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梦幻西游创始人里59级什么样的一身能达到绿名

创始西游里59级什么样的一身能达到绿名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工资的秘密+辟邪
发表于 13-5-25 21:57
[paragraph]渴望长大的小米
在小米的蓝图中,通过米柚的软件平台,加上小米手机的硬件终端,以及小米盒子和小米云等应用,构建一个类似于苹果的完整生态圈,最终小米成为一家横跨软件、制造和服务的“有品质互联网公司”。
<font color="#ff年春节过后,小米科技搬家了,“住址”从原来的中关村变成了五环外的清河五彩城,公司人数也从2010年创业时的14人壮大为现在的2500人。据说自从租赁了7层写字楼的小米,把自己的LOGO“MI”立在大楼的顶层后,周边的租金立刻上涨了40%。附近地产中介也开始喜欢把小米挂在嘴边,当做一个招牌与客户谈招租。
两个月后,雷军宣布2012年小米卖出了719万部手机,实现含税销售额共126.5亿元,并特别申明“纳税19亿元”。想当年,即便以高增长出名的淘宝,也是在第四年,交易额才突破了100亿。
并不夸张地说,这几年,从现实、网络再到行业甚至消费者,小米的名字,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瞩目。这个横跨制造与网络的“两栖明星公司”,宛如出道不久的女孩,已迅速成长为可以影响票房的天后,并令所有老前辈眼红。尽管这个“小女孩”,至今仍有人质疑她数据掺水,有人指出她后劲不足,还有人认为她炒作过头。
但现实是,很多公司都在讨论小米,却没有巨头能够阻击小米,至今也没有诞生出第二个小米,无论是盛大、阿里、青橙、北斗小辣椒还是360特供机。
第一年用互联网卖手机,第二年发布小米盒子还卖起了T恤、帆布鞋,第三年浓墨重彩推出MIUI V5版本,这个刚刚满3岁的公司,着实让很多门徒眼馋,却很少有人能猜透“她”的意图。
“互联网的优衣库”
但对于黎万强,小米想做什么,其实答案已经清晰。
黎万强是雷军的老部下,原金山词霸的总经理,现在的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负责手机营销及MIUI(也称米柚)项目。在小米,黎万强是雷军之外,接受媒体采访及发表演讲最多的高管。
最近,黎万强正在研究时尚与品质,搬到北五环的清河五彩城后,即便每周上5天班的情况下,依然会在不上班的周末,去优衣库和无印良品逛一逛。这两家以设计见长的日本公司,是他近期的学习对象。就像小米成立之初,雷军宣扬从同仁堂学做产品,从海底捞学做服务一样。
最近一次闲逛,无印良品吸引黎万强的,是挂在墙上的那个CD机,由深泽直人——日本著名工业设计大师,操刀设计而成。而优衣库的品牌和经营之道,则是他重点考察的领域,为此他还购买了很多关于优衣库的书回家研读。
黎万强说,小米未来想成为一个“在消费者心中有品质,但价格又相对合理的互联网产品公司”。在他看来,这两家日本公司的擅长之处,能为小米科技的未来理想提供某些养料。
而在擅长营销的黎万强,频繁往来于两家格调公司的门店之时,让小米适时公开打出了两张牌。第一张是今年3月份,小米宣布与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合作——此后3个月里,小米的品牌标志将出现在近3亿瓶可口可乐产品瓶身上,消费者购买可口可乐产品,亦有机会赢取小米手机。同时,小米还为可口可乐独家定制了手机操作主题以及限量版主题手机。
可口可乐是全球认知度最高的品牌之一,接近时尚元素,贴上时尚标签,都是营销学领域,赋予产品时尚味道的经典做法。显然,登上可口可乐的瓶身,外加微博上鼓励一帮用户,将小米与可口可乐合拍的照片传上网络,背后是这招力图让小米与品质扯上关系。
第二招是4月的“米粉节”,雷军高调说“去年7月,小米悬赏10万元征集壁纸照片,但是最终没有满意的结果”。他随即公布了5张小米自己创作的照片壁纸,不过现场仍反应平平。雷军自打圆场称自己也不满意,并表示如果有更出色的壁纸,小米愿意出 100万购买。
事后,造起了手机的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也过来吐槽,称将拿自己手绘工匠的海报去要这“100万”。
无论是否作秀,这两招小米都使得如鱼得水,联系黎万强的答案,便可以发现小米如今的声音,已不再围绕着“性价比”做文章,走过最初的打拼后,小米开始发力提高自个身价。
“靠性价比首先俘虏理性消费者,靠文化俘虏非理性,在性价比优势不再的时候,也能维持用户群,这种套路是经过验证的。”独立科技评测人王自如认为,小米已经过了只做产品的阶段,上升到了品牌扩张,多元化发展了,小米转换做法,自在情理之中。
毕竟,这家公司2013年的目标已定位1500万台,在智能手机热潮下,中国市场上国产品牌都如狼似虎,推出各种大打性价比旗号的机型,小米很清楚再继续比拼价格,绝不是一个利于发展的好故事。
何况他们还要推广MIUI,这是一个承载小米,成为“有品质互联网公司”的希望产品。
米柚的平台蓝图
“希望”的蛛丝马迹,在4月9日的“米粉节”上开始体现。
当天,雷军第一次将MIUI作为主角来介绍。尽管小米也发布了2S和2A两款手机,但2/3的发布会时间,都是关于MIUI 的故事。米柚是小米基于安卓深度定制的系统,也是最早被雷军钦定为小米“铁人三项”(硬件、软件和服务)中的最核心产品。
不过这个核心产品的风头,此前一直是位于硬件兄弟小米手机背后。“小米手机的成功反而给了我很大的压力。很多人直接忽略掉我20年的软件行业经验,说我天天在那讲硬件配置,只会玩硬件。”进入2013年,雷军开始提醒外界:当时能带领金山上市,其最在行的还是软件。而他和黎万强也在微博和各种场合,开始更多将话题转到米柚。
对于米柚的野心,业内其实早有察觉。Hunter说,他在2012年时,大家就感觉到小米会把米柚当做一个平台,围绕这个平台周边的,有米聊、小米商城、米吧、小米司机、各种定制版的游戏以及音乐、视频、书籍等各类服务。通过米柚的软件平台,加上小米手机的硬件终端,以及小米盒子和小米云,这是一个类似于苹果的完整生态圈。这个圈子的中心连接点正是米柚。Hunter是上海一家360特供机的软件主管,负责手机系统方案的设计。
像Hunter这样的人才,如今正是手机厂商争相招揽的对象。利用安卓的开放特性,众多手机厂商都在改造安卓,如此不仅可以像HTC那般,嵌入即时动态首页、动态相片集等独有功能,形成差异化竞争,还可以通过这个系统,让消费者变成用户,使用厂商开发的App。
对移动互联的概念来说,这种改造后的系统,大多都是叫做ROM的玩意,也是各家公司重点打造的对象。比如华为的Emotion,魅族的Flyme,连OPPO的新机Finder5在上市几个月后,也因为ROM被批评太多,不得不重新耗费资金又打造一个风格更清新的ROM。罗永浩在打造锤子手机时,为了博得市场及风投的关注,也得先做出一个ROM来吸引眼球。
但在这方面走在最前面的,依然是小米。早在赚钱的硬件兄弟诞生前,小米就通过论坛发布了米柚,2010年原生安卓是绝对的主流,ROM并没有受到重视。小米却轻松地通过论坛笼络了50万粉丝,并通过将安卓简化成类似苹果iOS的界面,拥有很多让年轻人看了觉得很酷的使用特效,以及众多看上去很炫的主题。
小米此后还开发出各种工具,让其他主流手机也能刷上米柚,让不买小米手机的人,也可以是米柚的用户。显然,从一开始,小米就把米柚当做一个互联网产品,让其初步具备了生态圈里中心连接点的功能。
对于这个互联网服务的入口,黎万强的想法是做成精品。接受采访时,他很兴奋地畅谈米柚未来能做的事,比如通过米柚,可以实现对一切家用电器的遥控操作:躺在床上就可以通过手机关灯、开暖气、控制音箱等等。
而印上米柚设计风格的帆布鞋和T恤,也将成为都市年轻人的潮文化。“就像凡客一样,成为年轻人的时尚生活方式。”黎万强说。在宣传米柚上,雷军也一股劲鼓吹着精品,他说最新的V5版本,开发就是一个浩瀚的工程,重绘了1000个图标,做一个“多刊阅读”,从76个出版社出版的几十万本书里,用图文混拍然后精排的方式选出3000本书。
再回到黎万强说的品质,往高处说,小米要品牌战略追精品,往实际说,要鼓捣出标榜精品的米柚,连贯的棋局,昭示的是小米2013年的主题,做有品质保证的互联网公司。
全民工具?
连手机发烧友,被网友认为很潮的王自如,也念叨着米柚比小米手机更有趣,“我不用小米就是觉得土,但是强烈眼馋MIUI”。Hunter也评价说,小米投入做ROM的人数是国内公司里最多的,超过300人,而且待遇非常好,“最早那批人都被赋予了股权,如今都已几百万的身家”。
就在5月10日,雷军和黎万强,又成功撬动了一个人才,原腾讯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部(CDC)负责人,负责QQ、电脑管家、QQ浏览器、QQ影音等100多款腾讯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的唐沐。在加入腾讯之前,唐沐的第一份工作正是黎万强的下属。
大量人力投入,让米柚收获了一定名气,甚至可以说是小米最有名气的子品牌。按照黎万强提供的数据,目前米柚用户已达到了1500万,其中1100万来自于小米手机。也有媒体报道称,如今米柚每个月的收入接近千万级别。这些收入包括应用商店下载、主题分成、搜索合作和游戏。
当然,未来用户蛋糕越大,小米获得的利润想象空间就更大。身为OPPO市场部人士的金明(化名)对此颇有感叹,“小米已经给深圳手机公司带来巨大震撼,我们不得不谋求转型,目标也正是成为移动互联网公司。”金明说OPPO之所以重做新ROM Color(色彩),也是出于这个战略:新的ROM不仅适用于自家机型,小米2等热门手机也能获得支持。
“当米柚用户从1000万,扩展至3000万、5000万,想一想雷军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做什么?游戏、电子商务甚至SNS都有想象空间。这张蓝图一旦完成,雷军的上市大计也就不愁了。”尽管如此,金明仍然认为他们也有机会,但让米柚用户扩大至5000万,难度比现有任何互联网产品都要大。
因为除了小米手机自带,米柚要通过刷机才能获取,就算有各种官方工具和网友贡献的适应版本,一个普通用户,要想看到米柚橙色的“为发烧而生”这句话,还是要费一番周折,这并非安装一个微信那般简单。
最好也是最快的做法,就是像批发水果一样,“让传统手机厂商,如OPPO 和步步高都预置MIUI”。王自如的想法,或许小米早已考虑过,<font color="#ff年9月,雷军就曾经突然来到深圳,与OPPO CEO陈明永、金立副总裁卢伟冰、康佳手机总经理李宏韬以及深圳一些小手机厂商的老板见面。
据了解,当天参会的人都听雷军热情高昂地推销着MIUI。此前360也曾找过这些厂家合作,雷军固然一方面,是想打消他们做360特供机的想法,另一方面如优美通讯总裁邵国光等,也确实接到过雷军的试探:可否在他们的手机中预置MIUI。不过,雷军的深圳之行,并没有打动厂商,反倒是此后不久阿里找到包括康佳在内的5个合作伙伴,推出了6款阿里云智能手机。
也许小厂家有顾虑,也许雷军担心他们的产品,不能与MIUI很好地融合,总之这个最佳的“批发商路线”没能实现。另一方面,要让更多非小米用户,敢于尝试MIUI,小米的难度可能更大。
亲自到过小米发布会现场的王自如,形容现场人数最多的,正是所谓的“屌丝”。其分析,这可能是因为起初小米的高性价比路线,首先俘虏的就是追求性价比的那一部分人群。以至于小米的崛起,常被形容为“屌丝的逆袭”,就连小米社区内,一个米粉用小米手机拍摄的微电影,名字就叫《屌丝米粉》,而网络上小米的名号,一时间也与“屌丝必备机”,“屌丝神器”等外号挂钩。
尽管,中国互联网内有得屌丝者,得天下的传统,但小米要成为QQ那样,属于中国互联网的全民工具,他们还必须是高富帅和白富美的选择,甚至是不想与屌丝沾边的年龄较大人群的选择。换言之,现在力推品质、格调与时尚的品牌形象,也让小米渐渐不想与屌丝画上等号。
黎玩强就拒绝认为都是屌丝在用小米,他反复强调,小米手机的未来,要朝着越来越好的工艺和品质,更简洁设计靠拢。而对于MIUI,他说“用户数量从来不是考核重点,我们重点考虑的是用户口碑”。
发表于 13-5-26 19:49
疯狂收购背后:阿里不愿说的秘密
& &&&&&从入股新浪微博、友盟、UC、陌陌、丁丁网,到成为高德大股东,阿里巴巴像疯狂地赌徒般四处撒网投钱。而投资分析者认为,阿里巴巴除了抢占入口外,更多的是为了一个又一个的好故事,从而提升其未来IPO的估值。
  那么,阿里巴巴为何需要高估值呢?阿里巴巴又需要多高的估值呢?在多方查询资料及询问投资分析人士后,我的主要观点如下:
  1、阿里巴巴需要高于735亿美元的市值。尽管阿里巴巴已经在去年回购了雅虎手中持有的约20%的股份,拥有了超过50%的投票权,以及董事会超过一半的席位。但回购雅虎手中的剩余股份,进一步削弱雅虎的话语权,对马云和阿里巴巴而言仍然是必要的。因为若阿里巴巴不能在达到条件的情况下回购股权,那么雅虎完全可以将此部分股份另寻卖家。
  但当时,雅虎给出了四个条件:A. 融资毛收入不低于30亿美元;B.阿里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或美国证交所上市,或在特定情况下,在中国大陆上市;C. IPO发行价必须比阿里回购雅虎股份的每股价格溢价110%;D.其中一家全球IPO承销商由雅虎选择。满足上述四个条件,阿里巴巴才有资格回购雅虎持有的约10%的股份。
  阿里在回购雅虎持有的股权时,每股价格不低于13.50美元,根据当时阿里350亿美元估值计算,未来IPO时阿里估值需要达到735亿美元,发行价要超过28.35美元。
  阿里巴巴的IPO计划应当是既定的。而为了顺利地回购雅虎持有的股份,其需要在2015年之前上市,且估值达到735亿美元。
  当然,阿里巴巴和雅虎的上述条款是不是也有可能改变?事实上,来自投资界的消息显示,阿里巴巴和雅虎正在重新协商IPO时股份回购的事宜。雅虎可能不满足于仅仅110%的溢价,而阿里巴巴也有可能想推迟IPO,并尽早回购。这一背景是,阿里巴巴获得了80亿美金的信用贷款,根据披露,其中40亿美金用来回购雅虎的股份。
  2、高负债迫使里巴巴需要更高的估值。因为,阿里巴巴B2B公司私有化,以及回购之前雅虎20%的股份,阿里巴巴借贷过多,并贡献了部分股份。
  根据雅虎披露的数据,至日阿里巴巴长期负债47.9亿美元。
  阿里巴巴有两种方案回购雅虎的股份:
  A.阿里巴巴自己全资回购10%的雅虎股份,依照28.35美元的保底价格计算,若扣除2%的承销商费用,阿里巴巴至少需要付出73亿美元。回购股份简单两者相加,阿里巴巴需要筹备约120亿美元的现金。而若考虑到阿里巴巴的业绩及IPO后市值增长,阿里巴巴在上市之际回购雅虎的股份开始成本较低的。
  B.阿里巴巴在IPO之际(当然要符合条件),先与雅虎签回购合约,然后将这部分10%的老股直接卖给公开市场或其他机构投资者,以融资的金额付给雅虎。但这会影响阿里整体的发行流通股占比和融资金额,阿里巴巴显然并不想让IPO变成还债的工具。
  当然,你会说,阿里巴巴不差钱。阿里巴巴于今年4月30日向9家银行签约,获得了80亿美元的无抵押的贷款授信,这部分贷款包括:一笔25亿美元的3年期信用贷款、一笔40亿美元的5年期信用贷款,除此之外,阿里巴巴集团还获得了一笔总额为15亿美金的3年期循环信用贷款。
  虽然此度贷款很优惠,但阿里巴巴在3年内依然面临了高额负债。所以,假如阿里巴巴能在IPO之时,拥有更高的估值,比如1000亿美元(这可能也是马云心仪的市值),那么,阿里巴巴就可以用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多的融资,以此来偿还债务。
  3、阿里巴巴的业务扩张也需要更多资金支持,从这个角度讲,高市值也是必须的。
  阿里巴巴集团在过去一年中收入和净利润取得了快速增长,2012年净利润达到约9亿美元。但仍无法解决其快速扩张的资金问题。
  阿里巴巴依然面临了来自京东、苏宁、国美以及腾讯易讯的激烈竞争,这些B2C平台同样获得了高额融资或背后有强大实力集团支持。
  阿里巴巴仍然需要在物流、移动新业务等种种方面投资重金。因此高估值绝对是有百利而无一弊。
  假若阿里巴巴估值1000亿美元,暂时不上市,进一步融资的话,可以以极低的股份换取高额的投资;若以千亿元估值IPO,只融资200亿美元的话,阿里巴巴不仅可以将所有的债还清,以买回雅虎股份,还可以有充足的的资金进行布局。但若市值只有600亿美元,那么可融资的额度就变小了。
  所以,对于阿里巴巴而言,只有高市值才是硬道理。
  so,说到这里,你大概也应该知道,阿里巴巴为啥要心心念念地快速购买各种移动项目,点缀他的高市值梦了吧!那投出去的10亿或者20亿美元对于千亿美元的期望市值而言,只是毛毛雨。
  最后,附送一下阿里巴巴近两年快速快速膨胀的数字:
  2011年11月,阿里巴巴曾用5%的股份为代价获得了16亿美元的投资,当时估值是320亿美元。
  2012年5月,阿里巴巴的回购雅虎20%股份之时,其估值上升到了355亿美元,这也意味着半年仅增长10%。
  2013年5月,各投行给阿里巴巴的估值已经上升到了600-800亿美元了,折中取700亿美元,也即是说,一年之内,阿里巴巴集团的估值增长约1倍。
  甚至,有《纽约时报》等媒体就撰文分析称,阿里巴巴IPO的市值已经达到1000亿美元。
  PS:附送彩蛋一枚。新浪在2011年11月曾经通过云峰基金向阿里巴巴投资5000万美元,当时,阿里巴巴估值为320亿美元,目前,按照市值翻一番计算,新浪目前的投资收益是1倍。假若阿里巴巴IPO时市值达1000亿美元,那么新浪若退出,新浪便纯赚2倍。
发表于 13-5-27 22:10
[paragraph]离开网易,丁磊为什么留不住高管?
从2010年开始,网易高管的离职率高得让人意外。每年至少有3位高管离开网易,而且以门户事业部的总编、副总编为主。前副总编方三文于2010年离开创办雪球财经;跟他有过相同Title的张锐离职后的项目是春雨掌上医生;陌陌的创始人是网易前总编唐岩;最晚离开网易的丁秀洪创业做大可乐手机,他走前的职位是网易副总编。
高管离职创业不算稀奇,《创业邦》杂志此前就曾梳理过从各个互联网巨头公司出来的创业帮,腾讯系、新浪系、阿里系等。但网易近两三年如此频繁的高管离职,且主要集中在门户事业部这边,多少让人有些匪夷所思。不少媒体也试图探究: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张锐走前曾在微博宣称,他的离开“无关丁磊,只关理想”。这些高管都选择了创业这种实践理想的方式。一方面,近几年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创业的机会不断涌现,资本环境也好,加上这些人在网易的经历无疑是创业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他们之所以选择了创业,而没有跳到其他公司继续做高管,说明他们确实有创业的理想,希望自主掌握自己的命运。当然,具体到每个人会有不同的离职原因和创业意图。
除去个人因素和创业理想的追求,丁磊和他的网易在频繁的高管离职现象中,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这个问题几乎遭到了大部分离职高管的回避,他们大多语焉不详,“不适合谈这个话题”,“你要去问丁磊本人”几乎是他们统一的官方回应。即使勉强答应接受采访,他们也常常欲言又止。很简单,这对他们没有任何好处。就算他们离开了网易,在这个行业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很容易得罪丁磊,或惹他不高兴。
有人曾向媒体分析,网易公司收入的90%都来自游戏,所以丁磊将业务重心持续倾向游戏,冷落了门户,因此门户事业部高管的激励机制不尽人意。这导致了高管群体性出逃,谋求更好的发展。
在《创业邦》对网易几位前高管的采访中,基本证实了有这部分原因。丁磊本人对门户的创新“既不支持,也不反对”。此前也有消息称,门户事业部总经理李甬离开前,丁磊曾向他无条件赠送价值100万元的网易股票,酬谢他对网易做出的贡献,甚至曾开出准许网易门户事业部提前分拆、管理层获15%股份等条件。丁秀洪也向我们证实了确有此事。不过据说背后还有不为人知的故事。
但激励机制不是这些高管离开的最主要原因。据丁秀洪说,这些高管的收入都还不错。去年离职的前网易副总裁杨斌也说,一定程度上,网易甚至帮助这些人实现了创业原始资金的积累。一位投资人向《创业邦》透露,陌陌和雪球财经背后隐藏着同样一个天使投资人,外界基本不知。此人正是网易前高管,目前也正在创业。
从外界观察来看,网易这几年确实抱着现金贡献最大的游戏业务死死不放,而在其他领域突破不大。有道和网易新闻客户端,算是仅有的几个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问题是,互联网行业早已不是先前的样子,发展演变速度太快,机会和诱惑相对也多,媒体出身的这些人不可能没有想法。但是如果网易只固守原有的阵地,高管寻求创新的热情就没有出口。
接近丁磊和网易的人表示,在网易基本是一言堂。早期网易的很多想法就来自丁磊本人,而他是“谋定而后动”的人,用丁秀洪的话说,一般不乱动。这种性格导致网易错过了很多趋势,比如微博。这样一来,底下的人难免觉得束手束脚,放不开。虽然很多人强调网易的放权文化和授权机制做得很好,但那只限于现有的成熟业务。
在这方面,搜狐已经经历了刮骨疗伤。在、古永铿、等人离开搜狐后,张朝阳对于内部的创新鼓励和放权文化做得比较好。虽然搜狐在几大门户里的优势已不明显,内部相对独立运作的搜狗和畅游却风生水起。
过去的一个多月,《创业邦》采访了网易的几位前高管,他们每个人不同的经历描述,一定程度上可能有助于我们解析网易高管大量流失的原因。
周娟:后来在网易已经没什么挑战性了
口述 | 人人公司副总裁、56网创始人 周娟
我当时创业其实也没有想太多,只想做点事情。坦白讲,我在网易最后半年,很多事情对我来说很轻松,就是我把方法和经验交给下面的人,他们就执行得很好了。而且基本上当时互联网能做的产品,我在网易都做了个遍,很多东西都是我从零开始做起的,再给我一个新产品除非是我特别感兴趣的,否则对我吸引力不够大。游戏除外,因为我不爱玩游戏,就没有去接触这个领域。所以,当时我在网易感觉没有什么挑战性了,觉得不能再这样待下去了。
网易比较有冲劲,我觉得高管出来创业也很正常,说白了就是现在资本环境好,机会也多,比我们创业那会儿肯定是好多了。而且老人走了,新人就会上来,这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从另一方面说,流失这么多高管,确实会有一些可惜。在很多相对比较成功的互联网公司里,网易体系的高管流失度算是比较高的。
我觉得这可能跟丁磊个人和企业文化有一点关系。一个公司的发展一定是跟这个公司的老板相关的,这是毋庸置疑的。老板绝对能决定这个公司最后的发展和特质。现在丁磊可能会有一些改变,但在网易基本就是一言堂。丁磊还是做事的一个人,看事情更重,可能有些人比较难以接受这种沟通方式。
不过说实在的,我其实还是蛮喜欢丁磊的,虽然他有时候说话会很直接或者很强势。我觉得和老板的这种沟通方式会很好,他很直接,而且如果他希望做这个事情,会把权限无限地下放给你。当时我跟丁磊的配合还是很舒服的,他给我很多信任。网易各方面管理比较轻松,没有很多派系,还是比较简单的,基本上就是对用户做好产品。他能够在邮箱坚持这么多年,我也是很佩服的。
我当时在的时候,丁磊的很多想法确实是非常好的,对行业的分析有前瞻性。但是对于高管来说,他可能更希望自己有很多创新的余地或空间。网易这几年在新的互联网产品上,大家没有看到新的创新和突破,基本是以游戏为重心,一定程度上高管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和影响。这种情况下,对有些高管来说,他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创造了相应的价值后,可能就会想自己尝试做一些新的东西了,比如尝试自己创业。
网易早期的时候,互联网行业比较单纯,整个大环境也没有那么多诱惑。但现在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诱惑很大,如果老板没有改变,有可能让下面的人觉得干得没意思。我有时候也觉得挺可惜的,网易在很多大的趋势方面没有把握住,可能移动新闻客户端还是做得蛮好的。
现在56网比较重视内部创新,尊重内部创新的热情,不能完全打压。另外我们希望在一定范围内创新,就是鼓励视频相关的所有创新。如果是跟56网现有的业务或长远的业务发展不搭的,我们就会很好地平衡。假如你要做一个图片的创新,我就会站在投资人的角度问很多问题,怎么跟美图秀秀PK?创新的东西一定是你能够超越别人才可以。
● 网易有冲劲,高管需要创新,出来创业很正常。
● 丁磊是一个做事的人,很直接,很强势,可能令一些人难以接受。
● 网易在一些大的趋势上没有把握住,重心一直放在游戏,高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丁秀洪:丁磊对门户创新既不支持,也不反对
口述 | 云辰科技CEO丁秀洪 曾任网易华南销售中心总经理、网站副总编辑等职务
我在网易待了4年多,去年4月我考虑从网易离职,6月开始创业。我之前在网易分管视频业务,2011年下半年,丁磊决定要大力投入视频,我就接管了网易的视频和娱乐业务。当时我们在调研,网易视频到底该走一个什么样的方向,发现在PC端的机会已经很少了。优酷、土豆、搜狐、奇艺都做得非常好,对手太强大。网易视频做影视剧业务是一个后来者,怎么去跟别人竞争?
所以,我们就把方向转移到移动端。当时移动端80%的流量是来自于iPad,手机端的流量贡献比较小。但是我们判断其实真正的产品就是手机,Pad只是一个家庭移动终端,不太适合随时带在身边。之前三星Galaxy note已经出来了,我认为手机大屏幕会有很大的市场机会,可以玩游戏、看电子书、刷微博、看视频等等,互联网的体验很好。所以我就出来做了大可乐手机。
这几年网易出来创业的人是不少,从2010年开始,大家都感觉到了移动互联网这块的机会,就像当年李善友、古永锵还有龚宇从搜狐出来做视频,他们赶上了那拨浪潮。但到现在为止,大家都还处于摸索的过程中。
至于为什么网易出来这么多人创业,我看网上也有一些分析,说是因为高管激励机制的问题。我觉得收入肯定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比如像这些总编、副总编,收入都是可以的。更重要的,大家确实是都感觉移动互联网有很多的商机,再加上网易之前的管理团队特别稳定,大家也干了很多年,是该让年轻人来试一试了。
这跟网易的文化可能有关系。丁磊比较授权,这些人各自的想法比较多。在网易这个体系里,每个部门的负责人就相当于是个CEO,自己想办法去弄各种资源,这其实对个人的锻炼是挺大的。
网易的上下层级非常简单,没有公司政治,内部的文化相对比较自由。从来不打卡,没有很多的管理,每个业务板块就相当于一个独立公司一样的运作。每年做完你的计划、预算,然后按照你的轨道走就行了,没有太多人来干涉,业务政策都是自己来定。
比如,以前我在网易的领导就是李甬(现粉笔网创始人),他是门户事业部的总裁。我只需要告诉他,我今年要做什么事情,他这里通过就行了。然后我继续怎么做,不需要再向他做任何汇报。而我下面的娱乐版块或视频版块的总监,他们具体怎么做我也很少去参与。除非是遇到大的原则问题,或今年要做哪几件大事,我要盯一下。也就是说,保证了每个层级都有非常大的主动权,每个中心的总监如果要获取内部资源,也是自己想办法跟兄弟部门去争。
对于要上马的新项目,则要看是在预算内还是预算外。如果是在正常业务范围内,做任何东西都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做新的业务板块,就需要提交计划,跟相应的领导去沟通。如果他觉得都拍不了板,就向上反映。
网易新闻客户端是李甬推动起来的。当时我们在想移动端能做什么,什么也搞不了。但是网易最强的是做新闻,那不如就把新闻做好。所以当时专门成立了部门来做移动端新闻。
当然,这些具体的细节丁磊不会管,但总体来讲,他对门户的创新不是那么积极。他一般就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对,你们就做吧,客观上也给了大家一些尝试的机会。因为老丁是要看清楚方向后才做。比如视频,2011年他之所以决定加大投入就是看到优酷的广告收入在增长,觉得视频的机会已经快成熟了,有变现的可能了,才会大力推动。
老丁确实重视游戏,这个没办法,人家挣钱,网易整体收入的90%都在游戏。如果你是老板,投到门户1个亿一年可能挣1000万,投到游戏他就可以挣两个亿,你说往哪里投?其实产品形态就决定了会有这样的差异。
老丁做事情一般就是谋定而后动,一般不乱动,只要一动,他就跟你耗,就看谁能耗得起,他是最能坚持的那种人。他不是最早做游戏的,但是坚持了这么久。做邮箱他扛了16年,中途很多人都已经放弃了。
但是他这种性格也必然导致会失去一些机会。比如微博。从互联网来讲,微博其实是一个非常战略性的产品,从传统的1.0形式做新闻,到网易跟帖的1.5,微博时代就是真正的2.0,这彻底改变了整个新闻内容产生的模式。尤其是对于我们做媒体的来说,肯定会很在乎这个东西。
其实当时内部对微博很积极,想再去追回来。唐岩(陌陌创始人)离职的时候不是说了吗,在微博很重要的这一战,网易基本已经确定被新浪打败了。他觉得未来通过传统1.0的方式来做新闻,越来越难了。
但我们认为是失去了机会,对丁磊来讲,可能觉得是少赔了钱。他可能会想:“你看我这个风险很可控,养了几十个人,网易微博也照样做。我可能没有你那么大,但是我产品也不比你少,至少我没风险。”
其实这些高管走后,对网易未尝不是件好事,人才可以不断地推陈出新,给更多年轻人机会。比如像我们做媒体做了十多年,会有一些这种惯性思维,就会影响一个组织上升。做手机行业我们就是愣头青,按照我们的想法搞就行了,也不管什么传统规则。
这些从网易出来的人都还是非常有梦想的,就是我说得有点二,有点理想主义色彩。就算当时老丁说划出一块项目让这些人单独去做,还是不会留下。只要他们找到机会,都会去二一把,哪怕头破血流,人生总得有这样的精力。以前我们老跟老丁开玩笑,说他当年怎么怎么样,我们也不能留遗憾,到40岁之后我们也可以跟别人吹牛我当年怎么怎么样,哪怕是一个失败的故事都无所谓。其实在互联网行业里做事,很多人都会被激发出一种创业的梦想,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互联网公司都会有人出来创业。
对于丁磊来说,都有个过程。像古永锵他们离开的时候,你想想张朝阳被搞得像什么样子。老板也要成长。现在网易也在做这样一些尝试,就是为了鼓励内部创业、创新。
● 网易上下层级简单,没有公司政治政治,内部文化相对自由。
● 丁磊比较授权,每个部门负责人就相当于CEO,对个人的锻炼很大。
● 但丁磊是谋定而后动的性格,可能会失去一些机会。
● 网易出来的人都带点理想色彩,就算老丁划出一块项目单独让这些人去做,可能也不会留下。
胡琛:网易像一个图书馆
口述 | 团800联合创始人 胡琛 曾任网易有道市场总监
2006年我去网易有道,2010年出来的。我和有道CEO周枫是大学同学,都是清华计算机系的,还有啪啪的。丁磊找到周枫做搜索引擎,周枫就把我推荐过去,我负责品牌和定位,所以我们几个算是有道的创始人,有道这个名字是我想的。一开始先做搜索,到2007年秋天的时候,开始做一些客户端,像有道词典。虽然有道现在广为人知,但其实也很尴尬。真正为人所知的不是搜索,反而是词典,还有现在的云笔记。
当时搜索的机会还是挺大的,即使到今天,也能挣不少钱。360搜索一瞬间就把15%的市场份额拿走了,这个市场太大。所以当时有道是很有机会的。但是搜索需要入口,百度把所有网吧的搜索框基本都搞定了。王小川是我们隔壁班的同学,他的打法是接输入法,后来又做了浏览器。但是网易缺这么一个入口。
网易是门户网站,大家就想做完搜索框放首页不就行了吗?现在网易的首页还有搜索框。但是用户行为习惯不是这样,门户首页不具备无限的衍生量,说白了流量是有限的。比如访问几大门户的用户每天有几百万UV,但是真正使用搜索框的人,可能只有百分之几甚至千分之几,所以你的上限是能算出来的。而且理论上搜索这件事是人们口口相传的,需要很好的体验,在用户之间传播。你的技术和产品实力确实差人家一个台阶呢,没办法。
那段时间网易对搜索的投入特别大,保守估计一年可能有上亿元。一个工程师的月薪是两万元,加上福利可能就两万五,这都是成本,很高的成本。后来,网易对这个事情就不很重视了,因为赌注太大。最后变成,如果继续做搜索,要不要继续花那么多钱?
一开始有道有几十人,后来几百人,但真正分到搜索上的就很少了,百度网页一个部门就一两千人,我们几十人怎么跟上千人比呢?一个产品要想真正胜出,需要具备品牌力、产品力、渠道力这三个因素,但当时网易的搜索确实是不太具备这几个条件。有道词典的产品力就很厉害,当时是唯一有中英文怪词、新词的词库。
后来我觉得搜索这件事,没有浏览器这样的入口,已经很难有翻身的机会了。做搜索是我一个未尽的梦想,这件事情很伟大。但是聪明的人会找到调整的时间点,不会在一个错误的方向继续下去。当时就在想,能不能尝试一些创新,做一个更酷的项目出来。当时正好赶上团购兴起,就出来跟合伙人一起做了团800。
如果从人头数上来说,网易出来的确实比较多。网易有点像一所学校或一个图书馆,你想学什么东西都可以有所参考。在网易相对自由,本身它在文化上就比较温和,不是很狼性的一个公司,不是在急行军。很多事情部门就可以自己做决定,所以在网易本身就有积累,已经有了独立决策的习惯。从另一个角度讲,大公司有它的限制,当里面的人有自己的想法时,会觉得在这个体制和框架下不能自由飞翔,可是他已经学会了飞行的本事,就想出去自己试着飞。
有道是一个独立的公司,网易投资的,几个创始人都有占股。你可以理解为是期权或股份,总之是跟有道捆绑在一起的。网易或丁磊本人以某种方式控股,毕竟他花了那么多钱。
我跟丁磊一直都有联系,有时候会通电话。他最近问我,为什么你们团800的电影票可以卖到18块?你是怎么搞定的?网易后来做了一个网易电影票,但他搞不定价格。其实价格不是我们谈的,是团购网站谈的,他不明白,以为是团800谈的。他还经常问我,要不你回来吧,别在外面折腾了。他让我回去管魔兽,我说我没打过游戏,真不爱玩游戏。
他把精力主要放在游戏这块,后来游戏都不看了,养猪去了。所以网易游戏产品的生命力和下一步发展可能也是需要思考的。他并没有抓住手游和页游的趋势,还在做端游,像《大话西游》、《梦幻西游》都快10年了,这仍然是网易非常高的现金流贡献。一方面可以说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但另外一方面也可能是一件危险的事情。现在大家开始使用碎片化的时间玩手游了。
● 网易相对自由,文化比较温和,不是在急行军。
● 很多事部门可以自己决定,已经有独立决策的习惯。
● 大公司的体制框架决定了无法自由飞翔,但他们已经有了飞行的本事,就想自己去飞。
杨斌:网易人自主命运的意识很强烈
口述 | 纷享科技总裁 杨斌 曾任网易副总裁
我是纷享科技早期的股东之一,创始人罗旭是我之前在网易的同事。这个项目在微博和微信基础上做改造,适用于企业团队内部的沟通协作管理,把所有工作信息做沉淀、归档和检索。当他决定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就过来跟我聊,我觉得这个项目挺好,就入了点股表示支持。当时不存在有天会过来参与运营的这种心思,不然我可能投的股份更多。
后来他一直希望我过去,我就从网易出来了。一方面这个项目确实也值得去做,另一方面我在网易做职业经理人,年龄也超过40了,创业对我是迟早的事。互联网是个高度竞争的行业,是一个年轻人的行业,如果年龄大了还在做职业经理人,可能会遇到瓶颈。到了一定时间,可能需要改变,创业是大家需要改变时都会考虑的一种方式。既然有这么个机会,我就决定过来试一试。
从网易出来创业的这批人,身上的自立意识都很强,想做事的欲望很强,想控制自己命运的意识也很强烈。之前我在网易主要负责市场这块,包括门户、邮箱等整个公司的市场,在网易的几年,我还是得到了很多,学到不少东西。
在我看来,网易高管离职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并不存在特别反常。任何一个公司处于行业的领先位置,一定会有人才的溢出。另外,一个大公司里会有比较成熟的职业经理人文化,这样一个角色在大公司再怎么去做一个新项目,跟自己创业还是不一样的。
创业不仅仅是把一件事情从无到有地做出来。我所理解的创业有两个前提。从产权上来讲,有自己的股份或者公司主要就是你的,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其次,这个项目的创意、产品和商业前景有非常高的不确定性。要想符合这两个条件,在网易内部是比较难的。
出来创业有好多种用意,不一定是在一个公司待得不愉快,所以出来创业。可能他创业的想法早就有了,只不过各种条件不成熟。恰巧在网易待了若干年之后,有了不错的收入,创业有了最原始的资金。再者,创业是需要经验的。在来网易之前,很多人是没有互联网经验的,但是在网易这么多年,有了行业经验的积累。第三,各种契机的推动,比如人脉和机缘等。从某种程度上讲,是网易给了这些人一定的条件去创业,而不是不给他们条件,他们才去创业。
在这些基础之上,可能会有一些个性问题。比如,为什么网易门户出来的人相对比较多?这跟两个原因相关,第一,相对而言,网易的门户业务在整个公司里的权重会更高;第二,门户的这帮人都是媒体出身,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更强一点。当然,外界认为网易出来这么多高管是有问题的,肯定有问题,但我认为这都是正常的。
有人分析,因为之前从网易出来的李学凌、周娟等人创业都比较成功,所以激发了后面这拨人的创业热情。我觉得这两者关联不大。因为他们出去好久了,而且这两拨人之间连共事的交集可能都没有。所以没有必然的关联。
大家之所以想要创业,也不仅仅是因为原来的收入少,或是股权不够。对于一些人来说,很大一个原因而且是决定性的原因在于,希望有做事的自主权。如果仅仅是业务层面的问题,操作起来是没有问题的。而假如现在有什么趋势,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做一做,这个是可以探讨的,但最后做决定还是在老板。尤其是比较重要的产品,一旦涉及到投资额度比较大的,你报预算的时候他可能就会关注。
有些公司实行内部创业,但这是不能自己控股的,自主权就没了。公司的内部创业机制可能解决了激励问题,但是并没有完全解决这些人想掌握自己命运和独立自主操盘一家公司的愿望。换句话说,老板不满意,还是随时可以换掉这些人。
作为一个大公司,它不一定非得依靠通过独立运作的公司才能做成事。比如网易有些小产品做得很好,印象派、网易公开课等等,这些都没有特别的机制,只不过是公司的一部分而已。同时,肯定也有一些不太成功的尝试,这是任何一个公司都有的。
● 创业有很多种动机,可能想法早就有了,在网易待了若干年后,有了不错的收入,累积了最原始的资金和行业经验。
● 各种契机的推动,比如人脉和机缘等,从某种程度上讲是网易给了这些人一定条件去创业,而不是不给条件他们才去创业。
● 内部创业虽然解决了激励问题,但没有完全解决想独立操盘一家公司的欲望和自主命运的欲望。
发表于 13-5-28 20:17
[paragraph]船王的赌-场修炼
能在赢时退场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
美国船王哈利曾对儿子小哈利说:“等你到了23岁,我就将公司的财政大权交给你。”谁想,儿子23岁生日这天,老哈利却将儿子带进了赌-场。老哈利给了小哈利2000美元,让小哈利熟悉牌桌上的伎俩,并告诉他,无论如何不能把钱输光。
小哈利连连点头,老哈利还是不放心,反复叮嘱儿子,一定要剩下500美元。小哈拍着胸脯答应下来。然而,年轻的小哈利很快赌红了眼,把父亲的话忘了个一干二净,最终输得一分不剩。走出赌-场,小哈利十分沮丧,说他本以为最后那两把能赚回来,那时他手上的牌正在开始好转,没想到却输得更惨。老哈利说,你还要再进赌-场,不过本钱我不能再给你,需要你自己去挣。小哈利用了一个月时间去打工,挣到了700美元。当他再次走进赌-场,他给自己定下了规矩:只能输掉一半的钱,到了只剩一半时,他一定离开牌桌。
然而,小哈利又一次失败了。当他输掉一半的钱时,脚下就像被钉了钉子般无法动弹。他没能坚守住自己的原则,再次把钱全都压了上去,还是输个精光。老哈利则在一旁看着,一言不发。走出赌-场,小哈利对父亲说,他再也不想进赌-场了,因为他的性格只会让他把最后一分钱都输光,他注定是个输家。谁知老哈利却不以为然,他坚持要小哈利再进赌-场。老哈利说,赌-场是世界上博弈最激烈、最无情、最残酷的地方,人生亦如赌-场,你怎么能不继续呢?
小哈利只好再去打短工。他第三次走进赌-场,已是半年以后的事了。这一次,他的运气还是不佳,又是一场输局。但他吸取了以往的教训,冷静了许多,沉稳了许多。当钱输到一半时,他毅然决然地走出了赌-场。虽然他还是输掉了一半,但在心里,他却有了一种赢的感觉,因为这一次,他战胜了自己。
老哈利看出了儿子的喜悦,他对儿子说:“你以为你走进赌-场,是为了赢谁?你是要先赢你自己!控制住你自己,你才能做天下真正的赢家。” 从此以后,小哈利每次走进赌-场,都给自己制定一个界线,在输掉10%时,他一定会退出牌桌。再往后,熟悉了赌-场的小哈利竟然开始赢了:他不但保住了本钱,而且还赢了几百美元。
这时,站在一旁的父亲警告他,现在应该马上离开赌桌。可头一次这么顺风顺水,小哈利哪儿舍得走?几把下来,他果然又赢了一些钱,眼看手上的钱 就要翻倍——这可是他从没有遇到过的场面,小哈利无比兴奋。谁知,就在此时,形势急转直下,几个对手大大增加了赌注,只两把,小哈利又输得精光。从天堂瞬间跌落地狱的小哈利惊出了一身冷汗,他这才想起父亲的忠告。如果当时他能听从父亲的话离开,他将会是一个赢家。可惜,他错过了赢的机会,又一次做了输家。
一年以后,老哈利再去赌-场时,小哈利俨然已经成了一个像模像样的老手,输赢都控制在10%以内。不管输到10%,或者赢到10%,他都会坚决离场,即使在最顺的时候,他也不会纠缠。老哈利激动不已,因为他知道,在这个世上,能在赢时退场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老哈利毅然决定,将上百亿的公司财政大权交给小哈利。
听到这突然的任命,小哈利倍感吃惊:“我还不懂公司业务呢。”老哈利却一脸轻松地说:“业务不过是小事。世上多少人失败,不是因为不懂业务,而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和欲望。”
老哈利很清楚,能够控制情绪和欲望,往往意味着掌控了成功的主动权。
发表于 13-5-29 14:59
[paragraph]
阿里物流,名叫&菜鸟&
雷鸣般鼓吹多年后,阿里物流终于到了揭开面纱,2013年<font color="#ff日,阿里物流在深圳成立注册公司,名曰: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马云。
这家公司经营许可项目颇多:物联网软件研究、设计、开发与制作,物联网络技术开发与设计,并提供相关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投资管理、企业管理、投资咨询,经济信息咨询服务。
“菜鸟”一词由来也有意思,据说阿里内部原本计划取名“地鼠”,因为要对应“天猫”——这家公司最大股东为浙江天猫技术有限公司,出资21.5亿,占股43%。或许,“地鼠”与“天猫”是食物链上下游的“零和博弈”,倒不如诚恳些,用“菜鸟”这样足够雷的名字,演绎出低调的奢华以及谦逊。
好吧,先八卦下“菜鸟”股东结构吧:圆通、顺丰、中通、韵达、申通各出资5000万,各占股1%,浙江银泰集团通过“北京国俊投资”,投资16亿,占股32%;而富春集团则通过“富春物流”投资5亿,占股10%,上海复星集团则通过“上海星泓投资有限公司”投资5亿,占股10%。
这样看来,“菜鸟”其实是个高富帅,大公司的大手笔游戏。
至于董事会,阿里集团分享3个席位,分别是董事长马云,以及董事张勇(逍遥子)、童文红,张勇是天猫总裁,也是阿里天网的负责人。<font color="#ff年淘宝拆分后,天猫负责阿里物流建设,这一次张勇也是负责执行者。至于童文红,她是阿里副总裁,负责阿里集团置业方面的事务。提句题外话,她是阿里巴巴第一位前台,从前台做起,一步步做到阿里集团副总裁的位置。
银泰方面在董事会占得2个席位,分别是韩学高与沈国军。值得注意的是沈国军同时也是菜鸟公司的总经理。此外,复星集团亦也有一位董事,他是汪群斌,而富春集团则是由张国标担任菜鸟公司的监事。
阿里物流体系,现在分两块:天网与地网。天网是由天猫牵头负责与各大物流快递公司对接的数据平台,地网则是“菜鸟”,又称“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CSN)”。
“菜鸟”投资的仓储中心,首个落户于金华,具体是“金义都市新区”(金华市辖有义乌、东阳等地)。日,金义都市新区总体规划(杭州)咨询会,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牵线下,马云与金华市委书记陈一新认识,很快便达成合作意愿。11月1日,负责阿里置业的童义红率团考察金义都市新区,一个月后,阿里集团与金华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银泰集团沈国军也同行参加了。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是金华东阳人,也在这次签约仪式。
“菜鸟”将由8个左右大仓储节点,若干个重要节点和更多城市节点组成,大仓储节点将针对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和西北七大区域,选择中心位置进行仓储投资。华东节点最大仓在浙江金义都市新区,而华南则在广州萝岗区。今年4月阿里集团与广州开发区管委会签下高达69亿元人民币的大单。
当然这一次与广州开发区管委会签约的不止阿里集团,还有腾讯。腾讯将在黄浦区建设腾讯华南电子商务总部项目,总建筑面积达19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0亿元。
“菜鸟”在华北节点最大仓,将落户天津。早在日,阿里集团便与天津武清区政府签约合作,该项目投资30亿元,占地1500亩。不过,伴随着阿里物流战略的升级,以及“菜鸟”公司的成立,预计这一项目还将升级,毕竟1500亩的面积在“CSN”野心面前,还是略显不足。
马云之前曾经就CSN做过一番解释:快递只是把物流最后一公里解决掉,如何解决物流配送过程中的仓储配送?中国整个物流基础设施中国依然很差,今天阿里巴巴建立的一套不是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而是整个中国商业的基础设施。把信用机制建设起来,然后建立金融体系,再把这个新渠道直销体系建立起来。
以下是马云在金华会议上的原话:“建国以来我们建设高铁投了多少?高速公路投了多少?但效率完全没发挥起来,因为各自为政,因为这应该是靠市场、企业家去配置的,如何把现在国家投的基础设施利用起来呢?通过数据、仓储、配送,这个起来以后,对商业来讲运转会越来越快。所以我们准备建一个全中国十年以后任何一个地方,只要网上购物,24小时送货到你们家的体系。今天中国有100万快递员,如果我们能支持1000万快递人员很通畅地服务,马路上空车率就会迅速降低,高速公路和地铁能发挥它的通道的力量,这个我们是有兴趣的。”
附:马云在“菜鸟网络”成立发布会的演讲(全文)
&&我本来以为当了董事长以后就不需要再出来,但是没想到当董事长最主要职责就是出台和走秀。但是今天这个走秀是我期待了很多年的,这是一个我们阿里巴巴集团思考了4、5年一直希望建立的事,筹划了很久,但是很遗憾这个是在我不当CEO后才正式把这么大一个项目落地。
&&4、5年来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到底能为中国物流做什么?其实国家在整个物流建设上投入了几十万亿,但是效益并不是很高,随着电子商务高速发展,我们必须在中国提升整个国家社会的效益,生产制造、小企业,如何能够帮所有的货达天下、货运天下。
今天中国物流高速发展离不开我们在座的三通一达,顺丰以及不在的所有物流公司的发展,我记得去年淘宝双十一节做了191亿,这是一个奇迹,但是更大奇迹居然在一天内运出7800万件包裹,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人把自己全家老小发动起来,把这些货送出去,没有让中国物流搞瘫。
但是长此以往中国未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因为现在中国每天2500万包裹左右,十年后预计每年2亿包,今天中国的物流体系没有办法支撑未来2亿。所以我们有一个大胆设想通过建设中国智能骨干网,让全中国2000个城市在任何一个地方能够24小时,只要你上网购物,24小时货一定送到你们家,这是一个伟大的理想。
四年来我们一直不敢下手,这个理想太大,没有人干过,甚至想都不敢想,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国家项目。我们去考察了日本、欧洲、美国,今天在欧洲、美国、日本都没有这样的先例,日本的物流发展非常好,美国物流发展也非常好,但是他们基于IT。
在中国基于互联网、基于电子商务,如何把国家已经投下的基础设施能够发挥作用,如何能够把今天全中国100多万快递人员能够支撑未来再增加的1000万快递人员。从小的来讲,我希望更多的快递人员有尊严,这是一个很好的工作,我希望中国的物流、中国的效率,大家知道中国整个GDP中18%来自物流。但是发达国家在12%,这6个点如果降下来对整个国家经济效益是非常高。
这是一个理想主义项目,这个项目我们不是一年两年做出来,而是准备花十年时间,淘宝花了十年,支付宝花了9年,阿里巴巴花了14年,任何一个有理想色彩的公司必须花十年才能做下来。所以我特别高兴。
我跟快递公司交流过程中,这张网络起来,我们不会抢快递公司的生意,阿里巴巴永远不会做快递,因为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我们相信中国有很多快递公司做快递可以做得比我们好。但是这个物流网起来可能会影响所有快递公司以后的商业模式,以前我们认为对的东西可能不对了,因为它完全基于互联网思考。
所以这是我们希望做的,是人们没有做过的。直到今天为止到底是什么产品、方向怎么样、模式怎么样,一直争论不休,但是我们不争论的是这是一个理想主义项目,不仅仅对我们有影响,最主要对社会有影响,对十年以后消费有巨大影响。这是我的看法。
为什么取菜鸟的名字?我刚刚做互联网的时候,很多人说我是一只菜鸟,但是正因为我们这批菜鸟,马化腾、李彦宏,所有这些菜鸟今天变成不一样的鸟,今天700万淘宝卖家,中国无数小的卖家,所有在网上做电子商务的都是菜鸟,只有菜鸟才能飞向千家万户。笨鸟先飞,飞了半天还是笨鸟,而菜鸟还有机会变成好鸟。我们取这个名字不断提醒自己我们要为对社会有敬畏之心,对未来有敬畏之心,我们希望自己成为一只勤奋、努力、不断学习、对未来有敬畏、对昨天有感恩的鸟。
我们希望通过亿的投资能够翘动几十万亿中国已经有的基础设施,能够把国家基础设施发挥出效应。让我们高速公路、机场、码头充分利用,承担起本来应该有的责任。昨天在股东会上讲也许十年里我们失败,谁都不能保证你一定不失败。但是万一被我们搞成了,我觉得今生无悔,终于作为民营企业参与国家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这是划时代意义。一直以来基础设施是国有企业做,今天我们这些民营企业联合起来希望为这个时代、为这个社会做,今天我们也看到很多国有企业,很多大型企业,像中国人寿、中信,很多金融机构对我们展示出了巨大信心和支持,在这儿表示衷心感谢,后面加入的企业会越来越多,因为这不是为一家企业做,这是为一个时代做。
再次谢谢大家,我还是做董事长,网上说我复出了,做社会化物流不是今天的想法,而是四五年前的想法,只是今天选择了这个秀、今天的出台,这是我们一代人的理想、梦想,谢谢大家!
发表于 13-5-30 11:45
[paragraph]盛大文学狗血宫斗背后
数载之前,大概没有人会意识到,盛大文学的种种纠纷会比它旗下写手们的小说更为跌宕起伏、更加狗血。
从IPO延宕,到起点中文网的创始团队内讧出走,到与腾讯文学对抗,28日又传出起点创始人因盛大举报被刑拘,这像极了一个挖了无数大坑的“宫斗戏”。
5月6日,起点中文网创始人兼董事长吴文辉被传出新动向:其团队已与腾讯完成投资合作协议,负责提供“腾讯文学”的男频内容。吴文辉表态模糊称“无法置评”。此时,距离起点核心团队集体“出走”已经两月有余。
吴文辉团队的离职,被视为起点管理层与资方盛大之间的矛盾的最终爆发。
“我们创造了最大的利润,干的活最繁重,压的指标也是最多的,结果收入却是亏损部门的一半。你说这个活谁愿意干?盛大收入目标是10亿,起点一家压了4.6个亿,占了差不多一半。但是他们聘个总监,年薪就比我们高一倍,理由就是他是新招的。”同是起点中文网创始人的罗立难掩内心的愤愤不平。
文学评论家、原盛大文学研究所所长夏烈认为,这起集体离职事件打破了盛大本来一统天下,无缝对接的表象。“起点中文网这个团队资历非常之深,代表了盛大文学的核心资源,这次出走,给网络文学江湖带来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2011年,盛大文学在国内网络文学市场上,按照收入计算占据了72.1%的市场份额。其旗下的云中书城,截止2012年底,已经拥有多达20多亿册书籍,移动端用户超过1600万。
盛大之外,纵横中文网、17K小说网、逐浪小说网也以各自的特色,吸引相当的用户数量。在各大门户网站的读书频道中,新浪读书的平均月度覆盖人数最多,其次是腾讯、搜狐、凤凰网和网易。此外,豆瓣阅读等一些社交平台,也以文艺为特色分一杯羹。如果只是一个阅读服务提供,盛大文学是没有任何想象力的,盛大文学最核心的卖点,应该仍然集中在“版权运营”上。
目前,网络文学的版权出售主要流向有三个:影视剧、网络游戏以及纸质书出版。
被改编成网络游戏的作品不在少数,知名的就有《诛仙》、《沧海》《鬼吹灯》等。成都梦工厂营销总监吴亚辉对外透露,现在排名前10位的网络小说改为网游,网游公司要向网络文学公司缴纳的授权费起码200~300万元起。影视改编方面,近些年的热门改编剧就有《遍地狼烟》、《步步惊心》、《甄嬛传》、《裸婚时代》、《白蛇传说》、《倾世皇妃》等;线下出版方面,《诛仙》、《后宫》、《鬼吹灯》和《明朝那些事儿》等网络小说,皆被传统出版社挖掘,推向传统出版市场。
侯小强显然知道版权衍生的潜力所在。2008年,盛大文学的版权授权只有个位数,从去年开始逐步爆发,版权授权达到了近100个,同时在拍的影视剧也有将近100个。“去年销量最大的图书你可能不知道,是唐家三少《斗苍穹》的漫画,销量将近1000万册!”他强调,盛大文学不是一个文学网站,而是一家文学产业链公司。
除了阿里集团,几乎所有互联网巨头都向起点创始团队抛出了橄榄枝。而这些竞逐者,也各自有着深切的诉求:网易正力推网易云阅读项目,新浪也谋求在移动端的阅读布局,而雷军的小米此前收购了多看,也是移动阅读方面布局的重要一步。
“腾讯来插手网络文学的内容资源,整个格局就要有大变化了,盛大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将会被缩减。”夏烈说。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看着起点团队出走后留下的空荡荡的办公室,侯小强曾如此感慨。
28日晚间,起点中文创始人罗立传出被公安机关拘留审查,原因是盛大文学举报罗立存在违规的经济行为,其涉嫌20万元低价倒卖千万版权到自己名下的空壳公司。在离开盛大前,罗立担任起点中文网副总经理,离开后与另一位起点创始人杨晨计划推出创始中文网,欲与腾讯文学合作,而此次被拘被业界看为是盛大文学与腾讯文学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值得一提的是,30日上午腾讯文学将在北京召开发布会,对外披露腾讯文学的新战略布局。
发表于 13-5-31 11:52
[paragraph]不是乔布斯的命,别得乔布斯的病
在“乔布斯《遗失的访谈》全文:尘封16年的预见”发布后,不少片段成了微博上热传的金句:“和聪明人一起工作,最大的好处是不用考虑他们的自尊”“追求极致,分享给人类”……俨然管理者版本的心灵鸡汤。我们当然尊敬这样一位创新产品的引领者,但在没有积淀的前提下仅仅cosplay他的表现行为,并非良方。
举个简单的例子。“和聪明人一起工作,不用考虑他们的自尊”,前半句的条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而且总有更聪明的人也嫌你笨,潜意识更看重的大概是后半句的省事。有没有乔布斯的底气是一回事,鼓励与热爱比压迫和恐惧更能提高士气却是事实,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是由普通人去创造不普通。
当乔布斯举着钥匙划花的屏幕、并要求六周内造一个完美的手机出来时,你心里会发出“哈利路亚”的赞美声并膜拜他的极致精神吗?但每次这种极致的背后,是苹果团队从上到下的巨大压力,多少人不堪其辱的离职,还包括位于中国的工厂里工人加班加点的劳动。或者想象一个极端的情况,“长城”也是一款奇迹般的产品,但每寸下都埋着一个灵魂,准备好这么多人了么?
一将功成万骨枯。
何况你并不知道是否也是万骨之一,在挥霍别人的同时也牺牲了自己。
当周遭缺雨少水、荒漠连天时,仙人掌可借顽强的储水能力、凭一身尖刺生存下来,但是当环境改善为绿洲后,同样的策略却会导致它被淹死。“乔布斯”并非处处适用。假若他当年在保持对产品敏锐嗅觉的同时,能更善意地与团队并肩,结果更佳亦未可知。当然,这是种狡猾的说法,因为历史没有如果。
有人戏称,如果有一张“如何毁掉一个产品人员”的行为榜单,“读《乔布斯传》”必名列前茅。如果你仍然觉得自己就是下个乔布斯,请确保身边有一个像沃兹一样足够能干又足够厚道的老好人。如果不是,就别得乔布斯的病。
在林军《盛大盒子:还原一个价值十亿美金的教训》的例子中可以看到,以领导者意志为重的项目不是好项目,而下面我们将看到类似的情况。
以下是苹果公司MobileMe项目组(就是现在的iCloud)前员工Erin Caton发布在上的一篇文章,由@时间线杂志(微信公众账号:TimelineMag)翻译,描述了他当年的亲身经历,从中可一窥乔布斯平日工作的风格:
一位年轻的CEO在自己的初创公司里大发雷霆,像怪兽哥斯拉一样,将满腔怒火倾泻在员工身上。
他在开会时烦躁的摩挲着前额,大声抱怨为什么没有人能像他自己一样聪明。
除非他亲力亲为,不然所有产品创意都要停步不前——他在使出吃奶的劲儿,去模仿刚刚离他而去的他心目中的英雄——史蒂夫·乔布斯先生。
关于史蒂夫·乔布斯,我有两次个人交往的经验,仅供参考。说出来以后,我算是再也不能回苹果工作了:
1、我被苹果雇佣后的头两个星期,某次在公司餐厅的寿司台前排队时,他插队站在了我和同事的前面。
我那时还没见过几个公司高层,问同事:这个烂人是谁?我同事小声说:他就是史蒂夫啊。好吧,我对自己说,史蒂夫有点混蛋。
2、我在MobileMe项目组(就是现在的iCloud)里当一名工程开发项目经理。我们创造出一个超级酷、会重塑苹果品牌的产品,但它的发布糟透了。
事情是这样的。在我和乔布斯之间,还有着3、4层的 Boss 们(谢天谢地……),我们一直在向所有 Boss 反映,很久以来我们都对发布日期很不安,不能如此仓促就发布这样一款重要的产品。
但无可奈何,最高层最终没有采纳我们的建议,似乎不大张旗鼓的发布新品,就不是苹果的风格。我们只能硬着头皮,接着做。
结果,发布当晚果然失败了。我们都已习惯在苹果工作就会殚精竭虑,那段时间自然又是没白没黑的连轴转,想尽力弥补已经出现的漏洞——在办公桌下打个盹,或者住在公司附近的旅馆里。直到事情有所好转。
当一切终于告一段落时,我们(至少有一百多人)被招去见乔布斯——大家简直是抱着上断头台的心情,步行走去那座办公大楼的。
他站在我们面前,大声斥责,说我们应该彼此憎恨,并抱怨说,我们没有全力去做好我们曾哭着喊着要做的事——这真是世界上最令人心灰意冷的演讲。
现在,先不去想,当时能向乔布斯建言的那个为数不多内层圈子里,到底有没有人把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向乔布斯说明过,或者,是决策层中哪一位不够勇敢,没鼓励我们不必非做苹果范儿的发布会不可——因为,这就是乔布斯自己创造出来的系统啊!
他让自己如此可怕、糟糕,以至于一整群明明既天才又勤奋到难以置信的员工,竟遭到如此粗暴的错怪和责骂。
MobileMe的发布如此臭名昭著,不是我们的错,是他自己造成的。
即使乔布斯自己,也并非一开始就是“史蒂夫·乔布斯”。只是在他拥有了一个能转败为胜的伟大公司、和一群不管他干嘛都卑躬屈膝、视他为英雄的粉丝之后,他才变成了大家认识的乔布斯。
他简直在对整个公司实施暴力,好在,至少他还有一长串的成功事迹。
如果,你没有他那般辉煌的历史,就考虑考虑对你的员工们nice点吧。假如你确实也十分成功,那就把这些引以为戒——因为,你能为你的产品所做的最好的事,就是让你的员工敢于告诉你真相,并耐心倾听。
怪兽哥斯拉范儿的CEO,你不可能一人做好全部产品,你需要你的员工,那是一群因为聪明、合格,你才会雇的人。
如果你能尊重并在自己的产品中采纳他们的建议,他们会像人们对乔布斯那样,给于你热爱,而非迫于压力和恐惧。
所以,去真正走入产品团队,温和友好一点,和那些既聪明、又努力为你卖命的员工,一起为你们的产品奋斗。这样,你,你的产品和你的员工,都会好的多。
TimelineMag画外音:换句话说,乔布斯有资格成为乔布斯,因为他不断用成功证明了自己。“没有乔布斯的命,别得乔布斯的病”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发表于 13-6-1 11:58
[paragraph]我们这么努力,也不过是为了成为一个普通人
前不久有条新闻,大意是说有个女孩子以她的成绩考入北大清华没问题。但她从小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深受曾留学法国的母亲“生命的意义在于体验最多而不是最好”影响,决定放弃高考,申请包括哥大在内的大学,并获得成功。新闻下面附上了一张那个女孩子的照片,还很清秀,于是这则新闻就获得大量转载,一片褒扬之声。我没有任何的仇富仇美仇优心理,不过在这条新闻下面我看到的最好的评论还是:我没有皇城根下的家,也没有留过洋的爸妈。我只能咬着牙拼命学习,在千军万马中挤破头,换来一个国内普通的大学,而我还要拼命努力,才能换来一个普通的人生。但这条新闻把千万个我们这种普通家庭却从没放弃努力的孩子,当成了傻瓜。
在上海,复旦附中今年参加高考的不足100人,因还有400人不是保送就是出国;至于神一样的上外附中,今年的参考人数为:10。在北京,人大附中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平时不努力,长大上隔壁。高中时老师总喜欢教育学生,高考就是穿过千军万马去挤独木桥,挤不过的人就掉下去了。高考确实是独木桥,不过这座独木桥早就沦为平民阶层的生存法则,贵族们早就去玩别的游戏了。高考分数发布之后,又会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又会是九百万个家庭的新一轮志愿忧虑,在人家毕业旅行是欧洲美洲还是大洋洲的纠结面前,这一切都显得那样单薄无力。
在之前我为实习去向不明而头疼的时候,一个红三代朋友突然在MSN上告诉我他在证监会银监会跟国开行之间不知道如何取舍。
在我沉迷于看演出看电影看话剧看演唱会的时候,一个过去傻大姐形象的朋友开始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不着宿舍,打听下才知道为了争取保研的时候和前男友复合了。
在我逛街醉酒数星星轧马路一个人出逃的时候,一个过去很好很好的朋友考证券考CPA考CCER忙得不亦乐乎,于是一个月一次的见面都越来越无话可谈。
在我刷豆瓣刷微博忙于跟人吵架吵不过就暗自神伤的时候,一个过去广撒网钓大鱼的朋友开始对男友黏得很紧不再若即若离,只因为男方家里答应出资把两个人一起送出国。
我们这群人,接受着最基础最基本的教育,走在最多人走的那条路上,却一直妄想着和这条路上的绝大多数人不一样,所以经常走着走着就到了岔路上。只是殊途同归,所有的岔路都通向同一个出口,我们却花费了更多的时间。而最让人唏嘘的是,其实一直以来,在别人的眼里,我们本就是一条路上的旅伴。我们经过那么多的努力,也不过就是为了成为别人眼中的普通人,也许还会是自己过去最讨厌的那种普通人。于是我们虽然拿着一样的工资,做着一样的事,有些人可以欣然自得地取悦老板,我们的幸福感却总是来自于某一句突然浮现在脑海的歌词、某一句突然触到泪点的对白和深夜电话那头的那个人。
我常说的是,我们的可替代性都太强了,没有什么事情是非你不可的。朋友要申请忙于写PS,前几天问我,你觉得你最大的优点是什么。事实上这个问题面试的时候也是经常被问到的,估计大家的答案来来去去就那么几个。那么,我真正的优点又是什么呢。我不知道。更准确的是,即使真的能够找到一项技能或者特质被我当成优点的话,很大的可能是下一秒我就又发现在这点上比我更强悍的人,那这个还算是我的优点么。我们能够真正找到强过这世上至少70%的人的东西么。我真的不知道。
昨晚不知怎的宿舍居然集体吐槽,宿舍那个GPA3.8的学霸吐槽说,过去学院那些关于国企民企外企的铺垫真是太多余了,到这个时候才发现有什么可纠结的,谁给的钱多就去哪呗,到哪不是听人使唤,到哪不是给人卖命,到哪不是拿那么一点钱。话糙理不糙。想想周围的很多人,努力挣扎了那么些年,拼命耀眼了那么多年,最后也会穿着西装套裙,衣冠楚楚地去挤地铁挤公交,在CBD的高楼里拥有小小的一张桌子,在远离CBD的老式居民区里拥有小小的一张床。
然后,就这样成为了一个普通人。
发表于 13-6-1 15:35
[paragraph]名人以及睡在名人上铺的名人
正热映的电影《中国合伙人》,与新东方的创业故事渊源颇深。其中有这么一段:邓超饰演的留美青年孟晓骏,面对黄晓明饰演的成冬青的创业邀约,他喊道:“我留下来跟你混。”
这是真事。
当年新东方初具规模,俞敏洪跑到美国和加拿大,想要拉大学同学徐小平、王强、包凡一回国合伙。为“诱惑”昔日室友们回来,俞敏洪每日非常大方地花美元,想让同学知道在中国也能赚钱。三位同窗果真就放弃了在国外顺风顺水的事业。
不过,三人回国的真实原因,俞敏洪也是事后才知道。“我们回来,就冲着你大学四年为我们打了四年开水。所以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粥喝。”
这个春夏毕业季,因复旦同舍室友投毒事件,“感谢不杀之恩”,成为同窗见面、老同学聚会的必恭之辞;但也依然有在雅安地震中拯救了宿舍室友6台电脑、3架单反相机以及一只小乌龟的黄昱舟同学这样的故事,温暖着又一个渐行渐远的校园时代。
事实上,与毕业时分的依依不舍相比,只有经历过岁月的刻痕之后,你才能真正明白,当初的“好室友”留给你的意义。
上下铺里的“同学”情谊
& &上课点名代答“到”,已成为而今许多大学同窗表达“相互关爱”的普遍方式。但对于恢复高考后最早的两批大学生:77、78级大学生来说,在经历了十年知识断层后,他们入学时,表达“同学友爱”的方式,可能是代表同学,去申请更多的学习时间。
而今国家副主席李源潮早年在复旦念数学系时,他所在的班级同学白天上课,晚上去自习室和图书馆,回宿舍后还要挑灯夜读。由于寝室10点半熄灯,同学们都觉得太早,这位领导人当年就作为学生代表去和校长协商,最终将熄灯时间延迟半小时。
即使这样,熄灯后,室友们还是会打着手电筒在走廊里,一起背英文。30多年过去,这位领导人和他的同窗室友,都分别成为中国政界、商界、学界的知名人物,也因此被网友称为“复旦史上最牛班级”。
作家、哲学家周国平和郭沫若之子郭世英的同学故事,发生在更早时期的北大。上世纪60年代初,他们是共同就读于哲学系的室友。郭世英床头的一本《牛虻》,开启了周国平的文学阅读之路。这类世界名著,如《麦田里的守望者》、《在路上》,在当时,只是内部发行,并且只有具有一定级别的干部才有资格买到。
这些通过父亲郭沫若才拿到手的书,郭世英都很慷慨地与周国平分享。
正是这些阅读,使周国平“对现代西方文学和哲学有了零星模糊的了解”。回忆同学少年岁月,周国平这样说:“我从与郭世英的交往中学到的东西,远比哲学系全部课程所教给我的更多,当然也更本质。如果没有世英,我相信我仍能凭借自己的悟性走上后来走的路,但是,因为青春期播下的种子比较单薄,这条路上的风景会逊色得多。”
而在20世纪上半叶,更为紧迫有限的学习机会,给得以留洋的中国学生,赋予了更多“为国为民”的共同使命。
徐志摩就为此与在美国克拉科大学的四位中国室友设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六时起床,七时朝会(激发耻心),十时半归寝,日间勤学而外,运动跑步阅报。”
时间表上还特意加上了一条“晚唱国歌”。
诗人徐志摩当时的室友之一,即后来成为著名考古学家的李济。
室友真的有救命之恩
这是一个在“最阴暗角落里,再度开花”的名人故事。主角是写出“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的高晓松,故事却并没有发生在大学宿舍里。
高晓松因醉驾而入刑时已经42岁了,但在同屋56岁、被判7年徒刑的一位“大哥”眼中,无论年龄还是刑期,他都是“小弟”。牢中伙食清淡,除了馒头,只有清水煮白菜、清水煮茄子、清水煮土豆,毫无滋味,这位大哥把珍藏的一小盒酱豆腐全送给他。“大哥”以“往自己伤口撒盐”的方式每日开导高晓松:“大哥7年都熬得过,你6个月担心个×。”
高晓松后来说,坐牢那半年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而今默多克的夫人邓文迪,当年在留学困顿中,也是靠着大学室友的帮助,获得了在美国第一份体面工作。当时邓文迪在耶鲁求学,她刚与第一任丈夫离婚,生活拮据,只能靠在中餐馆打工赚生活费。她的室友陈永妍见状,将其介绍去了自己老公李宁的公司工作,负责推销运动服和健力宝饮料。
当年的胡适,则是由一位江西老表室友领着进了文学大门。这个室友叫钟文恢,因留着一撇小胡子而得外号“钟胡子”。
1904年,在上海新式学校读书期间,胡适被室友钟胡子拉入“竞业学会”,并受邀为鼓吹“振兴教育、提倡民气、改良社会和主张自治”的白话报纸《竞业旬报》写稿。他先后用几十个笔名在这份报纸上发表文章,从小说、传记、诗词曲、札记,到翻译、新闻、时事评论,什么都写,后来还成为《竞业旬报》的主编。
胡适后来在自述中说:“这几十期的《竞业旬报》,不但给了我一个发表思想和整理思想的机会,还给了我一年多作白话文的训练,白话文从此成了我的一种工具,七八年之后,这件工具使我能够在中国文学革命的运动里做一个开路的工人。”
同学还曾救过同学的命。杨振宁和邓稼先其实做了多年的“好室友”,从战时的西南联大,听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歌曲起,同为安徽老乡的两人便每日一起论辩量子物理学,后来又一起赴美留学。
毕业后,邓稼先回国造氢弹、杨振宁留在美国研究量子物理。1971年,杨振宁第一次访问大陆,提出想见邓稼先。时值“文革”,邓稼先作为反动学术权威,正在青海做“牛鬼蛇神”被群众批斗。后在周恩来亲自过问下,邓稼先因此被“放”,回到北京与杨振宁叙旧。
帮追女孩,也帮带小孩
他曾是中山大学校长,也是中华民国国歌的词作者;他曾留学日本,与朝鲜皇族公主相恋;他曾是中共-党员,也曾是孙中山的秘书;他在日本和一位室友共同爱上一日本女子,他和这名日本女子生下一子,因怕老婆发现,又将儿子过继给了上述室友。
他是戴季陶,他的好室友叫蒋介石,故事中的“儿子”叫蒋纬国。
而今一位国家领导人在北大念书时,则替当时的老同学,而今著名法学家姜民安做过媒。据《民主与法制》杂志报道,姜明安曾经想找一个法律系同级77级的知音,递了一个条子给人家,被人家退回来了,后来姜明安又认识了同级中文系的一个女生,这次他不敢写条子了,就请同学帮他去“递个话儿”。这位领导人当时还是校学生会主席,同中文系接触较多。他“欣然受命”,并且很快传回了话:“姜明安的事让他自己来说。”
曾经的苏联“老大哥”戈尔巴乔夫也受过大学室友的“成人之美”。
戈尔巴乔夫当年死追赖莎,常邀请“女神”来寝室做客,室友特意为戈尔巴乔夫量身定做了一个“日程表”贴在门上,每周某天有一个固定一小时留给戈尔巴乔夫迎接女友。而在这一个小时时间内,其他室友都必须去别处“忙”。
同时为掩人耳目,日程表上,这一个小时的约会时间,被室友贴心地公示为“打扫卫生时间”。
和室友干过的“蠢事”
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里,柯景腾因为组织了一场格斗比赛,而失去了沈佳宜,这是导演九把刀大学时的亲身经历。
“一个白痴学生,办了一场低能的自由格斗赛”,尽管九把刀这样形容自己干的这件蠢事,尽管三个室友纷纷表示这个比赛根本不可能成功,但他们还是愿意一起干这件蠢事:“下场的只有八个人,其中,有四个人是我室友。”
同样干过傻事的,还有李开复和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室友拉斯。这两个当年因买不起机票而在圣诞节滞留学校的穷学生,为省伙食费,从学校食堂搬回25公斤奶油芝士,他们一口气做了20个蛋糕,连吃一个星期,吃到想吐。
终于,李开复和同学盼到了剩下的蛋糕全部发霉、不可能再吃的一天。为此,两人坐地铁到唐人街最便宜、菜量最大的粤菜馆,叫了六道菜,全部吃光以示庆祝。
胡适留学时与室友一度“玩牌丧志”的故事则更像一个黑色幽默。故事是胡适自己说的:《胡适留学日记》中有关“打牌”的记录累计36次,从1911年2月5日至胡适“誓言”戒牌的9月6日为止,他和室友平均每六天打牌一次。在最频繁的七、八、九月,平均不到3天就打牌一次,可谓“三天两头打一回”。
当然,室友的共同爱好,也会有风雅的。比如少将毛新宇,当年就常与室友下围棋,彻夜聊明史。
死敌与“死党”
作为在北影读书时的上下铺同学,多年后,赵薇和何琳这对好友,毫不介怀地在电视里互爆当年“糗事”。赵薇说何琳曾坐塌她的床还坚持不认错,何琳则称“赵薇同学的床下有无数双臭鞋,经常被我们批斗。”
股神巴菲特也有过被嘲笑的岁月。在哥伦比亚大学念书时,他常与室友克莱德互相嘲笑。克莱德说巴菲特:“你的球鞋太烂了,你的T恤太土了,你的外裤太长了,你的内裤太臭了。”
巴菲特马上回击:“你的内裤不臭,可是你的考试成绩实在太臭了!”
如此“人身攻击”下,两人的友情维持了一生。这位后来成为巴菲特一生“好基友”的克莱德,其实是在大学第二年才“递补”成为了巴菲特的室友:巴菲特的前任室友非常用功,看到巴菲特日日在眼前闲逛,考试成绩却比他好,最后他实在看不下去了,干脆搬走了事。
只是,按照当今的标准看,他其实也是巴菲特的“好室友”:感谢这位看不惯巴菲特的聪明、愤而搬走的室友,当年对巴菲特的“不杀之恩”。
发表于 13-6-2 19:53
[paragraph]自拍经济学
2011年,卡西欧推出了一款型号为TR—100的卡片相机,它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一的优势就在于其镜头与屏幕分离,加上机体有个外框,可以把相机支撑起来当摄像头或摄像机。这款相机的设计师长山洋介说,这么设计的目的“是希望打破视频与静止画面的代沟”,但令人意外的是,在相机发布之后,几乎没有人拿它摄像。大家使用它的惯常动作是,把相机的屏幕拧到摄像头这面,使之成为镜子一般,然后调整好角度,进行自拍。
这款机器很快在女孩当中流行起来,并赢得“自拍神器”的名号。当然价格也水涨船高,它刚刚公布的时候,预计价格不过1500元,但很快就被炒到4000元以上,并且断货。卡西欧乐见其成,很快推出两个升级版,TR—150和TR—200,现在它们的价格都在6000元以上,而且还是大受欢迎。在卡西欧淘宝的官方旗舰店上,前者卖出了13000台以上。
把配置一般的卡片机卖到单反机的价格,是佳能和尼康都没有做到的事情,但卡西欧轻松实现了,这足以说明自拍的诱惑力。卡西欧肯定很感谢中国的消费者——要是没有中国女孩对自拍的狂爱,“自拍神器”肯定不会叫得这么响,也到不了这么高的价格。
其实自拍的需求很早就出现了。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年轻人逛街的时候都喜欢拍个大头贴,但只是娱乐而已,而且照片也只是朋友分享。但到了社交网络的年代,一切都变了——女孩们更加自恋,也更爱炫耀,如果没有“神器”拍出最好的照片,还怎么在微博上跟粉丝们混?苏珊·桑塔格以前说过:“很多人要拍照时会忐忑不安:并非因为像未开化的人那样害怕受到伤害,而是因为害怕照相机的不认可。”但今天这个问题已经不存在了,因为相机已主动向你臣服,提供“美颜”等功能。
如果说相机提供“美颜”等功能,还会面临节操争议的话,那么手机上的App提供相关功能,可以说就是肆无忌惮了。看看Camera360提供的功能:“自然美肤、深度美白、清新丽人、香艳红唇、甜美可人”……你喜欢哪一类,滤镜都可以帮你实现。由于手机普及率高,并且图片更易分享,这些自拍(名义上是摄影)App实际上才是更重要的“自拍神器”。可以看看用户数量:现在Camera360拥有9000万用户,而美图秀秀的用户量则在1月份突破了1亿。
事实上,Camera360和美图秀秀这类以自拍为核心竞争力的App极富中国特色。被Facebook以10亿美元收购的Instagram同样以滤镜闻名,但它的核心是分享;Hipsta-matic受欢迎,很大程度是因为各类型的虚拟“胶卷”;Camera360和美图秀秀的核心则在于提供各种各样的美化效果——这点完全是从本土化需求出发的,外国人学习不来。当然,他们也不能继续说中国的创业者是Copycat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人的创意的确不少。担任美图秀秀的董事长。他的主要任务是,帮助美图秀秀推出一款自拍手机Meitukiss。蔡文胜在自己的微博上公布了这件事,他说:“美图秀秀的手机用户超过1亿,加 PC 累计用户超过3亿,就是 1% 的人要买也很厉害喔。”这款手机的配置现在还没有公布,唯一可以确认的是它前置摄像头的像素将达到800万——以前,还没有其他厂商这样尝试过。 现在可以想象的使用场景是:一个姑娘拿Meitukiss拍好图片,用Meitukiss上专属的美图秀秀软件进行处理,然后发布。问题是,它的硬件和软件还会有哪些独特的地方?它们的协同是否会产生更让人惊喜的结果?在手机硬件越来越趋同的背景下,单靠一个App打动人们来买手机似乎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而且,在目力所及的范围内,以“自拍神器”为营销重点的手机越来越多了。 更糟糕的是,没有多少人愿意别人知道自己使用美颜手机。试想一下,当你好不容易拍了一张图片,处理完,然后发到微博上,却发现微博上的“小尾巴”显示“来自××美颜手机”,那会何等尴尬、何等扫兴!
唯一的问题可能还是商业模式。作为硬件的“自拍神器”可以卖钱,作为软件的“自拍神器”则很难从用户那里收钱。目前,Camera360还没有想出盈利的方法,而美图秀秀则更多是从PC端上的程序获得广告等收入。
不过,雷军以软件为基础做手机的路径,给了不少人启发。就在前不久,美图秀秀的投资人蔡文胜重出江湖,担任美图秀秀的董事长。他的主要任务是,帮助美图秀秀推出一款自拍手机Meitukiss。蔡文胜在自己的微博上公布了这件事,他说:“美图秀秀的手机用户超过1亿,加 PC 累计用户超过3亿,就是 1% 的人要买也很厉害喔。”这款手机的配置现在还没有公布,唯一可以确认的是它前置摄像头的像素将达到800万——以前,还没有其他厂商这样尝试过。
现在可以想象的使用场景是:一个姑娘拿Meitukiss拍好图片,用Meitukiss上专属的美图秀秀软件进行处理,然后发布。问题是,它的硬件和软件还会有哪些独特的地方?它们的协同是否会产生更让人惊喜的结果?在手机硬件越来越趋同的背景下,单靠一个App打动人们来买手机似乎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而且,在目力所及的范围内,以“自拍神器”为营销重点的手机越来越多了。
更糟糕的是,没有多少人愿意别人知道自己使用美颜手机。试想一下,当你好不容易拍了一张图片,处理完,然后发到微博上,却发现微博上的“小尾巴”显示“来自××美颜手机”,那会何等尴尬、何等扫兴!
发表于 13-6-2 20:01
[paragraph]史玉柱教你洞察人性7大招
史玉柱已经退休,但江湖依然流传着史玉柱的传说。毫无疑问,史玉柱是一个理科出身的营销天才,他对人性深刻的洞察力以及对人性弱点的把握在这个圈内无出其右。而他到底有哪些洞察人性的妙招呢?
1、孝顺需求
人性:孝顺父母、长辈
原理:送礼需求扎根中国文化
具体案例:脑白金定位为礼品,包装设计定位为礼品,最早报的产品剂型是胶囊+胶囊,一红一白两粒胶囊。后来报批过程中发现这样的剂型有问题,这个产品不适合送礼,因为这个产品体积太小,重量又轻。报批后又突击修改了,改成了胶囊+口服液,改的目的还是为了把体积变大一点,做送礼市场。
2、情绪需求
人性:喜怒哀乐
原理:网络游戏随机性
具体案例:随机性会深刻影响玩家的情绪,好事会让他更快乐地玩游戏,坏事会让他想在游戏里得到补偿。
为什么打麻将好玩呢?因为它除了随机还有努力。人类所从事的所有活动,都有随机性。只要是游戏,比如打麻将。据说成都打麻将的劲头,全国人都钦佩的,而麻将这个游戏的最大特点就是随机。
俄罗斯方块也是这样,因为你始终不知道下一个出来的会是什么形状,这也是随机。赌-场也是,如果没有随机,就不会有人那么热衷了。因此只要是游戏,就有随机性。
3、友情需求
人性:为游戏中的好友花钱
原理:网络游戏需要互动
具体案例:在游戏里打拼世界的人,闯天下的人,他可能没有钱,他可能是个学生,但他很会玩,他和有钱的大哥玩得很好。就让有钱的人为他花钱。一般人都是有良心的,你为我花钱了,这个大哥需要帮忙,我肯定是两肋插刀。所以他两个关系就更好,关系更好大哥就更愿意为周围的人花钱。
4、男女情感需求
人性:男方为女方买单
原理:游戏玩家需要荣耀
具体案例:在情人节时候,在游戏里,卖玫瑰花。游戏里1块钱人民币1朵玫瑰花,制造成本为零。卖玫瑰花,是说让男的去买,献给女孩子。开始的时候,有的人就买99朵,献给一个女孩子,只要他一献花之后,马上游戏就有公告,“谁献给了谁99朵玫瑰”。这下大家就在那拼起来了,就开始有人买999朵,最后就9999朵。因为游戏里面一旦他喜欢那个女孩,有时候他就不在乎钱。有的人对自己花钱很抠,他对别人是不抠的。所以大家就拼,看谁更爱自己游戏里的另外一半。那天卖玫瑰花就卖了可能有5000万。
5、荣耀需求
人性:获得他人认可
原理:马斯洛自我实现需求
具体案例:玩家来游戏内心深处第一的需要其实是想获得其他人的尊重,要获得荣耀。
在这里,我要说个事就是我们的上电视,从它推出到现在,效果一直都非常地不错。当我们的电视单为荣耀服务的时候,我们电视的作用还是很大的。
上电视是很简单的事情,只是在屏幕的地方说一句话,但玩家还是很在乎的。这是我们的一个小小的发明,但它在满足玩家需求的方面远远超过其他很多功能。由此说明荣耀对玩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6、眼球经济
人性:眼见为实
原理:人是视觉动物
具体案例:脑白金正式投放之前,让策划部拿着设计的脑白金盒子到终端点,到药店去,与其他的药品、保健品放在一起,就放一盒,然后在门口调查消费者第一眼看到的是哪个产品。开始的时候看到的没有脑白金,于是就改,经过几番修改之后,再调查发现一大半的消费者进了商店一眼瞄过去之后,大多数的消费者说是脑白金,这个包装盒才定下来。对于消费者来说,往往最先跳入眼帘的产品就是他要购买的产品。后来发现,三盒放在一起最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7、记忆咒语
人性:记住一个陌生的品牌需要时间
原理:重复就是真理
具体案例:广告,它其实是一个投资。它在消费者大脑里面,是对消费者大脑做的一项投资。
如果你广告语老变的话,一年两年就变个广告语,那前面的积累就全丢掉了,前面的投资就等于全浪费了。脑白金广告打到大概第五年的时候,在消费者脑海里面,一提起“送礼”,他就和“脑白金”不自觉地开始画等号了。
以上内容选自《史玉柱自述,我的营销心得》
发表于 13-6-2 20:1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13-6-3 11:15
[paragraph]富翁、精英和穷人为啥都要送孩子出国留学?
近日同一帮老友聚会聊天,没想到他们谈得最多的是西方的教育。说起美、欧、澳等国的教育质量、大学排名与专业出路,简直如数家珍。听得我这个海外归来的博士都插不上嘴。席间偶尔有一位说自己不准备送孩子出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幻西游创始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