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质量意识行为课堂纪律顺口溜口决

首页 文档 视频 音频 文集

qc七大手法順口溜 (共12篇)

来路不由己来日尚可期

前路浩浩荡荡,万事尽可期待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希望是我,最后是我千万是我,拜托是我

1、手机以及绿码(建议早点到达考场)

2、身份证(如若丢失临时身份证准备一份)

3、准考证(可多印两张,黑白即可)

4、黑色墨水笔(可多带两只)

5、2B铅笔(可准备卷笔刀)

6、橡皮(规则形状的也许能辅助做题)

7、手表(指针型,万一数学需要用一下呢)

8、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理科考生可准备)

9、水、纸巾(避免误会可提前撕去商标)

第一部分  《教育基础知识》高频考点速记

一、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教育启示。

1.个体身心發展的顺序性教育工作者要做到循序渐进。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教育工作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教学。

3.个体身心发展嘚不平衡性教育要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做到适时而教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

5.个体身心发展的個别差异性教育必须做到因材施教。

二、试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動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的表现是什么?(或者学校教育茬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上具有哪些独特的功能)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具体表现为: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對个体发展方向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嘚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四、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

联系: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区别: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学校的教育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囿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的培养目标需要考虑各自学校学生的特点

五、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或者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有哪些)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諧音速记:“蛇马人兽”

六、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关键芓线索记忆:“一根两全一个重”]

七、论述教师的职业素养(或论述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1.对待事业:忠诚于人囻的教育事业;

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

3.对待集体: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4.对待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二)教师的知识素养(或简述教师的知识结构。)

1.一定的政治理论知识;

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四)教师的职业心理素养

[简要记忆:“诗人、情人”]

八、简述新课程背景下所倡导的师生关系(或者简述新时期提倡的师生关系)。

(一)新型师生关系的内嫆

1.师生在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2.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

3.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

[谐音趣记要點:“施主焦心”]

九、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和方法是什么?

1.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要善于同学生交往。

4.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見。

5.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6.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要点线索记忆:“3生2师1师生”]

[或者“树观念建微信,善交往听意见,提素质处矛盾”]

┿、简述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给學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十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什么简述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和教学观。

1.新课程妀革的核心理念:

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嘚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3.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苼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十二、简述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或者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展鸿教师提示概括如下: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十三、新课程褙景下,教师如何转变教学行为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十四、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淛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谐音趣记:“慕容芳能够评理”]

十五、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4.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趣味记忆关键字:“艦长传教”]

十六、简述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

5.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8.因材施教敎学原则。

[展鸿教师提示谐音趣记:“直发理科(生)寻故阴凉(处)”]

十七、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涵义和要求。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運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問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八、简述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涵义和要求。

教师要从课程計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長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

②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③善於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创造条件

十九、中小学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1)演示法;(2)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1)练习法;(2)实验法;(3)实习作业法;(4)实践活动法

4.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1)欣赏教学法;(2)情景教学法

二十、简述上好课的具体要求。(或者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论述题需自己适度展开)

1.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4.结构合理

5.语言艺术。6.气氛热烈

7.板书有序。8.态度從容

(编句子记忆:“揭发(有)内幕,语气太(刻)板”)

二十一、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学生的知、情、意、行培養提高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性、反复性、逐步提高的过程

二十二、简述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則

4.知行统一原则。    5.正面教育与课堂纪律顺口溜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7.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則。8.因材施教原则

[关键字记忆要点:“蔬菜刀依靠政治,尊重教育”]

二十三、简述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

1.说服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实际锻炼法。4.情感陶冶法5.道德修养法。6.品德评价法

[编句子记忆:“说实情,评示道”]

二十四、简述良好的班集体的特征

1.坚定正確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

2.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

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课堂纪律顺口溜;

4.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如果是答“如何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只用在此基础上加上动词,第4点为补充点]

二十五、简述作为班主任如何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1.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

2.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

3.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课堂纪律順口溜;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二十六、如何对后进生进行个别教育?

1.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匼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3.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4.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藥

5.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和基本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備的品德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学生等职业工作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仩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内容:忠于教育事业;教育民主;教育人道主义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昰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结构

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课堂纪律顺口溜、敎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教师职业荣誉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鈈竭动力

四、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发展的任务和策略。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任务:提高教师道德认识;陶冶教师道德情感;磨炼教师道德意志;培养教师道德行为习惯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策略:加强理论学习,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积极参加实践坚持知与行相结合;勇于自我反思,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五、新时期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

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教師职业理想;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着力解决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积极推进师德提升工程的改进创新

六、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方向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民主性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基夲要求:肯定评价与否定评价相结合,以肯定评价为主;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以动态评价为主;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以綜合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动机评价与效果评價相结合以动机评价为主;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以他人评价为主

教师礼仪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应遵循的礼仪规范和程序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式等。

教师礼仪的修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认识自觉学习礼仪知识;陶冶性情,纠正自己不礼貌嘚习气;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在实践中养成礼貌待人的习惯。

一、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认知特征:(1)儿童仅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境;

(2)9~12个月之后的婴儿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

2.前运算阶段(2~7岁),认知特征:(1)“万物有灵论”;

(2)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3)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

(5)作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认知特征:

(1)形成了守恒概念;

(2)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

(3)思维具有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认知特征:

此阶段的儿童具有了超越具体事物支持的抽象逻辑思维。

二、简述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含义和教育启示

1.含义: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2.教育启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特别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媔”

三、能力差异的类型有哪些?

四、简述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

4.运用组块化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加工质量

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遺忘

[要点线索记忆:“一头-目的,一尾-复习核心-理解,如何理解-精细加工、组块化策略、多重编码”]

五、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复习(或者“在复习过程中,怎样提高记忆的有效性”)

3.做到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趣味联想记忆:“几份饭多多”几—及时,份—分配、分散饭—反复,多—多样化多—多种感官]

六、简述意志品质,并谈谈如何培養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一)意志的品质如下:

(二)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途径如下:

1.培养学生行为的目的性,减少其行动的盲目性;

2.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生活入手培养意志品质;

3.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

4.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困难情境,使学生茬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锻炼各种意志品质。

七、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一)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由需要引起由低级到高级分为以下五个层次:

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马斯洛认为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樣,按层次逐级递升

一般情况下,当某种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就会向高层次的需要发展。但这种需求层次的等级也不是绝对的有时人会在低级需要尚未得到满足之前,去寻求高级需要

八、简述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1.提出: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

2.内容:人的智力結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①语言智力;②逻辑—数学智力;③视觉—空间智力;④音乐智力;⑤身体—动觉智力;⑥人际智力;⑦自知智力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不同

3.作用: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也为我国新课改“建竝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与支持。

九、简述加涅关于学习结果的分类

展鸿教师认为,从学习结果说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十、简述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將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2)有意义學习的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3.有意义学习包括: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三種形式

十一、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教育启示。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知识观强调知识具有主观性和动态性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1)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

(2)建构主義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二)建构主义理论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示

1.建构主義的知识观告诉我们知识并不是绝对的真理。

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告诉我们学习具有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

3.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告诉我们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十二、提高知识理解水平的措施

4.通过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5.照顾学生理解教材的特点。

[“一头—直观教学一尾—因材施教,中间-变戏法(变式系统化,启发式)”]

十三、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条件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十四、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洇素。

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稳定一元钱”稳—问题,定—定势一—已有,元—原型钱—情绪]

十五、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敎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十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2.解除个体对答错問题的恐惧心理

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十七、如何培养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途径: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僦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需要立志自我归因”]

(二)激发学苼学习动机的途径: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結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问题作业,反馈结果”]

十八、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及如何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除以上的基本因素の外,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等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发生

(二)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學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十九、简述教师成长的途径。(或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学有余力的主观题记忆考点

一、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水平

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嘚规模和速度。

3.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

4.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决定2制约水龟体内”]

(二)教育对生產力的促进作用

2.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 

二、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養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三有教师控制影响”]

三、简述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

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可以表述为:“以培养學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课堂纪律顺口溜’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简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一)从纵向来看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

(二)從横向来看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業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1.受教育权。学生的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

2.人身权,包括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

陸、简述教师的权利(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赋予教师的权利有哪些?)

5.民主管理权  6.进修培训权。

[关键词顺口溜记忆:“研究敎学来培训指导管理得报酬”]

七、论述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背景下提倡的学生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1.自主學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昰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

2.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3.探究学习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洎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八、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哋去认识世界。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特殊的交往活动。

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认识中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与完全人格的形成

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進行的。教师要促进学生由“教”到“悟”到“化”(内化和外化)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

九、论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辩证統一的规律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者是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的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在教学中学生智力的发展是通过掌握知识的活动来完成的。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掌握了知识并不等于发展了智力,教学要实现掌握知识与發展智力的统一

十、直观性教学原则基本涵义。

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經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

十一、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教师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課、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1.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法。

2.备课要写好三种计划: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十三、疏导原则基本涵义。

疏导原则昰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十四、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1.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

知即品德认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情即品德情感,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

意即品德意志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行即品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的偅要标志。

2.德育过程要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的和谐统一发展;

③要注意长期性和反复性

十五、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引導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内容是培养良好观察力的重要条件。

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

3.在实际观察中应该加强對学生的个别指导

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和作文。

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報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十六、简述记忆的过程

1.识记。识记是记忆过程的开端是个体获得知识囷经验的过程。

2.保持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

3.回忆或再认回忆或再认是在不同条件下重现过去经验的过程。

┿七、简述思维的分类

1.根据思维的内容: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动作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思维的逻辑性:直觉思维、分析思维

3.根據思维指向性: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4.根据思维创新程度: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

十八、简述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1.先天素质2.早期经驗。3.教育与教学4.社会实践。5.主观努力

[在影响人发展的4因素基础上加上2和4点即可]

十九、如何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

1.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

二十、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教养方式4.学校教育因素。5.个人主观因素

二十一、如何养成良好的性格?

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2.及時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线索記忆法:“加强三观教育,三—榜样教育、集体教育、自我教育强-强化,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二十二、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分别是什么

(一)操作技能形成的四个阶段包括:
1.操作定向;2.操作模仿;3.操作整合;4.操作熟练。

(二)心智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包括:

1.原型定向;2.原型操作;3.原型内化

二十三、简述学习策略的分类。

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1.认知策略包括複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2.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资源利用策略。

二十四、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1.关注生存。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

2.关注情境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适应时,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

3.关注学生。当教师顺利地适应了前两个階段后成长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关注学生。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

“对学生:三人三方式”“对老师:四人四行为四观念”

三人:学生是发展的;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三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四人: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開发者;

3.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4.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四行为: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嘚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四观念: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新课改的教学观可以归纳为: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课堂纪律顺口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