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是什么在国外是门好生意吗

客服精灵 竞价推广必备软件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
编辑热线:6-808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
扫一扫关注最新创业资讯30天吸引9亿、22家公司和38个基金!共享充电宝真是一门好生意?_营销兵法_传送门
30天吸引9亿、22家公司和38个基金!共享充电宝真是一门好生意?
郑可君、杨雨林
共享充电宝忽然在一个月以内爆火,除去未透露具体金额的融资事件之外,已披露的总融资额已超过9亿人民币(美元折合为人民币计算)。直到现在,共享充电依然在不断曝出融资消息,而速度最快者,已经跑到了B轮。对于这个行业,我充满好奇,想要通过数据和调查分析,窥见资本运作规律以及商业背后的真正逻辑。122个创业公司与38家投资机构目前整个共享充电行业的创业项目已经多达22个,参与的投资机构超过38家,数据来源为全网信息。从轮次上来看,最高轮次已达B轮,行业融资总额超12亿元人民币,30天内集中披露的融资为9亿元。下面,我们将用六张图带你看清共享充电行业的融资现状:1. 共享充电行业融资轮次梳理:已披露融资情况的创业公司共17家,其中大部分还处于天使轮,速度最快的项目已经到B轮。2. 共享充电两种模式的项目数量对比共享充电的商业模式一共有两种:机柜式充电宝以及桌面式充电,截至目前,机柜式充电宝的创业项目数量更多。3. 共享充电公司的成立时间梳理从公司成立时间上看,2015年成立的创业公司最多,许多公司在成立之初,并不是做共享充电服务,但在风口来临后,纷纷转型为共享充电的商业模式。4. 两种商业模式的融资对比:从两种模式的融资情况来看,桌面式充电更受资本青睐,最高轮次已经达到B轮,融资总额超过7.5亿元人民币。第一种机柜式充电宝模式融资轮次最高为:A轮,3亿元人民币单轮融资额最高的公司为:街电科技参与的投资机构数量为:14家
融资总额为:超过4.5亿元人民币第二种桌面式充电模式融资轮次最高为:B轮,3.5亿元人民币 单轮融资最高为:小电科技参与的投资机构数量为:24家
融资总额:超过7.5亿元人民币2三大专利问题演变为行业纠纷各种行业纠纷从共享充电大热后一直没有停止过,其中,引发纠纷最多的问题要属专利了,可分为三种情况:软件专利纠纷:移动电源的租借系统、租借终端的后台管理系统。硬件专利纠纷:机柜模式中充电宝进出仓道的硬件模块。外观专利纠纷:机柜设计,充电宝外观设计,内部设计。在专利问题上,“来电科技”在日将“云充吧”告上法庭,起诉理由涉及3件实用新型专利,一审已于日宣判,来电科技胜诉。此外,2017年3月,来电科技对以专利侵权为由,对街电科技和街电前母公司湖南海翼电子商务股份公司发起诉讼。(图片来源:深圳法院网上诉讼平台)来电科技CEO在参与我们的【创业局内人】第二期时曾说过,桌面式充电缺乏安全性,缺乏核心技术,而在机柜式充电宝中,知识产权将是‘’商业逻辑”的护城河。因此,在专利争夺战中,各家都不会放松。同时,创业公司申请专利赔偿时,不一定是为了能让竞争对手赔偿多少钱,一般侵权赔偿的程度很难界定。但从某种程度上,专利也可以是一个极好的PR(公关)手段。而在共享充电领域,发生专利纠纷的,主要还是以机柜式充电宝模式为主。3四大争论焦点除了行业中的专利问题,自共享充电火起来后,许多自媒体与投资人都表达了对共享充电行业不同的看法。争论焦点一:共享充电宝是否安全3.15曾曝光过共享充电桩的安全问题,某些情况下,共享充电宝会窃取用户私密信息。同时,劣质充电宝存在安全隐患,使用次数过多后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针对充电宝窃取用户隐私问题,腾讯创业采访了猎豹移动安全专家李铁军。李铁军对我们表示,有一种可能性是,经过人为改装的充电宝,外表看起来和普通充电宝无异,但实际上就是一台小型电脑,把芯片植入进去的话,就可以成为一种黑客工具,主要风险就是USB调试模式的风险很高。它不仅仅影响安卓,即使是安全性较高的苹果手机,如果信任了某个USB设备,也存在安全风险。李铁军说,从安全角度,不建议普通用户打开安卓手机的开发者模式。而且,当手机弹出界面询问是否信任某个设备时,必须非常清楚,这台设备的确值得信任。但这只是潜在风险,目前并未发现街头共享充电宝被人为破坏改造。争论焦点二:共享充电到底是不是共享经济共享充电因为是B2C模式,所以被许多人认为是租赁模式,不是共享经济。争论焦点三:共享充电宝是否容易被替代反方观点:充电宝价格便宜,自己携带的成本不高,很多人有携带习惯。随着未来随着无线充电的发展,有线充电会被取代。创始人和投资机构观点:不管是用户自己携带充电宝,还是商家铺设充电宝,都比较不方便,对于管理来说非常麻烦,同时对于未来的无线充电,目前普及成本会非常高,而无线充电设备也会用到有线。争论焦点四:共享充电是否缺乏壁垒网友观点:共享充电门槛低,复制快,缺乏壁垒,是资本炒作的结果。创始人和投资机构观点:共享充电的壁垒不在于产品本身,而是团队与运营的壁垒,在运营过程中不断试错,保证市场中的地位,这才是共享充电的壁垒。同时对于大场景的机柜派来说,专利、独家渠道都会成为共享充电宝的壁垒。虽然目前整个市场存在许多对共享充电的争议,但经过不专业测算,我们发现这确实是一个盈利模式清晰,现金流充裕的好生意。《未完待续》来源:腾讯创业 (ID:qqchuangye)已获得转载授权上边的内容帮助到你了?那赶紧看看下边的号,他们的内容也能帮助到你的!ID:mgsjx8营销行业发生了哪些新鲜事儿?营销前线早知道……创业界ID:chuangyejie888大家好,我是创妹,扫码和我做朋友!品牌家ID:emoney8顶尖企业,都是在用“品牌思维”做营销!你想学吗?广告评论ID:adccomment全球顶尖的广告长啥样?关注我马上知道!营销点评ID:marketingcom多方位、全视野、客观地评价、调整营销的对象、方法及趋势。广告行业ID:guanggaohangye广告行业发生的新鲜事儿都在这里!ID:newmarketing8最新营销方法研究与分享,我就干这一件事儿!营销智汇ID:yingxiaobaijia想和1000名营销高手交流吗?加入营销智汇吧?就知道你看到这里了向上划一个一个地去关注营 销 兵 法中国营销媒体影响力第一微信号:lanhaiyingxiao官方网站: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营销兵法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营销兵法 最新头条文章
营销兵法 热门头条文章共享充电宝在国外是门好生意吗?安全存隐忧_联商网
共享充电宝在国外是门好生意吗?安全存隐忧
继共享专车、共享单车之后,共享充电宝的概念也在最近来到了我们身边。简单来说,如今的共享充电宝大都是在一些大型商场或者公共设施中(如人流量较大的中)提供,用户利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借出移动充电宝,费用则按小时收取。
更为夸张的是,在短短几天内三家共享充电宝企业就相继宣布获得共7.5亿元人民币融资。其中,街电科技获得3亿元投资、Hi电科技宣布完成近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小电科技宣布拿到3.5亿行业内最高融资,并由红杉资本、高榕资本领投。
当然,也有许多人不认可这种创业模式,甚至嗤之以鼻。如本身就是投资达人的王思聪就毫不忌讳的表示:“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为证。”
上周,有国内媒体记者就亲自在广州体验了一回共享充电宝服务。该记者在当地租用了一款“来电科技”充电宝,自助柜机的液晶屏幕醒目地写着“租借充电宝”、“自购数据线”。记者点击下方屏幕上的“借”,屏幕上出现了两个二维码,分别对应微信和支付宝入口。选择入口后,记者根据手机页面提示交完押金,柜机屏幕下方缓缓推出一个充电宝。
不过,租借的充电宝并不配备数据线,用户需另买数据线,有苹果、Android、type-c三种可选,几乎覆盖了市场上的主流需求,价格则大致为10元一根。在收费标准方面,目前的共享充电宝通常是一小时内免费,之后每小时收费1元,一天10元封顶,部分平台需要用户交纳100元的押金。但选择支付宝入口的话,如果用户的芝麻信用在600分以上即可免押金。用户可以在归还充电宝时退回押金,费用会在注册账号中自动结算。
虽然租借充电宝整个过程十分简单,但有用户向媒体吐槽称,一般人都是在手机没电或快没电、自己又没带充电宝时才会想到借用共享充电宝。但借用充电宝需要扫码,万一手机已经没电了怎么办?
而且共享充电宝的柜机位置有时过于隐蔽,用户难以发现。目前,国内充电宝的自助柜机一般设在商场不太显眼的地方,有的设在顶层、有的设在拐角处,对商场不熟悉的人通常很难找到。
在使用完毕后,用户可以通过应用查找附近的充电宝柜机进行归还。不过,有不少用户均反映如今要归还充电宝太麻烦。比如,有一名来自深圳的用户就表示自己几天和朋友外出餐馆聚餐时,发现手机电量不足10%,就在前台用微信扫码支付了100元押金后租借了“街电”充电宝。
由于和朋友们聊得太欢,当天用完后她忘了归还,用户在两天后表示希望将充电宝邮寄回去,但对方给出的回复是:“只能本人归还”。在算了一笔账后(按两天20元计算,加上来回打车的费用,100元也就所剩无几了),该用户最终选择了放弃押金。
目前共享充电宝市场在国外基本还处于空白状态,只有韩国、日本和中国香港少数几个国家、地区开始试点这一业务模式。
今年早些时候,韩国首尔5、6、7、8四条地铁线路中开设了一种叫Happy Spot的移动设备充电站台,用户在Happy Spot充电站台可以进行充电宝租赁,也可以直接在站台进行短暂直插充电。
在Happy Spot充电站租赁充电宝时,只要时间不超过3小时归还便无需缴费,也就是用户可以免费租赁3小时,超过3小时尚未归还则按照时间收取一定的费用,但收取的费用也是极其低廉的。
具体来说就是,首尔地铁站内安放了可以免费充电及免费租借移动电源的机器。这个机器主要有租借、充电两个功能,机器右侧的“免费充电区”可以为功能手机、Android手机、苹果手机充电,有不同的充电插头,不用担心手机型号问题,且充电无时间限制。
左侧的部分主要是租借移动电源,想要租移动电源的用户可以用手机需扫二维码之后,下载Happy Spot应用进行操作(但此处需要韩国的手机号码),返还时可在下车站的机器返还。不过,来韩游客可能因为没有韩国的手机号码而不能租借移动电源,但是在紧急时刻,机器右侧的充电区也可以缓解燃眉之急。
在另一方面,中国香港地区的便利店也在今年早些时候推出了电宝租借服务。7-11此番与共享经济集团ECrent合作推出“出租随身充电器服务”,服务范围涵盖全香港共 796间7-11(包括特许经营店,但不包括全线港铁站内分店)。
在收费标准方面,用户租借前三天仅需10港币,另付90港币押金。第4天起,每租多一天加10港币。只要保留好完整单据、完整电池、,用户随时可以全数取回押金。
今年的315晚会曝光了免费充电桩里的秘密,即一些用户在使用充电桩后,手机被下载了陌生应用,自己的私人照片被人获取,甚至银行卡也被别人消费购买了电影票。
这样的事件表明,信息安全问题或将成为共享充电宝未来的重要隐患。共享充电宝在多次流转使用过程中,与多台移动设备进行连接,而当前移动终端作为承载个人重要信息的载体,如何保证终端信息安全同样将成为共享充电宝用户体验方面的重要考量因素。
许多人或许都有过通过电脑USB接口给手机充电的经历,手机在通过数据线连接电脑的USB接口后可以同时进行充电和数据传输、备份的工作。因此共享充电宝完全有可能在用户租用的时候进行数据盗窃或者安装恶意软件,一种较为可行的解决方案是用户自己准备一根只具备充电功能的数据线进行充电,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设备数据安全。
斯诺登当年揭露NSA的文档中提到了一款窃听设备名为“Cottonmouth”的USB设备,据说能够偷偷地往目标设备中安装恶意程序。但这还不是全部,既然USB标准是允许一个USB设备具有多种输入输出设备特征的,那么USB设备的伪装实际上也就不仅限于仅针对U盘了,各种USB设备都可能出现伪装的情况。从你的USB鼠标、键盘,到摄像头、电子烟、充电宝等等。
国外有媒体日前就特地将充电宝拆开,拆掉一个电池后,装上了带有Wifi功能模块的最小款“Raspberry Pi Zero”(即“树莓派”,一种专为学习计算机编程教育而设计的小型计算机),这个小计算机里有一个自动脚本,能检测有没有设备上钩。
当实验者用线把iPhone连上了这个小充电宝,且在设备中选择了“信任”后。这个充电宝几乎偷光了手机中的信息,在有Wifi的环境下甚至可以将数据自动上传到云端。就连手机自动保存的账号密码,黑客都可以利用它们进行“撞库”,喜欢使用相同密码的朋友所有账户基本就算“全线沦陷”了。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去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ederal Trade Commission)就警告用户不要随意将智能手机通过蓝牙或者USB的形式同租的车辆进行连接,因为后者有可能得以下载用户的通过记录、短信内容等隐私数据。
此外,充电宝的电池安全也是一大隐患。近年来充电宝自燃、爆炸的事件不在少数,尽管厂家都会宣称自己的产品获得了专利可以确保安全,不过在共享充电宝模式的长时间、高强度使用情况下,这些充电宝还能否保障安全似乎依然成疑。
应该说,所谓共享充电宝模式与其说是共享,不如说是租赁。更准确地说,这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一种租赁服务。在城市中无处不在的Wifi、4G技术以及便利的手机支付都是催生这一新鲜事物的基础条件,这也使得原来一些难以实现的商业模式就此走进大众生活。就此而言,共享充电宝是否属于真正的共享经济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客观上满足了部分人群的需求。
只不过,满足部分人的需求并不意味着它就能成为一个产业,就能够实现规模化和盈利。与此同时,在共享充电宝成为行业新风口的同时,风险也正在不断集聚。而一旦最后这个泡沫吹破,很可能留下一地鸡毛。
此外,共享经济并不是什么免费经济,用户在享受其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在支付各种有形、无形的成本和费用。比如自己的个人信息,又如在使用过程中要先支付押金等等。这对个人用户看似没有什么风险,但如果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演化成为金融风险。
(来源:腾讯科技 综合:汤姆)
扫码关注“新零售”,全方位了解新零售、新电商、新业态行业内第一个关注新零售的垂直新媒体
近期推荐课程:
欢迎关注联商网,扫一扫关注【联商网微信订阅号】我们只为您推送最真实,最有价值的行业资讯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不吐不快?把你的想法发上来
全部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哦!赶快跟帖哦
新闻24小时关注榜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if ($("#top_wx_show_box").length == 0) {
$("#articleCmtAndFav").append(Qrcode);
$("#top_articleQrcodeImg").html($("#_articleQrcodeImg").html());
$("img[name=\"top_wx_clo\"]").click(function () {
$("#top_wx_show_box").fadeOut(100);
$("#top_wx_show_box").fadeIn(100);
$("#top_wx_show_box").fadeIn(100);
function articleQrcode() {
var url = arguments[0];
var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if ($("#wx_show_box").length == 0) {
$("#headerCommentNum").append(Qrcode);
$("#articleQrcodeImg").html($("#_articleQrcodeImg").html());
$("img[name=\"wx_clo\"]").click(function () {
$("#wx_show_box").fadeOut(100);
$("#wx_show_box").fadeIn(100);
$("#wx_show_box").fadeIn(100);
var theArticleId = $("#ArticleId").val();
if ($("#headerCommentNum").length > 0) {
showshare("headerCommentNum", {
url: "/news/show.aspx?id=" + theArticleId,
eventName: "articleQrcode"
var ytvalue="";
if(document.getElementById("yetai")!=null)
ytvalu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yetai"). }
if(ytvalue=="3" || ytvalue=="8")
{ BAIDU_CLB_fillSlot("568527"); }
联商网版权所有 &“共享充电宝”真的是一门好生意吗?_财经新闻_海峡网
您现在的位置:&&&
清明节放假归来,VC圈新的风口就诞生了&&&共享&充电宝。
目前赛道上的主要公司有三家,分别是来电、小电、街电,融资轮次还非常初期,集中在天使轮和A轮。可以预见,&百bike大战&之后,&百电大战&一触即发。
实际上,通过线下缴纳押金,租赁充电宝并不是一笔新的、性感的生意。去西单或者三里屯的商圈随便逛逛,都能在服务台找到租借移动电源的地方。大悦城采取的方式是缴纳100元押金,充电1小时付款1元;中友百货只需缴纳100元押金就可以免费充电。#是的,免费
其次,拥有一个自己的移动电源也是很容易的事情。充电宝的售价普遍低于100元,也很便于携带。但即便如此,这笔生意仍然吸引了国内外一线的投资机构下注。
3月31日,小电宣布获得数千万元天使投资,由金沙江创投、王刚领投,德同资本、招银国际、盈动资本跟投;
同一天,街电获得了IDG资本、欣旺达领投,联新资本等跟投的A轮融资;
4月5日,来电科技获得2000万美金融资,SIG和红点中国领投,九合创投、飞毛腿跟投;
三者的业务模式大同小异。
来电科技产品
小电科技模式较重,只针对本地用户进行充电宝租赁,计划一年内在线下铺设360万台充电宝;街电则走机柜模式,机柜放置若干台移动充电宝。目前机柜有两种类型,小型机柜装载6台,大型装载12台;来电科技除提供充电宝之外,也提供数据线出售服务。
缴费方式都是扫码付费,一般为前0.5-1小时免费,此后每小时收费1元。而归还方式也与单车类似:用户可以在App界面(或公众号平台)上根据充电宝的GPS定位,就近归还。
都是&套路&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4.8亿,预计2021年,全球手机用户将达到55亿。与分时租赁的单车赛道相比,充电宝分时租赁的用户基数更大、硬件成本较低。这是没有疑问的。
但实际上,这笔生意相对低频。一方面是因为充电使用时间更长,流转率不高;另一方面,也因为充电宝本身价格不高、携带方便,所以用户充电的&痛点&没有想象中这么&痛&。也就是说,资本的助推不一定能让用户迅速培养起一种新习惯。
来电科技创始人袁炳松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目前每天充电宝的流转率在0.7-0.8次。而共享单车平均的流转率在3-4次。
但随后,袁炳松也强调,充电宝租赁费用比单车收入更高,收入在每天4元以上。如果数据真实,也就是说,单个人每天使用时长是5小时(1小时以上收费)。#但我的疑问是,用户会在什么地方停留超过5小时
第二,和单车赛道一样,充电宝分时租赁并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
以100元为硬件成本进行计算,充电宝进入市场后大概25天可以收回成本。但事实并没有这么乐观,目前有超过10家同类企业进入赛道,竞争加剧,企业收回成本的时间会推迟。
而资本卷入之后,价格补贴也会随即开始,想必未来充电免费、充电得红包也非常有可能。毕竟凡是能靠补贴烧出市场份额的赛道,大家都跃跃欲试。
而另外一方面,目前充电宝的分时租赁,仍然是B2B2C的模式。区别于单车直接面向客户,抢占线下场景也是各种企业必须付出的成本。而能够让用户停留时间较长的场景并不多,比如餐饮场景、高铁站及飞机场、大型商圈等。
尽管尚未得知与B端合作的具体方式,但向B端让利、分成等形式都是可以预见的。下一阶段充电宝企业的竞争重点在于,如何抢占到更多的线下场景。
核心问题没有变,钱用各种各样的形式(补贴、铺设硬件)花出去了,怎么挣回来、多久挣回来?并没有人知道。
众所周知,随着线上流量越来越贵、获客成本走高,投出下一个&BAT平台&的机会已经微乎其微。于是风投纷纷开始关注线下的场景,寄望能够从中分得一杯羹。希望通过补贴等形式,圈住大批用户,然后再想一个盈利模式出来。
那么大量资本助推下,充电宝这个赛道又能生长出什么呢?
责任编辑:金林舒
加载更多新闻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 举报邮箱:
本站游戏频道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温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C)2016 海峡网(福建日报主管主办) 版权所有 闽ICP备号-2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海峡都市报(海峡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思聪怒批共享充电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