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断闪技巧。难道除了苦练没捷径的意思了吗?

全国职工学习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读书征文活动获奖征文选编 - 资源中心-竞赛优秀作品 - 全国职业培训教材信息网
全国职工学习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读书征文活动获奖征文选编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欢喜岭采油厂集输大队 朱亚君
&&& 秋风起,苇花扬,在这个收获喜悦的日子里,我参加了学习《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事迹读本》的读书活动,聆听了鹤乡采油工的故事,欣赏了映红苇海的一抹霞光。一篇《精湛技艺造就管理神功》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了油井女杰束滨霞岗位成才的成长经历,道出了一代技能人才的经典,感染了亿万立志成才的心灵。
&&& 束滨霞的故事并非神话,心弦触动之处在于她能够立足岗位、自学成才,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天时、地利、人和”;她的事迹让我了解了一名普通石油工人如何踏上全国高技能人才楷模的道路,使我明白了那个当年不懂如何更换盘根的小姑娘怎样成为全国人民赞佩的油井神医。她没有婀娜多姿的身段,没有娇小可人的容貌,没有炙手可热的高学历文凭,但是她用实际行动印证了“宝剑锋从磨砺出”的内涵;靠坚韧不拔的毅力学习了大量专业知识;秉着勤奋、朴实的工作态度,默默地耕耘,无私地奉献;成为了欢采人的榜样、辽河人的自豪、石油人的骄傲,成为了女性高技能人才楷模的唯一代言!
&&& 古人有云:“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人类社会步入以知识爆炸、科技飞速发展为时代显著特征的二十一世纪,社会需要高技能人才作为发展动力,需要创新人才带动前进方向,因此我们高呼“与时俱进”!一句“岗位就是我的事业,工作就是我的快乐”,束滨霞概括她了23个春秋的精神积淀;一段“能解决生产中常见的难题,保证油井的正常生产,是合格的采油工;创造性地解决难度大的生产工艺和技术问题,能带来新的效益,才是过硬的采油工”的文字记录了一套套先进操作法的来历,也使我们知晓了她成功的资本。
&&& 成功的道路不是鲜花铺就,而是布满荆棘。读她的故事,我懂得了幸福不仅仅包含笑容……今天,我们看得到束滨霞头顶耀眼的光环,却看不到她一路走过来的艰辛!合上书本,我自问与楷模的距离有多远?脑海中浮现出束滨霞如何一点一滴的积累,一滴一点的耕耘,如何一步一个脚印地从普通到优秀、从平凡到卓越的情景。是啊,两点间的距离可以用线段来计量,然而努力拼搏到获得成功的路程却怎能只用脚步量取、只用时间计算、仅用文化水平的高低评估呢?这不是一道计算距离的简单数学题,而是一张对待生活态度的人生问卷!
&&&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的发展,国家的兴旺需要不断推陈出新。读她的故事,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同一片蓝天下,同一代石油人,一个初中毕业,一个大学文凭,她在平凡的岗位上激流勇进,我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渐渐地淡忘了那份曾经拼搏的热情,相形之下,惭愧之情跃然心头,读她的故事我明白了仅有对油田的热爱是不够的,一名合格的石油人还要有过硬的真本事。
&&& 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普通工人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看到了一位平凡女性公而忘私、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看到了新一代技能工人的时代风貌!读她的故事,激发了我为油田事业贡献青春的豪情!新一代石油人不是坐而论道,而是起而践行,前方的路任重道远,但是我们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依然会在平凡的工作中铸就起岗位成才的辉煌、挥洒出人生闪亮的一笔、谱写出生命动人的篇章!
我们心目中的李斌
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液压泵厂 王祺伟
&&& 我是上海液压泵厂李斌小组的一名数控机床调试工,我和小组里的同事们一起与李斌师傅可以说是朝夕相处,在我们眼中,李斌是我们的好师傅,是我们班组的好班长,是我们青年人的好兄长。我感到,他的谦和、平实的个性,他的好学、创新的精神,他的务实、拼搏、奉献的品质是最感染人的,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看到的《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事迹读本》一书里,是一个真实的李斌。
&&& 李斌师傅谦和、朴实的人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是一个大学生,一九九八年进上海液压泵厂,并来到了李斌班组,在此之前,我已经知道他是全国劳模、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大杰出工人和上海市劳模等荣誉的获得者。我想象他这样的数控专家,技术水平这么高、名气这么大、架子也不会小吧!到班组见师傅那会儿我都不敢抬头看他,可没想到他主动走过来跟我打招呼,问我学校里学过机械专业课程吗,学过哪些编程的语言,对企业的机床是否了解,并一再和我说,工作中如果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去找他一起探讨探讨。当时我觉得非常感动。又经过一段时期的接触,我发现,李斌师傅不仅在技术上刻苦钻研精益求精,而且为人也十分谦虚、乐于助人,从不摆架子。特别像我这样理论知识学了点皮毛,实践操作基本不会的人,刚到数控岗位,遇到问题太多了。开始我会去问李斌师傅,问得多了,连自己也不好意思再麻烦他。但李斌师傅好像知道我的心思似的,会主动来问我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每次都会仔仔细细地解答,或反反复复地写出来给我看,令我感动不已。工作中,凡是同志们遇到难题,向他请教时,他总是十分仔细、不厌其烦地为我们讲解,直到我们搞清楚为止。好人品让人敬佩,我们这些青年与他接触多了,也潜移默化地感染到了他的那种朴实、平和心态,久而久之连我们自己也感到品格受到了净化。
&&& 李斌师傅学习知识勤奋努力,永不满足的精神,令我们敬佩不已。按理说,李斌师傅技术已经堪称一流,而且他还得到了那么多的荣誉,应该可以满足了,但是他仍然向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98年他再次进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深造,实现了1985年大专毕业后渴望再次入校学习的愿望。李斌师傅工作要比我们忙得多,经常是下班以后还要忙到很晚才能离厂;有时候,还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当遇到工作实在太忙而抽不出空去上课时,他就下班后翻出课本,自学上课的内容,完成课后的作业,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毕业设计和答辩,取得了机械系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本科文凭,获得学士学位。我们也是大学毕业的,我很清楚,理工科的课程是很难读的,高等数学、基础力学以及计算机基础理论,读起来很费劲,何况李斌师傅还要一面工作一面学习,但李斌师傅以超常的毅力和韧劲,获得优异成绩毕业,确实让我们敬佩不已。此外,他还完成了技能高峰上一次又一次的攀登,既评上了工程师又通过了高级技师评审,是上海屈指可数的双职称合一的技术工人。平时,一有空他要去书店里转转,一些最新出版的国内外数控机床技术、数控编程的专业书一露面就被他网罗下来;到北京去开会,包里也带着书和笔记,一有空隙就抓紧学习……李斌师傅常说“多学点东西,解决问题就有了资本,再回到生产实践中去磨练,技术能力才能进一步的提高。”我们都说李斌有“四肯”精神:肯学别人不肯学的技术;肯动别人不愿动的脑筋;肯牺牲别人不肯牺牲的8小时以外的时间;肯吃别人不愿吃的苦。我们特别敬佩他。
&&& 现在我们班组中有四位同志在攻读大专,二位同志在进行“专升本”学习。一些同志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数控技术培训学习,有的同志在准备参加中、高级工的因知因会培训。我确确实实感到,在李斌师傅的精神感染下,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我们厂、我们班组形成,大家把学习文化知识、技能业务作为一种提升自身素质,适应岗位需要的自觉行为。
&&& 李斌师傅对于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给我们树立了可贵的榜样。我们至今印象最深的是李斌让一台老的数控机床“起死回生”的故事。厂里那台用100万元买来的数控机床,用了十多年,由于刀盘严重磨损,导致机床“瘫痪”。原生产厂家已经不再生产同类型的机床,而且连机床的图纸也找不到了。这样,这台机床几乎被判了“死刑”,李斌师傅看了非常心疼,他觉得把这台机床的刀架修复后,机床还是可以使用,如果由于无法修复刀盘而扔掉机床的话实在是太可惜了。生产厂家没有备货,我们就自己做嘛!于是,他和技术科的同志一起测绘,画出了刀架的图纸,又亲自编写了加工工艺,利用厂里现有的设备进行加工,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一个新的刀架终于做了出来。可是,当把刀架装到机床上去后又发生了新的问题,由于机床已经放了一年多时间,里面许多原始数据和参数都已经丢失了,而且问了生产厂家,他们也都不知道,“这可真的没药救了”不少同志都气馁了。但是李斌同志偏不信这个邪。他利用原来在国外学习时带回来的一些资料,凭着自己过去的一些记忆,一个数据一个数据地检查,一段程序一段程序地调试,这个过程真的像是蚂蚁啃骨头。经过他日以继夜地不懈努力,机床中的上千个数据和参数终于复原,一台被判了“死刑”的机床终于又复活了。李斌师傅真了不起,一般人很难去做、很难做到的事,他会去做,他有本事做到。至今这台机床已经再次投人运行生产一年多,为企业节省了购买新机床的费用。
&&& 敬业精神体现在日常点点滴滴的工作中,我们现在对待日常安排的每一项生产任务,都是像李斌那样极其认真负责的。我们也养成了钻研技术、大胆创新的习惯,繁杂加工件的编程,我们也抢着去试试。重大项目的攻关,我们会跃跃欲试,抢挑重担。我感觉到,李斌师傅的工作热情、抢挑重担精神已成为我们班组的一种共同精神。难怪厂长说,李斌班组是特别能战斗的班组。
&&& 李斌师傅淡泊名利,争当一流的品格,是值得我们学习和追求的崇高人生境界。
&&& 李斌师傅二十多年来始终坚持在生产第一线,从不动摇。他已经获得了一个工人所能获得的全部最高荣誉,在这么多的光环之下,李斌师傅仍然坚守工人岗位。他和我们说过,荣誉是组织上对一个人工作的肯定和激励,没有组织培养,没有大家的帮助、支持,哪有我李斌今天的荣誉,躺在荣誉上是会裹足不前的,我只是一个数控工人,我要的是企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我们厂的领导评价李斌说:李斌的知识储备总是超出企业目前工作对他的要求;他工作踏实,无论多晚只要企业有需,电话一叫他立即赶到;他为企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淡泊名利。李斌师傅觉得当工人最能发挥他的才能,他热爱他的数控技术开发,运用的事业,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我们被他的执着精神所感动,从他那儿我们也感受到作为一个数控工人的幸福。我们在车间干很锻炼人,我们接触到了世界上各种各样先进的数控机床,打开电脑显示屏,上面全是英文,我们自己编写程序输人电脑,看数控机床自动地加工出各式各样的铮亮的零件来,那种曾因工人身价而妄自菲薄的感觉已经没有了,我们就是能驾驭世界先进水平机器的“灰领”我们能为企业创造财富,做出贡献。我们对人生境界的认识顿时感到开阔无限。
平凡中有一种精神催人奋起
&&&&&&&&&&&&&&&&&&&&&&&&&&&&&&&&&&& ――读《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事迹读本》有感
上海烟草(集团)公司上海卷烟厂& 马 骏
&&& 读《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事迹读本》一书,感触颇深。王为民、李斌、许振超……,为什么这些名字会引起如此多人的关注?他们的身上到底蕴含着什么样的品质?――我发现,他们平凡得像一滴水、一缕光、一片叶,从“自强不息”到“永不放弃”,从“坚守责任”到“执著追求”,再到“无私奉献”,这些平凡品质之所以让人如此感动,在于其行动的力量――将自己全部的智慧与汗水贯穿于实践中的行动力量!
&&& 他们的事迹令人振奋。什么叫克难奋进,什么叫为国争光,什么叫主人翁精神,什么叫无私奉献,什么叫与时俱进,在这些平凡事迹里都可以找到圆满的答案。立足于平凡岗位,创造不平凡的业绩,这需要毅力、耐力与恒心、诚信和努力,没有艰辛的付出,是不能收获丰硕果实的。实际上这种精神就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源泉。作为新时期的产业工人,当我们面对许振超、李凯军、束滨霞等同志的这种兢兢业业、奋勇争先的精神时,该更多思考的是用怎样一种方式、一种行动去与之相呼应,与之共鸣。
&&& 面对他们,我们应当学会自强不息。李斌用一句“让我试试”成为德国海卓玛蒂克液压泵公司有史以来第一位有权调试数控机床的亚洲人。成就辉煌的背后,李斌用对待先进技术的执著追求,砥砺了其自强不息性格,也足以让他积累了在数控领域说“让我试试”的足够资本。在他看来,“一个人自立、自强才是最重要的。”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有许多人面对困境,或是期待别人的帮助,或是碌碌无为。其实,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一条自强自立的路来。&&& 面对他们,我们应当学会坚守责任。30多项技术革新成果,其中5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技术革新成果广泛应用于石油行业生产实践,取得增产原油、降低成本的重大效益。日在进行技术革新试验时,不幸因公殉职――这便是王为民同志这个平凡人不平凡的一生写照。在一个人的一生当中14年是短暂。但一个人14年从事一项工作,而且一以贯之,谈何容易。腰累弯了,发熬白了,但王为民同志仍无怨无悔,凭着坚韧不拔的惊人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刻苦钻研。是什么样一种动力在催他奋进?就是“责任”,对岗位的责任、对祖国石油事业的责任,他时刻坚守着自己承担的责任,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 面对他们,我们应当学会无私奉献。在这些平凡的故事中,在许振超、高凤林、唐建平们,我都可以看到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力量。比如,他们始终坚持自强不息,在平凡岗位上勤于钻研、勇于创新;比如,他坚守担当责任,在种种困难和压力下,从来都没有抱怨,而是一直在最大限度地挖掘着自身的责任等等。然而,这都源于对自身事业的满腔热诚与奉献精神。我们每个人应该共同遵循着同一条轨迹――奉献,将“乐于奉献”的精神浓缩进平凡的工作岗位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人生的价值,只要心怀一颗对国家的真诚奉献之情,平凡的工作也一样精彩。
&&& 他们的故事平凡却感人,他们的故事是一种精神的传递与激荡。当他们用这种平凡的精神唤起广泛共鸣之时,更将激励起我们心中恒久期盼的那种对人生价值的憧憬与追求。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这样一种精神,且在这种平凡的精神感染中奋起,前行。
常州市总工会 丁少波
&&& 走过艰辛,走过荆棘,有人说你们是工人,客气点说你们是灰领。你们不是干部,不是专业技术人员,也不是大学生、研究生,更不是金领、白领等,但你们是一个响当当的中国工人,是中国高技能人才的楷模。《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事迹读本》的点点滴滴,把你们的成才之路展现在大家面前。虽然你们曾经落后,但在时代前进的道路上你们一步一步艰苦跋涉,不甘落后,用学习和创新,使你们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阔、越走越光明。是你们告诉我们:路在脚下。
&&& 当有人因考不上大学而自暴自弃、哀叹命运不公,认为将来发展的悲惨的时候,其实也为你悄悄地敞开了另一扇大门。十大楷模中有初中生、高中生和技校生,没有高学历的。但有什么关系,在工作岗位上照样学习专业知识,学习技能,照样在工作中做出骄人的成绩。不过你们是把别人后悔和哀叹的时间用在了工作上;把别人娱乐的空闲用在了学习上;把别人计较报酬得失的精力用在了创新上。没有了你们,火箭可能上不了天;没有你们,就没有了世界震惊的振超效率;没有了你们,就没有了让别人卡不了脖子的数控专家。正如许振超所说的: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
&&&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虽然你们没有高等学历,没有名牌大学深造的阅历,但你们有中国工人阶级不服输的志气,更有着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勇气。几十年春夏秋冬,多少不眠之夜,身边只有你的书籍、机床和设备相伴,你记下了大量笔记,做了数不清的试验,像熟悉你的孩子一样熟悉设备上的每一个镙丝钉,汗水不知浸透了多少件蓝色的工装,磨破了多少副手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你们付出了超常的努力,才会有绝、超、精准、精湛、一流的技术、工作法和经验,你们才敢在外国专家面前说“让我试试”;在洋设备面前敢于动手、动刀;在火箭、飞船上一展 身手。
&& 有谁知道,在全社会都处于一种浮躁中,在一切向“钱”的价值观面前,你们却拿着微薄的工资,守住自己的岗位,默默地、一步一步地向着心中目标迈进。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从你们的手中不断涌现,一道道技术难题在你们手中迎刃而解,现在更是在高精尖的技术、设备上开发出更适用、更先进的革新和发明。你们头上一个个光环没有让你们迷失自己。高薪的诱惑、重大的利益你们淡然一笑,你们说:我们是油田的主人,是国家的主人,为国家多产油,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 “责任”这两个字虽然普通,却字字千斤。不管是铁人式的工人王为民、工人专家李斌、油井女杰束滨霞,还是焊接巧匠高风林等,你们做着普通的不能普通的工作,责任两个字激励着你们,排除一切干扰,只有一个追求,那就是要把工作做得更好,做得最好。
&&& 当经济发展造就了大量财富的时候,经济的发展有了瓶颈,受到了人的制约,而这一种人才叫做高技能人才。你们档案中的身份是工人,经过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到今天你们一步一步走过来,成为中国最能“干”的人、“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从拿着最低工资的工人,到今天成为十万年薪难求的高技能人才,社会的发展终于给了你们一个公正的定位和地位,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你们。有人说社会的发展是学习的进步,现在到处都在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做学习型职工的时候,你们早已经用事实说出了学习的重要。当初你们没能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深造,但你们没有放弃可以进行学习的任何机会和时间,初中生学会了外语,技校生学会了编程,高中生在知识竞赛中折冠。你们才是会学习的人,才是真正懂得学习艺术的人,困为你们付出了比别人更的时间、精力来学习,体会了更多学习的艰辛,也品尝了学习带来的喜悦,学习之路无止境。
&&& 今天,中国社会上下,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你们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有高超、精湛的操作技能,你们是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主力军,也肩负着民族复兴和国家昌盛的重任。十大技能楷模让全社会竖起了大拇指。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政府给予你们极高的荣誉和奖励,是对你们工作业绩的肯定,也是对你们终身学习之路、成才之路的肯定。成才之路并非华山一条,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关键在于路就在我们的脚下,让我们沿着你们的足迹一直走向辉煌的明天吧。
爱国•求知•进取
――读《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事迹读本》有感
杭州市学军中学 冯定应
&&& 我与《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事迹读本》一书中介绍的十位主人公基本上都是同时代的人,我当年能上大学应该说比他们要幸运。大学毕业后,我一直从事中学数学教学工作,并且在而立之年被授予特级教师称号。当我正在为自己取得了一点微不足道的成绩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当我正在为平凡而繁琐的日常工作而略感倦怠的时候,我得到了这本书。翻开《读本》,品味他们的事迹,我备感汗颜,与他们相比,自己所做的那一点点成绩真是不值一提。《读本》好似在闷热的斗室中吹进了一股清风,让人头脑清爽,浑身舒畅;《读本》又好似浮躁的现实生活中的一副冷却剂,让人脚踏实地;也让我又开始冷静、认真地思考“祖国”、“人生”、“价值”等一些神圣和沉重的字眼。掩卷思之再三,深感《读本》的主人公们给了我们这些平凡的人诸多振聋发聩的启示。
&&& 从书中介绍的这十位主人公的言行中,我能感受到,爱国是他们进步的第一原动力,他们的许多事迹都表现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赤子情怀。面对生产工艺落后、材料质量不过关,而使得军事演习“空空导弹”的发射实验屡屡失败的时候,导弹基地的普通工人唐建平不等、不靠、不怨天尤人,他苦练基本功,自学科技英语、工艺学、材料学,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不但解决了导弹发射的精度问题,甚至成为了发射“神舟飞船”的功臣,实现了自己的报国之志。他的爱国热情表现在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在他的心目中,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
&&& 能工巧匠,古已有之。君不见欧阳修写的《卖油翁》里的那一句经典台词:“无它,唯手熟尔。”的确,家有良田千顷,不如薄艺在身。古往今来,有人为了生存,有人为了特殊的嗜好和兴趣,也有人为了哗众取宠而练得了一手所谓“屠夫一刀准”式的绝招。然而《读本》的主人公们却有着更高的追求,他们将自己的本职工作与集体的利益、祖国的进步繁荣紧紧结合在一起。当上海的“工人专家”李斌看到进口的数控机床因不合用而闲置、进口的刀具价格高得惊人的时候,他选择了一头扎进去,刻苦学知识、学工艺,全身心投入到钻研数控机床的操作程序和新刀具的研制工作中去,终于解决了连许多外国专家都束手无策的难题。在这个过程中,李斌还创造了许多独到的工艺,为国家节省了数百万美元的购买和维修设备的经费。面对这样的高技能人才,我们看到的是丰富的精神世界和深厚的人生内涵。
&&& 在现代社会里,要成为一名高技能的人才,光凭“时间+汗水”式的苦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现代社会追求“精细化”、“智能化”和“自主知识产权”。本书的十位主人公的又一个共性就是他们在练好技术的同时,注重学习与之相关的理论,大胆创新。在面对许多现代化机械设备和全新的操作工艺时,许多专家都感到一筹莫展,而他们敢于从头学起,甘当“小学生”。十几年过去了,他们终于成为了本行业既有比较深厚的理论知识又有熟练的操作技能的专家。他们当中大部分人初只有初、高中的文化底子,如果没有巨大的毅力和决心,没有强烈的进取心是做不到的。他们学习知识不是为了一张文凭,更不是为了“跳槽”,而是为了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不断地提高和创新,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学风上,他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实事求是。这一点,不但值得工人学习,也值得知识分子学习。对比当前个别知识分子中出现的“汉芯”造假,以及抄袭论文等浮躁的不良学风,我尤其感到知识分子应该认真地读一读这本书,因为在实践面前,是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的。书中的主人公们一丝不苟的学风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堪称国人的楷模。
&&& 国家兴盛,人才为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让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古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的确需要许多一流的科学家、文学家、外交家,也需要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政治家,但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日常就工作在一些平凡的岗位上,我们能否在祖国的复兴之路上做出自己的贡献,能否将市场上许许多多写着“中国制造”的商品改写成“中国创造”,《读本》一书给我们展示出了一个个精彩的人生答卷;十位主人公的成就告诉我们,在世俗的眼光中,出身“低微”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完全能够做出许多感人的不平凡的业绩。
平凡的起点 闪亮的人生
――读《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事迹读本》有感
刘明明
淮南矿业集团潘二矿
&&& 从煤炭到石油,从铁路到港口,从机厂到航天……
&&& 十位模范人物的鲜活形象栩栩如生地跃然我的面前。
&&& 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我无缘面见这些光辉的形象,但从那一张张普普通通的照片中,我看到从每一双眼睛中流露出来的那种睿智,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刚毅,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 通读《事迹读本》,十位普通劳动者,在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之后,成长为涉及能源、港口、制造、航天等多个领域的高级技师。这是一条条怎样曲折而又富有激情的人生之路!让我们来看一下“工人专家”李斌的成长轨迹:技校毕业生―操作工人―数控技师―高级技师―知识型、专家型工人―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十大能工巧匠―全国五―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师。窥一斑而知全貌,他们都出身于工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奋努力地工作,都经历了从平民到楷模的变化。而在荣誉面前,他们没有陶醉,他们朴实依旧,努力依旧,也依旧坚守在一线生产岗位上,带着一种永不满足、积极进取的精神,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改革创新的轨道。试问一下,当头上罩上无数令人羡慕的光环之后,依然保持着一颗普通劳动者的平常心,淡然自若,这是一种怎样豁达的人生境界!
&&& 看看他们的人生历程,无不遵循着这样一条模式:勤奋+创新=效益+荣誉=奇迹!解读一下这条模式:勤奋永远是获得成功的基石,没有汗水的浇灌,那来丰收的喜悦?而创新,则必须要求你在勤奋工作并掌握大量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在别人没有想到之前想到,在别人没有做到之前做到,在别人没有做好的地方做好,这不但需要超乎寻常的气魄和战胜种种挫折的毅力,更需要过人的智慧和高超的技术技能。他们做到了,赢得了效益。赢得了荣誉。这里我说的效益,实为企业的效益,国家的效益;而荣誉,更是企业的荣誉,祖国的荣誉。效益加荣誉,我们就又为世界创造了一个奇迹!&&& 天道酬勤!但勤奋永远不是一条简单的道路,通往成功的道路永远充满坎坷。“振超效率”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勤奋”能够概括。我们可以从一组简单的数字来透视一下:6小时15分,完成全船3400个自然箱的装卸,创造小时单机效率70.3自然箱、单船效率339自然箱的世界记录;而仅5个月后,小时单船装卸记录又被改写为381自然箱,这一记录并被世界航远权威性杂志《港口与港湾》专门刊发,世界顶级权威媒体相继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轰动效应!一组简单的数字,背后隐藏着多少辛勤的汗水。如果没有顽强的意志,永不服输的拼搏精神,怎么产生这样的世界记录?!我们的企业,怎能让世界如此震惊?!而革新,永远是推动行业前进的发动机!但是,要想获得某项革新发明,必须要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加上勤奋不懈的努力和敏锐的观察力。石油战线上的王为民,经过刻苦地学习专业书籍,加上一年多的现场试验,三次大的改进,才研制成功了理想的抽油杆防脱臼,并获得第一项国家专利。王为民正是在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凭着忘我的拼搏精神,才在革新的道路上创造了非凡的业绩。
&&& 我是一名普通的煤矿技术人员,从业仅仅一年多一点,提及“采机神医”栗俊平,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煤矿是一种特殊的行业,在这个行业里,工作环境差,并有着较高的风险。由于井下的特殊工作环境,每一项细微的改革与创新,都可能给工人带来巨大的便利,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在我的了解中,一批又一批有着革新精神的工人与专业技术人员,在自已的岗位上,勤学苦干,为采煤方法的改进、采煤工艺的发展,做出了太多的贡献。采煤方法从前进式开采到后退式开采,采煤工艺由炮采到综采,以及各种瓦斯治理措施,防突措施等等。诚然,这并非一个人努力的成果,而是全体煤矿工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但的的确确,这一系列的大大小小的革新与发明,不仅在极大程度上保障了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同时也为我们的企业带来了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 在我们的前面,有着无数个“‘采机神医’栗俊平”。全国优秀女职工,安徽省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淮南矿业集团潘一矿青年女高级工程师曹雪睛,围绕矿井安全生产、刻苦钻研、大胆创新,自行研制革新了2000KW同步电机滑环修复装置、DXQ-200电机线圈切割起线机等项目,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而且为矿上节约费用30万元……
&&& 他们是一面旗帜!在自己从事的行业领域里,他们以娴熟的技术,积极饱满的心态,永不满足的工作热情,在不同的工作领域,用同样的人生轨迹,诠释着同样的一个名词――奇迹!正是这个奇迹,向企业证明了自己,向行业证明了企业,更在一定程度上向世界证明了中国!这是一种怎样的豪迈!
&&& 正是由于这面旗帜,带活了一个班组、一个企业甚至一个行业,以点带面,以这个点为同心圆,无数的普通工人,以他们为楷模,沿着他们走过的道路,秉承他们的精神,在更多的领域里创造着更多的奇迹!
&&& 这可以升华为一种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我们的工人,普普通通的伟大劳动者,在这片神州热土上,以企业发展为己任,以革新创造为使命,一点一滴的积累,在不经意问推动了祖国工业及至世界工业的发展,在全球数以亿计的目光的注视下,他们赢得了尊敬,赢得了感动。
&&& 战争年代,我们涌现出了像董存端、黄继光等一批壮烈的英雄。和平年代,他们,创造了行业奇迹的劳动模范,从另一个角度向人们展示了什么是新时期的英雄!
&&& 这是一个崇尚时尚的年代,而在我们青年一代心目中,时尚的概念往往太过狭隘,其实,这更当是一种时尚,以勤奋求发展,以革新求进步。我们青年一代,同样奋战在各行各业的各个岗位上,需要的正是这样一种时尚,以这些英雄楷模为鞭策,不断地进取!
&&& 眼下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踏着先人趟出的路的我们,更应该继承这种精神,以“采机神医”为榜样,以我们身边的模范人物为榜样,以技术革新为使命,练就过硬功底,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干出成绩,向我们的榜样奋进!
&&& 成功在于对卓越的不断追求,当前,世界市场变幻莫测,“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备受青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持之以恒的努力,没有变革求新的志向,我们的企业谈何发展,我们的祖国谈何繁荣!从十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身上,我们能获得一些什么,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我想,只有我们的企业涌现出更多这样的英雄,只有全社会行动起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提升综合国力,才不至于是一句空话,未来,才能真正地握在我们手中!
&&& 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在青岛旅游,面对着澎湃汹涌的海面,咸咸的海风迎面而来,远处,青岛港装卸码头上,高高的桥吊正在升起……
&&& 我的心潮,一如这波涛汹涌的大海,激情澎湃……
新时代,我们怎样做工人
――《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事迹读本》读后感
淮南矿业集团顾桥矿井建设项目部 邓传峰
&&& 《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事迹读本》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七部委精心策划和组织编写的一本优秀励志读物。书中通过对十位高技能人才楷模成长经历与工作业绩的真实描写,深层次地揭示了他们为什么最终能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普通业绩的原因,全面展现了10位楷模心系国家、爱岗敬业、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优良品质。
&&& 这10位楷模分别来自石油、航天、煤炭、汽车、钢铁等行业,他们是:“铁人式好工人”王为民;“油井女杰”束滨霞;“金牌工人工人”许振超;“工人专家”李斌;“模具新秀”李凯军;“创新尖兵”罗东元;“焊接巧匠”高凤林;“采机神医”栗俊平;“精准操作手”唐建平;“革新高手”鲁宏勋。
&&& 十位楷模就是十把成功的标尺,十位楷模就是十个创新的榜样,十位楷模就是十座人生的高峰。这十位高级技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响亮名字:高技能人才,他们也都获得过代表中国工人技术技能水平的最高政府奖项――中华技能大奖,他们就是我国千千万万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
&&& 鲜花,盛开在布满荆棘的创新之路上。一个个精彩的人生背后都有艰辛的奋斗历程。他们立足平凡的工作岗位,刻苦钻研知识和技术,执着追求,不断进取,实现了岗位成才的诺言;他们勇于思考、敢于创新,困难面前不等不靠,成功解决大量复杂的技术难题;他们心系国家、爱岗敬业,将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投入到工作中去,用无私奉献、忘我投入谱写出了壮丽辉煌的人生篇章,为每一位青年职工指出了奋斗方向,圆满地回答了“新时代,我们怎样做工人”这个问题。
&&& 勤奋与创新是这十位楷模前进的动力与成功的秘诀。勤奋学习专业知识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技术创新又驱使他们有目的地学习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知识与技能,总是青睐勤奋者。他们踏踏实实地从本职工作出发,立足岗位实际,勤奋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争创一流、勇攀高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及时有效地将所学运用到岗位工作中去,始终走在国内乃至国际本专业知识的前沿。同时,他们又是“不安分者”,以追求卓越的工作作风,无私忘我的拼搏精神,创造了技术革新的非凡业绩,解决大量生产技术难题,更为企业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 其实,笔者所在的单位也不乏这样的先进人物。他们扎根生产一线,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将自己的热血和汗水洒向800米深的井下,默默地耕耘在煤矿企业,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保障矿井的安全生产。防突技师李景淮,多次改进防突钻杆,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资金;技师周从勤,在通风系统深入实地,亲自测量了大量第一手数据,为确保通风系统的稳定、可靠积极出谋划策;放炮班长刘丛斌舍小家顾大家,一年没休一个班,全力奉献在放炮管理现场……诸如此类的事例实在不胜枚举。
&&&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中国能否实现经济的跨越式腾飞,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需要每一位中国人的努力。今天,知识经济的浪潮席卷全球,以高技能、知识化为特征的知识密集型现代化大工业对于工人提出了更加苛刻、更高标准的要求。加快科技发展、推动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从根本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而这其中,高技能人才作为人才队伍中适应现代化大工业发展趋势的一支重要力量就显得尤为举足轻重,但遗憾的是,他们的现有数量还远远落后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社会需要涌现出千千万万个“王为民”、“许振超”,共同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工程推向前进。
&&& 今天,十位楷模树立的光辉榜样,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岗位需要,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立足点,才能铸就入生的辉煌。新时代,我们应该这样做工人!
振超精神和我们在一起
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蔡恒杰
&&& 桥吊是集装箱码头必备的作业机械,是整个码头体型最大、价值最高的设备。桥吊作业能力决定着一个码头的货物吞吐能力,把持着集装箱进出口的最前和最后一道关口。作为桥吊司机,身处码头最高处,我们操纵着庞然大物,装卸着几十吨重的集装箱,“四两拨千斤”,我们为自己的职业自豪。更让我们自豪的是,在青岛港有一位我们的师傅,他就是中国当代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桥吊专家许振超师傅。作为一名桥吊司机,他是港口工人的骄傲和榜样,更是我们桥吊司机的骄傲和榜样。
&&& 我们记忆犹新,十几年前在青岛,他言传身教,把我们带上桥吊司机岗位。这是一个具有高责任、高强度的“双高”职业。我们的工作高责任,体现在“要嘛不出事,一出事,都是大事”,和其他岗位不同,我们稍有不慎,就会出现金额巨大的箱损、机损、船损,甚至是人员伤亡。我们的工作高强度,体现在三四十米高的驾驶室只有司机孤零零的一人,几个小时,甚至十来个小时的单调工作,对准4个小小的箱角。全神贯注保持着弯腰俯视的姿势,周而复始地进行吊箱作业。相对其他一般职业,我们桥吊司机不仅有技术上的要求,还有特定的身体素质、精神状态、心理素质等等方面的要求。一天状态不行就不能上机,一项指标不过就不能上岗。
&&& 作为奋战在码头岸边最前线的桥吊司机,桥吊操作台航是我们奉献青春、汗水的舞台。像许振超一样,练就一身绝活;像许振超一样,搞好传帮带,责无旁贷地提升司机队伍的整体素质。国际船舶大型化趋势,新旧船舶同时存在的不同作业方式,船公司对装卸效率、装卸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面对考验与挑战,我们知道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振超精神告诉我们,只有苦练、苦练、再苦练,不断地提高操作技能和操作效率,对操作技能精雕细琢。坚持在作业中探索,在摸索中创新。我们利用设备待机时间,多上机操作,争取一专多能,成为能够适应多种作业环境和作业机型的全能司机,摸索出既高效又安全的作业方式和操作手法。
&&& 我们在作业“达飞米莫萨”轮中,四台桥吊用5个半小时完成882作业动作,同时创下单船每小时160箱、单机每小时48箱的两项厦门港新纪录。在作业“达飞肖邦”轮时,创下欧洲航线单船每小时128箱的高纪录。在作业“中海西雅图”轮时,刷新了单班单船装卸1111箱的最高纪录。单机、单船、不同航线的作业纪录一次次被不断刷新。&&& 许振超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一条安全生产的重要经验:桥吊包括其它起重机械,起升三十厘米经安全确认后再加速,按照这种操作方法,每次动作只增加了3至5秒,但如果养成并坚持这种操作习惯,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至少可以减少80%以上的事故。经验和教训告诫我们,许许多多的事故的确就发生在初起升阶段,养成好习惯,把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降低事故率或减少事故损失,是我们桥吊司机做好安全工作的主要内容。许振超的这一经验和倡导,在我们桥吊班组引起了热烈的响应,大家在工作中,互相提醒、互相关照,自觉养成“起升三十厘米确认”的安全良好习惯。在公司组织“百日安全竞赛”活动中,一半以上的班组实现百日无责任事故的良好记录,班组的事故率有了大幅下降,杜绝了较大的责任事故。2005年,我们被交通部、全国海员工会授予“优秀安全班组”荣誉称号。
&&& 日,振超师傅来我们海天,我们高举着“振超师傅,我们欢迎你!”标语,他认出了阔别十几年的徒弟,和我们热情地握手、拥抱,就在我们的桥吊下,在他最熟悉的场景,他一一解答我们提出的问题,并亲笔为我们写下了:“干一行就要干好这一行”“无论干什么工作,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为企业争效,为祖国争光”。这是振超师傅对我们的期许,也是一名先进共产党员对战友们的叮嘱。
&&& 振超精神,永远和我们在一起!永远鼓舞我们发奋学习,成就未来。江山代有才人出,中国厦门港口新一代桥吊司机学习许振超,争当高技能人才,在不久的将来,必将雨后春笋般展现在东海之滨。
英雄的目光
――读《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事迹读本》有感
福州市第一技工学校 高国栋
&&&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个人的目光中总能透出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对人生的希望。不知是因为作为一名技校教师对技术工人的特殊感情的原因,还是由于对高技能人才长期的深深敬佩,一见到《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系列事迹读本》和宣传画时,我就被这些英雄的目光深深吸引了。凝视着他们的目光,我似乎从他们的目光中看到了英雄楷模大脑中的X、Y、Z;看到了他们那种坚韧、执着的工作热情;看到了他们成功背后的那些辛酸和对目标不懈追求的人生历程。
&&& 《读本》中的十位人物,我一遍又一遍地精读过,每一次的精读总不断敲击着我心灵的大门,英雄们普通的话语,激起了我心灵的火花。“铁人式好工人”王为民凭着那种对知识、对技术的不满足,十几年来,先后取得了30多项技术革新成果,其中有五项获得国家专利,为国家带来经济效益超过1000万元;“模具新秀”李凯军,一名技校的毕业生,坚信着“勤能补缺,勤能补拙,勤能生巧,学技术没有捷径可走”的人生信条,勇于创新,攀登高峰不停步,在技术上不断攻克难关,使他在一汽大众这个集团公司中成为了企业的明星;“金牌工人”许振超的日记中记载着“悟性在脚下,路由自己走,要自己教育自己,持续不断的学习”,正是这样简短而干炼的座右铭,让他带领工友多次打破集装箱装卸世界记录,使他的名字永远地铭刻在中国工人阶级创造历史的恢宏画卷之中;“创新尖兵”罗东元,这个与共和国同龄,靠自学成才的男子汉,凭着一种坚韧,一份执着,用
&&& 自己的聪明才智把昨天的理想变成了今天的现实。他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苦练技术,在铁路电气设备维修工作中,完成了100多项技术革新项目,获得数项国家专利,其中“铁路道岔全自动转换装置”为国内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冶金企业铁路运输电气化做出重要贡献;“油井女杰”的束滨霞是辽河欢喜岭油田33号采油站站长,高级技师,集团公司技能专家。在采油第一线的23个春秋里,她用自己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油田、对岗位的热爱,抒写着一名新时代采油女工辉煌的人生。工作中,她潜心研究采油技术,探索出碰泵“七个一”操作法、“三账一卡一图”成本控制法等创新工作法,写出了《油井管护对策100例》,其中很多操作和管理方法在辽河油田推广使用,为油田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 《读本》中每一位楷模都有许多他们自己的英雄事迹,然而他们却都有一个共同点:出身平凡、没有很高的学历、都是工厂的一线工人。可是他们在生产过程中却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为祖国、为社会创造了几百万乃至几千万的经济效益,创造了许多硕士生、博士生所不能达到的工作业绩,这些来之不易的成果,都是他们挥洒汗水、奋力拼搏的结果。当别人在休息时他们却仍在钻研技能,当别人在欢欣雀跃地玩乐时他们却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他们为了工作经常通宵达旦,克服了工作条件的种种局限,靠着那颗不满足的心,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 面对着这么多的英雄,我为之深深感叹!勤奋工作是他们人生中的主旋律。可是此时我的思绪又停滞了,难道仅仅是勤奋二字就能够激发起他们那么多的工作热情吗?就能成就他们的伟业吗?其实许多人都曾有过勤奋的经历。每一个学生面对高考,他们都曾勤奋过;每一个人面对着即得的利益,他们都会努力。然而这种勤奋是短暂的,不是英雄们的勤奋。再次注视着英雄们的目光,面对着那深邃的目光我顿悟了:爱岗敬业、勇于奉献、持之以恒的精神才是他们真正成功的导航灯。
&&& 在当今这种物欲横流的时代,很难见到这种勇于奉献,不断创新的英雄,很难听到如此优美的人生篇章,我为之感叹!这些英雄的事迹牢牢地刻在我的心里,我要向他们学习,学习那种刻苦钻研技术、勇攀技能高峰的精神。作为一名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我的职责,培养品学兼优、技术过人的岗位能手是我的义务,我坚信自己也能向楷模们学习,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 英雄的目光我深深为你折服,在那目光中叙说着太多的故事、流露着太多的激情,让我们一起向英雄们看齐吧,发扬他们那种在技能上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工作中勇于奉献的热情,在困难前敢于突破的态度。只要人人都持之以恒的努力、奋斗,我们的祖国将辉煌永恒。
谁让我心灵思悟之花再次绽放
三角集团有限公司 于晓庆
&&& 追求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小溪入海,虽九曲十八弯,却依然执著,因为她追求永恒;大雁南归,即使崇山峻岭,也无所畏惧,因为她追求温暖。面对着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有的人追求成功,那就意味着付出;有的人追求物质享受而无所是事,那就意味着一无所获,而我追求平淡。一直以来,我信奉的是正正直直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于好本职工作是自己的本分,我在精心营造自己的精神家园,不违章,不违纪,一切循规蹈矩,仿佛很圆满无憾,可是我却茫然了,这是生命的全部吗?回望我的精神家园,除了洁身自好外,竟是一片荒芜,我的人生目标在哪里?
&&& 一口气读完十个普通工人成长的感人故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触动我的不仅仅是故事的本身,而是向我们传达的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没有理由不为之感动,一朵思悟之花开在了我心灵的原野。我真正领悟到伟大就孕育在平凡之中,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那种学知练技、刻苦钻研的钻劲;精益求精、干精品的韧劲;创新奋进、攻克难关的闯劲;立足本职岗位、奉献汗水、奉献智慧的拼劲。
&&& 从小到大,我们经常听到,我是共产党员。这句话是宣言:奋斗,为共产主义!从此,我们有了最崇高的理想与事业。这句话是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从此一个民族建立了最纯美的精神家园,这句话塑造了一种人:坚强无私奉献王为民就是这种人,他是党的好儿子,我钦佩他。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电焊工,仅有着初中文凭,但他以铁人王进喜为榜样;以“岗位做主人,奉献为人民”为信念,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改变生产率不高的现状,他踏上了技术革新之路,选择成长,就选择困难,就选择了付出。白天跟着师傅边干边学,晚上下班后,躲着偷偷练,遇到难题,啃书本,画图样,设计一个接一个,失败一次接一次,可他从不放弃,从不灰心。他投入了,勤奋了,用心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一项项技术成果,告诉人们:只要有执著追求,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人人都能在本职岗位上成为技术专家,从他身上,我看到了“爱岗敬业”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付出辛苦的劳动。
&&& 在王为民的坚强、无私、奉献所深深震撼的同时,想想我们,同样是一名工人,为什么别人取得如此成就,而我们却一味的抱怨,工作是多么的单调无味,是多么的累。在推诿、偷懒、取巧中应付自己的生活,更有甚者试图利用亲戚、朋友关系来改变自己的工作环境……这一切一切,与王为民相比,太渺小了,因为在我们身上捕捉不到坚定的毅力和必胜信心的影子。
&&& 王为民是一名普通工人,可他被人们称为“铁人式好工人”,他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当作自己一生奋斗的动力和人生目标,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 抗美援朝时,随军记者魏巍写过一篇《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新闻报道,它曾感染打动了无数中华儿女的心,那是写在硝烟烽火战争场上的史诗,是民族精神的丰碑,而今岁月飞驰,时代一步步向前进步,我们虽然处在和平年代,但魏巍写的那种民族精神却像阳光般在新时代焕发出它那蓬勃的朝气,释放出永恒无穷的力量,推动历史的车轮步步前进。在每个年代,在每天,在每个平凡的岗位,都有无数的英雄儿女在用这种力量演绎着伟大的奇迹;在高天之下、厚土之上奏唱着一曲曲英雄的凯歌。王为民、李斌、李凯军……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正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有了工作的动力和源泉;正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有了创业的激情,也正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趋向完美。他们的血管里流淌的不仅是血液而且是一种真情,是一种唤醒生命的真情。时间的脚印不会磨灭英雄的风采。英雄的精神将深深烙在我们心中,将化作一种激情,一种信念,一座丰碑,指引着我们新一代的热血青年走向美好的明天。
学习楷模精神,培育栋梁之材
开封市高级技工学校& 单智习
&&& 金秋十月,硕果满园。在这丰收时节,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高技能人才楷模事迹”的热潮。
&&& 在我们高级技校的校园里,在十位楷模的大幅宣传画前,围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争睹楷模的风采,学习楷模事迹。在教室里,自习课上,楷模事迹读本在争相传阅……
&&& 这本书实在是太好了,虽然平时通过媒体也看到、听到过楷模的事迹,但从没有像读本这样能如此详细,如此集中地介绍和宣传他们。
&&& 学生们对读本爱不释手,如饥似渴。作为钳铣工专业的班主任,看到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我喜在眉头,乐在心头。一定要以此为契机,在班里掀起学习楷模的热潮,让楷模事迹耳熟能详,让楷模精神深入人心。
&&& 于是,我组织班委、团委干部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学习楷模事迹的方法,制定出了学习计划:“一学,二比,三立”。
&&& “一学”,即学习读本,飞以读本内容为学习素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把课下自学和班会上共学相结合。召开讨论会,交流学习心得。“二比”,即开展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三立”,即创立浓厚的学习氛围,建立成才的信心和决心,树立为国奉献的远大理想。
&&& 在主题班会上,我给学生们讲学习读本的重要意义。此书是不可多得的优秀读物,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我本人都是一口气读了半本,不忍放下。深深被楷模们的事迹所打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们太伟大了!伟大的精神感染人,伟大的精神激励人。这是我们技校生最好的精神食粮!每个同学都能收益匪浅,影响终生!走技能成才之路,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 目前,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工人,而高技能人才则更为急需。因此,七部委联合发出向楷模人物学习的倡议。可见,国家对高技能人才非常重视,技工的地位越来越高!作为钳工、铣工专业的技校生,前途一片光明。不久的将来,你们就是企业的新生力量。
&&& 也许你们的岗位十分平凡,可平凡的岗位一样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十大楷模人物已经用行动证明了这一切。楷模们没有耀眼的大学文凭,起点也是技校生,可他们硬是凭着忘我的拼搏精神和超越常人的毅力,攻克一道道难关,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 学生们在学习中心灵受到一次次的震动,情感得到一次次的升华。有个同学在学习心得中写到“真想不到,同样是技校生,楷模们竟然能做出这么伟大的贡献,太增强我的自信心了。”这话说的太好了,信心加决心,谁敢说在将来我们班不会出现楷模式的人才?
&&& 我选出学生中好的心得体会文章展示在墙报上,重点表扬了几个同学,并因势利导,和同学们一起总结心得体会,概括为八个字:“自信、勤奋、创新、成材”。
&&& “自信”即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我能行”!工人专家――李斌,1989年,在瑞士学习期间,外国人的技术保密,他白天偷偷学,晚上回忆做记录。当公司的技术人员外出渡假时,偏遇上复杂零件的紧急加工任务,公司里无人能编出数控加工的程序,李斌站出来说“让我试试”,他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老外惊呆了!第二天,他就被允许调试数控车床,成为该公司有史以来第一位获此特权的亚洲人!他大胆的一句“让我试试”为他敲开了国际先进技术的大门,为他以后的技术腾飞创造了条件。同学们,面对困难,勇敢地说出“让我试试”!十大楷模中有四位是技校生,还有五位是初中生。在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的时代,他们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有千万个,可他们没有被吓倒,“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不但胜任了工作,还做出了上百项的技术革新,几十个发明创造,成长为专家,教授。同样是技校生,今天的学习条件比当年的他们更优越,我们有何理由自卑?有何理由平庸?树立自信吧,我的学生们,你们毫不逊色!
&&& “勤奋”是所有成功者的法宝,“天道酬勤”!“勤能补拙”!青岛港的码头“金牌工人”许振超,只有初中文化,但靠着勤学苦练,愣是练出了“神功特技”,练出了“一身绝活”。集装箱和轮船都是铁的,他竟能练出装卸时“无声响”,被国际船运业誉为“中国奇迹”。他还有更神奇的,靠自学,他摸索成为维修桥吊的“大拿”,专家一天修不好的故障,他三分钟搞定!比专家还专家!我鼓励学生,做为机械专业的技工,既要“勤学”又得“苦练”。
&&& “创新”说着容易,做着难啊。可没有创新,就会被淘汰。“焊接巧匠”高凤林,只有技校文凭,可他的技术达到世界顶尖水平,他一次次完成火箭上的特种焊接,保证了航天器的发射成功。在对火箭发动机上大喷管的焊接时,遇到了难题,是国际公认的最难关。高凤林大胆创新,改进焊接工艺。经过日夜奋战,千万次的试验,终于成功,成为我国跨入世界航天大国之列的技术标志之一。
&&& “创新”让李斌点“铁”成“金”请来外国专家,花三万美金修好的车床磁性误差故障,运转两天后又出同样的毛病。李斌经过反复观察,大胆推测,用一块铁板做的防尘罩阻挡了铁屑进入设备内部,误差问题迎刃而解。一块铁板省下了三万美金!创新就是财富!就是生产力啊!我告诉学生,书要读活,勤于思考,学以致用。在企业中,大胆创新,才有不同凡响的效果,才能有更强大的竞争力,才能永立不败之地!
&&& “成材”是所有人的愿望。吃苦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飞能否成材,就看你用不用功,“功到自然成”!十大楷模都是在技工的岗位上,苦练硬功,用实际行动注解着“岗位成材”的含义。作为一名技校生,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的成材。参天大树,根植大地,树越高,根越深!扎根于知识的沃土,汲取养分,苗壮成长,成就栋梁之材!
&&& 我作为机械制造专业的班主任,深感肩上的担子很重,稍一松懈就无法把握技术变革的脉搏,就会被飞速发展的时代淘汰。“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我要不停地学习,不断的进取,提高业务能力,提升管理水平。自己与楷模们相比,就像大山脚下的小蚂蚁,差距太大太大。如果付出能及他们的一半,工作就会有惊人的变化。
&&& 从“铁人式好工人”王为民身上,我看到了什么叫“公而忘私“;从“工人专家”李斌的身上,我看到了什么叫“不畏艰难”;从“金牌工人”许振超的身上,我看到了什么叫“追求卓越”;从“焊接巧匠”高凤林的身上,我看到了什么叫“孜孜以求”……太多太多了,他们的事迹,像汹涌的波涛,令我心潮澎湃;他们的精神,像奔腾的江河,涤荡着我的灵魂。他们像夜航的明灯,导引方向;他们像远征的号角,催人奋进!
&&& 楷模们立足平凡岗位,执著追求,铸就“岗位成材”的辉煌。我的岗位――三尺讲台,看似平凡,实际崇高。“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寄托着人民的期望,祖国的重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育”字更重。我要教育我的学生,“做学生,品学兼优,当工人,德才兼备”。我要率先垂范,用我的工作热情让他们明白“爱岗敬业”;用我的坚持不懈让他们明白“天道酬勤”;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他们完美的品格。值得欣喜的是,我带的钳铣二班在学校的各项评比中都名列前茅。全校歌咏比赛,勇夺冠军;学期末评比中“模范寝室”、“文明教室”、“红旗团支部”、“优秀班级体”……一系列的荣誉称号。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班“学风浓,班风正”,任课老师一致好评。
&&& 教师节,学生要送我一份小礼物表达他们的心意,我说“你们还是学生,什么都不用送我,学习就是最好的礼物。等你们将来有出息了,送我一辆宝马车开开!”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其实,在我这玩笑话里,饱含着对他们的期望,在激励他们奋发向上。
&&& 我带出的毕业生,在岗位上,成“英才”是我的光荣,成“蠢才”是我的耻辱!我可爱的学生们,你们“成材”,我“成功”。让我们携手奋进!共铸辉煌!
平凡中创造辉煌
――学习《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事迹》读本有感
襄樊市第三技工学校 邱作丽
&&& 翻开这本《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事迹》读本,“铁人式好工人”王为民、“桥吊专家”许振超、“工人专家”李斌、“模具新秀”李凯军、“油田女杰”束滨霞、“创新尖兵”罗东元、“焊接巧匠”高风林、“采机神医”栗俊平、“精准操作手”唐建平、“革新高手”鲁宏勋……一个个平凡却闪亮的名字跃入眼帘,在我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 这十位楷模虽然都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也没有高学历的起点,但他们立足岗位,刻苦钻研,执着进取,技艺精湛,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心系国家,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平凡中创造了辉煌,成为中国产业大军中高技能人才的杰出代表。他们不是作曲家,却谱写出了华美的奋进者之歌;他们不是画家,却以超群的技艺给社会抹上了绚丽的油彩;他们不是演艺精湛的演员,却演绎出了当代中国工人最优秀、最精彩、最具魅力的形象。他们经历了从平民到楷模的重大变化,虽然荣誉的光环照耀着他们,美丽的鲜花簇拥着他们,但他们朴实依旧、努力依旧,也依然坚守在平凡的一线生产岗位上,继续创造着不平凡的业绩。他们始终保持着一个普通劳动者质朴的本色――做工人理当敬业,当主人就应奉献。他们把最淳朴、最真挚的感情始终放在工作的首位,将自己的劳动和汗水奉献给自己的祖国,奉献给培养他们的企业,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 学习楷模的精神,感受楷模的魅力,领略楷模的风采!先让我们走进读本,去近距离的感受楷模们的钻研、勤奋、敬业、自强、贡献和伟大吧!王为民、许振超、李斌……每一个形象都是那么熠熠生辉,他们的笑容在工作中绽放,他们的青春在岗位上闪光!太多的动人故事无法用笔触来一一描绘,太多的感人情节无法与大家一同来分享,因为辉煌的胜利只属于他们!在这众多楷模中,给我感触最深的还是他,一位只有初中学历但却具备高超技能的“桥吊专家”,一位多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记录的“金牌工人”,被誉为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许振超。
&&& 许振超,青岛港前湾集装箱公司电动装卸机械司机技师、电动装卸机械修理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他三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积极钻研专业知识和技术,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二次停钩”、“无声响操作”等绝活并加以推广,创造了“六连环”工作法和集装箱桥吊高效操作法,创造了令同行瞩目的“振超效率”,带领工友多次打破集装箱装卸世界记录,被世界航运界誉为“中国奇迹”,令全世界为之震惊。许振超在日记中写道:“悟性在脚下,路由自己走”,“要自己教育自己,坚持不断地学习。”“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可以没有知识。”“一个人可以不进大学殿堂,但不可以不学习。”“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只有发奋学习才能成就未来。”“咱当不了科学家,但可以练就一身‘绝活儿’,做个能工巧匠。”“要干就要干一流!”这一句句朴实但却豪迈、无华却又感人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我,一个只念了一年半初中的码头工人,能够从一名普通的桥吊司机成长为身怀绝技的高技能人才,他的辉煌业绩确实让人叹服,他的成长历程也同样耐人寻味。从许振超身上,我悟出了一个道理:“高学历并不等于高水平,平凡中也能创辉煌。”
&&& 楷模们用他们的成长过程和取得的辉煌业绩告诉我们,高技能人才走向成功的道路在哪里?就在自己的脚下。高技能人才获得成就的机遇在哪里?就在自己的手中。也让我们领悟出了“干一行,爱一行”的真谛一不仅要喜爱自己的工作,更要出色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作为一名技工学校教师,从楷模们身上,我看到了技能人才光辉灿烂的明天,看到了技工教育事业的希望,感受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坚定了自己献身技工教育事业的决心。技工学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主阵地,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和拼搏,风雨兼程,已闯过了险滩,走过了寒冬,迎来了春天,见到了曙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向楷模们学习,学习他们刻苦学习、永不满足的创新进取精神;学习他们艰苦奋斗、干事创业的拼搏奉献精神;学习他们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的强烈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艰苦奋战,锐意改革,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努力践行楷模精神,使之真正结合、贯穿到技工教育的方方面面,让楷模的先进事迹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让楷模的精神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激励并引导技校学生向楷模们学习,以楷模们为榜样,扎实学习专业知识,刻苦练习操作技能,自觉走上技能成才的光明大道,争取早日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技能人才。
&&& 他们,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他们给了“工人伟大、劳动光荣”以最新的诠释。
&&& 为此,我更加坚信这样一个道理,无论在哪一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只要我们能够像楷模们那样,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勤学苦练、爱岗敬业,总有一天你我会成为令人瞩目的闪光点,成为新一代的“许振超”。
&&& 一步一脚印,凡走过的必留下痕迹。我相信所有的努力,都将随着楷模精神的影响,源远流长,绵延不断,而显露出永恒的价值。
&&& 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鹰击长空,这是它们的极致,而穿越峡谷便成了我的极致!
&&& “今天决定明天,现在缔造未来!”我作为一名技工学校教师,一定要像楷模们那样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在平凡中创造辉煌。
用技能书写美丽人生
茂名石化公司& 张亚培
&&& 人们常说人生是一本书,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这本书的作者,用的材料不同,书写出来的内容也就纷呈各异。有的人,用文字书写人生,洋洋洒洒,豪迈万丈。有的人,用歌声书写人生,乐韵绕梁,年年岁岁而不知肉味。而有的人,用一身技能,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他们心系国家,爱岗敬业,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自己从事的工作,无私奉献、刻苦钻研,笔笔生辉,描摹了美丽的书卷。
&&& “当工人理当敬业,当主人就应奉献。”当我翻阅着手中那本《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事迹读本》,一个个鲜活的形象跃入眼底,一句句肺腑之言震撼着我的心灵。无论是用生命铺就革新之路的“铁人式好工人”王为民,从全能技工成长为应用专家的“工人专家”李斌,还是勤学苦练、“绝活”超群的“金牌工人”许振超,在坎坷中自学成才的“创新尖兵”罗东元等高技能人才,他们都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在平凡的岗位上显露了不平凡的光芒,铸就了岗位成才的辉煌。他们用技能书写的人生,是如此美丽!
&&& 最难忘,李斌那句口头禅“让我试试”,他的胸有成竹、厚积薄发、一试身手,让我想起了身边那些常年生活在塔林深处,敢于挑战、善于钻研的新一代石化工人;他们有的只是高中学历,甚至只是初中学历,却能在高学历职工云集的茂名石化公司脱颖而出,乃至在集团公司、广东省级、全国技术大赛中夺取桂冠,并且在岗位上兢兢业业,为公司提高效益作出巨大的贡献,成为高技能人才行列的明星。黄巨利,刚获得第八届“中华技能大奖”的茂名石化公司高级技师,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无独有偶,黄巨利也常常把“让我试试”挂在嘴边,喜欢尝试,他只有高中学历,从一名化工装置里的学徒工,成长为名副其实的设备隐患“克星”,成为关键时刻一锤定音的操作大师。他将自己日常操作的技巧整理成文,并不断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被国内众多乙烯生产专家推崇的“黄巨利操作法”。他的技能和贡献,让他获得了中国工人的最高荣誉“中华技能大奖”,走上了人生的巅峰。他的人生如此书写,美丽亦如此描绘着。
&&&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啊,莫回头。”读着拥有管理“神功”的“油井女杰”束滨霞的感人事迹,我的耳边仿佛萦绕起那首歌曲。一直以来,“女人是弱者,是水做的骨肉,是美丽的花瓶”,这些言论不绝于耳,但是,如今的女人,已经迈开大步,勇敢地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支点。看看写下了8万多字的学习笔记,记下了5万多个油井数据,被同事们称为“油井数据大全”的束滨霞,再看看我们身边一个个炼油化工装置女技术能手,我们欣喜地看到许许多多的“妹妹”在大胆地往前走,用一身技能和本领,书写了属于自己的另一种美丽。
&&& 全国技术能手张恒珍,在今年茂名100万吨乙烯改扩建正式投料开车中,担任最重要的分离岗位操作,她在操作台前一坐就是9个小时,直到第二天早上,连续奋战了22个小时,终于不负重托,管好了碳二加氢系统的开车工作,为全国第一座百万吨乙烯装置的开工立下了汗马功劳。中石化集团公司技术能手湛贞,是个响当当的女尖兵。她酷爱学习,发现自己的理论知识跟不上现代装置的技术时,倒班之余,又参加夜大学习班,恶补石油化工专业知识,即使在整个怀孕、生育、哺乳期里,她都没有中断过学习。在生下小孩后的第五天,也就是刚出院回到家,她就捧起书本看。到了第8天,她更是围上一条围巾就回学校参加期末考试。她忍受着疼痛和头晕眼花,凭着顽强的意志坚持答题,两个小时的考试结束后,全身衣服都已经让汗水湿透了。正是这股不妥协的韧劲,湛贞迅速苗壮成长起来。在2005年中石化集团聚丙烯工种职业技能大赛中,她获得了个人第八名,其中仿真操作考试得了第一名。女人不是水中的月亮,女人也可以顶起半边天,像束滨霞、张恒珍、湛贞等等,都是顶起石油化工事业半边天的杰出人才,她们的人生,因为一身技能而熠熠生辉。
&&& 人生是一本厚厚的书,每一页都不允许有错码,每一行都应该书写出快乐。拥有一技之长,比任何东西都要来得真实、快乐。朋友们,莫让年华虚幻过,找到生命的支撑点,用技能来书写人生,你一定会书写出一页页精彩的篇章。
本 色
――读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束滨霞有感
南宁市一轻技工学校 张燕
&&& 读罢《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事迹读本》,我久久地凝视其红色封面上十位高技能人才的照片。虽然那只是瞬间的定格,但这些中国新一代的技术工人,他们在忘我的工作状态下或专注的眼神,或自信的微笑使我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在他们中间,我看到了她――“油井女杰”束滨霞。
&&& 照片上的束滨霞,一身工装,面带笑容,神情专注地在工作台上认真操作。这样一位有着柔和线条的脸庞,一双明亮亲切眼睛的女子,会让人想起邻家大姐般的温暖。就是这样一位普通女性,她凭着自己坚韧的毅力、进取的精神和精湛的技艺成为了全国石油系统的女杰,她也是中国十大高技能人才楷模中唯一的女性。
&&& “束滨霞,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采油高级技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多年来坚持工作在采油第一线……”书本上前言部分对她的介绍寥寥数笔,可简短的几十个字背后,饱含着一名优秀女技术工人的多少心路历程?你可曾读懂了她?我不仅叩问自己的心。
&&& 她对求知是那样地渴望与执着:只有初中文凭的她,先后攻读了《采油工程队》《采油地质》等几十本专业技术书籍,如饥似渴地从书本中吸取知识的营养。她先后写下了8万多字的学习笔记,记下了5万多个油井数据,被同事们称为“油井数据大全”。
&&& 她对岗位是那样地热爱与忠诚:从17岁加入石油队伍到不惑之年,她一如既往地奋战在采油第一线,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欢喜岭采油厂采油作业一区新33号站的每一台机器,每一根管线,都记录着她忙碌的足迹和辛勤的汗水。“岗位就是我的事业,工作就是我的快乐”,这种情操使她20多年始终保持着对工作的旺盛热情,用高超的技艺创造出了非凡的业绩。
&&& 她对同事是那样地热情与关爱:用热心鼓励人成才,用行动带动人成才,用耐心帮助人成才;她在33号站建起了“员工之家”,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员工们总是这样亲切地称呼她――霞姐。
&&& 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也许习惯了用“审美”的眼光来衡量一名现代女性存在的价值:花样的年华、诗一般的美貌、梦一样的烂漫人生。我们也已经习惯了影视剧里所描述的成功的幸福女人的模式:唯豪门是从,尽享荣华富贵,一生安逸无求……
&&& 而这样的“标准”放在采油女工束滨霞身上却显得多么苍白无力!那么,该如何去解读这位普通又不平凡的女性?我感觉自己用任何语言来表达都显得匮乏无比。她不是空谷幽兰,不是高天白雪,她只是中国千千万万技术工人中的普通一员。她质朴、率直、热心肠:她努力、坚定、锲而不舍。她是朴素宣纸上丰富润泽的水墨;是隽永美文中诠释真与善的诗行:是精采乐章里传播爱与美的音符;是共和国这棵参天大树里一片青翠饱满的绿叶……
&&& 作为一名技工学校的教师,常常会有学生这样问我:老师,读技校、当工人是不是就低人一等?因为受到社会诸多不良因素和人们偏见的影响,对此我也曾经备感困惑。而今,当我一次次解读束滨霞这位普通工人成长的感人故事,感受着一代技能人才崭新的精神风貌时,我的答案渐而明朗:业无高卑志当坚。成大业者何须在乎学历、证书这些华美的外衣和耀眼的光环?只要心存理想、执著追求、不轻言放弃,走岗位成才之路,读技校、当工人和大学里的莘莘学子一样有出息!
&&& 记得小学的一次美术课上,老师让我们把赤、橙、黄、绿、紫等七彩色调出白的颜色,可我们想尽了办法,调色板上仍然无法看到预料中的白。这时老师才说道:白是原色,它是任何杂色都无法调制出来的。
&&& 原来生活也是如此:洗尽铅华、抛却喧嚣并非是不入红尘、孤芳自傲。你看那莽莽苍苍的白,恬静、入世、达观,饱蘸着千姿百态、醇厚丰满的本色人生。
我为高技能人才楷模高声赞美
南宁市一轻技校 唐宜南
&&& 盼哪,盼哪,终于盼到了。当手里真捧着散发着油墨香味的《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事迹读本》的时候,真有他乡遇故知的狂喜和久旱逢甘雨的畅快啊!在几乎一口气读完之后,我情不自禁地为之欢呼:“写得太好了,这本书写得实在太好了!”&&& 我从技工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快二十个年头了。无论是当我一次次面对上千学生作学习动员报告还是无数次参加班级主题班会讲话,抑或找个别学生谈心,总有一丝不那么忠实的感觉掠过心头――没能提供最能让同学们(技校生)心悦诚服的学习榜样。
&&& 在技工学校学生思想工作实践中,常常可以听到这样一些让人揪心的心灵对白:
&&& ――老师说,技校生应当有理想、有前途。可有的学生说:“我们正是没能耐才读技校的。技校生还有啥前途,还能有什么理想?”
&&& ――老师督促学生好好学习,掌握一技之长,将来才能为现代化建设作贡献。有的学生却说:“技校生学的技术能‘长’到哪里去?再‘长’也只是个蓝领,将来能干多大事业?有多大出息呢?”……
&&& 客观地讲,在技工学校具有自卑心理和有消极学习态度的学生不在少数,而且也是由来已久的一个问题。为了做好一届又一届技校生的思想主作,技校的校长们老师们没少费心思,少花时间,但他们总感觉还缺乏一种有较大说服力的东西――就是能让技校生口服心服地去学习效仿的榜样。现在可好了。《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事迹读本》真是一本实在难得的好书啊,而且发到了每位师生手中作为德育教材的重要部分,真叫人有多高兴啊!
&&& 书中的十位楷模没有一位在参加工作之初就是大学毕业的。相反,他们中大部分走上工作岗位时都只有初中学历,其中最高学历的四位也只是技工学校毕业!这一个个技校毕业生或者初中毕业生,在领导的鼓励、支持和周围职工的帮助下,竟靠着坚强的决心、顽强的毅力不断学习,刻苦钻研,终于一个个地成长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并且攻克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级的技术难关,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每当我读完一遍“读本”就会情不自禁地发出由衷的赞叹:他们真正是技工学校学生最好的学习榜样!感谢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七部委为广大技工学校师生做了一件大好事!谢谢你们!
&&& “王进喜式的好工人”王为民,他刚出道时跟现在初中毕业后打工的农民工没有太大区别。在他成为企业的正式职工后,是他那颗报答党的知遇之心和崇高的理想,促使他以舍身忘己的精神投入到解决生产难题的技术革新中去。十几年中获得的30多种技术革新,其中5项获得国家专利。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000万元。“什么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过去的王进喜,当今的王为民是当之无愧的楷模。
&&& “金牌工人”许振超不但在桥吊装卸中做到“一勾准”,“无声响”,一破再破世界纪录,是世界顶级桥吊高手,而且他为了打破洋人的技术封锁硬是花了四年时间,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把发达国家的极其复杂的“电路模板”给倒推了出来,搞清楚了桥吊控制系统的来龙去脉,对“症”下“药”,排除了故障不花国家一块钱外汇。要知道,许师傅当年连初中三年级的课都还没有上过的!
&&& 这是什么精神?这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自强不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 还有四位技工学校毕业生――“工人专家”李斌、“模具新秀”李凯军、“焊接巧匠”高凤林、“革新高手”鲁宏勋,他们无不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理想远大,立足岗位;顽强学习,不断进取,才成为各自所在行业最优秀的顶尖高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和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我要说,高技能人才楷模走过的路,就是一切普通劳动者奋发有为的成功之路;也是所有技工学校学子能够实现美好理想的成才之路。
&&& 在此,我要再次对十位高技能人才楷模发出由衷的礼赞:“你们不愧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尖兵,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同时也是照亮广大技工学校学生未来建功立业道路上一盏盏永不熄灭的明灯!”&&& 我,要为高技能人才楷模再次高声赞美!
我眼中的“楷模”
重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田朝霞
&&& 拿到《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事迹读本》一书后,我迫不及待连夜细看完了它,10名楷模的成长经历和他们为祖国、为企业做出的贡献都让我无比敬佩,同时也激发了自己不断进取的决心。
&&& 纵观书中一篇篇动人的学习奋斗故事,我发现,10名楷模从事着不同的行业,他们踏入社会的最初经历也不尽相同,但他们身上却闪耀着许多共同的光辉。
&&& 他们都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份执着的“热爱”。从楷模们的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人都不是自己“选择”了职业岗位,有的甚至在工作中途还变更了岗位,但他们却无一例外热爱着自己的岗位和工作,这种“热爱”超越了“工作责任心”,那是从心底迸发出的喜爱。难怪“油井女杰”束滨霞动情地说:“岗位就是我的事业,工作就是我的快乐”。我想,对工作的“热爱”是他们之所以最终成为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础之一。
&&& 他们都是喜欢观察,善于思考的“有心人”。生产上一次平凡的设备检修,让王为民既看到皮带轮更换不方便使原油生产减产,这是他周围许多人看惯了并且已经熟视无睹的现象。但这件事对“铁人式好工人”王为民触动却很大,他决心研制一种机器,代替人工更换皮带轮;还有“工人专家”李斌,每当外国工程师调试机床时,他就不显山不露水地跟在后面,目不转睛地察看每个步骤、每项程序的输入、每种刀具的选用,甚至每个动作手势……
&&& 他们都是特别珍惜时间,懂得把握时间的人。记得以前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人们往往羡慕于花朵怒放时的美丽,可有谁想到它为了这一刻所做出的努力。”从楷模们身上我们看到,由于下班后同事们聊天、下棋、打牌,宿舍非常热闹,“精准操作手”唐建平就等同事们休息了,一个人在台灯下看书学习;以“劳务输出”到瑞士学习的时候,晚上,当别人都到河畔漫步,欣赏美丽夜景时,李斌却在宿舍里“过电影”,把白天所见的一切回忆出来,记在本子上,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 他们都是对自己严格要求,坚持学习的人。楷模们都有自己的“绝活”,这些超越常人的本领,是他们对工作严格要求,日积月累不断学习新知识的成果。“油井女杰”束滨霞兜里总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本绿皮大庆版的《岗位练兵》和一个红皮的笔记本;“采机神医”粟俊平每天雷打不动坚持做两件事:“啃”几页自己买来的书,对照书上的理论知识,结合检修中遇到的问题,书写学习笔记。遇到不懂的难题,就及时向专家请教,并把专家的指点变成自己的理解,记在笔记本上:拥有“一钩净”绝活的“金牌工人”许振超读过的各类书籍有2000多本,写了近80万字的读书笔记。如今,一台手提电脑、一个笔记本和一个快译通电子词典,成了许振超的“三件宝”不离左右。
&&& 他们都是公而忘私,甘于奉献的人。“焊接巧匠”高凤林为了祖国正在蓬勃发展的航天事业,许多时候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不能回家;“工人专家”李斌在参加完上海市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会议深夜回家的途中,却要求司机把他送回厂里,因为那时厂里正好有一批精密零件在加工,他放心不下,准备晚上加班;“油田女杰”束滨霞为了扑灭油田的大火,奋不顾身,劳累过度,导致早期流产;而连件好衣服也没有的“铁人式好工人”王为民为了试验重大革新项目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 看完楷模们的故事,我还发现在他们的成长经历中,所在的单位都在某一阶段给他们钻研技术创造了一个好的氛围,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比如,“革新高手”鲁宏勋成为研究院出国学习和考察次数最多的工人;王为民所在的油田举办技师培训班;“创新尖兵”罗东元所在的韶钢举办了“钢花杯”电力知识大赛等等。谈到这里我想说,我在《从全能技工到应用专家》一文中,边看到“工人专家”李斌在学习上实现的“三个转变”,其中的一个转变让我深受启发:“由以组织培养为主向自我提高为主的转变”。我想,企业为我们青年的成长成才作出了“导航”,但最终能否成为“人才”的关键在于我们自己对待工作和学习的态度。
&&& 我眼中的“楷模”有许许多多的闪光点。作为一名青年人,在楷模们的许多闪光点中,有一句话让我备受鼓舞,那就是“工人专家”李斌在刚工作不久对自己师傅说的一句话:“让我试试!”“焊接巧匠”高凤林的师傅也说:“不试,你怎么知道自己不行?”青年朋友们,让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也鼓起勇气大声说:“让我试试”,因为这是我们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在学习中赶超 在工作中创造
――读《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事迹读本》心得体会
陕西唐华四棉有限责任公司 耿伟
&&& 通读《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事迹读本》之后,10个创新型技术能手的形象直面走来,令人感慨不已,心潮难以平静……
&&& 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之一,从全能技工到应用专家――“工人专家”李斌,是上海电器集团总公司电器液压气动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技师,全国劳工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唯一具有工程师和高级技师职称的专家型工人,是全国公认的数控技术应用专家。他主动进取、忠诚敬业、坚定执着、不怕困难、超越自我、追求卓越,求实、求新、求进,工作因他的敬业而精彩。
&& 从李斌身上,我想起自己多年前的愿望:当个好工人。那时,我就想,将来要是到大厂工作,我一定会好好干,当一个好工人。那时候,我并不明白什么是好工人,只知道干好了才会有出息。
&&& 那年,也是这个季节,我来到纺织厂。头一回进车间,我被一排排机器吸引住了,“哎呀!咱这儿还有这么多纱轱辘车呀!”我张口就冒出了一句傻乎乎的话。师傅笑了,“这不是纱轱辘车,这是粗纱车”。后来,我真的被分配去落这些“纱轱辘”。师傅耐心帮教,我很快学会并掌握了操作技术。而且学到了身边优秀的纺织工人,陕西省技术状元、西安市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年玉芳敬业爱岗、认真负责的精神,使我学有方向、赶有目标。
&&& 从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李斌动人事迹中,我有了新的收获,而且与当初相比,我对当一个好工人有了全新的认识:工人应该是李斌那样自强、在工作岗位上不断进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李斌用信心、意志、勤奋,铺就了成材之路,为我们在学习、工作的道路上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李斌的信心来自事业的支柱。他信心百倍,干劲十足,调动主观能动性,使思考力、记忆力、观察力、创造力……充分得到发挥。他信心百倍,百折不挠,克服重重困难。李斌的意志靠的是信心的体现。他表现在对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自觉性与自制力上。学习愿望的满足,计划目标的实行,李斌靠的就是顽强的意志来保证。他严格要求自己,控制和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排除种种干扰,集中智慧和能力,向既定的目标进攻。成功的光临就存在于坚持再坚持之中。李斌的勤奋又是自己的意志迈出的坚实脚步。他成功的足迹洒满了勤奋的血汗。多么聪明的人,信心再大,意志再强,若没有勤奋的实际行动,一切都是空的。李斌的勤奋是长期的艰苦劳动。他的勤奋应成为我们青年求知的优良品德和习惯。而那种见异思迁的人,畏缩懈怠的人,不愿出力的人,永远尝不到勤奋的甘甜。
&&& 全国高技能人才李斌,是企业的中坚、是企业之魂、是企业之星。无不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是永远的楷模,激励着我,在学习中赶超,在工作中创造,做新时代优秀的纺织工人。
&&& 有句话说的好“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我们年轻人,拥有美丽的青春,是热血、激情、理想、信念、奋发向上的精神和无穷创造力所汇织的最美丽的交响曲。我们青年,只有用理想、知识、技能充实自己,才能有壮丽的青春。沿着李斌成才的道路走下去,在困难中顽强搏击、锐意向上,从知识海洋中不断吸取使生命常青的营养,闯出一条闪光之路,谱写一曲动人的颂歌。
&&& 青年时代是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人生的黄金季节,要敢想、敢说、敢做,勇于创新,乐于迎战任何艰难困苦,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逆境中不气馁。人生就是进取,就是奋斗。“自强、自立”,努力向上,尽自己的力量,像李斌一样,坚韧顽强,克服求学的艰难、不期的逆境,做人生道路上的强者,用勤奋之斧开凿常人难以走过的路。
&&& 学习高技能人才楷模李斌等人事迹就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一方面自觉主动,另一方面要有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当实干家,不当“观察家”,不等不靠,自己动手克服困难,反对敷衍和怨天尤人的牢骚者,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争分夺秒,说干就干。一不拖拉,绝不能今天靠明天,明天靠后天,结果弄得“万事成磋砣”;二不犹豫彷徨,坐失良机,看准了方向,就应该立即去干,以李斌为榜样,在学习中不断超越能力边界,在干中不断改进工作,追求更高的境界。
&&& 学习李斌,就是要在“信心”、“意志”、“勤奋”这三个方面,来构成我们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的“原动力”、“加速器”,支配和驾驭着我们学习与应用知识的全过程。
&&& “信心”、“意志”、“勤奋”是“煤”,成就是燃烧的火焰。我们有志青年以此为励,才能有所提高、有所创造,千万个李斌式的高技能人才就会脱颖而出。
成为最好的自己
――读“采机神医”栗俊平事迹感悟
新疆奎屯131团5连 李荣兰
&&& 一个农民的儿子,一个普通的采煤工,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村小伙儿,竟然成了采煤机高级技师,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栗俊平的经历给世人一个启示:普通人就是普通人,自己就是自己,人不要想成为别人,你只要想着如何成为最好的自己,全身心地做好自己的事,尽力去实现自己心中的愿望,就不会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什么遗憾。
&&& 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林肯当了总统第一次在国会演说时,有人曾想用他是鞋匠的儿子这一事实羞辱他,而林肯深情地说:“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他已经去世了,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做鞋那样做得那么好。我无法像他那样伟大,他的手艺没有人能够比得上。”“做最好的鞋匠”是林肯父亲的人生坐标,他做到了。一个聪明的人会很清楚,自己永远扮演不了很多角色,他知道自己的能力和智力的边界。他不会追逐那些本不属于自己的事物,但他清楚自己能做好什么,他会努力地去做得最好。就像林肯的父亲那样,他不想成为任何人,只想成为他自己。说到这里,我不知栗俊平是否知道这个事故,但他有着故事中主人公――林肯父亲的同样想法:成为最好的自己。当栗俊平从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来煤矿当一名采煤工时,他想的是能吃苦,多挖煤,当一名好工人,他没想到自己能成为一个什么“家”,更没有想到要成为“名人”。但就是这样一个只有着普通人正常想法的普通采煤工,在争当“一个好采煤工”的目标引导下,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上了高级技师之路。
&&& 实践使栗俊平懂得了“懂技术才是合格工人”的道理。为了当一个“合格工人”,他刻苦钻研技术,他把排除机器故障的时间当作学习技术的课堂;他省吃俭用买了大量技术书籍;就在最劳累的时刻,他仍然雷打不动地坚持做两件事,一是啃几页书,一是写下联系实际的读书笔记,就是用这种“实践,自学、求教、再实践”的精神,栗俊平积累了知识,提高了技术,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做一个合格的工人”。
&&& 为了成为最好的自己,栗俊平还要当“过硬工人”。栗俊平掌握了高超的维修技术,应该说是成功者了,但他不满足,就又向着当一个“能解决复杂难题的过硬工人”奋斗。他以自己的“认真”劲,一丝不苟地检修每一台机器、排除每一个故障。他用自己的知识改造旧采煤机,使其延长使用期一年半;他力排众议修好被专家“判死刑”的采煤机调高系统,减少10多万元投入;他用自己的知识和实践让厂家把不合格设备主动退货,挽回损失500多万元……这一切都证明了一个道理:做最好的自己就是人生的成功。栗俊平用实践给世人提示了一个最好的人生坐标。
来源:职业培训教材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单位(版权所有)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培训教材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电 话 010- &&&
地 址 北京朝阳区惠新东街1号&&&&
邮 编 100029
E-mail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断球技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