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股票注册制的利弊对股民有什么影响

科创板以及创业板注册制已经有了成功的模板,所以目前我国具备了全面推行注册制的条件。在实行全面注册制之后,对资本市场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对于众多散户来说,同样是一个利好消息,所以不管是核准制还是注册制,散户都可以参与到股市当中。但在实行全面注册制之后,散户会呈现出两极分化,一部分散户有可能通过科学的投资,真正从股市当中赚到钱;而另一部分用户有可能因为缺乏专业的知识,盲目的投资而出现亏损,甚至触雷。对于散户来说注册制有好的一面,但也有风险的一面首先、全面实行注册制之后,对股市长期发展是利好。一直以来,我国的主板实行的是核准制,核准制之下,其实股市相对比较僵化,甚至出现了很多僵尸上市公司,而一些成长比较好的优质公司却不能顺利上市,这让股市缺乏新鲜血液。但在全面实施注册制之后,股市将会变得更加健康,长期上涨的动力会更大。相比核准制而言,注册制有几个优势。第一、宽进严出。以前实行的是核准制,核准制之下看重的是企业的历史业绩,比如过去三年你必须满足一定的利润指标才可以上市,为了上市很多企业都有可能人为地“造假”,如果导致很多企业在上市之后业绩并不理想,但即便业绩不理想,他们顶多是ST,不会马上退市,所以有些企业就是肆无忌惮。但在注册制之下,企业宽进严出,企业上市对利润以及营收等各方面没有严格的要求,更关注的是企业未来的成长性以及业绩增长预期。在实施注册制之后,一些具有成长性的新兴企业以及战略性行业企业就具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即便短期没有盈利,但仍然可以正常上市,这样股市就有更多的优质企业进来。但这些企业上市之后并不是高枕无忧了,在信息充分披露之下,市场会用脚投票,如果你业绩表现不好,随时可能被资本抛弃,最终轮到退市。而且在注册制之下,企业退市机制更完善,退市概率会比核准制更多,这就会迫使企业好好去经营,要不然随时可能被退市。第二、信息充分披露。注册制最核心的环节就是信息披露,这是跟注册制的全面放开相互配套的,一旦未来全面实施注册制之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会更加完善,更加及时。投资者可以通过信息披露全面掌握公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财务结构,生产经营、成本收益及其发展前景,然后做出是否值得投资的价值判断。如此一来,投资者就可以及时、全面的掌握上市公司的一举一动,企业表现好不好,投资者随时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出来,到时如果业绩比较好,自然会得到资本的认可,业绩表现不好就随时可能被资本抛弃,这是真正的由市场来定价。第三、监管更严在核准制之下,IPO监管以及审核都由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负责,这种做法不仅效率低,而且有一定的滞后性,甚至可能出现监管错位。但实行注册制之后将取消发审委,实行监审分离,申请审核权限将下放证券交易所;在审核层面,证券交易所负责审核发行人公开发行证券申请,判断发行人是否符合发行条件、信息披露要求,证监会负责证券发行申请的注册。在实行监审分离之后,监管部门的重心会放在监管上,而且监管会更加严格,如果上市公司以及券商出现信息披露违规行为,随时可能被重罚,甚至取消相关资质。在严监管之下,上市公司的处罚力度会比以前更加严格,这种监管可以用13个字来形容: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终身追责。在严监管环境之下,无论是券商还是上市公司都会变得更加规矩,因为你一旦触犯了某一条线,被处罚的力度要远远超过你获益的力度,这样就打消了大家违法违规的意愿。第四、加大对投资者的保护。在全面实施注册制之后,对上市公司的判断将交由市场进行,投资者自行按照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去判断。而且在实施注册制之后,上市公司随时可能面临退市的风险,这意味着注册制所带来的风险会更大一些,因此监管部门对投资者的保护力度也会更大。比如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稳妥推进由投资者保护机构代表投资者提起证券民事赔偿诉讼的制度,推动完善有关司法解释等等。从整体来说,在实施注册制之后,不论对于上市公司还是对投资者都有很大的机会,但潜在的不确定性也会增多,这意味着股市对投资者的要求会更高,如果没有一些基础知识,轻易的进入股市有可能会“触雷”。比如大家随便找一家公司投资,一旦这家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规或者其他问题被退市了,最后可不是ST那么简单,到时投资者可能会出现更大的损失。所以在注册制之下,大家千万不能盲目的去投资一些上市公司,更不能玩那种追涨杀跌的短期投机行为。在注册制之下,一定要坚持价值投资,只有坚持价值投资才能获得可观的回报。但是价值投资说起来简单,没有过硬的技能,你是很难去操作的,所以在注册制之下我相信很多投资者会更倾向于选择投资一些ETF或者场外基金,股票真正的参与者会以机构投资者为主。
先说结论: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因为之前市场对此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预期,很难用简单的利好或者利空来判断。下面来具体讲讲,个人的几个思考:1)全面注册制之后,最大的变化就是新股不败的神话被打破,主板打新也会破发,而且概率差不多是3成。再有就是打新的收益率会明显下降。即便不破发,首日溢价也没那么高了。其实2022年,金额10万以内的小账户,打新收益已经贴近定期银行理财,而100万以上的单账户,打新收益直接可以忽略不计了。打新本身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制度红利,绝大多数股民也许都曾因此而受益,但这样的时代红利结束了。2)会利好行业龙头企业,但不要就此理所当然地认为,市场会给予龙头企业更高的估值。因为A股总体上市公司的的盈利水平差(与美股相比,因为我大A只吃不拉,现在注册制了也还是退市难,短期内看不到改善),业绩确定性更强的龙头企业,经历过了21年机构报团行情后(虽然后来22年跌了一些),估值本来就已经不低了:现在很多公墓基金的仓位都打到9成了,大家都不愿意降,等着后面行情起来别人来接盘,所以注册制后,再让这些抱团股来一波大涨,胜率和赔率都不高。不值得期待了。3)至于很多人说全面注册制利好券商,比如融券费率差统一降至0.6%,取消转融通业务保证金比例档次最低20%的限制,这个利好券商的。但更准确地来说,注册制并不必然增加IPO数量和融资规模,还是要看具体的市场状况,一旦牛市来了,券商所有业务都是暴增,一旦熊市,券商就都不赚钱。所以,注册制利好的可能是券商投行部的员工,而非券商的股东。4)这次还修订了IPO上市的门槛,连续三年盈利的标准被取消,而是以市值+营收+盈利+现金流的综合指标考量。比如主板这边市值大于80亿,营收大于8亿,那么一年净利润为正就行。在深交所方面,更是明确了创业板50亿市值,3亿营收的超低上市门槛。但是必须符合先进制造、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创业企业。就这次落地速度来看,还是很快的。2月1日出的征求意见稿,定的意见反馈截至2月16日,2月17日就正式发文了。这说明,通过振兴科技拉动经济,已是一张政策明牌了。就是要通过资本市场,创造社会融资需求,让更多的科技战略新兴产业的公司上市融资,从而带动经济复苏,具体看我以前的这篇文章:但科技,也是最容易出现泡沫的两个行业之一(另一个是能源)。美国2000年互联网泡沫,把科技行业推向顶峰,泡沫破裂之后,美国股市10年不涨(楼市接力,然后次贷危机了,又转回股市),而科技股更是花了15年的时间才平复下来。当新技术出现的时候,大家容易凭借想象给他书写规划。写小说也许很容易,但是落实可就难了。所以到了后面,经常会大失所望。投资者想的太美好了。业绩跑不赢预期。买入的价格溢价率太高了。所以投资科技,可以在底下买,但是不能追高。科技股是不可估值的。这东西你只能想象一下,未来大家会对什么感兴趣。什么技术会引发大家的轰动,然后等他不怎么火的时候买进去。但是拿不拿得住,会不会追涨杀跌,又是一个个大的问题。这让我想起西格尔教授说的,因为增长率陷阱,那些沉寂的行业中貌似不起眼的企业,却往往能为投资者提供高额回报。因为增长率并不能单独决定收益的高低,只有当增长率超过投资者常常过于乐观的对股价的预期时,高收益率才能实现。但是在那些高增长率的新兴产业的公司中,虽然它们产生了巨额回报,但是其高收益却并没有流向单个投资者,而是去了创新者和建立者那里。最终获得好处的,是能够以较低价格购买到更好产品的消费者,而不是那些想要在过程中分一杯羹的个人投资者(他们不可避免地会遭受损失)。最后,来看下注册制对股民的影响,就是大家肯定会激动一下,但最终还是要回归投资的本质:1)评估各类资产的风险收益比,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资金使用年限,做好大类资产配置及仓位控制;2)关注公司/指数的内在价值,聚焦于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折现,预期收益率满足要求时买入,预期收益率不再有吸引力时卖出。3)多读书,少操作。以上。
板注册制首批企业即将上市交易。4月4日晚,沪深交易所表示,沪深交易所主板注册制首批10家企业已完成发行,具备上市条件。目前,主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交易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上市时机已经成熟,将于4月10日(周一)举行首批企业上市仪式。截至目前,陕西能源、南矿集团、江盐集团、柏诚股份、海森药业、中电港、常青科技、中信金属、中重科技、登康口腔均已完成发行工作,等待上市。全面注册制下,投资者更应理性参与新股交易。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全面推行注册制,A股市场新股定价更加市场化。尤其是在全面推行注册制之后,一些未盈利的成长性创新型公司可以上市,估值定价会更加专业化,对散户而言把握起来难度更大。10家企业率先上市交易全面注册制改革后,注册审核周期明显缩短,发行效率显著提升。自2月20日主板企业平移启动之后,首批10家企业均在2月20日获得交易所受理,3月13日进入上市委会议环节,3月16日获得证监会注册批复。3月27日起,10家企业陆续开启申购。从申购结果来看,主板注册制首批10只新股网上发行有效申购户数均在1000万户以上,由于网上发行初步有效申购倍数超过100倍,均启动回拨机制。在回拨机制启动后,中签率在0.0230%至0.1857%之间。从10家企业发行市盈率来看,陕西能源发行市盈率最高,为90.63倍;中信金属发行市盈率最低,为20.21倍;多数企业发行市盈率集中在30倍至40倍区间。从发行价格来看,最高为海森药业,为每股44.48元;最低为中信金属,每股为6.58元。业内人士表示,全面注册制下,主板项目大盘蓝筹特色凸显。从板块定位来看,全面注册制施行后,主板重点支持业务模式成熟、经营业绩稳定、规模较大、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优质企业。从所属行业来看,首批上市的10家企业中,中重科技、南矿集团属证监会专用设备制造业,陕西能源属电力及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柏诚股份属建筑安装业,登康口腔、江盐集团、常青科技均属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其余几家为批发业和医药制造业相关企业。从营收和净利润来看,10家企业基本面较好。例如,陕西能源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02.85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4.22亿元。柏诚股份2022年度营业收入为27.51亿元,同比增长0.3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5亿元,同比增长56.92%。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全面注册制下,上市交易规则有了新的变化。2月17日,沪深交易所分别发布修订后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以下统称《规则》)。沪深交易所明确,上述规则自按照《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发行的首只主板股票上市首日起施行。《规则》明确,在涨跌幅方面,与科创板和创业板一样,此次主板施行全面注册制之后,前5日不设涨跌幅限制。第6个交易日开始,恢复每日10%的涨跌幅限制。这也意味着新股上市“连板效应”将不复存在。盘中临时停牌制度也进一步优化。《规则》明确,无价格涨跌幅限制股票盘中交易价格较当日开盘价首次上涨或下跌达到或超过30%、60%的,停牌10分钟。《规则》还优化了价格笼子机制,在复制科创板股票和创业板股票现有2%有效申报价格范围要求的同时,增加10个申报价格最小变动单位的安排。《规则》还增加了主板股票严重异常波动指标。另外,主板注册制新股询价和定价取消了23倍市盈率上限,将定价权交给市场。市场人士表示,注册制下,主板新股定价将遵循“市场化询价”,定价过高的新股可能会出现首日破发的情形。投资者应理性参与新股交易全面注册制对投资者理性参与新股交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人士表示,新股投资具有较大的市场风险,投资者需要充分了解新股投资及主板市场的风险,仔细研读发行人招股意向书中披露的风险,并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审慎参与新股发行。投资者应当充分关注定价市场化蕴含的风险因素,知晓股票上市后可能跌破发行价,切实提高风险意识,强化价值投资理念,避免盲目炒作,监管机构、发行人和保荐人(主承销商)均无法保证股票上市后不会跌破发行价格。与此同时,中证协也表示,在当前全面施行注册制的背景下,股票发行定价更为市场化,证券公司在提供新股申购服务时,加强风险提示、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尤为重要。董登新表示,对于投资者而言,全面注册制下,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现象可能会出现,这意味着投资者打新风险将有所提高。他认为,未来A股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的比例可能维持在10%左右。“这意味着打新未必能赚钱,‘凡新必打、凡打必赚’的现象将消失,使得打新成为一个高风险投资行为。投资者尤其是散户要增强风险意识,有选择性地打新。”董登新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票注册制的利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