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醚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有

某西药厂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检测与评价-药学论文-论文联盟
您好,游客
背景颜色:
某西药厂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检测与评价
作者:杨培记等
某西药厂病危害因素现状检测与评价联盟
  【摘要】目的:摸清某西药厂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岗位或工种提出控制措施。方法:对西药厂生产岗位或工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调查和检测。结果: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氨、乙酸乙酯、噪声、粉尘等。监控操作台、粉碎投料仓口、高分筛南和暂存料仓下料口各岗位接触粉尘总尘浓度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各工种作业工人接触乙酸乙酯浓度除二层平台岗位不合格外,其余所测岗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作业工人接触噪声不合格场所主要有中配置罐东、 306发酵罐南、101车间二楼、203种子罐北、306发酵罐南、1号空压机北、生产控制室中、3号空压机南和 5号空压机南等岗位 ,所测岗位噪声总合格率为65.6%。结论某西药厂作业岗位或工种对粉尘、毒物和噪声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还不完善,部分岗位或工种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不合格,应改善作业,加强个人防护,保护劳动者健康。  【关键词】职业卫生 西药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中图分类号】R2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1)04-0021-01  为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摸清西药厂生产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给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和提供依据,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我们对某西药厂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进行了调查、检测和评价,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及方法  1.1 一般情况调查指企业的基本概况,主要工艺流程,主要原料及产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等。  1.2 检测项目包括空气中的粉尘、毒物(氨、乙酸乙酯等)浓度检测和工作场所噪声强度检测。  1.3 检测方法粉尘浓度的检测按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采样规范》[1]和GBZ/T19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规定的方法进行采样测定。噪声强度检测按GBZ/T189-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2]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氨浓度测定用钠试剂分光光度法检测。乙酸乙酯检测按《工作场所空气中饱和脂肪族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160.63-2004进行采样检测。  1.4 分析评价依据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3],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4], 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二部分》[5]。  1.5 采样检测仪器DFC-3BT型粉尘采样器,AKFC-92G型个体粉尘采样器,毒物定点采样器,毒物个体采样器,HS6288噪声分析仪,HS5633数字声级计,AE240型分析天平,检测仪器在使用前均经计量部门校准。  1.6 采样频次及时间:粉尘个体采样:每日一次(一个工作班),每次采样应为8个小时,工作场所粉尘浓度过高时,可更换滤膜、进行1次以上采样,连续采样三个工作日,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  粉尘定点采样:即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采样,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一个工作日内空气中粉尘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每次采样时间为15min,连续采样三个工作日。  毒物(氨、乙酸乙酯等)个体采样:每日一次(一个工作班),每次采样应为8个小时,连续采样三个工作日,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  毒物(氨、乙酸乙酯等)定点采样:即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采样,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一个工作日内空气中粉尘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每次采样时间为15min,连续采样三个工作日。  噪声检测:工作场所声场分布均匀选择3个测点,每个测点测量3次,取平均值;工作场所声场分布不均匀时应将其划分若干声级区,每个区域,选择2个测点,每个测点测量3次,取平均值;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应使用个人噪声剂量计进行测量。  2 结果分析  2.1 一般情况某西药厂座落于某县工业集聚区,主要生产抗生素和西药片剂。总投资5063万元,面积6353平方米,年产抗生素48吨,西药片剂15吨。目前共有4栋厂房,设置6条生产线, 可安置300名员工就业。各工种实行三班三运转制度,平均每班工作8小时,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氨、乙酸乙酯、噪声、粉尘等。各岗位、各工种的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基本稳定。设备布局基本合理,工具、材料摆放整齐,地面和工作台面无集尘和其它污物。生产过程为密闭系统,102车间设有乙酸乙酯专用抽风管道和抽风风机,风机装在屋顶,工作期间能正常开启使用。工人上班时,均着连体工装,佩戴防毒口罩、帆布/橡胶手套。  2.2 主要原料:葡萄糖、乙酸乙酯、氨水、氯化氢等。  2.3 主要工艺流程:原料 一级种子 二级种子 发酵 树脂吸附 解吸 浓缩喷干 成品包装  2.4 粉尘浓度检测结果:工作场所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总尘浓度检测结果见附表1  检测结果显示:监控操作台、粉碎投料仓口、高分筛南和暂存料仓下料口各岗位接触粉尘总尘浓度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其余所测岗位接触粉尘总尘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  2.5 毒物浓度检测结果:工作场所作业工人接触毒物浓度检测结果见附表2  检测结果显示:各工种作业工人接触氨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各工种作业工人接触乙酸乙酯浓度除二层平台岗位不合格外,其余所测岗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  2.6 噪声检测结果:工作场所作业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8小时,噪声声级卫生限值为85dB(A) 。本次在该厂工作场所内15个工段,32个岗位或工种进行噪声检测,最大声强98.0dB(A),最小声强78.6dB(A),平均86.2 dB(A),其中21个岗位或工种不合格,合格率65.6%。不合格场所主要是中配置罐东、 306发酵罐南、101车间二楼、203种子罐北、306发酵罐南、1号空压机北、生产控制室中、3号空压机南和 5号空压机南等岗位。  3 讨论  根据该厂工作场所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和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调查检测结果,对生产性粉尘、毒物和噪声的控制,特提出以下建议。  3.1 粉尘的控制措施:  3.1.1 产生粉尘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应尽量考虑化和自动化,加强密闭,避免直接操作。如监控操作台、粉碎投料仓口、高分筛南和暂存料仓下料口等关键控制岗位尽量避免人工操作,考虑机械化和自动化操作;或革新工艺,及时检修设备,尽量减少粉尘飞扬。具体可在设备或岗位上安装集尘器、抽风设备收集粉尘及工人佩戴防尘口罩等,  3.1.2 监控操作台、粉碎投料仓口等产生粉尘较多的岗位应每班清扫,事故性粉尘散落应及时清理,减少二次扬尘。  3.1.3 染尘的工作场所设密闭防尘的工人值班室。每班打扫卫生,保持值班室干净整洁。  3.1.4 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粉尘个人防护用品(防尘帽、防尘口罩等)并确保工人正确佩戴。特别要重视接触粉尘浓度超标岗位工人的个人防护,防尘口罩滤膜必须定期更换。  3.2 噪声的控制措施  3.2.1 工作地点生产性噪声声级超过卫生限值,而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治理手段仍无法达到卫生限值时,可采用防噪耳塞、耳罩等有效个人防护用品。  3.2.2 其它非噪声作业场所如行政区和生活区应尽量远离具有生产性噪声的车间。   3.3 防毒物措施:  3.3.1 公司应成立应急救援机构,制定毒物如氨、乙酸乙酯等职业中毒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具体的处置措施,完善应急救援设备的配置,并对救援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应急救援演练。  3.3.2 对产生毒物的作业岗位,在醒目的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  3.3.3 完善防护设施和安装防护设备,如在工作场所内安装负压式排风扇和局部抽风机等,保证工人正确并坚持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参考文献  [1] 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采样规范  [2] GBZ/T189-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  [3] GBZ1-200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欢迎浏览更多 →
相关文章 & & &
本栏目最新更新文章
   同意评论声明
   发表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内容分类导航某炭素厂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职业与健康》2014年16期
某炭素厂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调查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及接头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和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确定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职业卫生检测方法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该厂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煤焦油沥青挥发物、噪声、高温及热辐射等。检测结果表明,粉尘和煤焦油沥青挥发物危害最为严重,超限倍数分别为3.7倍和66.0倍。总粉尘、呼吸性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煤焦油沥青挥发物、噪声检测合格率分别为86.7%、75.0%、100.0%、100.0%、100.0%、0、89.3%。结论粉尘和煤焦油沥青挥发物是最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除煤焦油沥青挥发物超标情况严重外,其余的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噪声控制效果较好,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基本可行。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134【正文快照】:
石墨电极是电冶炼工业中重要的辅助材料之一。因石墨电极有良好的导热性能,机械强度较高,在高温下具有不熔化并且抗氧化、抗腐蚀性能较好等特点,已成为发展电冶炼工业主要的导电材料。石墨电极的生产和发展主要取决于钢铁工业的发展,特别是电炉炼钢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我国钢铁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前;;[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梁松;柳智豪;江蓓;黄洪波;;[J];安防科技;2012年02期
温伟华;周惠胡;;[J];安防科技;2012年03期
阮凤鸣;刘振川;;[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0年06期
刘亚静;郝佐红;田卫华;;[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刘亚静;王志英;徐晓荣;;[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王多多;胡建安;汤利民;李祈;;[J];湘南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李明;;[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年01期
白立新;;[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年03期
袁淑丽;厚丽华;张殿鸿;高晓丽;徐学峰;;[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1年03期
杨凤华;张鹏;;[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姬有仓;张秀莲;彭唯;苏玥;;[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刘黎文;宋世震;胡霞敏;叶方立;;[A];有毒化学污染物监测与风险管理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董吉良;张养元;汤利民;彭仁和;何卫红;聂云峰;;[A];湖南省预防医学会劳动卫生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8年
聂云峰;彭仁和;董吉良;何卫红;;[A];湖南省预防医学会劳动卫生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0年
周成光;;[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0年
徐健英;刘仁平;姚俊;徐志明;;[A];2008年全国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方丽;梁德君;杨大伟;王晓利;;[A];第六届预防医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张宝林;侯文胜;余全军;张丽芳;杜金亮;周晓珉;;[A];中华预防医学会石油系统分会第五届预防医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朱一川;张晶;毕昕;朱芸德;翟利明;狄一安;刘岩;;[A];中国硅酸盐学会环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王德军;孔凡玲;隋少峰;高衍新;黄东海;;[A];第二十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曾东;[D];郑州大学;2011年
郭春;[D];山东大学;2011年
霍卫东;[D];山东大学;2005年
李鹏;[D];吉林大学;2010年
陈山丹;[D];苏州大学;2010年
李永刚;[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薛兰;[D];内蒙古大学;2012年
孔飞;[D];山东大学;2012年
孟凡涛;[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王彦梅;[D];复旦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俊平;张巧;周舫;马永志;李时恩;李志远;赵一波;;[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2期
肖艳华;高婷;曹素梅;刘向勇;周楷;潘志权;;[J];山东化工;2009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建同;;[J];现代职业安全;2004年08期
田增;马良庆;马军营;;[J];现代职业安全;2006年07期
游振云;;[J];安全与健康;2007年17期
左崇年;;[J];安全与健康;2007年21期
王璇;;[J];劳动保护;2008年09期
吕林,李羡筠,江世强,邱毅,欧军荣,段平宁,许晓丽,郑艳艳;[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04年04期
陈黎;;[J];现代职业安全;2005年05期
刘小强;;[J];当代矿工;2008年12期
;[J];化工劳动保护;2001年11期
王国宏,孙守义,马清兰,代瑞;[J];中国公共卫生;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会祥;黄德寅;;[A];中华预防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职业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高华北;张花玲;周湘晖;黄曦;丁霞;王丽;鄢旭辉;严国兴;;[A];湖南省预防医学会劳动卫生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8年
徐桂芹;;[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张维森;;[A];中华预防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职业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左弘;何家禧;周伟;;[A];中华预防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职业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张学锋;张联合;吕清河;张立举;陈洪;;[A];中华预防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职业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余世杰;;[A];浙江省第十九届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11年
彭言群;张建中;;[A];湖南省预防医学会劳动卫生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9年
杨乐华;;[A];中华预防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职业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刘超峰;;[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林学富;[N];台州日报;2007年
浙江舟山读者
新在献;[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8年
刘非;[N];经理日报;2007年
张淑会;[N];河北日报;2008年
伍鸽玲;[N];中国矿业报;2009年
本报记者;[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1年
记者庞慧敏;[N];工人日报;2002年
姬薇;[N];工人日报;2004年
朱玉;[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郑勇;[N];工人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勇奇;[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李鹏;[D];吉林大学;2010年
彭秀苗;[D];山东大学;2010年
任勇;[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孟凡涛;[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邹志红;[D];苏州大学;2013年
薛志强;[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王庚;[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李小平;[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王建宇;[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