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周谷堆农产品批发价格格

滁州市农业委员会
滁州市“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来源:农委&&&发布日期:
&十一五&到2020年的15年,是我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里,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着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总目标的实现。根据滁政办[2004]33号《关于印发滁州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对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十一五&和到2020年15年中的发展作出规划。
一、&十五&农业和农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十五&期间,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的特点是:农业基本经营制度逐步完善,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十五&期间有两年受灾(2001年和2003年),粮食产量大幅度减产,给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2004年粮食生产全面丰收,创历史最好水平,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恢复性发展;2005年总体来看粮食生产基本上是丰收,除少数地方出现旱涝灾外,全市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基本上是平稳发展。&十五&时期,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对农业采取了较大的倾斜政策,前三年全面进行了农村税费改革,大幅度减轻了农民负担;2004年开始降低农业税率,全市农业税率降低了1.2个百分点;2005年全面实行了&一免征三补贴&政策,全部免征农业税,并对水稻生产和良种繁育及购买农机等给予政策性补贴。从近两年发展情况来看,全市科教兴农、优质名牌农产品、绿色食品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发展步伐加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出现了好的转机和新的气象,种植业和养殖业都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农民收入在徘徊中增长,农村经济再度出现繁荣景象。
(二)主要成就
&十五&期间,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主要成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粮棉油生产取得恢复性发展。&十五&期间我市克服了水灾和旱灾的影响,农业生产还是取得了恢复性发展。预计2005年粮食总产达342.5万吨,比&九五&末2000年增加了21.8万吨,增长了6.8%。其中2004年粮食总产首次突破350万吨,达360.7万吨,创历史新高。油料、棉花生产保持稳定发展。
2、养殖业始终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十五&期间,我市养殖业克服了重重困难,逐渐走出了低谷,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五年间,肉类、蛋类和奶类总产量分别是177.17万吨、41.7 万吨和2.72万吨,与&九五&相比分别增加了29.69万吨8.11万吨和1.87万吨,分别增长20% 、24%和220 %,年均增长3.7%、4.4%和26.2%。五年间的水产品总产量110.8万吨,与&九五&相比增加了20.8万吨,增长23%,年平均增长4.2%。
3、农业生产投入不断增加。&十五&期间,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各种资金投入逐年增加。据初步统计,五年间,各级投入农业项目资金及配套资金达5.2亿元,年均1.04亿元,比&九五&增加约1.2亿元,年平均增长5.4%。
4、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十五&以来,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得到进一步完善,适度规模经营有较快发展。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或拍卖等形式搞活&四荒&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通过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多种产权制度形式,进一步明晰了产权关系,为今后农村经济发展和产权制度改革开辟了新的道路。&十五&期间,通过农村税费改革和全面减免农业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5、农民收入逐渐提高。&十五&期间,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在逆境中得到了发展,农村各项经济指标和农民收入也得到进一步提高。仅2005年农民收入预计达2650元,与&九五&末的2000年相比净增加410元,增长了18.3%,比&十五&初的2001年增收536元,增长25.3%。五年间年均增加107元,年均增长4.6%。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五&期间,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需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1、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牵引带动力不强,粗加工的多、精加工的少,农产品生产链条短、附加值低,&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尚未形成;缺少中介组织和较大的专业批发市场,农产品销售信息滞后、渠道不畅。
2、农业结构调整层次不高。大宗农产品所占的份额仍然较大;主导产业尚未形成;名特优产品零星分散,市场占有率少;上规模的农产品基地还没有建立,区域板块经济不明显;优势农产品不多,市场竞争力不强。
3、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近几年来,我市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但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条件还很落后,乡村道路状况较差,局部晴通雨阻,有些地方生产生活资料难进难出;有相当一部分水利设施老化,病险库多,有效灌溉面积少,缺水易旱地方较多,防灾抗灾能力较弱。
4、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进入新阶段以后,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整个农村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处于瘫痪状态,原有的基层农技服务单位和技术人员已不复存在了,新的机制又未能及时建立,出现了新的断层,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受到影响,农村的科技进步较慢。
5、农民收入增速缓慢。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生产成本上升,农业比较效益仍然偏低,部分抵消了农民得到的政策性实惠。加上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十五&期间农民收入增长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还相差较大。
二、今后五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环境
今后五年,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在&两个趋向&的指导下,农业组织化程度和综合生产能力将有新的提高;城乡共同发展的关联度更加紧密协调,农产品质量安全将摆上更加突出的地位;农业循环经济将步入新的发展轨道。未来五年,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着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和问题:
1、有利条件
(1)中央和省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必须始终抓紧抓好。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这是一个立意高远、内涵深刻的重要论断,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思想认识和政策取向上的进一步升华。近年来国家和省对农业的支持和对农民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就是&两个趋向&的要求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去年以来,国家针对经济中存在的过热问题,采取了&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农业是宏观调控中唯一不但没有受到限制、反而得到加强的行业。
(2)惠农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今年中央再次下发1号文件,突出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这一主题,明确了当前农村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提出了新的扶持政策措施。根据中央1号文件精神,省委、省政府出台了3号文件,决定统一免征农业税,改变了千年&皇粮国税&的历史。全市共减免农业税1.5亿元,农民获取各种政策性补贴达3.4亿元。
(3)全球经济一体化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推进,国际市场农业步伐加快;国内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升级为农业发展提供内在动力。立足两个市场办农业,农业发展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4)东向战略为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迎来了奋力崛起的新一轮发展机遇。滁州地处长三角腹地的前沿,是南京都市圈的成员,具有明显的区位、交通优势。大力实施东向战略,加强与南京都市圈的合作,加快融入长三角的步伐。长三角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客观上有利于我市农业发挥比较优势,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扩大农产品和劳动力转移的市场空间。
(5)我市气候条件优越,山场、水面等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近年来,滁州作为全国大型商品生产基地、长江流域优质油菜产业带主产区、出口水产品养殖示范区、菜篮子基地和定远猪商品生产基地,农业科技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增强,为今后五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不利因素
(1)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脆弱仍然是我市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农业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农业基础条件的改善。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农村&两工&,虽然有&一事一议&政策,但很多地方议不起来,一些地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几乎陷于停顿,不少中小型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有的带病运行,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2)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主要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还没有从根本上打破,与城市相比,农村投入少,社会事业落后,农民就业门路狭窄,缺乏社会保障,农民进城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城市化水平大大低于工业化水平。我市工业化水平目前已达到70%以上,而城市化水平只有30%左右,低于工业化水平40个百分点。
(3)农民收入缺乏增长亮点。目前农业收入还是我市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去年我市农产品产量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通过数量增长来提高农业效益的空间已经不大。近年来,我市各地虽然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方面做了大量努力,但农产品品质量不高、大路货多、初级产品多的状况没有改变。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产品加工层次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整体效益不高。
(4)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劳务经济发展缓慢,劳务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比重偏低。
(5)农村生物质能利用率不高,农业资源大量浪费,农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较为严重。
三、&十一五&和2020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计划安排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观,顺应&两个趋向&的要求,确立城乡统筹理念,坚持走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协调发展道路;实施东向发展战略,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继续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和形成优势农产品及其产业带,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惠农富民政策,全面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
(二)发展计划和目标
1、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到&十一五&末,全市粮食总产稳定在330万吨左右,油料总产42.5万吨,棉花总产30万担,蔬菜总产180万吨;肉类总产达到45万吨,蛋类总产12万吨,奶类总产1.5万吨;水产品总产26万吨。畜牧业占农林牧渔总产值比重35%以上,渔业占15%以上,种植业占45%左右。
2、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到&十一五&末,养殖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达到50%以上。农业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水平逐步提高,各类大宗农产品优质化率达到80%以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比重增加,无公害农产品达到50个、绿色食品60个、有机食品8个。
3、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新提高。争取到&十一五&末,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发展到800个,其中龙头企业300个,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50个,省级龙头企业发展到18家,争取1-2个省级龙头企业挤进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行列。同时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十一五&期间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组织300个,专业协会200个。
4、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到&十一五&末,农民人均纯收入4030元,年均增长9%。收入结构进一步改善,非农产业和工资性收入比例提高,全市劳务输出人数达到100万人。
(三)发展战略和重点
1、东向发展战略。滁州与长三角地区地缘相连,区位优势明显,与长三角地区农业互补性强,要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坚持错位发展和配套经营,主动参与长三角地区的农业产业分工与合作,大力发展优质粮食、油料、生猪、水产、蔬菜等优势产业和滁菊、茶叶、花生、明绿豆、苗木花卉等特色产品,把我市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优质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同时,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和创汇农业的建设。
2、优势区域发展战略。根据国家和省产业政策和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逐步建设和形成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和产业带。从2006年起,确定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和蔬菜业4大主导产业,先后建设水稻、油菜、花生、小麦、生猪、家禽、肉牛、肉羊、奶牛、河蟹、斑点叉尾鱼回、有机鱼、蔬菜等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建设全椒、南谯、来安、天长等县、市、区沿江地区200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天长、来安、南谯、全椒、定远等县、市、区的200万亩优质油菜生产基地,定远、凤阳、明光等县、市的80万亩优质中强筋小麦和天长市20万亩弱筋小麦生产基地,定远、凤阳、明光、南谯、全椒、来安等县、市、区的江淮分水岭两侧地区的80万亩优质花生基地,琅琊、南谯、来安、全椒等县、区的的20万亩优质鲜食玉米生产基地,以全椒县为重点的30万亩高品质棉花生产基地,以南谯区为中心的2万亩滁菊、2万亩优质茶叶生产基地。重点选择定远、明光、全椒、天长、凤阳等县、市的有关乡镇建立生猪生产示范基地,在全椒、琅琊、明光、来安、南谯、凤阳、天长等县、市、区的有关乡镇分别建立肉鸡、蛋鸡、肉鸭、肉鹅示范基地,在明光、来安、凤阳、定远等县、市的有关乡镇建立肉牛示范基地,明光、来安、定远、凤阳、全椒、南谯等县、市、区的有关乡镇建立肉羊示范基地,在全椒、南谯两个县、区建立奶牛生产基地。重点建立女山湖、花园湖、七里湖、高邮湖的河蟹养殖出口示范基地,在独山水库等10个库(湖)建立斑点叉尾鱼回生产基地,在沙河、城西、独山、马厂和蔡桥等大中型水库建立有机鱼生产基地。在城市中、远郊和来安、全椒、天长等县、市传统蔬菜产区发展100万亩商品蔬菜生产基地,重点建立全椒县陈浅莲藕和芦蒿生产基地,凤阳县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南谯区乌衣和腰铺蔬菜基地和绿园合作社蔬菜生产加工基地。
3、优质化发展战略。主要粮食品种全部良种化,优质小麦、水稻等作物面积占全年粮食生产的80%以上,双低油菜面积占95%以上。水稻重点发展优质高产优质籼稻,适当搭配部分粳稻;小麦重点发展优质弱筋小麦和高产中强筋小麦;油菜重点发展优质&双低&、高油品种;玉米重点发展优质鲜糯玉米和饲料玉米,选用早、中熟品种;山芋重点发展烘烤型、蒸煮型山芋;花生重点发展低油高蛋白珍珠豆型花生,选用抗青枯病、病毒病、黄曲霉素品种。生猪的三元杂交猪比重达到96%以上,家禽的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牛羊的良种比例达80%以上。渔业生产上基本实现苗种本地化,良种覆盖率达到80%。
4、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滁州农业发展的主纲和重点突破方向,要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提升滁州农产品加工水平,从根本上改变农产品主要靠出售初级产品的落后状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是以扶持龙头企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关键,带动结构调整,加强基地建设,壮大主导产业,形成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紧密衔接,产业链条各方利益合作紧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高效农业产业体系。
5、品牌营销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名牌农产品。种植业上,重点培植2-4个省级粮食和油脂龙头企业,创建1-2个全国放心大米品牌和油脂知名品牌,发展订单生产100万亩。畜牧业上,培育出&徽远&牌优质猪、&联盟&牌优质猪、&小岗&牌优质猪、&志成&牌家禽、&琅琊&牌优质乳制品以及&秦栏&鹅、&雷官&鸭、&管坝&牛肉等省、市级名优畜产品10个以上。渔业上,千方百计扩大&女山湖牌&、&天兴牌&、&襄水鳜牌&、&方邱湖牌&等名牌水产品的生产规模,使优质名牌水产品生产规模占总产量的30%以上。
6、科技兴农发展战略。农业科技是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支撑。种植业上,要稳定粮食生产,积极发展油料、棉花等高效经济作物生产;大力发展养殖业,推进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协调发展,逐步推行&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种植结构;推广良种良法,增加优质农产品比重,提高种植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大力推广农产品无公害、标准化、保优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及秸秆还田综合利用技术等。畜牧业上,重点引进和推广洋三元杂交猪、波杂山羊和奶牛等品种,大力推广种草养殖技术、畜禽标准化养殖和疫病程序免疫技术等,建立8个优质畜禽及其配套技术的示范基地,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全面提升畜牧业的科技含量。渔业上,重点发展河蟹和斑点叉尾鱼回养殖,大力推广优质水产品健康养殖和蟹鳜混养技术等。
四、实现&十一五&和到2020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的主要举措
(一)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深入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滁州农业结构调整,种植业是基础,养殖业是出路,做强种植业,做大畜牧业,做优水产业,发展蔬菜、花卉苗木等新型产业,推动优势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巩固粮食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畜牧业,重点发展生猪、家禽和波杂山羊,推广种草养殖,培育养殖大户,发展规模养殖。优化渔业生产结构,稳定河蟹生产,以女山湖为重点建设30万亩的长江 中下游河蟹出口养殖基地;大力推广斑点叉尾鱼回,争取通过3-5年努力,使斑点叉尾鱼回 成为我市新的水产主导品种。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利用菜篮子基金,重点扶持南谯区、全椒县、来安县、天长市面向长三角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同时,抓好油料、棉花等产业和滁菊、茶叶等特色产品生产。
(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努力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积极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强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的监控,创建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县2个。并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积极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推行渔业健康养殖模式,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坚决打击生产、销售剧毒、高残留农药和违禁饲料添加剂等行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和监测,加强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治体系,按照依法防检、放开诊疗、强化监督、规范服务的思路,推进基层动物防疫体制改革,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及时消灭重大动物疫情。坚持生猪定点屠宰制度,加强菜篮子产品市场检测,逐步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保障消费者安全。
(三)积极培育农村市场竞争主体,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市本级重点扶持30家龙头企业,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认真落实国家、省扶持龙头企业的政策,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创立名牌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全国性农副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扩大市场知名度。积极培育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按照政府支持、农民自愿、市场运作、多元发展、逐步推进的要求,组建各主导产业、特色产品行业协会,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完善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按照&一个龙头、一个产业、一个协会、一片基地&的模式,抓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引导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培育农民经纪人和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鼓励和引导农民经纪人和农村致富带头人领办、创办各类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走联合壮大之路。
(四)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大力推广农业主导品种和适用新技术。种植业上,综合采取示范引导、市场管理和政策性补贴措施,着力推进良种良法和新技术应用;养殖业上重点推广三元杂交猪、波杂山羊、河蟹、斑点叉尾鱼回等养殖品种;重点推广优质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滁菊脱毒苗高产栽培、种草养畜(禽)、蟹鳜混养、斑点叉尾鱼回繁育养殖等10项农业适用新技术。加强农业适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加强绿色证书培训,组织实施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好农技服务&110&。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建设滁菊脱毒苗高产栽培、种草养畜(禽)、斑点叉尾鱼回 网箱养殖&三新&农业示范基地。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制改革,在基层农技推广组织中广泛推行科技承包等&面对面&服务方式,引导基层农技推广组织创办专业协会,逐步实行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服务相分离。
(五)加强农业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拓宽农业投入渠道。抓住国家、省扩大对农业投入的机遇,积极编报农业项目,努力争取国家、省农业项目资金投入。加强与南京、潍坊、商丘等地的农业交流与合作,加快滁州农业融入南京都市圈和长三角地区的步伐。充分利用滁州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大中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办好螃蟹菊花节等有影响力的农业会展活动,为农业招商引资搭建平台。
(六)继续推进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均衡发展。坚持&把水留住,把树种上,把路修通,把结构调优,促进农民增收&的&四把一促&思路,加强项目建设,积极争取省扩大资金投入规模;坚持联络帮扶制度,发挥重点乡镇的示范效应,推动江淮分水岭地区治理开发工作向深度和广度进军。
(七)加强农村综合经济信息网络建设,搞好农村信息服务。进一步发展农网站点,把农网站点向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村经纪人、农村致富带头人延伸,扩大农网覆盖面。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搜集、整理和发布,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
(八)继续实施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提高农村能源建设水平。重点抓好天长、定远、凤阳三个国家级农村能源示范县建设,推广猪-沼-渔、猪-沼-菜等生态模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九)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争取每年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万人以上。
(十)加强农业行政执法工作,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加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治理整顿,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行为,加强畜牧、渔业行政执法工作,保障正常的农业生产秩序。
(十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妥善解决农村土地纠纷,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指导农村土地健康有序流转。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改进农民负担监管方式,规范农村&一事一议&,引导农民发展农村公益事业。继续推进村级财务公开,继续化解村级债务。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皖ICP备号
滁州三农网 市农委官方网站 农业信息中心承办 移动用户拨打)电信用户拨打3026210
地址:滁州市政务新区办公楼北2层 邮编:239000 金点子:&用户账号:
←点击获取验证码&&
&&&&&&&发布供应信息请先注册为金农网新用户!
您所在的位置:
红富士苹果市场价格-滁州今年苹果批发价格
6:37:43   来源:金农网用户中心 【
信息类型:供应信息
信息标题:红富士苹果市场价格-滁州今年苹果批发价格
发布时间: 6:37:43
信息编码:4316223.shtml
金农网农业百科:番茄溃疡病怎样防治
  溃疡病是细菌性维管束病害。番茄幼苗至结果期均可发生溃疡病。叶、茎、花、果都可以染病受害。幼苗期多从植株下部叶片的叶缘开始,病叶发生向上纵卷,并上下部向上逐渐萎蔫下垂,好似缺水,病叶边缘及叶脉间变黄,叶片变褐色枯死。有的幼苗在下胚轴或叶柄处产生溃疡状凹陷条斑,致病苗株体矮化或枯死。成株期病菌由茎部侵入,从韧皮部向髓部扩展。有时许多鸟眼斑在一起形成不定形的病区。鸟眼斑是番茄溃疡病病果的一种特异性症状,由再浸染引起,不一定与茎部系统侵染同发生于一株.
  发病原因可在种子内外及病残体上越冬,并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存活2~3年。该病主要由各种伤口侵人,也可从植株茎部或花柄处侵入,经维管束进入果实的胚,侵染种子脐部或种皮,致种子内带菌。当病健果混合采收时,病菌会污染种子,造成种子外带菌,种子带菌率一般1%~5%,严重可达53.4%。此外,病菌也可从叶片毛状体及幼嫩果实表皮直接侵入。本病远距离传播主要靠种子、种苗及未加工果实的调运;近距离传播主要靠雨水及灌溉水,特别是连阴雨及暴风雨,农事操作进行传播蔓延。温暖潮湿,结露持续时间长发病重。
  防治方法在番茄溃疡病发病初期,用植物细胞膜稳态剂(茄果型天达2116)25克+兽用氟苯尼考2瓶(10毫升/3.6克)+兽用氟哌酸(50克/1.25克)+有机硅
  2.5克混合后对水15千克喷雾,喷完后擦拭棚膜增加棚内透光率,增温至40℃闷棚3~5小时。为了防止秧苗受高温危害,在喷药前对番茄进行一次灌小水后再喷药。田间调查证实,喷药后的48小时,果实上的病斑开始减退,72小时病斑基本消失。48小时后补喷1次,溃疡病斑痊愈且不再复发,防治效果非常理想。据统计,应用此方法防治番茄溃疡病,每667㎡可挽回经济损失7000多元,所产番茄农药残留极低或检测不到农药残留,完全符合A级绿色农产品质量要求。
红富士苹果市场价格-滁州今年苹果批发价格果实套袋。红富士苹果生长期长,最好采用双层袋套袋,花后50天套袋,采收前30天除袋,除袋宜在傍晚进行,以免阳光灼伤刚出袋果实的果皮,先把外层纸袋全部除掉,内层袋撕成伞状保留3~5天,待果实完全适应外界环境后,再将残破内袋全部除掉。山东省红富士苹果批发山东红富士苹果产地山东红富士苹果大量供应山东省沂水县起伟苹果购销服务中心,是一家经县级农业局批准正规的一家采购中心。本中心常年供应(早中晚熟)苹果,主要以 ∶红将军、金帅、纸袋膜袋红星、红富士,冷库苹果为主。由于我们的水土资源独特,气候温暖,含矿物质丰富,全年无霜期达到240多天。栽培出的苹果我处苹果无污染、无公害、色泽鲜艳、光亮红润,红中透粉,有条红、也有片段红,水分多、糖度高,品质上乘,个大形正,联系人:田起伟 ,电话∶ 商务QQ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四十里堡镇
以上信息由自行发布!联系我时,请说是在“金农网”看到的,谢谢!
联系人:田起伟(男)
联系电话:
手机号码:
在线QQ咨询:
联系地址:山东省沂水县四十里镇
邮政编码:276408
电子邮箱:
信息标题:红富士苹果市场价格-滁州今年苹果批发价格
·()·()·()·()·()·()·()·()·()·()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金农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金农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金农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8 电子信箱:(请把#换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庆农产品批发价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