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时代1怎么让农民一直种田4大国崛起怎么生产农民 帝国时代1怎么让农民一直种田4大国崛起如何生产农民

《大国崛起》观后感作文(通用24篇)  看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国崛起》观后感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国崛起》观后感作文 篇1  《大国崛起》真实地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九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我们要探索自己的强国之路。  回顾500年来各个世界大国发展的历程,讨论大国崛起的关键性因素。单一的因素一定是错误的,但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却值得关注:要形成一个统一的力量、重视思想文化的繁荣、重视科学和教育、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模仿别国的道路等。  对于地处西北欧、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小国荷兰,是怎样成为17世纪的王者?  在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上,以捕捞鲱鱼起家从事转口贸易,他们设计了造价更为低廉的船只,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业信誉,逐渐从中间商变成远洋航行的斗士。日渐富有的荷兰市民从贵族手里买下了城市的自治权,并建立起一个充分保障商人权利的联省共和国。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发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由于国土面积等天然因素,虽然17世纪末,荷兰逐渐失去左右世界的霸权。但直到今天,荷兰人的生活依然富足,荷兰人开创的商业规则依然在影响世界。  成为富强的国家的道路,清朝的统治者的“闭关锁国”肯定是不可取的,妄图依靠战争打破和重建世界格局,已被证明结果事与愿违。德国的兴衰是最好的例证。我们不知道21世纪的变化将把大国带向何方,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将是人类共同努力的方向。  《大国崛起》观后感作文 篇2  《大国崛起》这部记录片知道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相继出现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并日益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  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现在的世界是个充满竞争的世界,不论是国与国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着激烈,甚至是残酷的竞争。  征服是从被征服开始的。早期的大国,即葡萄牙和西班牙他们是勇敢的探险者,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一刻也没有停止同入侵者的抗争,他们在面对这样的国情下并没有气馁,原因在于他们强烈的民族意识,并不是表现在种族绝对单一化、种族主义上,而是在于它给一个民族无形的动力和意念,一种强大的支持力量。葡萄牙由于文化、环境的落后,先后被罗马人、日耳曼人、摩尔人占领。才让他们认识到抗争是必要的,这也就为以后民族独立鉴定了基础。他们的现在还存在“斗牛”这种精神很值得敬佩。这个国家毕竟只有不足10万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而且,他们最急需的香料也被别的国家垄断了,面对现实的残酷,葡萄牙人并没有放弃崛起的目标。  航海发现是首先在葡萄牙作为国家计划的,是一个全国计划,是一个由一个王子主持的计划。伊莎贝尔女王也是一代圣王,她也有她的雄心壮志,最终夺取了格拉纳达,成功的实现了统一。12和13世纪葡萄牙的特点是,它不是一个封建割据的国家,而是人民的王国,葡萄牙的国王不仅受到贵族、也就是他的臣属的支持,而且得到百姓的拥戴。强大的王权使葡萄牙人有了强烈的民族归属感,但实现国家的强盛却还有很长一段路程。面对“绝望”,他们依然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克服着一切,他们积极的态度使葡萄牙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海上贸易的第一强国,完成了目标。在葡萄牙成功之后,他们奢侈、浪费,就决定了衰落。他们不发展本国的手工业,工农业,还大批购买国外昂贵的物品,甚至把一些商人逐出国境,最后成为了悲剧。  在葡萄牙的兴衰中,我们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明白了应该要有一个积极的态度,要不断地尝试,然后走向成功。  《大国崛起》观后感作文 篇3  一个国家的崛起往往不只是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而是一群人的伟大作为使得国家的崛起。  葡萄牙与西班牙在海上争霸在十五世纪十分严重十分严重。两个航海大国划定了界限,要在自己的界限以内的海洋上发展经济探索新的大陆。他们还要为制作地球仪而比拼和奋斗,他们都想成为第1个探索地球与地球拥抱的国家,都想在世界上捍卫自己航海大国的美誉。知道麦哲伦的。环球之旅的结束,才把这个故事告一段落。可西班牙长期在路上的殖民使得本国的经济依然有很快的提升,所以两国最终的竞争不分上下。  荷兰是一个小岛国,没有可依靠的矿产资源,国土狭小人口又少,但它依然成为了欧洲的一个经济市场。荷兰能成为一个经济市场靠的是什么呢?它靠的是自己的创意和想法,没有自然资源的优势,但他依然能靠打捞鲱鱼而发展自己国家的经济,依靠去除鲱鱼内脏的方法而提高自己国家经济的发展。面对像英格兰那样强劲的敌人,他们通过智取获胜。荷兰无愧于自己在欧洲经济市场上的地位。  从这一集的纪录片中我懂得了国家崛起的方法不只有一种利用武力取胜的方法并不是统一国家唯一的路径,在国家的发展方面依然要利用自己的智慧,不可单单依靠着地理位置的优越或者武力方面的优越。大国崛起是一个国家最为伟大的作为。  《大国崛起》观后感作文 篇4  此刻的世界是个充满竞争的世界,不论是国与国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着激烈,甚至是残酷的竞争。一个人若想在各种比拼中脱颖而出,就要总结、吸取自我和他人的经验和教训;一个国家若想在在如今这强国林立的世界中崛起,也必然要借鉴他国崛起中的经验和教训。《大国崛起》一书介绍了15世纪以来9个世界性大国的崛起历程,反应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9个大国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进步,因为国家是由一个个个人组成的。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爱好和平不仅仅仅是对国家的要求,它们同样也是个人应做到的。我们每个人都应有一颗爱国、进取、和平、创新之心。只有我们每个人不断进行自我提高,我们祖国的实力才能逐渐加强,我国的国际地位才会不断提高。当然,我所谓之人人进取等并非是说每个人都要按同一种方式去做事,而是期望我们人人都怀着强大祖国的理想去为祖国的发展而拼搏,并在此基础上发扬自我的个性。我认为,发扬每个人的个性十分重要,因为人的个性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扬,是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创新潜力不断提高的重要前提。  《大国崛起》既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有所启示,也对我们个人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忙。  《大国崛起》观后感作文 篇5  大国崛起是一部历史纪录片,激励我们努力学习成为国家栋梁,发展中国让中国成为发达国家。美国,现如今发达国家,也是从前从弱小一步步努力走向强大的。  第十集新国新梦讲述了1620年,五月花号载着一百多名英国清教徒来到北美大陆。遵照登陆前签订的《五月花号公约》,清教徒开始了在新大陆上自治管理的生活。100多年后,由于英帝国强行增收印花税,殖民地独立战争爆发,1776年,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成立美利坚合众国,并在1787年制定了对美国发展影响深远的成文宪法,建立起中央政府。此时,大量移民带来了欧洲最先进的技术成果,拿过欧洲接力棒的美国,迅速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美国快速发展,但制宪会议上悬而未决的奴隶制问题,最终在1860年导致了一场内战。林肯总统带领北方打赢了这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中央政府也由此逐渐壮大。在政府推动下,历时一个多世纪的西进运动成果斐然。此后,爱迪生将美国率先带入电气时代,对发明和创新的制度性保障成为这个国家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1894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这个年轻的国度已站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头。这一集告诉我们工业革命的重要性,要努力发展经济和工业革命使中国走向富强。任何国家的强大都离不开人民的努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努力提升国家的实力。  《大国崛起》观后感作文 篇6  《大国崛起》是由周艳执导的12集历史题材电视纪录片,于2006年11月13日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首播 。该片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九个国家相继崛起的过程,并总结了国家崛起的历史规律。  《大国崛起》讲述了15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先割裂的世界开始真正意义上地连成了一个整体,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和了解,也展开了相互的竞争。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 。该片解读了15世纪以来9个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分别诠释了各大国500年的兴起史,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一步寻找镜鉴,意在"让历史照亮行程" 。  每一集的介绍都能让我们了解西方列强崛起的历史,他们成功进步能够引起我们的深思与学习,大国崛起便是这样,一方面让我们了解其他国家的强大,使我们警觉,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知道了与他们的差距,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够进步,超越他们。同时,我们还要吸收他们的经验和教训,使我们更加精准的前进在我们的道路上。21世纪我们要加快中国成为世界大国的步伐,同时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也是人类共同努力的方向。  《大国崛起》观后感作文 篇7  通过本片,对过去五百年来世界上各个相继崛起兴盛的大国有了基本的认识和认知,本片中最后,有四个小结,实际上也是四个问题:  大国之谜。是什么因素能够使这些大国在相应的时期崛起从而傲立全球,成为那个时代的世界霸主或者时代的先锋巨擘?稳定的政治基础、国家民族的统一从而形成核心凝聚力、思想文化的`繁荣、科技发明与创新对时代发展的推动、适合国情的政经体制以及发展道路……  创新是一股伟大的力量,比如苏联社会主义道路,而后发国家对于先进国家的学习模仿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比如日本明治维新前以中国为师,明治维新开始以西方为师。历史机遇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荷兰,只有两个北京大的弹丸之地,三百万的人口,抓住了全球海上贸易的契机,通过发明创新以弱胜强战胜英国,并且建立起世界海上霸权,成为著名的“海上马车夫”,辉煌一百余年!英国更是抓住时代机遇,在伊利莎白一世主导建立的体制环境下,在科学巨匠牛顿、人文思想大师莎士比亚、经济学巨擘亚当?斯密,发明家瓦特等巨星的光芒照耀之下(牛顿发现了走向新世界的一把钥匙,瓦特用这把钥匙打开了通向新世界的大门,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指导了自由市场经济的腾飞),率先突破中世纪的黑暗、走向经济与思想文明新的曙光,缔造了百年不落的日不落帝国与称霸世界几个世纪的全球霸主!  是的,历史留给每个国家的机遇窗口是短暂的,能抓住时代的机遇,便能乘风顺势,一飞冲天。  《大国崛起》观后感作文 篇8  《大国崛起》始终贯穿着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褒扬,可以说达到了迷恋程度。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对亚当·斯密《国富论》的盛赞之中。《大国崛起》给了《国富论》异常高的地位,着墨极为厚重,不仅大量引用亚当·斯密的原话,而且排出强大的专家阵容叠加赞赏。让我们摘取几段精辟文字。“‘自由竞争’这个今天已经被人熟知的概念,成为贯穿亚当·斯密经济学说的基石。”“亚当·斯密则是挥动一只看不见的手,为工业革命的推进缔造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1815年,英国人打赢了一场震动世界的战争,这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亚当·斯密对英国的贡献。这一年,英国威灵顿公爵在滑铁卢击败了拿破仑,对于这一轮新的英法较量,有人这样评价:‘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不列颠军队的胜利,也是市场经济的胜利。’”(第4集)  对《国富论》是如此热情,而对《资本论》却是那般冷漠,只字不提。不错,《大国崛起》也讲过市场经济的弊病,但却强调其弊病已被美国总统罗斯福治好了。“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形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第11集)  《大国崛起》观后感作文 篇9  《大国崛起》试图通过讲述世界性大国的崛起过程来告诉其他国家,一个国家的崛起要靠自身的力量,它的发展壮大要符合自己的国情。如荷兰,地处西北欧,在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上,以捕捞鲱鱼起家从事转口贸易,依靠有力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业信誉,荷兰逐渐从中间商变成远洋航行的斗士。日渐富有的荷兰市民从贵族手里买下了城市的自治权,并建立起保障商人权利的联省共和国。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当时全球的一半股份;他们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发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直到今天,荷兰人的生活依然富足,荷兰人开创的商业规则依然在影响着世界。荷兰的崛起与壮大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地理优势,寻找到一条符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当今世界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可以借鉴荷兰的崛起经验,找出自己国家的独特之处和优势,探索出符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就拿中国来说,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中国人的绝大多数,这是中国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地方,同时,这也可以成为中的一个优势,中国可以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加强农业科技化,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农业产品,向其他国家出口。  另外,《大国崛起》的最后一集《大道行思》启迪世界,依靠战争、霸权的崛起之路是错误的,一个国家的崛起应该遵循和平的原则,在崛起中求和平,在和平中发展壮大。  《大国崛起》观后感作文 篇10  最近,香港事件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之下,数年前金一南教授就《从百年沧桑到大国崛起》所做的主题分享视频在朋友圈疯狂传播。一方面,演讲主题与内容坚定且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香港事件的结果——如今的中国不会再做出任何的退让,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再允许他人撼动;另一方面,金一南教授将严密的逻辑、有力的论据和风趣的语言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将严肃的观点以合理的方式展现,接地气的手法让普罗大众也能融入到高端知识分子的思维当中。  我看了这个演讲分享视频整整五次,每一次都获得了巨大的震撼,无论是从国家层面、历史层面,抑或是个人命运、个人奋斗层面,都获得了巨大的启示。在这里,我就其中的部分内容做一个简单的解读和延伸,借助历史,就个人命运与奋斗,谈谈感受。  发现问题之源,乃解决问题之根本。  当年的中国积贫积弱,到达无以复加的地步,堂堂华夏,不齿于列邦,被轻于异族,仅数万外敌,便将天朝置于亡国灭种之边缘。有识之士为挽救民族危亡,纷纷做出了选择。但数次变法,皆以失败告终,其根本原因在于,变法者未能洞悉近代中国大患之根本。  器不如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认为,抗争失败的原因是器技不如人,便掀起长达30年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建设兵工厂、制造新式兵器、培训舰队。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洋务运动最大的成果北洋水师在日本舰船的炮轰之下全军覆没、葬身鱼腹。洋务运动宣告失败。  《大国崛起》观后感作文 篇11  《大国崛起》是一部宏大的历史纪录片,采用了非教科书的方式,注重以理性的思维方法和哲学态度,精细梳理从15世纪以来领导世界发展前进的九大国家: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沙俄和苏联,日本和美国的崛起历史,分析和探讨这国家崛起的原因,分析这些国家蓬勃发展的背后深层原因,我们可以从这部纪录片当中吸收、借鉴到先进经验和教训。  看完了《大国崛起》以后,我对于这些国家的历史有了一些了解,可以总结出一些大国崛起的重要原因,如: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健全的国家制度,具备一定程度的军事实力,人民内部的凝聚力,良好的人文精神,先进的科学技术,思想自由,国家创新体系完善,人民积极先进,渴望融入世界的主流,并且具备相当的海洋优势,懂得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等。然而,在这其中,成功崛起的大国的发展模式是不一样的,基本都是要根据本国国情和历史背景才能给选择正确的道路。  今天的中国,正在走着和平崛起的伟大复兴之路,但是这条道路显然是坎坷与长期的。虽然中国拥有五千年的辉煌历史,但是中华民族忍受了百年的屈辱,近代我们又错过了前两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刚刚搭上末班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认真和审慎的对待发展问题,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强国之路。  国家的未来发展重责就寄托在新一代青少年的身上,《大国崛起》真的很值得我们去看看。  《大国崛起》观后感作文 篇12  坐落于欧洲大陆西北部海岸的英国,一个小小的岛国,是什么让她拥有今天如此崇高的世界地位?是民族精神的凝聚,是名族力量的苏醒,同样也离不开统治者的管理。  在英国经济不稳的年代,伊丽莎白一世看到了海洋的潜力,明智的向海上扩充势力,以充盈国库。而面对当时的海上霸主西班牙的声讨时,沉着的打退他们的舰队,并赶走了海上的马车夫——荷兰,从此谱写英国的海上历史。在面对和贵族们的关系时,看清了国家的局势,严格遵守大章的条例,和贵族们处在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点上。伊丽莎白去世之后,英国陷入了内战,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里,英国人民在不断的摸索着新的,适合自己国家的管理体制,终于在光荣革命之后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度,走上了强大的道路。  在看了这个之后,我初步的了解了管理的重要性。从国家到企业、工厂、学校再到家家户户,管理都扮演这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真确的管理方针,可以使家庭和美,事业有成,国家昌盛,而管理上的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成为堤坝上的蚁穴。拉丁美洲有这样一种说法:所谓发展中国家,并非是指其他方面落后,而是指管理上的落后。在英国崛起之时,中国人仍在实行着封建君主制度,落后的制度,落后的管理方针,直接导致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史,影响了现在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管理是人生必须学的一门科学,它将带领我们走进更加缤纷的世界。  《大国崛起》观后感作文 篇13  大海总是在最平静的地方掀起波浪。历史像大海,总是在最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创造奇迹。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小国荷兰,依靠着有理的地里位置和良好的商业信誉,成为整个世界经济的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  荷兰人崛起的故事是从鲱鱼开始的,很多人以捕鲱鱼来挣钱。荷兰的商业有许多发展自由和创新能力,一把小刀让他们脱颖而出,对商船大胆的改造,宁愿冻死也没有动货物,使他们一点一点的变强。当年,西班牙占领荷兰的时候,根本就没有遇到半点抵抗,荷兰人就俯首称臣了!后来西班牙人宣称,荷兰是西班牙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他们也毫无异议!  当西班牙人派来总督,当他们的国王的时候,他们就马上顶礼膜拜了。但是,当西班牙人提出上重税的要求的时候,荷兰人就不干了!他们马上揭竿而起,奋起反抗,把西班牙人赶出了自己的国土!他们对于自己的利益看得很重,并具有“只是不想为了所谓的尊严而丧失重大的通商和赚钱利益”的思想。后成立了股份制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在阿姆斯特丹成立,接着又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银行。由此带来了爆炸式的财富增长。  荷兰告诉我们无穷无尽的资本力量可以创造奇迹。回顾这段历史,和片头展现的画面一样令人汹涌澎湃,震撼不以,后面的一系列国家由盛转衰,跌宕起伏,期间波澜壮阔极富历史代入感,仿佛让人置身其境!  《大国崛起》观后感作文 篇14  15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成为欧洲最早的民族国家,并开始了航海冒险。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挥下,葡萄牙一代代航海家们开辟了从大西洋往南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线。  哥伦布提出一个想法往西边一直走也能到达亚洲,但这个提议皇室并没有接受。于是哥伦布到了西班牙将这个想法告诉了伊莎贝尔女王,在伊莎贝尔女王的资助下,哥伦布代表西班牙抵达了美洲。但是哥伦布始终认为那是印度,直达他去世,所以美洲当地的土著有了一个和他们并不相关的名字—印第安人。当麦哲伦完成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原先割裂的世界终于由地理大发现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世界,世界性大国也就此诞生。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相互竞争中瓜分世界,依靠新航线和殖民掠夺建立起势力遍布全球的殖民帝国,并在16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成为第一代世界大国。但是,这两个依靠掠夺迅速崛起,像潮水一样涌进的财富,却为宗教信仰,为殖民扩张儿进行的战争,而没有发展真正能够让国家富起来的工商业,这样的帝国很快盛极而衰,世界舞台上的第一场大戏悲剧性落幕。  放眼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这论面积还不如中国的一个省份,15世纪时还不到100万的人口的小国,当初仅仅是为了获取香料这个简单的愿望,却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大航海时代。他的成长,如同一艘小船经历了海上的大风大浪,日益看到耸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灯塔,最终成为了第一代世界大国。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昌盛并不是以人口、面积来衡量的,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他用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向全世界证明着他们的力量不可小觑。他们最终失败于王公贵族们的愚蠢和自私,将外来的商人赶出去,正如当时的清,闭关锁国,衰败是迟早的。  《大国崛起》观后感作文 篇15  这一周,我阅读了《大国崛起》这部书,虽然没有读完,但这本书的内容已经深深地吸引了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国崛起》讲述了十五世纪以来的9个世界性大国的崛起历史和衰败过程。其中既有如日中天的美国、日本,也有昨日黄花的法国、英国。这些国家都是从不断汲取外国的优点、增强本国的军事实力开始,不断发展、不断壮大的,其中不少国家还通过侵略战争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但往往也是在战争的引导下,其中的不少国家由此走上了衰败之路。  通过《大国崛起》这部书我们可以看出:决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存亡的因素有三个:一是经济,二是军事,三是人民的信仰。这三者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国家便会像苏联一样四分五裂;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就会像近代中国一样被分得千疮百孔;如果没有一个足够团结全国各地人民的信仰,就会像早期德国一样先后出现一千七百余个独立政权。而今天的中国正在一天天走向崛起,如果没有通过总结其他大国得来的经验去前进,那么中国也很有可能会沿着其他国家的老路走下去。所以说,我们在发展自身的同时,汲取他人的长处,能帮助自己更加快速、高效的发展。  一个国家的发展是这样,而说到我们自身的发展,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我们在学习上,在自己努力学习的同时,还要多汲取别人的经验来帮助我们自己更好的学习生活,学习别人的长处来不断完善自我。  《大国崛起》不止是针对中国,不只是针对国家发展的好书,而且是针对全世界各国、各民族、所有人的一部好书。它让我们懂得了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走向日趋完美的明天!  《大国崛起》观后感作文 篇16  十五世纪到二十世纪这近500年期间,世界开始了海洋帝国时代。开启这一时代的其实只是两个在欧洲边缘相邻的两个小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葡萄牙帝国有位王子心中的雄伟霸业,就是向东一向走到遥远的东方,实现海洋霸主梦想。经过近十年的储备,开启了世界上第一所航海学院,他们从葡萄牙最边缘罗卡角出发,一向向东走,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恰好一次风暴,让他们发现了一个新大陆,他们登陆的地方,被命名为好望角。从此,因为航海技术领先,葡萄牙的殖民地遍布整个非洲,甚至全球,绘制的地图才开始出现,而原本割裂的世界才真正地连成一体。  其次是西班牙看到葡萄牙的发展很眼红,模仿葡萄牙开始组织远航,随着地理大发现,人们最终发现地球原先是圆的。他们决定向西航行,正巧,一向在葡萄牙怀才不遇的哥伦布来到了西班牙,受到了重用,经过三个月航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大陆。哥伦布一向至死都认为他们到达的大陆是印度,其实那是一片从未有人踏足过的新大陆,它的名字此刻叫“南美洲”,因为这个错认,那里的居民得了一个本不相关的名字叫“印第安人”!  西班牙成为了海上霸主,变得富强,最终全球约百分之八十的经营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人们沉迷于消费,却没有给子孙留下像样的产业,盛极一时的西班牙也渐渐地退出了海洋霸主的舞台。  由此我不得不感慨,一个国家是过于贫穷固然不好,但一个国家过于富有,人们的意志力会在奢侈生活中被磨灭,国家的衰落也会成为必然。此刻自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开启了航空时代,谁会成为新一代霸主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大国崛起》观后感作文 篇17  就要离开学校了,才突然发现,校园网那个好啊,啥都有。于是,打算利用接下来仅有的在校的宝贵的一个多月时间,把该看的,该学的都给整完。  研一的时候,就听说了中央台的系列片〈大国崛起〉很好看,我忙不迭地下载下来。  今天看了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和英国部分,觉得拍得确实不错。主要是很有逻辑感,把他们为什么兴盛,而后为什么又衰退的原因分析得比较透彻。  如果高中的历史老师能把历史的这种内在的逻辑关系讲清楚的话,我想,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读文科。虽然,我是那么那么地爱我的理科班同学。呵呵。  惧怕历史和政治,是因为我的记性实在是差,看那些条条框框的东西就是一点概念都没。倒是对小说情有独钟。我97年接触的池莉,在06年的时候,当我看到她的文集时,还是那么地熟悉。我竟然能和刘老师因为谈池莉而一见如故。我几乎能把她的每篇小说的故事梗概给讲出来。我真要感谢池莉在我高二那年,思想如此动荡的那年,默默伴着我走过了青葱岁月。  如果我是心理学研究生的话,我估计这次我的毕业论文将会做个实证研究,要得出的结论是,每个人记忆的每部分东西是不一样的,比如历史,比如小说。  说着说着话题就扯远了。  〈大国崛起〉的系列里,我比较欣赏荷兰,一个以商业目的为重的感觉。也许跟我的专业有关,我还是喜欢这种惟利是图的国家,比搞政治阴谋来着更加坦荡。呵呵。  此外,还有一个感受就是:国外真是漂亮,这辈子一定要出一次国!  晚上,开始练习口语,期望哪天出国不需要翻译,跟老外直接对话。呵呵!  《大国崛起》观后感作文 篇18  我看了《大国崛起》这个节目,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历史大幕的,居然是偏居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当时浩瀚的海洋阻隔了人类的联系,正是利用从大西洋到印度洋的50多个据点,葡萄牙的香料交易量从22万英镑迅速上升到230万英磅,成为当时海上贸易的第一强国。但是,像湖水一样涌入的财富,几乎都用来支撑为宗教信仰,为殖民扩张而进行的战争,而没有用来发展真正能够让国家富强起来的工商业,葡萄牙和西班牙因此最终走向了衰落。  从《大国崛起》这部记录爱国片中,我发现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国土面积的大小以及人口的多少没有必然的联系。仅有150万人口的荷兰,竟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一位名叫廉姆·伯克尔斯宗的渔民,发明了只需一刀就可以除去鱼肠子的方法,这种方法让荷兰的渔业有了很强的竞争力。这个方法非常简单,把鲱鱼的肚子剖开,把内脏取出,把头去掉,然后把盐放在里面,这样就可以保存一年多时间。那时候没有水冰箱,这种方法很独特,所以荷兰的鲱鱼能够在全欧洲畅销。  荷兰渔民的一把小刀,将一种从都可以染指的自然资源转化为荷兰独有的资本,太了不起了。  就像发明一刀就能取出鲱鱼肠子的方法来打败对手一样,荷兰打败英格兰是从设计一种造价更加低廉的船只开妈的。荷兰依靠低廉的运费,优质诚信的服务,刻了享誉世界的“海上马车夫”的称号。  我发现,同样是征服,也有方式上的判别。葡萄牙和西班牙,主要依靠暴力去进行赤裸裸地财富掠夺,荷兰则是依靠商业贸易来积累财富。  每一个大国的崛起,都给我们留下很多思考。  《大国崛起》观后感作文 篇19  近期带领学生观看了《大国崛起》,学生们感触颇深。德国可以算是欧洲中部最大的国家,世界现代大学和科技发明闻名于世,在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里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而步入近代的步伐又远远晚于英法美等国;也曾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也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德国是如何快速地追上,并且超越了曾经称霸19世纪的英国?这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德国又是如何从两次战后一片废墟中崛起的?这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少年强则国强,国强则少年荣。一个国家的强大是国民生活幸福的坚强后盾。国家强大了,在国际上说话才有力量,才能够保护她的国民。如何使我们国家更加强大,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义务。  在古代我们也曾经发达过,也曾以繁荣而闻名于世。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每个国民值得思考并付诸于行动的问题。  通过看纪录片可知,德国在封建社会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政治上的分裂阻碍了经济上的发展。俾斯麦用铁和血的手段实现了统一,说明了军事力量是一个国家必须的实力,是国家安全的保障,必须加强军事力量。德国统一以后很快就发展起来,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有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非常重视教育,重视国民素质的培养,并以此作为国家振兴的基础。有位名人早就说过普法战争中普鲁士的胜利早就在小学课堂中就决定了。历史事实证明没有一个国家是因为重视教育而落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教育建设就是人才建设,人才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资源。有国才有家。个人的素质决定了国家的软实力。  《大国崛起》观后感作文 篇20  《大国崛起》它是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解读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个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程。  九个国家曾经在世界历史舞台上拥有辉煌经历的风云大国的兴衰,为讨论国家发展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资源和文明资源,这部片子不光让我知道了很多的历史知识,也告诉我怎样从历史故事中去思考和分析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在每个国家崛起的故事中都有一个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大国崛起》的播出符合时代的要求,哪个国家都想发展壮大,哪个国家都想奋发图强。特别对于中国来说,意义更大。13亿人口的中国,要想崛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旦崛起,世界的格局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李世民和魏征一段对话中的摘录。先人早已告知我们,要学会从历史中去吸取教训,避免走错路、弯路。带着五千年积淀下来的智慧,经历了改革开放的中国人已经学会了突破各种困扰,只求发展“发展”之本身,抛弃了不必要的意识形态束缚,中国的大国之路必将稳步向前“忽视过去的人,在未来行程里只是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匆匆过客。  在回顾与深思其他世界大国崛起的过程,希望可以从中看到我们自己!曾经的我们,亦是世界的中心!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崛起这个词语并不恰当,更适合的应该是复兴!而这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亦是我们成天在说,也是需要我们不断去努力的!  只有不断努力去迎接未来的创新,才能铸就明天的辉煌!  《大国崛起》观后感作文 篇21  上次党课我们认真观看了纪录片《大国崛起》英国崛起的部分。它描述了自18世纪后,英国如何从一个弱小岛国成长为世界性大国——“日不落帝国”的历程。它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大英帝国的兴衰成败。这些历史史实给予了我深深的震撼。在了解我国历史的同时,对其他世界强国的近代历史的了解与学习尤为重要。我们要发展要富强,就必须去借鉴那些成功的历史。学习欧洲强国的历史,了解他们成功的原因对于我们入党积极分子显得额外重要。  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大英帝国迅速崛起?我发掘出一系列关键性字眼:开放、自由、科学、技术革命、教育、民主革命。正是因为英国相对开放、自由的宗教环境,为优秀科学家的诞生提供了空间。正是由于开放的心态,英国人拥抱海洋成为一代海洋霸主。正是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技术的不断革新,瓦特的蒸汽机推动着英国走向崛起。  站在今天我们反观历史,反思我们的过去。造成中国近代历史悲剧的根本原因是我们没有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我们不够开放,我们关起门来沾沾自喜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  历史虽然已经尘封,但我们不能忘记这些血的教训。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新一代党和国家的接班人,我们要牢记历史,牢记使命,以史为镜,用自己的双手去建造伟大祖国崛起的明天。让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指引我们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道路。努力完成前人们未完成的历史任务,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祖国而努力奋斗!  《大国崛起》观后感作文 篇22  纪录片的第四集《工业先声》主要讲了英国工业革命的产生。稳定的政治局面使得人们追求财富。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商品需求,手工工厂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促使人们开始了发明和创造。近代科学发展,瓦特改进蒸汽机。为了鼓励发明创造,英国还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专利法》。  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作为思想发动机,指出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后更加推动了英国工业的发展,使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全球第一大殖民帝国,19世纪中后期开始,殖民地日益成为英帝国的负担,而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也逐渐显现,英国的发展开始减慢,最终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从英国的发展可以看出,稳定的社会局面是发展的基础,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更为英国带来了比之前生产总和都要多的生产力。自由经济的市场规律是可以带给人们财富和利润的,但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也是不可忽视的。  《激情岁月》主要讲述了法国崛起的过程。从崇尚君权神授的路易十四,到征战一生的拿破仑,再到领导法兰西民族走向复兴的戴高乐。在整个复兴的历程中,无不体现出国家的需求同历史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正是由于路易十四的专制,民众生活得不到满足,才爆发了革命;当人民拥有了权力和自由后,扩张的思想逐步深种,拿破仑顺应时代的潮流,开始了无休止的征战,也正是由于征服和压迫,欧洲其他列国开始反抗,终致拿破仑死在了马背上;到了戴高乐领导的时期,他带领法国民众实现了反法西斯胜利,为法国的复兴铺垫了道路,将国家发展同民众意志结合,实现民族崛起。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国家和民众的需求是不同的,但其本质是不会发生变化的。那就是国家的发展方向与普通大众的生活需要是一致的。只有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崛起。  《大国崛起》观后感作文 篇23  《大国崛起》系列纪录片是在2006年由央视播出的大型纪录片。内容讲述的是九个大国通过发展海洋优势,从而成为大国。  12集纪录片立体的展示了九个大国在面对海洋上的举措,同样都是同一时间,中国面对海洋外交的时候,选择的是闭关锁国,限令出海政策,而这些国家面对海洋外交的时候,选择的是开放,所以现在他们能成为历史性大国,也成为发达国家。  从《大国崛起》这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剧组为了拍好这个这部纪录片,不惜时力的采访了多位专业人士,相关人员。同时也翻阅了很多资料,远赴欧美等各个国家去考证。所以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正是这部制作精良的纪录片。虽然于我们而言,这个画质可能会有些差,但是对于一个06年上映的纪录片,我们不能强求它的画质。  这部纪录片从多个角度,不仅仅是历史角度,还有当时的政治,经济生活情况,国力等方面去剖析为什么会成为海洋强国。如荷兰部分就详细介绍了鲱鱼对他们的重要性。英国的发展来自于他们的工业革命。所以在海洋上的革新远不如陆地,陆地上的变化,通过海洋交流,他们可以与各国进行密切的往来,从而把握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  刚开始观影之余,我问为什么没有中国,因为从宋朝开始实行的都是海上交通偏多,也因为各个政策的原因。海上交通逐渐占大的主流。500年前那个时候中国正在经历闭关锁国,限制出海等政策,这也使中国一步一步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当时西方正在进行工业革命,这一系列闭关锁国的政策虽然保护了这个国家的,但是同时也限制了整个国家的发展,使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的步伐,也使中国逐渐退出海洋强国的地位。  所以在这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在了解国外发展壮大的同时,反思我们国家当时的举措,从而建立创造了一个更好的中国!  《大国崛起》观后感作文 篇24  这个礼拜,看完了《大国崛起》。这部长达12集的纪录片,我觉得是央视近年来最好的影片,拍得很大气宏伟,尤其是它的音乐和动画制作水平,感觉很像美国大片了。影片中对各国发展分析的也不错,有如一位博大精深的历史老师,让我很好的回顾了一下高中的历史,(哈哈,虽然高中历史学的也还是不错的)更加宽广的开拓了我的视野。  玩过《大航海时代四》的朋友应该对大国崛起的一些国家和城市都不会陌生吧,这也是我对这部影片非常有兴趣的一个支点。影片中那唯美的画面、宏伟的帆船、感人的音乐,感觉和游戏如出一辙。这的确是一款让人很长见识的游戏。  不想过多的评论,每个人看完《大国崛起》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网上的评论也都是一大把,比我想的有见地多了。影片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两个国家:荷兰和美国。  也许是因为高中历史课本对荷兰这个国家的描述非常少吧,感觉看荷兰的强国历史是特别新鲜。另外荷兰也是本人特别向往的国家:郁金香,风车,海道,港口,当然还有那别样的文化和历史。荷兰的发展和其它国家不同,它没有依靠过多的武力掠夺,而是依靠自由贸易和制度创新不断使自己的工商业得到发展。小小的荷兰,却诞生了许多第一个出现在世界上的机构。荷兰人口不多,却享有海上马车夫的美誉。荷兰,还成为第一个侵略我们国家的西方大国。这个国家,不可小觑。  美国,正如影片中的标题--新国新梦,很喜欢这种充满梦想,自由开拓的感觉。美国人的历史就是移民的历史,就是各国精英寻梦的历史。还有一点是美国历史上,关键人物在关键时刻总是作出了正确的选择,让这个国家没有走太多的弯路。我想,这也是和它的政治制度的合理性分不开的。  末了,从大国崛起想到个人崛起,它也有很多借鉴意义的,一个人进行新的尝试、产生新的观念,拥有新的视野,是很容易崛起的。【《大国崛起》观后感作文】相关文章:大国崛起观后感05-26《大国崛起》观后感07-05大国崛起观后感06-27大国崛起的观后感作文01-22大国崛起观后感范文「精选」05-03大国崛起中国观后感精选11-08大国崛起观后感例文02-16《大国崛起》电影观后感05-06《大国崛起》的观后感范文07-19
大国崛起观后感(通用15篇)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国崛起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国崛起观后感 篇1  《大国崛起》是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历史纪录片,它激励着我们不断努力,不断奋发图强,不忘国耻,振新中华。从中,我了解了各国的发展历史,开阔了我的视野,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个先后崛起的国家,在历史兴衰和发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义。  在众多国家中,每个国家都有独特的治理方案,而我们不得不承认东亚岛国日本,这个我们中国人口中的小日本如今却以他强大的国力堂堂正正的屹立在我们的前头。他曾经和我们的大清帝国一样,资源外流,文化落后,同样惨痛的遭受着西方列强无止境的入侵。然而,面对同样的状况,他们看到中国落后便要挨打的局面,否定了顶礼膜拜所带来的暂时安稳,他们迅速图强振国,维新求变,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成为亚洲第一个摆脱西方列强侵略并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这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始终都坚持团结,善于学习的民族创造了今日的辉煌。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自强的精神,才有自立的可能,中国亦是如此,经历过无数的教训,才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只有自己不断使自己强大起来,才能赢得其它国家人们的尊敬。中华民族,在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别国。德国在二战后勇于反思和敢于悔过的行为,最终才得到了全世界的原谅与支持,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集中营纪念地长跪忏悔,真实地展示了这样的精神,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是德国!这样的总统,才能永垂史册,这样的国家,才能熠熠生辉。而中国也只有铭记过去的教训才能使自己不断地强大起来,在世界上立足,而只有这样的国家,才能不断持续那份辉煌。  因此,中国只有重视科学和教育,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中华民族要团结一心,善于借鉴学习但绝不简单模仿别国的经验,提高国民素质,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努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强国之梦。  大国崛起观后感 篇2  看过《大国崛起》使我对世界历史有了一个真正的了解。这部片子是根据历史事实描述了自15世纪开始,在50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9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  但不免让我想起了中国可悲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从此落后。从1500年开始,欧洲的强国一个接一个的出场,引领了欧洲作为全球顶尖的新时代。五百年前航海技术的提高人类终于有了一种真正的世界观。先后出现了殖民大国葡萄牙、西班牙,这两个国家都有着早期大国的相同的特点,靠掠夺别的国家的资源,充实国力兵力,然而资源是有限的,国家和人民的消费消耗是无限的,没办法发展本国经济的特色,终于在无限的消费中保持不住强国的地位。这让我们明白了靠掠夺只能是暂时的强大,最关键的是要能发展自己国家特色的经济,才能站稳世界强国。  在这部纪录片中,无论是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还是西班牙通过海洋冒险成为海洋霸主,或是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的商业帝国。这些欧洲强国都是通过制度和体制创新、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将商业和自由贸易作为大国崛起的基本条件。而面积只有两个北京大的荷兰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证券交易所,建立银行信用体系的国家。正是这种经济体制的创新,深刻地影响了现代经济,也使面积这么小的国家脱颖成为当时世界性强国。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也使其成为当年的日不落帝国。这无疑告诉了我们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强占先机,才能立于强国之列。但是,当世界上的国家一个接一个的崛起时,当时的清政府却依旧落后。明朝时期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不是为了开拓贸易,而是为了宣扬皇帝的德威。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看了这些,我想我不说同学们也知道为什么中国现在比别的国家落后。而英国、荷兰等国家是那样的强大。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发展比较迟。不过中国如今的发展速度很快,年收入以百分之九点几的速度增长,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崛起都给其他大国造成了恐惧。  大国崛起观后感 篇3  这是一部很有深度的纪录片,记录了500年来几个国家的崛起的历史。  第一个是西班牙,第二个是葡萄牙,这两个国家的名字都已牙齿命名(这是音译)。这两个国家的国土面积不大,都是沿海国家,这两个国家却开启了西方国家重新认识这个地球的大门。哥伦布想到打印度,却到达了紧美洲的古巴和海地,就误认为到达了印度,称那里的人为“印第安人”。麦哲伦率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第一次让人类见到了地球的真面目,第一次让人类发现地球是一个球体,并不是天圆地方的。  荷兰:荷兰的国土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在三百年前,紧紧只有150万人口,却将自己的经济势力几乎延伸到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荷兰没有辽阔的国土面积,强大的王权和充足的人力资源。荷兰的成功是一个注重商业的结果,一切都以商业利润为重,其他的一切都好像无关紧要,不能和商业利润相提并论。  英国:有着大本钟的英国,是一个岛国,却成为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综合能力最强大的国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反复和曲折的。这个国家虽然远离大陆,却成就了日不落帝国的宏图伟业,完成了工业革命!是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  法国:法国的文化曾经影响全欧洲,让整个欧洲都以说法语为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法国促进了社会进程。拿破仑扫平了许多封建城邦国家,使思想进入到了现代社会。法国是一个极其注重思想的国家,敬重艺术家、思想家。追求自由的国家。  德国:对于德国,也许对于我们来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德国强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对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视,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了“电气时代”,使德国站在了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  日本:就目前来看,日本是唯一一个亚洲的经济强国,当年的军事大国。在美国打开了日本大门之后的二十年里,日本迅速崛起,打开了邻国朝鲜的大门(这个说法不对)。  向日本、葡萄牙等都比中国小的多,而中国却没有成为这9个强国之一。我希望中国能成为第10个强国,走在时代的前端。  大国崛起观后感 篇4  葡萄牙跟西班牙,考航海了解地球,成为了第一代世界大国。但是,这两个依靠掠夺迅速崛起、却在战争中挥霍财富,而没有发展工商业的帝国很快盛极而衰,世界舞场上第一场大戏落幕。  “小国大业”,“大国崛起”,荷兰这个面积只有两个半北京的地方,如何撑起“大国”二字。荷兰的崛起,是通过进一步将地理大发现的潜力进步一步发掘。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完成了现代社会的转型,走向了工业革命。当亚当·勒密以《国富论》指出了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后,英国人开始在本国强大工业能力的支撑下,推行自由贸易,拓展全国市场。  路易十四将法国的启蒙教育得到了普遍传播。拿破仑用武力方式将法国带向了欧洲巅峰。然而武力不能维持这一切。在后来戴高乐带领下,恢复了往日光辉。  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下跪,他是一位好总理。在二战中被杀的二百五十万多犹太人中,没有一位是他杀的,但是他下跪了。什么是大国?敢于负责任的,能给国内人民带来幸福,也给国际社会的跟平与发展带来福祉的国家,才能堪称大国。  盛田昭夫说坚持而成功的索尼,凝聚了日本这个国家的精神!  彼得一世与叶卡捷琳娜都是好学,重视教育的人。使俄国出现了大批像列夫·托尔斯泰一样的知识分子。正是在他们的思考中,逐渐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明。  列宁,是一个很成功很成功的人。很敬佩他,他保护了人民,也吸引了哈默、福特等外国投资者。苏联经济逐渐复苏。又在斯大林的五年计划的带动下,使苏联成为了苏联强国。  美国的崛起,在我眼里是一个奇迹,从五月花号上的一百多名的英国人到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各方面的世界第一强国。跟美国的科技发展迅速离不开。  看来,这些国家的崛起都有几个共同点。有对外扩张的历史,都曾经称霸世界,都经历过推翻封建王权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都在教育、工业、科技等某一方面有过突出的表现。再看看中国,要如何做才能成为一个大国。我想,中国能不能称霸世界,这不重要。能不能成为工业、科技强国,这不重要。中国,这个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他能这样存活到现在,本就是个奇迹了。我想,中国一定也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推动着。  大国崛起观后感 篇5  科学对每个国家来说都太重要了,科技发达,国家自然就富强,国家富强了就有能力去保护自己的领土,捍卫自己的尊严,保证自己的国民安居乐业。纵观工业时代的欧洲各国,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维持领袖地位,除非它开发其科技知识。而当时的的英国,正是依托科技革新的力量,迅速地走上了崛起的道路。  当牛顿的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后,对科学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给人们探索自然的奥秘建立了极大信心,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自此科学的精神渗透到英国社会中,人们开始以理性的眼光认识世界,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当瓦特最终以万能蒸汽机解决了最核心的动力问题后,它被广泛地应用在工厂成为几乎所有机器的动力,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产方式。蒸汽机为一系列机密加工的革新提供了可能,更高的工艺保证各种机器包括蒸汽机本身的性能提高,极大地推动了技术进步并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从此英国工业化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全面展开。 当亚当·斯密以《国富论》指出了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后,英国人开始在本国强大工业能力的支持下,开始大力推行自由贸易,拓展全球市场。  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功,是科技的力量促使国家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共同的成功,这些成功为人类财富的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让工真正对社会发展产生革命性的意义。  科技的力量带给全世界的影响都是深远的。工业革命时期,当英国在中国还在封建锁国的时候已经开始开始谱写新的历史篇章,机器开始代替手工,这在当时的清王朝是无法想像的。也许历史已经注定了这一切必将发生,伴随不列颠的崛起所带来的文明也成为了当今世界的强势文明,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值得多数国家学习的先进文明。但是,这种文明给其他文明带来的压迫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大多数文明都被迫洗心革面,向它学习,以至于英语成为当今世界多数国家义务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  日不落帝国虽已远去,但他的影响仍在我们中间发生作用,并且至今仍未褪去。  大国崛起观后感 篇6  这个礼拜,看完了《大国崛起》。这部长达12集的纪录片,我觉得是央视近年来最好的影片,拍得很大气宏伟,尤其是它的音乐和动画制作水平,感觉很像美国大片了。影片中对各国发展分析的也不错,有如一位博大精深的历史老师,让我很好的回顾了一下高中的历史,(哈哈,虽然高中历史学的也还是不错的)更加宽广的开拓了我的视野。  玩过《大航海时代四》的朋友应该对大国崛起的一些国家和城市都不会陌生吧,这也是我对这部影片非常有兴趣的一个支点。影片中那唯美的画面、宏伟的帆船、感人的音乐,感觉和游戏如出一辙。这的确是一款让人很长见识的游戏。  不想过多的评论,每个人看完《大国崛起》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网上的评论也都是一大把,比我想的有见地多了。影片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两个国家:荷兰和美国。  也许是因为高中历史课本对荷兰这个国家的描述非常少吧,感觉看荷兰的强国历史是特别新鲜。另外荷兰也是本人特别向往的国家:郁金香,风车,海道,港口,当然还有那别样的文化和历史。荷兰的发展和其它国家不同,它没有依靠过多的武力掠夺,而是依靠自由贸易和制度创新不断使自己的工商业得到发展。小小的荷兰,却诞生了许多第一个出现在世界上的机构。荷兰人口不多,却享有海上马车夫的美誉。荷兰,还成为第一个侵略我们国家的西方大国。这个国家,不可小觑。  美国,正如影片中的标题--新国新梦,很喜欢这种充满梦想,自由开拓的感觉。美国人的历史就是移民的历史,就是各国精英寻梦的历史。还有一点是美国历史上,关键人物在关键时刻总是作出了正确的选择,让这个国家没有走太多的弯路。我想,这也是和它的政治制度的合理性分不开的。  末了,从大国崛起想到个人崛起,它也有很多借鉴意义的,一个人进行新的尝试、产生新的观念,拥有新的视野,是很容易崛起的。  大国崛起观后感 篇7  上次党课我们认真观看了纪录片《大国崛起》英国崛起的部分。它描述了自18世纪后,英国如何从一个弱小岛国成长为世界性大国——“日不落帝国”的历程。它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大英帝国的兴衰成败。这些历史史实给予了我深深的震撼。在了解我国历史的同时,对其他世界强国的近代历史的了解与学习尤为重要。我们要发展要富强,就必须去借鉴那些成功的历史。学习欧洲强国的历史,了解他们成功的原因对于我们入党积极分子显得额外重要。  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大英帝国迅速崛起?我发掘出一系列关键性字眼:开放、自由、科学、技术革命、教育、民主革命。正是因为英国相对开放、自由的宗教环境,为优秀科学家的诞生提供了空间。正是由于开放的心态,英国人拥抱海洋成为一代海洋霸主。正是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技术的不断革新,瓦特的蒸汽机推动着英国走向崛起。  站在今天我们反观历史,反思我们的过去。造成中国近代历史悲剧的根本原因是我们没有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我们不够开放,我们关起门来沾沾自喜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  历史虽然已经尘封,但我们不能忘记这些血的教训。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新一代党和国家的接班人,我们要牢记历史,牢记使命,以史为镜,用自己的双手去建造伟大祖国崛起的明天。让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指引我们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道路。努力完成前人们未完成的历史任务,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祖国而努力奋斗!  大国崛起观后感 篇8  这一周,我阅读了《大国崛起》这部书,虽然没有读完,但这本书的内容已经深深地吸引了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国崛起》讲述了十五世纪以来的9个世界性大国的崛起历史和衰败过程。其中既有如日中天的美国、日本,也有昨日黄花的法国、英国。这些国家都是从不断汲取外国的优点、增强本国的军事实力开始,不断发展、不断壮大的,其中不少国家还通过侵略战争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但往往也是在战争的引导下,其中的不少国家由此走上了衰败之路。  通过《大国崛起》这部书我们可以看出:决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存亡的因素有三个:一是经济,二是军事,三是人民的信仰。这三者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国家便会像苏联一样四分五裂;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就会像近代中国一样被分得千疮百孔;如果没有一个足够团结全国各地人民的信仰,就会像早期德国一样先后出现一千七百余个独立政权。而今天的中国正在一天天走向崛起,如果没有通过总结其他大国得来的经验去前进,那么中国也很有可能会沿着其他国家的老路走下去。所以说,我们在发展自身的同时,汲取他人的长处,能帮助自己更加快速、高效的发展。  一个国家的发展是这样,而说到我们自身的发展,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我们在学习上,在自己努力学习的同时,还要多汲取别人的经验来帮助我们自己更好的学习生活,学习别人的长处来不断完善自我。  《大国崛起》不止是针对中国,不只是针对国家发展的'好书,而且是针对全世界各国、各民族、所有人的一部好书。它让我们懂得了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走向日趋完美的明天!  大国崛起观后感 篇9  《海洋时代》讲述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与西班牙探索海洋的历程。葡萄牙人在恩里克王子的主持下,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所国立航海学校,系统研究航海科学和技术。  他们还不断派出船队,从罗卡角出发,沿着非洲西岸向南探索,把当地的黄金,象牙等,运回里斯本。受葡萄牙人的影响,它的邻国西班牙也开始了海洋的探索。西班牙女王决定赞助哥伦布向西航行,希望开辟到印度的新航线。哥伦布意外的发现了美洲大陆,并由此给西班牙带回了数量可观的黄金。  随着航线的开辟,葡萄牙和西班牙分别垄断了东、西方的海上贸易,并通过进行大规模的殖民扩张而成为当时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但是,大部分的国家财富被用于支持天主教会,王室和殖民战争。两国的王公贵族都不支持本国的工商业,国内工业萎缩,最终导致国力的逐渐衰落。  从《小工业国》中领悟到作为当代一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小国家,谁都没有想过曾经的荷兰会创造了如“东印度”公司这样经济文化历史上的辉煌。  纵观整个荷兰的发家史我们不难发现,之所以荷兰能够在当时发展的如此迅速,归根结底在于它超群的经济意识,在当时还是封建、宗教、贵族的统治时代,荷兰人民就已经建立起一个充分保障商人权利的联省共和国,并建立起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从而为整个资本市场的诞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其发明的银行体系也被沿用至今。这一切充分说明,只有意识和思想的先进,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保证,无数事实已经证明了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先进性和科学性,因此,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应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文化水平,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国崛起观后感 篇10  十五世纪到二十世纪这近500年期间,世界开始了海洋帝国时代。开启这一时代的其实只是两个在欧洲边缘相邻的两个小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葡萄牙帝国有位王子心中的雄伟霸业,就是向东一向走到遥远的东方,实现海洋霸主梦想。经过近十年的储备,开启了世界上第一所航海学院,他们从葡萄牙最边缘罗卡角出发,一向向东走,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恰好一次风暴,让他们发现了一个新大陆,他们登陆的地方,被命名为好望角。从此,因为航海技术领先,葡萄牙的殖民地遍布整个非洲,甚至全球,绘制的地图才开始出现,而原本割裂的世界才真正地连成一体。  其次是西班牙看到葡萄牙的发展很眼红,模仿葡萄牙开始组织远航,随着地理大发现,人们最终发现地球原先是圆的。他们决定向西航行,正巧,一向在葡萄牙怀才不遇的哥伦布来到了西班牙,受到了重用,经过三个月航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大陆。哥伦布一向至死都认为他们到达的大陆是印度,其实那是一片从未有人踏足过的新大陆,它的名字此刻叫“南美洲”,因为这个错认,那里的居民得了一个本不相关的名字叫“印第安人”!  西班牙成为了海上霸主,变得富强,最终全球约百分之八十的经营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人们沉迷于消费,却没有给子孙留下像样的产业,盛极一时的西班牙也渐渐地退出了海洋霸主的舞台。  由此我不得不感慨,一个国家是过于贫穷固然不好,但一个国家过于富有,人们的意志力会在奢侈生活中被磨灭,国家的衰落也会成为必然。此刻自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开启了航空时代,谁会成为新一代霸主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大国崛起观后感 篇11  《大国崛起》它是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解读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个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程。  九个国家曾经在世界历史舞台上拥有辉煌经历的风云大国的兴衰,为讨论国家发展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资源和文明资源,这部片子不光让我知道了很多的历史知识,也告诉我怎样从历史故事中去思考和分析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在每个国家崛起的故事中都有一个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大国崛起》的播出符合时代的要求,哪个国家都想发展壮大,哪个国家都想奋发图强。特别对于中国来说,意义更大。13亿人口的中国,要想崛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旦崛起,世界的格局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李世民和魏征一段对话中的摘录。先人早已告知我们,要学会从历史中去吸取教训,避免走错路、弯路。带着五千年积淀下来的智慧,经历了改革开放的中国人已经学会了突破各种困扰,只求发展“发展”之本身,抛弃了不必要的意识形态束缚,中国的大国之路必将稳步向前“忽视过去的人,在未来行程里只是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匆匆过客。  在回顾与深思其他世界大国崛起的过程,希望可以从中看到我们自己!曾经的我们,亦是世界的中心!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崛起这个词语并不恰当,更适合的应该是复兴!而这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亦是我们成天在说,也是需要我们不断去努力的!  只有不断努力去迎接未来的创新,才能铸就明天的辉煌!  大国崛起观后感 篇12  就要离开学校了,才突然发现,校园网那个好啊,啥都有。于是,打算利用接下来仅有的在校的宝贵的一个多月时间,把该看的,该学的都给整完。  研一的时候,就听说了中央台的系列片〈大国崛起〉很好看,我忙不迭地下载下来。  今天看了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和英国部分,觉得拍得确实不错。主要是很有逻辑感,把他们为什么兴盛,而后为什么又衰退的原因分析得比较透彻。  如果高中的历史老师能把历史的这种内在的逻辑关系讲清楚的话,我想,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读文科。虽然,我是那么那么地爱我的理科班同学。呵呵。  惧怕历史和政治,是因为我的记性实在是差,看那些条条框框的东西就是一点概念都没。倒是对小说情有独钟。我97年接触的池莉,在06年的时候,当我看到她的文集时,还是那么地熟悉。我竟然能和刘老师因为谈池莉而一见如故。我几乎能把她的每篇小说的故事梗概给讲出来。我真要感谢池莉在我高二那年,思想如此动荡的那年,默默伴着我走过了青葱岁月。  如果我是心理学研究生的话,我估计这次我的毕业论文将会做个实证研究,要得出的结论是,每个人记忆的每部分东西是不一样的,比如历史,比如小说。  说着说着话题就扯远了。  〈大国崛起〉的系列里,我比较欣赏荷兰,一个以商业目的为重的感觉。也许跟我的专业有关,我还是喜欢这种惟利是图的国家,比搞政治阴谋来着更加坦荡。呵呵。  此外,还有一个感受就是:国外真是漂亮,这辈子一定要出一次国!  晚上,开始练习口语,期望哪天出国不需要翻译,跟老外直接对话。呵呵!  大国崛起观后感 篇13  我看了《大国崛起》这个节目,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历史大幕的,居然是偏居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当时浩瀚的海洋阻隔了人类的联系,正是利用从大西洋到印度洋的50多个据点,葡萄牙的香料交易量从22万英镑迅速上升到230万英磅,成为当时海上贸易的第一强国。但是,像湖水一样涌入的财富,几乎都用来支撑为宗教信仰,为殖民扩张而进行的战争,而没有用来发展真正能够让国家富强起来的工商业,葡萄牙和西班牙因此最终走向了衰落。  从《大国崛起》这部记录爱国片中,我发现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国土面积的大小以及人口的多少没有必然的联系。仅有150万人口的荷兰,竟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一位名叫廉姆·伯克尔斯宗的渔民,发明了只需一刀就可以除去鱼肠子的方法,这种方法让荷兰的渔业有了很强的竞争力。这个方法非常简单,把鲱鱼的肚子剖开,把内脏取出,把头去掉,然后把盐放在里面,这样就可以保存一年多时间。那时候没有水冰箱,这种方法很独特,所以荷兰的鲱鱼能够在全欧洲畅销。  荷兰渔民的一把小刀,将一种从都可以染指的自然资源转化为荷兰独有的资本,太了不起了。  就像发明一刀就能取出鲱鱼肠子的方法来打败对手一样,荷兰打败英格兰是从设计一种造价更加低廉的船只开妈的。荷兰依靠低廉的运费,优质诚信的服务,刻了享誉世界的“海上马车夫”的称号。  我发现,同样是征服,也有方式上的判别。葡萄牙和西班牙,主要依靠暴力去进行赤裸裸地财富掠夺,荷兰则是依靠商业贸易来积累财富。  每一个大国的崛起,都给我们留下很多思考。  大国崛起观后感 篇14  格物致知,我们不难发现,伟大时代的背后总会有一支巨擎、一只伟大的推手。历史呼唤英雄,英雄也领航着历史前进的风向标。  《大国崛起》显然是命定中国的,那么新世纪中国的这只推手——如果有找到的话——你准备好了吗?  开启海洋时代的大幕之后,崛起的魔棒先后在9个国家中相继传递,粲然全球角落。当时在东方的泱泱大清帝国并不是没有机会图强,1840年国门破开之时,日本还没有步入明治维新时代,比肩而启的中日两国,在1894年甲午战争后彻底改变格局。厘清落后的原因可能很繁杂,但其中根本之一要归咎于当时所谓大一统的封建文化:禁海、禁锢人文思想、四书五经等儒学教科书历经百世不更新,世世代代用“之乎者也”的老旧模型造人、造物、造社会,结果导致中国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人文没有进步、科技没有创新、社会没有发展……,被人乐道的康乾盛世说白了也不过是农业盛世,老百姓混得有口饭吃饱而已,好像中华民族在世界之林中就是以温饱为荣光的。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一个伟大的国家一定要呈现多元的文化,而多元的文化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这个民族以广阔的国际视野去接纳新思想,学习新文化,最终创造新的强势文明。  缪斯女神就这样被错过了,那时时间定格在19世纪。  20世纪,百年沧桑,然而图腾已经复健。  21世纪,新的千年,第三次信息革命风口浪尖中,谁主沉浮?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中国特色之大国崛起!我们拭目以待。  大国崛起观后感 篇15  近期带领学生观看了《大国崛起》,学生们感触颇深。德国可以算是欧洲中部最大的国家,世界现代大学和科技发明闻名于世,在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里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而步入近代的步伐又远远晚于英法美等国;也曾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也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德国是如何快速地追上,并且超越了曾经称霸19世纪的英国?这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德国又是如何从两次战后一片废墟中崛起的?这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少年强则国强,国强则少年荣。一个国家的强大是国民生活幸福的坚强后盾。国家强大了,在国际上说话才有力量,才能够保护她的国民。如何使我们国家更加强大,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义务。  在古代我们也曾经发达过,也曾以繁荣而闻名于世。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每个国民值得思考并付诸于行动的问题。  通过看纪录片可知,德国在封建社会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政治上的分裂阻碍了经济上的发展。俾斯麦用铁和血的手段实现了统一,说明了军事力量是一个国家必须的实力,是国家安全的保障,必须加强军事力量。德国统一以后很快就发展起来,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有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非常重视教育,重视国民素质的培养,并以此作为国家振兴的基础。有位名人早就说过普法战争中普鲁士的胜利早就在小学课堂中就决定了。历史事实证明没有一个国家是因为重视教育而落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教育建设就是人才建设,人才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资源。有国才有家。个人的素质决定了国家的软实力。【大国崛起观后感】相关文章:大国崛起的观后感12-05《大国崛起》观后感08-17大国崛起观后感10-17大国崛起观后感12-12《大国崛起》观后感12-03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03-22大国崛起观后感参考11-14看大国崛起的观后感11-05有关大国崛起观后感10-29
好几天没有更新因为年底事情多,所以我先概括的说一下,后边再慢慢更新。德意志要统一原因很多,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是政治上的原因,被占领、赔款、征集军税刺激的德意志人民是情绪上的原因,拿破仑战争期间哈布斯堡、霍亨佐伦对德意志民族主义者的号召和许诺是政策上的原因,而跟这些相比德意志的中世纪以来的政治结构:“小邦分治、关卡林立、税收、货币体系纷繁复杂、”对德国乃至中欧贸易都成了绊脚石,是德意志统一的经济上的原因。基于上述这些原因人人都意识到德意志统一势在必行,上到各国宫廷、政府首脑、高级官僚、贵族精英、文化精英、下到资产阶级、市民、乃至于农民。都期待着德意志的统一,但是1815年合约把哈布斯堡的西部领土都剥夺了,转而授予普鲁士,这种处理是出于俄国的利己政策,原因也很简单,俄国从1812年战争中夺取的最大好处就是拿破仑建立的华沙大公国,俄国不可能还把其中最好的部分还给普鲁士,所以只能在西欧作出调整。这样一来奥地利的领土就偏处德意志一隅,而普鲁士则成了横跨北德意志的重要势力,同时也客观上被推到了德意志统一问题的风口浪尖。在普鲁士走上德意志舞台的时候,德意志统一这个事业牵扯到很多复杂的问题第一是列强怎么看待德意志统一,列强就是英法俄三国,因为神圣同盟五强力的普奥已经是统一问题的主角了,所以不考虑在内。在英法俄三国里,俄国其实对德意志问题是不太关心的,因为第一俄国没有跨过波兰进一步向西扩张的想法,天主教波兰已经让沙皇头疼了,如果再进一步扩张到普鲁士-勃兰登堡,难度和收益都不成比例。而且俄国的工业还很原始,俄国在德意志的经济利益也很小,英国客观上是支持德意志统一的,因为这一阶段德意志是英国工业品的重要市场,而德意志的混乱局面导致从海上运往德意志的英国工业品卖到莱比锡要过几十道关卡,缴几十次税,还要适用将近十种不同的税法,兑换十几次货币,如果德意志统一,至少是经济上统一,英国商人是乐见其成的,而英国王室又不一定,因为英国国王兼任汉诺威国王,这个问题在威廉四世死后因为英国承认女性继承权,而汉诺威不承认,导致威廉的侄女维多利亚登上英国王位,弟弟恩斯特奥古斯特登上汉诺威王位才在某种程度上得到解决。然后就是法国,法国实际上对德意志没有过多的领土野心,但是法国追求整个欧洲的霸权,而德意志是法国推行欧洲霸权政策的交通线,所以掌握着斯特拉斯堡的法国就握着德意志的大门钥匙,俾斯麦在1866年建立北德意志联邦,还没有建立德意志帝国以前已经在谋求夺去斯特拉斯堡了,可见法国在德意志的利益虽然缺乏经济基础,却势必导致它被卷入。第二势在必行的德意志统一将以怎样的形式实现,这就是历史人物起作用的地方。时势造英雄体现在德意志势必在19世纪之内趋于统一,而英雄之改边时势就体现为德意志究竟以一个什么样的方式、统一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个问题要从几个方面讨论第一是谁来统一这也有两个方面:1、邦国层面上的谁来统一德意志,大家都知道1848年有大德意志和小德意志之争,其实还有第三德意志,大德意志毋庸置疑就是奥地利来统一德意志,小德意志就是普鲁士把奥地利赶出去统一德意志,而第三德意志就比较暧昧,往小里说可能是排除普鲁士和奥地利的其它各邦统一在一起,往大里说则可以夸张成一个革命的德意志共和国,在波兰、匈牙利、斯拉夫各国独立之后,推翻各邦君主包括哈布斯堡和霍亨佐伦以后,建立一个人民的德意志。这种第三条道路根据立场不同,实际意义也不同,对维特尔斯巴赫家族来说第三德意志或者纯德意志是捍卫小邦独立的工具,对1848年的自由主义者兼德意志民族主义者来说则是普遍解放的德意志共和国。这就牵扯到第二个问题。2、阶级或者等级意义上的谁来统一德意志,同样也有两条道路,第一是君主、贵族的德意志统一、第二是平民、知识分子、资产阶级的德意志统一。这两者在极端情形下存在着完全对立的解决方式,1815年到1848年实际上是后者在推动者德意志的进步和统一,1848年革命平民、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德意志运动达到最高点,这一年哈布斯堡王朝被赶出维也纳、普鲁士军队退出柏林,德意志的国民代表在法兰克福起草德意志宪法,德意志各邦也纷纷爆发革命,人民的德意志国家几乎出现在了地平线上,但是君主和贵族的反革命也随之开始,反革命最严重的是奥地利,温迪施格雷茨在布拉格、维也纳大开杀戒,施瓦岑贝格的执政完全废除了哈布斯堡之前的所有让步,恢复了君主专制制度,而普鲁士的反革命是渐进的,腓特烈-威廉四世虽然镇压了革命,但是保留了国会和宪法,在1848年以后的反革命潮流当中普鲁士表现出了相当的进步和宽容,所以失望的自由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纷纷倒向普鲁士,小德意志之占上风也大大受惠于这种情绪。第二是德意志怎么统一这个问题也要从阶级和邦国两个角度上去看首先是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们希望怎么统一,对他们来说最高目标无遗是推翻各邦君主,抛弃普鲁士和奥地利领土上非德意志的部分来实现统一,建立一个德意志人的中欧共和国。德意志民族主义者中间同情波兰、匈牙利、斯拉夫人的情绪也是基于这个理想。因为这些地方的独立对德意志自由主义民族主义者来说无关紧要甚至是打击普鲁士和奥地利君主的有力工具。这些地方的起义者还能成为德意志统一运动的盟友。但这种理想太过于远大,脱离实际在德意志民族主义者中间也不是优势。比较实际一些的民族主义者自然希望联合某个邦国和它的君主来实现德意志统一,摧毁德意志各邦的君主和宫廷,实现一种英国式的立宪民主政治,通过政治的民主实践,在统一的德意志国家之内追求民主和民族统一。1848年以后这一派大多倾向普鲁士因为普鲁士是相对最民主的邦国。另一种激进的自由主义则是在统一与自由不可兼得的时候,捍卫承认民主权利的小邦的独立,来抵制强大的君主制大邦的统一,巴登知识分子所谓“宁要自由的不统一,不要统一的不自由”就是这种立场的代表。然后就是君主和贵族对德意志统一的态度。这个问题其实可以跟各个邦国的对德意志统一的态度一起谈论,因为除了“自由主义的巴登”之外德意志各邦的政府几乎都把握在君主和贵族的手里,君主和贵族的态度就是邦国的态度。过于小的邦国比如萨克森-柯堡-哥达、或者奥尔登堡这种可以忽略不计,只去观察一下大邦和中等的邦国的态度就可以。首先是奥地利,奥地利的态度从1815年到1848年几乎是一以贯之的就是拖延,德意志问题也好意大利问题也好,都要拖延维持现状,直到奥地利恢复元气有余力解决为止。在此以前如果迫不得已就作出一些调整,德意志邦联就是这种态度的体现,它有一个宏远的目标,但是毫无实现的时间表。而且可悲的是奥地利一直到它灭亡也没有能够恢复元气,没有真正在欧洲的反革命问题上充当它的旗手的角色,它有那么多的领土和人民,而且几乎天然是欧洲反动派的领袖,从教会到君主都支持维也纳期待维也纳,但是维也纳无可奈何,几次迫不得已的投入战争除了拉德茨基时代胜利了一次之外全盘皆输。其次是普鲁士,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者执政期间希望追求德意志的经济统一,而且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在政治统一到来以前德意志各邦之间的关税已经基本上被摧毁,1832年普鲁士已经把三分之二的德意志领土都覆盖在共同关税同盟之下,到1852年普鲁士关税区已经基本上覆盖了整个德意志,共同的经济政策、共同的货币、德意志铁路的铺设和联运,都在俾斯麦上台以前很久就实现了,1848年为了联络军队镇压革命,俾斯麦忧心忡忡的第一次乘坐了火车,但到1860年代开始的时候,德意志各邦的铁路总长度已经超过了法国,远远超过了奥地利。德意志各邦在让渡自己政治主权之前三十多年已经向关税同盟大会让渡了自己的经济主权。实际上未来的自由主义德意志也是普鲁士自由主义大臣的理想。但是这种理想因为1861年的宪法危机而告结束。普鲁士贵族和君主在1848年以后在革命半途而废而腓特烈-威廉四世也不进行坚决的反革命,真是颁布了一部满足自由派要求的宪法之后达成了妥协,之后的普鲁士维持了十几年的自由主义政治,俾斯麦上台以前的普鲁士是沿着自由主义者虽然更多的是“普鲁士的辉哥党贵族”所设想的道路前进的,但是俾斯麦的执政结束了普鲁士的自由主义时期,这时考察一下“俾斯麦的德意志理想”是很有意思的,俾斯麦的德意志理想总结起来就是“根本没有什么德意志理想”,相比俾斯麦腓特烈-威廉四世和威廉一世这两位国王反而是有德意志理想的,甚至威廉一世曾经怒喝俾斯麦“说到底你还是一个德意志人”。但是俾斯麦和他所属的保守派容克贵族阶级都没有自己是德意志人的自觉。他们的德意志问题的解决方案就是“大普鲁士”。最直接的体现这一点的是1866年战争之后北德意志联邦宪法问题,按照俾斯麦的宪法草案,北德意志联邦,将和梅特涅的德意志邦联没两样,这个联邦没有力量没有政府没有价值,普鲁士王国是联邦的“非人格化”的“主席”,北德意志邦联议会将只有一个由普鲁士总理也就是俾斯麦,派遣负责传递消息并使之作用于联邦的代表。这样做的唯一目的就是掩盖普鲁士吞并汉诺威、法兰克福、和其它几个小邦,从而实现建立东西两部分领土之间的陆地联系,其它都无足轻重,北德意志邦联总理的设置是违背了俾斯麦意愿的,是普鲁士和德意志自由主义者以及民族主义者强加给俾斯麦的,从此俾斯麦才被迫从纯粹的普鲁士总理变成“联邦”总理。但即便如此,俾斯麦在德意志统一的进一步发展中扮演的还是一个开倒车的角色,如果说这样是夸张,那么至少俾斯麦扮演了一个在下坡路上踩刹车的角色。1871年建立德意志帝国的时候,俾斯麦慷慨的满足了一切南德意志各邦提出来的维护自己国家独立性和主权的要求,因为所有这些慷慨的让与都同等的被授予普鲁士王国,俾斯麦不想要一个统一的德意志,为此他的德意志帝国甚至除了帝国宰相府办公厅之外没有常设官厅,后来的帝国政府各部门都是从为俾斯麦一人服务的帝国宰相办公厅和办公厅的各个专任国务秘书发展来的。甚至在帝国建立之后,俾斯麦依然不愿意推动帝国的统一,按照德意志帝国的陆海军相关法律,帝国陆军属于各邦,只在战争爆发的情况下才由皇帝统一指挥,所以俾斯麦喜欢扩充普鲁士自己的陆军,但是帝国海军法规定海军属于整个德意志帝国,所以俾斯麦对海军毫无情趣,真正推动德意志海军建设的反而是威廉二世。然后是小邦的德意志理想,小邦的第一要务就求得生存,因此它们首选的支持对象是奥地利,因为奥地利不愿意在德意志问题上采取积极政策,但是当奥地利表现的软弱无力,而普鲁士却咄咄逼人的时候,他们不得不在经济上对普鲁士妥协,否则它们将丧失必要的贸易路线,尤其是在普鲁士与黑森-卡塞尔在1831年签署协定,把卡塞尔纳入普鲁士关税区从而把东西两部分连成一片而截断了德意志南北方向的贸易通道之后,就更是如此。但是在政治上小邦也有自己的理想,那就是争取第三条道路,摆脱普鲁士和奥地利建立一个纯德意志,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尤其是南德意志的巴登、巴伐利亚和符腾堡,对政治上的自由主义作出了让步,巴登是德意志各邦里最自由民主的邦,而巴伐利亚宫廷则对德意志民族主义运动和艺术大加扶持,路德维西二世国王之推崇瓦格纳,建造新天鹅堡都是这种德意志民族主义政策的体现。一个天主教的、正统君主统治的、但却有宪法和国会的德意志帝国,是南德意志君主在德意志统一问题上的理想。综合所有上述各种因素之后,我们可以清楚的把德意志统一运动和俾斯麦的王朝战争区分开。德意志统一运动是从1806年帝国解体到1871年皇帝宣言之间持续65年的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其中从1806年到1848年间,德意志统一的大部分成就已经取得,其中的功绩应该归功于冯-施泰因、冯-哈登堡、冯-洪堡、李斯特、以及其它德意志自由主义者、民族主义者、普鲁士的辉格派贵族和高级官僚,在他们不屑的努力之下德意志在关税、交通上、货币上已经统一在一起,这种统一如此牢不可破以至于1866年战争中萨克森王国作为奥地利的盟友一起对普鲁士作战,但是萨克森的税卡还在按照普鲁士税则向奥地利商品征收过境税。德意志的统一运动与民主运动一起发展到1848年第一次出现裂隙,但是在普鲁士仍然维持着表面上的宪政,直到俾斯麦1861年抛开宪法和议会开始执行公开的反动政策,因为他抛开议会,所以他无法开征新税也无法举借新债,而解散议会选举也无济于事,所以俾斯麦除了依靠战争改变国内舆论之外别无选择,所以原本健康发展的德意志统一运动的主导权,被病急乱投医的普鲁士贵族把持到了手中,1861年到1871年之间,俾斯麦连续发动了三场王朝战争,从而把德意志统一的发展打上了君主和贵族派的烙印。德意志统一的产物没能成为一个中欧民主共和国也没能成为欧洲联邦的重要一环,反而成了之后的欧洲战争策源地,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1848年以后的德意志贵族的反革命运动,以及政府的反动政策。如果仅就狭义的王朝战争而论,则在军事上普鲁士的军事改革和参谋体系、以及大胆使用当时在欧洲领先的普鲁士铁路运输军队是普奥、普法战争胜利的根本,这些都应该感谢普鲁士军事改革家们和威廉一世国王,在战争指挥上俾斯麦没有发挥什么特殊的影响,战争的胜利应该归功于老毛奇这样的总参谋长,和王太子这样的前线指挥官。俾斯麦对德意志统一的最大贡献是在外交上,让普鲁士始终没有遇到一个以上的大国作为敌人,始终避免挑战两个强国,但是与这一贡献相比俾斯麦在德意志帝国宪法问题上的保守,以及在普鲁士地位上的利己主义同样给德意志的历史带来了深刻的损害。要讨论德意志统一我觉得首先要谈谈德意志帝国是怎么瓦解的,一、德意志帝国的瓦解德意志帝国的瓦解是封建制普世性发展的结果。这句话看起来挺复杂其实如果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解释也不难理解,中世纪的欧洲地广人稀,道路破败,森林密布,一只鸟从莫斯科出发从这棵树飞到另一棵树可以一直飞到巴黎。而且交通工具稀少,只有少数人才骑的起马,而且马还要仔细的分成三六九等,一个体面的骑士老爷要有好几匹马,打仗的战马平时可舍不得骑、赛马的竞马更舍不得骑,驮盔甲的马是比较便宜的不过也走不快,还有一匹才是自己平时骑的马,而普通人里的富户可以骑驴,更多的人则干脆凭脚走,所以中世纪欧洲大部分人一辈子的活动半径不超过一个人步行半天的距离,因为天黑就不安全,所以如果没有可靠的落脚点,必须在天黑之前打个来回。这样的欧洲实际上是被森林、荒野、河流、沼泽分隔开的一个一个的孤立的小天地,他们的语言虽然不同,但是他们彼此之间也没有什么需要沟通,这个人来当老爷那个人来当老爷,反正也就交那么多的租子,服那么几天的役,如果老爷不在其实更好因为可以占点老爷的便宜,比如跑到公共土地上放放自家的牲口啊,去老爷的林子里砍点木柴啊,甚至去偷猎啊。在这些孤立的小天地之上,说着统一的语言——拉丁语、有着统一的组织基督教会,而且有统一的发型、服饰、教养的教士阶级建立起一种普世性,国家、民族、都分解为一个一个的领地,这些领地的收入和义务都是长期博弈之后平衡点,与其花心思去跟那些已经被压榨的很厉害的臣民较劲,还不如出去抢邻居或者去打邻国,所以领主们也满足于获得自己的那一份,于是爱国心什么的都淡化了,一切都是权利和义务,付出和收益,而且因为是古代社会,这种权力和义务通常还都是不对等的,于是没有人爱国,也没有人在乎什么国家,只是希望我们的老爷离我们远一点,要是他从来都不会来就更好了。这种封建制度导致的社会的离散在德意志和波兰表现的最明显,恒定的收益实在无法支撑国家,于是君主就向各等级要求例外的效劳和奉献,但是奉献不能白给,于是特权就越赐越多,有些是为了国家有些是为了君主个人,国家的权力被越来越的特许和赦免分解,最后连帝国骑士、修道院都得到了直属帝国实际上是谁也不属于的独立地位。这就是德意志帝国的瓦解。二、德意志各邦的重整这种瓦解到了最严重的时候实际上已经不符合人们的需要了,因为社会分解到了最低的层次,关卡林立,每走几步都要进入一个新国家,社会生活几乎不能进行了,于是德意志出现了重整的现象,也就是封建制发展到了极致的时候,社会自发的重新整合,这就是德意志大邦国和中小邦国的内部重建。这种重建的趋势因为战争而进一步推进,所以到18世纪末也就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时候,实际上德国已经开始重新凝聚,形成了一系列的小邦,和奥地利这个超级大邦还有一个虽然比奥地利小得多,但是比小邦又大的大邦就是普鲁士。勃兰登堡-普鲁士总是被人和条顿骑士团联系在一起,实际上这种联系微乎其微,除了自吹自擂成分之外,勃兰登堡-普鲁士跟骑士团没有什么更直接关系。勃兰登堡-普鲁士在18世纪的表现和奥地利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它也是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服从于霍亨佐伦王室的领地的集合体。只不过哈布斯堡王朝集合的是一系列的王国、公国,而勃兰登堡-普鲁士集合的是一系列的公爵、伯爵领地甚至骑士领地,这个国家到18世纪才建立,1701年勃兰登堡藩侯-普鲁士公爵被皇帝承认为在普鲁士的国王,这个头衔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腓特烈您个人从公爵+边疆伯爵变成国王了,但是你的王国在哪呢?哪里是你的王国?你自己去想办法吧。君主个人成了国王不等于他所拥有的各邦就都自然的加入到他的王国里,凭什么?中世纪的所谓法理思想最爱问的就是凭什么,霍亨佐伦家族作为公爵掌握的权力,作为边区伯爵掌握的权力,作为伯爵掌握的权力都是不一样的,如今你打算凭皇帝的一句话,就用一个统一的王权代替你过去掌握的各邦的领主权,搞一刀切?对那些王权比领主权力小的领地自然是好事,对那些王权比领主权力大的地方就是要扩大领主权,霍亨佐伦家族从“在普鲁士的国王”到“普鲁士国王”,和哈布斯堡的约瑟夫二世皇帝想要用一个统一的皇权替代所属各邦的王权其实没有什么两样,所幸的是霍亨佐伦王朝的领地比较少,领土也比较小,所以他们遇到的阻力比约瑟夫皇帝要小。三、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对德意志的影响之后在这种重新凝聚的过程中,法国革命爆发了,德意志各邦随后先后卷入反革命战争,这种反革命战争从一开始的德意志军队入侵法国干涉革命,倒后来的德意志各邦抱团儿抵抗法国的入侵,持续了二十多年,从18世纪的最后几年一直到拿破仑最终在滑铁卢战败。在这个过程中对德意志影响最深远的反而是马伦哥会战和吕内维尔合约,这个合约对德意志帝国的打击或者说影响是天翻地覆式的远超1648年合约,因为1648年合约是交战双方精疲力竭之后的妥协,而吕内维尔合约是拿破仑一边倒的无情宰割。合约要求帝国割让全部莱茵河左岸领土,而因此涉及到对帝国体制的根本性改革,因为莱茵河左岸的领土不是属于皇帝一个人的,还有诸侯和帝国骑士领地,主教、修道院长、自由市、帝国骑士,在这个背景下帝国等级会议在1803年通过了帝国等级会议总决议,也被叫做帝国根本法。这个法令终结了德意志帝国持续几百年的离散化,用异常简单粗暴的方式把它扭转到邦国道路上去,或者说拿破仑在彼此竞争的两条道路即德意志社会的瓦解基础上的小共同体会和邦国化之间选择了邦国会。1800年帝国的1789个组成部分经过根本法的不流血的革命绝大部分被消灭,帝国骑士、教会诸侯和领地被一扫而空,并入大邦国,只剩下美因茨选侯和条顿骑士团幸免于难。自由市也被邦国吞并,只剩下少数幸存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拿破仑战争和帝国根本法完成了统一德意志的大业里的大头,把近两千个组成帝国的实体缩减了90%,拿破仑是德意志国父也不为过。在这个过程中德意志人痛感国家之虚弱,中世纪的普世性现在遭到了无情的打击,皇帝1806年退位,宣布帝国解体,拿破仑扫荡了德意志帝国,把已经碎片化的老德意志地区的领地重组,还组织了莱茵联邦,作为法国的卫星国,最初德意志人是喜忧参半,因为似乎有某种新国家的趋势出现在地平线,但最后人们发现还是不能指望法国人,于是德国的有识之士开始呼吁民族统一,这种呼吁与哈布斯堡和霍亨佐伦两个大王朝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他们先后起来号召德意志人民反抗拿破仑统一德意志,哈布斯堡先行动,结果是1809年的再次战败,1812年以后普鲁士也站出来反对拿破仑,号召德意志民族起来抗争,结果就是德意志各邦在莱比锡打败拿破仑的辉煌胜利,这场战争被叫做“德意志民族解放战争”。四、维也纳会议和德意志邦联在反对拿破仑的过程中哈布斯堡和霍亨佐伦都号召民族统一,还都许诺颁布宪法,但是真得结束了战争,各邦君主云集维也纳的时候,他们却退缩了。1815年终于战胜拿破仑之后,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没有被恢复,原因是帝国如果恢复那么之前赐予的各种特权和帝国法将继续束缚统治者,拿破仑已经开始了对德意志的改造,这一改造为德意志统一铺平了道路,没有理由在这个问题上开倒车。取而代之的是德意志邦联,按照号召民族解放的君主的许诺,这个邦联将具备国家实体的地位,而且在国家机构和军队上具备国家的实际能力。1816年11月5日德意志邦联议会在法兰克福召开,组成它的代表却不是德意志人民选举出来的而是德意志各邦君主派往法兰克福的代表,尽管如此这个机构还是开始制定德意志邦联宪法,甚至德意志邦联战争法(1821年)。1820年签署的维也纳最后议定书重申了君主们的许诺,德意志邦联应该具有国家实体,“通过政治统一而结合起来的完整政权”,但是之后的政治实践证明这一切只是一场空。德意志邦联的运作依赖于德意志大邦的协调一致、或者大邦中的奥地利或者普鲁士与中小邦的协调一致,但是普鲁士和奥地利的利益各不相同,中小邦和大邦之间也各不相同,德意志邦联没有在对内和对外的政策上作出什么真正的贡献,德意志民族统一问题也没有在这个庄严的许诺中得到什么实质性的进步。所以从1815年开始德意志统一就注定了必然在德意志邦联体系之外采取行动。五、1815年以后欧洲列强的局势那么我们来看看此时德意志的局面,看看为什么普鲁士最重会在这场民族统一事业中成为胜利者。拿破仑战争让欧洲各国损失惨重,各国君主负债累累,包括英国在内各国政府都大量发行纸币,大肆发行内债和外债,但是各国在这种财政破产的压力面前处境又各不相同,英国有广阔的海外领地,发达的世界贸易,几乎垄断了世界的工业和工业品,所以它走出危机的速度最快,当英国宣布恢复金本位的时候英国实际上已经从拿破仑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了,而俄罗斯和普鲁士这两个强国当时的经济还非常原始,除了农业和粮食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可供出口,俄罗斯还出口木材、鲸鱼油,而俄罗斯从欧洲进口的除了奢侈品之外也几乎微乎其微,俄罗斯的贸易规模虽然不小但是很初步,而且俄罗斯从古代就是信用货币,这是它超前的地方,这个国家的人太好欺负了,根本不需要黄金,只要拿张纸盖个沙皇的章就能当钱花,所以俄罗斯从拿破仑战争的影响下走出来的也很快。普鲁士跟俄罗斯差不多,维也纳合约签订之前普鲁士基本上也是农业国,而且整个拿破仑战争普鲁士很多时候置身事外,除了耶纳和奥尔施泰特双重会战之外,普鲁士几乎总是保持中立,甚至跟拿破仑解梦,1812年拿破仑在俄国战败,沙皇的军队逼近普鲁士边境的时候普鲁士才通然迸发出爱国心,参与到德意志民族解放战争里。耶拿战败让普鲁士失去了西部的领土,还有在历次瓜分波兰当中获得的领土,拿破仑用这些波兰领土建立了华沙大公国,沙皇亚历山大在兵临普鲁士的时候曾经含糊的宣布会对普鲁士遭到的拿破仑的不公平对待作出调整,但是具体怎么调整没有说,1815年合约之后成立了“会议桌波兰”或者“条约波兰”由沙皇自己兼任波兰国王,这样一来原本属于普鲁士的波兰领土除了用来把勃兰登堡和普鲁士建立陆上联系的西普鲁士和波美拉尼亚还有波森以外都没有被归还,作为补偿把拿破仑的莱茵-韦斯特法伦授予了普鲁士作为补偿,还有当时被占领的萨克森王国的北部,普鲁士表示我们可以不要莱茵韦斯特法伦而要整个萨克森么?奥地利表示“不行!”结果就是普鲁士领土被德意志小邦分隔成不接壤的东西两部分,东边信新教被掌握着土地、军队和政府的贵族统治,西边是老德意志信天主教,原本贫瘠又穷困,但是不久就成了德意志最重要的工业区。而所有维也纳诸强中被打击最重的是奥地利,它债台高筑财政破产,漫长的战争、割地赔款、让哈布斯堡欠了一笔惊人数目的外债,外债的利息都还不起,当英国外交大臣用开玩笑的口气对奥地利大使表示能不能先支付一部分“利息的利息”的时候他深深的伤害了这个古老的中欧君主国的尊严,大家都欠钱,但是其他国家都没有什么可买,只有奥地利因为他跟法国一样历史悠久而且工艺发达,有奢侈品有好酒,有近在欧洲心脏的旅游景点,所以当他被金融崩溃打翻在地的时候他爬起来的最慢。今天人们津津乐道于维也纳会议上铺张的宴会、舞会和游乐活动,尤其是英国贵族在维也纳举办的那些帝王气派的宴会和他们的菜单,(对这个感兴趣可以看看去年刚出版的中文书《为君王烹饪》),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为什么是英国人如此铺张奢华,也没有人注意到他们之在维也纳挥金如土跟此事奥地利货币崩溃之间的关系。从1815年到1848年整个梅特涅时代奥地利都没有钱,总是缺钱,没有钱搞外交也没有钱养活军队,他迫切的需要休息,所以梅特涅时代奥地利开始组织保护关税,这是一个金融紊乱货币崩溃的国家的唯一选择,而普鲁士则刚好相反。六、普鲁士改革和1818年普鲁士的自由贸易普鲁士在拿破仑战争被严重的羞辱了,同时拿破仑把赔款、军费摊派强加到被占领的普鲁士头上,为了弄钱换取法国撤军普鲁士开始了改革,先是冯-施泰因男爵,在他发现法国人拿了钱依然不肯撤军而决心与奥地利合作一起反抗拿破仑的时候,他的计划败露而被迫辞职流亡,继之以冯-哈登堡,在他们两个人主持的普鲁士国家和社会的改革之外冯-洪堡领导了普鲁士的教育改革,沙恩霍斯特和冯-格奈森诺领导了普鲁士的军事改革,有意思的是这些人几乎都不是普鲁士,施泰因是帝国骑士、哈登堡是汉诺威人,沙恩霍斯特是下萨克森人,格奈森诺是中部德意志人,他们的改革里缺乏那种传统的普鲁士贵族的气质,而具有比较明显的德意志统一的意愿,在他们的手中普鲁士的领土从邦国向行政区的转变基本完成,人身依附被取消,行会特权被废除,普遍的经营自由当然也意味着开征普遍的经营税,更重要的是军事上的义务兵役制,普鲁士这个德意志里的大邦国,欧洲的小国家的人们,因为战争和义务兵役制而变得生息相通。当战争结束的时候普鲁士财政困难赤字严重,但是如前所述普鲁士的领土被德意志小邦分隔成东西两个不接壤的部分,东部是农业区西部是工业区,无论是向西部出售农产品还是向东部输出工业品都要经过别人的领土。此时的普鲁士贵族在解放农民的过程中通过获得“补偿”以及在哈登堡治下对大庄园的偏袒态度,而迅速的由普通的地主向以销售农产品为牟利手段的“农业资产阶级”转变。于是在“能不缴税最好别缴税”或者“税就是贼”的自由主义口号之下,普鲁士贵族和普鲁士的自由派官僚、普鲁士的资产阶级第一次有了共同语言,这个基础的产物就是1818年的普鲁士关税改革。改革的主导者是哈登堡首相的女婿维克多-冯-比洛。1818年5月26日腓特烈威廉三世国王颁布了普鲁士新关税法,按照这一法律,普鲁士王国所属各领土在经济上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对外实行自由贸易,进口原料免税,只对工业品输入征收10%的进口税和消费税,殖民地产品征收20%到30%的进口税和消费税,冯-比洛原案中贵族对这些消费税的豁免条款也被取消,于是当1818年9月5日和1819年1月1日普鲁士王国的东部和西部分别实行新关税法的时候,普鲁士成了德意志第一个自由贸易的大邦,这和正在依靠关税保护自己的奥地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普鲁士的自由贸易实际上是对德意志邦联原本承诺的经济义务的践踏,因为按照德意志邦联的构想,德意志邦联本身应该负有调节邦联各成员以及邦联整体的经济、贸易事务的权力和责任,但是普鲁士从邦联建立不久就完全抛开邦联,从自身的需求实行了普鲁士关税制度,从这一点上看我们很难说普鲁士是因为邦联的无能而单独行动,相反说普鲁士和奥地利利己的独断专行才是德意志邦联无力化的根源,只不过这两个大邦,一个出于利己的原则而采取了对德意志经济贸易漠不关心的态度,因为奥地利有自己的粮食产区也有自己的工业地带,德意志对它来说没有经济和贸易上的必要性,而普鲁士则因为其领土的先天不足,而不得不采取介入的态度,当它们在采取利己的政策时不约而同的绕过了德意志邦联。七、1815年以后德意志各邦的经济状况此时德意志邦联各成员国的经济利益纷繁复杂,普鲁士和奥地利更好相反,超级大邦奥地利基本可以自给自足而且奥地利经济崩溃财政破产所依必需采取保护贸易,而大邦普鲁士从经济本身看也可以自给,但是却先天不足,他的东西两部分领土不接壤,而且因为社会发展的结构都成了外向型经济体,东部想要输出农产品西部想要输出工业品,所依它必然采取自由贸易。在这两个大国之外德意志邦联里有四个王国,汉诺威、巴伐利亚、符腾堡、萨克森。其中巴伐利亚和符腾堡有自给的工业,它们希望建立保护贸易以免遭外国输入商品的冲击,萨克森已经在拿破仑战争里元气大伤,损失大片领土,仅仅保住了有限的工业区和中欧商业中心的莱比锡,汉诺威直到1837年6月英王威廉四世逝世以前都跟英国是君和国,在安全上它仰赖英国,作为农业国它更倾向于通过海上贸易获取廉价的英国工业品,类似的还有其他北德意志小邦比如奥尔登堡、比如布伦瑞克。德意志小邦中间巴登大公国虽然从等级上低于上述四王国,但是巴登却有自给繁荣的贸易,它处在德意志、法国和瑞士的交叉地带,走私贸易司空见惯,巴登政府自己又无力建立普鲁士那样的关卡线,因为它的整个国家都是贸易走廊,建立关卡线就意味着整个国家都成了关卡线,所以虽然和巴伐利亚、符腾堡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巴登却对它们的保护贸易不感兴趣,巴登更希望有自由贸易,德意志邦联里还有四个自由市,其中法兰克福是德意志邦联议会所在地、另外三个汉堡、不来梅和吕贝克都是汉萨同盟城市,汉萨同盟此时早已衰退,但是传统的波罗的海贸易依然决定了他们对德意志问题不感兴趣的态度。八、普鲁士自由贸易和普鲁士关税区如前所述普鲁士的领土状况先天不足,但是假如它这种先天不足是因为两部分领土之间横亘着一个强大的经济上独立繁荣的大国而造成的那这种先天不足几乎就是无解的,至少也是不打一仗就无法解决的,可惜普鲁士的两部分领土之间不是横亘着这样一个大国,而是一系列比巴登还小甚至比巴登还要软弱的小国,这些小国对普鲁士贸易的阻碍是理论上的,而他们一旦真的触及到普鲁士贸易的吸引力,他们抵抗的能力也只停留在理论上。这个现状反过来把普鲁士吸引到了德意志统一运动里去。从1819年开始普鲁士成为一个经济整体,虽然当时就在德意志邦联遭到了几乎所有德意志邦联成员国的抨击,但是德意志邦联再次证明了它的虚弱,它对普鲁士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无能为力,而且普鲁士在政治上对奥地利的让步,和普鲁士政府在邦联政治、意识形态问题上对维也纳的“紧跟”,给了普鲁士在经济上扩张所需要的空间,尤其是此时普鲁士关税制度的影响还没有被明确意识到,各大邦的愤怒是基于预测而不是实际的损失,此时真正被卷进普鲁士改革的“漩涡”的是普鲁士领土上的那些外国“飞地”。德意志帝国的领地状况犬牙交错,普鲁士王国经过漫长的改革虽然已经把属于它的各邦整合成了几个行政区,但是对那些不属于它的领地也无能为力,现在当普鲁士对自己整个领土实行统一的关税政策的时候,那些被包裹在普鲁士领土之内,主权却不属于普鲁士的领地的关税问题就立即爆发了。普鲁士政府的态度是非常蛮横的,它决定对这输入这些“飞地”的商品征收进口税,第一个倒霉的就是萨克森王国的施瓦尔茨堡-桑德豪森公国,公爵腓特烈-卡尔进口的宫廷用品也被普鲁士政府扣了,要收进口税,公爵当时的心情大概跟海淘奶粉的人收到海关短信差不多,但是公国太小了,所以公爵不敢去法兰克福找德意志邦联讲理,只能自己去找门路到柏林问问能不能收别人代购的奶粉别收我的啊,我好歹也是公爵啊,孩子还很小啊,然后普鲁士政府的回答干脆利落,“不能!”于是一哭二闹三上吊之后,双方找到了在缴税、退回之外的第三条道路,那就是公国在主权依然属于萨克森不变的情况下,在经济和关税上加入普鲁士关税区,这样公爵和公国进口的商品就和普鲁士领土进口商品一样,虽然它们理论上不属于普鲁士领土,1819年10月25日双方签订协定,桑德豪森成为第一个加入普鲁士关税区的外来者。普鲁士关税政策越过了普鲁士国界,从单纯的国家经济政策变成了德意志的统一进程。九、德意志各邦对普鲁士关税区的反应普鲁士关税改革和普鲁士的关税扩大到普鲁士领土之外行程“普鲁士关税区”,严重的刺激了德意志各邦,他们首先向德意志邦联投诉普鲁士的贸易讹诈,但是奥地利依赖于普鲁士在德意志邦联的支持,而且普鲁士的大臣们在1815年到1830年阶段对维也纳的政治要求几乎采取了无条件的支持,所以只要两大邦协调一致,那么小邦几乎无可奈何。于是德意志小邦只能自己采取行动也绕开无力的德意志邦联。主要行程了两个集团。一个是南德意志各邦,他们相比被普鲁士两大领土夹在中间的中部德意志,无论是处境还是经济水平都要好很多,尤其是巴伐利亚和符腾堡还有巴登,这三个邦即使在1871年通过德意志联邦宪法和皇帝宣言之后都保持着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跟它们在经济上可以自给、在政治上独立已久,在文化上比普鲁士和奥地利更“德意志”的优势地位是分不开的。相比奥地利主导的“大德意志”和普鲁士主导的“小普鲁士”,南德意志各邦被叫做“第三德意志”或者“纯德意志”,因为它们的立场最纯粹,不受普鲁士和奥地利的非德意志领地的影响,几乎可以代表传统的德意志的利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帝国时代1怎么让农民一直种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