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零差价的补助每张非处方药药品价为40元应得多少元?

北京晨报:四分钱处方何以引热议? _ 东方财富网()
北京晨报:四分钱处方何以引热议?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2岁多孩子出红疹,医生开了4分钱处方——4片扑尔敏,孩子服药后不到半小时病就好了。此事被披露后,网友纷纷赞叹“业界良心”。记者联系到当事医生——河南省直三院儿科医生秦瑞娟。“这个处方对我们来说太平常了”,她说,“每次给人看病,我想的是尽可能让大家花最少的钱把病治好。”  “4分钱处方”能够引起众多网友的热议和不吝溢词的称赞,真正感叹的不是花多少钱的问题,而是小处方也能治病。“4分钱处方”将“大处方”与“小处方”反差,最大化到了黑白分明般鲜明对比的地步。与治个感冒动辄上千,“4分钱的处方”都不够打印的纸钱,诚然弥足珍贵。  赞扬  处方背后的医者仁心  一些医生不仅收受红包、大吃回扣、索要提成,且态度冷漠、语言生硬、医疗过度,莫说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就连最起码的职业情操都没有,让患者十分寒心。而“小处方”医生秦瑞娟不仅“能吃药就不打针”,而且“尽可能让大家花最少的钱把病治好”,切实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怎不叫患者追捧?“小处方”中自有大境界,折射出医生高尚的职业操守。  “小处方”医生受追捧,也寄托着公众对进一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热切期盼。如今公立医院趋利化严重,以药补医、提成等导致医院过分看重经济效益,治病救人从医生的神圣职责,沦为医院赢利的手段,许多医生在检查越多、开药越多、收入越多的刺激下,不得不开大处方和“天价药”,搞过度检查和治疗,让患者苦不堪言。因此,公众颂扬每个“小处方”医生,都是对医疗机构看病难、看病贵的无奈控诉,都是对更多“小处方”医生的热切呼唤。  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应重视这种控诉和呼唤,打造更多“小处方”医生成长的制度土壤。要知道,处方体现的是医生对患者的关爱,承载的是医生救死扶伤的使命。对医疗机构而言,应用制度保护“小处方”,引导和鼓励医生通过技术“吃饭”,通过温情服务赢“粉丝”。将病人至上的服务理念落到了实处,患者口口相传,社会效益好了,赢得了满堂喝彩,同样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何勇海  评判  只能靠制度来选择  “4分钱处方”中孩子的病症,不同的医生可能开出的处方有很大的差别,除了医生个体对医术的理解之外,更多的还是基于价值的本能选择。个案之所以能成为个案,恰恰是个案医生对医疗伦理最朴素的坚守:给病人看病,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平时给病人看病,根据病情开检查项目,不开大处方。这个道理并不深奥,差不多是每个从医者入门时就该掌握的最基本常识。换言之,“4分钱处方”的医生能做到,其他的医生理应也能做到。遗憾的是,这仅仅只是一个医生的选择,而非医疗的选择,徒具标本意义。  “4分钱处方”因极其正常而“不正常”,才令人无比关注,其后恰恰是当下医疗过分追求商业利益,过度医疗与高价医疗扭曲了医术应有的伦理与价值。如,输液依赖、抗生素依赖,不只增加了患者不必要的负担,客观上也加剧了群体的健康风险。又如,小病大治,用药与医疗耗材,不求最好但求最贵,更是赤裸裸地搜刮患者的钱包。  从主观意愿上,医生可以基于自身对医疗伦理与价值做出选择,但是仅仅基于个体的自觉是远远不够的。医生从业更大的影响,来源于医疗体制与医疗机构的价值取向,“大处方”与“小病大治”之类的,所呈现出来并非只是医德的沦丧,而恰恰是看不见之手的绑架与操控。  花小钱治大病并非不可能,只是这样的选择更应成为一种制度的选择。一方面,应让医疗回归公益性轨道,政府要大幅度增加投入,矫正医疗服务商业化。完善、革新药品定价机制,切断附着在药品生产、销售与采购上的利益链条,扶持普通药物生产,给“小处方”的选择创造环境。另一方面,应逐步实现“以药养医”到“以技养医”的机制转变,让医生靠技术与服务获取正当价值,赋予医生以应有的独立性,给“小处方”的选择拓展空间。  房清江  建议  医疗机制应给予支撑  一些东西偏离了正常轨道,不正常时,人们便会去关注、去起哄。对于“小处方”,也是如此。其背后折射出人们对医院大处方、乱检查等医疗怪象的一种不满。虽说各地医疗主管部门对“大处方”说不,如果医生出现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医疗机构将对其提出警告,限制其处方权等,但有多少地方落实到位了?且不说查处开“大处方”者,只要不包庇就不错了。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开“大处方”、过度医疗,人们习惯于把责任推给医生,说是医生的医德败坏。诚然,其中不乏医德败坏者,但开“小处方”者也不乏其人。如常州徐莉医生的“一毛钱处方”、成都聂英医生的“9分钱处方”,泰州葛永祥医生的“8分钱处方”……之所以有些医生不开“小处方”,更多的是“胳膊扭不过大腿”。试想,在医院下达“创收”任务的背景下,缺乏刚性制度监管的保证,推行良好的医德医风者不仅无法生存,还会被打入“另类”,成为“走廊医生”,谁敢再开“小处方”?  “4分钱处方”的出现,不是源于医生的医德医风的匡正,而是源于医疗机制的创新。试想,如果秦瑞娟所在的医院有“创收”任务,她至少会为了拿回自己的工资而开“大处方”;不然,她怎么生活?可见,要推广“小处方”,必须完善医院医疗考核机制,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使医生的高尚医德的弘扬有制度支撑。否则,想要让“小处方”遍地开花,可能是白日做梦。  玫昆仑  提醒  有的小处方背后有噱头  一张“小处方”激起千层浪,赞誉之声有如潮涌。诚然,有些“小处方”能代表医者仁心,但有些“小处方”却难以恭维,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前两天,笔者前往江苏省东台市区的一家大医院就诊,亲身体验了一把“小处方”。与以往不同的是,医生不是按需开药,而是在算账开处方。尽管医生一算再算,但这处方还是没有通过审核,发回重开。原来,自药品零差价后,医院进行了“小处方”的设计。对每张处方的药物用量和价格都作了明确规定,而且价格与用量只要有一项超标就会被发回重开。医生一脸无奈,只得“操刀”剐割,因所开药物价格高,只能在药量上动脑筋,最后医生只得开了三四天的量来通过“小处方”审核。  笔者找到审核处方的医生,其强调这是执行院方和医改办的要求。辗转又找到药房主任,他还算诚实,道出其中缘由,医院通过“小处方”迫使患者多去医院,从而多赚取挂号费。因“小处方”不能突破,药剂师给笔者出了个主意——再挂一次号。看一次病岂有挂两次号的道理?  一路下来,总算弄明白这“小处方”里的名堂。其实,“小处方”并非医生的“刀”不快了,既然零差价,那开多开少于医院、医生并无多大意义,倒是这“小处方”能给医院、医生带来实惠。自从零差价以后,这家医院每次的挂号费调整为10元,“小处方”就是盯住这挂号费。说来可笑,偌大个医院咋对这10元挂号费感起了兴趣,竟还动起了歪脑筋。但联系药房主任的“苦衷”,再细算这笔账,这“小处方”给医院带来的挂号费确非一个小数。该医院每天的门诊量为3万左右,若其中有30%是小处方所增加的门诊量,那其给医院所多带来的挂号费近10万元,这一年下来就是三四百万。这或许就是医院热衷“小处方”的根源与动力所在。  崔恒清  ■三言两语  ●无论处方大小,希望医生们可以结合不同患者的实际,找到既经济又实惠,同时也科学合理的处置办法。  ——赵坤仑  ●本来很正常的事儿,在大处方、过度医疗泛滥的当下,才显得引人注目啊!  ——左俊佳  ●“4分钱处方”居然成了新闻,没别的,物以稀为贵呗。  ——牛俊  ●只有“小处方”从个例变成惯例、成为常态,患者的经济负担才能真正减轻,才能破解看病贵、看病难。  ——欧阳刚  ●用最简单的检查确诊,用最少的钱治好病人,这应该是每一个医生一生的追求。  ——张阳明  ●“4分钱处方”真乃一剂“良心处方”!小处方也能治好病。  ——田军  ●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当下,这种“小处方”像一阵清风沁人心扉,值得大大宣扬。  ——张少民  ●如此具有大医情怀的医生何其少哉?  ——李洪涛
(责任编辑:DF083)
[热门]&&&[关注]&&&
举报原因:
人身攻击 
侵权(诽谤、抄袭、冒用等)
举报邮箱:
举报成功!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网友点击排行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松江:药品零差率
 您的位置:
松江:药品零差率
】 【】 【】&
作品文字稿
松江:药品零差率
【演播室1】大家好,欢迎收看电视评论节目《深度105》。在这次全国两会上,医疗卫生改革成为最引人关注的话题,很多代表、委员认为,医改的关键就是解决药价虚高。其实,怎样才能把医药费降下来,也是当下中国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话题。恐怕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看病、买药,跟购买其他的商品,它不一样,虽然如今这医院这么多、药店也不少,但是大家还真没办法货比三家、自由选购。买什么药大夫说了算,花多少钱买药是药房说了算,想买便宜的药还真不容易。可是最近,上海市松江区的一个患者发现,她用的一种药比四个月前一盒便宜了3块多钱,降价的原因来自于当地的一项名为“药品零差率”的改革。【解说】这是上海市松江区一个普通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下午三点,70岁的马彩金老太太和老伴照例来到这里配药。【实况】患者马彩金老太马老太:张医生,药来了吗?张医生:哦,来了。药已经帮你配好了,病历卡什么的都在这里面。这次是配了这个药,胃苏颗粒。那么这个是复方降压片,高血压的。发票就在里面,用掉53块,(这次)优惠了19块。【解说】因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胃炎的老毛病,马老太每隔一个星期就要来这里配一回药。【实况】金瑞林&马彩金的丈夫记者:那像家里的话平时一个月的药费开支也不小啊?金瑞林:本来两百块不到,一百七八十块,现在是一百三、五十块。记者:主要是降在哪个药上?像这个我看您今天配的是胃药。马彩金:哎,胃苏(颗粒)。记者:这个药的话便宜了多少啊?马彩金:一盒便宜3块多。记者:一盒3块多。【解说】马老太并不知道,导致药价下降是因为松江区推行了一个名叫“基本药品零差率”的改革。所谓“基本药品零差率”,就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常用药物,由政府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医院按进价卖给患者,不再加价。从日开始,松江区所属的7家二级医院、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174家村卫生室和卫生站,全部纳入了“基本药品零差率”的实施范畴,而且适用对象为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在内的所有就医人员,这在全国尚属首创。【实况】陈坚&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药剂科主任陈坚:从这张单子可以看到,这个病人配了两个零差率的药品,然后的话,其中实行药品零差率以后,实际的优惠是17块。记者:17块5毛6(分)。陈坚:哎,17块5毛6(分)。记者:像这种实行零差率的药品,都会在前面注明零是吧?陈坚:注明零,对对对。【解说】松江区中心医院药剂科主任陈坚告诉我们,当就医者在门诊、急诊划价收费,或住院、出院结帐时,只要是实行零差率的药品,系统都会自动生成,并在费用清单上清晰标明每种药品的优惠金额。【实况】朱根明&上海市松江区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中心主任朱根明:这就是我们松江区的基本药品目录。记者:哦,就是实行零差率的这个目录是吧?朱根明:哎,这本本子里边有338个品种、601个品规。【解说】朱根明是松江区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中心的主任,他告诉我们,纳入零差率范畴的药品都是上海市医保甲类支付、能有效治疗群众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常用药物。【采访】朱根明&上海市松江区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中心主任实际上推行药品零差率,我们最早的出发点还是考虑老百姓,让老百姓得到最实惠。【解说】那么,实行基本药品零差率之后,在涉及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的看病贵问题上,老百姓究竟得到了多少实惠呢?(算帐特技+标版)以马彩金老太太为例,光是胃苏颗粒这一种药,实行零差价之前的价格为每盒11元,实行零差价之后,这一价格下降到了每盒7.9元,按马老太一个月服用15盒计算,每个月能够得到的优惠是46.5元,一年下来就少支出558元。【演播室2】根据一项统计的数据,目前,我国80%的药品是通过医生开处方由医院直接销售的;在医院医疗总费用中,药品费用也占据了50%以上。为了弥补财政投入的不足,国家一般允许医院在自主进药的价格基础上加价15%销售。照这样来说,在松江推行药品零差率改革的医院都将面临着这样的难题:在药费上赚不了钱,那么医院的财政缺口又由谁来补呢?少了这一大块稳定的收入,医院如何经营呢?这项让百姓受益的改革举措是否会因面临的这些现实难题而被迫回到起点呢?【实况】(全景画面转)吴松林&上海市松江区岳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松林:最近哪一些药的用量比较大一点?药房工作人员:一个丹参片,一天要一箱。吴松林:哦,一天一箱。药房工作人员:哎。吴松林:哦。药房工作人员:珍菊(降压片)也用得很厉害。&吴松林:一般的降压药里面这个也是效果比较好的,病人也比较欢迎。&【解说】吴松林是松江区岳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他所在的社区,从日开始,先行5天试点基本药品零差率。【采访】吴松林&上海市松江区岳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记者:有多少药品是在零差率范围之内?以实际的情况来看。吴松林:具体统计没有,大概在百分之四五十,这个比例肯定占得到的。【解说】这么大范围的药品实行零差率,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收入影响自然不小。(算帐特技+标版)据统计,岳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基本药品零差率两个月,就已经优惠金额9.5万元。倘若按这个比例粗略估计的话,实行零差率后影响到的药品利润额一年近60万左右,这对于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说,足以伤筋动骨。【采访】孙建平&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区长(假如)以医院牺牲利益,老百姓得到利益,此消彼涨,最后是没有积极性的,医院没有积极性,那是肯定做不起来的。【解说】孙建平,上海市松江区区长。为了打消像岳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样试点医院的顾虑,松江区在推行药品零差率改革之前,已经实行了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模式。【采访】孙建平&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区长实行收支两条线,切断医院趋利的机制,这是前提。【解说】目前在松江,各级公立医疗机构的所有收入都全额上缴区财政,而其支出则按预算由区财政进行拨款。收入和支出相分离。也就是说,无论医院实际收入是多少,只要完成了政府规定的服务,就能得到应得的拨款。【采访】李正&上海市松江区卫生局副局长&现在我们这样改革以后,可能院长更多考虑的是怎么样的医院的发展,怎么样运行,而不一定在经济方面可能我要怎么样怎么样赚钱这一块,他可能考虑得比较少了。【演播室3】应该说,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医院的所有收入包括药品收入都要上缴到财政。那么,医院和药品之间的利益链就被切断了。但是,病人用谁的药,用多少药,这个权力仍然掌控在临床医生手里。以往被公众诟病的医生拿药厂回扣的问题,还是有空间的。如果不从源头上规范医生的开药行为,药品零差率改革的初衷依然无法实现。松江医改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呢?【实况】患者群访记者:这次的话优惠了多少钱啊?患者1:优惠了,它这上面写了是1块4毛9(分)。1块5毛。记者:以前的话有发现过药费单子上有这样优惠的信息吗?患者1:上次看好像也有。记者:也有是吧?患者1:嗯,也有。记者:上一次优惠了多少啊?患者1:2块多。记者:上一次是2块多啊。记者:一张单子下来便宜四、五块钱,你觉得对你来说优惠幅度大不大?患者2:不大。但还是有感觉。记者:您一共花了100多块钱,然后便宜了22块。那这个幅度还是比较大的。患者3:幅度应该说还是比较大的。【解说】在松江,留意到药品降价的患者往往是在不经意间,每种药品也只是便宜了三两块钱,但这背后却是涉及一系列的重大配套改革。【采访】朱根明&上海市松江区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中心主任实施细则没有出台之前,我们药品的采购大部分都是你这一家医院的药房你要想点哪一家公司的或者哪一家厂商的药,只要一点击,我们这个点击平台就会给它点过去,那我们觉得这样的话呢,他(医药代表)有二次公关的可能。【解说】朱根明说的这个实施细则,是配合基本药品零差率改革实施的《松江区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细则规定:所有药品由区药品采购平台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在医院的药品采购端界面,药品编码、常用名、生产厂家、价格等信息都被技术屏蔽。【实况】陈坚&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药剂科主任在这个平台上你可以看到,我们只能看到这个药品的品名和规格,至于它的商品名、它的生产厂家,我们全都看不到。那么作为操作人员的话,她只要根据药品通用名和规格,直接点数量。目前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就不需要和厂家、和医药代表打交道了。就是说如果有可能A厂来公关的话,最后通过平台的话,我们可能进的是B厂的药。【解说】在隶属于松江区卫生局直接管理的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一共有三位操作员,他们统一汇总药品订单,统一向供货方分配药品订单。【采访】朱根明&上海市松江区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中心主任如果医院那边卡住了,那么我们操作员不是权力很大了吗?我想点哪家就哪家,那么医药公司或者厂商就去公关我们的操作员去了。那么我们现在,操作员点的时候,我们基本上给他一个概率,就是ABC轮换制,你点过它一次了,只能点第二个,你点过第二个了,只能点第三个。【解说】不仅如此,药品集中采购平台的张富云主任告诉我们,对三位操作员选择哪个供货商来向医院供药,还可以进行密码追踪。【采访】张富云&上海市松江区公立医疗机构集中采购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我们三个操作人员,每个人操作的电脑都有自己设置的密码,你这个电脑操作了以后,在网络里面,在我们服务器里面,会留下你这个操作的痕迹在里面的。要查呢,把它拿出来就能看到,是哪一个人操作的。【解说】执行实施细则后,药厂医药代表的公关也就失去了意义,医生开具处方时自然也就没有了厚此薄彼的主观倾向,这在相当程度上规范了医生的开药行为。然而,由此产生的另一个问题是,伴随药品零差率政策的收支两条线管理和药品采购制度,会不会使医院重新回到计划经济时代的老路上去呢?改革带来的收入减少会不会影响到医生的积极性呢?【采访】孙建平&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区长现在的医院,我们的考核机制做了很大的改变,我们要求医生,他的工资向他的技能要,他的技能提高,他的工资提高。他的奖金向他的服务要,服务改善,奖金提高。而把服务改善的这个评价权交给患者。他只有不断去改善医患关系,才能获得更多的收入。【采访】沈伟勤&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医生&对病人来说,他钱付得少了,同样能够看好毛病了,那病人心情也好。那肯定跟你之间的矛盾就缓解。【采访】俞国荣&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医生&(收入)费用不受到影响,(收入)费用还有所增加。所以职工积极性上面,还是往上走的。【演播室4】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谈到医疗体制改革时,明确提出了要实行“医药分开”。医药分开,不是表面上将药房搬出医院,而是将医药购销合同上的利益和医院的医务人员的行为分开。事实上,“以药养医”历来被视作是看病贵的制度性顽疾。那么,取消医院加价的药品零差率政策,能否撼动“以药养医”机制呢?松江改革是否可持续?它的经验又是否具有示范意义呢?&【解说】近年来屡屡发生的药品降价死现象,也与药品加价制度密切相关。由于高价药带来的利润更大,因此药品一旦降价,就出现医院使用量减少,最后导致药厂停产或改头换面成新药重新上市的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取消医院药品加价,切断药品对医院的补偿机制,零差率改革直指“以药养医”机制。【采访】孙建平&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区长我们把今天松江的卫生改革和改革以前的情况相比的话,最大的特点就是这个之前我们的卫生事业,它在投入上是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而今天改革以后是政府为主,市场为辅。【解说】要保证基本药品零差率的顺利实施,就必须加大政府对医疗机构的财政投入,避免从药品收入中断奶的医院出现营养不良。【采访】孙建平&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区长政府到位,第一位是什么?第一位就是财政到位。【采访】朱根明&上海市松江区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中心主任我们实际测算出来,(需要政府补贴的额度)大概在800多万,900万不到一点,那么我们按照考虑它的可能不可预计的因素的增长,我们把它放了20%在里面,大概在1000万左右。【解说】近年来,松江经济发展迅速,财政收入屡创新高,这也为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动力。【采访】孙建平&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区长记者: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比如说像改革其实很大程度上是由经济基础来决定的,可能觉得全国很少有几个地区能像松江区政府这样挤出大堆的真金白银来推进改革,您怎么看?您觉得松江经验有在全国推广的可能性吗?孙建平:政府必须要考虑,就是说在我财政的支出结构上,我应该要发生变化。经济发展到今天,我们公共财政很重要的是要根据民生的需求来设计,使我们财政的相当一部分投入,应该是保障老百姓的生活品质不断地提升。【解说】孙建平区长更愿意把松江的基本药品零差率改革看成是政府的一种姿态。【采访】孙建平&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区长我做不做这是态度问题,做多做少在这个问题我们是量力而行,凭能力做。我想这一点松江并不是因为今天钱多了我去做这件事,松江确实老百姓有这个需要,而我们又有能力的时候,应该是当仁不让,全力以赴去做这件事情。【解说】目前,运行四个多月的松江基本药品零差率完成了前三个月的汇总统计:从日到日,全区各级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药品零差率已优惠437317人次,总优惠金额198.49万元,平均每张处方优惠4.54元。【采访】金瑞林&马彩金的丈夫降了医药费,等于给老年人加工资。【采访】患者&马彩金开心得来,真开心。(黑场字幕)2008年2月底召开的上海市卫生工作会议决定,基本药品零差率将在全市19个区县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开。【演播室5】其实药品零差率的做法,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已在尝试。前一段时间我曾看到过一篇报道,衣食住行的“衣”已经从衣服的“衣”改为医疗的“医”了,可见医疗对老百姓有多么重要。这次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医疗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卫生部部长陈竺也表示,未来将在全国实行医药收支分开管理,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切断医院运行与药品销售的利益联系,降低药品的价格。看来,医改是动真格的了。  今年东莞所有公立医院实施药品零差价销售,减轻了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东莞市卫计局局长金行中透露 平均每门诊人次药品费用下降10.3元   前天,东莞市卫计局局长金行中带队做客“阳光访谈”。金行中在访谈中透露,今年东莞所有公立医院实施药品零差价销售,前3个月已为群众节省药品费用超过1亿元。   不过,在药品零差价销售的同时,门诊诊查费、住院诊查费、住院护理费等上调了。因此,减去调整后增加的费用,实际为群众减轻医药费用负担近1814万元,平均每门诊人次药品费用下降10.3元,每床日药品费用下降32.1元。   药品不加价 服务费提高了   从今年元旦开始,东莞所有公立医院实施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全部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金行中表示,这是东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以及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一项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的民生工作。   “通过破除以药补医,从根本上切断医院收入与药品销售之间的利益关系,构建体现公益性的补偿机制,将公立医院补偿渠道由医疗服务收入、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医疗服务收入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金行中说。   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公立医院因此而减少的合理收入,主要通过调整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门诊诊查费、住院诊查费、住院护理费价格给予补偿。   其中上调门诊诊查费,三级医院每人次增加7元;二级医院每人次增加5元;上调住院诊查费,三级医院每床日增加30元,二级医院增加25元;上调住院护理费,三级医院每床日增加20元,二级医院每床日增加17元。上调部分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不合理用药等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如何保证全市所有公立医院能把药品零差价销售这项工作做到实处,东莞市卫计部门也想了很多办法。金行中说,一方面是制定管理办法,一方面则是加强监督。   “严格考核办法,促使医院减少药品使用量;通过推广使用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提高医院配备使用基本药物的比例,基本药物销售额占全部药品销售额的比例不低于省的指标要求;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合理施治,遏制不合理用药和不合理诊疗行为,控制医药费用增长。”   这些举措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金行中透露,今年前3个月,全市公立医院减轻群众药品费用负担1.076亿元,减去调整部分医疗服务收费后增加费用8948万元,实际为群众减轻医药费用负担近1814万元,平均每门诊人次药品费用下降10.3元,每床日药品费用下降32.1元。
好文推荐:
本文标题:东莞公立医院药品零差价 3个月省药费上亿元
本文链接:/news/5808.html
本文由爱康在线网友发布,爱康在线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赞同文章中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
按字母查询
北京哪家医院做人流好?北京无痛人流多少钱?相信这是众多意外怀孕女性准备接受人流手术时最为关注的问题。对此,”北京...
焦虑障碍的治疗
康乐家园第四期活动...
”义诊”栏目广州讯 日(本周五)上午7:00—10:30,”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白内障”专科将在东山...
其它人还浏览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非处方药药品目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