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则成什么时候播成了游 基 士了。。。...

穷游大洋洲
带着孩子去瑞士——瑞士一地12天亲子游
带着孩子去瑞士——瑞士一地12天亲子游
powered by
6月10日 星期日 北京———其实,为什么会去,还要从之前的厦门行说起。小踢9月就要进小学了,可怜的娃啊,就让他在被圈起来之前再幸福幸福吧。于是一家三口在春节之后五一之前这个淡的不能再淡的淡季去了趟厦门。想象中的厦门应该是风轻云淡,树影婆娑,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景点,但是格调蛮好的一座城市,还有久仰大名的鼓浪屿。结果厦门之行,印象最深的有两样东西,一是八婆婆家的烧仙草,怀念啊,真是太好吃了;还有就是去鼓浪屿。。。的渡轮,你在上班的高峰时段挤过北京的地铁吗,如果有过,恭喜你,应该也有勇气踏上鼓浪屿的渡轮了。渡轮上,老公拉着箱子,我战战兢兢地护着小不点儿,祷告不要发生踩踏事故,恍惚着有点儿搞不清自己这是度假还是逃难。回到北京,怎么想都不太平衡,最终拍案而起,决定给自己安排一次真正的假期。瑞士,应该是个非常合格的选择了。每一个没有啥特别门路的境外穷游客的旅程,都是从艰辛的经历开始的。我们这次的瑞士之行也一样。4月,开始准备签证资料,北京瑞士大使馆的咨询电话只幸运地打通过一次,得知2012年5月1号开始,瑞士签证也需要预约了,之后便永远无人接听。有关签证的各种疑问,只有通过其他途径找寻答案,网上、去过瑞士的朋友、旅行社。郁闷的是大家的答案五花八门,矛盾百出。最大的问题居然出在小踢的签证资料上,听到的最麻烦的说法是,我们首先需要到公证处公证他是我们的儿子,然后再到外交部指定的认证机构对这个公证进行认证。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花钱带自己的儿子出去玩儿一趟,还得花钱证明自己不是人贩子。而且这套手续走下来至少需要半个多月。有几天的时间,每天做哈姆雷特状,捧着头,对着电脑,一遍一遍问自己,继续还是放弃。对着使馆的网站看了又看,决定不理会众说纷纭,就按着使馆网站上给的单子准备资料。4月24日,五一放假前的最后一个星期二,北京降下了一场春雨。瑞士使馆外,8点多钟已经排了长长的一队人马。雨越下越大,大家纷纷撑起伞在雨中默默等待使馆办公时间的到来。我在心中不由暗叹,在21世纪的今天,即使在北京,人出国玩一趟怎么还是这么不容易。大约2个小时以后,终于轮到我们三个进屋了。由于小踢已经满6岁了,所以也要和我们一起来使馆。这是他第一次签签证,当然更是第一次进使馆,颇为好奇,低声向我问这问那,倒是让签证官阿姨觉得他怪可爱的,对着他嫣然一笑,让我也跟着放松了些。递资料的过程非常顺利。由于小踢还在幼儿园,我们连学校的准假证明都没准备,只复印了他的出生证。至于什么亲子关系公证、认证,签证官连提都没有提。5月9日,顺利取到签证。果然和之前去过瑞士的老友告知的一样,给的签证时间可丁可卯卡着我们提供的行程单,6月10日到6月21日,一天不多。我又开始暗暗祷告这一个多月小踢可千万不要生病啊!小踢很争气,6月10日凌晨3点半,被我们成功从床上薅了起来,赶飞机去也!机票是签证下来之前就买好的。北京到瑞士的直飞航班有两个选择,一是海航,半夜1:50起飞,一夜在航班上渡过,清晨6点多到苏黎世;一是瑞航,早晨6:25起飞,到达时间上午11:05。从舒适性来说,两个选择都不怎么样。从价格来说,6月份两家航空公司都给出了不错的特价,瑞航比海航还要更便宜一点,往返2500人民币不含税,含税5000左右,但是不允许退改签,也就是走不了钱就都打水漂了。海航则是收一些退票费,允许退票。举棋不定之下给瑞航客服打了个电话,被告知如果因为签证被拒,可以全额退款,但只限瑞士签证,就是它了!选瑞航还有一个原因,是他家的A340飞机每个座位都带一个可以自助点播节目的小电视。要知道,让一个不到七岁的孩子在经济舱小小的座位上老老实实地坐上10小时,实在是一个工程。事实证明,这个娱乐系统,加上特意背上飞机的一个玩具魔棍,再加上一个ipad,也没能让小踢安生太久。10个小时啊,他问了我和他爸100多遍“什么时候到啊?”和“怎么还没到啊?”。其实我又何尝没有在心里问上几十遍同样的问题,要知道从北京时间凌晨3点半起床到瑞士时间上午11点下飞机,这小子连一分钟都没睡过。瑞士之行第一天的主要任务,就是从北京移动到苏黎世,再乘火车前往伯尔尼。之前看到的所有攻略都说苏黎世的火车站就在机场下层,但实际上,两者并不在一个建筑内。从机场到火车站要出门过一条窄窄的马路,不过只要跟着人群走,很容易找到。走出机场第一眼看到的瑞士,和所有大城市一样,拥挤、嘈杂、混乱,外加一地的烟头。火车站大厅里,人比北京西客站少不了多少。到火车站的第一个任务,换钱,把中国银行提供的千元瑞郎大钞换成能花的小面额。本来路过机场的Money Exchange时就想完成这个任务,但被工作人员告知,她手里的钱不够多,破不开我的千元大钞。瞧把我给有钱的!几天之后,被一个好心的商家告知,瑞士所有的商户,什么超市、售票厅之类,都不收千元面值的瑞郎,因为找不开。不过据我的经验,在酒店付大额的住宿费还是没有问题的。火车站里换钱的地方在地下一层,再往前走几步就是车票服务大厅,可以开通Swiss Pass。我们的Swiss Pass是在的中国网站上买的,也可选择在携程购票。两者区别有二:第一,携程不收手续费。第二,欧铁官网用的是当天欧元兑人民币的汇率结算,携程用的则是当月平均汇率。所以如果欧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处在下降通道时,虽然携程不收手续费,价钱却不一定哪家更便宜。可以两家的报价都要来看看。我的时运不佳,除了第一次向欧铁打电话咨询时遇到了一个态度蛮好的姑娘外,其他几次遇到的另一位姑娘隔着电话线都可以看到她的那张晚娘脸,一副店大欺客不愁卖的做派。携程的客服则是标准的令人如沐春风,最后没有选择是因为票要从上海寄到北京,比较费时间。我们在瑞士12天,买的是15天的连续瑞士通票,两张二等车厢的成人票合人民币5280元。小踢有一张免费的Family Card,只需要支付几十人民币的手续费就可以享受和购票的大人一样的待遇了。所以说带7岁以下的孩子去瑞士绝对超值,基本上除了机票和饭钱,就没有需要花钱的地方了。在车票服务大厅顺利开通了Swiss Pass,又让工作人员帮我打出了最近一班开往Bern的火车的时刻表。一看时间,13:40出发,顺口问人家有没有更早的车。那位女士摇摇头,指指墙上的挂钟说,现在已经13:15了。我这才意识到还有25分钟就要开车了,我们可是连站台还没找到呢,立刻紧张起来。三个人四下张望,连个铁道的影子都没看到。最后居然是小踢眼尖,在一个门上看到了我们要找的站台的号码。走过去发现是一部下行电梯,原来火车站台设在更地下的一层。站台上,我终于找到了传说中的黄色时刻表,大大的一张,上面按时间列出了从本站出发的所有列车。站台上还另有一个横向悬挂的很醒目的显示牌,标有Bern字样和出发时间13:40。应该没问题,可以踏踏实实地等车了。后来坐了几次火车后弄明白,这个横向的显示牌标出的都是本站台即将出发的一班列车的出发时间和途经的主要城市,还会标出同一站台不同Sector所对应停靠的列车车厢等级,以便乘客候车,比如Sector A停靠的是一等箱,Sector B是二等厢之类。如果这班列车设有提供儿童游乐设施的Family Cart,也就是FA车厢,也会在这个显示牌上标出候车位置。因为FA车厢通常会在车尾,所以候车的地点也会是最远的一个Sector。我们坐的这班前往Bern的IC刚好就设有FA车厢,显示会停在站台的Sector F。我伸着脖子看了半天也没找见,应该近不了,想想还是先上车重要,所以依旧留在2等箱停靠的Sector等车。离13:40还有两、三分钟时,我们等的车终于到站了。这是一列双层的IC。我们上到二层,发现车厢里的乘客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少。本来还想继续拖着箱子为小踢寻找FA车厢,后来发现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走道上横七竖八放了不少障碍物(其他乘客的箱子)。我们每穿过一个车厢都很艰难。于是随便找了节车厢,留下老公看箱子,我带上小踢继续寻找他向往的FA。这列火车真是好长啊,跋山涉水走过了N节车厢,果然在车尾最后一节车厢看到了传说中的FA。车厢的墙上画着色彩鲜艳的卡通图画,设施类似国内肯德基的游戏角,不过可供游乐的面积要大一些。这时听到一个稚嫩的童音用中文和我打招呼:“你好!”居然刚好遇到了一个中西混血的小姑娘,她妈妈是华人,爸爸是白人,一家人热情地招呼我和小踢。小姑娘还跑来教我如何翻转座位上的小桌板,很是可爱。
从苏黎世前往伯尔尼的IC上,小踢手里拿的是每个火车站都会提供的简易时刻表。
一个小时后,车到。与北京相比,这里真的不太给人一国之都的感觉,甚至不太让人有身处大城市的感觉。当地的居民衣着朴素,待人热情和善。我们在大街上问路,一位不会讲英文的中年男子特意找来会讲英语的朋友,然后穿过马路一直把我们送到要找的公共汽车站。我们在火车站里的一家小超市买电话卡,胖胖的女店员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各种电话卡的差别和使用方法。要知道我们带给她的不过是区区10个瑞郎的生意而已,我们旁边还站了一排拿着东西等着付钱的顾客呢。伯尔尼是我们在住宿的第一晚,因为第二天就会转战到法语区的,所以挑了一家离火车站步行几分钟的酒店,。我们在瑞士全程的住宿都是事先在上定下的。这是我第一次用这家网站,之前用的是,但是这次发现改了章程,所有预定都需要预先用信用卡付账。s则不必,定好后随时可以取消更改,电话客服的态度也蛮好,值得推荐。因为是第一次带小踢一起长途旅行,我们希望尽量减少辗转城市换酒店的麻烦,所以12天的行程只选了4家酒店,分别是伯尔尼1晚,蒙特勒4晚,3晚,3晚。我们放弃了和这两个大城市。在这个越变越平的地球上,全世界的大城市确实越来越相似了。好不容易逃离了一个,就不必再钻进另一个了。Sorell Hotel Ador是一家三星酒店,与1000多人民币的价格相比,房间还真是袖珍。不过因为行前听了太多关于瑞士酒店超贵的评价,倒也没有太过失落。何况房间虽小,却五脏俱全,而且非常整洁。事不宜迟,赶紧烧水煮面。瑞航借着时差的关系,10个小时的航班却只供应2顿饭,满飞机的人到了行程的后半截都开始到处找吃的。平时在家1年吃不了两包的方便面此时香气扑鼻。用罢这顿不知是午餐还是晚餐(此时是瑞士的下午,北京时间的深夜10点),三个人重新走回火车站,乘10路汽车前往玫瑰园。玫瑰园的站名就叫Rosengarten,公交车正好到景点的后门。进了门老公就乐了,说这不是咱北京大街边上的月季吗?我端详了下,可不是,五颜六色的,长得确实都是一脸月季像。月季就月季吧,反正对小踢来说没啥区别,先留张影再说。后来上网查了下,Rose的中文翻译也包括月季,总之这个玫瑰或是月季园让我比较无感。倒是再往前走上几步,眼前豁然开朗,大大的一片绿草地,旁边是个儿童游乐场。应该是因为今天周末的原因,里面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玩的正欢。我本来已经困得歪歪倒倒,此时振作精神,陪着小踢东摸西看。再走几步,眼前出现了美丽的伯尔尼。这才意识到我们是在一座小山上,正好可以俯瞰老城全貌,山脚下是湍急碧绿的阿勒河,绕着老城流淌。可惜此时天色微微有些阴沉,否则景色应该也算得上美不胜收。 玫瑰园山上的儿童游乐场 下棋是个体力活儿!下山的石板路有些陡,但是景色颇美,让我想起了12年前和老公在一起走过的施兰根小路,那是我们俩第一次出境背包游。那条绿荫如盖的小路也是在老城对面的山上,也是要跨过一条河。只是那时的我们好年轻啊,当然,那时身边也还没有跟着蹦蹦跳跳的小踢。 让我想起海德堡的施兰根小路。伯尔尼著名的Barengraben就在玫瑰园的山脚下。类似动物园设施的旧熊舍已经被弃用了,两只壮硕的棕熊在圈起来的大片山坡上奔跑打闹,看起来日子过得不错。此时的我已是强弩之末,恨不得立时躺倒在台阶上睡过去。小踢和他爸继续精神百倍。只好舍命陪这对父子逛下去。没想到有名的这么近,过了桥没多久就走到了。可惜这里正在维修,搭满了脚手架,只能从外面看看。惊喜是教堂后沿河边的另一个可爱的儿童游乐场,各种妙趣横生的小小游乐设施,小摇椅、小、小转椅、小蹦床,而且不少是古朴的原木制品,应该都有些年头了,但是依旧精巧可爱。这里比较幽静,所以老妈我都忍不住强睁着朦胧睡眼跟在小踢后头疯玩儿了起来。小踢爸则因为块头太大,怕压坏了人家的玩具,很有公德地在一边给我们两个拍照、录像。回旅馆的时候,应小踢的强烈要求,坐了一趟老城里的有轨电车。不过伯尔尼的老城实在是好小,一站就又回到火车站了。瑞士时间晚上7点,也就是北京时间凌晨1点,小踢才终于在初到瑞士的兴奋中进入梦乡,离起床已经过去了将近22个小时。我和他爸忍不住甘拜下风地感叹了句:“真能熬啊!” 可以回旅馆睡觉了吗,小踢?老妈都快困死了!
急什么,人家才刚上马。。。
lz写得好详细啊,加油更新哟~~~
sunrising凝 谢谢关注!前半部分是刚刚从回来时写的,记忆清晰,所以很详细。最后两天可能会信息模糊些。会尽力给大家多提供些有用的信息。
6月11日 星期一
-(Vevey,佩兰山)的第一晚,一家三口都睡得不错。我们的房间虽然临街,但隔音效果很好。酒店的床单浆洗得干爽舒适,床垫子也软硬适中。说来简单,真正能做到的酒店却不多。早上6点多,三个人陆续醒来。小踢精神抖擞地和我们去吃早饭,真没想到,6个小时的时差他可以倒得这么快。酒店的早餐还不错,各式各样的冷切肉和面包,还有果汁、酸奶等等一应俱全。事实上,我们在瑞士的十多天就没缺过肉,从北京带来的真空包装的袋装牛肉和鱼罐头,几乎没怎么吃,又被原样带回了北京。倒是方便面、大米粥和榨菜成了心头好,是每天晚餐的必备。
早餐的时候,酒店的窗外下起了不小的雨,一直到我们出门还没有停。一上午的时间,里的天气一直是时阴时晴。逛起来才发现,伯尔尼的老城实在是不大,昨天半个下午已经被我们逛得七七八八了。今天上午剩下的主要景点只有一个爱因斯坦之家和一个狱塔Kafigturm,还有就是在长长的拱廊下window shopping。狱塔的内部参观免费,爱因斯坦之家在我们去的时候正好遭到了水淹,正在内部整修,而钟塔Zeitglockenturm的内部参观着实有点儿小贵,三个人要几百块人民币,被我们pass掉了。时近中午,雨突然大了起来,和老公一商量,决定即刻开拔到下一站蒙特勒去吃午饭。
伯尔尼街头的消防车,小踢和踢爸都觉得像变形金刚。两边是伯尔尼老城的拱廊,一辆有轨电车正从远处驶过来。穿靴子的牛雨中的伯尔尼老城
一个半小时的火车,把我们从德语区的Berne送到了法语区的Montreux,雨水一路跟来。Montreux的火车站外,老公和小踢看行李,我则在雨中抓住几个路人试图找到前往酒店的201路公共汽车站。可以明显感觉到,在瑞士,法语区的英语普及程度比英语区要差一些。我转了一大圈也没能找到一个既会英语又认得路的明白人。火车站对面的马路边,有一段长长的下行台阶,看方向应该是通向低处的畔。不少从火车站出来的旅客都由此下行。眼看雨又大了起来,老公决定随大流下去探探路。这一探,还真被眼尖的小踢看到了站牌上201几个阿拉伯数字,不过是开往与酒店相反的方向。然后我们在靠湖一边的马路对面顺利找到了前往Hotel Helvetie的201车站。运气有点差,等了大约10分钟车才来,这几乎是我们在瑞士等公共汽车的最长时间了。
HotelHelvetie离火车站只有3站路,如果不是拖了两个大箱子外加下雨,我们步行前往应该也就需要10多分钟。这也是一家三星酒店,房间比伯尔尼的那一家要大,而且免费给了小踢一张加床。小床除了矮一些,大小和其他两张床是一样的,算是个意外之喜。伯尔尼酒店的加床是个不太舒服的小沙发床,而且要另外收好几百人民币的加床费。我们的房间里还有两个小阳台,一个正对着路边一座美丽的小教堂,另一个则可以看到一小片日内瓦湖的湖水和湖对岸的雪山,不过大部分视野会被马路对面一座更高的酒店挡住。小踢跃跃欲试地要上到阳台去玩儿,被我和他爸立刻拦住。两个阳台的面积实在是超小,还没有我们家里的飘窗大,栏杆又矮,对于小朋友来说有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Hotel Helvetie酒店小踢的加床
午饭过后,窗外的Montreux已是雨过天晴,一片阳光灿烂。这是我们到瑞士之后第一次看到这么好的太阳,赶紧开拔,前往今天的游览目的地Vevey。Montreux到小城Vevey,火车只要不到10分钟。我们则听了酒店前台的建议,坐公共汽车前往,还是201路,车站就在酒店旁边,与去火车站是一个方向,大约用时不到半个小时。虽然公共汽车的站太短太碎,但少了等火车的麻烦,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Vevey与Montreux,都是坐落在日内瓦湖畔的小城。Montreux还有一座西庸古堡,Vevey则没有什么must see的景点。比较著名的一点就是这里是卓别林晚年的隐居之所,他在此渡过了人生中最后的25年时光。
Vevey标准意义上的观光区就是沿着湖边的一条步道。明媚的阳光下,湛蓝的湖水映着对岸的雪山与天上或卷曲或舒展的云朵,像一张标准的风景明信片。我忙着对着美景发呆,小踢则拉着他爸忙着给湖岸边成群结队的天鹅拍照留念。
我们在风景最美的一段湖岸边,再次邂逅儿童乐园。这里的设施难度有所增加,高高的绳梯、独木桥,小踢需要一些技巧和胆量才行。他身后跟了一个年龄相仿的当地小姑娘,很有耐心地等着小踢先行通过,不催、不抢,很可爱的样子。这个游乐场既有这种适合大孩子的游乐设施,也有非常Cute的只有几十厘米高的滑梯,我们离开的时候,一个还不会走路的宝宝正兴奋地往滑梯上爬。
沿着岸边边走边看,很快找到了著名的。和传说中一样,雕像的手中握着一朵红色的鲜花。这是所有来此的游人都会拍照留念的一处风景,还有一处则是一把立在湖水中的大餐叉,是雀巢食品博物馆成立十周年的纪念物。
Vevey的阳光下午5点,的阳光依旧灿烂得不像话。我们再次坐上201路公共汽车,前往佩兰山(Mont Pelerin)缆车站。我至今没有搞明白这段缆车为什么会是金色快车(Golden Pass)的一部分。山脚下的缆车站正对着201路的终点站,站名就叫Vevey Funiculaire(Funi是缆车的意思)。我们到达的时候,正赶上一辆缆车即将出发。其实这里的缆车和我们通常理解的缆车不太相同,并不是悬挂在空中,而是在轨道上贴地行走,叫做更合适。车厢里面是倾斜的,以台阶分为几节,行进起来速度颇快。乘客中游客并不多,主要是山上的居民,其中不少是背着书包下学回家的孩子。山顶最高处视野最好的一块空地,居然又是一个儿童乐园!我在一个乒乓球台上习案而坐,继续欣赏山下的湖水,对岸的雪山(其实是有点儿折腾累了)。小踢和他爸又找到了新鲜东西:一面建在滑梯边上的儿童攀岩墙,玩儿得不亦乐乎。一路见到的几个儿童乐园,里面的设施居然没有一个重样的。每一座都都让人感觉到充满爱心的创意和带着童趣的独特心思。我心里暗想,带小踢来瑞士还真是选对了国家啊!下山的时候,本来想在Chardonne站下车,然后步行回Vevey。结果缆车到了Chardonne,并没有像我们想象中那样自动停下,而是继续下行。佩兰山上的缆车是无人驾驶的。很快到了下一站,我们依旧站在门口不知如何是好。这次缆车自动停下,门开了,从外面上来几个乘客,想来是他们叫停了缆车。运气不错,我们赶紧趁机下了车。上车的刚巧也是几个游客,操着我们熟悉的乡音说笑道:“幸亏有人下车,咱们才能上来!”原来里面的和外面的一样糊涂,都以为是对方叫停了缆车。选择走路下山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此时时近6点,天色却依旧明亮,但是阳光终于不再发威。走在佩兰山清幽的小路上,身边花木扶疏,鸟鸣悦耳。不时会路过一栋栋当地居民的住宅,多是两三层的木质小楼,每一家都被鲜花绿树装点得美美的。路上遇到一两个当地人,无一例外都是在自家院子里干农活,有种菜的,还有的在搭建塑料大棚。我们眼中的情调,在他们应该只是用劳动铸造的实实在在的生活。我和老公边走边讨论,中国人和瑞士人的区别,恐怕不止在于99.99%的中国人都永远没有可能在一个抬眼就可以看到湖水雪山的地方买的起自己的房子,更不用说两三层的小楼,更不用说这座小楼还坐落在交通便利的城市。这两个国家的民众的区别还在于,即使你给了中国人这样一座房子,你也给不了他一颗可以安静、平淡地过这种生活的心。有哪个有经济能力拥有这样一座房子的中国人会去满手泥巴地花上一个下午的时间修理种菜的大棚呢?会有心思也有技术亲力亲为,为自家整理出一个美丽的后花园呢?唉,夏虫语冰,就是这个意思了。
佩兰山顶坐在山顶的兵乓球台上晒太阳。小踢快跑! 超喜欢身后这间房子!赏心乐事谁家院
Day3 6月12日 星期二 -清晨醒来,窗外已是阴雨绵绵,让满心盼望一个大晴天的我颇为失望,不死心地跑到前台问了下天气预报,得到的回答是,今天一天的天气应该都是这样了,失落啊!希望前台小帅哥的乌鸦嘴不作数才好。今天的目的地是洛桑。到洛桑距离很近,而且车次众多。我们在火车站随便选了一列发车时间最近的上去,发现是一列站站停的慢车。不过这种慢车也有好处,车门处会设有电子屏,依次显示到达的站点,完全没有坐过站的担心。快车上则没有这种设施,只有听车上的到站通知、看站台上的站牌,还有根据时刻表显示的到站时间判断何时下车。车上的广播许多时候只有和法文,有时候真的会搞不定。比如Montreux,法语中的发音近似“芒”,和我能猜想出的英文发音大相径庭,根本没有x的音。很搞笑的是所谓耳熟能详,后来由于在坐了太多次火车,小踢居然自己学会了用德语报站,大概的发音是“扑神那黑bulabula”,大概的意思就是“下一站是哪里哪里”,每次跟着列车上的播音员一起念念叨叨。在洛桑,我们只安排了一个旅游景点,就是。真正的游览重点其实是与洛桑隔湖相望的法国依云。是的,就是那个老贵老贵的矿泉水的产地。奥林匹克博物馆坐落在洛桑的湖畔,出了火车站还要转城铁才能到达。其实我们在蒙特勒住宿的几天的游览一直是沿着日内瓦湖的沿岸在打转转。洛桑的城铁站与火车站相隔很近,但是入口有点儿隐蔽。我们问了当地人才发现其实自己已经走到车站门口了。走出城铁M2的Ouchy站,原本的绵绵细雨有转成瓢泼大雨的趋势。还好一街之隔就是旅游问讯处,在这里我们得到了一个有点儿让人沮丧的消息:奥林匹克博物馆因为改造正在闭门谢客,不过还好,博物馆把一些展品挪到了湖边停泊的一艘船上,供大家免费参观。船上的展品乏善可陈,倒是原来的博物馆虽然内部没有开放,但是建筑前的花园很是美丽、有趣,颇有看头。我们三个穿的都是防雨的冲锋衣,又带了雨伞,所以在大雨中依旧兴致不减。尤其是小踢,索性不打雨伞,在大雨中奔跑穿梭。 来追我呀! 展览中的元素。洛桑到法国依云的渡轮班次没有我们原本想象的频密,大约一个半小时才有一班。而且早上最早的一班也要9:25才出发,晚上18:00以后就没有从Evian返回的船了。渡轮的硬件不错,比火车上还要干净、宽敞一些,我们赶上的那一班还有简单的食物出售。老公要了杯咖啡,连赞味道不错。35分钟之后,我们已经离开,踏上了法国的土地。我们看到的依云是个很安静的小镇,街上不但没有游人如织,简直连行人都看不到几个。所以跟着大部队走,别人去哪我们去哪这种找景点的方式显然不好用。关于这个在中国有相当知名度的法国小镇,《走遍全球》的瑞士册只有一小段的介绍,法国册里我则干脆什么都没找到。而我当初决定来这里的原因,就是因为它离瑞士实在是太近了,不捎带手来一趟觉得有点儿对不起自己。此时站在码头前的街道上,不禁一阵迷茫,心里悄悄问自己:我到这儿干什么来了?身边的一大一小两位甩手大爷则一起看着我,等着我这个免费导游布置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唉,有时候太被信任也是一种痛苦。最终拯救了我的还是小镇上的Tourism Information,碰巧里面还有位中国小姑娘利用假期在这里做实习生。她拿出一张地图一通圈圈点点,五分钟搞定了我们半天的游览行程。原来小镇上有一条专门为游客安排的步行游览路径,将主要的景点贯穿起来,走上一圈,大约用时一个小时。不过实话实说,依云作为一个旅游景点是真没有什么可看的。沿湖的山上绿化得不错,可以散散步、爬爬山;在泉水的可以喝到免费的、真正原装的依云矿泉水,口感非常好,可惜我们赶上了个阴雨天,对凉水的需求量很有限;还有山上有个可以免费乘坐的古老缆车,和佩兰山的缆车很相似,带孩子的游客可以考虑。除此之外,就真的没什么了。对了,依云让我们一家三口印象最深的,其实是步行街上一家叫作China Town的小中餐馆,我们在那里吃了午餐。老板看到三个华人进来,显得不太热情。沟通之后告诉我们,他不收瑞郎,只收欧元,如果要用信用卡必须消费到20欧元以上。这倒不是问题,我们点了一个扬州炒饭、一个榨菜肉丝汤、一个海鲜炒面,已经25欧了。问题是他家做的饭实在是。。。太难吃了!难吃到精通厨艺的老公超想抓住饭馆老板的领子说:“钱我们照给,能不能让我自己到厨房炒菜?”最先上来的是炒饭,我吃了一口差点儿吐掉,超咸。接着是汤,漂着一层充满刷锅水气质的油星儿,只看卖相就可以想象味道了。问老板能不能把炒饭加些白饭重炒一下,答曰:“厨房太忙,没时间!”又指指旁边桌上吃饭的几个当地人:“一样的炒饭,他们都不觉得咸,你们就觉得咸!”对我们批评完毕,提议道:“给你们换白米饭吧,一盘炒饭换两碗白米饭。”我们不同意。老板无奈,端着那盘咸盐炒饭进了厨房。我和老公不由跟着他的身影向厨房里张望,好奇能做出这么难吃的饭的是何方神圣。只见不大的厨房里,只有一位身形粗壮的中年大妈一个人在灶台前忙得热火朝天(也可以叫手忙脚乱)。老板应该是和她说了我们的要求,只听大妈一声断喝:“麻—烦—啦—!”(此处请用普通话)。瘦小的老板(猜想应该是大妈的老公)立刻灰溜溜地退了出来。我们也不敢再继续维护消费者权益了,为这么点儿事儿万一被毒死在异国他乡,太不值得了。最终老板免费提供了一碗白米饭,让我们拌在咸盐炒饭里,解决了问题。一顿饭吃罢,小踢长叹一声,一脸严肃地对我和他爸做了句点评:“真是太难吃了!”三个人结了帐,落荒而逃。走在街上还在讨论,如果当地人有机会去中国吃一次真正的中餐,一定会痛哭流涕,发现原来自己上了这么久的当,拿这种垃圾当成中餐来吃。我们从此留下心理阴影,之后的行程再也没有勇气尝试当地的中餐馆。这一天的时间里,雨一直时下时歇。等我们乘船回到洛桑,坐上返回蒙特勒方向的火车时,雨又成了瓢泼之势。我们只好取消了原本半路下车去拉沃葡萄园(Lavaux)参观的计划,直接返回了蒙特勒。老公倒是挺高兴,因为他终于有足够的时间逛超市了。关于瑞士高昂的物价,我们在出发之前已经被多次提点,也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也就是在有限的财力范围内多换点儿瑞郎呗)。但是真正到了当地开始花钱以后,却感觉到有了北京这个珠玉在前,瑞士的物价还真惊不着我们。对于游客来说,瑞士相对消费较高的只有住宿和下饭馆这两项,如果购买了瑞士通票,交通和景点门票的花销会非常有限,超市里的各类食品的价格也完全可以接受。要是再碰上我老公这种超级迷恋咖啡、黑巧克力和红酒的食客,外加一个小踢这样喜欢吃糖的小孩子,瑞士简直算得上是购物天堂了!每一家超市里都一定有一个大大的货架,摆满了各种口味和可可脂含量的巧克力,价格从不到1瑞郎到3个多瑞郎不等。Movenpick的咖啡,500g装的大概7个多瑞郎一袋,和北京宜家买的那些总是将将过期的咖啡价格差不多,已经算是最贵的了。至于糖果的价格,基本上比白送稍微贵一点点,而且花色繁多,让人有种不买就算吃亏的感觉。回到北京后在一本杂志上偶尔看到,瑞士人平均每人每年会吃掉12公斤的巧克力,巧克力消费量排名世界第一。中国人每年则只有可怜的0.1公斤,也就是100克。这天下午到傍晚,我们一直在Montreux酒店附近的两家超市中度过。在Muller买了N块巧克力和N包糖果,一支薰衣草味道的护手霜。禁不住小踢的再三央告,还买了一个乐高玩具,结账的时候发现还被赠送了一份香水试用装和一块瑞士产的百洁布。在Muller还看到了一大盒蓝精灵造型的软糖,非常漂亮,1公斤重,才9个多瑞郎。想想还有小10天的行程,忍了忍没买。在Coops则开始刹不住闸,烤鸡腿,法棍面包,大份的黑森林蛋糕,黄瓜,西红柿,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叶子菜,生鸡蛋,大桶装的瑞士特饮,樱桃,苹果,等等等等,足足装了一车,结账时发现不过30多瑞郎,便宜啊!这个价格即使换算成人民币,在北京的超市里,同样品质的东西应该根本就买不下来。 正宗、免费依云矿泉水,随便喝。 Montreux雨中空荡荡的湖边,只有我们和两只开心的小鸭子。后边的楼里就是大大的Coops超市。
liwestt围脖 哈哈,我注意到你差不多是过了暑假再发的,是不是小朋友上学了就有时间写了呢?已经很好了,记忆力赞美啊~~
sunrising凝 嘿嘿,差不多吧,其实还是自己懒。。。
Nyon-鲜花小镇Yvoire-Lavaux拉沃葡萄园清晨醒来,又是一个让人有些沮丧的阴天,还好没有下雨。今天我们会从小城Nyon坐船前往法国中世纪风格的鲜花古镇Yvoire。由于前一天的之行比较乏善可陈,我对今天的行程并没报太大的期望,甚至觉得安排的有些重复了。没想到却迎来了之行第一个令人惊艳的地方。首先的惊喜来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Nyon。Nyon与我们这几天走过的其他城市一样,也坐落在的湖畔,距我们住宿的Montreux约50分钟车程。事实上我们在Montreux的这4天行程一直是在围绕着日内瓦湖游走。刚出火车站时,感觉这座小城很普通,朝日内瓦湖方向的区行进,Nyon恬淡优雅的味道才渐渐显露出来。从火车站到湖边,老城的地势由高到低,一路上有不少别致的店铺。走过小小的中心广场,眼前出现了一片错落有致的古老屋顶和日内瓦湖宽阔的湖面。沿着窄窄的石板路向湖边走,两旁是颇显古风的围墙,高而厚重,铺满了绿色的爬山虎。天上这时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老城在细雨中反而更显得别有情调。Nyon并没有任何知名的旅游景点,所以我在做行程时只在这里预留了很短的时间,刚刚够从火车站走到乘船的码头,没能在小城里悠闲地走走转转,细细品味一下,算是此行的一个小小遗憾。 嗨,帅哥,等船呢?船舱内宽敞明亮Nyon与它的法国邻居Yvoire之间的距离近得不得了,是真正的隔湖相望,只要20分钟左右的船程,转眼即到。这里的渡船和前往依云的渡船一样,持瑞士通票都可以免费乘坐,也不需要出示护照。Yvoire是个很小很小的镇子,一两个小时完全可以转遍,不过真的很美很美。那感觉很像没有被游客淹没前的丽江。每一条小巷都精致到美轮美奂,更难得的是并没有美得刻意或是有过多迎合游客的人工雕琢的痕迹,而更像是个鲜活的桃花源,实实在在有人生活在其中。一家露天咖啡馆门口,几个当地男孩在冒着小雨打篮球。一个男人从掩映在花木扶疏间的古老石屋里牵着一条大狗走出去,准备和他的宠物一起来个雨中漫步。这些人每天在这个童话气质的小小镇子上惬意而平静地生活着,并不太理会我们这些过客的存在。小镇上当然也有许许多多间各种各样的店铺,店主们大多一副恬淡的样子,如果你上前询问商品,他们会热情招呼,如果无人光顾,他们似乎也能自得其乐。小镇上的各种纪念品价格不菲,但是我似乎受了这里某种神奇氛围的蛊惑,忍不住两次出手,买下了一个20欧元的冰箱贴,又给小踢买下了几个可以拼出他名字拼音的木质小丑拼图,也要15欧元。我和老公还看上了一种仿真蝴蝶,用太阳能做动力,在阳光下可以像真的蝴蝶一样翩翩飞舞,非常可爱,不过价钱也很可爱,要好几百人民币,最终没有出手,回国以后却一直念念不忘。旅途中的购物经历经常会是这样,要么是一时冲动,买回家后连包装都懒得打开;要不是当时心疼荷包,错过后追悔不已。在把小镇来来回回逛了两三圈之后,离回程渡轮的开船时间还剩一个多小时。三个人于是找了间咖啡馆坐下打发时间。老公照例要了瓶当地啤酒,我和小踢要了咖啡和一份雀巢冰激凌。直到这天我才知道,我在北京吃了那么多年的雀巢冰激凌和欧洲当地产的价格虽然相差不大,从味道上看却根本不是一种东西。这里的雀巢冰激凌好好吃啊!尤其是巧克力口味的,每一口都可以吃到味道醇正的巧克力片,嚼在嘴里脆脆的,口感极好。看来离开家乡就变味道的不只是中餐。在Yvoire的几个小时,天空中的小雨一直时下时歇。到我们将要登船离开时,久违了几天的阳光突然冲破了厚重的云层,将小镇照成了一片阳光明媚,虽然很快又躲了起来,还是算给我们的小镇之行留下了一个无比光明的结尾。
妈妈,你比她瘦多了!谁家的窗台?让我惊艳!注意上面的水壶了吗?So cute!雨中即景开饭了!来个冰激凌先。美啊美!小艇的颜色和小踢爸蛮搭的。妈妈,咱们把这条船牵回家怎么样?妈妈,楼上有人偷看!返回Nyon时间尚早,正好补上了昨天未能前往的Lavaux拉沃葡萄园。说起来我们的时间安排的也相当紧张:14:42乘船返回Nyon,15:10从Nyon乘火车前往Vevey,15:58到达Vevey,16:10 乘S31从 Vevey出发,16:18到达Lavaux拉沃葡萄园所在的小站Chexbres。最惊险的是从码头走回Nyon火车站的一段路,从下船到火车出发中间只有20多分钟的时间,我们还因为看错路牌多绕了一大圈,最后几乎是一路小跑赶到了火车站,难为小踢跟在我和老公后面一通奋力冲刺。瑞士的火车班次虽然频密,但像Chexbres这样的小站每小时只有一班,如果错过,至少要再多等一个小时。总算顺利到达Chexbres,按照前辈们攻略中的指导,我们应该可以在火车站边的information拿到简易地图,按照上面的路线从Chexbres Village顺乡村路和葡萄园走到湖边的Rivaz车站,路上还可顺路去Vinorama酒庄品品酒,然后从Rivaz直接乘火车返回Montreux。然而问题是,不知什么原因,在这个星期四下午的4点多钟,小镇火车站的问讯处没有开门。接下来,我们该往哪个方向前进呢?还是去和当地的乡亲们打听打听吧。可是几位淳朴的农民大哥都不会讲英语,鸡同鸭讲了一番,给我指了个方向。我没敢走,抱着一线希望又去问一位过路的老奶奶。老奶奶年纪应该有近70岁了,却意外讲了一口颇流利的英语,只是语速比较慢,正好易于交流。她给我们指了一个与农民大哥完全相反的方向。如果不是老奶奶的指点,我们完全想不到前往山下湖边的路需要先上行,过桥跨过铁路,才能转为下行。实践证明老奶奶指的路才是正确的,然而我们当时走的时候,心中却颇为忐忑,原因是一路上除了我们,再也没有任何别的游客。这又是旅游中的一个悖论,十一假期国内景点的人潮固然会让人发疯,然而所游览的地方空旷至此也会让人心里发毛。阴沉沉的天空下,我们在大片大片的葡萄园间穿行,没有人声,耳边只有偶尔的鸟鸣和呼呼作响的风声,偶尔在葡萄园的深处可以隐约看到一两个果农劳作的身影,但是距离远得连打个招呼都不可能,更不要说问路了。其实一路上的风景还是颇为不错的,可以想象出,如果是个晴空万里的天气,铺满山野的碧绿的葡萄园与湛蓝的日内瓦湖在阳光下应该会美到让人屏住呼吸。然而我和老公的心情却显然不太对版,一直在心中默默念叨着没走错路吧、不会要翻回去重走一遍吧,不会找不到回去的车站吧。只有小踢没心没肺地冲在最前面,享受着飞奔下山时风从耳边掠过的乐趣。终于在山路的尽头出现了教堂的尖顶和若干的民宅。在看到路牌上Rivaz的字样后,我才真正的放松下来。此时已近5点,小镇上,确实随处可见一个个小小的私家酒庄,可惜,都已经或者正在关门。就这样,打道回府。
即使是阴天,拉沃的风景也还是不错。只是也太清净了些。。。不是一般的清净啊。。。酒庄,可惜都关门了。
西庸古堡-拉沃特快Lavaux Express清晨,在床上睁开眼睛,已经看到有耀眼的阳光从窗缝间透进来。在Montreux的最后一天,我们终于迎来了一个大晴天,欢呼啊!天气很有些奇怪,阴雨天通常集中在白天,到了晚上6、7点往往就停住不下了。这里的天又黑的极晚,雨过天晴后,反倒天光大亮。晚上八点多钟窗外依旧阳光明媚,天气好的像北京的正午时分,绝对用不到路灯,最多可以摘掉墨镜。直到晚上九点以后,晚霞才渐渐染红天边,太阳才慢悠悠地落到湖对岸的雪山后面。然而此时,我们早已返回酒店,筋疲力尽地洗洗涮涮,哪还有力气出去沐浴阳光。像今天这样一个碧空万里的早晨,真是让人觉得太难得了!连吃了三天早餐的餐厅,都让人感觉焕然一新,端着咖啡,咬着烤面包,窗外的白云清晰地自湛蓝的天空中缎带般缓缓飘过。前几天怎么没有注意到,餐厅窗外的景致这么美?这天早餐时居然还遇到老乡,是一位爸爸带着个比小踢还小的男孩儿,在餐台前自言自语:“怎么没有热牛奶?”北京口音。带孩子出远门不容易啊,我忍不住上前指点,告诉他热牛奶要向餐厅的服务生要。一会儿,要到了热牛奶的父子俩来到我们的桌边,道谢外带聊天。攀谈间才发现大家不但是老乡,在北京住的还挺近,而且今天大家的的目的地居然也一样,都是西庸古堡,下一站居然也都是前往。不过他们是今天就要离开Montreux,晚上去住宿;我们则会在Montreux再玩儿上一整天,明天一早才坐Golden Pass离开,所以时间要充裕许多。当我们一家三口慢悠悠地吃过早餐,乘201路公共汽车到达西庸古堡时,正好看到那位爸爸带着儿子从古堡里走出来,应该是去赶火车了。两家人隔着马路一番寒暄,才就此别过。之前和老公也看过几个古堡,不过对西庸的感觉还是相当不错。首先是保存完整,护城河、瞭望塔、教堂、仓库、地牢甚至茅厕,一应俱全,而且全部可供游客自由参观。不像有的城堡,不大的地方分出若干条参观路线,门票价格不菲却只能看到一小部分。另一个可圈可点的地方是这里提供的Ipod中文解说非常到位,解说词遣词造句准确优美、内容清晰,解说者的中文也很标准,每一段的解说都有很相称的背景音乐与之配合。我们本来只租了一个Ipod想听听试试,很快又忍不住返回去租了第二个。而且古堡虽然不算太大,但是内部结构复杂。如果没有Ipod指引,也很难顺利地完整参观下来。西庸古堡边,有一条幽静的沿湖小路,一直通向火车站方向的Montreux市中心。走在其中回望西庸,古老的城堡矗立在远处的雪山和脚下的湖水之间。抬起手里的相机,随手按下去,基本上就能收获一张明信片级别的照片。我的相机被小踢把住不放,照了又照。可见真正美丽的风景,即使是小孩子也是会受到感染的。 阳光下的,美得让人生出罪恶感。。。再来一张!两张还不够!仙境啊!全家福,身后远处是西庸古堡。 古堡内 从古堡的围墙上向外眺望。中午时分返回酒店附近。我们下午的行程是要到小镇Cully乘坐名为Lavaux Express的观光火车参观葡萄园。为了节约时间,当然也是想改善一下伙食,我和老公决定午餐找个饭馆解决。经过侦查之后,选定了湖边的一家餐馆。这里不仅视野极好,生意也是极好的样子,露天的座位上坐满了用餐的客人,几个服务生忙得团团转。餐厅的菜单上只有法文,一番沟通之后,有人为我找来了一个会说英文的服务生帮忙点菜。我对于西餐菜品的所会的单词非常有限,服务生的英文也非常有限,两个人基本上一通鸡同鸭讲之后,我依旧拿着那份法文菜单一片茫然,只点出了一个沙拉。点菜的小哥本来还算热情,见我迟迟做不出决定,自顾自地跑开忙别的客人去了。此时好怀念在北京手拿图文并茂的中文菜单,服务员在身边不厌其烦地介绍20分钟,耐心等我做决定的时光。好半天才又抓了另一个服务生过来,这次速战速决,随手在菜单上指了一个pizza和一份面,外加一杯咖啡了事。一会儿工夫,服务生折返回来投诉我,说不能分别找两个waiter点菜。我满腹委屈,心说在我看起来你们长得都差不多,穿的衣服还一模一样,哪分得出谁是谁,我倒想找同一个服务生呢,也得找的到才行啊!菜上得倒是很快,看到沙拉时,我和老公就无语了。当时餐单上有蔬菜沙拉和混合沙拉两种,我们看到邻桌上的沙拉是一碗碧绿的菜叶子,很有兔粮的感觉,就特意点了贵一些的混合沙拉,觉得还是要有点儿肉点缀一下才好。端上来的混合沙拉倒还真不是单一的绿色,而是红绿相间,只比蔬菜沙拉多了几个小西红柿,依旧是纯素的。接着是pizza和面条,内容可以总结为不同形式的面上放着同样的番茄酱汁。这顿午餐干掉了我们将尽70瑞郎,四百多人民币,可以说是价不廉、物不美。是我们点菜有问题?看看周围的其他人,盘子里基本上也都是一坨各色面食上撒上一勺番茄汁,却一个个吃的津津有味的样子。难怪的那家中餐馆还能活下来,原来是有当地餐馆的食物打底。被当地的中餐馆和西餐馆各倒了一次胃口以后,我们之后每天的午餐基本上就是在超市事先买好的面包,三明治,冷切肉和事先洗好的蔬菜、水果,晚上回酒店自己做饭改善生活。老公料理出的放了新鲜蔬菜和鸡蛋的方便面,还有小米粥,加上Coops新鲜出炉热腾腾的烤鸡腿,不知要比我们曾经尝试过的两家餐馆强上多少倍。
吃午餐时偶遇的一个超萌的小朋友,见我端起相机立刻眉开眼笑地凑过来。下面该说到 拉沃特快 了,这个“拉沃特快”据说在当地的旅游观光项目中非常有名,我先在旅游杂志中读到,又在穷游网上看到有网友推荐,然后按照网友给的链接找到了他们的网站,并且提前很久就预订了三个座位。小火车从小镇Cully出发的地点在湖边的一大片碧绿的草地旁,风景不错,草地的另一端是售票处。我们按照网站回复给我们的邮件的要求,提前半个小时到达了出发地点,买票并兑换了座位卡。然而直到出发时间,车上除了我们一家三口外唯一的乘客,是一位当地的老奶奶。老奶奶和开车的老爷爷以及另一位负责卖票的老奶奶都是很熟的样子,感觉她要么是顺路搭车回家,要么就是闲来无事,看今天天气不错,也想兜兜风,晒晒太阳。难为售票员奶奶还那么认真地为我们挑选了半天她认为最佳的座位。其实几节车厢上空空如也,我们想坐哪节坐哪节。观光小火车其实是一辆挂了几节车厢的柴油车,没有轨道。开车的老爷爷真的已经蛮老了,75岁往上的样子,颤颤巍巍发动了我们的“特快”。小火车鸣笛,转弯,进入了小镇的街道。小踢兴奋地在车厢里爬来爬去,我和他爸也没太管他。反正这架“特快”的速度,就算真掉下去也出不了什么大事。老爷爷在小镇窄窄的街道上不紧不慢地行进,每到路口都要鸣笛示警,红灯停,绿灯行,还要和路边的熟人、邻居打打招呼。不久以后,我们的特快身后已经跟了两三辆私家汽车。路太窄,无法超车,司机们于是只有在老爷的车尾后面跟着慢慢往前蹭,也都是一副不着慌不着忙的样子。这地方是啥生活节奏啊!小火车出了镇子,开始在葡萄园间穿行。路上看到的景色,和我们昨天在Chexbres和Rivaz见到的完全一样,山上是大片大片的葡萄园,山下是蓝色的日内瓦湖。不过今天的天气换成了一个大晴天,眼前的风景自然明媚鲜艳了许多。可惜观光车一路上一直不停行驶,直到折返点才给了我们15分钟停车拍照,走走看看。然后就开始原路返回了。“特快”回到Cully,我和老公都坐得有些昏昏欲睡,只有小踢恋恋不舍地念叨着,还想再坐一圈。还是小孩子好糊弄啊!不过老公的Cully之行也算是小有收获。我去洗手间的的一会儿工夫,出来的时候发现父子俩都不见了,原来是进了路边的一家小酒庄。老公说他和小踢原本在酒庄前等我,结果有一辆比较大型的工程车辆经过。小镇的街道太窄,酒庄的老板要把原本摆在自家门口的遮阳伞和桌椅都挪进屋里,才能腾出足够的地方过车。他觉得老公和小踢站的地方也不够安全,于是请他们进到店里,顺便喝一杯。小酒庄内布置的简单温馨,让人进去了就很想坐一坐的感觉,里面卖的酒都是老板自家种的葡萄、自己酿造的。他砰地打开一瓶酒,咕嘟咕嘟给老公倒了满满一大杯,然后给他自己也倒了一杯,一边与老公对饮,一边询问老公觉得味道怎么样。我见他们喝的酣畅,也忍不住尝了几口另一瓶白葡萄酒。这里卖的酒年份都很浅,只有一两年而已,但应该是因为当地水质极佳的原因,口感清冽,连我这个平日不喜欢沾酒的人都觉得不错。于是红、白葡萄酒各买了一瓶,酒的价格也不算贵,一瓶十几个瑞郎,大约一百人民币。老公后来说,当时在酒庄里觉得这里的酒清香爽口,仿佛可以喝出山水间葡萄园的清新味道。回到北京再喝时,也还不错,但却喝不出当时那种感觉了。可见喝酒这件事,环境和心境都是很重要的。 在拉沃特快上拍到的日内瓦湖
晴空下的拉沃葡萄园
如果有机会见到这位酒庄老板,请帮我们say hello!
关注关注啊~~
去的人应该挺多的啊
带孩子出去确实要考虑很多啊!
LZ可以多分享一些带孩子旅行的攻略啊!
支持LZ!!
相关阅读1/3
带着孩子去瑞士——瑞士一地12天亲子游
穷游兴趣小组
/thread-.htm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余则成什么时候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