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四大名著简介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施耐庵简介
  施耐庵(),名子安(一说名耳),又名肇瑞,字彦端,号耐庵。江苏兴化人。祖籍泰州海陵县,住苏州阊门外施家巷,后迁居当时兴化县白驹场(今江苏省大丰市白驹镇)。中国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作者。
  有关施耐庵生平事迹材料极少,搜集到的一些记载亦颇多矛盾。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今江苏省兴化、大丰、盐都等地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谱》、《施氏长门谱》等,另有《兴化县续志》卷十三补遗载有《施耐庵传》一篇,卷十四补遗载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一篇。
  据这些材料分析,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后裔,唐末施之常后人在苏州为家。其父名为元德,操舟为业,母亲卞氏(卞氏后裔亦迁至今江苏省大丰市境内)。
  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才气过人,事亲至孝,为人仗义。
  十九岁中秀才,二十八岁中举人,三十六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
  其曾在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为官三年,因不满官场黑暗,不愿逢迎权贵,弃官回乡。张士诚起义抗元时,施参加了他的军事活动。张据苏以后,施又在他幕下参与谋划,和他的部将卞元亨相交甚密。后因张贪享逸乐,不纳忠言,施与鲁渊、刘亮、陈基等大为失望,相继离去。施与鲁、刘相别施时,曾作《新水令秋江送别》套曲,抒发慷慨悲痛之情。不久,张士诚身亡国灭。施浪迹天涯,漫游山东、河南等地,曾与山东郓城县教谕刘善本友善,后寓居江阴徐氏初,为其塾师。随后还旧白驹,隐居不出,感时政衰败,作《水浒传》寄托心意。他还精于诗曲,但流传极少。除套曲《秋江送别》以外,还有如顾逖诗、赠刘亮诗传世。施耐庵为避明朝征召,潜居淮安,染病而殁,就地高葬,享年七十五岁。耐庵殁后数十年,其孙文昱(述元)家道炽盛,始迁其祖耐庵骨葬于白驹西落湖(今江苏省兴化市新垛镇施家桥村),并请王道生作《施耐庵墓志》。
  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本’。”万历年间,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今人一致认为施耐庵是《水浒传》作者。也有人认为是同弟子罗贯中合著或者有罗贯中续写。中国四大名著的文化价值
 来源: 
  主讲人:郭英德
时间:2013年5月
地点: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
  “中国四大小说名著”,指明代的《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清代的《红楼梦》四部小说。在某种意义上说,它们都是文化密码,我们可以从中解读中国人的历史观、政治观、人生观、生命观等等。
  《三国志演义》的历史意识
  清朝康熙初年刊行的毛宗岗本《三国志演义》,一开篇引录了一首杨慎的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传达给我们两个历史感受:第一,不管有多少英雄,他们曾有多少轰轰烈烈的事迹,最终都是“空”的。留下的是什么?是不变的青山和夕阳。中国还是中国,青山还是青山,曾经的英雄不再重现。
  可是真的不会重现了吗?这就引出了第二个历史感受:历史英雄仍然生活在我们当中,在我们的心目中,他们的一生借助语言表述方式得以重现——“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笑谈”是一种语言表述方式,是说故事。所以,历史上的英雄还活在当下。
  结构框架:分合循环的历史宿命
  《三国志演义》的故事,起自“宴桃园豪杰三结义”,终于“降孙皓三分归一统”。在历史叙述中,叙事者总是将充满偶然性的历史事件当作在必然规律支配下肯定发生的事实,于是原本不确定的历史便成为朝着理性目的行进的必然过程。
  民间流传的《三国志平话》,原来构想了一个历史寓言:由于西汉初年高祖刘邦残杀功臣,所以功臣们托生成为三国诸侯,最终颠覆了汉王朝。这种不切实际的前世因缘,蕴含着冤冤相报、道德报应的历史宿命,表现的是民间的善恶观念和因果观念。而《三国志演义》却用黄巾起义、三国归晋这种确凿的历史变迁,取代了《三国志平话》的历史寓言。那么,它的开端和结局又蕴含着什么样的象征意蕴呢?
  就开端而言,“黄巾起义”对中央政权的冲击,不仅表征了王朝兴衰循环的道理,而且揭示了一个王朝最终灭亡的种种原因:桓、灵二帝用人不当,特权集团——包括宦官和外戚——败坏朝政,激烈的朋党之争,膨胀的个人权欲等等。这里的因果关系是环环相扣的,表现出《三国志演义》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三国志演义》小说的结尾,呈现出一种对小说开篇情节的回应。在小说的结尾部分,叙事者常常运用闲笔,提到远在众多章回之前、标志小说开篇的一些情节。比如第一百一十四回,曹髦大喝“吾乃天子也”,这跟第一回刘备幼时同乡中小儿以树下游戏,自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遥相呼应。历史,仿佛在转了一圈以后,又回到了它的起点。
  从历史循环论的观点来看,分—合—分—合……构成了一种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就是毛宗岗所总结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种分合循环的历史宿命观并不高明,但比起《三国志平话》因果报应的宿命观,已经是切切实实的历史观念了。
  情节主线:悲愤感伤的道德信念
  《三国志演义》描述了诸侯割据给人民造成的苦难,在“青梅煮酒”中,还借曹操之口,评述当时局势,嘲讽门阀士族。小说家不赞成由曹操来统一天下,但却肯定曹操在反对门阀士族、诸侯割据中的功劳。同时他又清醒地认识到,曹操毕竟得了“天时”,最终只能由属于曹魏一方的司马氏政权来统一天下。
  但是,全书的情节展开却更鲜明地是以蜀汉一方为中心的,小说家极力讴歌、热情寄望的是蜀汉一方。从第一回至第八十五回,小说展开了刘备一生经历的描写。其中有两个转折点:第一个转折点是第二十一回,在这之前,刘备在诸侯争战中只是一个极不起眼的小配角,在这之后,刘备集团作为一股新生的政治势力开始与曹操集团正面对抗;第二个转折点是第四十三回赤壁之战,在这之前,刘备东奔西走,狼狈不堪,在这之后,刘备取得荆、襄数郡,并将势力发展到了西川。而刘备一生最重要的事迹是三顾茅庐。从第三十七回至第一百零三回,小说实际上书写了“诸葛亮传”,以赤壁之战、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等重要情节,展开蜀汉惊天动地的战绩。
  《三国志演义》以蜀汉为中心的总体构思,具有深刻的寓意。本来,就像“春秋无义战”一样,三国争战也无所谓正义与邪恶的区别。但是由于小说家赋予三国中的刘备集团以“占人和”、得民心的客观条件,“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政治理想,使刘备集团成为正义力量的象征,而与之相对立的曹操集团却成为邪恶势力的代表。这种“拥刘反曹”的政治倾向,既表现了中国古代平民百姓的心理和愿望,又浸透了源远流长的封建正统观念,是二者的融合,构成一种强烈的道德信念。
  可是,严酷的历史事实是,真正实现统一的是由邪恶力量曹魏一方派生出来的司马氏政权,以正义力量刘蜀一方来统一天下终究成为幻灭的理想。诸葛亮临终时不能不哀叹:“吾本欲竭忠尽力,恢复中原,重兴汉室,奈天意如此,吾旦夕将亡矣!”《三国志演义》小说的后半部流溢着浓重的感伤情调,就像铺天盖地的迷雾一样弥漫寰宇,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责任编辑:丛芳瑶] 1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是指、、、。四大名著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在整个华人世界中有着深远的影响。毛泽东说过:“生子当如仲谋,交友如鲁达,信心如唐僧,读书就读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中国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原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堪称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亦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作者一般被认为是明朝的罗贯中。小说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基本内容,通过艺术的想象和集中,概括了比三国时期远为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小说从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写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晋灭吴统一全国为止的100多年的史事, 其间着重描写了大约半个世纪魏、蜀、吴三国的纷争和兴衰过程。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塑造了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赵云等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艺术结构既宏伟而又严密;小说的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具有独特的风格。 详解:
《西游记》,中国明代长篇神话小说,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齐名。全书20卷100回。以唐代高僧玄奘(602~664 年)到印度求法取经这一历史上的真人真事为原始素材,讲述玄奘法师西天取经历尽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书中一个个飞扬生动故事的背后,蕴涵著丰富的政治、社会意涵,以及人生哲理。书中对主要人物唐僧师徒四人的个性,刻划得非常鲜明;对穿插在各篇中的神仙菩萨、妖魔鬼怪,也描写得各具特色,表现出不同的精神面貌与个性特质。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几百年来,被改编成各种地方戏曲、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漫画等,版本繁多。关于《西游记》的作者,说法不一,大抵推断为明代失意儒生吴承恩。 详解:
《水浒传》,中国明代长篇小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又名《忠义水浒传》,初名《江湖豪客传》,一般简称《水浒》,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与《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齐名。小说讲述梁山泊以宋江为首的绿林好汉,由被迫落草,发展壮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东征西讨的历程。作者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是施耐庵,而罗贯中则做了一定的整理工作。学界一般认为成书于元末明初,也有认为成书时间更早或稍晚的。《水浒传》流传极广,对后世影响很大。在中国古代小说中,《水浒传》版本最为复杂,有繁本、简本两个系统,文字与情节均有出入,一般来说,繁本敘述铺张,描写精细,非简本所能比。现时最通行的版本为繁本,分别有杨定见增编的120回本、金圣叹腰斩的70回本及以郭勋增修为底本的100回本。 详解:
《红楼梦》,原称《石头记》,中国古典长篇章回小说,成书于清朝中叶。亦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与《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齐名。《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婚姻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表现了封建的婚姻、道德、文化、教育的腐朽、堕落,塑造了一系列贵族、平民以及奴隶出身的女子的悲剧形象,展示了极其广阔的封建社会的典型生活环境,曲折地反映了那个社会必然崩溃、没落的历史趋势。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题为《红楼梦》,在第一次活字印刷后,《红楼梦》便取代《石头记》而成为通行的书名。一般认为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作,后四十回由高鹗所补,有人认为程伟元也参与了撰写。 详解:
Copyright (C) 2010 zwbk.org 中文百科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285号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歇后语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歇后语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歇后语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草船借箭――自有妙计
&&&草船借箭――巧用天时
&&&草船借箭――用人的箭射人的靶
&&&草船借箭――有误(雾)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晁盖的军师――无(误)用
&&&林黛玉葬花――自叹命薄&
&&&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张飞穿针――大眼对小眼&
&&&孔明夸诸葛亮――自夸自&
&&&关二爷的胡子――然(髯)也
&&&关公的脸――红到头了
&&&关公的眼睛――睁不开
&&&林冲买宝刀――中了诡计
&&&林冲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
&&&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
&&&林冲棒打洪教头――专找破绽下手
&&&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
&&&林冲上梁山――逼出来的
&&&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猪八戒见了白骨精――垂涎三尺
&&&猪八戒拉着西施拜天地――压根不配
&&&猪八戒招亲――凡心难丢
&&&猪八戒进了女儿国――不想走了
&&&黑旋风劈宋公明――错看(砍)了人
&&&唐僧看书――一本正经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周瑜摆手――嘟嘟(都督)叫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
&&&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
&&&诸葛亮哭周瑜――假悲假叹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唐三藏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
&&&孙猴子吃蟠桃――自食其果
&&&卢俊义上梁山――不请自来
&&&张顺浪中斗李逵――以长攻短
&&&(一)红楼梦中的歇后语
&&&1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第7回&焦大)
&&&2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第16回&王熙凤)
&&&3借剑杀人――不露痕迹(第16回&王熙凤)
&&&4引风吹火――费力不多(第16回&王熙凤)
&&&5站干岸――-不沾事(湿)(第16回&王熙凤)
&&&6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第16回&王熙凤)
&&&7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第25回&彩霞)
&&&8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第26回&红玉)
&&&9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第19回&李嬷嬷&)
&&&10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第30回&王熙凤)
&&&11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第30回&金钏)
&&&12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第46回&鸳鸯)
&&&13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第46回&鸳鸯)
&&&14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第46回&鸳鸯)
&&&15黄柏木作磐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第53回&贾珍)
&&&16聋子放炮仗――散了(第54回&王熙凤)
&&&17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第60回&芳官)
&&&18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第61回&柳氏)
&&&19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第65回&尤三姐)
&&&20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第65回&尤三姐)
&&&21耗子尾巴上长疮――多少脓血儿(第68回&王熙凤)
&&&22顶梁骨走了真魂――吓得要命(第68回&王熙凤)
&&&23锯了嘴子的葫芦――没口齿(第68回&王熙凤)
&&&24小葱拌豆腐――清的清白的白(第74回&王夫人)
&&&25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第75回&鸳鸯)
&&&26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第88回&贾母)
&&&27含着骨头露着肉――吞吞吐吐(第88回&王熙凤)
&&&28焦了尾巴稍子――绝后(第117回&众人&)
&&&(二)西游记中的歇后语
&&&1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第28回&妖怪)
&&&2乍入芦芋――不知深浅(第32回&孙悟空)
&&&3皮笊篱――一捞个罄尽(第39回&孙悟空)
&&&4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第39回&猪八戒)
&&&5磨砖砌的喉咙――又光又溜(第47回&众僮仆)
&&&6尖担担柴――两头脱(第57回&猪八戒)
&&&7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第67回&孙悟空)
&&&8狗咬尿泡――空欢喜(第71回&作者)
&&&9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第77回&作者)
&&&10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第81回&猪八戒)
&&&11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第83回&哪吒太子)
&&&12贩古董的――识货(第86回&小妖)
&&&13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第87回&葛仙翁)
&&&14三钱银子买个毛驴――自夸骑得(第93回&沙僧)
&&&15皮肉粗糙,骨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第93回&猪八戒)
&&&(三)水浒传中的歇后语
&&&1贼去了关门――迟了(第5回&周通)
&&&2瓮中捉鳖――手到拿来(第18回&刘高)
&&&3阎罗王面前――没放回的鬼(第21回&阎婆惜)
&&&4花木瓜――空好看(第24回&潘金莲)
&&&5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露(第24回&郓哥)&
&&&6孙武子教女兵――十捉九着(第24回&王婆)
&&&7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第26回&作者)
&&&8披麻救火――惹焰烧身&(第21回&作者)
&&&9灯蛾扑火――惹焰烧身(第27回&作者)
&&&10一佛出世,二佛涅磐――死去活来(第39回&作者)
&&&11割猫儿尾拌猫儿饭――自供自(第62回&蔡福)
&&&12佛面上去刮金――刻薄(第83回&军校)
&&&13雪狮子向火――酥了半边(第101回&作者)
&&&贾宝玉住在小西屋――到哪儿说哪儿
&&&正白旗的曹雪芹――真个别
&&&个二爷的蓝点颏――又哨起来了
&&&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猪八戒见了白骨精――垂涎三尺
&&&猪八戒拉着西施拜天地――压根不配
&&&猪八戒招亲――凡心难丢
&&&猪八戒进了女儿国――不想走了
&&&黑旋风劈宋公明――错看(砍)了人
&&&唐僧看书――一本正经
&&&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
&&&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
&&&诸葛亮哭周瑜――假悲假叹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唐三藏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
&&&一)红楼梦中的歇后语
&&&1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第7回&焦大)
&&&2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第16回&王熙凤)
&&&3借剑杀人――不露痕迹(第16回&王熙凤)
&&&4引风吹火――费力不多(第16回&王熙凤)
&&&5站干岸――-不沾事(湿)(第16回&王熙凤)
&&&6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第16回&王熙凤)
&&&7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第25回&彩霞)
&&&8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第26回&红玉)
&&&9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第19回&李嬷嬷&)
&&&10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第30回&王熙凤)
&&&11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第30回&金钏)
&&&12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第46回&鸳鸯)
&&&13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第46回&鸳鸯)
&&&14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第46回&鸳鸯)
&&&15黄柏木作磐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第53回&贾珍)
&&&16聋子放炮仗――散了(第54回&王熙凤)
&&&17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第60回&芳官)
&&&18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第61回&柳氏)
&&&19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第65回&尤三姐)
&&&20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第65回&尤三姐)
&&&21耗子尾巴上长疮――多少脓血儿(第68回&王熙凤)
&&&22顶梁骨走了真魂――吓得要命(第68回&王熙凤)
&&&23锯了嘴子的葫芦――没口齿(第68回&王熙凤)
&&&24小葱拌豆腐――清的清白的白(第74回&王夫人)
&&&25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第75回&鸳鸯)
&&&26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第88回&贾母)
&&&27含着骨头露着肉――吞吞吐吐(第88回&王熙凤)
&&&28焦了尾巴稍子――绝后(第117回&众人&)
&&&(二)西游记中的歇后语
&&&1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第28回&妖怪)
&&&2乍入芦芋――不知深浅(第32回&孙悟空)
&&&3皮笊篱――一捞个罄尽(第39回&孙悟空)
&&&4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第39回&猪八戒)
&&&5磨砖砌的喉咙――又光又溜(第47回&众僮仆)
&&&6尖担担柴――两头脱(第57回&猪八戒)
&&&7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第67回&孙悟空)
&&&8狗咬尿泡――空欢喜(第71回&作者)
&&&9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第77回&作者)
&&&10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第81回&猪八戒)
&&&11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第83回&哪吒太子)
&&&12贩古董的――识货(第86回&小妖)
&&&13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第87回&葛仙翁)
&&&14三钱银子买个毛驴――自夸骑得(第93回&沙僧)
&&&15皮肉粗糙,骨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第93回&猪八戒)
&&&(三)水浒传中的歇后语
&&&1贼去了关门――迟了(第5回&周通)
&&&2瓮中捉鳖――手到拿来(第18回&刘高)
&&&3阎罗王面前――没放回的鬼(第21回&阎婆惜)
&&&4花木瓜――空好看(第24回&潘金莲)
&&&5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露(第24回&郓哥)&
&&&6孙武子教女兵――十捉九着(第24回&王婆)
&&&7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第26回&作者)
&&&8披麻救火――惹焰烧身&(第21回&作者)
&&&9灯蛾扑火――惹焰烧身(第27回&作者)
&&&10一佛出世,二佛涅磐――死去活来(第39回&作者)
&&&11割猫儿尾拌猫儿饭――自供自(第62回&蔡福)
&&&12佛面上去刮金――刻薄(第83回&军校)
&&&13雪狮子向火――酥了半边(第101回&作者)
&&&(四)三国演义中的歇后语
&&&1掩目而捕燕雀――是自欺也(第2回&陈琳)
&&&2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第107回&蒋济)
热门歇后语:</b
药铺里卖棺材
--- 往最坏处想
药铺里卖花圈
--- 死活都要钱
药铺里招手
--- 把人往苦处引
药王爷摆手
--- 没法治;没治了
药王爷的匾
--- 手到病除;妙手回春
&&&版权所有 歇后语大全 &&浙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大名著简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