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延迟退休,怎么就变成提前退休特殊工种目录了

专家:延迟退休自欺欺人 应鼓励提前退休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养老领域有太多似是而非,甚至是误导性的概念和理念
  【热点观察】延迟退休是自欺欺人的办法
  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严伟
  最近,有学者再次提出所谓&抚养比&问题,称如果中国不提高退休年龄,到2050年,中国的抚养比将从2010年的4.9下降到2050年的1.4,这意味着2010年是5个年轻人养一个老年人,2050年则一个半年轻人就要养一个老人,他们将不堪重负。
  抚养比是指在人口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这不是第一次有人提出&抚养比&问题。但笔者认为,所谓&抚养比&不是问题的关键,把&抚养比&作为延期退休的理由不能成立,延迟退休也没什么实际意义,我国的养老问题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严重。
  所谓&抚养比&是表面现象
  无论是10个在职的养1个退休的,还是1个在职的养1个退休的,都是表面现象,都不能说明问题,也不能证明是否养得起、养得好。这个问题没有实质性意义,不能作为决策的依据。
  很简单的道理,如同一个家庭,如果10个子女都收入很低,虽人数众多,他们也很难供养父母。相反,如果一个独生子女家庭,子女是高收入,则其父母就可以被很好地供养。
  问题的关键是看这个家庭的总收入,而不是这个家庭有几个子女。
  一个国家也是这样。30多年前,我国的所谓&抚养比&情况,要比现在低得多,全国在职的要比退休的多得多,退休人员总数也要比现在少得多。差不多就是10个在职的养1个退休的。30多年前,全国企业退休人员总数大约只有1000万,而现在是8000万左右。30多年前,企业退休人员每月的退休金平均是四五十元,现在每月的养老金平均是两千元。而且现在1亿多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也领到了每月50元~100元的养老金。我国60岁以上老人的抚养情况、生活质量已经今非昔比,根本不能同日而语。
  上述事实充分说明,所谓&抚养比&跟国家能不能养得起退休人员、退休人员能不能领到养老金、领到多少养老金,没有太多关系。
  财政收入增速远高于老龄人口增速
  养老问题会越来越乐观
  这些年来,我国不是只有60岁以上老人的数量在增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60岁以上老人由数千万增加到目前的2亿,可是,同期财政收入由1100亿元增加到26万亿元(按照国际标准计算,一切国有机构的收入包括社会保障缴费、国有企业利润、国有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均为国家财政收入)。按照可比口径计算,30多年来我国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速度15%左右,最高年份曾经高达26%。
  从现在起,即使按照比较保守的7%的增长速度计算,每10年就翻一番。到203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约为4亿人,约增加1倍;同期,财政收入预计增长4倍,由26万亿元增加到104万亿元(按照2013年价格计算,下同)。由此可见,20年后,我国的财政实力更加强大,抚养老人的能力更强。养老金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而且越到以后越不是一个问题,国家的负担越轻松。我国养老问题不是越来越严重,而是越来越乐观。
  2013年,我国支出养老金、退休金合计约3万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26万亿元的12%。全国2亿60岁老人(含农村老人,下同),平均每人每年1.5万元,每月1200元。2030年,按照现价计算,如12%的养老金支出比重不变,4亿60岁老人,平均每人每年3万元,每月2500元。
  延期退休没有实际意义
  延期退休实际上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办法,除了引发亿万劳动者的反感和抵触,没有其他任何意义。
  很简单的道理,不论你是多大岁数退休,全国60岁以上老人的总数没有变,增长速度没有变,所谓的&抚养比&也没有变。更重要的是,全社会的财富增长没有变,财政收入的增长趋势没有变。所有这些都没有变。一句话,与抚养60岁老人有关的决定性、实质性因素都没有变。在这种情况下,让劳动者多干几年、晚退休几年,有什么意义呢?
  表面上看,晚退休可以多缴几年养老保障收费,可是他们也要多领几年在职的全额工资和相应的福利待遇。社会总体成本并不低。袜子换手套,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不要总是把主意打在延期退休、多收养老缴费上面。你多收劳动者几年的养老缴费,实际上就是劳动者的收入降低一块,消费少一块,60岁之前的生活水平相对低一些,国家的税收相应也少一块。相反,你少收劳动者几年的养老缴费,实际上就是劳动者的收入提高一块,消费多一些,60岁之前的生活水平高一些,国家的税收相应也多一块。实质是一个劳动者自身创造的财富在近期和远期如何分配的问题。究竟如何分配合适,应该尊重劳动者本人的意愿。
  所谓&我国人口红利结束&是一个误区
  虽然目前我国每年劳动人口总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但这绝不等于所谓的&我国人口红利结束了&,更不是我国的劳动力开始短缺了。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
  我国的经济总量同日本差不多,可是我国的总人口整整是日本的10倍。也就是说,我国的生产率总体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我国的经济总量是美国的一半左右,但我国的总人口是美国的4倍还多。也就是说,我国的生产率整体只有美国的八分之一不到。在这种情况下,担心我国出现劳动力短缺、因而需要延期退休,显然是可笑的。什么时候我国的经济总量达到了日本的10倍,美国的8倍,到那时候再谈我国&人口红利结束&,也不晚。
  可以肯定地讲,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量劳动力严重过剩的情况下,提出延期退休是不明智的,不可取的。
  明智聪明的做法是,鼓励适当提前退休,提前退休期间领取50%或者60%的退休金,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领取全额退休金;凡是有提前退休的家庭,如有适龄就业子女而没有就业,政府优先安排工作,特别是大学生子女更要优先安排。
  至少,我们应当把是否提前退休交给劳动者自愿选择,给劳动者一个选择的机会,而不要那样蛮横,那样僵硬。
  可以肯定地讲,只要是和平发展、和平建设,未来60岁以上老人的数量3亿也好,4亿也罢,我国完全能够做到保证这些老年人温饱生活,也肯定能够保证给这些老年人每月发放一定数量的养老金。关键是发放多少的问题,发放标准是否公平的问题。
  考虑到农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普遍拥有一份承包地,可以通过出租等形式的流转,每年获得一定收入(目前东北地区一般出租一亩耕地年租金约为500元),因此,国家虽然也要承担他们的养老责任,但每月提供的养老金数量肯定也应该不会简单比照城市劳动者养老金的水平。这也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有的国家明确规定,居民拥有的个人财富达到一定水平,国家不提供养老金,减半养老金。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做法:60岁老年人或其所在家庭拥有财富达到一定程度,政府不提供养老金,减半养老金。政府如果给一个亿万富翁提供养老金,就是笑话了。
  必须讲清楚一个道理,事情的实质不是&政府花钱养老人&,而是包括60岁以上老人在内的全社会的劳动者花钱养老人。社会的全部财富都是劳动者创造的,政府每一分钱的财政收入都是劳动者创造的。准确地讲,不是&政府的钱&,而是&劳动者的钱&。政府手中的钱即财政收入,本质上是劳动者委托政府管理、支出的钱。这笔钱怎么花,每年拿出多少钱养老人,从根本上讲,应该是全社会的劳动者说了算。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所谓的&抚养比&问题没有实质性意义,我国劳动力将长期处于过剩状态,延期退休不可取。我国养老问题、养老金问题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严重。只要政策对头,我国未来60岁老人将领取更多的养老金,生活将更幸福。
编辑:孙洁
责任编辑:张兰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移动看!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24小时点击排行不是说好的延迟退休?怎么又成提前退休了?
不是说好的延迟退休?怎么又成提前退休了?
在利益的驱使下,全国各地非正常提前退休现象悄然增多。在不断讨论延迟退休必要性的大背景下,近日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披露,当前“未老先退”问题突出,有的地区提前退休的人员占到当年退休人员的30%。我国的政策规定长期从事特殊工种或因工致残、失去劳动能力的可以提前退休。可实际落实到地方就变成了,有困难退不了,没困难创造困难也要退。甚至有的机关事业单位以腾位置为借口要求相关人员提前退休,还为此创造了个“内退”的名词。找关系退下来的人根本就不是因为身体原因,所以在退休后许多人都陆续被返聘,从此可以拿着养老金和返聘工资,一份工作一捣腾倒还增加了份收入。而近年来养老金不断上调,已经出现了养老金高于在职人员工资的倒挂现在,这更是引得在职人员羡慕不已,纷纷找路子提前退休。当然,这种好事可不是人人都能享受的。曾经有个社会调查专门针对提前退休现象做了了解,发现从单位性质看提前退休和离岗现象的多发单位依次是:行政单位(51.9%)、事业单位(25.1%)、国企(19.8%)、私企(1.6%)、外企(0.5%)。去年下半年我认识的一个人发朋友圈说单位领导已经跟他谈话了,从明天起就可以不用上班了,正式开始退休。当时激起一片羡慕嫉妒恨的评论,因为他老人家高龄三十有余。那么,问题来了,你猜他是什么单位的?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抽空阅读小编的文章,希望大家用发财的小手点点关注,建议或意见请在评论区回复,你对什么样的文章感兴趣呢,那就快快告诉小编吧,小编都会挨个看的哦!小编也在这里祝您阖家欢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给您笔芯啦~!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身在市场,你就得准备忍受痛苦说好的延退呢?两类人提前退休收入更高
人社部已多次证实延迟退休政策将推行,但在延退政策出台前,发改委等部门的调研结果并不理想。据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改革司人士透露,在有的地方特别是地市一级,出现了退休年龄54岁现象,有地方政府还鼓励提前退休,部分国企则出现了退休后退休金比退休前收入还高的情况。
这两类人提前退休后收入反而更高
近日,国家出台延迟退休,但有地方政府鼓励提前退休,这也是许多职工希望的退休局面。为什么绝大部分职工不支持“延迟退休”,因为这不仅意味着要多工作几年,而且工资增长赶不上养老金的增长导致。
我们收入的增长赶不上现在养老金的增长,这对在职人员也是一个刺激。因为很多人感觉到退休以后收入更有保障,按照国家政策,退休收入每年增长10%左右,而政策对在职的人激励不足,所以肯定不愿意工作。
“这是地方政府的政策,不是国家政策,肯定也不符合国家的规定。”参与延迟退休相关问题讨论的人社部人士评价。
而就在北京的郊区,两年前还发布了鼓励提前离岗的政策。其内容主要是针对政府公务员,采取自愿的形式,55岁以上该区政府公务员,可以提前退休。”知情人士透露,“与其兑换的条件是,提前离岗人员可以在工资级别和待遇上,上升一个级别。”
发改委人士透露,“我了解很多的国企,在职的6000元,退休金7000元,对于国企,本身也不公平。”据了解,部分国企在建立养老金制度外,还有企业年金,这对退休之后的收入形成了补充。发改委调查甚至指出,“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甚至提高很多,这两部分达到了将近20%。”
造成退休收入增长的一个因素是提前退休政策。前述北京某区鼓励提前离岗的政策就指出,“比如,离岗前是科级干部,提前退休后,可以调整为处级干部,并享受处级干部的待遇。”执行该政策人士补充说道,“变为处级后,退休收入自然升高了。”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提前退休,享受更高的收入成为了自然之选。
为何实施延迟退休?
发改委人士透露,劳动年龄人口实际上从2012年开始就已经出现了下降,劳动力的成本持续上升,对养老制度提出了挑战,有关这个方面已经做出预测,现在大约3个人养一个老人,2025年的时候大约是2个人养一个,到2050年几乎是1.11养一个人,所以人口的年龄结构对我们养老制度的影响非常明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显著变化,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已是大势所趋。尤其是我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的巨大压力,未富先老压力陡增,劳动力供给形势严峻。
早在今年的3月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两会”上表示,延迟退休方案应该在2017年推出,最早2022年开始实施。于是倍受关注的“延退”问题再次成为百姓议论焦点,赞同与反对之声此起彼伏。媒体对尹蔚民部长实行“延退”政策理由归纳为四个方面。
其一,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抚养比的不断下降,若再不实行“延迟退休”,未来职工养老保险将会入不敷出。我国现在60岁以上人口为2.1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5.5%。根据预测,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19.3%,2050年将达到38.6%,这对我国养老和医疗都会带来巨大影响。目前,我国职工养老保险的抚养比是3.04:1,到2020年将下降到2.94:1,2050年将下降到1.3:1。老龄化也会使医疗保险支出面临更大压力。
其二,我国目前的退休政策是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初期确定的,当时人口的预期寿命不到50岁。现在建国已经60多年,国情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口的预期寿命已达70多岁。而我国的退休政策没改,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退休人员有8000多万,平均退休年龄不到55岁,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其三,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待遇水平连续11年提高,由2005年的月养老金人均700元,一直到现在人均超过2000元。退休职工养老金的逐年上升,虽然提高了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但是对养老保险基金来说已是巨大的支出压力。
其四,虽然我国经济增速在放缓,但是拉动就业能力却在增加,目前我国GDP每增长一个点,就能拉动城镇新增就业150万人。“十一五”期间,我国GDP增长一个点只能拉动城乡新增就业80万到100万人。鉴于我国失业率仍在低位徘徊,预计“十三五”期间劳动人口不会下降。所以延迟退休实施后,并不会影响到每年新增青年劳动大军的就业。
延迟退休会不会马上实施?
什么时候会是延迟退休推出的合适时机?调整可能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不要害怕!人社部高层此前表示,目前的就业压力非常大,一批批的大学生需要就业,需要更多的就业岗位,延迟退休政策不会马上实施。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唐钧认为,近期不是调整退休年龄的合适节点,须优先考虑就业,特别是中下层群体的就业问题。他同时强调,对影响这么大的政策,社会各界应充分讨论,让各种赞同的、反对的意见都充分表达,充分考虑不同群体间的公平公正,在逐步达成共识后再实施。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储福灵表示,调整退休年龄应当是渐进的过程,不太可能一步到位调整到63岁或65岁,而是小步推进,比如从某年起,每年向后调1个月,并且有一个时间表,告诉劳动者,现在40岁的人可能会在60岁零1个月退休,39岁的人可能在60岁零2个月退休等等,经过一个过渡期到达某个稳定的年龄。“预期明确了,应该不会有那么多反对声。15、20年后,劳动力供求状况、人均寿命、大家的心态都会有很大变化。”
人社部有关负责人的意见是,目前先规范退休制度,并对一些地方进行的探索来总结有益的经验。至于普遍提高退休年龄,其实施一定会是柔性的、渐进性的,考虑公众的心理适应程度和整个社会的平稳运行。
我国退休年龄是怎么定的?
中国现行退休年龄的规定源于1951年政务院颁发的《劳动保险条例》,其中对正常退休的规定是:男工人与男职员年满60岁,一般工龄满25年,本企业工龄满5年;女工人和女职员年满50岁,一般工龄满20年,本企业工龄满5年。
195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暂行办法》,将国家机关中女性工作人员的退休年龄从1951年规定的50岁提高至55岁,并增加了伤残提前退休的规定。
1978年《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退休条件为“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在之后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程中,尽管制度模式多次调整,但没有再对退休年龄做进一步修改。
此外,根据1990年人事部《关于高级专家退(离)休有关问题的通知》和1992年中组部《关于县(处)级女干部退(离)休年龄问题的通知》,本人自愿基础上,高级职称女专家和处级及以上女干部可以与男性同龄退休。
对策:规范提前退休再推延迟退休
公务员提前退休大概有三种情况:一是依法提前退休。公务员法第十四章有明确规定。二是主动提前退休。有的人觉得升迁无望便以假证明等办法办理提前退休,而更多的人是因为地方政府鼓励提前离岗。三是被动提前退休。有的单位“人多事少”或者为让干部年轻化,强制部分人提前退休。显然,第二种情况与第三种情况都是不合理不合法的提前退休。比如,地方政府鼓励提前离岗,一方面对人才资源或人力资源是一种浪费,某些提前离岗人员本应该继续“发光发热”。另一方面增加了财政支出,比如提前离岗人员可以在工资级别和待遇上升一级,财政要为此“埋单”。
而国企员工,有的是因为退休后收入比退休前收入高,自然愿意提前退休,这不仅会造成国有资产浪费,也造成退休人员收入不公。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还是国企职工,在不符合提前退休条件的情况下通过虚假手续、特殊关系得以提前退休,大多隐藏着腐败。
在正式推行延迟退休之前,必须先规范提前退休,重点是公职人员。首先,应该让公职人员成为依法退休、延迟退休的表率,这对推行延迟退休有积极意义。其次,规范提前退休可以减少人才浪费、降低行政成本。再者,遏制公职人员不合法的提前退休,也有利于应对未来养老金支付压力。
提前退休乱象不是个小事,而今延迟退休在即,更要管束住这些乱象,以避免其在要养老基金亟须填坑之时继续“挖坑”。
6/6首页上一页456
[责任编辑:苏颖]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说好的延迟退休呢?部分地方公职人员提前退休_新浪河北教育_新浪河北
说好的延迟退休呢?部分地方公职人员提前退休
来源:新京报日字号:|
  延迟退休在即,部分财政供养人员、国企职工却不合理地提前退休,这会增加民众的相对受损感,也反噬延退效果。
  据报道,人社部已多次证实延迟退休政策将推行,但在延退政策出台前,发改委等部门的调研结果并不理想。据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改革司人士透露,在有的地方特别是地市一级,出现了退休年龄54岁现象,有地方政府还鼓励提前退休,部分国企则出现了退休后退休金比退休前收入还高的情况。
  自延迟退休被提上日程以来,“如何渐进”“谁先延退”等问题就备受舆论关注。此前有消息称“延迟退休公职人员将先行”,这遭到人社部方面否认,却也能说明社会对退休政策公平度的敏感。在此背景下,部分财政供养人员、国企职工能逆其势而行地提前退休,难免刺激到要被“延退”的广大人群,削弱乃至透支公众对延迟退休的认同感。
  毕竟,弥补养老金缺口、冲抵逐渐减少的人口红利,被普遍认为是延迟退休的两个重要意图。而某些公职人员却能“先天下之忧而乐”,未到法定退休年龄离岗或提前退休,这不仅造成人力浪费,社保缴费年限压减的同时提前领取养老金,还会扩大养老基金收支缺口。
  公职人员、国企职工提前退休的现象,说来并不罕见。2013年11月,河北黄骅市科级副科级干部提前离岗休养提高三级工资事件,就曾引发舆论哗然。这非孤例,在有些地方的机关单位,所谓内退式“退二线”俨然成为惯例,甚至被塑造为体现“干部队伍年轻化”的“创新机制”。
  今年初,还有媒体报道,养老金并轨还未落地时,有的地方机关单位人员担心并轨后退休待遇被拉低,扎堆申请提前退休。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前不久则披露,当前“未老先退”问题特别突出,有的地区提前退休的人员占到当年退休人员的30%。
  如果说,因特殊工种、相关工龄已满等法定情况提前退休无可厚非,那有些提前退休的情形则不合情理,哪怕其是借“腾位子”名义,或是作为机构人事改革的衍生物。遗憾的是,有些地方、部门仍沿袭着鼓励提前退休,甚至给先退者工资级别俱涨的“土政策”;有些国企,也是退休前后收入倒挂,再加上很多人工资涨幅还跑不过退休金年增长幅度,也形成了对“提前退休”的负向激励。
  可以想见,若任由这类提前退休横行,必然会造成缴费在职人员数量减少,转移给普通民众的养老金支出压力也会加码。到头来,作为延退政策推行相对受损者的公众,不满情绪会在“两重天”际遇中累积,延退给养老基金“开源”的作用亦会遭反噬。
  要避免这番乱象,显然要严格规范公职人员等提前退休规则,要坚决清理鼓励提前离岗多拿钱的“土政策”,实现提前退休须“依法”;劳动监察部门等则应严格执行提前退休的审批监管,加强违规筛查,机关单位改革精简下来的人,也不妨先内部消化,而非一“退”了之。还有,要把对退休前后待遇倒挂的扭转“落子”在薪酬体系和养老金并轨改革的框架下,实现退休待遇与缴费基数年限的正向挂钩。
  提前退休乱象不是个小事,而今延迟退休在即,更要管束住这些乱象,以避免其在要养老基金亟须填坑之时继续“挖坑”。
  你对“延迟退休”和“提前退休”怎么看?
  (新京报评论)
24小时排行
一位监考老师的吐槽:虽然只监考了两场,但哥已经憋出内伤了...
据说 吃货 都不会 挂科。。。因为 吃货 太重,挂不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提前退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