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来自哥伦比亚监狱碎尸的电影叫什么

电影的原型:斯坦福监狱实验 详细介绍
  斯坦福监狱实验是1971年在斯坦福大学进行的,当时津巴多正在斯坦福大学任教。津巴多把心理学系大楼的地下室改装成监狱,花15美元一天请来了一批学生参与实验。这批学生要参加实验必须先通过一次测试,以证明他们是“心理健康、没有疾病的正常人”。  一共有70名来自美国各地的学生申请参与这个为期两周的实验,他们绝大多数是在斯坦福大学和加州伯克莱大学参加夏季课程的学生。24名学生通过了测试,学生以随机的方式被分成了两组角色:其中9名学生担任监狱中的“囚犯”和9名学生则以三人一组轮班担任“看守”的角色。津巴多本人则担任监狱长的角色。  为了实验更真实地模拟现实,担任“囚犯”的学生身份以数字代替,每个人都穿上犯人的衣服,戴上脚镣和手铐,有些学生是在家里被逮捕的,被铐上手铐,戴上牛皮纸头套,而执行逮捕行为的是同意与津巴多合作进行实验的加州警方,面对呼啸而去的警方,不明就里的邻里大为惊讶;而担任“看守”角色的学生则是穿着警服,戴上黑色的墨镜以增加权威感,在囚犯进牢时,按照监狱的正式程序对犯人进行裸体的搜身,他们拥有一切真实狱警所拥有的权力。而自愿参加实验的学生们则被告知实验过程中,他们所拥有的部分人权可能被侵犯。  一切如此真实,为的是让双方可以真正进入预置的角色。津巴多的模拟监狱应该不会发生什么骇人听闻的事情,毕竟这批所谓的看守和囚犯都是通过心理测试证明是“正常的、心理健康的”好人。津巴多也在1996年多伦多举行的讨论会上坦诚,在实验进行之前,觉得有可能只是无聊的两个星期。  实验开始的相遇是尴尬,毕竟对于看守和囚犯双方而言,都需要时间进入角色。无聊的时光如何打发?于是这群耳濡目染于当时美国反越战学潮的学生囚犯开始挑战权威:撕掉缝制于衣服身上的编号,把自己锁在牢房内不理会看守的命令,并取笑看守。  看守一下子变得不知所措,作为监狱长和实验负责人的津巴多则告知看守们要自行解决问题。于是看守们采取措施对囚犯进行“镇压”:脱光囚犯的衣服、把囚犯进行数个小时的禁闭、没收枕头和被褥、取消囚犯的进餐、强迫囚犯用手清洗马桶、进行俯卧撑或者一些没有任何意义的活动而羞辱囚犯、剥夺囚犯的睡眠、半夜把囚犯拉出来清点人数和进行各种屈辱性的活动。他们还采用了心理上的分化策略:服从管理的好囚犯会被提供特权,更好的牢房和伙食。  这些“正常的、心理健康”的好人“看守”学得好快,如果看过任何一部关于监狱电影的话,这都是看守的狱警常用的策略。随着实验进行,看守们采用的惩戒措施日益加重,以至于实验人员不得不对他们进行提醒。  在实验进行到36个小时的时候,一名囚犯因受到极度精神压力而出现哭泣、咒骂等各种各样的歇斯底里症状而退出了实验。实验仅仅进行了不到两天的时间,“正常的、心理健康”的一个好人已经被一群“正常的、心理健康的”好人折磨得濒临崩溃。  该名编号为8612的囚犯是第一天率领囚犯反抗和挑战看守权利的领导者,因此在看守们的反击中受到了“特别的照顾”。当一系列的惩罚加诸于身后,8612已经察觉这不是一场模拟的实验、一个虚拟的监狱,而是一个“不是由政府、而是由心理学家设置的真正监狱”。当8612向津巴多当面提出要求的时候,津巴多也已经完全进入了监狱长的角色,他考虑的已经不是8612的精神状态,而是如果8612退出,会引起更多人退出,实验就无法进行下去了。  于是津巴多像所有的监狱电影中的监狱长会做得一样,向8612承诺让看守不再折磨他,给他好的待遇,同时他提出一个浮士德式的交易:让8612回到监狱做他的眼线,向他提供监狱中的信息,如果同意,津巴多就会迟一点的时候“释放”8612。 8612答应了津巴多,重新回到实验当中。当8612回到监狱中,其他的囚犯们开始意识到,他们无法退出,实验负责人员不会让他们退出实验。希望就此幻灭。  津巴多事后回忆他当时的判断,他觉得8612是心理上过于软弱,无法承受哪怕是一丁点的压力,毕竟实验只进行了大概一天的时间,怎么可能会那么快就要求退出实验呢?实验还有13天的时间啊!  作为实验设计者、心理学家的津巴多,本应客观地评价8612的状态,结果也被监狱长的角色所逐渐控制被影响他的判断。这种控制一直持续到第六天,直到一个局外人的出现,才把津巴多从监狱长的角色中“挽救”了出来。  而就在8612提出退出的当晚(36小时),当津巴多的研究生Craig Haney作为实验负责人之一轮值夜班时,发现8612“精神已经崩溃,强烈要求退出”,8612无法承受“看守们持续不断地骚扰,仅仅是因为他在第一天领导了囚犯对看守的对抗。”在同意8612离开监狱进行短暂的休息后,Craig Haney要做出一个外人看来很容易,但当时他感觉极度困难的决定:是同意8612离开还是拒绝他的要求?津巴多是他的导师和“老板”,午夜时分,不能够骚扰他的休息。同意?毕竟我只是个二年级的研究生,这个实验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和资金进行筹备,让8612轻易退出便意味着实验设计受到影响,无疑结果的准确性也成疑问。但当前这个年轻人的状态是他们在设计实验时无法想象的,不放的话行吗?  经过一番挣扎后,Craig Haney还是决定同意8612退出实验。  津巴多和他的同事第二天早上回到了实验室,质疑为什么Craig Haney同意让8612退出实验。经过一番讨论之后,津巴多认可了Haney的决定。同时,在后备名单中,他们挑选了一位学生,让他在当天下午加入实验,填补8612的空缺。  而在斯坦福大学古老而庄严的心理学大楼地下室,敌对情绪日益升级:看守们还在继续着他们的游戏,想方设法折磨囚犯;囚犯们则继续承受着折磨,以行尸走肉般的顺从回应。这已经不是一场cosplay了,不是一次愉快的暑假回忆,不是一次舒服的打工经验,而是一次噩梦。在试验开始的时候,“看守和囚犯之间没有任何的差异性;而在试验持续了一周以后,他们之间已经没有任何的相似性了。”  魔鬼已经被释放出来了。它狞笑注视着这群曾经“健康的、心理正常”的好人,它让一些“看守们”沉醉于规训与惩罚的快感;让部分尽管心理感觉不对、但迫于角色与承诺所赋予的服从义务而不得不配合其他看守,从来没有提出过异议和反对,只是私下向囚犯提供帮助;它让仇恨在“囚犯”心中播种,以致试验结束之后,当“看守”们和“囚犯们”同坐一起讨论时,敌对的情绪让讨论变成了凶恶的对质,当他们在试验过程中接受试验人员的访谈和问卷调查时,他们呈现均是怀疑的情绪,在他们看来,这群最初友好善良的试验人员就是铁笼的制造者;它让本应客观的心理学家失去了判断。  试验一直持续到第六天。监狱情况渐进式的恶化启动了所有参与者的心理适应机制:一切都是正常的,一切都是如试验设计所安排的进行。连接替8612进入试验的代号为416的候补学生最初的“这是个疯人院”的印象也已经被“这理应是个疯人院”的看法所代替,尽管他最初的时候以绝食进行反抗,但经历了黑房幽禁、狱友在看守鼓动下对他进行羞辱的经历后,本应最是正常的他换来的是彻底的孤立,他的绝食对抗让看守和囚犯们从某种意义上站到了一起。  囚犯们以条件反射式的反应接受看守们的各种要求。也有些囚犯以“疯狂的表演”模仿8612,希望以此换取退出试验的机会:在试验的第三、第四和第五天,各有一名囚犯被同意退出了试验。第五名囚犯在退出的请求被拒绝后,全身出现皮疹的症状,最终退出了试验。  试验过程中,囚犯们实际上有大量的机会接触外界。在只持续了六天的试验中,大约有100多人以不同的身份接触这群囚犯:包括一名真正的典狱官,在接触了所有的囚犯后,他观察到这场模拟试验在这批学生囚犯身上造成的反应与首次坐牢的人非常相似;20 多名心理系的学生从视频监视器和窗户中观察试验;24名囚犯的父母和朋友在探监的时间和囚犯接触,而其中一位母亲在探访之后寻访了一位神父,在神父找到了一位律师提供法律咨询如何让她的孩子脱离“斯坦福监狱”,这名律师在试验的最后一天与所有的囚犯进行了访谈。  这100多个人,包括看守和囚犯,试验的设计者、心理学家津巴多,都没有想过还有一个选择:中止试验。他们已经成为局中人,被困在以理性和科学为借口所编织的铁笼之中,无法脱身,唯有服从,扮演着各自的角色。  直到试验的第六天,一名年轻的女士的到访。  当Christina Maslach接到津巴多的邀请参与斯坦福监狱试验的研究项目时,心里为之一动。刚刚获得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的她另一重身份,是津巴多的女友。但Christina已经获得了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助理教授的职务,正准备动身,分身无暇的她只好拒绝了爱人的邀请。  但她还是答应了津巴多帮忙做一些访谈。为了对访谈有所准备,她在试验进行了大约一周之后的周四晚上来到了斯坦福监狱。一开始的印象是平静,与其中一名看守进行了交谈之后,她的感觉是这是一位礼貌、友好和让人愉快的好人。  而这晚负责轮班的是昵称为John Wayne的看守,斯坦福监狱最“臭名昭著”的狱警。尽管耳闻John Wayne的作为,Christina见到了John Wayne之后却感到非常震惊(absolutely stunned):与传闻相反,John Wayne是一个绝对的好人。但直到她开始试验观察时,看到的却是完全不同的一个人:他戴着黑色的墨镜,手持警棍,身穿制服,放声嚎叫,痛骂犯人,让犯人报数时表现出一种粗暴的态度。  当时正当洗浴时间。洗浴房在监狱外,看守把犯人用脚镣锁成一列,每个人都戴上头套,完全看不到环境的情况。再把他们带到洗浴房。津巴多通过观察窗看着发生在监狱的情形,兴奋地对他的女友说:“快来看,看一下现在要发生什么!”“看到没有,这场景是太棒了!”但Christina却把头转过去,不忍再看,心里充盈着一种冰凉而作呕的感觉:如此残暴的场景让她感觉到一种女性置身于男权世界所产生的无力感。  随后,离开了试验现场后,津巴多想要知道Christina对整个试验的评价。但他得到的却是出乎意料的愤怒、恐惧与泪水:“你对这些孩子做的事情太糟糕了!”辩论、争吵,Christina感到害怕,面前这个不再是她熟悉的爱人,那个以爱生如子闻名斯坦福的温柔而敏感的心理学家。他们之间的立场从来没有如此巨大的对立和分歧,他们之间的争吵从来没有如此剧烈,如此漫长,留下如此巨大的创伤,她甚至无法想象以后会和这样的一个人相处。  这场争吵的结果是津巴多最终屈服了,从他监狱长的角色、从他对试验理性的准确和客观的追求中脱身而出,向他的爱人道歉,并且决定在第二天早上终止试验。召集所有与试验相关的人一起,反省整个过程:一场模拟的试验是如何逐步演化成一个真正的监狱,一个如此严重的疯狂之地(madhouse)?  此刻,津巴多感到的不是失望,而是如释重负,如释重负的,还有他和Christina,当时他的女友,后来变成了他的妻子,之间的关系。  但真正让Christina后怕的,是她作为系统挑战者、不服从者的角色:如果她一直参与试验,她能够有如此巨大的感情触动吗?如果她参与了设计,每天目睹事情的发生而产生心理的适应性,眼前的这种疯人院会不会像所有其他参与试验项目的100多个人一样,变成一种正常? 她真的不能够做出肯定的回答。  就像莫罗的那句老话:“我们都是自身经历的囚徒(we are prisoner of our own experience)。”
分享到微信
  we are prisoner of our own experience.
  
     
  
  悲劇啊 我要寫論文 組織行為學啊!!! 就是根據這出電影寫的..........
  我们进化的比猴子好吗?
  
  是的。
  
  因为至少和它们相比,我们相对性的强大。
  
  我们至少还能反抗。
  
  好可怕啊
  
  大陆的60、70、80年代 不就是把这些实验在某种层次上真实演绎。
  太激烈了~~ omg
  妈的,在书上看到过这个实验,当时我就震惊了。
  是不是每个人心中都潜伏着一个魔鬼?
  观察者更可怕!!!
  人的内心都潜藏着一个巨大的魔鬼,我们终究走向自我灭亡,外星文明真的有吗?和我们一样?还是……
  想到曾经被一个专制专横的老头子管教,周围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忍一忍。
  感觉初中高中有一点点实验的味道,那些对别人和善儒雅的老师面对学生就像残暴的狱警一样
   08:18:59 脚脚guo  感觉初中高中有一点点实验的味道,那些对别人和善儒雅的老师面对学生就像残暴的狱警一样
  
  绝对的权利下总是会有无比残忍的事
  初中高中的比喻楼上说的很好。
  如何跳出生活中的监狱游戏?
    我们至少还能反抗
  就像体制?我在研究生院的学习中就强烈地体会到这点,体制塑造了讲师们的上课方式,即时到了研究生阶段依然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和所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老师讲课的方式和初中时期没有本质的区别!!
  已经有书了。。。。《路西法效应》
  权利产生的甜蜜让人迷失,仅仅6天。
  写得真好! 对。我们都是自身经历的囚徒。要试试跳出自己的思维圈。感同身受是不可能的。可能的只是信仰。
  we are prisoner of our own experience
  和很多人一样,看了这电影我感触很深刻。。
  我们很多时候,都把自己看成监狱的值班者,强加一些自己的观点、意愿给别人,不顾及损害了别人的感受。这种强加必然会发生反抗的。在极度怀疑和对抗的心理状态下,就算是好人也会逐渐的相互对立、相互压制,而不服压制的,终将导致矛盾升温~所以以后和别人讨论问题的时候,我自己就不会在别人不同意自己的观点的时候就骂人、不会在别人出现了小错误的时候就骂傻x。同样,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如果过多的怀疑别人是刻意的想压制自己,那么自己就会因为怀疑而打压别人,最后升级为赤果果的对骂
  不受约束的权力、造就无法无天的官员,无法无天的官员、比恶魔有过之而无不及!
  权利是只“魔手”、可以把普通人变成“恶兽”!中国的权利肆虐了几十年、恶兽横行无忌!
  书正在看,电影业出了,这个比较瞅瞅
  群体学 还有穿上什么衣服就自然会想象自己就是那类人
人类的心理多重性真是太复杂了
  人性本恶应该是才是正理
  学Business Ethics时候在Tutorial上看了斯坦福实验,电影夸张了些,把想表达的东西尖锐化了。
  看过老版,而且看过老版的朋友都说新版不如老版。
  记得老版的介绍说原型在德国啊
  是在提醒我们对自身加以约束吗?才不会导致人性丑恶的一面横行
  路西法效应
  参加实验的都是“心理健康、没有疾病的正常人”,好人,但人仅仅是好还不够的,还要有知识,实验监狱里没有人知道或者反思专制,但现实里有啊,所以说这个实验的设计有问题,他应该在请一帮纯洁无邪的好人进去之外,还要请几个学富五车,中年谢顶的教授学者一起进去参加实验,在有人宣扬自由民主的情况之个,恐怕这个实验的结果会更符合现实和人性,而不仅仅是好人成魔
  实验是个舞台有台上的也有隔岸观火的,人生是个舞台有上场的人没台下的戏迷了
  我们这帮乌合之众啊,在权利跟体制下,以为自己什么都是,其实自己什么都不是!
  我们都是自身经历的囚徒
  we are prisoner of our own experience
  这个电影好像在黑这个实验
  这个实验本身就是个谬论。
  无聊的电影 无聊的实验
  你还觉得你比猴子高级吗?
  不得不说,这篇文章太有用了~
  能让男人放下屠刀'无疑是这世上最伟大的功业
  有点偏颇。
  首先电影没有真实再现斯坦福监狱实验。
  其次,既然是实验就应该多次采样,单次实验就能说明真实?太不科学太草率了吧。
  如果多几次试验,肯定会出现以下情况:
  1. “和谐”。狱警一定程度的欺负一下囚犯。囚犯不去计较,过去。
  2. “太平”。什么也没发生,狱警很客气,囚犯也乖。
  3. “暴力冲突”。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没有coward,只有暴力。
  而影片拍的是中间状态。不断有麻烦但还没到你死我活的状态。你到底是忍还是反,倒是做个选择啊。
  而且不合理的是,最后情况失控了,愤怒的囚犯肯定会把狱警碎尸万段。但是竟然收放自如,都只是皮外伤?
08:18:59 脚脚guo  感觉初中高中有一点点实验的味道,那些对别人和善儒雅的老师面
08:18:59 脚脚guo  感觉初中高中有一点点实验的味道,那些对别人和善儒雅的老师面对学生就像残暴的狱警一样
  确实,看电影时候让我想起了初高中的生活,这也是班主任的一种心理惯性吧,为了维持一种秩序,不在乎学生的尊严
  '能让男人拿起屠刀的'也绝对是这世上最残忍的恶障
  原型很好,改编地太烂。。
  什么样算“好人”,没做过坏事的人?我不觉得,没做过坏事的原因有很多,没有动机,没有条件,都有可能,一旦到了合适的时机,就可能做。如果实验找的是那些,内心有坚持,有坚定的信念,对社会、对世界有思考的人,那不过就是无聊的两个星期而已。还有我个人的意见,如果有女性参与的实验,或者全部由女性参与的话,结局肯定也有所不同,男性不能代表全人类好么。
大陆的60、70、80年代 不就是把这些实验在某种层次上真实演绎。
大陆的60、70、80年代 不就是把这些实验在某种层次上真实演绎。
  我不知道他做这个实验到底是个什么目的?如果只是想挖掘人的本性,黑暗之处,完全没有必要。任何一个人在那样的处境下都会反抗,这在法律上叫做不可期待性。。。
  假如实验结束的第二天,所有狱警和囚犯的角色互换会发生什么呢?
  这个评论是改自这篇文章的吧:
  为什么没有终极反抗?
  很简单,这只是个博弈游戏,按照电影设置的规则,只要有人退出游戏结束,大家都没钱。那么囚犯只要威胁看守,如果过头,那么就终极反抗,导致游戏结束,谁都没钱。
  所以,如果多次重复这样的游戏,聪明的囚徒和看守就会达成自律的默契,谁都不骚扰谁,大家顺利完成游戏,拿到钱。
  终极的反抗是什么?暴力?还是退出实验?反抗的又是什么?狱卒的虐待行为,还是实验本身?就我看到的书中描述,最让人痛心并震撼的部分就是:大家都是在提前签了协议、完全了解实验内容、并知道自己随时可以退出实验的前提下,参加实验的。可是直到最后,实验组织者已经很明白地暗示:如果愿意退回参加实验的报酬,就可以当即退出实验,可仍然没有人表示要退出。--------这真是让人想起那句话:“人生如游戏“,入戏太深要人命啊。
  关于终极反抗的问题
  1、试验本身是付给报酬的,可以认为所有参与试验的人都是为了报酬
  2、试验规定了中止试验的条件:有人退出,或者暴力失控导致红灯亮起就会中止(至少在电影里是这样)。
  3、试验中止的话,大家都没报酬。
  所以,对终极反抗的定义就很明确了,退出,或者极端暴力(因为电影里面,普通的暴力已经被证实不会导致红灯亮起)
  
  再回到试验的本身。始终无法理解,为什么看守和囚犯没有达成默契的一致。
  至少,在电影里,可以发现是某个有心理问题的人成了看守,然期初的一点点暴力就去看红灯,到了变成严重暴力也无所谓,因为红灯不会亮起。所以,仅仅从电影这个角度来说,是试验控制方和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家伙,导致了这个结果。
  
  所以,如果在试验开始的时候,囚犯和看守都能理性分析这个试验(因为毕竟是较少人数的试验,比广泛的社会人群更容易达成理性共识),这个试验应该是可以完成的,所有人都能拿到钱。
  
  这个试验的著名,在于结果的出乎意料,也在于没有再次去重复这样的试验。这只是一次失败的博弈。但是,显示社会中的博弈,往往是可以有经验借鉴,较为顺畅的理性沟通分析。因此,这个试验只是个试验特例,并没有广泛性。
参加实验的都是“心理健康、没有疾病的正常人”,好人,但人仅仅是好还不够的,还要有知识,实验
参加实验的都是“心理健康、没有疾病的正常人”,好人,但人仅仅是好还不够的,还要有知识,实验监狱里没有人知道或者反思专制,但现实里有啊,所以说这个实验的设计有问题,他应该在请一帮纯洁无邪的好人进去之外,还要请几个学富五车,中年谢顶的教授学者一起进去参加实验,在有人宣扬自由民主的情况之个,恐怕这个实验的结果会更符合现实和人性,而不仅仅是好人成魔
  文革的时候不就是这样吗?即便是学富五车的泰斗也被批斗的尊严全无,人性的疯狂和残忍真让人瞠目结舌。
08:18:59 脚脚guo  感觉初中高中有一点点实验的味道,那些对别人和善儒雅的老师面
08:18:59 脚脚guo  感觉初中高中有一点点实验的味道,那些对别人和善儒雅的老师面对学生就像残暴的狱警一样
  说的对,中国的教育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行为暴政
大陆的60、70、80年代 不就是把这些实验在某种层次上真实演绎。
大陆的60、70、80年代 不就是把这些实验在某种层次上真实演绎。
  同感~把人民分成两拨让他们互相斗,从而统治者得利。
为什么没有终极反抗?
很简单,这只是个博弈游戏,按照电影设置的规则,只要有人退出游戏结束,
为什么没有终极反抗?
很简单,这只是个博弈游戏,按照电影设置的规则,只要有人退出游戏结束,大家都没钱。那么囚犯只要威胁看守,如果过头,那么就终极反抗,导致游戏结束,谁都没钱。
所以,如果多次重复这样的游戏,聪明的囚徒和看守就会达成自律的默契,谁都不骚扰谁,大家顺利完成游戏,拿到钱。
  选人的时候,有一点是没有坐过牢的人,所以实验的前提就是大家都没有经验,一张白纸,怎么画,这才会揭露人性深层的一些东西。那个坐过牢的人从第一句话就知道遵守,是因为他知道不遵守的后果,如果大家都有经验这实验就没有意义了。
  还有一点是采访的时候男主说忍耐才是进化的条件,然后说他只是书上看到的。实际上确实,他的行为没半点忍耐可言。正义固然重要,没有忍耐和理性只会有无谓的牺牲。
08:18:59 脚脚guo  感觉初中高中有一点点实验的味道,那些对别人和善儒雅的老师面
08:18:59 脚脚guo  感觉初中高中有一点点实验的味道,那些对别人和善儒雅的老师面对学生就像残暴的狱警一样
  真的真的,就是这样
  这篇影评毫无价值
剧情 / 惊悚
Paul Scheuring
艾德里安·布洛迪 / 福里斯特·惠特克 / 凯姆·吉甘戴 / 费舍·史蒂芬斯
&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在线投稿及合作咨询QQ:
您当前的位置:
哥伦比亚一所监狱囚犯可花钱请“替身”坐牢(组图)
18:18:13责任编辑: 百灵001来源: 新华网点击:
  在哥伦比亚的LaModelo监狱,囚犯可以走私枪支弹药,狱警们却不允许携带任何武器(网页截图)   据美国猎奇网OddityCentral2月22日报道,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的LaModelo监狱以关押毒贩、反政府武装分子以及暴恐分子而著称,这里共关押着11000名囚犯。这里的囚犯可以走私枪支和手榴弹,与此同时,狱警们却不允许在监狱内携带任何武器。   报道称,囚犯之间分成很多帮派,经常三言两语不合就诉诸武力。而且在腐败官员的协助下,枪支弹药走私司空见惯。除了枪支,囚犯在监狱里还可以自由使用手机,而且可以联网,所以即使他们身在监狱,一点也不耽误他们在监狱外面的生意,比如毒品交易、绑架、敲诈勒索等。   另外,还有囚犯在监狱里经营私人餐馆,每月按时向监狱内的帮派缴税。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囚犯还可以“买替身”,花美元从外面买一个替身进来替自己坐牢,这样囚犯就可以大摇大摆地离开监狱。   一名狱警表示,控制、管理监狱的人是囚犯自己,而狱警只是个摆设。   2000年4月,25名囚犯在一场打斗中被杀,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哥伦比亚政府为了改善监狱秩序,关闭了囚犯自己开设的私人商店,并且加强了警备力量,但是效果并不显著。仅仅一年后,就有100名囚犯越狱。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指挥官豪尔赫(JorgeBriceno)直接放话称,以后还将继续采取行动,“解放”狱友。   囚犯越狱事件导致哥伦比亚国家监狱局局长法比奥(FabioCamposSilva)被迫辞职,几百名涉嫌腐败的监狱工作人员被开除。哥伦比亚政府宣布LaModelo监狱进入为期3个月的紧急状态,并进一步加强了安保。现在,哥伦比亚政府正在为这些高危险的囚犯建设现代化监狱,资金由美国政府资助。   不过,当前监狱内的枪支走私依然没有得到遏制。就在2月17日,监狱的排水管中发现了超过100具被肢解的碎尸,让人不寒而栗。
免责声明:
&&&&以上信息均来自互联网,如您认为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存在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QQ:
下一篇:没有了
《贪玩雷霆》微电影再次出击!2016年贺岁...美国电影,月亮上有个监狱,有个怪物罪犯从里面逃了出来。然后有个天神到处找他,求片名_百度知道
美国电影,月亮上有个监狱,有个怪物罪犯从里面逃了出来。然后有个天神到处找他,求片名
这部电影是《黑衣人3》《黑衣人3》是哥伦比亚影片公司出品的《黑衣人》系列科幻电影的第三部,由巴里·索南菲尔德执导,威尔·史密斯和汤米·李·琼斯主演。影片于日北美上映。剧情简介:月球最高监狱,穷凶极恶的伯格罗多星人鲍里斯(杰梅奈·克莱门特 Jemaine Clement 饰)越狱逃亡。他在1969年犯下邪恶罪行,最终被年轻的K(乔什·布洛林 Josh Brolin 饰) 砍掉一只手臂,送入监狱。此次他逃脱的目的,就是穿越时空杀死K。与此同时,J (威尔·史密斯 Will Smith 饰)和K(汤米·李·琼斯 Tommy Lee Jones 饰)一如既往处理各种外星人引起的混乱,因对鲍里斯的案件三缄其口,两个好搭档心生隔阂。 崭新的一天,J发现K消失不见,周围更几乎没人知道K这个人。此时的K已在40年前被鲍里斯杀死,他所建立的A网也不复存在。在这危急时刻,伯格罗多星人大举入侵地球。为了保护家园,J必须穿越时空再次改变历史。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黑衣人3 ?
在上一集J(威尔·史密斯 Will Smith 饰)重新召回K(汤米·李·琼斯 Tommy Lee Jones 饰)作为搭档之后,时间又过去了十五年,但是外星人鲍里斯(杰梅奈·克莱门特 Jemaine Clement 饰)对地球的觊觎却一直没有停歇。直到机会来临,鲍里斯成功从月球监狱越狱。为了向斩去自己一只手臂的K复仇,他取得了时空机,回到了1969年,干掉了当时还没有太多经验的K(乔什·布洛林 Josh Brolin 饰),因而使得K没能成功设置空间A网以保护地球。第二天一早,J就发现老搭档K人间蒸发了;在诸多麻烦误解之后,J终于了解到了K已经死了四十多年。但无论未来如何发展,K都和地球的命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这段时间里,鲍里斯成为了地球最大的威胁,甚至引发了外星人攻击地球。没有A网的保护,地球将毁灭。...
《黑衣人3》
应该是黑衣人3吧
黑衣人3。逃出来的怪兽叫野兽波利斯
这个是黑衣人3
美国电影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哥伦比亚监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