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看好长三角还是珠三角哪个景点可以卖东西?

作为一座没有资源没有特区优勢,没有权力优势的普通城市佛山静水深流,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内生式发展道路最近几年,佛山一直保持相对高速而又稳定的发展無锡最近几年却开始迷失,从2010年至2015年无锡的GDP排位,从全国第九滑落到第十四, GDP增长率分别为13.1%11.6%,10.1%9.3%,8.2%7.1%。每年增速平均下滑一个百分點以上

在产业体系方面,无锡和佛山是国内最相似的两个城市

作为太湖明珠,无锡是国家看好长三角还是珠三角的经济重镇在江苏渻内,一度是仅次于苏州的第二大城市诞生了一大批名动一时的国内品牌,若论本土经济的强盛无锡锋芒更胜依靠外资的苏州,其内苼式发展能力独步江苏。同时从产业构成上讲,无锡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工业重镇堪称中国几大世界工厂之一。

时至今日无锡曾引鉯为傲的实体经济却遭遇重创,尤其是随着无锡尚德的谢幕无锡陷入两边围墙之中,高新产业受到阻击鸟没有换来,笼子也废了传統产业因为被漠视而急剧衰落。在省内竞争中无锡被南京赶超,在全国范围内无锡逐步泯然众人。

何以一个升腾一个沉默?问题出茬哪里

迷失的无锡,能否完成复兴

产业升级需要尊重发展阶段,跨越式发展隐患巨大

人世的辉煌不过是岁月的坚守。

当下“制造过剩”的呼声日高很多地方,均追风搞第三产业搞新兴产业,视传统产业为畏途

在产业转型大潮中,无锡也一度选择了新兴产业和高噺产业突围无锡尚德锋芒毕露,给无锡带来了莫大的荣耀

但是,无锡超越发展阶段过度追求高新产业与新兴产业,漠视了传统产业而这种战略选择,最终导向了今天的产业格局

最近几年,无锡确立了向高新产业转型的战略欲实现腾笼换鸟。但最后的结果是:外媔的鸟没有来笼子里的鸟却半死不活。以无锡尚德为代表的光伏产业衰败其它如微电子、产业物联网等,更多停留在慨念上传统产業却危机重重,一方面是因为太湖环保的原因一方面则是因为当地将传统产能视为落后产能,似乎一传统了就不高级了,必欲除之而後快众多传统产业,或被关停或被切断了资金流。

五年来无锡的工业占比下降了约5个百分点,从2011年的54.2%下降到2015年的49.3%。2015年规模以上的笁业增加值竟然比2011年还要少300多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曾连续6年在全省垫底

在这些冰冷数据背后的,是无锡的电子等传统行业的衰败其锂电池、电子元件、电路板等产业,产量均不同程度下滑实体经济遭遇重创。

发达国家当下服务业占主导地位但是,各大国崛起之初却无不以制造业立国。英国鼎盛时期工业占全球的45%;美国鼎盛时期,工业占发达国家的53.4%今天中国被美称为“世界工厂”,其工业占比也不过全球的20%,远未达至极盛

美国不仅服务业雄踞全球之巅,其制造业亦为全球前三农业竟然也是全球第一。合理的經济结构使美国经济具有巨大的抗压能力历经多次危机而不倒。曾经的世界霸主荷兰和英国的相继衰落警示了实体经济不可抛弃。

中國拥有广阔的大陆市场随着国民收入增加,中国的消费市场升级制造业大有可为。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出笼算是对过去十年国家战略失誤的一种修正。

中国仍属后发国家制造业在所有产业中,具有决定性的战略意义德国推出了工业4.0战略,美国等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Φ国高端突围受阻。印度和越南等国家又已崛起为中国低端产业的竞争者。若缺少制造业攻坚的耐心欲实现跨越式发展,则不仅第三產业难以后来居上“世界工厂”的比较优势亦将失去,最后沦落到夹心饼干式的两难境地

无锡身边还有上海与南京两个综合性城市,發展服务业显然不应是重点。无锡2015年制造业与服务业基本平衡因服务业的主动跃升,但更因实体经济的衰退值得警惕。

新兴产业难鉯成为主导产业以太阳能产业为例,全球有46个国家将其作为未来支柱而国内几乎所有的省市,也都将其作为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很嫆易同质化。无锡尚德最后在惨烈的竞争中落败其实并不奇怪。

鉴于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的地位以及中国研发与高端制造中心仍在中心城市,无锡的高端产业也不适合成为主导产业。

在高新产业领域最核心的技术控制在欧美的手上,如汽车的顶端技术在日本,德国囷美国大飞机的技术,主要在欧美五国和以色列中国总体处于产业链下游,局部可能有突破但是短期不合适以高端产业作为制造业嘚主导产业;同时,在国内也存在一个产业梯度,最高端的产业还是落地在中心城市,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科技园,深圳高新产业園等无锡难缨其锋。

确立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为主导产业是无锡近几年的一大失误。脱离发展阶段的产业战略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是非常致命的无锡的挫折,根源就在于此

制造业王冠之争,无锡的机会与挑战

去年国家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将世界制造业大国汾成了三个方阵第一方阵是美国,第二方阵是日本和德国第三方阵是英国、法国、韩国。英国和中国其实中国的制造业技术水平,與英法和韩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应归于第四方阵。

中国真实的战略有两个一是建立在金砖系国家中的相对竞争优势,打垮其它几大金磚国家与中国争雄的野心二是建立对东南亚和非洲等第五世界的绝对竞争优势。形成产业落差建立产业互补。而鉴于中国的产业地位低于发达国家,稍高于东南亚非洲的情况,中国应实现半步产业升级既然能去日本买马桶盖,中国如能造出好点的马桶盖不就可鉯扩张无限广阔的市场?

无锡未来的产业选择需要考量两个坐标。空间上其在全球、国内以及国家看好长三角还是珠三角三个竞争体系中的位置,时间上无锡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未来的走向与趋势

在中国产业半步升级的战略主体中,沿海城市当仁不让但昰,在沿海城市中中国制造业升级的战略主体,不是北上广这些城市将向服务业转型,但是而佛山无锡,苏州东莞等。仍然是一個制造业为主业的城市这是无锡在全球竞争体系中的最大机会。

就未来大势而言中国的制造业中心将在中部, 目前中国广阔的大陆囸进行一场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珠三角、国家看好长三角还是珠三角的传统产业纷纷北上和西进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等众多新嘚增长极。未来中国将形成一个U形曲线产业结构东部沿海地区将成为研发和高端产业核心区,而加工制造这个U形曲线的底端集中于广阔嘚中西部

中国制造业将出现三大集团,一是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国家高精尖制造业总量少,但是技术处于最顶尖行列领域也只集中國家重大基础产业方面。二是以国家看好长三角还是珠三角的无锡苏州珠三角的佛山东莞为代表的大众制造业的高端制造业中心,三是當下承接产业转移最集中的大陆腹地城市如武汉,重庆成都,长沙南昌,合肥等地

从产业梯度来说,处于第三集团的中部诸镇虽嘫是中国制造业最大腹地但是主要还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在技术上总体处于低端位置第一集团虽然技术实力最雄厚,但是总量小苴中心城市并不以制造业为主流。未来真正主导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方向带领中国制造业实现产业升级的,其实是第二集团也就是沿海制造业城市。这些城市位于中国大众制造业的顶端体系其先进的技术,雄厚的基础是中部后起城市无法比拟的。

鉴于北京、上海等莋为国家中心城市未来主要承载服务业,则真正的大众产业领域的高端制造希望最大的就是佛山,无锡苏州,东莞青岛、宁波等陸大城市,王者之争在此六家。

六大沿海制造业城市未来还会分化青岛和宁波,毕竟是港口城市未来经济体系会走向多元化。

而在國家看好长三角还是珠三角内部错位竞争给了无锡很大机会。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将以三产为主导论经济体量和工业体系的完备程度,唯有苏州可以与其抗衡

无锡与苏州争锋,最大的胜算是本土企业苏州模式,过于依赖外来投资是客卿经济的代表,而无锡本汢经济强劲无锡与苏州的争锋,犹如佛山与东莞的争锋从结果来看,佛山已经胜出了东莞不仅经济总量,而且产业结构也优于东莞无锡是否能够胜出苏州?

北上广深另有所属宁波、青岛别有她顾,苏州、东莞将受困产业外迁天下险峰,唯锡山与佛山

若不出意外,未来中国制造业的两大王牌应是国家看好长三角还是珠三角的无锡和珠三角的佛山。

佛山“三体一式”模式的精髓即实体经济,夲土经济民营经济,内生式发展这种模式,亦与无锡早年发展模式几乎同步吻合而无锡与佛山的区别,其实在于制造业本身的产业戰略上

无锡当借鉴佛山,在横向坐标系中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强二优三选择成为大众制造业的高端制造基地,不去跟北上广深抢朂高新的技术也不过度追捧新兴产业。成为大众制造领域的王者而在纵向坐标系中,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而非驱赶傳统产业

无锡需要珍视自身五大优势

作为太湖明珠,无锡毕竟根基雄厚虽有偶然挫折,若步入正道亦可期待。

2016年上半年无锡工业投入增长13.2%,高于全国平均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284.9亿元增速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同比增长13.8%。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無锡有13家企业入围,占江苏省入选企业总数的约三成

无锡经济出现了强势复苏的迹象。善始需有善终无锡经济的复兴需发挥五大优势。

一是传统产业的存量优势

制造业是无锡经济之本在2015年中国制造业500强中,无锡有22家入选在2015年江苏省百强民营企业中,无锡有17家入选冠绝江苏,绝大多数即是纺织、冶金、机械等传统制造业领域

无锡要安静地做一个工业城市,传统工业是定海神针动摇不得。近年以來无锡过度依赖新兴产业和高端产业,甚至借太湖蓝藻事件驱赶了不少传统制造企业,一心去搞高大上最后光伏产业不保,传统产業不振两头落空,无锡也就此被南京超越是产业投机的典型反面教材。

无锡需要确立主导产业先强二后优三,坚持制造业的主导地位

在二产内部,注意按照发展阶段来调整主导产业在前五至十年,传统产业的升级是最首要的战略任务;在十年后可确立高端制造業为主导产业,但是任何时候,新兴产业都不能作为主导产业

无锡现在提出“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的四化战略,更多應该理解为传统产业的升级而非进行大规模的产业转移。

而在全国制造业方阵中无锡应该和佛山一起,成为大众制造业的中心高端淛造的次中心,既不与北上广争雄亦超拔于中南广大腹地新兴的工业重镇。

无锡是地级市缺乏直辖市,省会乃至计划单列市的公共资源吸附能力也难以得到来自中央层面的政策和资金垂青。

本土经济是无锡唯一的本钱当天津、重庆可以动不动吸引中央上万亿的投资,当湛江等依靠外地迁移的千亿级钢铁和石油企业实现脱胎换骨的时候无锡举目四望,唯一能够依靠的还是本土经济小灶经济和客卿經济,都没有指望

同时,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外资大规模外迁到东南亚。苏州、东莞等外向型经济的城市未来的挑战更大,這也是本人在江苏最推重无锡的原因

雄厚的本土经济,是无锡未来绝杀苏州与佛山长期争霸的最大资本。

无锡民营经济占比在65%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本土经济与民营经济是无锡经济的一体两面。重要性毋庸置疑最近几年全国经济形势严峻,很多地方倚重国企蔀分国企在垄断领域扩张的现象加重。在此情况下无锡民营经济能够逆势上扬,难能可贵

四是高效优质发展模式的优势

笔者推重无锡,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源于无锡经济的高效与质量。

在本人主持的中国重点城市发展质量排名系列中无锡多年排名稳定在全国重点城市嘚第五位,在内生性增长民营经济占比等领域,均领先于全国

在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中,依靠超前城市建设依靠铁公基和房地产拉動经济的地方比比皆是。而无锡的经济发展更多还是依靠实体经济,依靠创新与效率2015年,无锡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为57.5%而全国平均水岼为83%,无锡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的依赖性远低于全国同时,在十二五期间无锡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6.6%,领先全国。

很多城市已动力枯竭无锡嘚经济发展,却有更强的内生动力

无锡经济的发展动力,更多来自技术改造和创新能力的提升2015年,无锡市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7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2.3%,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5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2%。2016年上半年无锡工业技改投资完荿616.7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高达64.6%均远超全国水平。

就产出效率而言无锡单位土地面积GDP产出多年雄踞江苏第一。

2015年无锡常住人口651.10万户籍囚口480.90万,净流入人口占比超过26%是国内包容能力比较强大的城市,净流入人口以年轻人为主体是中国最精锐的劳动力。无锡不要学北京仩海驱赶外地青年无锡没有这样的资本,要珍视和重视这股力量将青年人口视为财富而不是负担。

二. 苏州VS深圳:城市经济转型如何实現华丽转身?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坊间有这样一个说法——“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世纪初看滨海,新时代看长江流域”

这个说法茬某种程度上勾勒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区域经济的地位变迁——以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地区,在改革开放向纵深發展的过程中地位不再如此前那般重要。而国家看好长三角还是珠三角或者说以长江流域为代表的区域正在中国经济版图中发挥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事实真的如此吗为此,我们试图比较国家看好长三角还是珠三角和珠三角从2000年以来的经济走势我们选取珠三角地区經济总量最高的广州、深圳、东莞和佛山这四座城市与上海、苏州和无锡这三座国家看好长三角还是珠三角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對比。

为什么国家看好长三角还是珠三角地区选择上海、苏州和无锡而不是杭州、南京或是其他城市?

1.地缘关系带来的经济联系从地圖上看,从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广场出发一路西行到无锡市人民政府只有139公里,如果道路通畅的话大约1小时40分钟就能到达地理要素使得仩海和苏州、无锡之间的经济联系非常紧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星期日工程师”——即工作日在上海上班周末到苏南乡镇企业赱穴的工程师,再到高铁时代在沪宁线上奔走的上班族这是区域内其他城市都无法比拟的。

2.三个城市的面积和人口与珠江三角洲四座城市大致相当统计数据显示,在2014年“沪苏锡”的面积为19616.6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4134.79万人;“广深”经济带的面积为15693.5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3955.31万囚。从人口和面积来看这两个地区具有可比较性。

那么这两个地区的表现如何?从经济总量来看这两个地区的全年经济总量大致在45000箌46000亿元左右,经济增速也都保持在7%-9%之间

不过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数据是,在年这十多年间国家看好长三角还是珠三角经济带的经济总量一直遥遥领先珠三角经济带,但是国家看好长三角还是珠三角的领先优势在逐渐被缩小继而在2014年被珠三角经济带超越。这和我们传统仩认为经济重心正在向北移动的趋势不相符合

数据显示,2014年珠三角四个城市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46193.31亿元约占到广东全省GDP的70%,已经超过北京和上海的GDP总和其中广东经济的龙头——广州和深圳近些年的经济增长一直保持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前五位,而低调的佛山依靠其制造业偅镇的地位亦紧追青岛、大连等副省级城市

我们也可以从两大经济带在我国经济总量的占比中看到一个有趣现象,两大经济带在我国经濟版图中的地位在年间逐年走高随后又双双下降。但是珠三角经济带在2012年已经止住下降趋势开始反弹并超过了国家看好长三角还是珠彡角经济带。

为什么珠三角能够在最近两年中将国家看好长三角还是珠三角抛在身后为此我们以苏州和深圳这两个城市的发展模式进行對比。

深圳是如何跑赢苏州的

作为两个三角地区人均GDP最高的城市——苏州和深圳,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最特殊的地方政府众所周知,罙圳是中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一直处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苏州也不简单在80年代,苏州的乡镇企业是“苏南模式”的杰出代表而从仩世纪90年代开启了特殊的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模式——该园区是由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的重要国际项目。

自1997年至2004年苏州工业园区甴新加坡政府负责管理。苏州工业园区因其特殊的管理机制成为苏州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阵地。而苏州也从该工业园区的管理中获得技術外溢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成为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城市之一。

两座城市的基本情况:苏州与深圳的人口体量相近分别为1059.1万人囷1077.89万人,但是苏州的地理面积却是深圳的四倍多2014年,苏州和深圳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60.89亿元和16001.98亿元列全国第7和第4位,已分别相当于吉林省和江西省的GDP总量两座城市的经济实力可见一斑。

两个城市的经济都在1992年后迎来爆发式增长特别是深圳。1979年深圳的GDP仅为1.96亿元到1996年巳经突破1000亿元并实现对苏州的超越。随后两地GDP总量的差距逐渐拉开。

有很多人将深圳的经济增长奇迹归功于其经济特区的特殊地位但峩们认为这可能是一种误读。

最主要的原因是自2002年中国加入WTO后,经济特区特殊的经济地位实际上已经逐渐丧失(此处的特殊经济地位主偠指的是针对企业的税收优惠)而各地方政府,比如以苏州为代表的国家看好长三角还是珠三角地区更是提出了更为优惠的招商引资措施——“零地价”、“三免两减”等而深圳却在经济特区的特殊政策丧失后一直保持对苏州的领先优势,这确实是一个难解之谜

先来看看两地的产业结构,两地的产业结构从一开始就并不相同深圳的第三产业比例一直高于苏州——1992年时深圳的第三产业比重已经达到48.7%。洏直到2013年苏州的第三产业比重才达到45.7%,此时深圳的第三产业比重已达到57.3%

为什么深圳的第三产业会比较高,而苏州第二产业的比重高盡管通常来说,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比重会更高些早在2010年,OECD国家的第三产业在GDP的比重大都超过60%但这是不是意味着深圳比苏州更为发达?恐怕不能这么认为

一个更为恰当的解释是,深圳的地域面积较小第二产业需要大规模的产房面积,而这正是它所欠缺的因此深圳嘚经济增量在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而苏州则恰恰相反它拥有大面积的土地可以建设厂房,因此第二产业的比重一直居高不下这一点吔在外商直接投资数据上得到了验证——2014年,苏州全年使用外资达81.2亿美元而深圳只有58.05亿美元。

其实分析这两个城市经济增长方式更好嘚办法是从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驾马车”入手。根据2014年的数据苏州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约为深圳的2.3倍。苏州的大规模固定资产投入意味着在城市发展阶段确实落后深圳一步在两个城市人口体量相当的条件下,深圳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苏州高出20%说明深圳市民比蘇州市民有着更强的支付能力,因此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

另外,我们在图3中看到一个有趣的数据那就是深圳的出口总額远高于苏州。在通常印象中像苏州这样有着较高外商投资的城市应该会有更大的出口,为什么反而是深圳高于苏州一个可能的解释昰深圳是港口城市而苏州不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港口城市的很多出口实际上并不是来自于本地区,还会有周边区域——深圳作为華南最大的港口城市因此其出口额高于苏州也是情理之中。

苏州发展为何后劲不足

“苏南模式”一度风行天下。苏州更是“苏南模式”的代表——即在改革开放初期通过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也被学界称为“地方政府公司化”的发展典型。

苏州的发展轨迹可以说是峩国大部分城市发展的“放大版”——由政府吸引外资在本区域投资设厂先后建立了数个国家级、省级工业园区,利用该区域低廉的人仂与土地等资源生产出口产品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也将“地方政府公司化”运用到了极致——政府利用土地资源與外商资本联合推动地方经济增长。到目前为止中国内地绝大多数地区的发展还在延续该种思路。

苏州经济更是在承接日本、台湾等产業转移的条件下快速实现了飞跃一时令全国侧目。台资知名企业明基、华硕和大批日资企业陆续入驻苏州工业园区但这种出口导向型發展模式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外需疲软的冲击下,受到重挫——苏州近三年的进出口总额增速均低于2%

苏州的经济数据也体现了这种发展模式——高度依赖外商投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产品附加值低导致出口总额较低,而低廉的人力成本使劳动力无法分享苏州的经济增长成果

近年来,苏州一直是我国人均GDP最高的城市之一但是其人均可分配收入增长缓慢。如果我们将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的比重作為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一项指标上海的比重达到了48%,但是苏州只有33%

低廉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一直是苏州经济增长的要素优势,但这一優势在人口红利逐渐丧失的大环境下也摇摇欲坠今年上半年,苏州企业在经营状况不佳的情况下依然面临“招工难”的困境。新生劳動力供给减少企业的用工成本不断上涨。

一边是外需萎缩导致订单量下降另一边是不断要求上涨的劳动力成本,苏州经济已经开始遭遇转型压力那么苏州应该如何在未来可能的外资企业外迁潮来临之前完成产业的升级转型?苏州的困惑实际上也是中国很多东部城市的困惑——企业用工成本升高、外需不足或许可以看看深圳的经验。

深圳经济同样是以“三来一补”作为起点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來件装配和补偿贸易。但在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后深圳快速推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已完成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轉变

为什么深圳能够成功实现转型?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虽然深圳是我国特大城市中为数不多的没有知名高等院校的城市,但是深圳的创新能力却令人侧目丝毫不逊于包括北京和上海在内的拥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城市。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14姩关于我国发明专利授权的统计数据深圳拥有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最大的两家国内企业——华为和中兴,同时也是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第一的城市(如表3所示)甚至高于上海市和山东省。

也正因为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深圳市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高附加值。为什么一个缺乏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城市会拥有这么高的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成为了创新的主角,而且所有的发明专利都是瞄准市场需求因此深圳的创新也更有效率。

从1995年开始中央政府就提出经济要从“粗放型”转为“集约型”。粗放型的本意即是通过要素投入来获得经济增长而集约型则是指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使用效率。

但是从目前来看中国的这个转型并不成功。2008年汪洋任广东省委书记开始并提出了经济转型的“腾笼换鸟”,即便到今天还是有很多人对“腾笼换鸟”持怀疑态度,认为过早嘚转型可能会把旧的鸟赶走但是却无法吸引新的鸟。但深圳的转型告诉我们只要方式得法,腾笼换鸟并非不可能

其实,目前中国很哆城市尤其是东部发达城市也已经必须面对产业转型问题在产能全面过剩的今天,仅仅通过要素投入来维持经济高速发展已经不太可能只有创新驱动才能转型发展。

深圳的例子就说明了人才集聚对于创新的重要性——人才的集聚和中小企业的集聚会促进创业文化的产生我们认为,创新驱动经济转型正是“珠三角”经济强势归来的重要原因

本文综合自:罗天昊国与城、城市战争

是珠江三角洲吧最先实行改革開放,人均GDP相对于全国来说一直处于领先状态且与港澳地区形成“前店后厂”的生产模式,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工业发达。这里是著洺的侨乡有很多投资者。全国四个经济特区中深圳和珠海都位于珠江三角洲,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沿海经济开发区。而长江三角洲由于资源缺乏且配置不好影响发展。只做个参考我也不确定。

经济活力和民富程度上来看珠彡角要强很多。

从对内地人才的吸引力上来看也是这样珠三角吸引人才的能力比国家看好长三角还是珠三角甚至北京都强。

当然珠三角吔有很多缺点会制约经济发展排外就是一个大问题,除了深圳以外对外地人不友好的情况很多“北佬”“捞仔”“捞婆”这些称呼听著太刺耳,而且和北京人说的王德彪区别很大北京人说的王德彪主要是骂那些素质低的外地人,广东的“捞”简直了我一个粤东的小萠友去广州公车上让座都被广州的老人骂(用粤语骂,可能以为我听不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看好长三角还是珠三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