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田庄小学有个叫什么太阳能有限公司,是个光伏行业

海安县宏源太阳能有限公司
主营:pm200,组合聚醚A料,进口mdiB料,脱模剂,冷库发泡料,冰箱发泡料,热水器发泡料,聚
[免费会员]
产品展厅--
免责声明:
本页面展示的内容均由用户自行提供和来自互联网,其真实性、合法性、等均由【海安县宏源太阳能有限公司】自行负责,首商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海安县宏源太阳能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 江苏
海安县海安县
电话:086&8
技术支持: |内容合作:027-
广告热线:027-
客服热线:027-
加入微博,记录点滴,分享感动,握手明星
& 大楚网媒体库 & 湖北财经媒体库 & 正文
恒基伟业庞大的光伏产业揭秘:一窝不生蛋的鸡?(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于垚峰 孙嘉夏 李泽民发自江西新余、江苏海安、河南宝丰、偃师
  如果不是上月接盘濒临破产的江西赛维LDK太阳能有限公司增发的19.9%股份,恒基伟业在光伏业恐怕仍将继续低调潜行。
  如今导演了“拯救大兵瑞恩”故事的这家公司,开始被人冠以“光伏新贵”的荣宠;过去一直与“商务通”紧密相连的公司董事长张征宇,也终于被打上了光伏大佬的印记,从“潜伏者”角色走上了台前。
  但恒基伟业真的是一位“拯救者”吗?日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赴江西新余、河南洛阳、宝丰、黑龙江大庆、江苏海安、甘肃金昌等多地,对恒基伟业主要光伏基地进行实地调查。我们发现,这些基地绝大多数仍在建,或处于停工状态,一位走访过恒基伟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在建项目的人士说,“具备安装能力的不超过三家”。
  对于已经与恒基伟业“联姻”的地方政府而言,有欣喜者,亦有焦虑者。一位长期负责恒基伟业某一项目的地方官员称,“这是一种手段,先跟地方政府谈成,挖个坑占着。”
  他笑言,“当年曹操在赤壁之战时,号称有八十万雄师,实际才有二十万人。”
  /现场篇·江西新余/
  接盘赛维股权 兜底还是各取所需?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于垚峰 发自江西新余
  离开新余光伏行业两年之后,恒基伟业杀了一个回马枪。
  日,恒基伟业控股60%的江西恒瑞新能源有限公司收购了江西赛维LDK太阳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维LDK)增发的19.9%股份,恒瑞新能源另一大股东为新余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股40%。
  在业内人士看来,为了扶持赛维LDK走出困境,新余市国资不惜从幕后走向了前台,这并不奇怪,但是两年前败走新余的恒基伟业出现在名单中,则颇为意外。
  新余一位熟知内情的光伏业分析人士说,恒基伟业在新余失利过,此番重回新余,可能有在光伏业低迷时兜底的想法。
  现场:全年停产
  光伏萧条的寒冬里,大部分光伏企业都显得惨淡冷清。位于新余市渝水区下村工业基地的吉阳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阳新能源),早已没有了恒基伟业的影子。
  11月6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进吉阳新能源公司的大门,只见几个保安懒散地坐在保安岗亭,偶尔有一两个员工进出,也只是留下来处理日常事务的行政员工。
  工厂内两栋蓝色厂房,一栋为吉阳新能源的办公场所,一栋为中科器材的办公场所。另有6栋已经建好的和两栋未建完的厂房,除了两个厂房封存着公司设备外,其余厂房则空荡荡。厂房前的土地上,杂草长到快要与人比肩高了。
  “工厂早就停工了,快一年了,现在只有几个行政人员在里面上班。”中午时分,一位准备回家吃饭的行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11月20日,公司董事长孙良欣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吉阳新能源正在做一些新技术的研发,当下光伏行业前景堪忧,因此短时期内,公司不会有重启的计划。
  工商资料显示,吉阳新能源的前身为新余吉阳恒基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阳恒基),于2009年9月正式注册成立,由恒基伟业与顺福达电子科技(惠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福达)联合组建,双方各出资4000万元,持股50%,法人代表为恒基伟业董事长张征宇。
  根据当地媒体报道,吉阳恒基定下的目标是: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6.8亿元,建设800MW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3年内项目全部建成,最终实现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实现利税8亿元人民币,员工近万人。
  “(恒基伟业与顺福达)两个公司的主营业务均和光伏毫无关联,但当时国内外普遍对光伏的前景看好,加上赛维LDK已经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吸引不少企业投身光伏领域。”新余光伏业一位分析人士认为,新余为了打造新能源城市这块招牌,给予光伏企业在土地及办公方面丰厚的优惠。
  败走新余旧事
  在新余当地土地和政策的多重优惠下,吉阳恒基并没有按预期实现投产,反而迎来了恒基伟业的股权转让。
  日,恒基伟业与6月3日才申请登记的新余吉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阳控股)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恒基伟业将持有吉阳恒基的50%股权转让给吉阳控股,转让价格为1元。吉阳恒基正式更名为吉阳新能源,公司选举孙良欣为董事长。
  事实上,接盘的吉阳控股,仍然有着恒基伟业的影子。顺福达和恒基伟业分别为公司第一、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36%和35%,其中恒基伟业出资2800万元。另外北京麦凯伦投资有限公司持股5%,另有一些自然人持有部分股。
  工商资料显示,恒基伟业在撤资吉阳新能源之前,就已经把持有的吉阳控股公司35%的股权全部转让给了顺福达公司,转让价格为2880万元,这个价格与恒基伟业在吉阳控股的出资额非常接近。
  恒基伟业以1元的价格向吉阳控股转让价值4000万元吉阳新能源50%的股份,看起来恒基伟业投资新余光伏,单笔就损失了4000万元。
  日,吉阳控股向新余工商局申请公司名称变更,更名为新余吉阳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阳投资)。顺福达将持有的吉阳投资公司的71%股权,总计5680万元转让给北京中联科伟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联科伟达)。另外,北京麦凯伦投资有限公司和赵付涛等自然人将持有的28%股权同时转让给中联科伟达。至此,中联科伟达持有吉阳投资99%的股权,完成了对吉阳投资的完全控股。
  离开新余两年之后,恒基伟业杀了个回马枪。投资9600万元,与新余市国资公司联合投资设立了江西恒瑞新能源有限公司,收购了赛维LDK的19.9%的股份。公司三位高层均已进入赛维董事会。
  工商资料显示,恒瑞新能源公司注册时间为日,离其收购赛维LDK19.9%股份的时间不到一个月,当时注册资本仅1000万元,直到10月29日,恒基伟业与新余市国资公司才再次注资1.6亿元。
  “这个公司显然是为了赛维LDK而设立的,新余市再次把恒基伟业引进,不可能再像上次一样重蹈覆辙,损失几千万就走人。”新余市一光伏企业负责人说,从恒瑞新能源公司的经营范围就可以看出,当地为了吸引资金,已经将光伏、能源企业的经营范围大大放宽,甚至允许房地产开发、土建工程等。“双方各取所需。”
  /现场篇·海安吉阳/
  恒基伟业已退出项目年余新余吉阳再接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孙嘉夏 发自江苏海安
  11月7日,雨后。
  通往海安吉阳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安吉阳)厂区的大道上,一字排开6个高矮不等的木箱子。
  “都是厂里的设备,有人拿了去卖,被我们发现,拦了下来。”看守工厂的保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颇为气派的办公楼前,杂草已长至半人高,生产设备被堆积在昏暗的车间里,任由灰尘覆盖。
  但在2010年,这里有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
  当年3月,由北京恒基伟业投资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北京恒基伟业)投资的1600MW超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生产项目签约,落户海安经济开发区。首期用地200亩,一期工程设备投入4.4亿元,并计划在2010年10月底前即完成设备安装、调试。
  但很快,投资方北京恒基伟业抽身而去,项目最终由新余吉阳投资有限公司接盘,法定代表人更换为孙良欣,项目公司名称也变更为海安吉阳。
  “他们(北京恒基伟业)在行情还没走下坡路的时候,就退出了。”自称目前负责海安吉阳行政工作的周华(化名)告诉记者,“现在公司还处于筹建阶段,预计明年上半年投产。”
  现状:厂区冷清
  周华口中仍在筹建阶段的海安吉阳项目,一度颇受地方重视。
  2010年3月,海安经济开发区为北京恒基伟业投资的1600MW超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生产项目、北京中联科伟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太阳能电池生产线设备制造及TFT生产项目举行了奠基仪式。
  资料显示,中联科伟达是孙良欣掌控下的另一家公司,由国内多家半导体设备及清洗设备领域企业于2004年共同发起成立。2007年,软银赛富基金向其投资2500万美元。软银赛富闫炎近日向记者证实,目前仍未退出。
  当时的宣传材料称,该1600MW超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生产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将达160亿元、税收1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0000个。而中联科伟达太阳能电池生产线设备制造及TFT生产项目总投资10亿元,用地150亩,建设40条生产线,预计在2010年7月份投产试运行。项目建成达产后,可新增年产值20亿元。税收3000万元。
  但当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于2012年11月来到海安吉阳厂区,车间大门紧锁,找保安开门进去,发现里面光线昏暗,空无一人,桌椅散乱,三条生产线均未开动,布满了灰尘。厂区内的几幢办公楼里,也没发现有人上班,空空荡荡。楼前,杂草丛生。
  “目前项目还处于筹建阶段,由于大环境不佳,因此没有投产,也没有工人上班。”周华说。
  政府:全产业链的诱惑
  海安吉阳工商资料显示,公司注册资本8000万元。原股东为北京恒基伟业和顺福达电子科技(惠州)有限公司,双方各占50%股权。此后,历经多次股权转让,随着张征宇向新余吉阳投资有限公司转让了于该项目中所持的全部股份,海安吉阳新能源公司成为吉阳投资的全资子公司。
  “北京恒基伟业在行情还没有走下坡路的时候就退出了。”周华告诉记者,但他以“刚到公司不知情”为由,拒绝透露北京恒基伟业撤出的原因。
  项目的发展显然并不如预期。“主要是受到宏观形势不景气的影响,我们也和孙良欣多次接触,目前投资规模肯定会缩减,至大约数百兆瓦的产能。”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宗泉说。
  “当初希望由中联科伟达生产设备,北京恒基伟业生产超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由此才提出形成从设备到生产的完整产业链。”海安县科技局知情人士向记者回忆。
  不过,当记者于11月上旬踏访中联科伟达厂址所在地时,发现厂牌已变更为“福克斯集团”,仅在厂房墙壁外,依稀可辨认出已被撕下的“中联科伟达”字样。
  “吉阳在海安的投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电池片厂,一部分是设备厂。设备厂现在已更名为吉阳设备(海安)有限公司,和我们一起在办公了。”上述海安吉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厂房旁边卫生站的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换厂牌就发生在几个月前。
  吊诡的是,设备厂的厂址已然换了新东家,南通市商务局今年6月竟然发布了一则“好消息”称,吉阳设备(海安)有限公司在2011年6月投产,当年实现销售9000万元,今年1至4月开票销售2.2亿元。
  “我们不清楚吉阳设备与福克斯之间的事情,但应该只是卖出了一部分厂房,部分设备仍旧在生产。而至于厂房和土地,不可能仅仅是由政府‘代建’这么简单,项目可能还没有完全付清土地转让款,后续如何支付应该是和企业业绩挂钩。”周宗泉说。
  “我们最近和投资方也有过交流,他们表示现在处于设备购进和安装阶段,项目仍旧在继续推进,相信他们会有新的战略和措施。”周宗泉说。
  /现场篇·河南宝丰/
  恒基伟业“阳”谋:“挖个坑先占着”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李泽民发自河南宝丰、偃师
  被围墙圈起的院子内,枯草密密占据着空地。一条宽敞的道路,沿着孤零零的厂房,向西延展过去。
  从河南省宝丰县城南端的一座高架桥走下去,右侧是一片偌大的场地,里头矗立着办公楼,除了裹紧衣领的门卫,冷清得再难见到一个人影。
  这里是北京恒基伟业800兆瓦太阳能电池生产项目的基地,它位于宝丰县产业集聚区光伏产业园内,主要以生产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为核心。
  原定于2011年9月就可投产的这个项目,现在“承诺的投产日期投产不了,我们急得很。”宝丰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一官员说。
  在整个光伏行业普遍觉得“冬已很深”的这个节点,恒基伟业正悄然逆势布局,仅今年的项目投资已近500亿元。
  过去两年多持续负责恒基伟业某一项目的当地官员向记者坦言,“这是恒基伟业的一种手段,先跟地方政府谈成,挖个坑先占着,等待市场好转。”
  集聚区的“龙头”
  从全国范围来看,恒基伟业在河南宝丰县的光伏投资,起步较早。
  早前吃了数十年“煤炭饭”的宝丰,意欲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重塑新型工业体系。
  这样的发展愿景,生发于2009年前后。当时恰逢光伏行业一片“灿烂”,“那时如果投产之后,一年就能赚一个厂,太阳能电池片每片能卖二三十元。”
  宝丰县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管委会负责人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我们准备做产业集聚区的时候,就想选择一些科技含量高,但不需要太多工业基础的东西。刚好那个时候光伏是最热的时候,并且全国到处开花,不需要有好的科技基础,有投资就能跟上,关键是买好的设备就好。”
  在宝丰管委会负责招商的人看来,恒基伟业一直就如一个潜伏者,“不显山不露水,很少宣传,我们看中这家企业,是因为它是做商务通出身,也算知名。”
  而且,处在起步阶段的宝丰县产业集聚区,“急需引进一个知名的企业来带动,以此形成产业的内聚合力。”
  最终达成的“联姻”结果是,恒基伟业800兆瓦太阳能电池片生产项目落地,主要以生产晶硅太阳能电池为核心,同时以太阳能光伏系列产品为主导产业,属新能源及节能环保项目。项目占地500亩,计划4年内投资15亿元建设20条国内最先进的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产能为800兆瓦,其中一期工程建成4条生产线,产能为160兆瓦。
  投产日期确定为2011年9月。“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0亿至80亿元,实现税收5亿元。”
  恒基伟业对该项目的定位是,“中原地区最大的晶硅太阳能生产基地……把该项目建成国内领先,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光伏产业基地。”
  短暂的“蜜月期”
  为了“迎娶”这位名声在外的光伏 “大腕”,宝丰当地做足了准备,“政府非常支持,一路开绿灯。”宝丰管委会一位官员称。
  项目落地初始,恒基伟业仅派过来一名负责人和两名工程师,为了解决人员的紧张状况,“县产业集聚区组织专业班子,协助项目前期的基础建设。”
  据了解,在企业注册资金到账后,宝丰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实施全程代办,协调各职能部门,4天就完成工商注册、税务登记、代码证书、银行开户等全部企业设立手续。
  当时,北京恒基伟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也称,“从注册成立公司开始,凡与行政审批有关的,包括项目审批、环评、备案等一切手续,都由产业集聚区全程代办。”最终使公司与当地农民“零接触”,与行政部门“零接触”,放心推进项目建设。
  宝丰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为了尽快促进项目的进展,“我们在土地方面给了很大的优惠,更为重要的是,协调银行的贷款。”
  而现在,提及这个光伏项目时,宝丰县工商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摇着头,表示不乐观,“土地给它有优惠,厂房也是政府给它建的,同时还提供了一定数额的资金支持。”
  按宝丰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的说法,“我们联系施工队,帮助恒基伟业建好了厂房,其形式有点类似于BT模式。”常理而言,这种模式是政府用非政府资金来进行基础非经营性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融资模式,仅适用于政府基础设施非经营性项目的建设。
  一方无限“柔情”接纳光伏“高富帅”的到来,另一方却似乎热情欠缺。“他们(恒基伟业)并不积极,投入设备的进度很慢。”
  被搁置的“大手笔”
  在宝丰县老汽车站旁,一个小小的牌子上挂着吉阳恒基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的名字,这家在当地光伏行业的“龙头”企业,就在这个不起眼的地方办公。
  该公司三楼办公室的一名经理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我们面临的情况,和全国光伏领域遭遇的情况一样,都受到市场的制约。”
  “我们成天急得很,绝对的急,一个项目放在那儿,各级部门都要督察我们,承诺的投产日期兑现不了,没法交代。”他说。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原先承诺在2011年9月就可投产的一期项目,现在还处于搁置状态,就连生产设备都没有全部到位,而已经到位的,连包装都没开。
  “我们也总是问恒基伟业,设备什么时候到齐,什么时候安装,但还是无果而终。作为地方政府,每一级都要问,但事实上大家都心照不宣。”前述管委会负责人说。他从两年前就与恒基伟业对接,负责落实在宝丰县的光伏项目。
  而距宝丰县100多公里的河南偃师,恒基伟业在今年4月份与当地签下协议,拟投资66亿元建设年产1000兆瓦高效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项目。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目前这个项目也是难寻其迹。偃师市招商局的相关官员表示,现在还在做前期选址等工作。
  熟知此项目的人士说,“偃师这个项目也没怎么弄,我们曾经走访过恒基伟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在建项目,具备安装能力的不超过三家。”
  行业的寒冬中,恒基伟业逆市的宏大手笔,不免引得业界瞩目。“一年几百亿的投资,肯定是做不到的,说归说,这是这家企业的一种发展手段。”
  从今年以来,恒基伟业的光伏布局堪称硕果累累,根据公开的资料显示,恒基伟业包括在山东莘县、甘肃张掖等地的投资,已经接近500亿元。
  有与恒基伟业打过两年交道的知情者称,“即便这其中30%是自有资金,另外70%来自于银行贷款或者地方扶持。哪怕算三分之一,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他说,“从商业上来说,这是一家企业的手段,当年曹操发兵的时候,出兵20万人,但号称80万雄师,这也许很正常。”
  恒基伟业庞大的光伏产业揭秘:一窝不生蛋的鸡?(下)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李泽民 于垚峰 鄢银婵发自黑龙江、北京、江西、重庆
  梳理恒基伟业在光伏行业的布局情况,各地投资规模总和已经超过500亿元,显示出了在这一领域的“野心”。但在光伏行业整体较为低迷的情况下,这一庞大的投资计划引起了市场的关注。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各地调查发现,恒基伟业绝大多数项目推进的动作“并不积极”,原因各种各样,但大多与地方政府此前给予光伏行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包括财政补贴、低廉的土地成本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恒基伟业在各地的光伏布局中,都有着一个共同的规律,这又将焦点转向了一家名为中联科伟达的公司。据记者了解,中联科伟达与恒基伟业曾经有一段“蜜月期”,但双方又很快“分手”。这背后到底有什么玄机?
  /政策篇·土地诱惑/
  各地频抛土地优惠 恒基伟业坦言500亿无法全部“扛起”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李泽民 于垚峰发自黑龙江、北京、江西
  长期以来,北京恒基伟业电子产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基伟业)董事长张征宇,留给外界的印象多与“低调”、“神秘”有关,就连该公司内部员工也称“很多事情我们都不多说。”
  11月18日,北京恒基伟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王颐在黑龙江大庆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早在三、五年前,我们就已经预感到光伏的冬天将会到来,我们正是在这个时候逆势布局如今证明我们是对的。”
  他同时坦言,“今年在全国累计投资的500亿元,不可能靠恒基伟业一家企业全部扛起来,我们跟政府、国开行、基金和战略伙伴,形成了一个投资互动的关系。”
  至于各地项目基地的普遍延滞情况,恒基伟业相关负责人称,“我对恒基在其他地方的投资也打着问号,当地政府有无资源,是否匹配发展光伏产业的动力,我不敢恭维。”
  逆势布局的“野心”
  早在十年前,张征宇就因“商务通”的成功受到瞩目,“手机、呼机、商务通一个也不能少”的广告语,让该产品的销售额在三年内超过了10亿元。
  此前,张征宇和恒基伟业从未涉足过光伏领域,如果硬要追溯这家企业与“光”的渊源,那么可以将时间点定在2007年该公司的“光能”手机问世。
  这款手机,据称是将一层高纯单晶硅光电转换芯片贴在锂电池的背面,使单晶硅被光照后产生的电流经过保护电路向锂电池充电,包括在烛光下都可充电。
  但随后,这款光能手机因核心技术受到质疑、手机质量备受诟病,招致消费者大量投诉,很快黯然退出市场。
  同样在2007年,一度热火的中国光伏产业投资潮中传来声音光伏产业将有麻烦。但市场对于国内光伏的热情,并没有就此被浇灭。
  在光能手机上遭受失败的恒基伟业,并未真正离开大众的视线。以张征宇为董事长的北京恒基伟业投资发展公司从2008年开始,就在河南、广西、北京等地投资兴建多条太阳能电池生产线。
  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注册地址为北京市海滨区中关村东路18号财智国际大厦C座1001室,一般经营项目为科技开发、投资咨询、技术服务、销售电子机械设备等,法定代表人是张征宇。
  但目前,很难判断北京恒基伟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恒基伟业究竟有何种关系。
  对于这种“转型”,今年1月初,据某杂志报道,北京恒基伟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征宇称,“这些年来,我们一直想往国家政策鼓励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最终选择了新能源。”
  但如今,恒基伟业在一些地方的光伏投资,却受到了质疑,甚至有些项目根本就未启动。
  连日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恒基伟业多个省市的光伏基地调查了解到的情况是,这家光伏新贵的绝大多数项目,推进的动作“并不积极”。
  一位连续两年来与恒基伟业对接项目的地方官员说,此前他们针对恒基伟业在全国的项目做过调查,发现在建的具备安装调试能力的不足三家。
  对此,恒基伟业一位高层人士表示认可,“没错,事实就是这样,因为这是一个抄底的过程,机会很短暂。”
  基于这样的认识,恒基伟业在今年的动作频频
  10月28日,恒基伟业投资75亿元,建设产能为1000兆瓦的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项目落户山东莘县;在此前一月,恒基伟业年产1000兆瓦高效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项目“落子”河南偃师,拟投资66亿元;
  在甘肃张掖,恒基伟业投资了95亿元光伏发电及设备制造项目;
  在呼和浩特,投资80亿元;在山东聊城,投资66亿元;在嘉峪关市,投资28亿元;在甘肃武威,投资95亿元;
  据此,恒基伟业在今年的光伏布局规模,已经超过了500亿元。
  吉阳是谁?
  纵观恒基伟业在各地的光伏投资项目,会发现一个规律:张征宇旗下的恒基伟业联合顺福达成立 “XX吉阳恒基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不久后,恒基伟业即撤资,将股权转让给孙良欣旗下的北京中联科伟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联科伟达)。
  由此,外界普遍猜测,张征宇和孙良欣有着不寻常的关系。
  11月20日,吉阳投资董事长孙良欣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和张征宇只是生意上的合作伙伴。“恒基伟业在投资光伏时,用的都是中联科伟达的设备,算是合作关系。”
  在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附近,数张小餐馆的桌子摆在一个大铁门前面,卫生纸团扔满一地。中联科伟达公司就在这个院子之内。
  这家早前做清洗设备的公司,从2007年获得软银赛富2500万美元投资开始,就正式进军太阳能电池整线装备研发领域,曾被评为高科技高成长企业。
  在恒基伟业开始逐渐“发力”光伏产业之时,中联科伟达与恒基伟业曾经有一段“蜜月期”。当时全国多个光伏项目,均是由这两家公司合作而建。如在2009年,两家公司在广西桂林联合投资了多晶硅太阳能电池项目。
  其后不久,两家公司还共同持有过吉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股份。但合作没走多远,就正式“分手”,时间在2010年前后。北京恒基伟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王颐称,那之后,吉阳公司的品牌被恒基伟业收归所有。
  孙良欣说,由于理念上的不同,后来恒基伟业退出了一些地方的投资,中联科伟达才接手这些业务。他向记者证实,“分手”之后,“张征宇有的地方也用‘吉阳’这个名字。”
  王颐向记者称,他就是从中联科伟达公司过来的,与恒基伟业最终分道扬镳的原因是“路走不到一块儿”。
  具体而言,“中联科伟达生产的是国产设备,经过我们论证,其光电转换率提不起来,原先给我们承诺的是提高1个百分点,可最终实现不了。”王说。
  现在,“我们的片子出来之后,最低的转换率不低于18%,而中联科伟达的为15%,这就是市场上所说的A片和C片的区别,前者主要用于出口,后者用来内销。”
  正是由于对设备和转换率认识不一致,恒基伟业选择了“单飞”。拥有吉阳牌子的恒基伟业在其项目落地处,都注册了全资子公司。
  而这些公司大都以“恒基吉阳”或者“吉阳恒基”命名,全权代表恒基伟业运作当地的光伏项目。
  地方政府的“特价菜单”
  11月19日,大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恒基伟业设在这里的低碳光伏产业园正在与寒冬赛跑,“我们得抢时间,今年8月启动的,就一个冬天施工的时间,2.5万平方米的建筑施工。”
  这是一年前恒基伟业光伏布局中的重要“落子”之一,投资130亿元落户大庆的低碳光伏产业园。与其他基地相比,此项目投资额堪称巨大。
  去年12月18日,恒基伟业与大庆高新区、高新区毅达庆联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用三年时间在光伏产业园内建设8个光伏项目,初步计划于2012年4月动工。
  但项目并没有如期开工。作为协议中过桥公司的毅达庆联,由于其内部股东对恒基伟业光伏项目认识的不统一,“最终当地政府让毅达庆联选择退出”。今年6月6日,原本的三方协议变为两方合同,投资百亿以上的光伏产业园 “现在主要由恒基伟业来做。”
  为何要在大庆投下如此手笔?恒基伟业副总裁王颐的说法是,“这是双方一拍即合的结果。”
  这种“战略合拍”对恒基伟业真正的诱惑或许在于当地政府对恒基伟业土地的 “慷慨”优惠。
  此说法得到了王颐的印证,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政府给了我们非常好的条件,一是将近300万平方米的未开垦荒地。”更为重要的是,“当地政府在大庆市高新区的中心位置,直接给恒基伟业100万平方米的产业园用地,都是净地,而且是零地价。”
  事实上,根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恒基伟业多个基地的调查了解,地方政府给予这家光伏新贵开出的“特价菜单”中,土地的优惠基本处在最前列。
  国家某部委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表示,“现在光伏投资的一个共同点是以民企为主,其中部分企业的目的就是圈地、圈资源,然后搞银行贷款。”
  但王颐表示,“国开行给恒基伟业的贷款,主要看的是工业项目,土地并不是最重要的。”
  俨然要建立一个庞大的光伏“帝国”的恒基伟业,今年投资超过了500亿元。王颐向记者坦言,“这些资金不可能全靠恒基伟业一家企业扛得起来,我们跟政府、国开行、基金和战略伙伴,形成了一个投资互动的关系。”
  一盘更大的棋局
  恒基伟业显然不会止步于当前的投资。“恰在别人不看好的情况下,我们快速地进行产业布局。”王颐说,“这就是我们的战略,特别是从去年年底开始,这个战略更加清晰。”
  据了解,恒基伟业在大庆市要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除去上游能耗大的硅锭不做,展开对光伏中下游产业链竞争的模式。由此,“从电池片开始,到电源管理系统、新能源汽车、直流住宅、大型屋顶发电、油田发电、大型的地面电站等等,恒基伟业在未来将要完成这样的竞争模式。”
  在技术方面,“我们跟美国一家企业,形成了一个合作研发的战略伙伴关系,其技术优先使用在中国,所以第三代、四代电池在大庆作为试点。”王颐说。
  接下来,恒基伟业会把“膜电池”引入国内,应用于农业大棚的发电等。而在离网电站方面,恒基伟业与一些油田进行对接,“有了离网电站的技术,对于油田来说,能够大量节省输往电站的成本。”
  实际上,恒基伟业自己也对投资在各地的光伏项目打问号,但又认为“未来光伏前景良好,公司对市场充满信心”。对此,赛迪智库光伏产业研究所副所长王世江向记者表示,“光伏这个行业也不是大家所认为的那么乐观,其前景更不是无限美好。”
  他分析指出,2010年,全国包括火电在内的装机量为960GW,去年刚好超过1000GW。光伏发电由于波动性,在所有的发电之中不能占到很大的份额。
  在王世江看来,“这种情况至少在2020年之前是如此。假如说光伏占到所有装机量的10%,那全国的装机量也才200GW。”
  他说,“光伏电站使用寿命是25年,平均下来每年的装机容量是8GW,但是现在的产能已经达到了40GW,因此现有的产能已经满足未来10年我国的需要。”另一方面,“包括恒基伟业在内的光伏企业,不过是生产太阳能组件的企业,它们系统集成的部分占了很大份额。”这意味着,“这个环节的竞争将会非常激烈。”
  /现场篇·重庆涪陵/
  恒基伟业项目夭折背后:地方政府质疑其实力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鄢银婵 发自重庆
  “张征宇对重庆市场比较重视。”近日,一位与其有接触的重庆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之前已有多晶硅企业在重庆布局,这有利于拓展太阳能电池产业链,并且,重庆土地价格远低于其他城市,“恒基伟业是打算在此大干一场的。”该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说。
  2009年10月,《重庆商报》报道恒基伟业与重庆市涪陵区政府正式签约,计划斥资11亿元在涪陵李渡工业园分期建设20条800兆瓦的超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项目占地达200亩。
  如今,距离当初所提的4年内基地建成计划已过去了3年,该基地建设情况究竟如何?
  项目夭折 公司仍“存活”
  对于3年前的这一投资计划,张征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明确表示,恒基伟业将与北京中联科伟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组建重庆吉阳恒基新能源有限公司,力争重庆基地在4年内全部建成,届时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并解决近万人的就业问题。
  11月14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此前报道中提及的基地所在地涪陵李渡工业园。在园区入口处,记者向保安表露身份想拜访重庆吉阳恒基新能源有限公司,却被告知该园区内并无该公司,并拒绝记者进入园区。
  无奈之下,记者向该园区管委会综合部办公室致电,希望了解详细情况。“以前恒基伟业确实打算到我们园区投资,但是这一计划并未实施,实际上他们从来没有在我们园区待过一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表示。随后,记者又就此事向涪陵区投资贸易促进局求证,得到的回复一致。
  那么该项目最终夭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记者辗转联系到一位与重庆吉阳恒基新能源有限公司有着密切联系的人士,记者刚讲完“重庆吉阳恒基新能源有限公司”这几个字,该人士便匆忙打断记者问话,表示该公司已经注销,至于背后原因他不方便谈。
  蹊跷的是,记者在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查询的企业档案信息却显示,重庆吉阳恒基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状态仍为“存活”。对于上述人士 “该公司已经注销”的表述,该局工作人员回应,如果企业到工商部门办理了注销,那么档案也会一并更改,不可能存在注销企业仍为“存活”的记录。
  合作止步于意向性协议
  “涪陵基地项目并未实施,但为该项目所注册的公司却仍存活,项目夭折对外也并无风声透露,可能另有隐情。”上述与张征宇有所接触的人士如是猜测。
  至于何种“隐情”,似乎与政策补贴存在联系。重庆一名光伏行业内人士透露,我国自2009年针对光伏行业开始实行“金太阳”补贴政策,根据该政策,并网光伏发电项目按光伏发电系统及其配套输配电工程投资的50%给予补助,对偏远无电区的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按总投资的70%给予补助。
  上述人士称,“金太阳”补贴政策主要采取“事前补贴”方式,即投资方在项目开建之前就能拿到补贴。“也就是说,只要有公司与地方政府签订太阳能发电等投资协议,这个公司获取大量财政补贴的机会便特别大。以此推断,不排除恒基伟业涪陵基地已取得‘金太阳’财政补贴(的可能性)”。
  不过,这一推断在重庆市涪陵区李渡工业园招商部熊主任看来并不成立。“2009年10月,我们同恒基伟业就投资太阳能电池生产确实达成了初步共识,也签订了初步意向性协议,但是在我们就该项目进行了可行性调研后,我们拒绝了同恒基伟业的合作”。
  熊主任称,工业园组成的调研组发现,国内光伏行业产大于销,缺少市场前景,同时恒基伟业在国内多地兴建光伏基地的做法也让其对该公司实力有所怀疑,再加上同恒基伟业进行细节性谈判时,对方提出的优惠政策难以协调,最终才选择放弃了合作。
  “从签订意向性协议,到2009年12月份拒绝合作,要用2个月时间便取得‘金太阳’补贴不大可能。”他表示,涪陵项目谈崩后,其所注册的重庆吉阳恒基新能源有限公司便一直处于空壳状态。
  而上述业内人士称,重庆吉阳恒基新能源有限公司在近3年时间里并未注销,可能有另辟战场的打算。
  /现场篇·甘肃金昌/
  金昌恒基伟业:划拨土地约等于白给?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黎光寿 发自甘肃金昌
  东西长2.8公里,南北宽1公里左右,已经围上了铁丝网。金昌恒基伟业光伏发电场相关人士表示,原计划年底完工的100兆瓦光伏发电工程现在已经无法实现,要到月份才有机会完成。
  而在2013年,金昌恒基伟业还有新的建设计划,将兴建第二期200兆瓦的光伏发电场,目前正待审批。
  刚开工的大工地
  日,甘肃,“镍都”金昌,阳光明媚。从城区出发一路往北5公里左右,在戈壁滩的乱石堆中,插着几块木牌,上面写着“振发新能源”、“艾力克”、“恒基伟业”等。
  再前行7公里左右,眼前就出现非常壮观的太阳能电池板。两公里之外,就是恒基伟业的100兆瓦光伏发电场。
  记者看到,恒基伟业的工地里,工棚已经搭建完毕,工地四周用铁丝网围成了一圈,一眼望不到尽头。一些红砖散乱摆放,工地上有零星的工人在干活。
  一张题为“甘肃阳光照恒基,再创金昌光伟业”的大牌子上记载,该地名为金昌市新能源产业园,金昌恒基伟业电力发展有限公司拟在金昌市太阳能发电项目区建设600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其一期工程为正在金昌市金川区西坡风力发电场开展的100兆瓦项目。该项目占地2.88平方公里,投资规模为11.5亿元,平均年发电量14396.77万度。
  该大牌子还记载,该工地的“EPC”
  (即“设计”、“采购”和“施工”,与通常所说的工程总承包含义类似)单位是上海恒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记者在现场看到,按其衔接紧凑的施工进度表显示,工程从日开始三通一平,最后工作环节是设备调试和并网发电,时间在日。
  现场工作人员自称是上海恒胜公司人员,工程从2012年6月份就开工了,但后来因事耽搁了两个月,到9月份才恢复建设。
  现场一汪姓负责人表示,目前恒基伟业工地上的设备采购已经到位,三通一平工作准备完毕,如果天气条件好的话,年底完工没有问题。但金昌恒基伟业办公室主任王智勇证实,金昌恒基伟业的工地原计划今年年底竣工投产,但由于特殊原因被耽搁,10月份才又开工,现在还处在基建阶段,只能算是前期工作。但当地11月15日以后气候恶劣,年底竣工投产的计划是实现不了了,大约要到明年4月份才能完工。
  土地费用极低
  相关资料显示,金昌恒基伟业成立于日,注册资金500万元,经营范围是光伏产业链投资、咨询、建设、运营、装备制造和旅游开发,由北京恒基伟业占70%股权,出资350万元,张家港吉阳新能源有限公司占30%股份,出资150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恒基伟业在甘肃金昌风电场的投入尽管目前只有100兆瓦,但该公司宣称,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对光伏发电的投入将达到600兆瓦。《甘肃省金昌市光伏发电场规划报告》显示,该市光伏发电场的总规划装机容量为15200兆瓦,即使恒基伟业按照计划投资金昌市的光伏发电场,也只相当于规划总量的1/25。
  记者注意到,在金昌市已经在建设的西坡光伏发电场上,全是草木不生的戈壁滩。王智勇表示,恒基伟业在金昌市所获得的用于发展光伏发电的土地,是当地政府无偿划拨的。但当地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政府部门人士称,甘肃省的文件要求是无偿划拨,但市里还是向企业收了每亩21.6元的土地费。不过这些土地费是否返还,该人士没有回复。
  据记者了解,恒基伟业所使用的土地证件正在办理当中。王智勇表示,恒基伟业还在金昌设立了生产太阳能发电设备的工厂,这些土地还是要通过购买才能拿到。他表示,2013年将要继续发展200兆瓦的光伏发电项目,“目前我们的报告已经送交甘肃省发改委,正在等待审批”。
  (于垚峰 孙嘉夏 李泽民)
关注微信,享受大楚新折扣。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的微信二维码。
精彩推荐焦点今日热评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