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院怎么样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李仲达老师 - 汇率168
当前位置: /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李仲达老师
&发布时间:&日 &&
李仲达老师简介 基本情况教育背景经济学博士,2016,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学士,2011,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研究兴趣计量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实证宏观经济学专业经历2016年至今,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老师2015年,斯坦福大学(美)经济学系访问学生代表论文[1]&&&&& 家庭融资中的有效社会网络:朋友圈还是宗族?,《金融研究》,2016。[2]&&&&& 大数据时代的高维统计:稀疏建模的发展及其应用,《统计研究》,2015。[3]&&&&& 中国数量型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时变性研究,《当代财经》,2015。[4]&&&&& 中国货币政策透明化的宏观经济效应,《财贸经济》,2014。[5]&&&&& 动态面板阈模型的一种序贯两步估计,《统计研究》,2014。[6]&&&&& 职业获得的不平等研究,《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7]&&&&& “Intergenerational income mobility and public education spending: Evidence from China”,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2014.[8]&&&&& 企业特征、农民工权利意识与雇佣关系,《经济管理》,2013。[9]&&&&& 中国居民收入代际流动性测度,《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课题1、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常态下通胀预期的形成机制与信息干预研究”,8.052、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央行沟通、传统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稳定化”,6.12
转载注明【汇率网】:/weixin/13349.html
微信名:暨南大学教育学院
微信号:jnu-jyxy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金山发布《2016中国智造业竞争力调研报告》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金山发布《2016中国智造业竞争力调研报告》
  和讯消息 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16年中国智造业年会于日在北京举行,活动汇聚业内翘楚,研讨当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热点,助力“中国智造”扬帆起航。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金山发布《2016中国智造业竞争力调研报告》,以下为文字实录:
  刘金山:各位尊敬的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我们常说全世界是有70多亿人,全中国是有14亿人我们今天相聚在这里感谢一个词叫做智能制造。我们需要认识到一个事实,工业是中国成为世界有影响力大国最重要的经济基础。工业强国是中国梦的微观基础,而全球化背景下智能制造技术对我们传统制造业已经形成了全面的冲击,所以我们在未来时期一定要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迈进。
  可以这么说,七八年以来,我我国的工业从切入全球的价值链,我们已经在2008年制造业已经超越了成为世界第一,但是未来我们需要构建国家价值链,进而要引领全球价值链,我们需要靠什么?我们需要靠智能制造,或者未来时期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在于智能制造。
  结合这几个月的调研,我们形成了这么一份报告,既然未来的产业竞争力是在智能制造,目前我们的现状是如何呢?我们可以说现在的情况是中国智能制造业初步成长,目前我们可以说是工业2.0、3.0并存,不过可喜的是根据年工信部工作的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我们已经在多领域全面并进了,已经有23个行业在逐步发展智能制造。
  从细分行业来看,不管是传统制造还是智能制造有一个核心是机床,目前从发展来看有四个阶段,我们应该从他的生产规模、消费规模是全球领先的,但是我们也有这么一个问题,目前我们在这个领域还是处在贸易的逆差。
  从智能(,)可以看出来,目前我国的智能机器人也是使用消费全球领先,而且我们生产也是风云突起,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后面会提到我们有很多生产领域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目前3D打印和无人机已经成为中国智造表现比较好的方面,前面几位领导和企业家都谈到了智能制造,其中谈到一个很核心的叫做工业软件,目前我们整个软件信息业发展比较快,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是软件目前只占了六分之一,发展还相对要慢一些。接下来是智能使用和智能消费方面,我们说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智能社区已经初步形成,未来时期制造业和服务业,实际上服务型制造的模式正在逐步兴起。
  对于现状的分析以及我们对于长三角、珠三角、津京冀60多个企业的调研我们发现智能制造实际上还存在着区域分布和传统制造一样的问题,目前说来我们的智能制造同样是区际不平衡,应该说还是跟传统的制造一样,主要是分布在三大增长区域。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可喜的是传统制造的发展梯次是珠三角先起来,其次是长三角,再后来是津京冀。这次调研发现实际上目前三大增长区是齐头并进。
  这是根据工信部示范统计,红色部分是智能制造发展比较好的区域,除了三大增长区之外,西部主要是新疆,这是从审计来看是这样的。
  前面我所讲的是传统制造和智能制造时代空间分布具有相似性。智能制造时代以及传统制造也是同样的,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一个产业的竞争力不在于我们生产多少手机,不在于生产多少电视,而在于我们的生产过程,我们是用劳动密集型的“血肉长城”生产出来的还是用智能化的机器设备生产出来的这是至关重要的。基于此我们企业的调研重点考察了产品是怎么样生产出来的?也就是说我们智能制造产业链的分布是怎么样的?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产业链的分布特征,一是核心元器件依然是依赖进口的。我们控制机也好,减速器也好,也包括一些核心的零部件是依赖进口的。二是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精益化的生产设备绝大多数依靠进口的,而且我们一些智能产品,比如说智能手机在很多地方还是用传统制造的方式生产出来的,或者说我们智能产品是用传统的方式生产出来的。我们可喜的发现有许多企业目前在智能制造领域已经有可喜欢发展,已经初步具备了区域价值链或者国家价值链的特征,这类企业应该说科技的属性特征是比较明显的。
  在做产业链分布的时候,我们发现有一个特征,目前凡是智能制造发展比较好的企业都做了离岸创新,很多是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为什么呢?一、可以利用境外比较前沿的技术,目前我们的技术已经不是传统的能引进,而是和国际前沿发展成为一体。二、主要是为了应对国际知识产权的争议,在境外设立离岸创新中心,按照国际专利标准来申请。曾经有一个企业家这样说,他说教授你知道吗?如果我的一个国际专利官司输了,我这个企业就垮了,而且还有一个趋势,我们在传统制造的时候,我们经常讲微笑曲线,中国目前处在微笑曲线的底部,在那两端,附加值高的环节我们还没有占据,实际上在智能制造时代,目前微笑曲线已经是被波浪曲线所取代了,原因是因为在互联网智能化、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可以做到分布式的生产。
  产业链的分布是一个方面,接下来更重要的智能制造怎么样组织起来的?需要思考一下智能制造的组织系统是一个什么情况?
  实际上很多企业家是在反映这么一个问题,他说目前现在市场需求是多变的、快速的,在这个时候你怎么样把消费者的需求转变成机器的语言,使机器能够协同的。前面我们有企业家讲到需要有一个协同系统,而这就是我们称之为叫做智能制造系统。智能制造系统从他的发展来看,我们说分为五个级别。首先是装备,其次是智能生产线,再次是智能化产品,然后是智能化的工厂,智能化可以实现区域、国家和全球的分布式的协同生产。
  目前我们说我们有了一定的智能制造系统,在这里面我们需要抓住这么一个机遇,智能制造系统的升级,起源于因为如果智能制造系统不能很快速升级,我们很难从世界制造第二梯队进入第一梯队。可喜的是目前我们智能制造中装备和生产线发展具有很好的基础,车间级的系统正在试点发展,而工厂级和联盟级正处在规划、探索之中。
  在互联网背景之下,智能制造系统实际上是可以助力企业,不是按照线性的成长规律,而是按照非线性的成长规律,在这个时候我们在目前我们的工业是2.0、3.0并存,未来时期我们要通过智能制造系统来实现我们工业3.0与4.0的并存,而且我们依托中国制造2025,我们力争实现2025年前跟随美日德这样关键领域不掉队,力争到2035年在诸多领域与美日德齐头并进,2045诸多领域赶超第一梯队。
  目前我们需要什么呢?因为我通过这几十家的企业调研发现,实际上智能制造系统他的起点是要理解设备,是要把需求翻译成机器语言,形成一个协同化的生产,而在这个时候我们急需智能制造系统的供应商,很可喜是我们国家目前也有了一些,我相信刚才嘉宾企业家发言讲的协同系统实际上在这个方面也是这么一个探索。我相信如果说中国智能制造系统崛起的时候,我们的智能制造一定能够一桥飞架南北。
  讲到智能制造还需要讲一个事情,叫做产业公地体系,这是什么意思呢?实际上对多个产业的创新提供支持的技术能力和制造能力的集合。可能这个词我在很多地方讲的时候,很多人觉得很陌生,也可以翻译成产业共享体系。目前美国、、日本实际上都把产业公地体系作为产业竞争力的战略举措,不仅是这三个国家,其他的制造业发达国家也是这样做的。
  目前我们产业公地体系已经相对丰富了,而且是在我们三大增长集的产业园区已经是初步成形。目前我们产业公地体系如果跟智能制造相匹配还需要在技术平台统筹,另外一方面还需要提升,实验室和行业通用设备开放方面还需要提升。这是什么意思?比如说我们现在很多企业自己的设备,自己的检测设备还是封闭式的使用,而没有形成市场化的开放式的使用,实际上如果说你的检测能力具有一定水平可以向社会开放,这样从全社会来说是可以节约成本的,而在这一块目前还需要提升。
  第三个方面是产业链的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还很滞后,比如说我们在消费领域的网络平台很多,但是我们在产业链的上游网络平台还相对薄弱,我们还需要一些专业化的服务商和市场方的供给,智能制造系统也好,产业链分布也好,总之需要形成服务企业的模式,在部分产业园还没有形成,而且我们产业公地体系的仅仅依靠政府是不行的,我们需要市场化的供给机制,需要专业化的提供商。
  在未来时期,培育产业公地体系的核心是,一、发展企业实验平台,向市场化开放。二、发展基础供应技术。三、形成开放式的人力资本体系。四、实际上我们一方面要全球化的融资,而更重要的是全球化的融智,我们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五、我们构建全产业链的服务体系,还要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投资。
  这是要探索多元化供给的时候需要使企业意识到身处一个丰富的产业公地的重要性。比如说我在广州有一家无人机企业,他的负责人说我们现在很幸福,幸福在什么地方呢?我需要一个零部件很快东莞的企业,当天上午下单,下午一定能送到。如果我们引导企业意识到产业公地建设的重要性,主动参与并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二、形成产业公地体系的市场型供给。三、探索产业公地体系建设的PPP模式。
  从发展现状到智能产品来看,我们和发达经济体的制造业的目标路程,动态目标相比,我们的智能产品目前走了40%的路程,第二、智能制造技术不到20%,智能制造系统我们实现了20%,而智能产业公地我们已经走了40%的路程。综合判断,我们目前智能制造体系,智能制造的竞争力和发达经济体相比,我们综合来说不到30%,我们预测是到2025年,中国智能制造是能够超过50%的路程,2035年超过70%的路程,2045年能够超过90%的路程,也就是说在我们中国梦第二个百年目标即将实现的时候,我们的智能制造水平与发达国家将能够实现并驾齐驱,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能够构建国家价值链并引领全球价值链。
  对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综合措施。
  首先是我们需要发挥政策红利,推动企业自主研发。在这里面需要说一个最大的政策红利是我们国家统计局即将推出国民经济核算按照世界标准是图上这个标准,这个标准最大的调整是传统的研发之初是作为成本的扣除掉的,而在未来时期研发之初将作为投资和作为资本形成,一旦作为资本形成意味着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GDP会增加,在这个时候各级政府官员一定会重视研发之初,所以说企业要顺势而为。
  二、我们要制定智能制造的产业标准和开放结构,目前在智能制造这个产业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还没有形成一个开放市场化、社会化的结构。
  三、我们的产业政策传统来看主要是选择性的,而在未来时期一定是功能性的、服务性。
  四、智能互联,目前我们说我们一些简单的互联已经做到了,目前智能互联需要推进复杂产品的集成,在这块我们需要进一步提升。
  五、鼓励创新和保护创新并重。不止一位企业家这样告诉我,他说教授我们觉得有一个问题,政府是鼓励创新的,我们是很创新,我们有自发的本能,智能制造不仅仅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企业家的事,如果我们不能实现智能制造,未来一定会被市场所淘汰的,我们要创新,我们积极创新申请专利,但是在专利保护方面、创新保护方面我们还很弱,所以说在未来时期一定要鼓励创新与保护创新并重。
  六、一个国家的崛起,一定是公司的崛起,而公司的崛起一定是企业家精神的崛起,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基础的推动力,为此我们需要保护激发企业家的激情,这才是最核心的。
  七、我们讲到智能制造还有一个最核心的问题,我们有没有和智能化、标准化、精益化、自动化相匹配的产业功能?如果没有,我们怎么办?我们在座的很多都是家长,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我们的孩子毕业之后愿意成为一个产业工人吗?不一定,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说为什么?不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错,而是因为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出现了偏差,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让产业工人成为中等收入者,如果我们能够实现,在未来时期我相信不是毕业生不愿意去做工人,而是会争前恐後的去做工人。
  八、软件增值硬件,实际上讲到这里的时候,需要提一个核心问题。刚才我记得有一位企业家也提到,目前我们所有的不管是智能消费还是智能生产,我们基本上可以用一个手机进行控制了,说到核心是软件,而在未来时期我们精益化、智能化生产出来的产品,我们所有功能的实现都需要用软件来实现,目前这不仅是我们产业的事,也是我们在学校所要做的事情,我们软件业的人才还很滞后。
  九、有不下十位企业家曾经跟我谈到一个问题,目前我们讲智能制造不管它的产业链也好、系统也好,产业公地也好,核心的是互动,互动的背后一定是信息的互动,信息的互动一定是有一个数学原理的实现,而这个数学原理的实现现在是我们的弱项。比如说我们很多智能工厂要分布化生产,我们怎么样在算法上能够实现他的协调?这就是说我们数学出了问题,我们的物理出了问题,也许我们的化学出了问题。比如说我们有一家空气净化器的企业,他不是传统的绿网,而是通过电的正负级的吸附可以做到净化效果非常之高,但是这位企业家向我反映说,他说教授你知道吗?我们现在最缺什么人才?最缺真正掌握高压电的人才,而高压电正是一个基础理论,目前在学校里面缺这方面的人才,而在高压电的背后也牵扯到一个数学的计算问题。我们说智能制造还需要靠数理化,刚才我记得有一位领导也谈到我们教育需要改,实际上我们基础学科还需要补短版。
  智能制造实际上我们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一个国家要生活得好,首先必须要生产的好,我们智能制造的根本目的实际上是为了能够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实现我们更美好的生活。
  智能制造永远在路上,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彭立睿 HF019)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金山发布《2016中国智造业竞争力调...》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我院学子陈艾森、谢思埸在国际泳联世界跳水系列喀山站... 在4月3日结束的国际泳联世界跳水系列赛喀山站比赛中,我院2014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业本科生陈艾森延续了他在男子单人10米台的一贯优势,以580.60分的总成绩夺得他今年第三个系列赛冠军。在男双10米台比赛中,陈艾...盘点2016年成绩亮点纷呈 从教30年教师获特别贡献奖日下午,经济学院举行2016年工作总结表彰大会,31位从教30年的教师获得“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特别贡献奖”荣誉称号,66位教职工获科研、教学、管理服务方面的表彰奖励。学院领导刘少波、张志、王玉娟、刘金山...【110周年校庆】千余经院校友相聚校庆日 同叙师生情同...11月19日,暨南大学迎来110周年校庆之际,千余经济学院校友从全国各地回到母校、回到学院,和恩师、同学欢聚一堂,共诉对母校、学院和恩师的感恩之情,怀念校园生活、同学情谊。经济学院领导刘少波、张志、王玉娟、刘...经院校友卢闰霆捐资200万以恩师之名设立基金11月11日下午,“张元元经济学创新奖励基金”设立暨捐赠仪式在经济学院323学术报告厅举行,宋献中副校长、卢闰霆董事长、经济学院院长刘少波、对外联络处处长梁燕、学生处副处长李玉平、社科处副处长黄晓燕,经济学院...经济学院2016年迎新大会隆重举行 陈艾森、苏炳添参加大...9月20日下午,经济学院2016年迎新大会在礼堂举行。学院院长刘少波、党委书记张志,院领导王玉娟、刘德学、刘金山、蒋海,各系所和学院机关各办公室负责人以及近90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新同学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张志...
联系电话:020-020-
请关注公众号
联系电话:86-20-86-20-86-20-
电子邮箱:yanxin@
主题:Consumer Awardness and Strategic Choice of Polices in Mixed Oligopoly with Free Entry主讲:王凤生时间:日 15:30地点:经济学院(中惠楼) 102室
主题:2008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nd its impacts on the global economy and Korean economy主讲:金荣载时间:日 10:00地点:经济学院(中惠楼) 102室
主题:Tariff-tax Reform, Environment and Welfare under Imperfect Competition主讲:王凤生时间:日 10:00地点:经济学院(中惠楼)323
主题:Global factors and Equity Market Valuations: Do Country Characteristics Matter?主讲:Andrew Vivian时间:日 15:30地点:经济学院(中惠楼)208室
我院金融学系苏冬蔚老师(第一作者)的论文“商业银行社会网络与微型金融可持续发展”在《经济研究》2017年第2期发表。该文探索了如何在普惠金融模式下实现微型金融的社会绩效与可持续性,是将社会学融入经济学研究中的有益尝试。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发布论坛发布2014年转载学术论文指数排行榜,在《2014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指数排名》中,我校应用经济学分学科与上海财经大学、武汉大学并列14,其中,在高等院校二级院所分学科排名中,我校经济学院名列应用经济学第9名。
3月15日,应国务院侨办邀请,特区所所长钟韵副教授赴贵阳为2017年国务院侨办所属院校香港校友研习班做了一场题为《粤港服务业合作背景下的香港产业升级探讨》的报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暨南大学金融就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