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x570 sli尘埃3 平均50帧

&&[&& 原创&&]&& 作者:&&|&&责编:李鑫
&&&&《尘埃3》是由Codemasters制作发行的一款赛车竞速单机游戏,它采用与《F1&2010》同样的Ego引擎,拥有更加拟真的天气系统及画面效果。从下图的游戏截图可以看到,虽然已经是几年前出品的游戏,但是在画质全开的模式下游戏的光影效果相当的出色。由于Codemasters公司与、AMD这两大显卡厂商都有着深度的合作,使得该游戏在各大展示测试平台上都频繁出现,本次测试当然也少不了它的出现。尘埃3游戏Benchmark画面(点击图片查看大图)&&&&本次测试分别在游戏的最高分辨率以及分辨率下,以游戏的最高画质运行游戏自带的Benchmark程序,并用Fraps软件分别记录跑Benchmark全程的帧数,将最后的数据绘制成折线图方便大家观察对比。尘埃3游戏显示设置为全高尘埃3&游戏Benchmark&4K与1080P分辨率帧数对比折线图&&&&从笔者绘制的对比折线图可以清晰的看到差距:在4K分辨率下,游戏的平均帧数为29.5帧,最大帧数37帧,最小帧数为25帧。而在1080P分辨率下,游戏的平均帧数达到了71帧,最大帧数80帧,最小帧数63帧。由于游戏厂商的对游戏的优化做的十分给力,该款游戏对于显卡的压力不算太大,在4款游戏测试中表现是最好的。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产品定位 CPU系列
笔记本论坛精选
下载中关村在线Android 客户端
下载中关村在线 iPhone 客户端
下载中关村在线Windows8客户端
成为中关村在线微信好友
4¥69995¥45996¥84007¥63998¥46009¥490010¥6000
立即登录,签到赢金豆~
登录后即可查看通知,和作者互动硬件评测:由短小演变出强悍 七款GTX670横评
出 色 资 讯  快 人 一 线
 |  |  |  |  |  |  |  | 
→ 硬件评测   文章搜索:
产品评测 新闻动态 市场行情
由短小演变出强悍 七款GTX670横评
【原创】 作者:小熊在线_AS
【文章简介】
也许GTX670的经典在一部分玩家朋友中已经根深蒂固,也许一部分玩家朋友已经将其视为上代的GTX570 ..... (19119 字)
序章:分析现在展望未来 GTX670热度依旧?
&&&&日21时定位中端核心的NVIDIA GTX660Ti正式发布,与此同时NVIDIA、AMD全新一代显卡间“性价比”大战正式拉开序幕。同样搭载GK104显示核心的GTX660Ti拥有着极强的游戏性能,同时TDP也得到降低,能耗比得到凸显,299美元的官方建议价格使其成功的接管“甜点区”。
&&&&这样的情况似乎与去年有几分相似之处,就在NVIDIA发布GTX660Ti前后,作为老对手的AMD为了抢夺甜点区将HD7950、HD7850、HD7870价格进行官方下调,这样的举动或大或小的会给全新的GTX660Ti军团一个下马威。就像去年GTX560Ti发布时,随即AMD HD6870、HD6950之间的价格波动基本相同,但随着GTX560Ti价格的逐步调整,实际市场销量与日俱增,终于铸就了一代的辉煌。
&&&&不可否认拥有更强性价比的GTX560Ti不仅压制住了同级别的A卡,同时也直接影响了当时定位次旗舰级的GTX570。相同的PCB设计,相同的CUDA数量,相同的频率、显存设计,略有小不同的192bit显存位宽设计,也许有些玩家朋友们会认为,性能强劲的全新GTX660Ti也会使GTX670重蹈上代覆辙,使其进退两难...
&&&&小编用了将近两周的时间完成了本篇7款GTX670横评,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巧遇GTX660Ti首发,在完成了GTX660Ti首发测试后自己也在想,GTX660Ti与GTX670性能如此接近,并且GTX660Ti拥有更高的性价比,那么着手的这篇GTX670横评是否还有意义,经过理性的长思后小编认为GTX670绝对还是具有很高的可购买性。
&&&&1.首先从定位来讲,毕竟GTX670定位是一款单芯次旗舰级产品,在与AMD同级别显卡性能对抗中也只有GTX670才能击败同为次旗舰级别的HD7950。
&&&&2.从核心、构架来讲,GTX670搭载的GK104显示核心相比GTX680虽然被削减了一组SMX单元,但是其在高频下性能表现可赶超GTX680,这说明了NVIDIA全新开普勒构架的优越性。
&&&&3.从市售的基于公版设计GTX670上讲,在GTX670刚刚发布的时候,给了所有关注显卡动态的朋友一个大大的惊喜,旗舰级别的显卡也可以使用如此短小的PCB,而在发布后来自业界不同的声音接踵而至。小编不曾实际应用过也不曾进行过长时间的稳定性、耐久性测试,所以在这里不敢妄言。但是我认为经验丰富的NVIDIA绝对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根据在京东商城以及中关村硬件市场了解基于公版设计的GTX670还是一定的销售量,因为它们是在旗舰级显卡产品里属于甜点。
&&&&4.从市售的非公版GTX670上讲,从发布至今GTX670已有三个月之余,而目前来自众多一线、二线厂商的非公版GTX670早已在实际卖场展开厮杀,凭借OC、极致散热、超强供电等等设计,很好的将GTX670搭载的GK104核心潜力最大化,所以不同阶段的玩家朋友可按照自己的侧重点进行挑选。
&&&&5.从市场整体价格区间来看,基于公版设计的GTX670价格基本徘徊在3K左右,但很少有超过3K的,而非公版GTX670则按照频率OC幅度、散热器整体品质、供电/用料等等,排列在3K到3K8之间,如此长的价格区间,无疑是为玩家朋友在挑选时提供了便利。
&&&&6.展望未来,之前已经提到过AMD已经将部分中高端显卡进行了价格下调,而GTX660Ti从新品的意义上讲是不会在很短时间进行价格调整,况且新品的市场情况并不成熟,这一点我们从各大网城以及实际硬件卖场的货量上就能看出。相反GTX670到是有下调的资本,当然幅度不会很大因为要保持与GTX660Ti一定的价格差。待GTX660Ti市场完全成熟后,与GTX670将会携手一并进行价格下调,这样对于发烧级玩家来讲就到了入手一块高品质非公GTX670大好时机了。
&&&&以上就是我认为GTX670不会重蹈上代单芯次旗舰GTX570覆辙的原因。也许GTX670的经典在一部分玩家朋友中已经根深蒂固,也许一部分玩家朋友已经将其视为上代的GTX570。下面就进入本篇横评的核心部分,这是小编的首次做横评文章,在此声明如果各位网友有不同看法可在此留言讨论,也欢迎高人进行批评指教。
第一节:核心温习
&&&&NVIDIA全新开普勒构架中的SMX单元,通过核心架构的更改,最终让CUDA的数量得到激增,也使得GTX670与GTX680性能十分接近。
&&&&这是两张来自NVIDIA官方的GTX680与GTX670规格列表,通过对比我们看出GTX670相比GTX680被削减了一组SMX单元,CUDA核心数量有完整的1536个削减至1344个。为了拉开两款定位不同显卡间的性能差,核心频率方面也有GTX680的MHz下调到915/980MHz。
&&&&显存方面,同样搭载了DDR5显存颗粒,显存容量2GB,显存频率6008MHz。
&&&&其次我们注意官方的TDP,GTX670功耗相比GTX680减少了25W,双6PIN外接供电接口设计TDP为175W能耗比得到凸显,这样的TDP在历代单芯次旗舰级显卡产品中是很少见到的。
第二节:构架温习
&&&&接下来我们再来简单回顾一下Kepler架构的设计。与GTX400向GTX500过度相比,此次采用全新工艺、全新构架的GTX600显得更具有意义,不仅在性能方面得到了倍数的提升,功耗、发热量方面也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我们先从开普勒构架中的SMX单元说起,与费米构架中SM单元不同,SMX单元当中包含了巨大数量的CUDA Core核心,达到了夸张的192个,是原有费米的SM单元CUDA Core数量的6倍!完整的GK104核心共拥有1536个CUDA Core,是GF110的3倍!而这之前,NVIDIA对于SM当中的CUDA Core数量提升只能用保守来形容了,在G80时代为16个,GT200之后增加到了24个,到了GF100时代才增加到32个,即便是算上中端产品GF114的SM单元架构,也最多不过达到了48个而已。NVIDIA的此次举动绝对是非常大胆的一个突破。
&&&&除了CUDA Core数量的激增外,对于SMX内部结构NVIDIA必然也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否则以原有的线程调度机制必然无法满足如此多CUDA Core的调度需求。因此,NVIDIA为每个SMX当中配备了四组Warp Scheduler(Warp调度器)以及八个Dispatch Unit(分派单元),大大加强了CUDA Core的任务派发能力。
&&&&除此以外,Instrucition Cache(指令高速缓存)、Register File(寄存器文件)、64KB Shared Memory/L1 Cache(64KB高速缓存)、Uniform Cache(统一高速缓存)等并没有太大变化。
&&&&通过上图网友们可更为直观的两代顶级单芯完整体规格之间存在的差异,包括在CUDA数量、纹理单元数量、光栅单元数量等规格中,GK104相比GF110都有倍数的增长,而在游戏性能方面GTX600相比GTX500达到倍数的提升也就很好理解了。
&
&&&&下面我们来看一张GTX670逻辑构架图,相比GTX680被屏蔽掉一组SMX单元后,GTX670这颗GK104显示核心内由7组SMX单元构筑,共容纳有1344个CUDA Core,纹理单元也由GTX680的128个随之精简至112个,ROP光栅单元仍为32个保持不变。
第三节:技术温习
&&&&GPU Boost(GPU动态提速技术)
&&&&OC版显卡对于网友们应该再熟悉不过了,对于显卡厂商来讲通过调整显卡的频率也是其重要的销售手段之一。而对于玩家朋友来讲“超频”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但实际上来讲超频是一把双刃剑,在获得显卡性能提升的同时,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显卡的使用寿命。而NVIDIA 此次融入的全新GPU Boost(GPU动态提速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无损超频,还能更加节能。
&&&&所谓GPU Boost(GPU动态提速技术),与Intel Turbo Boost以及AMD Turbo Core非常相似,他能够通过监测显卡的运行负载、实时功耗,动态调节显卡的运行频率,决策显卡是由高频、高性能运行,还是低功耗、低效能来运行。GPU Boost将会自动探寻显卡的TDP,在显卡未达到TDP之前,显卡可以自动提升频率,以控制在TDP功耗之内的最高频率来运行3D加速(或其他加速),以达到自动超频的功能。如图所示GTX680默认频率为1100MHz,当GPU负载达到这个频率的峰值,那么GPU Boost将会将频率自动提升至1200MHz并且将此时的核心电压也调整至相应的状态。
超频后GPU动态提速技术依旧有效
&&&&在这里玩家朋友需要注意的是NVIDIA GPU动态提速技术是通过硬件来实现的一项技术,不要尝试去关闭GPU动态提速技术,因为这根本无法实现。NVIDIA的一款EVGA软件可以对GPU Boost功能进行调控。最后说明一点经过超频后的显卡GPU动态提速技术依旧有效,所以手动超频与“睿频”并不冲突。
&&&&为了解决画面流畅度问题,NVIDIA推出全新Adaptive Vsync(自适应垂直同步)技术,我们在一些大型3D动作游戏中经常会看到Vsync(垂直同步)这个选项,它会起到什么作用呢?
&&&&Adaptive V-sync(自动适应垂直同步)
&&&&V-sync(垂直同步)其作用主要是让显卡的运算和显示器刷新率一致以稳定输出的画面质量。但启用V-Sync会大幅影响显卡性能(显示器刷新频率是多少显卡最多也只能有同等的帧数输出,而即使是Quad SLI显卡启用V-Sync后,如其显示器刷新频率只有65Hz,那么它在任何游戏中的速度最多也只有65 FPS),所以启用V-Sync由于很难体现出不同显卡的性能差异所以到目前已基本没有多少显卡测试会开启这个功能。但在实际游戏中开启V-Sync实际也有助提升游戏运行的稳定性。
&&&&而我们实际看到的画面并不可能与显卡渲染的游戏帧速率相同,而是仅能够达到显示器的刷新速率。但是显卡多渲染的那些游戏帧画面就有可能会出现撕裂、跳帧等问题。而垂直同步则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出现。
&&&&Adaptive Vsync(自适应垂直同步)技术能够让显卡自动根据游戏的帧速率来启用或禁用垂直同步功能。当游戏帧速率达到60FPS以上时,显卡将会自动开启垂直同步,保证游戏画面不会出现撕裂等问题,而当游戏帧数低于60FPS后,垂直同步功能自动关闭,让游戏避免出现切换垂直同步速度时的卡顿问题。
&&&&关于抗锯齿我想作为游戏玩家朋友应该非常熟悉,此次NVIDIA为了更好的抵制“狗牙”,又推出了全新的抗锯齿技术即TXAA,TXAA分为TXAA1、TXAA2两个级别。全新的TXAA抗锯齿技术是通过硬件来实现的,在NVIDIA全新的304.79驱动中首次得到真正应用,当然由于这项抗锯齿技术还未度过婴儿期,所以支持TXAA的游戏目前只有《The Secret World》,在下文中我们会看到通过开启TXAA来进行的画质对比。
&&&&全新TXAA抗锯齿
&&&&为了抵制游戏画面中边缘部分出现的锯齿,每代显卡发布时都会伴随着全新的抗锯齿技术,这次同样不例外,据称全新的TXAA抗锯齿效果十分强大,并且显卡资源占用率较低,下面我们来看一些来自技术文档里的东西。
&&&& NVIDIA 全新的TXAA抗锯齿技是一款类等同于在动画、电影、游戏CG中所采用复杂的高画质过滤器,从而减少因为锯齿导致画面出现的撕裂和闪动等非常态显示。
通过这三张对比图完美的诠释了全新TXAA的强悍,相比8XMSAA其展现了更为圆滑、饱满的画质体验,TXAA1级别画质效果等同与MS8XAA抗锯齿效果,而TXAA2级别可带来目前桌面级娱乐显卡顶级的画质效果,图上第三张展示的就是TXAA2级别。
&&&&据了解在下半年,陆续将推出多部基于DX11 API、Physx物理引擎、以及支持全新TXAA的游戏大作,届时我们将真正体验到开普勒的强大。
第二章:参评显卡全面对比
&&&&通过上章对所有GTX670产品所共融的规格、技术特点进行了简单回顾后,下面我们进入本篇测试重要的环节,对7款横评显卡进行全方位的对比。
&&&&正如我们图中所看到的,首先我们先对参测显卡进行一下简单的介绍,结合GPU-Z规格监测截图由左向右依次罗列。
1.耕升GTX670赵云版
2.索泰GTX670-2GD5至尊版OC+UA
3.技嘉GV-N670WF2-2GD
4.微星GTX670 Power Edition/OC
5.Inno3D GTX670冰龙版
6.华硕GTX670 DirectCU II TOP
7.影驰GTX670四星大将
&&&&对比测试说明:
&&&&对比测试内容包括所有参测显卡:导流罩、散热器、供电项数、供电用料、输出接口、SLI金手指、供电接口、显卡整体尺寸、以及主要区域螺丝固定颗数等细节部分进行详细对比说明。
&&&&对比测试方法:
&&&&每页对7款显卡同一部位进行介绍对比,以便网友们更为直观的看出每款显卡的差异。
&&&&特别说明:
&&&&为了保证横评的真实性,全部照片底色沿用原色,不做底色特殊PS处理。
第一节:款款霸气 7款名厂GTX670外观赏析
耕升GTX670赵云版
华硕GTX670 DirectCU II TOP
技嘉GV-N670WF2-2GD
索泰GTX670-2GD5至尊版OC+UA
微星GTX670 Power Edition/OC
影驰GTX670四星大将
Inno3D GTX670冰龙版
第二节:卡身对比
&&&&耕升GTX670赵云版卡身长度约25.5cm/宽约11cm/卡身最大厚度约为3.6cm,外观设计中规中矩,适用于各类中塔、全踏机箱,最多可组建4卡SLI平台。
&&&&华硕GTX670 DirectCU II TOP卡身长约26.1cm/宽约13cm/卡身最大厚度约为4.1cm,外观延续了华硕DirectCU系列设计,同样适用于各类中塔、全踏机箱,最多可组建4卡SLI平台。
&&&&技嘉GV-N670WF2-2GD卡身长约25cm/宽约12cm/卡身最大厚度约为3.8cm,外观采用了技嘉经典的风之力2X设计,适用于各类中塔、全塔机箱,最多可组建4卡SLI平台。
&&&&索泰GTX670-2GD5至尊版OC+UA卡身长约28.9/宽约14.8/卡身最大厚度约为4.3cm,卡身采用了极具游戏风格的超跑流线型设计,由于显卡顶部加装了一个散热负压装置,使得显卡宽度剧增,适用于便准全塔、以及各类型全塔机箱使用,受制于宽度限制偏小的中塔机箱需对比后购买。
&&&&微星GTX670 Power Edition/OC卡身长约26cm/宽约11.7cm/卡身最大厚度约为3.7cm,外观融入了旗下顶级的闪电元素设计,适用于各类中塔、全塔机箱,最多可组建4卡SLI平台。
&&&&影驰GTX670四星大将长约25.7cm/宽约11.2cm/卡身最大厚度约为3.7cm,外观采用了影驰双子星式设计,适用于各类中塔、全塔机箱,最多可组建4卡SLI平台。
&&&&Inno3D GTX670冰龙版长约30.5cm/宽约11.5cm/卡身最大厚度约为5.8cm,外观三奶设计霸气十足,但厚重的散热器使得显卡厚度剧增,组建双卡SLI已经到达极限,超长的卡身推荐标准版中塔、全塔机箱用户使用。
&&&&测试小结:
耕升GTX670
华硕GTX670
技嘉GTX670
索泰GTX670
微星GTX670
影驰GTX670
映众GTX670
<td bgcolor="#FFcm
<td bgcolor="#FFcm
<td bgcolor="#FFcm
<td bgcolor="#FFcm
<td bgcolor="#FFcm
<td bgcolor="#FFcm
<td bgcolor="#FFcm
&&&&本节卡身对比最高分值为5分。。玩家朋友在购买前首先会根据自己的机箱尺寸来选定自己需要的显卡产品,所以外观尺寸设计非常重要,技嘉、影驰的两款GTX670产品卡身尺寸设计适应度最强,所以给予5分,虽然索泰、映众的两款GTX670外观设计霸气,但毕竟从实用度上不够大众,所以分别给予3分。
第三节:背板对比
&&&&耕升GTX670赵云版 PCB部分长度为25.5cm,背板装备有5颗220uf贴片式钽电容,主要作用为对核心、显存供电电流进行滤波,以保证电流的纯净度。
&&&&华硕GTX670 DirectCU II TOP PCB部分长度为23.2cm,背被处装备了4颗470uf贴片式胆电容,主要作用为对核心供电电流进行滤波,以保证电流的纯净度。
&&&&技嘉GV-N670WF2-2GD PCB部分长度为21.5cm,背板处共装备有4颗470uf贴片式胆电容,主要作用对核心供电电流进行滤波,以保证电流的纯净度。
&&&&索泰GTX670-2GD5至尊版OC+UA PCB部分长度为26.8cm,背板处装备了17颗470uf贴片式胆电容,主要作用对核心、显存供电电流进行滤波,以保证电流的纯净度。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背板还配备了三颗FPCAP去耦电容,每颗容量达到1000uf,为玩家极限超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微星GTX670 Power Edition/OC PCB部分长度为24.1cm,背板处共装备有4颗470uf贴片式胆电容,主要作用对核心供电电流进行滤波,以保证电流的纯净度。
影驰GTX670四星大将PCB长度为25.4cm,背板处共装备有5颗330uf贴片式胆电容,主要作用对核心、输出接口部分供电电流进行滤波,以保证电流的纯净度。
&&&&Inno3D GTX670冰龙版 PCB长度为25.4cm,背板处供配备有4颗330uf贴片式胆电容针对核心、1颗220uf贴片式胆电容针对输出接口,进行供电电流滤波。
&&&&对比小结:
耕升GTX670
华硕GTX670
技嘉GTX670
索泰GTX670
微星GTX670
影驰GTX670
映众GTX670
<td bgcolor="#FFcm
<td bgcolor="#FFcm
<td bgcolor="#FFcm
<td bgcolor="#FFcm
<td bgcolor="#FFcm
<td bgcolor="#FFcm
<td bgcolor="#FFcm
胆电容数量
胆电容容量
<td bgcolor="#FFuf
<td bgcolor="#FFuf
<td bgcolor="#FFuf
<td bgcolor="#FFuf+1000uf
<td bgcolor="#FFuf
<td bgcolor="#FFuf
<td bgcolor="#FFuf+220uf
&&&&本节背板部分对比最高分值为10分。索泰GTX670凭借超豪华PCB、供电方案得到了满分10分,华硕、技嘉、映众、微星、耕升、映众、影驰在用料方面也是十分厚道,所以均给予8分。
第四节:输出接口对比
耕升GTX670赵云版
华硕GTX670 DirectCU II TOP
技嘉GV-N670WF2-2GD
索泰GTX670-2GD5至尊版OC+UA
微星GTX670 Power Edition/OC
影驰GTX670四星大将
Inno3D GTX670冰龙版
&&&&对比小结:
耕升GTX670
华硕GTX670
技嘉GTX670
索泰GTX670
微星GTX670
影驰GTX670
映众GTX670
&&&&本节输出接口设计对比最高分值为5分。我们可以看出参评显卡输出接口规格一致,并且在接口背部均加装了金属屏蔽罩,所以均给予满分5分的奖励。
第五节:显卡构架对比
&&&&耕升GTX670赵云版整体由21条螺丝所固定,主要分为散热器、PCB两部分。
&&&&华硕GTX670 DirectCU II TOP整体由14颗螺丝固定,主要分为散热器、PCB、加固版、供电原件辅助散热条四部分组成。
&&&& 技嘉GV-N670WF2-2GD整体由10颗螺丝固定,主要由散热器、PCB、加固条3部分组成。
&&&&索泰GTX670-2GD5至尊版OC+UA整体由15颗螺丝固定,主体由散热器、PCB、加固版、供电辅助散热条、以及负压装置五部分组成。
&&&&微星GTX670 Power Edition/OC整体由15颗螺丝固定,主要由散热器、PCB、加固架三部分组成。
&&&&影驰GTX670四星大将整体由6颗螺丝固定,主要由散热器、PCB、供电辅助散热条三部分组成。
&&&&Inno3D GTX670冰龙版整体由11颗螺丝固定,主要由散热器、PCB、加固架三部分组成。
&&&&对比小结:
耕升GTX670
华硕GTX670
技嘉GTX670
索泰GTX670
微星GTX670
影驰GTX670
映众GTX670
&&&&本节显卡构架设计对比最高分值为5分。螺丝数量越多则说明显卡整体结构就越牢固,而组成部分越多就说明这款显卡的亮点越多,散热附件、加固板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也许价格增加的同时可换来更安全持久的使用。综合来看毫无疑问索泰GTX670稳稳的将5分拿到,但不得不说耕升这款涡轮散热设计GTX670的确是十分坚固,而涡轮风扇延伸框架同样也可起到对PCB进行加固的作用,所以综合评定5分。
第六节:供电部分对比
&&&&耕升GTX670赵云版采用4相核心、2相显存供电方案,核心供电采用了型号为RT8802A PWM主控芯片。用料方面每相供电均配备了R22铁素体电感以及日化全固电容,MOS部分采用威世Power-PAK封装。
&&&&华硕GTX670 DirectCU II TOP采用了6相核心、2相显存供电方案,核心供电主控采用了打磨后的DIGI+VRM(CHiL 8318)数混合控制芯片。在用料方面则采用了具有特色的超合金供电用料组合,既经过打磨抛光后的超合金电感、来自钰邦的全固态电容,以及每相一上两下LF-PAK(八爪鱼)封装的MOS。
&&&&技嘉GV-N670WF2-2GD采用了4相核心、2相显存供电方案,核心供电主控采用了型号为NCP5382P主控芯片。每相采用的也是经过从新打磨抛光过的铁素体电感、电容为日系尼吉康的LF系列,MOS布局为一上两下采用安美森SO-8封装。
&&&&索泰GTX670-2GD5至尊版OC+UA采用了8相核心、3相显存、4相主控芯片供电方案,核心、显存供电部分采用了来自CHiL的两颗数模混合供电主控芯片。每相供电配备了索泰A.I.O铁素电感采用了一体化设计,X-CAP高品质固态电容,MOS采用了IR 3553 24pin封装。
&&&&微星GTX670 Power Edition/OC采用了5相核心、2相显存供电方案,核心供电采用了型号为RT8802A PWM主控芯片。每相供电配备了军规级的SFC超级亚铁盐电感以及日系全固态电容,MOS采用LF-PAK(八爪鱼)封装,布局为一上两下。
&&&&影驰GTX670四星大将采用了5相核心、2相显存供电方案,核心供电采用了型号为RT8802A PWM主控芯片。每相供电配备了全固态电容以及全封闭式电感,MOS部分一上两下排列,采用了Direct FET封装技术。
&&&&Inno3D GTX670冰龙版采用了5相核心、2相显存供电方案,核心供电同样也采用了来自安美森的型号为RT8802A PWM主控芯片。用料方面采用了R22铁素体电感,固态电容部分产自富士通,MOS部分则采用安美森SO-8封装。
&&&&对比小结:
耕升GTX670
华硕GTX670
技嘉GTX670
索泰GTX670
微星GTX670
影驰GTX670
映众GTX670
<td bgcolor="#FF相
<td bgcolor="#FF+4相
<td bgcolor="#FF相
<td bgcolor="#FF相
<td bgcolor="#FF相
&&&&本节供电部分设计对比最高分值为20分。通过本节参评显卡对比后,面向发烧级玩家设计的索泰GTX670再次取得满分20分的成绩,多达共15相供电设计,优质的主控芯片,专为极限超频所设计。而华硕这款TOP版GTX670同样也采用了数字+模拟混合电路设计,虽然同为面向发烧级玩家,但在供电相数上要略逊于索泰GTX670,所以给予15分。至于其余参评显卡按照供电相数以及主控芯片依次向下顺延。
第七节:显存规格对比
&&&&耕升GTX670赵云版搭载了来自海力士GDDR5 0.4ns显存颗粒,显存容量2048MB,显存频率6008MHz。
&&&&华硕GTX670 DirectCU II TOP搭载了来自海力士GDDR5 0.4ns显存颗粒,显存容量2048MB,显存频率6008MHz。
&&&&技嘉GV-N670WF2-2GD搭载了来自海力士GDDR5 0.4ns显存颗粒,显存容量2048MB,显存频率6008MHz。
&&&&索泰GTX670-2GD5至尊版OC+UA搭载了来自海力士GDDR5 0.4ns显存颗粒,显存容量2048MB,显存频率6608MHz。
&&&&微星GTX670 Power Edition/OC搭载了来自海力士GDDR5 0.4ns显存颗粒,显存容量2048MB,显存频率6008MHz。
&&&&影驰GTX670四星大将搭载了来自海力士GDDR5 0.4ns显存颗粒,显存容量4096MB,显存频率6008MHz。
&&&&Inno3D GTX670冰龙版载了来自海力士GDDR5 0.4ns显存颗粒,显存容量2048MB,显存频率6200MHz。
&&&&对比小结:
耕升GTX670
华硕GTX670
技嘉GTX670
索泰GTX670
微星GTX670
影驰GTX670
映众GTX670
GDDR5 0.4ns
GDDR5 0.4ns
GDDR5 0.4ns
GDDR5 0.4ns
GDDR5 0.4ns
GDDR5 0.4ns
GDDR5 0.4ns
<td bgcolor="#FFMB
<td bgcolor="#FFMB
<td bgcolor="#FFMHz
<td bgcolor="#FFMHz
&&&&本节供显存部分对比最高分值为20分。本节主要对比的是参评显卡显存部分,除显存时序外参测项包括显存规格、显存容量、显存频率,通过对比后胜出显卡非常明显,索泰GTX670显存频率最高给予10分,影驰GTX670显存容量最大给予18分,映众GTX670虽然显存频率也超出公版默认频率,但是对显卡性能提升不大,所以给予15分。其它基于公版默认显存规格设计显卡均给予5分。
第八节:散热器部分对比
&&&&耕升GTX670赵云版散热方面采用了公版惯用的涡轮散热方案,散热器整体由6颗螺丝固定,由引流罩、涡轮风扇、散热鳍片模块+纯铜底座组成。
&&&&华硕GTX670 DirectCU II TOP采用了第二代DirectCU散热系统,散热器整体由风扇+引流罩、散热鳍片+热管+与GPC无缝直触底座组成,引流罩部分采用金属材质,热管数量3根、散热鳍片设计紧凑,另外鳍片焊接十分牢固。散热风扇X2,风扇实际直径7.5cm。
&&&&技嘉GV-N670WF2-2GD散热方面采用了风之力2x配合底部冷酷三角散热技术,散热器整体由8颗螺丝固定,同时整体主要由引流罩+风扇、散热鳍片模块+热管+与GPU直触纯铜底座组成,热管数量2根,鳍片部分采用针对性设计,主要是核心以及两侧的供电料件集中部分。散热风扇X2,风扇实际直径9.5cm。
&&&&索泰GTX670-2GD5至尊版OC+UA散热方面采用了超跑流线型设计+F.S.S散热系统,散热器整体由7颗螺丝固定,引流罩部分采用独立设计为铝质,风扇部分则是固定在散热器主体上,该卡配备有5根镀镍热管,同时我们注意散热器部分纯铜底座面积超大,散热鳍片排列紧凑,散热风扇X2,风扇实际直径8.5cm。
&&&&微星GTX670 Power Edition/OC散热方面采用了Twin Frozr IV散热系统+开机风扇正反转除尘技术,散热器整体由4颗螺丝固定,主要由引流罩、散热器主体两部分组成,引流罩部分采用金属材质,热管数量5根表面镀镍,与GPU直触底座也同样采用了镀镍工艺,散热风扇X2,风扇实际直径7.5cm。
&&&&影驰GTX670四星大将散热方面采用了全新的银河双子星散热方案,散热器主体由4颗螺丝固定,主要由引流罩、散热器主体两部分组成,引流罩部分采用铝制,热管数量4根表面镀镍,纯铜底座面积较大,散热鳍片排列紧凑,散热风扇X2,风扇实际直径8.5cm。
&&&&Inno3D GTX670冰龙版散热方面配备了大力神散热器,使用一把随产品附赠的六分扳手就可轻松的将散热器分解,螺丝数量共8颗,风扇与引流罩为一体式设计,同时配备了4块金属框架加固,热管数量5根采用镀铬工艺,散热鳍片部分不仅采用高密度设计且横向面积很大,散热风扇3X,风扇实际直径左右为7.5cm、中间为8.5cm。
&&&&对比小结:
耕升GTX670
华硕GTX670
技嘉GTX670
索泰GTX670
微星GTX670
影驰GTX670
映众GTX670
<td bgcolor="#
<td bgcolor="#.5cm
<td bgcolor="#FFcm
<td bgcolor="#分
&&&&本节散热部分对比最高分值为20分。在本节测试中映众GTX670在散热方面的表现十分出色,大力神散热器不仅分量十足,并且做工用料方面也是十分厚道。索泰综合评价给予15分,其它参评显卡综合比较分别依次向下排列。特殊说明一下由于耕升GTX670采用的是涡轮散热系统,所以在评分时略显不公平,在后文温度对比测试中,如散热效果突出会给予附加分值。
&&&&本节测试以客观的角度抛开每家厂商散热系统所含技术进行评分的,对比项均是我们肉眼能看到的,当然网友也可以自己进行主观评定。
第三章:7款GTX670性能对比测试-测试平台介绍
&&&&本章小编将要对7款GTX670分别在默频、超频状态下进行基准、游戏性能测试,由于核心相同,显存规格相同影响最终测试成绩结果的将会是,核心频率+显存时序、(供电+散热+核心电压设计)它们直接影响着核心负载时动态频率的提升幅度,所以以下我们看到的七款GTX670测试结果也许没有最强。(部分测试中也不排除微小的测试误差)
硬 件 测 试 平 台
Intel Core i7-3820
华硕 X79 PRO
耕升GTX670赵云版
索泰GTX670-2GD5至尊版OC+UA
技嘉GV-N670WF2-2GD
微星GTX670 Power Edition/OC
Inno3D GTX670冰龙版
华硕GTX670 DirectCU II TOP
影驰GTX670四星大将
Dell 3007WFP LCD
芝奇 DDR3 1600 4GBx2
西部数据1TB黑盘
先马 Forza Pro 700 (额定700W)白金电源
系 统 平 台 及 驱 动 信 息
Microsoft Windows 7 64位
NVIDIA:304.79
Intel 芯片组驱动 9.2.3.1022
DirectX版本
DirectX 9 10 11 API
&&&&平台方面我们选择了华硕X79 Pro主板,CUP选择了四核八线程的Core i7 3820,内存方面选择芝奇4GBx2双通道组成8GB,电源选择先马白金额定700W。驱动方面选择了NVIDIA比较新的304.79。搭载这样的高端平台可使每款GTX670的性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测试方法:测试软件选择都是网友们非常熟悉的,为了保证测试的准确性,尽量使用游戏自带的Benchmark程序进行测试。部分游戏由于自身没有Benchmark程序,所以均采用在固定测试场景,利用Fraps进行监测帧数,多次测试后记录平均值,以保证准确性。测试中除了常规的理论测试部分外,游戏测试方面主要以DX11游戏为主,配合部分DX10、DX9游戏,抗锯齿方面基本统一在4xAA、异项过滤16xAF、其它效果调整至最高,另外部分游戏在分辨率下将抗锯齿调整到8xAA,以便网友们更为全面的了解每块卡的性能表现。基于次旗舰的产品定位,分辨率方面主要以20x1080为主。
&&&&测试项目:
&&&&一.DX10、DX11基准测试
&&&&二.游戏性能测试
&&&&三.默认状态下温度功耗测试
&&&&四.超频性能测试
&&&&参测软件、游戏:
&&&&1.3DMark 11
&&&&2.3DMark Vantage
&&&&3.天堂2.5
&&&&4.上古卷轴5
&&&&5.使命召唤8
&&&&6.正当防卫2
&&&&7.孤岛惊魂2
&&&&8.战地3
&&&&9.地铁2033
&&&&10.尘埃:决战
&&&&11.狙击精英V2
&&&&12.孤岛危机2
&&&&13.失落的星球2
&&&&14.黑手党2
DirectX 9游戏测试-使命召唤8
&&&&测试项目: 使命召唤:现代战争3
&&&&英文名称: Call of Duty : Modern Warfare 3
&&&&制作厂商: Sledgehammer Games
&&&&发行时间: 日
&&&&DirectX版本: 9
&&&&游戏介绍:该游戏是由 Sledgehammer Games、Infinity Ward、Raven Software 联手制作。《现代战争3》是《现代战争2》的续篇,本作将会揭晓“现代战争”系列主角的去向与秘密。全新角色、新科技冷武器、更加浩大的战争场面,《使命召唤:现代战争3》将会带领玩家体验到更加真实的现代战争,最为吸引人的就是游戏剧情,游戏本身对电脑配置要求不高。
&&&&测试方法:分别在20x1080分辨率下进行测试,选择固定场景利用Fraps软件进行1分钟测试记录帧速度,多次测试取平均值。
&&&&画面设置:分辨率选定20x1080,抗锯齿4XAA,其它特殊效果Ultra。
&&&&测试结果:
DirectX 9游戏测试-上古卷轴5:天际
&&&&测试项目: 上古卷轴5:天际
&&&&英文名称: The Elder Scrolls V: Skyrim
&&&&制作厂商: Bethesda
&&&&发行时间: 日
&&&&DirectX版本: 9
&&&&游戏介绍:《The Elder Scrolls V: Skyrim》(上古卷轴5:天际)是Bethesda出品的史诗性奇幻风格RPG《上古卷轴》系列的第五部作品。采用的是Creation游戏引擎,虽然引擎使用了全新的名字,但实际内容并没有许多改变,引擎基于上代《Oblivion》和《辐射3》(Fallout 3)的Gamebryo引擎二次开发,引入了新的天气效果,角色动画等。游戏设定在《上古卷轴4》的200年之后,随着天际省之王的暗杀,诺德内部出现了内战。大部分诺德人意图让天际省脱离帝国。诺德内战是上古卷轴的终极预兆,古诺德毁灭之神Alduin的回归,现已呈现为龙的形态。Alduin拥有一支苍龙军团,名为Jill。
&&&&测试方法:分别在20x1080三个分辨率分下进行测试,在一段固定的过场动画中,利用Fraps软件进行1分30秒测试记录平均帧速度。
&&&&画面设置:分辨率选定20x1080,抗锯齿4xAA/8xAA、16xAF,其它场景特效Very High。
&&&&测试结果:
DirectX 10基准性能测试-3DMark Vantage
&&&&测试项目: 3DMark Vantage
&&&&英文名称: 3DMark Vantage
&&&&制作厂商: Futuremark
&&&&发行时间: 日
&&&&DirectX版本: 10
&&&&软件介绍:3DMark Vantage是专门针对 微软 DX10 API的综合性基准测试工具。此前的3DMark最终结果只有一个简单的分数,3DMark Vantage一个全新特性是引入了四种不同等级的参数预设(Preset),按照画质等级划分成了入门级(Entry,E)、性能级(Performance,P)、高端级(High,H)、极限级(Extreme,X)四类。测试结果改成了“字母等级”加“数字”的组合形式。
&&&&测试方法:运行3DMark Vantage软件,分别采用Extreme(极限级)以及Performance(性能级)模式下进行测试。
DirectX 10游戏测试-正当防卫2
&&&&测试项目: 正当防卫2
&&&&英文名称: Just Cause 2
&&&&制作厂商: Avalanche Studios
&&&&发行时间: 2010年
&&&&DirectX版本: 10
&&&&游戏介绍:这次仍然由Rico Rodriquez作为主角,继续之前的发泄和破坏,而这次的目的地是在东南亚的一个小岛Panau上,又是一款具有好莱坞风格的游戏。Avalanche重新设计了本作的战斗引擎,它的混合锁定系统可以用不同的准星让玩家能够瞄准敌人的各个身体部位。更有趣的是,Rico这次还有全新的武器库,除了激光控制的火箭以外,本作还加入了单手榴弹发射器,可以拆装的迷你枪,以及可以粘在物体表面的远程遥控 C4炸弹。更棒的是,无论是武器还是载具,都是完全可以升级到,可以使用的零部件多达2000种。
&&&&测试方法:分别在20x1080两个分辨率分下进行测试,利用Just Cause 2自带的Benchmark程序,在第二个测试场景中,进行多次测试后取平均值。
&&&&画面设置:分辨率选定20x1080 ,抗锯齿4xAA/8xAA、16xAF、SSAO:High,其它场景特效Ultra。
&&&&测试结果:
DirectX 10.1游戏测试-孤岛惊魂2
&&&&测试项目: 孤岛惊魂2
&&&&英文名称: Far Cry 2
&&&&制作厂商: Ubisoft Montreal
&&&&发行时间: 日
&&&&DirectX版本: 10
&&&&游戏介绍: 此次游戏背景设定在现代的非洲原野上,游戏环境可以动态变化,玩家可以在其中体验到枯木逢春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等四季变化。游戏加入了HDR、动态模糊和天气变化系统以及物理
效果,同时游戏中设置了丰富的场景互动要素,玩家的每个动作和选择都会与游戏发生时时的互动。
&&&&测试方法:利用Far Cry 2自带的Benchmark程序,在20x1080两个分辨率下进行多次测试后取平均值。
&&&&画面设置:分辨率选定20x1080,抗锯齿4xAA/8xAA,其它特殊效果Ultra。
DirectX 11基准性能测试-3DMark 11
&&&&测试项目: 3DMark 11
&&&&英文名称: 3DMark 11
&&&&制作厂商:Futuremark
&&&&发行时间: 2010.12
&&&&DirectX版本: 11
&&&&软件介绍:3Dmark系列是Futuremark公司出品的显卡测试软件(后期加入了处理器等其它测试项目),是一款在行业以及消费者心目中具备标杆意义的软件。3DMark11是该系列最新的作品,其面向支持DirectX11 API的显卡产品,用以考量产品在DirectX11游戏或相关应用程序中的性能水平。
&&&&测试方法:运行3DMark11软件,采用Extreme(极限级)、Performance(性能级)模式下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
Tessellation性能测试-天堂2.5
&&&&测试项目: Heaven Benchmark 2.5
&&&&英文名称: Heaven Benchmark 2.5
&&&&制作厂商: Unigine Corp
&&&&发行时间: 日
&&&&DirectX版本: 11
&&&&软件介绍:Unigine Heaven测试软件是衡量DX11显卡性能尤其是曲面细分技术等级考察的必备工具,Unigine Corp公司基于自家Unigine引擎开发的Heaven(天堂)是全球第一款DX11基准测试软件,在显卡评测中的点名率和使用率相当高,Unigine Heaven 2.5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增加了Professional Edition(专业版),面向企业用户、硬件评测人员和发烧友,提供了自动命令行、CSV格式报告、极限压力模式(循环测试)、技术支持、商业使用授权等等普通版所不具备的高级特性。
&&&&测试方法:运行Unigine Heaven 2.5软件,分辨率选定20x1080,抗锯齿4xAA、16xAF,其它画面设定Tesselation:MAX、Measurement:FPS。
&&&&测试结果:
DirectX 11游戏测试-孤岛危机2
&&&&测试项目: 孤岛危机2
&&&&英文名称: Crysis2
&&&&制作厂商: Crytek Studios
&&&&发行时间: 2011年3月
&&&&DirectX版本: 11
&&&&游戏介绍:游戏的故事发生在2023年,距第一代作品3年后的一场战役,外星人大举入侵,伦敦、东京和里约热内卢都遭到攻击,几乎所有生命都被摧毁。死亡人数每天递增。 外星人向这些星球发射出探针,像陨石一样坠落到地面,给周围造成巨大弹坑。
&&&&测试方法:在20x1080两个分辨率下进行轮番测试,选择关卡:风暴之眼,利用Fraps软件进行1分钟测试记录帧速度,进行多次测试后取平均值。
&&&&画面设置:分辨率选定20x1080,抗锯齿4xMSAA,DX11效果:Very High,其它画面特效选定Very High。
&&&&测试结果:
DirectX 11游戏测试-战地3
&&&&测试项目: 战地3
&&&&英文名称: Battlefield 3
&&&&制作厂商: EA DICE
&&&&发行时间: 日
&&&&DirectX版本: 11
&&&&游戏介绍:由EA DICE工作室开发的《战地3》采用了最新的“寒霜2”引擎,完美支持DirectX 11,并且拥有强大的物理效果,最大的亮点还是光照系统,其渲染的场景已近乎乱真的地步,视觉效果堪称绝赞。游戏还支持即时昼夜系统,为玩家营造一个亲临现场的真实环境。
&&&&测试方法:分别在20x1080辨率下进行测试,选定一段固定测试场景,利用Fraps软件进行1分钟测试后记录帧速度,多次测试取平均值。
&&&&画面设置:分辨率选定20x1080,抗锯齿4xMSAA,HBAO:on,其它场景特效选定Ultra。
&&&&测试结果:
DirectX 11游戏测试-失落的星球2
&&&&测试项目: 失落的星球2
&&&&英文名称: Lost Planet 2
&&&&制作厂商: CAPCOM
&&&&发行时间: 日
&&&&DirectX版本: 11
&&&&游戏介绍:《失落的星球 2》以前作完结十余年后因气候暖化而出景观巨变的“EDN-3rd”行星为舞台,透过不同雪贼集团的观点来描述故事剧情 游戏采用 CAPCOM 独自研发并进一步强化的“MT-Framework 2.0”游戏引擎,呈现比前作更为细致美丽的画面。
&&&&测试方法:分别在20x1080分辨率下进行测试。利用Lost Planet 2自带的Benchmark程序,在第二个测试场景下进行多次测试后取平均值。
&&&&画面设置:分辨率选定20x1080,抗锯齿4xMSAA、8xQ CSAA,其它画面特效选定Ultra。
&&&&测试结果:
DirectX 11游戏测试-地铁2033
&&&&测试项目: 地铁2033
&&&&英文名称: Metro 2033
&&&&制作厂商: 4a-games
&&&&发行时间: 日
&&&&DirectX版本: 11
&&&&游戏介绍:本作题材基于俄罗斯最畅销小说Dmitry Glukhovsky。由乌克兰4A游戏工作室开发,采用4A游戏引擎,而且PC版支持nvidia的PhysX物理特效。故事描述近未来爆发了核战,整个世界都笼罩在辐射之下,人类几乎死尽。游戏里的小细节相当多,车站里人物的动作与姿态、天真孩童与阴郁的对比,大量的人物布景(非互动式的NPC)强化了游戏的临场感。并且主角对于落难者和不同派别的人类的态度,将会决定结局的走向。
&&&&测试方法:分别在20x1080分辨率下进行测试,利用Metro 2033自带的Benchmark程序,进行多次测试后取平均值。
&&&&画面设置:分辨率选定20x1080,抗锯齿4xMSAA,其它场景特效选定Very High,打开DOF特效、PhysX:ON。
&&&&测试结果:
DirectX 11游戏测试-尘埃:决战
&&&&测试项目: 尘埃:决战
&&&&英文名称: DiRT Showdown
&&&&制作厂商: Codemasters
&&&&发行时间: 日
&&&&DirectX版本: 11
&&&&软件介绍:《尘埃:决战》是一款街机风格竞速游戏,共包括三款赛事:标准竞速,特技竞速和破坏竞速。除了单机内容,本作还包括支持最多8人的网络作战和分屏对战。EGO游戏引擎的强大效能与真实授权车辆,带来令人惊叹的图形细节和损坏表现,本作将为街机风格的赛车游戏树立新标准。
&&&&测试方法:分别在20x1080两个分辨率下,利用游戏自带的Benchmark程序,进行多次测试后取平均值。
&&&&画面设置:分辨率选定/,抗锯齿4xMSAA/8xMSAA,其它场景特效选定Ultra。
&&&&测试结果:
DirectX 11游戏测试-狙击精英V2
&&&&测试项目: 狙击精英V2
&&&&英文名称: Sniper Elite V2
&&&&制作厂商: Rebellion
&&&&发行时间: 日
&&&&DirectX版本: 11
&&&&游戏介绍:《狙击精英v2(Sniper Elite V2)》是狙击类游戏《狙击精英》的续作。《狙击精英v2》将是最真实的二战狙击类游戏。玩家需要在二战战场上执行一系列潜行暗杀任务,击倒一个又一个纳粹科学家。本作完全延续一代风格,力图打造真实的狙击体验,加入了独特的“击杀摄像机”系统,能够呈现狙击的破坏力,同时还包括慢镜的X射线细节,呈现真实的破坏效果。
&&&&测试方法:分别在20x1080两个分辨率下,利用游戏自带的测试程序,进行多次测试后取平均值。
&&&&画面设置:分辨率选定20x1080,抗锯齿:High、16xAF,其它场景特效选定Ultra,关闭SSAA(超级采样抗锯齿)。
&&&&测试结果:
PhysX游戏测试-黑手党2
&&&&测试项目: 黑手党2
&&&&英文名称: Mafia2
&&&&制作厂商: 2K Czech
&&&&发行时间: 日
&&&&DirectX版本:
&&&&游戏介绍:《黑手党2》是一款以黑手党匪徒为主的活动而展开的开放式游戏,由2K Czech负责开发制作。故事的背景设定于美国都市帝国湾,城市设定则差不多取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时的纽约。《黑手党2》使用的是2K Czech的Illusion引擎,支持NVIDIA PhysX和3D技术。PhysX与NVIDIA APEX技术的结合使得游戏的PC版中Empire Bay中的人们更加活灵活现。NVIDIA APEX Clothing技术可以呈现出衣服的动态效果,让游戏中的角色看起来更加生动,也与游戏中的环境效果保持一致。
&&&&测试方法:分辨率选20x1080下进行测试,利用游戏自带的Benchmark程序,进行多次测试后取平均值。
&&&&画面设置:将PhysX效果调至最高,分辨率选定20x1080,开启抗锯齿、16xAF,其它画面特效选定Very High。
&&&&测试结果:
超频性能测试-3DMark 11
&&&&测试项目: 3DMark 11
&&&&英文名称: 3DMark 11
&&&&制作厂商:Futuremark
&&&&发行时间: 2010.12
&&&&DirectX版本: 11
&&&&软件介绍:3Dmark系列是Futuremark公司出品的显卡测试软件(后期加入了处理器等其它测试项目),是一款在行业以及消费者心目中具备标杆意义的软件。3DMark11是该系列最新的作品,其面向支持DirectX11 API的显卡产品,用以考量产品在DirectX11游戏或相关应用程序中的性能水平。
&&&&测试方法:运行3DMark11软件,采用Extreme(极限级)模式下进行多次测试取平均值。
&&&&测试结果:
超频性能测试-孤岛危机2
&&&&测试项目: 孤岛危机2
&&&&英文名称: Crysis2
&&&&制作厂商: Crytek Studios
&&&&发行时间: 2011年3月
&&&&DirectX版本: 11
&&&&游戏介绍:游戏的故事发生在2023年,距第一代作品3年后的一场战役,外星人大举入侵,伦敦、东京和里约热内卢都遭到攻击,几乎所有生命都被摧毁。死亡人数每天递增。 外星人向这些星球发射出探针,像陨石一样坠落到地面,给周围造成巨大弹坑。
&&&&测试方法:在分辨率下进行测试,选择关卡:风暴之眼,利用Fraps软件进行1分钟测试记录帧速度,进行多次测试后取平均值。
&&&&画面设置:分辨率选定,抗锯齿4xMSAA,DX11效果:Very High,其它画面特效选定Very High。
&&&&测试结果:
超频性能测试-战地3
&&&&测试项目: 战地3
&&&&英文名称: Battlefield 3
&&&&制作厂商: EA DICE
&&&&发行时间: 日
&&&&DirectX版本: 11
&&&&游戏介绍:由EA DICE工作室开发的《战地3》采用了最新的“寒霜2”引擎,完美支持DirectX 11,并且拥有强大的物理效果,最大的亮点还是光照系统,其渲染的场景已近乎乱真的地步,视觉效果堪称绝赞。游戏还支持即时昼夜系统,为玩家营造一个亲临现场的真实环境。
&&&&测试方法:在辨率下进行测试,选定一段固定测试场景,利用Fraps软件进行1分钟测试后记录帧速度,多次测试取平均值。
&&&&画面设置:分辨率选定,抗锯齿4xMSAA,HBAO:on,其它场景特效选定Ultra。
&&&&测试结果:
超频性能测试-失落的星球2
&&&&测试项目: 失落的星球2
&&&&英文名称: Lost Planet 2
&&&&制作厂商: CAPCOM
&&&&发行时间: 日
&&&&DirectX版本: 11
&&&&游戏介绍:《失落的星球 2》以前作完结十余年后因气候暖化而出景观巨变的“EDN-3rd”行星为舞台,透过不同雪贼集团的观点来描述故事剧情 游戏采用 CAPCOM 独自研发并进一步强化的“MT-Framework 2.0”游戏引擎,呈现比前作更为细致美丽的画面。
&&&&测试方法:在分辨率下进行测试。利用Lost Planet 2自带的Benchmark程序,在第二个测试场景下进行多次测试后取平均值。
&&&&画面设置:分辨率选定,抗锯齿4xMSAA,其它画面特效选定Ultra。
&&&&测试结果:
超频性能测试-狙击精英V2
&&&&测试项目: 狙击精英V2
&&&&英文名称: Sniper Elite V2
&&&&制作厂商: Rebellion
&&&&发行时间: 日
&&&&DirectX版本: 11
&&&&游戏介绍:《狙击精英v2(Sniper Elite V2)》是狙击类游戏《狙击精英》的续作。《狙击精英v2》将是最真实的二战狙击类游戏。玩家需要在二战战场上执行一系列潜行暗杀任务,击倒一个又一个纳粹科学家。本作完全延续一代风格,力图打造真实的狙击体验,加入了独特的“击杀摄像机”系统,能够呈现狙击的破坏力,同时还包括慢镜的X射线细节,呈现真实的破坏效果。
&&&&测试方法:在分辨率下利用游戏自带的测试程序进行测试。
&&&&画面设置:分辨率选定,抗锯齿:High、16xAF,其它场景特效选定Ultra,关闭SSAA(超级采样抗锯齿)。
&&&&测试结果:
七款GTX670 待机满载功耗测试
&&&&测试项目: 功耗测试仪器
&&&&英文名称: Power test equipment
&&&&测试方法: 利用功耗测试仪,开机后待功耗测试仪显示功耗值稳定后记录待机功耗,运行Furmark测试显卡满载时整个测试平台功耗,待温度曲线峰值达到平衡后记录功耗值。
&&&&测试结果:
七款GTX670 待机满载温度测试
&&&&测试项目: Furmark
&&&&英文名称: Furmark
&&&&制作厂商: oZone3D
&&&&软件介绍: FurMark是oZone3D开发的一款OpenGL基准测试工具,通过皮毛渲染算法来衡量显卡的性能,同时还能借此考验显卡的稳定性。提供了多种测试选项,比如全屏/窗口显示模式、九种预定分辨率(也可以自定义)、基于时间或帧的测试形式、多种多重采样反锯齿(MSAA)、竞赛模式等等,
&&&&测试方法:采用Furmark测试显卡满载时温度,待温度曲线峰值达到平衡后记录温度值。关闭Furmark测试 界面利用GPU-Z 观测显卡待机时温度,时间约5分钟,待显卡温度回到待机温度曲线平稳后记录待机温度值。
&&&&测试结果:
终章:七款GTX670各项对比成绩汇总
&&&&经过努力本篇横评的产品对比、性能对比部分已经全部完成,剩下的就是将成绩做一下汇总,这个环节非常重要稍微不慎就会挨喷,事实上这是不可能一碗水端平的,小编只能以客观的角度去进行成绩汇总,以供网友们以自己的主观角度进行判定。
&&&&七款GTX670各项效能成绩汇总:
耕升GTX670
华硕GTX670
技嘉GTX670
索泰GTX670
微星GTX670
影驰GTX670
映众GTX670
默频游戏性能
<td bgcolor="#FF分
<td bgcolor="#FF分
超频游戏性能
<td bgcolor="#FF分
<td bgcolor="#FF分
&&&&成绩汇总说明:
&&&&1.默认频率:测试的游戏软件共计14款,我们按照递增的评分方法,标准细分到每个分辨率下,每个测试项目同两个分辨率共10分,也就是说每个分辨率下第一名为5分,第二名4分,第三名、第四名给予3分,其余参评显卡统一给予2分。
&&&&2.超频部分:共计5个测试项目,总分为50分,按照每项测试成绩进行分数统计。
&&&&3.其它效能:包括待机满载时的功耗、温度测试,每相测试效能值最低给予20分奖励,其次18分、在其次16分,依次类推最后得出其它效能部分总分值。
&&&&分别来自映众、索泰、华硕旗下这三款GTX670显卡在性能方面明显要强于其它参评GTX670,当然这与每款显卡默频设计大小有着很大关系,同时在温度以及功耗方面表现也是不俗。从游戏实测中我们也看出,NVIDIA全新的动频技术,在得到来自散热、供电等方面的给力支援后,会为我们带来在动频幅度上的惊喜,以至于在整体分数上看没有绝对的制压。
&&&&七款GTX670各部分对比成绩汇总:
耕升GTX670
华硕GTX670
技嘉GTX670
索泰GTX670
微星GTX670
影驰GTX670
映众GTX670
&&&&成绩汇总说明:很简单我们将上章每节部分对比成绩做一下集中相加,就轻松得出各部分对比的总成绩。索泰这款面向发烧人群的GTX670得到了77分的出色成绩,而分别来自映众、影驰的GTX670综合成绩并列第二,微星取得第三名。
&&&&七款GTX670售价质保综合对比:
耕升GTX670
华硕GTX670
技嘉GTX670
索泰GTX670
微星GTX670
影驰GTX670
映众GTX670
3年 3个月内包换
3年 1年内包换
3年 半个月内包换
2年 3个月内包换
3年 3个月内包换
<td bgcolor="#FF元
<td bgcolor="#FF元
<td bgcolor="#FF元
<td bgcolor="#FF分
<td bgcolor="#FF分
<td bgcolor="#FF分
&&&&成绩汇总说明:站在消费者的立场,当然是价格越便宜质保时间越长越好,本节评分标准就按照价格最低质保质量越高来评出第一名。总分值为300分,两个项目的最高分值分别为150分,而后将两项成绩相加,最后得出总成绩。
&&&&七款GTX670横评总分:
耕升GTX670
华硕GTX670
技嘉GTX670
索泰GTX670
微星GTX670
影驰GTX670
映众GTX670
<td bgcolor="#FF分
<td bgcolor="#FF分
各部分对比
价格质保综合对比
<td bgcolor="#FF分
<td bgcolor="#FF分
<td bgcolor="#FF分
<td bgcolor="#FF分
&&&&七款GTX670横评总分汇总说明:经过对各项测试以及显卡间各部分对比进行分数汇总后,结果非常明显来自映众旗下这款GTX670摘得本次横评的桂冠,来自索泰、微星旗下GTX670分别得到第二、第三名的好成绩。但是这并不代表其它参评显卡不行,毕竟在同一型号显卡产品中也有面向一般玩家朋友以及发烧玩家朋友等级之分,并且参评的每款GTX670产品都有自身的亮点,只是横评重要的部分是综合成绩。
一己之见 两大“最”奖项落户
&&&&最发烧的GTX670:索泰GTX670-2GD5至尊版OC+UA
&&&&也许就像横评的开始一些玩家朋友所期待的,来自顶级AIC核心厂商索泰旗下这款索泰GTX670-2GD5至尊版OC+UA,凭借超豪华的供电,富有创意的散热设计,以及出色的做工在本次横评中一直保持领先,并最终夺得桂冠被小熊评测室评为最发烧的GTX670,而3699元的价格却一点也不发烧,具有较强的性价比,感兴趣的网友不妨到索泰官网或者看一下该卡的评测,其中还融入了许多技术,绝对是发烧级游戏、硬件玩家不容错过的一款显卡。
&&&&最具性价比的GTX670:Inno3D GTX670冰龙版
&&&&来自一线AIC映众(Inno3D)的这款GTX670冰龙版,整体延续了映众(Inno3D)打造高性价比显卡产品的理念,我们可以看出该卡没有过多的供电项数,没有过多的堆料,PCB部分布局中规中矩。而散热部分设计DIY味道十分浓郁,对于玩家朋友来讲具有较高的可玩性。在性能方面,同样凭借高较高主频的助力下仅次于索泰GTX670,而售价仅为3199元,最具性价比非它莫属。
版权作品 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 
网友评论 (仅供参考与本站立场无关)
请发表您的观点
(可以匿名发表,记录IP,限定1000字内)
相关文章              
 -  - 
& 2003 - 2005
.All Rights Recei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gtx570 sli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