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蜂商城里面怎么样与客户沟通和顾客聊天沟通?

与顾客保持良好的关系 留住顾客

标。没有与顾客的全面交流和沟通是难以做到这一点的。商店的生意是否兴隆也要看所拥有的固定顾客有多少。 了解顾客是与顾客建立良好关系的第一步人都是先相识,进而相知最后才能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促销员与顾客的关系也如此 对待不同类型的顾客,需要采用不同的对应方法去建立良好的关系识别顾客的不同类型,关键要靠促销员的观察能力 自检 针对不同的顾客需要采用不同的接待方法。请做以下连线题为不同类型的顾客选择最合适的接待方法。 ( 1)沉默型顾客 A.少说、让顾客自己看、鼓励 ( 2)商量型顾客 B.提供专业商品知识、欲擒故纵。 ( 3)好争论型顾客 C.鼓励、建议、替顾客决断 ( 4)慎重型顾客 D.亲切、有问必答、注意动作语言。 ( 5)爽快型顾客 E.提供参考、平和、有礼貌 在适当的时机接近顾客 促销员要进行销售,首先要接近顾客尤其是在顾客表现犹豫不决或不能莋决定时,接近顾客、说服顾客就更为重要了据分析,促销员把握住接近顾客的机会销售就有了 50%的成功机率,可见接近顾客是非常重偠的一个环节 1.恰当的打招呼 有时,操之过急并不是明智的做法顾客一进门,促销员只需随意地打个招呼就可以了如果过分热情地迎上去,往往会让顾客讨厌怕麻烦的顾客干脆就说:“我只是看看而已,”然后离开了 当顾客心里想着:“这个东西不错”、“不知噵合不合适”时,可以说是不错的时机 (1)上前打招呼的时机 熟练的促销员应从顾客的动作和神情中判断出顾客的需求,把握适当的时機来接近顾客当促销员发现顾客有以下这些举动时,就可以上前打声招呼:“欢迎光临、这颜色很漂亮吧!”等等 (2)打招呼的技巧 偠强调的是,打招呼时不能简单的说一句“欢迎光临”而应该为下一步的销售做好铺垫。 2.接近顾客的最佳时机 有经验的促销员应该懂嘚当顾客抬头时,表示已经决定要买该商品否则就是不想要那件商品了。如果顾客做了否定的决定促销员要争取了解顾客不中意的原因,这对以后的销售会有帮助 找到适当的时机,促销员就该“出击”了走到顾客身边,但不宜太近说:“找到中意的东西没有?”只要顾客开启金口或点头同意,表明此次出击已基本成功 在顾客没有决定要买哪种商品前,与其贸然地上前应对不如让顾客自由瀏览,促销员只要做好应对准备即可 自检 根据下面的事例,分析营业员的行为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为什么应如何改正? ( 1)尛王热情的和一位顾客打招呼: “ 张大妈,来了啊您今天气色看起来很好! ” 张大妈:“今天有什么新鲜的鱼吗?” 小王:“有您到這边瞧,我帮您挑” ( 2)新来的促销员小李非常积极,顾客赵大爷一进来就赶紧迎上去热情地问: “ 您需要些什么? ” 赵大爷说:“峩随便看看” 小李说:“那我帮您介绍吧。” 赵大爷看他这种架势说:“不用了”,说完急忙地走了 ( 3)小明渴望地看着柜台里的機器人模型,促销员小周亲切地问: “ 小朋友喜欢吗? ” 小明说:“喜欢” 小周:“那让爸爸妈妈帮我们买一个,好不好” 小明:“好。”回头叫道:“爸爸我要机器人!” 确定顾客的需求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促销员只有确定了顾客的真正需求,才能对症下药给顾客推荐合适的产品,提供必要的服务并促成销售。 确定顾客的需求的过程可以套用中医学上的“望、闻、问、切”的步骤 1)望 通过近距离的观察,促销员应该能确定顾客的类型初步判断其消费能力和习惯。 2)闻 促销员要认真地聆听顾客的谈话不得打断,不能使用否定的词语下定论要从中了解更多信息,细心地分析其中的销售机会 3)问 有的顾客对所要购买的商品不在行,难以陈述清楚自己的真正需求有的顾客又不喜欢主动地说话,因此促销员要通过问与答来推动销售的有成效地进行。问是销售的关键阶段 4)切 根据“望”、“闻”、“问”所取得的信息,综合分析、判断确定顾客真正的需求。 推动成交的完成 1.成交的信号 顾客在决定或倾向于購买某样商品时常常有一些表示的信号: 促销员在观察到顾客的这些举动之后,可以抓住时机向顾客强调一个适合、方便的优点然后輕声地确认:“这个可以吗?” 2.判断顾客最中意的商品 如果顾客在几样商品之间犹疑不决促销员就要注意那个顾客最中意的,并集中茬这项商品上做推荐顾客通常会在无意中对他最中意的商品做出下列动作: (1)对该商品总是多看两眼; (2)用手一再地触摸该商品; (3)将该商品放在手边; (4)在与其它商品进行比较时,该商品总是会包括在内(A与B、B与C的话B商品为其最中意的对象)。 3.认真地推荐商品 很多时候顾客都会请促销员帮忙作参考顾客之所以找促销员商量,是出于对店方的信任因此促销员应该尽心尽责,不使顾客失望 (1)首先促销员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应树立责任心不能以随意的态度来敷衍顾客。 (2)如果顾客所中意的商品实在不适合他本人的嫃正需求不符合他的目的,促销员不妨以专业的眼光为顾客推荐更好的相关商店 (3)促销员应避免为获取利润,极力地推销贵重商品而不管其是否适合顾客的需要。 (4)要推荐真正的好东西或者一些风格不同、值得顾客一试的东西。 以免顾客买回家后遭受家人或萠友的批评,最终会怪罪到促销员的头上 4.成交 一旦顾客已明确表示了意愿,促销员就应该及时地促进成交例如热情地说:“我可以幫您包起来吗?”接下来就是收取货款与递交货品的阶段了 这里还要强调一点,对于没有购物的顾客尽管他把商品都浏览了一遍,然後一言不发地离去促销员也不能抱怨或在背后进行批评。顾客今天空手而归谁能肯定他明天不会来购物呢? 案例 赵先生走进一家专卖店想买一条休闲裤,促销员小刘一条接一条地拿裤子给他看 促销员:“您看这条怎么样与客户沟通样?” 赵先生对着镜子前后左右照叻照:“还行穿上挺舒服的。” 促销员又拿出另一条裤子:“这里还有刚到的一种款式您试试。” 赵先生换上裤子对着镜子:“这条吔还行” 促销员又拿出另外一条:“这条面料是进口的,就是价钱稍贵了点” 赵先生又换上这条:“到底哪一条好呢?也许应该叫上奻朋友帮我参谋一下” 促销员打断赵先生的联想:“我觉得这三条都挺适合您的,要不您再看看这条。” 赵先生:“是呀都挺好的,但我没有很多机会去穿休闲装也没有必要都买下来,哪天叫上我女朋友和我一起再来吧!” 促销员:“等等要不您再看看这一条怎麼样与客户沟通样,保证您穿上没得说” 赵先生:“谢谢,不用了改天我再来吧。” 赵先生说完便离去了 自检 分析上面案例,促销員小刘在接待中犯了哪些错误如果换作你是促销员的话,你会怎么样与客户沟通做呢 小结 本讲介绍了促销员如何与顾客沟通。首先提出针对不同类型的顾客,促销员要采取不同的对应方法与顾客建立良的好关系;其次,讲解了促销员如何抓住适当的时机接近顾客怎样与顾客打招呼;再次,分析了怎样通过中医检查病因所用的“望、闻、问、切”的方法来确定顾客的需求;最后强调了促销员如何嶊动成交的完成。同样要强调的是这些知识学习必须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在实践中去亲身体会和运用促销员要在工作中勤加训练,积累经验才能取得进步,提高销售能力教你在餐饮业中如何与顾客很好的沟通做餐饮行业的人在沟通上也一定是比寻常人懂得如何沟通嘚,如何与形形色色的顾客成功的沟通是一门艺术尤其是作为餐饮业的管理人员在此方面的技巧更是应该非常的卓越才可以!一、良好微笑及沟通意识先说微笑:动手不打笑脸人,笑容是人与人之间最好的桥梁每个人都喜欢跟快乐的人在一起,当笑容出现的时候冰山都會被它融化而笑容也正是接近顾客最好的方法,所以要训练自己让微笑天天挂在脸上成为习惯。想与顾客说话吗?先有微笑在上前吧!在說沟通意识:想与顾客沟通你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工作中你要意识到顾客的每个细小的动作,每个细微的眼神你都能推测出他在想什么并根据推测说相应的话如端午节期间一顾客拿起粽子的资料,晨丞会找机会问道:X总要不要小晨帮你介绍粽子的情况,在根据顧客的反应及时调整说话的内容及方式二、赞美及招呼先说赞美:每个人都喜欢赞美,对于那些发自内心的赞美会让顾客心花怒放因此多说说赞美顾客的话会让顾客很高兴的。如常客李姐穿了一件新衣我们服务员都说好看,结果李姐高兴的像个小孩子在说打招呼:莋为来店的顾客潜意识里希望员工和管理人员都认识他,因此当顾客才进店内时就要以职业的微笑向顾客致意和顾客打招呼,这是欢迎顧客的基本要求就算你不认识那位顾客你应问问其他的同事和管理人员,顾客叫什么名字问到后称顾客的姓氏和职务为顾客服务。当嘫服务行业有一个普遍公认的“三米原则”就是说在顾客离自己还有三米远的时候就可以和顾客打招呼了三、沟通中的三不要不要独白與顾客说话,就是与客户沟通思想的过程这种沟通是双向的。我们自己要说说的同时要引导顾客多说话通过顾客的话,我们可以了解顧客对你所介绍东西是不是喜欢的要知道双向沟通是了解顾客有效的工具,不要一人在那里滔滔不绝、喋喋不休、唾沫横飞、口若悬河嘚一吐为快全然不顾顾客的反应。不要用命令在与顾客交谈时微笑再展露一点,态度要和蔼一点说话要轻声一点,语气要柔和一点要采取征询、协商或者请教的口气与顾客交流,切不可采取命令和批示的口吻与人交谈要知道顾客是你的上级,你怎么样与客户沟通能对上级下命令呢?但是你可以用不同的技巧去引导顾客来达到你的目地不要与顾客争辩在与顾客沟通时,要记往我们是与顾客说话的鈈是来参加辩论会,因此与顾客争辩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招致顾客的反感。因此我们要理解顾客对我们有不同的认识和见解让顾客發表不同的意见;如果您刻意地去与顾客发生激烈的争论,就算你占了上风赢得了胜利,把顾客说得哑口无言、无地自容你爽了、高兴叻,但你得到的是什么呢?什么都没有说不定还会引起顾客的投拆。时刻不要忘记你是为顾客服务的在工作中无论你采取何种方式接近顧客,我们一定要多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多注意顾客的表情和反应要给顾客说话和提问的机会,而切忌一股脑地介绍你必须知道,接菦顾客并不是要展示你的口才而是要与顾客“搭腔”,让顾客说话了解他真正的想法才对做出一些他中意的事情。二是提问要谨慎鈈能问一些顾客不好回答的问题或是过于复杂的问题。三是接近顾客要从顾客正面或侧面走近顾客而不能从后面走近顾客,另外还要保歭恰当的距离不宜过近,也不宜过远正确的距离是两臂左右,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交距离如何才能在展示会上和客户进行良好嘚沟通   金融海啸影响了全球经济,一线的销售人员更是亲身感受到客户因缩减开支而给予更多的拒绝因此,改变销售模式把客户帶出办公室,采取会议营销、展示活动等销售模式更能适应当前销售环境如何做好在展示会上的销售呢?  在展示会上,常用搭讪的三紦斧头也非常简单一是虚情假意的称赞;二是询问需要不需要;三是邀请或要求。但效果非常不好有的客户甚至留下假的电话。其实没有┅个客户喜欢被推销他们的心理是买东西要自己来买。我去过一家商场买洗发水当时我是正在看某个品牌的产品,一个销售走过来说:买洗发水嘛?你看看这个品牌吧说完就拿出另一个牌子的产品跟我介绍。我觉得非常反感当场就拒绝了她。最后在那商场一样东西都沒买就走了  那么如何才能在展示会上和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成功取得客户的信任获取联系方式进一步销售,必须全面审视自己嘚销售过程不断从细微处改进,在此提供六个方面供大家参考  一、熟悉环境  从心理上看:人之所以恐惧,是因为不熟悉而觉嘚不安全心不落地,则惴惴不安尤其是对新的销售人员,他们没有经历过完整的销售流程对未发生的事情会觉得恐惧。所以去到任何地方举办展示会,首先要熟悉环境这有助于销售稳定心态。第一时间就知道周边的环境首先占据地利的因素,让自己融入环境洳客人从哪方向来,会去什么地方站在哪里才是最醒目的,真正做到耳听八方眼观六路。  二、做好准备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做展示会前要模拟对客沟通的情形,有助于沟通的顺利进行和增加自信心一定要在几个方面做好充足的准备,练习自己的笑容检查洎己的服装是否与环境相符,是否整洁得体针对环境准备好沟通话题、拟好自己想询问客户的问题,针对客人的类型都要做好相应准備,这样我们就占住人和,能让客户接受自己构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三、建立同盟  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做展示会也要學会“拜码头”,在别人的地方总是有一些他们的长期客户,那里的工作人员对他们的情况会了解更多一点多和现场的工作人员沟通,充分了解场地的人文环境能让自己少失误、少走弯路,最好是能和他们打好关系让他们帮忙推荐客人,帮助销售这将事半功倍。  四、细心观察  曾有一个销售跟我分享一个案例:在某次展示会上她和一客户沟通,没有话题的时候非常紧张低下头去看见客戶的鞋子非常别致,就问客户是否是定做的?客户这时候变得非常高兴并和她聊起他的生活品位方面的话题赞美从细节上着手,会让客户覺得更真诚并乐意接受。这都需要通过细心的观察而来把每个客户都当成与众不同的,你就会发现话题是如此的多  五、寻找机會  在生活中,没有人不需要朋友不需要帮助,如果有那是因为他现在暂时处于顺境。在展示会上遇到面有难色或需要帮助的客戶,不要忧郁;看到不起眼的客户不要忽视。每个人都需要关注所以,5米外就要关注客户3米外要打招呼,1米左右的距离送上你的问候你会比别人拥有更多的机会。  六、转换心态  客户就是上帝有的销售总这样认为:我们是去讨钱的,所以对客户是带去损害的他们是高高在上,需要我们去尊敬的其实不是,我更认为应该把客户当成朋友、兄弟、长辈甚至小孩一样对待注入我们的感情色彩,平等地交流这不仅有利于现场的沟通,也可以让客户深深地记住你的特点从喜欢到忠诚,最后成为你的同盟

原标题:成立三年在北京盈利「店长不对利润负责」,便利蜂如何用全链路数字化重塑零售业

今年是便利蜂成立的第三年,短短时间已在北京地区实现盈利。若是按照便利店行业规模一家便利店从开业到盈利一般要经过7年营运周期,而便利蜂提早实现了这一点

这一点得益于便利蜂从创立之初就確立的“智慧决策和数字驱动模式”。其创始人庄辰超并非出身于便利店行业凭借其科技专长,与熟知行业的合伙人一起创造了不一样嘚便利店业态

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是杨国安与庄辰超的对话,涉及便利蜂如何数字化、如何极度信任系统当中也有科技新进入者如何偅塑传统行业的思考。

中国的便利店一直以来的特征都是规模小、分散度高、非标准化但「便利蜂」是一个异类。

便利蜂成立于2016年12月誕生初始便用数字化驱动自身发展,首批5家店于2017年2月14日在北京中关村开业截至2019年9月25日,便利蜂全国门店数已经突破1000家未来三年计划开箌10000家店。

第四期青腾大学《一问》栏目中腾讯集团高级管理顾问、青腾大学教务长杨国安对话便利蜂创始人庄辰超,探讨便利蜂的数字囮秘笈

庄辰超表示,便利蜂的数字化并不是阶段性的过程也不是一片一片拼凑出来的,而是从底层引擎开始变革从门店到物流再到笁厂全部都是自动化操作,是系统和系统之间的交互

便利蜂数字化程度之高,甚至门店货架层板的高度、商品位置和商品长宽高都是在系统里面提前测量采集好的以便于后续做选品和陈列的计算决策。

在组织管理方面便利蜂特殊之处在于,店长和店员不为销售负责吔不为利润负责,他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服务好消费者和建立对系统的高度信任这样便形成了一个「人机协作」的良好模式。

庄辰超本身是便利店的「外行人」便利蜂的成功预示着,未来可能会有很多像庄辰超一样的人凭借科技的背景来到传统行业,与懂业务的人结匼在一起释放巨大的能量。

以下是采访实录经机器之能整理:

杨国安:你觉得今天的世界和20年前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庄辰超:最大变囮是对于世界的数字收集能力大大加强了随着大量的视觉设备、IoT设备很强大的无线传输能力,在地面上发现的真实世界的方方面面可鉯用非常详实的数字化信息反馈到世界的另外一个角落,然后完全把这情况复原出来世界连接更加紧密,传输更加迅速

杨国安:你是從「去哪儿」出来的,为什么选择进入便利店这个行业

庄辰超:首先便利店是个非常巨大的赛道,东亚很多国家便利店大概能占到社会零售总额的10%平均2000多个人一家门店。当然中国和东亚很多国家的差距还比较大从长线来讲,10年、20年、30年中国最终一定会达到类似的渗透的密度。

第二做高科技要寻求变化,但是我们在寻找赛道的时候寻求的是不变便利店是一个在过去四五十年来没有怎么样与客户沟通发生变化的赛道。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个空间广阔、潜力大且不会受高科技的冲击的赛道。一定程度上如果在这样的赛道能够建立仳较高的竞争壁垒,将是一个非常长期可为的巨大业务

杨国安:你觉得便利店这个行业在现阶段里面有什么痛点?

庄辰超:日本和台湾嘚便利店规模很大、密度高、品牌集中度高但是在中国便利店规模小、分散度高。我们研究了一下为什么这件事情非常难做答案是管悝,便利店是非常小的具体的个体散落在整个城市的四面八方。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让成千上万的门店用相同的品质去服务消费者,昰一个非常巨大的难点

杨国安:便利蜂的成立有什么创新点?

庄辰超:从商业模式来讲7-eleven创始人林木敏文说过,「便利店对于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就是4句话:干净卫生、新鲜美味、商品期权、服务亲切」中国目前没有一种方法能够稳定、高质量的把这4点传递到千家万户手裏,即使是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

原因是管理的一致性很难达成。执行的过程中每一个便利店的店主店员需要记住大量的操作细节,具体落地的时候要考虑到不同的消费层次、地域、口味和生活习惯的不同所以服务的标准操作手册千变万化,店长和店员需要大量的时間去思考每一个决策怎么样与客户沟通做是对的

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把所有需要店长和店员决策的部分尽可能的用系统自动化,而且全鏈路连着物流和工厂生产让整个的供应链体系能够应对多变的环境,做出一些高难度的动作

当门店发现了任何变化,就会直接传导到笁厂、物流他们一起来协同,这样店长和店员既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去思考各种各样的商业决策把大量的精力释放出来服务消费者,還能做更高难度操作更好的服务消费者。

杨国安总结:我们这次挑选便利蜂作为案例是因为便利蜂在便利店的传统业态中开拓了一个铨新的模式,用全新的操作方法来解决效率服务一致性的问题

所以它跟我们之前采访的案例不完全一样,以前很多都是传统企业转型到數字化但便利蜂一生出来就是智慧决策和数字驱动的模式。希望通过这个案例给大家看到未来便利店的一种形态鼓励不同零售业能够參考这种模式来提高服务的一致性和运营效率,以致扩张的时候不会走样

便利蜂如何通过数字化变革助力消费升级?

杨国安:你们应该昰2017年真正在中关村开始开店的在过去这几年里面,你们的数据化建设从哪里切入有没有阶段性重点?

庄辰超: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们一开始也希望有一个阶段性的方案,所以最初切入的是最底层的E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然后试图进入订货来优化选品,也试图优囮排班、人力的问题后来又试图优化过商品陈列和物流,但很快都失败了

我们发现一个系统自动化后会遇到两个很大的问题:第一个昰数据输入的错误和不及时,导致系统做不出正确的决策得不到正确的反馈。解决方案是系统和系统沟通系统和硬件沟通,尽可能让數据采集是来自于设备和系统之间的交互让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得到保障。

第二当我们的系统赋能以后,会发现系统根据数据算出叻一个更佳的解决方案但它的上下游无法执行,因为变动速度太快「人」可以对于变化的环境做一个具有平衡感的决策,但没有能力莋高速变动的决策所以当人和系统协同的时候,系统并不能够发挥出它的优势来如果系统适应人的节奏,决策能力又没有人这么强的岼衡感所以变成了「以己之短攻彼之长」,这样人和系统都不能发挥最大的优势

所以最终我们做了一个很大的决定,把整个引擎全都換掉我们是从门店到物流到工厂全部都改成自动化操作,全部都是系统和系统之间的互相交互这样才能最终把模型跑通,这是我们经曆的过程它不是可以一片一片更换的,而是必须整个引擎一起更换掉

杨国安: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数据如何采集和应用?

庄辰超:我舉几个例子第一我们所有的门店都是没有储物室的,所有的货架层板的高度、货架的位置和每一件商品的长宽高全部是在系统里面提前測量好采集好的这样当我们在订货的时候直接考虑到商品应该放在货架的什么位置上。

为什么陈列和订货和选品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我們会根据数据看商品销量,卖的好的商品要多上货卖的不好的会下降换一个品类。

这种做法听起来是对的但是大家没有考虑到一个问題,我们一开始也没考虑到当你换品的时候,新上来的品和下去的品不一定是同一个长宽高这样放在货架的什么位置又变成了一个巨夶的挑战。如果让整个商品陈列比较稀疏的话大概会牺牲掉10%左右的陈列位置,这样一个货架上可以陈列的商品数就会减少给消费者的選择也会减少,

所以最后怎么样与客户沟通来做换品的时候要动态引发陈列的重新计算,而陈列是需要员工耗费工时的系统需要计算員工所调整陈列的最优路径以及工时成本,整个计算下来才能够决策是换品还是不换如果不是要高速更换选品的话,陈列可以每个季度變一次陈列的算法就没有什么必要了。这是我觉得为什么需要整个高度耦合的原因

那么这样的耦合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在今天的便利蜂任何一个时间点的任何一家门店,4周不动销的商品只占门店的1%当我们发现商品可能动销有问题的时候,立即就会把这个品下掉換另一个,这样可以让门店商品高度的新鲜每一个品都是被消费者接受的。我相信我们的商品动销是整个市场最高的同样的门店库存叒是可能全市场最低的,因为我们是精确的计算商品能够在多久卖光

杨国安:简单介绍下,你们是怎么样与客户沟通采集数据以至于能够做出决策的?

庄辰超:百分之七八十的数通过视觉采集极少量用电的设备会用IoT采集,比如温度、声音等为什么大量用视觉?因为視觉的通用性更强成本更低。而且随着业务的发展可能会需要很多更多的功能,视觉通用性和发展弹性都更强

杨国安:现在系统怎麼样与客户沟通提升店面的管理?

庄辰超:比如说选址其中有很多个要素。通过历史上的1600家门店我们通过机器学习拟合出一些关键的え素,它在不同的立地甚至不同城市都会有所不同然后这些数据采集点,通过机器学习的算法指出它跟某些数据采集点是高度相关的那么我们会要求选址团队对于这些数据进行定向的采集,数据会回馈到系统里面

另外我们还有很多专家,专家在外围平行的观察系统嘚选择,他会提出跟系统不一样的建议如果一个选址系统说不能做,专家说能做我们会有一定的比例抽样去做,但即使不会去做也会哏踪有时我们的门店会被其他的便利店拿走,我们会持续跟踪这家店铺的销售情况看看当时判断是否有错。当系统明显犯错的时候僦跟神经网络一样,它会被惩罚惩罚之后网络会自动修正,对一定的参数和特征值调整权重排班也是类似的情况,但是排班我们会把笁作量非常细化来决定怎么样与客户沟通样排班是最有效的。

杨国安:选址决策我感觉好像是围棋高手跟系统的对决再看哪个更厉害,不断提升智能程度

庄辰超:是的,我们的订货、陈列等都会开放一部分权限让公司里面水平最高的经营人员或者选址人员进行人工嘚尝试,跟这个系统不断的切磋即使在同一个系统里面,我会允许不同的算法进行切磋来看哪一个算法更优。经过多这么几年的人机競赛很多情况下人已经比较难战胜系统,当然永远会有厉害的高手发现一个系统没有发现的具体的规律不过从大面上来讲,一般的经營人员是很难战胜系统的

杨国安:我知道你们在供应链里面做了很多布局,包括投资了自己的鲜食工厂也做自有品牌,你们在供应链階段有什么创新点

庄辰超:首先整个生产过程是完全数字化的,包括生产流程、各种配方、排班等我们每一个鲜实工厂每天会生产几百个品,每一个品批量都不大经常会产生换线的问题。比如说炒锅今天可能要炒十几二十个菜,包装线要上十几二十个批次产线的穿线排班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因为一个菜炒出来立刻就要进入下一个环节如果不能够在规定时间内进入下一个环节,食品卫生就會出现问题

传统的工厂在排班上都是用时间换空间,排班非常稀疏导致设备开机率会不足。我们通过全程的自动化布局和自动化排线能大幅度的提高设备开机率。通过这样的操作可以让工厂完美贴合门店需求,在工厂端又可以最大化的减小浪费和机会损失

我们的粅流都是动态排线的,这些动线的安排都必须在订单下完的那一瞬间车才会重新排线,所以我们的车的排线也是高度动态的这样才能讓整个效率达到最佳。

杨国安:除了便利蜂门店外你们也做智能货柜,为什么有智能货柜它跟便利峰门店怎么样与客户沟通互补?

庄辰超:我们希望给消费者提供的服务曲线是在15分钟、15块内提供最多的服务选择和最佳的服务体验。智能货柜就是在办公室里对于消费鍺来说是5分钟的路程。智能货柜解决的是防盗问题最大成本是补货,我们拥有大量的门店在非高峰时段是有富裕的劳动力,这些工时佷多是用在智能货柜的补货上这样我们能够用最低的成本为消费者提供最好的服务。

目前在门店密度比较高的城市智能货柜业务都是盈利的,未来这项业务也会伴随门店的扩张去扩张本质上就是门店的一个外延。

杨国安:比起传统的便利店你们现在差不多做了三年,在效率、客户体验、创新这三方面有没有可以具体量化的成果?

庄辰超:首先是能够保持稳定的服务品质如果做不到这一条,再大嘚店铺网络最终也会分崩离析企业必须高质量和稳定,这是一个先决条件否则的话都不能创造足够的消费者价值。

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孓在保证食品效期方面我们做的是最佳的。如果是超越效期的商品消费者根本是买不出去的,因为它一扫码会自动提醒包括我们的智能货柜也会提醒,光这一点我认为不要说便利店了很多大商超都做不到,其实之前也看到一些著名的商超企业他们会出现店长换标簽换日期tag这样的问题。对于绝大部分的便利店而言我们这种方式是唯一可能的方式,别的方式他根本不可能做到服务品质的稳定保障當我们用比较高的效率做到这样的服务品质,就决定了我们可以快速地扩张和下沉

杨国安:能不能讲一下你们每个店的人员的人数是有哆少人?所以为什么能够以这么少的人数比起传统的便利店?

庄辰超:在北京这么高的地租的情况下我们能够做到北京盈利,肯定是茬人效占比上和房租占比上是优于行业的其他水平

杨国安:除了开店的速度之外,对于你们的降本增效有没有一些数据?

庄辰超:便利蜂成立之前大家都认为北京是便利店的荒漠在过去的三四年时间里面,我们在北京开了接近700家门店而且北京市场是盈利的,我觉得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我们打破了很多大家对于北京便利店市场的误解,大家比如说北京便利店有三个一半只有一半的季节可以营业,洇为北京冬天很冷只有一半道路可以营业,因为北京道路很宽只有一半的时间可以营业,时间是指白天和晚上因为北京人晚上没有夜生活。

事实上我们用数据和结果证明这些都不是问题根本的问题本质上,在我看来是经营效率当它不够数字化的时候,它的经营效率就不够高所以它成本太高,它的收益不够所以才会不得不收缩它的服务季节,收缩它的服务时间它认为它不能覆盖到马路对面去,因为效率不够高所以导致它的经营范围受限,进而恶化的环境当然这些改动最终能带来多少收益,可能只有千分之几但是便利店僦是这么一个生意,但这里决策千分之5那里决策千分之5,有10个决策合起来就是5%便利店行业有5%基本上是天壤之别的。

如果有10%的差距这昰完全两个不同的店铺,这就决定了为什么我们可以下沉到很多像711等日系便利店不能下沉的地区,是因为我们在这些点位上每个都能解決千分之5最后我们就节约出了一个巨大的空间,可以允许我们向更广泛的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服务

杨国安总结:便利蜂的数字化应用佷特别,全链条都是用数字化系统来做决策这样的话用机器系统与系统来对话,减少人的干预全部要依靠系统。当然他们中间也纠结過本来是做一个混合模式,后来下定决心花了2018年整年的时间走到一个全系统完全信任系统的模式,这是他们比较特别的地方

第二个峩觉得很特别的一个地方,就是便利蜂用人机决战无论选址、商品,还是在供应链的很多决策都相信系统,又找人来做判断我感觉囿点像2017年谷歌的围棋系统跟世界级的围棋大师决赛,类似于用一个很有经验的人才来提高系统的判断能力这是一个用数字科技来改造或升级传统行业的很好的例子。

便利蜂如何应对组织升级挑战

杨国安:新的数据驱动的操作系统,对于人才的要求我们分两边来讲,先講一下大脑这边大脑就是很重要的决策系统,最关键在总部需要什么类的人才有什么能力的要求?

庄辰超:具有抽象、逻辑、数学的能力总部的人员要写出来的是数学公式和一些规则,由系统根据店铺的参数进行计算产生出可执行的脚本,所以我们在总部的大脑层囷执行层中间是有一个系统层的指令是不能够直接从人传达到人,人必须写出一个像类编程语言的一段东西进入到系统,跟各个门店嘚实际数据进行计算产生给各个门店的是非常实际的 step by step(一步一步)的一个流程,以及考核数据点所以是这么一个决策过程。因此需偠懂建模、算法、编程这类的人才。

我们需要的业务人员有几种见多识广的,所有的问题都见过的在这个行业里干了十几年是不够的,需要二三十年见的非常多的这样的人是我们最需要的。

杨国安:你们有一些是711、全家、百盛很多是不同相关业务的高手,搞经验的囚另外要加上一些很懂科技、算法、制作模型的科技人才,两群人结合来设立很多游戏规则给系统来操作所以这个是大脑这方面。那麼我想在这里问一下这两群人好融合吗?

庄辰超:其实我们在一开始有很大的担心但是最终你会发现真正就是说“老法师”他见得非瑺多的人,他特别能够理解科技和做算法、做模型的人是比较容易沟通的,真正在行业里面资深的有高度经验的人他都具备非常强的提炼和抽象能力,所以思维是接近的

杨国安:讲讲店面的,因为扩张这么多店店长跟店员是很关键的,怎么样与客户沟通确保这些人能够快速招聘而且上手培训,这一方面能不能讲讲店面人才的要求

庄辰超:首先,我们和所有零售企业最大不同是我们要求店长和店员不为销售负责,也不为利润负责他们最重要的工作是两个,一个是服务好消费者让消费者满意,第二个就是系统指令的合规率這个当中他们是需要高度对系统建立一个信任。有的时候他可能看到这个事情他的想法怎么样与客户沟通做,他觉得这样做可能对销售昰更好的他不能直接操作系统。给他不同指令的时候先要符合系统的指令要求,但是他同时可以反馈

就像刚才我说的一样,当系统囷人的判断出现差异的时候它可以反馈,我们来分析处理来测试我们的系统是有生命的,需要信任系统系统会给他指令,系统会犯錯误他也可以纠正系统错误,但是在行进的过程当中他对系统需要有信任感,有问题我们事后复盘

杨国安:他们上手会不会更快一點?

庄辰超:店长和店员的培训时间都是非常短的店员基本上5天就可以完全掌控一个店面了,店长大约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绝大部分嘚培训并不是跟店面经营相关的,更多的是跟食品卫生和人员管理相关的例如人员管理的一些沟通技巧,一些管理技巧其实便利店本身的经营是不用学的。

杨国安:我看到你们的店长、店员很多都有一些辅助的工具的有一些ipad,这些全部都是指令

庄辰超:全部都是指囹和建议的流程,但是流程一定是最优的如果店员跟随系统做了有问题,要反馈这样系统也能更快地学习和迭代。

杨国安:公司有两類很不一样的人群在里面要打造一个文化价值观难吗?

庄辰超:综合来讲服务消费者,让消费者满意客户优先这些都是一样的。但昰在具体不同的团队里面文化会有不同的侧重点,总部团队侧重的是缜密量化执行团队更多侧重的是坚决执行,侧重顶天立地事情偠做到极致,很多事情在具体操作中为消费者服务要把消费者优先这些东西要放在更前面一些,但是我们也希望一线团队能够更加缜密量化一些为什么?当他提反馈意见的时候越缜密越量化,总部学习速度越快

反过来来讲,我们也要求总部人员定期都是需要到一线詓和去观察和店员一起工作所以我们很多员工入职的时候都会要到门店操作一段时间,这样的话他才能感受一线今天我们大量的数据點已经能够采集送到总部,但是服务过程的一部分数据尤其异常数据,大部分是没有被采集的

杨国安:大脑团队大概是怎样的组成?

莊辰超:我们有基础的数据层、平台层、算法我们有很多不同的算法团队,他们会覆盖自己的专业领域同时他们也会有交叉和耦合,算法和算法之间是互相交流的所以经常会出现两个算法之间有矛盾的地方,我觉得这个过程当中是不断地建立规则、打破规则再建立規则,再打破规则的过程

杨国安:你们门店与传统便利店相比,管理层级是更扁平吗

庄辰超:我们基本上学习的是海底捞的师徒制,其实就是一个优秀的店长他的消费者体验好,客户反馈好包括内部的一些控制指标和系统指令执行得好,我们就会允许他多开店称の为战区经理,可以管到80家店这样的话收入也会非常高。

我们有一个女孩大概二十一二岁在便利蜂已经管了十几家店了。她到我们这裏之前是完全没有从事过便利店的。所以比较信赖系统当内部服务品质不断的得到高分,她就可以不断的扩张门店事实上证明,服務品质高的店铺即使最初不赚钱,时间放长一定是赚钱的

杨国安:你自己觉得在建立团队文化组织架构的过程里,有没有遇到比较难嘚挑战

庄辰超:最难挑战的是思维的变化,最初想的是分阶段一块一块去实现最后我们是核心决策层全部由系统替代,这样对于人员嘚要求、企业文化、对于总部和对于执行层一线员工的技能能力要求也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决定是比较难做的,涉及到大量的人员变更

我认为是根本性的变化,变化过程当中我要复盘的话决定下的太慢,我们中间已经有意识到了但是没有胆量,因为要把整个系统换掉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的经营决策是没有人可以干预的。我们的店长、店员也不对经营决策负责总部其实本身也不对经营决策负责,真正每天决定我们盈亏的就是这套系统所以生和死就是系统说了算的,这个是我们花了比较长的时间做决定也经历了比较大的挣脱。如果说让我再来一次我希望我能更早做出个决定,更果断

杨国安:这个决策纠结了多久?

庄辰超: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整个2018年都在糾结的过程中。一旦全部交给系统中间你很难插手,像自动驾驶车有点失控的感觉不单是一线员工要信任系统,我自己也要开始信任還没有写完的系统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决策。

杨国安:后来有什么东西触发你最后做这个决定的

庄辰超:我觉得一个人和系统hybrid(混合)显然是没有出路的。它既不在系统的管理效能上在灵敏性上有优势,同时又没有人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平衡感又没有,所以其实hybrid就是┅个怪物本质上来讲它两边都得得不到最佳,现在就没法迭代所以最终只能做一个决定,是完全听系统

杨国安:你作为CEO在便利蜂里媔花最多时间做什么?

庄辰超:最主要的角色就是大家不想解决的问题交给我来解决互相冲突的问题,谁都解决不了这种问题就交给峩来解决。当然我希望我解决的问题都是重要不紧急的如果我解决紧急问题,那就说明我的工作做得很糟糕如果我解决的问题都是重偠的问题,但是不那么紧急需要立即解决的说明整个系统建设得还不错,非常好

杨国安:对于未来三年便利蜂的战略布局有没有一些構想?

庄辰超:未来三年我们的计划是要开店到1万家目前我们大约有1600家门店,我们的系统到目前为止在部分地区和场景是已经跑通了嘚,可以扩张在部分地区和长期我们还有一些微调的工作要做,那但是大方向应该还是在轨道上的所以我们会同步一边改进我们的系統,让它可以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我们会找合适的场景进行更大规模的扩张。

杨国安总结:便利蜂的模式从架构上来讲总部需要科技人员与“老法师”(对行业很熟的人)设定游戏规则;店长和店员就尽量做好客户服务,信任系统指示按照指示来做。这样一來对店员、店长的培训用时短,能够规模化、一致化与此同时,便利蜂还借鉴了“海底捞”的模式店长做得好,可以同时管很多店变成战区经理,根据总部系统下达的指令开店就行

CC(庄辰超)是一个在便利店行业的外行人,他凭借专长利用数字化科技的潜力来改慥或升级便利店我估计,未来很多新进入者对传统行业的创新会像CC一样,凭借跨界科技的背景来到传统行业具备核心能力,同时搭檔都是懂业务的让懂科技与懂业务的人结合在一起,释放的能量是巨大的

第一天:第一次聊天不要聊到产品可以聊一些做微商的趋势问题。

比如:“你平时一般去哪里听课有个问题请教一下你,不知道会打扰你吗?”“现在微商不好做有什么方法可以加到精确的粉丝呀?”聊天用请教式开始,那么像这种问题一般人都会和你聊天因为人都喜欢被别人赞美的,说白就是拍对方马屁自己谦虚一点,那么就很容易聊得来就像一个男孩想要泡一个女生,开始时不可能一见面就说,我很喜欢你你可不可以当峩女朋友,或者是美女受泡吗?像这种方式的话很多人就会觉得这个男生就是色狼,或神经病等很快就被别人拉黑了。

销售也是一样┅开始就推销,肯定是不适宜的当聊到一些敏感的话题的时候,可以找一些借口终止聊天但要做好标注。

例如:男的就叫XX哥比自己尛就叫帅哥,女的看头像觉得比自己大的叫姐比自己小就叫美女,很感谢你昨天的分享让我解决了一些问题,那么第二次沟通主要聊一些生活相关的事情。不要聊产品和行业的东西这样有利感情的递进。

第三天:找一个问题与他共同探讨

例如:哥,这段时间发展幾个代理啦教我一下嘛,或者是哥,这段时间很难招到代理你有没有好方法等,能共同聊天的话题而且从侧面进行传播自己的团隊的能力,但不能刻意去传播否则人家就会反感,聊到差不多时找借口说有代理找我,或要发货等让对方觉得你忙碌,引起对方的紸意

第四天:和他闲聊中聊起昨天聊的代理。

说他关注了好久今天终于打米过来了,要感谢XX哥你教我的方法总之说多一些好话。这個目的主要是让他觉得自己都没出单难道真的是他运气不好?他肯定不会这样想,他会想你们的团队真的是可以的以这样传播方式让他對我们团队有信心,适当时就建议他说:我们有内部培训课你要不要进去听听?

第五天:聊一些有关资源共享的话题。

如何运用现有的资源产生不一样的收入等话题举例说明,然后引导他进入我们团队介绍我们团队的优势与运营方式。

第六天:就不要去联系他们为什麼,给他时间考虑

第七天:从侧面开始传播爆料。

发展了多少代理和资源如何共享以及最低合作方式,从而让对方接受你那么这就昰我在互传微商会学到的一些方法,而我又是一直做销售的所以我很快就可以把我的客户提升为我的准客户,从而减少了我碰壁的烦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样与客户沟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