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坏3钻石三一百元充9w钻石是不是真的?他给你个网站,然后买相应的商品。要先冲1000才能买。

问题补充&&
本页链接:
崩3官方多次强调只能在游戏内充值 所有外渠道都是假的这句话当笑话?
科尔沃大师 &6-04 13:12
骗人的 老掉牙的骗术
『music鑫』&6-04 03:13
假的。。。太明显了
happy赫赫尔&6-04 12:41
猜你感兴趣&im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533& src=&/v2-2acc2a8c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2acc2a8c3_r.jpg&&&br&&b&&b&《活了百万次的猫》- 佐野洋子 &/b&&br&&/b&&br&有一只活了一百万次的猫, &br&它死过一百万次,也活过一百万次。 &br&它是一只有老虎斑纹、很气派的猫。 &br&有一百万个人疼爱过这只猫, &br&也有一百万个人在这只猫死的时候,为它哭泣。 &br&但是,这只猫却从没掉过一滴眼泪。 &br&&br&有一次,它是国王养的猫。 &br&它很讨厌国王。 &br&国王很会打仗,一年到头都在打仗。 &br&他把猫放进一个特制的篮子里, &br&带着它一起上战场。 &br&有一天,猫被飞来的乱箭射死了。 &br&国王在激烈的战场中,抱着猫痛苦。 &br&国王无心打仗了。 &br&他回到城堡,把猫埋在城堡的花园中。 &br&&br&有一次,猫是水手养的猫。 &br&它很讨厌水手, &br&水手带着猫,游遍世界的大海和港口。 &br&有一天,猫从船上掉到水里。 &br&猫不会游泳,水手赶紧用网子把它捞起来。 &br&可是,猫已经成了“落汤猫”淹死了。 &br&水手把像条湿抹布的猫抱在怀里,放声大哭。 &br&后来,他把猫埋在遥远港都的公园里。 &br&&br&有一次,猫是马戏团魔术师养的猫。 &br&它很讨厌马戏团。 &br&魔术师每天都把猫放进箱子里, &br&然后拿锯子把箱子锯成两半。 &br&当他把毫发无伤的猫从箱子里取出来的时候, &br&观众都高兴得拍手叫好。 &br&有一天,魔术师一不小心, &br&真的把猫切成了两半。 &br&魔术师的两只手各拎着半只的猫,放声大哭。 &br&没有人拍手叫好了。 &br&魔术师把猫埋在马戏团小屋的后面。 &br&&br&有一次,猫是小偷养的猫。 &br&它很讨厌小偷。 &br&小偷总是带着猫在黑暗的街道上, &br&像猫一样轻手轻脚的走路。 &br&小偷只到养狗的人家去偷东西。 &br&趁着狗对猫汪汪叫的时候去撬开金库。 &br&有一天,猫被狗咬死了。 &br&小偷把猫和偷来的钻石,统统抱在怀里, &br&在黑暗的街道上一边走一边放声大哭。 &br&回到家以后,他把猫埋在小小的院子里 &br&&br&有一次,猫是孤独老婆婆养的猫。 &br&它最讨厌老婆婆了。 &br&老婆婆每天抱着猫,坐在小小的窗边往外看。 &br&猫整天躺在老婆婆的腿上, &br&不是睡觉,就是打盹。 &br&终于,猫年纪大了,死了。 &br&皱巴巴的老婆婆把皱巴巴的老猫抱在怀里, &br&哭了一整天。 &br&老婆婆把猫埋在院子里的一棵老树下。 &br&&br&有一次,猫是小女孩养的猫。 &br&它最讨厌小女孩了。 &br&小女孩不是背着猫,就是紧紧的抱着猫睡觉。 &br&哭的时候,就在猫背上擦眼泪。 &br&有一天,小女孩背着猫, &br&不小心,背带缠住了猫的脖子, &br&把它勒死了。 &br&小女孩抱着软绵绵的猫,哭了一整天。 &br&最后,她把猫埋在庭院里的一棵树下。 &br&但是,猫对死一点儿也不在乎。 &br&&img data-rawwidth=&298& data-rawheight=&384& src=&/v2-5edfe983a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8&&&br&有一次,猫不是任何人养的猫了。 &br&它是一只野猫。 &br&猫第一次成了自己的主人。 &br&猫最喜欢自己了。 &br&本来它就是一只有漂亮虎斑的猫, &br&现在当然更成了一只非常气派的野猫。 &br&&br&所有的猫小姐,都想嫁给这只猫。 &br&有的送大鱼,有的送上等鼠肉, &br&有的给它珍贵的礼物,有的为它舔毛。 &br&猫只是说: &br&“我可是死过一百万次的喔! &br&谁也比不上我。” &br&猫最喜欢的,还是自己。 &br&&img data-rawwidth=&460& data-rawheight=&400& src=&/v2-5e432aa3e9bec898cede4ba6c5a6dfa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0& data-original=&/v2-5e432aa3e9bec898cede4ba6c5a6dfae_r.jpg&&&br&只有一只美丽的白猫,看都不看这只猫一眼。猫走到白猫身边,说: &br&“我,可是死过一百万次的喔!” &br&白猫只是“是吗?”的应了一声。 &br&猫有点儿生气,因为,它是那么的喜欢自己。 &br&第二天,第三天,猫都走到白猫那儿说: &br&“你连一次都还没活完,对不对?” &br&白猫也还是“是吗?”的应了一声。 &br&&br&有一次,猫走到白猫面前, &br&骨碌骨碌的在空中连翻了三个跟头,说: &br&“我曾经是马戏团的猫喔!” &br&白猫仍然只是“是吗?”的应了一声。 &br&“我可是活了一百万次……” &br&猫说到一半,改口问白猫: &br&“我可以待在你身边吗?” &br&白猫说:“好吧!” &br&猫从此就一直待在白猫的身边了。 &br&&br&白猫生下了许多可爱的小猫。 &br&猫再也不说: &br&“我可是活过一百万次……”的话了。 &br&猫喜欢白猫和小猫们,已经胜过喜欢自己了。 &br&&img data-rawwidth=&490& data-rawheight=&480& src=&/v2-6c848cb2b55bc6e50504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0& data-original=&/v2-6c848cb2b55bc6e505043_r.jpg&&&br&终于,小猫们长大了,一只只的离开了它们。 &br&“这些孩子们也都变成了非常气派的野猫了!” &br&猫很满足的说。 &br&“是啊!” &br&白猫从喉咙里发出轻柔的咕噜声。 &br&白猫越来越像老太婆了, &br&而猫也变得更加温柔了, &br&它也从喉咙里发出轻柔的咕噜声。 &br&它希望能和白猫永远、永远的生活在一起。 &br&&br&有一天,白猫躺在猫的身边, &br&安安静静的,一动不动了。 &br&猫第一次哭了,从早上哭到晚上, &br&又从晚上哭到早上, &br&整整哭了一百万次。 &br&一天又一天的过去,有一天中午, &br&猫停止哭泣了。 &br&它躺在白猫的身边,安安静静的, &br&一动不动了。 &br&猫再也没有活过来了。&br&&im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2& src=&/v2-5be37556e0dcaca65caf598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5be37556e0dcaca65caf598d_r.jpg&&
《活了百万次的猫》- 佐野洋子
有一只活了一百万次的猫, 它死过一百万次,也活过一百万次。 它是一只有老虎斑纹、很气派的猫。 有一百万个人疼爱过这只猫, 也有一百万个人在这只猫死的时候,为它哭泣。 但是,这只猫却从没掉过一滴眼泪。 有一次,它是…
故事来自吴念真的《思念》&br&故事来自吴念真的《思念》&br&故事来自吴念真的《思念》&br&&br&&br&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好像很喜欢邻座那个长头发的女孩,常常提起她。每次一讲到她的种种琐事时,你都可以看到他眼睛发亮,开心到藏不住笑容的样子。&br&他的爸妈都不忍心说破,因为他们知道不经意的玩笑都可能给这年纪的孩子带来巨大的羞怒,甚至因此而阻断了他人生中第一次对异性那么单纯而洁净的思慕。&br&双方家长在校庆时孩子们的表演场合里见了面;女孩的妈妈说女儿也常常提起男孩的名字,而他们也有一样的默契,从不说破。&br&女孩气管不好,常感冒咳嗽,老师有一天在联络簿上写说:邻座的女生感冒了,只要她一咳嗽,孩子就皱着眉头盯着她看,问他说是不是咳嗽的声音让你觉得烦?没想到孩子却说:不是,她咳得好辛苦哦,我好想替她咳!老师最后写道:我觉得好丢脸,竟然用大人那么自私的想法去污蔑一个孩子那么善良的心意。&br&爸妈喜欢听他讲那女孩子点点滴滴,因为从他的描述里仿佛也看到了孩子们那么自在、无邪的互动。&br&“我知道为什么她写的字那么小,我写的这么大,因为她的手好小,小到我可以把它整个包——起来哦!”&br&爸妈于是想着孩子们细嫩的双手紧紧握在一起的样子,以及他们当时的笑容。“她耳朵有长毛耶,亮晶晶的,好好玩!”&br&爸妈知道,那是下午的阳光照进教室,照在女孩的身上,女孩耳轮上的汗毛逆着光线于是清晰可见;孩子简单的描述中,其实有无比深情的凝视。&br&三年级上学期的某一天,女孩的妈妈打电话来,说他们要移民去加拿大。&br&“我不知道孩子们会不会遗憾……”女孩的妈妈说,“如果有,我会觉得好罪过……”&br&没想到孩子的反应倒出乎他们预料之外的平淡。&br&有一天下课后,孩子连书包也没放就直接冲进书房,搬下世界旅游的画册便坐在地板上翻阅起来。爸爸问他说:你在找什么?孩子头也不抬地说:我在找加拿大的多伦多有什么,因为XXX她们要搬家去那里!&br&画册没翻几页,孩子忽然就大笑起来,然后跑去客厅抓起电话打,拨号的时候还是一边忍不住地笑;之后爸爸听见他跟电话那一端的女孩说:你知道多伦多附近有什么吗?哈哈,有破布耶……真的,书上写的,你听哦……“你家那块破布是世界上最大的破布”,哈哈哈……骗你的啦……它是说尼加拉瓜瀑布是世界上最大的瀑布啦……哈哈哈&br&孩子要是有遗憾、有不舍,爸妈心里有准备,他们知道唯一能做的事情叫“陪伴”。&br&后来 女孩走了,孩子的日子寻常过,和那女孩相关的连结好像只有他书桌上那张女孩的妈妈手写的英文地址。&br&寒假前一个冬阳温润的黄昏,放学的孩子从巴士上下来时神情和姿态都有点奇怪。他满脸通红、眼睛发亮,右手的食指和拇指好像捏着什么无形的东西,快步地跑向在门口等候的爸爸。&br&“爸爸,她的头发耶!”孩子一走近便把右手朝爸爸的脸靠近,说,“你看,是XX的头发耶!”&br&这时爸爸才清楚地看到孩子两指之间捏着的是三两条长长的发丝。&br&“我们大扫除,椅子都要翻上来……我看到木头缝里有头发……”孩子讲得既兴奋又急促,“一定是XX以前夹到的,你说是不是?”&br&“你……要留下来做纪念吗?”爸爸问。孩子忽然安静下来,然后用力地、不断地摇着头,但爸爸看到他的眼睛慢慢冒出不知忍了多久的眼泪。他用力地抱着爸爸的腰,把脸贴在爸爸的胸口上,忘情地嚎啕大哭起来,而手指却依然紧捏着那几条正映着夕阳的余光在微风里轻轻飘动的发丝。&br&----------------------------------------------------&br&&br&&br&最深的思念从来都是不动声色的在心中积郁好久。不想再说我想你了。
故事来自吴念真的《思念》 故事来自吴念真的《思念》 故事来自吴念真的《思念》 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好像很喜欢邻座那个长头发的女孩,常常提起她。每次一讲到她的种种琐事时,你都可以看到他眼睛发亮,开心到藏不住笑容的样子。 他的爸妈都不忍心说破,因为他…
&p&袁枚《子不语》中有个蔡书生的故事,挺有意思。&/p&&p&杭州北关外有座房子经常闹鬼,屋主不敢住,别人也不敢买,唯独有个姓蔡的书生掏钱把房子买下来了(鬼片开头的既视感有木有,闹鬼的房屋和“作死”的主角)。&/p&&p&蔡书生的家人都不愿跟他住进去,他就自己一个人住进去了,晚上也不睡觉,就点着灯坐着。果然,半夜的时候等来了一个飘飘悠悠的漂亮姑娘(鬼屋、书生、女鬼,鬼片的要素算是齐了)。姑娘进来之后就往房梁上挂绳子,挂好后,自己先把头钻到了绳套里,然后指着另外一个空的绳套,开始呼唤蔡书生:“过来啊,公子过来啊”(又是常见的套路)。&/p&&p&蔡公子果然晃晃悠悠的过来了。只见他踩在了凳子上,面朝着绳套,不停地打着颤,一点点抬高身体……&/p&&p&按正常的思路,蔡书生这就要死了。接下来就是作者的感慨时间,说一些告诫读者的话,比如不要独自去鬼屋,小心漂亮姑娘,不要大半夜不睡觉之类的。可这个故事不一样,这也是我之所以喜欢它的原因。&/p&&p&蔡书生打着颤……把自己的脚伸了进去。&/p&&p&女鬼是一脸的黑人问号,这人干啥呢?不按套路出牌啊!?剧本不应该是这样的啊!?赶忙说:“错了,你错了!”&/p&&p&蔡书生笑:“是你错了,才有今天,我可没有错。”&/p&&p&女鬼听了这话,似有所悟,仰天大笑,朝蔡书生拜了两拜,飘然而去。此后屋子再也没闹过鬼。&/p&&p&当女鬼召唤蔡书生的时候,怕是谁也想不到,蔡书生会朝着绳套伸脚。可谁说绳套就非得是上吊用的呢?放只脚拉伸一下筋骨,或者把手放进去当一个吊环做做操,不都挺好吗?&/p&&p&当所有人都说你到岁数了应该如何如何的时候,当你明知道按照别人的规划走下去并不是你想要的生活的时候,当生活准备了层层的束缚,就等着你往套里钻的时候,你敢不敢,能不能,朝着绳套伸一只脚?&/p&&p&梁上有套不可怕,心上有套才可怕。&/p&
袁枚《子不语》中有个蔡书生的故事,挺有意思。杭州北关外有座房子经常闹鬼,屋主不敢住,别人也不敢买,唯独有个姓蔡的书生掏钱把房子买下来了(鬼片开头的既视感有木有,闹鬼的房屋和“作死”的主角)。蔡书生的家人都不愿跟他住进去,他就自己一个人住进…
在英国很多地方,都能看到这样一个抱着炮弹的熊的形象。&br&&img src=&/cefdb034c96ac5acbe3b919d59e94189_b.jpg& data-rawwidth=&3456& data-rawheight=&46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456& data-original=&/cefdb034c96ac5acbe3b919d59e94189_r.jpg&&&br&&img src=&/aff83e2b4ef_b.jpg& data-rawwidth=&499& data-rawheight=&6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9& data-original=&/aff83e2b4ef_r.jpg&&&br&&br&或许你很早就在《读者》或者别的什么读物上读过这个故事,并对它的真实性表示怀疑。&br&&br&的确,很久以前,我也是这么以为的。&br&&br&&br&......&br&&br&&br&日,伊朗的哈马丹附近,一批驻扎于此的波兰士兵,遇到了一个牵着个小熊的伊朗小男孩......&br&&br&你问伊朗为什么会有波兰人?他们来自于苏联,准确的说,是来自于被苏联和纳粹德国瓜分领土的波兰难民。在英国的外交压力下,难民被组织成为一直叫做“安德军团”(Anders' Army,名字来源于指挥官&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W%25C5%2582adys%25C5%2582aw_Ander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adys?aw Anders&i class=&icon-external&&&/i&&/a&)的组织。在1942年从苏联来到了伊朗,由英国人负责。&br&&br&还是说熊的事儿。这只小熊的母亲已经被猎人杀掉了,所以小男孩把小熊抱了回来。如此可爱的小东西自然也引起了波兰人的喜爱,于是就有人把小熊买了下来,这样这个熊头熊脑毛茸茸的小家伙就成了当地波兰士兵和难民的小宠物。并给它取名叫“Wojtek ”,波兰语的意思是“享受战争的人”(这么长的意思只需要一个单词?)。&br&&img src=&/2299fff09c6ccf319df7d_b.jpg& data-rawwidth=&551& data-rawheight=&3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1& data-original=&/2299fff09c6ccf319df7d_r.jpg&&&br&&br&小Wojtek一到来,就成了流亡中的波兰人的宠儿,大家谁都想抱抱它。&br&&img src=&/57e9233bfefe3df842fc0ea7188132ab_b.jpg& data-rawwidth=&548& data-rawheight=&3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8& data-original=&/57e9233bfefe3df842fc0ea7188132ab_r.jpg&&&br&&br&一开始,Wojtek有点吞咽上的问题,所以大家就喂他炼奶喝,后来给它水果、果酱、蜂蜜和糖浆吃。反正士兵们喂它什么它就吃什么,也幸亏它是只熊,如果是只老虎,就不好喂了。&br&&img src=&/d033c7e989f5e636ed5a9b_b.jpg& data-rawwidth=&354& data-rawheight=&40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4&&&br&&br&后来还有人喂它啤酒喝,这样Wojtek就经常晕头晕脑的在营地里晃来晃去。&br&&img src=&/eea240f157dc92e979c5ad_b.jpg& data-rawwidth=&397& data-rawheight=&4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7&&&br&&br&就这样,Wojtek越长越大,它平时的爱好就是和士兵们玩摔跤(估计没人摔的过他),还学会了敬礼。&br&&img src=&/1d3beada9cc18a12d4e3b9_b.jpg& data-rawwidth=&517& data-rawheight=&3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7& data-original=&/1d3beada9cc18a12d4e3b9_r.jpg&&&br&战争中每一个人生/熊生都是颠沛流离的,Wojtek随着部队从伊朗移防到现今的伊拉克,再迁移到叙利亚,转进巴勒斯坦,又停留过埃及。终于,Wojtek要随着波兰第二军登上意大利本土了。&br&&br&港口的指挥官Alexandria看到了Wojtek,应该是觉得自己本来身经百战,见的多了,但是从来也没见过军队里有只熊,还要一起打到意大利去的!于是他以不允许野生动物上船为理由决绝了Wojtek,并表示只有正式军人才能登船。&br&&br&对于波兰士兵们来说,Wojtek早就已经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怎么可能会抛弃它?于是Wojtek光荣的加入了第22炮兵运输连,成为了一名二等兵,连队还给它申请了服役号码,军衔以及工资本。后来它的好友纳伦布斯基在采访中曾经打趣的说:“Wojtek实际上是有薪水的,但它从来没收到钱过。谁叫它总是得吃掉双倍的粮食。”&br&&br&就这样,Wojtek顺利登上了前往那不勒斯的运输船。如果说之前Wojtek还只是一只吉祥物的话,那么现在,它变成了一只真正的熊战士!&br&&img src=&/1576f90fca4d74d9d645bba_b.jpg& data-rawwidth=&460& data-rawheight=&3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0& data-original=&/1576f90fca4d74d9d645bba_r.jpg&&&br&&br&它和每个人都能”打成一片“&br&&img src=&/c7fe6ee4e7ab9e978fd6cb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5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c7fe6ee4e7ab9e978fd6cb_r.jpg&&&br&&br&还受到了女士的特殊宠爱。&br&&img src=&/e59ad8bded02bd1a9fec_b.jpg& data-rawwidth=&636& data-rawheight=&3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6& data-original=&/e59ad8bded02bd1a9fec_r.jpg&&&br&&img src=&/9464caa306c029b11d87_b.jpg& data-rawwidth=&514& data-rawheight=&3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4& data-original=&/9464caa306c029b11d87_r.jpg&&&br&&br&“你瞅啥?”&br&“瞅你咋地。”&br&&img src=&/99af80bbf2cc36d40bfa9e44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99af80bbf2cc36d40bfa9e44_r.jpg&&&br&&br&随着激烈的卡西诺山修道院战役爆发,移防到意大利南部的波兰部队自然也被投入了战场,从五月中起顶替已经精疲力竭并且伤亡惨重的英国第78步兵师。Wojtek由于力气大而被训练搬运各种重要补给,尤其是炮弹之类的沉重物资。Wojtek从来没有摔落过任何搬运物资,也没有被枪炮、爆炸声惊吓而显得惶惶不安,因此指挥总部特别嘉许,将第22炮运连更改徽章为一只抱着炮弹的熊,并且更名为第22运输连。&br&&img src=&/ba3f3e6336f2_b.png& data-rawwidth=&354& data-rawheight=&4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4&&&br&&br&竟然还有静态模型!&br&&img src=&/701bdf22c1ebc0b743838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4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701bdf22c1ebc0b743838_r.jpg&&&br&&br&1945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第22运输连被调往苏格兰柏维克郡的哈顿村(Hutton)驻扎,Wojtek马上获得当地居民与媒体的宠爱。波兰-苏格兰文化协会(Scottish Polish Cultural Association)因此颁发Wojtek &荣誉会员&资格,以示对它的喜爱与崇敬。日大战结束后,随着部队解编,乏人照顾的Wojtek被送往了爱丁堡动物园,并在当地度过余生。&br&&br&&img src=&/45a9cc31c9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5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45a9cc31c9_r.jpg&&&br&&p&退役后,Wojtek的生活依旧精彩,风采人气胜过明星艺人。它在动物园的人气很旺,由于它听得懂波兰语,它会与向打招呼的波兰游客挥手致意,也常有二战士兵翻越栅栏与它叙旧。人们有时会丢烟草给他,但没人替他点烟,它只能嚼嚼烟草解闷。&/p&&br&&p&1963年12月,Wojtek离开了这个世界。那年,它22岁。&br&&/p&&br&&p&对于Wojtek曾经的战友来说,它是残酷的战争中能带来安慰的伙伴,它是在激烈战斗中能够并肩作战的战友,它,是独一无二的。&/p&&img src=&/bfaeda181efc71_b.jpg& data-rawwidth=&775& data-rawheight=&5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5& data-original=&/bfaeda181efc71_r.jpg&&&br&这就是Wojtek,一只二战当中的叙利亚棕熊的传奇故事。&br&&br&--------------------------------------------4.28 补充--------------------------------------------&br&&br&1、 评论区有问有没有影像资料的,我搜了一下,还真有,&a href=&///?target=http%3A///u/UMTI0NDU3NDk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优酷网-中国第一视频网,提供视频播放,视频发布,视频搜索&i class=&icon-external&&&/i&&/a&这个豆单里有关于Wojtek的纪录片,不过貌似是波兰语的....估计大部分人只能看个热闹。&br&&br&2、还有人问为什么没有Wojtek运送炮弹的照片,这个...洒家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呢.....&br&&br&&br&--------------------------------------------4.29 补充--------------------------------------------&br&&br&今天有很多知友告诉我说我的这个回答被微博上ID为知乎大神的号发了出来,唔,我可没有收到过对方的通知,所以这算是红果果的侵权行为。 &br&就事件本身而言,老猫当然是很气愤的,毕竟自己写的东西连招呼都没打就被人拿去用了。然而其实这个故事也不是我的故事,甚至我也参考了很多了关于Wojtek的其他故事,所以怎么说呢,侵权行为当然应该声讨,然而让Wojtek的故事温暖到更多的人,也挺好的吧。&br&&br&很感谢大家能够喜欢这个故事,很感谢那些提醒我答案被盗用的热心知友们。
在英国很多地方,都能看到这样一个抱着炮弹的熊的形象。 或许你很早就在《读者》或者别的什么读物上读过这个故事,并对它的真实性表示怀疑。 的确,很久以前,我也是这么以为的。 ...... 日,伊朗的哈马丹附近,一批驻扎于此的波兰士兵,遇到了一…
&p&下面选了最近十年里,十位名人所做的毕业演讲。那么多的故事与经历,其实只想告诉你一件事:&/p&&p&面对迷茫和不确定的未来,我们能做些什么?&/p&&p&&br&&/p&&p&&b&1 &/b&&/p&&p&&b&史蒂文·斯皮尔伯格&/b&&/p&&p&&i&找不到自我怎么办?&/i&&/p&&img src=&/v2-c79bee441a0f819a081737_b.jpg& data-rawwidth=&894& data-rawheight=&8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94& data-original=&/v2-c79bee441a0f819a081737_r.jpg&&&p&&br&&/p&&p&前不久,斯皮尔伯格为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演讲。一开头他就表明,自己在14年前才从大学毕业,因为大二的时候,他收到了来自好莱坞环球影城的梦想 offer,便果断选择辍学了。&br&&/p&&p&他说:“我辍学,是因为我清楚自己想做什么。”可是即便如此,他还是不知道“我是谁”。而那也是&b&很多人毕业后即将要解决的事:角色定义时刻(character-defining moment)&/b&。&/p&&p&为什么会不知道“我是谁”?&/p&&p&&b&“在人生的前25年中,我们被教导要倾听他人的声音。父母和老师用各种智慧和信息填灌我们的头脑,老板和导师也从他们的立场出发,告诉我们世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通常,这些权威的声音听起来很有道理。”&/b&&/p&&p&斯皮尔伯格说,点头同意他人的观点很简单。甚至,高中时期的他一度就让那些声音定义着自己,那正是不知道“我是谁”的原因。&/p&&p&他决定改变。“辍学后,我的世界观来自于自己脑海中的想象,而不是外界所教导的东西。”屏蔽了一定的外界声音,他早期的电影几乎都反映着自己最关心的价值观。而那也让他意识到,制作电影就是自己的使命。&/p&&p&所以,他的建议是: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样直觉才会到来。&/p&&p&“你的直觉与意识不同。它们通常一起出现,但仍有区分:&b&你的意识会说,‘这是你应该做的’,而你的直觉则会提醒,‘这是你能做的’。&/b&你要听从直觉,做自己能做的,而那就是最能定义你自身角色的东西。”&/p&&p&&br&&/p&&p&&br&&/p&&p&&b&2 &/b&&/p&&p&&b&娜塔莉·波特曼&/b&&/p&&p&&i&没有经验能把事情做好吗?&/i&&/p&&img src=&/v2-c89f9caab9_b.jpg& data-rawwidth=&996& data-rawheight=&9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6& data-original=&/v2-c89f9caab9_r.jpg&&&p&&br&&/p&&p&娜塔莉·波特曼的经历大家应该不陌生吧。9岁就出演《这个杀手不太冷》,是一个公认的学霸演员,一边拍戏一边读书,还以全A成绩被哈佛大学录取,最后获得心理学学位毕业。&br&&/p&&p&2015年时,她返回母校做毕业演讲,用那部大家熟悉的《黑天鹅》讲起了自己的“无经验”。&/p&&p&波特曼回忆说,当导演问她能否出演《黑天鹅》中追求完美的芭蕾舞者时,她觉得没问题。可开始拍摄后,却发现自己的舞步远远没达到电影要求的水平,这让她不得不付出百倍努力……她坦诚地说,&b&接受这个角色并不是出于勇气,而是出于“无经验”,那类似一种“无知”,让她意识不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挑战。&/b&&/p&&p&“如果知道自己的局限,我是绝不会去冒这个险的。最后,这次冒险成了我最好的一次艺术体验,也是最棒的一次人生经历。”&/p&&p&&br&&/p&&p&执导第一部电影《爱与黑暗的故事》时,波特曼也处于“无经验”状态。那是一部对白全是希伯来语的片子,她既要出演,又要担任编剧。她说自己“毫无准备,本该害怕这一切挑战的”,但“无经验”也成为某种独特的自信,帮助她完成了这一切。&/p&&p&她要说的是:&b&“你的无经验是一笔财富,会让你用最本能、最不受局限的方式来思考问题。每当着手新事物时,你要么让这种无经验将你领上他人走过的道路,要么就让它帮你开拓属于自己的道路,就算你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做什么。”&/b&&/p&&p&&br&&/p&&p&&br&&/p&&p&&b&3 &/b&&/p&&p&&b&谢丽尔·桑德伯格&/b&&/p&&p&&i&该如何选择一份工作?&/i&&/p&&p&&br&&/p&&img src=&/v2-3f7d89e4ddba4063ecf10e541f599440_b.jpg& data-rawwidth=&1202& data-rawheight=&12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2& data-original=&/v2-3f7d89e4ddba4063ecf10e541f599440_r.jpg&&&p&&br&&/p&&p&今年,Facebook 的首席运营官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毕业典礼演讲,分享了丈夫意外去世后,自己从“死亡”这件事中学会的道理。回顾可戳:&a href=&///?target=http%3A//mp./s%3F__biz%3DMjM5MTIwOTI4MA%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903f37cb9caa%26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请同我学习死亡,就像个孩子那样&i class=&icon-external&&&/i&&/a&。&/p&&p&这里想复习的,则是她在2012年时为哈佛商学院所做的毕业演讲。桑德伯格谈到了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该如何选择一份工作?&/p&&p&2001年时,桑德伯格离开政府职位,想在硅谷找到自己的位置。她没有赶上好时机,因为硅谷的小公司都倒闭了,大公司忙着裁员,泡沫已破灭。有一个CEO甚至直接告诉她:我们不可能考虑雇佣你这样的人。&/p&&p&过了一段时间,桑德伯格手里握着几份 offer。该怎么选择呢?她仔细比对了每一份工作的任务、角色以及公司情况。其中有一份 offer 是去谷歌做第一位业务部总经理。在那个时候,没人相信谷歌这样的互联网公司能赚钱(谷歌成立于1998年),而且,其他公司 offer 的职位也比谷歌的这份来得高级。&/p&&p&在桑德伯格犹豫不决的时候,刚成为谷歌 CEO 的埃里克·施密特让她“别傻了”。埃里克说:&b&“坐上火箭就对了。当公司迅速成长并有着重大影响时,你的职业生涯也会一起发展。如果公司发展不快、也没什么重大影响力时,瓶颈和办公室政治就来了。如果你有机会坐上火箭,不要管位置在哪里,坐上去就对了。”&/b&&/p&&p&六年半后,她离开谷歌,但没有忘记这条忠告。于是,她选择了 Facebook,接受了现在这份工作。当时有人问桑德伯格:你为什么要去为一个23岁的小孩儿工作?&/p&&p&她的答案是,&b&职业发展不再是传统的爬梯子模式。&/b&&/p&&p&“当你们从商学院毕业并开展事业时,要寻找机会、寻找成长、寻找影响力、寻找前景。调整岗位、降级、升级、离职都没关系。&b&要培养自己的技能,而不是去完善一份简历。从自己的能力出发来评估一份工作,而不是关心别人给你的岗位等级。&/b&做一份真正的工作。接受绩效要求,成为团体的一部分,做一份运营工作。&b&不要计划太多,也别期望迅速升职。&/b&如果像你们这么大时就规划好人生的职业,我会错过现在的事业的。”&/p&&p&&br&&/p&&p&&br&&/p&&p&&b&4 &/b&&/p&&p&&b&罗伯特·德尼罗&/b&&/p&&p&&i&被拒绝了怎么办?&/i&&/p&&img src=&/v2-1a75eb548d9bba3adab90_b.jpg& data-rawwidth=&1240& data-rawheight=&6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0& data-original=&/v2-1a75eb548d9bba3adab90_r.jpg&&&p&&br&&/p&&p&身为奥斯卡影帝,拥有《教父2》、《出租车司机》、《愤怒的公牛》、《美国往事》等多部口碑作品,这样的罗伯特·德尼罗却在2015年纽约大学Tisch艺术学院毕业典礼中,分享了自己被拒绝的经历。&/p&&p&&b&他告诉毕业生,“你们完蛋了”。“一扇崭新的门正在为你们开启——一扇充满拒绝的门。那是没办法避免的!”&/b&&/p&&p&&br&&/p&&p&德尼罗提起当时最近一次被拒绝的事。他去试镜了电影《塞尔玛》中马丁·路德·金的角色,并自我感觉良好,觉得那个角色就是为他而创作的。“但导演显然不这么想”。&/p&&p&&br&&/p&&p&这不是最惨的“被拒绝”。德尼罗曾七次试镜电影《战鼓轻悄》(Bang a Drum Slowly),先是试了试其中一个角色,又面试了导演和制作人的职位,之后又回去试镜了另一个角色……就这样折腾了一通,还是什么也没捞着。&/p&&p&&br&&/p&&p&还有一次,他去试镜后被剧组召唤回去了。德尼罗确信自己要拿到那个角色,结果是,他再次被拒。不过德尼罗能够理解了,他发现这不是自己的错,&b&“只是导演心中有了另一类人选罢了”。&/b&&/p&&p&面对一群艺术生,他解释说,演员的工作就是协助导演。“你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导演从你的试镜中看到了适合他们想法的东西。你可以抓住机会稍作发挥,但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导演的……”&/p&&p&&br&&/p&&p&“而导演、制片人的权力并不来源于他们所处的位置,而是来源于信任、尊重、想象力和协作。”&/p&&p&&br&&/p&&p&&b&所以被拒绝并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不需要过度反省。&/b&&/p&&p&&br&&/p&&p&德尼罗建议说:&b&“就算没有得到那个角色,只要你尽了最大努力,就可以了。”&/b&因为很多时候,并不是努力就能换来好结果。&/p&&p&&br&&/p&&p&他也分享了自己给孩子们的建议:“我鼓励他们去尝试各种机会,保持内心的开放,去体验新事物、新观点。我告诉他们,不去试一试就永远不知道结果。”&/p&&p&&br&&/p&&p&&br&&/p&&p&&b&5 &/b&&/p&&p&&b&彼得·蒂尔&/b&&/p&&p&&i&如果偏离了“人生轨道”……&/i&&/p&&p&&br&&/p&&img src=&/v2-5a1ab6b020e0f9f6bebcf2d83472cef4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5a1ab6b020e0f9f6bebcf2d83472cef4_r.jpg&&&p&&br&&/p&&p&彼得·蒂尔(Peter Thiel)是 PayPal 的创始人之一,被誉为“硅谷创投教父”。可这样一位写出《从0到1》商业哲学的人,一开始为自己规划的人生轨道是:成为一名律师。&/p&&p&&br&&/p&&p&今年在美国汉密尔顿学院,彼得·蒂尔为毕业生演讲,分享了自己的那段经历。&/p&&p&蒂尔选择去上法律学校,虽然不知道律师到底要干嘛,但毕竟学校对于他来说是一个舒适圈。他也确实一路学霸,从高中升到大学,通过各种考试,最后进入了纽约一家大型律师事务所。可是,那里却和蒂尔想象的不一样,&b&“外面的人想进来,而里面的每个人都想出去”。&/b&&/p&&p&&br&&/p&&p&这种感觉是不是有些熟悉? &/p&&p&&br&&/p&&p&七个月零三天后,蒂尔离开了,让所有同事都很吃惊。因为,要下决心离开这个地方实在是太难了……毕竟这是他们通过激烈竞争得到的第一份工作,一份好工作。&/p&&p&&br&&/p&&p&离开律所,蒂尔去面试了最高法院的职位,然而他失败了,他觉得“那就像是世界末日一样”。可是十年后,当初帮他准备最高法院面试的一位老朋友竟然问蒂尔:“你现在是不是很庆幸自己没得到那份工作?”蒂尔才想明白,如果不是那次失败,他就不可能偏离从中学时就定下的职业生涯,也不可能搬到加州去创业。&/p&&p&他说:&b&“回看我曾经想成为律师的决心,那其实不像是对未来的计划,更像是对当前状态的屈服。面对父母、同伴和自己的疑问时,(成为律师)那是一个很好的答案,似乎有了它就没什么可担心的,我的人生轨道将完美展开。但现在回想起来,我最大的问题就是走上这条‘人生轨道’,却不去想它将带我走向何方。”&/b&&/p&&p&最开始创立 PayPal 的时候,蒂尔发现,越是资深的银行家,就越确信 PayPal 无法成功。结果呢?&/p&&p&&b&“你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正是人生中限制最少、禁忌最少、恐惧也最少的阶段。不要浪费你的无知。走出去,做一些你的老师和父母不会去做、也从未想过要做的事。”&/b&&/p&&p&&br&&/p&&p&&br&&/p&&p&&b&6 &/b&&/p&&p&&b&史蒂芬·科拜尔&/b&&/p&&p&&i&一定要死守自己的梦想吗?&/i&&/p&&p&&br&&/p&&img src=&/v2-81d974ca2afa6b11cac5bd2aa120a87b_b.jpg& data-rawwidth=&1248& data-rawheight=&8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8& data-original=&/v2-81d974ca2afa6b11cac5bd2aa120a87b_r.jpg&&&p&&br&&/p&&p&“扣扣熊”史蒂芬·科拜尔(Stephen Colbert)是美国知名的脱口秀主持人,一向幽默,以其喜剧式的表演风格闻名。但曾经,他的梦想是表演莎士比亚的剧目。&/p&&p&2011年时,他回到母校西北大学做毕业演讲,谈起了自己曾经的梦想。在进入西北大学之前,他在弗吉尼亚的一所很小的大学里攻读哲学。他想让自己转到更容易找到工作的专业:戏剧。那时候的他简直爱死戏剧了,“我不只是想出演哈姆雷特,我想成为哈姆雷特。”&/p&&p&但是,当他在西北大学遇到导演 Del Close 时,他对即兴戏剧产生了兴趣。后来他和认识的喜剧演员一起演出,然后成为了美国喜剧中心频道的记者,慢慢有了自己的脱口秀节目……现在的他做着电视,当着表情包,这似乎已经远离了当初站在戏剧舞台的梦想。&/p&&p&基于自己的例子,他为毕业生们熬了一锅黑鸡汤:&/p&&p&“&b&人们告诉你,要跟随自己的梦想。但是,要是那个梦想很蠢怎么办?&/b&比如,25年前(也就是22岁时)的史蒂芬·科拜尔和两个男人三个女人一起住在北边,住在,我现在知道那是一家妓院。他梦想着独自生活,要留大胡子,住在宽敞的 LOFT 里,穿着和服,地上有榻榻米,还有一个不断沸腾的茶壶。他会为街上无家可归的人表演莎翁的剧目。&/p&&p&而今天,我没有胡子,是一个住在郊区房子里的父亲,穿着没熨过的卡其色裤子,以讲安东尼·温纳(Anthony Wiener)的笑话谋生。我爱这种生活。&b&谢天谢地,梦想是会变的。如果我们都死守着第一个梦想,这个世界恐怕到处都是牛仔和公主了。”&/b&&/p&&p&&br&&/p&&p&&br&&/p&&p&&b&7 &/b&&/p&&p&&b&杰夫·贝佐斯&/b&&/p&&p&&i&“选择”是一件比聪明更难的事&/i&&/p&&img src=&/v2-8fd09fdbfa56de97b67635_b.jpg& data-rawwidth=&920& data-rawheight=&5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20& data-original=&/v2-8fd09fdbfa56de97b67635_r.jpg&&&p&&br&&/p&&p&2010年,亚马逊 CEO 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在普林斯顿大学分享了一件事:&b&你的选择比天赋更重要。&/b&&/p&&p&小时候,贝佐斯常常和祖父母一起度暑假,帮忙做一些牧场里的杂活。贝佐斯和祖父母的关系很好,会一起看电视剧,“我很爱并且很尊敬他们”。&/p&&p&然而在一次公路旅行中,贝佐斯无法忍受祖母吸烟的味道。他决定用自己曾经看过的广告语来做一次算术,那条广告语是:“每吸一口烟,你的生命就少几分钟”,他记得是两分钟。于是,贝佐斯立刻计算了祖母每天吸烟的数量,预计了她一根烟需要吸几口……完成后,他拍拍祖母的肩膀,骄傲地宣布:“如果每吸一口烟少活两分钟,您已经失去九年的生命了!”&/p&&p&那预想中对自己算术技巧和聪明头脑的赞扬并没有来到。祖母突然开始哭泣,祖父静静地看着贝佐斯,说:“杰夫,有一天,您会明白善良比聪明更难。”&/p&&p&后来的杰夫明白“善良比聪明更难”,&b&是因为善良是一种选择,而聪明是天赋,是与生俱来的。“你会为自己的天赋而骄傲,还是为自己的选择而骄傲呢?”&/b&&/p&&p&他接着说起自己创办亚马逊的经历。那年他30岁,结婚一年,见到网络以每年2300%的增长速度在迅速发展。他准备辞掉工作,去做一件疯狂的事。贝佐斯也将这个想法告诉了自己的上司,他要在网络上卖书。但他不确定是否会成功,因为很多创业公司都失败了。&/p&&p&那位上司倾听了很久,最后说道:“那听起来是一个很棒的想法。但是,对那些没有一份好工作的人来说,这个想法更棒。”&/p&&p&&br&&/p&&p&贝佐斯给了自己最后48个小时来考虑这个艰难的决择,最后接受上司的逻辑,决定去试一试。&/p&&p&&br&&/p&&p&“如果有了决定却不去放手一搏,那一定会让我追悔莫及。”他肯定地说,&b&自己现在骄傲的,是当初那个选择。&/b&&/p&&p&“明天,真正属于你的生活就要开始了。你会怎么运用自己的天赋呢?你会做什么选择?你会依赖惰性还是追随热情?你会循规蹈矩还是听从内心?你会选择安逸的生活,还是充满奉献与冒险的生活?&/p&&p&……&/p&&p&你会不顾及他人地去展现聪明才智,还是选择善良?”&/p&&p&&br&&/p&&p&这是贝佐斯提出的问题。&/p&&p&&br&&/p&&p&&br&&/p&&p&&b&8 &/b&&/p&&p&&b&J.K.罗琳&/b&&/p&&p&&i&从失败中获得安全感&br&&/i&&/p&&img src=&/v2-3cd0404dafe3a6be4ab2_b.jpg& data-rawwidth=&590& data-rawheight=&9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0& data-original=&/v2-3cd0404dafe3a6be4ab2_r.jpg&&&p&&br&&/p&&p&在2008年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上,罗琳回顾了自己又穷又惨的那段时期。&/p&&p&上大学时,罗琳的父母希望她学一个更有用的学位,可罗琳想攻读英语文学。“在这个星球的所有专业里,父母大概觉得没有比研究古希腊神话更没用的专业了,那恐怕连一个独立卫生间都赚不到。”&/p&&p&接下来的事实也的确如此。“我曾经很穷,那并不是很高贵的经历。贫穷勾起了恐惧、压力,有时还有绝望。那意味着无数羞辱和艰难。&b&而靠自己努力摆脱贫穷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但是,只有傻子才觉得贫穷很浪漫。&/b&”&/p&&p&&br&&/p&&p&所以,她最害怕的事情不是贫穷,而是失败。&/p&&p&什么是失败呢?罗琳觉得,或许对面前这一批哈佛学生而言,他们的失败在别人看来已经是成功了。&/p&&p&“毕业后仅仅七年,我的失败如同史诗。一次无比短暂的婚姻迅速破裂,我失业,是一位单亲妈妈,简直就是现代英国人中最穷的那个,除了流浪汉。……从各种标准来说,我就是我所认识的最失败的人。”&/p&&p&“我也不打算告诉你们失败是有趣的。那段生活很黑暗,……我不知道黑暗期还要持续多久。”&/p&&p&“所以,我为什么要谈论失败的好处?仅仅是因为,&b&失败意味着脱离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b&我不再欺骗自己成为另一个人,我开始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唯一关心的事情中。如果不是因为从没成功过,我可能就不会坚定地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取得成功&b&。我完全自由了,因为最糟糕的已经经历过了,而我还活着。&/b&我还有女儿,还有一台打字机,和一个巨大的想法。&b&人生的最低点,成了我重建生活的坚实基础。&/b&”&/p&&p&失败给予她安全感。&/p&&p&&br&&/p&&p&如果回到21岁,罗琳会对自己说:&b&“真正的幸福在于明白生活不是由一串成就组成的。你的资质和简历,那些都不是生活。……生活是艰难的,复杂的,不受任何人控制的。知道这一点会让你度过人生的跌宕起伏。”&/b&&/p&&p&&br&&/p&&p&&br&&/p&&p&&b&9 &/b&&/p&&p&&b&安德鲁·豪斯顿&/b&&/p&&p&&i&失败没什么大不了,你只需要成功一次&/i&&/p&&img src=&/v2-7d3da68b29cc48b003a83b36bf457eef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12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v2-7d3da68b29cc48b003a83b36bf457eef_r.jpg&&&p&&br&&/p&&p&安德鲁·豪斯顿是云存储公司 Dropbox 的创始人和 CEO,创业时也还不到30岁。2013年,他返回自己的学校麻省理工大学做毕业致辞。&br&&/p&&p&豪斯顿说,很多人在毕业时都感到“没准备好”,其实,他觉得自己从未“准备好”过。他回忆起24岁收到投资人第一笔打款时的感受:“那就像过圣诞节!……看着自己的银行账户从60美元变成120万美元,我真是一阵狂喜。”&/p&&p&可有一天,投资人决定撤回资金,他陷入了“从消防栓里喝水”的局面。但是他说,&b&如果一个阀门关闭了,再去找另一个消防栓就好了。&/b&&/p&&p&人们可能会以为创立 Dropbox 是豪斯顿人生中最兴奋、有趣的一件事。可是,他说:“我之前没分享的,是那些耻辱、崩溃、痛苦的经历。我甚至数不清自己失败了多少次。”&/p&&p&可是,没人的生活可以达到满分啊。&b&“在学校里,也许每个错误都会影响你的成绩。但在现实世界,如果你没有遭遇急转弯、没有撞到过警戒线,那就说明你的前进速度太慢了。你最大的危险不是失败,而是太安逸。”&/b&&/p&&p&他列举了两个失败例子:“比尔·盖茨的第一个公司想为交通灯开发软件,乔布斯的第一个公司则是制造塑料口哨、好让人拨打免费电话的。他们都失败了。”可是,这两个人现在都获得了巨大成功,失败有造成什么影响吗?&/p&&p&那就是豪斯顿最喜欢当下社会的一点:&b&“你不需要累积并背负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前进。从现在开始,失败没什么大不了的,你只需要成功一次。”&/b&&/p&&p&&br&&/p&&p&&br&&/p&&p&&b&10 &/b&&/p&&p&&b&阿里安娜·赫芬顿&/b&&/p&&p&剥夺自己睡觉权利的人谈不上成功&br&&/p&&img src=&/v2-440cda74e3aca71b06d1fe_b.jpg& data-rawwidth=&1240& data-rawheight=&8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0& data-original=&/v2-440cda74e3aca71b06d1fe_r.jpg&&&p&&br&&/p&&p&作为新闻博客网站《赫芬顿邮报》的创始人,阿里安娜·赫芬顿(Arianna Huffington)是公认的网络媒体女王。但她也曾经历过失败的婚姻,也曾尝试竞选加州州长(最后退出了),2005年时才通过创办《赫芬顿邮报》获得成功。&/p&&p&&br&&/p&&p&在赫芬顿看来,什么是“成功”呢?她不愿意单纯用金钱与权利去定义成功,她说&b&,“你可以睡到成功”&/b&。&/p&&p&不要想歪,这里的“睡”是指真正意义上的“睡”。2007年时,赫芬顿本人曾因为缺觉而晕倒,头磕在办公桌上,颧骨断了,右眼还缝了四针。她说,睡眠不足不仅仅影响健康,还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创造力、效率以及决策能力。“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以及三里岛事故,这些后果多多少少都和睡眠不足时所做出的决策有关。”&/p&&p&于是,她在《赫芬顿邮报》的办公室里设置了两个“午睡房”。&b&“一开始我们的记者、编辑以及工程师都不敢去午睡,害怕别人说他们偷懒。我们应该换一换办公室文化啊,应该去指责那些拖着疲惫身躯工作的人。”&/b&不过后来,大家慢慢接受了这个充电模式,她在考虑是否要开设第三个“午睡房”。&/p&&p&赫芬顿也回想起12岁时,一位成功希腊商人来家里做客,激动地谈着自己争取到的了不起的合约。然而他本人的精神状态却差劲极了。赫芬顿的母亲说:&b&“你事业上或许拥有很多本钱,但你才是自己最重要的资本啊。你的健康银行存款是有限的,而你却在不断提取。如果不存入一点什么,你很快就会破产的。”&/b&&/p&&p&所以,别再追求“凌晨四点的北京、洛杉矶、哈佛大学图书馆……”,好好睡一觉吧。毕竟吃饱了才有力气减肥,睡够了才有精神给自己打鸡血啊!&/p&&p&&br&&/p&&p&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p&&p&&br&&/p&&p&更多有趣内容欢迎&/p&&p&&a href=&/org/lens-27/activities& class=&internal&&Lens-知乎&/a&、&a href=&/welens& class=&internal&&Lens-专栏&/a&&/p&&p&&a href=&///?target=https%3A//mp./s%3F__biz%3DMzI2NDY4MzU0OA%3D%3D%26mid%3D%26amp%3Bidx%3D1%26amp%3Bsn%3Dae5dd538ad014d092462ead82af5ad8d%26source%3D4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微信&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3A///yourlens%3Fc%3Dspr_qdhz_bd_baidusmt_weibo_s%26nick%3DWeLens%26is_hot%3D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微博&i class=&icon-external&&&/i&&/a& “WeLens”&/p&&p&Lens是一个致力于发现创造与美、探求生活价值、传递人性温暖的文化传播品牌&/p&
下面选了最近十年里,十位名人所做的毕业演讲。那么多的故事与经历,其实只想告诉你一件事:面对迷茫和不确定的未来,我们能做些什么? 1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找不到自我怎么办? 前不久,斯皮尔伯格为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演讲。一开头他就表明,自己在14年前…
&p&一会没来,各位老师已经快把答案写完了。&/p&&p&&a data-hash=&d3d1a4bee35bdbe8c5374cefe494d2f4& href=&///people/d3d1a4bee35bdbe8c5374cefe494d2f4&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夏茉& data-tip=&p$b$d3d1a4bee35bdbe8c5374cefe494d2f4& data-hovercard=&p$b$d3d1a4bee35bdbe8c5374cefe494d2f4&&@夏茉&/a& 老师找来了津巴多的
TED演讲。我本来也想推荐这个。另外推荐一本书,是津巴多的《时间心理学》,用时间取向来区分人格的研究主要是他在做。他们甚至还专门做了个网站,&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 class=&icon-external&&&/i&&/a&,可以测量你的时间人格。&/p&&br&&p&&a data-hash=&38f7f6a09f3& href=&///people/38f7f6a09f3&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李松蔚& data-tip=&p$b$38f7f6a09f3& data-hovercard=&p$b$38f7f6a09f3&&@李松蔚&/a&
老师提出了个积极-消极、过去-未来的模型,这个和津巴多老师的模型很像,英雄所见很略同。松蔚老师说,活在过去、当下和未来的本质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b&但我觉得其实注意是表象,不是本质。活在过去、当下还是未来的最重要差别,是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动力和意义感。&/b&&/p&&p&在《时间心理学》这本书里,津巴多区分了六种典型的时间观:&/p&&p&&b&1.
&/b&&b&积极的过去时间观。&/b&这种时间观的人以积极的态度组织自己的记忆。回顾过去,他们会觉得自己度过了一段美满而无憾的人生,并因此知足。过去的事肯定有好有坏,但把它编织成一个好故事,并赋予这个故事美好的意义,这是一种心态。&/p&&p&&b&2.
&/b&&b&消极的过去的时间观。&/b&这种时间观的人回顾过去,会觉得自己的过去全是坏事,糟糕透顶,并因此沮丧。同样过去有好有坏,这些时间观的人选择性地注意了过去的坏事,甚至编造未发生的坏事,来证明自己有一个悲惨的过去。这同样是一种心态。&/p&&p&&b&3.
&/b&&b&享乐主义的现在的时间观。&/b&这种时间观的人习惯遵循最简单的“快乐原则”,讲究及时行乐。追求吸毒、喝酒、性、各种感官刺激,奢糜无度。&/p&&p&&b&4.
&/b&&b&宿命主义的现在的时间观。&/b&这种时间观的人常把未来交给命运,觉得自己现在做什么都无所谓,反正好的坏的,该来的总会来。宿命主义的时间观的核心特征是觉得自己渺小,但并不最求当前享乐。&/p&&p&&b&5.
&/b&&b&未来时间观。&/b&这种时间观的人总是为了未来更大的利益放弃现在的享乐。他们为自己设定高远的目标,仔细做计划,并为自己安排很多的工作。对极端的未来时间观的人来说,现在的享乐就是浪费时间,而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属于犯罪行为。他们就像被驱赶着的陀螺,很难停下来。&/p&&p&&b&6.
&/b&&b&超未来时间观。&/b&这些人比“未来的时间观”想得还远,他们想的未来,是来世。所以他们吃斋念佛,为来世修行。&/p&&p&如果把这个时间人格的理论和
“活在过去”、“活在现在”、“活在未来”的说法联系起来看,&b&有一个关于过去的美好回忆并不会让人“活在过去”,“活在过去”的人通常是因为过去的一件“未完成”事件,&/b&比如谈了一段美好却意外中止的恋爱,或者正起色却意外夭折的事业。我觉得,&b&“遗憾”比“美好”更容易让人“活在过去”。&/b&&/p&&p&“活在未来”比较好理解,就是总为未来更长远的利益牺牲现在,焦虑而行色匆匆地前行,总觉得好日子在后头,可是一旦形成了这样的步伐,却总也停不下来,等有一天回过头来,发现自己好像从未活过一样。&/p&&p&可除非你同样能享受现在,否则那个许诺的美好未来永远不会来。&/p&
“活在现在”是最难理解的。按卡巴金老师的说法,正念式的“活在当下”,叫“live in the moment”,而享乐主义的时间观,是“live for the moment”。Live in the moment的意思,是不让每一个现在未带审视地轻易溜走,全心投入,专注地劳作、学习、生活和体验。这种当下整合了过去的记忆、未来的目标,却经由对每一个现在的把握达到。此刻的当下,不是通向未来的途径,它就是生命的全部。至于未来,在把握了每个现在后,自然会来。&br&正如卡巴金老师所说:&br&“生命只在刹那间展开,若无法全心与这些刹那同在,我们将错失生命中最宝贵的事物,且领略不到蕴涵于成长和转化中丰富而深刻的可能性。”&br&“较之于当下在我们之内的,于我们身后的过去和眼前的未来,都是琐事。”(这个是爱默生老师说的。)&br&此刻,如花盛开。
一会没来,各位老师已经快把答案写完了。 老师找来了津巴多的 TED演讲。我本来也想推荐这个。另外推荐一本书,是津巴多的《时间心理学》,用时间取向来区分人格的研究主要是他在做。他们甚至还专门做了个网站,,可以测量你的时…
阿加西在他人生的最后一次网球赛事结束后,接受记者采访,说了这些话:&br&&br&记者:在经历了所有这一切之后,你的内心平静吗?&br&阿加西:过去的几个月里,我用很多时间去告诉自己,这项赛事就是我的最后一站了,我有充足的时间去从各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当我看着那些年轻而富有天才的球员时,&b&我意识到生命是一个永不停止的循环。至于内心的平静,我每天都努力去获得它&/b&&b&;我不知道我明天的感受会如何,但至少现在我已非常平静。&/b&&br&&br&记者:网球到底教会了你什么?&br&阿加西:&b&你一个人在球场上,你必须独自面对和解决所有的问题,你必须控制好情绪但又必须投入情感,所有这一切多么像是生活本身。你必须坚信自己,同时又逼迫自己不断前进&/b&。&br&&br&记者:最后一项赛事了,你完全可以不必拼得这么凶,你甚至完全可以不参赛。&br&阿加西:我只是觉得,这次美网赛是我职业生涯一系列窗口中的最后一扇窗口,&b&这最后一个窗子的颜色,会影响到你如何看待所有的那些窗子&/b&。&b&我不想让自己在缺乏欲望和准备的情况下参赛,那对所有其他的窗子是一种玷污。&/b&&br&&br&记者:你不仅赢得了球迷的心,也赢得了其他球员巨大的尊敬。&br&阿加西:是啊,当我赛后回到球员休息室,他们都起立为我鼓掌。&b&你能够赢得的最好的掌声,是来自于你的同行的。&/b&我们不是在公司里共同完成一项工作的同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的成功是建立在打败别人的基础上的。所以,能够得到他们的掌声是对我最高的赞扬。&br&&br&记者:如果一位16岁的青少年选手在这届美网赛上向你讨教经验,你会向他说些什么?&br&阿加西:&b&把每一天看作是变得更好的机会,在球场外也是如此&/b&。&br&&br&阿加西还说了好些值得反复回味的话,都在这里:&a href=&///?target=http%3A//.cn/s/blog_00063u.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阿加西最后的金玉良言&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r&阿加西道出了所有超一流高手(无论职业,无论行当)的心声:&b&人生最难的,不是征服别人,而是征服自己&/b&。&br&&br&侯捷老师当年在清华大学做讲演,现场有同学给他提出了一个类似楼主在这里提出的问题:你佩服***吗?***是同学们心目中“很厉害很厉害的人”,于是,侯老师在讲座之后,写了这样一篇让我时时回顾,并因此而唤起内心巨大勇气的文章&a href=&///?target=http%3A///not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转)侯捷在华中科技大学的一次演讲:真正佩服的,是那些超越自己局限的人&i class=&icon-external&&&/i&&/a&,侯老师在文中鼓励同学们——&br&&br&&b&超越自己的“ 局限”&/b&&br&清华一位同学问我,最佩服哪些程序员,我一时答不上来。经过同学的引导,我说了几个名字。同学又问我,我佩服的都是些外国人吗?我略略想了一下说是。同学(似乎)失望地坐了下来。&br&&br&事实上,在那个突然的问题中,我的思考迷了路。我的回答并不真正代表我的心意。我从来没有想过谁是我最佩服的程序员。在我的生活中那是一个不存在的话题。技术不是真理,我没有崇拜过哪一位程序员或技术大师。我知道大陆有着地位极为崇高(近乎民族英雄)的程序员,他们的事迹对来自台湾地区的我而言,总是有着一层陌生。当然,传奇令人神往,我也爱听他们的事迹。至于台湾,从来没有知名的程序员,台湾不曾走过这样一个个人英雄时代。现在,我要修正我在清华的回答。&b&我真正佩服的,是那些超越自己局限的人——任何人,不只是程序员。“ 局限” 是你的家庭、你的环境加在你身上的先天桎梏,谁能摆脱先天桎梏,谁便是人生勇者,值得最大的尊敬与佩服&/b&。如果我的读者之中有人佩服我,我希望那是因为我对技术写作的执着以及对年轻学子的关怀,不是因为我的技术。再且,我的技术也只普通而已。&br&&br&----------&br&&br&我在楼主这个年龄的时候,大概也会和楼主一样提类似这样的问题,我也希望自己是大美女,又聪明,集万千帅哥宠爱于一身,既要很多很多的爱,也要很多很多的钱......&br&&br&生活会慢慢帮人洗去这一层层迷念,让人看到真相。少年时的幻梦渐渐隐去,偶像换了一茬又一茬。现在的我,虽说未必看尽千帆,却也行走江湖数十年。现在的我,心目中“很厉害很厉害的人”是什么样的呢?&br&&br&大约15年前看电视,有个节目让我一下子看到了此生的生活方向。那是一对生活贫困的夫妻,妻子得了严重的慢性肾病,终日都需躺在床上。但这位妻子却坚持在家为打工子弟办起了家庭学校,教孩子们认字读书。有时因为病情所限,医生不准她上课,但稍有恢复,他们的家庭课堂就继续开张。电视上,妻子浮肿的脸上没有愁苦,却有欢欣,因为即便到了这个境地,因为她有文化,有一颗帮助人的心,所以她知道自己活在世上,对别人是有用的。那位头发花白的丈夫,脸上有生活带给他的憔悴与衰老,但同样没有愁苦。他默默地支持着妻子的家庭课堂,自己承担着全部的家务劳动,每次妻子上课,他都把她抱到孩子们面前,妻子半躺半卧给孩子们上课。&br&&br&这一幕,让我内心起了大波澜。我知道了,人在任何境地下,都是有选择的,可以选择悲苦地自怨自艾,也可以选择积极开朗地建设。 我在心底默默地存下了这对夫妻的故事,让它在日后我心中又被忧戚偷袭的时候,帮我拨云见雾。&br&&br&这对夫妻,是我心目中“很厉害很厉害的人”中的一个。这样的人,还包括知乎网友们很尊敬的程浩:&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另外,我还认识到:&a href=&/yeka52/& class=&internal&&对不努力的人,同情有害 - 虚晃一枪 - 知乎专栏&/a&&br&&br&==&b&阿加西进入网球名人堂时的演讲&/b&(全文)==&br&&br& “我爱上网球的时间实在太晚了。但我现在拥有的一切,却都全部来自于网球对我的回报。网球不仅给我许多,更教会了我非常多的人生道理。”&br&&br&父亲,&b&当我只有4岁时你就要我赢得温网冠军&/b&;7岁时更要求我将来要集齐四大满贯的冠军。随后的人生还多次告诉我,&b&将来一定要争取进入名人堂&/b&。我不晓得你是否还记得,&b&在我29岁时你告诉我一定要娶格拉芙。这是你给过我最好的命令&/b&。所以,父亲请你一定要继续告诉我日后的人生该做些什么。&br&如果足够幸运的话,在人生某些时刻我们根本不需要去猜测自己是否已经让父母感到骄傲,因为我们都知道自己已经做到了。为此,我必须感谢网球在今天带给我的这个美妙的时刻。这也是我要对这项运动心怀感激的其中一个原因。&br&网球比赛中的众多术语,其实都离不开我们对人生的感悟。比如发球(service)、占先(advantage)、破发(break)、失误(fault)、直落四分(Love)。这样一堂网球教学课,其实也是让我们人生走上成熟的一课。&br&我一直认为我们对社会大众是有给予回报的义务。&b&我们应该创造多于消耗;还要创建一些能比我们更持久的事物;找到自己的极限然后迫使自己突破自我。&/b&因为&b&当生活对我们提出考验时,让我们在低谷中甚至难以认清自己时,我们必须清楚自己还有重头再来的本钱&/b&。因为&b&总是有时间能再攀高峰。从来都没有太迟被激励、太迟去改变这回事。因为生活中没有任何东西我们是可以说‘已经太迟’了&/b&。&br&&br&我带来了自己的学生是因为我认为网球名人堂就像一条纽带,将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联系在一起。我想不到有比儿童以及他们的未来更能代表自己的事物。&b&网球给了我这样的一个机会,因此对我来说能把自己的过去和未来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是非常有意义的&/b&。”&br&&br&===&br&相关回答:&br&&a href=&/yeka52/& class=&internal&&人生苦短,要有趣,爱自己 - 虚晃一枪 - 知乎专栏&/a&&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看待一起入职的朋友做副总裁了,我还在做职员?&/a&&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成为一名踏实靠谱、勤奋刻苦、高瞻远瞩、能言善辩又脾气棒棒的程序员?&/a&&br&==============&br&2014最后一天,送枚苦果,祝君清心健脑,2015更有自信:&a href=&/yeka52/& class=&internal&&苦果:像专家一样思考,像外行一样实践 - 虚晃一枪 - 知乎专栏&/a&
阿加西在他人生的最后一次网球赛事结束后,接受记者采访,说了这些话: 记者:在经历了所有这一切之后,你的内心平静吗? 阿加西:过去的几个月里,我用很多时间去告诉自己,这项赛事就是我的最后一站了,我有充足的时间去从各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当我看着…
冰山模型,想必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的人都应该知道。&br&模型的核心意思是两点:&br&1,人类表现出来的知识和技能只是冰山的一角,决定自身综合素质的是冰山下面的部分:价值观、自我认知、品质、动机。&br&2,冰山以上相对好建设,冰山以下部分,相对难改变。&br&以上观点,由哈佛大学的麦克利兰(David McClelland)教授提出。不太会翻墙,给个百度百科,凑合看吧。&a href=&///?target=http%3A///link%3Furl%3DRD-1ryFYd9GIpmlbe7n9-jiRBuNdLbIawNAhezEUEtc2rS9HuOM8OJe3Pya851e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戴维·麦克利兰&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3A///link%3Furl%3DxuqVlmMZxfWQk62K017kNtpUljHmarEsaWNPOS0FUngChp_vyerzXWxrpI3NHqx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冰山模型_百度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br&冰山模型,我在网上也没找到很好的图,从百度百科摘一个,我来解释下。&br&&img src=&/53adaad9af5c4c959f95e6_b.jpg& data-rawwidth=&369& data-rawheight=&33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9&&&br&技能:skill&br&知识:knowledge&br&角色定位(价值观):Social Roles&br&自我形象:Self-Image&br&品质:Trait&br&内驱力/动机:Motive&br&&br&以上,从上到下,习得(改变)难度越来越大,被感知的难度也越来越大。&br&技能比知识好学,价值观虽然难改变,但是也可以被调整或者自我调整,而最底层的“动机”的形成,现在普遍认为只和基因及童年因素有关,几乎无法改变。&br&所以现在有些理论认为冰山模型最下面应该还有一层基因,我们暂时就不讨论了。&br&&br&由于篇幅的原因,只谈谈动机、价值观,和二者之间的关系。不做太多论证,直接给结论。&br&麦克利兰及其弟子丹尼尔.格尔曼认为人类的动机分为三种:&br&&b&成就动机(&/b&&b&Achievement&/b&&b&)、亲和动机(&/b&&b&Affiliation&/b&&b&)、影响力动机(power)。&/b&&br&&a href=&///?target=http%3A///link%3Furl%3DXFlbgrHP1na1lBmm4LjlUWPdR8FRECBrtiuttcEZnBFMfj7LLFqHDi0q4seTWhS-tewl9huz_d7PHVojrRjiw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i class=&icon-external&&&/i&&/a&&br&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拿国粹举例子。比如说今晚打麻将,一个高成就动机的人,对他而言,赢钱与否最重要,是决定他心情的最大因素;而亲和动机强的人呢,对他而言和谁打麻将最重要,过程是否开心最重要;影响力动机强的人呢,如果你今晚打麻将不叫我,那我就不爽透顶了。&br&一般来说,职场上典型的模型:&br&不会用电脑作图,手写一张,字丑,见谅。&br&左上角的图,所谓深v模型,这种高成就、高影响、低亲和的:一般来说是“带领企业走出困局的开创者”,比如我觉得乔布斯大概如此;第二种,比如说“卓越的合伙创业者”;第三种,我觉得优秀的职业经理人理应如此。&br&&img src=&/eb08dc5f8a_b.jpg& data-rawwidth=&853&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3& data-original=&/eb08dc5f8a_r.jpg&&&br&而有的同学会问,我其实很想成就一番事业,但是我的工作不允许;有的说,我其实特别不喜欢和人打交道,但我偏偏是做销售的。&br&那么就涉及到下一个问题,价值观。所谓的价值观,麦克利兰认为亦是:成就、亲和、影响这三部分,只不过是根据所处的社会环境,工作内容作出针对性的调整。以下还是拿如此举例子,红色是你工作要求的价值观,蓝色是你的实际动机,细线的是你真实表现。&br&下图,比如说你是某销售经理,那么销售这个岗位要求(红色:岗位要求)你有高亲和动机,高成就欲望,低影响力(很多事情客户说了算嘛)。于是你做出相应的调整(细线:真实表现,调整后的表现),但是呢,你的亲和动机还是不高,所以事实上你就和客户关系一般。同时,由于你亲和动机(蓝色:实际动机,内心情况)本来就不高,所以你活得很累。成就动机也是被逼出来的,所以早晚会辞职。&br&&br&&img src=&/5a53caf9068dec23cbe4ed44_b.jpg& data-rawwidth=&858&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8& data-original=&/5a53caf9068dec23cbe4ed44_r.jpg&&&br&假设你是个司机,持有以下模型。司机这个岗位对你的要求,红色部分,不能成就动机太高,否则老想高升,不稳定;不能影响动机太高,否则乱说话。要有足够的亲和动机,才能服务好老板和接待好客人。你实际表现出来也如此(细线,调整后的价值观),那么你工作肯定很顺利,能得到认可。&br&但是你实际上,蓝色,成就动机很高,所以你这份工作让你觉得很枯燥,无趣,没发展,没前途。而你实际亲和动机又很低,你把它调整得很高,所以你又很累。这个,早晚辞职。&br&&img src=&/a22ef96a9d72_b.jpg& data-rawwidth=&858&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8& data-original=&/a22ef96a9d72_r.jpg&&&br&以上,大家应该明白了。所谓的鸿鹄之志,就是高成就动机。所谓的小富即安,即使低成就动机。&br&但是你实际角色,包括环境又对你有要求,你不得不为此改变。&br&&br&比如我,我实际上没什么成就动机,但是当下的社会,要求我要努力拼搏。所以我把自己的成就动机调整得很高,所以我很累。&br&比如我,影响动机很高,所以我喜欢在知乎写答案,获得大家的认同。
冰山模型,想必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的人都应该知道。 模型的核心意思是两点: 1,人类表现出来的知识和技能只是冰山的一角,决定自身综合素质的是冰山下面的部分:价值观、自我认知、品质、动机。 2,冰山以上相对好建设,冰山以下部分,相对难改变。 以上观…
我这三年都在用实际经历去解答这个问题,并且这两个月集中读了一些书,有了自己的思考。题主的困惑,我严丝合缝地有过。题主的那种想要的“这辈子就它了”的感觉,我也分毫不差地有过。先上目录。&br&&br&一,前言&br&二,三叶草理论&br&三,案例分析&br&四,参考资料&br&==================前言的分割线======================&br&我常常想“假如苏轼真正想做的事是程序员怎么办?”&br&&br&先让我们打开一下上帝视角哈。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长长的单子,左侧是所有人的名字,右侧是属于该人的天命所归的那件“事”。那么,有没有可能出现这样的话?&br&&br&“谁让陆羽生在中国的?本来他应该生在南美洲,然后写出世界上第一本咖啡豆著作《咖啡经》的!”&br&&br&“是你把康德的出生年份设定错了对吧?来你过来。我保证不打死你。你知道他本来是要参与核弹研发的你知道吗?结果他以为研究哲学是他天命了你知道吗?哎我去你还敢躲,我让你躲!让你躲!”&br&&br&如今有的做企业开创了新产品改变生活,有的埋头于实验室发现了物理世界的本质,有的人投身慈善为心中更好的世界奔走鼓吹……他们都声称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br&&br&古人是不是挺倒霉,因为真正他们想做的,还没有来到?&br&&br&或许你会说,对于每一个古人来说,一则你说的事情并不存在,二来也无法通过任何方法感受到。那你这种假设没意义。&br&&br&好吧我知道。我就是想让大家开一开脑洞,来个思维热身先。(众人:去!)&br&&br&==========要不我们严肃点吧的分割线=============&br&&br&我们调整一下。&b&每个人出生后,我们在左侧填上他的名字,右侧在世界上已经存在的事情当中选择一个,做为他的那件事&/b&。&br&&br&这个设定应该符合很多人对于“这辈子要做的事”的感觉了吧。&br&&br&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事情是越来越多的。单论职业来讲,农业社会说“七十二行”,虽不是确指,我们就按七千二百行吧。如今呢?十万个不止了吧。这个分母扩大的同时,我们以及我们的下一代,岂不是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几率越来越小了?&br&&br&再思考一个问题。&br&&br&一个小村子里,一个农民克服无数困难,成功开创了无化肥无除草剂无农药种植某种作物的先例,产品品质极好,并因此向各地的农户传授讲学。&br&&br&另一个平行宇宙里,这个农民有一天进了城,发现自己有音乐方面的天赋,于是刻苦努力,最终取得成就,开办了音乐学校,帮助像他一样的孩子成材。&br&&br&这两种情况,哪种算是“他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呢”?[1]&br&&br&我开始意识到,类似于“世界上有那么一件事是真正属于你的要做的”、“如果你还没找到这件事,那就不要停下来,拼命寻找”、“假如你已经找到了,就一定要排除万难坚持下去”的想法是有疑问的。&br&&br&他们共同指向了一个假设:&b&每个人都有一件“天命”的事情,在我们出生时或者成年之前就设定好了,就像埋藏于某处为我们打造的宝藏一样,只等着我们去找到。&/b&&br&&br&不论这个假设是不是真的,先看下认同这种假定的话,会出现什么问题。&br&&br&&ol&&li&
它通常指向“具体的事”,比如做一份工作、成一个事业、办一个组织。那么社会越发展,具体的事就越多,找到的几率越小。&b&这种假设会让我们陷入到“以有限生命去探究世界的无限广度,而忽视深入发掘”的坑中&/b&。&/li&&li&&b&它否认了客观环境的不可掌握性。即它假定客观环境能够支持我们找到这件事,并且坚持做下去&/b&。可难道你没有遇到过在大城市干一份热爱的工作却因各种原因被迫回老家结婚生子的事吗?&/li&&li&
它一般认为这件事是不变的。又由于第二点,假如我们真遇上了,并且倾注全部的生命能量履行自己的使命时,却&b&由于某个原因被迫放弃,我们很容易陷入到“从此失去了人生的意义”的深渊中不能自拔&/b&。&/li&&li&
如何确认?常见的如题主所说,“反复比对法“和“一见钟情法”。&b&当我们忙于寻找时,无论我们用哪种方法,都是把重心放在了“判断外物”上。但除此之外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常被我们忽略,即“我是谁”(认知自身)&/b&。这两者绝非无关系的,如果不能回答后者,我们无法很好地回答前者。&/li&&/ol&&br&==============三叶草理论=====================&br&&br&这里,我想提出一个我的不完善的理论,姑且叫做三叶草吧。&br&&img data-rawheight=&486& data-rawwidth=&536& src=&/f6abeda71ce94f48eff7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6& data-original=&/f6abeda71ce94f48eff7b_r.jpg&&&br&&ul&&li&
本性:这里不单单是指性格,还包括你的内心动机等。属于先天且很难改变的东西。注意这里的本性&b&不包括天赋&/b&。&/li&&li&
价值观:引述一个观点。&blockquote&&b&价值观是“什么是重要的”和“这些东西之间有什么关系”的观念。&/b&[2]&/blockquote&&/li&&/ul&
“什么是重要的”:“赚大钱”还是“健康的身体”重要?&br&
“他们有什么关系”:先有财务自由还是先有行动自由?财务自由是行动自由的必要条件吗?&br&
价值观属于一段时间内稳定的。&ul&&li&
外部环境:大到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小到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公司等。这个属于常常变化的。&/li&&/ul&&br&这三者的交集,就是所谓的“我真正想做的那个东西”。&br&&br&那么,我的暂时性的结论如下:&br&&b&我真正想做的那件事,就是局限于客观环境,我们从具有“能够发挥我们本性”和“符合我们价值观”的某一类事情中选择的那一件。&/b&&br&&br&几点解释如下:&br&&br&&ol&&li&
价值观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与社会打交道的产物,故而“这件事”绝非先天就有的。&/li&&li&
由于客观环境和价值观是会改变的,那么&b&这件事是在动态中不断形成并改变&/b&的。&/li&&li&
我用了“局限于”,是因为我们是在有限的选项中做出选择。没有任何人拥有足够的资源在无限广的范围内去尝试然后再确定某一件事。相反,一些人后来看起来的“笃定的选择”和“坚持的事情”,恰恰在其抉择的当口,选项是很有限的。&/li&&li&
选择是有限的,并非是提倡安于现状。相反,正是因为其是受限的,&b&每个人都应该能在可以触及的小环境内尽可能地探寻可能性并尝试&/b&。只有理解了选择是受限的,才能从诸如“假如我考上了另一个专业”、“假如我是富二代”、“假如当初我妈没有逼我回老家相亲”的想法中解脱出来。&/li&&li&
本性不包括天赋,是因为并非每个人都有天赋;纵使有,“我们想做的事”和天赋也不是必然相关的。你可以理解为,天赋是老天觉得我们应该做的,而不是必须做的。&/li&&/ol&========================================&br&&br&从以上结论出发,&b&确定我想做的事,就必然包括了“认识我自己”、“厘清价值观”、“探究我们能选择的环境”三个部分&/b&。&br&&br&既然本性包含了性格的部分,那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些知识或测试:&br&&u&&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www.authentichappiness.sas.upenn.edu/&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真正的幸福测试 &i class=&icon-external&&&/i&&/a&&/u&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网站,可选中文。[3]&u&&br&&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ceping/mbti.htm%23main&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BTI职业性格测试-MBTI测试&i class=&icon-external&&&/i&&/a&&/u&最常用的职业测试。&u&&br&&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view/684458.htm%3Ffr%3Daladdin&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冰山模型_百度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u& 这个结合&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answer/&&人类为什么会有「雄心壮志」?为何有人「小富即安」,有人有「鸿鹄之志」? - 知乎用户的回答&/a&这个回答看更明白。&br&&br&无论是“本性”还是“价值观”,都具有一些共有的特征:&b&抽象的,超越了具体的事件和环境的&/b&。同时,&b&只有真实与否,没有对错之分&/b&。[4]我们可以从这些共有特征出发着手解决问题。&br&&br&我建议你静下心来,找张纸或打开电脑,写下以下内容:&br&&br&那些你永生难忘的事;&br&&br&让你有“如鱼得水般自在”的经历;&br&&br&让你充满成就感和快乐的瞬间;&br&&br&让你尊敬并&b&希望成为&/b&的人;&br&&br&那些总在你脑海中上演并为之沉醉的剧场;&br&……&br&&br&&b&还可以写下与以上例子对应的一些经验&/b&:&br&&br&让你觉得很沮丧挫败的事;&br&&br&让你觉得不自在、不舒服但是又想不明白原因的人或者事;&br&&br&你藏在心里的不敢告诉别人的事或想法;&br&&br&……&br&&br&仔细探寻,这些背后隐藏着哪些共有的关键词,体现了哪些价值观?&br&&br&这里我还有一个简洁易行的办法,叫“改变假设法”。又可分为两种:“环境受限”和“愿望满足”。&br&&br&1. &b&“环境受限假设”:你想做一样事是吧,那么换个环境,该环境下这件事很难实现。然后推演。&/b&&br&就比如,你说你喜欢商业,可又不完全确定对吧?&br&&br&那假设你现在进监狱了(请务必要入戏),你会怎么办?&br&&br&如果你在监狱中也会热衷于以物换物,琢磨如何巴结犯人中的老大让他给你行方便,整天想着怎么从外面搞过来上好的烟然后倒给那帮家伙们。这个才叫真爱。&br&&br&再进一步,假如你到一荒岛了,连倒烟都没地儿倒了,你怎么办?你会怎么样生活?[5]&br&&br&通过这样的不停变换前提的追问,逼你去探寻深层次的东西。比如你可能会意识到,你喜欢商业,或许是因为“钻研某种规律过程中的创造性快乐”;也可能因为“家中有经商传统,所以从小就被灌输做商人的观念”;亦或是“迷恋那些成功商人所受的瞩目和追捧”……&br&&br&&b&当我们所追寻的是一件具体的事时,比如“做个医生”。那么其背后必然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所在,比如“帮助人”&/b&。想要帮助人,你既可以做个医生,也可以做个教师,去投身慈善。或者假如你是个管理者的话,把你的职能发挥好,就能最大程度地帮助人(《你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作者就认为做管理者才是实现“帮助人”这个目标的最好形式)。&br&&br&&b&过程中要注意的是,总结价值观需要理性,发现“本性”则要靠内心的直觉把握。比如,我可以凭理性知道我向他人分享是因为我有了(自认为的)足够深刻的经验,但是“我想要去分享”这种内心的涌动,却只能通过直觉来捕捉到。&/b&&br&&br&2.&b& “愿望满足法”:假设你想要的事,或者某种状态已经实现了,你又要追寻什么?&/b&&br&&br&以我为例。&br&&br&我曾经试过上面的朋友提过的“反复提问自己人生的目的,然后疯狂写答案”这个方法,我写到这个答案就停止了:&br&&br&“构建参差多态的美,并且引领人们去发现、认同乃至追寻生命的丰富性之美。”&br&&br&然后再也写不下去了。可还是有种感觉,就像挖矿挖到了很深的地方,碰到一个岩石层,你觉得下面还有东西,可就是挖不动了。&br&&br&&b&然后我问自己:假如你到了一个参差多态的社会,所有人已经在追寻生命的丰富性之美了,根本不要你引领了,你怎么办?&/b&&br&&br&我被问住了。&br&&br&直到咨询的时候,咨询师帮我理出一个我过往经历中的关键词“影响”,我才有了柳暗花明的感觉。&br&“影响力动机”,这就是岩石层下面的东西。&br&&br&在整理了自己的关键词和价值观之后,你可能会发现它们中间存在着联系,很有可能串接成一条条链条,我称之为&b&隐藏的线&/b&。&br&&br&一条串接我生命的隐线,终于慢慢浮了上来。&br&&br&体验——分享——影响。[6]&br&&br&所谓”参差之美“的背后,是“体验分享影响”这个底层动机以及“参差多态是幸福本源”这一价值观的交集。&br&&br&这条线串几乎影响了我的所有事。&br&&br&见到一个新鲜事物就经不住想去尝试下;毕业后换了三个城市;我大学时一人爬山,下山时大路不走偏要往没人的山谷里面钻,差点丢了自己小命……这是“体验”。&br&&br&一人站在繁花烂漫的山坡上看草原落日,打电话给好朋友,无比激动地描述眼前的美景;我得了病,疼得死去活来,输完液刚好了一点,就忙不迭地向周围人讲这种病有什么病征碰到后该采取什么紧急措施;酿啤酒时有些环节没做好前功尽弃,赶紧给每个人说要注意哪点哪点……这是“分享”。&br&&br&总是喜欢帮助他人(不管他人乐不乐意),总是向他人讲述我的心得理念价值观,如果别人没有触动我会很挫败……这是“影响”。&br&&br&我现在回答你这个问题,不也是在“体验后分享并试图影响”么?&br&&br&对于自己的本性和价值观认识得越深,“想做的事情”也会越来越清晰。[7]&br&&br&以上就是我对“如何确定”的一点感悟。下面想对两种常见的观点提出我的担忧。&br&&br&第一是“排除法”或者“试错法”。即我们需要不断尝试,然后不断确定自己不想做的,慢慢的自己真正想做的就会浮现。&br&&br&这种观点有个前提假设:只要不断排除我们不想要的,最后就能找到想要的。&br&&br&我支持不断尝试,&b&但是“排除我们不想要的”不一定就能“得出想要的”&/b&。这是我的惨痛教训。&b&如果在排除的过程中我们不去总结归纳为什么排除和思考我真正想要什么,我们最终会陷入“只知道自己不想要的,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的坑中&/b&。&br&&br&第二是“坚持做自己当前的事,不管喜不喜欢,慢慢地擅长了,有成就感了,就成真爱了”。我简称为“虐成真爱”。&br&&br&你的长辈里有没有混体制里一辈子,也位居高位了,但是对于“公务员”这个职业就不爱呢?我就有这样一个长辈,他已经退休了,每次见面吃饭都给我说“有想法的人不该去当公务员”。他儿子出去闯荡了一圈,想借家里二十万开酒吧。他老婆对儿子说“别冒那个险了我用这二十万养你行不行”,他则直接拍板“儿子有自己的想法我肯定支持,砸这二十万给儿子就算失败了也值”。你看,他的价值观从来就和“公务员”这种职业不搭边。&br&&br&&b&一个职业就算符合你的本性,假如不符合你价值观的话,被虐一辈子都成不了真爱&/b&。小野二郎能耐住性子捏一辈子寿司,原因之一是他一直认为“自己应该带给顾客无上的美味”,这个价值观和开一家小而美的顶尖儿寿司店是符合的,且没有动摇过。你觉得小野二郎在二十分钟翻一次台的回转寿司连锁餐饮集团当研发总监一辈子能爱上他的职业吗?&br&&br&===========我也一见钟情过的分割线============&br&&br&有人可能会说,那是因为你没有过“就它了,老子一辈子的追求!”这种感觉。&br&&br&我还真有过。不仅有,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br&&br&你知道我第一次知道“精酿啤酒”这个事是什么感觉吗?&br&&br&就像我从小心中就有了一个梦中情人的标准,然后自己也知道这标准世上没人可能达到,所以也就这么过着。然后突然有一天,我生活中居然出现了这样一个人!完全符合我的标准!更关键的是,琢磨了一下,自己还有可能追到她!&br&&br&就这感觉。&br&&br&我主动去找各种书籍,从介绍文化的到纯粹的酿酒技术书籍。文科出身的我,曾经最不喜欢的是化学,可是硬着头皮看那些化学名词,居然也看得进去。其实就是想把酒酿出来,并且酿得尽量好喝。&br&&br&我有一段时间在一个偏远的农场,为了酿酒,从网上订的材料设备。顺丰和我打电话半小时确认了我的地址,然后用一辆摩托车送了过来。那些设备差不多一人高,被绑在后座上,晃晃悠悠的。快递员告诉我这地方从来没送过,更没一次送过这么多东西。&br&&br&然后我克服种种困难,在只有一个水龙头的卫生条件极差的厨房(这边酿酒那边厨师宰鸭子给我们做饭),历经了几次失败,终于成功酿出来了一批酒。&br&&br&我曾经是做旅游的,写字楼普通白领一个。想着要做啤酒,怎么的也和餐饮有关吧。于是辞了职,主动找了一个餐饮连锁,而且主动地,要从服务员开始做。为什么?因为要做餐饮的话,我必须了解所有环节吧。从营运总监,到店长,到同事,都和我说过“当时想着你肯定干几天玩玩就走人的”。所有人,包括我爸我妈都觉得我属于那种咖啡馆喝咖啡的文青,绝对想象不出我撸起袖子洗碗的情景。&br&&br&我自己都动摇过。第一天端了一天盘子,晚上躺到床上, 胳膊疼。瘦身板,没做过体力活儿,端俩餐碟都端不稳,手臂就一直绷着,然后肱三头肌就受不了了。抱着胳膊我就想,自己是不是没事找虐啊。然后给自己下了一 个限,至少做仨月吧,别让周围人都觉得我吃不起苦似的。坚持下来了。&br&&br&那段时间,经常想起的一句话是,“你内心有了一个长远目标后,就不会被小的突如其来的事情打乱人生节奏”。&br&&br&有没有觉得鸡血?可这不是我想表达的。&br&&br&&b&我曾一直以为精酿啤酒就是“这辈子命中注定的事”,但现在我不这样认为了。&/b&&br&&br&是不是我要抛弃这件事了?&br&&br&不是。精酿啤酒这个东西,这辈子都要纠缠在我的生命当中。这一点,我一开始就深信不疑。&br&&br&&b&是因为我认识到,她是路,是路标,但不是目的地。目的地是“体验分享影响”,或许是更遥远的我还没看到的地方。&/b&&br&&br&&b&我逐渐摆脱了形式的桎梏&/b&。就像把身上所有的厚重衣服全脱了,清清爽爽地走在路上的感觉。&br&&br&===========================&br&&br&[1]:我认为,两个世界里,他都找到了他这辈子要做的。&br&[2] [3]:出自心理学家罗克奇的论文《人类价值观的本质》。&br&[4]:我测出来最大的优势是“Appreciation of beauty and excellence ”,或许我该去做个艺术评论家#^_^#。但是回想起来,“对于美和卓越的欣赏”确实也是我生命中的一条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崩坏3无限钻石修改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