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靠什么吸引coursera andrew ngng

传Andrew ng将加盟百度负责百度大脑计划
核心提示:有消息称国际机器学习顶级科学家、在线教育平台Coursera联合创始人Andrew ng(华裔,中文名:吴恩达)将加盟百度,负责百度脑计划。
有消息称国际机器学习顶级科学家、在线教育平台Coursera联合创始人Andrew ng(华裔,中文名:吴恩达)将加盟百度,负责百度脑计划。百度官方目前尚未证实上述消息。
资料显示,Andrew Ng是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和电子工程系副教授,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Ng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国际上最权威的学者之一。Andrew Ng的研究领域包括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研究重点是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
据腾讯科技分析,Ng的加盟应该与百度近期发布的大数据引擎计划相关。百度CEO李彦宏曾特别提及百度“大数据引擎”包括开放云、数据工厂、百度大脑构成。
李彦宏说,“百度大脑(Baidu Brain)”是基于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成果,百度大脑融合深度学习算法、数据建模、大规模GPU并行化平台等技术,拥有200亿个参数,构造起深度神经网络,将在政府、NGO、制造、金融、零售、教育等领域开展项目合作。
“百度大脑”计划被视为决定百度未来5到10年决定性战略计划之一,一向以“技术男”自居的李彦宏对此非常看重。百度对深度学习布局一年有余。2013年初,百度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IDL(Institute of Deep Learning),李彦宏亲自任院长一职。
Facebook前资深科学家徐伟,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统计学教授张潼,异构计算专家、AMD异构系统前首席软件架构师吴韧,“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余凯等专家相继加盟。
百度在美国硅谷设立的IDL,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库比蒂诺附近,距离山景市谷歌(微博)总部仅6英里,在当地被称为“谷歌后花园”。此番Andrew Ng加盟也是这一战略的延续。
另据了解,百度内部还开设“少帅计划”揽人才,面向全球招募9名30岁以下的人工智能领域青年精英,提供T9、T10职级,年薪百万元起步。
最新一位加入百度少帅计划学者是李沐,在大规模机器学习和优化算法等方面理论精通,有丰富工业界经验。李沐现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在职读博士,师从机器学习专家Alex Smola。
在百度招揽国际高端人才同时,百度内部也在遭遇人才流失阵痛。腾讯科技获悉,百度云首席架构师林仕鼎、网页搜索产品市场部产品架构师田晓萌等相继离职。
其中,林仕鼎2007年10月加入百度,2010年9月,任基础架构部主任架构师。2011年10月,任百度云首席架构师。2012年10月起全面负责百度云的技术、产品与生态系统。
加入百度后,林仕鼎创建search infrastructure组,致力于研究适合百度搜索引擎基础架构和ranking支撑系统。期间,林仕鼎主持开发网页存储处理平台——百灵。林仕鼎还曾负责百度公司承担的多个国家项目,如863网络操作系统、发改委云计算示范专项等。
更早前,百度副总裁王梦秋离职加盟清流资本任董事总经理。王梦秋曾负责百度研发部、垂直&社区搜索产品市场部、用户体验部、社区搜索部、网页搜索产品市场部、贴吧事业部、百度音乐事业部等工作。最近又传闻百度副总裁汤何松因为家庭原因将选择离职。
原文链接: //3OMDA0MTVfMTE2Mzk3OA.html
此条目发表在分类目录。将加入收藏夹。百度如何布局硅谷:技术创新为重点--百度百家
百度如何布局硅谷:技术创新为重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从旧金山城区出发,沿着旧金山湾101号公路一路向南,一条狭长的山谷地带里,一座座低调朴素的建筑出现在眼前——硅谷到了。
Microsoft、Yahoo、Google、Amazon、Facebook、Apple……那些已经改变和正在改变世界的IT巨头就坐落在这25英里的狭长地带之中;而现在,这个中国互联网公司眼中的“朝圣地”开始涌入越来越多的中国面孔,和美国科技巨头展开了一场关于技术与人才的竞争。
百度的研发中心就位于硅谷中心Sunnyvale(桑尼韦尔)一栋办公楼的一隅。在这里,从2011年仅有2名员工到目前的100多人,数量并不算庞大的研发队伍承担了百度技术研发“三级火箭”的重要任务,也成了百度与国际巨头技术竞争的“桥头堡”。
在地图上,百度左邻Motorola,右靠Amazon,上有Google,下接Microsoft。“我们的想法是上下通吃、左右逢源。”百度美国高级技术总监吕厚昌这样调侃道。
从西二旗到硅谷
宽松开放的办公环境、摆满各式各样零食的房间,和北京西二旗百度大厦相似的场景令不少员工调侃,“这里是旧金山的‘西二旗’。”
“这是不断产生传奇的地方。”吕厚昌说,就像多年前去海南开发房地产时的说法“人多,钱多,速来”,硅谷是“钱多,人多,聪明,速来”。“硅谷的优势之一是非常成熟的投资环境,仅2014年上半年就有116亿美元的投入在硅谷发生,‘钱多得数不过来’;二是优秀人才聚集,除了伯克利、斯坦福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外,还有英特尔等IT‘老店’的人才;三是健康的创业生态,这也是硅谷传奇产生的重要原因。”
“要创业就一定有风险。”吕厚昌说,“正是因为周边的公司太多了,创业者思路和心态中承担风险的能力大很多,你的创业折了,一过门又有一家公司。”
而从北京再次回到硅谷创业,是16年前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开始刚刚开始做搜索引擎时就产生的想法。直到2011年年初,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从李彦宏到副总裁们都认为,百度需要去硅谷这个创造传奇的地方开发生根。
2011年,在硅谷Cupertino(库比蒂诺)一个比车库大不了太多的小房子里,百度的“硅谷店”正式开张。“搬进去后才知道那里是风水宝地,苹果公司在搬出车库后租用第一个办公室就在隔壁。”百度美国资深架构师James Peng回忆说。
在加入百度之前,James Peng曾在谷歌广告团队工作8年。之所以从谷歌跳槽去百度,他称原因之一是中国情结,二是因为看到百度的飞快增长,硅谷的平台和环境非常吸引人。“重要的是硅谷是创新的地方,是start-up的地方,当时看到百度在硅谷一个技术人员都没有,其实也是一个相当于创业的机会,很有意思。”
James Peng称,当时的百度在美国主要的工作就是招募人才,做一些项目和周围的大学、基金、公司做合作,百度在库比蒂诺的几年也被内部称作百度“美研1.0时代“。
伴随着人员的扩张,到2013年底,百度重新“安家”到了Google的“后花园”、硅谷的中心Sunnyvale。
16年前,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刚刚开始做搜索引擎时产生的想法就是从北京再次回到硅谷创业。2011年年初,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从李彦宏到副总裁们都认为,百度需要去硅谷这个创造传奇的地方生根发芽。
2011年,在硅谷Cupertino(库比蒂诺)一个比车库大不了太多的小房子里,百度的“硅谷店”正式开张。“搬进去后才知道那里是风水宝地,公司在搬出车库后租用第一个办公室就在隔壁。”百度美国资深架构师JamesPeng回忆。
在加入百度之前,JamesPeng曾在谷歌广告团队工作8年。之所以从谷歌跳槽去百度,他称原因之一是中国情结,二是因为看到百度的快速增长,硅谷的平台和环境非常吸引人。“重要的是硅谷是创新的地方,是start-up(初创)的地方,当时看到百度在硅谷一个技术人员都没有,其实也是一个相当于创业的机会,很有意思。”
JamesPeng称,当时百度在美国主要的工作就是招募人才,做一些项目和周围的大学、基金、公司做合作,百度在库比蒂诺的几年也被内部称作百度“美研1.0时代”。伴随着人员的扩张,到2013年底,百度重新“安家”到了Google的“后花园”、硅谷的中心Sunnyvale。
从1.0到2.0
从Cupertino到Sunnyvale,百度视作是美国市场从1.0到2.0的升级改造。
2.0的百度主要做了三件事情:一是打造最具创新的环境,二是吸引最优秀的人才;三是做有挑战的项目。
在硅谷,百度还未与Facebook和谷歌等互联网巨头直接展开用户争夺,但已经开始了人才大战。
过去三年中,百度先后吸引了Facebook前资深科学家徐伟、异构系统前首席软件架构师吴韧、Twitter和Facebook数据中心建设的负责人AliHeydari、曾训练世界级最大人工神经网络的AdamCoates等顶尖人才的加入,并表示在硅谷投资3亿美元成立新的研发中心。最震动科技业界的,则是去年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谷歌大脑之父”吴恩达博士的加入。
一个同样参加BIG大会的美国IT创业者告诉我:“对于美国的IT人才来说,他们并不十分了解百度,但人人都知道AndrewNG(吴恩达),不少人在他所创办的在线公开课项目Coursera上学习,再加上他斯坦福大学的教学背景,是现在百度在硅谷招揽IT人才的“金字招牌”。
伴随着吴恩达开始全面负责百度研究院,百度开始在人工智能领域直面谷歌、Facebook、等巨头的竞争。吕厚昌称,这些顶尖人才的从业经历,也让百度避免了不少Facebook、Google等巨头此前在相关技术研发中踩过的“坑”。
在互联网评论人士洪波看来,这背后透露出百度在BAT竞争中的差异化——从资本并购转向核心技术竞争;从国内人才争夺进入国际顶尖人才争夺;从基础的产品技术研发跃升引领科技产业未来的技术研发。截至目前,百度在硅谷员工已经过百。
而在拥有了“100多条枪”后,百度在美国完成了哪些挑战性的任务?
吕厚昌介绍,百度的技术研发挑战主要包括三级火箭:底层是开放云,包括低能耗数据中心、超大规模分布式架构、新一代智能自动化运维、超强云安全;在这之上是大数据平台,包括新一代数据库管理和查询技术、大数据挖掘机;最上层则是百度大脑,包括深度学习、超大规模机器学习、大规模GPU并行化平台等。
“三级火箭是百度的整体目标,美国研发中心则是围绕这三级火箭提供燃料。”在实际运营中,百度位于山西阳泉的新数据中心、大数据预测、百度天眼、医疗大数据分析、语音识别技术等方面,背后都有百度美国研发中心的身影。
以语音识别为例,李彦宏曾在去年9月的百度世界大会上透露,目前百度10%的搜索请求来自语音搜索,并由此判断未来五年后语音图片搜索将超文字。而在美国研究中心,吴恩达及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新的语音识别方法,这款基于深度学习的名为“DeepSpeech”语音识别系统可以在嘈杂环境下实现超过80%的辨识准确率。
在百度内部,美国研发中心已经成为百度技术创新的重要前沿阵地。吕厚昌介绍, 2012年百度内部百万美元大奖有2个团队获得,其中之一是美研指导并参与;去年的6个获奖团队中,美研4个是参与,目前美国研发中心在百度内部的评判得到认可。
在这背后,百度的做法鼓励小团队做大事。“文化简单,有资源能做事,重大决策快。”吕同时透露,人员快速扩张令Sunnyvale的办公室接近饱和,百度很快将在附近租用新的办公室,继续深入硅谷腹地,用“技术改变世界”。
而伴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西进”,就连旧金山市政厅代表面对众多中国媒体也开玩笑说道,“当初中国人来到旧金山是为了修铁路,现在我们期待着中国人来给我们修建信息高铁。”
阅读:2922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1858
阅读:10万
阅读:10万
阅读:10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中国房地产市场一旦价格不上涨甚至于下跌,住房投资者就会退出市...
阳歌财经专栏
八卦掌门人
体育产业生态圈
娱乐资本论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百度首席科学家Andrew Ng访谈:人工智能是下一次技术革命 - 推酷
百度首席科学家Andrew Ng访谈:人工智能是下一次技术革命
最近一段时间,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Andrew Ng都呆在百度位于硅谷Sunnyvale的办公大楼中。现在,百度已经成为了亚洲搜索领域的“老大”。作为拥有每月6亿活跃移动用户的引擎,百度当之无愧为“中国版的谷歌”。
与谷歌一样,百度近些年一直努力在服务器和其他应用方向上使用人工智能。为了促进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快速发展,百度在两年前聘用了谷歌Brain Team的创始人Andrew Ng为其首席科学家。
Ng在模仿人类脑部活动的神经网络领域的“深度学习”方面深有研究。这项技术在最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正在成为微软、谷歌、脸谱网以及百度在人工智能方向的核心技术。在2月份,百度在硅谷的AI实验室所研发的语言识别系统被MIT Tech Review成为一项突破性的技术。
在Sunnyvale的办公室,Ng最近接受了访谈,表达了自己对于语音识别、图像识别以及无人车的一些看法。
问题:很多与深度学习相关的东西都设计到搜索,是这样的吗?
回答:的确是这样,我们的搜索引擎就是依靠的深度学习技术。但是,深度学习还用到了百度的其他很多东西中。之前,百度就曾创建了一个内部的平台,专门用于帮助工程师将深度学习技术应用到其他方面。由此就诞生了很多AI研究人员自己都想不到的应用场景。因此,我们现在的一些杀毒系统、恶意软件检测的程序以及数据中磁盘状况预警的系统都是采用额深度学习技术。
问题: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无法完成的工作有哪些呢?
回答:目前,深度学习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处理大量数据方面。举个简单的例子,它不能完成的工作就包括进行一场有意思的对话。当然,现在有很多demo演示了人工智能如何进行类人的对话。但如果你亲自进行尝试的话,你就会发现,机器还远不能像人一样交流。
问题:它们能做的事情有哪些呢?
回答:我们已经在音频处理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输入一个图片,机器就可以识别它是一幅图画还是一堆涂鸦。类似的功能还有很多。例如,对于无人车,它可以根据输入的图片判断其他车辆的位置。就我所接触到的而言,深度学习的应用场景至少有上百个。
问题:你认为深度学习在未来主要会用到哪些方面呢?
回答:目前,我所观察到的应用方向包括了无人车和语言识别。语音识别听起来平淡无奇,但它却可能会带来整个社会的变革。乔布斯并没有发明触摸屏。他只是将触摸屏很好的应用到了智能手机,并由此引领了社会的风潮。现在,语音识别技术还不尽如人意。但是,我希望我们在不久的将来能够与设备通过语音进行很好的交互。
问题:关于无人车的未来,你怎么看?
回答:我们正在花大力气进行无人车的研究。目前,我们正在计划在美国布置无人车进行研发和测试。我认为,无人车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走入市场,而深度学习必然会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问题:你认为人们已经做好接受无人车的准备了吗?
回答:类似的情况历史上已经出现过一次。在19世纪初,火车的出现就曾促使美国乃至全世界的人类从人扛马背式的运输方式转向火车运输。而人们在火车出现后不得不适应它所带来的变化。无人车所带来的影响也十分相似。我们应该意识到,无人车从本质上就与人类驾驶不同,我们应该区别对待。
问题:能举个例子吗?
回答:在外边的建筑工地上有很多建筑工人。他们指挥吊塔或车辆等移动和停止的动作肯定是不同的。一个人很容易就理解了其肢体动作。但是,无人车就很难理解。这使得无人车看起来要愚蠢很多。然而,在另外一方面,我们可以做到让无人车无观察死角,使得无人车又比人类聪明很多。其实,这就是我为什么认为,人类只要能够稍微改变一下自己的想法,无人车就可以在路上安全行驶。无人车本来就不同于普通车辆。如果人们能够意识到无人车不同于普通车辆的地方,我们也就可以和无人车和谐相处。
问题:是什么让你开始研究人工智能的呢?
回答:自从高中开始,我就对人工智能非常感兴趣。我的父亲是一名医生。在他还年轻的时候,他曾经编写过一些包含人工智能算法的软件来进行医疗诊断。因此,我从小就开始接触到这个领域,并开始了解神经网络的知识。
问题:它一直吸引你的地方在哪呢?
回答:其实,我们在一生当中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完成那些无聊的杂事——开车、写报告等等。如果我们可以将这些工作交给机器,我们就可以把这些时间用于那些有意思的事情。在高中的时候,我认为,如果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帮我们完成很多工作,我们就可以花时间陪陪自己的爱人和亲人、进行一些很有技术含量脑力活动等等。
问题:但是,我听说很多人都害怕将事情交给机器人去完成。对于这些人,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回答:我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研究在于它会是下一次的技术革命。人工智能会给很多职位带来冲击。但是,它会使得整体社会更加美好。很多人并不认为人工智能会带来社会的巨大变化。如果他们能够提前想到这些,社会是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感谢郭蕾对本文的审校。
给InfoQ中文站投稿或者参与内容翻译工作,请邮件至q.com。也欢迎大家通过新浪微博(@InfoQ,@丁晓昀),微信(微信号:
)关注我们。
已发表评论数()
请填写推刊名
描述不能大于100个字符!
权限设置: 公开
仅自己可见
正文不准确
标题不准确
排版有问题
主题不准确
没有分页内容
图片无法显示
视频无法显示
与原文不一致百度首席科学家:人比机器更需要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百度|深度学习_互联网_新浪科技_新浪网
百度首席科学家:人比机器更需要人工智能
  如果你关注风投和研究基金的动向,就会发现未来人工智能将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作为百度的首席科学家,吴恩达(Andrew Ng)是该领域首屈一指的创新者之一,他在斯坦福大学教授人工智能课程,主导了Google Brain项目,并创建了线上教育公司Coursera。去年,他加盟百度,吴恩达希望“教会”计算机如何去看、去听、去工作。
  可能会有人觉得,为何机器智能应用在中国有如此巨大的机遇。在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有流量排名第五的百度网站,有购物网站淘宝,即时通讯应用QQ,媒体公司新浪及微博平台新浪微博。据吴恩达透露,百度如果设计一款应用程序,他们首先考虑的就是移动,现如今手机已经成为了中国消费者的主要渠道。
  吴恩达谈到自己所做的研究工作时,充满了激情。如今,他在加州森尼韦尔市百度美国分部管理一支不断壮大的队伍。最近,他在Skype上接受了国外媒体Wired的访谈,描述了自己对机器智能的看法。
  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最让你兴奋的潜力是什么?
  许多公司,包括百度和其他公司,都有出色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完成很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我认为比较具有挑战性的是,如何开发出最吸引人的产品。截至目前,我不认为有人做出什么杀手级应用。
  在硅谷,有很多初创公司在农业和购物(特别是许多服装类购物)领域里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拿百度来说,如果你寻找一张电影明星的照片,我们实际上会使用面部识别技术去识别这位电影明星,之后再告诉用户他的年龄和爱好等信息。如果这位明星身上穿了件好看的衣服,我们也会帮助用户寻找类似风格的服装,并展示出来,这些都非常受用户欢迎的。
  得益于此类技术,广告商会不会在这些照片上竞标营销自己的品牌呢?
  百度现在还没这么做,我们只是为用户寻找一些相关的服装。但是这项技术完全可以应用在很多垂直领域里,比如识别人们的爱好和度假目的地,然后给他们推荐一些类似旅游目的地的照片。计算机视觉技术有很大潜力,但现在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该技术。
  我们应该担心毁灭性的人工智能吗?最令人信服的原因是什么?
  我想,从现在开始后的几百年时间,如果人类发明了一项我们从未听说过的科技,或许计算机会变成恶魔。但未来是不确定的,说实话五年后会发生什么我都不知道。我之前说自己不担心人工智能成为恶魔的原因,其实就像我不担心火星上会人口过剩一样。百年之后,我希望人类能在火星上建立殖民地。但是,现在我们连脚都没有踏上过那个星球,又何必胡思乱想呢?
  人工智能方面的工作是什么样子呢?
  我觉得人工智能就像是去构建一艘火箭船。你需要一个巨大的引擎和许多燃料。如果你有了一个大引擎,但燃料不够,那么肯定不能把火箭送上轨道;如果你有一个小引擎,但燃料充足,那么说不定根本就无法成功起飞。所以,构建火箭船,你必须要一个巨大的引擎和许多燃料。
  深度学习(创建人工智能的关键流程之一)也是同样的道理,火箭引擎就是深度学习模型,而燃料就是海量数据,这样我们的算法才能应用上。
  你在Google工作过,对他们的自动驾驶汽车有什么看法?
  我在Google工作时,办公室和自动驾驶汽车开发团队距离很近,而且和他们团队中很多人都是好朋友,对于他们在做的工作,我觉得很棒。但是说实话,我无法直接给他们提供帮助。
  绝大多数人会觉得自动驾驶汽车离自己还比较遥远,同时对于如何便捷实用自动驾驶汽车也存在一定的混淆。实际上,自动驾驶汽车并不是说要让一辆汽车自动行驶一千英里,或是想开到哪儿就开到哪儿。它的真谛和机器学习有些类似,机器学习技术希望能够提升准确率,比如达到90%到99%的准确率,尽管达到99.99%非常困难。自动驾驶汽车也是如此,它的目的在于推动更安全的驾驶,一辆自动驾驶汽车肯定比一辆被醉汉驾驶的汽车安全的多。
  你创建了Coursera,并极力推动线上教育项目,那你如何看待教育的未来?
  在教育下一代如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上,我们的教育系统其实已经做得非常成功了,比如当拖拉机取代传统农耕劳动力,我们就会教授下一代去工厂工作。但是我们还做不到同时教授大批量的人去完成创造性工作。
  你认为未来自动化会取代人工吗?自动化会降低产品成本,说不定工人每周工作10到20个小时就可以了。
  我觉得工作时间应该减少到0!我觉得最低生活保障可以作为一种长期解决方案,但其实,我也不确定这是否是最能让我自己接受的解决方案。我觉得有了社会福利,那么所有人类都会有足够的精力去做一些创造性的事情。当人类有了进行创造性工作的技能,世界将会变得非常非常棒!
  (via wired|译 雷锋网)
  扫一扫,一起坐看风云变幻。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科技官方微信(也可微信搜索:techsina或新浪科技)。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水木-百度-Andrew Ng同门师弟为理想紧追偶像脚步
主题文章列表
下一页&共1页&
Andrew Ng同门师弟为理想紧追偶像脚步
发信人:&Rainwade&(小太阳),&信区:&Baidu
标&&题:&Andrew&Ng同门师弟为理想紧追偶像脚步
发信站:&水木社区&(Thu&Jun&26&14:56:04&2014),&站内
Andrew&Ng同门师弟为理想紧追偶像脚步
&&&&出生于书香世家的张雨辰,父亲是大学教授,在他的影响下,张雨辰自幼便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比同龄的孩子都要强。
在顺利考上国内最高学府清华大学后,他找到了自己热爱的研究领域——计算机。依靠自己的勤奋和天赋,最终考上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的计算机系,这所拥有世界顶尖的计算机学科的大学也是张雨辰一直以来憧憬的圣地。
在UCB,张雨辰跟随着机器学习领域的开山鼻祖和领军人物、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Michael&I.&Jordon教授进行学习和研究。而Michael正是刚刚加入百度的华裔美国科学家吴恩达(Andrew&Ng)的博士导师,师徒两人都成为了机器学习领域中最顶尖的研究者。
张雨辰一直把这位同门师兄当作自己的偶像,他也想成为Andrew这样的顶尖科学家。于是,为了给自己的研究提供经费支持,他申请了今年的百度奖学金。
作为Andrew&Ng的师弟&是压力也是动力
“很早之前我就知道我的导师Michael了,一直很欣赏他,没想到后来竟然有幸成了他的学生”,张雨辰在谈到导师的时候说。在机器学习领域,Michael可谓是一代宗师。从1988年开始,成为了MIT的教授,1998年转到UCB,二十多年以来,Michael指导过的学生遍及全球,其中最有名的便是Andrew&Ng。“Andrew是我的同门师兄,也是我的榜样,他的成功也一直激励着我。”
吴恩达是一位华裔美国人,博士阶段曾师从Michael,是国际上最权威的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领域的学者。他在Google任职期间,成立了著名的“Google&Brain”项目,利用分布式计算框架计算和学习大规模人工神经网络,在16000个CPU核心上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学习到的10亿参数的神经网络,能够在没有任何先验知识的情况下,仅仅通过观看无标注的YouTube的视频学习到识别高级别的概念。吴恩达现已加入百度,担任首席科学家,负责百度研究院的工作。
对于张雨辰来说,师出名门,是压力也是动力。他向记者坦言:“我的导师带出过很多业界、学界知名的研究者,他们很多都成为了各自领域的中流砥柱。作为他的学生,当然会有压力。不过反过来想,这种感觉也能敦促我更加努力,把自己的学习和研究做到最好。”
事实上,张雨辰也在践行着自己的想法,他在UCB的GPA达到了惊人的3.96/4.00。而在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很不错的进展。
厚积薄发&迷茫时保持自信
虽然求学之路的履历十分出彩,但是张雨辰也经历过迷茫和失意。“我以前并不是很重视实践,以为做好理论研究就行,导致在产品的开发、设计方面完全没有经验,这在我实习期间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张雨辰回想起他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实习经历时说道,“当时参与了一个开发针对搜索日志的机器学习算法的项目,在进程中,我发现不仅会有很多研究性问题,还会有一些技术性问题。当面对用户的需求,来进行对产品的架构,我开始有点一筹莫展。”
在迷茫的时候,张雨辰没有停下脚步,而是通过与同事交流、自学等来解决自己的短板。“可能是自己的基础学科比较扎实,也培养了比较好的技术敏感性和执行效率,我很快就适应了实习期间遇到的问题。”经过一年的努力,他开发的模块成为了Bing排序算法的一部分,并且在网页排序最主要的评测标准NDCG上取得了1%的提升。该提升对一个成熟的搜索引擎来说是非常显著的。他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发表在了数据挖掘、信息检索、互联网领域的多个顶级学术会议上。
“不管是学习还是做研究,自信心都非常重要。一项创新成果的诞生、一项新研究的成功,都需要足够的耐心,这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不能指望一蹴而就。”张雨辰向记者说,他这次申请百度奖学金,也是为了自己的研究能有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
这位UCB的高材生能否顺利实现自己的理想呢?请关注即将到来的百度奖学金终极答辩环节。
※&来源:·水木社区&http://www.newsmth.net·[FROM:&61.48.153.*]
Re: Andrew Ng同门师弟为理想紧追偶像脚步
发信人:&askthesky&(优孟码农),&信区:&Baidu
标&&题:&Re:&Andrew&Ng同门师弟为理想紧追偶像脚步
发信站:&水木社区&(Thu&Jun&26&15:28:45&2014),&站内
我咋记得上次有人8g说Ng是越南裔呢?
【&在&Rainwade&(小太阳)&的大作中提到:&】
:&Andrew&Ng同门师弟为理想紧追偶像脚步
:&&&&&出生于书香世家的张雨辰,父亲是大学教授,在他的影响下,张雨辰自幼便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比同龄的孩子都要强。
:&在顺利考上国内最高学府清华大学后,他找到了自己热爱的研究领域——计算机。依靠自己的勤奋和天赋,最终考上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的计算机系,这所拥有世界顶尖的计算机学科的大学也是张雨辰一直以来憧憬的圣地。
:&...................
&&&&&&&&&&&&●&&&&&&&&&也许您是位大虾,往来于各技术版块之间。不妨下段戏听听,&
&&&&&&&&&&╭&&╮&&&&&&让那铿锵的节奏,婉转的音乐,扫除您的劳顿,激发您的灵感&&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E)group-(4)文化人文-XiquQuyi&&&&&
&∠○╱\&&╟┤&&&&&&&&╰───&&&&&&&&&&&&也许您珍惜经验值,是BBS的老手水王,&
&╰╬╮&&&╟┤&&&&&&&&灌水不忘版面定位,您会发现,XiquQuyi的鱼儿正等着您……&&
&&&∧&&&╰╯┘&&&&&&&&&&&&&&&&&&&&&戏曲曲艺板竭诚欢迎您的到来!
※&来源:·水木社区&newsmth.net·[FROM:&61.135.255.83]
Re: Andrew Ng同门师弟为理想紧追偶像脚步
发信人:&rifleman&(serious),&信区:&Baidu
标&&题:&Re:&Andrew&Ng同门师弟为理想紧追偶像脚步
发信站:&水木社区&(Fri&Jun&27&23:57:13&2014),&站内
华裔啦,英国出生,新加坡本科&&
【&在&askthesky&&(优孟码农)&的大作中提到:&】
:&我咋记得上次有人8g说Ng是越南裔呢?
:&【&在&Rainwade&(小太阳)&的大作中提到:&】
发自xsmth&(iOS版)
※&来源:·水木社区&http://m.newsmth.net·[FROM:&140.207.22.*]
下一页&共1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ndrew ng 机器学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