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能源外贸的新能源发展前景和趋势好吗?如何有效地开发新客户和新市场?

煤炭对外贸易篇(1)
关键词:市场经济;高效;营销策略
从大体上来看,煤炭贸易在整个贸易中所占比重较大,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煤炭贸易企业应顺应经济发展的潮流,及时调整供销关系,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同时要做好煤炭市场的开发和拓展,以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信誉取得大量的市场占有额。在增强品牌和质量观念后,制定出科学高效的营销策略,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白热化的形势下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首先,营销策略的制定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其次必须适配国家的宏观控制。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制定高效、科学的营销策略对提升煤炭贸易企业的经济效益,对实现我国煤炭产业的生态化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在营销策略的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煤炭这一产品的特殊性,由于煤炭属于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煤炭贸易企业在对煤炭进行贸易的过程中必须遵照国家矿产资源的法律法规要求去做,要最大程度减小采煤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做到从根源上节约这种不可再生资源,在提升企业效益的同时,推动构建节约型社会的进步。
一、目前经济环境下煤炭贸易企业营销策略的分析
1.目前的经济形势及煤炭现状
今年年初以来,国内煤炭市场陷入了多事之秋。受国内经济加速放缓、风险上扬等问题,面临增速下行、通胀上行与经济转型等短期与长期问题叠加的多重压力,对煤炭的需求也因经济增速放缓而降低。此外,产品滞销,开工率下降,继而减少煤炭消费。这磁在外煤与内需不足的双重夹击下,惨淡的销售形势,导致煤炭贸易商面临生存危机。业内甚至有人惊呼“煤炭的黄金十年,将一去不复返!以前煤炭是“皇帝女不愁嫁”,而现在看国内各大港口煤炭的存储量便知形势严峻。
今年下半年煤炭逐渐趋暖,但由于采购价格的不断攀升,而煤炭的主要用户电力、钢铁、铝业、纸业等并没有随采购价格攀升而按相同比例调整供货商的进货价格,有些反而有小幅下滑,这造成了贸易商经营压力大,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有的属于亏损经营,煤炭贸易企业的经济效益都在下滑。随着煤炭市场的动荡,经营煤炭也越来越艰难了。所以煤炭贸易商如何在“夹逢”中生存?除了提供优质产品、优质服务,占领份额,做好成本控制(成本包括销售成本、管理成本、运输成本),还要另辟蹊径,制定适合企业本身的营销策略,提高经济效益。
2.煤炭贸易企业营销策略正确发展方向
(1)基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形式,煤炭贸易企业应当认清现状,转变观念,将可持续发展营销策略提上议程;把以市场为导向产品生产策略落到实处。在经营观念上,需要增强品牌意识,制定品牌战略,以高质量的产品和良好的企业信誉立足市场。此外,加强对营销人员的管理,积极开展职工的营销技巧培训工作,为职工树立营销意识、品牌意识、市场意识,使其能高效科学的开展营销工作。同时,企业设立专门的营销组织,负责对员工营销技能培训和高质量产品生产的监管。通过高效科学的营销策略制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协调企业利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经济发展。
(2)实施跨集团方案开展区域销售。所谓跨集团营销是指在区域政府的统一管辖下,各煤炭贸易企业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在整个区域内战略性、统一性、公共性的合作下一起进步,从而提升区域内企业群的综合竞争力。区域营销观念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下催生的新观念,是以跨集团的方式完成对其产品的整合宣传,使营销活动能够贯穿活动的始终。它突破了传统煤炭营销中单一的资源供求关系,转而以跨集团的方式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实现强强联手,实现多元化合作。这样的合作模式为企业带来了更雄厚的资金储备量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同时,通过煤电产业的强强联合,形成完整的煤电体系,从而大大节约的产出成本。跨集团的合作方式在提升煤炭贸易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区域的经济发展。
(3)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营销策略的制定一定要符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满足客户的需求,在实际工作中紧抓产品质量,高树品牌,注重新产品的开发,市场的调研,提高员工的素质,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改进,使营销工作持续稳定的发展,从而使煤炭贸易企业的发展能够顺应时代的要求。
二、制定符合当前经济形势的营销策略
1.制定科学高效的企业营销策略
(1)以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为重点,在符合煤炭贸易企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制定长远、有效的发展策略。增强品牌意识和市场观念,在产品生产上应当加大对高科技的运用的力度,生产科技含量高的优质产品,以质量求生存。
(2)调整煤炭销售策略。根据煤炭属于稀缺不可再生资源的特点以及需求随季节变化的特性,适时的调整销售策略。对市场需求动向要有灵敏的嗅觉,牢牢的抓住市场机遇,根据国际市场能源需求,适时的调整煤炭存储量,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煤炭销售策略。
(3)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来看,煤炭贸易企业应逐渐向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过渡,慢慢转变传统的以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理念。做到从根本上节约煤炭资源,响应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使企业在国家宏观政策的监管下规模化运作。与此同时,从整体上提高煤炭产品营销的战略高度,以科学的产品营销策略,绿色环保的高质量产品,优质的售后服务,使煤炭贸易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
2.建立完善的营销组织
(1)制定高效的营销策略需要有一个完善的营销组织。营销组织中配备的营销队伍要能达到岗位的需求。在这个营销组织中,分工必须明确,总部和下级的权责必须划分清楚,从而保证营销策略高效的执行。此外,对推销人员大额的筛选和培训必须严格。筛选的标准是推销人员要能够很快与需求方建立各个方面的联系,并能较好的保持与客户的合作关系,对其业绩进行全方位的考核。推销人员的培训内容包括:竞争策略、企业的主要产品及生产过程、消费者心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
(2)将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充分利用起来。通过营销队伍成员之间的分工协作大力向外宣传企业在生态保护中的功绩,树立企业良好地环境卫士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力渲染企业为社会带来的环境效益,使大众认识到企业的社会价值所在,从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
(3)推行全员营销理念。若想让营销策略得以顺利地执行,必须建立与企业营销战略一体化的人力资源体系,以全员营销观念的推行带动营销策略执行工作的全员参与,从而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利益最大化的进度。
3.煤炭贸易企业的营销策略
(1)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做强产品。煤炭贸易企业能够跳出过去传统的一买一卖的煤炭贸易模式,将当下非常成熟的煤炭业务为中心渐渐向上下游产业链进行延伸。煤炭贸易企业能够借助自身的资金优势,对煤炭生产企业进行具有实质性的控制,根据相关需求指标进行生产,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成本,还能够有效保证煤炭生产企业的煤炭质量,通过这个方式能够打通上游产业链。煤炭贸易企业还能够向下游产业链延伸,通过长期经营煤炭产品,对煤炭生产企业有着一定的了解,这样能够经营煤炭的相关附属产品,由于煤炭产能的长时间过剩,价格受到上下游打压,独立的煤炭产品处于逐渐亏损的状态,因此,经营煤炭的附属产品能够为煤炭贸易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与此同时,煤炭贸易企业还能够发展物流运输业务,通过港口仓库以及自建物流运输来降低成本,这也是煤炭贸易企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2)易货贸易,做大企业规模。从产业整合角度来看,煤炭贸易企业的发展轨迹首先就是将煤炭贸易做到专业化,积累一定的资金成本,获取一定的资金、人才以及操作实业的经验以后,就会面临很多不同的选择,开始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对于煤炭贸易企业来说,积累原始资金相对比较困难,因为煤炭作为一个中间产品并且与上下游之间的交易非常密切,由此能够产生易货贸易,这是煤炭贸易企业业内的主要模式与做法。以某煤炭贸易企业为例,他们从国外进口优质的煤炭,将这些煤炭卖给国内的煤炭生产企业,用进口煤炭与自产煤炭配成符合下游用煤企业所需要的产品指标,或者从国内煤炭生产企业那里购得其它品种煤炭(如焦炭),然后将这些煤炭进行出口,这样做使煤炭贸易企业在进行煤炭购买时出现的资金压力,能够为其进行资金运作创造相应的时间,如果煤炭贸易企业的规模逐渐做大,那么煤炭生产企业就能够成为煤炭贸易企业的加工车间。
(3)资本运作以及利用期货市场。目前单纯的进行煤炭贸易所获得利润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了,在煤炭行业内有很多具有很强经济实力的煤炭贸易企业已经开始接触资本运作,形式多种多样,成立担保公司、参股金融机构等,而在众多方式中股权投资是相对比较高端的方式。随着煤炭期货的上市,煤炭产品所具备的金融属性越来越突显,整个煤炭贸易企业的游戏规则已经发生着巨大变化。因此,煤炭贸易企业被迫打破传统的操作的手段,参与到金融资本运作里面去,其主要的表现为操作煤炭期货。煤炭期货的上市对于整个煤炭贸易企业来说,煤炭贸易企业能够利用到煤炭期货的金融属性,例如将仓单质押进行融资等,依靠煤炭市场的众多群体、客户进行煤炭现货的交易、仓储、监管以及物流,以此来做大煤炭贸易。煤炭贸易企业能够根据煤炭行业的特点,成立相关的担保公司以及信托基金等多种金融手段将煤炭贸易做大做强。
三、总结
就国内贸易企业的发展趋势来看,煤炭能源的重要地位短期内不可改变,煤炭的需求呈上升趋势发展。因而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协调好企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确保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是企业未来发展策略中的首要任务。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资源的整合政策不断深入,煤炭产业规模化生产、洁净循环、跨集团合作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已逐渐清晰起来。未来,煤炭贸易企业生产链条化、兼并重组区域化、产品绿色环保化、生产技术高效化成为煤炭贸易企业适应复杂多变经济环境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唐家琳:浅谈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营销策略[J].煤炭经济研究,2008,(8):53-54.
[2]孙 科:浅析煤炭企业营销策略[J].现代商业,2010,(23):103-104.煤炭对外贸易篇(2)
[关键词]煤炭资源 发展趋势 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 F516.2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2-2
0引言
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最受广大人民关注的能源市场实际上是全球石油市场,但是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非再生资源,煤炭从某种程度上说却受到了相对的冷落。而原则上,煤炭为全球范围内分布最广与储量最多的常规性能源资源,它可以提供全球一次能源的26%,全球发电量的46%。与此同时,煤炭所衍生出来的消费品以及工业品达到了两万五千多种,与全球经济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对煤炭贸易实施分析有着非常主要的现实意义。
1全球煤炭市场生产与销售现状
煤炭的功能非常广,对于很多行业的发展都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不过全球煤炭主要的作用是用来炼焦与发电。相关研究显示本世纪初煤炭产量排在世界前几位的国家有中国、美国。全球范围内的煤炭贸易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与欧洲这两大煤炭大市场中,市场主体主要还是一种供大于求的状况,全球范围内贸易主要为炼焦煤与动力煤,几乎所有生产煤炭国家其生产的煤炭主要以内销为主。而全球煤炭出口国最大的是澳大利亚以及印度尼西亚,而进口国与地区前三名的为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1]。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清洁没技术的研发使用为煤炭的清洁利用提供了条件,这种清洁利用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是一种主流趋势。根据全球能源理事会等相关组织的预测,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预计到本世纪二十年代初期煤炭占全球一次能源之消费比重会超出石油,将再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能源,全球煤炭贸易量在三年之后可能会超出六亿吨,这些贸易量主要集中在亚洲与欧洲,预测显示亚洲与欧洲可能能够达到3.6亿吨与2亿吨。澳大利亚、南非以及美国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会是全球煤炭最大的出口国,出口数量可能可以达到四亿吨。
2全球煤炭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2.1特点
首先,全球煤炭贸易有着较为集中的特点,主要集中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分析图1与图2能够发现,澳大利亚、美国、印尼以及俄罗斯、南非、中国六个煤炭出口国家是全球煤炭出口的主要国家,此六个国家的煤炭贸易出口量占据全球的82%以上;以日本、中国台湾以及韩国、英国作为主体的欧洲与东亚是实际煤炭进口的主要国家,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说工业越发达的地区其煤炭的需求量也就越大,反之亦然。其次,全球煤炭市场总体供应较为富足,已呈现出买方市场,煤炭的价格在某个时期或者某些特殊行业中不尽相同,相同国家的煤炭公司在全球市场中相互压价,这种恶性竞争对所有企业甚至是国家利益都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2.2发展趋势
首先,是跨国资本重组聚焦煤炭行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煤炭并非出现诸子百家的局面,而主要是以大型公司集团之间的相互竞争为主,随着全球范围内煤炭进口与出口贸易的深入发展,关系到该领域的资本输出亦在加速前进,兼并以及收购一定是煤炭公司未来扩大规模、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就煤炭企业自身来说,也一定要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向着集团化以及规模化的方向发展,换句话说就是应该以市场作为发展导向,以技术作为支撑,以优势企业作为主体,借助兼并、重组以及联合的手段,构建跨地区、业绩突出以及核心竞争力较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就目前发展形势来看,美国、英国德国等煤炭公司正通过购买以及兼并的手段向世界性煤炭经营的方向发展,另外部分国家的公司已经开始涉及我国的煤炭公司与煤炭市场[2]。
其次,在全球性煤炭贸易中,但单独的国家或者地区来说,进口的比重在一定市场经济调节下回增大,相应的出口的比重就会有所萎缩。目前很多国家均已经充分认识到了煤炭为支撑建材、电力以及钢材等行业的重要能源,因此几乎绝大多数国家油气是一些以工业发展为主的国家其产煤量会逐渐侧重于国内的需求,在条件运行的情况下还要依靠进口来满足其需求。另外,和煤炭同等作用的资源石油很多时候也能够有效反映全球煤炭市场的供求关系,也正是由于首次石油危机影响,其煤炭当成能源才被人民加以重视。
3我国煤炭在全球贸易中的问题与对策
3.1问题
毫无疑问我国煤炭的出口成本相比其他国家而言要高出很多,其中占据很大比例额度成本即为国内出口的运输成本、税收以及杂费等,另外我国煤炭的生产成本也非常高,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和设备的落后。很多煤炭企业开挖煤炭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机械化程度不高,劳动率生产低下,另外安全状况也非常差。也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制约,使得我国煤炭的生产成本比其他国家更高,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使得我国煤炭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大大降低[3]。
3.2措施
首先应该加快煤炭公司的改组改造,尽快走出一条全新的工业化道路。其次应该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煤炭深加工,以此真正实现结构的调整与产业的升级,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尽可能提升我国煤炭和煤机产品于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以抵御外来冲击。最后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税收制度,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促进我国煤炭贸易和世界接轨。
4结语
本文分析研究了我国煤炭资源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在发展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改善措施。我国煤炭资源发展状况总体说来较好,但是还有很多需要注意与解决问题,煤炭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面对新的环境,只有做好相关工作才能使得煤炭更好的为国民经济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石砺.2005年世界煤炭贸易形势分析[J].中国煤炭.2011(11).煤炭对外贸易篇(3)
关键词:
煤炭;国际贸易;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2004902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加,煤炭贸易日趋频繁,贸易量不断增大。根据BP统计数据,截止2011年年底,全世界探明煤炭总储量约为8609亿吨,储采比为112年,为世界上可利用最长的化石燃料。从全球范围看,煤炭分布极不均匀,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及欧亚大陆和亚太地区,三个地区的煤炭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94.7%;从国家看,美国、俄罗斯、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德国、哈萨克斯坦和乌克兰八个国家煤炭资源储量占世界总量的87.6%,其中中国排名第三位,占13.3%。
1国际煤炭贸易发展历史
煤炭作为世界三大能源之一,在国际上具有重要的能源战略地位。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煤炭开始成为近代工业主要的动力来源。由于当时开采技术和运输等条件的限制,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国际煤炭贸易还只在北美、中美、西印度群岛以及欧洲少数地区中进行。一次大战时,欧洲煤炭减产、需求增加,美国及时向西欧扩大出口。战后英、德等国煤炭增产,与美抗衡,使美煤输欧受挫;加上西方发生多次经济危机并且石油逐渐取代煤炭成为主要的船用燃料,使世界煤炭贸易骤然下降。二次大战中,煤炭成为战时的主要能源并且在战后对促进欧洲经济恢复起了显著作用。上世纪60年代初期,世界石油增产,油价平稳,动力煤的竞争能力减弱,世界能源消费中的煤炭比重下降。此后的18年中,国际煤炭贸易主要是冶金工业所需的焦煤。1973年底至1974年初,油价暴涨,由每桶3美元涨到每桶10多美元,石油危机促使人们重新对煤炭产生重视。以微电子技术为先导的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成果,迅速渗透到煤炭领域,使这一古老的传统产业发生巨大的变革,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煤炭工业的面貌,劳动生产率成倍提高,生产成本明显下降,安全状况大为改善,洁净煤技术的研究开发将使煤炭成为干净、高效和廉价的能源。这在高技术领先的美国尤为突出。1989年世界煤炭产量达48.8亿吨,比1976年增加50%。
从1991年至2000年这十年间,受前苏联解体经济严重滑坡、西欧各国煤炭政策的调整以及中国和印度煤炭生产趋缓等影响,世界煤炭生产出现明显的负增长,其中,1993年世界煤炭产量为43.8亿吨,比1990年下降7.2%,受其影响,国际煤炭价格也连年下滑。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世界经济增长以及石油价格的高位波动,世界煤炭业开始新一轮复苏,并持续保持较快增长,国际煤炭供需两旺,价格趋升。此间,虽然曾是世界主要产煤国的日本和法国分别在2002和2005年取消了采煤业,世界煤炭产量却稳步增长,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1998年至2008年10年间世界煤炭产量增长48%。其主要原因是:这段时间世界经济稳定快速发展这段时间世界经济稳定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长;石油天然气等资源量减少,价格不断攀升;洁净煤技术的发展等。根据BP统计年鉴2012年数据显示,2011年煤炭成为增长最快的化石燃料,增幅达到54%,在全球能源结构中份额增至30.3%,达到历史最高点。
2011年全球煤炭产量增长了6.1%,其中亚太地区占全球产量增长的85%,世界最大的煤炭供应国——中国以8.8%的增量一马当先。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在一次能源结构中占70%左右。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其主体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
2国际煤炭贸易特点
(1)国际煤炭贸易具有相对集中性。澳大利亚、中国、美国、南非、加拿大、印尼、哥伦比亚等煤炭出口国是世界煤炭出口的主体,占世界煤炭出口贸易的90%以上;以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为主体的东亚地区和以欧洲共体为主体的西欧地区是实际煤炭进口的主体,合计进口量占世界煤炭进口量的75%左右。
(2)国际煤炭市场供应充足,已呈买方市场,价格战愈演愈烈。同一国家的煤炭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相互压价,恶性竞争对各自企业乃至国家利益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
(3)国际煤炭贸易不同于一般的商品贸易,在国与国、企业与企业之间更易形成稳定的供需关系。在煤炭供应中,稳定的供应量更受重视,谁能信守合同,按质、按量、按时地向国际煤炭用户交货,谁就能牢固的占领国际煤炭市场。
(4)在国际煤炭市场上,焦煤和动力煤的贸易比重发生逆转。至1990年开始,动力煤的贸易量在煤炭产品贸易总量中的比重有逐年增加之势。
3国际煤炭贸易现状
2011年全球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分别增长6.6%和53%;中国超过日本成为最大煤炭进口国,印度尼西亚超过澳大利亚成为最大煤炭出口国。
2011年,全球煤炭产量增长6.6%,达到76.78亿吨(表1)。从每年的产量看,1999年是煤炭产量下降的最后一年,2011年煤炭产量比1999年增长了68%,这种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动力煤(增长74%)和炼焦煤(增长101%)产量的增长,而褐煤产量增长较为缓慢,自1999年以来增长了26%,年均增长仅1.9%。目前,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产量达34.71亿吨,其次是美国的10.04亿吨,其它主要煤炭生产国还有印度、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表2)。
近年来,OECD国家和非OECD国家和地区煤炭产量发展截然不同。2011年OECD国家煤炭产量比1998年的产量少1000万吨,而同一时期非OECD国家的煤炭年产量增长了29.87亿吨(115%)。2010~2011年的增长率也能反映这点,OECD国家煤炭产量仅增长0.8%,而非OECD国家总的煤炭产量增加了9.0%。
表12009~2011年全球煤炭产量 (单位:百万吨〈Mt〉)
2009年2010年2011年
动力煤5081.05317.45670.1
炼焦煤784.8900.3967.3
褐煤969.7983.41041.0
泥煤16.017.0
合计6835.57201.17678.4
注:合计中不包括泥煤。
表2全球主要的煤炭生产国 (单位:百万吨〈Mt〉)
2009年2010年2011年
中国2895.33140.23471.1
美国987.6996.11004.1
印度566.1570.4585.9
澳大利亚411.6424.1414.3
印度尼西亚291.2325.0376.2
俄罗斯276.0321.7333.8
南非249.5254.5253.1
德国183.6182.3188.6
波兰135.2133.2139.2
哈萨克斯坦100.9110.9116.7
哥伦比亚72.874.483.8
土耳其79.573.478.1
加拿大62.967.967.1
乌克兰55.555.461.8
希腊64.956.558.8
捷克56.455.254.4
其他346.4359.9391.4
合计6835.67201.17678.4
2011年,全球煤炭消费量增长5.3%,达到52.67亿吨标煤。OECD国家消费量减少3260万吨标煤,非OECD国家消费量增加2.99亿吨标煤(表3),OECD国家煤炭消费占全球消费量的份额也因此下降到有史以来的最低水平(28.7%)。中国继续驱动全球煤炭市场,2011年,中国煤炭消费量增加到25.51亿吨标煤,净进口量增加3310万吨,达到1.77亿吨。
表3OECD和非OECD国家(地区)煤炭消费情况
(单位:百万吨标煤〈Mtce〉)
2009年2010年2011年
OECD国家美国693.6718.2697.0
日本144.7163.7154.8
韩国92.4104.3154.8
德国100.1106.6104.1
续表
2009年2010年2011年
波兰77.686.085.8
澳大利亚74.973.560.0
土耳其42.445.648.4
英国42.444.544.5
加拿大31.631.227.8
捷克24.826.024.9
意大利18.520.421.9
法国15.016.113.2
西班牙14.711.211.4
其他OECD93.998.199.2
OECD合计1466.61545.41547.8
非OECD国家(地区)中国2200.82326.12550.7
印度401.9410.1446.0
俄罗斯137.3165.8177.7
南非146.9143.9137.4
中国台湾54.458.160.8
乌克兰49.553.655.8
印度尼西亚43.643.553.1
哈萨克斯坦45.248.852.0
泰国21.323.123.5
朝鲜23.422.222.9
巴西15.218.921.7
马来西亚15.120.921.6
越南17.920.917.3
菲律宾8.310.912.0
保加利亚9.19.811.8
中国香港10.99.111.4
其他OECD国家59.059.567.4
非OECD合计3259.83455.23743.10
欧盟合计377.6396.0400.1
总计4726.44990.65290.9
4国际煤炭贸易发展趋势
(1)跨国资本重组聚集煤炭业。今后大型企业集团在煤炭贸易方面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伴随着煤炭进出口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涉足此领域的资本输出也加快了步伐,收购、兼并将是煤炭企业扩大规模,提升国际竞争力最直接的手段。而且就煤炭工业本身而言,也必须要走大公司、大集团的路子,即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以资本为纽带,以优势企业为主体,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建立跨地区、跨国经营、业绩突出、实力雄厚、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公司。美、德、英、澳的煤炭已经通过兼并、购买的方法向全球化的煤炭经营方向发展,其中一些国家的企
业已开始涉足中国的煤炭企业和煤炭市场。所以说煤炭行
作者简介:
孙赫(1973-),女,吉林长春人,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业的跨国资本重组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2)受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煤炭价格将起伏不定。世界经济的低迷,股市的不景气,世界油气价格的反复无常,使国际煤炭市场面临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将使各国在煤炭的进出口操作中变化很大,从而引起煤炭价格的起伏不定。同时,反观以前的煤价:自1997年国际煤价大幅下滑,到2000年才有所回升,而近两年煤价持续上涨、势头较好,预计几年后又可能有所回落。照此看来,国际煤价到底如何发展仍是未知数。
(3)可持续的贸易发展观将贯穿于国际煤炭贸易的始终。由于煤炭是一种稀缺但在短期内无限供给的资源,煤炭公司会因资源的垄断而获得暴利,尤其是在国际煤价攀升的背景下,以牺牲资源为代价获得眼前产量的增加,给未来煤炭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了许多隐患。此外,煤炭的开采对水源也有很大的危害,有损人体健康和生物生长;还有被环境保护组织一直提到的空气污染问题。对此,一些国家为保护资源已开始限制煤炭的采掘,同时为改变大气温室效应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力争使煤炭产品向洁净化方向发展。所以,对于煤炭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可持续的贸易发展观显得尤为重要。它要求煤炭企业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同时,更要关注行业的长远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
(4)在国际煤炭贸易中,煤炭除了用于现时需要外,还将作为国家战略储备物质。随着人们加深了对煤炭的认识以及各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大规模基础建设消费层次升级,对钢铁、电力、汽车、石化等重化工产品需求猛增;同时,国际煤炭市场上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也会对煤炭贸易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对此,各国尤其是工业国家都会倾向于建立煤炭战略储备,一方面以备国内供应的不时之需,另外它也是平抑煤炭市场使之稳定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李新民.中国煤炭内需改变世界煤炭贸易格局[J].经济参考报,2005,(4).
[2]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当前中国煤炭经济运行态势分析[J].中国煤炭,2009,(2):57.
[3]李金克等.我国煤炭贸易国际竞争优势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8,(1):2123.煤炭对外贸易篇(4)
【关键词】 贸易融资; 资金链条; 资金流; 信息流; 自贷自偿; 资金风险
2012年以来,受宏观经济周期下行影响,煤炭需求疲软,加之煤炭进口大幅增大,供给过剩压力持续增加,煤炭行业利润增速大幅放缓,企业经营面临新的考验。2012年第2季度以来,部分地方政府出台政策来稳定煤炭销售和生产,部分煤炭企业也试图通过减产来调整供求关系,但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很难会有企业愿意主动大幅减产”。在高耗能行业的刚性需求下,第4季度煤炭市场略有好转,但煤炭价格将继续保持在目前低位徘徊,行业总体形势仍不容乐观,国内外经济的不确定或将导致煤炭业的“黄金十年”一去不复还。
从煤炭物流贸易情况看,虽然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动力煤市场整体延续趋稳态势,港口煤价趋稳、库存周转加快,但新政对市场的调控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煤炭主产地的销售压力还未得到有效缓解。现在判断煤炭市场相较前期的低迷市场已经好转,还为时尚早。2012年1—7月份,全国煤炭产量达到23.1亿吨,加之净进口量1.58亿吨,供应总量同比增长8.8%,远高于五大耗煤行业需求增长3.23%的幅度。
煤炭市场的下滑将进一步冲击煤炭物流贸易行业,供需关系的变化亦将考验贸易行业的应变能力。供给的贸易资金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采购、营销新形势呼唤新的资金注入,风险控制更成为新形势下煤炭物流贸易的重要环节。本文就此进行初步研究,望能抛砖引玉,推进煤炭贸易融资的创新与发展。
一、探索煤炭贸易融资的新模式
山西煤销集团“十二五”规划的战略定位是打造华北最大、全国有影响力的以煤焦为主的综合性煤炭及物流龙头企业。“十二五”期间,煤炭物流产业计划投入资金300亿元,打造年煤焦贸易量3.5—4亿吨、营业收入2 000亿元、实现利税150亿元的煤炭物流板块,并形成煤焦供应链体系的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四流统筹”,物资供应系统集中采购、集中储备、集中配送、集中结算的“四集中”管理;实现电子商务平台支持下的现代物流管理。
在解决煤炭物流贸易资金方面,山西煤销集团于2011年与工、农、中、交等10余家金融机构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在授信、投行、租赁、信托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总的授信意向额度达1 200多亿元。同时结合煤炭物流贸易的经营特点,与金融机构就供应链融资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探讨,确定“以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管理,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紧密契合,控制预付账款的风险,降低供应链的资金成本为宗旨”,选择交通银行、工商银行以“智慧银行”来对接集团的需求,并在六个煤炭贸易融资企业全面试行煤炭贸易融资模式。
(一)煤炭贸易融资模式的特点
1.快速便捷
融资企业在集团公司和银行共同核准的授信范围内,在符合议定的条件后,可直接向合作银行申请贸易资金,当天申请,当天到户,及时划转,电子汇兑。融资企业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一单一议”,具有操作灵活性。资金收回后,自动还贷,自动归户,简化操作流程,以机控代替人控,提高效率。
2.控制风险
煤炭贸易融资实行“一事一单一信贷”全过程的管理,集团公司、融资企业、银行三方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方在程序控制、过程监管的职责。集团公司授权银行利用系统职能进行风险控制。银行通过贷后的全过程监控,验证交易的真实性,监督销售回款进入回款专户,从而实现采购、销售、回款的封闭运行。
3.权责结合
融资企业在取得融资授信的情况下,必须对集团提供的担保负责,对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负责,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和内控管理,将贸易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实现贸易资金的安全运行、保值增值。合作银行在积极为集团、融资企业提供财务顾问、融资、结算等全流程、综合服务的同时,集团要求融资企业将基本结算户开立在合作银行,并协助银行开发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用户,力争将产业链上的主要合作伙伴推荐给银行。银行通过完善信贷审批、监管,在保证安全运行的前提下,降低资金成本,满足融资要求。
4.成本最低
煤炭贸易的特点决定融资成本最低原则,新的煤炭贸易融资模式采用“随用随贷,回款即还”的流程管理,减少前期大额的占用和后期无效的闲置。对银行而言,有效规模不被闲置;对企业而言,按需求使用资金,成本最低,同时利率水平可以实现优惠,保持融资企业资金成本最低。
(二)现阶段开发项目
现阶段,集团公司结合融资企业的发展需要,主要先解决货源采购阶段的贸易融资。向上游供应商采购阶段,主要申请的贸易融资授信有:预付款融资、订单融资、质押融资、商票保贴、银承、国内信用证等。目前,集团的合作银行均有成熟的境内外联动服务方案、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等。
1.进口采购
优先选择拥有较多海外分支机构、有离岸业务牌照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资格、丰富的人民币国际结算业务经验的商业银行。充分利用集团境内母公司整体实力优势和境外资金成本优势,通过内保外贷、四方协议等融资模式,满足集团煤炭进口需求。
2.国内采购
对于集团合作较好的煤炭供应企业,可采用国内信用证、商业承兑汇票等产品,并推荐优质的上游煤炭供应企业在银行取得承兑和贴现融资,帮助集团减少预付款规模、调节融资结构和融资成本,增强流动性。
(三)下一步拓展项目
为打造集团下属贸易融资标杆单位,集团与合作银行充分沟通,计划引导融资企业利用银行“一家分行做全国”的模式,服务集团在全国的物流贸易节点,即围绕集团产、供、销过程中资金结算和贸易融资的需求,在承担贸易项下付款、商品回购、债权回购、差额退款、调剂销售、连带保证的前提下,主办分行向“链属企业”提供结算和贸易融资服务。该模式有利于打破地域限制、高效率服务企业产供销全流程。以“保兑仓”、“厂商银”方式融资,重点解决仓储配煤环节的融资需求,并通过银企直联方式或“四流合一”系统,加强集团的财资管理。
向终端用户销售阶段,主要采用动产池融资、应收账款池融资、保理、银票贴现等。为提升工作效率,减少票据传递风险,集团将大力发展电子供应链业务,借助网银、银企直联等渠道,尽享银行对集团及上下游企业提供的结算、融资和信息管理等一揽子金融服务。
二、煤炭贸易融资模式的创新思考
(一)煤炭行业的创新
为扩大山西煤炭运销集团煤炭贸易业务,同时保障贸易融资的安全,控制资金风险,集团在严格规范煤炭物流贸易板块财务管理支付结算等制度、规定的同时,积极引入金融机构,发挥其在融资渠道、资金结算、风险控制等方面的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煤炭供应链金融,并实现多项创新。
1.机制
集团公司与融资企业、合作银行签订了三方合作协议,对各方的权利、义务进行了原则性约定。集团要全程指导和监督融资企业建章立制情况及制度和协议的执行情况。融资企业要严格执行集团的贸易、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协议的限制性规定。合作银行要结合对经济金融形势的判断,根据银行操作流程的要求,积极为集团、融资企业提供财务顾问、融资、结算等全流程、综合服务。通过不断地摸索和完善,从目前执行效果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
2.模式
主要是与银行合作对放款模式进行了优化,每笔贸易融资贷款必须采用受托支付方式,确保了信贷资金不被挪作他用,并要求融资企业及时为银行提供完成采购后的增值税票、入库单等资料,验证交易的真实性;融资企业与下游用户签订销售合同后,要及时将合同、出库单等资料提供给银行,销售回款必须进入回款专户,银行通过对比采购、销售的各环节,验证整个贸易流程的完成;对融资企业可能出现的提用授信、销售凭证提供、超销售回款期等违反三方协议的情况,在银行先行执行授权的情况下,报集团公司审议,实现了“一单一控制、一笔一结算、一事一审议”,确保了集团对整个贸易融资过程的控制。
3.控制
原先的贸易融资模式是集团、融资企业、银行三方从不同角度、各有侧重进行风险控制,而新的融资模式则更强调三方的相互组合、优势互补、利害共担,在加强集团指导、监督,银行操作、防控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对承贷的融资企业的限制性规定。一是必须保证购销业务的真实性。明确融资企业对申请贸易融资产品使用时提供的煤炭购销合同,以及完成交易后提供增值税发票、结算单或出入库单等资料的真实、有效承担责任。二是必须接受贸易贷款的受托支付方式。与融资银行约定,每笔贸易融资贷款必须采用受托支付方式直接支付给购销合同中的供应商,确保信贷资金不被挪用。三是必须严格控制预付款采购及赊销。明确融资企业对民营中小煤矿不得采用预付款方式采购,对下游民营中小企业无预收款不得销售,如遇特别优质的企业,必须如实向集团业务主管部门提交申请并获得审批。四是必须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强调每笔业务的采购、销售、回款周期要严格控制在80天之内,并接受集团关于业务回款期对银行的有关授权。五是必须完善贸易资金风险管控措施。要求制定和完善预付账款、应收账款管理办法,加强销售各环节风险管控制度建设,并制定客户分类管理办法,对预付账款、应收账款的对象、条件等有明确和严格的规定,对应收账款催款执行个人终身负责制度等等。
4.权责
集团公司在供应链金融中发挥主导作用,在合作框架内给予银行充分的信任和支持,为融资企业煤炭贸易融资提供连带责任担保;授权银行对融资企业贸易融资及销售回款期分批次监控;责成融资企业销售回款必须进入在融资银行开立的回款专户,确保实现采购、销售、回款的封闭运行;根据银行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地位和作用,支付相应的财务顾问费,使银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协助集团做好贸易风险防控上。
(二)银行系统的创新
当前,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下,煤炭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逆转,煤炭价格持续下降,企业盈利能力减弱,经营压力加大,更增加了严控煤炭贸易融资风险的必要性。新的融资模式体现了银行紧密结合客户需求和发展需要,在信息渠道建设、贷后风险管控、客户拓展方式上的创新,以及对贷款新规的创新性应用,增强了银行风险防控和客户拓展能力。煤炭对外贸易篇(5)
【关键词】煤炭市场 经营机制 营销战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无情的,要在市场的大浪中找市场,寻找自己的生存、创新之路。企业离不开市场,市场更需要企业参加竞争。只有强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转变营销理念,企业才有出路。
一、山西煤炭经济发展
山西是我国的能源大省,也是我国主要煤炭生产基地,煤炭资源得天独厚,具有分布广、储量丰富、品种齐全、煤质优良等特点,已经成为山西省的主导产业。多年来山西煤炭工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能源物质基础。山西的煤炭工业为山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目前存在着困难:煤炭主业核心竞争力差,煤矿企业人员多、包袱重、效率不高,产业集中度低,整体利益流失严重;生态和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制约着煤炭工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煤矿安全状况尚未根本好转,煤矿安全生产仍没有把握;煤矿生产生活条件差,职工收入低,人才流失严重。为解决这些问题,山西必须走调整产业结构之路,不断发展传统产业,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面实施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战略和大集团战略。山西煤炭要发展,首先要立足国家能源安全,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发展煤炭持续产业,推动煤炭工业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生产初级产品为主向综合开发利用为主转变。
二、影响煤炭市场的因素
(一)煤炭总量依然明显过剩
煤炭产量的过剩,主要表现在资源供给过剩。一方面,小煤矿产量的控制出现漏洞,特别是重点调出地区小煤矿的煤炭,对本地区国有重点煤矿形成挤出效应,迫使重点煤矿向周围市场寻求突围和扩散,挤占其他地区市场,进而把进口煤挤出国内市场,另外一部分优质资源寻求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一部分国有重点煤矿收购地方煤炭进行销售。正是这种收购行为,导致当地小煤矿生产的煤炭有了销路和市场,也正是这种行为部分助长了小煤矿的泛滥。控制资源,加强资源管理,从源头抓起是上策,人为被动疏导市场为下策。要从生存战略考虑,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不能以牺牲环境、资源、长远发展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利益。
(二)煤炭营销存在体制缺陷
煤炭企业要想抵御市场波动必须发展规模经营。从煤炭企业营销分析,现行体制在市场供大于求情况下难以发挥正常作用,行业管理协调力量相对薄弱,对市场变化的反应严重滞后。
(三)规模扩张意愿比较强烈
具有资源优势的煤炭企业规模扩张意愿比较强烈,新的扩张结果只能导致新一轮重复建设,引发市场供大于求,不利于对煤炭资源的保护,目前应该注重提高和挖掘现有生产潜力。
三、煤炭消费市场的发展
在最近三十年的时间里,我国煤炭消费增长总体上与宏观经济的波动保持一致。在1978年—1997年这二十年的时间里,我国轻工业发展速度快于重工业,由于轻工业的能耗较低,使得煤炭消费增长在波动幅度上低于GDP的增长。2000年后,我国重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在重工业的带动下,煤炭消费量快速增长,煤炭消费增长高于宏观经济的波动幅度。
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煤炭市场呈现出价格大幅上涨,且上涨幅度高于往年的特征。国际煤炭价格大幅走高,拉动我国煤炭价格走向国际煤炭价格。
2008年四季度煤炭市场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面对煤炭市场快速下滑、需求疲软的严峻态势,山西煤炭销售企业提出以需定产、以需定运保市场。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内需的措施,将扭转目前电力、钢铁、建材和化工行业增速快速下滑的趋势,使煤炭产业链下游行业保持平稳的增长,使煤炭行业也保持平稳增长。
四、组建大集团强化实力
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竞争地位的大多是实力雄厚的跨国集团,从战略上考虑,必须按照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产业链条、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以具有资源、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的大型国有煤炭企业为核心,以资本、资源、产品为主要联结纽带,以母子公司体制为基本结构,加速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内市场竞争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充分发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在资本运营、技术开发、开拓国内外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使之成为我国煤炭生产和销售市场的主要控制力量,成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骨干。
五、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
世界各地的商品、服务、资本、劳动、技术和信息在世界范围内相互开放、相互融合。这就要求我国煤炭企业必须在开放的环境中发展自己,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大力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提高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首先,稳住国内市场;二是积极扩大产品出口;三是加大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市场开拓力度,将商品贸易、技术贸易、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协调进行;四是积极吸引和利用外资;五是积极与跨国公司合作;六是探索境外投资。
六、强化营销战略
面对新的市场坏境,煤炭生产者、经营者要制定生产和营销战略。煤炭贸易是大宗散货贸易,煤炭营销的第一步就是用户的贸易安全,第二步是内外品质稳定和交货稳定。货源的多渠道化可使煤炭用户减少因货源过分集中所带来的“受控于他人”的不安全感,也可减少因突发事件或不可抗事件带来的风险。但作为现代营销,这种交易的完成,只不过是整个营销过程的一部分,卖方还要继续跟踪服务,解决用户在使用煤炭时发生的问题,使煤炭用户从满足需求中更加受益。煤炭贸易双方,不仅要通晓煤炭生产、煤炭贸易方面的知识,更要通晓煤炭的使用知识。只有这样,贸易双方才能做到对煤炭生产和贸易了如指掌。煤炭用户企业能否健康发展和壮大,直接关系着煤炭生产和贸易的兴衰。煤炭用户的需求得到了满足,赚取了更多的利润,也就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种繁多。但真正属于强粘结煤的煤种却不多。只有山西省的中部偏西南有一些这类煤炭生产企业。强粘结煤在生产冶金焦炭中起着“搭骨架”的作用,是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资。像其他商品一样,在煤炭的买卖中也存在着不少掺假、欺骗消费者的现象。作为煤炭生产者、煤炭经营者必须要以诚信为本,做好煤炭的生产、营销工作。煤炭对外贸易篇(6)
关键词:灰色关联分析;煤炭出口;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407.2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7月20日
一、前言
长久以来,外贸出口一直都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出口贸易都得到了快速增长。2001年入世之后,我国的出口贸易更是得到了飞速发展,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不小的比例。我国的煤炭储量丰富,截至2012年底,我国拥有煤炭可采储量1,145亿吨,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位居世界第三位。我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也是煤炭消费大国。多年来,我国煤炭的出口量一直呈递增趋势,直至2002年;从2003年开始,我国煤炭的出口量逐年下降,而我国煤炭进口量却呈逐年增加趋势。2003年,我国煤炭出口量为9,402万吨,进口量只有1,109万吨;到了2012年,我国煤炭出口量减少到927万吨,而煤炭进口量却增加到28,851万吨。
另一方面,进入2012年以来,煤炭工业在经历了10年高速增长后,突然遭遇“寒冬”。“十一五”以来的7年间,全国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5万亿元,累计新增煤炭产能约20多亿吨。2013年,全国现有煤矿总产能约46亿吨,产能过剩5亿吨左右,煤炭消费量由10年前的年均增长约9%下降到约2.6%。截至2013年12月底,生产和利用煤炭的相关企业存煤约8,400万吨,同比增加70万吨。2014年初以来,煤炭市场持续呈现需求低速增长,产能释放,进口增加,库存高位的严峻态势。当前,我国煤炭企业面临严峻的考验,煤炭产能过剩带来的库存压力以及进口煤的冲击带来的价格下行压力使得我国煤炭企业陷入了困境。
因此,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探讨我国煤炭出口的影响因素,对于理解、预测我国煤炭的出口形势,促进煤炭合理出口,缓解进口煤炭冲击压力,以及有效减轻煤炭工业萧条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文献综述
目前,对于煤炭出口的研究,国内学者都停留在定性分析层面。黄佐、邵汝军通过对世界煤炭贸易概况、我国煤炭出口的主要竞争对手、我国煤炭出口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提出了提升我国煤炭出口竞争力的三条对策建议:一是对有条件的中小型煤炭,要鼓励他们进行兼并重组,提高煤炭行业集中度和安全生产标准;二是努力降低各项政策对煤炭出口的不利影响;三是充分利用地理优势,扩大煤炭在东亚地区的出口量。尹南利用国际贸易相关理论,采集大量历史数据,并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来分析我国煤炭出口与亚太地区煤炭价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负相关性。陈洁对影响中国煤炭进出口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了中国目前呈现煤炭“出口锐减、进口速增”的新局面,主要是我国政府的煤炭出口导向政策变化的结果。继而在对煤炭产品独特的国内外环境加以分析和研究,并结合环境及国家安全等因素的情况下,给出了具体制定我国煤炭出口政策的相关建议。廉国恩、刘晓红认为煤炭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改变了国内国际煤炭产品的相对价格,从而会对出口企业的利润水平和内销企业的竞争力产生影响;并针对如何让煤炭企业适应煤炭出口退税政策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积极关注国际煤炭市场变化带来的影响;二是要以内销为重点制定发展战略;三是内销企业要以转型升级为重点提升竞争实力。
郭珉、武玉英从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科技拨款、R&D经费、外商直接投资、我国的贸易进口额、实际有效人民币汇率指数等17个方面对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相关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刘芳从出口退税率、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汇率、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等五个方面对影响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综上所述,本文在参考以上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煤炭国际贸易现状,选取我国煤炭总产量、国内生产总值、关税、我国煤炭进口总量、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煤炭价格指数、汇率、我国煤炭消费总量、外商直接投资、煤炭生产技术进步等因素,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这些因素对我国煤炭出口的影响程度。
三、我国煤炭出口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一)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概述。灰色关联度是指系统中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似程度。在系统发展过程中,如果两个因素随时间的变化的态势是一致的,即同步变化程度较高,则可以认为两者关联较大;反之,则两者关联度较小。灰色关联分析是通过灰色关联度来分析和确定系统因素间的影响程度或因素对系统主行为的贡献测度的一种方法。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的关联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该分析方法既对样本量的多少没有限制,也不要求样本有典型的分布规律,更重要的是量化结果通常与定性分析结果相符,因而在实际中应用十分广泛。
(二)数据选取。本文通过分析影响我国煤炭出口的相关因素,从影响煤炭出口的众多因素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0种进行定量分析,分别是我国煤炭总产量(万吨,用X1表示)、国内生产总值(亿元,用X2表示)、关税(亿元,用X3表示)、我国煤炭进口总量(万吨,用X4表示)、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用X5表示)、煤炭价格指数(上年等于100,用X6表示)、人民币汇率(100美元可兑换的人民币,用X7表示)、我国煤炭消费总量(万吨,用X8表示)、外商直接投资(亿美元,用X9表示)、生产技术进步(亿元,用X10表示)。由于生产技术进步这一指标无法直接计量,故用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来反映。X1~X10作为比较序列,煤炭出口总量X0作为参考序列,本文选取2001~2012年的年度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和我国海关总署。(表1)
(三)灰色关联分析
1、对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由于原始数据的量纲不一定统一,导致数据的量纲也不一定相同不便于比较,或在比较时难以得到正确的结论,因此在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时,一般都要进行“无量纲化”的数据处理,也就是进行标准变化,根据同一个比较标准进行下一步处理。本文采用均值化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先从每个X数列中找出每列数据的平均值,然后再作为分母对原始数据进行变换,得到新的序列。采用均值化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处理结果见表2。(表2)均值公式为:
四、结论与分析
数据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2年对我国煤炭出口影响的各因素中,汇率、关税、外商直接投资、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国内生产总值、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等影响程度较大,总体关联度呈递减趋势。
(一)人民币汇率对我国煤炭出口的影响程度最大。汇率对我国煤炭出口影响最明显,排第一位。一国的汇率下降,意味着该国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相对提高,贸易收支容易出现顺差。汇率是国际贸易最有影响力的调节杠杆,2001~2005年我国的人民币汇率总体保持稳定,2006~2012年人民币汇率呈持续下降趋势。我国汇率下降的结果是导致人民币升值,从而使得煤炭进口的价格下跌,利于煤炭进口而限制煤炭出口。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自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逐年降低,100美元兑换的人民币数目从2001年的827.7降到2012年的631.25。与此同时,煤炭出口量也从2001年的9,012万吨下降到2012年的927万吨。由此可见,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我国煤炭出口的影响非常明显。
(二)影响程度次之的是关税。关税是影响我国煤炭出口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中出口退税政策是主要调节手段。20世纪末,我国开始实施煤炭出口退税政策。1997年我国明确煤炭出口税率为3%,1999年为改变煤炭企业亏损严重的情况,我国将煤炭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3%。出口退税率的不断提高为煤炭出口企业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赢利能力,促进了煤炭出口的发展。进入21世纪后,我国煤炭企业的出口退税政策出现逆转,2004年1月1日起煤炭出口退税率降为11%;2005年5月1日再次下降为8%;2006年9月15日起取消煤炭出口退税政策。2006年11月1日,焦煤出口开始征收5%的出口暂定关税;2008年8月20日,炼焦煤出口税率由5%提高至10%;其他烟煤等征收出口暂定关税税率为10%。我国煤炭贸易政策近十年来的变化表明,国家对煤炭由鼓励出口到限制出口,关税是主要的调节杠杆。由此可见,关税对我国煤炭出口的影响程度非常大。
(三)外商直接投资和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是重要影响因素。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煤炭出口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外资企业都将实行出口导向型政策,要求外资企业的产品必须全部返销国际市场,不得进入国内市场。相对国内企业而言,外商对国际市场更了解,在营销手段、分销渠道等方面更具优势。煤炭系统固定资产增加有助于推进我国煤炭产业的优化升级,从而提升我国煤炭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促进我国煤炭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由此可见,外商直接投资和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是我国煤炭出口的重要影响因素。
(四)国内生产总值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有力影响因素。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煤炭需求的增长,2004~2013年这1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接近两位数。当前,我国正加快进行煤炭产业优化升级,逐步淘汰落后低效产能,这将对我国煤炭的生产有一定的影响,从而使得煤炭产能不足以满足需求,需要通过进口来保证我国煤炭供需平衡。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国民经济增长将会放缓,2014年预期增长率为7.5%。能源结构的逐步调整则会使得未来我国煤炭资源将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需要通过出口来保证我国煤炭的供需平衡。由此可见,国内生产总值对于我国煤炭出口而言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有力影响因素。
(五)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也有一部分影响作用。技术进步因素,特别是国家财政拨款对我国煤炭出口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缺乏且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的国家。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每吨水泥熟料燃料消耗为170公斤标煤,而国际先进水平为107.5公斤标煤,高出58.1%;我国每吨钢可比能耗平均为966公斤标煤,国际先进水平是656公斤标煤,高出47.3%;我国火电厂供电煤耗为每千瓦时404克标煤,国际先进水平为317克标煤,高出27.4%。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可以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从而降低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进而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煤炭供需平衡,最终影响我国煤炭出口量。
(六)消费量、进口量、价格指数、总产量等因素影响程度较弱。煤炭生产总量与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关联性较强,而煤炭消费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关联性较强,因而二者对煤炭出口的影响都受到较强关联因素的弱化。煤炭价格指数反映的是煤炭市场的波动情况,只表现供求关系的紧张和舒缓,并不直接作用于进口。煤炭进口与出口的关联度也较低,主要是受到贸易政策的影响。
综上所述,采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煤炭出口及其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为理解、预测我国的煤炭出口形势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主要参考文献:
[1]黄佐,邵汝军.中国煤炭出口的国际竞争力比较[J].生产力研究,2008.17.煤炭对外贸易篇(7)
关键词:煤炭资源;洁净煤技术;国际化;综合化
一、世界煤炭资源状况及开发趋势
过去10年,世界煤炭贸易量呈逐年增长态势,2011年世界煤炭贸易总量为11.4亿吨,世界煤炭贸易以硬煤贸易为主,硬煤贸易在世界硬煤总产量中的比重由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10%增长到2012年的接近14%。在2030年前,世界硬煤贸易量将继续平稳增长,预计到2030年世界硬煤贸易总量在世界硬煤总产量中的比重将达14%。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煤炭工业也进入了全球化时代。
二、中国煤炭资源状况及开发趋势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探明储量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截至2012底,全国煤炭保有查明资源储量1145亿吨,约占全球总储量的13.3%。我国煤炭资源虽然丰富,但低变质、中低变质的煤种所占比重较大,肥煤、焦煤和瘦煤等主要炼焦配煤少,优质炼焦用煤则更加短缺。同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相比,我国煤田构造复杂,煤层埋藏深,适宜露天开采的煤炭资源少。从分布面积和区域看,我国煤矿以中等和复杂构造为主,简单构造类型的煤矿主要分布在晋陕蒙规划区。同时,中国煤炭主要储产区和消费区逆向分布,全国煤炭供应运输距离较远。
目前中国煤炭资源开发正稳步推进大煤矿、大集团、大基地、大物流建设,即“四大”建设。一是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提升小煤矿办矿水平。二是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 发展大型企业集团。通过兼并重组,全国煤矿企业数量控制在4000家以内,平均规模提高到100万吨/年以上。三是有序建设大型煤炭基地,保障煤炭稳定供应。以大型煤炭企业为开发主体,加快陕北、黄陇、神东、蒙东、宁东、新疆六大煤炭基地建设,稳步推进晋北、晋中、晋东、云贵四大煤炭基地建设。四是发展现代煤炭物流,建立煤炭应急储备体系。
三、对我国煤炭资源开发战略的思考
根据世界煤炭资源状况及开发趋势以及我国煤炭资源状况及开发趋势,从全球视角,对我国煤炭资源战略地位、方针、布局、途径、举措进行探讨。
(一)科学认定我国煤炭资源战略地位。煤炭资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不动摇。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少数几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我国煤炭消费量在一次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由于我国能源资源的赋存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据预测,2030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仍不会低于50%。煤炭资源为经济的高速发展保驾护航。由于经济增长强劲,一些工业如电力、化工、汽车及交通运输、建筑和居民生活等用煤相对较大,引发煤炭需求量增长,煤炭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同时,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分布集中,主要是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河南6省(区)的全部或大部,且煤质优良,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坚实后盾。
(二)我国煤炭资源开发的战略方针。国家在《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科学布局、集约开发、安全生产、高效利用、保护环境的发展方针。此方针全面概括了我国煤炭资源布局、开发、生产、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需要全面、认真贯彻执行。但是,在清醒认识我国煤炭资源战略地位的同时,针对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从全球视角分析我国煤炭资源开发的战略方针,国内尤其要重视保护性有序开发、安全高效可持续开发、清洁环保绿色开发;国外要坚持中国煤炭企业“走出去”的四个方针,即坚持贯彻“利用两种资源,面向两个市场”的方针,坚持“资源互补、互利共赢、繁荣世界煤炭工业”的方针,坚持“积极稳妥、发挥优势、重点突破、注重实效”的方针,坚持“政策引导、统筹规划、配套服务、控制风险”的方针。我们可以归纳为“一体两翼”方针,“一体”即国家提出的方针;“两翼”即“一翼”是国内保护性有序开发、安全高效可持续开发、清洁环保绿色开发;“另一翼”是中国煤炭企业“走出去”方针。
(三)我国煤炭资源开发的战略布局。我国煤炭资源开发的战略布局要牢牢树立“二三”布局意识,“二”即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三”即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发展西部。
我国煤炭企业,要积极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走出去”。世界优质煤炭资源能够提供我国短缺煤种,平衡国内煤炭资源需求,保障资源安全和稳定供应,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走出去”能够促使我国煤炭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
国家依据煤炭资源实际赋存情况和现实开况,提出开发总体布局,即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发展西部。但是生产与消费布局矛盾, 运输瓶颈制约,另外,在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煤炭的科学合理利用,使得在煤炭资源开发战略布局时,需要结合资源地布局和经济发展布局,有效解决煤炭的运输、转化问题。煤炭资源运输、转化是煤炭资源开发战略布局的关键点。因此,“中煤东调,西煤中调”、“西电东输”、“西气东输”成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新的战略布局。
(四)我国煤炭资源开发的战略途径。中国煤炭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首先,要对企业自身的国际化能力进行衡量,并依据企业自身的实力,研究适合企业自身的跨国经营方式;其次,要对拟进入的国外煤炭市场进行周密研究;最后,煤炭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必须遵循国际化经营的客观规律,并灵活运用各种方式。对于走出去有多种途径可供选择,通过对外投资方式走出去;依靠核心技术走出去;利用资源勘探方式走出去;采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走出去;通过贸易方式走出去等。
参考文献:
主要信息源自乘联会每日新闻等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乘联会)网站:http://www.cpcaauto.com一、 本周车市概述1. 2月乘用车市场零售缓慢恢复【2023年2月1-28日乘联会市场分析要闻】2月1-28日全国乘用车厂家批发159.8万辆,同比去年增长9%,较上月同期增长10%,今年以来累计批发304.7万辆,同比去年下降16%;2月1-28日市场零售136.4万辆,同比去年增长9%,较上月同期增长6%,今年以来累计零售265.7万辆,同比去年下降21%。2月1-28日全国乘用车厂家新能源批发50万辆,同比去年增长58%,较上月同期增长29%,今年以来累计批发88.9万辆,同比去年增长21%;2月1-28日新能源车市场零售43.8万辆,同比去年增长59%,较上月同期增长32%,今年以来累计零售77万辆,同比去年增长23%。随着春节后的车市回暖,2月乘用车市场零售总体较为平稳恢复。第1周零售3.7万台,同比去年2月增长39%,环比上月同期下降17%。第2周零售4万台,同比去年2月增长52%,环比上月同期下降18%。第3周零售3.8万台,同比去年2月下降14%,环比上月同期增长11%。第4周零售7.0万台,同比去年2月增长1%,环比上月同期增长73%。2月1-28日乘用车市场零售136.4万辆,同比去年增长9%,较上月同期增长6%,今年以来累计零售265.7万辆,同比去年下降21%。由于去年2月初是春节期间,1-5日的零售统计难度大,因此2月的前两周日均基本是按平均值的。1-2周的数据基本体现了目前的市场走势同比较强。第3周零售走势稍弱,这也是部分地区学生已经开学,开学前购车释放,而市场不稳定带来的观望也较严重。去年由于提倡就地过年,春节气氛不浓,因此春节前后的市场恢复较快。今年2月是春节后的真正市场启动期,也是疫情三年结束后的市场启动期,因此期待蛰伏已久的消费市场会持续折射出巨大的新投资新消费机遇,燃油车市场的需求会逐步恢复,烟火气重归生活。疫情后消费者购新能源车刚需小幅下降,叠加油价不太高,春节后燃油车市场下降的速度放缓,有望形成较好的开门红增长。相信2月的市场应该明显回暖。疫情后服务业面临百废待兴的新局面,期待节后车市会有一波入门级消费者的购车潮。2. 2月全国乘用车厂家销量缓慢恢复第1周批发日均2.8万台,同比去年2月增长1%,环比上月同期下降32%。第2周批发日均4.1万台,同比去年2月增长46%,环比上月同期下降9%。第3周批发日均4.6万台,同比去年2月下降19%,环比上月同期增长46%。第4周批发日均9.4万台,同比去年2月增长16%,环比上月同期增长60%。2月1-28日全国乘用车厂家批发159.8万辆,同比去年增长9%,较上月同期增长10%,今年以来累计批发304.7万辆,同比去年下降16%。2月车市环境复杂,农民工返乡就业利好下级市场消费提振。近期出口降速后的国际贸易转内销,内循环趋势加速也将成为内需增长的动力来源。前期新能源车连续2年多的暴增,碳酸锂等资源价格暴涨带来暴利,随之而来的上游资源和中游电池产业的投资力度很强,必然带来供给的产能高增长。类似前期的钴价价格暴涨到近60万后,今年2月钴价格为28万元/吨,同比下降率46.94%,钴奶奶重回青春;碳酸锂前期的供需错配带来的价格从5万元涨到58万元,目前已经明显回落,未来仍有进一步回归的空间。前几年锂矿的投资热带来的供给过剩和消费电子的剧烈萎缩,有利于新能源车的盈利压力的改善,有资源现在卖是比较合适的,未来供给潜力很大。3. 2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预判50万台2022年全国乘用车市场新能源实现650万辆销量,增速94%的良好业绩。2022年底新能源补贴政策如期调整,叠加春节提早因素,1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因春节假期的关系急剧下跌,进入2月逐步平稳回暖。随着近期碳酸锂降价趋势明显,部分厂家年初产销主动减速,实现生产端降本。考虑到主力企业中的岁末年初产销波动较大,因此用2022年11月主力企业销量占比测算。乘联会2022年11月全国乘用车市场新能源销量万台以上的15家厂家批发销量占总体新能源乘用车全月销量的85.5%,这些企业的2月预估销量为43万辆,按照正常结构占比预测2月的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在50万辆,实现春节后开门红。综合预估2月乘联会新能源乘用车厂家批发销量50万辆,环比1月增30%,同比去年2月增60%。预计的2月新能源车市开门红基本实现,实现同比和环比较大幅度增长。4.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汽车分析2023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2022年的重点工作,提出了稳定消费等与汽车产业相关的发展建议,对2023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值得认真领会学习。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扩大国内有效需求,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支持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汽车保有量突破3亿辆、增长46.7%。2022年针对有效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多措并举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采取减免车辆购置税等措施促进汽车消费,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93.4%。2023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2023年汽车相关工作建议: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大宗消费。5. 2023年1-2月全国汽车市场召回19万台汽车产品召回是按照法定的要求和程序,由缺陷汽车产品制造商进行的消除其产品缺陷的过程。2023年1-2月实施召回有21批次事件,总共召回19万台;相对去年同期的数量下降69%,外资企业召回较多,自主召回问题减少较多。新能源车召回不多,传统车召回没有出现新的趋势性事件。随着国内车企的觉悟提升和汽车产品复杂度提升,这几年召回事件日益频繁,这也是召回成为一种成熟的解决汽车产品缺陷的机制,为保障社会公众人身、财产安全和各国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23年1-2月份召回批次数量达到21家。其中进口车企15次,合资品牌企业3次,自主品牌企业也有3次。今年1-2月的产品召回没有卡车的产品召回,这也是说明乘用车是管理很好的,卡车召回有待进一步优化。6. 各地促消费自救力度较强2023年汽车行业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外部环境艰难,汽车行业运行出现更加复杂的特征。在产业大变局的时刻,急需相关部委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尤其是今年是促消费稳增长的关键一年,因此各地政府也大力开展促消费的举措,形成各地促消费的多元化政策支持特征。近期广东、贵州等地印发:进一步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实施方案。加快新能源与节能汽车流通发展、加快农村汽车消费、繁荣发展二手车交易、促进汽车更新消费、加快推进汽车进出口交易、优化汽车使用环境、推动汽车消费‘触电转型’、加强汽车流通载体建设、丰富汽车金融服务等。尤其是部分地区采取消费券等更直接的促消费举措,大连、北京大兴等地区都有几千万的规模,单车消费券在几千元规模,有效地拉动地方消费热情快速释放。二、 本周上市新车1. 江南U2(图片|配置|询价)上市售5.68-9.88万元2月26日,江南U2正式上市,江南U2基于J-Smart 1.0纯电平台打造,车身尺寸为3840*1742*1545mm,轴距2521mm,定位纯电动小型轿车。售价分别为:150版5.68万元;300版6.98万元;300S版7.68万元;400版8.38万元;400S版8.88万元;400Pro版9.88万元。2. 哈弗二代大狗DHT-PHEV正式上市售价16.28-17.58万元2月27日,长城哈弗在深圳正式发布第二代大狗,其中纯电续航105km的大狗DHT-PHEV车型售价为17.58万元,纯电续航50km的大狗DHT-PHEV车型售价为16.28万元。3. 零跑C11(图片|配置|询价)增程版上市售14.98-18.58万元3月1日,零跑C11增程版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3个版本,其中:180舒享版14.98万元;285舒享版16.58万元;285智享版18.58万元。除零跑C11增程版外,2023款零跑T03、2023款零跑C01及2023款零跑C11于本次发布会同步上市,具体车型版本售价如下图所示:4. 欧拉好猫2023款正式上市售价12.98-16.58万元2月28日,欧拉正式发布2023款好猫,新车增加了电子怀挡、50W无线充电板、Type-C接口以及V2L对外放电等配置。5. 售12.98万-14.98万元五菱凯捷混动铂金版上市2月27日,五菱凯捷混动铂金版上市,新车共推3款,售价区间为12.98万-14.98万元。外观方面,新车与现款车型基本保持一致。配置方面,新车配备Ling OS灵犀系统、ADAS驾驶辅助系统等。动力方面,新车搭载由2.0L发动机和电动机组成的混动系统,匹配1DHT变速箱。6. 售8.58万-9.58万元云度云兔上市2月28日,云度云兔上市,新车共推2款,售价区间为8.58万-9.58万元。外观方面,新车采用封闭式前脸、三段式进气口、贯穿式尾灯组。内饰方面,新车采用悬浮式仪表、12.3英寸中控屏。动力方面,新车搭载纯电动机,CLTC综合续航里程达320km,415km。7. 售13.99万-18.29万元型格HATCHBACK上市2月28日,型格HATCHBACK上市,新车共推6款,售价区间为13.99万-18.29万元。外观方面,新车采用掀背式造型、贯穿式尾灯。配置方面,新车配备Honda CONNECT 3.0系统、Honda SENSING 安全超感系统。动力方面,新车搭载1.5T,2.0L发动机,匹配CVT,6MT,E-CVT变速箱。8. 售18.98万元新款启辰T60 EV上市3月1日,新款启辰T60 EV上市,新车售价为18.98万元。外观方面,新车与老款车型基本保持一致。配置方面,新车配备定速巡航、倒车影像、全景天窗等。动力方面,新车搭载纯电动机,NEDC综合续航里程达442km。9. 售17.58万-24.38万元荣威RX9上市3月2日,荣威RX9上市,新车共推4款,售价区间为17.58万-24.38万元。外观方面,新车采用隐藏式门把手、荣麟纹镀铬饰板、贯穿式尾灯组。内饰方面,新车采用47英寸环幕贯通屏。动力方面,新车搭载2.0T发动机,匹配9TIP变速箱。10. 售5.57万-5.77万元东风纳米EX1 PRO新车型上市3月2日,东风纳米EX1 PRO新车型上市,新车共推2款,售价区间为5.57万-5.77万元。外观方面,新车与现款车型基本保持一致。配置方面,新车配备智能语音交互系统、智能导航系统、智能娱乐系统等。动力方面,新车搭载纯电动机,CLTC综合续航里程达201km。三、 宏观经济与政策1. 工信部将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3月1日,工信部表示,今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将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生产和销售将实现稳定增长。工信部将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加快5G车路协同的技术应用,促进电动化与智能网联化的协同发展。“单车智能+车路协同”已被视为未来自动驾驶和智慧交通发展的重要技术路径,5G-V2X是其实现的重要基础。2. 上海已开放926条1800公里智能网联汽车道路累计向28家企业颁发牌照2月26日,记者从2023全球人工智能开发者先锋大会AI智能出行前沿主题论坛上获悉,上海目前已开放926条1800公里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累计向28家企业612辆车颁发了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的牌照,测试里程超过1300万公里,形成嘉定乘用车、临港商用车、金桥车联网、奉贤停车库的发展布局。3. 广西南宁开展促消费系列活动广西南宁开展促消费系列活动,2月25日至3月30日期间,聚焦汽车、百货、餐饮、电商等消费,发放总额超过3000万元的消费券。个人购车可申领2000元消费券,先到先得。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盐湖提锂技术”项目在西安启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重点专项“盐湖锂镁资源高效开采与绿色加工技术”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2月26日在西安召开。目前,“盐湖锂镁资源高效开采与绿色加工技术”已进入实施阶段。5. 工信部:鼓励支持海南省依托产业基础加快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2月28日,据海南日报,对于住琼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关于支持海南以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为突破口探索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有效途径》,工业和信息化部回复称,后续将充分发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加强部门协同,鼓励支持海南省依托产业基础,强化统筹布局,促进区域集聚和中国品牌发展,加快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6. 国家统计局:截至2022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31903万辆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数据显示,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700.3万辆,比上年增长90.5%。2022年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31903万辆,比上年末增加1752万辆。7. 湖北:积极保障汽车的行业用地,突破性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五大优势产业湖北省自然资源厅日前印发推进重大项目高质量建设用地保障工作方案。特别关注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行动,突破性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北斗等五大优势产业,将重点工业项目和科技创新企业作为首保优保的对象,全力保用地保开工。8. 工信部:从五方面推进工作对今年新能源汽车发展预测幅度可观3月1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工信部综合研判,认为今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将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生产和销售将实现稳定增长。工信部将着重从加强统筹、支持创新突破、进一步加大推广应用的力度、提升服务保障能力、促进开放发展五个方面推进工作。9. 北京汽车置换补贴延续最高1万元3月1日,北京市商务局发布,北京市今年将继续实施乘用车置换新能源车补贴政策。今年补贴标准和方式都与去年保持一致。2023年3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个人消费者报废或转出本市注册登记在本人名下1年以上的乘用车,并在本市汽车销售企业新购新能源小客车,可获得8000元或10000元补贴。10. 商务部:今年将积极出台新政策措施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3月2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将积极出台新政策措施,比如指导地方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优化充电等使用环境,支持新能源汽车的消费。11. 广东:鼓励新能源汽车下乡 2023年新增建成公共充电桩超过2.1万个3月2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激发企业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出,加快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区域充电桩(站)和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2023年新增建成公共充电桩超过2.1万个;落实好阶段性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等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市出台支持汽车以旧换新、汽车下乡、新能源汽车购置等政策,举办全省性汽车主题促消费活动,鼓励汽车企业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惠民活动。12. 哈尔滨:取消购车户口区域限制3月1日,哈尔滨市出台《哈尔滨市推进商贸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其中提到,支持扩大汽车消费。鼓励行业协会和企业组织举办“汽车品牌日”等展销促销活动,支持开展“汽车下乡”(重点是新能源汽车)。优化购车服务质量,取消购车户口区域限制,省内消费者在哈尔滨市购买机动车可直接落户上牌。鼓励支持汽车销售企业实施购车落户、临时牌照办理、上牌等一站式服务。13. 中西将加强电动汽车等产业对接3月2日,外交部长秦刚在印度新德里出席二十国集团外长会期间会见西班牙外交大臣阿尔瓦雷斯。秦刚表示,双方要拓展合作领域,加强绿色能源、电动汽车、数字经济等产业对接。14. 陕西:扩大汽车消费和绿色智能消费近日,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进一步提振信心恢复活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措施提出将支持市(区)发放消费券,扩大汽车消费和绿色智能消费,省级财政按一定比例予以补贴,落实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延续等优惠政策,优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加快推进充电设施建设,引导充电桩运营企业适当下调充电服务费。15. 福建推八大行动助消费提质升级2月27日,福建省商务厅联合省工信厅、农业农村厅、文化和旅游厅等四部门共同实施2023年扩消费八大行动。今年将组织开展1000场线下、10000场线上主题促销活动。明确提出扩大汽车消费,省级安排资金,支持各地商务部门出台汽车促销补贴政策,对消费者购买新车给予一定资金补贴。开展汽车下乡活动。16. 重庆市悬挂新能源号牌车辆不受错峰通行限制2月28日,重庆市公安局交通局在中心城区部分桥梁隧道对汽车实施高峰时段错峰通行,自2023年3月1日至2024年2月29日,悬挂新能源号牌车辆不受错峰通行限制。四、新品信息跟踪1. 领克中型 SUV 定名领克 08,有望首发搭载魅族Flyme Auto车机系统2 月 28 日消息,领克汽车今日宣布,领克全新大 5 座新能源中型 SUV“DX11”正式命名领克 08。新车采用 CMA2.0 架构,之前曝光的谍照中显示会采用悬浮中控屏(多半 03 样式)和魅族 Flyme Auto 车机。2. CLTC工况续航616km 一汽丰田bZ3下线日前,一汽丰田中型纯电动轿车bZ3正式下线,新车预售价格为18.98-21.98万元,根据此前信息,新车将于一季度上市。3. 定位紧凑型SUV ZEEKR X将于二季度亮相极氪品牌旗下基于SEA浩瀚架构打造的全新紧凑型SUV——ZEEKR X将于二季度内亮相(或4月内)。新车的起售价预计在20万元左右。4. 问界M9产品信息首曝,纯电版配100kWh电池2月28日消息,问界M9的产品信息首次曝光。问界M9定位六座SUV,有纯电和增程两种动力形式,定位高于问界M5、M7,上市后将与理想L9和小鹏G9竞争市场,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推出。五、企业信息1. 北汽蓝谷:子公司收到4.44亿元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3月1日,北汽蓝谷公告,公司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于2023年2月28日收到北京市财政局拨付的2018-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4.44亿元。2. 奔驰计划在华销售L3级自动驾驶系统据德国《明镜周刊》援引梅赛德斯-奔驰首席技术官Markus Schaefer的话报道称,尽管奔驰目前的重点是扩大其“Drive Pilot”自动驾驶系统在美国的销售,但该公司也计划开始在中国销售该自动驾驶系统。据悉,奔驰已在北京申请许可。Drive Pilot系统被认证为L3级自动驾驶系统,允许司机在慢行的交通中脱手驾驶。3. 比亚迪否认F品牌对标坦克3002月27日,针对比亚迪将于2023年年内推出专业个性化的全新品牌,内部代号为“F品牌”,以及“F品牌是个性化潮牌混动(产品),(车型)和长城坦克300一样,是一款越野车”的传闻,比亚迪表示,“F品牌”为比亚迪专业个性化全新品牌的内部代号,预计于2023年年内正式亮相。“网传对标‘坦克300’等均为不实信息,相关信息以后续发布为准。”4. 比亚迪王朝系列产品已启动降价据悉,比亚迪王朝系列产品已启动降价,老款车型的优惠幅度在1万元以上,部分热门现款产品也有上千元的优惠。与此同时,交车周期较去年出现不同程度的缩短。比亚迪王朝展厅一位销售人员表示,“2021款汉EV下调了2万元,2021款秦EV降价1.5万元,而新款车型优惠幅度普遍在6000至8000元之间。”5. 东创紫联改名东风纳米,专攻小型纯电2月27日,东创紫联(武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对外称,原简称为“东创紫联”的企业名称发生工商变更,其新名为东风汽车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这不仅意味着东风纳米专注小型纯电赛道的定位更加明确,同时也表明东风纳米正式以东风集团二级板块的身份,开启独立品牌运营之路。6. 东风飞行汽车外观曝光天眼查App显示,2月28日,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汽车(飞行器)”外观专利获授权。摘要显示,该外观设计产品用于交通汽车,其设计要点在于形状。7. 福特中国陈安宁退休,吴胜波3月1日起执掌福特中国近日宣布,福特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陈安宁先生决定退休,现任福特中国董事总经理兼首席运营官吴胜波先生将自3月1日起正式接任福特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向福特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汇报。8. 广汽埃安发布夸克电驱3月3日,广汽埃安在集成电驱技术发布会上发布埃安夸克电驱技术。广汽埃安表示,新一代夸克电机功率密度高达12kW/kg,相比行业6kW/kg提升100%。9. 合创汽车半年内二次增资再获股东方增资24亿元日前,合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再获24亿元人民币增资,工商变更流程完成后注册资本将会增至55亿元。据了解,此次增资是合创汽车近半年内获得的第二次增资。10. 吉利星睿智算中心正式揭牌2月27日,吉利星睿智算中心在湖州长兴正式揭牌。这是吉利有史以来设施规模最大、最复杂的信息化战略项目,也是吉利控股集团与阿里巴巴达成战略合作后首个落地的项目。11. 捷途汽车第二届旅行+大会举行,捷途“旅行者”实车首发亮相3月1日,以“以旅行 见世界”为主题的捷途汽车第二届旅行+大会在贵阳举行。捷途汽车第二届旅行+大会不仅发布了捷途用户年度旅行红利,捷途“旅行者”实车首发亮相。12. 李书福再任吉利汽车集团董事,去年3月曾卸任近日,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董事李书福。变更记录显示,2021年7月,李书福卸任该公司董事长,转任董事,2022年3月又卸任董事。13. 理想汽车:2022年全年营收452.9亿元,同比增长67.7%2月27日,理想汽车公布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财报显示,第四季度理想汽车实现营收176.5亿元,同比增长66.2%;季度交付量达到46319辆,同比增长31.5%。全年实现营收452.9亿元,同比增长67.7%;全年交付133246辆,同比增长47.2%。14. 理想汽车:2027年占据20万元以上乘用车市场35%份额3月2日,在理想汽车春季媒体沟通会上,理想汽车CEO李想表示,理想汽车的目标是2027年要占据20万元以上中国乘用车市场35%的份额;2030年要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对标特斯拉与苹果。15. 理想汽车:今年将挑战30万元-50万元价格区间SUV市场20%的份额理想汽车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会上,李想表示:“今年理想汽车将挑战30万元到50万元价格区间全部豪华SUV市场20%的市场份额。”李想称,这一价格区间2023年市场总销量约140万至150万辆。依此计算,理想汽车今年交付目标有望达到30万辆。16. 理想汽车完成超20万根家充桩安装2月28日,理想汽车官方宣布,已安装超20万根家用充电桩。17. 领克将进入美国领克品牌负责人Alain Visser表示,领克即将推出的纯电动汽车将进入美国市场。新款纯电动汽车预计将于2024年上市,并根据美国法规进行了设计。采用与在欧洲同样的策略,即订阅模式。18. 哪吒汽车公司主体注册资本增8.8%至26.3亿元近日,哪吒汽车公司主体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从约24.15亿人民币增至约26.27亿人民币,增幅达8.8%。19. 奇瑞发布火星架构超级混动平台首款量产车型瑞虎9盲订起售价16万元奇瑞汽车发布会上,奇瑞发布了火星架构-超级混动平台,该平台的首款量产车型瑞虎9也对外亮相。2022年奇瑞集团营收达到2086亿元,年销量达到123.27万辆,年出口45.13万辆,新能源达到23.28万辆。20. 千站计划背后:蔚来带着用户“圈地”?日前,蔚来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李斌发文称将修正换电站建设目标,将此前提出的2023年新增400座目标提升至新增1000座。21. 日产下调中国电动车市场发展预期日产汽车下调了电动车销售占比预期。到2026财年,日产汽车预计在华电动车销量占其在华总销量的35%,低于此前40%的预测。22. 腾势D9 EV版价格上涨6000元2月28日,腾势发布公告称将对旗下车型腾势D9 EV进行价格调整,涨价幅度为6,000元,新价格从2023年3月1日0时正式生效,之前下定用户不受此次调价影响。调价之后腾势D9 EV版的价格为39.58-46.58万元。23. 腾势D9首次OTA升级2月28日,腾势汽车宣布,腾势D9开启首次OTA升级,共涉及新增功能27项、优化15项。24. 蔚来:今年会引进新的电池合作伙伴不改变四季度盈利目标3月1日晚,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今年会引进新的电池合作伙伴,3月份和中创新航合作的电池包会上线,蔚来正在和宁德时代商讨新的价格机制。25. 蔚来2022年净亏损144亿元3月1日,蔚来发布2022年Q4以及全年财报,2022年全年,蔚来实现营收492.68亿元,同比增长36.3%;全年毛利率达10.4%,车辆毛利率为13.7%;全年经营利润率为-34%;全年净亏损144.37亿元。26. 蔚来回应工厂停产传闻:正常运转针对“江淮蔚来工厂停产数日”的传闻,蔚来有关人士表示,江淮蔚来合肥先进制造基地目前处于正常生产运转状态。同时,部分产品(ES8、ES6 和 EC6)已经进入技术平台切换期,工厂正在为新平台车型导入做相应的生产准备。27. 蔚来在深圳成立蔚锐科技公司注册资本4000万元3月1日,蔚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秦力洪,注册资本40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理论与算法软件开发;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销售;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服务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NIO Smart Technology Limited全资持股。28. 一汽丰田全新SUV项目落地成都经开区2月27日,“一汽丰田全新SUV项目”签约仪式在四川成都举行,新项目将落地成都经开区。该项目将引入搭载丰田最新混合动力系统的全新SUV车型。此次签约,一汽丰田再次扩大投资,在成都工厂投放全新SUV项目。一汽丰田将对成都工厂进行绿色制造工厂升级改造,并导入搭载丰田最新混合动力系统的SUV车型,预计年产可达3.6万辆。29. 长城无锡年产120万套“第三代半导体模组封测项目”动工3月26日,长城汽车官方宣布,长城无锡芯动半导体“第三代半导体模组封测项目”在无锡奠基。该项目总投资8亿元,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规划车规级模组年产能120万套,预计2023年9月具备设备全面入场条件,最快于今年年底投产。30. 众泰汽车拟定增募资不超60亿元发力新能源众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发布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方案论证分析报告的公告,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不超过152,075.35万股(含本数);募集资金不超过600,000万元(含本数),用于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开发及研发能力提升项目、渠道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六、 行业信息1. 百度新车标外观曝光据企查查显示,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车标”外观专利获得授权,据专利摘要显示,本外观设计产品用作车标,设计要点在于产品的形状。2. 赛力斯与华为签署深化联合业务协议目标2026年100万辆2月25日,赛力斯与华为在深圳签署深化联合业务协议。新平台下首款旗舰车型计划于2023年发布,将搭载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并在后续陆续推出多款全新车型。赛力斯公司的联合业务目标是2026年实现新能源汽车产销达到100万辆。3. 竺延风不再担任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2023年3月3日下午,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受中央组织部领导委托,中央组织部有关干部局负责同志宣布:按照中央企业领导人员任职年龄有关规定,免去竺延风同志的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职务。4. 洛轲智能完成E轮融资由腾讯、IDG资本领投近日有消息称,洛轲智能完成了E轮融资,由腾讯、IDG资本领投。首款车选择了增程技术路线,初步的产品定位是类似奔驰G系列的硬派越野车型。洛轲智能计划为拥有生产制造能力的整车公司提供产品定义、市场营销、以及核心智能技术,包括三电技术、智能座舱以及智能驾驶等。目前意向最大的合作车企是位于青岛的北京汽车制造厂。5. 宜春锂矿选矿企业目前已全行业停产整顿2月26日,据《第一财经》报道,近日中央工作组密集赴江西宜春调研、督导当地锂矿开采。另据记者了解,宜春当地锂矿选矿企业目前已全行业停产整顿。6. 首款汽车明年量产,小米申请摩德纳等商标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申请注册多枚“小米摩德纳”“MODENAT”“XIAOMI MODENA”“MIMODENA”图形及文字商标,国际分类含运输工具、科学仪器、建筑修理,当前商标状态为申请中。据此前爆料,小米第一款车为中型溜背式轿车(内部代号 Modena 摩德纳),分为两个版本,价格未定。据接近小米的知情人士称,小米还在研发第二款量产车(内部代号 Lemans 勒芒),计划 2025 年推出。7. 百度“萝卜快跑”武汉无人车规模已超百台2月28日,百度旗下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宣布,其在武汉市全无人车队已突破100辆,可运营道路超750公里,覆盖范围530平方公里、近150万人,单日单车峰值超20单。8. 芯擎科技完成近5亿元A+轮融资2月28日,车规级处理器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湖北芯擎科技有限公司(SiEngine)宣布,已于2022年四季度完成总额近5亿元的A+轮融资,这是该公司在2022年内实现的第三轮融资。该笔资金将用于公司现有成熟产品的量产供货,以及产品迭代相关的研发、流片和量产市场投放。9. 润芯微科技完成A轮融资2月27日,软件定义汽车方案提供商润芯微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宣布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北汽产投、永鑫资本、先导产投等。在新获融资支持下,润芯微科技将持续推进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产品研发,加速软件定义汽车业务的拓展。10. 长安发律师函“告”吉利银河侵权!吉利回应:不实2月27日,网传长安汽车发送律师函控告吉利银河涉嫌侵权。律师函称,经比对发现,吉利银河“银河之光”原型车存在大量与长安汽车概念车,量产车型雷同之处,涉嫌侵犯长安汽车知识产权。2月28日下午,吉利汽车集团发表声明称,吉利银河之光为吉利原创设计,完全不存在抄袭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11. 锂电巨头又一项目开工!65亿元!2月27日消息,据“温州发布”公众号消息,浙江省委、省政府2月21日举行2023年第一季度全省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其中,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是温州重点报告的现场开工项目,总投资65亿元,规划产能20GWh,年销售额预计可达160亿元。12. 捷豹路虎及奇瑞捷豹路虎官宣人事任命:吴辰将出任IMSS总裁捷豹路虎与奇瑞捷豹路虎共同宣布人事任命:自2023年4月1日起,吴辰将正式出任联合市场销售与服务机构(以下简称:IMSS)总裁,直接向捷豹路虎全球董事、捷豹路虎中国CEO及总裁潘庆,以及奇瑞捷豹路虎董事会进行汇报。13. 中国自然资源公司拟17.5亿美元收购津巴布韦锂矿2月28日,中国自然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官方宣布,收购津巴布韦锂矿公司威廉姆斯矿业(Williams Minerals)。七、跨国集团与国际市场1. Stellantis集团2022年实现168亿欧元净利润日前,Stellantis集团2022年实现168亿欧元的净利润和233亿欧元的调整后经营利润,集团正快速履行其在“Dare Forward 2030”战略规划中做出的承诺。截止2022年年底,集团已向约1300万辆汽车提供车联网数据服务,集团的目标是到2030年将覆盖面提升至约3400万辆。Stellantis集团正加快其电气化转型。2. 奥迪:从2026年开始奥迪新车型将全面切换为纯电动汽车奥迪发布面向未来生产计划,从2026年开始,奥迪面向全球市场推出的新车型将全面切换为纯电动汽车,至2033年,逐步停止内燃机车型的生产。3. 奥迪诉蔚来商标侵权案:欧盟知识产权局驳回奥迪请求欧盟知识产权局于近日裁定,认为蔚来ES8/ES6和奥迪的S8/S6不构成混淆性近似,并因此驳回了奥迪的请求。此前,奥迪对蔚来在欧盟注册的ES8和ES6提起了商标无效程序。4. 传台积电计划在日本建立第二家芯片厂据悉,台积电计划建造其在日本的第二家芯片工厂,新工厂将从2025年左右开始生产5纳米和10纳米芯片,投资超过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10亿元)。5. 大众汽车接近出售其俄罗斯工厂俄企Avilon为主要竞购者据《俄罗斯商业咨询日报》(RBC)报道,大众汽车接近出售其在俄罗斯卡卢加市的汽车厂,俄罗斯Avilon汽车集团是该交易的主要竞标者,知情人士还表示,该交易的最终批准时间定于3月3日。6. 福特成立自动驾驶子公司Latitude AI3月2日,据外媒报道,在关闭Argo AI 约4个月后,福特于当地时间周四新设立了一家自动驾驶全资子公司Latitude AI, 其将以福特现有的L2级辅助驾驶产品BlueCruise为基础,开发L3级自动驾驶功能,目标是实现驾驶员可脱手、眼睛无需注视前方(hands-free, eyes-off-the-road)。7. 韩国L&F获特斯拉29.1亿美元正极材料订单2月28日,据外媒报道,特斯拉与韩国电池材料制造商L&F签署了一份价值3.83万亿韩元(29.1亿美元)的高镍正极材料供应协议。8. 美国自动驾驶行业协会发布政策框架近日,美国自动驾驶汽车行业协会发布政策框架,概述了联邦自动驾驶汽车立法和监管的关键优先事项,该框架包括对美国国会和交通部的几项建议,以指导联邦采取相应行动,并推动自动驾驶汽车在美国的部署和商业化。据悉,该协会的成员包括Aurora、Cruise、福特、大众、Waymo和Zoox。9. 墨西哥总统:如果没有足够的水源特斯拉不会获得建厂许可墨西哥总统洛佩斯表示,如果没有足够的水源,特斯拉不会在墨西哥北部获得建厂许可。据悉,墨西哥蒙特雷市刚刚遭遇了严重的水危机。10. 日产上调全球电动汽车销售目标,扩大在美生产日产汽车2月27日调高全球电动车销售目标,并扩大美国电动汽车生产。日产表示,公司的目标是在2030会计年度以前,包括油电混合车在内的电动车占全球销售55%以上,高于之前的全球目标50%。日产计划在2030会计年度以前推出27款新电动车,其中19款是全电池驱动。11. 松下将在堪萨斯州建设电池厂3月2日,据外媒报道,西班牙工程集团ACS的美国分部和总部位于费城的Yates Construction公司当天表示,双方成立的合资企业已经获得为松下集团在堪萨斯州德索托市(De Soto)建造电动汽车电池厂的合同。12. 特斯拉德国工厂周产量达到40002月27日,特斯拉在社交媒体表示,特斯拉柏林工厂在过去一周生产了4000辆Model Y。13. 特斯拉宏图3.0:2050年实现能源100%可持续3月2日,特斯拉2023投资者日活动在美国得州超级工厂举行。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公布特斯拉“宏图”第三篇章 —— 全面转向可持续能源,目标在2050年前实现能源100%可持续。14. 特斯拉或考虑对Model Y改款3月1日,据外媒引用知情人士报道,特斯拉正准备对Model Y进行改款,该项目在特斯拉内部代号为“Juniper”,改款涉及到内饰和外观,预计将于2024年10月开始生产。知情人士称,特斯拉已经分别向供应商索要改款Model Y外部和内部组件的报价。15. 特斯拉与马斯克因夸大自动驾驶技术被股东起诉据路透社28日报道,特斯拉公司及其CEO埃隆·马斯克被股东起诉,后者指控他们夸大了其电动汽车的Autopilot和全自动驾驶(FSD)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6. 特斯拉暂停向新车主推送 FSD 测试版特斯拉目前正暂停向新车主推送全自动驾驶测试版(FSD Beta),直至发布针对召回的软件补救措施。本月早些时候,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发布的召回文件披露,特斯拉自愿召回 362,758 辆已安装或待安装 FSD Beta 的汽车。17. 土耳其对中国进口纯电动汽车加征40%关税根据土耳其3月3日公布的一项总统决定显示,土耳其已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征收40%的额外关税。据悉,土耳其本地的消费者更喜欢进口汽车,但土耳其已经采取行动促进本土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所以此举可能是为了保护本土产业。18. 意大利、德国相关部门表示反对欧盟内燃机汽车销售禁令意大利能源部长Gilberto Pichetto Fratin当地时间周二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会议上,意大利将表达自己的立场,反对到2035年禁止生产和销售内燃机汽车和货车的规定。” 德国交通部长也表示,德国不会支持欧盟从2035年起禁止销售内燃机新车的计划。19. 与全新架构共同推出奔驰计划打造自有操作系统梅赛德斯-奔驰计划打造自有操作系统MB.OS,该操作系统将在本年代中期随全新梅赛德斯-奔驰模块化架构(MMA)平台推出。MB.OS操作系统由梅赛德斯-奔驰自主设计和研发,以确保全面把控客户关系管理、确保数据隐私并有效发挥所有车辆功能独特集成优势。20. 长城汽车将加快布局墨西哥市场,逐步引入 SUV、皮卡等品类及车型长城汽车墨西哥首场预招商会在墨西哥城举办。是继智利、巴西、秘鲁等市场后,长城汽车在拉美区域的又一全新布局。长城汽车将加快布局墨西哥市场,逐步引入 SUV、皮卡等优势品类及旗舰车型,推出涵盖多种能源动力、具备高智能化的产品矩阵。附:近日信息合集*2023年2月汽车行业政策跟踪*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汽车分析*2023年1-2月全国汽车市场召回状态跟踪*【新能源】乘联会2023年2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快讯*汽车消费需要体系性政策支持*车市扫描-2023年8期(2月20日-2月26日)*2023年1月全国换电重卡456台*海南新能源车收里程税费的影响不大*建议汽车保有量低于400万的城市放开限购*2023年第1批新能源车免车购税目录分析*乘用车价格段市场结构分析*车市扫描-2023年7期(2月13日-2月19日)*2023年1月新能源乘用车区域市场分析*新能源锂电池市场变化分析-23年1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库存333万台、库存64天*2023年1月新能源客车0.2万台降43%*【乘联会论坛】2023年1月皮卡市场分析*1月乘用车细分市场车型走势*车市扫描-2023年6期(2月6日-2月12日)*2023年1月新能源专用车分析*1月汽车细分市场走势和厂家竞争表现分析*ChatGPT对汽车行业影响分析*全国新能源乘用车1月销39万渗透率27%*1月乘用车市场运行特征分析*全国房车市场1-12月销11391台降9%*【月度分析】2023年1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公共领域电动化需要全国统一大市场*2022年汽车行业收入增6.8%利润增1%利润率5.7%*2022年12月中国占世界汽车份额35%*2022年中国占世界新能源车份额63%*2022年中国汽车进口88万降5%*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分析*2022年汽车生产2748万增3%,新能源汽车722万渗透率26%、56平米新房一辆车*公安部2022年上牌和驾驶员数据分析*2022年乘用车市场新品分析*世界经济下坡路上车市风险多*乘用车新车的分级测算探讨-2022年12月*【乘联会论坛】2022年的预期差异分析*促进汽车消费需要优化驾照管理*电动车改变高端豪华车格局*10月中国汽车出口海外部分数据跟踪*价格灵活是必须的-经销模式具有顽强生命力*百家争鸣|崔东树:相对于直营和代理模式,我仍看好经销模式*中国汽油消费已达峰-乘用车碳达峰基本实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能源发展前景和趋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