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历年gdp增速一览表gdp增长率

GDP的定义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是指经济社会(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出产要素所出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也就是国内出产总值。它是对一国(地区)经济在核算期内所有常住单位出产的最终产品总量的度量,常常被看成显示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出产历程中的新增加值,包含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和固定资产的磨损价值,但不包含出产历程中作为中间投入的价值;在实物构成上,是当期出产的最终产品,包含用于消费、积累及净出口的产品,但不包含各种被其他部门消耗的中间产品。
区别国家间的GDP比较需要转换各国货币,转换方式紧要有两种:(1)使用各国货币的国际汇率转换,或(2)根据各国货币与一选定标准(一般为美元)的购买力平价(PPP)。
注:
2016年7月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国家统计局按照联合国等五大国际组织联合颁布的国民经济核算国际标准《国民账户体系2008》(2008年SNA),改革研发支出核算方式,并据此修订了1952年以来的国内出产总值(GDP)数据,修订后各年经济规模增加,但增速变化不大。
公告称,此项改革为更好地反映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推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标准与国际接轨。
研发是研究与试验进展的简称,是指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知识创造新的应用而实行的系统性的创造性行为。近年来,我国研究与开发支出不断增加,由2000年的不足900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4220亿元,研究与开发行为对经济进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其资本属性也越发明显。
按照原来的国民经济核算国际标准,研发支出紧要作为中间消耗处理,对研发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反映得不够充分。2008年SNA修订了核算方式,将能够为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的研发支出作为固定资本形成处理,由此影响到增加值等指标的核算。
据国家统计局核算司负责人介绍,2008年SNA颁布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纷纷调整了其研发支出核算方式,目前绝大多数OECD国家都已实施了此项改革,我国实施这一改革有利于提高核算数据的国际可比性。
GDP的分类 GDP分两类,实际GDP(real GDP)和;名义GDP(nominal GDP),实际GDP只反映产量的变动,而名义GDP可以根据价格和产量的变化而变化。
GDP的优点 一般认为GDP有五个方面的优点:
一是GDP能够反映国民经济进展变化状况;
二是为国家以及各个地区经济进展战略目标和宏观经济政策提给了重要工具和依据;
三是GDP为检验宏观经济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给了重要的检测工具;
四是GDP也是对外交往的重要指标,因为在世界上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地位指标,很多与GDP有关,每年,联合国都要根据各国的“人均GDP”实行排名,来提给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依据。可以说GDP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承担的国际义务和权利,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
五是GDP的统计比较容易,其具备统计数据准确、重复计算少等优点,作为总量指标,它和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这三个紧要的宏观经济运行指标都有密切关系,是国家制定宏观调控政策的三大指标中最基础性的指标。
总之,GDP能够提给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完整图像,帮助国家领导人判断经济是在萎缩还是在膨胀,是需要刺激还是需要控制,是处于严重衰退还是处于过热之中。甚至有人认为该指标像灯塔一样,能使政策制定者不会陷入杂乱无章的数字海洋而不知所措。
GDP的缺点 虽然说GDP有其优点,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GDP也有其缺点。随着各国经济的进展以及一些新的问题出现,依靠GDP指标也带来很多问题,各国也开始采取新的指标。GDP指标的缺陷一般认为有以下四点:
一是GDP 不核算家庭为自己提给的没有报酬的家务劳动,不能完全正确反映社会的劳动的成果;
二是GDP不能反映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和资源消耗的代价。也就是说GDP无法衡量增长的代价,不能度量因环境变坏所付出的社会成本;
三是GDP不能完全反映物质满足人们需求的普遍性;
四是人均GDP还掩盖了收入差距的扩大,不能反映财富分配的公平性,不能综合反映人均生活质量,不能衡量快乐、幸福等价值判断。虽然,单纯利用GDP指标来衡量地方官员的政绩,有助于激励地方政府官员努力实现更多物质产出的积极性,但有可能会导致诸如生态环境和竭泽而渔的短期行为。
总之,目前我国的GDP核算,重心在经济增长的数量上的统计而难以度量经济增长的质量,另外,传统GDP核算只限于那些货币化的部门实行评价,而忽视了资源损耗与环境问题等,即其核算难以计量社会经济进展成本,不能反映一个国家和人民当前和将来净福利的变化。
GDP的测算方式GDP的测算有三种方式:
1.出产法:GDP=∑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
2.收入法:GDP=∑各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各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各产业部门出产税净额+∑各产业部门营业利润
3.支出法:GDP=总消费+总投入+政府购买+净出口。
GDP的表现形态 GDP的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出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货物和服务。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出产总值的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式,即出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式分别从区别的方面反映国内出产总值及其构成。用出产法、收入法、支出法计算的结果分别称为出产法GDP、收入法GDP或分配法GDP、支出法GDP。按三种方式计算的GDP反映的是同一经济总体在同一时期的出产行为成果,因此,从理论上讲,三种计算方式所得到的结果应该是一致的。但在实践中,由于受资料来源、口径范围、计算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这三种方式的计算结果往往存在差异即存在统计误差。
在实际中,由于出产法和收入法都是对各产业部门的增加值实行核算,为了就每一产业部门取得一致的增加值数据,根据资料来源状况,有的产业部门,如农业、工业部门,增加值紧要以出产法计算的结果为准,有的产业部门如一些服务部门,增加值紧要以收入法的计算结果为准,因此我国出产法GDP等于收入法GDP,但支出法GDP大多数状况下与这两者区别, 有时会大一些,有时会小一些。鉴于出产法和收入法的计算基础更好一些,因此,国家规范一般以出产法GDP和收入法GDP数据为准,并将支出法GDP与出产法GDP的统计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一般是2%。 各种公开发表的GDP总量和增长速度数据均是出产法和收入法的计算结果。
在经济学中,常用GDP和GNI(国民总收入,gross national Income)共同来衡量该国或地区的经济进展综合水平。这也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常采用的衡量手段。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进展状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GDP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中国国内出产总值(GDP)的变化国民出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简称GNP)。一个国家常住机构单位从事出产行为所创造的增加值(国内出产总值)在初次分配历程中紧要分配给这个国家的常住机构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非常住机构单位。同时,国外出产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机构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出产总值概念,它等于国内出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
国内出产总值是反映一国(地区)全部出产行为最终成果的重要指标,是一个国家(地区)领土范围内,包含本国居民、外国居民在内的常住单位在报告期内所产和提给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国内出产总值,从出产角度,等于各部门(包含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之和;从收入角度,等于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出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之和;从使用角度,等于总消费、总投入和净出口之和。以上三种状况,从计算角度来看,分别可以称为出产法(亦称部门法)、收入法(亦称成本法)和使用法(亦称最终产品法)。
国内出产总值与国(地区)外净要素收入之和,就是国民出产总值,国民出产总值包含本国(地区)居民在国(地区)外创造的价值但不包含外国(地区)居民在本国(地区)创造的价值,它区别于国内出产总值强调地地域概念,强调的是国民的概念。
国内出产总值减去固定资产折旧就是国内出产净值,即国内出产净值包含出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和劳动者报酬,上述三者基本上能反映最终的成果和服务在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
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是反映整体经济行为的重要指标,因此常被使用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中,亦是国际投入者非常注视的国际统计项目。反映国民收入的两个紧要统计数字是本地出产总值(GDP, 即国内出产总值) 及本地居民出产总值 (GNP, 即国民出产总值),前者计算一段特定时期本地实行的出产,而后者则计算本地居民的总体收入。
两个统计数字都涉及出产的概念,是指投入资金、劳力及企业精神的结果,所以纯从资产价格变动而取得的利润并不计入。另外,关于本地居民是指所有以该国家或地区为经济利益中心的个人及机构,与其国籍及资金来源地无关,所以本地居民亦包含长期在该地区工作的外来劳工及外资分企业。
区别国家或地区的国民收入会经常被比较,除直接比较外,亦会计算人均的国民收入,以增加其可比性。而区别地区的国民收入通常会以本地货币计算,所以需要以当期的汇率先作转换,另外亦有一些做法是以购买力平价作转换,以避免可能汇率的扭曲。
另一方面,同一地区区别时期的国民收入亦会经常被比较,通常不会直接比较,而是会扣除价格变动后,计算出固定价格或实际国民收入,才作比较。至于未扣除价格变动的国民收入则称为当时价格或名义国民收入。
还有,国民收入亦会被用于反映该地区居民的富足状况,但是有其限制。芯片,设计,版图,芯片制造,工艺,制程,封装,测试国民收入并没有包含不在市场实行的出产,如家庭主妇的出产并没有计入。
国民收入并没有反映资源的投入,如长工时的投入及大量天然资源的使用并没有计入。
国民收入只反映当期的收入,并没有反映累积的收入。
国民收入没有反映收入分布。
三指标除以总人口就是人均国内出产总值、人均国民出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
GDP的指标意义 (一)国内出产总值GDP是核算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统计指标,也是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 心指标。它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究竟处于增长抑或衰退阶段,从这个数字的变化便可以观察到。一般而言,GDP公布的形式不外乎两种,以总额和百分比率为计算单位。当GDP的增长数字处于正数时,即显示该地区经济处于扩张阶段;反之,如果处于负数,即表示该地区的经济进入衰退时期了。
国内出产总值是指一定时间内所出产的商品与劳务的总量乘以“货币价格”或“市价”而得到的数字,即名义国内出产总值,而名义国内出产总值增长率等于实际国内出产总值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因此,即使总产量没有增加,仅价格水平上升,名义国内出产总值仍然是会上升的。在价格上涨的状况下,国内出产总值的上升只是一种假象,有实质性影响的还是实际国内出产总值变化率,所以使用国内出产总值这个指标时,还必须通过GDP缩减指数,对名义国内出产总值做出调整,从而精确地反映产出的实际变动。因此,一个季度GDP缩减指数的增加,便足以表明当季的通货膨胀状况。如果GDP缩减指数大幅度地增加,便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是货币供给紧缩、利率上升、进而外汇汇率上升的先兆。
(二)国内出产总值是反映常住单位出产行为成果的指标。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备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经济领土是指由一国政府控制或拥有的地理领土,也就是在本国的地理范围基础上,还应包含该国驻外使领馆、科研站和援助机构等,并相应地扣除外国驻本国的上述机构(国际机构不属于任何国家的常住单位,但其雇员则属于所在国家的常住居民)。
经济利益中心是指某一单位或个人在一国经济领土内拥有一定行为场所,从事一定的出产和消费行为,并持续经营或居住一年以上的单位或个人,一个机构或个人只能有一个经济利益中心。一般就机构(单位)而言,不论其资产和经营管理归属哪个国家控制,只要符合上述标准,该机构在所在国就具备了经济利益中心。就个人而言,不论其国籍属于哪个国家,只要符合上述标准,该居民在所在国就具备经济利益中心。因为常住单位的概念严格地规范了一个国家的经济主体范围,所以其对于确定国内出产总值的计算口径,明确国内与国外的核算界限以及各种交易量的范围都具备重要意义。
GDP对汇率的影响 一国的GDP大幅增长,反映出该国经济进展蓬勃,国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在这种状况下,该国中央银行将有可能提高利率,紧缩货币供应,国家经济表现良好及利率的上升会增加该国货币的吸引力。反过来说,如果一国的GDP出现负增长,显示该国经济处于衰退状态,消费能力减低。这时,该国中央银行将可能减息以刺激经济再度增长,利率下降加上经济表现不振,该国货币的吸引力也就随之降低了。
因此,一般来说,高经济增长率会推动本国货币汇率的上涨,而低经济增长率则会造成该国货币汇率下跌。例如,1995--1999年,美国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1%,而欧元区11国中除爱尔兰(9.0%)较高外,法、德、意等紧要国家的GDP增长率仅为2.2%、1.5%和1.2%,大大低于美国的水平。这促使欧元自1999年1月1日启动以来,对美元汇率一路下滑,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贬值了30%。但实际上,经济增长率差异对汇率变动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是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收入增加,国内需求水平提高,将增加该国的进口,从而导致经常项目逆差,这样,会使本国货币汇率下跌。
二是如果该国经济是以出口为导向,经济增长是为了出产更多的出口产品,则出口的增长会弥补进口的增加,减缓本国货币汇率下跌的压力。
三是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劳动出产率提高很快,成本降低,因而改善本国产品的竞争地位而有利于增加出口,抑制进口;并且经济增长率高使得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被看好,因而该国货币汇率会有上升的趋势。
在美国,国内出产总值由商务部负责解析统计,惯例是每季估计及统计一次。每次在发表初步预估数据(the preliminary estimates)后,还会有两次的修订公布(the first revision & the final revision),紧要发表时间在每个月的第三个星期。国内出产总值通常用来跟上一年同期作比较,如有增加,就代表经济较快,有利于其货币升值;如减少,则表示经济放缓,其货币便有贬值的压力。以美国来说,国内出产总值能有3%的增长,便是理想水平,表明经济进展是健康的,高于此水平表示有通胀压力;低于1.5%的增长,就显示经济放缓和有步入衰退的迹象。
中国国内出产总值(GDP)纵向变化指标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2010年2009年2008年2007年2006年2005年
国内出产总值(亿元)636462.71588018.76534123.04484123.5408902.95345629.23316751.75268019.35217656.59185895.76
国内出产总值增长率(%)7.47.697.759.4910.639.249.6214.212.6911.35
人均国内出产总值(元/人)46652.2543320.1339544.3136017.6130567.525962.5623912.0220337.0816602.0814258.87
人均国内出产总值增长率(%)6.87.157.228.9610.18.699.0613.612.0610.7
国民出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简称GNP)。一个国家常住机构单位从事出产行为所创造的增加值(国内出产总值)在初次分配历程中紧要分配给这个国家的常住机构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非常住机构单位。同时,国外出产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机构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出产总值概念,它等于国内出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
国内出产总值是反映一国(地区)全部出产行为最终成果的重要指标,是一个国家(地区)领土范围内,包含本国居民、外国居民在内的常住单位在报告期内所产和提给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国内出产总值,从出产角度,等于各部门(包含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之和;从收入角度,等于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出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之和;从使用角度,等于总消费、总投入和净出口之和。以上三种状况,从计算角度来看,分别可以称为出产法(亦称部门法)、收入法(亦称成本法)和使用法(亦称最终产品法)。
国内出产总值与国(地区)外净要素收入之和,就是国民出产总值,国民出产总值包含本国(地区)居民在国(地区)外创造的价值但不包含外国(地区)居民在本国(地区)创造的价值,它区别于国内出产总值强调地地域概念,强调的是国民的概念。
国内出产总值减去固定资产折旧就是国内出产净值,即国内出产净值包含出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和劳动者报酬,上述三者基本上能反映最终的成果和服务在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
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是反映整体经济行为的重要指标,因此常被使用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中,亦是国际投入者非常注视的国际统计项目。反映国民收入的两个紧要统计数字是本地出产总值(GDP, 即国内出产总值) 及本地居民出产总值 (GNP, 即国民出产总值),前者计算一段特定时期本地实行的出产,而后者则计算本地居民的总体收入。
两个统计数字都涉及出产的概念,是指投入资金、劳力及企业精神的结果,所以纯从资产价格变动而取得的利润并不计入。另外,关于本地居民是指所有以该国家或地区为经济利益中心的个人及机构,与其国籍及资金来源地无关,所以本地居民亦包含长期在该地区工作的外来劳工及外资分企业。
区别国家或地区的国民收入会经常被比较,除直接比较外,亦会计算人均的国民收入,以增加其可比性。而区别地区的国民收入通常会以本地货币计算,所以需要以当期的汇率先作转换,另外亦有一些做法是以购买力平价作转换,以避免可能汇率的扭曲。
另一方面,同一地区区别时期的国民收入亦会经常被比较,通常不会直接比较,而是会扣除价格变动后,计算出固定价格或实际国民收入,才作比较。至于未扣除价格变动的国民收入则称为当时价格或名义国民收入。
还有,国民收入亦会被用于反映该地区居民的富足状况,但是有其限制。芯片,设计,版图,芯片制造,工艺,制程,封装,测试国民收入并没有包含不在市场实行的出产,如家庭主妇的出产并没有计入。
国民收入并没有反映资源的投入,如长工时的投入及大量天然资源的使用并没有计入。
国民收入只反映当期的收入,并没有反映累积的收入。
国民收入没有反映收入分布。
三指标除以总人口就是人均国内出产总值、人均国民出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
各国实际GDP增长率各国实际GDP增长率
The list of countries of the world sorted by their gross domestic product (real) growth rate shows the increase in value of all final goods and services produced within a nation in a given year -- not taking into account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and taking into account inflation. It is a measur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ll figures are from the CIA World Factbook unless otherwise specified.
The G-20 major economies are listed in bold. Data are not available for Nauru and Vatican City.
排名国家/地区实际GDP增长率(%)年份排名国家/地区实际GDP增长率(%)年份排名国家/地区实际GDP增长率(%)年份
1阿塞拜疆15.62008 est.32圣多美和普林西比5.52008 est.56图瓦卢32006 est.
2安哥拉15.12008 est.32帕劳5.52005 est.56格恩西岛32005 est.
3卡塔尔11.82008 est.33斯里兰卡5.42008 est.56美属萨摩亚32003 est.
4赤道几内亚11.52008 est.33苏里南5.42008 est.57巴哈马2.82008 est.
5刚果共和国10.22008 est.34古巴5.32008 est.57巴巴多斯2.82008 est.
5安圭拉10.22004 est.34摩洛哥5.32008 est.57希腊2.82008 est.
6所罗门群岛102008 est.34波兰5.32008 est.57香港2.82008 est.
7蒙古9.92008 est.34苏丹5.32008 est.57挪威2.82008 est.
8中华人民共和国9.82008 est.34乌克兰5.32008 est.58多明尼加2.62008 est.
9亚美尼亚9.42008 est.35博茨瓦纳5.22008 est.58索马里2.62008 est.
9利比里亚9.42008 est.35巴西5.22008 est.58科索沃2.62007 est.
10秘鲁92008 est.35马恩岛5.2200559澳大利亚2.52008 est.
11埃塞俄比亚8.52008 est.36布基纳法索5.12008 est.59科特迪瓦2.52008 est.
11阿拉伯联合酋长国8.52008 est.36立陶宛5.12008 est.59东帝汶2.52008 est.
11乌拉圭8.52008 est.36法属波利尼西亚5.1200260伯利兹2.42008 est.
12巴拿马8.32008 est.37贝宁52008 est.60芬兰2.42008 est.
12乌兹别克斯坦8.32008 est.37哈萨克斯坦52008 est.60叙利亚2.42008 est.
13白俄罗斯8.12008 est.37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52008 est.60阿鲁巴2.42005 est.
13科威特8.12008 est.38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4.92000 est.60法罗群岛2.42005 est.
14罗马尼亚82008 est.39玻利维亚4.82008 est.61海地2.32008 est.
15不丹7.82008 est.39圭亚那4.82008 est.61洪都拉斯2.32008 est.
16阿富汗7.52008 est.39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4.82008 est.61圣卢西亚2.32008 est.
16黑山7.52008 est.39塞内加尔4.82008 est.62安提瓜和巴布达2.12008 est.
16土库曼斯坦7.52008 est.39泰国4.82008 est.62奥地利2.12008 est.
17印度7.32008 est.40巴基斯坦4.72008 est.62荷兰2.12008 est.
17利比亚7.32008 est.40巴拉圭4.72008 est.63厄立特里亚22008 est.
18坦桑尼亚7.12008 est.40突尼斯4.72008 est.63匈牙利22008 est.
19巴林72008 est.41克罗地亚4.62008 est.63冰岛22008 est.
19柬埔寨72008 est.41百慕达4.62004 est.63墨西哥22008 est.
19佛得角72008 est.41圣马力诺4.62004 est.63尼加拉瓜22008 est.
19埃及72008 est.42捷克共和国4.52008 est.63斯威士兰22008 est.
19马达加斯加72008 est.42加蓬4.52008 est.63瑞士22008 est.
19马拉维72008 est.42冈比亚,4.52008 est.63格陵兰22005 est.
19斯洛伐克72008 est.42约旦4.52008 est.63美属维尔京群岛22002 est.
19直布罗陀72005 est.42尼日尔4.52008 est.64几内亚1.82008 est.
20莫桑比克6.92008 est.42菲律宾4.52008 est.65乍得1.72008 est.
21格鲁吉亚6.72008 est.42斯洛文尼亚4.52008 est.65德国1.72008 est.
22阿根廷6.62008 est.42塔吉克斯坦4.52008 est.65台湾1.72008 est.
22伊拉克6.62008 est.42土耳其4.52008 est.66比利时1.52008 est.
23老挝6.52008 est.43萨尔瓦多4.42008 est.67美国1.42008 est.
23马尔代夫6.52008 est.43黎巴嫩4.42008 est.68西班牙1.32008 est.
23瓦努阿图6.52008 est44韩国4.32008 est.69英国1.12008 est.
24伊朗6.42008 est.45以色列4.22008 est.70科摩罗12008 est.
24乌干达6.42008 est.45塞舌尔4.22008 est.70荷属安的列斯12004 est.
25加纳6.32008 est.46肯尼亚4.12008 est.70英属维尔京群岛12002 est.
25巴布亚新几内亚6.32008 est.47喀麦隆42008 est.71缅甸0.92008 est.
25越南6.32008 est.47中非共和国42008 est.71法国0.92008 est.
26刚果民主共和国6.22008 est.47智利42008 est.71葡萄牙0.92008 est.
26尼日利亚6.22008 est.47卢森堡42008 est.71瑞典0.92008 est.
26阿曼6.22008 est.47马里42008 est.71开曼群岛0.92004 est.
26赞比亚6.22008 est.47毛里塔尼亚42008 est.71摩纳哥0.92000 est.
26纽埃6.22003 est.47尼泊尔42008 est.72加沙地带0.82008 est.
27阿尔巴尼亚62008 est.48危地马拉3.92008 est.72牙买加0.82008 est.
27保加利亚62008 est.48几内亚比绍3.92008 est.72西岸0.82008 est.
27布隆迪62008 est.48纳米比亚3.92008 est.73加拿大0.72008 est.
27吉布提62008 est.49哥伦比亚3.82008 est.73日本0.72008 est.
27吉尔吉斯坦62008 est.50格林纳达3.72008 est.74文莱0.62008 est.
27俄罗斯62008 est.50基里巴斯3.72008 est.74新西兰0.62008 est.
27卢旺达62008 est.50南非3.72008 est.75丹麦0.32008 est.
27沙特阿拉伯62008 est.51塞浦路斯3.62008 est.75密克罗尼西亚联邦0.32005 est.
27塞拉利昂62008 est.52圣基茨和尼维斯3.52008 est.76库克群岛0.12005 est.
28孟加拉5.92008 est.52安道尔3.52005 est.77意大利02008 est.
28印度尼西亚5.92008 est.52马绍尔群岛3.52005 est.78拉脱维亚-0.42008 est.
28莱索托5.92008 est.53阿尔及利亚3.42008 est.79爱尔兰-0.72008 est.
29毛里求斯5.82008 est.53哥斯达黎加3.42008 est.80蒙塞拉特-12002 est.
29特里尼达和多巴哥5.82008 est.53厄瓜多尔3.42008 est.81北朝鲜-1.12008 est.
30摩尔多瓦5.72008 est.54多哥3.22008 est.82爱沙尼亚-1.52008 est.
30委内瑞拉5.72008 est.54也门3.22008 est.83波多黎各-22008 est.
31塞尔维亚5.62008 est.55萨摩亚3.12008 est.84汤加-3.52008 est.
32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5.52008 est.55列支敦士登3.12007 est.85津巴布韦-6.22008 est.
32多米尼加共和国5.52008 est.56马耳他32008 est.86斐济-6.62008 est.
32马来西亚5.52008 est.56新加坡32008 est.
各国国内出产总值列表 (国际汇率) 世界各国国内出产总值地图(国际汇率和购买力平价) 来源:CIA世界概况2007这是一份按照国内出产总值(国际汇率)排列的国家列表。这里的GDP元是按照市场价值或政府官方汇率所估算,单位是百万时值美元。
世界银行 (2006)列表
Rank CountryGDP (millions of USD)
— 世界48,244,879
— 欧盟14,609,836
1 美国13,201,819
2 日本4,340,133
3 德国2,906,681
4中华人民共和国2,668,071
5 英国2,345,015
6 法国2,230,721a
7 意大利1,844,749
8 加拿大1,251,463
9 西班牙1,223,988
10 巴西1,067,962
11 俄罗斯986,940
12 印度906,268
13 韩国888,024
14 墨西哥839,182
15 澳大利亚768,178
16 荷兰657,590
17 土耳其402,710
18 比利时392,001
19 瑞典384,927
20 瑞士379,758
21 印尼364,459
22 波兰338,733
23 奥地利322,444
24 挪威310,960
25 沙特309,778
26 丹麦275,237
27 南非254,992
28 希腊244,951
29 伊朗222,889
30 爱尔兰222,650
31 阿根廷214,058
32 芬兰209,445
33 泰国206,247
34 葡萄牙192,572
—中國香港189,798
35 委內瑞拉181,862
36 马来西亚148,940
37 智利145,931
38 捷克141,801
39 哥伦比亚135,836
40 新加坡132,158
41 阿联酋129,702
42 巴基斯坦128,830
43 以色列123,434
44 罗马尼亚121,609
45 菲律宾116,931
46 阿尔及利亚114,727
47 尼日利亚114,686
48 匈牙利112,899
49 埃及107,484
50 乌克兰106,111
51 新西兰103,873
52 秘鲁93,269
53 科威特80,781
54 哈萨克斯坦77,237
55 孟加拉61,961
56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陆家嘴评论(ID:lujiazuireview),作者:聂日明,题图来自:视觉中国二战后到90年代,台湾和香港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大陆也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高速的经济增长还为全球贡献卓著。由于长期的隔阂,两岸人民缺乏互相了解,因此产生了很多错误的认知。那么从中国整体来看,台湾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何种位置,和大陆的哪个省份相当?首先,我们来看GDP,这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最核心的指标。GDP显示了一个经济体创造财富的能力,无论是劳动生产率、就业率,还是居民收入、消费水平,都与GDP紧密相关,如果GDP不增长,创造财富的能力不变,那么经济生活就会沦为分蛋糕,很容易内卷,形成社会阶层对立。台湾和上海的人口规模量级相当,我们先将两个地区做一个时序对比。1991年是上海浦东开发的第二年,如下图所示,在1991年时,风头正健,但此时台湾已经经历了三十年的高速增长,增长速度已经开始下降,此时上海的GDP不到台湾的十分之一。随后上海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上海与台湾的GDP差异越来越小,到2019年,上海的GDP达到了台湾的9成。从年化GDP增速来看,1991年到2021年的30年间,上海年化增长率为13%,而台湾为4.4%。上海及中国大陆其它省份的经济增速在过去三十年间,明显快于台湾地区。从经济总量上看,台湾与上海、北京、福建、湖南相当,是江苏和广东的四成左右,省份排名为第9名,排名在福建的后面。在总量的基础上,我们来看人均GDP。人均GDP考虑了人口规模因素,可以更准确地反映经济发展水平。1991年时,上海的人均GDP相当于台湾的七分之一,经过30年的追赶,2021年台湾的人均GDP为3.3万美元,而上海为2.69万美元,上海相当于台湾的8成左右。我们将全部省份放在一起进一步对比,考虑到新冠疫情的冲击,不能准确的反映一些地区的实际水平,因此我们采用2019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如下图所示,台湾人均GDP最高,京沪其次,再次为江苏、浙江、福建和粤津。中国大陆平均的人均GDP为10194美元,上海北京是全国的2.5倍,而台湾是中国大陆平均的3.3倍。经过了三十年的增长,京沪等直辖市的发展水平与台湾已经基本相当,中国大陆也大幅缩小了与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但中国大陆内部省份的发展水平差距也比较大,有20多个省份的人均GDP仅有5000到1万美元,中国大陆整体的发展水平与台湾地区的差距还比较大。GDP衡量的是做蛋糕的能力,居民能否享受到GDP增长带来的福利,还要看家庭的收入和消费支出水平,对于家庭而言,这是绝大多数人的切身利益。考虑到疫情冲击,台湾在2020年以后的增长相对迅速,因此我们仍然采用2019年的数据对比。中国大陆目前城镇化率为65%,而台湾地区为79%。但中国大陆城乡之间有巨大的差距,中国大陆城镇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4万元每人每年,而农村仅有1.6万元,城镇为农村的2.7倍,虽然相较改革开放初期有一些进步,但差距仍然非常大。而台湾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比较好地处理了乡村的问题,虽然有城乡差距,但并不大,比如农民的收入大约为城市的8成,远远小于中国大陆的城乡差距。考虑到中国大陆城乡差距,而台湾的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因此在分省对比的时候,我们主要采用各省的城镇地区家庭收支,农村地区我们按东南西北分别选取上海、广东、四川、甘肃和辽宁五省作为参照。我们采用当年平均汇率,将数值调整为人民币。我们来看家庭人均收入。台湾家庭人均年收入为9.4万元,明显高于京沪城镇地区的7.4万元,台湾的经营性收入占比较高,而京沪较低,这是因为农民的收入有较大比例为农业生产收入,统计上纳入经营性收入,这些收入占到了农业家庭年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台湾和中国大陆基本相同),而京沪城镇地区的农民很少,普通打工族几乎没有经营性收入。台湾、北京和上海的财产性收入也比较高,这主要是因为在家庭收入统计时,会将自有住房的影子租金纳入到家庭的财产性收入,京沪的房价较高,因此折算的影子租金收入明显高于台湾。这也意味着扣除影子租金收入,京沪的实际收入比台湾还要更低一些。我们也可以看到,台湾的农业家庭收入确实比较高,和京沪城镇地区基本一样。台湾服务业家庭的收入最高,家庭人均年收入10.3万,而工业为9.3万,农业家庭人均年收入相当于工业家庭的8成。对比上海和台湾的城乡家庭,上海城镇地区家庭人均年收入和台湾工业家庭基本一样,但台湾农业家庭的人均收入是上海农村家庭的2.2倍。中国大陆省区内部有较高的地区差距,台湾地区内部的市县可能也会有差距,因此,还需要看台湾地区市县级别的家庭收入。台湾地区家庭人均收入最高的是台北市,月均收入超过1万元人民币,最低是嘉义县,最高/最低为1.77,而中国大陆城镇地区的最高(北京)与最低(黑龙江)之比为2.39,台湾内部地区差距要小于大陆,我们采用中国大陆的省份间和台湾省的市县间的变异系数来对比,前者的变异系数为0.26,后者为0.15,这个值越大,地区间差距越大,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台湾的市县间差距较小,而且台湾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上海,意味着台湾收入最低的地区,其收入也会相对较高,如下图所示,在2019年上海城镇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在台湾的市县间排名倒数第三。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后,对中国大陆的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台湾的增长相对较快,在2020年,台湾排名最后一名的嘉义县家庭人均年收入为79292元,而上海和北京的城镇地区家庭分别为76437元、75602元。上海的收入是中国最高的两个省区之一,这意味着台湾各市县的家庭收入和消费支出水平全面超过中国的省区。再次,我们还可以观察一下中国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的消费支出结构差异。如下表所示,对比中国大陆城镇地区和台湾地区,虽然台湾的消费支出是中国大陆城镇地区的两倍有余,但烟酒、衣着、生活用品和教育,几乎完全一样,这也意味着中国大陆在这些品类上的消费比重相对较高。这可能有着发展阶段的需求,中国大陆还处于追赶阶段,对于体现生活品质、阶层区隔的消费品类需求较大,如白酒、品牌服装。台湾地区明显比中国大陆城镇家庭多的是外出就餐、医疗保健和文化娱乐消费,台湾的外出就餐消费占消费支出的11%,而中国大陆城镇地区只有7.5%,这个未必说明台湾比大陆要好,其反映了什么现象,还需要讨论。台湾地区的医疗保健支出是大陆城镇地区的四倍,占比也高了一倍,台湾的文化娱乐支出是大陆城镇家庭的三倍,占比高了1.5%。中国大陆在这些品类消费的不足,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因为收入还不够高,因为有限的支出只能先保障必要消费,随着收入持续增长,医疗保健上的支出占比才会继续上升。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一些管制,限制了文化娱乐消费,比如影视、游戏等。最后,通过对中国大陆各省份和台湾地区的对比,我们可以了解到,过往中国大陆经历了高速的经济增长,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但另一方面,如原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教授所言,中国仍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大陆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仅有京沪等少数地区勉强追赶上台湾省的经济发展水平。这也是中国未来要继续保持高速经济增长的原因,唯有持续的经济增长,才能让中国人民活上体面、富足的生活。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陆家嘴评论(ID:lujiazuireview),作者:聂日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湾历年gdp增速一览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