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严父肩挑日月贸易的挑读几声

朱子治家格言,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 -弟子规公益网
认识弟子规
弟子规教材
当前位置: -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
蔡礼旭老师主讲&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
这个“与肩挑贸易”,是跟做小贩的人买东西,不要占他们的便宜。这小贩他谋生活很不容易,我们还跟他讨价还价,给他难堪,这就有失厚道,这个是第一个解释。再来,可以延伸到,比方说我们跟人家合作,做事业,决定不要有一个念头,要去占合伙人的便宜,甚至可以“予宜多,取宜少”,这是《弟子规》上的教诲。包含《感应篇》上说的,分多取少,“推多取少”。这一点在春秋的鲍叔牙,他为人不占人便宜,特别厚道,当时候他跟管仲做生意,一起做,做生意,结果管仲拿走比较多钱,人家跟他提醒,他不只没有计较,他还说管仲家里比较穷,体恤他的情况。
而我们学圣教,一定要从厚道开始学起,我们看“厚道”两字,“厚”,厚德才能载物,而且,这个“厚”我们就想到大地之德,传统文化效法天地之德,厚德载物就是表这个大地,浑厚。而且,这个“厚”,很憨厚、很敦厚,宁肯自己吃亏,不占人家的便宜,所以“厚”表这个意思。而且,“厚”也是慢慢不断的积累,等于是透过自己人生所遇到的每件事,都来培植自己的厚德,要“德日进,过日少”,这样才能载物,自己的德愈厚,对家庭对社会就有更大的贡献。
而“厚道”,这个“道”,应该是时时存仁道、道义,设身处地的存心,这是厚道的精神。具体落实,首先第一个,我们说人要积德,首先要从嘴巴开始积起,“祸从口出,病从口入”,这个嘴巴无德就造罪业。所以第一个,不彰人短,不去彰扬别人的短处,有失自己的厚道。
在春秋时代,楚庄王刚好在宴请群臣,突然风太大了,把灯火给吹灭了。因为大家饮了酒,难免行为有一点不当,就有其中一个臣子,去拉了庄王的妃子的衣服。庄王这个妃子动作也很敏捷,她被拉了衣服以后,马上就把对方的帽带给扯下来,赶紧去给庄王讲,说有人非礼我,拉我的衣服,你赶快把灯点起来,那个帽带断的人,就可以抓出来。
那大家想一想,自己的妃子被人家拉衣服了,一般男人可能就不能包容,就要把这个人的错误当众羞辱他。但庄王毕竟是一国之君,很有度量,他说我既然宴请大家,应该让大家尽兴,不能全了的意,扫了这么多人的兴,而且因为喝酒有点失态,可能也是会发生的嘛。结果庄王就下令:今天大家尽兴的喝,然后一定要喝到把帽带都扯断,这样才痛快。结果大家听了以后就都把帽带给扯断,灯一点燃,就分不出来是谁了。
后来楚国跟晋国打仗,战局比较危急,结果有一个人驰骋沙场救了庄王。结果后来,战争胜利之后,庄王就对着这个人讲,说往日我也没有特别照顾你,怎么你不顾生死来帮助我?结果这个臣子就说到,就是当初帽带被扯断的那个人,就想着怎么来报庄王这个恩。
所以我们看到,不彰人家的短,是种下这个因,感得别人救他一命。假如庄王当时候彰他的短,那后面,可能他这一次的危难就躲不过了,甚至于当事人都会怀恨在心。所以人一个处事的态度正确了是福,偏颇了就变成祸。所以不彰人家的短,为了不让人难堪,能够掩盖人家的过失。
了凡先生的姑父,沈心松先生,他做得非常好,他还等于是帮人家掩过。因为有一次,他带着仆人一起参加酒宴,结果他底下的人反而都喝醉了,本来他们回来的时候都要划船,下人都喝醉了,变成他主人亲自划船把他们给载回来,让他们的太太赶紧把他们都带回去休息。隔天,沈先生睡得特别晚,他的太太非常好奇,也很纳闷,没看过他这辈子睡这么晚,就去叫他,说你今天怎么睡这么晚?其实他已经醒了,他就是不起床,他说我起得太早,那底下的人一看到我他会很难堪,不好意思,昨天喝醉酒了,还让主人亲自把他们送回来,那因为他喝了酒,今天一定晚起嘛,又看到他不是更难过?他说我等他们都出去工作了,我再起床。所以柔软到不让人家难堪,不让人家没面子。
那我们看到这些故事,反省自己,以前不懂事,不懂厚道的处事态度,有时候跟人家争辩什么事,讲话讲到人家都对不上嘴了,都讲不出话来了,我们还自己觉得很得意,口才很好逼到人家讲不出话来,其实那个都是伤阴德处。所以人明不明理,对自己的人生命运影响很大。
还有明朝一位读书人叫徐文贞,他请人家到家里来吃饭,结果刚好有一个客人起了贪念,把金色的金杯,想据为己有,结果就放在自己的帽子里面。然后,因为这个客人也喝醉了,走路有点颠倒,底下人都在找那杯子怎么不见了?结果这个客人自己倒在地上,杯子掉出来,徐文贞已经知道了,他下人在那里说,怎么找不到,他说我收起来了。结果看这个人倒下去,杯子又露出来,他赶紧过去把那杯子放在他的袖子里面,就不愿意让他当众出糗。所以厚道的人,重义轻利,这杯子也是身外之物,把这个客人他的面子甚至于他的操守就因为这样就毁掉了,他也不忍心。但我们想一想,这个人回到家里,醒过来的时候,咦,杯子本来在帽子上的,怎么会在袖子里面?慢慢他搞明白了,很惭愧。所以古人都是那个厚德做到什么,让对方自自然然生起惭愧,而不是用言语去压别人,去羞辱别人,读书人不干这样的事情。
厚道,第一个不彰人短,再来,不占人家便宜。这不占人家便宜,实在讲,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特色。比方我们历朝历代各国给我们中国送礼,我们一定都加倍还礼给他,这个就是不占人家便宜,而且又特别好客。我们印象当中,小时候比较穷,但是只要客人来,家里面比较好的东西都拿出来给客人吃。
而了凡先生他这个姑父,有一次,他的姑姑、姑父人都很厚道,了凡先生他举了一些跟人相处的细节。其中提到他姑父生病,刚好他们底下一个农民主动的来探望他的姑父,结果来了之后他的姑姑就说到,这个农夫是坐船过来的,所以把船费给他。再来,摆了很丰盛的食物请这个农人。因为人家这么关心她丈夫的身体,这个是非常有情义的人,请他吃了丰盛的一顿。然后,衡量他拿来的礼物,再加倍送还给他。所以礼尚往来,也是一种厚道的精神。
这个让我想起我父亲,就有专门在记录给亲戚朋友这些婚丧喜庆包的礼,比方我姐姐出嫁的时候人家包多少,都把它记下来,等人家女儿出嫁了,再厚一点包还给人家。所以我们上一辈,甚至爷爷奶奶辈,他们处事,你在很多细节当中去留心,都跟厚道有关。
比方说设身处地,小的时候都有记忆,在路旁,家里的老人、邻居,都煮一锅开水放外面,那是能为那些赶路的人着想。那都不认识的人,但是能为他们想,那赶路口渴,到时候水分补充不足,昏倒了怎么办?甚至于是吃饭时间,都很有人情味的,“来,来我家吃饭”,这都是很厚道。
而这个设身处地,我们看到孔夫子,他假如刚好参加人家的丧礼,在有丧事的人身边,他都能感同身受,自己替他们悲伤,都不会吃饱饭的,就表达那种时时都能体恤别人的心情。
包含《了凡四训》举的十个行善的例子,让我们印象很深。第一个,明朝杨少师荣,杨荣,他的祖父跟曾祖父是以摆渡为生,划船的。刚好当地大水,他的祖父跟曾祖父“惟救人”,所有的货物都没有拿,当地的人还笑他们愚笨,这么好得一笔横财的机会都不拿。这就是时时那种厚道,就是体恤到人家有生命的危险,就拼了命的去救。甚至于救完人,对于死去的人还赶紧把他们捞起来,因为能替去世的人的家庭着想。假如这个尸首找不到,古代的人会抱憾终身。所以其实整个《了凡四训》那些故事,我们最要学的,就是他们行善的那个设身处地。包含另外一个读书人,他就是在大雪当中,发现一个人冻到半僵,都快死了,赶紧把他救回去,感同身受。
再来,这个“厚道”第三个点,是能够知恩报恩,“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养自己的厚道,时时不忘这一生当中谁对我们有恩德,要常常能够感念,进而能够常常去报曾经教过我们老师、曾经照顾我们的长辈,在春节、重要节庆都可以去看望他们,感谢他们。念恩,还有念旧,人很念旧,不忘这些老朋友。喜新厌旧,人就不厚道,刻薄了。
再来第四,能够不计较,多承担,这样的态度。
第五,能够多包容、多宽恕别人,这也是养自己的厚道。在宋朝,宰相王旦,宰相肚里能撑船,当时候他的同事寇准打他的小报告,常常在皇上面前批评他,他不只没计较,当皇上听了寇准的很多批评,最后可能有一点看不下去了,就给王旦讲,“你看这个寇准,实在有点不妥,常常都批评你”,结果王旦不只没有不欢喜,反而对皇帝讲,他说,“寇准是爱国,我当宰相这么多年,一定有很多过失,所以皇上你应该能体会他是忠于国家。”我想这皇帝听了以后更佩服这个大臣。而且他是宰相,是整个朝廷的表率,他有度量,其它所有的文武百官不就跟着效法。所以王旦包容寇准,光是这一念心,功德无量,带动了整个朝廷宽恕不计较的风气。
那我们反过来看,一个人在一个团体当中位置很高,不能包容,一听别人批评了就跟人家对立,甚至于搞一派一派,那这个对团队的负面影响很大,这个造的罪业就大了。所以人,位置愈高,愈应该有一种态度,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该让这个团体的风气愈来愈好。所以公门好修行,当官的、在高位的人好修行,因为他影响的面大;同样的,另外一个角度看,公门好造业,他态度不对了,带坏底下的人,带坏风气,这个罪孽就深重。这第五点,包容、宽恕。
我们读过一个故事,印象特别深刻,这个包容的心到这种程度真是令人动容。就是一个司徒,马森,司徒算教育部长,他的父亲四十岁左右才生了孩子,生了一个儿子,家里很宝贝。结果婢女有一天不小心,抱的时候失手,这个孩子跌下去,当场就撞到额头,去世了。他首先发现了这个情况,他赶紧让这个婢女离开,赶快回家去了。他一个父亲四十岁得子,当下遇到的是丧子之痛,他居然没有动怒,马上为这个婢女着想,让她赶快走。结果自己主动说,是自己的不小心,孩子撞死了。结果他的夫人看了伤心欲绝,控制不了情绪,撞他的身体撞了好几次,突然问了一句话,那个婢女去哪里了?结果她已经走远了。
这个婢女回到家,她的父母了解这个情况,每天向上天祈祷,这么好的人,你不能让他没有子嗣。每天拜天地,祈求神明保佑他还能生贵子。至诚感通,没多久他的夫人又怀孕,就生下来这个儿子就是马森,当了教育部长。而且,这个马森生下来,头这边有一个胎记。大家知不知道什么原因?
刚好我当初在澳洲净宗学院学习,有一起参与科学家研究这个轮回转世,是科学家研究的,他们观察到一个现象,一个人生出来有胎记,他前世是什么原因?比方说他被人家打,这个地方打得很严重,打死了。那身体坏了,人有灵性。孔子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这身体是工具,坏了,再换一个工具。但是他的意念很强,所以意念很强,“啊啊”,这里很不舒服,相由心生,生出来就有胎记。有些人,天生就怕水,你一让他到游泳池练游泳,吓得一身冷汗。奇怪了,别人不怕,为什么他怕得要死?了解到前世溺水死的,所以就很恐惧水。所以人的灵魂不会死,但是,他会产生一个很深的印象,心理的作用,就会影响。谈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对什么事情很恐惧的?放下吧,那都是过去了,不要再折磨自己,是吧?还是你这一生想到什么事就都气得发抖,那就是自己讨苦吃,都已经过去了,厚道、包容了,宽恕了。宽恕了别人,也是解救了自己。
那第六,是设身处地,刚刚跟大家提到。其中有一个例子我的印象也很深,有一个读书人,杨诚斋的夫人,她七十几岁了家里有一些仆人,结果冬天很冷,她都一大早起来煮热粥。孩子很不忍心,“您年龄那么大了,还起了大早在那里煮粥”,怕她太劳累。她给她的孩子讲,天气这么冷,佣人起来劳动,肚子里没有点热气,特别伤身体。等于是所有的佣人也都是父母的孩子,他伤了身,父母难过,所以这个态度是所有来到他们家的人,跟她有缘的人,她都应该用亲人的心来照顾他们。我想,她这样的领导者一定很得她底下人的爱戴。我们看以前,很多富贵之人,把底下的婢女都教导得非常好,为她一生着想,因为把她教懂事了,以后她出嫁,她的人生会幸福,她用心调教底下的人。
  第七,不指责,不给人难堪。事情已经发生了,你在那边又大骂他一顿,伤了自己厚道,同时也让对方更难受。
韩琦是一代名臣,他有一次晚上看书,旁边帮他执灯的士兵一下有点不专注,分了神,把他的胡须稍微烧了一下。当下,他头也没转,顺手就把这个火给灭掉。过了一会儿,他可能发觉有点情况,他转头一看,那个士兵已经被换掉了。他说刚刚那个执灯的人呢?他底下的人就说,他把将军都烧伤了,已经把他换掉了。结果韩琦说,你把他找回来,他已经知道怎么不烧到人家,不要把他换了。
大家想一想,这个士兵假如真的被调走了,铁定先处罚,铁定被打,那以后他就很难发展了。所以他不忍心,一点小错误,不愿意责罚人家,要把他叫回来。大家想一想,这个士兵,一辈子我想都死心塌地跟着韩琦。而不只这个士兵,我想这个故事,这个士兵一定到处讲,所有听到自己的将军这样的包容底下的人,那一定无不感佩将军的度量,这么爱护自己的士兵,那不是整个军队士气都大增。所以我们在想象,以前这些留名青史的读书人,为什么会统领大军?一定都在这些每一个跟下属相处当中,都让下属感觉到他的厚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而这个不指责、不给人难堪,在韩剧“医道”许浚许大夫身上,表现得可谓是淋漓尽致。他有一次要去考医官,刚好发现有一个地区的病人,他绕路去医治,把这个人治好了,突然要出门的时候,当地的很多没钱看病的病人又来了,他又耽搁自己赶路的时间,帮忙这些病人。结果已经治到约定的时间了,他又打开门,人更多。因为不只这个村落的人,其它附近村落的人听到有这么好的医生,全赶来了。他真的就不忍心离去,后来留到真的已经没办法再留的时候,正要赶路,被其中一个村民万石,把他硬押到家里面去,胁迫他到家里面去,因为他的母亲病得很重,就押到家里去。
眼看他根本就赶不上路了,然后,在让自己没办法考功名了,他还是尽力的帮他母亲医治。然后还把自己身上的银两拿出来,给这个万石,因为他知道他家里很穷,说你母亲体力很衰,要给她买一些有营养的东西吃,她才能再吃这些药。当下这个万石感动莫名,然后就痛哭流涕,“啊,都是我害你没办法考试的”,结果这个人在那里忏悔,许大夫很厚道,看他已经这么难过了,还反过来安慰他,他说,“你放心,我这么多天没有睡,我妈妈告诉我,人死后可以好好的睡,这几天没睡没有关系,只要我再加快脚步,还是赶得上”,其实是赶不上啦。
所以光是这个例子,我们就可以很感佩他为人的厚道。厚道的行持举不胜举,因为我们中华民族代代都出圣贤人,只要大家能从古人的行持去体会,包含从亲人、你身边亲朋好友的行为当中,你能留心,都能“见人善,即思齐”。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clsfx_150121d.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老师演讲录《朱子治家格言》学习分享(第三集)07-049-009  
感恩老师!&&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d03243e9-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古文与肩挑贸意下一句是毋占便宜还是勿占便宜?
爱巫巫4293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毋占便宜。
《朱子家训》,自己查,它们通用
在这里,勿和毋等义。毋(wú)是指不要,不可以;不。勿相当于“不要”。现在流行的《朱子家训》两种版本都有,正确的应该是:“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库布里克逝世后,斯皮尔伯格遂一肩挑起重担,尽可能让影片忠于库布里克的构想。
The task then fell to Spielberg to make the film as true to Kubrick's vision as possible.
不分白天黑夜,社员都是日晒雨淋,肩挑背磨,一年四季挣工分,年底还赔钱(补钱)。
Day or night, members are sun and rain, hands are back grinding, work points earned throughout the year, at the end still lose money (make money).
一位农民每天肩挑柴禾翻山越岭,为了换取一天的口粮钱,并用剩余的钱供儿子上学。
A farmer took on firewood by tramping over mountains and through ravines every day, In order to get a day's rations and let his son goes to school with the remaining money.
有些加入了“棒棒军”,肩挑竹竿(本地方言又叫“棒棒”)从事货物运送。
Some join the bangbang army, composed of the poorest migrants carrying heavy loads on their shoulders suspended from bamboo poles—bang bangs—in local parlance.
通盘重担一肩挑并不会总使你像硬汉寻常。
Trying to do it be particularlyneficialyself doesn't definitely make you look like quite the hero.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
Do not gain petty advantages in trading with peddlers.
赵的这种绝望情绪看来在农村中国十分普遍,尤其是在女性当中。她们中的许多人独自肩挑整个家庭的生活重担。
The sense of despair that Zhao felt seems to prevail here in rural China, particularly among women, many of whom shoulder the burdens of domestic life alone.
“这是中国最大规模的青年环保行动”,新闻发言人JoannaWong说,“中国青年向世界证明,他们将为祖国的绿色明天肩挑重任。”
'This was the biggest show of youth environmental action in China's history,' media spokeswoman Joanna Wong said.
全靠不畏艰辛的藏民肩挑手扛和商旅的驼队及马帮一年又一年。
Bull by the horns of the Tibetan hands are entirely hand-carry, and business travel and the caravan of Tuodui year after year.
在缺乏获得各种服务使用的有效途径的影响下,穷人因开展生计活动而产生大量的运输需要,通常主要依靠步行、肩挑背驮等比较原始的方式实现。
The rural poor is burdened by great transport needs which usually satisfied on foot in the livelihood activities as a result of lacking of efficient accesses to some services.
企业领导党政的一肩挑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现象.党政一肩挑与职工民主管理有较大矛盾。
The Mono-Exclusive-Party-and-Executive system is a remain of the convention that has blocked the contemporary Clerk-Democracy system. The thesis intends to discuss the issue and make reform proposals.
中国新闻媒体近期的一篇报道里说,姚明不想再打国家队,也不想再把国家荣誉一肩挑了。
According to a recent report in the Chinese news media, Yao no longer wants to carry the national team on the court or the country’s pride on his shoulders.
头发和眼睫毛上沾满厚厚的硫磺,矿工们肩挑的竹篮每只重约75公斤。
With their hair and eyelashes caked with sulfur, they perch the basket contraptions -- weighing about 75 kg (165 pounds) each -- on their shoulders.
肩挑负贩沿街叫卖者销售之货物或劳务。
The goods or services sold by peddlers or hawkers.
“高处不胜寒”是许多高级主管所共有的心声,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他们肩挑了公司成败的重任。
The "loneliness at the top" that senior officials often feel comes from the certain knowledge that they alone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failure or success of the organization.
四季得知了小秋的想法,便鼓励他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把家里的重担又一肩挑起。 。
Four seasons that small autumn thoughts, then encourage him to do what you want to do, the burden of the home and a burden.
这首歌流行于陕西山西两省交界地区,表现了主人公肩挑扁担口唱歌谣步履轻快地向绛州进发的愉快心情。
It is a popular song in Shaanxi and Shanxi which shows a cheerful man with a carrying pole on his shoulder humming when approaching Jiangzhou.
这首歌流行于陕西山西两省交界地区,表现了主人公肩挑扁担口唱歌谣步履轻快地向绛州进发的愉快心情。
It is a popular song in Shaanxi and Shanxi which shows a cheerful man with a carrying pole on his shoulder humming when approaching Jiangzhou.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肩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