文物保护项目受到了世界各国同行的关注和支持,未来我们希望能与更多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石质文物保护技术的发展。&中国大遗址的保护与管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余建立2011年至2014 年,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承担并完成的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遗址保护行动跟踪研究”,在此对研究成果进行简要介绍。大遗址具有规模宏大、价值重大、影响深远、构成复杂的特征,最关键的是保护难度极大。中国的遗址绝大部分是土遗址,与土地关系密切,土遗址难以保存又比较容易被破坏,其保护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中,列出了100 处大遗址的名单,《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增加至150 处。这个名单还在持续扩充中。大遗址的分布格局,由“六片、四线、一圈”组成。大遗址保护是现阶段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最为复杂、最为棘手和最为典型的问题。除了自然破坏因素以外,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对大遗址保护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严峻的形势催生了大遗址保护政策的出台。这个政策实际上从上世纪50 年代就开始讨论和酝酿。2005 年,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设立了大遗址保护专项经费,接着又出台了大遗址保护“十一五”和“十二五”专项规划。近年来大遗址保护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数据显示,从2005 年到2012 年,中央财政共安排大遗址专项经费50.13 亿元,支持了103 个大遗址的1151 个项目,六大片区和四条文化线路得到了重点支持,每一个都投入了数千万至数亿元的经费;地方政府的投入几十甚至百倍于中央政府,如大明宫遗址共投入120 亿元,其中只有1.799 亿元来自大遗址专项经费;这1151 个项目,包括154 个考古勘探和发掘项目、222 个保护工程、134 个展示项目和61 个安保和监测项目等;编制了国家重要大遗址保护规划纲要,90 处大遗址的保护规划通过国家文物局批复,其余大遗址的规划正在编制中;2010 年和2013 年,国家文物局公布了两批共24 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54 家立项名单;新建了31 家遗址博物馆;90%以上的大遗址有了专门的管理机构,为27 处大遗址制定了26 部法规,26 处大遗址纳入了遥感动态监测,为大运河、长城等大遗址建设了网上监测和早期预警管理平台;有5 处大遗址在此期间申遗成功。通过上述行动,极大改善了遗址的保护状况和环境,同时也促进了遗址所在区域民生改善和城市形象的提升。以大明宫遗址为例,2007 年,大部分遗址还被工厂和民居占压,十几万人生活在遗址上,严重影响遗址的保护工作。借助大遗址保护行动,在随后的三年时间里,中央和地方政府共投入120 亿元用于遗址保护和区域改造,征收了遗址区3.2 平方公里土地,搬迁了10 万人,实施了数十个保护展示工程,于2010 年建成了考古遗址公园并对外开放。在此之前,由于对各项建设活动的严格管控,遗址区内居民的生活状况很差,收入低,人均居住面积小,也缺乏基本的公共设施。保护改造实施后,居民搬迁至统一规划建设的小区,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公共设施也配套齐全,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遗址公园除了提供一个新的教育和休憩场所外,还为部分搬迁居民提供了工作,如公园的绿化、保洁和安保工作等。在大明宫遗址公园,还能见到常见的遗址展示和阐释的方式,如为了确保遗址安全,建设了各种各样的保护设施,有简易的、现代的、古代风格等多种类型;在阐释方式上,有博物馆展示出土文物、露天展示、复原展示、标识展示、小型模型展示、说明牌和导览等等。大遗址保护行动也能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可能的直接受益方有建筑业、文化产业、旅游业,还带来了土地和房地产的升值、就业机会的增加等等,像良渚遗址保护所带来的潜在收益每年可能有3.68 亿元左右。当然,在大遗址保护行动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比如由于经费和人员等各种因素限制,部分大遗址没有得到中央财政支持,按兵不动;因遗址保护而搬迁的居民的社会关系断裂和心理影响以及遗址“空心化”现象有待研究;投入巨资建设遗址公园和博物馆,但大部分运营处于亏损状态等等。这些问题有待引起关注和进一步研究。&中东欧国家专家发言摘要Vladimir D?ami? (塞尔维亚文化古迹保护共和国研究所) 的发言题目为《塞尔维亚世界遗产管理中所面临的挑战》。介绍了塞尔维亚世界文化遗产及备选遗产点的背景知识,重点介绍了遗产点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分析了诸如缓冲器、城镇人口快速增长、战争、火灾等问题对遗产点造成的不良影响。&Arta Dollani、Kozeta Angjeliu(阿尔巴尼亚文化部) 的发言题目为《阿尔巴尼亚的世界遗产管理》。分析了Butrint 和Berat&Gjirokastra两处世界遗产地的历史价值、面临的主要风险、为应对问题而设立的保护法规、采取的监控措施及发展规划,并介绍了该国保护资金运作管理机制。Vesna Pascuttini-Juraga (克罗地亚共和国文化部) 的发言题目为《制作LEPOGLAVA蕾丝艺术品及其对当地社区的重要性》。介绍了该国文化部的主要工作职责。列举克罗地亚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着重介绍非遗名录中Lepoglava 及周边地区制作蕾丝艺术品的发展历史,克罗地亚对其发展做出的政策及资金支持。重点讲解了蕾丝制作工艺在当地社区居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及传承意义。&Anna Ma?átová(捷克共和国文化部)的发言题目为《捷克共和国世界遗产地及遗产保护的体系建设》。介绍了该国文化部的作用、职能和机构设置,可移动和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状况。介绍了该国城市和乡村遗产保护和文化景观保护。逐一介绍了捷克12处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基本概况。&Renata Vai?ekonyt? Kepe?inskien?(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立陶宛国家委员会秘书处)的发言题目为《当地社区在保护库尔斯沙嘴遗址突出普遍价值中的作用》。介绍了库尔斯沙嘴遗址的情况和价值,人类活动与遗址保护存在的关系和影响。着重介绍了当地社区对遗址保护的参与情况,为遗址保护订立的管理方案,尤其强调了当地社区对遗址拥有参与、进入和贡献的三项权利。&Dobrila Vlahovi? (黑山共和国文化部)的发言题目为《黑山文化历史单元的当代保护方法》。介绍了该国世界文化遗产地概况、相关法律及规划方案,以及保护研究工作。重点介绍了文化遗产保护的管理方案框架,所涉及的管理对象,方案修订情况。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管理方案在Kotor遗产点的实践应用。&D?brówka Lipska (波兰国家遗产局)的发言题目为《波兰的世界遗产管理》。介绍了波兰境内的14处遗产点、4座历史古城、3座木结构文化遗产、2处文化景观、3个独立的建筑综合体概况。介绍了波兰的文化遗产管理体系、国际合作交流以及跨国遗产点的合作管理。&Aleksandra Renˇcelj ?kedelj (斯洛文尼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的发言题目为《斯洛文尼亚不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介绍了该国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历程、立法情况。以3 处世界文化遗产地为例,重点介绍了该国对不可移动文化遗产的规划保护经验。&Aleksander Kova?evi? (塞尔维亚中央保护研究院) 的发言题目为《中央保护研究院的石质文物保护—— 激光清洗的经验》。介绍了激光清洗技术原理、适用对象、清洗目标,以及在塞尔维亚多家博物馆、遗址进行实践应用的操作案例。&Milijana Okilj (塞族共和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文化历史及自然遗产保护研究院)的发言题目为《位于维谢格拉德的Mehmed Pa?a Sokolovi? 大桥的保护实践》。介绍了大桥的位置、历史文化意义、材料特征,立法保护历程、管理规划方案。介绍了大桥的保护目标、保护现状、研究结果、干预措施、大桥保护的方法框架,以及保护效果评价方法、保护规划变更后的整体效果评价、监控手段等。&Slavica Vujovi?(塞尔维亚彼得罗瓦拉丁省文化古迹保护研究所)的发言题目为《新材料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发展和应用》。介绍了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引用新材料的原则,以及由英国、意大利、斯洛文尼亚、塞尔维亚和俄罗斯的文化遗产机构和企业所组成的联盟,2012 年至今在文保新材料研发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及启动的研发项目。&Nemanja Smi?iklas (塞尔维亚文化古迹保护共和国研究所)的发言题目为《塞尔维亚修复古罗马时期马赛克文物的实践》。介绍了古罗马时期马赛克文物在塞尔维亚遗址的分布,及其在博物馆和考古遗址的保存情况。介绍了塞尔维亚对马赛克文物的修复历史和保护实践案例。&Milica Stojanovi? (塞尔维亚国家博物馆) 的发言题目为《纳米材料在塞尔维亚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应用》。介绍了纳米材料的定义,以及纳米硅材料在塞尔维亚议会大厦前的黑骏马青铜塑像上的涂层应用。介绍了青铜雕像的病害分析情况、清洁处理工艺、对青铜锈的处理原则,展示了应用纳米材料前后的文物外观状态。&实地调研点介绍马纳西亚修道院&&修建于1406 至1418 年间,目前仍在使用,以防御工事和15 世纪东正教壁画而闻名,2010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修道院从上世纪50 年代开始启动保护修复,从最初的原状保护到现在的大规模抢救性修复和加固,使用了一些现代材料如水泥,并且开始做一些复原,兴建一些游客设施,同时也做一些考古发掘。 &菲利克斯·罗慕利亚纳宫殿遗址 &2007 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塞尔维亚唯一一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考古遗址。该宫殿遗址是罗马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出土了公元3至4 世纪时期的约3000 件文物。该遗址从1950年代开始考古发掘,遗址除露天展示外,还有小型博物馆,利用原有建筑展示一些出土文物,另外还有一个虚拟展示体验的小厅。遗址面临的最大保护问题是石质材料的风化和雨水侵蚀。&拉耶克皮姆尼斯葡萄酒酒窖 &该酒窖群与山下的村落一起作为混合遗产于2010 年被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是塞尔维亚葡萄酒百年酿酒传统的见证,有记载的酿酒历史可追溯到19 世纪中叶,最早由科索沃人修建。目前酿酒和酒窖建筑仍有几十座,仅有5-10 家还在酿酒,一些房屋已坍塌。部分酒窖被村外的人收购后改作民宿,游客稀少。&菲特斯拉姆要塞 &建造在古罗马宙斯要塞的基础之上,公元一世纪开始修建,现有整体结构布局于1524 年形成,历史上几易其主,最终在1867 年归塞尔维亚政府所有。目前,要塞作为郊野公园免费向公众展示。塞方已提出联合十个相关国家将古罗马边界边防设施联合申遗的计划。&莱本斯基维尔考古遗址 &中石器时代考古遗址,可追溯到公元前9000 年。20 世纪60 年代,考古学家在遗址中农发现了大量文物及建筑遗迹。2010 年博物馆建设完成。现在展示的为回填之后的复原效果,真正遗址保存在地下30 米。&哥鲁拜克要塞 &中世纪设防城堡,考古发现,堡垒上有一万多处弓箭射击的痕迹,以及中世纪骑兵的盔甲。20世纪50年代以来,修建公路穿过堡垒,附近新建了采石场和其他建筑,使其面临严重的保护问题。目前,正在实施公路改线、建立保护单位等工作,预计2018年5月开放。&斯梅代雷沃要塞 &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预备名单。始建于14 世纪中期,至今基本保留原貌。目前,堡垒墙体存在开裂、坍塌、失稳等问题,急需抢救保护。中国文物报2017年7月7日6版
中国文物信息网冯朝晖浅析信息时代战争形态-海文库
全站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设计/艺术
浅析信息时代战争形态
浅析信息时代战争形态学号:
姓名:吴小芳
要:从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这几场局部战争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战争形态正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运用信息化武器装备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中,以信息战为主导,展开的一体化的战争。关键字:信息化战争、战争与和平、智能型作战、有限化、精确化、一体化 正
文:一.战争概念宽泛化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里的大量应用,使人类社会的战争行为更加复杂多样,战争的概念更加宽泛。1.战争的发动和实施者增多未来的信息社会中,国家并不是战争的唯一发动者和实施者,战争不一定在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进行,恐怖组织、贩毒集团、工商集团、民族部落、宗教组织、犯罪团伙等团体都可能成为战争的发动者和实施者。2.战争与和平的界限模糊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战争将是以信息攻击开始,以信息系统,以及支持信息系统的信息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和被控制,无法再进行信息对抗为战争结束的标志。单纯军事信息系统的毁坏,不能代表信息化战争已经结束。二.战争目的有限化21世纪后,世界性大战爆发的可能性减小,局部战争将成为战争舞台上的主角,战争目的将更加有限。1.战争胜负价值观改变,不追求“终极目标”在信息时代,战争发动者为减少人员伤亡,追求的目标与以前有了很大不同,此时有限度地作出让步,开出让对方可以接受的条件,追求最小的“代价利益化”2.信息时代战争目的的有限性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战争目的的有限性则主要是战争发动者为了某种目的主观上有计划、有步骤进行控制的结果。三.战争手段信息化信息时代进行的战争,十分注重于打击对方的信息设施,强调的是信息的控制,需要的是硅片。1.作战平台的信息化程度大大提高未来战争将是一场信息的较量,要求武器平台的信息化程度大大增强,以适应战争的需要。信息化作战平台不仅装备有多种信息传感设备,而且还有足够的计算机系统及联网能力。2.智能型精确制导弹药将普遍应用未来的精确制导弹药将实现智能化,即:武器系统具有自主能力,能自动完成对目标的探测、分析、攻击和评估。从发射制导体制来看,将采用惯性+雷达主动末制导技术。3.电子计算机成为重要的软杀伤武器电子计算机具有特殊的作用和机理,它是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战争、争夺制信息权的主要工具。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只需敲击计算机键盘就可能达到攻击对方军事枢纽、破坏经济命脉等多种目的。四.战争空间扩大化在信息化战争中,战场空间形态进一步发展,交战的纵深更大、领域更多、立体性更强,交战将在全方位进行,没有明确的战线。1.远战能力提高,战场呈现大纵深信息化战争中,由于兵力、兵器远距离作战能力空前提高,使战场平面范围扩大,作战向远近交叉的大纵深发展。一是作战侦察距离增大。二是武器装备的射程和航程增大。三是兵力机动能力提高。能够实现“全球到达”。2.电磁斗争激烈,战场呈现全方位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将充满激烈的电子侦察与反侦察、电子干扰与反干扰、电子制导与反制导、电子摧毁与反摧毁的斗争。电子技术装备所利用的电磁频谱将覆盖从极低频、短波、微波、毫米波、亚毫米波、红外到可见光等全部频谱。五.战争实施精确化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将能实时地掌握双方的动态,准确地指挥已方的部队,精确地打击敌方的目标。1.精确探测,全面、准确地掌握情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大量先进的侦察、监视、预警、探测装备部署在各个战场空间,其探测方式多、精度高,可以从各自不同的范围和角度对探测目标实施昼夜监视。夜暗等不良天侯不再是障碍,“深挖洞”也不再是有效办法。2.精确指挥,实施精确化的管理与监督未来战争中,部队将实现数字化、信息化,各级自动化指挥系统形成网络,既能独立使用,又能彼此联结、上下沟通,指挥官既能对各种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判断,又能准确、可靠地下达命令。3.精确打击,减少不必要的附带损伤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由于大量使用精确制导武器,实施精确化的打击,从而能将附带损伤将减至最小。从几千公里以外发射的导弹能从前一枚导弹打通的墙洞中穿过,“斯拉姆”巡航导弹在海湾战争中奇迹般的表现不再是偶然。六.战争力量一体化未来战争是一体化的战争,交战空间充斥陆、海、空、天、电各个领域,将出现军队一体化、军民一体化的局面。1.军兵种之间的界限将打破信息化战争中,由于信息技术在战场上广泛应用,使军队具备崭新的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能力,将使传统的陆、海、空战场连成一个陆、海、空军都可以驰骋的统一作战空间,保障所有参战部队和参战人员能够在统一的作战意图下实施多军种联合作战。2.军用与民用技术设备之间的联系将密切从装备方面看,在信息时代的武器装备却是精巧化、智能化的电子信息设备。而这些军事设备大都与民用产品具有部分或全部的兼容性。从技术方面看,未来战争的科技含量将继续增加许多军事技术都能找到相通的民用技术。参考文献:《军事理论与技能教程》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第三版张明正、张戈主编网络资料
上一篇: 下一篇: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精确制导技术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精确制导技术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欢迎光临中国图书网&请
关注中图网
关注中图网
微信公众号
进入中图网
手机触屏版
新动能 新法则-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企业实现转型与指数型增长
出版社:出版时间:
本类榜单:
中 图 价:&44.9
(6.5折)定价:&69.0
免运费政策
北京满49元包快递
全国满69元包快递(港澳台除外)
本类五星书
并非有效的市场-行为金融学导论
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
金融的哲学
货币战争5-山雨欲来
领导智慧(经典版)
&24.5&56.9
中小农业企业成长与扶持政策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桃花源里的魔头
&11.4&29.9
苹果-从个人英雄到伟大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实验
淘宝达人网购防骗秘笈
十年蹉跎-微软王朝危机
智胜营销-让更多人买走你的产品
悬崖边的能人组织-悖论世界里的群体与组织
中图价:&44.9
微信公众号
在互联网时代生存和发展,企业需要依靠与时俱进的信息技术来抓住未来的各种机遇,让自己以快于竞争对手的速度适应未来,成为市场的主导者而不是盲从者。
《新动能 新法则 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企业实现转型与指数型增长》详述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创造客户价值的五大战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和物联网,并说明了这些技术如何塑造和转变公司的相关策略,创造更好的顾客价值,使公司实现指数型增长。在五大战略的背景下,乔 ? 韦曼整合并介绍了信息优势、方案领袖、亲密联盟、加速创新这四条互联网法则,指引企业利用新法则获得发展新动能。
《新动能 新法则 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企业实现转型与指数型增长》还介绍了现代互联网巨头如亚马逊和 netflix 等企业的成功经验,也研究了老牌企业如耐克、ups、通用电气的互联网转型的成功案例。这些真知灼见和案例分析为不同产业中的各类企业提供了未来走向的发展蓝图。
《新动能 新法则 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企业实现转型与指数型增长》对那些希望能获得数字化生存技能的商业人士尤为合适,同时适合各类机构的决策者、咨询人士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
作者乔?韦曼是云计算领域中全球首屈一指,是“云经济学”定义的开创者之一;乔?韦曼著有畅销书《云经济学:企业云计算战略与布局》(cloudonomics:the business value of cloud computing);顾客战略家弗莱德?威尔斯玛作序推荐;以全面的视角描绘了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及物联网五大战略蓝图;以全新的角度阐述了信息优势、方案领袖、亲密联盟、加速创新四大互联网法则;直击信息技术的真正价值――创造市场领袖战略,传递顾客价值;丰富的案例分析、深刻的洞察和实际的操作步骤,为企业提供了决胜于信息技术时代的筹码&
第一部分 引擎:新技术创造新法则
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和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是一股成倍加速,愈演愈烈的旋风,企业只有遵从信息优势、方案领袖、亲密联盟和加速创新这些新法则,才能获得驱动企业转型的新动能,从而获得新动能带来的新机遇。第1 章 策略至上 / 003第2 章 框架为基 / 020第3 章 转型之迫 / 038第4 章
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及物联网 / 051第二部分 新动能与新法则1:从运营优势到信息优势
商业各个领域都受益于完善的流程和充分的资产利用,其中一项重要资产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来发展和支持战略决策,从而优化并完善运营流程。此外,运营和信息的无缝融合拉近了企业和顾客以及合作伙伴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是当下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相结合的真实写照。第5 章 运营和信息 / 065第6 章 信息优势法则 / 084第7 章 burberry:信息技术和企业架构的交织 / 102第三部分 新动能与新法则2:从产品领袖到方案领袖
解决方案是互联的、云支持的产品与服务的升华,其关注点是怎样通过信息技术获得差异化并大化顾客体验。产品和方案的区别是零售商单次匿名销售与持续关系的区别;是有限产品和无限可延伸服务的区别;是一个单调可替换物件和一个强力生态系统的区别;也是匿名性和紧密的去中介化社区的区别。第8 章 产品、服务和方案 / 117第9 章 方案领袖法则 / 129第10章 耐克:一份写满成功的履历表 / 149第四部分 新动能与新法则3:从顾客亲密度到亲密联盟
亲密联盟法则是建立在信息技术与顾客亲密度的协同作用的基础上的。顾客亲密度法则要求企业与每一位顾客都建立紧密联系;而亲密联盟法则旨在利用信息技术搜集客户偏好和实际行为,从而实现更好的推荐和更高的顾客满意度,达到人气、用户行为、多样性、新鲜感、个性化及情绪化之间的平衡。第11 章 顾客体验和顾客关系 / 167第12 章 亲密联盟法则 / 180第13 章 netflix:打破娱乐秩序 / 195第五部分 新动能与新法则4:从传统创新到加速创新
无论是针对流程、产品和服务创新,还是针对顾客关系创新,互联网技术都可以通过许多方
本书令人大开眼界,尤其值得探索的是书中谈及的多种可能性,以及那些无法理解互联网时代重要性的人可能面临的风险。--弗莱德?威尔斯玛(fred wiersema),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商业市场学研究所顾客战略分析师、b2b领导董事会主席,畅销书《市场领袖的信条》合著者如果你读了本书,它将颠覆你对互联网技术的理解,请做好准备迎接一场正在向你袭来的商业巨变吧!--阿伦?普度(arun pudur),celframe& pudur group of companies集团公司总裁、亚洲40岁以下富豪之一本书为那些想积极发展互联网技术、变革企业以应对竞争白热化大环境的商业人士提供了指导。--威廉?鲁哈(william ruh),ge软件副总裁乔?韦曼也许是有资格预测互联网时代未来走向的人。--侯赛因?斯拉姆伯奇(hossein eslambolchi)at&t实验室前主席兼ceo、at&t cio兼cto本书完美阐述了云计算和商业战略的结合。--提姆?霍兰(tim horan),oppenheimer & co.总经理兼知名分析师本书为企业提供了与时俱进的信息,指引企业利用新型技术重新制定业务流程并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布莱德?鲍尔(brad power),分析师、《哈佛商业周刊》撰稿人真正理解信息技术的人寥寥无几,更不用说像乔?韦曼这样屈指可数的懂得如何传达信息技术知识的人。--巴布?达罗(barb darrow),《财富》杂志没有人能像乔?韦曼这样用兼具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方式把商业和技术融合在一起。--雷?乐?迈斯特(ray le maistre),《light reading》总编辑本书研究详尽精心,论证合理、机智、诙谐,是企业主管、学者或任何一位想要了解技术是如何颠覆经济和世界的人的必读佳作。--迈克?多佛(mike dover),《维基品牌:顾客导向市场中的革新企业》作者
乔?韦曼,知名高级主管,曾任职于贝尔实验室、AT&T、惠普和Telx公司的研发、公司战略、运营、工程技术以及市场营销和销售部门。他也是多个行业咨询委员会的董事。
乔?韦曼是全球云计算学领域中首屈一指,著有畅销书《云经济学:企业云计算战略与布局》(Cloudonomics:The Business Value of Cloud Computing)。此外,他的文章见于各大媒体,如《纽约时报》《彭博商业周刊》《福布斯》《连线》《CIO》杂志以及各类学术刊物和会议论文集,并多次受访于新闻栏目、彭博电台等。
他经常被邀请在各大国际会议发言,如联合国会议、金融服务和投资会议等;他还受邀于各大学术机构及大学发表演讲,如纽约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他的观点被各大企业广泛应用,如思科、惠普、IBM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世界和其他地方&12.7&26.0&饮馔丛谈&16.7&34.0&我在奥林匹克山下的村野生活&14.6&29.8&不安的初啼&14.7&35.0&四时绘-二十四节气风物录&13.5&30.0&京剧艺术-中国文化的一朵奇葩&12.9&30.0&范曾插图鲁迅经典小说&19.4&45.0&找死专卖店&5.9&19.5
&38.9&59.9
耿云志等著&15.2&40.0虹影&25.2&36.0孙东纯&9.9&42.0伍德沃德&10.4&20.0刘炯朗&9.0&28.0霍克维斯&10.2&32.0
海淀公安分局备案编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