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起什么作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园林调研报告总结篇一一、基本情况(一)蔬菜生产情况1、蔬菜种植情况:全县约有蔬菜种植总面积2400亩,其中:种植基地面积约20xx亩;县城区周边农户零星蔬菜生产面积约400亩。主要种植青椒、茄子、土豆、无筋豆、大夹豌豆、冬瓜、南瓜、苦瓜、白菜等品种,年产量约20xx-2300万斤,其中:种植基地年产量约1750-20xx万斤;县城区周边农户零星蔬菜生产年产量约250-300万斤。2、蔬菜种植基地情况:全县有集中成片蔬菜种植基地4个,分别为隆盛五一村生产基地(约300亩,年产量约260-300万斤)、隆盛三家店村生产基地(约250亩,年产量约220-250万斤)、象山永乐坝蔬菜生产基地(约800亩,年产量约,700-800万斤)、回马长江坝生产基地(约650亩,年产量约570-650万斤)。(二)蔬菜需求情况据测算全县城区日均蔬菜需求约为11万斤以上,年均蔬菜需求总量约为4000万斤—4500万斤。我县生产基地仅有20%左右(320-350万斤)销往本县,蔬菜需求缺口约为3200-3700万斤。(三)市场营销情况1、县城区蔬菜批发经营户情况:县城区现有蔬菜批发商7户。其中5户为专业蔬菜批发商,其批发量占市场份额约80%。进货渠道主要为、成都、绵阳,其中:由进货蔬菜占80%、成都占15%、绵阳占5%。另外2户批发商(隆盛五一村生产基地,象山永乐坝蔬菜生产基地)其批发量约占市场份额的20%。4个蔬菜基地生产的蔬菜约20%在县内销售,80%销往、达州、重庆等地。2、县城区蔬菜零售经营户情况:县城区约有330户固定个体菜商。其中老城区约有200户,新城区约130户,主要集中在县城区6个农贸市场,租用固定的摊位销售蔬菜,其销售量约占市场份额的80%。县城周边农户零散流动菜商约80-100户,日均入市销售量占比不到市场份额的1%。县城区超市零售蔬菜有4家,进货渠道主要为(80%)、成都(15%)、绵阳(5%),日均销售量约为2万斤,市场占比约为20%。(四)与周边市县蔬菜价格比较情况二、导致我县蔬菜价格偏高的主要因素(一)蔬菜生产面积偏少据统计,全县蔬菜生产面积约2400余亩,其中专业化生产面积约为20xx亩,占83%。其余的400余亩为农户零星生产。而相关标准规定人均蔬菜生产面积应不低于0.04亩。县城区现有常住人口按12万计算,蔬菜生产面积应在5000亩左右。(二)蔬菜生产品种偏少从我县象山永乐坝蔬菜生产基地看,该基地生产面积约800亩左右,常年生产的蔬菜主要为种植技术要求不太高,单产较高、易种易收的品种。如:冬瓜、南瓜、苦瓜、土豆、无筋豆、大夹豌豆、白菜、青椒、茄子等10多个品种。因基地无储藏设施,加之又集中上市,本地市场无法全部消化,往往只能采取低价竞争方式向外地销售,给人力、物流、市场销售都带来不小压力,因此经营效益一直不好,基本处于保本微利的境况中。(三)生产条件落后从我县现有的蔬菜生产基地看,普遍缺乏滴灌、连动大棚等基础设施,无法生产反季节蔬菜,设施蔬菜生产、精细化蔬菜生产的比重不到20%,致使生产企业盈利水平不高,长期处于低水平重复状态,生产力不强。(四)无专业的蔬菜批发市场目前,我县尚无专业的蔬菜批发市场。现有蔬菜批发业务主要集中县城盐桥街周边的临街门市和街道上。但因场地狭小,拥堵不堪,缺乏冷储等保质保鲜设施,损耗极大。门市储存量小,增加了物流成本。再加之我县门面租金高,与纵横农产品批发市场门市年租金比较,纵横农产品批发市场门市年租金约为180元—200元/平方米,而我县盐桥街门市年租金则为1200元—1500元/平方米,每平方米租金高近7倍,极大增加了蔬菜流通成本。(五)蔬菜批发销售环节层层加码3、超市零售蔬菜加价情况:超市零售蔬菜在进价的基础上加价约为10%。其价格一般为市面零售价的60%左右。这对平抑蔬菜价格过量偏高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六)旅游人数剧增,市场供求原因导致价格偏高我县实施优秀旅游城战略以来,以中国死海为龙头的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总人数逐年增加,据统计从20xx年-20xx年,我县旅游总人数从138.2万人增加至557.4万人,旅游人数的逐年增多导致我县蔬菜供不应求,由于市场供求原因导致蔬菜价格增高。(七)组织领导和价调基金功能弱化近年来县蔬菜办由于机构改革等原因,名存实亡,基本上没有发挥作用。蔬菜价格调节基金形同虚设,功能尽失,完全由市场供求来调节蔬菜价格,从而导致我县蔬菜价格长期高于周边地区。三、关于解决蔬菜价格偏高的几点建议为有效地抑制住我县蔬菜价格偏高的现象,让广大消费者吃上质优价廉的放心蔬菜,我局建议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解决。(一)建设专业蔬菜批发市场在县城区建设专业蔬菜批发市场,减少流通环节,批发市场要完善冷储保鲜分拣加工等基础设施,提升保质保鲜水平,降低损耗和门市租金成本,扩大仓储周转量,降低物流成本。建议市场选址在太吉、殷家沟等区域。(二)支持扩大蔬菜种植规模,完善蔬菜生产设施改善生产条件,增加蔬菜生产品种,适度生产反季节蔬菜,提高蔬菜自给率达70%左右。一是提高全县蔬菜生产面积。全县蔬菜生产面积应不低于5000亩,其中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场主集中连片的生产面积应达到4000亩左右。政府在涉农资金扶持方面可以给予一定倾斜,以增加我县新的蔬菜基地,拉动蔬菜产业的发展。二是把握政策,加大帮扶,提高现代化生产水平。把握国家、省、市涉农项目资金扶持方向,进一步加快已建和新建蔬菜基地建设,依托基地积极向上争取相关项目支持资金,建设滴灌、连动大棚等现代化种植设施,提升设施蔬菜的生产比重达50%左右。三是建立蔬菜产销信息库,按需增加蔬菜种植品类。利用互联网技术为蔬菜生产提供较为精准的产销信息,积极对接省市,了解市场需求,按照需求引导支持基地增加生产品种,满足更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四是支持蔬菜品牌建设。相关部门要支持生产基地建立蔬菜品牌,严格执行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原产地标识认证、驰名商标获取制度。推动蔬菜生产走品牌化、集约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发展之路。五是设立蔬菜办和价调基金。设立县蔬菜办,专门负责引导蔬菜产业发展。设立蔬菜价调基金,充分发挥价调基金对价格波动的平抑作用,确保蔬菜价格在合理区间波动,维护市场稳定和产销利益关系良性互动。(三)招引培育市场主体,支持发展社区连锁便利店一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有实力的专业经营企业,或在现有的商贸流通企业中选择培育市场主体参与蔬菜产销经营。提升市场经营的规模和集中度,走品牌化、电子商务、连锁直销的路径。二是按照统一标识、着装、店面装饰,价格信息天天公示公开的原则。依托社区、居住小区大力发展社区连锁便利店。纳入便利店销售的蔬菜、水果、鲜肉由公司统一配送并制定合理的零售价格。三是积极推广互联网+,搭建o2o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区域电商平台,逐步开展净菜、高端水果同城购业务,让便利店成为看货和配送终端。四是逐步扩充便利店的服务内容,增强其服务便民功能和生存能力。一是开展代缴水费、气费、代充电话费、代充电费、代购网络商品、代购火车票、飞机票、代订餐饮、代办家政服务。二是参与社区公共管理,代社区发布公告信息和居民信息诉求反馈等服务。五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依据各自职能制定对连锁便利店的支持协助政策。如帮助免费培训员工,给予房租补助、项目申报、授权有关经营服务项目等。让便利店真正起到便民惠民的作用。园林调研报告总结篇二一、行业简介(一)行业定义、基本概念园林行业主要可以分为市政绿化、地产园林和生态修复等三大类。其中市政绿化主要指的是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城市公共、小区休闲基地、生态湿地等园林工程或事业单位附属的园林工程等项目。地产园林主要是由房地产公司投资建设的高档小区、别墅、酒店、度假村等周边园林绿化建设项目。生态修复绿化工程主要指通过人为购建植被,对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主要是开采后的矿场废址、开凿公路和铁路等裸露的山体边坡等)进行辅助修复,从而使其逐步恢复或逐步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目前,地产景观和市政绿化项目占园林绿化工程市场容量的80%以上。(二)我国园林行业发展历程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企业在计划经济下开始发展,并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逐步发展。发展的雏形是苗圃生产,发展壮大靠的是政府实施的园林工程的市场化。迅速兴旺借助的是政府投入以及社会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投入的迅速增加。新中国诞生以后,不少城市人民政府把原来仅供少数人游玩的场所,改造成公园绿地。1952 年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建筑工程部,召开了全国第一次城市建设工作会议,城市园林绿化进入恢复和有计划、有步骤的建设阶段。全国各地开始新建公园,加强苗圃建设,进行道路绿化,并开展了工厂、学校、机关等单位以及居住区绿化工作。一些城市为了园林建设工作的需要,组建了园林工程处、绿化处等园林建设单位,这些单位是我国城市园林绿化行业成立最早的园林施工企业。1959 年12 月,建筑工程部召开第二次全国城市园林绿化会议,确定了城市绿化工作的重点:广泛开展种树活动,实现城市普遍绿化;贯彻园林绿化与生产相结合的方针,继续发动群众,发展苗圃,全面开展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在这十年间,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在不断发展壮大,到1959 年园林苗圃已达9182 公顷。城市工作若干问题的指示》,从此,城市园林绿化事业有了明确的固定资金来源,为以后园林绿化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以后企业的创建、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1978 年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各城市都要搞好园林绿化工作,要大力发展苗圃,尽快做到苗木自给,逐步实现城市园林化。从此,全国开始了大规模地苗圃建设和苗木培育工作。至此,全国省会城市和其他大城市基本上都成立了园林绿化公司。1982 年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召开了第四次全国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会议,确立继续把普遍绿化作为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重点,继续加强苗圃建设,从此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进入了高-潮。1989 年全国园林绿地总面积已增至381,129 公顷,这一数字是1975 年的6倍。一些重点城市的园林公司不断得到发展和壮大。1992 年国务院颁布了《城市绿化条例》,使我国的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真正步入了法制化轨道,保证了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同年,建设部在全国开展了建设园林城市、园林单位、园林小区活动,狠抓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管理、城市外围的大环境绿化建设、城市公园和动物园等为重点的城市公园建设,加强了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强化园林科研与园林工程管理,提高城市绿化水平,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的整体管理水平。在这个时期中国私营的园林绿化企业相继诞生。林绿化企业总量超过5 万家。1995 年7 月建设部下发383 号文件,颁布实施《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和《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标准》。为进一步维护城市园林绿化市场秩序,建设部于2015 年5 月印发经修订的《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标准》,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市场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建设部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工作规程》等规定,2015年8 月建设部印发《建设部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申报和审批工作规程》,进一步规范了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申报和审批工作规程。3、蓬勃发展时期(2001年至今)7.89 平方米。巨大的市场培育了大批的城市园林绿化企业,使得这个时期成为城市园林绿化企业发展最快、数量增加最多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一些国有企业也纷纷改制,把过去的绿化工程处改制、重组,组建成股份制的园林绿化企业。国务院会议以后,各地加强了城市绿化的监管,提高城市绿化实效,坚持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突出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注重园林规划建设的布局的合理性、规划的科学性,加强了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了国家重点公园和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制度。各地通过强化城市绿化全行业指导与监督管理,实行了绿化工程招投标制度和园林工程质量监督制度,确保城市绿化质量,提高了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管理的标准,进一步规范了园林绿化的市场秩序。二、园林行业发展概述(一)我国园林行业发展现况1、行业集中度低,变革正在酝酿我国园林企业可以大致分为两类,即体制出身和民营出身。一是由园林局下属事业单位改制设立的企业,它们资产规模、资金实力、技术水平相对较高,人才储备丰富,与政府部门有着历史渊源和广泛联系,在政府公共园林项目领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而受制于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该类企业在社会投资项目领域(如房地产园林行业)竞争力较弱。109.38亿元,平均分别为8782万元和1.07亿元。其中,2015年营业收入超过三亿元的仅有5家,占102家企业总收入的18.02%,表明我国园林绿化企业整体偏小,少数企业相对较大。2、区域内竞争激烈,跨区域经营仅为少数截至2015年6月23日,具有城市园林绿化一级资质的企业共411家,具有城市园林绿化二级以上资质的企业2000余家。全国各地区园林市场竞争并不平衡,绝大多数一级资质企业均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其中浙江省、江苏省、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内分别拥有73、60、58、37、24家一级资质园林绿化企业,占到全国总数的61.31%,而甘肃、青海、新疆等7个省(区)尚无一家一级资质企业。5根据《2015年六家联合行业调查报告》统计,82家被调查企业中,仅有48家在外省市设立了分支机构,19家在外省市设立了4家以上分支机构,其中仅有3家(北京东方园林、广东棕榈园林、杭州萧山凌飞)年营业收入超过了1亿元。根据《2015 年六家联合行业调查报告》统计,102家被调查企业中,82家设立了分支机构,25家在外省市设立了4家以上分支机构。其中,仅有3家(广东棕榈园林、杭州开天、陕西红叶)年营业收入超过了2亿元。发展跨区域经营,可以一定程度上消除季节因素对主营业务的影响,有力分散市场过于集中带来的经营风险。3.上市破除资金瓶颈,行业格局有望蜕变我国目前大部分园林工程施工项目经双方约定,由发包方按照项目进度分期付款。业务规模的扩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资金的周转状况。其中包括市场开拓和方案设计时的资金运用、投标中及中标后的保函及保证金的资金运用、主要材料备料的资金运用、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补充正常的周转资金(发包方支付工程款与承包商实际发生的款项支付之间往往存在时间差)以及完工、竣工验收及结算后的质量保证金等。由于园林行业资产结构主要为流动资产,难以抵押贷款,因此资金瓶颈是园林企业发展壮大的另一个障碍。而融资渠道单一有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困难,使园林企业很难快速发展壮大。这种“大行业、小公司”的局面有望随着上市公司的增加而改变。目前园林工程每年市场容量2000多亿元,东方园林、棕榈园林和绿大地等已先后上市。在上市公司中,已经形成了“南棕榈,北东方”的格局。棕榈园林的业务主要在长江以南的华东和华南地区,而东方园林则主要集中在华北和华东,绿大地90%以上的业务集中在云南省。由此可以看出西南市场区域性竞争激烈,还没有形成区域性龙头企业。随着上市公司的增加,公司融资渠道打通,资金瓶颈不复存在,人才也有望可以聚集,苗木基地得以扩大,接单能力将迅速提升,行业格局必然会发生巨大变化。更远得看,大型企业的发展壮大和落后小企业淘汰出局,并促使行业发生全面整合,从而出现若干大型公司。(二)我国园林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园林行业标准体系不完善6一个行业的标准化程度,代表这个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自1992年建设部开展创建“园林城市”和2001年国务院召开城市绿化工作会议以来,我国园林行业标准化虽然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存在标准化程度很低、标准体系结构不合理、系统性不完善、标准体系总体发展不平衡、标龄过长、技术含量低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在建设部已颁布的近1200个标准当中,涉及城市园林绿化方面的不到20项,仅占1.7%。我国园林绿标准体系未能涵盖风景园林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专业领域,难以真正反映行业的结构和特点,尤其在资源和生态区域等方面的关注不够。有的领域发展快,标准比较全面,有的领域标准少,例如花卉领域标准多而全面,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安全、管护标准却很少。有些标准随着行业的发展,许多内容已经满足不了需要,比如,市场管理、项目管理、招投标管理、施工设计以及风景园林师制度的确定等都应该有进一步的改进。随着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快速发展,建立健全园林绿化行业标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2、缺乏专业化的行业协会和中介咨询机构在市场经济运行中,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作为政府、市场、企业之间联系的纽带,具有政府行政管理不可替代的作业。协会可以利用其组织优势和组织效率,为政府提供准确的行业信息,协助政府实施园林国内扶持政策,行业协会还可以通过与国内企业的沟通,协调园林产品国内国际市场价格,加强与国际联系,帮助行业开拓国际市场,拓展生存空间。从我国园林行业看,目前基本没有或尚缺乏能统合各方面的实力,代表各方面利益与要求的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园林企业的发展要依赖整个行业的进步。我国有待大力培养育和发展专业化的园林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协助政府帮助园林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难题,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3、缺乏行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效益的系统研究计量,以便比较具体地反映绿化的经济效益,这是确立园林行业的作用、地位,促进园林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4、注重园林建设,轻视养护管理“三分建,七分管”养护管理是园林绿化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一种长期、反复的工作,园林绿地的建成并不代表园林景观的完成,只有高质量、高管理的`园林养护,园林景观才能逐渐的形成与完美。在我国很多城市绿化建设中,经常可以看到“重建轻养”现象,能有上亿元的建设投入,却不考虑日常维护上的投入,使得辉煌一时的国际或国内“一流”,维持不了“一流”的水平,发挥不出“一流”的效益。(三)我国园林行业发展前景我国园林绿化水平在2001年开始迅速发展,一方面,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城市居住舒适感和房地产消费升级的要求刺激了园林绿化率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国家城市规划政策和“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等标准也让地方政府在城市建设中重视园林的营造,这是园林行业可能出现“井喷式”发展的外在动力。1、政府公共投资稳定增长,市政绿化发展前景光明园林绿化建设对于一个城市是至关重要,成为评价一个城市人居环境、生活水平、生态建设等的重要指标。发达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不仅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和满足感,而且有利于招商引资和旅游开发。因此,越来越多的城市、县区将园林绿化建设作为发展规划的重点之一,不断加大园林绿化的投入。其中园林绿化投资占到35%以上。全国城市绿化固定资产投资额从2001年的163.20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649.90亿元,8年间增长了近3倍。县)越来越多,直接带动了园林绿化产业的发展。2、房地产园林快速发展,空间依然巨大房地产园林景观是衡量生活品质的新标杆,也成为当前开发商给地产项目增加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园林设计的创意在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好的创意能够使园林景观有持久的使用寿命和艺术寿命,成为了楼盘包装的主要卖点,往往能够带来“投入一元、回报五元”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的驱动下,住宅区园林景观的投入越来越大。截止2015年,中国有城镇居民6.07亿人,到实现“全面小康”的2020 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5%~60%,城镇居民将增长到8亿至8.5亿人。在此期间约有近2.5亿左右的新增城镇人口需要解决住房问题。同时原有城市人口同样存在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2015年末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不到27平方米。根据建设部要求,2020年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要达到35平方米,以2020年中国8亿城镇居民的保守数字计算,将增加住房面积80亿平方米,房地产投资额按照每平方米2000元计算,房地产投资高达16万亿元,对应1600亿房地产园林投资的市场空间(按2%的比例)。因此中国房地产园林仍将保持持续发展势头。3、政策赶不上变化,园林标准将越来越高的规定》(1993年)、《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管理办法》(1995年)、《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标准》(1995年,2015修订)、《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2000年)、《国家园林城市标准》(2000年)、《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2000年)、《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2001年)、《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年)、《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2015年)、《国家重点公园管理办法》(2015年)等配套的部门规章和相关规定。更进一步,这些政策也对公共绿地面积、城市绿化覆盖率和城市绿地率提出了明确的指标:到2015年,全国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平方米以上,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4平方米以上;到2015年,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6平方米以上。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和实施将有力的推动我国景观园林行业的发展。中国园林行业与国际园林行业比较分析2011-4-8 11:17:08 郑州沁园春花卉租赁公司我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自东方体系在此诞生已有四千年历史,其中从宋至清作为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期,名园举不胜举。但是我国现代园林行业发展相对较晚,虽然发展速度在一步步加快,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在园林行业标准体系方面国外先进园林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技术标准规范体系不仅程度高,而且完善合理,在新优品种、新材料、新产品开发上有着成熟的经验。而我国建设部已颁布的近1200个标准当中,涉及城市园林绿化方面的不到20项,仅占1.7%。有的内容已经与现在园林绿化快速发展内容相悖。在行业协会和中介咨询机构方面发达国家园林行业具有专业化的行业协会和中介咨询机构,能够充分满足园林企业信息及知识的咨询。为企业发展出谋献策。我国园林企业在遇到发展难题时缺乏专业化的机构进行可以咨询。我国有待大力培育和发展专业化的园林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协助政府帮助园林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难题,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在园林建设和养护方面美国等西方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追求环境质量的量的同时,更加关注的是质,在园林建设日后的养护问题上可以说为我们做了榜样。据美国园林苗圃协会数据推算,2015年美国园林景观产值达到582亿美元,其中,,35%的产值来自于园林工程建设,7%的产值来自于园林设计。58%的产值来自于园林维护保养。我国则注重园林建设,轻视养护管理。上百亿园投入建设中,却忽视日常维护上的投入。一直都在建,短命园林工程却很多。此外,我国园林行业大型企业不多,而且科研能力薄弱,创新能力不强。自主品牌意识弱,苗木的规格与质量无保障,盈利模式单一,持续发展的能力不足,这些都不利于企业成长与发展。与国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园林行业相比,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制度和管理上不断的完善,在技术和品质上不断地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缩小差距,同时促进我国园林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园林专业作为近几年的新兴专业,自然无法像教育之类的老牌专业让人知晓,大多数人对园林技术专业表示很陌生。但随着人类的发展,城市化的不断成熟,园林就开始慢慢进入人们的视线乃至生活。作为园林技术专业的学生,我认为让更多的人了解园林、认识园林是很必要的。因此,在假期期间我便做了个,其中涉及了园林的含义、基本的信息、培养要求以及特殊、专业前景、就业方向和就业分类等。调查地点调查方式此次调查方式主要以向路人随机询问为主,网络调查为辅。调查人员为了全方位的了解人们对园林的了解,所以此次的调查人员涉及年龄面较广,包含了中小学生、大学生、在职人员、中老人员等。通过此次调查,我发现第一无论是大中城市还是小县城,人们对园林的认识仅仅留在表面,没有深入的认识、了解园林。大多数人们只知道园林和树木有关,可以美化我们的城市。但这只是园林作用的一个小小方面;第二,对于城市化越发达的地方,人们对园林更为的重视,领导人也或多或少的知道园林对于一个城市的意义。反之,城市化越落后的城市,对于园林实之又少,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当一个城市发展得足够好的时候,人们才会把多余的钱力、财力用于城市美化建设、用于园林方面。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1.园林,顾名思义,首先要有“林”,不仅有林,而且要有花圃、花坛、草坪、草地等。总之包括树木花草在内的绿地布局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绿化设计的原则是通过个体植物的观赏特性,组织构景意境。如先布局具有独立观赏意义的单株植物、行树、绿篱、树丛、树群、花圃、花坛、草坪、草地等,然后再考虑环境变化特点和风景点的意境要求,加以有机的组合,构成具有不同画意的绿地。2.山水是园林结构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一园之特征,山水相依,凿池引水,尤为重要。我国古代造园家,最懂这一道理,他们视水为陆之眼,陆多之地注意保水;水多之区善于疏水。不仅懂得引水构景,且善用水改善环境与气候。江村湖泽,荷塘菱沼,蟹簖渔庄,水上产物不减良田,既增收入,又可点景。园中山石常与水交融组成美妙境界。所谓“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就是讲的这一道理。园林叠山理水就是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特别是中、小城市有山水凭藉的园林,尽可能做到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城因景异,方是妙构。构筑假山叠石是一门艺术。如北方工人流行的山石结合的“十种基本形式”:安、连、接、斗、垮、拼、悬、剑、卡、重。江南一带流传的“七字诀”:叠、竖、拼、压、钩、挂、掌。他们还生动地指出:“园林中假山之奇在于逼真,其妙在于天趣,而其巧更在于人工。”“假山平处见高低,直中求曲折,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由于假山所用石料不同,掇石叠山要求也有差异。3.园林建筑是园林结构中最重要部分。我国古代造园,大都以建筑物开路。特别是私家园林,必先造花厅,然后布置树石。其次,园林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态学、园林植物、观赏园艺、园林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绘画及表现技法、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栽培繁育及插花艺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城镇绿化、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园林植物造景等规划设计及园林植物的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生物学、林学、建筑学、设计艺术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5.了解国内外园林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6.熟悉我国国土绿化、风景名胜区及森林公园建设、环境保护、森林资源及国土资源管理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就业前景园林植物生产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生态、园林景观、城乡环境的绿化美化更是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因此,园林专业是造福人类、前景无限的专业。在现代,由于高度工业化现代化和人口迅猛增长,世界各国,都面临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城市爆炸,自然环境和自然与人工环境生态系统的破坏。为了全人类的长远健康、幸福和欢乐,人类必须与他赖以生存的环境和谐相处,和明智地利用自然资源;人类社会的未来,由于人口迅猛增长和对自然资源需求不断增长的严重威胁,在此严峻局面下,仍然要保持生存环境不受破坏,自然资源不致浪费。就需要有一种与自然系统,自然演变进程和人类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特殊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经验,这正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城市环境的绿色生物系统工程和园林艺术。因此,时至今日,风景园林依然是世界各国的热门专业。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化及生态环境成为新追求,不仅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竞相打起了“绿化牌”、“景观牌”、“生态环境牌”,一些企事业单位也越来越注重环境景观设计,使之“既要与城市环境协调,又要让员工和客户舒畅”,那些既懂得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和花卉苗木养护,又懂得“绿色经济”经营管理的人才具有广泛的就业前景。 当今世界城市化和花卉产业的兴起,更促进了园林事业的发展。风景园林专业也是培养适应未来城市环境美化要求及发展花卉产业所需人才的专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精神生活要求的提高,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社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社会急需大批优秀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就业方向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大体分为三个方向:1.园林景观设计,进入设计公司设计院等;2.园林工程施工,进入园林工程公司或园林局等单位;3.园林植物研究及教学,进入科研机构或院校等。毕业生可在城市园林绿化、建筑与环境工程、市政园林、公用事业、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等相关的行业、部门机构就业,也可继续攻读园林、景观、建筑、城市规划、环境艺术专业类的硕士学位。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美术基础与形象思维表达能力。就业分类1、各省市园林绿化、景观类设计、施工企业此类就业方向为我院园林类专业(含风景园林、城市规划)主要就业方向。2、房产类开发公司近年来,随着各地房地产的升温,对园林类专业毕业生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主要工作为居民区环境设计、小区植物栽培养护等。3、各省市园林局等行政或行业主管部门4、建筑行业类企业主要为建筑做景观配套设计。5、大型企事业单位自身绿化管理部门6、园林类教学、科研机构从事园林教育、研究类工作,7、园林监理类从事园林工程监理类工作,8、市政工程类9、公园、风景区管理部门从事园林监督、管理类工作,10、旅游规划、研究部门11、装饰工程类从事计算机绘图类工作,12、苗圃类工作从事植物栽培养护方面工作,总结园林对于五千年的中国来说并不陌生,但对于如今现代化的中国来说,园林专业就显得不那么让人们理解,原因除了与自身城市发展程度有关外,还与政府的政策有关。作为园林专业的学生,让更多的人了解园林、认识园林,我认为是无可厚非的。同时通过此次调查,也可让我更深入的了解人们对园林的看法,对以后我所要从事的工作会有所帮助。在学校这么长时间的学习对于园林涉及行业了解有:各地的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交通道路、公园休闲绿地、风景区、市政广场、渔船码头的设计等;与房地产开发公司所关的---居民区环境设计、小区植物栽培养护等;建筑行业等企业有关的---景观配套设计等;园林方面科技经研究;工程项目管理;园林监理;还有组织培养类;苗圃种植;花卉栽培;盆栽设计; 插花艺术等。近些年,城市建设加快,许多地方进行大改造,道路拓宽、广场建设等,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关注绿化景观设计。另外人们生活质量大幅度地提高,绿化及生态环境成为新追求;居民住宅商品化市场化及房地产迅速发展,住宅区园林景观得到高度重视,房地产项目园林建设市场迅速扩张;一些事业单位也更加注重环境景观设计,使之与城市环境相协调,更要以人为本,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旅游业的开发也大大刺激了园林绿化行业,促使更多的新兴风景名胜区及旅游城市迅速崛起,这些园林景观的建设拉动了园林产业的发展。还有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为园林产业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居民关心的焦点,这样一来政府对环境问题便加大了投资力度,促进了环境和园林建设的发展拉动了园林产业。08年北京奥运主题绿色奥运,这使得园林绿化业到了最高峰。为把绿色奥运这一理念贯彻彻底,各地设计人才纷纷献计,几年的创造改建,那些人才成功展现了自己也成就了奥运,创造了奇迹般的财富。接着上海世博会的开展又是园林行业的一大高峰。因此此类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也因此我们这种选择园林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 那些既懂得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又懂得绿色经济经营管理的人便很是吃香。按照上面园林行业发展的分析,这行的就业前景还是很好的。有艺术细胞的可以去做景观设计;有脑力的可以去做工程项目;想研究的可以去做组织培养上次学校的双选会我们班女生大都是去了园林公司做资料员,男生则都是施工员。不过对于以后的就业,我们其中肯定会有很多人不选择园林这行业。奥运世博会这两个园林产业高峰期后,已经越多的人扑在了这上面,越来越多的园林公司建成,再这样下去会不会造成这一行业的饱和,然后就是停滞不前。还有,近来由于国家的调控,房地产已不如前几年那般红火,这时候房地产的开发必定会减少,所连带的效应就是这块的园林绿化不能大肆发展。这样的前景有些令人可畏。对于我们这些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需要关注的则是现在及以后园林这一行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在这其中所面临的就业壁垒。从市场就业环境看,毕业生供需矛盾这些年一直在加剧,每年的毕业人数以百万的数量高速增长;就如我们,在我们一下的两届学生明显多了,我们园林技术这个专业的人同样多了很多。另外“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即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又能满足学生的个体需要。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就业市场还不够完善、不够成熟。从学校本身来看,所培养的毕业生不够合格。我们在学校两年半,每学期都有不同的专业课程,所涉及知识范围很广---、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园林树木学、花卉识别、园林栽培、测量以及管理等,几乎概括了园林这一行业所需要的所有知识。在上课学习的过程中,都是理论加实践,力求把这门课学到位。我们扪心自问一下,在这个面临毕业的时侯,回想自己在学校所有掌握的知识,现在还能记得的知识还有多少。每门课就那么多的时间,内容多、知识复杂,再加上学习的时候不是很用心,差不多都是掌握个皮毛,实践技术也不够熟练。这使我们的就业成功率打了折扣。所以很多人都说的高校培养的部分学生质量不够硬。还问我们有几年的工作经验,有的就直接表明需要一两年的工作经验。还要提到的是,对于我们这个专业,男生的需求量大于女生。从毕业生来看,自己的就业期望和保守的择业观与现实的需求反差太大,这种矛盾导致一般分人找不到相应的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这些毕业生本身素质不过关,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希望所招收的大学毕业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交协作能力以及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能力。社会的期望值与学生自身素质的这一差距也有很大影响。因此我们要清楚的之道自己求职所具备的条件,是才非才。学校专业学习中取得的那些专业知识和技能,各种证书---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photoshop 、cad、以及工种证等。有较强的进取精神,明白自己为何向选择这份工作;储备发展潜力,那些脑子里所掌握知识关键时候能为自己开拓一片天地;自己的志向、知识、能力、特长、在所处单位能尽情挥洒;认清自己,懂得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在努力工作同时,放宽眼界 不局限在某个行业或某些单位,为自己增加成功机率。在工作之初还要战胜那些通常所说的大学生就业期的心理问题如挫折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自卑心理、坐享其成的心态、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等。即将毕业的我们,只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调整自己的心态,能够坦然地应对遇到的成功与挫折。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矛以及所学专业与未来工作的矛盾。满足于现状不好高骛远的同时也要放远目光不只顾眼前利益。有勇气面对将来的任何挑战。园林调研报告总结篇三绿城广场是郑州市的中心广场,也是郑州西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绿城郑州的点睛之笔,是郑州市一个面积较大且功能齐全的休息娱乐广场。绿城广场始建于1986年,1987年5月建成对外开放,规划占地面积近9公顷。广场位于中原路与嵩山路两条城市主干道的交汇处,西靠市委市政府,地理位置优越。广场内建设有音乐喷泉、观礼台、雕塑等设施。配以大面积绿色草坪,花灌木,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环境宜人,是我市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文化、集会、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2. 空间组合和组织空间组织围绕广场东西主轴线和南北轴线展开,由东向西追求由实空间到虚空间,由下沉空间到凸起空间的转化,形成有抑有扬,有张有弛,有放有收的空间变化模式。广场空间在强化轴线序列感的同时,也注意小型半开敞,开敞空间的营造,丰富广场的空间构成。规划采用植被分隔,铺地界定,高差错落相结合的手法,将广场空间划分为六个功能特色各异的小型活动空间,并通过广场内部道路串联组织,使广场空间相互融合,渗透,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同时,规划运用城市设计的手法,对广场周围建筑的空间布局提出了具体要求,保证广场地区空间景观组织的统一有序。绿城广场是一面围合的广场,里面进行了多种形式的空间分割,对二次空间进行组织,如设置了一些下沉空间,点状空间,块状空间等。广场空间的分割主要是底面通过高差或铺装的不同把广场分成若干个空间,绿城广场也是利用布置下沉空间和铺地材料,花纹的不同进行空间的分割。绿城广场内有多个下沉空间,其中一个大椭圆形的下沉空间是主空间,起着主导作用。这是个椭圆形的旱冰场,也可作为人们集会和举行公共活动的场所,旱冰场边缘的台阶为人们提供了休息的场地,整个下沉空间是人流聚集最密集的地方。绿城广场的次空间以点,块状为主,其中点状空间一般是由植物(如植物立面造型,枝叶覆盖等),喷泉,水池等构成,块状空间由铺地,草坪等构成。3. 用地构成广场用地按使用功能和外观特征划分为铺装场地,绿化用地,通道,附属建筑用地。绿城广场的铺装场地比较简单,面积较大,有椭圆形铺装场地,方形铺装场地和不规则形状的铺装场地,是人流集中的场所。绿城广场的绿化用地有草坪,水面,花卉,乔木,灌木等组成,具有遮挡,划分,联结,导向的作用。如大片草坪中种植小片的树木,起到划分空间,遮挡视线的作用,使得草坪不是一下子完全呈现在人们眼前,而是随着人的行走逐步展开空间,既起到了点缀大空间的作用,又吸引人们更深层次的进入;而大片草坪中孤植的树木,凭借其独特的造型,吸引人们逐渐向它靠近,起到导向的作用。广场内绿地有可进入性绿地和封闭性绿地,封闭性绿地满足人们远距离观赏的需要,可进入性绿地满足人们近距离亲近自然的需要。4. 广场的铺底和材料铺底处理的惊喜考究程度直接影响到广场的整体景观效果。在现代环境设计中,需要铺地在外观,色彩以及质感方面有所变化,以反映其功能的区别,如用于引导步行路线还是鼓励人驻留。越重要的地段,其处理越需要精细。在绿城广场的设计中,地面色彩与整体环境在统一中求变化,大面积以灰色系瓷砖铺设,通过材料冷暖明暗的不同形成具有丰富节奏的地面形式。广场的铺底和材料主要用来对广场的功能划分和引导市民。广场的铺装变化,绿化和地面的高差将其分割成不同功能的空间,将广场和人行道划分开来,但同时又不会再视觉上和功能上阻碍人们对广场的接近。5. 植物设计在进行广场设计中运用的是自然环境的引入手法。如乔木,花卉,草坪,动物,巧妙的结合达到了柔化空间的效果。绿城广场内种植了大型树木和大面积水景的。为了给广场带来更多的绿色,大体采用在局部区块上布置了乔木及花,草相配的手法以形成不同形态的绿化体系。配合树池,花钵丰富了空间景观,柔化了大量的硬地铺装给人带来的冰冷。广场的边缘地带大量的运用了绿篱,接着是大面积的绿化带,这样不仅为广场提供了一个优美的绿色背景,而且对周围的噪音也有很好的隔绝作用,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安逸的环境。6. 结语通过此次调研,我们明白了城市广场是市民生活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摆设在城市中的一幅画让人观赏,它必须融入市民的生活,因此广场的设计应该召唤人性和公共性,绿城广场的最大成功之处就是把广场的功能,地方艺术文化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为市民创造了环境优美的,舒适的娱乐休闲广场,使处在闹市的市民有了一块宁静纯净的好去处。园林调研报告总结篇四苏州,一个具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小桥流水,古色古香,气质婉约,这是我未见它时便有的期待。是在许多城市高楼阔路的雷同反复之后,见到苏州的矮房、流水、白墙,并不抱太大希望的我确是被其与我期望的重合度给震惊了。第一次对一座城市这么图 1 有好感。因而,对于次日的园林之游便多了几分期待与信心。网师园我们首先去了网师园,坐个公交,进入一片居民区,走过一条窄巷,它就那么静静地出现在了眼前。就像一座普通的民居,不显山不露水,真真地应了那句“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网师图 2园很小,因而当我们一百多号人涌入时,里面便显得分外局促,难以体会古时小姐一人在园中散步时所领略到的独特韵致。我们的到来倒像是一群凡俗之客对这一片静谧的鲁莽冲撞了。进入网师园,一回首我便注意到了这个场景,说实在的,我有点被它的精致复杂给震惊到。我觉得这显示的是古人的一种生活节奏。静下心来精雕细琢,并不深究其必要性,只是按照一种惯例,再适当加以挥地做下去。最终在他们手中诞生的是一件工艺品。而我学习了两年建筑,学习的则是对于空间的一些处理,角度较为宽大。也许我会觉得古人的这种做法充满了匠气,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但是有时候,我觉得自己也该学着将目光放在细部上,静心地去琢磨一件小事,将其做到极致。即使结果是无意义的,但至少耐心是可贵的。网师园震撼我的另一个场景便是图二。明与暗的强烈对比,让人眼前一亮,给我以强烈的美的享受,至是一种神圣。在园中逛逛,会发现多处这样的明暗对比,特意在屋顶与墙或者屋顶与屋顶的交接处留出一小片天空,将一束光引入。在这极小的天空下相应地还会种上植物。我觉得这是一小片土地的引入。有天有地,合起来便是一个微缩的世界(如图3)。但是在有些地方,工匠们在交接处留出的天空是比较大的,在这种情况下,要营造的便不再是一种明暗的对比了,而更多的有一种景观的意味,就好像一个自带天光的放大版的盆景。相对于前者,这一种类型的透气性更强,且更加舒展。照此推断,交接处再扩大一个等级,便成了大家可以进入、观赏、驻足的喜闻乐见的院子了。留园参观完网师园的下午便紧接着步入了留园。留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我迷路了。在这留园的弯弯绕绕里确是让我看见了“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味。在现今的建筑里,我学到的便是交通应该具有便捷性和引导性,最失败的应该就是让人迷路了吧。但是在这苏州园林里,我想交通已经不再是交通了,它的目的已经不是要通往某个地方,它的意义就在于当下所处之地的所见所感。我想也是,古时的小姐们无法见到外面的世界,如果家里的园林做得直来直去,几步就走完了,那图 6么她们岂不非常无聊。为了将这游览之路延长,园林除了弯弯绕绕的曲折,还会随时随地有停留稍歇之所。停留稍歇之地有四种类型(图5)。其一是停留时间最长的类型,即在游览路线之外另辟的一块空间,可以是独立的亭、阁等建筑物。第二种便是廊道的一种变形,像是高速上的紧急停车带一样。第三种也是我觉得最有意思的一种便是在交通的转弯部位延长其中一者,设置一些类似盲肠末端的尽头,这些尽头不会被经过,因而成为可以停留的地方(图6)。第四种便是最最简单的直接在路边停留。因为廊道边上一般都设有石质或木质的椅子,既起围护之用也可稍作歇息。园另一打动我的便是图7中这一光带。这或许可图7以归入上文网师园中提到的那类空隙中的最小的一种。狭长的走道形成的黑暗与狭长的空隙引入的光带的对比,下雨时在屋檐下还有垂下一层薄薄的雨帘,淅淅沥沥,行走于其间,虽难免会被雨水打湿,却又别有情趣,欲罢不能。拙政园拙政园是我们逛的所有园子里最大的一个,因此整体布局显得的开门见山了。虽然古代大户人家一般都会在大门口建一个照壁来挡住煞气,同时也能保证一定的隐私,免得大门一开,别人就把自己家里给一览无余了。但是在门口放一座假山的还是第一次见。但是与其说这座假山是为了起代替照壁的作用,我倒宁愿相信,这座假山是因为有文化的主人家突发奇想跟工匠说自己想要一个开门见山的效果,然后工匠就率直在家门口直接放了座假山来得亲切可爱。在逛到小飞虹和小沧浪时,老师说,在园林里,没有两根线是严格平行的,都是非常随意的。而且在人的感知中是否严格平行,是否严格成直角之类的几何意义上的差别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几乎无法被感知。所谓的正交只是为了如今工业社会的高效罢了。是的,过去的工匠既是设计者也是施工者,许多事情都是在施工时根据具体情况临时决定的,兴之所至,不需要任何理由。而如今,设计与施工成为了两个环节,两者之间的交接,便注定了设计的结果必须是明确且完善的。如果设计师在某个角度上模棱两可,便会导致施工者觉得无所适从。因为在如今由于产业链的存在,大家的技能都过于明确,加之现实的浮躁与功利,各种责任与纠纷,施工者便成为了只会照着图纸做被明确要求的事了。以前的工匠是在真实的建造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设计,而现今的我们则只是在1:100或1:200等缩小过的模型或电脑建模中调整。前者能够使设计具有更好的感官体验,对景、风向之类的处理都会更加真实细腻,但是存在不够完善、考虑不周的问题(因为真实的建造难以推倒重来)。但是后者虽可反复琢磨,但虚拟与现实终究是差了那么一步。退思园在逛园林的时候,会有许多导游带团路过。便会经常听到一些有趣的介绍,导游说这块铺地叫做“五福捧寿”,五福即那五只蝙蝠。“留”字像桌子上放着两个酒杯,所以“人”因为喝醉,都歪了。但是留人不如留心,所以“人”又像是少了两点的“心”。还有拙政园里面长得像宝瓶一样的门洞,取“保平安"之意,这些无处不体现着古人的小情趣。这让我联想起建筑中的象征主义,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给予艺术造型某种象征意义,例如悉尼歌剧院、柏林爱乐乐厅。在进行建筑的专业学习之前,我一直以为建筑的评判在于其外观。我甚至一度希望,待我成为建筑师,要造一座类似某种动物的住宅,让生活充满乐趣。但是开始学习后,我渐渐觉得这种“像某种东西”抑或说是只注重于拗造型的想法是非常肤浅可笑的。但是在园林中,主人家在自己的宅子里,将自己的一些愿景通过一些手段表现在一些小东西上是无伤大雅的。所以我想也不能完全否定这样一种象征的做法,关键是要把握住这个尺度,像是河北的天子大酒店就做地太过头了。留园另一有趣的地方便是它经常会在某一不经意的地方开一个形状各异的门洞,里面或布置一块石头,或植入一些草木(,度上,人虽能够进入,却不会进入。应该是用于增加空间层次,寻求变化与乐趣的。“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逛完四个园子之后,感觉 确乎如此。这一次较为集中的园林游赏使我接触到了与如今大不相同的设计与建造模式,像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让我得以从自身贫乏的小世界中觉醒。古今虽大不相同,各有优劣,但仍有可借鉴学习之处,获益匪浅。园林调研报告总结篇五员工培训调查报告(一)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1、调查目的企业的发展本质上是人的发展,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做好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有利于公司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进步。职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组成部分和关键职能,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重视职工培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职工个人的发展以及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从观念、内容、方式以及授课者的选择等方面创新职工培训工作。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研究和探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意义深远重大。2、调查意义对员工的培训,不仅通过员工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而增加企业产出的效率和价值使企业受益,而且增强员工本人的素质和能力,使员工受益。培训是管理的前提,培训是管理的手段,培训不仅为管理创造了条件,其本身就是一种管理的手段,即培训通过满足员工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来激发员工的干劲和热情。(一)调查对象概况1、调查对象全称**市推客网络有限公司2、调查对象地址**市五一东路7号淡村商贸城4栋6楼3、调查证明人(二)调查时间(三)调查方式访谈;培训部经理1人;负责培训老师2人访谈对象的选择原则是:1、培训部经理是负责各个部门的新人员的入职培训安排2、培训老师是负责给各个员工讲解公司的情况和当前社会的各种情况资料搜集,搜集资料概况:二、公司的基本情况1、公司基本简介**推客网络有限公司是一家运营门户网站及提供电子商务技术服务的网络公司。主要业务包括门户网站(推客联盟网)运营、淘宝店面推广、网站建设等。公司分行政部、技术部、业务部,共3个部门,从业人员近1000名。依托公司创始人丰富的互联网运作经验、成熟的技术和先进的运作模式,旗下门户网站(推客联盟网)运营得有声有色,成为中国时尚导购第一门户网站,同时迅速的抢占淘宝推广业务市场,获得了可喜的成绩。2、员工培训目的公司现阶段的培训主要还是在岗前培训,一般情况下,一线新员工被录用后,只是对其进行很简单的岗位知识介绍及一些基础的岗位技能培训,且培训时间过短,有些员工虽然在培训时学得很好,但到了实际岗位上,又会有一些新的问题出现。现在随着时代在进步,一些技术也随之在发展,而公司却忽视了对一线老员工的在职培训,一些员工认为,他们已经在此岗位上工作几年了,对一些技能已经掌握得很熟了,没有培训的必要,而公司的领导也没有注意到在职培训的重要性。这样就造成了时代在变,技术在变,公司的培训理念不变。3、员工培训情况(一)公司制度和业务培训公司的培训老师定期对公司所有员工进行对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业务知识培训,更好的让员工了解公司的制度和在工作主要各项业务开发技巧,让员工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二)公司企业文化培训同感为主要目的;同时帮助新员工尽快的适应公司环境、进入工作角色。(三)交叉培训每年的1月和7月公司会安排一部门到另一部门进行互相交流培训,让部门与部门之间跟好的了解情况,似的个部门的工作能够跟好的完成。(四)技术培训公司会定期对技术部人员进行一对一的技术培训,使得他们更好的了解各项技能的运用和开发。三、培训存在的问题1、培训内容只限于员工缺乏高层领导培训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员工的知识技能、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大部分现场员工各部分管理人员不能得到有效的培训。缺乏'苦练内功、培养后劲'的意识和行动,长期以往只会导致企业管理水平和高效业务开发水平的下降。2、培训工作尚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培训工作仍停留在简单的业务培训上,且多以旧的培训方式为主,培训效果不理想。3、没有调动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目前培训工作被动参加的多,主动学习的少,应付的多,真正求知的少。由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需求和员工个人发展的要求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再加上培训工作没有结合企业生存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因而难以充分调动员工培训的积极性。4、培训效果反馈不够健全人多量大,时间紧,给出题、考核、阅卷带来许多困难,培训部门对培训后的效果不能进行全面、及时的分析和评价,因而无法对后来进行更合理有效地培训安排,从而不能保证培训效果和质量的提高。四、培训问题原因1、培训方法简单,培训过程不连续一线岗位的新员工只接受到基本的岗位培训,时间一般为一周左右。然后就自己开始独立工作。而且公司只有基本的岗位培训,没有连续的培训方案,进入公司后完全依靠个人的自觉性学习。够及时解决。便于部门之间以及领导和职工之间的的相互了解和协调。2、仅强调培训计划,不强调培训结果实施培训关键是看培训后的效果。服务中心虽重视培训工作,但是对于培训结果如何却不太关心,这种培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效果却不好。一些员工在培训时确实有很好的成绩,但在工作中的绩效却远远不如一些刻苦工作却没有好成绩的员工。这样一来,经过培训的员工反而没有给公司带来多大的利益,反而浪费了时间和人力。3、只培训少数成员,高管人员不需培训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其中有两个误区:其一是有的领导认为培训一线管理人员应该重点培训那些经过挑选,有发展潜力的一线人员。每次不管培训什么内容都让他们参加,从而忽视了所有一线管理人员的培训。其二是认为公司的现时工作最主要。因此,只让那些没什么事的工作人员参加培训,于是培训就集中在某些人身上。造成了'闲人培训,忙人没时间培训,急需人员不培训'的结果。这样的培训没有任何效果。五、解决问题的对策加强对员工和高层领导的培训,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互配合的工作环境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可以更好的激发一线员工工作的热情和斗志,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使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将自然地倾泻出来,自觉与管理者一道,把工作做得尽可能好。让高层管理人员更好的了解管理的内容和一线员工的心声,以更好的管理一个团队。一个公司应有明确的培训政策,并有公司自上而下的支持。培训政策不仅要表明公司政策是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能力,而且要使员工对各种培训方案非常清楚。否则,培训就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另外,公司还要向员工解释培训的真正意义,让员工感到培训是一个提高自己知识和能力的宝贵机会,从而创造出一种气氛,让员工感到培训机会来之不易,加倍珍惜培训机会。员工培训调查报告(二)一、调查的目的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企业对培训业越来越重视。培训是一项对企业和员工具有双赢的工作,因此企业职工必须重视培训,并且接受培训作为继续学习的一种手段,职工培训在帮助企业迎接竞争性挑战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培训不仅提高职工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也增加企业产出的效率和价值使企业受益,从而增强职工本人的素质和能力,使职工受益。培训作为管理的前提、也是管理的手段。培训不仅为管理创造了条件,通过培训还可以满足职工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激发职工的干劲和热情。企业同时应把培训作为管理的机会和途径,以及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培训必须围绕企业的任务和目标来进行,通过培训使上下级工作更好的进展,达成相互理解和支持,不断提高工作绩效,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的局面。本人在漳州市某企业内采取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培训需求调研,共发出问卷50份,回收问卷50份,其中有效问卷50份,基层员工问卷32,中层管理人员问卷9份,主管级职工9份,现简要对问卷结果加以统计与分析。二、调查时间、地点、方法、实习单位简介、实习单位人员培训状况介绍(一)调查时间:20**年2月(二)调查地点:漳州市某企业(三)调查方法:问卷式调查和查阅资料相结合(四)实习单位简介:漳州市某企业,该企业创建于1996年,是一家以车轮生产为主,经营涉及汽修、商贸的民营企业集团,车轮年生产能力超过1400万套,企业综合实力居中国车轮行业首位。 正兴集团在福建漳州(总部)、辽宁本溪、四川成都、河北廊坊、安徽合肥等地建有 5家专业从事车轮制造的生产基地,产品以钢制车轮为主,兼顾车桥、汽车螺栓等其它汽车零部件,市场营销网络覆盖全国各省、市。(五)实习单位人员培训状况介绍:公司每年组织培训四次大型的培训,时间分别在2月,5月,8月和11月,但有时根据公司的需要,也会组织对员工的培训,特别是对新员工的入职培训。该公司属于技术型企业,因此比较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每年会将公司收入的5%投入到培训工作中,培训经费随公司的收入作出相应的变动。(可以参考附录的调查问卷)三、调查内容及分析1、对培训工作不够重视。根据调查显示,60%的员工认为公司组织的培训次数不够,只有14%的员工认为培训的次数足够,随着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职工的知识技能、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培训对许多企业来说人,仍是一件不简单的工作,培训人员对于培训的了解不够,有的甚至无法承担培训工作,对职工的素质培训和技术培训不能及时进行等,导致大部分现场职工不能得到有效的培训。这种情况导致,长期以往只会导致企业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的下降。2、培训工作与需求不符。根据调查54%的员工对于培训内容不是很满意,认为培训的内容和实际的需要不符合。需要培训什么,每个部门、每个人的结论可能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要想达到培训的目的,就要正确的找到培训需求。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培训、需要哪些培训才能最有利于企业发展,许多企业无从下手,感到很困惑。企业培训想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就要对培训需求进行调查分析,这也是企业与咨询公司合作的关键之一。培训工作仍停留在简单的技能培训上,且多以陈旧的培训方式为主,培训效果极差,没有根据企业的整体发展合理地进行布局规划,缺乏分专业分层次和循序渐进的培训。培训,这种方式也有利于企业素质的提高,但存在许多弊端,这与清末的闭关自守有许多相似之处。长期一来,企业文化容易固化,没有新鲜感,企业员工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丧失应有活力,积极性受到打击,与培训的目的背道而驰。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并走出了这个误区,更多的采取了与咨询公司相结合的培训方式。4、没有调动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目前培训工作被动参加的多,主动学习的少,应付的多,真正求知的少。由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需求和员工个人发展需求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再加上培训工作没有结合企业生存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因而难以充分调动职工培训的积极性。5、培训效果反馈不够健全。由于常常搞突击式的培训,人多量大,时间紧,给出题、考核、阅卷带来许多困难,培训部门对培训后的效果不能进行全面、及时的分析和评价,因而无法对后来进行更合理有效地培训安排,从而不能保证培训效果和质量的提高。(二) 企业人才管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归根到底还是人的因素在起作用。能否做到“能岗匹配”,合理地配置人才资源,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是企业用人的关键。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内部广大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成了搞活企业的关键,以人为本的管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精髓和核心。人才管理的同时,应该加强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只有各个部门之间协调发展,才能使管理效率提高。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基层职工认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领导艺术、团队文化、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职工激励、成就动机等是他们在在以后的工作中需在提升的素质。而据中级管理人员的调查显示,则需要提升:责任心、上下级沟通、团队文化、领导艺术、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职工激励、成就动机等。(三)对员工的要求30%是对业务项目的培训,只有16%是对于员工的提升能力的培训,这说明企业对于员工的培训只是提留在基层方面的培训,在管理能力方面的培训还是不够的。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因此应该在培训的时候加强管理方面的培训。(四)企业团队建设加强员工的团队精神。2、团队的素质能满足工作要求,但总体提升缓慢。据统计资料显示,60%职工认为企业团队的素质与优秀企业相比,总体水平不差上下,25%认为略差,15%认为较差。在职工与团队合作的信心方面,30%职工认为团队正向有利方向发展,35%认为没有变化,20%保持观望状态。在团队素质的提升方面,40%职工非常认同我们的团队正在进步,35%基本认同这一事实,20%表示沉默,5%表示不认同。四、对于今后培训工作建议(一)要引起高层管理者对培训的重视。通过高层领导的决策,加强职工之间相互沟通,使得公司的培训工作更好的进行。企业管理者不定期的和企业职工进行交流,使职工的意见能够及时反馈,使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便于部门之间以及领导和职工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协调。(二)在培训期间应该加强化职工责任心的培养。针对本企业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特性,对职工加强质量意识的培养,使职工充分意识到缺乏责任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及给企业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保证生产有序地进行。(三)合理调整人员,使得人才更好的发挥作用。针对每个职工的特点对其岗位进行调整和安排,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避免人才浪费。真正做到“能岗匹配”。(四)加强团队融合提高团队素质多进行一些团队活动和考核,以便加强团队合作,从整体上提高整体素质。五、总结身的能力,更好的完善培训机制。安全教育培训是安全文化形成的最主要的途径,是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最深刻最根本的方法,更是保障安全生产、人员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根本所在。我公司在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中始终坚持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严格按照国家《安全生产法》、安监总局《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培训规定》和《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集团公司“安全是用人先决条件、培训是员工最大福利”的理念,根据培训大纲,考核标准和有关工作程序做好培训工作。山西金象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条件复杂,职工大部分由学校刚毕业员工组成,新入厂的青年员工又占全公司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二,工作环境的恶劣和人员结构的多样性、复杂性、基础差等因素给公司安全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因素。为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在金象公司党委的指导下,切实把安全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臵,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为公司的安全生产提供了保证。一、公司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基本情况我公司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在上级安监部门指导和各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及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培训工作任务。自我防护技能,达到要求的才可上岗操作;配合人力资源部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取证工作。2、2011年6月至今对于陆续进厂员工按照金象公司培训管理制度累计对121人每人进行48学时厂级安全教育使他们熟悉、掌握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和自我防护技能。3、2011年6月至今对于陆续进厂的外来施工队伍累计113人每人进行24个学时厂级安全教育,使他们熟悉、掌握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和自我防护技能。4、2011年6月至今对于陆续进厂的外单位学习培训人员累计39人每人进行24个学时厂级安全教育,使他们熟悉、掌握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和自我防护技能。5、2011年6月至今对于本单位调岗、转岗、离岗累计5人每人进行16个学时厂级安全教育,使他们熟悉、掌握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和自我防护技能。6、2012 对全厂所有员工包括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累计728人进行了安全教育使他们提高并掌握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和自我防护技能。二、主要做法1、构架安全教育体系。在结合新建单位特点和公司安全教育工作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加强安全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负责人为安全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安全教育计划、专题安全教育制度和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在金象公司全面展开。把班前班后会、安全员安全谈心、“三违”讲评、安全培训等日常工作纳入安全教育工作范畴,确保教育保证监督作用得到充分体现。2、突出安全氛围营造。充分利用公司宣传栏、公开栏、报纸、网站等,开辟安全教育专栏,及时宣传报道发生在职工身边的安全生产典型事例,推动了全员安全教育。精心组织开展 “安全生产月”等系列宣教活动。车间开展隐患排查,超前消除人和设备的安全隐患。车间以班组为单位,坚持班前会必讲安全,让职工参与其中充当“主角”,营造出浓厚的安全教育氛围。3、拓展安全教育内容。每周召开安全例会,具体指导基层单位安全教育工作。利用安全例会、安全活动周等途径分析总结、剖析其他单位严重违章事故,自身查找安全培训、安全管理、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开展汲取事故教训的大讨论,形成安全压力人人担,人人头上担责任的互动格局。4、重抓新职工安全教育。针对新工人思想多样化、安全意识差和臵换职工情绪不稳的特点,提前制定安全教育方案,组织师资力量,多种形式展开安全教育。重点讲解专业安全知识、安全法律法规等内容,让新职工掌握应知应会的安全工作要点和避灾自救安全常识,尽快具备上岗前的安全基础知识。5、持续整治“三违”现象。持续开展安全员安全谈心和“三违”讲评工作。职工发生“三违”后,安全员当天进行安全谈心,当班进行“三违”讲评,帮助“三违”职工认识错误。根据情况分类制定帮教措施,“三违”人员纷纷写出书面认识。指定专人帮教,并按照闭环式管理及时跟踪,确保了“三违”职工转化效果,达到“一人违章、全班受教育”的效果。2012年上半年金象公司未发生轻伤以上人身事故。考核一次。每次考核采取到班组中了解情况,查看记录,现场提问等形式,全面深入地考核安全宣传教育的真实情况和实际效果,形成动态考核的良好机制。三、目前安全教育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个别单位存在安全教育的内容单一、形式呆板现象,安全教育工作仅仅是停留在念念文件,传达传达上级安全工作精神的层面上,导致安全教育说来说去一个样、说多说少一个样、说与不说一个样。2、部分单位安全员没有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安全教育工作的要领理解不深、理解的不透,导致个别单位安全教育工作没有创新、没有思路。3、少数单位工作方法欠缺。个别单位只注重对违章人员的罚款,忽视了罚款后的思想工作,管理人员工作方法粗糙,对“三违”职工处罚后,未能举一反三,没有起到教育作用,反而激起基层一线工人的不满情绪。四、几点思考与建议1、安全教育工作要突出主题。本着“围绕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的主题要求,利用职工班前班后会、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教育培训等方式方法,把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和“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安全生产每一个环节,对职工安全意识的动态把握和对安全隐患的超前防控,使生产活动中危及劳动者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认知、动态。把握和超前控制状态,达到本质安全型的内在要求。育,促进思想和行为转变,提升综合素质,激发了职工队伍的活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安全教育工作向“精、细”的转变。3、安全教育工作要因人施教。职工是安全生产的主体,也是安全教育的主体。金象公司职工成分复杂,既有经验不足的年轻职工,也有安全意识淡薄的不放心职工,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时,针对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岗位、不同年龄等因素,客观分析各种因素给各种类型职工带来的不同感受和心理影响,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保证安全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4、安全教育工作要齐抓共管。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全方位的努力。坚持党政工团妇齐抓共管,坚持安全教育工作大格局原则和思想政治工作“一岗双责”要求,党政一起抓安全抓教育,形成“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强大合力,推动安全教育工作健康发展。山西金象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园林调研报告总结篇六苏州原来绿化比较滞后,90年代人均绿地面积仅1.6平方米,90年代末开始有了一个飞跃,目前人均绿地面积11.6平方米。二年内投入23亿元,建成了100多个市级公园(3万平方米以上,最大的为18万平方米)、区级公园(3000平方米——3万平方米)和小游园(3000平方米以下),使市民出门350米内就能步入绿色空间。均衡绿地布局,精心建设小、多、匀、精的公园绿地,每年新增绿地均在500万平方米以上,形成了“全城皆园”的新景观,发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古城区绿化着眼于保护,20xx年实施环古城——护城河绿化,面积总计14平方公里,河道绿化带宽为50米—100米,象一条绿色的项链,使苏州古城熠熠生辉。把苏州园林向道路、河道、小游园等绿地延伸,提出“苏州园林——园林苏州”的绿化建设口号,将亭、廊、景石、特色植物(如南天竹、造型罗汉松、五针松)等运用到街头绿地,将养护工提升为盆景工。(二)新城区的绿化新城区的城市绿化景观建设利用自然山水展开。工业园区和高新区的园林绿化建设起点高、手笔大、理念新,积极营造优越的人居环境和创业投资环境。其中金鸡湖是工业园区宝贵的风景资源,目前,金鸡湖湖滨大道、中央公园、香樟园、文化水廊等相继建成,面积7平方公里,投资11亿元,其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和人文、自然的结合博得了人们的好评,成为一处融现代理念与自然风貌于一体的城市新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绿化面貌直接带动了园区楼盘的销售。苏州高新区立足于建设国际型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新城区的目标,充分利用区内的著名山体,建成了大型游乐主题公园,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来此观光游玩。成为“绿色、生态、花园”式的新城区,苏州一南一北两大门因此而越发靓丽。(三)绿化建设和养护管理绿化建设市场的规范和操作规程已走向成熟,首先把好设计关,分成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规划审图组、施工审图组分别审核;其次,不得随意变更设计,工程变更由苏州市绿化管理站和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负责审批。养护项目全部推出公开招投标,共分18个标段。养护经费充足,分三类:一类绿地(主干道):10-12元/m2;二类绿地(次干道):7-8元/m2;风景林地:2-3元/m2。重视养护检查考核,每个标段配备一名绿化协管员,每天进行巡回检查;每个季度由局长带队进行全市绿地的检查考评。全市绿地养护管理遵循“无缝管理”原则,街头无主绿地和责任不清的绿地由政府负责管理,以保证城市景观质量的水平。这次参观考察活动对我们来说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苏州园林同行们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会上考察团的成员认为,苏州近年来在城市绿化方面从古城园林的精雕细琢入手,全面带动古城、新区的绿化。围绕“高品位、创特色、上规模、出精品”,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投入不断加大,已先后荣获了“国家绿化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和“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市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会的部分专家和领导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杭州市绿化管理站养护科科长孙晓萍就绿化管理站在园林养护管理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相互探讨,杭州植物园教授级高工、植物分类专家裘宝林在园林植物配置、色彩层次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如多用些垂直绿化材料、城市高架桥下可多种植一些较耐荫的植物等;杭州植物园高工俞建中认为可在虎丘山风景名胜区应适当增加色叶树种,以突出秋景;杭州植物园党委书记王顺芳对苏州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在管理体制上的一些具体措施和做法表示赞赏;原园文局科技处处长陈绍云和原杭州花圃主任、花卉专家顾文琪在会上发言,认为近年来,苏州在城市环湖绿化中作了大量的工作,切切实实地还绿于民,造福于民。整个城市的规划设计及古城的保护与新城的开发并重,在园林绿地的建设中不断地弘扬“苏州园林”文化,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在其它城市中并不多见,如在分车隔离带、街头绿地中配置五针松及山石盆景等,相应提升了绿化养护管理水平;目前苏州已申遗成功,这使我们从中看到了一定的差距。这次苏州园林考察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感受:(一)绿化建设突出塑造城市个性化苏州的园林绿化景观管护到位,古园、古城、古树、古木相映的特色绿化凸显文化景观。注重与周围景观的协调和生态效果的结合,形成了城区绿化与新区生态园区一体的多层次多元化绿色格局。(二)大力推进景观带和游园绿地建设充分利用“山、水、城、林”的自然资源,科学有序地“规划建绿”,从挖掘人文资源、提高生态功能,营造城市景观等角度进行绿化建设,将原有景区串成带、连成片,呈现透河、显山、露景效果。城市绿化建设贴近市民生活,方便百姓健身、休闲、娱乐。(三)严格落实绿化规划,提升城市绿化品位绿地规划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保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合理的设计,严谨的规划使苏州在城乡一体化的绿化、区域功能定位,与全区的城市化建设新形式相适应。道路改造方面的规划设计着重进行文化挖掘,并一改过去“树让路”的施工为“路让树”的施工,使新绿地与原有景区相得益彰,提升了现代城市的绿化品位。(四)锐意创新,提高绿化管理水平绿化的管理养护是城市园林绿化的工作重心。转变观念、转变机制,采取建设与管理分开,凡是绿化建设项目一律招投标,并实行“管养剥离”机制。城市绿化管理单位强化考核制度,实行精细化管理。绿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五)加大绿化投资,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空间继续进行大规模、高水平的绿化投资建设,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推进游园绿地人性化建设服务,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园林调研报告总结篇七经过调查我们发现,黄州大部分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在100-150之间。不过也略有一部分消费能接受150-200元这个价位。而且,消费者对于衣服质量的要求也是蛮高的,他们大多求针织及混纺。不过对于卖衣服的地点消费者更愿去那种专卖店或商业条街。对于服装的选择消费者更注重选择比较休闲得体的衣服。尤其重要的是我们发现黄州的消费者对于网上购物没有充分的认识,甚至更有甚者就没听说过网上购物。对于名牌的要求也不是很高。此次黄州调查让我们认识到对于网上购物还需要我们大力推行,对于我们网上开店而言即是一种扩展市场的机会,不过也要我们更加努力的开创市场,打开黄州这个“没网”的现象。这个只是对于我们这次调查的一个简单的描述,下面是我们这次调查的细节分析。二、主体内容:1、调查的背景从整体来说:服装行业凭借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强大的产业配套优势,在纺织服装业中傲视群雄。随着进口配额的取消,服装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需加强以下几方面的重点工作:巩固现有市场,维护出口秩序;共享潜在市场;创新的市场;实行标准化战略。出口企业更应做好“后配额时代”的应对良方:首先是积极推进企业改制,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创新能力;二是积极开展实业化建设,促进贸易向上下游的延伸,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益;三是积极实施品牌战略,逐步开发自有品牌;四是积极“走出去”、“请进来”,主动吸收消化国外的先进生产工艺和管理经验,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等。通过中国专业服装项目市场调查报告生产企业及投资机构将充分了解产品市场、原材料供应、销售方式、有效客户和潜在客户提供了详实信息,为研究竞争对手的市场定位,产品特征、产品定价、营销模式、销售网络和企业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20xx整个系列主要为单一色调,当中黑和白代表了双重特色,如硬和软、历史和现代,也代表了品牌的风格。2).据调查,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注意仪表。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与选择不仅与人的心理、年龄、性格有关,还受到其它客看因素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受收入水平、地理区域、民族习惯、宗教信仰、文化传统以及社会发展水平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并同时与个体的年龄层次、教育程度、审美趣味、消费目的等主观因素密切相关。3).21世纪的消费迎合现代人着衣的不同品位与风格。c.价格是购买服装的又一重要影响因素。有超过半数的购买者只愿接受100元左右的服装价位。d.就购买服装的场所而言,58.06%的女性和47.37%的男性选择在专卖店购买。e.调查显示,人们普遍认为,服装批发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产品档次不全、产品质量不高、卫生条件差等。这些问题都是服装市场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也表明,采购者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他们希望在一个产品档次全、产品质量高、金融设施健全、环境舒适的服装批发市场采购服装。要了解当前服装市场的全貌,提供先进的市场发展经验和理念,让市场之间相互了解、学习先进的发展模式,从而逐渐改变、淘汰落后的营销与管理方式。并且在实现指导市场发展、控制过度开发、为行业和企业提供商业决策参考、促入国际国内贸易平台交流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随着消费者消费能力的增加,在其进行服饰购买时已不再单纯考虑产品的基本功能,在达到一定经济收入的前提下为了满意工作需求、心理需求、生活需求以及社交需之求时,选择购买更能够表现经济实力、自身品味的品牌产品则是必然。伴随着信息交流速度更为快捷,品牌消费的消费群体与流行时尚需求的步伐几乎一致。服装消费市场正沿着:需求消费-时髦消费-时尚消费-个性消费,这样一个由低到高的品牌消费需求轨迹进行着变革。虽然在现阶段内因地区经济的差异、个人收入的差异以及城市间文化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服装消费市场还存在整体不均衡的表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异量将会快速持平。1)性别:答案总数量:1002)年龄:答卷总数量:1003)能接受的服装价格:答卷总数量:1004)经常购买服装的地方:答卷总数量:1005)对服装面料的选择:答答案总数量:1006)对网络购物的态度:答卷总数量:1004、总体的结论及建议少年:该年龄段的消费群体是服装消费的最主要的群体,是消费群体中服装购买频率最多,总体购买金额较多的群体,其中女性人口略多于男性,与中国总体人口男女比例相反。该群体有很强的购买欲望,时尚,追求流行、个性,敢于尝试新事物,容易接受各种新品牌。该群体中很大一部分容易冲动购物。是目前服装品牌最多,竞争最激烈的细分市场。青年:该年龄段的消费群体是服装消费的主要群体,是消费群体中购买单件服装价值最高的群体,该群体是消费群体种经济基础最为雄厚的群体,有较强的购买欲望。但该群体大多数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相对成熟,因此对风格、对时尚有自己的喜好,其中相当部分人已有自己喜好的品牌,对新市场越来越强调消费者的个性化、感性化,因此对消费者的心理把握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复杂。从品牌和消费者行为之间的复杂关系可以看出品牌建设的复杂性,品牌建设与消费者行为之间的互动、多变的关系。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品牌建设和维护的工作过程,起到指导消费者行为的作用。4).当前所倡导的“名牌战略”是适应消费者行为而产生的,因为强势品牌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是品牌的最一般性能。强势品牌能给消费者心理带来一种冲击效果,产生购买动机,而一旦适用,由于较好的实际效果,而获得较好的评价,口碑逐渐形成,进而达到信任、强化、情感共鸣的效果,综上所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消费者行为是企业最为关注的因素之一。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其所有的产品开发和营销活动都应当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基础来入行的,只有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服务才是企业的发展之道。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衣、食、住、行”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衣”,人们对服装的要求更是一日千里,从颜色到款式,再到品牌,不同的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心理形成了不同的消费层次。7).创新是企业将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或生产方式的组合融入经营体系,从而快速提升经营体系力。仅是企业家或员工个人价值的体现,也是企业的一种超越传统的经济行为。在资讯科技时代,创新是一种生命力更强的、创造价值更高的经营要素。所以我们要积极提倡创新精神,跟着时代走,从人们的需求出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市场上处于不败之地。
2018-10-30来源:人民政协报
我要分享新浪微博
QQ
微信A-A+■编者按:我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效缓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基础性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两孩政策效果明显,人口总量增长平稳,人口结构继续优化,人口素质稳步提升。同时也要看到,中国人口发展正在出现重大转折性变化,群众生育观念发生重大转变,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需要高度重视。10月26日,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专门就此进行协商交流。现将有关发言摘登如下——全国政协副主席李斌作主题发言此次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人口主题,科学研判人口中长期变动趋势,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调研和大家的发言情况,谈几点认识。首先,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人口发展的基本态势。总的来看,我国人口发展态势具有如下特点:一是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提高人口综合发展水平仍任重道远。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庞大人口所形成的市场容量、消费潜力及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将进一步显现。目前我国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但人口综合发展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进入攻坚阶段,人们的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也需进一步提升。二是人口发展处于历史转折期,结构性矛盾凸显。根据长周期预测分析,我国人口数量将经历从低增长到零增长再到负增长的历史性转折。人口发展的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程度加深;劳动力供给仍然较为充裕,但劳动力供需结构不匹配的问题显现;城乡人口服务能力差距大,地区之间人口转变不同步、人口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三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家庭发展服务基本需求尚未充分满足。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养育孩子的经济成本上升。年轻人婚育时间不断延迟,大龄生育、不孕不育等生育困难人群明显增加。在公共服务供给上,现有的婚育假期、生育津贴、女职工就业保障等政策,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许多障碍。托儿所、幼儿园短缺,促进家庭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尚未完全建立。解决上述这些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处理好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双向适应、相互协调的关系。其次,要进一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针对人口发展的新特征、新情况,建议围绕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人口素质提高、促进家庭和谐幸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目标,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相关制度政策。加强人口自身发展规律研究。加强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互动关系的研究。加强对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框架下,完善跨境人才引进、劳务输出输入、人口迁移管理的制度政策研究,通过战略研究,确立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科学目标、思路和策略,从实际出发,坚定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最后,要做好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一是积极构建家庭友好的制度政策和社会环境。建立以生育支持、儿童发展、老年赡养、病残照料为主体内容的家庭支持政策。二是尽快补齐影响生育的公共服务短板。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三是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实施就业优先和科教兴国战略,面向社会需求,加强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适度灵活放宽国家失业保险金使用范围,支持社会、企业开展创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培训。四是积极应对老龄化。树立全面、积极的人口老龄观,加快构建制度体系。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培安:把握中长期人口变动规律 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调研显示,当前我国人口总量仍然庞大,但结构性矛盾凸显,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基本情况:全面两孩政策效果明显;妇幼健康得到有力保障;科技进步和人工智能对劳动就业影响积极。问题:全面两孩政策累积效应快速释放,长期效应还有待挖掘;劳动力总量大,素质有待提高;人口数量优势未转化为经济发展强大动能;人口红利有待进一步释放。建议:一、全面把握当前中国人口国情。尽管中国人口发展出现重大转折性变化,但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人口总量仍将保持在13.5亿以上,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都不会根本改变。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中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国情。二、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快“补短板”,大力发展托幼服务,重点满足3岁以下不同层次的托儿服务需求;“抓重点”,落实育龄夫妻依法享有的各项福利待遇和计划生育免费服务,落实个税减免扣除;“强弱项”,完善家庭发展支持政策体系,构建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三、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本强国。拓宽劳动收入渠道,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培育新的消费需求,形成经济转型升级新动能。四、抓住战略机遇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一是充分挖掘、开发和释放“人才红利”、“健康红利”,延长人口红利。二是紧紧抓住当前健康老年人、年轻老年人居多的窗口期,加快完善养老政策措施,健全养老保障、服务和健康支持体系,发展老龄事业和产业。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副省长,民盟湖北省主委杨云彦:促进生育政策与相关经济社会政策相衔接年轻群体不愿意生育二孩的原因,一方面是养育孩子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投资自己与投资孩子存在替代关系,年轻父母越来越注重自身的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因此,建议:一、构建家庭、社区、机构“三位一体”婴幼儿护理照料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议加大财政投入,将0至3岁托幼设施建设纳入社区规划,发展普惠性托儿所,鼓励在各类开发园区、大型企业、学校、医院以及女职工集中的单位创办托儿所;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支持社会机构兴办托儿所。二、教育减负。现在不仅学生课业负担重,家长的课业负担更是不堪重负。教育部门在解决学生课业负担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可否明文规定一下,禁止给家长布置作业,先把家长解放出来?三、降低儿童看病就医费用。一方面需要卫生部门通过按病种付费等措施来规范医疗行为,杜绝过度诊疗;另一方面需要从保障入手,可否设立针对0-6岁儿童的补充医疗保险,同时鼓励社会力量、慈善机构设立大病保险,让儿童就医少花钱甚至不花钱。四、保障女性公平就业。反对各类就业性别歧视,将妇女在求职应聘、在岗怀孕、产后返岗等各个阶段面临的性别歧视纳入劳动保障监察范围,减少女性担心生育影响自己就业、晋升等顾虑,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五、尽力改变养育子女的负面预期。现在影响养育子女意愿的几个负面预期莫过于教育、医疗、住房。六、构建家庭友好型社会环境。对流动人口子女,应鼓励其与父母共同生活,并保障其在入托、入学、享受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平等待遇,不能因为拆迁等把一些外来子弟学校一拆了之。全国政协常委,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河南省主委高体健:对计生家庭特别是失独家庭开展精准帮扶独生子女家庭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相比,是一个高风险、多困难、低保障的群体,特别是失独家庭在生活照料、养老保障、大病医疗、住院护理、精神慰藉等方面遇到困难更多、更大、更特殊。目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独生子女父母已逐渐步入老年,且部分已经成为空巢老人,面临的各类困难日益凸显。为此,建议:一、加大对计生家庭奖扶力度。对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计生双女家庭,应继续实行并不断完善各项奖扶政策,在社会保障、集体收益分配、就业创业、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方面给予倾斜。二、增强家庭抚幼和养老功能。建立完善包括生育支持、幼儿养育、青少年发展、老人赡养、病残照料等在内的家庭发展政策体系,鼓励按政策生育,增强社区幼儿照料、托老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等服务功能。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和对年满60岁以上的独生子女父母年老生病住院期间给予其子女带薪护理假制度等。三、开展对失独家庭精准帮扶。在各地探索基础上,加快完善顶层设计,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对失独家庭开展持续全面的精准帮扶。四、稳定和加强计生奖扶力量。对计生家庭奖扶特别是对失独家庭开展持续精准帮扶,需要一支专业化队伍来实施。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要健全计生奖扶队伍,妥善解决好村级计生专干的报酬待遇、养老保障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我国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人口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又是经济发展最基础的变量,与大家分享三个观点。一、我国坚持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决策,成就巨大。改革开放以来至本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上世纪70年代至2010年,属于人口红利前半期。第二阶段从2010至2035年左右,属于人口红利后半期。第三阶段将从2035年到2050年,人口总量平稳下降,老龄化程度较高,可称为后人口红利期。届时我国仍然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但人口结构状况与发达国家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二、我国人口与经济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我国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提前面对低生育率、老龄化等问题具有历史必然性,也是后发展国家早晚要面对的挑战。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红利后半期。人口对经济发展有利因素仍然较多。一是劳动力数量充裕。二是人口负担较轻的比较优势依然存在。三是人口总量势能逐步显现。巨量人口的规模效应可以支撑每一个细分行业的创新和发展。三、当前,正是人口矛盾交叠、发展方式交替、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应当保持战略定力,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促进人口发展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均衡。在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要妥善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应对长期就业压力与解决劳动力供需结构失衡的关系。二是控制人力成本上涨与培育优质高效消费市场的关系。三是发挥市场在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与保持人口合理分布的关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上海市妇联副主席(兼职)黄绮:建立家庭友好型社会在人口变动这个主题下,我关注的是如何出台家庭友好型的公共政策。其中涉及两方面:一是托幼,二是托老。托幼问题。目前生育妈妈普遍产假时长为4个月,但幼儿园是接收3岁到6岁儿童,其中就有一个空档期,需要托幼。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具体部门操作和管理。如托幼一体化、建立社区托管点,或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开办托幼点等。对于3岁以下孩子由家庭自带的,每月给予相应补贴。征收个人所得税时,综合考虑家庭的子女抚育情况。建议将学前儿童的托幼费用列入专项附加扣除。托老问题。完善对失独家庭困境老人的国家监护制度。孤寡老人由民政托底的政策扩展到失独家庭,给予国家托底监护。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李守镇:建设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当前我国劳动者队伍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数量下降;二是整体素质偏低。当前存在的诸如社会浮躁、急功近利等心态,也对未就业者以及劳动者群体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为建设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建议:一、切实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强化正能量宣传。社会、学校、企业要把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放在首位,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文化艺术界要创造反映劳动者工作的文艺精品,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和工匠,引领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的氛围。二、提高技术工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地位。加快企业工资分配改革步伐,设置体现技术技能价值的工资单元。解决好生育、住房、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三、消除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障碍,调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招生规模,使技工更强起来。全国政协常委,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贾楠:推进政府部门间人口和单位基础信息共享近年来通过走访多个部门,参加人口发展规划研究,我深刻感觉到,各部门对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的愿望已越来越迫切。2017年,国家统计局的人口调查数据和卫健委的出生人口数据进行了比对,大大提高了人口出生数据质量。在推进数据共享的过程中,除法律层面问题之外,最大的难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标准不统一、不规范,是数据共享的最大障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标准缺失或者覆盖不全。二是标准的赋码不及时,影响了数据使用。三是各部门的标准执行不规范,各行其是,影响了部门间数据的交换和比对。二、数据库的日常更新维护是数据共享及时准确的关键。我们平时是重建设,不重维护管理,这不但会造成浪费,而且不能满足政府部门管理决策对数据共享的需求,影响普查数据的有效应用。针对以上两个问题,建议:一、科学制定有关人口、单位信息的标准规范,并且要切实执行。一是相关部门要尽快制定统一的地址分类标准。二是进一步完善社会统一信用代码,将单位标识尽量覆盖全,并且要提高标准赋码及时性,解决重码错码问题。二、整合各部门资源,建立标准规范统一的部门共享单位信息库和人口信息库,以及数据库日常更新维护的有效机制,为政府管理和决策提供精准依据。全国政协委员,香港豪都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屠海鸣:引导人口科学合理增长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四川是全国最大的劳动力输出地,广东是全国最大的劳动力输入地,但四川乡村和广东企业目前都缺人,主要原因是劳动力资源严重短缺。农村人口是蓝领队伍的强大后备军,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金领、白领只是总人口的一小部分,产业发展需要庞大的蓝领支撑。所以调整人口政策最需要关注的应该是如何引导人口科学合理增长和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为此,建议:一、研究储备新的人口生育政策。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并没有出现生育热潮,说明经过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后,民众的生育观念改变很大,可以做出理性选择。二、重点关注未成年人成长。提高人口质量是调整人口政策的题中要义。在香港,80%以上的医院是公立医院,孩子和老人都可以得到低费用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建议从降低成本入手,出台政策,免除未成年人医疗费用。三、推进教育资源均等化。农村教育资源与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建议加大对县以下教育机构的投入,并探索建立城市教师下乡、乡村教师进城的长效机制,推动义务教育均等化。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盟湖南省主委杨维刚:落实好全面两孩政策当前人口问题的关键之一是落实好全面两孩政策。对此,有两个基本判断:一是当前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本矛盾没有改变。目前,出生人口的数量在下降,但人口总量还在持续增长,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不能过度放大人口结构失衡来掩盖人口数量众多这一实质性问题。二是全面放开生育不是解决当前人口问题的唯一选择和最佳选择。对此,建议以稳妥落实“全面两孩”政策为主,抓好配套政策落地,全面加强生育服务。同时,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两个问题:一是建立健全0-3岁托幼服务制度体系方面有哪些考虑?二是加强出生质量把控和出生缺陷综合防控方面,如何进一步加大力度?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江西省政协原主席黄跃金:如何应对东北人口外流问题今年6月下旬,我到黑龙江省就中长期人口变动与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进行调研。总体感到,东北地区人口流失问题比较突出。以黑龙江为例,黑龙江人口呈外流态势,人口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农民工、老年人和包括大学毕业生在内的优秀人才是外流人口的主要构成。数据也显示,黑龙江的经济发展增长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才流失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工资收入低,就业环境、生活环境与经济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我提的问题是,发改委对东北地区产业发展有什么新举措、新政策?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人口研究所所长丁金宏: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和人口的关联性我有两个问题:一、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空心化问题和人口的关联性。我国城镇化建设进行得非常快,这是好事。但与此同时,也有的农村由于青年纷纷外出成了“空心村”。这种情况下要实现乡村振兴,人从哪里来?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有什么措施让农村能够留住一部分人才,并且能够培养出合格的新型农民?二、这次去新疆调研发现,南疆地区的生育率高于全国水平。但由于当地环境脆弱,水资源非常缺乏,人口密度又很高,因此生育观念的转变尤为重要。学界的共识是,教育能够帮助解决这一问题,但这里恰恰又是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的地方,受教育年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当地不少青年人不会讲普通话。这种情况下,怎么加强教育促进转变观念?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民建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委钱学明: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亟待加强需求侧管理人口老龄化与人工智能的叠加,更需要高素质技能人才,这就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遗憾的是,目前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企业认为不好用;政府花钱办职业教育,花了大力气,但吃力不讨好。看似是职业教育供给侧出了问题,实际是需求侧管理没跟上。改革的关键是要形成供需双方的管理体制,促进职业教育供需匹配、供求平衡。我有两个问题,请教人社部、教育部。一、能否将人社部门完全作为需求方,管招生计划、管技能要求、管质量评估;教育部门纯粹作为供给方,全面负责职业教育学校的监督管理,包括现在由人社部门管理的技工学校,以便形成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供需双方的管理体制?二、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办职业教育是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最佳方式,如按照一视同仁、同质同价、优质优价的原则,调动企业办学积极性,发挥其办学优势,让他们愿意办、办得好。能否鼓励支持企业办职业学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全国政协委员,宁波市政协副主席,民建宁波市主委张明华:鼓励引导和促进超龄劳动者就业是缓解老龄化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劳动力总量不足的问题将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因而,积极鼓励引导和促进超龄劳动者就业,是缓解这一困境的有效途径。目前就超龄劳动者就业而言,存在着超龄用工关系在法律上仍存争议、超龄劳动者社保难以落实、社会氛围有待优化等问题,在法律层面和政策层面有待进一步突破。借此机会,向人社部提两个问题。一、目前建立国家公职人员延迟退休和市场主体用工人员弹性退休相结合的退休制度是否可行?如果可行,现在已经到了什么程度?下一步怎么推进?二、对超龄劳动者的就业,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保的现象比较突出。请问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保障超龄劳动者合法权益?委员移动履职平台发言摘编全国政协委员,驻墨西哥大使邱小琪:建议国家在立足自身国情的基础上广泛研究借鉴国际经验,量质齐抓,供需协同,综合施策,大力促进我国中长期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促进人口均衡有序发展,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同时,充分发挥全面两孩政策效应,着力通过加强公共服务资源供给和家庭发展支持减少生育成本与顾虑。二是着力增加有效劳动供给,深入挖掘现有劳动人口工作潜能,不断提升新增劳动力素质、质量,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三是积极应对老龄化趋势,加强顶层设计规划,加快建立健全涉老政策体系、服务制度和机构布局。列席委员发言摘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委书记方来英:建议科学准确把握我国人口发展趋势,有一些趋势性变化并不完全是由于我们长期所坚持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我们不仅要关注人口数量,更要关注人口素质。但素质的提高,也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要接受普通高等教育,我们需要的人才队伍是有结构的。在老龄化的这一客观事实面前,要看到一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市场变化,银发经济的潜力;二是要看到在当前社会条件下,老人也可以继续为社会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原总政治部主任助理岑旭:人口问题是一个具有战略性、基础性的问题,对于任何国家都是如此。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这个问题周期性很长。因此,搞好中长期发展规划更显必要。其中,一要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二要处理好长远与近期的关系;三要处理好老龄化与社会保障的关系;四要处理好降低生育成本与提升生育意愿的关系;五是要处理好国家实施的好政策与这些好政策真正落地的关系。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广州市政协副主席陈怡霓:建议关注现代化强国中劳动力的挖掘。建设现代化强国需要大量劳动力,这就要求我们培训大量适应机器时代要求的高级技工。结合当前社会现实,这部分劳动力资源还要多依赖培训来自农村、中小城镇、欠发达地区的适龄青少年群体。将他们培养成为高级技工群体生力军,一举三得:一是解决多生但无条件优育的问题;二是有利于鼓励生育意愿高的群体继续保持高生育意愿;三是有利于解决现代化强国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原驻会副主任凌振国:要使中长期人口变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至关重要的是要认真贯彻、全面落实好全面两孩政策,对这一政策进展情况进行一次监督性集中检查巡查,督促、督导、督查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对中央确定的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各项规定是否有效贯彻落实。适时总结推广经验,及时提出新要求,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要求上来。同时,在人口红利减弱的情况下,应更加重视人口素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全国政协委员,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天津分所总监柴靓:从本次双周协商座谈会的内容、效果及现场气氛,反映出本次调研深入、充分,组织完善,服务周到。作为本届新委员,我受益良多。建议继续深化个人所得税改革,以税收手段助力人口合理增长。一是设置更多针对子女养育的专项附加扣除项目,除子女教育支出外,考虑增加抚养支出的专项扣除,先期可以从0--3岁开始,以后逐步扩大。二是在目前以个人为申报基础的情况下,建议对有2个子女且父母一方无收入的家庭,适度提高在职一方的个税起征点。部委情况介绍及现场回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连维良:结合发展改革委工作,现就中长期人口变动与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情况作简要汇报:一、关于推进落实人口均衡发展国家战略的基本情况。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推进落实人口均衡发展国家战略。一是推动实施《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二是制定完善配套政策。三是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业。四是着力推动家政服务提质扩容。五是提高人口受教育水平。六是推动健康产业发展。七是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二、当前我国人口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十二五”以来,人口发展呈现如下特点:人口总量增长平稳;人口结构不断变化;人口素质稳步提升;人口城乡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重点人群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面两孩政策出台实施后,社会反响良好,政策效应比较明显。但同时,人口发展呈现出新变化新特点:出生人口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主要是受一孩出生下降、育龄妇女总量变化、婚育年龄推迟、经济社会因素对生育行为影响增大等因素影响;老龄化程度加深,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口总量大,应对的准备需要加强;人口集聚进一步增强,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部分地区人口负增长问题凸显;人口素质仍需提高。三、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工作考虑。发展改革委将认真研究吸纳各位委员、专家的调研成果和意见建议,进一步深化中长期人口变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持续推动人口均衡发展国家战略实施。重点是深化重大政策和人口发展趋势研究;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研究制定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行动方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做好顶层设计,发展银色经济;制定出台家政服务提质扩容实施方案;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深化产教融合;促进健康产业快速有序发展;深入研究关于实施人口均衡发展战略提高人口素质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教育部副部长孙尧:感谢各位委员对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工作的关注。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是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对于提升人力资源价值,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中央高度关注职业教育发展,在近期召开的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要高度重视。目前,我们正在国务院领导下,抓紧编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近期将以国务院名义予以印发。各位委员刚才提出的问题,大都在“职教20条”中有所回应,提出了明确的政策措施。在此,我对几个重点问题,作简要介绍:一、关于管理体制。我们将建立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国务院分管教育工作的副总理担任召集人,教育、人社、发改、工信、财政、农业农村、国资、税务、扶贫等单位参与,定期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重大问题,统筹协调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二、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我们将进一步落实好国办《产教融合意见》和教育部等6部门《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在开展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基础上,支持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增强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内生动力,推动校企协同育人。三、关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将狠抓教学、教材、教师,打一场职业教育提质升级攻坚战。进一步完善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总结推广学徒制试点经验,建设一批精品课程和教材,多措并举打造“工匠之师”,不断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义珍:关于委员提到的职业教育中的供需匹配问题,人社部高度关注,在技能培训和技工教育中着力推动教育与产业、职业的融合,特别是推动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断提高。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需求预测和统筹规划,强化对培训供给的反馈引导,推动相关工作。关于鼓励支持企业办职业学校,加强政府购买服务问题,有关法规和政策已有明确要求,支持和调动社会资源开展职业教育,财政也有一定经费投入。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撬动更多社会资源,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关于超龄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近年来,用人单位招用已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或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的情况客观存在,用人单位通过与这部分劳动者签订民事协议,明确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保护等权利和义务。我们将充分考虑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的实际,加强研究评估,维护好其合法权益。此外,各位委员还提到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保障女性公平就业等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借鉴吸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崔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出发,先后启动实施单独两孩和全面两孩政策,受到社会各界普遍欢迎。从人口角度看,全面两孩政策累积生育势能释放较快,年度出生人口开始下降。从住院分娩统计数字上看,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2016年出生人数最多,2017年开始出现下降,今年1—9月出生人口进一步下降。通过长周期预测,我们有一个基本判断,我国人口总量在2030年之前达到峰值后,会出现零增长再到负增长的转折,育龄妇女、少儿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下降,人口老龄化提速、人口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加强相关研究,会同相关部门推进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着力解决好全面两孩政策实施相关问题,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做好计划生育家庭扶助保障等相关方面工作,切实解决家庭在生育养育方面的后顾之忧,让更多想生育二孩的家庭得偿所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