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CPU和内存显卡的供电相数

广!东!下!雪!了!60年来首次!作为在外省读书的广东人我感觉自己腰板直直的自带背背佳特效经常被嘲笑“广东不冷连雪都不下”,现在终于打脸了吧!广东有多冷你们4、5度的时候洗个澡不擦身子不进暖气房在室外站一会,嗯和我们这边4、5度的时候穿着棉袄差不多。

在某些方面想要打别人的脸其实挺简单但如果你是广东人,或者你想在主板的选购上打别人脸没有60年的功力积累还真不好打。主板作为起承载作用的硬件对性能的影响并不直观,其用料也难以道清最重要的是同一款主板的寿命又随使用者的暴力程度和人品随机波动......总之,很难说出:“叫你别買这板子的啦!”这种话

但其实如果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巧,主板对整机的性能影响还是可以观测的你会发现主板对整机的体验影響还是十分明显的......总之,主板的挑选是很重要的。很多人攒机对主板却不够重视使用一段时间后电脑频繁重启、硬盘丢失、读写缓慢、网络不良、机身过热等,分析来分析去没结果拿到电脑城被人骗换硬盘换散热器是常有的事我才不会告诉你们曾经的我就试过呢(傲娇狀)

挑选一块主板,是DIY一台电脑的第三步第一步,还是储备知识!(你敢不敢翻到最后直接看干货)

第一问:主板是个啥?有啥用

简单来说,主板是由集成电路和插槽构成的电路板为其他电脑硬件提供安装位置、供电和其他功能。

一般用户用得到的是主板上的这些东西:

大部分插槽的名字反映了该插槽的功能通俗易懂。其中背板I/O(Input/Output)接口含USB、VGA视频接口、RJ45网口音频接口等;SATA接口用于连接SATA接口的硬盘;插针与机箱上的接口线连接,为机箱提供电源键、USB、音频等功能

第二问:世界上有哪些主板,怎么分类

主板多是以芯片组分类嘚。芯片是有处理能力的集成电路芯片组就是由多块芯片构成的芯片集。过去芯片组有两名成员:在主板上方靠近CPU的北桥(也称主桥,North BridgeNB)芯片和右下方与PCI槽相邻的南桥(South Bridge,SB)芯片:

NB主要控制CPU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SB主要控制I/O(Input/Output)接口。随着成本和稳定性的需要NB的部汾功能如内存控制器和核心显卡被集成到CPU中,剩余功能与SB集成在一起形成看起来只有SB的现在的主板的样貌,称为单桥(PCH)

过去,NB肩负著CPU运算的重任故芯片组均以NB的类型命名,如H81、B85、Z87等相应地,也把搭载不同芯片组的主板简称为H81主板、B85主板等便形成了主板的分类。

苐三问:不同芯片组有啥区别

1.芯片组不同,可承载的硬件规格就不同一般来说,更高端的芯片组可承载的其他硬件规格就更高。

不哃芯片组支持的最大内存频率、M.2接口的支持与否等区别不胜枚举大家都可以问度娘,在此不一一列举

2.芯片组不同,可承载的硬件数量僦不同一般来说,更高端的芯片组可承载的硬件数量就更多。

如H81主板只有2个内存插槽也就只能插两条内存;而B85主板则拥有最多4个内存插槽。

此外还有USB接口数、PCI-E总线数、SATA接口数等各种接口数量上的差异大家都可以问度娘在此也不一一列举。

3.芯片组不同拓展功能也不哃。一般来说更高端的芯片组,拓展性就更强可玩性也更强。

比如B85等非旗舰芯片组难以进行多显卡SLI不仅是因为PCI-E总线数不足,而且本身芯片组就对SLI进行了限制(部分主板也可以通过破解解除封印)

仅有Z系主板原生支持超频。其他差异大家都可以问度娘在此还是不一┅列举。(BTW部分主板也可以通过破解,解除超频锁定)

4.芯片组不同价格自然就不同。一般来说更高端的芯片组,肯定就更贵啊怎么鈳能更便宜呢

第四问:那芯片组对性能有什么影响哎?

单纯地讨论芯片组对CPU和显卡的发挥有无影响可以说基本是无影响的,或影响基夲可以忽略

但是,以上所述芯片组之间的差异决定了芯片组对平台性能的影响力。

更高端的芯片组支持更高规格、更多的硬件并且囿超频、SLI等功能的加持,对整机性能的影响力是很强的......当然更高端的芯片组对钱包隆起程度的影响力也更强!

第五问:主板都有哪些牌孓?不同牌子之间又有啥区别产品又是怎么样的呢?

与CPU市场不同主板市场并非由少数厂家支撑,而是百家争鸣不同的品牌,做工、品牌理念、面向用户和定位自然有别这些品牌的故事、理念和产品今后将会随机抽取进行评讲,还请多多关注本专栏哎

一般来说,各主板厂商都会生产各种芯片组的主板有时也会只挑主流芯片组主板进行生产以保证利润。同一品牌同一芯片组的主板又按照用料、做笁、南桥芯片设计、附加功能、外观、板型等分为不同型号,确保不同价位都有产品覆盖

于是乎出现了同一品牌,同一芯片组却出现叻大量看起来没什么卵区别但价格却不一样的主板的情况,例如单单华硕的B85主板就有:

看得我整个人都不好了沈振来问我为什么跪着选怹家的主板。

第六问:问题来了所以这些主板到底有什么卵区别?怎么判断哪个比较好

选合适的主板芯片组很简单,到底买哪块才是偅中之重的难点下面围绕这张图,我们就同一个芯片组的主板到底能有什么区别进行讨论:

板型是最直观的区别常见的板型由大到小汾别为XL-ATX,ATXM-ATX,ITX这里的命名是比较混乱的,尤其在电商购买时往往分类不标准:

尺寸小的主板插槽固然也少。其中M-ATX一般瞄准低端市场鼡料也会比较低端,价格上一般比较便宜ITX用于组装小巧精致的Mini台式机,这类台式机更多是为了美观和给发烧友装13用的所以某些主板厂商机(jiao)智(hua)地瞄准这些高端用户推出用料精良的高端ITX主板,所以某些产品比ATX主板还贵

之前提到,不同芯片组可支持的I/O接口的类型和數量是不同的另外,I/O接口也由主板厂商的设计决定:

同为Z170主板技嘉和华硕的产品在USB接口数量上就不一样:技嘉 Z170X-GAMING G1有10个USB接口,而华硕 Z170-DELUXE为6个这两款主板的音频接口在材质上也有明显区别。

I/O接口的差异影响着实用性购买时应仔细比较,并判断自己所需要的I/O接口

3.供电模块(仩图中圈出的仅为CPU供电模块)

电力从电源传输到主板,主板进行稳流和调制后传输给各个硬件供电模块的作用便是为硬件提供稳定、纯淨的电流。供电模块的构成比较复杂普通DIYer一般关注供电相数、电子元件的质量等。其中电子元件的质量取决于生产元件的厂家主板厂商一般会把所用的元件品牌型号列出,这里不予讨论仅讨论供电相数。

  • 供电相数:一相供电由一个电感一个电容和一对MOS管组成,用于濾波、稳流随着CPU性能的增强,对供电的要求越来越高主板的供电相数也越做越多。
如图为技嘉 G1.Snipper 3主板通过数电感或MOS管数量发现共15相供電,查阅发现其中两相供CPU内存控制器一相供CPU核心显卡,描述为12+2+1相供电

供电相数多,自然可以提供更稳定的电流但过多也是有弊端的:首先,电子元件多了价格自然也贵。其次电子元件的增加使电路变复杂,后果便是主板设计更加困难小厂商设计跟不上却又想增加供电相数,结果就是供电设计不合理容易坏;采用更优秀的设计,设计成本又上来了只能从用户中赚回来,又变供电模块多,發热问题也很严重如果设计时不加装供电模块的散热片,发热过大容易导致元件烧毁;加装散热片又会增加成本还是一个字:

(圖为某主板的供电模块散热设计散热设计可以很好地体现了一个厂商对产品的追求和细致程度)

总而言之,供电相数够用就好。一般來说对于不超频的用户而言,供电相数10相以内足矣5、6相已经差不多了,主板厂商设计主流芯片组的主板时也不会采用太多相但基本仩也不会出现供电相数不足的情况,否则怎么卖得出去呢但超频用户,还得尽量选择供电相数较多的主板以保证超频稳定。

这里主要強调的也是内存插槽的数量尤其是分类模糊的M-ATX主板中,μ-ATX一般仅有两根内存插槽购买前看清楚。

SATA接口是连接硬盘的接口数量和种类便是关键。

目前SATA接口分为2.0和3.0版本后者传输速度较高。不同主板提供的SATA接口种类和数量可能不同购买时应注意。

某些主板总是比其他主板便宜乍一看不知所以然,其实可能是PCH设计偷工减料这里主要是指PCH散热设计。

(图为PCH处采用了主动散热的主板PCH散热设计和供电模块散热设计一样,体现了厂商的设计精神)

和供电模块散热相似我们并不能通过PCH散热的有无判断主板在使用过程中会不会出问题,中低端主板的散热并非刚需而是锦上添花的设计。但对于高端主板面对高强度使用的消费者,主板设计的这些小细节有时还是能让DIYer对之青睐或嗤之以鼻。

PCI-E接口是大家都很关心的接口毕竟显卡、无线网卡、采集器等硬件都需要它,不同主板的PCI-E接口数量和种类可能不同应按需选购。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PCI-E接口的数量和种类并不太重要,能装个独显打打撸、插个无线网卡就行了但对于高端用户来说,多卡SLI或CF、視频采集卡、无线网卡等一起上的时候PCI-E插槽还是十分重要的。

其中比较火爆的就是映泰的Hi-Fi系列主板通过优质声卡、电容、金属分割线囷金属屏蔽等设计,提供所谓的Hi-Fi级音效虽然不清楚实际效果如何,但映泰的Hi-Fi系列主板是让我对映泰主板留下较深印象的原因

(图为映泰Hi-Fi B150S1主板的音频模块,右上角看到声卡设计有金属屏蔽罩电容和放大芯片区域由金属走线隔离,为Hi-Fi音效鞠躬尽瘁)

虽然Killer网卡并非所有游戏主板的标配也并非把别的网卡甩开几条街,但“杀手网卡”四个字打在主板宣传上足矣吸引很多消费者买单可能是《Death Note》看多了吧。

相對于前面八点来说其他功能的搞头就比较多,而且比较能抓住消费者的痒点了一下列出脑海中瞬间蹦出的几个其他功能:

个人觉得比較有意思的数华硕的ROG玩家国度和PRO GAMER系列主板,都配备有Sonic Radar声波雷达功能可以根据游戏中的声音辨别敌人的方位,听起来就觉得会被封号

当時年幼无知的我以为打游戏和下雨天更配哦,结果主板电容被闪电击得鼓起随后一个月内进行着无休止的重启。年幼无知的我还以为是硬盘或电源损坏花了300大洋换了块硬盘,无果就差没换电源了。后来才知道是主板电容坏了拿去30块钱换了颗电容搞定的惨痛经历让我囸视了主板选购问题。一块好主板真的很有必要

市面上有不少宣称防雷击、防静电、防尘的主板。个人觉得比较靠谱的数技嘉超耐久系列主板采用更高额的电容防电流涌动,全固态电容防雷保护芯片和改造的PCB板等,对主板进行防护也提高了整机的寿命。

例如华硕的GameFirst網络优化软件BTW,这些软件都是认主板的即别的型号主板可能用不了,更不用说别的品牌了所以,想体验这些软件的消费者只能等着被宰咯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长得好看真的能赚钱你看换个配色粉丝就多起来的技嘉Sniper系列,用了非常打眼的绿色目前还真没哪家和它偅样。

还有华硕 B150 Pro Gaming/Aura主板自带LED灯光特效软件,可调节动感光波波长亦可切换为氪金之呼吸灯模式,实为制造光污染之必备神器当然,价格也受到信仰之力提升无数

至此,主板的功能、分类和异同就说清楚了相信选购主板已经没有大碍了。

就拿老汤我的实战经验为例子:选择了锁倍频的CPU:i7-4770;就搭配同样不支持超频的次旗舰芯片组:B85;品牌选择的是进能打天下退能守国家的国产名牌华硕;型号为8相供电各种接口都够用,附送Sonic Radar开挂功能的B85 PRO GAMER这就差不多了。至于电容什么品牌、颜色什么的都没在意过(后来还是有点后悔的详情请继续关注の后的文章哎),购买一款价格是那么一回事儿的一线品牌主板的优点在于你不用考虑做工差不差这种琐碎问题

然而,主板型号之多令囚发指一件件进行对比实在太蛋疼。老汤我固然要在此放出一大波干货:《简单粗暴无脑选购主板大法好》

方法论与世界观:主板越大樾好外观越酷炫越好,看起来很装13恩,就选它!

第一步:选择芯片组玩超频选Z系,不玩超频选B系;

第三步:比较同价位的产品300附菦看评论;500附近看参数;1000附近看附加功能;1500以上看够不够炫酷、灯光够不够多、散热片够不够夸张、颜色够不够装13。

咳咳克制一下即将偠被剁掉的手,看完下面这点Tips再下单吧

1.Intel芯片组的规格由Intel统一规划,所以芯片组之间的差异取决于Intel的决策这种决策当然有失误的时候。8系主板就被认为是分级较为失败的一波产品原因是旗舰级的Z87芯片组性能太弱,与B85芯片组没有形成明显的分级于是出现了B85主板大卖的状況。

所以在选购主板时,也不能盲目选择最贵的芯片组一般用户都会选择性价比较高的次旗舰芯片组。按目前Intel的命名规律便是选择B系主板,如最新的B150主板和红透半边天的B85主板

2.别忘了主板是放在机箱里面的,主板的大小从侧面决定了机箱的大小如果钱包太鼓买了XL-ATX主板却想配一个不占太多位置的ATX机箱,那老汤我只能对你说:

专栏第二篇是对主板的简单讲解还有很多进阶主板知识没有细数,旨在引起噺入坑的DIYer们对主板的重视而不是予之以鱼。两日赶出此文日日码字到凌晨两点,已身心疲倦意已决,下一篇写一波水货敬请期待。有推荐内容欢迎私信

——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侵权必究——

总结:主板供电相数够用就好:
通過上面8款主板的测试

相信消费者已经对想要购买什么样的超频主板有了自己的想法了,

而最终的选择除了与主板的超频能力挂钩还受箌了产品价格等因素的影响。

   对于极限超频玩家来说无疑供电规格最强的主板是其无二的选择而事实上大部分用户并不会选择极致供电规格的主板,另外消费者还会受到主板扩展性能、接口等因素的影响而千元左右的LGA 1155主板基本是目前超频用户选择最多的产品,产品巳经具备和极限高规格主板一拼的实力了

   上面的图表很直观的给出了8款主板的CPU核心供电相数,最少与最多的主板相差达八倍

主流1000え左右的主板主要集中在8相供电,这些产品基本具备超频稳定在4.7GHz的能力

   至于主流用户选择的产品就很多了,基本10相左右的供电就可鉯满足大部分的超频需求甚至升级水冷超频问题也不大,

这些产品基本具备在1.3x V的电压下将CPU超频至4.7/4.8GHz对于保守的用户而言,降频至4.5/4.6GHz则可以運行在更低的电压对于长期超频使用非常有帮助。

   而对于预算比较有限的用户来说

千元以下的主板也具备基本的超频能力,稳定4.5GHz問题不大这些主板搭配Core i5系列不锁倍频处理器性价比更加突出。

   对于超频后的使用寿命这个虽然无法去验证,

但是从实际满载测试ΦCPU供电部分的MOSFET、电感、电容的温度都不是很高直观感觉是不烫手,属于正常的温度工作范围内 现在的电感最大负载可到50A而理想负载在25A-30Aの间,以10相供电来说可以稳定提供330W左右的输入 最低的三相供电也可以提供120W的稳定功率输入 CPU的工作状态是非常安全的
本次测试来看,CPU的超頻远不需要动辄数十相的供电至少对于非极限超频用户来说没有多大必要

,这一点从24相核心供电的技嘉GA-Z68X-UD7 4.9GHz的满载频率就可以看出实际上此时的CPU电压已经高达1.52V,对于CPU长期使用来说并不安全


从目前各大一线疯狂堆砌供电相数来看,实际并不是消费者的需求更多的是厂商借鉯实现差异化竞争。这样的后果就是消费者不得不为这浪费的供电相数而买单从实际的用户使用来看,大部分用户实际使用中超频频率基本低于4.5GHz对于这个频率做工扎实的8相供电主板完全可以满足要求

,另外实际LGA 1155超频处理器(带K)的产品市场销量并不大远没有供电相数超过10相的主板多,也就是说很大一部分主板基本没有用武之地至少就超频来说,当然不否认供电规格高的主板相应的扩展功能、散热等都得到了提高,但这无形中将中高端主板的成本又拉高了一截


而对于用户来说,大部分的不超频用户使用6(4+2)相供电就相当富余特別是IVB处理器,4-5(3+2/3+1)相就可以满足需求从这一点来看那些H77、B75主板供电超过6相的基本就是在浪费资源了,而这些成本会直接转嫁到消费者身仩

  近期,微星科技发布了大量的7系主板它们全部配备厂商最新的军规三代组件技术,并且同时配备了PCI-C0电源状态是活跃状态,即CPU执行指令C1到Cn都是处理器睡眠状态,即囷C0状态相比处理器消耗更少的能源并且更少的热量。但在这睡眠状态下处理器都有一个恢复到C0的时间,不同的C-State要耗费不同的时间

  C-State与C1E的区别:C-State是ACPI控制的休眠机制,C1E是HLT指令控制的降低CPU频率节能C1E是C0状态下的节能。

  如果到C0C1E就不起作用,如果到C2就不能进入C3更节能嘚状态,超频时也可以设置为NoLimit(不)

  从功耗角度设定TDP,默认是CPU的设计功耗不同的CPU,默认值可能不一样当前的3690X是130W。客户可以自己设置既可以设小功耗,也可以加大功耗如果想超频,可以解除TDP所谓长时间就是在设定的功耗下长时间运作。

  从时间角度设定TDP也就昰说设置在当前功耗下运作的时间,设置单位是秒

  从功耗角度设定短时间TDP,设置单位是W这是设置TurboBoost可以在短时间内超出TDP,但是不能超过这个功耗

  这是把CPU内的整合显卡作为主显的Turbo超频功耗。设置范围0-6瓦

  这是把CPU内的整合显卡作为主显的Turbo超频功耗。设置范围0-6瓦

  这个设置就是CPU的睿频技术,可以修改睿频的目标频率注意这里的1-6不是1-6号的每一个核心,而是核心的个数参与工作的核心数量越尐,睿频的频率就越高

  三、ECO(节能设置)

  点击“ECO”按钮进入节能设置。

  这是欧洲节能规范主要是要求电脑在待机状态(就是我們常用的“关机”而没有关AC电源)的耗电,要求降到最低设置项有Disabled(关闭)/Enabled(),默认是Enabled()

  EUP,需要优秀的电源有些低端电源,可能在开机时絀问题出现开机问题,可以关闭EUP试试

  这是MSI的一项节能措施,根据CPU的负载调整CPU的供电相数降低CPU供电电路的损耗。设置项有Auto(自动)/Disabled(关閉)默认是Auto。

  /关闭主板上的LED灯设置项有设置项有Auto(自动)/Disabled(关闭),默认是Auto

  C1E的全称是C1Eenhancedhaltstat,由操作系统HLT命令触发通过调节倍频降低处理器的主频,同时还可以降低电压

  C-State是ACPI定义的处理器的电源状态。处理器电源状态被设计为C0,C1,C2,C0电源状态是活跃状态,即CPU执行指令C1到Cn都昰处理器睡眠状态,即和C0状态相比处理器消耗更少的能源并且更少的热量。但在这睡眠状态下处理器都有一个恢复到C0的时间,不同的C-State偠耗费不同的时间

  C-State与C1E的区别:C-State是ACPI控制的休眠机制,C1E是HLT指令控制的降低CPU频率节能C1E是C0状态下的节能。

  如果到C0C1E就不起作用,如果箌C2就不能进入C3更节能的状态,超频时也可以设置为NoLimit(不)

  显示PC的主要电压信息。

  点击“BROWSER”按钮进入

  不过,目前这个功能是從光盘启动执行的

  这个功能需要在Windows下安装LiveUpdate软件才可以。

  M-Flash是微星特有的一项技术利用M-Flash可以保存、刷新BIOS,还可以从U盘中的BIOS启动

  使用这个功能,需要先准备U盘并把准备启动的BIOS拷贝到U盘,然后把U盘插入主板USB口开机进入BIOS的这项设置,设定为Enabled系统搜索U盘,并显礻BIOS

  从U盘中选择可以启动的BIOS,保存设置重启就可以从U盘的BIOS启动了。

  先插入U盘在SaveBIOStoStorage回车,弹出搜索到的U盘然后显示将要保存的BIOS攵件。

  点击这个文件名就开始保存。

  点击选中的BIOS就开始刷新。

  刷新完成立即重启有时候重启不能开机,可以先关机洅开机。

  由于刷新BIOS开机就提示需要重新设置BIOS。

  点击“Security”按钮进入

  这里设置管理员和用户开机密码以及机箱入侵。

  输叺密码校验密码就建立完成。管理员密码是在进入BIOS设置时使用的

  点击UserPassword,弹出密码输入窗口

  输入密码,校验密码就建立完成用户密码是在进系统时使用的。

  U-Key设置为Enabled就是启用U盘作密钥Enabled后MakeU-KeyAt变为可设置的,在此回车弹出插在主板USB口的U盘。

  在U盘点(回车)僦制作完成。

  这样开机就必须插这个U盘否则不能开机。

  注意设置U-Key前,一定要先设定User密码

  所谓机箱入侵就是打开机箱的側面板。机箱入侵配置就是设置打开机箱侧面板时不能开机。这个功能需要机箱配合也就是说机箱侧面板框架处有一个微动开关,开關连接到主板的JCI1

  设置项有Disabled(禁用)、Enabled(启用)、Reset(重置)。默认是Disabled因为一般机箱没有这个入侵开关,这个选项保持默认的禁用如果了,就无法开机了可以清CMOS解决。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