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许小年建议商学院取消宏观经济学的理解课程

宏观经济学会不会和&价值&概念一样是个错误
中欧商学院教授许小年在“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经济”专题论坛上做了一个发言。不同的人关注的的点不一样。我关注的点是许小年先生说的:“自己做了几十年的宏观研究,现在终于发现做宏观研究没什么用。最近两三年,开始把时间和精力更多地用在微观经济的研究上。我对宏观经济研究得越多,就越对它感到失望,以至于现在怀疑在经济学科中是否需要宏观经济学,我建议在中欧商学院取消这门课。”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凯恩斯。凯恩斯有一句著名的话:“从长期来看,我们都是要死的。”各位慢慢解读吧。万维刚有一句评价经济学的话:“大多数经济学模型已经简化到几乎没用的程度。”他认为经济学属于那种不可靠的但是我们又需要的知识。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学过的一个经济学理论,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现在没人提价值这个概念了,只说价格。价值是经济学自己引入的一个错误的概念,类似于早期物理学为了自圆其说引入的“以太”概念。引入之后倒是自圆其说了,只留下两朵乌云。结果这两朵乌云一个引发了相对论,一个引发了量子力学。物理学最后出现了天翻地覆。微观经济学我是喜欢的,也在使用它。至于宏观经济学,许小年的感受也是我的感受。唯一的区别是许小年是内行,我是外行。希望看到学术界对许小年的观点的争论,有争论就有进步,我等着。许小年:宏观经济学真是伪科学
刚才几位讲的意见我不敢苟同,预测宏观经济和政策是非常不靠谱的事。我一直在研究宏观经济,讲授宏观经济学,认为在商学院里,不要把宏观经济学搞成必修课,选修课就行了,甚至取消我也没有意见,因为这是一个伪科学。我做宏观经济预测,越做越沮丧,不是因为老输给北大教授,而是发现北大教授不过是跟统计局的关系好一点。
宏观调控也不靠谱,要求国务院恰到好处地调节经济,既不过分又不欠缺,这是件很难的事。宏观调控的前提是准确地预测未来经济走势,否则政策的超前性就无从谈起,政策实施到产生效果有个时间滞后,因此政策必须超前,超前就需要准确预测,而预测依靠个人的判断,充满了误差,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在中国做预测,还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真实、可靠的数据。
我们的数据有多可靠?谁说得清呢?我们最近的宏观调控神了,想让通胀下来时,它就真的下来了,CPI可能是在下降,但4
9%的数怎么也碰不上,把分项的通胀加总,得不到4 9%。去年GDP增长11
9%,电力消耗增长14%,根本对不上,GDP的增长通常大于电力消耗增长。按照GDP的构成也就是消费、投资、净出口计算,去年的GDP增长应该在14%
15%之间国家统计局后来将2007年的GDP增长数字调整为14
2%,见2009年《中国经济统计年鉴》。。如果数据也充满误差,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误差,我们这些宏观经济学家还有什么好预测的?干脆失业算了。如果不能很好地预测将来,经济政策怎么可能恰到好处?所以我说宏观经济学是伪科学。
我认为当前应该讨论的问题不是GDP增长速度下降,要不要重新放松货币政策,这些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货币政策的时点和力度你能把握好吗?你知道什么是理想的时点吗?怎么保证既不早、又不晚?力度也是问题啊,小了不到位,大了又可能过头。数据误差、预测偏差,你预测不准,货币政策上就要犯错误。这次美国闹出这么大的事,就是它的利率过低,扭曲了资金价格,金融创新过度,流动性泛滥,造成资产泡沫,泡沫破灭引发金融海啸。追到根子上,都是格林斯潘的错。格林斯潘个人的历史地位在几个月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从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银行家,坠落到次按危机的罪魁祸首。格老这么聪明的人,大家过去当神一样崇拜,货币政策怎么捅了这么大的娄子啊?货币政策不出大麻烦,已经是万幸了,还谈什么恰到好处啊?!
宏观经济学真是伪科学
政策目标不是调节和稳定经济,而是不犯大错误,保证国民经济在稳定的宏观环境中运行,这是个现实的也相当好的目标了。弗里德曼在《美国货币史》一书中,回顾了美国货币政策,用数据和事实说话,不像我们这几位今天在这里空口无凭地争论。他指出,美国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货币政策根本就没有平滑经济,正好相反,货币的波动引发了美国的经济周期波动,货币政策不是经济的稳定器,而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发生器,是经济不稳定的根源。因此弗里德曼讲,为了稳定经济,最好的货币政策是稳定的货币政策,不是一会儿松,一会儿紧。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得很清楚,货币政策的波动在前,经济波动在后,谁是原因,谁是结果,一目了然。
我们在宏观经济面前、在市场面前,要有敬畏之心,不要幻想自己能够参破市场的奥妙。市场是什么?是超越我们认知范围的力量。什么是自然?自然就是超越人类的认知能力的世界。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的头脑发昏,说认识自然的目的是改造自然。现在不说了吧?为什么?我们终于意识到,大自然是无法改造的。货币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弗里德曼的哲学是什么?这个世界上有超越人类认知的力量,不要以为我们比市场高明,比自然、比上帝聪明,不要以为我们可以驾驭市场,改造自然。受到自然的严厉惩罚之后,人类学乖了,最好的办法是顺应自然,认识自然的目的不再是改造自然,而是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宏观经济学就是为驾驭市场而设计的,如果市场不可驾驭,还研究宏观经济学干什么?有微观经济学就够了。外部环境总在发生变化,不要问如何稳定外部环境,要问为什么我们的经济和企业缺乏应对的灵活性,要问如何以微观改革应对目前宏观环境的剧烈变化。为什么人民币升值5%,一些中小企业就活不下去?《劳动法》颁布后,为什么劳动力成本上升10%,企业经营就发生困难?为什么企业的利润率长期那么薄?怎样增加中小企业抗击风险的能力?微观改革的紧迫性远远大于对宏观形势的预测。
我想讲的就这些,下面讲什么?市场吗?其实该讲的全讲过了,他不听,赌注越下越大,最后看怎么收场。现在为了托市,把央企也弄进去了,就差国务院、财政部自己买股票了,还有什么招儿?你进去了,是在底部吗?如果市场还没有到底,央企停止购买的那一天,就是市场狂抛的时候,任何一个理性的投资者都会这样做,在央企买最后一笔之前全抛出去。怎么判断这个市场到了底部?首先要判断上市公司的盈利是否到了底部,这就要判断中国经济增长是否到了底部?刚才说了,不可能预测准,因此不可能有人抄到底,真正抄到底的都是坐在家里、睡梦中抄到的。如果你能算出底部在哪,这就不是市场了,市场有相当一部分是不可知的。
经济学中有一个定律叫做边际效益递减,托市政策的边际效益也是递减的。党刊发社论,中央电视台给市场鼓劲,央企入室,都没有反应,你才买了2500万,杯水车薪,忽悠谁啊?资本市场上也是国进民退,股市国有化之后再怎么玩?这还是市场吗?这些问题不考虑,老说美国救市咱们也救市。
美国救市和中国救市有什么区别?他要不救,他的金融体系就跨了!为什么美国财政部长鲍尔森给议长佩洛西(音译)下跪?求国会批准救市资金,救晚了,整个金融系统土崩瓦解。中国救什么呢?不知道在救什么,股指跌到2000点,我们的金融体系就要崩溃吗?中国经济就完了吗?请在座的记者报道时手下留情,要说我反对托市,明天我就上不了街啦。
我赞同于颖刚才讲的,小孩子开始走路了,你推出一个轮椅;他可以吃固体食物了,还喂他奶粉,而且是三鹿牌的。这样市场什么时候能成熟起来啊?市场成熟程度不看指数在6000点还是在2000点,要看投资者是否能够根据风险和收益给资产定价。眼看投资者开始研究基本面了,对经济的未来感到担忧时,股价下跌,股市开始反映经济的波动,就要成为经济的晴雨表了,政府又来横插一杠子,等于告诉股民:不要看基本面,看我的政策!大家于是又跟政策走,又回到政策市。只有价格反映价值,资本市场才能有效配置资源。现在市场好不容易有了些正常功能,政府的干预又要把它敲下去。
市场健康发展的根基是什么?是对资产价值的理性分析,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决定交易行为,形成价格,反映资产的内在价值,再通过价格信号指导全社会的资源配置。市场是有实实在在的经济功能的,不要把它当成工厂,当成民生工具,它是配置资源的。
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日,在由中国证券市场设计研究中心、《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主办的“2008中国宏观经济预测秋季论坛”上的演讲。号修改)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许小年:资本大量外流,这才是真正原因
智谷君语:第三届大梅沙中国创新论坛11月4-5号在深圳举行,智谷趋势作为论坛唯一战略合作自媒体为读者传递论坛最具价值的声音。今早,知名经济学家许小年以《经济政策的理性和逻辑》为题发表了精彩演讲,许小年对眼下中国经济的诸多困惑(如为什么宏观政策越用力增速却越下降?为什么资本会大量外流?)作出自己的解读。智谷趋势刊发许小年教授的演讲内容,以飨读者。01对宏观政策预期不要太高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到这里来跟大家介绍关于经济政策和经济制度改革的话题,这一节本来是讲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经济,是讲宏观的,但是由于我做了几十年的宏观研究,现在终于发现做宏观研究没什么用,最近两三年我把时间和精力更多地用在微观经济的研究上。我对宏观经济研究得越多,就越对它感到失望,以至于现在怀疑在经济学科中是否需要宏观经济学,我建议在中欧商学院取消这门课。做企业的、做微观的可能会感到赞同。也许我的路子走得不对,但是我觉得还是值得尝试的,宏观分析实在意义不太大。如果说它还有什么意义的话,那就是时刻提醒我们注意,我们对宏观政策的预期不要太高。要高度关注宏观政策,特别是长期的依赖宏观政策,来驱动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时,它有可能造成的系统风险,特别是宏观政策所导致的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财政风险、债务风险,以及现在正在积累的房地产的风险。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我始终认为是由于美联储在2000年初采取了错误的货币政策,货币滥发造成的房地产的资产泡沫,泡沫破灭以后引起的金融海啸。美联储的政策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警示作用。所以对于宏观政策,我的期望不是很高。经济学中研究的两大议题,一个是资源的静态配置的效率,另外一个是经济增长,也就是经济的动态的效率。
中国人要拥有多少钱才不“哭”穷呢?衣食无忧,能支付自己的爱好。其实,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标准,基本上大多数的中国人达到了中等收入的水平...
&来源:慧眼财经
第74期——程大爷论市“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来源:券商中国
现今无论是全球政府还是经济学家,他们对于未来经济的乐观理论假设都是基于下面这张图。然而,这终究只是假设,实际情况根本没有这么乐观。
&来源:黄晟俊
下周一(11月7日)亚洲时段,投资者稍加留意日本和澳大利亚的数据,另外,日本还会公布9月份的货币政策会议纪要...
&来源:汇通网
本周可以说稳步抬升,并一举突破前高的压力,量能放大配合不错,不过由于受到前期热炒的高送转等涨幅过大个股的影响,今日抛压严重...
&来源:开金金融管理
全球央行正在以创记录的速度抛售美国国债,这疯狂之举背后暗藏什么“玄机”?据悉,今年前6个月,海外央行共计净卖出1920亿美元美国国债...
&来源:股市交流自媒体
周五两市再度小幅低开,随后开始震荡向上,盘中由于联通、深圳本地股、稀土等齐发力致使沪指再度刷新3140的新高点,但是由于市场的尾盘量能不足...
&来源:安通金融
作为一个小股民,我从来都不觉得炒A股是一个好的投资。看到股市里“唾手可得”的利益就像磕了药一样兴奋,谁知道,诱惑是毒药,总想着不劳而获...
&来源:搜狐
中国的钢铁产量超过世界总产量的一半。由于内需放缓,中国钢铁出口量开始剧增,2015年首次突破1亿吨,达1.124亿吨,同比增长20%...
&来源:搜狐
引言:任何一轮美元强势周期,必然掀起惊涛骇浪,全球化自由放任时代将宣告结束,未来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关税壁垒和贸易争端愈演愈烈...
&来源:财经记者报道
文/慕容随风图/来自网络在10月28日举行的格力电器临时股东大会上,著名的商业界网红董小姐再次走红了,这次走红的原因不再是因为豪赌了...
&来源:瀚海观察
对于资产重组股市历来是欢迎的,但真的要重组其中的难度繁琐持续时间之长,令人感叹,不过笔者今天给大家提供一个案例,看了这个案例...
&来源:三板好案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许小年最新言论 2016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