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金融硕士毕业年薪能当银行行长吗

银行升迁很困难么?
在北京,大家毕业大多都愿意去银行。但是也有人说银行不好混,关系重重,想听听业内人士聊聊。这碗饭到底是怎样的呢?
按时间排序
128 个回答
吐槽不好干的你为什么还在银行工作呢?永远是得不到到在骚动,被偏爱的有恃无恐
回答的大多是国有大行某股份小行基层的客户经理来回答一下银行的苦与泪吧,答主去年毕业,在校的时候签实习协议,毕业跟第三方签劳动合同,到现在一年多。小的银行有小的好,相对于那些大行,相对来说会公平些,客户全靠自己开发,业绩达到标准就可以转正,转正了可以说在行里有立足之地了,标准是2k5万季日均,活期,在没达到这个标准之前,虽然在做着他们的业务,但名义上只是挂着其他公司的外包工。升迁难不难?说难也难,二千五百万的季日均,答主供职了一年多,见了太多忙死忙活做了半年也只能混个几百万的,还算不错的才有。答主14年底考核的时候2k8万,日均还差一截,可惜这年一过,又回到解放前,放完假回去就马上15年第一季度考核,剩下刚好一个月的时间,放假也晚晚做噩梦回去上班拉存款。说简单也简单,有个好背景,随随便便几个客户就能撑起来。另外还有一种就是,等你那些同事熬不下去的都辞了,业绩分给你或许也能生存下来,但是天天盼着别人熬不下去辞职走人,这想想有点残忍。转正了在业务条线客户经理分级分档,你的绩效决定你的收入。刚转正的年收入10w出头吧,多劳多得,一大堆老客户经理几十万年收。当然前提下,你能转正。现在银行竞争异常激烈,答主不知道有多少次去拜访客户的时候遇到同行,答主的支行在批发商圈里,大客户就那么多,可遇不可求,行里面这两年新进行转正的一些前辈,基本都是踏着这些熬不下去的同事升上去的。这一年多的时间,进进出出已经不下50人…有时候真的不知道希望在哪里…
用我的经历,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第一个回答:为什么很多人想去银行工作?银行工作更像是外表外鲜,衣着尚,有着较好的人脉关系,有不错的收入。最关键的,因为你是银行工作人员,相对而言,你有更多的融资机会,有更低的融资成本。第二个回答:银行升迁机会大吗?这个问题有很多人给出了答案了,但我补充几个,银行相对于其他行业,由其是公务员这块还是有区别的,首先,你是否确定了升迁为目的?银行岗位可分为,前中后台,最重要的岗位当属客户经理这一岗位,无论你是四大国有银行,还是商业银行,甚至是民营的如民生银行,客户经理才是决定这个银行的真正竞争力。因此,如果你打算升迁,请从客户经理这一职务做起。但是大多的商业银行,根本没有时间从头去培养一个客户经理,多采用行内人员转岗以及从四大银行挖人。请打算从事银行一职的人想想,你是否有资源?且不论你父母官拜何职,家中财力如何,没有建立自已的资源,你单靠家中扶持,是走不了远路的。所以我说了,经验的积累很重要,不论你是在哪个岗位,打个比方,我曾作过三年的会计岗位,三年间,我熟悉了各大公司的财务人员,财务总监,通过观察他们对公帐户的进出帐,能够基本判断企业的盈利程度。四年前我转岗,从事信贷业务,我可以很轻松的找到当初些发展良好的企业,营销银行的贷款产品,可以较容易的营销一些金融产品。而且这几年来,没有一家有出现不良。扯远了,回到升迁的问题,银行离市场最近的一个行业,必需对市场的走向有个清楚的判断,如果没有一段时间的积累,你认为就算你位居高位,又如何能得到准确的判断?再回到上面,我说的其实,我更喜欢在某个岗位待着,年年先进,如鱼得水,而且自已自足,不必考虑下属没饭吃,多好,干嘛一定要升迁?最后说一句,选岗位,而不是选升迁,先确定你合适哪个岗位,再考虑进升空间。
这个问题其实是有亲身感受的,但进单位不过两年,经验见识有限,答不好。相信过几年会有更切身的体验。新近从某省会城市国有大行一级分行营业部下属支行竞聘到省分行中后台部门做数据分析,说实话还是想要一个更好的平台,这一点上面很多回答已经说清楚了就不再赘述。强调几点:1、你升迁的速度说到底是建立在个人能力基础上的,含个人素质、营销能力、业绩甚至是长相,因为不匿名,例子就不举了。2、你升迁的高度是由你所能接触到和你本人受到关注的直属层级决定的,跟对人、站好队这个问题永远不会过时,国有银行尤其如此。3、一般人在银行基层做到支行的中层管理人员大都要三四十岁,这也基本意味着从基层柜员到客户经理再到网点负责人和部门负责人基本已经耗费你十几年的时光,继续升迁也是无望了。4、绝大多数银行员工现在的状态是:安守本份、安于现状,所谓的不安于现状也多半是要多找存款、多卖保险今年比去年拿钱更多之类。升迁这个问题,在银行还是少数人的盛宴,靠个人努力,更要靠关系、机遇。
好多匿名,体质内啊。
前两天给这个问题下的一个套路性答案“以大多数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关系”点了反对+没有帮助。今天仔细想了想,把反对点掉了。理由很简单,想起了另外一个老套路性答案:“第一、你们好多人都说自己想要成功,但是实际上没那么想,只是有点想而已。你对成功的渴望甚至不如你对派对的渴望,不如对耍帅的渴望,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对成功的渴望,甚至比不上对睡懒觉的渴望,你们中的一些人甚至更愿意睡懒觉。”玻璃天花板确实存在,这个无可否认,那么这个天花板的存在是对什么人的?没背景没资源?是的,如果你努力做,一个支行行长或者市行部门经理可能就是这辈子的上限,为了避免各行级别不同,大概换算下,科级,如果非要说四大行总行也不过副部的话,那么说副科也可以。发现了么,这和政府里多么相似。绝大部分人,如果不能进入省政府级别熬个待遇,那么科级就是这辈子的上限。那么,政府里就没有白手起家熬起来的人么?当然有,现在打掉的老虎苍蝇里不少暴露的履历中都是白手起家,考虑到现在他们所处的境况,这个时候的简历还是相对可信的想打破玻璃天花板么?让自己拥有背景吧。我见过6年时间无背景升职到市行副行长的人,付出的代价是天天绕着领导转最后妻子与他离婚,周围所有的人都不喜欢他,除了领导。没赶上开创的时机,没有家庭背景。那么只有付出的更多才能和别人两代人付出的总量持平,或者能也许赶上别人天生的气运加身。我其实不喜欢我写的这个答案,但是作为一个面对天花板的人,我知道我对成功的渴望确实没有某些人多,尽管他们需要付出的,很可能是为人的尊严。
四大行某一级分行后台某只表示不知道升迁容不容易,好难找男盆友…13年入行的小伙伴单身的女生都还是单身…办公室里蛮多大龄剩女的…心里有点压力而且来到机关后发现身边真的卧虎藏龙…所以深深感慨自己走狗屎运聘上了。升职什么的都不敢想…有的人真的是要钱有钱要背景有背景要能力有能力要美貌有美貌…原来基层的小伙伴里也有官二代,奈何自己不给力出了柜台又自己作回去了。再次确认自己匿名了,嗯!
效益,风险,威望。三者缺一不可。细讲:效益——对所在单位指标的推动作用,可能是拉存款,推销卡等,从底层到高层,一概不例外。风险——任职期间,柜员少差错,主管运营不扣分,信贷经理无不良,行长级别要权衡未来的风险和目前的收益。威望——为人处事,领导赏识,同事友好,业务精通,客户依赖。上升总是需要机会,机会需要耐心,但不意味着0,人是工作换取收入满足物质和精神需求得到高级动物,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谋生,这是事实,接受起来并不困难,所以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天花板。但请勿妄自菲薄。你若渴望塔尖,不是巨风,便是攀登。
很困难,没有关系的话。并且对关系的要求逐年过硬。
在一堆985-211名校的人堆中,女孩子没关系又没啥突出能力,重点是还长的不突出的,坐几年柜台正常,混个业务主管当,但是都是苦逼的活,经常加班!
看了那么多答案,深感不接地气(或是我自己不接地气),区区客户经理报名都要内定,这是08年以前吧?现在各家银行都是全员营销了,原先宁可做柜台无指标压力的人都开始逢迎客户拉存款。再者,业务能力不错,业绩自然不会差,业务员的收入比总行各部室一般员工高;高级、资深客户经理的收入能赶超部室老总。
大过年的!邀我答这样的话题………我怎么感觉不到善意呢!看到这么多人都匿名了,就说明了问题的复杂敏感了。我就不匿名了,回答这样的问题要讲究方式方法的,参考《朱镕基答记者问》。我来说下天朝银行体系的一些行业特点吧,读懂了这个你要是够聪明也就明白了在银行里升迁难不难和靠什么了。首先,在中国,银行普遍都是一个产权与治权分离的公有制企业。老板是国家或地方政府,董事长行长都是专业经理人而已,何况以下各级管理者。不是老板就没有老板的心态,在如何取得业绩和如何选人用人上就不一样。在各种考核指标和业绩压力下,寻求短期利益,急功近利,现实现用,都是必然的,那么用人也要现实现用了,最好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几年才能培养出的好苗子和两亿存款的关系户,要你怎么选?第二,银行是大企业,有大企业的通病。什么叫大企业?大企业是去个人化的社会化生产机器,换句话说是不能依赖个人能力的,人就是颗螺丝钉,拧在哪里都得管用。为此大企业普遍是条线与分块管理相结合的网状金字塔管理模式,既有条线的领导掌控力又有区块的敏捷和灵活性。这种管理体制是由非常多的层级的,每一层的分工都很细,层层分权,层层分工。这种体制的好处是层级多,分工细,职位多,任何岗位很难形成个人或能力依赖,就是说任何岗位离开谁都照样运行,不会对企业的运行有影响。谁都能上,谁走都行,这叫健壮性,鲁棒性,云计算啊!那个狗都能当行长的笑话,你以为是骂人的吗?当然这个体制也有很多缺点,层级多,天然的传导机制就非常的长,那个反射弧啊,一线的事传导到总行,黄花菜都凉了。分工细,个人的能力就无法有效发挥,你就是乔布斯也只能在权责范围内做那么点点事情,极其浪费优秀人才。另一个就是效率低,缺乏创新能力。有个笑话说食人族在银行总部一天一个人连吃了一个月都没人发现,结果吃了清洁工立马就被发现了。工业化大生产能力要求不高,混日子的多也容易,话说不假。第三,银行用人是只上不下只进不退的,而且用人圈子并不大,这就是传说中的熬资历。银行里的层级多,是金字塔型用人结构,越往上位子越少,而且层级间等级森严,完全是工业化大生产的管理结构。下级得服从上级,官僚气息浓厚。在这个体系内绝大多数人到“处级”就很难了,这后来的再想上,就得有机会了,包括有空位,有资历,有能力,有关系,此外还得看运气的好不!跟政府一样,正处空了也就同部门同条线的年龄合适身体好资历够专业能力说得过去领导关系有个人口碑还行的副处有资格竞争,往往一个位子也就没几个合适人选,再有个生病的,有个搞小三的,有个群众口碑差的,那就你上了啊!另外一点,人一旦上去了就下不来了,银行内很难出现官往小里做的情况,可是越往上位子越少竞争越烈,如没有更上一层的机会,很多人就混吃等死,浑浑噩噩了。一个人卡位不动,下边一票人都动不了啊的说。这让下面的人怎么想呢?第四,银行是人才富集智力密集行业。再有关系,入行的学历学校要求都有吧!前面说了分工细化,所以是十分浪费人才。大家能力都很强,都很优秀,都有想法,让谁上都行,都能说的过去,那谁上谁不上就得看能力之外的东西了。关系重要吗?重要!但也只是评分计分卡中的一项而已,跟高考一样,并不是语文满分就能上清华的,你得总分够才行,还不能有挂科。具体来说领导用人得得心应手吧!得听话吧!得懂事吧!得靠得住吧!那么多办公室主任升级当领导,难道是偶然吗?想简单了吧!领导决定前程,你就得了解什么叫拍马屁,什么叫奴性文化,什么叫人身依附。还有一点,要知道站队跟人是什么意思。话说我早说过,在天朝这种体制下能当领导的一定是有货有料有资源有能力的。最后,说下企业文化吧!银行不是狼性文化,安稳,平静,波澜不惊。大家你好我好大家好,没有直接利益冲突一般都是和和睦睦的。工资上吃不撑饿不死,工作上累也累闲也闲。换句话说,这里是煮青蛙的大锅。你要是能力超强,就得削足适履来适应这的酱缸文化;你要是能力不堪,也别想着拼爹,有太多比你起点高更比你爹硬的还比你努力呢!你看,我没说具体的银行怎么样!没说具体的升迁怎么样!也没说拼关系能怎么样!这种事放中石油国家电网和政府机关也是一样的。不要做短了一板的木桶,不要做走错方向的羔羊。运气,能力,出身,颜值………都是助力,但能走多远还得看路。另外补充一下,我看好民营银行,所有制决定了企业文化的不同。不同的绩效导向就有不同的用人选人方法。谢大家看这些唠叨!祝大家新年快乐!
09年大学毕业的,校招去了某农商行。当时我们一批进来大概100个人。五年半过去了,命运各不相同。当然我们是很发达的一个二线城市,当时进来的100个人里,还有少数唱歌跳舞专业的关系户。100个人的路径是这样的:1,学校还可以、专业还可以的无背景外地男生,在这里觉得做业务也上不去、买房无望,辞职回老家考了公务员的10个左右;2,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辞职再读书的女生10个左右:3,富二代觉得我们这里没意思,还是创业、子承父业的,5个左右;剩下的大部分呢。分成三类:一,去了比较好的支行,遇到好领导,自己又努力的,分配给ta的资源和各种机缘在内,最后ta进了人才后备库。如今升的最快的,也就是二级支行行长。二,背景硬的,支行待一年就去了总行,如今在等时机。我们有种曲线救国的方式就是去村镇银行当副行长,但是何时回来,不得而知。很多男生选择这条路径,辛苦,但有盼头。三,学校比较好的自己又肯学习的:因为我们毕竟是农商行,211/985的人还是少数。那么如果你考了CFA/CPA的话,努力进同业部之类,但是农商行的业务品种,就那样。剩下的大多数,女生柜台-网点负责人;男生柜台-客户经理(对公/对私);但再想去总行镀金就遥遥无期。因为小银行最终看你:谁赏识你/你爸是谁。没错。在经历了一年柜台-四年个贷后,作为一个没关系没背景没有牛逼业绩的我,果断跳槽了。现在去了某股份制银行,对公客户经理。从零开始。当然我这条路也是路漫漫的,但是看看很多还在柜台不愿意或者已经跳不动的人。至少,我还是对自己有希望
年前和我们支行保安聊天,聊到我们支行最近房贷业务特别繁忙,个贷客户经理经常加班都忙不过来。保安哥和我说,那些个贷客户经理忙了也是瞎忙,没有任何意义,又不能创造利润,你做的一切对领导没有任何意义,支行最重要的是对公业务,其余的都是不创造利润的。当时我就觉得保安哥是银行版的扫地僧,居然对银行的事情了解得那么透彻。支行有一个大堂妹纸,营销能力超强,喝酒更是超级厉害,又能喝又能扯,领导每次与客户喝酒一定会带上她,但那又怎样?工资还是那么点,身份还是个派遣的员工。分行有个新进来的大学生,硕士毕业,人也很机灵,会来事,分行行长也很喜欢他。把他调去分行大客户最多的部门,但他没有管到一个大客户,就专门营销那些没有业务往来的小客户。说是以后能成为客户经理,但我们分行就是那么多存量客户,你没资源去外拓客户,就只能寄希望有一天某几个管了很多户辞职或做管理层,你才能打土豪分田地。我讲的这三个人物,他们都很努力,又都不是那种书呆子式的人,能力都不错,也很懂来事,也都得领导喜欢,但那又怎样呢?他们每天做的,都是不能马上创造利润的东西,对领导的升迁、业绩无影响,领导会用你,但不会重用你,更不会提拔你。一个新入职的大学生,三本院校的,但人家很漂亮又很聪明,关键她还是我们兄弟公司的老总的女儿,一进我们行就被分到同业部筹备组去,你要知道,一个新入职的大学生,还是三本院校的,被分到同业部,如果没有关系,如果没有我们分行正在筹备同业部这种时机,难道不是天方夜谭吗?有没有那种没关系,但又做得很不错的?当然有了。有一个大学生一点关系没有,人很努力,又很机灵,很会来事,深得分行行长和信管部老总喜欢,去了一个支行筹备组做客户经理,支行行长的户全给他做,他又做得不错,分行行领导已经许诺把他提拔为主管(注意,只是许诺要提拔,还没提哦。和他同一批进来的大学生,有一个家里有关系,能拉来大客户,早就被提拔为公司部主管了)而且,也不是所有人都有他这种命的。过了一年又招了批大学生,其中大部分都没资源,去做客户经理,没分到客户,要去自己拓展客户,结果那几个大学生都混得比较不好,基本上都转岗了,有的还被转去做房贷去了。但又过了一年,又招了批大学生,正好当时有几个客户经理去上级分行或辞职,留下一批户,就分给那些大学生,结果那些大学生就做得很好。工作这么多年,越发的明白,工作和学习不是一码事。学生时代,你的成绩是和你的付出、智商基本上是成正比的,两者之间是简单的投入产出关系。在这种简单的关系中,你无需考虑各种其他的因素。但工作不一样,工作上的成功,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的,付出与收获绝对不成正比,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世界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不是简简单单的“只要……就能……”因果逻辑就能概括得了的。在银行庞大的体系面前,我们真的很渺小,命运的因素、关系的因素,不是你个人努力就能替代得了的。我特别反对那句“大多数人努力程度之低”,那种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口气,我一看就知道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人才会说出的话,工作那么多年,我真没见过哪些人是不努力,情商不高的。我们就像是大航海时代里的帆船,我们要小心翼翼地借助风浪的动力,在没有航海图的指引下,靠着船长的英明判断,才能达到新世界,但更多的帆船被风浪吞没或触礁搁浅。分割线———————————————第一次有那么多人同意实在是太意外了。看到评论区里有人持反对意见,我想补充一下。首先,我从来没有说努力不重要。有没有那种有关系,不努力,混不上去的?当然有了。有个同事,爸爸是别的分行行长,凭关系进了我们行,一开始想重点培养的,结果这人做事不认真,又不努力,就被一贬再贬。银行是看业绩说话的,你的关系再铁再硬,不能转化为业绩,你就是废人一个。其次,我见过绝大多数有关系的人都是很努力的。大家不要对富二代、官二代有什么偏见。我身边太多太多的二代,他们学习优良,知书达礼,为人谦虚,待人礼貌,工作认真,做事踏实,处事低调,浑身上下都散发出一种屌丝所不具备的乐观、自信、优雅和良好的家教,有时你不得不承认--什么气质、素质,都是钱砸出来的,钱是人的胆。再次,我们应该正视关系、时机和运气,都是努力所无法代替的,甚至在一些关键时候,这些因素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睿智聪明的人,应该“让我们拥抱理想,让我们面对现实”。最后,我写这东西的目的,其实不想讨论关系重要还是努力重要。我想告诉大家,人不能靠做感动自己的事来与社会与他人打交道。你不能因为自己做事情有多努力,觉得银行就应该对你如何如何,从来只有给成果的奖励,没有给努力的奖励。银行从来不缺这种每天累得要死,没资源没技术的表哥表姐和桂圆,说得难听些,少了这些这些人,银行还可以再招。每年想进银行的大学生很多,不缺人,而且银行招人还要那些长得让人赏心悦目的。最后想起年前一名桂圆和我的对话。这名桂圆累得要死,问我客户经理缺不缺人,我说不缺人,缺资源。
在个人首页看到,本人算是在中资银行有一点经验,进来给题主一点点建议。题主有两层意思1.很多同学大学毕业了都想去银行;2.银行升迁很难。首先为什么那么多人想去银行?很多人觉得因为银行是国家事业单位,掌握经济命脉,很光鲜,很高大上。说不定还认识一些做银行的朋友,赚到了钱,有车有房。这样很容易就会产生一种错觉,以为银行职员甚至比公务员还好,钱多事少吧。说实话,答主我当年也是这样认为的。不过残酷的事实是这样的。银行分为好几种,题主理解的应该是国有银行或者是大型股份制银行吧?这两种银行里面的正式员工,确实能获得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稳定的工作环境,对于一个金融专业知识过硬和追求稳定生活的白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专业知识过硬意味着你首先要金融相关专业的专科以上学历,追求稳定生活意味着你即将面对的是日复一日重复的枯燥的工作,升迁的机会几乎是没有的,至于加薪的机会,要看所在的支行或者分行业绩,还有领导的心情,即使赚到钱,分不分你也是领导一句话的事情。话说回来,银行因为兼有事业单位属性和企业属性,监管力度大,业绩压力大,管理制度落后,国内又是“银行多过米铺”的状况,产品核心价值缺乏,差异性小,人力成本大,利润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了,我原来的银行已经出现很多客户经理转回做柜员的情况了。说回来题主的升迁问题。首先必须过的一关就是转正。正式员工虽然工资跟派遣员工差不多,但是会有一些福利上的差别,关键很多时候内部竞岗的时候规定只能是正式员工参加,所以机会多很多。转正有很多因素制约,但是最主要是整个银行的政策决定的,其他都是次要的。所以说看运气一点都不为过。然后是升迁。对于一般基层柜员来说,个人能力够强,业务基础好,虽然需要一定时间,还是很容易申请转客户经理的。客户经理就是最基层的销售人员,对于大部分商业银行来说,业务做得好是很容易升迁的。但是一般只会在业务线升,你的职位越高,虽然好像手下人越来越多,其实你的业绩指标更多更高,很多具体事务都是自己去跟,所以升迁好还是不好见仁见智。如果想转其他类型的管理人员,除了要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外,就要自己想办法去公关更高层的领导了。其实题主有机会进入银行的话,是一件好事,毕竟可以积累一定的大企业和当地政府人脉。但是作为打工的选择就不建议当作第一选择了,因为对能力提升确实有限,中资银行的体制决定了这里面每一个人都是很势利的。用我一位进了国有大行的朋友的话说:“进去银行,你可能会赚到一点钱,但你会失去很多朋友,自己衡量吧。”分割线————看了这么多回答,我想补充两句,题主究竟想清楚了为什么要升迁没有?如果是公务员序列,升迁确实很重要,地位提升,收入提升,权力变大,很切身利益的体现。但是即使一辈子同样的位置当科员,又怎么样?首先,体制内保证你不会累死,更不会饿死,在这种公务员年年加工资的大形势下,兴许还会早日奔小康。银行呢?即使升了上去总行做管理人员,业绩很好,工作很出色,万一一不小心得罪了某些领导,或者某些大客户,或者某些人想抢你的位置,一样可以贬下来做柜员,四五十岁支行行长或者部门经理下来做柜员我亲眼见不少。你当权赚到那么一点钱根本不够你跑关系和养老的。所以,想清楚了自己要什么再说。
就职于四大行之一,现在省分行个金业务某团队员工一枚,入行10年有余,总的体会:没背景、没客户、不站队、不劈腿、不送礼,你就当柜员一辈子吧!一、没背景。没背景就没有好部门可选择,有些刚入行就去趴柜台锻炼至少一年,有些就可以直接留省行核心业务部门,靠的就是背景;有背景入行三年就可以提副总,没背景你干得再好也就是一小员工。二、没客户。没背景的话,手里有好客户也行(如果爹妈是银行的优质客户也属此类),只要手里能有过亿存款,混也行升也行啊。三、不站队。如果你既没背景也没客户,但本人能力出色的,就一定要站队了,领导不会升能力好但没对领导表忠心的人(这个就不深说了,银行水这么深……)四、不劈腿(针对女员工升迁)。既没背景又没客户也没能力,还是个女的,那就要看放不放的开了,姿色不重要,因为领导多口味都不一样,总有一款适合抱的大腿嘛!反正本行内就有一名女员工给省行某行领导做了一个多月的饭,不久之后就升任省行部门老总了!五、不送礼。如果以上都不干,那就得送礼;如果以上都干,其实还得送礼!我们行内为了当省行直属支行的副行长,20万算差不多哒!当然啦,要想在银行升,背景、客户、站队、劈腿以及送礼都是必须的,只不过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同有不同的组合而已!我的一位女同事,自我入行时就是业务的大拿,营销能力业务能力都是杠杠的,时任省行营业部对公业务主管,每次银行进行系统升级时,她都是主力战将,工作认真,可就是这样的人,先是给二级支行一个有背景的人让位,被踢去公司部风控团队做主管,后又给一个有背景的小屁孩儿让位被踢掉了主管职位,问题是替代她的全是狗屁不会的,要能力没能力,要人品没人品!就我自己而言,本人业务能力强,工作能力强,每次系统升级均是主力,曾经一个人做了八个业务的系统升级,目前负责的业务基本没人能拿下来,可是没背景、客户,不站队不劈腿不送礼,至今仍是小员工一枚,没什么上升通道了,也根本没有职业生涯可言!哎~~~~反正我已打算辞职,不想浪费人生了!
如果没有特殊背景,在一个地方升迁困难,那在哪里都困难,若不困难,在哪里都不困难 。
这类问题,匿名似乎是必须选了。银行系统升迁是否很困难,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看:1、时间维度:在不同的时间段,是不是升迁很困难。2、地点维度:在不同的银行,不同的银行分支,是不是升迁很困难。3、人的维度:进入银行和进入其它企业、事业和公务员序列对比,是不是银行升迁很困难。在时间维度上来看,现在的银行新支行、新业务发展很快,升迁机会也比较多。从地点维度上来看,小行、非核心分行和支行,升迁机会相对比较多。从人维度上来看,银行的升迁难度,可能远小于进入公务员序列。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至于具体到个人,三分靠背景,七分靠自己。
工农中建每个银行在每个省份直辖市的发展都是不一样的,请询问你所报的省份的具体银行人员具体情况。银行里有的领导干实事儿比较公平、有的真TM为了利益不顾风险。其实大部分应届毕业生进去关系特别硬的还是少数,银行人员这么多,子弟更是无数,行长当然是大面上都过得去,谁的背景更能办事儿对谁好,有背景干活儿不行的早晚拉到(反正我见过省行一把手子女安排到不错的位置安稳一辈子也没什么仕途可言的)。越是没背景越容易无限放大背景的作用,你光听说谁是谁谁的亲戚就觉得自己什么努力都没有,给放纵找借口,那是你白瞎。行长伺候关系户不累啊?你要是有没背景对行长自己的发展有利,干活不行,还傻横天天想着揭发领导,那你就是大SB了。其实升迁有很多种,咱没哪运气没哪超强的背景就别要求太高太急,有点儿眼利价业务能力强真不愁没人指路,到最后怎么着也能混得不错有个人求求你给你当孙儿。大家为什么想升迁?不就是为了办事儿方便啊!我见过司机伺候大领导到到的儿,钱送的足足的,自家儿子老婆上学工作都给帮忙。司机更没学历没业务能力啊,这种极端例子就能看出会来事儿有多重要。这些事儿说起来真恶心真势力,可TM世界就这样,你不出钱不出力要想别人对你好真不可能!全靠人格魅力你信?你自己当这样无私奉献的人吗?最后稍微总结一下,特别大俗话的银行优势:1.北京不用说,外地来有户口。2.薪水相对丰厚(好多总行的小年轻不敢外调啊,就算调回来就升迁,他们工资发地方的根本付不起月供。从这种角度来看,确实是家庭条件好的升迁机会多啊。)3.好找对象,国有行优于招行、浦发等等(大实话,没贬低的意思),等国有行职业瓶颈了,带着已经到手的媳妇和人脉高高兴兴的跳槽啊。4.稳定。那么多一直休病假拿基本工资对外做生意的人;那么多为了孩子请病假陪读的妇女,反正我没见过开除的。在银行升迁难也不难,看你做人咯。
看了各位的答案后,吓得我马上让老爸给省分行长打了个电话。妈的,得赶紧把年拜了。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融硕士毕业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