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职位才算上市公司高管减持规定?

上市公司高管为啥辞职不干 离职套现
  据统计,7月沪深两市超过90家上市公司高管离职人数超过百人  上市公司高管离职成为7月份A股最独特的“风景”,据统计,7月沪深两市超过9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高管离职公告,离职人数超过百人,尽管这些高管辞职的理由大多是“个人原因”,但业内人士认为,不少高管离职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与减持股份难脱干系。  4月以来辞职高管逾400位  据《新快报》统计,从4月至今,沪深两市共有超过400位上市公司高管辞职,照此计算最近4个月平均每个月就有100位、每天有3位高管辞职。7月高管辞职潮进一步加剧,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共发布了129条辞职公告,130位高管辞职。  高管们辞职最常见的解释是“个人原因”,以7月30日为例,当天共有、等9家公司公布高管离职的消息,根据公告,在这9家辞职的公司高管中,有4家公司是董秘宣布辞职,而辞职理由全部为“个人原因”。此外,上市公司对于高管离职的解释还包括“因工作调动原因”、“身体原因”等。  而在市场人士看来,高管离职的“真正动因”是为日后减持股份扫清障碍。根据《公司法》的规定,高管所持股份经过一年的锁定期后,每年最多只能套现25%。如果高管在上市后的第七个月辞职,那么高管所持股票在上市一年半之后就可以全部套现,减持的规模和自由度大大增加,因此促使不少高管尤其是持股高管在公司上市后便匆匆辞职。  中小板、创业板成高管“提款机”  离职套现,规避证监会的相关限制,成为上市公司高管一夜暴富的最佳路径。中小板、创业板公司是2010年以来IPO融资的主体,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中小板、创业板似乎成了一部分高管的“提款机”,大规模减持、套现现象频频出现。  据深交所统计,今年上半年共有65家创业板上市公司遭105名高管减持,共减持162次,减持规模近13亿元。6月份以来,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6月份减持市值合计6.67亿元,较5月份环比增长超过6成,显示出高管套现意愿并未随着市场下跌而减弱。  以登陆创业板一年多的为例,7月30日,该公司发布董事张杰和董事副总经理丛澜波的辞职公告。年报显示,张杰持有335万股、丛澜波持有215万股股份,来自深交所的数据显示,张杰和丛澜波已分别于6月7日、13日通过大宗交易分别减持83.75万股、107.5万股,合计套现超过2400万元;持有140万股的张杰妻子赵郁则于7月6日减持35万股,套现超过400万元。  深市中小板同样是高管辞职套现的重灾区。数据显示,近两个月以来单笔套现最大的是董事长吴厚刚,6月17日他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减持股份1272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1.79%,减持均价为23.96元/股,减持市值为3.05亿元。此外,、等多家公司也出现了单笔套现金额超过1000万元的减持行为。  放弃现有职位首选落袋为安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中小板公司多为民营企业,高管持股现象比主板公司要多,再加上大量中小板公司的限售股已经解禁,并不存在减持的限制,而且高管持股成本普遍较低,减持意愿较强。  此外,与持有的股份相比,一些辞职高管的年薪实在显得微不足道,这也造成这些高管在公司上市以后,宁愿舍弃现有的职位、薪金,尽快将价值数百万元甚至数千万元的股份变现,以落袋为安。  财经评论员叶檀表示,创业板是中国高技术公司的梦想之地,寄托了政府与投资者对中国经济转型的希望,而目前创业板却有折戟沉沙之忧。一批“僵尸”公司身披创业公司之名,在市场行“盗窃”之实,对这样的上市公司必须设立高门槛,以断绝“盗窃”之路。  她建议,一是对于利润大幅下滑的创业板上市公司限售股减持,必须提起财务的重新审计,看上市之时是否有造假问题;二是大力约束那些背景莫测的投资机构;三是创业板上市公司必须经历一个行业周期的考验。(记者 车利侠)  作者:车利侠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刘玉洲)
11-06-24·
11-06-22·
11-06-21·
11-06-16·
11-06-14·
11-06-09·
11-06-09·
11-04-26·
10-08-06·
10-10-17·
进口商品吸收国内“纯购买力”,恰恰有利于抑制通胀。
搜狐财经社区话题
不知道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是哪部分人的CPI,反正和我无关
网友点击排行
网友评论排行
财经媒体封面
财经·大视野
高清影视剧
关注一件事并尽力做好,这种心态是种创业心态
近期热点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市公司高管任职资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