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市邵伯中学地区哪有私人可以贷款的

江都市邵伯镇财政所-首页
所属目录:
所属地区: &
网站访问量:2573&&
江都市邵伯镇财政所
江都市邵伯镇财政所
供货等级:
交易等级:
诚信指数:98%
客户满意:95%
联系人:负责人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市邵伯镇邵伯镇建设路8号
江都市邵伯镇财政所,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市邵伯镇邵伯镇建设路8号,交通方便,欢迎上级领导莅临指导,社会各界共同监督,本乡镇财务已按国家规定进行公开,如欲了解详情,如上年度收入,主营收入,资产总计等情况,请和我们联系,为了更好的服务公众,江都市邵伯镇财政所已开通微博。新闻媒体采访请事先与上级宣传单位联系。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我单位积极响应号召,坚持以民为主,大力促进经济发展,振兴市场。
会员类型:
普通会员(未实名认证)
主营项目:
经济事务管理机构
资料待更新
注册资金:无需验资
员工人数:10人以上
法人代表:
注册地址: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市邵伯镇邵伯镇建设路8号
单位注册时间:未填写
扫描保存单位二维码信息
单位印象:环境美丽
该商铺未发布任何商品信息,以下是系统为您随机推荐的商品信息!
技术支持:1024商务网
浙ICP备号-1
&&1024商务网客服QQ: &&
免责声明:此网页并非该单位官网,而是由会员免费注册的1024商务网商铺,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1024商务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如发现侵权违规问题请发邮件至或联系删除。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镇欢迎您!江都市邵伯镇计划生育服务站-首页
所属目录:
所属地区: &
网站访问量:806&&
江都市邵伯镇计划生育服务站
江都市邵伯镇计划生育服务站
供货等级:
交易等级:
诚信指数:96%
客户满意:91%
联系人:胡俊
email:未填写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市邵伯镇江都市邵伯镇邵乔路5号
江都市邵伯镇计划生育服务站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市邵伯镇江都市邵伯镇邵乔路5号,交通相当方便,我们的服务宗旨诚信为本,为中国医疗事业作出应用贡献。我们日常开展的了计划生育服务等相关业务。欢迎各类领导指导工作,欢迎广大病人群众前来江都市邵伯镇计划生育服务站。OTC药品 商品名:龟甲胶 剂型: 分类:甲 系统:内科用药 类别:中成药 来源:第二批国家非处方药药品目录
会员类型:
普通会员(未实名认证)
主营项目:
计划生育服务
资料待更新
注册资金:无需验资
员工人数:40人以上
法人代表:胡俊
注册地址: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市邵伯镇江都市邵伯镇邵乔路5号
单位注册时间:未填写
扫描保存单位二维码信息
单位印象:环境美丽
该商铺未发布任何商品信息,以下是系统为您随机推荐的商品信息!
技术支持:1024商务网
浙ICP备号-1
&&1024商务网客服QQ: &&
免责声明:此网页并非该单位官网,而是由会员免费注册的1024商务网商铺,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1024商务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如发现侵权违规问题请发邮件至或联系删除。江都市邵伯镇中心农贸市场-首页
所属目录:
所属地区: &
网站访问量:1210&&
江都市邵伯镇中心农贸市场
江都市邵伯镇中心农贸市场
供货等级:
交易等级:
诚信指数:95%
客户满意:91%
联系人:杜本友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市邵伯镇江都市邵伯镇甘棠东路
本单位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市邵伯镇江都市邵伯镇甘棠东路,主营项目:家禽、肉类
。上年度收入3500,主营收入3500,资产总计620。近年不断更新硬件设施,改善服务,提升软实力,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好的服务。联系人:杜本友 电话:9 行业代码:7470,注册类型:120,营业状况:1,隶属关系:62,机构类型:10热诚欢迎大家来电咨询!
会员类型:
普通会员(未实名认证)
主营项目:
家禽、肉类
资料待更新
注册资金:未填写
员工人数:
法人代表:杜本友
注册地址: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市邵伯镇江都市邵伯镇甘棠东路
单位注册时间:1996年3月
扫描保存单位二维码信息
单位印象:交通便捷
国家节假日
员工发展进步
该商铺未发布任何商品信息,以下是系统为您随机推荐的商品信息!
技术支持:1024商务网
浙ICP备号-1
&&1024商务网客服QQ: &&
免责声明:此网页并非该单位官网,而是由会员免费注册的1024商务网商铺,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1024商务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如发现侵权违规问题请发邮件至或联系删除。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镇欢迎您!
渌洋湖核心区生态保护与综合开发总体规划
索引号:KS108-F1
信息名称:渌洋湖核心区生态保护与综合开发总体规划
文件编号:
生成日期:
发布机构:江都市邵伯镇
详细内容:
一、&& 区域位置
  渌洋湖核心区位于江都市西北部,邵伯镇境内,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临西而过。南有邵伯古镇,东有京沪高速,西与淮江公路相连,北与高邮隔河相望,距离江都市区约28公里,与外界交通联系便利,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参见渌洋湖核心区生态保护与综合开发总体规划——区位图。
二、&& 现状概况
  1、江都市概况
  江都市地处长江、淮河下游,江苏省中部,南濒长江,西傍扬州市郊,东接泰州、泰县,北临高邮、兴化。属江淮冲积平原,南部由长江中泥沙积淀而成,属长江三角洲平原区,北部为运河、里下河湖荡沉积物所覆盖,属里下河浅洼平原区。境内长江、京杭大运河、通扬运河等纵横,京沪高速、宁通高速、淮江公路等贯穿,水陆交通便利。江都市境为新生界第四系所覆盖的平原区,没有岩石露头,地势平坦,水道纵横,湖荡密布,素有“水乡泽国”之称。气候属副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季风显著。年平均气温14.9℃,极端最高气温为38.6℃(日),极低气温-15.3℃(日)。年平均降水量978.7mm,年平均无霜期220天。江都市境植被以人工栽培植被类型为主,湖泊和沼泽地的野生植被已残存无几。森林植被为副热带落叶阔叶林,并有少量的常绿阔叶树种分布。栽培植被主要为农作物和林木,野生药材、杂草则分布于“十边隙地”和林地、农田中。市境木本植物分属65科,约205种,拥有花卉苗木品种1000余种,是有名的“花木之乡”。1989年江都被国家林业部评为“平原绿化先进县”,1994年被列为全国50个生态农业试点县(市)之一。另外,江都也是有名的“蚕茧之乡”和“建筑之乡”。
  江都市境野生动物种类丰富,已发现的鸟类有161种,其中留鸟32种(如环颈雉、斑鸠、白头翁、灰喜鹊、喜鹊等),冬候鸟49种(如斑嘴鹈鹕、苍鹭、白鹳、赤麻鸭、云雀、苍鹰、鸢、鸳鸯等),夏候鸟25种(如白鹭、牛背鹭、池鹭、大苇莺、家燕等),旅鸟54种(如草鹭、夜鹭、鸿雁、灰雁、天鹅、朱雀、斑背潜鸭等),迷鸟1种(黑兀)。另外有鱼类90余种,两栖类8种,爬行类12种,哺乳类20余种,还有甲壳类、软体类、环节类等多种野生动物。
  2、渌洋湖核心区概况
  渌洋湖历史文化悠久。据《高邮志》记载,早在6000多年以前,就有祖先在此繁衍生息,凭借勤劳、智慧和勇敢,开辟过这片富饶的土地。春秋战国时期,先后为吴楚之地,后因地质灾害,平原地陷成湖。数千年后,渌洋湖水生植物十分丰富,湖滩上盛产芦苇和蒲草,夏日好似一片绿色海洋。此外,湖区上还有大量的荷藕、菱角、芡实、蒌蒿等水生植物。渌洋湖属适宜水生动物繁衍生长的淡水浅水型湖泊,平均水深2米,湖底腐殖质多,水生植物丰富,是优良的鱼类栖息环境。湖中盛产鳊、白、鲤、鲫、青、鳗等20多种鱼类,虾、蟹、龟、鳖更是有名。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5年),江都县委、县政府发出开垦渌洋湖的号召,建立了渌洋湖开垦委员会,进行大规模围湖造田。芦苇、荷藕、菱角、蒲草等自然植被彻底被毁,代之以方整的良田,种植水稻、小麦、棉花、大豆、玉米、油菜等粮经作物,迁移六圩、泰安、中闸、嘶马等地的部分群众到此定居,开垦圩区分为扬西、凤凰、联盟、渌渔四村和渌洋湖养殖场。渌洋湖圩区(即核心区,也就是规划区域)总面积14平方公里,湖堤总长16.5公里,堤顶高4 .5米,宽7米,圩口闸2座,排灌站4座。湖区河汊纵横,自然灌溉十分便利,旱涝无忧。后又经行政区划调整,分为“两村一场”,即渌洋湖村、渔业村和渌洋湖水产养殖场。渌洋湖核心区土壤类型为沼泽土类耕种沼泽土亚类,土壤养分含量为有机质3.58%,全氮0.22%,全磷0.10%,速效磷5.8ppm,速效钾113.8ppm,土壤养分含量较高。渌洋湖核心区内拥有扬州市市级自然保护区——渌洋湖自然保护区(扬州市人民政府2000年元月批复,扬政复[2000]4号),总面积约190公顷(参见扬州市渌洋湖自然保护区平面图)。保护区内林木茂盛,鸟类及其他野生动物种类丰富,每年来此越冬、越夏的鸟类有70余种,其中属于国家保护鸟类10种,属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鸟类有30多种,40多种是江苏省优势种类。渌洋湖核心区内农业生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粮油、蔬菜种植、水产养殖、林木生产、畜禽养殖等经济类型。有粮田3800亩,林地1600亩,鱼池4500亩,林场鸭10万只,林地草鸡2600只。总人口6000余人。除“两村一场”外,还拥有一家农业开发企业——江都市渌洋湖农林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一家工业企业——亚威机床附件有限公司,社会经济初具规模。
  渌洋湖核心区总体上由粮田、林地、鱼池、村庄、工厂、河沟、圩堤及道路组成,具有较好的水、电、交通等生活生产基础设施条件。规划区内地势平坦,田块整齐,河沟纵横,鱼塘棋布,林木葱郁,空气清新,河水清澈(戚墅河等河道水质达到III类)。田园景色秀丽,水乡风情浓郁,素有“鱼米之乡”和“水乡泽国”之称。特别是以耐水湿树种池杉、落羽杉、水杉等为主的森林景观资源具有特色。总体生态环境质量较好,无工业“三废”污染。并已经开始着手850亩有机稻米生产基地和禽蛋(咸鸭蛋、松花蛋)绿色食品申报工作。但区域内缺少大面积水域及自然湿地生态景观,水体环境生态脆弱,自净能力不强,鸟类及其他野生动物生存空间和生存条件有待提高。产业综合发展、资源保护与开发具有良好基础,但发展尚不平衡,技术及品种有待进一步更新和提高。居民点垃圾废弃物、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等基础设施水平较低,乡村居民点环境卫生与环境景观质量、水产养殖区与部分沟塘水质等有待改善和提高。参见渌洋湖核心区生态保护与综合开发总体规划——现状分析图。
  三、&& 规划范围、规模与年限
  范围:渌洋湖圩堤及其以内的全部区域和圩堤外侧部分水域
  规模:总面积约14平方公里(2万余亩)
  年限:远期为10年,即2005年至2015年
&&&&& 近期为3年,即2005年至2007年
  四、&& 规划指导思想
  以保护森林植被资源和鸟类等野生动物自然栖息地以及人居环境生态安全为前提,遵循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规律,充分利用场地区域特点和现有产业经济、社会资源与自然环境条件,以有机粮油与花果菜等作物种植与绿色水产水禽养殖为基础,绿色生态旅游服务开发为重点和突破口,适度发展地方绿色风味食品加工制作,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一二三产“产业一体化”并依次递增和环境“生态自然修复”模式,最终实现园区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荣。力争将园区建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生态农业示范村 ”、“绿色生态旅游村 ”、“最佳人居环境村 ”等。
  五、&& 规划原则
  1、保护优先,综合开发
  2、旅游主导,产业联动
  3、科学合理,整体协调
  4、就地取材,体现特色
  5、居民参与,客主互动
  6、经济实用,便于操作
  7、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8、人与自然,和谐共荣
  六、&& 规划依据与参引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5、国家林业局《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
  6、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通则》
  7、农业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四类区域》
  8、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绿色江苏建设的决定
  9、扬州市人民政府文件,扬政复[2000]4号(关于同意将江都市渌洋湖自然保护区升级为扬州市级自然保护区的批复)
  10、扬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
  11、江都县志
  12、江都市国民经济“十五”计划资料汇编
  13、江都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基地农业环境保护规划
  14、江都市渌洋湖森林公园建设与发展规划
  15、江都市旅游发展规划
  16、江都市昭关镇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17、渌洋湖大米COFCC有机认证材料汇编
  18、“渌洋湖”牌咸鸭蛋、松花蛋申报绿色食品材料汇编
  七、规划目标
  1、知名 的湿地森林与自然保护园地
  2、优美 的水乡泽国与田园生态景地
  3、独特 的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胜地
  4、先进 的生态农业与科教示范基地
  5、标准 的有机粮油与绿色食品产地
  八、规划理念与主题
  1、规划理念
  ◆& 生态理念:包括“环境保护、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生态修复、生态经济、生态平衡、生态设计、节约能源、循环利用”等;
  ◆& 有机理念:强调“绿色、有机、自然、洁净”;
  ◆&& 文化理念:注重“地方文化、乡土风情、三农文化、个性特征、人本主义、社会教育”等。
  2、规划主题
  规划主题:发展绿色产业经济,构筑生态文明高地。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生态状况越来越令人担忧。在全球公认的现实存在的三大致命性威胁中,生态安全威胁首当其中。联合国大会为此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通过协议,要求建立优化的全球生态监测系统,特别强调了生态安全在全球安全和灾害控制中的作用与地位,倡导发展既能维持良好生态环境和生命支持系统,又能保证持续稳定增长财富的绿色经济。
  所谓绿色经济(Green Economic),是伴随上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社会生态运动而兴起的一种清洁型经济形式,其实质是对生态系统不产生消极影响或者减少消极影响的可持续发展型经济。它既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又能保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与恢复;既能够使人类得到温饱安全保障,又能使人类环境得到生态安全保障,使人与自然和睦相处。
  发展绿色经济,不仅成为全球性绿色观念和绿色意识,更渗透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如开发利用绿色清洁能源,生产绿色产品,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大办绿色企业,建立绿色市场,促进绿色营销,发展绿色贸易,制定绿色政策等,创建一个和谐高效的绿色经济环境和一个具有高度生态文明的绿色社会。
  九、总体构思与布局
  1、总体构思与园区特色
  渌洋湖核心区生态保护与综合开发总体规划,立足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经济,发挥资源与区位优势,强化旅游服务功能,在提高和完善园区生态功能的同时,加大园区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之成为江都市农村社会经济综合发展的重要示范点。园区的规划建设,不仅是江都市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性项目,更是江都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清”的优秀典型。
  规划紧紧抓住“生态之乡”、“鱼米之乡”、“花木之乡”、“水乡泽国”等地方特点,突破一般农业园区多注重高科技、高投入、大设施、集约化的模式,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与发展绿色产业经济相结合,现代农业生态模式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相结合,农业产业形态与生态旅游景观相结合,农村经济发展与乡村环境改造相结合”。
  园区特色:规划总体上体现江都渌洋湖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特色、绿色生态产业特色和乡村生态旅游特色”。
  ◆ 自然生态环境特色:水上森林、湖泊湿地、自然野景;
  ◆ 绿色生态产业特色:生态种养、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 乡村生态旅游特色:田园美景、农渔风情、人间仙境。
  规划极力塑造一个融自然生态保护、绿色食品加工制作、新技术与新品种展示、观光旅游服务、科普文化教育等多功能一体的现代“生态文明集合体”,使核心区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因此,总体规划构思可概括为“四个结合,三个特色、一个集合体” 。
  具体构思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加大自然保护力度,扩大自然保护区范围,增加保护区景观生态类型和生物多样性,并形成显著的湿地森林景观特色;加固圩堤工程,进一步提高生态保护功能,使保护区持续发展和升级。
  ◆在确保粮田基本规模的前提下,调整土地功能和布局,满足自然保护区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
  ◆发展有机粮油种植,特色花木、果品、蔬菜、盆景等展示与经营;发展绿色水产水禽养殖业。
  ◆发展地方风味食品加工制作。
  ◆政府引导,居民参与,大力改造农村居民点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农耕文化、渔业风情、生态科普、营农教育、特色园艺、休闲度假、观光娱乐等园区、基地和景点,重点开发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生态旅游(旅游——被誉为继石油、汽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产业,有“无烟工业”之称)。
  2、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根据总体规划构思,渌洋湖核心区生态保护与综合开发总体布局为“七区一带”,即“自然保护与旅游度假区、有机粮油耕作区、特色园艺展示区、绿色水产水禽养殖区、风味食品制作区、商贸旅游服务区、生态居住区和圩堤生态防护带”。参见渌洋湖核心区生态保护与综合开发总体规划——功能分区图。
  十 、景观生态规划
  从景观学的角度看,核心区其实就是一个特定的景观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包含了自然的地质、地貌、生物群落、地区环境气候、人工构筑物以及特定的人类社会群体等各种景观要素和多个单一生态子系统(如某一水体、林地、农田等)。随着生态科学的发展,生态学已经渗透到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景观生态学,已经成为现代景观规划与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工程、人居环境设计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因此,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作指导,也是21世纪生态农业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和建设不可缺少的方法。
  本规划运用景观关键功能区的思想,以中心生态湿地的重建为基础和出发点的,综合应用各种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充分发挥湿地的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区域环境,增加水文调节能力,改善水质,提供优质水源,提高农产品质量等多项功能的基础上,合理布局其他各类型景观功能区,以有机(或绿色)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代替原来的高能耗,高污染的农业发展模式, 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改进;并结合充分发掘湿地景观的旅游价值,做到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同时也以生态旅游为契机,提高公民的生态与环境保护意识,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多重统一。
  1、景观总体结构优化
  渌洋湖核心区由于长期过渡的围湖造田和人工养殖,原先的自然湖面已经几乎萎缩殆尽,而剩余水面也基本被开辟为鱼塘和水禽养殖场。由于过度的开发与利用,湿地的净化水质,改善区域环境等生态功能遭到破坏。如何通过调整现有的景观格局,合理配置各种景观要素,最高效的恢复渌洋湖核心区的生态功能,做到保护与开发的协调,成为本次规划研究的重要内容。
  我们知道,景观并不是各个组成要素简单的叠加,而是有着复杂结构的综合体;各个组成成份在景观中的作用方式,作用强度等都有着一定的区别。景观要素的空间配置与组合方式是影响景观功能(生态过程)的重要因素,景观的结构与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结构的优化可以改善景观功能状态,而功能的改善又反作用于景观结构。在景观规划中可以从景观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出发,抓住景观组成结构的关键因素,实现生态系统功能的优化。
  (1)景观关键功能区重建
  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景观中存在着某些关键地区,对其他各景观区域内部和各区之间的生态客体流的规模、质量及强度等起控制作用,该地区的是否处于健康和稳定的状态直接影响着其他各区的结构和功能的正常运行与否,是景观的整体结构功能的控制中枢,是景观正常实现其功能不可或缺的区域。根据对本区生态环境现状分析,由于农业迅速发展而造成的富营养化物质的累积与扩散,以及自然湿地功能的破坏甚至缺失,是造成该地区生态系统自我净化和更新能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因此改进农业发展模式,并重建自然湿地,恢复生态系统的自我更新与自我调节能力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规划以重建湿地植被 为突破点,在关键地区进行自然湿地结构与功能的恢复,力图做到“纲举目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各区在功能上的作用的不同,将核心区景观划分为一个关键功能区、2个辅助功能区和一个生态隔离带,即湿地自然生态保护区,有机农业耕作区,莲稻禽鱼复合生态区和圩堤生态防护隔离林带。湿地自然生态保护区为景观的关键功能区,位于整个扇形地区的顶部,其他二区一带呈扇叶、环状与之紧密连接;中心区具有强大的空气净化、水源涵养、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重生态功能,并通过相应的景观结构(如廊道等)以辐射状扩散,对其他功能区产生积极影响。
  (2)多重关键区嵌套
  景观是一个多重结构的复合体,是由若干有秩序的层次所组成的等级系统,具有水平和垂直结构。高层次对低层次有着制约和控制作用,而低层次则为高层次提供机制和功能。在本规划中,除了一个主关键功能区,在各个景观功能区内部,也同样具有各自次级关键功能区。系统至少存在着2个层次的嵌套结构。第一层次为由恢复湿地区、有机农业耕作区,水禽放养湿地区及渔业养殖区构成的高级系统;各区域内部则存在第二层次的等级系统,由各自的次级关键功能区和一般功能区组成(如莲-禽-鱼复合生态区就是由莲藕种植区、禽鱼混养区组成的次级子系统,其中莲藕种植区为次级关键功能区)。景观从整体上,以多重关键区嵌套结构为基础,实现整体和各分区生态功能的协调统一。
  (3)景观多样性与生态功能布局多样化
  景观多样性是指景观单元在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多样性,它反映了景观的复杂程度。其中景观类型空间分布的多样性及各个类型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功能关系的多样性是景观多样性重要内容之一。多种生态系统共存,是保障景观功能正常发挥,并使景观的稳定性达到一定水平的重要前提。在本规划中充分运用景观多样性原理,各个景观类型空间分布多样,且各具特点,尤其是主次景观关键功能的类型与空间布局充分实现了多样化。景观类型总体上有“湿地森林景观、坡地森林景观、浅水沼泽景观、农田生态景观、鱼禽生态景观、河湖水体景观、草地林带景观、特色园艺景观、文化娱乐景观、旅游休闲景观、生态庄园景观、生态建筑景观”等。各类景观分布于各功能区或同一功能区的不同空间位置,或相对独立,或相互交叉、重叠等,形成多样化空间布局。
  2、景观生态结构与功能分析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看,渌洋湖核心区的景观生态结构总体上由五部分组成,即湿地自然生态保护区、有机农业耕作区、莲稻--禽鱼复合生态区、生活服务与加工制作区和圩堤生态防护隔离带。每一个组成部分承担着各自的生态功能。
  (1)湿地自然生态保护区
  该区为整个渌洋湖生态保护与综合开发核心园区的中心地区,控制着全区的生态质量,为主关键功能区。该区主要生态功能包括:湿地恢复、水源涵养、空气净化、环境修复、物种多样性保护、水体净化以及生态科普教育、游憩度假等多重生态功能,具有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是整个地区自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
而该区各种生态功能的完整性对其他功能区良好生态质量的维持起着控制性作用,尤其是该区的水质条件直接影响着其他两个区的生态与生产。水的循环流向为:中心区―à有机农业耕作区―à莲稻、禽鱼复合生态区―à中心区。
  内部结构的多样化是其稳定的实现各种生态功能的基础。主要组成成份包括中心生态湿地(中心湖体)、浅滩湿地生态林,沼泽湿地、湖岸生态林带等。其中中心生态湿地、沼泽湿地是实现各种生态功能的基础,包括净化水质,吸引涉禽类栖息,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关键作用。而其他则为辅助作用,如湖岸植被带可以为栖居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而浅滩湿地生态林则有着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重要作用。关键功能区与一般功能区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从而实现生态湿地区总体功能的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合理的建设各种旅游设施和项目,如旅游休闲度假、生态科普教育等,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自然与社会经济的和谐统一。
  (2)有机农业耕作区
  有机农业耕作区的运行直接依赖于湿地自然生态保护区的水源供给。而该区本身也是物质生产、废弃物利用、物质循环、能量转换和环境净化的重要功能区,并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该区组成结构相对简单,由农田、林网及部分村庄组成。
  (3)莲稻--禽鱼复合生态区
  整体功能包括物质生产、环境净化、废弃物加工、循环利用和能量转换等。
内部组成结构:由开阔的鱼塘水面、禽类饲养场、水稻田、莲藕种植湿地及周边饲草种植地构成,以水稻田和莲藕种植区为重要生态功能区,对水体净化、水体自我更新、部分废弃物的利用和转化等起关键作用。该功能区有块状、条带状分布于区域中心和边缘。
  (4)生活服务与加工制作区
  工厂、服务区的无害化建设和绿色营运过程,也是核心园区环境保护与生态安全的重要环节。本规划完全实施绿色地方风味食品(部分农副产品)的加工制作,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处理无害化,实现污染零排放。商贸旅游服务区的建筑设计、施工管理、环境建设、市场运行、生活污水和废弃物的处理等,实行全程绿色控制,以确保环境生态安全
  (5)圩堤生态防护隔离带
  圩堤生态防护隔离林带的主要功能是保护核心园区整体生态环境的安全与稳定,起到景观界面的生态防护(屏障、过滤)作用,同时具有“廊道”功能。通过圩堤外侧水系和圩堤林带与周边地区环境进行有效的生态防护和隔离,使核心园区避免受周边环境过多的影响。参见渌洋湖生态保护与综合开发核心园区总体规划——生态分析图。
  3、生态村庄、居住区建设
  对于2个辅助功能区总体而言,村庄、居住区是其关键功能结构,即村庄、居住区及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是新型的生态农业建设能否正常运转的关键。一方面,人类是农业景观的管理者;另一方面,生活污染物控制对保持整个核心园区生态环境健康性具有重要意义。与上述系统中的关键功能区均对生态环境有着建设性有益作用不同的是,村庄兼有建设与破坏两方面作用;且在空间上为分散型分布。其可能存在的生态风险为:不合理的生活垃圾、废弃物扩散,影响有机农业甚至绿色生态产业的运转;人口增加带来村庄面积扩大,以至加大对环境的压力等。因此,村庄、居住区的生态规划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建立现代新型生态居住区,改变原有村庄功能,改造村庄环境,转变传统观念,改变居民生活习惯,以沼气为纽带的农村生活废弃物与污水的收集处理、各类种养生态模式应用等,成为维持生态功能的关键措施。
  十一、道路规划
  渌洋湖核心区道路建设规划,充分利用现状路网基础,并进行优化布局和功能完善,形成主次分明、交通便捷的道路系统。整个园区道路分为外围环堤大道、中部“十字”型主干道、区内多元化支道(次干道、机耕道、步行道、木栈道等)的网状道路系统结构。整个核心区道路通过水体处共设36座可通行游览船的桥。参见渌洋湖核心区生态保护与综合开发总体规划——道路规划图。
外围环堤大道宽8-10米,水泥混凝土路面;中部“十字”型主干道宽8-10米,水泥混凝土路面;次干道4-6米,水泥混凝土路面;机耕道宽3-4米,砂石路面;步行道宽2-3米,砂石路面;木栈道宽1-1.8米,杉木路面。
  核心区设大型停车场1处,中、小型停车场6处。所有停车场采用生态技术措施,营造绿色生态型停车环境。
  十二、水系规划
  渌洋湖核心区水系规划,充分利用现状水网基础,并进行优化布局和功能完善,形成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水环境系统。整个园区水系由中心湖、主河道、次河道、鱼塘、藕塘以及外围河道等组成。中心湖区由外侧大圩堤加固取土,内侧建立小圩堤后蓄水而成,并通过闸站与内外河道相联系。盛水期时,外河道、中心湖、内河道水位依次降低;枯水期,中心湖、内河道、外河道水位依次降低。水循环方向,一般情况为“中心湖—à内河道(北)—à内河道(南)—à中心湖”,形成园区内部水质净化与循环利用系统。补充水时为“外河道(戚墅河)—à中心湖”,或“外河道(运河水源)—à内河道(南)—à中心湖”;间或换水时为“外河道(运河水源)—à内河道(南)—à中心湖—à内河道(北)—à内河道(南)—à外河道”,或“外河道(戚墅河)—à中心湖—à内河道(北)—à内河道(南)—à外河道”。水体净化主要通过中心湖、支河道水生植物及荷藕种植区的自然沉淀和生物作用。
  核心区水系拥有开阔水域面积约120公顷(1800亩),森林湿地100公顷(1500亩),成片沼泽湿地20公顷,河沟总面积110公顷,鱼池湿地320公顷。规划后增加蓄水量约350万立方米,减少雨水径流面积约300公顷,大大提高了核心区的水资源条件和蓄水灌溉能力,同时也大大提高了防洪与水质净化能力。为了更好地调节水系水位、灌溉和防洪排涝,在原有4站2闸的基础上,增加1站2闸。参见渌洋湖核心区生态保护与综合开发总体规划——水系规划图。
  十三、水电规划
  渌湖核心区水电规划,根据各功能区生产和生活需要,在利用原有水电设施基础上,扩充、配套和完善各项给排水与供电系统设施,以满足各类生产、生活需要。参见渌洋湖核心区生态保护与综合开发总体规划——水电规划图。
  1、给水
  渌洋湖核心区给水主要包括两部分,即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包括居民、游客在内的人员和畜禽饮水;生产用水主要包括农作物(含园艺作物)与园林绿化灌溉、农产品加工、畜牧与水产养殖、消防用水等。
  (1)生活用水
  核心园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并且原有深井供水设施基础条件良好。所以,生活用水的水源基本上采用地下水,在利用原有供水管路的基础上,扩建供水管网系统,满足各功能区人员与畜禽生活需要。供水管网水压最好不低于0.2mpa。
  (2)生产用水
  生产用水采用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双水源。即农作物(含园艺作物)与园林绿化灌溉、工厂卫生、畜牧与水产养殖、消防用水等采用地表水(利用固定泵站或移动泵管从湖、河、沟中提取)。核心园区内的地表水主要来源于雨水、地下渗水、次生水(污水经过无害化处理后排出的水)和来自大运河、大港河的水。枯水期,核心园区内的地表水不足时,通过相关闸、站,从大运河、大港河向园区内的湖河沟补水,以满足园区内各类生产、生活用水以及景观生态之需。
  2、排水
  渌洋湖核心区内的排水主要包括地表水排放和生产、生活污水排放两部分。
  (1)地表水排放
  地表水主要为雨水,通过地表直接进入园区内纵横交错的河沟湖等水体系统。当雨水过多,河沟湖水位超高时,通过在园区周边及园区内设置的排水站,将多余的水排出园区,以保证园区各类生产、生活安全。
  (2)生产、生活污水排放
  为了防止污水对园区造成污染,影响环境生态质量和农副产品质量,各种生活、生产等废弃污水必须收集和经过无害化处理后,方可通过排水系统排放到园区内的河道或用作灌溉水源。
  生产污水主要来自风味食品加工、畜禽养殖等。在此功能区,设置污水处理站、污水生态处理池等一系列净化处理设施,将各工厂、养殖场等产生的污水通过管网收集到污水处理站、生态处理池,经过集中净化处理,达到无害化标准后方可排入园区水系,并可供农田灌溉循环使用。
  生活污水主要为村庄、服务区及其他旅游景点和设施内的生活废水。这些生活污水在排出建筑、设施时,首先进入化粪池、沼气池等,进行沉淀、氧化处理。必要时通过吸污设备,将化粪池、沼气池内的粪污抽走,稀释后用作农家肥。
  3、供电
  渌洋湖核心区的变配电主要输送线路由昭关变电所10kv高压输送,根据各功能区生产和生活以及旅游景点的需要,在原有供电设施基础上,增加输电线路和变配电设施,满足功能要求。为了降低成本,园区内远距离高压输电线路采用高架线,而输电到达各生产点和居民点,经变压后改为架空电缆,输送到各用电单元。旅游景点为了不影响环境景观,变压后采用地埋电缆接入各用电单元。服务区和集中新建生态居住区(渌洋新村),考虑环境景观与用电安全,采用地埋电缆供电入户。另外,园区内的有线电话、有线电视、网络宽带等弱电,采用光缆引入服务区综合管理与服务中心大楼机房,再由中心机房向各使用点敷设地埋电缆。具体设计线路时,根据各功能区和项目点的具体情况,同相关部门协商安排线网,以满足各自的功能要求。本次规划图中未作表现。
  十四、竖向规划
  渌洋湖核心区总体地势平坦,规划保持大部分现状地面标高不变,如外围大圩堤(4.50-4.70)、有机粮油种植区、现有林地、水产养殖场、部分道路等。竖向上重点改造湿地生态保护区中心湖区,取土加固大圩、建小圩后形成洼地,地面标高降低为0.20米(湖体中心区域),蓄水后常水位标高2.20米,形成宽阔的湿地水域景观和水上森林景观。新建中心湖西侧小圩堤标高3.2。湖中堆土成若干小岛,进行生态造景和土方平衡,最大岛屿为“葫芦岛”(葫岛探险景点),规划标高12.5米,其他均为低矮小岛。区内河沟整治、清理,保持水系畅通,常水位标高设定为1.40-1.50米。总土方量约100万立方(不包括水产养殖区鱼塘开挖土方)。参见渌洋湖核心区生态保护与综合开发总体规划——竖向规划图。
  十五、种植规划
  渌洋湖核心区绿色植物景观除粮油菜等一二年生农作物植被以外,还有多年生植被景观,主要包括湿地生态林(水上森林)、堤岸生态林、果桑经济林、农田防护林、行道树、河滨风景林带、湖岸草地、园林花木、水生花卉以及居住区(居民点)、服务区、工厂等建筑环境绿化等。它们的主要功能是环境生态保护、经济生产和风景观赏。
  核心区最具特色的植被景观为大面积的池杉、落羽杉水上森林,其次是荷藕、芦苇、蒲草 等浅水湖荡湿地植被景观。参见渌洋湖核心区生态保护与综合开发总体规划——绿化规划图。
规划进一步丰富园区植物种类,如常绿树木、观花树木、彩叶树木、观果树木(含引鸟树木)、竹、各种地被植物、各种水生植物等,丰富林相、季相变化和群落生境类型,增加生物多样性,使园区景观更加丰富多彩。
  主要植物种类(品种)选择名录:
  1、树木
  (1)耐水湿树木
  池杉、落雨杉、中山杉、水杉、垂柳、金丝垂柳、旱柳、河柳、枫杨、乌桕、江南桤木、重阳木、丝绵木、杨树、楝树、银鹊树、白蜡树、美国白蜡树、赤扬、水杨梅、七叶树、美国枫香、复叶槭、喜树、郁李、、黄花七叶树、红花七叶树、合欢、银槭、多花蓝果树、日本桤木、弗吉尼亚栎、迎春、素馨等。
  (2)常绿树木
  雪松、火炬松、湿地松、马尾松、罗汉松、小叶罗汉松、黑松、五针松、白皮松、圆柏、龙柏、侧柏、柏木、千头柏、洒金千头柏、鹿角柏、刺柏、铅笔柏、蜀桧、金叶桧、河南桧柏、香柏、花柏、日本花柏、翠柏、绒柏、线柏、铺地柏、铺地龙柏、柳杉、杉木、香榧、棕榈、冬青、广玉兰、苦楮、椤木、女贞、小叶女贞、金叶女贞、小蜡、枇杷、青冈栎、杨梅、香樟、珊瑚树、石楠、阔叶十大功劳、狭叶十大功劳、红叶小檗、红花夹竹桃、白花夹竹桃、八角金盘、茶梅、瓜子黄杨、大叶黄杨、雀舌黄杨、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含笑、南天竹、火棘、桃叶珊瑚、洒金桃叶珊瑚、栀子花、棣棠、枸骨冬青、枸橘、毛鹃、夏鹃、龟甲冬青、海桐、油茶、红花继木、白花继木、胡颓子、六月雪、木绣球、琼花、凤尾兰、丝兰、小叶栀子、月桂、云南素馨、迎春、探春、蚊母、夏腊梅、月季、金丝桃、金丝梅、椤木石楠、平枝栒子、爬行卫矛等。
  (3)落叶树木
  垂柳、龙游柳、馒头柳、金丝垂柳、枫杨、水杉、池杉、落羽杉、银杏、金钱松、黄连木、枫香、三角枫、五角枫、榔榆、白榆、垂枝榆、桑树、朴树、泡桐、油桐、青桐、苦楝、合欢、栾树、悬铃木、意杨、响叶杨、毛白杨、柿树、乌桕、重阳木、榉树、大叶榉、国槐、刺槐、龙爪槐、桑树、樱花、日本晚樱、碧桃、垂枝碧桃、紫叶碧桃、寿星桃、桃、油桃、杏、梨、苹果、枣树、无花果、石榴、李、樱桃、红叶李、梅花、垂枝梅花、拐枣、老鸦柿、白蜡、南京椴、麻栎、栓皮栎、板栗、槲栎、薄壳山核桃、马褂木、厚朴、白玉兰、黄玉兰、红玉兰、紫玉兰、喜树、杜仲、君迁子、丝绵木、无患子、香椿、臭椿、黄金树、梓树、七叶树、欧洲七叶树、构树、映山红、棠梨、樱桃、黄檀、刺楸、秤锤树、无花果、枳橙、青檀、红枫、鸡爪槭、茶条槭、羽毛枫、厚朴、卫矛、枸杞、蜡梅、紫薇、银薇、翠薇、矮生紫薇、木瓜、木芙蓉、木槿、丁香、紫丁香、白丁香、山麻杆、水杨梅、白鹃梅、雪球荚蒾、糯米条、山梅花、芫花、榆叶梅、山楂、郁李、稠李、贴梗海棠、西府海棠、垂丝海棠、湖北海棠、木瓜海棠、琼花、黄荆、倭海棠、结香、黄山紫荆、金银木、金钟、连翘、李叶绣线菊、月季、玫瑰、日本小檗、山茱萸、四照花、珍珠梅、紫珠、木槿、刺梨、山蜡梅、溲疏、海仙花、锦带花、雪柳、光皮梾木、流苏树、楸树、紫穗槐、柞木、胡桃、桑树、牡丹、银柳、下江忍冬、闹洋花、锦鸡儿、杞柳等。
  (4)攀缘植物
  紫藤、常春藤、扶芳藤、鸡血藤、凌霄、五叶地锦、美国地锦、云实、金银花、木通、蔷薇、络石、辟荔、木香、长春蔓、猕猴桃、藤本月季、葡萄、扁豆、茑萝、羽衣茑萝、癞葡萄(苦瓜)、观赏葫芦、观赏南瓜、丝瓜、吊瓜等。
  2、水生植物
  (1)水生蔬菜
  荷藕、茭白、水芹菜、瓢儿菜、芦蒿、芡实、菱、慈菇、荸荠、芋头、莼菜等。
  (2)水生花卉
  观赏荷花、热带睡莲、耐寒睡莲、菖蒲、凤眼莲、大漂、水葱、花叶水葱、再力花、芦苇、芦竹、花叶芦竹、黄菖蒲、千屈菜、白水龙、萍蓬草、梭鱼草、水蓼、水皮莲、旱伞草、水生鸢尾等。
  3、竹类:
  刚竹、水竹、斑竹、紫竹、慈竹、凤尾竹、桂竹、粉绿竹(淡竹)、毛竹、菲白竹、菲黄竹、白条赤竹、翠竹、阔叶箬竹、箬竹、茶秆竹、苦竹、金镶玉竹、蓬莱竹、短穗竹、鹅毛竹、黄槽石绿竹、罗汉竹、红鸡竹、早竹、沙竹、实心竹、孝顺竹、乌哺鸡竹、倭竹、翡翠倭竹、爬地竹等。
  4、草本花卉与草坪地被植物
  鸢尾、射干、萱草、大花萱草、石蒜、玉簪、百合、蜀葵、美人蕉、地被菊、野菊、地被石竹、红花酢浆草、芍药、麦冬、阔叶麦冬、地被石竹、大丽花、葱兰、韭兰、花毛茛、吉祥草、落新妇、剪夏罗、白头翁、大花飞燕草、耧斗菜、桔梗、佩兰、泽兰、铃兰、风信子、郁金香、蕨类葵、蛇莓、万年青、白三叶草、红三叶草、马齿苋、凤仙花、鸡冠花、白日红、千日红、诸葛菜、荠菜、马尼拉、黑麦草、狗牙根、假俭草、结缕草、葱兰、高羊茅、苜蓿、黄花苜蓿、紫云英、马兰头、蒲公英、早熟禾、蒌蒿、翦股颖等。
  十六、分区规划
  1、自然保护与旅游度假区
  &位于核心区东北部,占地面积360公顷(5400亩,包括一个居民点),主要由湿地生态林、湿地沼泽、湿地湖泊、湖岸及岛屿生态林地等景观构成,以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兼有旅游休闲度假和生态科普教育功能。规划内容主要有“渌洋人家、白鹭洲(生态馆、观察塔、珍禽园)、清林濯心(森林木屋)、芦洲客舍、水木茶吧、湿地树木品种园、沼泽寻野、露营村、探险岛、荷荡泛舟、曲岸烟柳、玉桥卧波、竹筏竟漂”等生态旅游、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等景点设施。该区规划森林面积约150公顷(2250亩),其中水上森林100公顷(1500亩);拥有开阔水域面积约120公顷(1800亩);成片沼泽地20公顷以及众多的浅滩和无人小岛,为鸟类及其他野生动物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也为丰富核心园区生物多样性创造了条件。规划搬迁东南、西北部零散居民住宅,保留原有规模较大的“扬子东庄”居民点,严格控制住宅发展建设,只拆旧宅,不建新宅。参见渌洋湖核心区生态保护与综合开发总体规划——局部景点方案图。
  (1)渌洋人家
  “渌洋人家”位于原居民点“扬子东庄”,保持现有住宅基地规模和周边河塘水系,规划占地面积7公顷(不含河塘),逐渐改变其单一居住功能,将其改造成特色旅游景点和接待点,取名为“渌洋人家”,创造富有渌洋湖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气息的农家餐饮、农家住宿、农家生活、农居新环境等休闲体验型特色旅游项目。清洁住宅环境,设置处理废弃物的化粪池、沼气池。住宅周围主要种植花草树木和各种庭院蔬菜,宅间主要道路上安置竹木棚架,种植各种藤蔓瓜果,既有遮荫、观赏作用,又能为游客提供新鲜、味美的绿色瓜蔬食品。住宅北侧的河塘中,种植各种水生蔬菜——水八鲜,即荷藕、水芹、茭白、红菱、芡实、慈姑、荸荠和水芋。游客可参与时蔬采摘活动,享受农家劳作情趣。池塘养鱼,游客茶余饭后亦可休闲垂钓,怡情养性。村庄西侧河道边设置游船码头。
  (2)白鹭巡洲
  “白鹭巡洲”位于原蛋鸭养殖场,经地形改造后形成一个小形洲岛,占地面积4.5公顷,因渌洋湖区鹭鸟较多,保护区又以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为重要内容,故取名“白鹭巡洲”(也可称白鹭洲)。拆除原有养鸭建筑和场地,规划建设一座生态馆、一座观察塔和一个小型珍禽园。生态馆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一层,砖木结构,建筑风格自然素朴,内设鸟类标本室、昆虫标本室、生态展览厅、科普放映厅等,主要开展生态科普教育及保护自然、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活动等。观察塔高约15米,仿木结构,可供游客登高望鸟,观察湿地野景,了解自然生境。珍禽园内人工饲养少量供游客观赏的珍禽,如蓝孔雀、珍珠鸡、七彩山鸡、灰鹭等,游人到此,但闻鸣啼声声、但见白羽锦裳。原有落羽杉林完整保留,经水位提升后,形成水上森林,林间设置休闲游览栈道和休息栈台。参见渌洋湖核心区生态保护与综合开发总体规划——局部景点方案图(白鹭巡洲景点方案)。
  (3)清林濯心
  “清林濯心”位于“渌洋人家”北侧,为水上森林度假区,主要在池杉林下设置栈道、小木屋和小型木质平台,游客可租借小木屋休憩度假,木质平台可供年轻人自带帐篷宿营(也可租借)。此环境是游客洗净都市尘烟,濯心养性,享受自然的优美场所。
  (4)芦洲客舍
  “芦洲客舍”位于“渌洋人家”东侧的湖际林缘,规划3座吊脚木屋,每座木屋面积60-80平方米,房间成套设计,外观素朴,内饰精致高雅。客舍东依杉林翠色,北有荻芦野景,西临湖光桥影,为高档休闲、度假或商务活动场所。木屋与岸边通过栈道、吊桥相连。每座木屋旁设小型游船码头。芦洲客舍中的生活废弃物通过流动收集箱(车)运送到废弃物处理站进行处理。
  (5)水木茶吧
  “水木茶吧”位于原林场场部西侧,占地面积约3.5公顷,规划利用原有一片较茂密的池杉林,改造成水上森林休闲茶吧。主要设置步行栈道、绿荫茶吧、水上休闲平台、涉水步道、戏水林池、游览车停车场、服务部等。此处是游客融入自然环境,充分享受渌洋湖独特的、充满绿色生机的“水木胜景”与休闲生活。东侧湖边设游船码头,游人可从此乘小船,深入水上森林腹地,静静感受水上森林的绝妙佳境和独特风景。参见渌洋湖核心区生态保护与综合开发总体规划——局部景点方案图(水木茶吧景点方案)。
  (6)湿地树木品种园
  湿地树木品种园位于“水木茶吧”西侧,占地面积约15公顷。规划引种、栽培、展示各种耐水湿树木品种,为进一步丰富保护区湿地森林景观和生物多样性提供材料。同时为处于里下河地区的江都花木产业,增加适宜的品种资源,满足市场需要,提高经济效益。湿地树木品种园总体上又分引种试验、栽培生产和观赏展示三个小区。
  (7)沼泽寻野
  “沼泽寻野”位于白鹭洲以北,占地面积约20公顷,规划将原有的水稻田与意杨套种模式,改为浅水沼泽湿地,一次性种植香蒲、千屈菜、水葱、再力花、荻草等各种水生植物后,任其自然演变,形成人工干预后的自然植被和沼生群落,为鸟类等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觅食和栖息环境。除大面积的草本植物群落外,局部点缀耐水湿树丛、树群景观,为鹭鸟等飞禽休息提供落脚点,也为游人提供游览歇脚点和观景处。游览设施主要为曲折的木栈道和两处休息草亭,游人在次可观察到野生环境中水禽等野生动物的悠然自得的生活情景。
  (8)情系露营
  “情系露营”位于渌洋湖东岸,占地面积约25公顷。规划在取土加固东侧大圩堤和造湖时,湖面与圩堤间形成平均宽度约200米的森林景观带,并与北部的水上森林景观相接,做为整个湖体的背景森林,形成气势宏伟的大尺度湖泊森林景观。森林群落结构为2-3层混交林,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地被层。以落叶乔木为主,点缀小块状常绿树木或色叶树木景观。沿大堤一侧为密林,沿湖岸为疏林草地,地形稍有起伏变化。 大面积的临湖疏林草地景观,为游人提供了舒适优美的野营休闲度假场所。主要内容有穿行于林间、草地的游览步道、露营服务站(提供饮用水、帐篷等)、草地游戏沙坑、少量原木游戏构架等简单的,富有自然气息的休闲娱乐设施。
  (9)葫岛探险
  “葫岛探险”位于渌洋湖中南部,考虑造景和土方平衡,规划为一葫芦形的湖心岛,占地面积约4公顷,地面最高点高出湖面15米,仿佛湖中一座孤山。岛上以森林植被为主要景观,创造一个具有自然野趣的旅游探险、增知益智和娱乐健身环境。以儿童和青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内容有“桥世界”、“空中漫步”、“森林冒险”、“野战林”等娱乐设施和渌洋阁、湖心亭、码头、游步道、迷宫等游览休息设施。参见渌洋湖核心区生态保护与综合开发总体规划——局部景点方案图(葫岛探险景点方案)。
  (10)荷荡泛舟
  “荷荡泛舟”位于渌洋湖南部,探险岛与南岸、东岸之间以及探险岛北侧的水域,占地面积约30公顷。主要种植水生植物荷花,创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大面积荷荡景观。荷荡中开辟一条狭窄水路,游客泛舟其间,在享受夏日凉爽荷风扑面的同时,近距离观赏荷花“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的迷人姿色。更可亲手采摘莲蓬,品尝渌洋湖莲子的清香。荷荡中部设置一座汉白玉“荷花仙子”雕塑,进一步丰富景点的人文气息。
  (11)曲岸烟柳
  “曲岸烟柳”位于渌洋湖西岸小圩堤,堤岸宽窄交替,曲折变化,沿岸种植垂柳。晨曦中,雾气弥漫,柳烟升腾;夕阳下,波光鳞鳞、柳燕穿梭。垂柳间点缀碧桃,春日里,桃红柳绿,湖光林影,游人依稀,宛如一幅优美的水乡风情画。
  (12)玉桥卧波
  “玉桥卧波”位于渌洋湖中部东西次干道(长堤)上,“渌洋人家”与“芦洲客舍”之间,为白色多孔桥,远远望去,仿佛一条长长的玉带横卧湖面。此桥不仅使渌洋湖南北湖面水体得以连通,更是保护区优美自然环境中的绝佳人文景点。可成为渌洋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的标志性景点(最佳视角:站在湖西岸向东北方向望去,宽阔的水面作前景,茂密的森林作背景,桥与长堤为中景)。
  (13)竹筏竟漂
  “竹筏竟漂”位于渌洋湖西侧宽阔的水域空间,以西南角游船码头为起始点,主要开展划竹筏、舟船比赛等水上娱乐活动。
  (14)荻芦秋雪
  “荻芦秋雪” 位于白鹭洲南侧,为多处大小不一的浅水湿地组成,全部种植芦苇、荻草,形成水上绿洲。秋天,天高云淡,水清林染,芦花似雪,呈现在游人面前的是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秋景图。同时,此景也是鸟类等野生动物的乐园。
  (15)生态剧场
  位于“竹筏竟漂”码头东侧,占地面2积公顷,为大型农渔主题文化露天表演场。可定期(定时)举行各种具有乡村和渔村风情的民俗、民间文化表演活动,还可播放露天电影、水幕电影等,丰富游客夜间生活。
  2、有机农业耕作区
  位于园区中西部,占地面积220公顷(3300亩,包括两个居民点)。区内自然资源丰富,地势平坦,生态环境良好,田间林网、道路、渠道、沟涵、机电等基础设施初具规模,生产条件优越,进行有机种植、休闲观光的潜力巨大,不仅为有机农业生产的中心,也是整个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的重要组成内容。
该区具有四大系统功能:
  ◆ &有机农产品生产功能:为高品质的有机农产品提供一个生产基地。
  ◆& 环境净化功能:利用稻田水系的自然净化功能,将初步处理过的现代生态养殖、农产品加工和居民生活的污水和废弃物输送到该系统中,被分解利用,使环境得到自我净化的同时,为有机种植系统提供物质来源。
  ◆& 景观美化功能:通过田间林网建设,土地平整,标准化有机种植,来建立优美的田园生态景观。项目建成后,将形成春夏季以金黄色油菜花、紫红色紫云英花(或金花菜)为特色;夏季以“千顷稻花白,万亩稻化香”为景致;秋季以金灿灿稻谷为视觉;冬季以绿油油的绿肥和油菜,以及坚韧挺拔的田间林网方阵为气势的优美景观。
  ◆& 旅游服务功能:农耕文化园、庭院生态园以及田间河道路网等景点设施,为游客体验农耕文化、游览田园美景和感知庭院生态科技提供了良好条件和内容。
  (1)有机粮油生产区
  占地面积202公顷。该区划分为三个模式轮换区,分别为:水稻—油菜轮换区、水稻—紫云英(或金花菜)轮换区和水稻—黑麦草轮换区,通过三年的轮作,实现现有常规农作稻田向有机农作的转换。主要功能是生产高品质的有机大米和食用油。
  规划结合生产区原有道路、河沟水系,进行田园方整化建设,填平原有鱼池、水塘,整合为连片田块,沿河沟、道路种植池杉、意杨林带,形成网格状农田防护林网景观。东西向种植意杨林带,南北向种植池杉林带。
  (2)农耕文化园
  占地总面积12公顷,规划搬迁“扬西二队”以及“凤凰庄”河东部分零散住宅。保留“扬子西庄”,严格控制住宅发展建设,只拆旧宅,不建新宅,保持现有住宅基地规模和周边河塘水系,规划占地面积10公顷,逐渐改变其单一居住功能,将其改造成特色旅游景点和接待点,取名为“农耕文化园”,结合居民住宅环境改造,动员房屋较多的农户,将自己的家居庭院,改造成“农史馆、农趣馆、民俗馆、小型农具展览馆”等,以实物和图文等形式,向游人展示中国5000年的农业文明和传统农耕文化,以及未来农业发展趋势等,使游人从此了解农业耕作的发展历程。
  住宅北侧设一块“小型农作试验场”,主要供青少年及城市居民从事各种农作物的栽培体验,增加实践知识、农耕文化和农业劳作体验。农作试验场内种植各种农作物,如五谷杂粮等,并将田块布置成迷宫形式。此外,体验活动还有踩水车、水井提水以及各种传统农具如犁、小推车、石磨、石臼操作等。
  (3)庭院生态园
  庭院生态园位于凤凰庄,规划占地面积14公顷,利用原有居民住宅庭院以及宅傍鱼池、菜地、果园、桑田等,建设和示范以沼气为纽带的多种不同类型庭院生态经济工程模式,成为核心园区对外展示现代农村庭院生态经济的一个重要窗口。先期可由示范户按照规划设计要求自建经营。
  ◆ &畜禽果鱼园: 满院种植果树,挖池养鱼,饲养畜禽,建沼气池,形成畜禽果鱼庭院经济生态工程模式。
  ◆& 四位一体园: 将沼气池、厕所、日光温室菜畦(保护地栽培蔬菜)、和猪圈四个因素相结合,形成一个生态循环系统,不但解决生活用能源问题,还可以提供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 &畜禽果菌园: 在畜禽、果树、沼气池的模式下,加一个“菌”的因子,不但形成了庭院生态经济新模式,还突出食用菌“白色产业”的特色。
  ◆& 葡萄菜鱼园: 葡萄架、菜畦、鱼塘、沼气池组成循环种养系统。沉甸甸的葡萄架坠满诱人的葡萄,临水小亭隐约可见塘底游鱼,院内各种瓜菜鲜嫩诱人,游人至此定会兴味盎然。
  ◆& 鱼桑生态园: 以传统的“桑基鱼塘”模式为基础,结合蚕文化和家禽、特禽饲养,营造一个独特“渔、桑、禽、蚕、人”相结合的生态文化景观。主体建筑为“蚕文化馆”。鱼桑生态园除供旅游观光外,本身具有较强的种植和养殖相结合的农业生产功能和农业生态经济示范功能,因此,具有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蚕文化馆由蚕茧房、蚕文化展示厅、丝绵坊等部分组成。游人可以用亲手从桑园采摘来的新鲜桑叶喂蚕,听“蚕雨”,看蚕“作茧自缚”的情形,观赏神奇美丽的“化蝶”情景,感受这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足以让人折服。自古关于蚕桑的诗词字画、传说故事不胜枚举。关于蚕桑的器皿用具也别具一格,蚕文化展示即以此为基础,向游人展现一个奇妙无穷的蚕桑世界。在丝绵坊游人既可亲手抽茧缫丝,还可购到正宗的丝织品,真是开眼添趣。同时嫘祖(养蚕的始祖,黄帝之妻)饲蚕、少女浣桑的雕塑在周围大片桑田的烘托下,愈发使人感受到蚕文化的悠久和自然生态的启示。
  3、特色园艺展示区
  位于园区中北部,占地面积78公顷(1170亩),包括特色蔬菜园、生态果园、迷你盆景园、新品花木园、水生花卉园等五个特色园艺区。
  (1)特色蔬菜园
  以保护环境和持续发展为宗旨,营造新型的生态农业景观,配套园区生态建设和综合开发,开展安全优质蔬菜生产与示范、品种与技术展示和农业生态旅游,形成独具特色的高品质绿色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展示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的特色蔬菜园区。
  园区占地面积360亩。由特色蔬菜品种展示区、安全蔬菜生产示范区和珍奇瓜蔬园三部分组成。根据园区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结合创造绿色园区景观,以露地栽培为主。主体建筑位于珍奇瓜蔬园,为一个小型智能温室。珍奇瓜蔬园种植各种具有奇特形态、色彩和功能的蔬菜植物,以旅游观赏为主,兼有产品生产功能。
  (2)生态果园
  占地面积360亩,结合旅游观光和高品质草鸡生态养殖。又分果园生态养殖区和休闲自采果园区两个功能小区。果园生态养殖区位于生态果园北半部,占地面积约190亩,主要种植几种新品梨,并在园中养殖草鸡。草鸡鸡舍位于梨园北侧。休闲自采果园区位于生态果园南半部,占地面积约170亩,规划种植几种秋果类的果树,如柿、枣、石榴、无花果、银杏等,果实成熟时可供游人自助采摘,园区内主要设施有游园道路、管理用房、服务亭等。
  (3)迷你盆景园
  占地面积35亩,以微型盆景为特色,兼有中小型盆景,具有盆景生产制作、展示销售和观赏休闲功能。迷你盆景园既是核心园区农业旅游观光的风景点,也是江都盆景特色产业经济的缩影和宣传展示窗口。除一般盆景作品外,可重点开发一些新产品和特色品种,如在园区内就地取材,采用落羽杉、池杉的膝根加工成特色盆景等。迷你盆景园由管理区、迷你盆景馆廊、盆景分类展区、盆景流派展区、盆景生产区、游客参与制作区、销售区以及水景园等部分组成。
  (4)新品花木园
  占地面积55亩,以江都市“花木之乡”为背景,结合生产试验与旅游参观,以新、奇、特等花木品种的引种、栽培、展示、观赏为功能,进一步宣传和扩大江都市的花卉产业特色,提高科技含量,促进花木产业品种更新升级。园区又分引种试验区、育苗区、示范区栽培、新品种展示区、管理区等功能小区。
  (5)水生花卉园
  占地面积360亩,以水生花卉品种收集、展示,商品化生产、开发为主,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水生花卉科研与生产基地,兼有旅游观赏功能。结合里下河地区环境资源特点,进一步拓展江都市的花卉产业领域,满足市场需要,提高整体花卉产业的经济效益。整个园区又分品种资源圃、生产展示区、管理接待区等。
  4、绿色水产水禽养殖区
  位于园区南部,占地面积498公顷(7470亩),包括两个居民点(联盟庄、凤凰南庄)。根据规划的总体指导思想和自身的自然条件,本园区又划分为水产苗种繁育区、虾类高效养殖区、鱼类高效养殖示范区、河蟹生态养殖区、休闲观光渔业区(渔乡风情园)、稻田生态养殖区和鱼菜生态种养区和水禽养殖区等八个功能小区。其中水产苗种繁育区870亩,虾类高效养殖区750亩,鱼类高效养殖示范区3340亩,河蟹生态养殖区960亩,休闲观光渔业区(渔乡风情园)260亩,稻田生态养殖区660亩,鱼菜生态种养区360亩,水禽养殖区270亩。
  休闲观光渔业区规划,保留原有居民点“联盟庄”,严格控制住宅发展建设,只拆旧宅,不建新宅,保持现有住宅基地规模和周边鱼塘水系,规划占地面积10公顷,逐渐改变其单一居住功能,将其改造成特色旅游景点和接待点,取名为“渔乡风情园”,结合居民住宅环境改造,动员房屋较多的农户,将自己的家居庭院,改造成“渔史馆、渔趣馆、小型渔具展览馆”等,以实物和图文等形式,向游人展示中国数千年的渔业文明和传统渔猎文化,以及未来渔业发展趋势等,使游人从此了解渔业生产的发展历程。并向游人展示丰富多彩的渔乡风土人情和多种多样的渔业特色产品,让游人体验各种鱼事劳作活动、渔家生活情景、渔鲜美食等。碧水红鳞处游人可凭栏垂钓,亦可荡舟涉水,捕鱼娱乐,涤荡身心、丰富知识,“网罗”和感受人生乐趣。主要内容有休闲垂钓中心(渔业科普馆、垂钓长廊、垂钓休闲木屋等)、渔史馆、渔趣馆、渔具馆、渔人庄(渔鲜美食馆)、小型水族馆、一网禽生(捕鱼场:戽水捉鱼、张网捞鱼、浑水摸鱼、丝网猎鱼、盗网围鱼、鸬鹚捕鱼)、赏鱼池、美人鱼(雕塑)、渔家灯火(住宿)、渔歌唱晚(休闲茶社)等。参见渌洋湖核心区生态保护与综合开发总体规划——局部景点方案图(休闲垂钓中心方案)。
  水禽养殖区位于西南部,占地面积270亩,为商品仔鹅养殖场。采用禽藕鱼复合养殖模式,藕塘具有肥水利用和水质净化功能。主要内容有禽舍、陆地活动场、水上活动场(鱼塘)、藕塘、粪肥加工厂、管理办公用房等。
  5、风味食品制作区
  &位于园区西北部,占地面积20公顷,以绿色地方风味食品制作加工为主,旅游观光参与和体验性作坊为辅。主要设置禽肉、禽蛋品、精致型杂粮油等地方风味食品、手工艺品作坊以及小型污水处理站等。
  保留、合并“新建大队”和“新建二队”居民点,严格控制住宅发展建设,只拆旧宅,不建新宅,保持现有住宅基地规模,规划逐渐改变其单一居住功能,将其改造成特色旅游景点,取名为“民间十二坊”,结合居民住宅环境改造,动员房屋较多的农户,将自己的家居庭院,改造成“豆腐坊、米酒坊、麻油坊、酱菜坊、糕点坊、布艺坊、柳编坊、竹器坊、陶艺坊、玉石坊、铁器坊、织染坊”等传统手工业作坊,在向游人展示我国各种农村传统手工艺特色的同时,也为游人提供绿色、精美、实惠的地方风味食品和旅游纪念品。
  6、商贸旅游服务区
  &位于园区西部主出入口处,占地面积15公顷,主要设施有园区主入口标志(西大门)、土特产交易中心、旅游接待中心、集镇农贸市场、综合管理与服务中心(包括开发公司、村委会)、医疗与养老保健中心、文化娱乐中心以及停车场、污水处理站等。
  7、生态居住区
  规划新建一座居民住宅小区——渌洋新村,占地面积24公顷,主要用来集中安置自然保护区内搬迁出来的住户和其他分散住户。建立新的住宅区,首先,可以提高农村住宅环境质量和生活配套设施水平,实现农村现代化。其次,便于对生活污水、垃圾等废弃物进行集中处理,保持园区环境生态安全,避免对有机农业甚至绿色种养、生态旅游等生态产业的正常运转产生不良影响。第三,使园区用地功能布局更为科学合理,并有利于各项生态旅游景点的开发和运作。小区有别墅式住宅和低层公寓两种类型住宅建筑。
  8、圩堤生态防护林带
  位于周围大堤两旁及大堤外侧部分水域,占地面积184公顷(约2760亩),部分民宅搬迁,保留原有绿化植被,同时在大堤两侧各15-20米内重点增加竹类植物,形成既有四季常绿的特色景观,供游人游览观光或骑车健身。同时,又固土护坡,具有良好隔离防护功能的生态林带。堤外侧取消原有鱼塘,推土加固大堤,疏浚并拓宽河道,提高防洪、泄洪能力,改善核心园区外围生态环境和景观质量。
  另外,在靠近水产养殖区渔乡风情园东侧的“u”型圩堤外水域规划水上娱乐活动景点——港和掠影,供游人乘快艇、竹筏游览外围生态景观。
十七、产业项目规划
(一)种植业
1、有机粮油项目
&& &(1)项目年度计划
&&& 常规农作区向有机农作转化,均需要一定的转换期(经验期限为三年),以促进土壤和水环境理化性状、生物区系的建成,提高环境的自我修复和自我净化的能力,培育土壤生产潜力,达到有机种植的要求,顺利通过有机认证。因此,考虑到项目规划设计和实施启动时间需要,本项目拟分三个阶段:
◆ &启动阶段: 年,项目规划设计与实施启动阶段,完成有机产业规划,制定管理政策,确定责任部门,落实具体方案。重点搞好基础环境工程建设(田间小区规划、田间林网绿化带、生活污水处理、养殖场废水处理、加工厂废弃物处理等),基地设施建设(土地平整、道路桥涵、沟渠机电等),落实生产技术支撑单位,建立具体的生产管理实施结构,落实责任与权利。
◆ &转型阶段: 年,常规农作转向有机农作阶段。在物质投入上,杜绝人工合成的农用物资和转基因品种直接从生产上进入规划区;在水系上,对养殖场、加工厂和居民生活区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处理,防止类似人工合成物质进入种植区;进行水旱轮作和作物轮换,通过系统自我恢复和培育,提高系统自我净化和环境健康的自我维持能力。三年转换期内,大部分田间用水均来自湿地生态保护区,部分来自经过无害处理的生产生活用水,采用生物、物理等手段对田间有害生物进行综合防治,施用有机物料来培育和维持土壤生产力。转换期内,种植区划分为三个轮换区,分别进行水稻—油菜、水稻—紫云英(或金花菜)和水稻—黑麦草三种模式的轮作,通过三年的轮作,实现现有常规农作稻田向有机农作的转换。
◆ &有机阶段: 2008年及其后,正式进入有机农作, 完成有机转换,申请有机认证,进入有机种植。有机种植所需的肥料主要来自作物秸秆还田、冬季绿肥作物、水田固氮植物(绿萍、红萍)、生态养殖场和有机农产品加工厂的废弃物,所种植的水稻品种为常规优质粳稻,并通过稻鸭共作,对稻田病虫草害进行综合防治。
(2)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 生态隔离与景观美化林网: 在陆地上,有机稻作区与居民生活区、农产品加工区、生态养殖区、湿地生态旅游区之间建设20米宽的复合观光林带和8米宽的分隔林带,起生态隔离作用;在水系上,建设独立的灌排渠道和闸门,将区内水系与区外水系隔离,防治临近区域水体未经处理而直接进入种植区;在区内,建设田间隔离林网,集生态保护、旅游景观和种植分区等功能于一体。各种隔离缓冲林网要设有明显标志,并由具备一定专业技术的人员负责监测管理。
◆& 有机废弃物集中处理设施:在居民区与湿地生态旅游区建设污水处理站,对生活污水和垃圾进行无害化、有机化集中处理;对风味食品加工制作产生的污水、废弃物、有机物进行集中处理,生产有机肥料;在水产水禽养殖区,建设独立水渠(沟),种植高效净化能力的水生植物,对养殖场水域进行生物净化。
◆& 生产条件设施:修建道路,建设涵闸、沟渠、机电等设施,田间鸭舍和隔离网,自动化驱鸭系统,购进有关收获机械,建立相对独立的排灌系统或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所用的灌溉水不受禁用物质的污染。
(3)稻田复种轮作与农牧结合计划
◆ &建立稻田轮作计划,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病虫草害。 种植区规划为三大模块,进行复种轮作。复种模式为水稻—油菜、水稻—紫云英(金花菜或青蚕豆)和水稻—黑麦草,所有冬季作物采用套播方式,周年实施有机种植,各种植模式在各田块每年轮换一次。
◆& 通过种养结合,建立水田农牧复合种植系统,实现农田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 黑麦草与菜鹅饲养结合,利用黑麦草根系发达及其分泌物对杂草的抑制效应,以及多次人工割草对杂草的控制效应,实现冬春季田间杂草的有效防治。水稻与家鸭饲养结合,建立稻鸭共作系统,利用家鸭对水田病虫草害的取食和抑制效应。同时结合设立引诱黑光灯,诱杀害虫,实现水田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
(4)土壤持久生产力保持计划
◆& 用养结合,复种轮作: 通过合理的作物秸秆还田计划,冬季轮换种植绿肥作物计划,以及稻田种植固氮植物(红绿萍),使系统内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物质输出产生,提高物质积累和自我固定,维持土壤持久生产力。
◆& 种养结合,农牧复合:通过放养一定数量的鸭、鹅等水禽,其粪便回归农田,提高物质输入量和土壤生产力。
◆& 系统外有机物料补充: 通过在生态养殖区、居民生活区、休闲度假区等建立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理设施,变有机废弃物为优质肥料,适量投入到农田系统,提高系统的生产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都市邵伯镇中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