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ip地址169.254是什么ip地址原理

IP CAMERA_百度百科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IP Camera是,它是一种由传统摄像机与网络技术结合所产生的新一代摄像机。IP Camera为一种可生产数字视频流,并将视频流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进行传输的摄像机,已经超越了地域的限制,只要有网络都可以进行远程监控及录像,将大大节省安装布线的费用,真正做到远程监控无界限。[1]
IP CAMERA定义
IP就是网际协议,Camera就是照相机、摄影机。IP Camera顾名思义就是,它是一种由传统摄像机与网络技术结合所产生的新一代摄像机。
IP CAMERA功能
IP Camera除了具备一般传统摄像机所有的图像捕捉功能外,机内还内置了数字化压缩控制器和基于WEB的操作系统,使得视频数据经压缩加密后,通过局域网,Internet或送至终端用户。IP Camera可以直接接入到TCP/IP的数字化网络中,因此这种系统主要的功能就是在联网上面,通过互联网或者内部局域网进行视频和音频的传输。还有双向语音、WIFI、32G SD、手机观看,自带云台、红外灯,提供报警,支持UPNP、、邮件告警等
①双向语音 可外接音频采集设备(如麦克风或拾音器),实现语音采集,远程监听现场声音,也可外接音箱,远程传送声音至现场,实现双向对讲的功能。
②WIFI 支持协议,可内置wifi模块,灵活组建环境。
③手机观看 一般情况下智能手机通过浏览器下载视频控件,苹果、黑莓可以直接观看。
④云台 转换监控角度
⑤红外灯 用于晚上或者没有光线的地方
⑥告警动作 SD卡、邮件、FTP方式保存现场告警记录,外接报警器发出报警通知,还可向报警服务器发送报警信息
⑦移动侦测 监控范围内有物体移动,就会自动录像、报警
IP CAMERA原理
IP Camera只要插上线和电源就能通过网络发布和浏览视频信息。因为IP Camera有自己的和内存,一般用linux操作系统,内置web服务器,支持多种,拥有IP地址和DDNS,可以通过输入IP地址进行视频收看。
IP CAMERA裸机组成
一般由镜头、云台、红外灯、支架、图像传感器、声音传感器、、图像、声音控制器、、外部报警、电源适配器、控制接口等部分组成。
IP CAMERA镜头
镜头作为的前端部件,有固定光圈、自动光圈、自动变焦、自动变倍等种类,与模拟摄像机相同。
IP CAMERA云台
可以通过浏览器或者指定软件在允许范围内任意旋转角度。
IP CAMERA红外灯
使IP Camera在没有光线的情况下也能监控、录像,其原理是光线不足或无光的情况下,红外灯自动开启,以实现全天候监控。但是在没有光线的情况下录像是黑白的。
IP CAMERA支架
固定IP Camera,可适当调整其方位,以保证IP Camera处于最合适的监控点,防止震动。
IP CAMERA图像传感器
图像传感器有CMOS和CCD两种模式。CMOS既互补性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主要
图像传感器CCD
是利用硅和锗这两种元素所做成的半导体,通过CMOS上带负电和带正电的晶体管来实现基本的功能的。这两个互补效应所产生的电流即可被处理芯片记录和解读成影像。CMOS针对CCD最主要的优势就是非常省电。不像由二级管组成的CCD和CMOS电路几乎没有静态电量消耗。这就使得CMOS的耗电量只有普通CCD的1/3左右,CMOS重要问题是在处理快速变换的影像时,由于电流变换过于频繁而过热。暗电流抑制的好就问题不大,如果抑制的不好就十分容易出现杂点。
IP CAMERAA/D转换器
A/D转换器的功能是将图像和声音等转换成数字信号。 基于CMOS模式的图像传
感器模块有直接数字信号输出的接口,无须A/D转换器;而基于CCD模式的图像传感器模块如有直接数字输出的接口,亦无须A/D转换器,但由于此模块主要针对模拟IP Camera设计,只有模拟输出接口,故需要进行A/D转换。
IP CAMERA图声控制器
经A/D转换后的图像、声音数字信号,按一定的格式或标准进行编码压缩。编码压缩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实现音/视信号与多媒体信号的数字化;便于在计算机系统、网络以及万维网上不失真地传输上述信号。
目前,图像编码有两种:一种是硬件编码压缩,即将编码压缩算法固化在芯片上;另一种是基于DSP的压缩,即软件运行在DSP上进行图像的编码压缩。同样,声音的压缩亦可采用硬件编码压缩和软件压缩,其编码标准有MP3等格式。
IP CAMERA网络服务器
提供IP Camera的网络功能,它采用了TCP/IP、HTTP、SMTP、FTP、DHCP、DDNS、UPNP、NTP
等相关,允许用户从自己的PC机使用标准的浏览器根据的IP地址对IP Camera进行访问,观看实时图像,及控制IP Camera的镜头和云台。
IP CAMERA报警器接口
IP Camera为工程应用提供了实用的外部接口,如控制云台的485接口,用于报警信号输入输出的I/O口。如红外探头发现有目标出现,发报警信号给IP Camera,IP Camera自动调整镜头方向并实时录像;另一方面,当IP Camera侦测到有移动目标出现时,亦可向外发出报警信号。如鸣响、邮件告警、短信告警等。
IP CAMERA电源适配器
给IP Camera供电,以保证IP Camera的正常工作。每台IP Camera都配有各自的电源适配器。
IP CAMERA优点
先进性  此系统利用现有的网络传输图象,并进行实时监控。系统所需的前端设备少,连线简洁;后端仅需一套软件系统即可。
可靠性  此系统的主要设备IP Camera采用了,所需设备简单,而图象的传输是通过网络实现的,是相当高的。
性价比高  此系统所需设备极其简单,系统的控制全由后端的软件系统实现,省去了传统模拟中的大量设备,如昂贵的矩阵、画面分割器、、视频转网络的等。由于图象的传输通过综合布线网络,省去了大量的,降低了费用。
安全性  系统设置了不同等级的使用者权限,仅有最高级权限的用户才可对整个系统进行设置或更改。没有权限的用户是接收不到图象的。图象数据的存储是专有的格式。
使用及维护性  系统的安装极其简单,软件系统的安装及使用也非常易懂。在维护性方面,系统的接线十分简洁,而主要设备的可靠性很高,维护性能好,而且可实现。
扩展及延伸性  当需要增加监控点,监控主机时,只需要通过现有网络增加一台IP Camera或PC机即可,而不需要对现有布线系统做什么改动。
应用广泛性  区域性监控:利用网络传送实时图象,如办公室、大楼等。跨区远端监控:连锁事业、大型工厂机房、远端老人儿童看护、公共建物、无人危险环境监控、各金融机构分行监控、交通监管、错误警报辨识……
IP CAMERA应用
宽带信息网络除了提供高速的网络接入外还能取代铜轴电缆图像传输线路,将实时图像监控纳入宽带信息网络应用范围,这就使得信息网络代替传统闭路电视成为必然 .基于PC的多媒体监控系统功能较强,但主要进行小范围监控。当传输距离远或者需要上网时,基于PC的多媒体监控稳定性不够好、功耗高、需要有人值守、软件的开放性不好。这些问题为基于网络和的提供了舞台。
IP Camera将图像转换为基于TCP/IP网络标准的,使摄像机所拍摄的画面通过RJ-45以太网接口或WIFI WLAN无线接口直接传送到网络上,通过网络即可远端监视画面。  IP Camera采用了最先进的摄像技术和网络技术,具有强大的功能。内置的能实现真正的即插即用,使用户免去了复杂的网络配置;内置的大容量内存存储警报触发前的图像;内置的I/O端口和通讯口便于扩充外部周边设备如:门禁系统,红外线感应装置,全方位云台等。提供软件包(SDK)便于用户自行快速开发应用软件。  IP Camera广泛应用于办公室、大楼等跨区远端监控:连锁事业、大型工厂机房、远端老人儿童看护、公共建物、无人危险环境监控、各金融机构分行监控、交通监管、错误警报辨识等教育,商业,医疗,公共事业各方面领域。
.中安网论坛[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20283人阅读
分布式与集群(28)
高可用性HA(High Availability)指的是通过尽量缩短因日常维护操作(计划)和突发的系统崩溃(非计划)所导致的停机时间,以提高系统和应用的可用性。HA系统是目前企业防止核心计算机系统因故障停机的最有效手段。
实现HA的方式,一般采用两台机器同时完成一项功能,比如数据库服务器,平常只有一台机器对外提供服务,另一台机器作为热备,当这台机器出现故障时,自动动态切换到另一台热备的机器。
怎么实现故障检测的那?
&& & &心跳,采用定时发送一个数据包,如果机器多长时间没响应,就认为是发生故障,自动切换到热备的机器上去。
怎么实现自动切换那?
&& & &虚IP。何为虚IP那,就是一个未分配给真实主机的IP,也就是说对外提供数据库服务器的主机除了有一个真实IP外还有一个虚IP,使用这两个IP中的 任意一个都可以连接到这台主机,所有项目中数据库链接一项配置的都是这个虚IP,当服务器发生故障无法对外提供服务时,动态将这个虚IP切换到备用主机。
开始我也不明白这是怎么实现的,以为是软件动态改IP地址,其实不是这样,其实现原理主要是靠TCP/IP的ARP协议。因为ip地址只是一个逻辑 地址,在以太网中MAC地址才是真正用来进行数据传输的物理地址,每台主机中都有一个ARP高速缓存,存储同一个网络内的IP地址与MAC地址的对应关 系,以太网中的主机发送数据时会先从这个缓存中查询目标IP对应的MAC地址,会向这个MAC地址发送数据。操作系统会自动维护这个缓存。这就是整个实现 的关键。
下边就是我电脑上的arp缓存的内容。
(192.168.1.219) at&00:21:5A:DB:68:E8&[ether] on bond0
(192.168.1.217) at&00:21:5A:DB:68:E8&[ether] on bond0
(192.168.1.218) at 00:21:5A:DB:7F:C2 [ether] on bond0
192.168.1.217、192.168.1.218是两台真实的电脑,
192.168.1.217为对外提供数据库服务的主机。
192.168.1.218为热备的机器。
192.168.1.219为虚IP。
大家注意红字部分,219、217的MAC地址是相同的。
再看看那217宕机后的arp缓存
(192.168.1.219) at&00:21:5A:DB:7F:C2&[ether] on bond0
(192.168.1.217) at 00:21:5A:DB:68:E8 [ether] on bond0
(192.168.1.218) at&00:21:5A:DB:7F:C2&[ether] on bond0&
这就是奥妙所在。当218 发现217宕机后会向网络发送一个ARP数据包,告诉所有主机192.168.1.219这个IP对应的MAC地址是00:21:5A:DB:7F:C2,这样所有发送到219的数据包都会发送到mac地址为00:21:5A:DB:7F:C2的机器,也就是218的机器。
参考知识库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CSDN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访问:372145次
积分:3868
积分:3868
排名:第6013名
原创:42篇
转载:158篇
评论:23条
(2)(1)(1)(1)(1)(1)(1)(6)(1)(1)(1)(3)(1)(1)(6)(2)(8)(2)(9)(2)(1)(9)(2)(3)(6)(4)(1)(5)(14)(4)(1)(4)(4)(4)(9)(6)(40)(33)高校的校园网无线的认证机制是什么原理?限制访问ip地址又是什么原理?
学校里的校园网登陆的时候要输入学号和密码,想问这种认证是如何做到的。还有校园网是如何限制访问的ip地址的
无线认证使用portal认证技术 简单的说 就是你访问一个网站时 网关截获你的请求 转发给AC无线控制器 原理类似http会话劫持 无线控制器返回给你个输入账号密码的页面 然后你输入账号密码登录 把信息发给认证服务器radius server 如果认证通过 网关就会正常转发你的信息 详情参考百度portal认证。
控制访问使用acl访问控制列表 简单的说 就是在路由器上规定 哪些目的地址可以访问 不可访问的路由器就会丢弃该数据包
无线认证使用的Portal。用户访问wifi的时候,会弹出一个Portal认证页面,让用户通过用户名密码、手机号码、微信等方式进行身份认证。认证通过之前是不能访问互联网的,任何访问都会重定向到Portal页面上去。那个限制的问题应该是学校绑定了学生终端的MAC和IP,一般都是用的计费系统。这两个系统我们都在做,楼主有兴趣的话可以私聊我。蓝海卓越,,小但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计算机网络TCP/IP等相关协议与原理 - 简书
下载简书移动应用
写了14364字,被22人关注,获得了13个喜欢
计算机网络TCP/IP等相关协议与原理
网络分层(由下到上):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重点在: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这两层需要了解基本的原理)、网络层、传输层(这两层需要了解功能作用,原理和相关的一些协议)、应用层(http协议)。
开始之前先跟大家说一下协议,很多人不知道协议是什么,尤其是刚接触这方面东西的时候,一听协议,感觉很吊的样子,但是又不知其所云,其实,协议可以理解为:一个双方通信需要共同遵守的规范。
记住,在网络分层协议中,所有下层的协议的作用就是为了上层服务,谨记!
接下来,我跟大家一一道来,首先登场的是物理层。
作用:比特流与电子信号的转换。例如光纤通过光的亮与灭的形式进行传递,进而转换为比特流。
这一层主要就是跟硬件打交道,这一层也是所有上层的基础。
二.数据链路层
作用:通过介质相互连接设备之间数据传输规范。
数据链路层强调的是一种传输规范,这是指什么呢?说白了,就是指每次传输的最大容量(最大传输单元),数据组织结构(以太网帧的概念)、传输的目的地等。
MAC地址:烧录在网卡ROM中的一串数字,长度48bit。
分组交换:较大数组分割为较小数组,依次发送。原因是数据链路层有不定长度的最大传输单元。
以太网的帧的概念:前导码(8字节)+本体(首部+数据+FCS)
以太网帧.png
交换机:在数据链路层工作的网络设备。
原理:依靠MAC地址决定向哪个端发送数据,需要“转发表”。转发表是交换机自动学习得到的。
三.网络层(拿IP协议举例)
作用:保证不同数据链路层下数据的可达性。
ARP协议(获取MAC地址)和ICMP协议(数据发送异常通知)
作用:识别对端信息的地址。地址为32位正整数表示,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由8位整数组成。说白了,是识别要传输目的地的地址。每位对应十进制范围:0-255。
IP地址:网络标识(区分网段)+主机标识(区分同一网段下的主机)
[注]: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是为了寻址而发明。
IP分类:A类、B类、C类、D类。
第一位为“0”的地址,前8位为网络标识,0.0.0.0-127.0.0.0是A类IP地址的理论范围。B类:
前两位为“10”的地址,前16位是网络标识,128.0.0.0-191.255.0.0,主机标识16位。C类:
前三位为“110”的地址。前24位网络标识,192.0.0.0-223.255.255.0,主机标识为8位。D类:
前4位为“1110”的地址。网络标识为32位,没有主机标识。
子网掩码:
IP地址长度仅可表达43亿左右的主机数目,(区分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共32位(一段连续的0和一段连续的1)组成,1的长度就表示网络标识的长度。
子网掩码的作用是区分IP地址是否在同一子网内。
路由控制:
分组数据发送到目标地址的功能,持有路由控制表,它在路由控制表中查找目标IP地址对应的下一个路由器地址。
源主机---&网卡---&路由器1(路由器控制表)---&路由器2---&网卡---&目标主机
IP报文分割重组(分片、重组)
IP协议最大包为2的16次幂,等于65536.
接下来介绍几个IP协议相关的协议或技术:
将域名转化为IP地址(域名也是分层处理请求的,每一层都有对应的DNS服务器)。
ARP技术(类似一种广播):
通过目标IP地址,定位下一个接收数据包的网络设备(主机或路由器)的MAC地址。
在数据链路层发送广播,如果没有ARP技术,就没有办法穿透中间的服务器(ARP请求+ARP应答)。
NAT和NAPT技术
NAT:用于将局域网中的私有地址转换为全局IP地址的技术。每个路由器只有一个对外的全局IP地址,如果一个内网主机都向外通讯,怎么办?就要使用到NATP技术,可转为TCP和UDP端口号。不同的内网IP被转换成同一个公共的IP,但是NAPT技术可以使用不同的端口加以区分。
NAT和NAPT都需要路由器内部维护一张转换表。
举例:TCP首次SYN时,会生成这个表,关闭连接时会发出FIN包,收到这个包应答时转换表会被删除。
定义:实现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TCP:面向有连接的协议,建立连接需要3步,关闭连接需要4步。具备数据重传、流量控制等功能,能正确处理丢包功能并有效利用宽带。UDP:比较适合做实时视频和音频,效率比TCP高。
TCP有5个要素: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源端口号、目标端口号、协议号,同一台机器的端口号可以区分为不同的应用程序。
校验和=源IP地址(IP协议首部)+目标IP地址(IP协议首部)+源端口+目标端口
包长度=首部长度+数据长度
应该可以从下图看出来,TCP的首部比UDP的首部要复杂的多,所以也一定会影响的传输的速度和效率。
简单介绍一下首部的相关参数:
序列号:发送数据的位置确认应答号:下一次应用接收到的数据的序列号数据偏移:TCP首部的长度,单位为4字节。控制位:长度为8位。窗口大小:用于表示从应答号开始能够接受多少个8位字节。紧急指针:尽在URG控制位为1时有效,表示紧急数据的末尾在TCP数据部分中的位置。
接下来最重要的一个技术点来了:
以下是通俗话解释连接和断开过程:建立连接的过程:
1.client:我要建立连接。
2.server:我知道你要建立连接了,我这边没问题。
3.client:我了解你知道我要建立连接了,开始通信吧!
结束连接的过程:
1.client:我要关闭连接了
2.server:你那边可以关闭了
3.server:我这边也准备关闭了
4.client:我已关闭,你可以关闭了
[注]:连接是双方面的,所以关闭也是要自行关闭的。
TCP丢包和重发机制
数据包重发:保证ACK的值和发送方下次发送数据包的序列号相等。
TCP数据包重发.png
接收方通过TCP首部中的控制位SYN判断这个数据是否曾经接收过?接收过就会舍弃。重传超时时间(RTO)动态改变,略大于连接往返时间(RTT),RTO有自己的估算公式
定义:无需等待ACK,可以发送的最大数量。(窗口大小由接收端控制)作用:为了解决发送数据包后,直至ACK确认返回之前,发送端都无法在进行发送的问题。
流量控制:
定义:接收端有缓存区数据溢出(如果窗口较大)通俗一点的意思就是让发送方慢一点,免得接收方接收不过来。
TCP会慢启动算法得出窗口的大小,对发送数据量进行控制。发送方拥有一个拥塞窗口,对发送的数据量进行控制。TCP协议中的窗口是指:发送方和接收方窗口中的最小值。
慢启动过程:
1.通讯开始,发送方窗口为1。每收到一个ACK确认后,拥塞窗口翻倍。2.由于指数级增长快,很快就会出现确认包超时。3.设置慢启动阈值,它的值为拥塞窗口的大小的一半。4.将拥塞窗口大小设置为1,重新进入慢启动过程。5.慢启动阈值存在,当拥塞窗口大小达到阈值时,不再翻倍,而是线性增长。6.随窗口大小的不断增长,可以收到三次重复的ACK,进入“快速重发”阶段。7.TCp将慢启动阈值设置为当前拥塞窗大小的一半,再将拥塞窗口大小设成阈值大小。8.拥塞窗口又会线性增加,直至下一次出现3次ACK或者超时。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选择支付方式:IP网络技术原理.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p地址原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