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街办孕妇预产计算器手册在那个位置

当前位置: >>>                
肉种鸡饲养管理手册(三)——育成期管理(7—24周龄)
  :(三、1)育成期生长发育特点
我们见了图(2&5),从第6周到第10周是肌肉、筋、肌腱迅速增长时期;到了第8周末,骨骼发育完成85%,而第12周末则完成95%;第11周睾丸、卵巢开始发育,而14周以后性激素分泌增加,20周后卵巢、睾丸迅速增长;15&23周体重迅速增加,而至25、26周以后增加变缓,30周体成熟,体重停止生长。
我们再来看《饲喂体重光照计划表》、《育成期体重标准及饲喂方案》基本相同,同时看图3&1&AV父母代种母鸡(公鸡)生长期体重及饲料曲线&23周龄开始性成熟,30周龄时生殖器官发育完全达到性成熟。
从第7周至24周体重是按每周95g、110g、115g、120g、135g、150g逐渐增加的,也就是说均衡增加的。当然这种情况是人为控制的,是通过每周增加不同的料量幅度来控制体重增长,目的是让体重的增长、体成熟的周龄适合性成熟的周龄,让鸡发挥最大的繁殖性能,生产尽可能多的后代。(人为控制增加给料量和体重增加幅度,是根据育种过程中总结体增重、体成熟、性成熟与繁殖性能的相关性得出的)。
(三、2)育成期营养及配方特点:
我们来看一看(2&13)AA肉种鸡育成料和预产料,(2&14)AV肉种鸡的生长期饲料营养标准。
标准中,育成料(生长期饲料)与育雏料和产蛋料(预产料)相比,(1)能量浓度低些,(2)粗蛋白%低些,(3)氨基酸%也低些,而其他各种营养水平相差不多或相等。预产料产蛋料相差无几。这可能为本期控制生长速度所必须。
1、体重:在育成期,每周都要称重,关注体重是否均衡地增长,符合标准。用体重去衡量评价我们的饲料品质、给料量及我们的管理。
体重受下列因素影响:
(1)营养.饲料能量浓度,能量与其他营养素(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等)的平衡关系。
(2)饲料量.在饲料营养水平一定情况下,无其他因素影响时,饲料/增重比值在不同周龄也有一定值的。即喂给鸡一定的料量,体重肯定要达到相应的数值。若无其他因素的影响,喂给鸡的料量与饲养手册推荐的料量相同,但体重比饲养手册标准值小,则说明饲料营养水平不够,或不平衡,还有就是饲料是否浪费,鸡实际上没吃到所应得的量。
(3)疾病因素.疾病因素影响了鸡的采食量和营养的消化吸收,以实际吃入的量来讲,若鸡吃入应得的份额,但若有寄生虫病、肠炎拉稀等病,则鸡没有消化吸收,沉积那么多的营养,体重自然达不到标准,所以我们说该从管理方面控制鸡群不出现此类问题,或出现此类问题时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补救。
(4)密度因素.我们可能都遇到过这种现象,同样多的鸡,同样多的料,密度大的鸡群体重小,有时加些料还是赶不上密度小些的,所以在饲养过程中我们应重视这一因素。
(5)应激因素.在饲养过程中遇到转群、免疫次数多时,虽然喂料量未变,但体重比标准偏小了,所以在调整料量时事先要考虑这一因素,事先做相应调整(做喂料计划时调整)。也应该尽量减小应激,应在安排工作时加以调整。
(6)个体间差异大.称体重后个体差异大的原因很多,应仔细观察、查找、分析、解决。首先要考虑那些因素影响鸡采食到相同量的饲料。A.可能对自己用的喂料设备没有充分认识、用好,比如槽式、桶式、盘式(管式)喂料系统各有各的缺点,应解决好。B、布料不均匀,这涉及人工手法,机械布料速度是否有相应的辅助设备和措施。C、鸡分布不匀,即有的段、栏饲具周围的鸡数不同,所以要调整鸡数或饲具。D、个体的因素:有些鸡喙不良,吃食慢采食量少;有些鸡从小嗉囊小,吃的料始终少;有的鸡消化能力差;有的鸡有病等。
(7)环境温度.环境温度变化使得鸡的维持需要改变。请参见附表3-3。不同体重不同温度种鸡维持代谢能量的需求,通过该表给我们一个参考。即:鸡舍的面积、饲养量、保温程度、是否供温,舍内温度与外界温度差、最低能达到的温度。一段时间内所提供的料量是否达到标准体重,还差多少(据自己的料、过去情况推测),依据这些提供以后几周的给料量,并根据各周的体重增长情况修订自己的喂料计划,使体重更接近标准。
2、称重.(定时、定点、定比例、不定量)。称重的目的是评价已经过去的给料量和饲养管理,为设计下段的给料量和改善饲养管理提供依据。称重要准确,要做好以下各点:
(1)使用的称量器具要精确、感量要小些。一般使用弹簧称,量度为4KG,使用前要调零,调灵敏性,使用过程中也要检查防止失灵。
(2)称重时间。一般选在星期五或星期六下午。一般设计饲喂计划时星期五或星期六不喂料,下午称重肯定是空腹,这便于星期日改动料量和变换另一种饲喂制度。一旦确定称重时间,应每周同一时间称重。
(3)称重点:称重要在鸡舍选点(或选几个笼位),然后挂个牌,每次都在这几个点称。选的点要在鸡舍前、后、中、左、右,尽量都有(即取样要代表整个鸡舍),(大、中、小群都有)尽量多些。以便排除各种因素。
(4)选取比例 比例应为5&10%,群大比例小些,大、中、小群按比例称鸡数。
(5)称重时每次围栏的鸡数不论大、小全部称,不得选大弃小。
(6)称重后马上计算,若差得太大,比上周小得多或大得多(比标准体重差得多)都要重新称。
影响肉种鸡体重因素
客观因素:(1)饲料营养成份(包括分料速度、分料均匀与否)。
(2)饮水量:包括饮水器类型、鸡离饮水器距离、限水程序。
(5)料位多少
(6)料线种类(料称、高度)
(7)用药、疫苗、种类&&&&&&&&&&&&&&&&&&&&&&&&&&&&&&&&&&&&&&
(8)季节性(顺季、逆季)
(10)地理位置(限制饲料配分)
(11)温度、湿度
(12)鸡舍面积
主观因素:(1)饲养人员技术性、精心程度
(2)断喙好坏
(3)鸡群活动情况
(4)舍内环境卫生
(6)免疫(特别是育雏的前一个月)
(7)水线、料线离鸡距离
(8)饲喂方案(限饲)(同料量增加不稳定)
表3-3不同体重不同温度种鸡维持代谢能量的需求
日平均舍内温度(F/℃)
维持能大卡/天
表3-4不同体重不同温度种鸡维持代谢能量的需求
日平均舍内温度(F/℃)
3、饲喂制度 饲喂计划中5&12周龄四、三限饲,13&20周龄五、二限饲,21周龄以后每日限饲。使用限饲制度是为了让鸡体重均匀的增长以期待体成熟和性成熟同期到达。限饲强度为&隔日&大于&四、三&大于&五、二&大于&六、一&大于&每日& ,其中&隔日限饲&和&六、一&限饲我们没有采用。
关于限饲制度我们有以下几方面考虑
(1)&隔日限饲&及&四、三&限饲,适用于生长快、体重难以控制阶段或体重超标的鸡群,也是料量较少阶段。此时若用每日限饲,所用料量不能铺盖整条料链(自动料线)。这也是鸡生长快阶段,料量少,稍微大的鸡,较霸道的鸡、吃得快的鸡就要多吃,多吃长得更大,这样更容易出现采食不均匀。这种现象使用料桶、笼饲养,料槽、盘式料线都易出现。在采用隔日或四、三限饲时,加大了喂料日给料量,即为每日限饲法料量的2倍或1.75倍,这样可以使喂料器中的料均匀,还可以使喂料器中的料充足,使得那些体大、霸道、吃得快的鸡吃得饱,也能使那些相对体小、被欺、吃得慢的鸡也能吃到相同的份额(应得份额)的料,致使其后体重基本相近。此法在5&12周龄采用。
(2)&五、二&限饲,适用于体重没有达到标准,应激较大,以及承受不了较强限饲的鸡群。一般在13&20周龄采用。采用&五、二&限饲,还有另一种原因是考虑13&20周龄的发育规律,即体重增长和性发育同步,还要兼顾到饲料转换率。
(3)&每日限饲&一般在21周龄以后采用
(4)限饲法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哪些周龄必须使用该种限饲法,一是喂料器不同,可以灵活采用;一是鸡群状况不同,比如疾病、转群时就可以采用&每日限饲&。正像(2)中所说,有些鸡承受不了较强限饲,只得采用&五、二&限饲。只要能使鸡群采食均匀、增重均匀,均匀度高,怎样运用限饲方法均可。
(5)变换限饲方法时,最好在周日进行(做周报的鸡场),若突然改变限饲方法,应计算本周料量已经分配多少,剩余料量在未来几天内怎么分配,能够使鸡只得到本周标准料量。
(6)无论采用何种限饲法,给料日的料量不要超过产蛋高峰日喂料量,一旦接近该料量,就变换限饲法。
(7)为使限饲阶段鸡均匀增重,料量要匀速增加
4、饲料分配 : 养鸡者首先要把自己场的饲喂设备优缺点研究明白。要科学、正确的使用这些饲喂设备,(料桶、料槽、盘式料线)能够让每只鸡在同一时间内基本同时吃料,吃到相同量的料。要尽量达到这一目的。
(1)&&& 料量的计算:A、据饲养手册推荐或自己制定的饲喂计划料量。B、手册推荐料量或自定料量都是每日配给量。C、实际喂料量(喂料日投放量)计算法,&隔日限饲&,两天料量一天投放。2/1=2倍。即每日料量的2倍;&四、三限饲&,7天的料量4天投放;7/4=1.75倍,即每日料量的1.75倍。&五、二&限饲,7天的料量5天投放。7/5=1.4倍。即每日料量的1.4倍。&每日限饲&,则按照每日料量每天投放。D、按各舍鸡存栏数(公+母)计算全舍喂料日应投放的料量。E、若已经分栏,公鸡料量与母鸡料量不同,要计算鸡数和料位,应另投放的部分要取出来,投放另一种喂料器中(如料桶),小栏另行加料,也采取这种方法。F、当鸡群体重偏低较大,另行设计增重曲线(为了均衡增重而设计)时,可参考手册推荐标准中各周龄段的饲料/增重比修订料量,也可根据鸡群以前饲料/增重比(非疾病状态下的)设定料量,但要在称重后与设定曲线比较,校正。
料量计算(育成期)4/3限饲
方法1,减少小鸡密度法:(6周龄)
例如:1A,♀0.043kg(第6周标准喂料量)&6157(周末鸡数)=265kg,则喂料日料量265kg&7/4=464kg。♂0.076kg(使用第8周标准喂料量&&&& 体重未达标)&1027(周末鸡数)=78kg,则喂料日料量78kg&7/4=136.5kg.。
人工加料:料线总长552米,♀占456米,♂占96米(假设料线中料厚度均匀)464kg/456米(得出每米母鸡料线中料量)&96米(♂料线长度)=公鸡料槽中料量为97.5kg.(此量加入料箱)则♂料槽需补料136.5kg-97.5kg=39kg。
小栏母鸡计算:假设让小鸡吃平均母鸡110%的料量,小母鸡占料线72米,则喂料日:464/456*72/(0.043kg*1.1*7/4)=880只。若让小母鸡吃120%的料量:464/456*72/(0.043*1.2*7/4)=810只。
方法2:小鸡增加饲料法(密度相同)
例如:若给小鸡增加10%饲料:6157只/(552=总长-96♂料线长度)=13.5只/m
小鸡栏占料线长度为12&6=72米,则小栏中鸡数为13.5*72=970只,则另加料0.043*0.1*970=4kg. 4/3限饲喂料日应补料量=4kg*7/4=7kg.(注:该料量可在母鸡总量中抽出,也可以在总料量外另加)
(2)&饲料投放的一般原则:A、称量准确,B、分料要快,使鸡只同时吃料。C、布料均匀,即每个喂料器(每段每盘)料量要相等。D、布料、分料、鸡吃料等都不能洒漏,漏料及时补足,即能使鸡吃到应得的量。E、料位要充足,每个鸡都有相应的位置吃料。所谓料位充足与否,各种喂料器、鸡龄计算值与实际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各种喂料器、鸡龄的计算在一般手册中都有推荐值。无论推荐值为何,饲养管理者都应在喂料时(鸡吃料时)去观察,因为即使计算鸡数和料位准确,也有不同区域(段、盘)鸡多鸡少的情况出现。当我们看到喂料器两边(周围)已经布满了鸡在吃料,还有的鸡乱跑找不到料位时,就是料位不足,否则就是相应或有余,此时应尽快采取增加料位等措施。F、喂料日料量一次全部投入,不得分成几次。料位有余也是有害的,因为鸡吃料位置较固定,料位多余处的鸡相应吃料要多,其他鸡则要吃得少。G、饲喂时间一般是在早上开灯即开始运料让鸡吃料。夏天天热时,要清早喂料。一个正规鸡场产蛋期喂料时间是早上4:00或5:00。7&20周龄是早上8:00开始。
(3)&&各种喂料器饲料投放要点:A、槽式自动料线(参见漏料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法)。这种料线应该用快速的,每分钟达到30米以上。要视鸡舍长度(料线长度)。按装副料箱一般60至80米加一个副料箱。以达到布料快、多点出料。鸡抢料占位应激小的目的。若是三条料线,要考虑相邻的两条料槽,运料方向相反。这也是减少运料时鸡抢料占位挤压。副料箱和主料箱的位置在料线上的距离应是等距的。因为主副料箱装料数是相等的(双向运料的主料箱装料量是单向料箱的两倍。,布入料槽中的料量也是相等的,不等距则料槽中不等量。料箱的出料口要等高。一是为了布料的均匀,二是防止溢料。出料口的高低也与鸡的周龄或者说料量有关。即是说周龄小的时候料量少、料口太高,这一料箱的料运不到另一个相邻料箱、料槽中一段可能没有料。当然料多时出料口也不能太高,太高则易从接头处转角处料槽较低处溢料;运料时链条要不停的运转。因为不管布料速度怎么样快,总是在开始运料时有些鸡在出料口抢料吃,即使关灯运料也是如此。这样的话刚开始运出的料到另一个相邻料箱入口时已经被吃掉了一些,在料槽显示出一种从前到后料逐渐厚的现象。若停转链条,则出料口端的鸡明显比入料口端的鸡每次都吃的多。不停的转动链条时鸡可以从链条和槽之间的小逢吃到料。待槽中料所剩不多时停止即可。若料位多余时应封上多余部分,不让鸡在那儿吃料 。料箱出料口和进口要各封40公分,以防止鸡偷吃料。
※使用自动槽式料线,限饲阶段还有一个怎样使用料网的问题。一种是开始限饲就安装在料槽上,此时还有些鸡能从网进入槽内,所以,喂料日得先巡查,把进入槽内的鸡拿出来。另一种是限饲时不安料网,直到进行每日限饲时,(20或21周)才安料网,(用3天安完,每天安1/3)这样在运料时要在隔栏边、料箱出入口看鸡防止挤压,需几个人看。再一种是当鸡不能进入料网内时再安装料网。
育成期料网用得不好,也是产生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过去限饲阶段安料网把料线吊起来运完料放下,或者是随鸡龄增长把料线提高(支架式)都不采用。现在不论是限饲期安与不安料网,早安、晚安料网都是把料槽放在棚架上直到产蛋期结束,这样做在育成期是可以减少腿病发生,也没见到浪费饲料。
B、盘式(管式)自动料线。盘式料线每盘出料量,受该盘所在位置的输料管两端的管出料口倾斜度和盘出料刻度大小所限制。输料管的转动角度和盘从所定刻度上脱落是影响盘出料不匀的因素。另一个更大的因素是,运料几次以后,管内料逐渐减少,运料时使得远离料箱的几个料盘无料、少料。所以运料时要检查是中间几个某个料盘料多、料少,还是最后几个料少、无料。若是中间几个有料多、料少现象,调输料盘角度和料盘出口刻度即可;若是远端几个料盘少料、无料,则应该把料线吊起来,料箱多加料,运料时使料管充满料即可,这项工作可能隔几天要做一次。盘式料线,每盘推荐采食鸡数,生产过程中有时达不到推荐数,也出现料位不足现象。
C、料桶 :往料桶中分料最大难度是分匀。应该用一个定量铁撮子,把一定量的饲料比如0.5公斤,分到一定数量的料桶中,这些桶中的料量误差要很低,要检查料是否分的均匀。分料后把桶吊起来,不让鸡偷吃,早晨喂料时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同时放下,让同一单元的鸡同时吃到料,有的厂家用绳子通过滑轮这样做。※料桶质量也有问题,有的壁薄,没用多长时间就坏了,洒、漏料;有的易向一边倾斜(变形)洒料;有的外沿矮,鸡吃的时候便易洒料,可见到料桶下方一堆一堆的饲料。所以选用料桶应注意这些问题。※员工分料时不要洒料,铁撮子出口应比料桶出口小,这样不易洒料。一是分料时间的掌握,地点的掌握,以免填料时受鸡群抢料等影响。一个单元养多少只鸡,需多少个料桶要计算好,也要喂料时观察,以免料位不足,料桶在一个单元内分布要均匀,否则太近时不但鸡吃料相互挤踩,也造成有料位鸡吃不到料。料桶吊的高度要适宜,适宜的高度较少洒料,太高、太低都易造成洒料,鸡吃不到应吃的料量。可以准备一些小袋子,数量与料筒相等,每袋中料量等于第二天欲投入料筒中的量。
D、料槽(笼养)料槽在笼上应平、齐,分料用的铁撮子不应过大,以1&2公斤盛料为宜,员工每撮子应撮起相同的量,分放给相同的笼数,并用手工匀料。笼中母鸡一般2只(肉种鸡)若有死、淘应马上补足,否则单只鸡及两边的鸡要多吃料。笼中霸道的鸡要提出来放另一端的笼中,否则同笼和邻笼的鸡受欺,吃料要少、要晚。可以采用每撮都用电子称称(从手推料车中取出)出定量,分给一定笼数或组数。也可以采用把总料量分给多个小袋,一个小袋料量分给几组笼。小袋数量多些,每袋分的组数少些,可能好些。
(4)饲料分配过程中的其他问题:A、分料时检查料号是否正确,料的粒度、颜色、味道是否和平常一样。B、分料时要检查是否有霉块、杂物。C、记录鸡群吃料时间(各鸡群有所不同,要比较,只能看本群与日常相比是延长还是缩短)鸡群吃料应定为从开始运料到吃剩一点料末为止的时间。(自动槽式料线应为料链中间露出槽底)剩料的评价尺度在本群鸡、本舍始终如一即可。因为这个吃到剩下那些料的时间只对评价本舍鸡群有意义。
(5)均匀度控制 :我们一般讲均匀度是按体重来说的。近些年来又以胸部肌肉发育情况、翅膀、肌肉发育状况、翅膀主翼羽换羽速度、骨架发育及性征发育程度等几方面进行评价,看发育的整齐程度。所以从广义来讲,均匀度也应包括这些方面。无论从哪方面讲,都与体重有关。体重均匀度好,其他方面肯定要好,但体重均匀度又不能代表其他方面。所以我们要综合分析,我们重点谈体重均匀度。
①控制均匀度的目的:体重均匀度,就是一个群体在某一阶段的体重相近的程度有多大,有多大比例集中在平均值附近,反过来讲体重大的和体重小的占多大比例。我们通过喂料和管理控制鸡增重,是想让整个鸡群发育比较整齐、体重变差小,基本一样大。似乎大家都认为体重基本一样大的鸡群开产整齐,产蛋高峰上的高,是饲养成功的表现。
②各阶段均匀度(据AV父母代种鸡性能标准及鸡群记录)
周龄&&&&&&& 4&&& &&&8&&&&& 12&&&&&& 16&&&&& 20&&&&& 24
均匀度%&90&92&& 86&88&82&84&78&80&82&84&88&90
③均匀度的计算方法(体重均匀度):鸡舍隔栏按比例称重时逐只记录体重。把体重逐只累加起来求出总和及平均数。该平均值即为全舍平均体重。该平均值为基准上加10%下减10%。所得两端数值(例如称得体重平均值为1200克。上加10%得%=1320克。下减10%得%=1080克)。从称重表查点在两端数值以内的只数。该只数除以总称重只数再乘以100%即得该舍体重均匀度。
④影响均匀度的因素:A疾病。慢性呼吸道病、以及其他导致肠道系统损害的疾病。B、使用的疫苗毒力太强,导致疫苗反应太强烈。C、断喙不好,断去太多、烫烙过度形成软喙变形喙以及舌尖被烫等影响采食。D、育雏条件太差,冷应激。从手工喂料、饮水向自动设备转换过程不理想以及转群等使得雏鸡阶段生长发育不匀。E、饲料质量差。F、密度大。饲养、饲喂、饮水面积不足。G、饲喂器中饲料分布不匀或饲喂器摆放位置不对、不匀。H、限水程序不当。
⑤控制体重均匀度的方法:我们除了解决④中所提到的那些因素外,我们要进行下述工作:A断喙时(5-6日龄)选出较小的雏分栏饲养加35-100%的料,根据情况加料。B、把鸡按体重分成大、中、小三个栏。 栏的大小按大小鸡比例确定。这种分栏法要给小鸡另加料量。另一种分栏法是计算料位。要小鸡栏的鸡所占料位多些。(计算料槽长度或料桶数。)让小鸡多吃料。C、每周称重后据体重情况(眼观后用称确认)调群要在栏边的记录板上记清。让调出数等于调入数,或者出入数不同时,调整给料量。D、有人提议,在17-18周龄选出较小的鸡,隔开饲喂,每天加20-30%的料。E、育成期增加料量后不能轻易降下来,只能少增或维持不增(增加料量二周后体重才表现出来)。F、有人提议,8周龄超重,可维持两周料量不变。若还超重则用一个新的生长曲线;若鸡在13-15周龄以后超标准,不要试图将其体重拉回标准,使其沿标准线上方平行增重即可,而不要用减料法。G、第13周时可多喂些料,免得第15&18周体重因免疫及其他应激等原因而导致低于手册推荐的标准体重。H、从6周龄开始喂砂,以增强鸡的消化能力。(4.5kg/1000只鸡)
6、广义均匀度及检查方法 ,我们下述几个方面来理解均匀度和鸡群检查方法:
(1)体重均匀度(同上)。
(2)胸部丰满度 :鸡只骨架大小、体重大小可能不同,但胸部肌肉发育程度&&丰满度可能相同。一般至15周龄时,胸部肌肉应该完全覆盖骨骼。胸部肌肉看上去应该像英文字母&V&,而丰满度不够的则像字母&Y&。20周龄时其剖面则像一个丰满的V字,或介于V和U之间,25周龄时鸡只剖面应略象U。我们在检查时应把大、中、小鸡,不同体形的、不同行走姿势的、毛被有差异的鸡抓起来摸一摸,估计整群发育情况,各种丰满程度鸡所占比例。
(3)翅膀丰满度(肌肉发育程度):翅膀的肥瘦程度道理与胸部丰满程度相似。翅膀的肥瘦程度通过挤压鸡只桡骨与尺骨之间的肌肉来监测。20周龄时象人的小拇尖含肉量,25周龄时,感觉像人的中指尖的含肉量。我们也可以像(2)中所述那样找鸡、抓鸡,看发育情况、比例来估计全群情况。
(4)主翼羽换羽速度 :主翼羽从轴羽向外侧换羽,一般两周一根。到25周末可以全部换完。我们抓起不同体重、体形、毛被有差异的鸡,看主翼还有几根未换,推算至25周还有几周应该有几根未换,大多数鸡的主翼羽未换数量集中在标准未换数&1的水平上,则换羽速度均匀度是较好的。
(5)性征发育均匀度 :母鸡的第二性征表现在冠长大变红,脸、耳叶、肉髯变红;从体形上看由长条形变成方形,从后面看两腿间距变宽,耻骨间距增加,耻骨至胸后缘距离变大等。我们进舍看一看鸡群上述外观变化及比例,再把各种不同情况的鸡抓起来摸一摸耻骨间距,判断所占的比例,即估计性征发育均匀度。
(6)骨架发育均匀度。
(三、4)光照控制
1、光照制度设计原理
(2)&&& 由图2&5和图3&1、3&2可知,体成熟必须和性成熟相符合。基于上述两种情况,我们的光照时间(长度)和光照亮度(强度)必须与之相适合。以期达到刺激性腺快速发育取得最好的繁殖效率。
(3)&&& 肉种鸡对光刺激不敏感,所以在设计加光刺激前后的光照强度差和光照长度差时必须加大,也必须在一些措施方面解决这个问题。
(4)&&& 成鸡还要考虑;A、受自然光照的影响(不能缩短光照时间),B、热天在清晨凉爽时喂料,C、鸡的生活规律(采食、饮水、产蛋、交配、活动等)。
2、光照制度
& 我们看到手册上推荐的光照程序大体上一致。本光照计划略有差异
&&&&&&&&&&&&&&&&&&&& 表
周龄&&&&&&&& 5&19&&&&&& 20&21&&&& 22&&&&& 23&24&&&& 25&&&&& 26&
光照长度(h)&8&&&&&&&&&& 10&&&&&& 13&&&&&& 14&&&&&&& 15&&&&& 16
光照强度(w) 10&&&&&&&&& 10&&&&&&& 60&&&&&& 60&&&&&&& 60&&&&& 60
(1)&&光照强度,10W灯泡,还可以通过串联电路使光照强度更低些。也可以使用调压器降低舍内光照强度。以人在舍内待上几分钟后能正常工作,鸡能正常采食、饮水即可。
(2)20-21周的光照长度10小时,而光照强度不变,是考虑增加太快可能引起双黄蛋多、脱肛等。
(3)光照强度(白炽灯), 一般手册上要求育成期5&21(20)周龄为4-5勒克斯。(开放舍20&30勒克斯),产蛋期为40&50勒克斯。有人认为产蛋期光照强度应为育成期的4&5倍,有一些认为应为10倍,这就要降低育成期光照强度。
3、光照控制方法
&&& (1)、舍内光照要均匀,无死角。要以最低处的鸡接受的光照强度为基准。这就要求灯分布合理。要交叉分布,一般灯泡距离3&4米,高度为2.0&2.4米(距离为高度的1.5倍)。笼养,灯距2.5--2.8米。
&&& (2)、一般条件下,一平方米面积上2.7瓦的白炽灯泡可以提供10.76勒克斯的有效光照强度,可以据此设计鸡舍中灯的数量、分布。
&& (3)、有材料介绍,进行光刺激或产蛋期的光照强度应为育成期的4&5倍(手册推荐值算得是10倍,而开放舍至多是2倍&育成期顺逆季差的太多)。我们在遮黑式鸡舍,育成期使用10&15瓦灯泡,而在产蛋期使用60瓦灯泡(位置、平方数都没变),算来也就是4&6倍差。效果很好,用过100瓦灯泡,也未见效,一般舍内灯泡数是36&48平方米3个灯泡。
(4)、遮黑鸡舍(为了消除光照对鸡发育的不利影响。按鸡发育情况。给予合理光照刺激发挥最大生产性能,我们使用遮黑鸡舍。就是在育雏前就把窗、进风口、排风扇端都用黑蓬布或黑塑料布封严,不让自然光进入鸡舍。白天关灯后舍内光照强度为0.5勒克斯(伸手不见五指)。要让舍内达到4&5勒克斯。每间屋48平方米使用3只10瓦或15瓦灯泡即可。要想强度再弱些,人们采用不檫灯泡,给灯泡涂上黑色、串联灯泡、使用调压装置等。但在进行光刺激时,要换60瓦灯泡,而且每天要檫灯泡,灯泡坏了马上换。进行光刺激后,要逐渐落下蓬布或撕下黑塑料布(即要利用很强的自然光,还要防止迅速强度太大,引起大的应激)。按程序增加光照长度,一般都用定时钟控制。
(5)、开放式鸡舍 在我国,12月22日至次年的6月22日日照逐渐加长,6月22日至12月22日日照逐渐缩短。鸡12周龄以后输卵管重量、容积、长度逐渐增大,16周以后卵巢的重量迅速增加。所以,12周龄以后直至下一次光刺激光照不能缩短(缩短对发育有负面影响)并且不能低于12小时。所谓逆季鸡群就是指在自然光照时间逐渐缩短的期间内达到性成熟,也是那些2&7月份出的雏。而顺季鸡群则是在自然光照时间逐渐增长的期间内达到性成熟,也是那些8&1月份出的雏。
&这样我们以12周龄为界,12周以前可用自然光照,12&22周若是顺季,即12周龄时自然光照在增长,则使用自然光照。12&20周若是逆季,即12周龄时自然光照在缩短,则锁定自然光照时间,这就要在日照长度外补充,早晚都要补,以保证12周龄时的光照长度直到进行光刺激。解决光照强度差值问题,很多人都提出开放式舍适当遮黑。
4、影响光照强度的因素
(1)、鸡舍建筑.瓦房.屋顶高,反光差;平房则反光强些。屋顶白色反光强。墙壁暗色反光差,白色反光强。这样就应该想措施使顶部及墙壁成白色或使用灯伞。
(2)、使用自然光时,窗的大小和透光程度。窗大小合适,进来的光无阴影。窗的玻璃要擦,铁网要经常清理,白色塑料布一批一换。
(3)、灯泡要保持明亮,天天擦,坏的马上换。
(4、)防止电压不足,每天检查,比较灯的亮度是否一致(几个舍比较)电线、开关接头接触不良等影响电压不足。
(5)、使用节能灯时要测地面上的光照强度,节能灯使用时间长产生光衰现象。要使用黄光节能灯。
(三、5)产蛋前期(光照刺激期18-24周龄)管理(参见6-26周工作计划)
把这一阶段单提出来讲,是因为这个阶段很关键。这一阶段是生殖系统迅速发育并逐渐成熟时期,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给予最大刺激,促进适合其发育与成熟。我们知道一些鸡群育成期均匀度不好,育成期体重小,育成期出现过很多其他问题,但产蛋期很好,产蛋高峰很高,绝大多数是该期工作做得好的原因。
1、饲料与饲喂.前已述及预产料,这阶段由于鸡体需要,活动量增加,生殖系统快速增长,体重快速增长,蛋白、钙需要沉积,消化系统的消化能力必须与之相适应等。必须做好下述各项:a.在21周时改为每日限饲,b.在22 周时改为预产料或产蛋料,换料用三天换完(1/3、2/2、3/1),c.23周时增加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给量,以利于以后产蛋。此期间因应激多(激素分泌量急增、免疫、选鸡等)消化道适应换料可能要时间长些,若换得晚,开产后出现拉稀现象,再加之营养需要因素,更应早换料,加料方法见表20&33周龄饲喂计划(3&&5)
1&&&&&&& 2&&&&&&& 3&&&&& 4&&&&&& 5&&&&&&& 6&&&&&& 7
2、饮水 此期间饮水量也加大,需提高水位,以便供应充足的饮水,还要注意水质,以免引起消化道疾病。
3、通风 此期直至32周龄乃至整个产蛋期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项目。生殖系统迅速发育时期的足够量的通风,能够增加血液中氧的含量,保证机体旺盛代谢所需的氧,也是卵巢那么多的卵泡其后能否发育成熟的关键所在。舍内通风好,则舍内氧气浓度高,二氧化碳浓度及其他有害气体的分压低。舍内通风良好,鸡的活动加强,体内代谢旺盛,也有利于生殖系统的发育。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加大通风量。温度低时,给舍内多加温,以便加大通风量。
4、光照 据光照计划在22周初或22中增加光照强度和长度。经过长时间的工作经验,此时进行光照刺激与21周中进行光照刺激相比,产蛋上的快,高峰也高,收集种蛋时间也早,种蛋也大(同周龄相比)。在加光照前我们应把体重较小的鸡(不足2.05kg)挑出来,单独放在一个舍内,还是10w的暗光照,再加一些料,体重达到要求时再加光。(公鸡体重2.8 kg以下,母鸡2.05 kg以下,对光照不敏感。随着育种进展,体重不敏感值可能还要提高)。增加光照后要勤进鸡舍工作,檫水线、料箱、产蛋箱等。把鸡从产蛋箱下赶出来促进鸡多活动,接受光照,以提高性发育均匀度,培育出一个机体代谢旺盛,神经敏感的鸡群。当我们把同一群鸡在阴雨天的精神状况及产蛋率与阳光充足时的精神状况及产蛋率相比,把不同两群鸡的精神状况及产蛋率相比时,当我们在同一群鸡实施多进舍、多活动、赶鸡运动与少进舍、不赶鸡运动实验时,看到的产蛋率不同,我们更能坚定这种想法和做法是正确的。
5、产蛋箱 第18或19周要将已消毒过的产蛋箱抬入鸡舍(或从上边放下来)。抬入或放产蛋箱时舍内要关灯,只开一两个;从上边放产蛋箱时,从一端放一些,再从另一端放一些,这样做是减少鸡群应激。放产蛋箱后要放置底板和垫料。要训练母鸡进产蛋箱,有人在产蛋箱内放母鸡,关上产蛋箱让别的母鸡看到;也有人把塑料材质的白色蛋型物放在窝内引诱鸡进产蛋箱。还要防止鸡在产蛋箱内过夜形成习惯,在产蛋箱内排便或蹲在栖木上过夜、往窝内排便,所以要上班打开产蛋箱下班关闭产蛋箱。无论怎样放置产蛋箱都不能在光刺激之后。因为放置晚了,鸡熟悉产蛋箱时间短,产蛋后地面蛋、棚架蛋多,致使脏破蛋多,种蛋上升慢。另一方面,光刺激后,舍内光照时间长,强度大,若利用了自然光,强度更大,此时放置产蛋箱应激太大。
6、 垫料 (选择与消毒见前) 进行光刺激后,垫料消失快,应在21周末前补足。有些地方该换垫料则换。还要每天翻垫料,一是让鸡有一个好的环境。二是刺激鸡多活动。三是顺便把产蛋箱下的鸡赶出来,接受光照,以便提高性发育均匀度。全部换垫料原则上是垫料板结或硬块,舍内鸡群发过病,垫料成粉末状,起灰尘,不能加湿,垫料太湿等。※换垫料的方法是,下班后在一端只留一盏灯,把消毒好的垫料均匀的放入舍内铺好。因为此时地面鸡少,另外,天冷时在地面放置一夜,可给垫料预温。
7、鸡群整理、免疫、用药:该阶段工作项目多,对鸡群应激也很大,我们不但要把每项工作做好,还要安排好秩序,减少对鸡群造成的应激。此期间的鸡白痢、霉形体、新城疫抗体检测,清点鸡数,淘汰发育不良的鸡(整群),放置产蛋箱,添加垫料等工作都应放在免疫工作之前进行。在免疫之后有大的应激,不但免疫效果差,还可以引发疾病。工作紧张时,24周末的免疫可在25周初做。
※24周整群时可根据体重、主翼羽、耻骨间距、胸部和翅膀肌肉、冠、脸发育情况淘汰。(详细方法见前)
有人提议该阶段应该治理鸡体内、外环境,给产蛋期创造一个好的基础。解剖鸡看鸡嗉囊中是否有念珠菌,掀开棚架看下面是否有积水,积水中有白色真菌生长。若有这些情况,可以给鸡饮用千分之0.25-0.5的硫酸铜水,棚架下喷洒0.5%的硫酸铜水。饮水超过0.07%致病,达到0.25%致死。要注意硫酸铜是分析纯还是带5个结晶水的(CuSo4.5H2O)。舍外道路、进风口等可用火碱消毒。工作间清理消毒,搞好舍内卫生,带鸡消毒,检查维修饲喂、饮水设备,22周时给鸡投一些肠道细菌敏感药物,趋寄生虫等。有人此时给鸡连投3天T.O.S。
8、公鸡的饲养管理(参见AA手册)
&&&&&&&& (1)公鸡饲养程序
(1)公鸡的喂料量,从饲喂计划中可知,从第一天开始直至23周末,公鸡的料量始终是多于母鸡的,到24周才持平。这符合公鸡快速增长的需要。
(2)公鸡的体重 过去的材料介绍和饲养过程中都是把公鸡体重控制在同周龄母鸡体重的130-140%,而现在则是150%。公鸡体重若小,合群时吃料没有竞争力,还惧怕母鸡。
(3)饲喂方式;A、饲养至第8周公、母混养,过去这样做得多。B、公母分饲,就是公鸡、母鸡分开饲养,在18&20周龄时合群。(现在提倡20周龄合群)。
(4)公、母分饲时几个应注意的问题;A、饲喂量及体重增长见(1)。B、分饲时有一个把公鸡放在哪里的问题,在同一个鸡舍时,应放在排风扇一端,若放在工作间端,合群以后公鸡往工作间端跑,造成另一端公鸡少。单独一个舍饲养时,棚架、地面、饲喂、饮水条件应与公母合群后相似,否则合群入舍后环境对公鸡应激很大,(采食、饮水、适应慢在舍中分布不均匀,影响受精率)C、合群一般提倡让公鸡先入舍,但大多条件是一般母鸡已经在舍中,实际上是母鸡先入舍的。这就要先把各栏、各间母鸡数搞清楚,把公母比例定好。(一般混合比例8&9%)选择那些好公鸡(看喙、冠、脸发育、体重、体形有无杂毛,爪形)装筐中,算好每间应放筐数(每筐几只)下班前均匀的放到各间棚架上。抓出公鸡放到棚架上母鸡群中,然后关灯下班。若偷懒放到地面上,或不均匀的放置,则会影响以后的受精率。为了防止公鸡往一端跑,应晚些时间撤出隔栏。公鸡是否分布均匀,应在鸡吃料时点数,一个棚架上一个人,地面上两个人,一个来回即可。若是不匀应抓回去,并采取措施防止跑掉。管理者要研究公母鸡分合条件及合群后的行为,在合群前应把公鸡料桶(或自动料线)准备好,添匀料,并相应的吊高,让公鸡在其料桶里吃料,母鸡吃不到公鸡料。这时的料量是按实际在料桶吃料的公鸡数给予的。因为有些个头小的公鸡在母鸡饲喂器上吃料。(要点料桶吃料的公鸡数每周点一次)
&(5)育成期公鸡饲养管理程序(推荐AA公司)种公鸡前7周的饲养管理有两套饲喂程序。如能满足下列要求,这两种饲喂程序都可以成功。A、4&6周龄时达到目标体重,B、如体重在6周龄时超过标准,鸡只在12周龄之前体重回到标准。C、公鸡在8周龄以后丰满度要好,不能消瘦。D、公鸡在12周龄以后要按标准体重增重。
两个公鸡饲喂程序。程序1:让公鸡自由采食(能吃多少吃多少)直至每天每只公鸡吃到90&100克育雏料为止。这种情况发生在大概5周龄时,当鸡只6周龄达到目标体重时,将饲料减至70&75克,饲喂一周,然后再减至60&65克。※若公鸡达不到母鸡体重的140%时,可以晚些合群,多喂些料达到标准时再合群。饲喂一周,随即恢复到正式加料程序中去。
程序2:让公鸡头两周自由采食育雏料,然后用非常特定的数量的育雏料饲喂至6周龄,然后改为育成料。
AA公司认为,肉种公鸡经过许多代次的选育,体重增长速度快,胸肌丰满,其后代饲料转化率高。其结果是公鸡前两周吃料较慢,而后吃料速度增加很快。如果饲料能量和蛋白水平很高,可使公鸡在前几周生长很快。如果公鸡在头4周生长太快,有必要减少其进食量,使其按照期望的模式生长。否则骨骼发育、体重均匀度和鸡只整体状况就会出现问题。为避免骨骼受损,在第三周和第四周期内为种公鸡饲喂良好的育雏料,每天大约全饲12小时(按饲喂程序规定的料量全天饲喂12小时)。
在光照刺激之前三周,公鸡加料的力度要大些,使其在母鸡开产时最大限度的达到性成熟,光照刺激开始且公鸡开始性成熟,所以增加的料量就要减少。光照刺激开始后马上加料太快会使公鸡胸部肌肉发育过大,使公鸡&懒惰&。
如果鸡群绝大部分都已性成熟,而一小部分公鸡性成熟不够,应检查料量、饲料分布情况。
公鸡应该在整个一生中料量逐渐增加。(AA产蛋期公鸡饲喂程序控制26&65周龄从137.5克/天&153.9克/天)如果采用的饲喂程序在某一时期总是使公鸡的体重超过或低于预期的标准,则下一批种鸡的饲喂程序应该向下或向上调整,调整应在问题出现的前三周进行,(体重在喂料3周后反应出来)
(三、6)环境控制& 见鸡舍内环境管理一章
(三、7)育成期工作计划
1、育成期工作程序
该程序的制定是根据自己场内的设备、饲养管理方式,及每周所需做的工作制定的。比如特别工作中的一些项目更是如此。
该工作程序在很多时候受到大的工作项目比如免疫、调群、放进产蛋箱等的影响,但无论如何,有些必须做的工作是一定要做好的,比如运料、观察鸡群、给水、给药、下班时检查、填写报表等。
2、第6至第25周工作计划表
编制该计划表,是为了使场内各项工作不乱,准备工作及时,完成工作按时,尤其是场内有几个不同周龄的鸡群时。编制该计划的依据如下:
(1)、免疫计划首先写上周龄,日期(最好写入周初和周末日期)、舍号。考虑不同周龄、鸡群情况,把各项免疫写在日期内。
(2)、工作项目的协调性:一些主要工作项目如限饲制度的改变、加光、放置产蛋箱、调群、整群等要统一安排,看那些工作应在本周先做(如限饲制度的改变、光照时数、强度的改变),哪些工作为保证效果应该最后做(如免疫),如每日限饲开始后合群安料网等等。
(3)计划的改动 当某一鸡群有特殊情况时,随着免疫计划的改动,本群一些工作项目要随之改动时间,其他群也可能随着改动。
(4)一场多周龄计划表的编制,星期三以前进鸡,本周为第一周,星期四以后进鸡的,下周为第一周,各群都以星期日为周初,这样从日历表抄写过来的每周日期对各群是一样的,但只是周龄不同,各群的工作项目不一样。见后表例表。
育成期工作程序(适用于槽式自动料线饲养方式)
7:30&8:00&& 更换消毒水,开灯,运料。观察鸡群,冲水管。
8:00&8:40&& 擦饮水器,调节水位,给药。
8:40&9:10&& 翻垫料。
9:10&11:00&& 特别工作。
11:00&11:30&翻垫料。
11:30-13:00&& 午餐、午休。
13:00-14:10&& 擦饮水器。
14:10-15:00&& 特别工作。
15:00&15:30&备料,清扫卫生,检查开关,阀门,填写报表。
15:30&17:00&关灯,场内工作安排。
17:00&&&&&&&&& 清理工作环境,下班。
特别工作一、上午:擦料箱,拐弯加油& 下午:打扫工作间门窗
&&&&&&& 二、上午:清暖风机,扫铁网& 下午:洗水箱,冲水管,清水沟
&&&&&&& 三、上午:修棚架&&&&&&&& &&&下午:清理鸡舍外卫生,修路,割草
&&&&&&& 四、上午:擦料箱,修篷布&&& 下午:打扫工作间
&&&&&&& 五、上午:扫鸡毛&&&&&&&&&&& 下午:称重
&&&&&&& 六、上午:调整鸡群
&&&&&&& 日、上午:清理鸡舍前后卫生& 下午:自由安排
16&&26周工作计划
严格挑选小鸡,定期消毒。
1、严格挑选小鸡。2、整理产蛋箱。
1、落产蛋箱,顶部擦机油。2、白天打开栖架,晚上关上,把暗角落档起来。
加光照至10小时(10W),带鸡消毒。
1、免疫(ND+IB&& ND+IB+IBD+REO).2、放公鸡料线。3、周日开始,每日限饲。
1、周一开始安装料网。(三天完成)2、周四(或22周初加光照13&14小时60W,减落篷布)
1、加垫料。2、投放CuSO4(两天,300PPM),喷一次药4%,隔三天投TOS(不发病也处理一下)3、一次性提高公鸡料线。4、周四开始532&534NF,三天换完。
点数、整群、挑鸡(太小、冠小且发白、脸发白、羽毛不光亮、体型狭长、腹短硬、耻骨间距一指宽,如小鸡多、可集中一舍加料补饲,晚加光)。
1、舍内外环境卫生、带鸡消毒。2、封场。
1、周初免疫ND(L),ND(K). 2、公鸡料535NF.
周日加光照至15小时。
第六周至第二十五周工作计划表
REO\MG(K)
ND-IB ND(K)
Fowtyphoid
据称重调群
ND-IB ND-EDS
据称重调群
MG挑小鸡调舍
鸡肉丰满、称小群平均重,设定增重曲线
挑小鸡调舍
设定给料量,小鸡加光照
整理产蛋箱
落产蛋箱、REO、加垫料(窝内)
放平稳、整理、白天开晚上关
每日限饲后合群(夜间
ND-IB-IBD-Reo、放公鸡料线、合群开始每日限饲
周日开始每日限饲
周一开始,3天换完
每天1/3;3周四加光
Fowtyphoid
ND(多价)、加垫料、投CuSO4、提公鸡料线,换534NF
点鸡数、整群
定群、舍内环境卫生
ND(L)、ND(K)
&&&&&&&&&&&&&&&&&&&&&&&&&&&& 第6周至第25周工作计划表
ND+IB(L+M)\ND+EDS(K)
Clone30+ma5
ND+IB ND(K)
分群 后免疫3/4限饲
Clone30+ma5
分群、称体重、加光
换预产料位产蛋料
ND(L)+ND(K)
鸡病专业网微信公众号:jbzyw2013,加入可获取每天精选行业资讯。
来源:&分享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分隔线----------------------------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围产手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