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教下,为啥要做品/牌营/销?真的有作用吗?

《良久团购团品赏析》
正所谓无商不奸,商家通过卖商品来来获得利益,这个无可厚非的,但是以传销的方式洗脑来骗各种家庭主妇,以副业为借口,来给他们充当冤大头的销售员,这个就有一点让人气愤。最可悲的是这些被利用的人还蒙在鼓里。下面我们以良久团品为例分析良久团购是如何玩弄大众的。了解的人应该知道良品团购的产品是在微信小程序良久素材里面可以看得到的。在比较他的团品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普及一下1688。可以自行安装1688去上面去了解。因为良久很多商品他说是定制,其实在拼多多淘宝平台可能找不到这些商品。不完全一样的商品,就是目的是不让人之间比价。但都是一些没有牌子或者是小牌子的东西。商品1:黑芝麻丸 1688支持包装的定制及一件代发,126克价格是4块9毛5一盒。良久团购69元4瓶,每瓶100克,单瓶价格为17.25元。 商品2:油画系列晴雨伞 1688价格为17块钱一把,良久团购价格为45块钱一把。商品3:唇膏,良品价格为79两支。1688价格为3块钱一只。真的是很懒,只拿这三款产品做一个比较。“自用省钱,分享赚钱”这是他们的口号,自用真的省钱吗?通过以上都知道,虽然你作为团长拿货的价可以便宜几块钱,但是真的省钱吗?人家吃肉给你喝一口汤而已,而且通过团长的微信转账,根本就找不到主体,所谓的私域流量售后都是自己负责,好不容易赚了几块钱,有一单有问题,有一单出现问题可能就要赔进去。如果涉及到食品,酒类涉及到食品安全,假酒造成的后果可能会更严重。他们真正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带你赚钱真正的目的就是让你成为冤大头的消费者。传销模式必须拉下线。不拉下线就你朋友圈的那几个人,你能卖掉多少东西?而且你朋友圈的人是在流逝的。最后把亲戚朋友都得罪了个遍。这些商品你去1688上一件代卖,起码要赚到好几倍的价格。居然为了每单赚那几块钱给他们充当勤劳的小蜜蜂?设计这个玩法的人真是厉害。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才会相信他们能够带你月入几万几十万年入上千的这个梦想?不要说良久,已经存在5年了,如果有问题咱就倒闭了这样的话,如果没有,你们这些勤劳的小蜜蜂早就倒闭了,而且你们已经被人家洗脑了,最后做什么都是由他们操纵,呵呵呵,未完待续。
销售体量超过1亿元后,国产功效护肤品牌言之有物继续向3-5亿元的目标迈进。这个脱胎于微信公众号“言安堂”的护肤品牌,通过与用户建立深度联系,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用户共创之路。2016年,一群护肤品研发工程师推出了公众号“言安堂”,主要进行护肤、彩妆等专业知识的科普。作为“言安堂”创始人之一,赵国庆曾在联合利华担任研发工程师。从一个闷头在实验室里做研究的“技术宅”走到台前,他将自己的创业之路形容为“乱拳打死老师傅、不按套路出牌。” 言之有物创始人赵国庆 图源:企业公众号创立之初,包括赵国庆在内的初始团队只有5个人,如何把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用通俗的方式传递给用户,这个尺度赵国庆和团队摸索良久。与此同时,“言安堂”的变现也迟迟难以实现。看着账面上的资金一天天减少,赵国庆和团队转而摸索其他的盈利门路,他们的第一桶金来自海淘。赵国庆透露,当时团队通过开淘宝店、微店做海淘业务,以卖货的营收反哺公众号运营。如此2年后,“言安堂”公众号终于迎来了变现。2019年,“言安堂”全网粉丝超过百万,通过一对一咨询、答疑,其在微信端积累超过500个社群,内含10万+的活跃用户。赵国庆认为,此时推出自有品牌的时机已然成熟。同年,定位“敏感肌功效护肤”的言之有物问世,社群中积累的粉丝是言之有物首款产品的意见提出者,也是首批用户。以用户共创模式产出的首款5000盒面膜产品,一经上架快速售空。不过,在赵国庆看来,要做成一个品牌,仅在私域远远不够,而走向公域的过程中,要先解决好“为谁开发产品,如何开发产品,如何销售产品”的问题,只有三者一致,才能做好一个品牌。2020年12月和2021年7月,言之有物分别拿下2轮融资。通过在研发和营销端持续发力,目前品牌GMV已实现破亿。赵国庆表示,言之有物模式已经跑通,2024年,其计划进行新一轮融资,以言之有物的成功模式推出更多新的品牌。在第九届GDMS全球数字营销峰会上,针对言之有物从0到1的过程,以及国货美妆如何在研发和营销层面出圈等问题,时代财经与言之有物创始人赵国庆聊了聊。以下为时代财经对言之有物创始人赵国庆的采访实录:和用户共创品牌时代财经:您个人有十余年的美妆从业经验,也曾经做过OTC,是什么契机让您开始做言安堂公众号?私域流量达到什么规模时,您认为可以推出品牌了? 赵国庆:2014年我辞掉研发工作去复旦大学攻读MBA时,正好赶上微信发展起来,当时毕业论文题目就选了“微信口碑营销”。借着这个契机,我们几个研发工程师就想着利用自媒体给大家讲讲化妆品背后的成分故事。推出言之有物之前,我们已经做了4年左右的公众号,积累超过百万粉丝,在花了一年多时间与公众号粉丝做更近距离地沟通,建立社群、提供一对一咨询后,社群规模扩大到十几万人,我们觉得终于成功建立起一个和用户沟通的渠道了,推出品牌的时机也成熟了。时代财经:言之有物如何通过社群聚拢消费者?首款用户共创产品是怎样推出的?赵国庆:我们建立了一套从消费者调研到产品开发,再到工厂小规模生产,最后回到社群“言安堂”推广的模式。其中,在调研阶段,我们建立了培训和考试系统,让粉丝学习、考试。六个月考六次,每考一次解锁一个福利,10万粉丝中有5000人通过了考试,这5000人也成为了我们的KOC,与我们一起开发产品。推出首款产品之前,我们做了一个上万人的调研,得到的用户反馈中,最普遍的两个需求是“保湿”“舒缓”。研发工程师跟对面膜有极大抱怨的粉丝拉群面对面沟通后,我们终于走出一条路:做完面膜以后涂一层油,能够形成非常好的油膜锁水。面膜首批做了5000盒,上架后迅速售空,我们也将这个模式用于更多的产品开发。时代财经:言之有物以用户共创的模式起步,现在很多博主、品牌在打造产品时也采用这个模式,您怎么看待这种趋势?赵国庆:第一,当下用户需求越来越多且更加细分,美妆行业都需要更好了解用户,作为自媒体,离粉丝更近,也能更好调动粉丝共创、把握用户需求。第二,从整个行业来讲,目前中国护肤品的研发制造能力发展非常充分,也为自媒体推出品牌提供便利条件。而从自媒体本身来讲,各个平台流量见顶后也需要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切入自有品牌是自媒体向第二阶段迈进的不错选择,所以才会有这么多新品牌出现。用户需求越细分,越会有新锐品牌出来的机会。原料开发只有“0”和“1”时代财经:从言安堂和言之有物的用户画像来看,现在成分党用户多吗?赵国庆:非常多。我们2016年出来做公众号的时候,成分党还非常小众,经过5-6年发展,现在整个行业都在讲成分,很多消费者都成为了成分党。时代财经:言之有物作为一个功效护肤品牌,在研发上的优势是什么?投入的研发成本大概有多少?赵国庆:很多新锐品牌是先做品牌再补研发,言之有物是先有研发再做品牌。我们的天使投资人是雅诗兰黛出来的老工程师,他们团队从2007年开始给40-50个品牌做过研发和ODM,同时也在不断钻研行业新技术,因此我们做品牌之前已经有了很多基础积累。言之有物有两个研发实验室,也有很多合作机构,这样能够充分保证技术;言安堂的百万粉丝、10多万人的社群又弥补了怎么抓住用户核心诉求的板块,能够持续保持对行业的灵敏度,这样才形成我们整体研发布局。目前,行业研发成本普遍在营业收入的3%左右,我们更高一些,因为我们的研发团队无论是在配方的开发上,还是原材料的投入上远远高于行业水平。时代财经:国内做功效护肤的品牌越来越多,言之有物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如何与大牌美妆争夺市场?赵国庆:在原料端中国企业其实很难,因为原料的开发只有“0”和“1”,没有“0到1”。我们在研发端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大牌同款成分的微创新,例如在烟酰胺、神经酰胺等成分上创新;第二个阶段,用户开始慢慢接受国货和国产原料,我们也开始做活性物的国产化,通过投资国内的医药企业——山东君泰药业,用科技手段将成分的生产成本降低;第三个阶段是做中国原创成分,中国有非常好的植物研究基础和中草药积累,我们投资了菏泽亿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生物发酵技术进行植物提取,将现代工艺和古方结合,做出中国特色成分。目前该成分已经完成备案和研发测试,并开始投产,预计明年上市。时代财经:原材料很贵,研发也需要较高的成本,言之有物后续有没有融资计划?赵国庆:我们计划明年开始启动第二轮融资,现在已经在接触投资人。虽然行业目前比较低迷,但是对于投资方而言,经历危机之后仍有内生增长动力的企业是有投资潜力的。孵化言之有物品牌后,我们发现可以在上游投资更多原料企业,并帮助它们实现产业化,接下来我们会复制“言安堂-言之有物”模式,进入到洗护、口腔等领域,用成功的逻辑、好的成分和技术孵化更多新的品牌。中国会有自己的“欧莱雅”时代财经:9月的花西子事件将营销费用侵吞美妆品牌利润的矛盾再次暴露,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赵国庆:从品牌角度考虑,一个商业模式或体系有不同的成本分摊,即使是欧莱雅这样的成熟品牌,每年的营销费用也在20%-30%。新锐的国货品牌发展需要时间,各项费用的减弱也需要一个动态的过程。时代财经:言之有物在品牌推广的过程中克服了哪些困难?怎么控制成本?赵国庆:当我们走向公域、走向KOL的时候,觉得费用很高。但我们发现,和KOL聊合作的时候,他们缺内容、缺知识体系,所以我们专家整理出来50多个美妆知识图谱,每个知识图谱下面具有相关的知识给到KOL,以压低成本。我们的测评也从原来只有“言安堂”成分党的用户测评,慢慢扩展到小红书、抖音、快手博主帮我们一起测评。同样的,言之有物走向分销渠道时,会提前去了解店铺,发现很多淘宝店铺在网红主播的打压下步履维艰,我们就把言之有物建立社群的这套体系教给很多淘宝的店主,告诉他们怎么做一对一咨询、怎么用非常科学的方式给用户推荐产品。靠这种方式,我们又迈入了四五十家淘宝店。到此,我们终于走出了“0到1”。时代财经:言之有物直播中有让技术人员出镜,这对销售的提振大吗?赵国庆:我们从2022年开始让技术人员去网红直播间做助播,发现效果特别好,有技术助播的时候,每一场销售额大概有30%-50%的增长。对于用户来说,技术人员出现在直播间,可以当场解决掉很多问题,把对方的困惑说清楚,而不是叫卖式逻辑和简单讲价格,会让对方真正觉得你的团队值得信任。时代财经:当下功效护肤赛道竞争很大,您觉得什么样的企业可以真正活下来?赵国庆:功效护肤的用户群体在不断壮大,她们对品牌有更高要求,很难被过去讲故事的营销迷惑。作为一个企业,必须要有非常深的技术功底、科技功底,才能迎合诉求,过去那一波在流量红利上,找个工厂、站个风口就能做大的机会没有了,扎扎实实做技术,在成本上做优化、在技术端做新技术、新突破的企业会胜出。时代财经:当下整个行业遇冷,您觉得国货美妆未来的机遇在哪里?赵国庆:从世界范围内看,一个品牌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走向集团化。国货美妆正处在变革以及形成大美妆集团的阶段,很多新锐品牌占有用户群体之后,如果不能集团化,发展就会到达一个瓶颈,要么资金瓶颈,要么技术瓶颈。这个时候就需要更大的美妆集团赋能这些品牌,所以国货美妆接下来会进入品牌整合大时代,会有更多重组、并购,一步步形成中国的“欧莱雅”。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点warfalcon→主页右上角→设为星标,干货不错过今天分享的书籍是《反套路》,非常适合经常被套路和洗脑的人阅读。大脑很容易陷入察觉不到的偏见、混乱和误区,然后被他人影响和洗脑。有些观点很趣,但说的不够深入。2019年第53本书今天你要记住这一条:遇到限时抢购的时候,明明自己并没有需求,却觉得不买就对不起自己。想起来前几天在一个群里,有人计算618天这天怎么买更合算,如何凑单。但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到 618这天需要买什么,感觉什么都不缺。1.别着急,先缓缓只要我们放慢速度,认真思考该怎么做,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当然了,某些情况下我们没时间“先缓缓”,只能靠直觉做出反应。但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有充足的时间做决定、下结论。2.既有观念如何影响当下的想法没有哪个人的认知不受既有观念影响。问题在于,我们意识到这一点了吗?童年印记是既有观念的主要来源,而且大多根深蒂固。但只要每次遇到类似的情况,都迫使自己意识到它的影响,就能渐渐对整个不可靠的思维体系发起冲击。认知心理学研究一次又一次证明,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改变,要比一下子彻底改变有效得多。向固有的思维模式发起挑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需要持之以恒。3.提防“易得性偏差”大脑喜欢根据最容易获得和理解的信息做判断。例如,人们通常会高估犯罪率。同样的道理,如果你只接触某一类观点,就会忽略其他观点。容易接触到的这个观点(比如政治观点)会使你产生认知偏差,认为只有它是正确的。这叫作易得性偏差(availability bias)。如果你收听的广播电台都持同一立场,就不难推测你对其他观点会有什么反应。仅仅是意识到这一点,就足以让我们的思维方式发起挑战。实际上现在各种APP的各种算法会让这种“易得性偏差”不断扩大,比如网易云音乐、今日头条、抖音、知乎等APP都会根据你的喜好来推送更适合你口味的信息。4.理解思维框架可能在你小时候,父母亲戚都说你是家里“头脑灵活的那个”,你哥哥是“擅长运动的那个”。你没有意识到,多年来这种“标签”塑造了你的自我认知。换句话说,你接受了家人给你扣上的“不擅长运动”的帽子。从别的角度审视自己,反而会让你觉得不舒服。事实上,你甚至会焦虑不安,感觉很不自在。要打破如此根深蒂固的思维框架是很难的——关键的一步是意识到框架的存在。我们每天都会受到不可靠框架的影响,像是展示数据、安排论据的方式。培养打破框架的技巧,既能让我们看到其他阐释方法,也能让我们不再受到蒙骗。5.请别人帮你信守诺言你向亲朋好友公开做出承诺,请他们督促你实现目标。如果他们的看法对你很重要,你就会充满动力。对大多数人来说,请自己在乎的人监督自己信守诺言,有助于获得更好的效果。6.短期回报与长远利益大脑喜欢关注眼前的利益。既然如此,不妨想一想完成哪些短期目标有助于实现长远目标。例如,如果你打算在半年内减掉30斤(到时候正好能穿上泳装),设置什么样的短期目标才能实现这个愿望?也许你可以把目标设成“每个星期减2斤,就好好犒劳自己一番”。这也适用于实现其他目标,比如戒烟或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把整体目标分解成一小块一小块,我们可以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实现目标,免得被大目标吓趴下。7.制定可量化的具体目标制定的目标最好明确具体。显然,减轻体重就是个清晰可见、能够量化的目标。戒烟的好处也许不能马上看出来,但如果你记录下整个戒烟过程,把戒烟前和戒烟几个月后的感觉做个对比,目标就显得具体多了。这个小窍门叫作“反馈分析”(feedback analysis)。记录自己的表现(比如身体或精神方面的变化,或是节省了多少钱),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后回过头来看看记录,目标的价值就会清晰展现出来。这个窍门用途很广,只要你能忠实记录前后变化,同时尽可能摒弃偏见就行。8.狩猎过程比捕获猎物更诱人大脑有个令人沮丧的坏习惯:渴望得到奖励,可一旦获得,就会感到失落。这会让我们陷入“渴望—获得—后悔”的怪圈。关键在于,要意识到自己陷进去了。假如你在网上竞拍某件东西,发现价格已远远超出物品的实际价值或你的心理价位,你仍在不停抬价,那就要努力让自己意识到这么做有害无益。在这种情况下,付诸行动才是最有必要的——马上停下,转身离开。如果形势急迫,不妨撒腿就跑。9.全面思考未来,避免“自利偏差”大脑不擅长想象未来场景,因此很难做出有长远影响的决定。我们会重构过去的经历,以此模拟未来,而这种重构往往并不准确。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构想未来的时候,最好尽可能考虑好坏两方面。与此同时,警惕心理学家所说的“自利偏差”(self-serving bias)。它会导致我们相信,成功完全源于自己的努力,失败全是外界因素导致的。我们都不愿意预想失败是自己的错,但这么做能避免单向思维。虽然在规划未来的时候,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取得成功,但也应该意识到,失败也是有可能出现的。10.特殊性策略毫无疑问,通过练习变得“更快”是有好处的,但不一定在所有情况下都有好处。在田径比赛和橄榄球比赛中,“更快”的意义就不一样。在橄榄球比赛中,“更快”意味着在跑动中进行高效的抢断,或者避免被别人抢断。对田径选手来说,这些技巧则毫无意义。练习的目的就是从一般性技巧中汲取精华,结合特殊条件下的特殊运 0 用。如果练习过于针对性,大脑面对新情况时就会疲惫不堪,导致无法学以致用。11.有始有终这个建议利用了大脑对我们有利的一个倾向。在大脑看来,不完整就意味着不稳定。“开口的圆”实验就展示了这一点。在纸上画一个圆,但留下一个小缺口,使圆无法完全闭合。然后,盯着它看几分钟,瞧瞧会发生什么事——大脑会很想把圆补全。对有些人来说,这种渴望实在是太强烈了,最后他们会忍不住提笔补全。同样的道理可以用于战胜拖延症。诀窍很简单:不管你眼前的任务是什么,现在就迈出第一步——随便从哪里开始都行。心理学家称之为“蔡加尼克效应”(Zeigarnik effect),因为首次记录这个效应的是俄国心理学家蔡加尼克。他发现,当某人面对令人畏惧的任务,拖拖拉拉不愿去做的时候,随便从哪里迈出第一步,都能带来完成目标的动力。开始做任务(哪怕是从最简单的地方做起)就相当于开始画圆。随着你一点一滴付出努力,那个圆会越来越完整。不过,“蔡加尼克效应”生效的前提是:你对完成目标确实感兴趣。12.不要自我告知,要扪心自问自我激励其实并不容易做到,但有些小窍门能让它变得轻松又有效。心理学研究显示,询问自己能否实现某个目标,要比告诉自己一定能做到更有效。13.养成有益健康的习惯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养成一个习惯平均需要66天。但想养成一个有益健康的习惯,至少需要80天。习惯越复杂,要花的时间就越多。例如,对大多数人来说,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要比改变饮食习惯(这本来就要花很长时间)多花1.5倍的时间。你可以偶尔跳过一两天,但荒废的日子越多,习惯就越难养成。14.你希望别人怎么看待自己,会影响你的第一印象我们喜欢拿给自己的标准衡量别人给我们留下的第一印象。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给别人留下活泼外向的印象,就会用“活泼外向”作为标准衡量别人。如果对方没能达标,也许是因为你给自己定的标准太高了。但如果我们跟陌生人初次见面时没想给对方留下特定印象呢?研究显示,我们仍然会做价值衡量,推测对方是否值得信任。从看到对方的第一眼起,我们的大脑就在高速运转,衡量眼前的人值不值得信任了。15.你的记忆其实并不可靠记忆不是记录,而是重构。我们很容易受外部信息影响,用真实记忆的碎片虚构场景。大脑会把碎片拼凑起来,构成我们误认为的“完美回忆”。大多数人都意识不到,自己对某个事件的记忆中缺少的细节,其实是大脑借助别的信息来源补起来的。这对目击者证词有重大意义。另外,你跟伴侣吵架,声称自己记得清清楚楚的时候,也应该想想这一点。最好现在就接受事实吧:“完美的记忆”跟其他“完美”的事物一样,根本就不存在。16.拒绝习惯化人生的残酷之处在于,只要时间足够多,任何事物都能让我们感到厌倦。只是一旦习惯了它们带来的刺激,它们就显得不那么诱人了。就连性爱也不例外。我们需要克服的是“多样化失忆”(variety amnesia),也就是容易忘记自己身边有各种各样的好东西,像是朋友、美食、音乐、电影、家具等等,却把注意力放在已经不能让自己激动的东西上。想要跳出这个陷阱,我们就得逼自己回想过去的种种体验。假如你曾经很喜欢一支乐队,他们的歌怎么听都听不够,现在却感到厌倦了。研究显示,你只需要回想一下自己听过的其他乐队的其他歌曲,很快就能重新爱上原本最喜欢的乐队。心理学家把这种小把戏称为“模拟多样化”,也就是通过模拟体验多样化来削弱餍足感。餍足感是指,随着时间的流逝,最初的刺激会渐渐淡化。17.想象刚吃完大餐,能抵挡美食诱惑如果你想象自己正盯着一桌大餐,就会渴望大快朵颐。但研究显示,如果你想象自己正在大快朵颐,享用美食的欲望就会减少。这是因为对我们的大脑来说,想象做某件事跟实际做某件事并没有太大差别。我们可以欺骗自己,让大脑以为刚刚享用过大餐,这样它就不会对美食垂涎三尺了。18.感同身受不可盲目我们更容易对熟人感同身受,就连打呵欠这样的小事也能体现“熟悉度偏差”。而除了打呵欠,大笑和哭泣等行为也会传染。对别人感同身受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但你也许已经发现了,对认识的人感同身受要比对陌生人容易得多。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进化到了一定的程度,只喜欢跟相对较小的群体打交道。有些专家指出,这个小群体的人数一般在150左右。对群体之外的人,我们会划清界限,不那么容易投入感情。不幸是,对于国内其他地区或国外需要帮助的人,这种倾向会让我们显得冷酷无情。19.练习元认知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指“对思考本身进行的思考”,这是人类与其他生物大脑的重要区别。我们能居高临下地审视自己的正常思维过程,在思考的同时分析自己为什么会这么思考。我们能站在客观的角度思考自身。针对灵长类动物的研究显示,就连跟我们最像的黑猩猩也缺乏这种能力这种能力可谓一把双刃剑,因为我们在进行自我反思的同时,很容易陷入对生存意义的虚无思考。20.别总相信“常识”“常识”通常是指你觉得显而易见的事,至少在有脑子的人看来是显而易见的。问题在于,许多看上去显而易见的事并没有那么简单。当某人说“这不过是常识”的时候,他要么是一知半解说不清,要么是希望你别再追问下去了。换句话说,这只是岔开话题的小伎俩。毕竟,谁好意思对“常识”刨根问底呢?你问我有什么建议?我建议你做那个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21.情绪也会传染意识到它的影响(尤其是恐惧、焦虑、指责、愤怒会传染)就能避免负面后果。在一群人中传播负面情绪实在是太容易了,如果任其自然发展,很可能酿成灾难。想一想节日期间商场经常发生的踩踏事件吧,结果往往有人被践踏致死。体育场和音乐会看台上也经常发生类似的事。这些都是社会心理传染病酿成恶果的实例,我们应该想尽一切办法,阻止它们蔓延开来。22.自我感觉正确,不代表真的正确大脑将“不确定性”视为威胁,希望我们重归“正轨”。但我们经常忽略一点——我们真正想要的其实是“感觉自己是对的”。因为它能解除警报,让我们放松下来。“自我感觉正确”和“真是正确的”很容易被混为一谈,所有人都会掉进这个陷阱。然而,事实真相跟你是否确信其实毫无关系。不过,我们通常很难意识到这一点。23.当心“直觉性无视”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处理问题时,依靠直觉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做法。大脑喜欢依赖直觉,因为这么做能消灭不确定感。直觉可以是很好的工具,但也可能让人误入歧途。例如,当我们站在十字路口,不知该走哪条路的时候,最好依靠简单的直觉法则“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但当朋友轻率行事,我们不知是该冒着伤及友谊的风险上前劝阻,还是为了保住友谊支持他度过艰难时光,这个时候就没法靠直觉法则做判断了。在这种情况下,怎么选都有利有弊,必须精心权衡。即使这样,也很难做出正确的抉择。我们需要弄清,什么时候该靠直觉,什么时候不该靠直觉,有时候追随直觉反而会把事情搞砸。如果我们无法靠直觉做决定,就可能犯下“直觉性无视”的错误,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24.人都喜欢寻找联系人的大脑喜欢把周遭环境中的各种信息联系起来,从中寻找规律。大脑的这种天性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通常来说对我们也有好处,但有时可能导致无中生有。我们会把偶然发生的事件联系起来,觉得巧合背后有隐含意义。这种做法很难阻止,但只要意识到这种强迫倾向,我们就能在受其影响时三省自身。可不要小看这个。人们为建立在巧合之上的信仰体系花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关键在于,要重视大脑寻找规律的倾向,警惕它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25.渴望“替罪羊”寻找“替罪羊”是指,不管遇上好事还是坏事,我们都渴望找出负责任的来。如果发生了糟糕的事,又没有显而易见的原因,大脑就会编造出一个。类似“事出有因”的说法暗示有人要为此负责,因为“原因”肯定是某个人或某件东西。更直接的说法是“这是上帝的意愿”——至于上帝为什么要这么做,就不太好解释了。我们最难接受的是,有许多事怎么也找不出原因。光是想到这个,就足以让大脑提高警惕,因为这推开了“不确定性”的大门。26.做事本身就是目标我们通常认为目标应该明确具体,但研究表明,“保持忙碌”这样的宽泛目标也能起到激励作用。简而言之,随便做点什么,也比什么都不做要好。不管你做的事在别人看来多么琐碎无聊,做事总比不做好。这个发现印证了圣雄甘地的名言:“做什么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去做了。”27.我们不擅长预测情绪当我们设想自己处于未来的紧张情境中时,很容易受到“程度偏差”的影响,导致低估自己的情绪反应。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容易说出“如果换成是我,肯定会……”。但除非我们亲身经历过相同或相似的情况,否则不可能知道自己会有什么反应。28.及时反馈能够带来动力“担心会失望”能带来强大的动力。加上我们不擅长从长远角度考虑问题,反馈时机就成了影响动力的重要因素。如果要过很长时间才能得到反馈,我们就会觉得两者没什么关系,大脑也就不会予以重视。但如果马上就能得到反馈,我们就会关注即将到来的事,投入更多的精力,拿出更好的表现。29.同理心会让我们难以识别谎言保罗·艾克曼博士致力于研究人们撒谎时的语言和肢体线索,以及我们到底有多擅长识别谎言。他得出的结论是,大多数人识别谎言的几率只有五成,也就是说相当于蒙上眼睛瞎猜。就算我们尽了最大努力,几率也不会提升。我们不擅长发现骗子,这一点非常值得警惕。同样值得警惕的是,同理心会让我们更难识别谎言。研究表明,作为同理心效应的一部分,模仿别人的行为会让你更容易上当受骗。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应该同情别人,而是说我们应该多加小心,不要太快轻信陌生人。30.用好核对清单记忆比我们想象中更不可靠,所以利用记忆提示会有帮助。核对清单就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工具,能够帮助你填补记忆空白,免得毁掉你的一天甚至一生。大概有许多书都把核对清单列为时间管理工具,但在你现在读的这本书里,我只想强调一点: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基本原则都一样——避免让自己成为记忆缺陷的牺牲品。所以,现在就开列核对清单,充分利用起来吧。31.反事实思维既有风险,也有价值每个人在反思过去的决定时,都会感慨:“要是当初选了另一条路,我现在会活得更好。”我们之所以会这么感叹,是因为想象当初的决定能够改变。例如,你也许会想:“假如我五年前接受了纽约的那份工作,现在的人际关系和事业发展肯定会好得多。”这个说法也许很准确,但更可能是部分准确、部分虚构。毕竟,你没有考虑当时自己想过的诸多因素。况且,你当时也许花了好多天,认真分析了所有因素,最后才做出了选择。事实上,你当时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决定不去纽约的,这个决定是不可扭转的。进行反事实思维有一定道理,它能让我们从错误中汲取教训,以便将来做出更好的抉择。这是根植于大脑的生存技巧,我们应该为自己具备这种能力感到庆幸。但如果不能适当发挥它的作用,而是沉溺于反事实的今昔对比中,结果绝对好不了(轻则沮丧,重则抑郁)。我们应该学会掌握分寸,弄清什么时候应该打住,不要沉湎其中。32.重复乃说服之母重复次数最多的信息会不会影响大选结果。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只要信息重复次数够多,就足以改变公众的立场。有趣的是,公众甚至不需要刻意去关注——事实上,我们越是不刻意去看,就越容易被说服。反过来,我们越是刻意关注,越会产生怀疑。说白了,大家应该刻意关注才对。33.比喻具有神奇作用经验丰富的演讲撰稿人都知道,想让听众迅速理解并记住一则信息,最好的方法是用比喻。比喻能把复杂的概念变得平易近人,让抽象的观点看起来与生活息息相关。只需要简单的几个字,就能改变我们对晦涩议题的看法。研究表明,一旦在讨论中用到比喻,接下来的讨论都会受这个比喻影响。关注自己读到的文章、听到的报道是怎么运用比喻的,才能更好地分析它们背后的真实内容。34.大脑不仅在头颅内“具身认知理论”认为,我们的身体是认知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这种理论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研究持续表明,感知会受物体重量、大小、质地、味道、温度和其他物理属性的影响。例如,你感觉某个东西很“沉重”,就会觉得它很“重要”。这就意味着,周遭事物随时都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我们却意识不到。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暂时还没有明确的答案。我们只知道,思维是由神经系统产生的,永远不可能与外界彻底割裂。恰恰相反,它一直与周遭环境互动,这种互动造就了我们的认知。35.不知为不知这话听起来似乎显而易见,但实际情况却复杂得多。我们往往以为换新工作很轻松,自己能表现得跟别人一样好。也许别人已经在该行业磨炼好些年了,但我们还是会想:“既然我现在能直接入手,何必浪费时间磨炼呢?”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很多事我们都不了解。练习和体验不仅仅是做准备,它们还会让你意识到,你以为自己能胜任的工作,其实有许多外行不了解的内幕。“机会只留给做好准备的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36.“认知流畅性”有助于学习,也有助于宣传当信息以易于接受、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就算内容很复杂,大脑处理起来也不会太困难。换句话说,信息的“认知流畅性”越高,就越容易在脑海里扎根。无论你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认知流畅性”对学习新事物都至关重要。同时,它也是一种宣传利器。从商业广告到政治宣传,它都能起到重要作用。诀窍在于,把想要传播的信息与脑中既有的知识架构联系起来。37.道德自我调节人生需要平衡,道德感也是如此。研究表明,当我们觉得自己某个领域有道德缺陷时,就会通过做善事加以平衡。也许你知道应该回收利用废品,但总懒得把废瓶子、废纸和塑料制品分类回收。有一天,你经过一家五金店,看到了一架子节能灯泡,马上决定买下20只,把家里所有的灯统统换掉。在你看来,自己的道德缺陷(没有回收利用废品)能通过道德行为(改用节能灯泡)加以平衡。问题在于,这种逻辑反过来也适用: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做得已经够多了,就会觉得不用再做善事了——因为道德感已经达到了平衡。38.对大脑来说,信什么都一样大脑进化是为了理解周遭环境,提升我们生存下去的几率。大脑进化得来的功能有许多只适用于特定情境。但研究表明,大脑无法区分许多显然不同的事物。大脑的奖励系统无法区分“好”与“坏”的奖励——无论我们的道德立场是什么,只要能得到奖励,它的反应都一样。它对信念的判断也是如此。无论你是相信运算法则还是信仰上帝,大脑做出的判断都一样。当然,每个人的日常体验各不相同——但关键在于我们赋予信念的意义,而不是那个信念本身。39.接受概率当我们说某人“走运”或“倒霉”的时候,归根结底说的其实是概率。我们习惯把概率的结果解释成“上天注定要发生的”。但事实上,买彩票中大奖也好,遭受飓风袭击也罢,不管经历本身是好是坏,用概率解释起来都一样。人类大脑追求的是确定性,所以很难接受这一点。意识到一切都是概率作祟,不一定能让我们坦然接受。但撕下神秘外衣,接受事实本身,却能让我们获得满足。40.避免合取谬误莉亚掌管一家高级餐厅的厨房,平时非常关注女性议题。以下关于莉亚的表述哪个更准确:1、莉亚是主厨,2、莉亚是主厨兼女权主义者。如果你选了后者,请扪心自问为什么会这么选。大概是因为非常关注女性话题的人很可能是女权主义者吧。但我们唯一能确定的是,莉亚掌管一家高档餐厅的厨房,也就是说她是主厨。虽然她有可能是女权主义者,但我们无法确定。因此,第一个表述更准确。第二个表述包含了第一个表述(两个表述中都有“莉亚是主厨”)。当我们认为合起来的表述比原本的表述更准确时,就犯了逻辑学家所说的“合取谬误”。从逻辑上说,就算合起来的表述加入了我们觉得可能正确的内容,也不会比原本的表述更准确。41.谨慎看待表面价值大脑容易受表面价值迷惑,忽视实际价值。例如,你的工资上涨了2%,但通货膨胀率是4%,你实际上亏了2%。但我们大多数人不会这么看。我们只关注收入增加了2%,却没有注意到物价上涨的速度更快。既然工资上涨的幅度很难改变,甚至不可能改变,那么在评估价值的时候,最好拿表面价值和实际价值对照一下。尤其是别人试图让你只关注表面价值的时候,你更应该加倍谨慎。42.不要轻信THOMAS人类催产素调节系统(简称THOMAS)是一种强大的大脑回路,会在受到信任时释放出影响神经系统的催生素,让我们产生回报对方信任的渴望——即使是对陌生人也不例外。健康的THOMAS是有益的,因为如果没有它,我们就难以信任他人。但THOMAS也存在缺陷,因为它让我们很容易落入骗子设下的陷阱。研究显示,有2%的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会回报他人的信任。受到别人信任时,他们不会采取行动回报对方(例如,你出于信任借钱给某人,对方却赖着不还)。这就意味着,你在生活中会遇到为了占你便宜而假装信任你的人。虽然THOMAS并不会总出问题,但还是小心为上。43.你也许会失去冷静,但一定不能失去全局观规避失败,或者说规避对失败的恐惧,这是人类的天性。失败对大脑来说是种威胁,我们自然会采取措施加以避免。然而,我们不可能永远躲着它。应对失败的方法之一,就是像证券交易员一样看问题。他们将失败视为游戏的一部分,而非游戏的终结。他们会将其视为“投资组合”:局部的胜负无关紧要,整体结果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也用同样的态度面对失败,就不会太在乎一两件事的得失了,因为你知道它只是全局的一部分。44.当心被后悔操纵后悔有时会影响我们做决定。如果某人希望你做A,你自己更想做B,那么他要做的就是让你相信,如果你做了B而不是A,事后肯定会后悔。这里描述的是所谓的“预先后悔”(preregret),因为你还没有做会让自己后悔的事。别人只是描绘出了你后悔的场景,表示你只要做“正确”的决定,就能避免这种糟糕的状况。有时候,别人让你意识到事后可能会后悔,这其实是件好事。如果你的朋友打算酒后驾车,你告诉她这么做可能带来的后果,以及她为什么该把钥匙交给你(如果她不愿给,请直接抢过来),这是对她本人负责,也是对其他路人负责。但家电卖场的销售员向你推销产品保险,告诉你不这么做肯定会后悔的时候,她只是在暗中操纵你。45.记住黑猩猩和儿童是怎么抑制冲动的有些时候,冲动一下没什么大不了。但有些时候,冲动可能会惹出大麻烦。,黑猩猩和人类儿童会用类似的技巧抑制冲动,以便事后得到更丰厚的奖励。他们靠玩玩具让自己分心,延迟获得满足感,这样就能比马上去抓糖得到更多的回报。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听起来似乎挺简单,但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这也是成年人每天都要做的心理斗争。但想想连黑猩猩都能做到,你应该会更有动力吧。46.词语引导认知来做个实验:找一支黑色马克笔和两个纸袋,在一个纸袋上写下“玫瑰”,另一个纸袋上写下“辣椒”。接着,把玫瑰花瓣放进两个袋子里,系紧袋口。找几个人来闻闻这两个袋子(确保他们能看见袋上的标签,但看不见袋里装的东西),然后问他们分别闻到了什么味道。这个小实验想弄清的是,物品名称是否会影响人的嗅觉。在实验中,尽管两个袋子里装的东西一模一样,但大多数人都误以为写着“辣椒”的袋子里装的真的是辣椒。47.模仿是人类的天性我们每个人都是天生的模仿者。大脑会观察并重复我们观察到的行为。跟大脑的其他习惯一样,它同样有好处也有坏处。好的一面是,模仿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好的一面是,过度模仿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有两点需要牢牢记住:第一,注意你模仿的对象。大脑很难区分行为的好坏,只会一视同仁地学习。第二,注意你是怎么给别人当榜样的。如果你是未成年人的家长或监护人,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儿童的模仿能力很强,就算你以为他们没留意,你的行为也会在不经意间成为他们的榜样,而结果可能让你后悔不迭。48.孤独与冲突存在联系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孤独感与“对人际冲突感兴趣”有一定联系。从定义上看,孤独只是一种社交孤立感,与周围有多少人没关系。所谓“悲惨的时候巴不得找人作伴”,正是因为社交孤立的人容易被冲突吸引。如果你跟别人在同一个办公室里共事过,看到这里肯定会频频点头。49.逃避不是魔法某些逃避方式确实容易让人沉湎其中。但与此同时,并不是所有玩电脑游戏、玩角色扮演游戏、参加其他娱乐活动的人都会掉进上瘾的陷阱。逃避现实的消遣会让人着迷,就像无脑的电视节目会把人变傻。这一点必须特别注意,因为有些人比别人更容易上瘾。例如,当他们沉迷于沉浸式角色扮演游戏时,可能一天玩十来个小时都不动窝。对有些人来说,有趣的消遣与成瘾行为的界线极其模糊。我们搞不清有多少人天生就容易上瘾,所以在这个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被电子媒介团团包围的时候,我们应该多思考可能出现的后果,而不是马上敲响警钟。50.切换任务能提高工作效率如果你必须同时完成多项任务,不妨试着调整一下策略,不要同时做两件需要精力高度集中的事。例如,边开车边用智能手机发邮件就不是个好主意。这两件事都需要聚精会神,而我们不可能投入同等的注意力。如果你在跟别人打电话(不开车的时候),也许可以顺便翻翻杂志,因为这两件事都不用花太多心思。但如果你打算认真看文章或读书,情况就不一样了。最好避免同时做几件事,不妨试一试“切换任务”,也就是先专心完成一项任务,再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过一阵子再切换回来,或者去做别的事——这就像火车转换道岔一样。当然,这也不算特别高效的做法,但现代社会节奏太快,我们在做事过程中很少能不被打断。在可支配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切换任务可以说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最佳方式。 100天行动读者反馈 @指弹之间丶坚持打卡健身410天,想一两个月真的是不可能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一照镜子才知道,变化真的好大。@冰因为这个公众号,坚持健身好几年了,坚持扇贝打卡快一年,坚持下来身体变好了,英语也比以前好了。感谢这个公众号让我有所改变
现有付费课程
① 打败拖延症:我是如何战胜拖延症的?② 养成好习惯:不需要意志力的习惯养成法:100天行动
关于warfalcon公众号
①目前有2000+篇自我成长相关实用类文章②4年进入有道云笔记最有价值公号top10③6年占据印象笔记收藏服务总榜top1④知乎同名,回答被100万+人收藏文章搜索传送门加入一百天行动喜欢记得点在看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行销辅助品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