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煤神马电务厂书记杨改革24号记要

带领企业走出困境的&当家人&
文/图 本报记者 孙芳芳
&&& 3月14日上午,在一矿平通公司院内,该公司经理石红涛正和几名职工围在一起,研究他们自己改装的皮带切割机的性能。
&&& 近年来,受煤炭市场大环境影响,该公司生产经营陷入困境,订单减少,职工收入也受到了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石红涛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该公司其他班子成员一起,狠抓产品销售,积极开拓市场,并深挖内潜,使曾经亏损的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寻找销售增长点
&&& 最近几天,石红涛和几名职工一直在研究改装皮带切割机。他们将废旧皮带切割后做成锚盘,代替矿上使用的铁制或木制的锚盘。
&&& &铁制或木制的锚盘采购成本较高,我们从兄弟单位学习后,对皮带切割机进行改装,不仅能为矿上节约成本,还能增加公司销售收入。&石红涛说。
&&& 目前,该公司印刷车间和电器维修车间共有5名职工。受市场影响,这两个车间工作量减少,职工每月工资只有1000元左右。如果用皮带切割机制作的锚盘试用成功,这几名职工的收入就会增加。
&&& 该公司经营的产品包括金属编织网、矿用道岔、钢锹、塑钢窗和PVC管材等。为打开产品销路,让职工有活干、有饭吃,石红涛通过畅通矿用道岔和钢锹这两个外销核心产品销售渠道,全力开拓市场。
&&& 该公司是集团内部唯一生产钢锹的单位。石红涛利用这一优势,于2014年注册了&平通&商标,在集团内部打开了钢锹销路,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约100万元。
&&& &现在是市场经济,企业发展机遇稍纵即逝,只有不断开动脑筋,抢占先机,才能在保生存的战场上站稳脚跟。&石红涛说。
&&& 石红涛还制定销售奖励政策,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通过努力,目前,该公司将道岔销售到六矿、吴寨矿和首山一矿。去年,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100多万元。
精打细算深挖内潜
&&& 严峻形势下,石红涛精打细算,深挖内潜,努力节约成本。
&&& 金属编织网是该公司的主要产品。生产金属编织网时,需要通过拉丝机将直径6.5毫米的线材拉成3.8毫米,如果拉丝中断,线材就直接报废了。为了节约成本,石红涛要求职工把拉断的线材焊接好继续使用。
&&& &虽然是一点小材料,但是不细抠,时间一长也是不小的浪费。&石红涛说。
为职工解除后顾之忧
&&& 石红涛把关爱职工放在重要位置,努力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工作。他经常深入车间、班组,和职工谈心,了解职工的工作、生活情况,着力解决职工的生活难题。
&&& 该公司织网车间都是女工,她们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由于工作原因,车间的女工每天都要加班加点干活,非常辛苦。石红涛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在车间里为她们腾出一间小休息室,并装上了空调,方便她们休息。
&&& 前两年,该公司安排职工体检,两名女工被查出患有疾病,急需住院做手术。由于两个人的家人忙不过来,无法陪护,石红涛便经常到医院看望她们,还专门安排职工陪护,解除了她们的后顾之忧。
&&& &越是发展遇到困难,企业越要关注职工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当他们需要帮助时,我们要尽最大努力,伸出援手,不让他们有后顾之忧。&石红涛说。
(本网所发图文版权均归《中国平煤神马报》所有,如有转发,请注明出处。)
编辑:王雪蓉&&责任编辑:宗坡用汗水和智慧编织未来
□本报首席记者 陈璐
我的微梦想
&&& 做&竞争力世界第一&帘子布企业的员工
&&& &&王保襄
&&& 王保襄,帘子布公司原丝一厂保全工段工段长,参加工作36年来,曾多次被该公司评为&先进生产者&、&安全生产先进个人&,被集团评为&先进工作者&。
&&& 帘子布公司员工,是最让王保襄骄傲的身份。
&&& &这几年,我们公司已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我们的尼龙66工业丝、浸胶帘子布产销规模连续3年保持世界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0%,国际市场占有率达37%&&&3月16日,说起帘子布公司的发展,该公司原丝一厂保全工段工段长王保襄激动地说。
&&& &咋能不激动呢?&王保襄笑着对记者说,&企业是咱的家,家好了咱才能好啊!&
&&& 该公司提出的向&竞争力世界第一&迈进的愿景目标,让王保襄感到兴奋。做&竞争力世界第一&帘子布企业的员工,成了王保襄的梦想。
&&&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王保襄将自己的汗水挥洒在了岗位上。
&&& 3月6日凌晨3点,王保襄的手机突然响起。&王段长,一期1211泵漏盐严重,1213盐槽液位无法保证。&电话那头,原丝一厂值夜班的一名聚合巡回工着急地说。
&&& &好,我马上过去。&王保襄挂断电话,立即穿好衣服,走出家门。王保襄赶到车间,打电话的那名聚合巡回工正焦急地搓着双手,等待着他。
&&& &别急,我已经通知其他人了,他们马上就到。咱俩先去现场。&王保襄说。
&&& 经过检查,他俩发现,由于设备长时间运行,盘根磨损严重,导致不能正常运行。王保襄对那名聚合巡回工说:&你放心,今晚无论如何都要处理好,尽量不影响正常生产。&
&&& 说话间,保全工段技术员孟红星、班长杨国富等陆续赶到,大家七手八脚地准备工具。王保襄交代完注意事项后,挑了最难干的活干起来。
&&& 经过2个多小时的忙碌,他们更换完盘根。看着设备正常运行,才都松了一口气。
&&& 整理好现场,天已蒙蒙亮。忙碌了几个小时的王保襄趴在桌子上打了个盹,又开始了工作。
&&& 作为保全工段工段长,王保襄多年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的习惯。只要现场出现问题,不论白天还是黑夜,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这样的深夜抢修,对他来说司空见惯。
&&& 对于王保襄身边的职工来说,也有一件习以为常的事,那就是看到王保襄因为技改而废寝忘食。
&&& 王保襄所负责的保全工段有几千台设备。为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王保襄定期组织人员对设备进行排查,并把设备的运行周期、安全运行状况等登记在册,建立设备管理档案。
&&& 为更快地消除设备隐患,王保襄还带领职工不间断地开展技术攻关活动,用最小投入获取最大成效。
&&& 前不久,针对某型号卷绕机在换机、瞬间停电、上机或复位后出现无信号、断电或夹具不到位的问题,王保襄坚持在现场观察情况,统计数据,熬了很多个夜晚,最终通过改造SAIA控制板,有效解决了问题。据统计,这一改造,每年可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近30万元。
&&& 在王保襄的办公桌上有一个厚厚的本子,上面记录着一些设备的位号、备件的规格等内容。王保襄记录这些也是为了更好地寻找创新点。在长期记录中,王保襄发现某型号卷绕机夹具端盖消耗很大,报废主要原因是端盖销孔磨损后漏气造成夹具打不开。对此,王保襄积极攻关,最终通过在合适部位增加销孔,使端盖可重复使用。
&&& 多年来,王保襄潜心研究所维护的设备,练就了耳听、手摸判断设备故障的绝技,总结出听、摸、闻、查&四字诀&。他还常常把自己的绝活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工友,让他们都能快速成长。
&&& &要想实现梦想,仅凭我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我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大家就能共同成长。这样一来,我们离梦想就会越来越近。&王保襄说。
(本网所发图文版权均归《中国平煤神马报》所有,如有转发,请注明出处。)
编辑:宋瑞霞&&责任编辑:宗坡一个女教师的公益之路
本报记者 张帆
&&& 今年44岁的张月梅是十矿职教中心的一名教师,参加志愿活动已有10年。她不仅是一名爱心志愿者,还是矿山的贴心协管员。
&&&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每次做完公益活动,听到别人一句真诚的谢谢,我就感到特别快乐。有人嘲笑我,说我傻,但我却乐在其中。&3月10日,张月梅笑着说。
热心的小红帽
&&& 加入爱心志愿者行列10年来,张月梅参加了近500次爱心志愿服务活动。2011年,张月梅任十矿爱心志愿者小分队组长。
&&& 3月7日,张月梅与丈夫张志全一起参加了该矿组织的无偿献血。10年来,张月梅累计献血4000毫升。她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组织职教中心学员无偿献血。当个别学员对献血有恐惧心理时,她就耐心劝导,还用九矿&献血大王&苗国青的事迹鼓励他们。在张月梅的影响下,她的一些亲友、同事及学员也参加了无偿献血,还有一些人成为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 爱心志愿服务中的感动瞬间是张月梅无私奉献的源动力。去年夏天,张月梅到市区一家孤儿寄养点看望残疾儿童。当张月梅抱起孩子,看到他们渴望的眼神时,她的心里泛起了波澜。临行前,一个3个月大的男孩军军向她挥手告别。那一刻,张月梅更加坚定了要将公益之路走下去的决心。&&&&
&&& 2014年冬天,天气特别寒冷,张月梅得知鲁山县背孜小学的贫困学生缺少过冬衣物,就在十矿爱心志愿者小分队发起&献出爱心,为贫困山区儿童捐献棉衣&倡议活动。短短一周时间,他们就筹集棉衣300余件。张月梅还买了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和志愿者们一起,冒着严寒把衣物和生活必需品送到孩子们的家中。
&&& &公益活动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张月梅说。
贴心的协管员
&&& 张月梅还是一名贴心的女工协管员,该矿很多职工都认识她。
&&& 2015年夏天,张月梅参与了该矿连续开展两个月的&亲情嘱安全,茶水送清凉&女工协管活动,一天也没落下。&
&&& 张月梅擅长做&三违&职工帮教工作。经她帮教过的&三违&职工,没有一个重复违章。
&&& 高建歌曾经是该矿一名&三违&职工。一开始,高建歌对帮教不以为然。张月梅反复给他分析&三违&的危害,还经常和他聊天,打电话询问其工作和生活状况。得知高建歌的母亲生病,张月梅主动到他家里看望老人。& 后来,两家人成为好朋友。高建歌也杜绝了&三违&行为,还成为队里的生产骨干。&
&&& &有人说我这样付出太傻,可我愿意继续做这些傻事。我还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张月梅说。
(本网所发图文版权均归《中国平煤神马报》所有,如有转发,请注明出处。)
编辑:王雪蓉&&责任编辑:宗坡中平青〔2013〕24号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平青〔2013〕24号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追逐文学梦的老人
文/图 本报记者 景笑羽 通讯员 孔雪
&&& 2月16日,当记者在集团老年作家协会办公室见到该协会小说创作部常务副主任、朝川矿退休干部张礼安时,他正在对自己的小说手稿《入乡随俗》进行修改,并不时征求该协会会长薛海文的建议。
&&& &我从小就对文学感兴趣。这部小说是我这几年的心血。我要多修改几遍,让小说更精彩。&张礼安说。
&&& 上小学四年级时,张礼安无意中翻看了《吕梁英雄传》,立刻就被吸引住了。这本书是繁体字,他看不懂,就借来字典和报纸,将不认识的字查过字典后抄在报纸上,就这样看完了整本书。
&&& 这次看书经历深深影响了张礼安。慢慢地,他爱上了看书,如饥似渴地看了许多书,如《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因为对文学的热爱,1981年参加高考时,张礼安的语文成绩排名叶县第一。
&&& 1983年,张礼安到朝川矿工作。由于平时工作忙,他没有专门进行创作,只是偶尔写些游记。2005年,他萌生了写东西的想法。正好该矿杂志《朝川河》创刊,他就把以前读《三国志》的读书笔记重新整理一下,在杂志上连载,一直坚持到现在。
&&& 后来,张礼安成为该矿老三井的党总支书记和纪委书记。2008年,他开始酝酿创作一部小说,并给小说起名《入乡随俗》。小说通过讲述男主人公起伏的仕途历程,反映一些现实问题。几年下来,张礼安断断续续地写了七八万字,主要以搜集资料为主。
&&& 为了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2014年春天,经朋友介绍,张礼安加入集团老年作家协会。他认真学习,虚心向协会会长和其他会员请教。为了学习小说创作技巧,他经常看一些名家名著,如王笠耘的《小说创作十戒》等书。每看一本书,他都要做读书笔记,至今已写了40多本读书笔记。
&&& 2015年退休后,张礼安潜心创作,每天创作6个多小时。目前,他在对小说进行后期修改。
&&& &小说目前有近30万字。这段时间再加把劲,争取今年出版,也算圆了自己的文学梦。我会在文学创作的路上一直走下去。&张礼安笑着说。
(本网所发图文版权均归《中国平煤神马报》所有,如有转发,请注明出处。)
编辑:宋瑞霞&&责任编辑:宗坡
上一篇:没有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面深化改革会议记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