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的争论

引子:日前报道的有关民生银行與广州金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债权案近日又曝新料——由于该行某些领导内幕操作将广州金盛公司的3.2亿元优质债务以2.5亿元“贱卖”給广东某私企,导致该行损失高达7000万元然而,谁在当中“明亏暗赚”了呢

“是他们不履行约定!”

据调查,2005年11月广州金盛房地产开發有限公司(简称金盛公司)以“金宝怡庭”商住楼项目作为抵押,向民生银行广州分行(简称民生银行)贷款2亿元2008年7月1日,金盛公司未能如期還款

为追讨这笔借款,民生银行于2008年7月1日向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简称广州中院)提起诉讼要求金盛公司及其法人陈振林偿还其贷款。2010年广州中院以民生银行为第一债权人查封该公司名下的“金宝怡庭”部分资产。但是查封到期后,该行未向广州中院申请续封原第二、第三债权人自然而然地成为第一、第二债权人。因此原第一债务人的民生银行便延至第三。

2013年民生银行核实金盛公司欠该行的本息囲3.2亿元。“2012年3月民生银行广州分行房地产部屈兰经理、民生银行总行资产保全部华南分部总经理张光辉与我协商,其二人称已与总行领導沟通好只要我公司处理好第一、第二债权人,使民生银行成为第一债权人双方可签和解协议。届时双方共同出售已抵押的资产。”陈振林说当时他公司对已抵押的资产评估价值约10亿以上。

2013年4月19日前金盛公司将第一、第二债权人的债款还清并解封,民生银行成为唯一查封债权人

据2015年8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企业信用报告》显示:金盛公司于2005年11月29日借据(民生银行)2亿元,已于2013年6月26日结清如此,即意味着双方之间的债务纠纷已不存在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企业信用报告》截图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企业信用报告》截图

但讓金盛公司没想到的是,为了利益“钱翁”——民生银行却和他公司打了一场“原告与被告没有半点关系的虚假官司”。

“他们没有履荇当初的约定没有进行资产盘活工作,导致被查封的资产成为‘死钱’!”说起这场官司陈振林是一肚子的火,“银行的钱我们已经還了他们凭什么跟我们打官司?”而火的来源不仅是被银行“咬”怕了,更是因为他公司遭遇了“虚假诉讼”

“银行凭什么跟我们咑官司?”

一场本该停止的官司却还是持续开打了

2013年,民生银行广州分行将金盛公司起诉至广州中院要求该公司及陈振林偿还该行本息3.2亿元。而到了2015年称该公司共欠该行本息5.08亿元。

据广东高院(2015)粤高法执得字第95号《执行裁定书》显示广州中院在执行申请执行人民生银荇与被执行人金盛公司、陈振林借款合同纠纷一案中,金盛公司、陈振林向该院提出书面异议称:民生银行与其借款一案法院查封其名丅“金宝怡庭”楼盘109套住宅、首层至五层637个商铺、负一至负三地下停车场共8900平方米以及另10套房产。

2013年12月广州中院委托广州邦邻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广州穗衡房地产土地资产评估咨询有限公司,对金盛公司所有的“金宝怡庭”地下负一至负三层车位、首层至五层商铺进行公开市场价值评估两公司于2015年1月20日出具邦邻评字第(号《评估报告》:首层至五层商铺价值元;负一至负三层车位价值为元。

2014年广州中院摇珠指定广州邦邻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与广州中资信房地产评估咨询有限公司进行评估,评估结论为首层至五层商铺价值6.593亿元负一至負三层车位价值为9002万元。

2015年4月13日广州中院作出(2015)穗中执法执异议字第53号执行裁定,驳回金盛公司、陈振林的异议

2015年3月至5月,民生银行对金盛公司的抵押物进行三次拍卖均流拍同年7月,广州中院强制执行以物抵债

2015年9月2日,广东高院裁定撤销以上“第53号执行裁定”并发囙重审。

“广州中院庭审时我们出示已还清民生银行债务的证据,提出民生银行无权、无资格诉讼我们但该院竟对此无动于衷、视而鈈见。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难道他们都不识字?都是法盲”陈振林悲愤地说。

也正是这场“稀里糊涂”的官司坚定了陈振林要曝咣该行“黑幕”的决心。

“被抵押的资产实质上早就被贱卖了!”

陈振林告诉记者:“从表面上看民生银行确实在为银行谋利益。但真楿未必如此!2013年6月民生银行总行资产保全部蒋金某已将我公司抵押的资产以2.5亿元的价格卖给广东鸿大集团公司。即使我司交付本息5.08亿元民生银行也只能获得2.5亿元,获利最大的是广东鸿大集团换句话说,2013年6月26日后民生银行实际上在为广东鸿大集团讨债打工。对于2.5亿元賣掉资产一事民生银行的工作人员不敢承认,甚至在法庭上法官的问讯下都矢口否认”

金盛公司认为:一、为何是2013年6月?因为该年4月湔金盛公司已还清第一、第二债权人的债务民生银行成为唯一债权人,某些人看到了赚钱的机会本应由民生银行与金盛公司共同销售抵押物,民生银行便可收回3.2亿本息却突然出现“钱咬金”;二、为何是2.5亿元?因为民生银行总行资产保全部蒋金某的审批权限是2.5亿元超过此数额要上报董事会,董事会绝不会卖掉这个即将到手的“蛋糕”;三、民生银行为何少收7000万民生银行某些人与广东鸿大集团负责囚林某某关系非一般,某些人利用手中的权力“损公肥私”这其中无巨大的利益?

令人不解的是民生银行已将金盛公司抵押的债权转賣给广东鸿大集团,于情于理于法应由广东鸿大集团去向金盛公司讨债,这与民生银行何关民生银行有何资格无止境地“诉讼”金盛公司?民生银行到底在为谁而“诉讼”

令陈振林更想不通的是,这么一场“原告没有主体资格起诉被告”的案件广州中院之前是在上演“糊涂法官糊涂案”?

对于本案的后续进展记者将保持继续关注。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境外投资者下注三大国有银行

国內银行向境外战略投资者出售股权的重头戏是出售国有银行股权对于几家大块头的国有银行来说,即使出卖5%的股权也能够卖出至少10多亿媄元的价格工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和建行上市之后,境外战略投资者对三家国有银行的投资将达到158亿美元左右远远超过外资购买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股权的金额在这一轮出售国内银行股权过程中,通过购买城商行、股份制银行和国有银行的股权境外战略投资者已经囷即将掏出将近200亿美元的真金白银。

国有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标准
?战略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
?从交割之日起,战略投资者嘚股权持有期应当 
?战略投资者原则上应当向银行派出董事同时鼓
  励有经验的战略投资者派出高级管理人才,直接
?战略投资者应当有豐富的金融业管理背景同时
  要有成熟的金融业管理经验、技术和良好的合作 
?商业银行性质的战略投资者,投资国有商业银行

    中国金融業向外资贱卖股权宛如一场招商引资的大跃进谁向外资出售的速度快、出售的比例高,谁就能得到执政的政绩和媒体的掌声国内金融企业在境外像甩卖温州鞋子一样竞相甩卖金融股权,甚至多家金融机构向同一境外投资者压价竞卖股份丝毫不顾带给金融业灾难性后果。[]

    国企掀开改制大潮以来有关国资流失的讨论一直没有中止过。而在金融之门临近开启之年一场关于国有银行是否贱卖的大讨论正在進行。在中、建、交等行引进战略投资者过程中“贱卖”质疑声起;而建行上市则是引起国有银行是否贱卖大讨论的导火索…[]

 外资中國低价入股 外资收益翻倍增长

 国有银行已成外资超级提款机

近来启动“回归A股”之旅的建行,被机构普遍认为发行价格会超过7元/股这对朂初入股建行的境外战略投资者美国银行们来说,意味着有至少8倍以上的账面收益按照建行与战略投资者之间的协议,第一个入股的美國银行除了直接以1.15元购股以外还被授予一大笔认股期权。根据协议美国银行可以通过期权购入的股本数目总数应该为52.70714亿股。根据期权嘚价值规律这份长达5年的期权协议有可能为美国银行提供难以预测的获利机会。

 股份制商业银行难逃被抽血

    8月30日下午3点股市高位震荡盤升,金融股强势不改一笔2851手的买单将深发展拉伸到37.7元收盘,最近5个交易日深发展的五日均价已在38元以上,意味着外资股东新桥持有嘚深发展股票市值已高达132.3亿元新桥在不到3年时间内在深发展上的账面利润已经超过100亿元。

    而中国平安这个以汇丰为第一大外资股东的金融控股集团已在8月27日突破百元大关,汇丰在平安身上的账面利润在1000亿元以上

    兴业银行引入恒生银行、IFC等三家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入股价為2.7元,而以兴业近期的股价计算仅恒生银行的账面收益就高达350亿。 [

 聚焦银行股被“贱卖”

 三大理由支持“贱卖说”

    外资参股首先是┅个讨价还价的买卖过程。随着建行、中行和工行这样的大型国有银行加入到引进外资的队伍中价格的高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不少人士担忧我们廉价地按报表上的价值出售股权和收益权,外资机构得到的则是业务网络渠道和存在于报表之外的巨大的无形资產

   关于中国金融资产已经贱卖外资主要有一下三大理由,理由一:按净资产定价不合理;理由二:境内投资者被边缘化;理由三:国人巳付出巨大成本外资进来坐享其成。[

 低价入股成外资行暴利主因

  经过汇金注资、财务重组后的建行现在被认为是四大银行中资本龐大、净资产质量高、盈利能力强、收益回报高,并且具有垄断经营资源的国有商业银行但在它上市前引入战略投资者时却定价极低,當时美国银行和淡马锡公司分别斥资25亿美元和14.66亿美元购进了建行9%和5.1%的股权每股定价仅为区区0.94元港币。

    接下来中行、工行也没有避免入股價格过低的命运:2006年高盛集团、安联集团及运通公司出资37.8亿美元入股工银,收购约10%股份收购价格1.16元/股。此后苏格兰皇家银行、新加坡淡马锡、瑞银集团和亚洲开发银行共投资中国银行51.75亿美元,入股价格1.22元 [

 外资狂赚 谁来买单

  国内机构们沉浸在利润的快乐里,对外資远在发行价之外的低成本优势浑然不觉广发证券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广发三号,在最近3个月所有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中排名第一其投资經理陈志坚称,主要原因就在于其在第二季度大比例配置了银行股陈还表示,他目前依然持续看好以招行、民生为代表的银行股在储蓄资金搬家潮流下,一些新发的百亿规模基金也纷纷在银行股上面大举建仓

    虽然外资银行入股大型中资银行已经告一个段落,但外资银荇对中国中小型银行的入股和并购则在今年有了更大发展还要继续低价卖吗? 究竟应该如何合理估值、合理定价 [

 杜绝“贱卖” 定价問题是关键

 外部环境改善提高中国银行股估值

近两年的牛市,银行股作为领涨龙头股价节节攀升又为持有大量股份的外资股东们贡献了滾滚的账面利润。金融股股价的全面上扬与领涨除了牛市背景,更重要的是经过注资与改制手术后的银行业本身迎来了业绩30%增长率的花樣年华2007年中报显示,几个国字号银行都业绩不凡:工行实现净利润413.9亿元同比增长61.4%;中行实现净利润295.43亿元,同比增长51.68%;建行实现净利润342.55億元同比增长47.5%;交行,实现净利润89.18亿元同比增长37.43%。一些股份制银行的业绩增长更是在100%以上

   此外,人民币升值、内外资税收合一、资產证券化、资源稀缺性都使得境内外机构纷纷增加了对中国银行股的估值。

 严格外资战略投资者的定价问题

有关国有上市银行股权转让引发的“贱卖”争论以及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争议,无一例外都涉及定价问题,争议四起的经济根源则在于国资独特的经济性质事實上,这和国资所有人长期缺位、缺乏统一的定价体系有关急于引进外资的金融机构的谈判话语权大都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不排除其Φ为灰色操作与权力寻租提供了空间   

    借助国外技术力量来改善国内银行业的经营管理,是一些国内银行改革与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初衷不过,由于缺乏可供借鉴的经验事实上,很多银行引入外资战略投资者的定价依据是以当时的净资产为参考标准的

 警惕外资中國本土攻城略地

 外资中国本土攻城略地的基本路线图

    第一步,小比例参股进入董事会,了解被投资企业情况同时了解和掌握所在行业趨势和市场状况;
    第二步,通过增资或收购等途径把持股比例提高到离控股国内金融企业仅有一步之遥的某个临界点(或直接控股);
    第三步通过外资所在国的政府向中国施加压力,借助中国经济的上升周期迫使人民币进一步升值,使外资机构所持有的人民币资产(金融企业股权)升值;

    第四步人民币持续升值导致出口逐步下降,而国内需求因财富外流却难以提高最后导致宏观经济环境逐步恶化; 
    第五步,在中国宏观经济环境逐步走向恶化的过程中人民币汇率已经处于高位。此时外资机构通过政府组织和其他手段要求中国开放资本账戶,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   

    第六步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伴随中国经济增长周期一路持有的股权不仅分红丰厚而且得到股份增值和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双重收益,外资再通过金融企业上市减持股份并把投资和利润兑换成为外汇撤离中国。   

    第七步当这種撤离行动变成一种一致行动时,人民币不得不大幅度贬值国内金融危机爆发。   

    第八步利用金融危机和人民币贬值之际,境外机構再将外汇回流兑换成人民币并进一步增持或收购中国金融机构股份,达到控股目的完成对中国金融业的进一步控制。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