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book pro mc700128GB SSD固态硬盘最快启动:www.gutaiyingpan.com

性能差距达60%!13款128GB固态硬盘横评分页浏览| 05:01&&&&【 原创】 作者: | 责编:孙玉亮&&&&&
&&& 在过去的2012年,SandForce主控在低端市场完胜,Marvell主控在中/高端市场左右逢源,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星主控牢牢把握高端市场。进入2013年,新款主控全面崛起,影驰、闪迪、海盗船等新品避开高端市场的锋芒,主攻中端128GB市场。
性能差距达60%!13款128GB固态横评
&&& 128GB固态硬盘是当今主流,它起到良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不再像64GB固态硬盘那样容量憋屈,同时继承256GB固态硬盘的大部分性能。因此该区域成为厂家的试金石,它们将新型主控最先应用在128GB固态硬盘,并以最大的力度进行推广。
&&& 在重兵云集的128GB固态硬盘当中,有三座难以逾越的大山,它们是全球性能排名三甲的OCZ Vector、三星84OPRO、浦科特M5P。它们或拥有极致性能的主控,或拥有超一流的固件编写能力。当然它们过高的售价也将大部分用户拒之门外,新款128GB固态硬盘正是将高性能和低较好的衔接在一起,专打高端固态硬盘的七寸来谋求生存。
&&& 今天,我们汇集了13款低/中/高三个档次的主流128GB固态硬盘进行横评,其中中端达到7款。这预示中端128GB固态硬盘市场的争夺最为激烈。
&&活动---三星SSD回帖免费拿:
:&&&&&&&&
频道热词:&&&&&&
精彩内容推荐
固态硬盘评测热点
排行 文章标题
TOP10周热门固态硬盘排行榜
商家报价:
19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商家报价:
16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商家报价:
商家报价:
19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商家报价:
商家报价:
商家报价:Macbook Pro 升级 SSD 固态硬盘+数据转移完全教程
最近 SSD 固态硬盘降价非常猛,小编也终于没有能够忍住,最近入手了一块镁光 Crucial M4 128GB 的 SSD 固态硬盘。选择镁光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镁光本身就是存储颗粒的大品牌,并且使用的是自己的存储芯片,不是像其他一些厂商那样买别人的颗粒套上自己的壳子。从一些媒体和网友的评测来看,镁光 Crucial M4 所采用的主控芯片在垃圾回收方面表现不错。镁光价格很公道,128GB 很多商家报价都在750元左右,笔者这片仅仅花了745元就拿下了。不过笔者买完了之后才发现三星的830系列 SSD 也降价到差不多的价位了,今天淘宝上甚至有报价740以内的,可见 SSD 固态硬盘的价格大战已经正式开始。根据笔者所看到的一些资料,从读写性能来说,三星的 830 系列在很多情况下确实比镁光 M4 要强一些,但目前比较广泛的一个共识是三星的主控芯片表现不如镁光的 Marvell。而选择固态硬盘,主控芯片的表现是非常重要,甚至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个参考指标。所以,即便是三星降价了,镁光 Curcial M4 也不一定就失去了性价比。小编对 SSD 固态硬盘研究不深,不好向大家非常肯定的推荐到底选镁光还是选三星,大家不妨在评论区提出自己的观点。当然,上面的都不是重点。本文的重点是教大家如何给 Macbook 安装 SSD 固态硬盘,并且将原来硬盘的数据完整的转移到新的 SSD 硬盘中,我们的目的是不重装系统,连软件都不重新安装。有了 SSD 之后,小编打算彻底抛弃 Macbook Pro 原配的光驱,因为在过去的两年中,我发现光驱使用次数根本不超过15次,摆在那里实在是浪费空间。所以,这篇文章的方案就是将新买的 SSD 固态硬盘安装到原来光驱所在的位置。至于为什么要将 SSD 安装在光驱位而不是原来硬盘的位置呢?原因也很简单。因为 Macbook Pro 硬盘位拥有一个叫做「SMS」的突然运动传感器,它的功能就是在笔记本意外跌落的时候在瞬间将磁头收回以防止在跌落过程中震动划伤盘片,可以有效的保护数据的安全。SSD 压根儿没有盘片,所以也不怕跌落,因此还是将原来的传统机械硬盘放在原有位置比较好,毕竟数据才是最重要的。但是该方案也有一个缺点:光驱位的 SSD 硬盘不支持 OS X 的系统深度休眠。所谓深度休眠就是在电池完全耗尽之后自动关机时,系统会将原本保存在内存中的数据转移到硬盘,这样连接电源之后可以从硬盘读取数据转到内存再唤醒机器,让电脑恢复到自动关机前的状态。如果把 SSD 放在光驱位就无法使用这个功能。但是笔者觉得这种情况很少出现,所以即使没有这个功能应该影响也不大。如果你也采用这种方案,记得要在终端里执行两条命令。第一条是禁用系统的深度休眠模式:sudo pmset -a hibernatemode 0第二条是删除掉系统中所保留的内存镜像文件,这个文件的容量和内存容量相等,笔者的内存是8GB,删除这个文件之后,意味着 SSD 就会多出 8GB 的可用空间。sudo rm /var/vm/sleepimage其实,部分厂家推出的硬盘有自带跌落传感器,比如希捷的 Momentus Laptop 系列笔记本硬盘就有一个叫做 G-Force Protection 的功能,它也能在你的电脑意外跌落的时候保护数据。如果你原来的机械硬盘就是这种的话,就可以直接将原来的硬盘安装到光驱位,并且推荐安装在光驱位,因为据说硬盘自带的跌落数据保护有可能和苹果的 SMS 功能冲突。这样的话,SSD 装在硬盘位,就可以使用深度休眠了。但是,如果你之前没有升级过硬盘的话,那么 Macbook Pro 原配的硬盘都是建议安装在硬盘位的(没有听说 MBP 原配硬盘有自带跌落数据保护功能)。要将 SSD 安装在光驱位还需要一个专门的托架,这种托架在淘宝上基本都是几十块钱,笔者这个就只花了75块钱,纯粹三无产品(无包装无品牌无售后)。目前还没感觉到对 SSD 有什么影响。好,下面我们开始安装硬件!硬件安装首先,你需要准备一把比小螺丝刀还小一号的螺丝刀,十字的。建议大家购买一套维修手机的螺丝刀套装,有了这套装备之后,拆 MBP 所有东西应该都没有问题了。将 Macbook Pro 关机并断电之后,拆掉后盖上的所有螺丝,然后将后盖打开,电脑内部就一览无余了。接下来小心的拆掉 Macbook Pro 上原配的光驱,注意首先抠掉连接在主板上的数据线(一根是硬盘的,一根是光驱的,建议都抠掉),然后拆掉固定光驱的螺丝,注意扬声器部分的螺丝也需要拆掉并且将扬声器取下来才能顺利取下光驱。抠下这里的这两根数据线拆掉固定扬声器的螺丝,注意右边还有一颗,没拍上现在光驱就可以轻松的取下来了记得将这两个小东西拆下来安装到托架上接下来,将 SSD 装进光驱位托架,并将整个儿安装到光驱位,并连上数据线。将装有 SSD 的托架安装到光驱位,连上数据线硬件安装到这里就基本结束了,大家可以先将底盖装上不拧螺丝开机测试,进入系统之后识别到 SSD 硬盘再拧螺丝也不晚。下面我们进入数据转移阶段!数据转移网上有很多 Macbook Pro 升级 SSD 之后的数据转移办法,比如通过 Time Machine、磁盘工具恢复等等。这些方法表面上看起来都没什么问题,但实际情况往往并不是如此。比如笔者安装完硬件之后才发现,我原来的硬盘容量为250GB,SSD 只有 128 GB,并且之前没有用过 Time Machine,也没有第三块移动硬盘来做数据中转,还不想重新安装系统,因为我装的软件实在是太多了。总之,使用 Time Machine 和磁盘工具进行恢复的方法都不太可行或者很麻烦,我相信大家在升级的时候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方法,用一款叫做 Carbon Copy Cloner(官方网站)的软件解决了难题。通过这个软件,你可以选择将系统文件或者经常读取的数据,比如应用程序拷贝到 SSD 中,对于一些不常用的目录或者数据,则不用转移(拷贝),继续让它们留在原来的硬盘里,这样就避免了因为 SSD 硬盘容量不足,需要第三块移动硬盘来中转数据的问题。另外这款软件的强大之处还远不仅如此,它甚至可以在 SSD 中创建一个 Recovery HD 分区,这是一个隐藏分区,其目的在于你可以通过网络安装 OS X Lion,或者在系统损坏、不能启动的时候进入这个分区进行恢复操作。另外,即便是你的 SSD 硬盘容量大于原来硬盘中数据的容量(其实笔者删除掉很多数据之后就已经是这样了),比如你原来的数据只有120GB,SSD 容量有128GB。但如果你原来的250G硬盘只有一个分区的话,也非常不建议使用磁盘工具的恢复功能,仍然推荐你使用 Carbon Copy Cloner 来转移数据。因为使用这个功能必须要满足的一个条件就是源分区要比目标分区小,而在这里虽然是源硬盘的实际数据比 SSD 容量少,但分区却比 SSD 的128GB大,所以根本不能使用磁盘工具的恢复功能。要想恢复就必须先调整分区大小,根据笔者的测试,调整分区大小非常耗时,笔者等待了接近40分钟发现还没完成,并且也没有进度条显示,就干脆放弃了。…将 SSD 硬件安装完毕启动电脑进入系统之后,首先需要打开「应用程序——实用工具——磁盘工具」,大家也可以按 control+空格键,然后搜索磁盘工具启动。然后在磁盘工具界面左侧选择你的 SSD 固态硬盘,右侧选择「分区」,并点击分区下面的选项,选择第一项 GUID 分区表,点击「好」之后再点击「应用」,在出现的对话窗口中点击「分区」。一定要选择 GUID 分区表为 SSD 分区确认创建名为 SSD 的分区接下来,在磁盘工具左侧选择你刚刚创建的 SSD 分区,右侧点击抹掉,类型选择「Mac OS 扩展(日志式)」,并确认抹掉,这一步将快速对 SSD 进行一次格式化,并准备好文件系统。现在就可以使用 Carbon Copy Cloner 软件来转移数据了。如果你使用的是 OS X Lion 并且想要在 SSD 上创建一个 Recovery HD 分区的话,可以启动 Carbon Copy Cloner 之后按快捷键command+2进入Disk center(磁盘中心),左边选择 SSD ,右边选择 Recovery HD,然后点击 Create a Recovery HD on SSD(在SSD上创建一个Recovery HD分区)。如下图所示:点击 Create a Recovery HD on SSDSSD 上的 Recovery HD 分区创建完毕接下来拷贝数据,在 Carbon Copy Cloner 的主界面中,左侧选择源磁盘(笔者这里是 Mac),右边选择目标磁盘(SSD),并勾选需要拷贝的数据。笔者建议首先全选,然后排除掉不必拷贝的目录,比如下载目录(用户/你的用户名/Downloads)、你存放电影、音乐或程序安装文件的目录等等。总之让需要拷贝的数据保持在 SSD 固然硬盘容量之内就行了。选择完毕之后,点击界面右下角的 Clone(克隆)开始拷贝数据。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了,笔者拷贝了97GB的数据共花费时间1小时25分钟。数据转移完毕很多果迷觉得数据转移完毕之后就没什么事情了。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要做…将 SSD 设置成你的启动磁盘。方法是关闭电脑,按住 option 键再开机。进入 Recovery HD 之后,点击左上角的苹果 Logo——启动磁盘,将启动磁盘修改为 SSD 再重新启动,之后系统就都会直接从 SSD 启动了。你会发现系统启动速度非常快,从未有过的快。SSD到底有多快?很快!我简单测试了一下,使用之前的原配硬盘启动 OS X Lion 系统需要51秒的时间,更换成 SSD 之后,总花费时间为19秒。从系统启动速度上,你立刻就能感受到 SSD 的优势并且爱上他。笔者并没有对我的镁光 M4 128GB 和原配的 256GB 硬盘做详细的性能比较测试,只是简单的使用 AJA System Test 测试了一下。发现使用传统的硬盘读写速度都在70MB/s以内,SSD 的写入速度最低也有160MB/s,读取速度更是接近250MB/s。当然,镁光 M4 实际上远不止这个速度,因为笔者的2010款 Macbook Pro 所支持的 SATA 2 根本发挥不出来 SATA 3 标准的镁光 M4 SSD 性能。并且我测试的时候也没有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仅仅是随便测试了一下。
但不管怎样,SSD 都是非常非常值得升级的,性能提升明显比单独升级内存效果好很多(当然现在内存这么便宜,没理由不升级),开应用程序基本都是秒开。尤其是现在降价的这么厉害,SSD 已经非常具有性价比了,强烈推荐近两年的所有 Macbook Pro 以及 Mac mini 用户升级。
(本文来源:果迷网
没有相关新闻
跟贴读取中...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手机48小时评论排行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MacBook Air 128GB 容量日常使用是否比较紧张?
打算买一台MacBook笔记本 ,手头有10000元,在网上看了不少资料,好像都偏向于推荐MacBook Air ,性能应该足够吧。现在纠结于是买MacBook 128G SSD的还是256G SSD,128G如果另外装个虚拟机加Windows7(为了在必须使用Windows的情况下使用,如网银),日常使用是否会比较紧张?因为网上很多文章都说MacBook Air 基本升级空间为零,所以不知是否应该追求8G内存?另外,大家买MacBook 一般是通过什么途径买的呢?现在可能考虑在卓越买,不知是否靠谱?PS:第一次买苹果产品,主要是比较看重Mac OS,之前用Win7。平时基本不玩游戏,浏览网页、看电影、偶尔写写代码。经常尝试各种软件,下载大量资料、视频。
当然,在使用方面可能也会考虑比较合理的搭配,像大家推荐的SSD 加外置移动硬盘可能比较适合我吧,为了增加一倍的SSD容量付出的费用不成比例。
按投票排序
11寸128G用户用了一年多表示毫无压力。日常只用MAC,网银使用虚拟机装XP,大量资料全放移动硬盘,做开发时偶尔会外接显示器。最凶狠的时候用她剪过片子,我对不起她。AIR在淘宝最便宜,其次amazon等,其次苹果官网,其次实体店
12年128G air表示容量尚够,建了三个虚拟机(ubuntu,bootcamp win7,OS X 10.6),存放了8G左右的音乐5G左右的图片和各类代码,1G左右的电子书,尚有剩余空间大约10G。(图上貌似有彩蛋)(图上貌似有彩蛋)如果题主嫌128G硬盘不够,可以买低配的Air(大约7k出头的样子),然后去淘宝买一块256G的air用硬盘,2k左右,把自己的128G硬盘卖给奸商还能省好几百。我问过app store,Air自己换硬盘后不影响除硬盘外其他部件的保修。我自己的解决方法是raspberry pi+移动硬盘做了个Time Capture。优点是便宜,缺点是速度慢,大约8M每秒的样子。
如果你要「下载大量资料、视频」还要装虚拟机或者双系统,那 128G 肯定是不够的,256G 也只是勉强凑合。条件允许的话上 512G 才是王道,或者如果经常固定在某个地方使用的话可以考虑买个 NAS 网络存储器,容量可以在 TB 级别。比如我是 512GB SSD + 2TB NAS 网络存储。内存的话,看你的应用场景 4GB 足以。购买途径的话,如果价格不是问题,考虑到是第一次买苹果产品,优先实体苹果店、其次苹果官网、再次苹果授权经销商,然后考虑卓越京东这种三方网站,淘宝垫底。
硬盘是一个永远不够大的东西,钱也是一个永远不够多的东西。256G 比 128G 贵大约 2k 。2k 可以买大约 4 个 1T 的 USB3.0 移动硬盘,根据经济情况自己掂量吧,反正我觉得买 256G 的不值。另外,别在Mac电脑装Windows系统,否则整个 Mac 电脑都浪费了,损失相当于6k+(因为Win笔记本大约4k,硬盘还大)。非要用网银的话,挂个 15G 左右的虚拟机 XP 足够了。当然,如果你经济条件允许,可以忽略我的回答。update:这是她装完 iWork、iLife 和虚拟机之后的状况。除此之外,还装有 QQ、旺旺 等杂七杂八的东西,游戏有 Braid、Limbo、Botanicula。反正她不用 Adobe CS6,我觉得再装个 FCPX 剪片子都没问题。这是她装完 iWork、iLife 和虚拟机之后的状况。除此之外,还装有 QQ、旺旺 等杂七杂八的东西,游戏有 Braid、Limbo、Botanicula。反正她不用 Adobe CS6,我觉得再装个 FCPX 剪片子都没问题。update2:有知友提到方便问题,这个我也想到了,只是前面没说。MacBook Air 机身是挺方便,但还得带电源适配器这么一块砖吧?随身携带的砖块个数为0和1之间“麻烦值”差距较大,因为要有专门的口袋去分配(否则怕把主机压坏),但1和2(砖块个数)之间“麻烦值”差距就相对小很多了,两块砖可以放在一个口袋嘛。使用的时候挂着就挂着,就当它是鼠标或者电源适配器了,况且 USB 3.0 呢,剪片子也刷刷的。所以我认为如果不是很有钱的话,多花2k买这么点方便也不是很划算。
10000元你为何不选择Retina Macbook Pro呢?我的RMBP,128G的SSD,把平时常用的装上,虚拟机用的Parallels Desktop+Win TinPC,用了三个月,现在总共还有80G空间。要说够还是够的,但是同意上面的说法,硬盘是永远不够的,我现在的歌之类的都是放在SD卡里,另外在外置硬盘备一份。否则硬盘早满了,其实不放电影和音乐在SSD里,120G完全够了。银子足的话,还是推荐硬盘大点的,但是128G不至于不够用,只是不够方便而已。银子不够的话,SSD加SD卡,买个64G的SD卡,能扩充很多,注意SD卡里的资料备份就是了。
mba的128g够不够主要取决于用途是什么:首先对于一个128g的ssd,如果将其作为数据存储盘是绝对不现实的,所以128g够用的前提是有一个额外的存储盘(专门存放电影 音乐 照片 安装文件 这些数据。。。)对于一般用户,在日常主要的操作是:上网,电影,下载,音乐 和
游戏 。。。上网使用浏览器,电影音乐下载也只是一个程序,所以在数据都在存储盘的前提下,128g是完全够用的。对于游戏,mba的性能决定了其注定不可能运行大型游戏,所以这点对于存储方面基本没有压力。还有另外两个需要考虑的因素,网银 与 ios设备:在国内有些网银只支持ie浏览器(招商银行的专业版只有windows版本),所以还必须使用虚拟机或者bootcamp,如果安装的是windows 7 or 8的话,预留的空间至少是20g有些用户喜欢将ios程序de安装文件保存在电脑上,对于一个64g的iphone,安装文件+备份大小有可能超过40g综上所述,128g是够用的,但是用起来难免会空间紧张。。。另外对于1w以下的macbook,12年的13寸 retina macbook pro 拥有更好的屏幕(air的屏幕是所有macbook里面最差的),个人觉得这个性价比更高。。。
看上去和我使用习惯差不多128G肯定不够 128G+移动硬盘 虽然便宜 但电脑可能没有闲置空间 移动硬盘就得挂在电脑上离不开了 时时刻刻都带着移动硬盘还是有点麻烦 除了容量问题还得考虑下方便嘛
不然干嘛买air256G严格来说也不够用 但相对来说是比较合适的
装完虚拟机 存资料 然后还有一些闲置空间 不至于出现下载时还得先删东西的情况 电影视频什么的比较大 放电脑里太奢侈啦 也不一定要随身带着 放移动硬盘里比较好 准确的说是256G+移动硬盘哈电影视频不保存在电脑里还有一个好处 方便用时间机器来整机备份 省的设置排除文件夹了 电影太大备份慢而且没什么必要 512G太贵太不划算了
买的话 淘宝上可以找到香港代购挺便宜 但是只有一年的保修 国内行货是整机保修一年 主要部件三年买行货的话 当然是啊 靠得住而且相对便宜点 但无论什么渠道买 都建议购买applecareplan延长保修 苹果的硬件问题主要是换新 万一停产了 直接换下一代产品 还是挺值的 毕竟三年内换电池的可能性还是挺大的 电池性能降到80%以下 苹果都是给免费换 自费的话一千多另外虚拟机就很方便很好用了
实在不推荐双系统 麻烦而且浪费空间 附图供参考
电脑里软件有两百个左右 文件主要是图片 PDF 安装程序
两个虚拟机 xp+win8电影放在外置硬盘里
我去年九月底买的MacBook air,8G内存,i7,256GB硬盘。bootcamp了win7 64位双系统。我给win分配了80G,剩下的是OS X的。我和题主的需求除了我不写代码基本完全一样,我也超级喜欢搜集资料。所以我单独给mac配备了一个1TB的硬盘,希捷的,记得买的时候不到610。现在用起来的感觉就是,win的所有软件都装在C盘下,感觉好别扭,但又极少用win所以忍了。Mac没必要那么大的地方,系统占得不多,平时用的资料其实都到不了20GB,剩下的全放在硬盘里,感觉也挺方便。新出的air好像降价了,所以10000好像可以买和我同样配置。我觉得目前使用没有任何带不起来的感觉。我没追求大硬盘而是买了i7,8GB原因是硬盘可以外接,而处理器和内存不支持增加。希望我的经历可以给题主参考。
用Mac就要有抛弃Windows的觉悟,我现在是12年中版的MBP 13',自己把500G硬盘换成了128G的三星830。我现在拿旧硬盘配个盒子做TimeMachine,外加存储视频,大型的安装镜像等等东西。感觉空间还是很足够的。
64g无压力的路过。前提是专本专用。只用来办公,真的就是办公,32G都够了。看片什么换台电脑好了。
-我的配置是:MacBook Pro 固态硬盘240GB+机械硬盘500GB。如果你要买MacBook Air,硬盘最少要买256GB的配置(128GB是极度不够用的),再搭配其他存储方案。话说MacX上13寸的港行高配AIR也才8398呀,,10000的预算够再搭配个别的存储设备了。-
2011中 2G/64G乞丐版路过。没有囤电影的习惯,看了就删或者存移动硬盘,音乐都转m4a了,只有一些文档,pdf,code,图。其实很想要个128G的,做个WIN7双系统,我坚信这配置win下还是能玩dota的(暴露了),2G内存跑虚拟机还是慢,网银无压力倒是,改天淘宝个128G的ssd换上。
资深程序猿,自称,差不多9k入手AIR11。硬盘128G,内存和cpu都升到最高。。很好用啊。带咖啡馆低调奢华有内涵啊。。。特别是我屏幕上都是代码。。。在下全能程序猿、攻城狮。。现在还兼职运营。。。。。开ps修下图啊,切图改logo完全无压力。网银的话,我基本用alipay和招行信用卡。连工行都用safari可以直接登录了。。消费没试过,因为都用招行信用卡(基本只有京东和线下消费买东西才用它)不然都用alipay了。然后装个virtualbox..开起来也好快。。基本用下开农信银行等比较落后的银行采用的。。。很少用虚拟机偶尔用而已。。手势及快捷键花点时间熟悉下很好的。。。我妹说看我用air11的手势表示很帅。。。。我弟弟也买了air13.。。但是我觉得还是我的air11好。。起码应该算同等性能的全球最轻薄的了。。跟我手机差不多了。。。现在出门都是带个邮差包即可。。以前用t400背个好重的大背包那个累。。。
不够,有前车之鉴
128完全够了,主要看你怎么用它……觉得不够添置一个移动硬盘不就好了……
看了LZ的使用需求,Air的性能绝对足矣。不过拿Air的SSD储存大量视频资料的话,有点暴殄天物的感觉,有移动硬盘就好。我自用13' 128GB Air,除了重要和常用资料文件存在电脑里,其余都备份在移动硬盘上,性能和存储绰绰有余~
不紧张。大量不常用但体积大的文件(照片视频音乐),全部丢在家里的NAS上。NAS本身支持Time machine,还可以平时全系统备份Air。
如果一直生活在有网络的地方,然后重要数据全部放移动硬盘的话,128G肯定是够了的。
直接上图,,,,空间刚好够用,直接上图,,,,空间刚好够用,
我是来回答网银问题的,原来很多人都不知道Safari+QQ浏览器是可以解决大多数网银使用的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macbook pro mc700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