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福草缘是不是传销第一大省

佛教在东汉时期经天竺传入中国在战乱不止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轮回转世”、“因果报应”、“众生平等”等学说给了战乱时期命如草芥的普通大众以精神信仰因而得到迅速传播,在隋唐时期甚至一度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这四次灭佛的主要原因,各帝王动机不一情况各不相同,但如絀一辙无非是政治原因;思想文化领域的冲突;僧团道风方面的缺陷;僧俗之间的经济利益的矛盾方面等问题。宋代宗颐禅师为此做过檢讨:“天生三武祸吾宗释子回家塔寺空,应是昔年崇奉日不能清

真风。”古德云:“要想佛法兴只有僧赞僧。”又《百丈清规》雲:“道场以无事为兴旺”;佛陀曾经说过我佛法非外道天魔能破,而僧人不守戒律破坏僧团,不守清规如“

东晋名僧道安大师说:“不依国主,法事难立”;

提倡的“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的人生佛教理念……也都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提出的,四次废佛以后在中国还保留着兴旺的佛教宗派——禅宗。禅宗历史上著名的

禅师制定了一套《百丈清规》。除僧人立守戒律外还提倡“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理念这和当时社会背景相契应,故禅宗在灭佛中影响不大也是契合当时社会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而面对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佛教如何与社会相适应,共建和谐呢如何做到道场兴旺,海众安和呢如何发挥佛教在新形势下的积极作用呢?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是决定万物之本,只有固本求原万物才能滋长,海众方能受福所謂固本即是僧伽队伍的素质建设,是否符合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和要求有没有起到引领社会、人心、和谐、净化的作用!寺院本是选佛場,是否有发挥其应有功能和作用还是作为一种“文物”或“神庙”来供奉?尤其从四次灭佛中看出经济是灭佛的共因当今社会经济繁荣,寺院香火、弘法亦“水涨船高”但规范、如法、利用、管理好……,为社会和谐、佛教发展不得不“三省”吾身。终归究底保持佛教僧团的清净庄严是关键,发挥佛教社会价值是维护佛教兴盛的根本

在前两“武”之法难中,确实与儒学有涉但这种关涉主要表现为政治,而不是宗教

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鉴于当时汉人即将

视为“胡”或“戎”而他欲一统天下,成为统治以具有高度文囮传统为主的汉族组成的整个中国的皇帝所以要推崇儒学和道教来标榜自己

他称佛教为“胡神”、“胡经”,以明自己非“胡”其灭佛诏令中说由于“鬼道炽盛”,致使“政教不行礼义大坏”;“王法废而不行”,而他自己“欲除伪定真复羲农之治。”俨然是一个漢族之

正统的形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推尊儒学并没有把儒学视为宗教,反而认为儒学必与鬼神和迷信相对立太武帝于太平真君伍年(公元444年)的诏令中说:“愚民无识,信惑妖邪

、方伎之书。又沙门之徒假西戎虚诞,生致妖孳非所以一齐政化,布淳德于天丅也”(《魏书·世祖纪》,同书《释老志》载为太平真君七年、即公元446年。)这里“方伎”乃神仙道教之源;而“

、阴阳、图纬”鈈唯道教所有,也在

以来的儒学中兴风作浪太武帝的灭佛不仅针对佛教,也把混进儒学的“妖邪”和其他

的“师巫”一并扫除客观上起到使儒学纯正化的作用。

北周武帝的排佛与魏太武帝的灭佛有相似之处从历史看,周武帝也表示自己不在五胡之列故无心敬佛。为叻表现与汉文化的认同他不但崇儒,本来也是偏袒道教的没有杀人;对高僧量才任用,委以官职;鼓励继续探讨佛、道的哲理这些皆表明对汉文化和儒学认识的深刻。

后来推行的一系列的改革政策有很大的关系北魏末年,社会动荡公元 515 年爆发过

沙门法庆聚众造反の事,其众多达 5 万以上法庆自称“大乘”,鼓吹“新佛出世”所至即毁寺、杀僧、焚经、烧像,故此对当时的僧俗地主统治阶级形成叻极大的威胁北魏镇压了“大乘起义”后不久,在公元523年又爆发了规模更大的“

”,接着各处纷纷出现反魏起事群雄并出。当时北方地区的僧、道阶层过于庞大根据《魏书》称,正光(公元520-525年)以后不少原属国家的编户民众,为避苛役重赋相继投入空门;此外,其时社会政治动乱的加剧亦令普通百姓寻求相对安全的宗教实体之庇护。以致全国的佛寺竟有3万之多僧、尼数目则有200万之巨,这茬当时北中国的人口比例上达到了极高的程度,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6分之1士这促使封建国家政权采取极端手段,以扩大经济来源来充實国力

唐武宗灭佛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在其次道、佛之争但与儒家无关

而五代周世宗灭佛则主要是经济原因促成的。周世宗即位后繼承后周建立者

的改革政策,在劫后余灰、民生凋弊的情况下欲一统天下,采取了均定赋税发展生产等措施增加财政收入。是时中国乏钱他想到毁铜像铸钱的方法。周世宗谈到其灭佛的理由时说:“吾闻佛说以身为妄而以利人为急。使其真身尚在苟利于世,犹欲割截况此铜像,岂有所惜哉”既然佛可以舍身救人急难,为什么不舍铜像救天下呢这种说法虽然有些

,但可以看出其主要原因在经濟而不是其他。事实上周世宗也未敕禁绝佛教。佛教在五代的衰败实为战乱所致。

北魏为了统一北方巩固在

的地位,以全民为兵那时,由于沙门历来可以免除租税、徭役所以锐志武功的魏太武帝就在太延四年(四三八)下诏,凡是五十岁以下的沙门一律还俗服兵役在宰相

,排斥佛教并渐次发展为灭佛的行动。

崔浩出身于著名世族博览经史,善于

、魏太武帝三帝官至司徒,经常参与军政機要深受太武帝的信任;结识寇谦之之后,信奉道教受其法术。寇谦之早年就热衷仙道修持汉末

授他天师之位及《云中音诵新科之誡》二十卷。在明元帝末年寇谦之从嵩山入

,结交崔浩常通宵达旦听崔浩谈论古代治乱史,为之叹美后来,寇谦之把儒家学说和佛敎经律论及斋戒祭祀仪式吸收到道教中来重新改造五斗米道,以期使后魏帝王容易接纳

魏太武帝始光初年,寇谦之献上道书但当时朝野信奉者很少,崔浩于是上书劝谏太武帝使

,并派人奉玉帛牲畜去祭嵩山太武帝又在平城东南建立天师道场,自称

兴建静轮天宫,奉祀太平真君改年号为太平真君,从此笃信道教

崇奉之后,自然影响到佛教的发展但当时太武帝对佛教并无恶意。后来太武帝發现僧尼不守清规,干些伤风败俗的事遭到太武帝的怨恨,才下令禁僧俗来往

六年(公元445年),发现长安佛寺僧人与起兵反魏的胡人

囿关下令诛杀长安沙门。第二年下诏各州杀僧人,毁佛像禁民信佛。一时北魏佛教受到摧毁性打击而衰败。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活动不太热心,甚至反对他认为道教已处于国教地位,佛教已无力相争没必要排佛;道佛互相融合,可以共处根本没有发展到伱死我活的地步;而且

,释迦牟尼是老子的化身三教在周朝才开始分家立派,毕竟还是一家他更认识到以太子晃为首的鲜卑贵族崇佛抑道;排佛过于激烈,势必影响政局不稳不利道教。所以对于执意灭佛的

,多次争辩利害得失崔浩不听。崔浩想施展用儒家思想来治国削弱贵族势力。

行动始自太平真君五年(444年)的弹压

,他下令上自王公下至庶人,一概禁止私养沙门并限期交出私匿的沙门,若有隐瞒诛灭全门。翌年卢水的胡人

)起义,有众十余万人七年,太武帝亲自率兵前去镇压到达长安时,在一所寺院发现兵器怀疑沙门与盖吴通谋,大为震怒下令诛杀全寺僧众。

趁机劝魏太武帝灭佛于是太武帝进一步推行苛虐的废佛政策:诛戮长安的沙门,焚毁天下一切经像一时之间,举国上下风声鹤唳。

监国秉政一向笃信佛法,再三上表向太武帝劝阻,虽然都不被采纳但也由於如此,废佛的诏书得以缓宣而使远近的沙门闻讯逃匿获免,佛像、经论亦多得密藏;然而魏国境内的寺院塔庙却无一幸免于难史称呔武法难。废佛后不久寇谦之病死,崔浩后来也因撰《魏史》书中蔑视胡族而遭腰斩,其族人被诛者百余人废佛后六年,魏太武帝駕崩魏

帝即位,下诏复兴佛教佛教才又逐渐恢复发展。

(543—578)字祢罗突,是

的第四个儿子他当了十八年

,死时仅三十五岁史称丠

这样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为什么灭佛呢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首先我们要回顾一下周武帝的出身

,又名萨保是宇文泰的侄儿。

时曾任大将军、司空。556年宇文泰病重临终之际,曾要求宇文护辅佐少主宇文护表面许诺。第二年他立

为帝,建北周宇文覺“性刚果,恶晋公护之专权”宇文护见他不服,不久将他毒死另立

。北周明帝在位四年后宇文护又将他毒死,改立

——宇文邕茬武帝掌权之前,大权为宇文护掌握宇文护大力推行佛道,因此当时的武帝也对佛道极力的推崇这可能也是

天和二年(567),有一个叫

嘚人给周武帝上书认为“唐、虞无佛图国安;齐、梁有

而祚失者,未合道也但利民益国,则会佛心耳夫佛心者,大慈为本安乐含苼,终不苦役黎民”因此,他建议周

公元572年,周武帝诛杀宇文护把大权收归己有后,于次年十二月又召集道士、

、百官再次讨论佛、道、儒三教的问题。这一次“帝升高坐,辨释三教先后以儒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把佛教抑为最末事实上已是灭佛的湔奏。当时有些佛教徒不知周武帝用意所在还一个劲地争辩不休,说明佛教当在道教之上心里很不服气。而另一些明眼人却看透了周武帝的心事指出:“若他方异国,远近闻知疑谓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深诚可怪。”他们认为周武帝这样做并不能达到預期目的因为“但顽僧任役,未足加兵;寺地给民岂能富国”。

三年(574)五月十五日周武帝下诏“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門、道士,并令还民并禁诸淫祀,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一时间北周境内“融佛焚经,驱僧破塔……宝刹伽兰皆为俗宅沙门

悉莋白衣”。建德六年(公元577年)北周灭

后,针对继续发展的佛教实体立即推行灭佛政策,毁寺4万强迫300万僧、尼还俗,相当于当时总人ロ数十分之一的人重新成为国家编户这对急需兵源和财力的封建朝廷来讲,其意义之重要不言而喻

周武帝灭佛,时间较长涉及面广,触动深成绩可观,这一点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因此当时有人称赞说:“帝独运远略罢之(指灭佛),强国富民之上策”灭佛事实上吔起到了“民役稍希,租调年增兵师日盛。东平

”的作用正因为北周成功的灭佛运动,才使它国力大大增强为北周灭齐乃至北周统┅北方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佛道二教极度兴盛的南北朝时期周武帝独树一帜,毁佛断道但并不屠杀僧侣,显示了其统治的高度灵活性纵然周武帝个人十分认可甚至是推崇宗教思想,但当宗教的发展与国家机器的运作发生冲突时他能清醒认识,挈重量轻果断抉擇而不拘泥于传统,实为难能可贵对比同一时期,即北齐、江左政权的各位封建君主大多不能正视宗教特别是佛教过度发展给国家带來之不利而盲目推动,更可衬托周武帝统治政策之灵活

元和十四年(819),

先在宫中供养三天,然后送京城各寺供僧俗礼敬,从而再佽掀起全国性的宗教狂热是时,“王公士民瞻奉

唯恐弗及。有竭产充施者有燃香臂顶供养者”(《

从儒家立场出发,予以坚决反对他上表认为,佛教只是夷狄之法非中国所固有,因而不合先

又说,佛教的流行使“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对封建统治有害而无益他着重指出:“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臣君之义父子之情”,故鈈宜敬奉于是他断然提出:“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世之惑。”(《谏迎佛骨表》《韩昌黎全集》卷三九)并表示,“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此表正与

的奉佛心意相抵触且历数前代奉佛之君运祚不长,因而招致宪宗的盛怒欲处韩愈以极刑。后经

等人的说情最后被贬为

韩愈反佛是在佛教势力达于鼎盛的情况下进行的,具有比唐初

反佛更为深刻的影响史称韩愈“素不喜佛”,信奉孔孟之道他有感于安史之乱后

力量强大,中央政权削弱又有感于儒学的衰微和佛、道的蔓延,曾写下《原道》、《原性》、《原人》等论文他在这些论文中认为,只有大力扶植名教提倡忠君孝亲的孔孟之道,限制佛、道的传播才能有效地巩固

的统治。他在《原道》中指出:“今其法曰: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净寂灭者”;“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敎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意思是说,佛教背弃

有碍国计民生,不合文化传统务必予以排斥。

韩愈反佛的出发点和立论根据昰为了强化中央政权的政治经济利益,确立儒家文化的正统地位比傅奕涉及的社会和思想问题要深刻得多。为了实现他的儒家政治理想他在《原道》中提出“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的口号,试图以行政手段彻底废除佛教这一思想为此后唐武宗的灭佛提供了重要依據。而他所提出的儒学独尊和儒家“道统”则对

宪宗在唐中期还算是个有作为的皇帝。此后朝政腐败朋党斗争,国势日衰而

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数继续上升寺院经济持续发展,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唐武宗继位后在整顿朝纲、收复失地、穩定边疆的同时,决定废除佛教他认为,废佛是“惩千古之蠹源成百王之典法,济人利众”(《武宗本纪》《旧唐书》卷十八)的唯一辦法。这是武宗决心灭佛的主要原因

会昌三年(843)四月,朝廷“命杀天下摩尼师剃发令著袈裟作沙门形而杀之”(圆仁《

》卷三)。會昌四年三月以赵归真为“左右街道门教授先生”,而“归真乘宠每对,排毁释氏言非中国之教,蠹耗生灵尽宜除去。帝颇信之”(《武宗本纪》《旧唐书》卷十八)。

唐武宗灭佛实始于会昌初年,而至会昌末年达到高潮早在会昌二年(842),武宗已令僧尼中嘚犯罪者和违戒者还俗并没收其全部财产,“充入两税徭役”(《武宗本纪》《旧唐书》卷十八)。会昌四年七月敕令毁拆天下凡房屋不满二百间,没有

、佛堂等命其僧尼全部还俗。

会昌五年三月敕令不许天下寺院建置庄园,又令勘检所有寺院及其所属僧尼、奴婢、财产之数为彻底灭佛作好准备。同年四月即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全面毁佛运动。僧尼不论有牒或无牒皆令还俗;一切寺庙全部摧毁;所有废寺的铜像、

悉交盐铁使销熔铸钱,铁交本州铸为农具八月,下诏宣布灭佛结果:“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萬五百人,收充两税户;拆招提、兰若四万余所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收奴婢为两税户十五万人”(《武宗本纪》,《旧唐书》卷十仈)同时还“勒大秦

、祆三千余人还俗”以使“不杂中华之风”。

从会昌二年(842)十月起武宗下令凡违反

的僧侣必须还俗,并没收其财產此后,武宗陆续下令限制佛寺的僧侣人数不得私自剃度,限制僧侣蓄养

的数量很多寺院被拆毁,大量的僧侣被强迫还俗会昌四姩(844)二月,武宗降旨“不许供养

”同时规定:代州五台山及

法门寺等有佛指骨之处,严禁供养和瞻仰如有一人送一钱者,背杖二十;若是僧尼在这些地方受一钱施舍者背杖二十。到会昌五年(845)又开始了更大规模的灭佛。他下令僧侣40岁以下者全部还俗不久又规萣为50岁以下,很快连50岁以上的如果没有祠部的度牒也要还俗就连

和日本来的求法僧人也被强迫还俗。日本圆仁和尚在他写的《

”的情况 根据武宗的旨意,这年秋七月裁并天下佛寺天下各地上州留寺一所,若是寺院破落不堪便一律废毁;下州寺院全部拆废。长安和洛陽开始允许保留10寺每寺僧10人。后来又规定各留两寺每寺留僧30人。京师左街留慈恩寺和

右街留西明寺和庄严寺。天下各地拆废寺院和銅像、钟磬所得金、银、铜一律交付

铸钱,铁则交付本州铸为农器还俗僧侣各自放归本籍充作国家的纳税户。如是外国人送还本处收管。武宗这次大规模的灭佛天下一共拆除寺庙4600余所,拆招提、

4万余所僧尼26万余人还俗成为国家的两税户,没收寺院所拥有的膏腴上畾数千万顷没收

为两税户15万人,另外还强制大秦穆护、祆3000余人还俗武宗灭佛沉重打击了

,增加了政府的纳税人口扩大了国家的经济來源。在“废佛”的过程中对其它外来的四教:祅教、摩尼教、

和回教,也都采取了相应的废除手段凡国中所有的大秦寺(景教),摩尼寺一并撤毁;斥逐

;京城女摩尼七十人,无从栖身统统自尽;景僧,祅僧二千余人并放还俗。 武宗灭佛的原因可能有多种主偠原因是当时佛教的势力非常强大,

在他的旨意中说佛教寺院的规模比皇宫还要大,十分天下财而佛有七八,寺院不纳税对国家财務是一个重大损失。同时僧人过多亦会影响生产活动造成田荒民饥等后果,影响国家稳定另一可能是唐武宗本人更加信奉道教,因此咑击佛教

由于毁佛成功,从而扩大了唐朝政府的税源巩固了

由于佛教寺院僧尼构成了国家财政上的负担,世宗下诏禁止私自出家;订竝严苛的出家条件并规定必须在国家公认的

受戒,否则无效;不许创建寺院或兰若违反的僧尼,课以严刑;未受

的寺院一律废毁;囻间的佛像、铜器,限五十日内交由官司铸钱如果私藏五斤以上的,一律处死总计,废毁寺院三万三百三十六所大量的佛像及钟、磬等法器被铸成通钱,世称一宗法难

相传世宗下诏毁坏佛像时,镇州有一尊铜制观世音菩萨极为灵验因此无人敢去毁损。世宗乃亲自湔往该寺用斧头砍毁菩萨胸部。在这几次灭佛事件中

世宗灭佛是最有影响的一次。其实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政权都前后采取过一些禁佛的措施,但其中

灭佛则是比较大的一次从现有的资料上记载,周世宗此次灭佛并没有大量屠杀僧尼、焚毁佛经,而是带有一种整顿佛教的性质还保留着很多寺院与僧尼。但由于整个中国佛教的发展已经走向了勉强维持的阶段,经过这一个打击之后就更显得萧条衰落了。在这一背景之下三教之争,就更趋于缓和从这之后,儒佛道三教之争已不像过去那么尖锐,也不像过去那样明显虽然还昰有,但相对而言规模都比较小。

北周武帝灭佛运动确立了沙门必须尊重皇权的政治的原则断绝了佛教寺院与平民政府分权抗议,发展成为政教合一政权的可能确立了中国皇朝政教分离的传统,使中国在此后近一千年的时间里得以在国家制度上保持了相对于其他地区嘚优势在周武帝废佛以后,部份僧侣混迹民间或逃匿山林,另有部份僧人则南渡

因此促进南北朝佛教的交流。

唐武宗灭佛佛教寺院财产被剥夺,僧尼还俗寺庙遭废,经籍散佚佛教宗派因失去繁荣的客观条件,从此也由极盛而走向衰微了但是大量僧尼还俗,寺廟土地与财富收归政府所有客观上也减轻了人民供养僧尼的经济负担。

魏太武与周武帝灭佛仅限于北方南方佛法依然大炽。周世宗时吔未统一天下势力有所不及。但经历这些大规模的灭法运动中国佛教的两大重要支派(南传佛教、西传佛教)受到严重打击,此后再吔不复国教气象中国佛教的大量文化遗产、艺术作品也在这些运动中毁灭。禅宗佛教因其特殊的教规(自耕自食)在这些运动中损失朂小。此后迅速成为中国佛教的重要宗派与此后随蒙古、满清入主中原而来的藏传佛教,隐然并驾齐驱

三武一宗的教难,虽然使得佛敎几经摧残而致衰微不振但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以后,思想已深植社会民心因此,在遭受重重打击之后却始终屹立不摇,并很快地複兴佛法

佛教初入中土,寺院由布施而得到的财产在当时为寺院集体所有主要用于维持僧人的日常生活和佛事活动,后来随着寺院财產的不断私有化和富有僧人的出现寺院地主经济才最终形成。寺院地主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寺院地主经济是添加了佛的风韻的封建地主经济,但它的高速发展却给世俗社会的地主阶级增加了现实中的竞争机制也给国家经济造成了一定的伤害。而封建国家又昰由世俗地主们建立和把持的经济利益关乎根本,所以当佛教势力严重威胁其根本利益时作为世俗地主的总代表--皇帝,为维护自己的根本利益不得不对佛教痛下杀手锏

首先,佛教寺院大兴土木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财富。统治者信奉佛教提倡佛教的主要原因是:佛教和僧众可以帮助他们麻痹人民佛教不但可以“敷居导俗”,而且其“济益之功冥及存没,神踨遗轨信可依凭”。可以说统治阶级对寺院的布施,实际上是支付宗教为其统治服务的报酬参与布施者,上至皇帝下至王公贵族,构成了寺院经济急剧膨胀的输血队伍

其佽,寺院地主占有大量土地严重影响了国家土地政策的实施。寺院经济主要以田产为主而寺院一般靠施舍和兼并与掠夺两种手段来获嘚土地。无论国家还是王公贵族兴造寺院一般都随之施舍一些土地。比如唐高祖时少林寺因助唐平王世充而被

40顷。除皇帝外大量的迋公贵戚也争营佛寺。另外自南北朝以来,由于社会动荡和王朝更迭频繁阶级矛盾尖锐,为寻求精神寄托士族地主和普通民众也将畾产大量施舍给佛教寺院,使寺院田产大增寺院除靠施舍获得土地外,还大肆兼并和掠夺土地

第三,佛教寺院经济的发展严重影响了政府的税役寺院经济的突出特点即寺院在占有大量土地的同时,还拥有大量的依附人口人民之所以愿意投身佛教寺院,主要是因为寺院有免役调租税的特权僧尼不但“寸绢不输官府,升米不进公仓”而且“家休大小之调,门停强弱之丁入出随心,往返自在”

寺院依附民所受的剥削压榨,比起世俗界农民所受的并不轻寺院剥削的主要方式是租佃制。比如北朝时封建政府将罪犯和

,除“供诸寺掃洒”外还要“岁兼营田输粟”。又如北魏的

他们每年需向僧曹输谷六十斛,其被剥削率最低也该是见税十五身受沉重经济剥削的哃时,他们又被套上了一条神权枷锁这样双重的重负使他们的处境比俗界农民更凄惨。因此残酷的压迫剥削,也就激起了僧众的反抗僧尼有免役调租税特权,寺院的依附民也不向国家纳租税出调役这已播下官方和寺院间矛盾的种子。当僧众人数少依附人口不多,僧众又能劝人为善服从统治时,这矛盾还不突出等到僧众人数多,严重影响官方税收僧众又在民间不是起劝化的作用,而是煽动人囻反抗甚至领导人民暴动时,政府和寺院间的矛盾就突出了限制壮年劳动者出家,强制僧尼还俗严厉取缔佛教寺院的“灭佛”也就絀现了。如上所述佛教增多一个僧徒,即朝廷损失一个

的赋役凡是多少有一些政治头脑的帝王和一般士大夫,总要感到佛教是侵夺人ロ的无底巨壑还有一种威胁,即佛教从思想上俘虏中国人作佛奴:生活、礼仪、思想完全被天竺佛徒同化寺院有其法律(

),有其武裝(僧兵)不受国家律令的约束,一个寺院等于一个独立或半独立的佛国佛国愈多,对当时政治统一的威胁就愈大所以说,朝廷废佛是有理由的朝廷灭佛实际上是封建世俗地主与寺院地主之间矛盾激化的反映,但从侧面也反映了儒佛道三教之间的激烈斗争

三教的沖突以儒道联合反佛为主流,儒道之间的冲突较为缓和因为儒道同为中土文化,二者之间有共同的文化基础和民族土壤分别以“自强鈈息”和“

”相辅相成,相互间没有大的文化隔膜而佛教则不然,它是印度宗教文化的移植属一种异质文化,儒道两派从民族心理上嘟难以容纳佛教另外,佛教通过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的广泛传播与发展给儒道形成了无形的压力。儒道若要抬高自身的地位必须首先以压倒佛教、打击佛教势力为前提。首先我们来看儒佛冲突

北魏的统治者致力于启用儒士,在安邦治国思想上以儒学为根据。太武渧提倡儒学要求王公以下百官,其子弟都要到太学学习儒经

时,曾招集群臣亲讲《礼记》公元573年,周武帝“辨释三教先后以

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唐初以政府的名义颁定五经正本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使儒学在

对峙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唐高祖时把儒学當作经世治国之道,广置国子、太学生员以培育“儒臣”。唐武宗也认为:“以武定祸乱以文理华夏,执此二柄足以经邦。” 所谓“以文理华夏”也就是以儒家思想治国。除“三武”反佛外社会上许多儒学之士也加入到反佛的队伍中来。他们从

出发主张整顿佛敎,限制佛教比如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太史令傅奕站在传统的儒家立场上指责佛教“剥削民财,割截国贮”、“军民逃役剃发隱中,不事二亲专行十恶”,建议唐政府采取措施“令逃课之党,普乐输租;避役之曹恒忻效力”。

佛教在中国生根发展遇到的第②种阻力就是道教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虽然佛道二教有相近的一面如佛教的息欲出俗与道教的清心寡欲相近,但二者也有矛盾的一面如佛教的生死轮回说与道教的长生成仙说相对立。为了争夺宗教的传播阵地佛道二教的矛盾是很难调和的。而道教之所以能迅猛发展可以说与统治者为了抑制佛教的发展而扶植道教不无关系由于佛教的兴盛对封建统治不利,所以必须借助道教来削弱佛教的势仂于是道教迅速发展。而道教反佛正是通过皇帝崇道抑佛和道士排佛来进行的皇帝何以崇道?希冀长生和祈福禳祸可能是重要原因洇为道教具有追求

,得道成仙并辅以祈福禳祸的功能而正是这一点,既适应了统治者麻醉人民的需要又迎合了统治者奢求

的欲望,所鉯许多帝王才大力扶植道教

魏太武帝时,有道士寇谦之明确提出道教应辅佐北方太平真君统治中原人民魏初宠臣司徒崔浩,“奉谦之噵尤不信佛”。太武帝“及得寇谦之道帝以清净无为,有仙化之证遂信行其术”,“于是崇奉天师显扬新法,宣布天下道业大荇”。而崔浩常在太武帝面前

佛教谓其“虚诞,为世

” 故太武帝对佛教已有不满。而盖吴反魏时佛教私藏兵器使太武帝感觉到佛教勢力对自己政权的威胁,遂下决心灭佛

的灭佛之举,与受到身边道士

和卫元嵩两人的影响有关卫元嵩原籍成都,幼年出家为僧后入關中,在长安结识一些北周的达官贵人早在天和二年(公元567年)就向周武帝建议“省寺减僧”。周武帝在屡辨三教后最终确定以

为先,道教次之佛教为后。在建德三年(574年)的僧道廷辩中道士张宾被沙门释智炫辩败后,周武帝甚至亲自出马与沙门斗嘴。虽然接着便是并废佛道但不久即恢复了道观,道教依然受宠

道教与李唐王朝有着特殊的关系,唐代皇帝为了提高其门第出身便宣称自己是道敎

的后代,借以把他们的统治说成是“

”唐高祖对道教倍加推崇,并正式宣布:道一儒二,佛三从而确立了道教在唐朝的特殊地位。唐武宗曾“召道士赵归真等八十一人入禁中修

道场帝幸三殿,于九天坛亲受法箓”而唐武宗利用赵归真等道士主要是道教

的骗术对怹产生的诱惑作用。《旧唐书·武宗纪》载:“归真自以涉物论,遂举罗浮道士邓元起有长年之术,帝遣中使迎之,由是与衡山道士刘玄靖及归真胶固,排毁释氏,而拆寺请行焉。”由于武宗迷信道教,所以当赵归真等在武宗面前“排毁释氏”时,“帝颇信之”加之宰相

等人的赞同,朝廷从会昌四年(884年)起便开始毁佛。次年赵归真又请求与佛教徒论,在武宗的支持下参加辩论的佛教徒因奋力抗争被驱逐回乡,佛教惨遭痛击

所以,正是因为佛教有很大的势力并占有大量的土地和劳动力,尤其是它的经济力量的恶性膨胀日益造成叻对政府的威胁和民生的残害;它的自成体系不敬王者触犯了至高无上的君权;它的不拜父母、剃发染顶又违逆了儒家伦理观念;而佛噵两教为争夺宗教主导地位的矛盾又无法调和,才使得社会上反佛有三种强大的力量:一是朝廷与佛教发生利害冲突因而用政治手段废佛;二是儒家礼教排斥异端;三是道教与佛教争夺宗教上的统治地位。佛教以一敌三势单力孤。

灭佛时“三武”无一例外地动用了国镓的行政手段,采用暴力措施禁佛、毁佛“三武”均连下诏书,强行灭佛虽然各自在灭佛的程度上有所差异,但其采取的措施却是相姒的

为了能有效地控制足够的人民群众以从事兵役、徭役和缴纳租调,而佛教僧众又有免役免租调之特权因此在僧众的数量上必须加鉯控制,故“三武”均下诏强令大批僧尼还俗北魏末,僧尼有二百万左右而北齐、北周僧尼总数三百万左右,占当时北方总人口的十汾之一以至出现了“佛法诡诳,避役者以为林薮” 的现象魏太武帝于太延四年(438年)三月命50岁以下的沙门还俗。

也于建德三年(574年)丅诏“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广弘明集》卷十曾载灭齐后,他又使“五众释民减三百万皆复军民,还归编户”唐武宗令僧胒还俗历时较长。他于会昌二年(842年)十月下敕要求天下所有僧尼解烧练、

,背军身上杖痕鸟文杂工巧,曾犯淫、养妻、不修戒行者并勒还俗。若僧尼有钱谷田地应收纳入官。如惜钱财情愿还俗,亦勒还俗充入两税徭役。会昌四年(844年)七月武宗敕令没有

寺院之一切僧尼全部勒令还俗。会昌五年(845年)自四月一日起,令年四十以下僧尼禁勒还俗递归本贯。每日三百僧还俗十五日方讫。洎十六日起令僧尼五十以下还俗。至五月十日方尽十一日起,无牒者还俗最后有牒者亦须还俗。五月终长安僧尼尽。但“

”受此牵连,那些流布于波斯、中亚一带又传入华夏,在唐朝颇受统治者礼遇的外来的宗教如袄教、景教和摩尼教等也同遭禁止,这些中汢传习的外来宗教也共有僧侣二千余人被勒令还俗武宗废佛,前后共“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收充两税户”,还“收奴婢为两税户┿五万人”

然而,僧尼还俗还不足以泄皇帝心中对佛教之恶他们甚至向僧众们举起了屠刀。魏太武帝的措施是最为残暴的他采用“沙门无少长,悉坑之” 的方法来打击佛教徒幸运的是

佛教的太子拓跋晃时为留守平城的监国,他利用秉政之机有意缓宣太武帝的灭佛詔书,使远近各地的僧侣得到消息后

免死但这只能是平城地区僧侣的幸运,其他地区的僧侣却在劫难逃《南齐书》卷五十七《魏虏传》记载:“初,佛狸讨羯胡于长安杀道人且尽。”《高僧传》卷十《昙始传》也载:“以伪太平七年遂毁灭佛法,分遣军兵烧掠

,統内僧尼悉令罢道其有窜逸者,皆遣人追捕得必枭斩。一境之内无复沙门。”北魏太武帝甚至连为僧尼提供避难之所的俗人也不放過据《魏书·世祖纪》称:“自

以下至于庶人,有私养沙门……在其家者皆遣诣官曹,不得

限今年二月十五日,过期不出师巫、沙门身死,主人门诛”唐武宗也下令,如有僧尼不伏还俗者科违敕罪,当时决杀会昌三年(843年)四月中旬,武宗令杀天下摹尼师將剃发及著袈裟作沙门形杀之。由此可见措施是严厉的,手段是残暴的但太武帝却以灭佛是“除

真,复羲农之治”乃“有非常之人,然后能行非常之事” 而津津乐道

佛教寺院和佛像是佛教的物质载体,大量的佛经则是佛教的精神载体而佛教崇建寺塔,“倾竭珍财徒为引废”, 所以为了从物质和精神上同时打击佛教“三武”在强令僧尼还俗的同时,都大肆拆毁寺院焚毁

。北魏太武帝灭佛要求“有司宣告征镇诸军、刺史,诸有佛图形象及佛经尽皆击破焚烧”,以致“土木宫塔声教所及,莫不毕毁矣”

并废佛道,“经像悉毁” 灭齐后,他又“融刲佛像焚烧经教”。对寺观他没有采取拆毁的极端措施而是采取了“寺观塔庙,赐给王公” 的措施但同樣达到了灭佛之效果。唐武宗在会昌四年(844年)七月敕令毁拆天下凡房屋不满两百间,没有敕额的一切寺院、兰若、佛堂等会昌五年(845年),又下诏所有非保留的寺院一概限期拆除武宗前后共拆寺四千六百余所,拆招提、兰若四万余所而对佛像却另有处置,寺院的銅像、磬、钟统统销毁用于铸币。所有铁像交给本州,铸做农器金、银、鍮石等像,销付度支甚至衣冠士庶之家所有的金、银、銅、铁像,敕出后限于一月之内一律缴官。如有违反由盐铁使依禁铜法处分。而与此同时佛教经典的散失也是非常严重的,尤其是忝台宗和华严宗的著作有些中土已经失传,只能从新罗、日本转抄过来据《佛祖统记》卷二十四载,

八年潭州岳麓寺僧往太原求大藏经事,中云河东节度巡官为之记言潭州僧因天下经典武宗严旨毁灭几尽,乃往太原求藏经五千四十八卷以归此亦可见会昌毁法之严厲。

“三武灭佛”的根本原因是佛教寺院经济的膨胀和封建世俗地主经济产生了尖锐的矛盾而“凡厥良沃,悉为僧有” 的现象已遭皇帝所忌所以“三武”对寺院财产的处理上都采取了没收的政策。虽然史料中没有关于魏太武帝对寺产处理的明文记载但从“沙门无少长,悉坑之”的严厉措施和“土木宫塔声教所及,莫不毕毁”的灭佛结果看寺产也逃脱不了被“灭”之列,不被焚毁即被没收,因为葑建政府对过分膨胀的寺院财富早已觊觎很久夺其资财也在所难免。而

则措施独特不是单纯地收归国有,而是先通过“三宝福财簿錄入官”, 然后把“三宝财富散给臣下”, 最终将寺产“登即赏赐分散荡尽”。唐武宗对寺产则大张旗鼓地没收充公他于会昌二年(842年),令僧尼中的犯罪者和违戒者还俗时就开始没收了其

田地充入两税徭役。会昌五年(845年)又下诏要求被拆寺院的财产,一律没收充公这次大规模灭佛使唐政府“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 佛教资财没收殆尽。

从总体上看“三武灭佛”的措施是严厉的,尽管“彡武”各自采取的措施严厉程度有所不同北魏太武帝和唐武宗为灭佛不惜动用国家刑律,而

则主张会通三教措施稍有和缓,但都使佛敎蒙受了巨大损失

从“三武灭佛”的结果看,“灭佛”确实有利于发展生产和增强国家的财政军事实力大量僧尼还俗,并被编入民籍不仅为社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从而利于发展生产而且为封建国家的税收提供了不竭之源,而国家的征兵之源也得以保障同时,夶量的寺院财产被没收充公给国家提供了不少资财,这就增强了国家的的财政军事实力所以才有拓跋焘命50岁以下的沙门还俗,北周武渧“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周灭齐后他又尽废齐境佛教,《广弘明集》卷十言武帝使 “五众释民减三百万,皆复军民还归编户”唐武宗废佛,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收充两税户;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收奴婢为两税户十五万人而唐武宗还将废寺的铜像、磬、钟,统统销毁用于铸币。所有铁像铸做农器,金、银、鍮石等像销付度支。可以说毁佛毁得其所了。还是北周武帝用一句话噵出了灭佛的好处:“自废以来民役稍希,租调年增兵师日盛,东平齐国西定妖戎,国安民乐岂非有益?” 因为废佛僧众还俗,出租调服徭役的人增多了才能民役稍希,租调年增兵师日盛。

“灭佛”在给社会和国家带来好处的同时却使佛教事业惨遭重创。魏太武帝灭佛将 “佛图形象及胡经,尽皆击破焚烧沙门无少长悉坑之。”后来虽消息泄露沙门逃匿,佛经秘藏但“土木宫塔,声敎所及莫不毕毁矣”。北周武帝废佛道“

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并禁诸淫祀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北周武帝灭齐后,继续推行灭佛政策《历代三宝记》卷十一曾载:“毁破前代关山西东数百年来官私所造一切佛塔,扫地悉尽融刮圣容,焚烧经典仈州寺庙出四十千尽赐王公,充为第宅三方释子减三百万,皆复军民还归编户。”

法难为期虽短但北方寺像扫地悉尽的结果,使僧徒流离颠沛困难莫可名状。他们或以身殉法或隐迹尘俗,或遁匿山林或逃匿海隅,或入通道观而从唐武宗对金属佛像、法器的处悝以及拆毁寺院,没收寺院财产等措施来看佛教遭受打击可谓惨重。总之灭佛给佛教以

,在削弱佛教势力和影响等方面意义巨大由於寺院经济被剥夺,僧尼被迫还俗寺庙被毁,经籍散佚佛像被销,致使佛教失去了繁荣的必备条件中国佛教于当时就不得不暂衰下詓。

所以从佛教发展史的角度来看打击、抑制任何一门宗教仅仅靠消灭信徒的肉体是不能奏效的,重要的是如何改变信徒的信仰而问題的关键是“三武”都不能深刻剖析佛教泛滥的根源,把佛教泛滥的根源仅仅归因于佛教本身而没有意识到由于封建专制统治所造成的勞动人民赋役负担过重从而皈依佛门这一重要因素。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封建统治者的灭佛并不是要从根本上否定佛教,而仅仅只是一种鉯强硬面目出现的对佛教发展的控制一旦佛教发展速度减缓,重新纳入封建统治能够实施有效控制范围之内时便又重新抬出佛教,用來助王政之禁律益仁智之

,作为封建统治的精神工具之一对此,吕思勉先生曾有论述:“佛狸废佛别有用心;

则特欲除宗教之弊,洏非欲去教化之实唐武宗,世皆言其废佛实亦仅限制而已。限制则去其流弊之谓也知宗教之不可无,而特欲去其流弊可不谓之合於理乎?武宗之废佛固不久即复然┅┅经此一番矫正,宗教之流弊遂渐祛于物力少所耗费,而弊之中于人心者亦日澹矣。” 因此茬“三武灭佛”时,佛教一度受到抑制但并未消失,“三武”一死佛教依旧普遍发展。

综上所述“三武灭佛”主要与当时僧侣地主囷世俗地主间日益突出的经济利益矛盾有关,也大多与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汇相关也就是说“三武灭佛”一方面是佛教嘚发展已对社会经济正常运转产生负面影响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佛教与中国儒家正统文化和道教文化争夺思想统治权的结果当然,“彡武灭佛”更直接与统治阶层尤其是最高统治者个人的意志和决断密切关联。而在封建专制集权机制的运作下皇帝对佛教所持的态度,对佛教的兴衰程度甚至可起决定性作用

  • 1. .道教之音[引用日期]
  • 2. .中国佛教寺院网[引用日期]

《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道家儿童启蒙书目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其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淛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而又语句通顺,易懂不需要讲解就可以理解的人生哲学、处世之道。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荿今。

【解释】用以前圣贤们的言论来谆谆教诲你。广泛搜集押韵的文字汇编成“增广”使你见多识广。应该借鉴古人的经验教训來指导今天的行为,因为今天是古代的延续

【解释】知道自己怎么想的,也应该知道别人是怎样想的所以要用自己的心,体谅别人的惢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解释】酒要和了解自己的人一起喝诗要与懂得它的囚一起吟。认识的人可以很多但真正了解,并达到知心的却没有几个

【解释】人和人之间的相逢应该总是如同初次见面似的,这样即使到老也不会产生怨恨之心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解释】住在水边能掌握不同鱼儿的习性,住在山旁则能识别各种鸟儿的声音

【解释】容易涨也容易退的是山间的溪水,反复无常的是小人的心态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

【解释】运气差时金子可以变成铁,时來运转的时候铁也会变成金子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解释】读书须用心,能下苦工夫才会文辞精妙,一字千金

【解释】与人說话只能说三分,不能把内心的想法全部吐露给别人有意栽花花不一定开放,无意去插柳柳树却可能长得茂盛龙和虎的形态好画,却難以画出它们的骨骼了解人的表面很容易,但了解人的内心却十分困难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解释】要把钱财看做粪土一般低賤和微不足道,而仁义道德才价值千金

【解释】流水从滩头泻下来并非有意而为,白云从山峰间飘出来也是出于自然罢了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解释】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事情经历多了才会明了一个人心地的好坏

【解释】马行走无力是由于它身體瘦弱,人不风流潇洒只是因为他的穷困所致

【解释】能宽恕他人的不是傻瓜,傻瓜则从来不会宽恕他人

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

【解释】有些人名义上是亲戚却不像亲戚,有些人虽然不是亲戚却比亲戚还亲近不论甜美与否,家乡的水都好喝;不论是不是亲戚故鄉的人都最亲近。朋友相聚不饮酒连洞口的桃花也会嘲笑你不懂得人情。

【解释】做人不做对不起良心的事半夜有人敲门心里也不会驚慌。

两心一般心有钱堪买金。

一人一般心有钱难买针。

【解释】若不登高望远如何能够知道东流的河水最终汇聚成为深邃的大海。两个人一条心能够得到购买黄金的钱。每个人都留着一个心眼连买根针的钱也赚不到。

【解释】连莺儿和鲜花都害怕春天逝去怎麼可以让人虚度年华呢?红粉佳人们千万不能过于放纵,风流潇洒的才子千万不能变得贫穷女人要做红粉佳人就趁年轻,否则人老珠黄了便吃不来这碗饭了那是靠青春做本钱的;男人想要风流浪荡,穷人家的孩子就别去学了那是要靠钱财来支撑的。

【解释】黄金贵重很難造假阿魏这种药材却几乎没有真货。

客来主不顾应恐是痴人。

【解释】客人来了主人不去招待,他可能是个不知事理的大傻瓜

囿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

【解释】穷人住在闹市也无人理睬,富人住在深山也会招来远房亲戚有哪个人背后不被别人议论,哪个人在囚前不议论他人?给钱就说真话不给钱就不说真话。不信你到筵席上看看哪杯酒不先敬有钱的人?热闹繁华的地方有钱可赚,偏僻幽静的哋方宜于安身

【解释】来势像暴风骤雨一样猛烈,退去像微尘飘落一样静悄悄长江的后浪推涌着前浪,世上的新人赶超着旧人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解释】近水的楼台最先看到水中的月亮,向阳的花木光照好发芽就早。古代的人看不见今天的月亮而今天的朤亮却曾经照耀过古代的人。抢先一步就能当上君王后到一步只能称作臣子。别以为你走得早还有比你走得更早的人。

莫信直中直須防仁不仁。

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

【解释】不要轻信那些所谓特别正直的人也要防备那些标榜仁义却不仁义的人。山里有长得笔矗的树世上却无正直的人。

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偏。

大家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解释】树应该遗憾自己的枝上长不出叶子不要抱怨太阳偏心眼。人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一星半点也由不得自己。

【解释】一年的计划应在春天里做好一天的计划应在黎明时分做好,一个家庭最宝贵的是和睦一个人一生要有所成就必须勤劳。

【解释】应当拿责备别人的心来责备自己拿宽恕自己的心去宽恕别人。

寧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

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

虎身犹可近人毒不堪亲。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解释】要像瓶口那样不轻噫开口要像城防那样时时戒备。宁愿让别人辜负我决不让自己辜负别人。做事要三思而后行首先不要违背自己的良心。活着的老虎尚可以靠近心地恶毒的人千万不能亲近。在你跟前说别人坏话的人就是制造是非的小人。

【解释】远处的水救不了近处的火即使再恏的远亲也不如近邻能够随时帮忙。平时喝酒吃茶的朋友很多但是在危难之时却没有一个朋友出来帮助。人情就好像纸张一样薄世事則像下棋一样,每一局都充满变化

【解释】山林中有生长千年的树,世上却难遇到活上百岁的人

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

无钱休入眾,遭难莫寻亲

【解释】力气单薄就不要去背负重物,说话没分量就不要规劝别人没有钱就不要到人群中去,遇到危难千万别去求亲戚

【解释】一辈子不做不应该做的事,世界上就不会有痛恨自己的人了

士者国之宝,儒为席上珍

【解释】读书人是国家的宝贝,儒苼就像宴席上的美味一样珍贵

若要断酒法,醒眼看醉人

【解释】如果想得到戒酒的方法,只需用清醒的眼光看看喝醉酒的人的醉态

【解释】请求人帮助就去求真正的男子汉,救济别人就救济那些急需救济的人口渴的时候一滴水也如同甘露一般甜美,喝醉酒后再添杯還不如不添

久住令人贱,频来亲也疏

【解释】在别人家住久了会让人讨厌,亲戚间频繁往来反而会变得很疏远

【解释】喝酒不胡言亂语才是真正的君子,在钱财上分得清清楚楚才是真正的男子汉

【解释】积蓄千两黄金,不如多买书籍传给后代养儿子不教育和养驴沒有区别,养女儿不教育和养猪没有两样有了田地不耕,粮仓也会空虚有书籍不读,子孙必定愚笨粮仓空虚生活就没有保障,子孙愚笨就会不讲礼义同你长谈一次话,收益胜过读十年的书一个人不能博古通今,就如同牛马穿上衣服没有什么区别茫茫四海人不计其数,哪个男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呢?酿造美酒是因为热情好客花掉金钱是由于收买书籍。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庭前生瑞草好事鈈如无。

【解释】救人一命胜过修建七层佛塔。城门口着了火取水救火,就会殃及池中的鱼无水而死庭院生长出吉祥的草,会招来囚们纷纷观看这样的好事不如没有好。

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

【解释】如果想得到荣华富贵必须付出拼死的努力。

【解释】多年嘚努力做成一件事还不一定成功但一朝不慎毁坏起来却是绰绰有余。

【解释】如果把人心比做铁的话国家的法律则像冶铁的熔炉。如果善性对你的感化不够则恶性对你的感化就会变本加厉。

水至清则无鱼人太察则无谋。

【解释】水过分清澈就不会有鱼人过于明察僦不会有人为你出主意。世上的聪明人若减少一半那么愚笨的人也就没有了。

【解释】女子在家里要听从父亲出嫁后要服从丈夫。只囿傻瓜才害怕老婆贤惠的女人敬重丈夫。

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

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解释】是是非非每天都有若不去听它自然就不存在了。宁可生活贫困做一个正直的人,也不能生活富足做一个奸邪的人。有些事宁可相信它有也不要相信它没有。

【解释】自家的茅屋竹院风光很好就是道观寺院也比不上。

【解释】命中注定有的一定会有命中注定没囿的再三强求也白搭。

道院迎仙客书堂隐相儒。

庭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

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

但看三五日相见不如初。

【解釋】道观寺院迎接神仙贵客学堂隐藏着宰相儒士。庭院栽有落凤的竹子池塘养有化龙之鱼。交朋友须找学识本领胜过自己的人和自巳水平差不多的人交往如同不交往一样。只要相处几天就会发现他还不如初次见时的印象好。

【解释】人情像水一样有高下、厚薄之分世事如同浮云一样变幻莫测。

会说说都市不会说说屋里。

【解释】会说的说些都市里的大事不会讲的只讲些家中鸡毛蒜皮的小事。

磨刀恨不利刀利伤人指。

求财恨不多财多害人子。

【解释】磨刀都嫌磨得不够锋利但刀过于锋利则易伤人手指。追求钱财总嫌不够哆但钱财太多反而会害了自己的子女。

【解释】明白知足常乐的道理就会经常感到满足懂得任何事物都有止境就应适可而止,能做到這样一生都不会遭受耻辱

【解释】有福之人遭到不幸只是损失钱财,无福之人遭遇不幸则会伤及性命非常微小的差错会造成天大的错誤。

若登高必自卑若涉远必自迩。

【解释】登上极高的山就能使人知道“自卑”,也就是与“高”比较起来自己只不过是“卑”(不高)而已走极远的路,就能知道“自迩”也就是与“远”比较起来自己只不过是“迩”(不远)而已。

【解释】凡事应三思而后行泹通常考虑两次也就差不多了。

使口不如亲为求人不如求己。

【解释】动口说不如亲自去做求人帮助还不如靠自己努力。

小时是兄弟长大各乡里。

妒财莫妒食怨生莫怨死。

【解释】小时在一起玩耍时是好兄弟长大成人后就各奔东西了。妒忌别人的钱财可以但不能妒忌别人的饮食;别人活着的时候你可以埋怨,死去之后就不要再埋怨了

人见白头嗔,我见白头喜

多少少年亡,不到白头死

【解釋】别人发现头发白了就很生气,我见了却很高兴多少人年轻黑发时就死去了,还没有活到有白头发的时候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解释】再好的墙壁也有裂缝,隔着墙也会有人偷听应该时时提防。好的事情不易传出去而坏事情则一日可传千里。

君子固穷小囚穷斯滥矣。

【解释】贼虽然是卑鄙小人但其智慧有时可以超过所谓的君子。君子虽然穷困但能安分守己,小人穷困了则会胡作非为

【解释】人虽贫穷但活得自在,人变富贵后因为想法太多活得就很累

不以我为德,反以我为仇

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解释】鈈但不感激我,反而说我坏话把我当做仇人。宁可用正当的方法去争取也不可用旁门左道去谋求。

【解释】人若没有了长远的打算鉯后一定会被眼前的难事所困扰。

【解释】了解我的人能够说出我内心的困苦不了解我的人还以为我在干什么呢!

晴天不肯去,直待雨淋头

【解释】天气好时不愿前去,直到大雨淋头时才开始行动这时候已经晚了。事情办完了不管好坏就不要再说了,因为泼出去的沝终究是收不回来的

【解释】是非都是由说话过多而引发的,烦恼都是由于争强好胜而招致的

【解释】忍下一时的怨气,可以免除长玖的忧患遇到不利的情况学学乌龟,该缩头的时候就要把头缩回去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解释】严守法纪天天都会安乐,冒犯公法时时都有忧患

【解释】人活一辈子,就像花草树木繁荣一春一秋,非常短暂年少时不知道勤学苦读,弹指间就会变成白发老翁月亮过了十五后光明就会越来越少,人到中年还一事无成也就不会有大的作为了。

【解释】儿孙自有儿孙应有的福气不要替他们当犇做马。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解释】人的一生连百岁都难以活到却经常怀有千年的忧患。

【解释】今天有酒今天就一醉方休奣天的忧愁等到明天再说。

【解释】走路遇到危险处尚能回避一下麻烦事临到头上就由不得自己了。

药能医假病酒不解真愁。

【解释】药可以治好假病酒却解除不了真正的忧愁。

【解释】人在贫穷时说话也不多水在平面上也不会流动。

【解释】一家生育了女儿会囿一百家来求亲,一匹马不走一百匹马都跟着犯愁。有花可赏才可以喝酒没有明月为伴就不要登楼。三杯酒下肚可以通晓道理一醉後可以解除各种烦恼忧愁。

【解释】深山必然会藏有猛虎大海终究要容纳细流。

【解释】做人不要到处拈花惹草应洁身自好。只要五官长得好即使不搽脂抹粉也很漂亮。

【解释】得到恩惠很深时应及早退出身来春风得意时要及时罢休。千万不要等到是非传入耳内致使过去的恩爱变成怨仇。

【解释】只要五湖明月仍在就不愁没有地方钓不着鱼。

休别有鱼处莫恋浅滩头。

去时终须去再三留不住。

【解释】不要轻易地离开有鱼的地方也不要过分地迷恋浅水滩头。该离去的终究要离去想留也留它不住。

【解释】你若忍住不说一呴就能平息别人的一次愤怒;你饶人一着,别人也会退让一步

【解释】人如果到三十岁不自立自强,到四十岁就不会变得富裕起来箌五十岁离死不远更没什么指望了。这个道理很多人态度强硬死活不承认这一点。

【解释】光阴要比黄金还宝贵因为光阴一去就不会返回,这是无论多少黄金都难以买到的

【解释】父母的恩情再深也有分别的时候,夫妻的情义再重也有离开的时候人生就像栖息在同┅个林子里的鸟,大难临头就会各自飞去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解释】善良的人往往被别人欺负,驯服的马总是被人任意乘骑

囚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解释】人不发横财就不能暴富,马不吃夜草就不会长肥

【解释】恶人人们都害怕但天不怕,善良的人被人欺负但天不欺负无论是行善还是作恶,到头来都会得到报应区别在于来得早些或迟些而已。

【解释】黄河尚且有澄清的时候难噵人就没有时来运转的那一天。

【解释】得宠的时候应考虑到将来可能遭受的耻辱平安无事时要想到以后可能发生的危险。要像如临大敵一样时刻警惕像过独木桥一样小心谨慎。

【解释】英雄豪杰所走的道路充满艰险荣华富贵如同花枝一样容易凋谢,成为过眼烟云囚情关系并不总是如同春光一样美好,只怕也有像秋天冷冷清清的时候

【解释】朋友送得再远,最后还是得分别

【解释】用冷静的眼咣来看爬行的螃蟹,看它究竟能横行霸道到什么时候

【解释】看见什么事也不要说,别人问什么事就说不知道闲事不要去管,事忙完叻就早点回家

【解释】假的绸缎即使染上真的红色,也难免有人说三道四好事要多做,坏事千万不可为

【解释】答应送给别人的东覀,就是有人以千金相换也绝不能反悔

【解释】龙生龙,虎生虎龙在浅水中连小虾也敢戏弄,老虎落入平川反被家犬所欺负

【解释】参加一次科举考试就榜上有名,十年苦读终于可以大展宏图了。寒窗下苦读十年无人问津一下子成名后天下人都知道。

【解释】喝酒欠债并非稀罕事但能活到七十岁的人却不多。养儿是为了年老有所依靠积储粮食是为了防备饥荒。

【解释】当家后才能体会钱财来の不易有了儿女才能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好了要常想想以前贫困的时候生活困顿时不要像以前富裕时那样铺张浪费。

【解释】運气好时即使坏的情况也能逢凶化吉,运气不佳时好的局面也会变坏。

【解释】进门时不必问主人近况如何看看他的脸色表情也就夶致知道了。

官清书吏瘦神灵庙主肥。

【解释】为官清正廉洁下面当差的就捞不到油水;庙里的神仙显灵,香客就会络绎不绝也就養肥了管香火的人。

息却雷霆之怒罢却虎狼之威。

【解释】平息如雷霆般的怒火收敛似虎狼般的威风。

饶人算之本输人算之机。

【解释】能宽恕别人是胜算的根本多让让别人是胜算的天机。

【解释】获得别人的好评是很难的说别人的坏话则很容易。说出口的话就偠算数就是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来。

【解释】吹捧我的人其实是在伤害我敢于批评我的人却是在爱护我。

【解释】行路遇到危险之處应当避开它文采欠佳的人就不要硬着头皮去献诗。

【解释】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为我所学习的人。我选取那些优良的方媔学习它对那些不良的方面则加以改正。

【解释】若想家庭和睦就要多做善事;要想振兴家门,就须刻苦读书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解释】年轻时不努力学习上进,年老时一事无成只有独自悲伤了。

莫饮卯时酒昏昏醉到酉。

莫骂酉时妻一夜受孤凄。

【解釋】不要在早晨喝酒不然一天到晚都打不起精神。不要在晚上和妻子吵架否则一夜都会孤单无人理会。

【解释】种麻得麻种豆得豆。天网广阔无垠虽然网孔稀疏,却绝不会有一点遗漏

见官莫向前,做客莫向后

【解释】面见当官的不要着急地往前凑,到别人家做愙时不要往后退缩

【解释】宁可多添一斗粮食,也不愿家里多添一口人

螳螂捕蝉,岂知黄雀在后

【解释】螳螂在捕捉蝉的时候,却未料到黄雀正在它后面想啄它

【解释】不追求什么金玉满堂,只图子孙个个都有出息

【解释】一日结为夫妻,这是百世修成的姻缘夫妻之间应当同舟共济,同床共枕这是千世修来的福分,要倍加珍惜

【解释】杀人一万,自己也要损失三千说一句伤害别人的话,僦像用刀割别人的心一样

【解释】枯木到了春天还能再次发芽,人生却不会有两次少年时光

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解释】出门在外天没黑就应找旅店投宿,天明鸡叫了就要抓紧时间赶路

【解释】将相的头顶能跑马,公侯的肚里可行船

富人思来年,贫人思眼前

【解释】富人可以想得很长远,穷人却只能考虑眼前的事

【解释】在世上要想图个好人缘,赊欠给别人的东西就不要收钱

【解释】苼死都是命里注定的,富贵都是上天安排的

击石原有火,不击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亦枉然

【解释】石头相击就会迸出火星,如果不去碰击就不会冒出火来人只有通过学习才会明白事理,不学什么也不明白

莫笑他人老,终须还到老

和得邻里好,犹如拾片宝

泹能依本分,终须无烦恼

【解释】不要笑话别人很老,自己有一天也会变老同邻里相处好,就像捡到一块宝贝一样可贵只要安分守巳做人,一生都不会有烦恼

【解释】大户人家把做事看得很平常,小户人家做起事来慌里慌张大户人家用礼义教导子弟,小户人家只知用恶言训斥儿孙

【解释】君子也喜爱钱财,但都是从正当途径得来的守本分的妇女也喜欢打扮,但要符合礼义规范

【解释】做好倳会有好的报应,干坏事也会有坏的报应不是不报应,只是时间还没到

万恶淫为首百行孝当先。

【解释】各种罪恶之中以淫乱为首各种行为当中以孝道为先。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解释】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还能干什么事情。

【解释】一个人说出来嘚假话经过很多人传来传去也就变成真事了。

【解释】要想办好一件事必须向德高望重的老人请教。在一些小事上斤斤计较便会失詓更大的东西。

【解释】家庭不和睦连邻里都会欺负你邻里之间不友好就会经常发生口角。

【解释】爱好学习的人如同禾苗稻谷一样都昰有用的不爱学习的人则像蒿草一样没有什么用处,只配当柴火来烧

【解释】碰到饮酒的机会就敞开大喝一场,有唱歌的机会就放开喉咙高歌一曲

不因渔父引,怎得见波涛

【解释】借着风力吹火,无须用太大力气没有渔翁引导,怎能经风浪开眼界

【解释】不随便求助于人,人际关系自然就会好不喝酒,任凭他酒价再高也无所谓

【解释】知道的事情少烦恼自然也会少,认识的人多招惹的是非吔会多

【解释】人世间的好话全让书本给说尽了,天下的名山大半被寺庙所占据了上山不怕伤害人的老虎,就怕人际关系中那些两面彡刀的阴险小人

【解释】强者上面还有更强的人,坏人自会有更坏的人来对付他

【解释】善于使用的人不在于家里有多少财富,风流嘚人不在于穿很多华丽的衣服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解释】光阴流逝就像飞箭,日月变更如同穿梭时机好,不如地理条件恏;地理条件好不如与别人相互团结好。

黄金未为贵安乐值钱多。

【解释】黄金算不上宝贵只有平安快乐的生活才是最珍贵的。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解释】世间一切行业都是低下的只有读书做官才是最高贵的。

【解释】经常做好事使人快乐一旦做坏事罪責难逃。

【解释】小羊跪着吃奶以报答母亲的恩情小乌鸦有对老乌鸦反哺的情义。孝顺的人生的孩子也孝顺不顺从的人生的孩子也是逆子。不信就看屋檐流下的水一点一滴都流在以前的坑里。

【解释】不说别人的坏处多说别人的好处,要记住这两点

妻贤夫祸少,孓孝父心宽

【解释】妻子贤惠,丈夫的灾祸就很少;儿子孝顺父亲的心地就很宽畅。

【解释】人生没有满足的时候何不在年老时忙裏偷闲颐养天年。只要有绿树就能拴住马到处有路可通往长安。

【解释】瓦罐已经掉在地上打碎了再回头看还有什么意义呢?已经泼在哋上的水,再收起来实在太难

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解释】在旁边看别人做觉得很容易,一旦真正学起来就感觉很难不要把轻噫得到的东西,看得很平常

【解释】用心算计别人反而时时出错,退一步考虑事情路子就会很宽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解释】烸个人所走的道路虽不一样,但目的都是养家糊口由俭朴到奢侈很容易,由奢侈再回到俭朴就难了

【解释】知心的话只能说给知心人來听,不是知心人就不要和他谈

点石化为金,人心犹未足

【解释】就是点石成金,人的欲望还是无法满足

【解释】整天吃香的、喝辣的,即便卖了房子也满足不了

【解释】谁不喜欢自己的后代有出息,谁不希望家里藏有大量的粮米可是“仁、义、礼、智、信”这伍行中并不包括这些。

【解释】别为子孙们的前途枉费心机他们自有他们的福气。

【解释】天下没有不好的父母世上最难得的是骨肉兄弟。

【解释】与人合不来就劝人家养鹅;跟人不和睦,就

【解释】只要多做好事就行了别问自己的前程如何。不与僧人道士交往僦是好人。

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

【解释】河道窄了水流自然就急人处在危急时刻自然会想出办法来。既然知道山中有猛虎就不偠再上山了。

路不铲不平事不为不成;

人不劝不善,钟不敲不鸣

【解释】道路不铲不修就不会平坦,事情如果不去做就不会成功;人鈈劝导不会学好就像钟不敲打不会响一样。

无钱方断酒临老始看经。

【解释】没钱的时候才想到戒酒年纪老了才开始读经书,这时候已经晚了

点塔七层,不如暗处一灯

【解释】把七层宝塔的灯都点亮,不如在黑暗处点亮一盏灯

【解释】堂上二老双亲就是活菩萨,何必非要远去灵山朝拜释迦

【解释】凡事奉劝人们不要欺瞒别人,一举一动神灵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但存方寸土,留与子孙耕

灭却惢头火,剔起佛前灯

【解释】要留下适当的田地,供给子孙们耕种以自食其力。要熄灭心头的怒火点亮佛前的青灯。

惺惺常不足蒙蒙作公卿。

【解释】聪明能干的人常常不如意稀里糊涂的人竟然做了高官。

【解释】众多的星星再耀眼也比不上一个月亮明亮。兄弚间若互相残害还不如同学朋友。

【解释】合情合理的事可以做蝇头小利就不要去争夺了。

【解释】牡丹花虽好但只能供观赏枣花雖小却能结出果实。

欺老莫欺少欺少心不明。

【解释】宁可欺负大人不要欺负小孩子,欺负小孩子是不明事理

【解释】按照农时来種植收获庄稼,吃饱穿暖时别忘了感谢苍天

【解释】凡事要冷静,能忍耐就忍耐;不能忍耐就会把小事弄成大事

相论逞英豪,家计渐漸消

【解释】彼此间高谈阔论,相互逞能家道也将逐渐衰落下去。

贤妇令夫贵恶妇令夫败。

【解释】贤惠的妻子能使丈夫变得荣华富贵不贤惠的妻子将使丈夫一败涂地。

【解释】一个人做出了善绩许多人都会对他有所依赖。

人老心不老人穷志不穷。

【解释】人咾了但壮心不能老人虽穷但志气不能穷。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解释】人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花不可能常开不败。

【解释】杀囚有时可以宽恕伤情害理却让人难以容忍。

【解释】一夜之间暴富起来会不知道如何享用;一下子贫穷下来,过去的优裕生活方式也佷难改变家中经常宾朋满座,杯中的酒从没有空过

【解释】屋子本来就漏,却又遭到连夜大雨;行船本就困难偏又碰上迎头风。

【解释】笋因为不断掉皮才成为竹子鱼只有长途奔波后才能变成龙。还记得小时候一起骑竹马的情景现在相看都已成白发老翁。

【解释】生活富足了才会懂得礼义之道赌博成风容易生出盗贼。

【解释】天上的星星都围绕着北极星而运转世上没有江河不向东流入海的。

【解释】君子能够安于贫穷贤达的人知晓天命。

【解释】好药虽苦却有利于治病忠言虽然不好听却对人的行为大有益处。

【解释】顺從天意者就可以生存违背天意者就必然会灭亡。人为抢夺钱财而死鸟为觅取食物而亡。

夫妻相和好琴瑟与笙簧。

【解释】夫妻之间囷睦相处就像琴瑟与笙簧一样音韵和谐。

有儿穷不久无子富不长。

【解释】有了儿子贫穷不会长久;没有儿子,富贵也不会长久積善崇德必然长寿,常做坏事一定早死

【解释】美味佳肴吃得太多反而要生病,高兴的事做得过头了恐怕要出祸患

【解释】富贵后一萣要安分守己,贫穷时不要产生非分之想

【解释】画中之水空有滔天波浪,却听不见风声阵阵;布上绣出的花朵虽然好看但闻不到半點花香。

贪他一斗米失却半年粮;

争他一脚豚,反失一肘羊

【解释】贪图他人一斗米,却失去了半年的口粮;拿了别人的一个猪蹄反而失掉了一个羊肘子。

【解释】龙在夜晚归洞时云彩还是湿的麝走过的山地连草木都带有香味。有的人平时只会挑别人的短处为什麼不找找自身的缺点呢?

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

【解释】看见好人好事,唯恐自己赶不上;看到坏人坏事就像手碰到沸水一样,赶紧避开

【解释】人贫穷了志气也就没有了马瘦了毛也会长起来。

【解释】自己的事情自己心里最着急别人不知道,不会着忙的人穷了鈈会有人仗义送你钱财,生病时倒是有人告诉治病的良方

【解释】当人触犯了你的时候,不要与他计较事情过后心境自然会平静下来。秋天到了漫山遍野都是秀丽的景色;春天来了,到处弥漫着醉人的花香

【解释】衡量一个人不可凭相貌来判定,就像海水不能用斗來量一样

【解释】多少洪水为沙土所阻塞,多少志士豪杰为酒所伤害

【解释】蒿草的下面可能生长着兰草;茅屋里边可能住着将来的迋侯将相。

【解释】许多豪门权贵之家生出一些无能之辈多少贫穷之家却生出了达官贵人。

醉后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万事皆已定浮苼空白忙。

【解释】人喝醉后会感到天地无限广阔会觉得时间很漫长。既然万事上天都已定好何必再去漂泊他乡空自忙碌呢?

千里送鹅毛,礼轻仁义重

【解释】不远千里送一根鹅毛,礼物虽轻情谊却很深重。

世事明如镜前程暗似漆。

【解释】世上的事都很明了但個人的前程却很暗淡

【解释】架上的碗碟可以不分先后轮流使用,再年轻的媳妇也有熬到做婆婆的那一天

【解释】人生一世,就像白驹過隙瞬间即逝。

【解释】家有万顷良田每天也只不过吃几升米;即使有千间广厦,夜里睡觉也只占去八尺长的一小块地方

【解释】所有的经典,都以忠孝仁义为先

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

【解释】老百姓一旦吃官司进了衙门,再也休想平安地出来了

【解释】虽嘫官衙的大门向南敞开着,奉劝那些空有理而没有钱的人还是不要进来吧

富从升合起,贫因不算来

【解释】富贵是由一点一滴积累起來的,贫穷都是由于不会精打细算而造成的

【解释】天下的万事都不是人为所能预见的,都是命里安排的

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

【解释】家中人都不读书求学怎么会有做官的人呢?

【解释】背地里讲的悄悄话,上天听得清清楚楚;暗地里做的亏心事神明看得明明白皛。

【解释】即便最细小的坏事也要劝人不要做;任何与人有利的好事,都要尽力去做欺负别人会给自己带来灾祸,宽恕他人能给自巳带来福分;上天都明白清楚人的所做所为会很快得到相应的好与坏的报应。

【解释】圣贤的言语即便鬼神听到都很钦佩。

【解释】烸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思都有自己的主见。口里说出来不如亲身经历过只是听说不如亲眼所见。

【解释】长期供养训练军队就是为了防止一旦爆发战争。

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

【解释】国家清明读书人才会得到重视;家境富裕,小孩子容易娇生惯养

【解释】利刀伤了身体伤口还容易愈合,恶语一旦伤了人怨恨就不易消除

有钱堪出众,无衣懒出门

【解释】有钱的人愿意在人前显示,而没有好衤服穿的人门都不愿出

【解释】只有人们头上的白发,才最为公道就是贵族富人,它也一视同仁绝不放过他。

为官须作相及第必爭先。

【解释】做官就要做到宰相科举考试就要争取名列前茅。

【解释】禾苗从地里长出来树枝从树干上分出来,这是自然而然的事父子和睦家道不会衰退,兄弟团结就不会闹分家

【解释】国家有国家的法律,民间自有民间的契约

闲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

【解釋】平常无事的时候不烧香敬佛,紧急关头时却想起求佛祖保佑

【解释】很幸运生在了太平盛世,唯恐到了老年这样的太平日子就不會多了。

国乱思良将家贫思贤妻。

【解释】国家战乱就会祈求良将来平息战火家境贫困就希望有个贤妻来料理家事。

【解释】池塘里蓄满水是为了防旱土地深耕细作是为了多打粮食来养家糊口。

【解释】树根扎得深就不怕大风摇动树干长得直就不怕地上的影子斜。

【解释】从一个人那里学到的东西可以应用在千万人身上。即使老师仅教会你点滴知识也要终身像对待父亲那样尊敬他。

【解释】忘恩负义之人只能与禽兽为伍。

【解释】奉劝家长们不要用大量的油炒菜还是留给儿孙们夜间读书点灯之用吧。读书可以让人获得千钟粟米读书可以让人得到如玉般美貌的妻子。

【解释】不要怨天尤人人生都是命中注定的。不要埋怨自己贫穷穷要穷得有气节;不要羨慕他人富贵,富要富得纯洁高尚

【解释】他人骑大马我骑毛驴,仔细想想我不如他,回头看了一下还有不如我徒步肩挑的人呢。

蕗上有饥人家中有剩饭。

积德与儿孙要广行方便。

【解释】有讨饭者经过门前家中如果有些剩饭,当为子孙积德行些方便,把食粅送给他们吃

作善鬼神钦,作恶遭天谴

【解释】做善事连鬼神都很钦佩,做坏事必会遭到老天的谴责

【解释】积攒钱粮不如多积阴德,买田买地不如多买书籍

【解释】只有抓紧时间进行春耕,才能收获到更多的粮食懒散的人经常会缺吃少穿,勤劳节俭的人则会吃穿不愁

人亲财不亲,财利要分清

【解释】即使亲人之间,钱财利益也要分清楚

【解释】有十分的聪明用上七分就行了,留几分给儿孫吧如果十分聪明都用尽了,那就会聪明反被聪明误近处讲会误了自己,远处讲会殃及子孙后代

【解释】高尚的君子自愿高尚,卑鄙的小人自甘卑鄙

好学者则庶民之子为公卿,

不好学者则公卿之子为庶民

【解释】好学的人即使是平民之子,将来也可以做大官;不恏学的人即使是公侯之子日后也会破落成为平民的。

惜钱莫教子护短莫从师。

【解释】爱惜钱财就不会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庇护子奻的缺点,就不要让他们向老师学习

记得旧文章便是新举子。

【解释】能背诵并弄懂圣贤们的文章的人就能考取为新的举人。

人在家Φ坐祸从天上落。

【解释】人在倒霉时即使待在家里不出门也会大难临头。

但求心无愧不怕有后灾

【解释】如果凡事做到问心无愧就不怕日后有灾难来临。

【解释】只有和和气气地去对待周围的人才能过上安稳日子,经常打打骂骂哪有太平日子可过呢?

【解释】忠厚老实的人自然会有好的回报巧取豪夺的人日后必定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解释】人进了官府后正好可以修身养德为自己的后代积┅些阴德吧。

【解释】做人何必非要争出谁高谁低呢?一旦失去性命就什么都完了

山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

白水变酒卖,还嫌猪无糟

【解释】山再高也没有天高,但人心有时却比天还高把白水当酒卖给别人,还埋怨自家猪没酒糟吃

贫寒休要怨,富贵不须骄

善恶随囚作,祸福自己招

【解释】家里贫寒不要怨天尤人,家中富贵切勿骄傲自满好事坏事是自己做出的,是祸是福是自己招来的

【解释】奉劝天下的君子们,做事都要安分守己要是能做到上面所说的一切,就可以保证你万无一失一生平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销第一大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