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改写》一诗,能让人领悟到什么?...

走着读着(袁干斌的工作室)
记住登录状态
&个人栏目&杏林漫思&途中漫记&书海漫游&诗词漫话
发布人:袁干斌
《寻隐者不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诗,培养对古诗的兴趣。
2.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学习并运用把&诗&变成&画&的这一读懂古诗的方法。
3.能把对语言文字的抽象思维变成生动画面的形象思维,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教学重点、难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刚才同学们在课前诵读了古诗,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很多古诗所描述的情景就像一幅画一样,所以也有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下面我就来考考你们,看看你能说出下面的几幅画对应的是哪几首诗吗?(相继出示图片:《望庐山瀑布》《山行》《小儿垂钓》,学生猜诗,背诗,提醒背诗时要注意字正腔圆。可追问一下你从哪儿推断出是这首诗的?)
3.刚才我们是对照画面猜诗、背诗。那么,假如我给你古诗, 你们还能够把它变成生动的画面吗?今天我们要学习这首《寻隐者不遇》,就来看看通过学习,我们能不能把它变成一幅画。(板书:诗&&画)
二、初读古诗,明晓诗意
1.出示:《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2.请大家打开课本,先自己读一读这首诗,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并想一想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不懂的地方一会儿提出来。(生自由读,同桌检查读)
3.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齐读)
4.交流。有哪些地方你读明白了或者还不太明白,都可以提出来交流。交流的时候,要求大家拿出笔来,结合同学的发言讨论,作必要的笔记,这是很重要的一种课堂学习的方法。
(预设:寻:寻访,隐:归隐、隐居,不遇:没有遇到。者,&&的人,如作者、旅行者等;言师:言就是&说&,回答。说谁?师:师父,也就是诗题中的&隐者&。稍微补充:&隐者&,是指我国古代一些隐居山野的人,他们常常觉得世道不好或对国君的做法不满意而退隐江湖。这些人往往富有才华,也有高洁的品格。也正因为如此,即便隐居,也名声在外,还是有许多人来拜访求教。这首诗中的&隐者&应该就是这样的人。云深:云浓,云雾飘渺,云雾迷蒙)
5.谁来把诗题的意思完整地讲给大家听?(寻访一位隐居的人,却没有遇到。指名说,注意引导学生语言的准确到位)
6.谁来把这首诗大概的意思讲给同学听?(注意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7.请每位同学都试着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生自由说,同座互说)
8.带着这样的理解,让我们把这首诗一起来读一下。(齐读)
三、反馈交流,想象画面
1.学到这里,好像这首古诗我们已经学完了。但我们刚刚说过,诗就是画,画就是诗,假如让你来把这首诗读成一幅画,你觉得画上应该有什么?
(预设一:景物,松、山、云。注意追问,会是怎样的&松&?怎样的&山&?怎样的&云&,能大概进行一些具体的描述,稍微渗透其隐含的品质,如&松&的高洁,&山&的高大幽深,&云&的飘逸洒脱,悠闲自在等)
(预设二:人物,贾岛、童子。他们之间在干什么?对话,一问一答。人物形象不作具体追问,可追问画中可以有&隐者&、&师&吗?为什么?)
2.通过同学们的描述,让我们看到了隐者生活的环境,高大而连绵起伏的群山、以及郁郁青松、悠悠白云,真是一个隐居的好去处。在画面中,我们还看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贾岛、一个是童子。我们似乎还听到了他们之间的这样一段对话&&
3.在古诗右侧出示:
贾岛问:&&&&&&&&&&&&&&&&&&&&&&&&&&&&&
童子答:&&&&&&&&&&&&&&&&&&&&&&&&&&&&&
贾岛问:&&&&&&&&&&&&&&&&&&&&&&&&&&&&&
童子答:&&&&&&&&&&&&&&&&&&&&&&&&&&&&&
贾岛问:&&&&&&&&&&&&&&&& &&&&&&&&&&&&&
童子答:&&&&&&&&&&&&&&&&&&&&&&&&&&&&&
4.请你结合古诗内容,想一想他们之间的对话,让画面中的人物也&活&起来!(注意结合古诗的内容来思考,帮助学生理清层次,把人物语言想清楚。)
5.说人物间的对话。(指名来说一说,师生相互来说一说,同桌间互相来说一说。)
6.交流提升。
(1)贾岛为什么要这样一再追问?(希望见到这位隐者,也说明贾岛对这位隐者十分仰慕,从侧面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隐者?)
(2)贾岛风尘仆仆,终于来到隐者居住的地方,可是最后却没有遇到。想象一下,他的心情会有怎样的变化?(从满怀希望到失望;再从燃起希望再到失望)。
(3)刚刚我们想象了童子与贾岛之间的对话。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对话在贾岛的原诗中都写出来了吗?(没有,那你是怎么知道的?&&由童子的话推导出来的。古诗的语言需要凝练,明明是三问三答,在诗中贾岛只写了一问三答,甚至他问的话一句都没写出来,却能让我们自然明白,短短20字还能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变化。贾岛的确是一位善于&推敲&的诗人。)
7.让我们再来读一下这首诗。
四、走入情境,感悟诗情
1.同学们,大家通过&想象&,把&诗&读成&画&,一步步地让诗中的景物和人物在我们眼前丰富起来,立体起来。(板书:想象)
2.学习的最后,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拿出来跟大家讨论:贾岛在诗题中说寻隐者&不遇&,但透过诗句,我又仿佛看到了那个隐者的风范。你看到了吗?这个问题有点难,所以给大家一些&提示&。请关注诗中的这几个字,好好地感受一下,你看到了那个始终没有出现的&隐者&了吗?
3.再出示古诗《寻隐者不遇》(圈出诗句中的&松&、&药&、&山&、&云&四个字)
4.静静思考一下,你从哪个字中看出来了,看到一个怎样的隐者?(&松&看到隐者高洁的风骨;&药&隐含隐者行为的超凡脱俗,采药或许是治病,也可能是养生修炼;&山&揭示隐者居住的环境,暗示隐者高山仰止的形象风度;&云&写意隐者闲云野鹤般的休闲自在。)
5.在诗人笔下,隐者一直没有出现,但我们从这四个字中,分明可以看出隐者正隐于&松&、隐于&药&、隐于&山&、隐于&云&。他的神态、气息让我们感受到了。我想,贾岛也一定感受到了。让我们再来读一下这首诗。
6.同学们,把一首&诗&读成一幅&画&,需要我们去想象,但还有一个更高的层次,那就是还需要我们的&感悟&,有对文字的感悟,还有对诗人内心的感悟。当然,这需要我们通过不断的阅读,生活的积累,来慢慢地提升这方面的能力。(板书:感悟)
最后,我们来看这样两个作业。
1.背诵《寻隐者不遇》。
2.体会《寻隐者不遇》一诗描绘的情景,再写下来。
到了,终于到了!贾岛终于来到了隐者的住所前。抬眼望去,只见&&&&&&&&&&&&&&&&&&&&&&&&&&&&&&&&&&&&&&&&&&&&&&&&&&&&&&&&&&&&&&&&&&&&&&&&&&&&&&&&&&&&&&&&&&&&&&&&&&&&&&& &&&&&&&。贾岛快走几步,看到一个童子正在庭院前打扫。贾岛连忙上前&&&&&&&&&&&&&&&&&&&&&&&&&&&&&&&&&&&&&&&&&&&&&&&&&&&&&&&&&
&&&&&&&&&&&&&&&&&&&&&&&&&&&&&&&&&&&&&&&&&&&&&&&&&&&&&&&&&&&&&&&&&&&&&&&&&&&
&&&&&&&&&&&&&&&&&&&&&&&&&&&&&&&&&&&&&&&&&&&&&&&&&&&&&&&&&&&&&&&&&&&&&&&&&&&
&&&&&&& &&&&&&&&&&&&&&&&&&&&&&&&&&&&&&&&&&&&&&&&&&&&&&&&&&&&&&&&&&&&&&&&&&&&
板书设计:
寻隐者不遇
诗&&&&&&画
想象& 感悟
主办:昆山市教育局
| 承办:昆山市教育局教育技术室长度不能超过200个字
《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
《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柳江县壮校附小吴军&&&&第3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著名诗人贾岛的作品。这首诗写得自然质朴,通俗明快,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篇。此诗描述了寻访者拜访隐者不遇,却与童子互问答。全诗仅四句,20个字,笔墨虽不多,但曲折有致,各具神韵。一、以读促悟,注重整体感悟。&&&&本诗字词教学不是难点,关键是要结合作者贾岛的为人、个性,学习本诗、理解本诗。学习作者为什么要到深山寻找隐者,他找隐者干什么?其实结合当时作者所处的环境,作者的性格,作为“苦吟”诗人,他有着怎样的追求?这些需要学生抓住本诗背景、作者当时的心境,理解古诗。在本课上,王罗涛的课前预习比较全面,他查到了贾岛做和尚的时候写诗发牢骚后来被韩愈发现了,后来还俗入世,可不如愿的是他并没有成大器。后来有避世欲隐世之意。这首诗是他入世碰壁后来寻隐者之过程。结合古诗的背景理解会更加深刻。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学生去找找古诗作诗背景,从而真正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境。&&&&这首诗从表面上看,浅近易晓,貌似平常,仔细品味,却曲折多姿、波澜迭起地道出了寻访“隐者”、或“遇”或“不遇”的三种情况。“言师采药去”——无法得遇;“只在此山中”——可以得遇;“云深不知处”——难以相遇。简短的三行诗,写出了三层意思,三次转折,既富于变化,又句句出新,耐人寻味;三次转折,让寻访者的心情一波三折,先是满怀希望,后是失望,又有了一丝希望,最后彻底失望。关于本诗的字词理解,我是先让学生看着这些诗句整体理解意思,然后根据整体的理解分析字词的意思。如:言:说;处:具体位置等。二、非“云深”乃隐者的神秘之“深”&&&&这首诗,作者没有写寻访者不遇的失望心情,而是通过童子的答话,用极其朴素、自然的文字,从侧面描绘了隐者隐居的山林之幽深、壮美。这山林的形象同隐者的形象,在作者的笔下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教学时,在弄懂句意的同时,教者要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中表达的意境,想象诗人描绘的情景。“松下”可见松树的高大,隐者住处环境的壮美与幽静;“采药”道出了山中草木繁茂,遍藏奇珍异宝;“云深”,既写出了云雾的浓重厚密,又写出了山林的高大幽深。这些词语朴实无华、不加雕琢,而有机地连缀在《寻隐者不遇》这首诗中,个个都显示了不凡的光彩,成为壮美山林的传神之笔。&&&&学习完《寻隐者不遇》一诗后,我发现,学习古诗一定要结合作者的境遇、写诗当时的背景来学。这样才能走进古诗,“触摸”得到意境。
您可以在这里发表评论...
谁看了这篇日志想象《寻隐者不遇》始终,诗人问了童子哪些问题?童子是怎么回答的?从问答中,你领悟到了什么?
山中问童子:问了一句“老师去哪里了?”言师采药去:回答了一句“采药去了.”—————:问了一句“去哪里采药去了?”只在此山中:回答了一句“就在这山里面,”云深不知处:“但是具体在哪里就不知道了.”当然在最后两句之间也可以理解为又问了一句,不过就可有可无了. 问答之中领悟到了什么嘛……孩子,比方说你喜欢一个人,你就是喜欢TA,但是如果我让你说你喜欢TA哪一点,你能说清楚不?
我说说清楚吧,题目自太多了写不下了,题目是:想想《寻隐者不遇》一诗中,诗人问了童子哪些问题?童子是怎么回答的?从诗人与童子的问答中,你有领悟到了什么?
我感觉我都回答了啊……
领悟到什么属于个人答题范畴,如果非要标准答案的话,我只能说我已经没有小学时代那种1+1只能等于2的精神了……
哦,可能是我没明白你后面那段的意思吧,不过谢谢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对唐诗《寻隐者不遇》英译文的功能语篇分析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对唐诗《寻隐者不遇》英译文的功能语篇分析
||文档简介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从​文​献​看​,​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对​古​诗​英​译​的​研​究​还​很​少​。​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些​尝​试​,​主​要​分​析​唐​代​诗​人​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一​诗​的​几​种​英​译​文​,​目​的​有​两​个​:​一​是​试​图​通​过​功​能​语​言​学​分​析​来​揭​一​些​翻​译​者​没​有​注​意​到​的​问​题​,​二​是​通​过​对​诗​的​英​译​分​析​检​验​功​能​语​言​学​在​翻​译​研​究​和​语​篇​分​析​中​的​可​操​作​性​和​可​应​用​性​。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你可能喜欢寻隐者不遇领悟到什么
领悟到隐者与世无争,所以品格高尚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寻隐者不遇改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