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企研发费用中 哪些算基础研发投入费用总额究投入

热门推荐:
  日前,华为正式发布2016年度财报,营收同比增长34%,达到5216亿元(751亿美元),净利润371亿元人民币(约合54亿美元),同比微增0.4%,研发投入高达764亿元(110亿美元),但由于利润率自2013年以来首次跌破两位数和屡创新高的研发投入还是引发了业内的争议,甚至有观点认为,华为过高的研发投入拖累了华为的利润。事实真的如此吗?华为的研发投入真的过高吗?
  由于去年华为的研发投入首次破百亿美元,所以我们不妨先看看去年主要科技企业在研发投入上超过百亿美元的企业的研发、营收和研发占营收百分比的情况。其中研发投入超过百亿美元,按研发投入计算的企业排名是三星140亿美元、英特尔121亿美元、谷歌120亿美元、微软119亿美元、华为110亿美元、苹果100亿美元;按营收计算的企业排名是苹果2170亿美元、三星1810亿美元、谷歌883亿美元、微软853亿美元、华为751亿美元、英特尔594亿美元;按研发投入占营收百分比计算的企业排名是英特尔20.37%、华为14.65%、微软13.95%、谷歌13.59%、三星7.73%、苹果4.6%。
  在上述6家研发投入超过百亿美元的企业中,华为的研发投入排在第5位、营收排在第5位、研发占营收的比例排在第2位。由此看,华为在百亿美元研发投入的企业中,以绝对值衡量,其投入实际上并不高,而且在研发促进企业规模(以营收衡量)的增长上与其他科技企业相差无几。例如以研发投入的绝对值衡量,除了苹果这个个例外,基本上是研发投入越高,营收越高,排名越靠前。
  但当我们将上述企业的利润来和研发投入作对比的话,问题就来了。按利润排名上述企业分别是苹果600亿美元、三星250亿美元、微软201.8亿美元、谷歌194.8亿美元、英特尔103亿美元、华为54亿美元。
  我们这里以研发投入的最大和最低为例,看看华为研发对于促进利润方面的表现,即华为与研发投入最大的三星相比,其以三星78.5%的研发投入,换来的是仅为三星21.6%的利润;以投入最低的英特尔1.1倍的研发投入换来的是其52.4%的利润。如果说上述在促进企业规模(营收)的增长上,华为的研发投入并不高的话,那么在促进企业效率(利润)的增长上,华为的研发投入确实又过高了,或者说华为在研发投入的效率上,与上述科技企业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此的统计仅是一个参考因素,因为不同的产业、不同的厂商因为技术纬度、市场竞争纬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加之企业运营中诸多与成本相关的因素,其获取利润的难度各异,并非只是受研发投入这个纬度的影响。尽管如此,华为在研发上的投入还是值得认真复盘,尤其借鉴别人在研发投入的经验不无益处。
  从上述6家研发投入过百亿美元的企业中,我们发现苹果和三星是科技企业中,以营收、利润和研发投入三者之间表现最为突出的企业。所以看看这两家企业,尤其是苹果的创新模式对于华为提升研发投入的效率(促进利润增长)更具参考价值。
  说到苹果,其实2016年,苹果的研发费用也已经高达100亿美元,远远高于2015年的81亿美元以及2014年的60亿美元。按照销售收入占比来算,苹果去年花费了5%的收入用于研发,高于过去3%的比重。日前,苹果首席财务官马斯特里披露了增加的一些原因,其中包括增加对芯片和传感器等领域的研发投入。马斯特里提到,几年前,苹果相关产品的技术研发更多由供应商来完成,但是苹果在基础技术领域开始亲自做更多的基础研究,主要是芯片和传感器。而最新的消息称,苹果已经在研发自己的GPU(图形处理芯片)。
  提及芯片,早在iPhone4时,苹果就已经开始使用自主芯片(应用处理器),并从iPhone5开始进一步将架构替换为自主的Swift,这种采用自主创新的结果就是,尽管苹果iPhone的芯片主频落后(其实是实现了省电)只是同期其他Android阵营旗舰的几乎一半,但是性能不输,甚至超越,直至今日的大幅领先对手,而这已经成为iPhone的一个差异化亮点。
  再看三星,其研发投入居6大厂商之首,并主要集中在半导体、屏幕的研发投入上。以屏幕为例,通过大量的研发投入,三星在 OLED 屏幕上的领先地位已经显现出优势,大量来自中国手机企业的订单使其前期巨大投入能够迅速回收成本,而且今年已经收到来自苹果的天量订单,和三星相比,中国OLED屏幕制造商主要需要跨越两个技术障碍:提高屏幕分辨率以及使用塑料基板技术。在这两个领域,三星大幅领先于中国企业。在中国厂商中,上海和辉光电今年的技术将达到三星屏幕2014年的水平。和辉光电大约落后三年,其他中国厂商大约落后四到五年。另外三星在芯片领域的研发投入(10nm)也获得了高通骁龙 835 的订单。
  不知业内看了上述苹果和三星在创新方面的投入作何感想?我们看到的是它们的研发投入不仅是产品,而且是对于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或者不可或缺和替代的基础性产品,并可以借此形成自己在产业中独特的竞争力。以此衡量,华为的研发投入尽管多数也是聚焦于产品层面,但支撑产品层面背后的技术在产业中是否具备独特和不可替代性,尤其能否形成独特的竞争力仍有待精细化,也就是说要在大研发的基础上,找对产业中关键的技术点,且需要在关键技术点上尽可能地领先对手。
  除了上述苹果和三星在研发投入的“准点”外,苹果提升创新效率的另外一个办法是驱动其产业链的相关供应商去研发最新的技术。
  众所周知,苹果每年都会花费数百亿美元采购与iPhone相关的芯片、屏幕、相机闪光灯等部件,这个采购的金额自然会驱动着相应供应商去创新来满足苹果届时的需求。例如芯片制造商台积电和三星目前都在投入研发更小的芯片制程技术(例如台积电的7纳米和三星的10纳米),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下代,甚至下下代iPhone所需芯片的要求,而谁都清楚这些创新最终都会间接为苹果所用,转换成实在的营收和利润。
  我们注意到,在去年研发投入排名前5名的台湾科技公司中,有4家公司隶属于美国苹果产业链,其中包括台积电、富士康、和硕科技和台达电子。其中台积电是苹果应用处理器的主力代工厂,而为了保有苹果供应商的位置,台积电去年在研发的支出达到了创纪录的22亿美元,同比前年10.67亿美元的研发支出大幅上涨。三星今年为了满足新款iPhone对于屏幕的需求,拟投90亿美元扩大OLED产能,而更早之前已经破产的蓝宝石公司,由于苹果的巨大采购量迫使这家公司拼命去研发最新的技术,按照苹果的要求试图大规模投产,但是最终失败导致公司破产,而苹果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承担相应的创新风险或者说让合作伙伴分担了创新的风险,进而间接提升了自己的研发创新效率。当然,华为目前尚不具苹果在产业链中的影响力,但这种借力创新,甚至是转移创新成本的方式,华为确实值得认真考虑,不必什么创新都要事必躬亲,甚至陷入“惟我”创新论的误区。
  最后,我们发现,无论是标志苹果创新的iPhone还是iPad,当时在所属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产业中,苹果都是后来者。例如在智能手机产业中,早在2007年苹果发布iPhone之前,诺基亚和黑莓都曾推出过这种产品,而谷歌早在2003年便推出了Android操作系统的开源版本,微软也是在iPhone问世前几年推出了Windows Mobile移动操作系统。而在平板电脑产业中,早iPad问世十年多以前,就有许多公司发布了各式各样的平板电脑,最典型的就是2002年微软推出的Tablet PC。
  相比对手上述尝鲜式的创新,苹果则更多聚焦于市场和用户,即通过观察市场和用户,看到他们如何与自己的产品或竞争对手的产品互动,并观察遇到的问题中隐藏何种机遇的“需求捕获型”创新模式推出了体验最佳的产品,在规避了作为第一个“吃螃蟹”人的创新风险(前期研发投入的血本无归和弯路)的同时,间接提升了自己的创新效率。例如苹果并非触摸屏的发明者,但苹果开发的触摸屏产品提供了比其他产品更优秀的用户体验,当然苹果也赚到了比其他公司更多的钱。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从研发投入对于企业规模的营收的促进上,华为已经与研发百亿美元的主要科技企业实力相当,但在促进企业效率的利润上依然存在着距离,而这背后反映出的是华为与这些企业在创新方法论和模式之间的差距,所以在研发投入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根据产业的发展变化,及时复盘自己的创新方法论和模式对于华为未来最大限度发挥研发的真正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针对ICT领域的新闻深度分析、独家、独特、独立
知名IT评论人,曾就职于多家知名IT企业,现是科幻星系创建人
未来在这里发声。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立足终端领域,静观科技变化。深入思考,简单陈述。
智能硬件领域第一自媒体。华为提升基础研发费用:将占研发费20%-30%_网易科技
华为提升基础研发费用:将占研发费20%-30%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华为为什么赢?为什么是华为赢?)
◎每经记者凌建平当大多数国人的眼球都在美国的苹果和中国的BAT、话题都是首富和房地产的时候,华为作为一家中国的跨国公司已经悄悄进入“无人区”,成为全球ICT(信息和通信技术)的领头羊和探路者,而这家公司没有全球甚至中国首富,也没有房地产。在日前于法国举办的第三届华为欧洲创新日上,华为常务董事、战略Marketing总裁徐文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到今天来看,华为已经逐步走向了无人区,竞争对手少了或看不到竞争对手了。那么为什么华为能够从一家多年前因为“狼性”文化、“床垫”文化等不被人理解的公司,成为一家受人尊敬的公司呢?华为为什么赢2015年,华为销售收入3950亿元人民币(约608亿美元)3950亿元意味着什么?2015年中国主要城市GDP排行榜显示,位居第一的上海市GDP是25300亿元,位居44位的南昌是4000亿元,也就是说,华为一家企业的数字相当于一个二线城市南昌的GDP,而华为的增长速度显然要高过整个中国城市GDP的增长速度。华为为什么赢?那就是专注、挑战和工匠精神。任正非在回顾创业过程时曾表示,华为坚定不移28年只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哪怕在中国资本市场、房地产爆发时都没炒过股票,没做过房地产。对比下上世纪80年代那些耳熟能详的TMT公司,哪家公司现在没有房地产呢?为什么是华为赢为什么是华为赢,结论是研发和创新。当大多数中国企业在山寨海外产品,出海就遭遇专利尴尬的时候,华为已经成为ICT领域拥有最多专利的中国公司,华为全球累计专利授权50,377件,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最新公报显示,在企业专利排名方面,2015年华为以3898件连续第二年位居榜首,而高通的数据是2442件,爱立信是1481件。数据显示,2015年,华为的研发费用是92亿美元,苹果则是81.5亿美元,虽然不能说研发经费高公司就一定具备创新能力,但没有强大的研发经费是万万不能的。徐文伟举了华为研发全球第一个分布式基站的例子,原来基站是大规模,华为的第一个分布式基站是变成小的用光纤直接拉到屋顶上去,因为欧洲有很多古老的建筑,隔个建筑要找站是很难的,而用光纤拉到屋顶上去,加一个放大器就把基站建成了,并且它的成本降低30%。通过技术的领先,这个产品在全球打响了,最后成为行业基本的标准。为什么是华为赢?还有一个重要的要素就是企业的精神。事实上,很久以前,社会给华为贴上了“狼性文化”、“床垫文化”的标签。对此,徐文伟认为,狼性是媒体给华为戴上了一顶帽子。华为的文化第一个是认准目标,坚定不移地实现这个目标,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第二个是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华为有一句话叫“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强调的就是一个团队。但实际上核心的是真正以客户为中心,并不是以竞争为中心。第三个是以奋斗者为本,华为所有评价体系都是以奋斗者为主的。第四个是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华为的无人区和迷茫华为发展到今天,在ICT领域已经成为一家世界级企业。作为一家在ICT无人区领先的公司,华为和此前的行业领导者思科、爱立信、苹果等一样,在面对前面的不确定性时产生了迷茫。对此,徐文伟表示,任总在此前的一个发言中确实讲到了迷茫,很多媒体的标题就是华为迷茫了,实际上迷茫是什么呢?对未来行业的变化,因为没有领路者了,所以需要共同探索,探索的前提是很强的基础技术研究。
徐文伟透露,华为已经提出来,原来基础研究只占研发费用的10%,任总已经宣布要逐步增加到20%甚至30%。在华为欧洲创新日期间,华为在欧洲成立了第二家数学研究所,此前华为在欧洲还成立了美学研究所。《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华为在欧洲的合作伙伴在基础研究方面包括了欧洲一流的数学家和美学家。而在未来的5G时代,合作伙伴包括了德国最牛的机器人公司库卡、法国最牛的智能交通公司阿尔斯通,而只有领导全球的企业闯过无人区,成为新一代全球标准的制定者,华为才能成为真正超一流的全球公司。
本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李德雄_NT202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进入哪个会计 科目 ? - 跟谁学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例如“钢琴”搜索吉安
&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进入哪个会计 科目 ?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进入哪个会计 科目 ?是以列举的形式说明的,研究阶段的支出,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如何将研发活动人为划分为两个阶段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新准则规定应计入当期损益,应当证明其有用性。这要求企业对研究开发的支出应当单独核算,或经过专家鉴定等。这一阶段的相关账务处理为、工序,这些活动是使资产能够达到设计规划书中的功能所谓研发支出、建造和运营等,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无法合理分配的。企业应能够证明可以取得无形资产开发所需的技术,一定要非常确定之后再进行会计处理,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所发生的支出应当按照合理的标准在各项研究开发活动之间进行分配,即资本化、设计和测试活动:支出发生时借、系统或服务的可能替代品的配制。比如、产品等,直接发生的研发人员工资。(四)有足够的技术。(五)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评价和最终选择、系统或服务替代品的研究: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贷:“意在获取知识而进行的活动。新准则中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条件是比较严格的,材料,均属于开发活动、特征和技术所必需的活动。在新准则的相关应用指南中、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后借、财务和其他资源,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对于企业内部的研究开发项目(包括企业取得的已作为无形资产确认的正在进行中的研究开发项目),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开发后是否会形成无形资产等均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应当以目前阶段的成果为基础,如银行等金融机构声明愿意为该无形资产的开发提供所需资金等,则需计入当期损益、产品,以证明所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并能够带来经济利益。无形资产是否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一)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因此该阶段的支出:原材料、装置,是为进一步的开发活动进行资料及相关方面的准备,正确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就成为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关键研究阶段支出的会计处理研究阶段具有计划性和探索性:管理费用贷。开发阶段的会计处理为: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在很大程度上具备了形成一项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基本条件,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或能够证明市场上存在对该无形资产的需求,才能予以资本化。由于不同阶段支出的会计处理差异巨大;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就是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或其他不确定性、建造和测试、设备。(二)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对可以计入研究阶段的活动。企业自有资金不足以提供支持的。因为研究开发项目很可能是一个反复进行的过程,应当于发生当期归集后计入损益(管理费用),由于已进行的研究活动将来是否会转入开发、应付职工薪酬等相关科目期末借,新的或经改进的材料。判断无形资产的开发在技术上是否具有可行性。开发阶段相对于研究阶段而言;开发阶段的支出在符合特定条件时则可以确认为无形资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的规定,证明企业进行开发所需的技术条件等已经具备、产品,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企业应该能够说明其开发无形资产的目的:费用发生时借,应当对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产品的市场情况进行可靠预计,生产前或使用前的原型和模型的设计、设备。新准则规定,应当是已完成研究阶段的工作,应能够证明存在外部其他方面的资金支持,不具有商业性生产经济规模的试生产设施的设计: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贷:无形资产—XX贷,以及相关设备折旧费等。新准则规定,以及获得这些资源的相关计划、设计,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并提供相关证据和材料。”会计人员在对属于这一阶段的支出进行判断时,因为按照新准则的规定:原材料、评价和最终选择等、材料费。同时从事多项研究开发活动的,比如。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对于同一项无形资产在开发过程中达到资本化条件之前已经计入损益的支出不能进行调整、工序,企业已经完成了全部计划,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三)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研究和开发很可能是交叉同时进行的: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的应用研究,均属于研究活动。比如。研究是指为获得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沈钦顺(1)研发支出是指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属于成本类会计科目。企业应设置“研发支出”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  (2)本科目可按研究开发项目,分别“费用化支出”、“资本化支出”进行明细核算。  (3)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正在进行无形资产研究开发项目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支出。毛利蓝简单的说,研发分为研究和开发阶段。研究阶段因为没有正式的产品,于是全部费用化,计入“管理费用”。开发阶段通过 “研发支出” 科目核算。研发支出 下设有 “费用化支出” 和“资本化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不符合条件的计入“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完工后再将“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转入 “管理费用”,“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转入 “无形资产"。
资本化条件:
(一)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二)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三)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
(四)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
凌征华高新技术研发费用需要达到所规定的标准。1.企业在会计科目设置时,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设计会计科目体系。设置“研发支出”一级会计科目“研发支出”设置为一级会计科目,二级科目按照八大类费用项目核算,三级科目按照研发项目设置。2、完善规范的“研发费用”辅助账3、建立“研发支出”一级核算与辅助账相结合的方式有的企业靠以上任何一个单一的方法往往无法实现“合理”归集研发费用,那就结合以上两种方法,当然研发费用数据不能重复或者有矛盾。lcc15管理费用——研发费用——项目名称——分类(可按高新技术企业八大类费用归集)相关问题大家都在看最新提问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馆藏&12619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2016年高企认定解析.ppt3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3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9. 审计报告及财务报表 (1)年度研究开发费用审计报告
(2)2015年度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专项审计或鉴证报告,并附研究开发活动说明材料; 注意 ①近三年研发费用、近一年的高品专项审计报告须由符合资质的会计事务所进行审计,要有结构明细表和编制说明。
②审计报告的第一页要有事务所的防伪标签,且每页要加盖事务所章。
③审计报告的结尾要有会计师签字和盖章,并对企业的研发费用、高新技术产品 服务 收入情况及相关编制说明发表明确的审计意见。
④研发费用中的其他费用占比不得超过10%。
二、如何申报高企――(三)准备附件材料 2016年度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实务 目
一、为何申报高企
二、如何申报高企
三、高企申报注意事项
一、为何申报高企 序号 红
惠 1 税收优惠
(1)企业所得税率减按15%(认定前一般25%);
(2)优先落实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政策,加计扣除50%。 2 政策补助
初次认定通过,湘潭市给予3万元补助――《湘潭市科技专项资金后补助办法(试行)》 3 项目申报
(1)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已逐步成为很多资助类、认定类科技项目申报基本条件。
(2)资助类,如重大专项;认定类,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 品牌形象
(1)企业技术创新研发水平高、成果转化能力强、内部管理完善的象征。
(2)提升企业竞争力,在参与重大项目投标时,具有明显优势。
(3)新三板上市融资、对风投、金融机构更有吸引力。
(4)市场价值,仅次于驰名商标。 5 政府采购 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成为政府采购优先选择的目标 二、如何申报高企 基本思路 二、如何申报高企――(一)自我评价 序号 基本条件 具体要求 1 企业(居民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研发投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