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机为什么收不到系统信息,就是银行卡收单系统消费信息,别的都是正常的????

为什么我银行卡的转账短信信息有时候会收不到?_百度知道
为什么我银行卡的转账短信信息有时候会收不到?
有时候能收到 有时候收不到
我农行客服打电话他们身后不是他们的责任说是 手机运营商的责任
你问运营商说是银行系统的问题,两家合作的东西。你问银行说是手机运营商的问题,客户永远都不会知道具体是谁的问题,只有他们内部知道是怎么回事是银行系统或通信系统的原因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银行卡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我用建行的卡,每次都是一分钟就有消息了。农行怎么那么不负责任呢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
170号段银行系统无法识别 提醒短信都收不到
发表时间: 09:26:03      来源:福州新闻网      
  海峡都市报讯 &刚换了一个170号,想看看好不好用,没想到银行系统无法识别,连提醒短信都收不到了。&这几天,福州市民龚小姐非常郁闷,因为她买的虚拟运营商号码不仅无法注册相关网站,而且由于170号段还未被广泛接受,因此还容易被当作垃圾短信号码被拦截。而在过了初上市期的热闹后,部分虚拟运营商的170号段资费也出现了高过传统运营商的情况。
  一些网站系统会视为无效号
  龚小姐告诉记者,前不久,她在网上买了一个170手机号码,提供服务的虚拟运营商是话机世界,号码开通的前几天,她试着打了好几个电话,而且还用来无线上网,无论是通话还是上网,这个170号码的体验都非常好,和传统运营商提供的服务没有区别。
  不过,没过几天麻烦就来了。龚小姐在一家商旅网站上注册会员,需要输入手机号码来获取验证短信,没想到,她输入170手机号码后,网站一直提示&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于是,她拨打了这家网站的客服热线。客服人员表示,因为涉及不同运营商之间不同的短信发送系统,而该网站的系统无法识别170号段的号码,所以170号码暂时无法使用。
  这样的尴尬还在持续,龚小姐告诉记者,她把银行卡绑定的手机号码改为170这个号码,但是自从改号码之后,她就从来没有接到过任何银行的提醒短信。而银行方面的答复也类似,即系统无法识别170号段的号码。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注明"出处:×××"(非315直通车)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
315投诉中心
315联盟网站:
中国消费协会
315直通车联动媒体:
中国消费报 消费日报 福建工商时报 海峡都市报 财富海西网
福州日报 海峡消费报 福建质量管理杂志 海峡摄影时报
福建电视台新闻频道 福建电视台经济频道 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
福建电视台体育频道 福建电视台公共频道 福建电视台生活频道
中国商报 中华建筑报 新华社福建分社 市场信息报 中国经济法制
中国高薪技术产业导报 高薪焦点周刊 华夏时报福建记者站
保健时报 法制日报厦门记者站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福建记者站
现代文明画报社福建记者站 中国改革报福建记者站 海西在线
特约维权栏目:
福建电视台《现场》 福州电视台《生活315》 《关注》
FETV《e生活》 海峡之声906生活广播 福建公共频道《公共事线》 新闻启示录
公司地址:福州中山路23号建发大厦6楼NFC手机能轻松读取芯片银行卡卡号及交易记录?这几天,一些类似的新闻引发了众多网民的不安:不需要密码,手机真的能读取银行卡信息吗?什么是NFC?这是怎么实现的?会威胁我的资金安全吗?需要注意些什么?
有所谓专家认为,NFC手机有可能成为黑客的“提款机”;也有分析认为,手机只有紧贴着银行卡才能读出有限的卡内信息,也并不能进行转账操作,因此风险并不大,网民不必过分担心。
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最近10笔交易是指带支持闪付设备的交易,这个设计是为了读取闪付部分的流水信息,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部分闪付读写能力的设备(主要是自助存取款设备)将流水也写进去了,才造成了现在的问题。简单的说就是这是部分的流水,也不会存在安全风险
这个新闻这几天很热,金山毒霸安全中心对这个风险做了简单测试。对网友关心的一些问题作了解答,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下面简单介绍下这次测试的结果。先简单说说什么是NFC?NFC(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又称近距离无线通信,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交换数据。这个技术由免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演变而来,由飞利浦半导体(现恩智浦半导体)、诺基亚和索尼共同研制开发,其基础是RFID及互连技术。与我们目前使用较多的蓝牙技术相比,NFC使用更加方便,成本更低,能耗更低,建立连接的速度也更快,只需0.1秒钟。但是NFC的使用距离比蓝牙要短得多,有的只有10CM,传输速率也比蓝牙低许多。NFC可以与蓝牙技术互补,因此在手机、门禁、一卡通、银行卡领域也逐渐被广泛应用。什么样的手机支持?不是所有手机都具备NFC模块。但是,自从2006年诺基亚推出第一部NFC手机开始,现在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已支持NFC技术。比如,诺基亚Lumia系列、三星Galaxy及Note系列、索尼Xperia系列、HTC One系列以及国内小米手机3、Oppo、魅族等部分手机,均已支持NFC技术。iPhone目前还不支持,但有传言iPhone 6将增加该功能。哪些银行卡可被读取信息?可被NFC手机读取信息的银行卡均为IC芯片银行卡,传统的磁条卡无法读取。图1 NFC功能手机和芯片银行卡卡面有IC卡芯片的银行卡,一般也带有闪付标志。在咖啡厅、餐厅使用这种芯片银行卡结账时只需要将银行卡贴近读卡器,勿须密码即可完成小额支付。测试发现,读取芯片银行卡信息,除了手机需要支持NFC功能,还需要在手机上安装使用相应的软件,比如手机支付宝。可以读取哪些信息?不同的银行卡可以读取的信息不尽相同,测试了不同银行的多张银行卡,结果如下: 图2银行卡读取结果汇总NFC手机可以读取卡号和最近交易记录,不能向外转账。如下图所示,读取信息后,显示可以“开通快捷支付”,但因开通快捷支付只支持实名帐号与银行卡归属同一个人,因而无须担心你的银行卡被别人的帐号绑定。图3 NFC手机扫描农行卡的结果图4 NFC手机扫描招行卡的结果图5 最近10笔交易记录距离要多近能读出?NFC手机能够读取信息的距离,直接决定了获取银行卡号的难易程度。为了较为直观的测试出NFC读取的可行距离,经过金山毒霸安全中心的轮番测试:首先,银行卡要放在手机背面某特定区域中才能被读取,如下图。现在的智能手机屏幕大部分都很大,而NFC模块很小,卡片离得越近,才越容易读取。图6 开始扫描界面测试一,将IC芯片银行卡直接贴在手机背面,读取起来当然最为轻松。图7 银行卡贴着手机显示的扫描结果测试二,手机和银行卡中间放置一根圆珠笔,直径大约2cm,手机仍然顺利地读出了信息。图8 垫一支笔后的扫描结果测试三,手机和银行卡中间放一钱包,高约5cm,已经无法读出银行卡信息,对距离要求确实苛刻呀。图9 垫一个钱包之后的扫描结果测试四,更贴近真实环境,被陌生手机读取的最大可能发生地是拥挤的地铁或者公交车,那么NFC手机能够读取陌生人裤兜里的银行卡信息吗?将银行卡塞入钱包放进裤兜里,然后将手机贴到对方裤兜上,测试时变换了多种位置和角度,最后的结果是读取失败。而如果银行卡不放入钱包而直接放在裤兜里(虽然这种可能性较低),NFC手机贴上去,看下图,在变换了几个角度之后,手机是可以读取出信息的!图10 单张卡放裤兜紧贴着扫描的结果从上面也可以看出,NFC手机读取信息对距离是极其敏感的,超过5cm读出的概率就大大降低,因此只要银行卡在钱包里,被陌生手机读取就已经非常困难了。即使在把人挤成照片的地铁里,陌生手机真要读取你银行卡,需要变换各种位置和角度,其难度比直接偷钱包还要高上不少。因此,网民对此不必过度担忧。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如果芯片银行卡被未经授权的人使用NFC手机读取信息,可能导致银行卡号、身份证号、最近10次消费帐单、手机钱包余额被读取。这部分信息属于个人隐私,但这些信息并不能直接导致银行卡资金被盗。还有些人担心一些山寨支付软件或植入病毒的手机程序利用NFC功能读取银行卡信息,只能说理论上有此可能,实际无此必要。CM Security(原金山毒霸)安全实验室上个月监测到数百款山寨网银APP通过网络钓鱼骗取个人信息,攻击者没必要增加盗窃过程的复杂性:除了用软件方法,再要求被攻击者满足必要的硬件条件。当然如果你的IC芯片银行卡落在了你老公(老婆)手里,不需要银行卡密码,TA就能轻松知道你最近的交易纪录,恐怕面临的麻烦也少不了。这方面的隐患十分巨大和复杂,各位想必都深有体会,这里就不多做说明。传统磁条卡是否更安全呢?相反,旧的磁条卡由于更容易被复制,安全性更差一些。安全建议1.NFC毕竟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的通信方式,虽然比较近,个人信息有被非法获取的可能。金山毒霸安全中心建议持卡人妥善保管好银行卡,勿让银行卡离开自己的视线。2.可以使用比较厚的钱包,把钱包放进安全的书包。3.手机中毒的危害比NFC手机扫描银行卡丢失信息的概率更高,因此手机防病毒相对更重要。
作为刚入门的智能卡卡商(主做芯片银行卡和SIM卡)的技术顾问,终于有机会在知乎上认真答一下了(小激动中)比较遗憾的是来晚了1天,希望还是能有机会被顶上去,也算是科普下文章没图而且比较长,不过够干,请各位耐心观看在下回答问题前,有必要先解释/定义几个技术名词一方面是避免引起误解,一方面也是普及下概念NFC:一种通讯技术,其他好几位也有解释,更具体可以看百科或维基(),我就不重复了银行卡:银行卡按界面分,可分为磁条卡和IC卡(芯片卡)前者卡上只有磁条;后者则可能有磁条,也可能没有 (现在国内银行很少发不带磁条的IC卡,因为他们知道推广芯片卡那么多年过去了,还是只有少部分POS机支持IC卡)对芯片再细分,可分为接触式,非接触式和双界面的接触式顾名思义就是只支持接触式交易,交易时卡要插到POS机里非接触式则只支持非接触式交易,交易时卡放在POS机上。通常非接触式的IC是埋在卡里的,表面上看不出。除了一些异型卡(例:金穗QQ联名IC信用卡的附属卡—)之外,我尚未听说有银行推出过纯非接触式IC卡,如有消息灵通的,麻烦告知下按照 《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后文简称PBOC规范) 中的规定,其中非接触式界面工作在13.56MHz波段,和NFC规范中的一致双界面说明这个IC同时支持基于上述两种界面所以,只有银行卡是支持非接触交易的IC卡时,其才有可能被NFC终端读取到卡内信息乘此机会也宣传一下,磁条卡由于卡内信息不加密,所以会很轻易被复制,而造成持卡人的损失。比如:针对这种情况,人民银行很早就在推广IC卡了:接着解释名词……电子钱包引用2010版PBOC规范的定义一种为方便持卡人小额消费而设计的金融IC卡应用。它支持圈存、消费等交易。消费不支持个人识别码(PIN)保护电子存折同样引用2010版PBOC规范的定义一种为持卡人进行消费、取现等交易而设计的支持个人识别码(PIN)保护的金融IC卡应用。它支持圈存、圈提、消费和取现等交易上面的PIN指密码这里的应用,可以理解成手机里的app因为种种原因,在最新的PBOC规范中已经被废止了这两种应用。实际则仍有一些小额消费会通过这两种应用来实现。事实上,最近发行的大多数IC银行卡中的金融应用,遵行的还是2010版的规范至于金融应用,可以理解成手机里系统自带的,最基础的短信/电话app标准/快速借贷记交易都会通过金融应用来实现电子现金 (终于说到重点了)引用2013版PBOC规范的定义基于借记/贷记应用上实现的小额支付功能这种功能不依赖某种特定的界面,所以既支持接触式界面,也可以非接触式界面同时其也不依赖某种特定的交易方式,即可以联机交易,也可以脱机交易同时其也不依赖某种特定的认证方式,即可以要求输密码,也可以不输密码虽说如此,通常为了方便花钱才用的电子现金,所以使用场景大都是 非接触+脱机交易+不输密码PBOC规范规定了电子现金的一些特性:电子现金的余额和交易日志保留在卡片中注意:银行帐号(或称主帐号) 的密码和余额存储在银行后台PBOC规范还有这么一条:(引用自2013版PBOC规范第13章A.3.4)任何终端可以实现余额与交易日志显示功能,但对POS终端,这些功能不作强制要求银行在规范外还制定了一些限制:不记名、不挂失、不计息、不取现余额上限1000元如果你在银行卡或者POS机上看到“闪付”或"QuickPass"的logo,那就说明其支持电子现金功能,顺便,宁波市民卡的各种小额消费、以及中移动联合浦发推的SIM卡刷地铁,都是通过电子现金来实现的手机钱包我知道的手机钱包都是通过在SIM卡*中装入金融应用(用到其电子现金应用)*,同时利用NFC作为界面来实现的,但也不排除某些地方用电子钱包的可能性*我不确定卡上是否会印logo好了,说完这些,终于可以开始答题了:不需要密码,手机真的能读取银行卡信息吗?&&是的,前提是该银行卡是一张IC卡,且支持非接触界面此时能读取到一些信息,比如:持卡人姓名,持卡人证件类型,持卡人证件号码,银行卡号,卡有效期,电子现金余额,电子现金交易日志等
(这些都是标准金融应用中未加密的信息)这是怎么实现的?&&通过合法的终端(读卡器)和软件即可实现会威胁我的资金安全吗?&&1. 如果你没用电子现金功能:不会,因为读不到主账户的余额或密码2. 如果用了电子现金功能: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电子现金的交易过程是先扣款后验证,所以未通过银联认证的POS机/读卡器也能扣卡片上余额 (测试时我们通常只扣1分钱),但这只能用来恶作剧,未通过银联认证的机器是没办法成功交易的另外对某些心存幻想的人补充一句,圈存(充值)就别想了,除非你知道该银行的根密钥需要注意些什么?&&除非你很在乎自己的姓名和证件号码被人知道,否则没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有所谓专家认为,NFC手机有可能成为黑客的“提款机”&&不排除某些人可以搞到支持电子现金的POS机,又正好遇上一个用电子现金的持卡人,最后他们还紧紧地贴在了一起,想想就那啥= =另外说实在的,用这种方式获利,对黑客简直是一种侮辱也有分析认为,手机只有紧贴着银行卡才能读出有限的卡内信息,也并不能进行转账操作,因此风险并不大,网民不必过分担心&&风险何止不大,是几乎为0总结:方便和风险是对立的,总要权衡取舍一个,我相信随着时间推移,更多人会倾向于方便这一侧手机支付宝就是很好的例子,其实其体系没有IC卡安全,但因为容易推广(不需要铺POS啊),大家接受得非常快PS:以防万一的自问自答:李铁军回复的图里,不是只能读到部分,甚至无法读取持卡人信息,为什么你说可以?&&用的软件不一样的原因吧,我用公司自己开发的软件,试了下自己的信用卡,我上面说的那些公开信息都能被读到有人谈到校园卡,关于校园卡也补充点信息:如果是银行和校园的联名卡,那可以下面有这些技术方案:1. 卡上仅有标准的金融应用,用电子现金实现小额消费 (业务流程有缺陷,因为万一掉了卡,没办法很快补卡,也没办法搞通用的备用卡。毕竟是银行卡)2. 卡上有标准金融应用和校园应用或电子钱包应用,后者应于实现非金融功能3. 卡上有标准金融应用和M1模块(M1用来做实现门禁,也可以用来做小额消费的身份识别,后台扣款。)4. 卡上有标准金融应用+校园应用/电子钱包应用+M1 (这个比较蛋疼,如果没有复杂的系统升级历史,没人会这么干)如果不是联名卡,实现的方案就更多了,不过考虑到成本应该会用M1卡,毕竟技术很成熟最后,发现搞不清电子钱包和电子现金的人还真不少,说什么好呢……好吧,是规范写得不好,非得搞这么两个字面意思超级接近的东西来混淆大家,真是太可恶了!手机扫描二维码,把小组装进口袋
第三方登录:我的手机卡是新的,原来绑定银行卡的号码被偷了 昨天刚买的手机卡,今天却收到银行发的信息说我消费了,怎么回事?是不是买到别人的手机号码了啊?今天又收到一个建设银行的扣费,可我没有建设卡!还收到农行通宝卡的网上消费扣费 怎么回事啊?
我的手机卡是新的,原来绑定银行卡的号码被偷了 昨天刚买的手机卡,今天却收到银行发的信息说我消费了,怎么回事?是不是买到别人的手机号码了啊?今天又收到一个建设银行的扣费,可我没有建设卡!还收到农行通宝卡的网上消费扣费 怎么回事啊?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别人用你手机帮的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拍拍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卡开户行查询系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