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台湾能坐船吗港口吊桥打卡的指南是什么?

台湾桥梁篇

封面

注:上文下图

台湾西螺大桥

西螺为昔日的武学重镇,其中最为著名的名胜古迹莫过于西螺大桥了,西螺大桥横跨浊水溪,用以连接云林县西螺镇与彰化县溪州乡两地,以钢铁作架,水泥做桥墩,桥面宽7.3公尺,全长1940公尺。

位于大同路178内的泰山石敢当,高达五尺,也是西螺仅存、全台湾最大的一座石敢当。在当地石敢当被居民供奉起来,每逢祭祀之时,附近居民总会奉上鲜花束果,祈求保佑。

交通路线: 搭乘公车: 1.台北中仑站搭乘经西螺往斗六的台汽客运。 2.从台中干城站搭往北港的台汽客运。 3.从员林、彰化搭往嘉义、西螺的台汽客运,在西螺下车。 4.自斗六、虎尾、北港、员林、彰化搭乘台西客运或员林客运至西螺。 自行开车: 自西螺交流道下高速公路,沿1号省道往西螺,接大同路可抵泰山石敢当,续行到底可达西螺大桥。

台北圆山中山桥

中山桥原称明治桥,盖于1901年,横跨基隆河,连接南岸的圆山与北岸的剑潭山。台湾神社盖在剑潭山,俯视台北市,可远眺台湾总督府。由于从圆山到剑潭原本无桥,明治桥因此是台湾神社营建的附带工程。

明治桥是铁制桁架桥,桥面木造,中为车道,两旁为人行步道,步道栏干有扇形镂空雕花装饰,给钢筋结构增添几分华丽与柔美。1912年桥面改造成铁筋混凝土,从照片中可以看到戴斗笠的工人与桥面上正在铺设的钢筋。

明治桥不是吊桥,或许远望有点吊桥的味道,附近居民习惯称之为「吊桥」。郭雪湖先生绘有题为「圆山附近」的画,左端露出一角的桥,就是明治桥。日人大坪测的「明治桥」,虽以桥为题,实则是圆山美景的衬托,远处的洋房即是「圆山别庄」。

明治新桥是铁筋混凝土拱桥(RC拱桥,全长120公尺宽17公尺,中为车道,两旁人行步道的栏干由花岗石砌成,栏干上装有青铜灯柱,两边各一对,在当时被认为是相当「摩登」(modern)的桥,横跨在基隆河上,造型典雅。

明治铁桥改建成RC拱桥,可从日本桥梁建筑史的大背景来了解。1923(大正十二年)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损失惨重,铁桥也受到损害;因此日本在「复兴桥梁」时,采用最新的桥梁技术,建造铁筋混凝土拱桥。今天日本还保存几座此一类型的桥,如东京都神田川的圣桥(1927年)、大阪旧淀川的水晶桥(1929年),以及东京都石神井川的音无桥(1931年)。明治桥在样式上与上述的三条桥有异曲同工之趣。音无桥在东京都北区,仍是主要干道的桥梁,有石阶可走下去,亲近河水。

1968年,中山桥的花岗石栏杆与灯柱被拆除,扩宽桥面,增加车道,形成今天的面貌。中山桥长期以来是台北市区通往大直、内湖、士林与北投一带的重要通道。此刻的中山桥,在众桥环伺缠绕之下,还在尽它最原始──或许也是仅存──的功能。

以下,是明治桥到中山桥的沿革简表: 1901 明治桥/铁制桁架桥完工启用 1912 明治桥/木造桥面改建成钢筋混凝土桥面 1933 明治桥/钢筋混凝土拱桥完工启用 1946 改称中山桥 1968 中山桥/拆除栏干、灯柱,拓宽桥面

台北圆山桥 

圆山桥跨基隆河及淡水线捷运系统。为一带铰预应力混凝土T型刚构公路桥。

桥全长1452m,宽34.5m,正桥长671m,共6孔,中央4孔跨度最大为150m,梁体采用箱形截面,自墩顶悬出,中央设铰。采用悬臂浇筑法施工,每节段长4m。1977年建成。

台北忠孝桥

忠孝桥为一多孔Y型墩梁式桥,正桥长1145m,宽31.5m,间距80m,上部结构按连续梁设计,梁高2.6m,高跨比1/30,建筑高度甚小。1981年建成。 位于台北市忠孝西路一段,跨越西宁南路联接北门高架道路,再越过淡水河与三重接连,主桥由台北市及省公路局分别共同负责施工,分别于民国六十七年、六十八年开工修建台北市端部份626公尺及三重端部份519公尺。主桥总长1,145公尺,连两端桥面则全长2,098公尺,宽31.5公尺,而位于三重的引桥部份长228公尺。 

台北光复桥

台北光复桥主桥长402m,引桥长310m,引道长368m。主桥为三塔式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两个主孔的跨度为134m,引桥为预应力连续梁或简支梁。1977年建成。 

台北碧潭桥

(中国桥注:自然的湿地~第一座碧潭桥和北二高碧潭桥迭影在一起,桥洞之下的一条白线是碧潭吊桥。)

碧潭桥位于台湾省台北市北部第二高速公路上,连接新店市东侧隧道,斜跨新店溪至安康路。 桥长781.5m,南北线各为3车道,桥面宽2x16.35m,桥面由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单箱组成,并配以Y型悬臂拱圈,形成主跨为160m及2x100m无推力拱桥。 引桥跨度分别为85m及57m,全桥以简洁明快的弧形曲线构成,与远山近水相协调,该桥于1994年建成。

台北北二高碧潭桥 

碧潭桥位于台湾省台北市北部第二高速公路上,连接新店市东侧隧道,斜跨新店溪至安康路。 桥长781.5m,南北线各为3车道,桥面宽2x16.35m,桥面由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单箱组成,并配以Y型悬臂拱圈,形成主跨为160m及2x100m无推力拱桥。 引桥跨度分别为85m及57m,全桥以简洁明快的弧形曲线构成,与远山近水相协调,该桥于1994年建成。 

台北碧潭吊桥 

碧潭吊桥为钢索桥,吊桥长200公尺,东西两岸平均宽约150公尺,桥宽3.5公尺,桥塔高度20公尺站于碧潭吊桥上欣赏碧潭美景,真是赏心悦目。碧潭吊桥建于民国26年,由台北州技手江石定设计,承造时以公路桥梁概念设计,完成后可供车辆通行,碧潭吊桥完工后不仅是联络中和、新店间的重要桥梁,如长虹卧月般的桥型优美,独具特色。因为碧潭吊桥设计上只能使用20年左右,而在古早时期,由于小卡车行驶运输山里的物资负荷载重的关系使得碧潭吊桥使用寿命更为短暂,因此为了使碧潭吊桥能够长久保存下去,新店市公所于民国89年2月将碧潭吊桥中间走道分隔成双向人行桥道,重新施工整装回复当年的模样,并且于同年的7月22日完工启用。

台北中正桥 

联系永和市与台北市区跨越新店溪,建於昭和13年(1938年),由永和镇民杨啸霞所倡建,并捐助桥端引道用地。沟通永和与台北市万华区,旧名「川端桥」,光复后,交通量大增,桥面不堪容纳,加以台北疏散防空之需,公路局乃於民国43年在桥之两侧共加宽七公尺,以为人行道路。民国50年再行拓宽桥面,民国52年政府修建永和堤防,为配合规定之河身宽度,乃向南延长桥身一百公尺。民国60年又修建成现今的「中正桥」,目前桥面宽约24.5公尺,长约1.2公里,北起重庆南路三段与和平西路二段,南迄永和路二段,沿线为双向四快车道及二慢车道;往永和方向设有两处引道目前由台北市政府负责维护管理。桥下河滨绿地已辟为「中正公园」,为市民运动、休憩的好去处。

台北福和桥 

跨越新店溪,连接永和与台北市文山区及中正区,於民国63年兴建完成,不但疏导中正桥的车流量,同时加强与台北市的交通,也发展了秀朗地区。目前全长约1.25公里,北起罗斯福路四段,南达永和市林森路,全线为三快车道一慢车道,於台北市端以一连续性分出的系统性匝道与水源快速道路及基隆路高架道路相通。桥下河滨绿地并辟有「福和公园」及运动场。

台北永福桥 

跨越新店溪,联系永和与台北市台大公馆罗斯福路之交通,当初因为仅以福和桥及中正桥提供交通往来,常产生车辆壅塞的情况,於是台湾省及台北市政府为解决永和市及台北市往来交通问题,共同筹备、提供经费,兴建永福桥。由於因加强两地交通而建,车辆往来情形虽然不如中正及福和桥,但也一度缓和永和市的交通瓶颈。此桥邻近福和桥,故又名福和二桥。 目前永福桥全长约420公尺,北起思源路,南至永和市福和路,全线为二快车道二混车道,往台北方向林森路与环河东路三段口,设置一引道与永福桥相连。

台北大直桥 

是台北市的一座重要桥梁。横跨了基隆河两岸,南接滨江街、复北地下道,北接大直地区。总长度823公尺,最宽处40公尺。大直桥是钓竿式斜张桥,民国91年底通车,成为台北市新地标,特殊设计的钓竿型桥塔与红色钢缆使整个桥身更加亮丽。

台北淡水情人桥 

在淡水渔人码头,有一座圆弧形的桥,名字叫做情人桥。来台北的人总喜欢去看看。在夕阳下的情人桥,静静地在淡水河的上空伫立,给人无限的遐想。情侣们在桥上照相,桥下游艇来回穿梭,形成独特的风景。传说夜幕下的情人桥更加妩媚动人,在霓虹灯的照耀下,情人桥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每次来淡水都要到情人桥上走一走,每次的感觉都不同。第一次来时是冬天,情人桥上的风很大,但不冷,游人很多,风吹得头发遮住了脸,照相都很困难。第二次来的时候是春天,刚好是下午,远处的夕阳在天际发出迷人的粉红色的光,情人桥优美的身躯倒映在淡水河上,像一位端庄恬静的少女。第三次来时是夏天,气温很高,从淡水捷运站下车后乘游艇去渔人码头。游艇在淡水河上时而昂首前行,时而侧身打个旋,水波猛地打在脸上,游人们一片惊呼,从游艇远远望去,情人桥犹如镶嵌在天际上的一弯彩虹。

情人桥的名字虽然很动听,但传说中却暗藏凶险。据传说,如果只走过来而没有走过去,情人们可能就会很快分手。甚至如果只走了奇数次,而不是偶数次,也会分手。但即使如此,依然阻挡不住人们来情人桥欣赏她婀娜多姿的万种风情。

台北关渡大桥 

关渡大桥是横跨于台湾北部的淡水河,连结台北县八里乡与台北市北投区关渡,也是目前淡水河流域最靠近出海口的一座桥。

关渡大桥位于八里乡的东南角,横跨淡水河上,连接八里乡龙源里与淡水镇福德里,是八里乡与淡水、关渡、北投间来往的唯一要道。

关渡大桥不属于台北市北投区的关渡里,但为何以关渡为名呢?那是因为在以往的聚落观念里,淡水镇的福德里、竹围里大部份都属于“关渡”的一部份,对外交通以关渡为主要出入口,故关渡大桥虽属八里乡所辖,但仍以关渡为桥名,也因此不论台北县与台北市的对外风景图片或地标象征图案,都喜以“关渡大桥”为代表。

在关渡桥未建造前,八里与淡水之间的交通全靠渡轮,为了发展更便捷的交通,台湾省政府自1978年5月开始规划兴建一座横跨淡水河的大桥,此项工程由中华顾问公司承揽,主要钢材由中钢提供。它是由设计连接东西两半球“白令海峡大桥”而著名的林同炎博士所精心规划设计。自1980年4月开工,于1983年10月完工正式通车,建筑历时3年半。包括引桥、引道与连络道路,全部工程经费达新台币25亿5千万元。

八里乡两面环水,一面靠山,早期此地港口水深,又在避风处,故繁华一时。不幸嘉庆元年一场大水,冲毁了八里坌的港口与街道,居民纷纷移到淡水避难,八里于是渐渐没落,转型发展为农、渔业小镇。

八里早期的交通以渡船为主,但渡船运输稳定度不似陆运,当河面风浪达六级以上即需停驶,大大限制了八里地区的发展,因此以陆路连接淡水与八里实是繁荣地方的必要方法。关渡大桥的兴建对于促成八里朝现代化发展,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由宽敞的大度路向八里、淡水的方向行驶,过了关渡宫,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令人屏息的美景。苍郁的观音山静卧西方,俯视着滚滚滔滔的淡水河,往出海口奔驰而去。由海西而来的蜃气遇观音山而下降,化为行云,如飘绵滚滚,笼罩着淡水河口,终年雾气弥漫。在海天一色的迷蒙中,令人惊艳的红色桥影,蓦然夺去所有人的目光。如果桥是一种沟通方式,关渡大桥就是一种优雅的沟通方式。它早已跨越工程角度,而成为一项充满人文精神的杰出创作,不论文学家、摄影家、画家都喜以它为创作背景。黄昏时穿越关渡大桥返回八里家园的人们,欣赏着这开阔的山、河、海的景象,所有的疲累似乎都被留在桥的这一端,四轮舞的律动随着洋红色桥身的摆渡,也益发轻快起来。

台北重阳大桥

1988年9月动工兴建,1990年8月完工通车,位于三重市集贤路底,跨越淡水河,连接台北市士林区,为三重、芦洲等沟通台北北区北投、士林、阳明山等地的重要桥梁。是由台湾省政府与台北市政府合建,而由省政府住宅及都市发展局总其成。 以现代最新的桥梁施工法筑成,由淡水河面布放施工用的浮筒及工作平台,进行钢桥面的吊装作业,另在两座高桥间架设空中钢索缆道,形成几何图形,施工迅速且坚固美观,令人叹为观止。

台北剑潭水管桥

剑潭水管桥为三跨、双塔的桥,桥塔呈倒Y形,双索面,扇状式。这座水管桥为红色系,共有2个桥塔,单一桥塔前后各有10条钢索支撑,桥身立于水管之上,两侧有钢板謢身,从远观之,暧暧含光;它的位置就在剑潭捷运站往剑潭青年活动中心的方向,与承德桥平行,为跨越基隆河的桥梁。 在热闹的士林夜市附近,藏着一座有造型的景观桥,此桥不能通车也不供人走,只为了支撑水管之用,这就是剑潭的水管斜张桥。由于位处不明显,即使是台北人,可能都还不是很清楚她在哪里。

台北彩虹桥 

继大直桥之后,基隆河上又出现一座造型美丽的特殊桥梁!曲型的桥体,以及鲜红色的钢肋拱型梁结构,让这座桥看起来就像是一道雨后彩虹,也因此命名为彩虹桥,而美丽亮眼的彩虹桥已经成为基隆河上一处最为特殊的新颖景观。

连接了内湖新明路与松山饶河街口的彩虹桥,桥净宽4.5公尺、全长约167公尺,结构更颠覆了一般人们对于桥梁笔直的印象,S型的曲线桥体、鲜红色的钢肋拱型梁、木质的栏杆、粉红色及淡蓝色的地砖,让她不只是一座沟通两地的桥梁,更是一处兼具设计与时尚感的景观地标。

全台第一座S型跨河人行桥 彩虹桥是全台第一座设有阻尼器的桥梁。

彩虹桥有许多有别于一般桥梁的特殊之处。首先,彩虹桥不同于直线状的桥梁型态,采用S型的曲桥桥体,且彩虹桥只提供行人行走及牵引脚踏车,并不开放汽机车通行,是全台第一座S型跨河人行桥梁,因此,在彩虹桥上看不见川流不息的车潮,只有惬意步行的悠闲行人。更特别的是,彩虹桥主要是由桥中央的4条主要钢缆吊索来支撑,在河面上的桥段并没有设置桥墩,一般来说,这样的桥容易产生桥颤现象,因此工务局特别对此进行所谓的风洞试验,并在彩虹桥装设了4座阻尼器来避震,也因此彩虹桥成为全台第一座设有阻尼器的桥梁。

台北市政府工务局表示,之所以会选择在此地兴建人行陆桥的原因,是因为以往居住在内湖区行善里的居民,若要往返松山区一带,必须绕行到成美长寿桥或是麦帅一桥才能到达,导致原本近在咫尺、只需15分钟步行路程就可到达的饶河街夜市以及松山火车站,必须花费至少半小时的时间才能到达,对于基隆河两岸的居民来说不但费时又不方便。而经过市府多次的评估之后,便决定新建一座人行的跨河桥,让内湖、松山两岸的民众能够快速便捷地到达彼岸。

鲜红彩虹桥基隆河上亮眼弧线 天气晴朗时,可见彩虹桥的鲜红桥墩与蓝天相辉映。

彩虹桥蜿蜒的造型,若由下往上仰望,有如一只在水面游动的蛟龙,而弯曲的桥身与拱型钢梁相互的交错,让她展现出一种层迭的错落之美。桥体的鲜红,让彩虹桥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更显亮眼别致,远远看去,她就像是划过内湖与松山地区一道亮眼的天际线。若天气晴朗时,还可以看见彩虹桥交错的倒影映在平静的基隆河面上,桥身的倒影随着潺潺的流水波动着,有如舞者手上挥动的彩带。入夜之后,彩虹桥上灯光的投射,也让她成为基隆河上一处炫丽的弧线,与麦帅一桥、二桥的美丽身影相互辉映,彩虹桥弯曲湛亮的倒影,也随着流动的河水而波光潋滟。

漫步行走在彩虹桥上,不但会有种居高临下的快意,美丽的河岸风光也一览无遗,登上彩虹桥面,可以感受阵阵微风吹拂,还可远眺松山、南港地区的市区景观,而若从内湖端的桥梁往松山地区眺望,还可看见高耸的台北101。彩虹桥除了状如彩虹外,在桥两端的堤防上,也以七彩磁砖拼贴出一道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块,更让她名副其实。

兼具交通与休憩机能 饶河街夜市内有许多美味小吃值得驻足品尝。

来到彩虹桥,白天可上桥眺望基隆河美丽的水岸景观,还能骑单车沿着河滨脚踏车道,到邻近的彩虹、成美河滨公园走走逛逛,享受河岸的悠闲气氛;入夜后,除了欣赏彩虹桥本身浪漫亮眼的夜色、麦帅一二桥的光雕桥景外,不妨顺道到邻近的饶河夜市打打牙祭,尝尝台北地道的美味小吃。

此外,工务局也考虑在彩虹桥下两端的木质平台,设置露天咖啡座供民众休憩赏景,桥下的河滨地区也将进行景观改善工程,除了增加照明设备外,未来也计划栽植各式的景观花木,要将附近地区营造出一片河滨花海的壮阔景观。此外,未来彩虹桥将设置蓝色公路码头,航段也将延伸至饶河夜市,届时将引入更多游河的观光人潮。相信结合了蓝色公路、河滨脚踏车道以及观光夜市的彩虹桥,将是台北最亮眼的观光新地标,再配合大内湖科学园区的开发,彩虹桥周边将成为台北新兴的观光商业圈。

彩虹桥小档案

定位:景观桥 位置:横跨松山区(饶河街221巷)及内湖区(新明路536巷) 桥净宽:4.5公尺 全长:约167公尺主要结构:基础、桥墩、主拱12节、主梁18节、主吊索4条、两侧吊索各5条及阻尼器4座 经费:111,701,339元

台北麦帅一桥 

原名为「麦帅公路一号桥」,是台湾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桥,连接台北至基隆。民国五十三年兴建,后改为南京东路六段。 民国八十三年九月十五日,配合基隆河道拓宽工程,拆除麦帅旧桥。 民国八十九年十月十五日新桥完成,长340公尺宽41公尺,双层式麦帅一桥之下层桥部份、南京东路引道段及环东大道开放通车,连接基隆路到南京东路六段、环东大道,使台北市区至南港(南港经贸园区)、汐止、文山与北二高的交通更为便捷。 

台北麦帅二桥

麦帅二桥连接健康路到堤顶大道,长1190公尺寛18.7公尺,民国八十四年兴建。

台北新海大桥

台北华江桥

 位于省道台3在线,在民国55年5月兴建,于57年10月完工,为板桥到台北万华的主要桥梁之一,为纾解光复桥(吊桥)车流量而兴建,通车后拉近板桥与台北市间的距 离,同时吸引大量人口移入板桥。民国80年6月,因华江桥桥梁高度低于台北地区防洪计划二百年频率的防洪水位,唯恐影响淡水河泄洪功能,而进行拓宽改建,并于民国85年9月完工。桥梁附近有雁鸭公园(华江水鸟保育区),可观察雁鸭的自然生态。

台北静安吊桥

台北四广潭桥

台北浮洲桥

台北大汉桥

台北华中桥 

民国65年10月10日落成通车,连接万华和中和地区,当初有设立收费亭,机车1元,汽车5元,大卡车10元。因车流量大,很快的就把工程款还清,留下很多盈余,后来收费员发生贪污事件,就取消收费了。

台北中兴桥 

位于台北市成都路底,跨越淡水河,衔接经由三重的省道西部干线。桥全长1,055公尺,宽14.5公尺,为台湾以预力混凝方法首先建筑的大桥。民国四十五年十一月开工,完成于民国四十七年,为台湾光复后完成之第二座大桥。 因原桥仅高约7.5公尺,依大台北地区防洪计划二百年之洪水频率,在淡水河中兴桥之位置最高洪水位为9.12公尺,原桥高度势必影响排洪。民国七十五年十月十四日兴工改建,于民国七十七年十月竣工,同年十二月一日通车。该桥全长1,077.5公尺,全宽30公尺。

台北民权大桥

民权东路在早期只有四段,从中山北路延伸到基隆河畔就没了,民国70年时候,内湖到台北市只有麦帅桥相连,为了加强两地沟通,便兴建民权大桥,并再71年8月完工通车,于是民权东路便顺着民权大桥延伸到内湖,并贯通民权隧道,成为台北市一条绵延的东西向主要干道,并促进内湖的发展,所以现在的民权东路有六段那么长!

台北洲美大桥

洲美桥,横跨于基隆河上,是连接士林社子与北投洲美地区的交通要道;于1998年开工,2002年12月通车,主要是为了疏导台北县市前往北投、八里、淡水的交通及缩短行车距离。 洲美桥上的自行车道往北可到关渡,往南可接到大稻埕码头、华江燕鸭公园;也可从社子接往百龄桥到大佳河滨公园。

台北万板大桥

为纾解台北、板桥间的交通壅塞,政府在华江桥与光复桥间建跨越新店溪的华江二号桥又名万板大桥(原西藏大桥),于民国88年底完工。

台北华翠大桥

所在位置为当时铁路地下化前台铁新店溪桥,八十九年七月廿日完成铁路地下化工程,而将其改为车行华翠大桥,连接万华与板桥,完工后的艋舺大道─华翠大桥─县民大道可以直通板桥市中心区。

台北马槽大桥 

马槽大桥是阳明山国家公园内最北边的大众景点,桥身造型宏伟、横跨于陡峭深峻的马槽溪谷上,景观慑人,由桥上往下观望,令人感到惊心动魄!马槽是阳明山另一处可欣赏地热景观的地方,终年涌出带有硫磺成分的火山温泉,是水疗的上品,许多游客慕名到此,享受泡温泉的乐趣。附近开设的几家温泉度假山庄,以过了马槽桥约0.5公里处,公路左侧的日月农庄所提供的温泉服务最具口碑。

马槽大桥位于阳金公路旁的东侧,此地四面环山,山顶多杂草和野杜鹃,山腰以下寸草不生,却拥有著名的马槽温泉,溪流纵横,景观特殊,尤其是秋冬季结时分沿途菅芒花开遍整个山区,形成一片雪白色的山景,景色迷人,在马槽大桥上不仅可欣赏竹子山和可以观赏马槽溪谷风光和溴到阵阵的硫磺味。

马桥大桥上游曾于1986年发生土石流及山崩,在旧马槽桥附近造成不小的灾害,现在新建的马槽大桥上方还可见明显山崩崖及落石堆满谷地,温泉活动极为激烈,崖壁有明显的层状火山碎屑岩露出。由于此次的自然灾害,使得政府将旧的马槽桥拆除,改建诚新式的钢筋水泥大桥,不仅更坚固也更加安全。新式的马槽大桥在1993年正式通车,桥身为拱形的设计,并且在桥下设置投射灯将马槽夜色点缀得五彩缤纷,加上附近独有的温泉地形,使得马槽大桥成为台北另一处吸引人的景观胜地。

由于马槽地区地质极不稳定,在1999年,被阳明山国家公园与台北市政府以安全考虑将土地收回。沿途虽减少了许多餐厅和温泉业者,但也提供了最天然的自然地形和特殊景观,让民众又多了一个可以赏夜景的好地方!新建的马槽大桥景观壮阔,每到夜晚,整座桥身受到照明,更显得金碧辉煌,不妨利用傍晚时间来此地洗温泉,来此泡个热呼呼的温泉澡,顺便参观一下夜景吧。

台北台北大桥

这是第一代的木造台北桥。当河道有船只通行时,右边亮光处闸板可升降。

台北大桥,

为省道上历史最悠久的一座桥,其前身原为一木铁混合建筑的桥梁,为火车行经路线,于光绪十五年(公元一八八九年)兴建完成。桥上靠近台北端处,原为一铁悬桥,每日悬放,供往来淡水河上的船只通行。光绪廿三年(明治卅年,公元一八九七年)此桥遭洪水冲毁,其后日人曾加以修复,仍不敌洪水被冲毁。民国十年(大正十年,公元一九二一年)日人将原桥重建为铁桥,于民国十四年(大正十四年,公元一九二五年)竣工,名为「台北桥」,并成为当时台北八景之一的「铁桥夕照」。当时桥面之宽度仅十三.四公尺,桥梁载重为日本旧规范载重标准八公吨。民国四十九年,于旧桥钢架锈蚀甚剧及无法适应日益增长的交通量,乃倡议改建。民国80年10月因桥过于老旧,且为配合淡水河泄洪功能,提高原桥位而予以改建,民国85年10月完工,即今日所见的台北大桥。

台北百龄桥 

连接士林区与中正区的百龄桥,是台北北区进城的主要桥梁,也是士林连接芦洲、三重与社子的必经之路。

台北承德桥

台北城林桥

台北柑园桥

台北乌来上龟山观光大桥

台北太湖公园锦带桥

高雄市三合桥

高雄市爱河之心桥 

位于捷运凹子底站附近的爱河之心,结合水陆观光、滞洪池与生态整治,属于中上游部分。爱河之心由东湖与西湖构成,中间的连贯桥从空中俯瞰很像一个心形。同时也是自行车道。

基隆市金鸡桥

高雄市金狮桥

位于金狮湖风景区

台中市乌日大桥 

一道虹彩划开夜色,像流星般的车子不断飞逝而过,站在乌日斜张桥上吹著晚风,欣赏灯火在城市里闪烁,宁静与速度的美在此处和谐交会,欣赏这美感,是一种享受。

位於乌日的「斜张桥」是全台湾第一座抛物线形钢拱桥塔,红色拱形外观加上放射状的黄色吊索,造型抢眼。夜晚点灯后在光晕烘托下极美,桥长179公尺、高60公尺,桥面40公尺宽的平面道路,二面为44根钢绳斜张吊索,采放射状建制。

乌日斜张桥面横跨旱溪,为台中县市及南投地区民众进出高铁乌日车站的交通大门,改善了乌日乡、大里市以及雾峰乡对外交通,同时让台中市、南投县市、彰化地区民众能便捷进出「高铁台中乌日站区」。结合高铁后,将成为串连中部交通运输的新动线。乌日斜张桥在乡民投票下正式命名为「乌日大桥」,成为乌日乡的新地标。

台湾各地都有斜张桥,斜张桥源於吊索桥,有数千年发展历史,近代斜张桥设计理念则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斜张桥下方没有许多桥墩支撑,而是藉上方钢缆的张力,把所有拉力集中在中间的塔桥,因为钢缆多为斜的方向拉持,所以得名斜张桥。

台中市长庚桥 

长庚桥是石冈乡、丰原市通往东势镇、卓兰镇的主要桥梁,在921地震发生之后,两个跨距的桥面断落、一个桥墩断裂,高低落差达两公尺,部分桥柱也受损,国军紧急抢搭便桥,从焊接钢骨,堆土做石笼,皆十分卖力、快速,并且于10月初完成架设抢修通车,然而在埤丰大桥建好之后,长庚桥立即的拆除,准备要重建,但在拆除的过程中,因采爆破炸毁旧桥,造成民宅龟裂,施工被迫中断,最后用敲打的才顺利拆除完毕,原本计划在拆除后的一年内重建完成,但因为考虑到地震后大甲溪河床升高五公尺,桥面需要提高,否则很容易就会被洪水冲毁 ,于是在原本预定的预算中一亿八千万元,还必须再增加五六千万元,在整个计划重新审核通过之后,长庚桥在八十九年三月七日开工,至今仍在努力重建当中,相信在过没多久,新的长庚桥就会重现在大家的面前。

台中市大甲溪桥

在台中县西北部,纵贯铁路海线大甲镇大甲至清水镇甲南间,跨越大甲溪。长 1 213 米,为台湾第二长铁路桥。1983年7月扩建,两端增建衔接引道 2 800 米。以西有平行的公路桥。

台南市临安桥

台南市盐水区盐水镇盐水桥

台南市盐水区盐水镇兴隆桥

嘉义市行嘉吊桥

行嘉吊桥位于八掌溪军辉桥下游约三○○公尺的“行嘉吊桥”,全长297公尺、高33.2公尺、宽1.65公尺,工程经费约二千多万元,是一座双跨三墩的吊桥,吊桥上铺设钢梁,以支撑步道木板;为考虑风吹桥身晃动时行人走路的安全,更贴心设计兼具现代化美感与古典融合的钢架底座木造扶手,并设置夜间灯光设备。完工后,不但让两岸学生及民众方便通学往来、更将成为都市蓝带最美丽的观光新地标,提供嘉义民众另一处休憩场所。八掌溪河道蜿蜓,区域内生态丰富,景观一绝,为带动该地区观光游憩活动,市政府争取城镇地貌经费3,300万元,同时兴建八掌溪北侧自行车道,只要沿着长达3.1公里、种植台湾栾树的自行车道,散步至吊桥桥台,上阶梯之后,即可观赏吊桥及八掌溪的湖光水色,每当夜幕低垂时,吊桥上的霓虹灯如挂上闪闪发光的夜明珠项链,令人无限遐想。

“行嘉吊桥”的落成象征了城市南区生态休闲空间,已逐渐成形。吊桥衔接北岸自行车道,串连南侧兴仁段的河滨运动公园、亲水公园;兴村段河堤生态步道、兴村生态花园,及慈玄宫的宗教木雕艺术。由于吊桥附近还有许多私有上地,且牵涉河川局管辖,未来除积极办理军辉桥老旧栏杆及路灯照明改善外,将持续与河川局取得共识,以完善附近的公共设施及景观。

嘉义市行军辉桥

新北市新庄市新月桥

超长的桥梁加上独特的装置艺术,使这里迅速成为新北市民的夜晚新去处。新月桥横跨板桥新庄两区,而大汉溪在夜间更有光雕设计。走到另一端,还能造访435艺文特区及新庄老街,假日也可前往来趟美食之旅。

新北市星光桥 

新北市汐止—星光桥 星光桥是结合自行车与人行道的景观桥,远方看就像一个大大的麦克风,等着民众前往高歌一曲。星光桥跨越了基隆河,加上汐止的社区文化,也成了汐止区的新地标,现在周末假日常见民众前往路跑或骑乘自行车。

桃园县巴陵大桥 

横跨大汉溪的巴陵大桥,在青山绿野间非常抢眼,跨径达185公尺,为大汉溪流域跨径最大的桥梁。1994年7月30日通车。

巴陵大桥位於北横公路49公里处,原巴陵桥旁,甫於民国94年7月底竣工通车,为外观抢眼的粉红色拱桥。巴陵大桥宽15公尺,桥墩跨距达198公尺,是目前全台最长跨距之钢造拱桥,宏伟壮观,桥面并设有人行道,可让游客恣意漫步,欣赏大汉溪奔流,以及周遭葱郁山色。 

桃园县巴陵吊桥

巴陵吊桥位于北横公路上苏乐与巴陵之间,其桥头和桥尾各以一座隧道相连接,冬天时在此还可欣赏到对岸一片的枫红,风光如诗如画的美,被取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美名“丹枫谷”。 

桃园县罗浮桥

位于复兴桥旁,由于复兴桥交通流量过大,为疏解而在东南上方另建新桥,即罗浮桥,为半圆状拱桥,其朱红彩妆,与复兴桥的紫罗兰色涂装互相辉应,呈现一幅鲜亮生动,具有层次美的画面。

罗浮桥是为东南亚跨径为最大的螺栓接合上承钢拱桥梁的设计,位于在复兴乡罗浮村石门水库上游,全长约有两百三十公尺,宽大约十点八公尺,桥面各留到一百二十公分的人行道,以便利民众在桥上观赏着大汉溪的风光。 

桃园县复兴吊桥 

大峡谷在复兴吊桥下,大汉溪沿巴陵、罗浮下流,在此切断北横公路,朱红复兴吊桥,联络两边交通。形成峡谷地势,两岸峰峰相连、群山屏障、西侧陡岩峭壁,水流湍急;东西为平坦石岸,梯田改设营区,面积辽阔,适合大规模营宿。

罗浮位复兴山区内,是北横公路和罗马公路交会点,是北横西段第二大村落,居民多属泰雅族,村庄有杂货店,居民都务农,梯田位公路两边,碧绿大阶梯一畴高于一畴远山山岚朦朦好像罩薄纱,风光无限。

交通指南 从桃园大溪开往巴陵至复兴桥下车。

自行开车前往:自大溪循北横公路南下,经复兴、云霞坪即可抵达复兴吊桥。

远处为桃园县罗浮桥,近者为桃园县复兴吊桥。

桃园县大汉大桥 

大汉桥的壮观,要亲临眼见才能体会!它在北横公路上的四座大桥中客说是最为雄伟的:远观桥身,弧形的拱桥连接于两岸陡直的崖壁中,桥下的溪谷深达百米,气势十分逼人!唯地势险要,停留的地方有限,须小心谨要!

桃园县中正桥

桃园县大溪镇崁津大桥

崁津大桥位于桃园县大溪镇内,横跨大汉溪两岸,总长776公尺。主桥长270公尺,宽25公尺;两端引桥各为305公尺、201公尺,宽21公尺。为台湾国内首座三跨连续系索钢拱桥,双向各设置二线车道及人行道。省道台4线亦沿着崁津大桥两端延伸。

大溪镇位于北台湾多处重要观光游憩区(如北部横贯公路、慈湖、石门水库)门户,为台3线、台4线、台7线之交会点。在崁津大桥完工以前,原通往镇内之「武岭桥」每逢假日车辆壅塞,造成大溪镇当地居民及游客饱受塞车之苦,因此公路总局采纳地方人士建议,辟建台4线大溪外环道及崁津大桥连络大汉溪北岸,以纾解前往北横、石门水库之过境车流,以提高该地观光质量。

崁津大桥由荣工处承包,1990年4月开工,2002年8月17日完工,并于该年10月19日正式开放通车。

桃园县大溪镇大溪桥

  当大汉溪流经大溪镇时,将大溪镇分成南北两岸,因为河岸宽阔,两岸的来往必须借助桥梁,在水泥及钢构还不是很普遍的时代,吊桥是可以解决这一个问题的方法之一,但是因为依赖钢索来支撑整个桥面,同时钢索有拉力但没有支撑力,所以摇摆的现象在所难免,只是大小之别而已。

这一条吊桥是最先的两岸来往交通空道,是由在河床中的两支大桥墩及支柱为主要支称结构及粗细不一的钢索所组成,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交通量的增加,载具的大型化,已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钢筋水泥桥起而代之,双线不足再加一座而成为今日的四线。吊桥也就渐渐失去了交通要道的功能。

但在镇公所的努力规划下,将已老化、结构单调的老桥,带入新的巴洛克式建筑元素,在桥的南北两端各增设一个三个圆拱门式的桥门,在桥面的两旁普设座椅及种植花草的小型花圃,并增加夜间照明,到了傍晚时分,在非假日时段只有部分灯光被点亮,一到周末假日时段,所有灯光便逐渐被点亮,有如白昼,远观近看都很美丽。

在桥的东侧有一个大型的停车场,可以将汽车停放在停车场,再沿着走道走上南端的桥面,经过桥门进入桥上,欣赏夜间所展现出来的美景,可别忘了带着照像机。经过桥面来到北端,你有两个选择,其一直接走上之字梯到大溪公园(中正公园),其二经过大庆洞走码头石板古道到和平老街,延伸到另一个景点。

桃园县大溪镇武岭桥

桃园县龙潭乡龙潭观光吊桥

桃园县龙潭乡满月桥

新竹县锦屏大桥 

锦屏大桥锦屏大桥横跨山间,桥身两旁的矮壁上共有14座代表泰雅族的雕像,雕像和洨上的石雕画述说着泰雅族的传说故事与生活习俗,像是族人射箭的英姿、夫妻恩爱的情景、纹面的男子和女子、出草(猎人头)和猎山猪、老友相见喝小米酒(Ainomi)等的泰雅生活雕像,还有一个因思念日本兵情人成疾、死后成仙并长出翅膀的泰雅女孩石雕。过锦屏大桥往那罗方向,约步行3分钟可看到泰雅勇士雕像,这是尖石乡的标志,手持番刀、提麻袋,身边跟着一支猎犬的雕像,一身标准泰雅猎人装扮,据说是按着泰雅传说里射日英雄的模样而造的。

苗栗县新东大桥

新东大桥位于苗栗的新东街,而黄南球先生也曾在新东街住过一段时间,新东大桥位于新东街旁而取名为新东大桥,苗栗县政府为了让此地交通更便利,所以在此兴建了这座桥。

新东大桥下面本有一个村庄名叫做“河坝庄”,河坝是客语的河流,小河的意思。河坝庄位于尖山第12邻新东大桥东侧,是锡隘古道进出苗栗市一定会经过的地点之一,有十多户人家在这里开店或者居住,形成一个小村庄,因毗邻后龙溪而得名,此村庄现已被开发成为道路,目前没有任何住家了。 

苗栗县新港大桥 

94年1月初动工,耗资5亿6千万兴建的后龙新港大桥,2008年9月17日上午举办隆重热闹的通车典礼。新桥通车不但加速高铁通车时程,县府更计划将苗栗站区打造成为数字经贸园区。

而5条的苗栗站区联外系统道路,只剩后龙都市计划联络道路,将在明年4、5月完工。新港大桥可从后龙126线衔接至台六线苗栗市外环道,对地方交通更为便利。

总长466公尺的新港大桥,主桥采县索桥,在桥塔的设计上更是别出心裁,红色的造型代表“高铁列车往前奔驰”的动感意象,象征“展开双臂的迎宾大门”,而苗栗高铁站的启动,令乡亲期盼不已。 

苗栗县龙腾断桥

天王桥距宁安桥约50公尺,桥下有一座不动明王庙,庙旁有一涓细瀑布流入立雾溪。不动明王庙的来源众说纷纭,有的说日据时代便存在,有的说山胞害怕地震,故供奉不动明王镇山,也有的说是中横开建时,天王桥一直无法完工,不动明王托梦将庙诮b桥下,天王桥才建造完成。

龙腾断桥是俗称的糯米桥,又称为鱼藤坪断桥,位于苗栗县三义乡龙腾村。山线铁路泰安到胜兴之间,桥长约两百公尺,跨越鱼藤坪溪。 

龙腾断桥完工于明治40年,桥身用红砖块搭建而成的拱形建筑,桥面距地面有50公尺,是山线铁路中最高的桥梁,在当时还被称为是台湾铁路中的艺术极品,令人遗憾的是在1935年,因关刀山大地震而断毁,现在只剩北部6座及南端的4座桥墩供游客凭吊了。

虽然如此,我们还是可从残存的龙腾断桥桥墩中感受到当时冒着烟,鸣着笛的火车呼啸而过的壮丽景象.鱼藤坪断桥的擎天残柱,目前处力在新铁路及铁桥的东侧,伴着荒烟漫草,与偶而呼啸奔驰而过的现代化火车,形成强烈的时空对比。

过龙腾断桥至鲤鱼潭铁桥间由第三、四、五、六号隧道连续组合的隧道群因长度不长,中间透光,忽明忽暗的摄影作品,感觉犹如置身于时光隧道的光影中。 龙腾断桥的山线路段在正式走入历史后,铁路局保存了当时的铁道,车站和隧道至今,为的就是要让民众见证这段光荣的历史。 

交通资讯 自行开车: 三义交流道下中山高,接13号省道往三义方向前进,右转入苗49乡道,即可到达龙腾断桥。 搭乘大众运输: 1.苗栗火车站前撘新竹客运往三义班车,于三义站下车再转搭计程车,即可到达龙腾断桥。 2.山线综贯铁路于三义站下车,再转搭计程车,即可到达龙腾断桥。

彰化县王功跨海大桥

彰化县王功生态景观桥 

这是由AMBi Studio(廖伟立建筑事务所)设计的位于台湾彰化的王功生态景观桥项目,它靠近王功渔港,横跨Hoe-Gang河,连接港口和街区。与此同时这个桥体还充当一个观景,娱乐,生态教育的作用,同时也是当地的新地标项目。桥体采用钢铁构架和折叠式板面,形成一种智能化的身躯,好似两岸边的一个雕塑。主要结构利用钢铁拱形构架承重,石棉水泥板则用于表面覆盖。鉴于周围环境的强风及太阳照射等原因,设计除了定义雕塑般的形体外,还延展形成不同的遮挡结构,抗风挡雨,很好满足人们观景的需求。玻璃的使用也起到了遮挡的效果,地板则覆盖防霉防盐的木材,以营造出一种友好自然的氛围。同时桥体呈现出一种灰蓝色,以与周围环境融合,投射灯安置在堤坝上和桥下,以创造出动感的雕塑桥身和三维立体感。桥身上的折叠板根据人流线路进行变化,从而为人们形成座椅区,观景区,甚至是指引装置。

彰化县二水乡彰云大桥

在彰化县二水乡东南端,跨越浊水溪,与云林县林内乡相接。长 1200 米。1970年10月始建,1972年10月竣工通车。以东约0.5公里处有平行的纵贯铁路桥。

南投县松泷岩吊桥

南投县九九吊桥

南投县草屯镇双十吊桥

在往埔里,日月潭的台14线路上,经过草屯双冬路段,就可看见一座白色,长达三百多公尺的吊桥横跨在乌溪河床上,而这座美丽的吊桥, 就是双十吊桥。 双十吊桥桥身跨越乌溪,横卧青山绿水间,因位于台14线草屯镇双冬段,又称双冬吊桥,桥的弧度造形优美,仿佛是一道美丽长虹。这座吊桥是吊桥大王林枝木于民国三十八年时,独自出钱出力建造完成,共使用二百块厚达十公分的木板,三十支大条木梁铺设完成,总长三百六十公尺,是全台仅存二百多座吊桥中最长的一座。站在吊桥上,可以欣赏公路上来往的车辆,或听听潺潺水声,往上游望去,就是南投美景峰峰相连的九九峰,可谓美景天成;此外,吊桥下方还有脚踏车道,凉亭及战车公园,一旁还有一座游泳池,是个不错的旅游景点。

南投县竹山镇行正桥 

地点:南投县竹山镇桶头里

建造日期:85.03 长度:156m

特殊处:在85年3月26日,一座长约一百六十公尺、材料费高达一千七百八十万的新式水泥桥诞生了。在通车典礼上,何明德先生说了这样的感言:「有溪没有桥是件难过的事。而这座行正桥是行善团历来使用经费最多、困难度最高的桥,能在今年雨季来临前完成,令人欣慰」。而事实上,行正桥不仅度过了该年梅雨的侵袭,它更抵挡了贺伯台风、桃芝台风,甚至连921大地震也摧毁不了,比较起同跨清水溪的瑞草桥、桶头桥的中断冲毁情况,嘉邑行善团的真材实料可见一般。

嘉义县忠义桥 

八掌溪在古代是重要的水路运输线,许多的商人、居民都经常需要渡过八掌溪,最早是搭乘渡船渡河,因渡费昂贵,故由仕绅设置义渡方式。后因渡河人数大增,有时天候不佳,搭船较危险,所以架设铁线桥。1931年架设运输量更大的白鹭桥(现吴凤南路军辉桥)。民国 37年因来往人车拥挤,铁线年久易朽,铁索不堪负荷,终至折断,人车坠入溪谷,死伤颇重。同年即予重建,并建义渡护岸,且刻石立碑。此后维修或重建频繁。唯交通量日大,非铁线桥所能承担,乃于东侧新筑水泥桥(忠义桥),于是铁线桥通行者日少,铁索坏成危桥,终至封闭。

嘉义县番路乡行圆桥

地点:嘉义县番路乡触口村触口

时间:86.1 长度:142m

特殊处:这座于87年6月28日通车的行圆桥为同年2月1日仙逝之何老先生最后遗作。令人称奇的是「行圆桥」的名称早在86年11月始建之时就已决定,冥冥之中似乎预告了何老先生的功德圆满。

嘉义县竹崎乡义仁吊桥

地点:嘉义县竹崎乡义仁村

时间:89.05 长度:186m

特殊处:这是一座建于民国41年的吊桥,横跨于牛稠溪,该桥是现存嘉义地区最长的吊桥及竹崎乡湾桥、义仁、义和三村居民的主要交通要道,民国六十五年、八十四年曾分别获得清华山住持开通法师及嘉邑行善团协助发动修缮岩壁,漫步在吊桥上可以俯视桥下的壮丽景色。

嘉义县民雄乡中正桥

台东县东河桥 

横跨马武窟溪而连接成功镇与东河乡,溪流有俗称帝王石的白色石灰岩巨石散布,与碧绿的溪水相映成趣。东河桥横跨其上,其后方另有一座造型优美的旧东河老桥,因应地形设计成一半是拱型结构,另一半则是支架式的桥墩,巧妙地保留了溪中巨石景观。特殊的造型与远山近海及溪流的巨石相辉映。东河桥北端设有凉亭、停车场、公厕等设施。附近的泰源隧道、登仙峡谷亦值得一游。

台东县金仑温泉大桥

台东县金仑艳红吊桥

台东县成功镇三仙台跨海大桥

在台东县成功镇北部海滨。连接本岛与外海离岛三仙台的人行步桥。长320米,宽2.5米。1985年10月兴建。为箱形断面钢拱桥,8孔,每孔跨径48米。

花莲县长虹桥

位于11号省道68K处,长120公尺,为台湾第一座预力无桥墩悬壁延伸混凝土桥。站在桥上远望,奚卜兰岛横卧在秀姑峦溪河口。由于溪水阻绝,岛上保有完整荆棘林植物相,桥下则是秀姑峦溪泛舟的终点。

长虹桥它跨越秀姑峦溪,连接东部两大县。长虹桥有两座,一座是旧的白色单拱长虹桥,另一座新长虹桥是红色铁桥,上方为拱型状的大桥,游人可以站在白色旧桥上往秀姑峦溪出海口远眺新桥。新铁桥如同一道彩虹,跨越秀姑峦溪,中间完全没有支架,长虹桥之名,由此而来。旧长虹桥建成于民国58年,长120公尺,是台湾第一座悬臂式单拱预力混凝土桥。位在秀姑峦溪的河口,在长虹桥下,还能见到溪谷两岸有许多白色帝王石,此种岩石本是石灰岩,因洁白如玉,又被称“秀姑漱玉”。长虹桥旁有个大港口村,是东海岸阿美族的重要部落,过去吸引不少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来此长驻,研究阿美族风土民俗。 一道长虹跨越山壁绿波之上,气势非常雄伟。 

花莲县青华桥

花莲县曙光桥

花莲县花莲大桥

花莲县尚志桥

花莲县长春桥

花莲县宁安桥

由长春祠继续前行,约2公里,可看到跨越于青山绿水中的宁安桥。宁安桥长达82公尺,当时是本省最长的单孔桥,朱红的桥身,在一片绿意中显得特别醒目

花莲县中横慈母桥

慈母桥隶属太鲁阁国家公园的『绿水游憩区』,位于天祥以东三公里处,也是立雾溪与荖西溪的交会处,故又称此地为「合流」。利用花莲的特产大理石材所建成在桥的东侧另有先总统蒋公为纪念慈母王太夫人而建的『慈母亭』。慈母桥以其巨狮坐镇之传统中国风设计,成为中横公路众多桥梁中相当引人注目者。其名称由来是据说曾有位少年在此被洪水冲走后,其母却仍每日在此望儿早归,深受感动之后人于是将此桥命名为『慈母桥』。

花莲县太鲁阁大桥

花莲县观景桥

澎湖县跨海大桥

在澎湖第二大岛白沙岛与渔翁岛之间,有一座宏伟的大桥,桥头耸立着白色半弧形拱门,上面竖着“澎湖跨海大桥”六个大字。这是远东第一深海大桥,总长5541米,其中桥梁长2160米,海上路堤长320米,路上引桥3061米,计桥墩74座,桥孔68个,桥面并非笔直,而是依海床地形弯曲或升降;桥上是单行道,每隔100米有一处会车道;桥体均以钢筋水泥结构建造,从西元1965年4月动工,1970年12月竣工,历时近6年建成通车。远望这座大桥,犹如一道长虹,凌空飞越,把澎湖本岛和白沙岛、渔翁岛的古迹和秀丽景致连为一体,大桥本身也成了一个新的景点。若于风和日丽伫立桥上,看海阔天空,沙鸥翔集,听浪音涛声,心旷神怡。若恰逢风狂潮急,走在桥上,回顾皆是惊涛骇浪,似乎怒潮将把大桥席卷而去,不免产生惊心动魄之感。

澎湖跨海大桥,1984年开工建设,1996年竣工,全长2494米,连接白沙乡与西屿乡 。

交通:自马公市公车总站搭往通梁、外安的公车,于桥头站下车则可抵跨海大桥。


天气数据来源 中国天气
山川琉璃吊桥一周天气预报
1月30日(今天)
1月31日(周三)
2月1日(周四)
2月2日(周五)
2月3日(周六)
16℃/29℃
白天:
夜间:晴
西北风 微风
17℃/29℃
白天:晴
夜间:晴
西北风 微风
17℃/30℃
白天:晴
夜间:晴
西北风 微风
17℃/30℃
白天:晴
夜间:晴
西北风 微风
18℃/30℃
白天:
夜间:晴
西北风 微风
今日生活指数
山川琉璃吊桥周边景点今日天气预报
');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push(
{ id: "u3549163", container: s }
);
})();
网站地图热门推荐
国内天气
国内景点
国外天气
国外景点
');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push(
{ id: "u3549159", container: s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港珠澳大桥可以上桥参观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