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济南高端养老社区中央活力区社区群吗?

5年间,济南市先后迎来了三任市委书记。1、王文涛时期。2015年3月27日,王文涛,由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转任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出生于1964年5月,1985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专业。3年后即2018年3月22日,王文涛在山东省委副书记、济南市委书记的任上,提任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2020年12月2日,又转任北京,主政商务部,现任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2、王忠林时期。2016年11月14日,王忠林,由山东省发改委主任提任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忠林,1962年8月出生,1984年7月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现华东政法大学)刑法专业。2018年5月11日,在王文涛离开济南44天后,王忠林转任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这是济南1994年2月25日恢复副省级城市以来,由市长转任书记的第一位。2020年2月11日,统帅亲自点将,王忠林临危受命,火线驰援湖北,抗击新冠疫情,转任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3、孙立成时期。2020年3月27日,孙立成由山东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转任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孙立成,1962年10月出生,1984年8月毕业于山东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无巧不成书。2015年3月27日,王文涛转任济南市委书记;2020年3月27日,孙立成转任济南市委书记。整好5年。5年间,济南作为一个有着2700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个经济总量全国第三的山东省省会,竟然换了三任主政者。这在济南的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全国特别是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中,也是少有的。三任市委书记,都是60年代初期出生,王忠林、孙立成是62年的,王文涛则为64年;都是80年代初的大学毕业,王忠林、孙立成是80年入学,王文涛为81年,都是在强调“又红又专”的要求中,考上大学的,记得当年(1980年)的政治试题最后一道大题就是“论又红又专的辩证关系”,作文题目是“达芬奇画蛋有感”;都是唱着“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离开校园的,王忠林、孙立成是1984年毕业的,王文涛则于1985年毕业,大学毕业年龄也就是21岁或者22岁;都是毕业于名牌大学,那个时候叫重点院校,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学院、山东大学,个个都是响当当的。王忠林、孙立成还都具有公安的特殊经历。王忠林1984年大学一毕业就去了公安系统,在枣庄市公安局一干就是16年;孙立成则在中纪委工作13年后,于2007年7月派驻到公安部,并于2013年3月去贵州任公安厅长。加上来山东任公安厅长的时间,孙立成在公安系统工作了正好12年。据说,孙立成也是全国第一个副省长兼任公安厅长的。三任书记,都曾在一起或者一个班子里工作过,是同事也是战友。王文涛与王忠林,一个济南市委书记、一个济南市长;王文涛与孙立成,一个山东省委常委、副书记,一个山东省副省长、公安厅长;王忠林、孙立成,曾经同时担任山东省委常委。这在济南的历史上也是少见的。这5年,济南一棒接一棒,一直在努力践行总书记“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的重要思想,一直在全力践行总书记“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重要指示,坚持不懈,不遗余力,砥砺前行。这5年,是济南历史上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干群干劲最大、发展速度最快、城市风气最好、营商环境最优、社会认可最高的5年。从去年3月27日到现在,又是一年过去了。过去的这一年,济南又有哪些发展变化?又有哪些辉煌成就?小编尝试进行了梳理,探索进行了归纳,斗胆进行了分析,不知道是否完整,不知道是否科学,不知道是否准确,还请各位朋友予以批评指正。01、定位进一步完善思路决定出路,定位决定发展。2015年6月12日,王文涛在“解放思想大讨论”务虚会上,从站在全省看济南、放眼全国看济南、走向世界看济南等三个维度,分析济南的定位,第一次把济南城市发展总的目标确定为:“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即:打造全国的区域性经济、金融、物流、科创中心,建设与山东经济文化强省相适应的现代泉城,从此,这个口号唤醒了济南的上下,引领了济南的奋进。2018年,济南市GDP总量在连续15年屈居第三名后,跃居全省第二名,主要指标领跑全省。这是济南人扬眉吐气的一个转折点。特别需要提醒的是,2018年的GDP数据,不计算原莱芜市的指标,济南也已经成为第二。那些黑济南的喷子们,就不要再睁着眼睛说瞎话了。随着形势的变化,根据省委的要求,本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原则,2020年4月底,也就是孙立成到任后,济南从补短板、强弱项、塑优势入手,站在新起点上谋求新发展,明确了:加快打造科创济南、智造济南、文化济南、生态济南、康养济南,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目标、新蓝图。从“四个中心”到“五个济南”,从“现代化泉城”到“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既一脉相承、密切相关,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它不仅是字数的增加,而且是内容的丰富,更是目标的提高,也是路径的优化。可以说,济南高质量发展的思路更清晰,措施更具体,底气更足。比如康养济南,就是“一张好的蓝图绘到底”的生动体现,就是呼应群众健康需求的细化提升。济南是泉城,一年四季泉水喷涌,这在北方地区是唯一的;济南医疗资源丰富,省级、驻军、市级的三甲医院众多;济南长清区还是“中国医圣”、“古代医学奠基者”神医扁鹊的故里。他是《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主角,“望闻问切”四字名言就是扁鹊留下的。2016年下半年,山东省、济南市确定以省里主导、市里具体实施的共建形式,在位于济南高铁西站西侧,规划建设站地45平方公里的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当年12月16日,王文涛在市委十届十三次全会上提出,要把医学中心作为发展高端医疗服务的切入口。2017年7月10日,省政府正式批复设立。2018年7月18日,王忠林主持了第一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经过几年的努力,以郑树森、李兰娟两位院士夫妇命名的树兰(济南)国际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肿瘤医院介子中心、国家健康医学大数据北方中心等一批大项目,有的已经竣工启用,有的即将投入使用,有的即将主体完工,进展十分顺利,医学中心初具规模,雏形初现。“五个济南”提出后,济南医学中心的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容,速度进一步加快,新的济南疾控中心、山东大学国际医学中心、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齐鲁现代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山东创新中心、医疗健康科技创新产业园、山东中医药大学国际眼科与眼视光临床中心等一大批高端前沿重大项目,纷纷落户这里,全国医学领域首屈一指的产学研高地即将全面形成。“五个济南”实施中,2020年7月,济南市决定在东部(高新区)建设“扁鹊中医药国际发展中心(扁鹊康养生态城)”,规划建设用地765亩,中药材种植用地935亩,总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总投资额约85亿元,拟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中医健康小镇。由此可见,济南即将形成东部、西部的两大康养中心,中西结合,各具特色,遥相呼应,相互促进。就在本文即将完成之时,喜讯再次传来:4月1日,山东省肿瘤医院介子临床研究中心启用仪式在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举行。孙立成、孙述涛、雷杰(市政协主席)等出席。活动之后,孙立成等来到现场,实地察看了几个重点项目,并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这预示着,医学中心的建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高端化、国际化、特色化的方向将进一步凸显。02、格局进一步开阔高度决定深度,格局决定结局。2017年2月6日,王文涛在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时,建议举全省之力实施省会战略,进一步支持济南发展,“济南好,大家好;济南强,山东强;济南隆起,全省受益”。从那之后,提高省会城市首位度,实施强省会战略,正式展现,正式亮相。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区划调整:2019年1月1日起,撤销莱芜市,再度划归济南管辖,再次回归济南怀抱。事实上,明朝时期,莱芜就随泰安,归济南所辖。民国初期,第一次直接隶属于济南。1958年,第二次直属济南。2019年是莱芜历史上第三次直属济南。说其是回归,有根有据。2020年5月25日、26日,也就是到济南工作两个月后,孙立成就先后到省发改委等6个省直部门厅对接工作,其宗旨和任务是贯彻落实刘家义、李干杰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调研座谈时的讲话精神和关于省市一体化推进济南加快发展的决策部署。“省市一体化推进济南加快发展”,第一次出现。5月30日上午,济南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听取关于落实省市一体化推进济南加快发展有关工作情况的汇报; 6月23日上午,省发展改革委主任、省市一体化推进济南加快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周连华赴济南调研;7月29日下午,省长李干杰主持召开省市一体化推进济南加快发展领导小组会议。山东省、济南分别设立省市一体化工作专班、省直机关的部分领导同志出席济南经济工作会议等消息,也陆续发布。从“济南强,山东强”到“省市一体化推进济南加快发展”,意味着强省会战略上升到更高的境界,意味着强省会战略迈出了更大的步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9月25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发布会,首次宣布: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至此,济南和青岛这场纠缠多年的“国家中心城市”之争,落下帷幕。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谁上谁下”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困扰山东多年的济(南)青(岛)的城市定位问题。济南重点向内,青岛重点向外。向内的济南将继续强省会战略,青岛则要向全新领域进军。这是各方都要承认或面对的现实。如2020年10月,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济南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名列其中,依托的是盖世物流;在这之前,青岛于2019年被确定为建设生产服务型(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依托的是青岛港。再如进入2021年以来,人社部批准济南设立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名称定为“中国济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成为全国第20个成功创建的城市;青岛进入20个加快建设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名单;2021年2月,山东省确定将全力争创济青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广东、浙江、江苏、福建、辽宁等地的实践一再证明,双核城市只有扬长避短,差异定位、错位经营、抱团合作,才能避免尴尬无序的竞争,才能出现共同发展的局面。在这个问题上,历史的教训是深刻的。在争取这个中心、那个重点或者这个城市、那个园区等国家支持项目上,你争我抢,你报我攀,不可开交,有关部门左右为难,就来了个同时上报,矛盾上交,结果时常导致鸡飞蛋打,全军覆没。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要吃饭,要干事,必须有雄厚的财力,必须有强大的支撑。由于自然、历史等原因,全国一些资源枯竭型城市、一些老少边穷地区,包括山东的菏泽、枣庄、临沂等地,必须依靠财政转移支付等输血方式,来维持基本运转,来进行基本建设。如,目前山东省共有各级各类教职工150.1万人,93万多的中小学教师工资发放就是各级财政尤其是县级财政的很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需要靠上级财政来支持。目前,全国除了福建、江苏、浙江、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可以实现财政盈余、可以给国家做出净贡献外,包括山东在内的其它省市都需要靠中央的“财政转移支付”来实现本地财政收支平衡。如2020年,中央财政下达山东均衡性转移支付493.39亿元,比上年增加42.72亿元。山东的钱主要来自哪里?济南是大头,济南是第一。这里以2019年的数据为例。2019年济南区域为国家即中央财政贡献或者上缴637.5亿元,为山东省贡献214.8亿元,共计852.3亿元。中央和省里返还济南市51.8亿元,济南净贡献800.5亿元。青岛是计划单列城市,其在行政上隶属于本省,但在财政上不完全这样。2019年青岛固定给山东财政上缴30亿元,此后每年按其财政增幅递增。2020年济南的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为6.5%,青岛为1%。因此,“省市一体化推进济南加快发展”,大力实施强省会战略,资源适当向省会倾斜,这是服务全省发展大局的现实需要,也是适应政策机制状况的正确选择,更是济南承担更多责任的具体表现。群山无峰无异于群龙无首。强调济南强,山东才能强,决不是感情用事,更不是信口开河,是有深刻的道理,也是务实的举措。不知道网友能否真正理解,能否理智认同,而不是盲目跟风,胡乱拍砖。03、布局进一步提升智者顺势而谋,能者造势而起。2003年6月26日,时任山东省委书记的张高丽主持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确定了“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的济南城市空间布局。从那之后,随着城市的快速升级,济南的发展布局持续不断地发生着改变。经十路、旅游路的拓宽、打通,奥体中心的建成和全运会的举办,高新区的扩容,唐冶片区的建设,汉峪金谷的崛起,高铁东站的启用,济钢的搬迁、开发,章丘的撤市设区,中央商务区(CBD)的群峰矗立,莱芜的回归,标志着济南“东拓”硕果累累;长清大学城的建成与完善,长清的撤县设区,园博园的碧水荡漾,高铁西站的繁忙,西部新城的高楼大厦和不断聚集的人气,地铁一号线的建成运营,医学中心的全面开工与拔地而起,意味着济南“西进”已然醇熟;南部山区管委会的成立,卧虎山水库多年违建别墅顽症的解决,一批影响南部环境的建筑、企业的拆除、关停,代表着济南“南控”初见成效;济阳的撤县设区,新材料工业园的建立和成熟,济阳黄河大桥、平阴黄河大桥、济南建邦黄河大桥的建成通车,以及济南黄河大桥的彻底免费通行,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的获批、启动、建设,“三桥一隧”加快建设,体现着济南“北跨”方兴未艾;多条高架桥、快速路的开通,断头路、丁字路的打通,一大批棚户区的改造,小清河两岸风景带的形成,大明湖公园的免费开放,近亿平方米的拆违拆临,建绿透绿,口袋公园、街头公园的建成,彰显着济南“中疏”如火如荼。17年后,济南顺应发展大势,把握时代脉动,以适应城市发展由空间拓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内在需求,提出了“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并在2020年7月23日的市委全委会上得以正式明确,获得了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赞叹和喝彩。从“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到“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还是东西南北中,还是五个词十个字,但是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已经展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东拓到东强,关注的不仅仅是营业收入、GDP总量等规模指标,更看重财政收入、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等效益指标,还重视固定资产投入、科技投入、招商引资引智等后劲指标,并在意各项工作在全国的位次。一句话,就是从大起来到强起来,从个头大到身体壮。西进到西兴,要求的不单单是建设时期的施工塔吊林立、高楼拔地而起,而是要实现开花结果、百业兴旺,呈现人气旺盛、宾客盈门,见效益、见效果,金钵满盆,成为实施强省会战略的新抓手。一句话,就是从筑好巢到引好凤,从大投入到大产出。南控到南美,是管得住到建设好的区别,是停下来到新历程的差异,是做奉献到要回报的变化,让暂停的键有序启动起来,按照新的乐谱,奏响新的篇章,让老百姓的牺牲换来美丽的家园、美好的生活、美满的日子。一句话,就是从严管控到有序放,从旧山河到展新颜。北跨到北起,关心的是天险何时变通途,立足的是新引擎何时轰隆发力,瞩目的是新动能何时蓬勃活力,期盼的是新热土何时领先全域,全面出现工地热火朝天、项目落地开工、启用捷报频传的局面,把昔日的企业盐碱地发展成为肥沃黑土地,成为济南经济持续增长的新高地。一句话,就是从跨过去到留得下,从蓄能量到显生机。中疏到中优,满足的不光是路通车顺、棚改旧改,注重的是环境优美、服务便利;考虑的不仅是还湖于民、免费开放,呼唤的是府苑搬迁、还园于民;希望的不单是拆除违建、硬化绿化,热盼的是瞄准大鼓、挥动铁锤。一句话,就是从已经有到更完善,从低需求到高提升。2020年12月15日,市委全会又对“新十字方针”的内涵充实丰富,对济南的未来发展有了明确要求:做强东部,加快建设科创智造之城;振兴西部,加速建设活力康养之城;做美南部,持续建设绿色生态之城;崛起北部,全力建设未来希望之城;做优中部,精心建设魅力品质之城。由此可见,新的十字方针,是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成就、紧跟时代趋势和潮流、呼应民意民声和需求等基础之上的迭代升级,将成为济南的新里程碑、新转折点。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岁月的沉淀,它的重要意义将越来越凸显,它的重要作用将越来越宏大。曾在这个历史文化名城,度过了一生中最充满朝气、最难以忘怀的大学4年;回到这个泉水涌动城市,又经历了最充满挑战、最激情昂扬的5年。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熟悉这里的山泉湖河,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这是党性、责任的神圣重托,也是人性、良心的光亮散发。04、经济不断跃升实体不牢地动山摇。长期以来,说起工业经济,聊起工厂企业,老济南人往往不由自主地唉声叹气,无可奈何,悲愤交加。上个世纪80年代,济南的大企业、知名企业可谓群星璀璨。有济钢、二钢、铁厂等钢铁企业,有重汽(黄河),机床一厂、二厂排到七厂,锅炉厂、试验机厂等机械企业;有裕兴化工厂、山东化工厂、制药厂、兽药厂(现齐鲁制药厂)等化工企业;有山东无线电总厂和济南无线电一厂、二厂一直到十厂、仪表厂、电影机械厂等电子企业;有国棉一厂、二厂一直到七厂,有染织厂、印染厂等纺织企业;有摩托车厂(轻骑)、自行车厂(白鹤)、啤酒厂(趵突泉)、白马山啤酒厂(白马山)、造纸东厂(红双喜卫生纸)、西厂、酒精总厂、食品厂(芦笋罐头)、轻工化学厂(华光肥皂、小鸭洗衣粉)牙膏厂、钟表厂(康巴丝)、电视机厂(松下)等一轻企业;有洗衣机厂(小鸭)、衡器厂(金钟)煤气灶、砂布厂、工艺美术厂、油漆厂、皮鞋厂、裘革制品厂、灯具厂和塑料总厂、塑料一、二、三等二轻企业;有山东水泥厂、东方红水泥厂、建筑机械厂等建材行业企业;有一建、二建、三建、四建和建筑安装等建安企业。然而,几十年过去了,当年这些赫赫有名的企业,关闭的关闭,倒闭的倒闭,拍卖的拍卖,搬迁的搬迁,剩下的几个除了重汽、机床二厂、齐鲁制药情况还不错,除了小鸭、衡器、钟表还在努力奋斗着,还有几个存在?还有几个在全国有一定地位?于是有人说:没有济南的纺织砸锭,就没有今天的魏桥集团;没有济南的造纸垮台,就没有今天的晨鸣集团。细品下来,不无道理。想一想这些,济南人就不堪回首。实体经济是城市基石来源。济南实体经济的衰败,不仅与其副省级城市、大省省会的地位不相符,而且导致济南在国内外的地位不断下降。为什么省内特别是某个城市的人喜欢喷济南人,济南人也时常自黑,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就像农村家家户户过日子,你的辈分再高,却“王小二过年,一年不一年”,还有颜面见人?不“把脸夹在裤裆里”,还好意思昂首挺胸、理直气壮、吆三喝四吗?!前几年,济南也几度急过,也多次说过,但都落了空,也就没有真正效果。久而久之,从上到下对济南的实体经济,也就不抱希望了,“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以至于,到了2004年烟台的GDP反超济南。从此,济南的经济规模在省内长期处于第三的位置,落后于青岛也落后于烟台。这种混沌状态,一直到持续了长达十几年。2017年12月28日到30日,王文涛主持召开全市工作务虚会,王忠林在会上提出了“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助力加快四个中心建设”的具体要求和详细路径。之后的济南,着力做好六篇文章,即大力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全力做好“高”的文章;大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全力做好“转”的文章;大力培植市场主体,全力做好“育”的文章;大力打造创新之城,全力做好“创”的文章;大力强化要素支撑,全力做好“聚”的文章;大力营造发展环境,全力做好“优”的文章,实现了聚焦发力、重点突破。2年后,即2019年1月27日,市长孙述涛在人代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2018年济南“主要指标增幅领跑全省,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二。”时隔15年后,济南终于回归到第二的位置。2019年的GDP总量,首次进入全国城市20强。与此同时,孙述涛在报告中,还提出要“为加快跨入万亿俱乐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2019年5月23日,王忠林又用“三个一”:面积超过一万平方公里,人口突破一千万,GDP向一万亿元迈进,来解读“济南优势”。此时,济南GDP达9443.4亿元,首次突破9000亿元关口,被解读为距离万亿俱乐部仅一步之遥、春山可望,就差临门一脚了。济南人把它寄托在2020年身上,上下也都充满了信心和希望。想不到,刚刚进入2020年,人类历史上一场前所未有的大灾难,突如其来,席卷全球。在严峻的新冠疫情之下,济南GDP一季度出现了4.4%的下降幅度,一时间过万亿的目标似乎已经渺茫,官方媒体也不再提及此事。但是,现实中,他们没有松劲,没有言败,各项惠企纾困政策和复工复产措施迅速落实落地,走在了全国前头。3月28日,也就是到任济南的第一天,孙立成就来到历下区宽厚里商业街区调研餐饮服务业复工复产工作并在那里堂食,就来到高新区的济南重工和神思电子等公司,察看企业复工复产情况,详细了解市场销售、订单生产情况,为企业、为市民加油打气,加快经济复苏回暖。疫情笼罩下的济南企业,化危机为机遇,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有的立即转产或者增加防疫抗疫物资的生产与供应,有的瞄准国际市场出现的严重空缺,纷纷承接出口订单,有的加大线上营销和服务,在全国率先取得决定性成效,稳定了经济基本面。如位于章丘区的圣泉集团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依托原有口罩车间,先后投入大量资源扩大产能和产品线,加大研发投入,拓展石墨烯等新材料在卫护用品中的应用,促进了公司产业链的扩展,一跃成为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口罩产品链供应商。他们还在美国等地建立海外仓库,适量储备,接到订单马上发货。他们的2020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0%以上,盈利更是大增近九成,净利润规模超过4亿元。据2021年3月9日的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透露,防疫物质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20年全年累计生产口罩556亿只以上,出口20亿美元,产业集群规模突破百亿级。以这样的魄力抓复工复产,以这样的力度抓经济运行,济南很快就实现了“V”型反转,上半年GDP总量顺利实现由负转正,实际增长0.7%,三季度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实际增长3.1%,四季度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跑出了经济发展“加速度”。2017年4月,济南市确定集中突破发展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量子科技、生物医药、先进材料、产业金融、现代物流、医疗康养、文化旅游、科技服务十大产业,为此还专门制订了《济南市十大千亿产业振兴计划》。2020年下半年,一个新名词——“链长制”在济南的新闻报道中不断出现,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10月15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就“链长制”工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并要求加快重点领域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努力推动各产业链做大做强。在此之前的8月13日,同样是在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专题会议上,明确提出实施产业链“链长制”。顾名思义,“链长制”是由地方主要领导挂帅,每人负责一条产业链,利用综合协调优势,在更高层面上保障各个产业链的完整、稳定和发展。伴随着经济发展,一条产业链关联着上下游多家企业,其中更可能涉及政府部门、高校院所、中介服务等,这些企业和机构如同散落的珍珠,只有串珠成链才能绽放璀璨光彩,而“链长”所扮演的角色,正是产业链上的那条“线”。链长制通过充分发挥各级地方最高负责人的综合协调优势,可以统筹各地区、各部门对产业链的合作共治,打破产业链发展中的地区保护、部门垄断、技术限制等,从而在更高层面上与更宽范围内整合本地资源。与国内其他地方相比,济南“链长制”更为完善,在全市经济工作中的地位也更加凸显——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总链长,市领导任各链链长,部门负责人牵头,工作专班具体推进,打造分工有序、上下联动的工作体系。具体而言,济南结合本地经济实际,筛选了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空天信息、量子、生物医药、先进材料、新城建、电子商务、人力资本等十个重点产业,实行“链长制”,推行“一条产业链、一名市领导、一名部门负责人、一个工作专班、一只产业基金、一个产业联盟(协会)”的产业链“六个一”推进模式。制度创新带来积极效应。半年来,十个产业链相继召开推进会,进一步梳理各产业链发展现状,研究制定具体推进措施,做好工作方案的完善提升,并强化责任落实,统筹考虑项目建设、人才引进、招商引资、技术创新、政策扶持等工作,加大工作力度,推动了“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取得实质性进展。打通产业链堵点和痛点、弥补行业短板,加速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链,加快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为济南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更加强劲的动力。付出结出硕果,汗水浇筑梦想。2021年1月26日上午,济南市统计局正式对外宣布:2020年济南市实现生产总值为10140.91亿元,同比增长4.9%,增幅列全国20强城市第1位。这是济南首次跃上GDP万亿元新台阶,意味着济南正式入列“万亿俱乐部”。这是济南发展史上,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代表着省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作为1984年从北京毕业来济南工作了37年的大学生,曾经经历过1988年济南为了过百亿的全市总动员、大决战。1984年,济南的GDP只有48亿元;1988年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14亿元。也为姜春云由省委副书记、济南市委书记提任省长,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如今,济南在疫情肆虐、错综复杂的极不平凡之年,逆风破浪,坚定前行,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济南,再次创造了新的辉煌;泉城,再次铸就了新的伟业。这里补充一个内幕细节。2021年1月12日,市长孙述涛在人代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济南的许多领导其实已经知道自己肯定过万亿了,但是根据统计法的要求,这个数字是需要上级统计部门依法核查核实的。因此,孙述涛只是向大会报告:“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说了一个相对值(增幅),始终不提绝对值(总量),大会的各种讨论、各种报道,也坚持回避这个问题。济南人的淳朴务实,济南人的认真守规,由此可见一斑。05、面貌不断刷新颜值不高逃之夭夭。毋庸讳言,当今社会就是一个看脸的社会。颜值爆表者,趋之若鹜;蓬头垢面者,避之若浼。人是这样,城也是这样。环境优美、文明包容的城市,人才纷沓而来,项目接踵而至,经济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反之,则能者远走高飞,招商无人问津,产业风雨萧条,社会凄凉贫穷,百姓怨声载道。济南又土又脏,济南就是一个大县城。这是前些年,包括济南人在内的各界人士对济南的普遍评价。“济南人真能干,誓把省城变成县;济南人真能闯,到处都是违章房”,一度成为济南的真实写照。以2016年12月1日,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王文涛选读济宁市民李铁柱吐槽济南“脏乱差”的来信为起点,济南以敢碰硬动真格、一把尺子量到底为标志,打响了史无前例、雷霆万钧的拆违拆临阵地战、持久战。从2017年到2019年3年间的拆除违法建筑总量共计13.86万处,面积9910.96万平方米,相当于450.5个泉城广场。通过拆违拆临建绿透绿,拆出了城市发展空间,拆出了政府公信力,济南城市环境、法治环境、发展环境、营商环境大幅提升,城市秩序、城市品质大幅提高,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2020年3月28日下午,也是到任济南的第二天,孙立成就来到莱芜区调研雪野风景名胜区违建别墅清查整治工作。之后,济南的拆违拆临工作进入了啃硬骨头、靶向施策、定点清除的新阶段。违反了青山绿水宗旨的违建别墅,连夜拆、必须拆,被攻坚克难做到了,清查整治工作全面完成。虽然其过程、细节等问题,官方媒体基本没有报道,但是坊间非常关注,也给予了高度评价。风生水起也备受市民关注的济南鱼翅皇宫大酒店于2020年9月16日开始拆除,连夜削平,毫不心慈手软,一个月后基本完毕。并同步进行了开元寺入口生态景观提升工程施工,包括山东高速、省史志办在内的一批建筑被拆除。经过半年的施工,目前,石板铺成的广场已经显露出来,喷泉装置正在进行最后的安装,工人们正抓紧进行绿化。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济南市民休闲玩乐的好去处。必须拆和连夜拆,济南真的做到了。社会多年呼吁、政协委员多次提案的山东省党史陈列馆、省文物总店,在春节前拆除完毕,五龙潭公园即将扩大,新的更富有民族特色的党史馆,3月初主体已经基本完工,预计五一前后就可以启用。进入今年3月以来,历下区关于千佛山北入口改造项目房屋征收的补偿方案,正式出笼,张贴在有关社区,征求意见。这意味着,包括烂尾多年的齐鲁宾馆等即将拆除,千佛山北广场整治工程,即将拉开大幕。据悉,泉城广场扩建提升和趵突泉、五龙潭、大明湖景区联通及环湖路步道联通,济南火车站南广场改造提升问题及北站房问题,也在紧锣密鼓地规划设计之中,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以令人惊喜的姿态展现在全市人民面前。按照这样的思路,凭着这样的干劲,相信大明湖周边的违章建筑整治工作,特别是东南岸人人皆知的那个毒瘤,那个严重破坏景观的突兀高层建筑,一定会被切除、被清理,并最终得到彻底解决。据悉,3月25日,东湖大厦综合整治工作指挥部已经发布通知,将对那里进行入户调查摸底。这一年,济南国际机场航站楼北指廊投入使用,京沪、青兰高速莱芜段,济泰高速、济乐高速南延、绕城高速大东环建成通车。望岳快速路隧道建成通车,打通瓶颈路27条。特别是2021年3月26日,一个吉祥的日子,贯穿济南东西大动脉的第一条地铁线即2号线,正式运营,它连接西客站片区、腊山片区、老城区、东部新城、唐冶新城,实现了与1号线、3号线的换乘,标志着济南开启了初步成网的地铁换乘时代,有效缓解了济南交通压力,让那些讥笑济南地铁是“从郊区开往郊区”的喷子们闭上了嘴,也让大家进一步理解了1号线和3号线从边上修,实际上就是积累经验,保证泉水在修建地铁时不受影响的用心和意义。从1999年济南市就开始了建设地铁的设想和规划,但是直到2019年1月19日,地铁一号线才开通。随着3号线二期和4号线一期开工建设,随着其他线路的规划建设逐步推进,济南地铁线路交织成网,市民出行必将更加方便快捷,城市运行及发展的交通支撑必将更加有力。挫折磨炼意志,磨难造就成功。与济南地铁20年才圆梦一样,济南创建文明城也经历了坎坷艰难的20年。济南自上世纪90年代启动文明城市创建以来,一波三节。既有济南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不高、城市面貌和社会形象不佳的原因,也有意外事件、突发事件的缘故,几次半途而废,中途刹车。屡败屡战,锲而不舍,济南终于在2017年摘取金牌,并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当年11月17日上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王文涛代表济南市领取全国文明城市奖牌,并作为典型代表进行了发言。“文明创建的过程,就是济南凤凰涅槃、蝶变花开的过程。全国文明城市的荣誉,是对济南过去20年文明进步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再攀高峰的期许。”创城不易守住更难。根据规则,全国文明城市每年还要在10月份左右,进行一次明察暗访,进行年度测评,并对外公布成绩。成绩符合条件的继续保留称号,差的则摘掉牌子。2018年、2019年,济南坚持“频道不换、标准不降、劲头不松、力度不减”,连续两年取得了测评成绩第一名。“勇夺第一不停步,文明创建再出发”。2020年,济南市在全力抗击新冠疫情的时候,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的时候,以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开展了魅力泉城建设十大专项行动,即拆违拆临和改造整治、城市设计提升、精细管理、智能管理专项行动、环境秩序整治、道路建设提升、生态环境提升、美化亮化、文明行为培育、便民利民安民等专项行动,从而让济南这座勇于“走在前列”的奔跑之城,再次站在了新的文明进步起点上。济南人热情,济南人包容,济南人实在,这是外乡人的普遍评价。根本没有因为你是外乡人就有一丝的不屑,比如你问个路,无论男女老幼全都回答得非常详尽,让人听得清清楚楚,有时候就差直接把你领到你想要去的地方了。付出才有收获,努力才有回报。2020年11月10日,中央文明办公布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和复查确认保留荣誉称号的前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并对复查测评成绩排名靠前的33个全国文明城市(区)通报表扬。济南市再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继续位列省会、副省级全国文明城市第一,实现了自2018年以来年度测评“三连冠”。06、风采不断彰显经济呈现活力,颜值体现实力,风采展现魅力。天越来越蓝,山越来越绿,水越来越清,路越来越畅,泉越来越范,城越来越美,人越来越多,是近年来济南的主旋律。2020年,济南在抗击新冠疫情方面,走在了全国前面,作出了重大贡献。济南取得了疫情防控人民战争和总体战、阻击战的全面胜利,仅用19天时间就阻断了本土病例疫情,自2月12日起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再用39天实现了本土确诊病例全部治愈“清零”,实现了确诊病例“零死亡”、院感事件“零出现”、社区传播“零发生”、境外输入“零扩散”、特殊场所“零感染”、复工复产“零病例”的良好局面,在副省级城市中首个实现本地确诊病例零新增,在抗疫大考中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2021年1月19日,据济南市委市政府的新闻发布会介绍,2020年全市重大刑事案件特别是命案发案数量持续下降,是全国唯一连续10年实现命案全破的省会城市;在《国家治理》城市安全综合排名及社会秩序安全排名中,济南列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第三名,在中科院公共安全满意度调查中,济南位居全国第四名,连续4年进入前十。这么多的“零”,如此多的“名“,让济南成为全国最安全、最放心的城市,平安济南成为济南靓丽的新名片,也吸引了各方人才来济南创新创业、投资兴业、安居乐业。2017年8月,济南推出“史上门槛最低”的户籍制度,放开学历要求、购房需满90平米等早前的限制条件,允许即便是中专学历,无需购房也可落人才集体户。效果立竿见影。济南市统计年鉴显示,2017年共有92215人迁入济南,比2016年(47405人)增长近一半,净流入57099人。2020年6月,济南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放开落户,成为全国第三个“零门槛”落户的省会城市。从那个时候到2021年3月5日,市外迁移落户8.63万余人,同比增长了32.85%。以良好环境吸引人才,以真金白银扶持人才,以贴心服务温暖人才,让济南成为人才荟萃、群星璀璨的洼地。《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0》显示,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中,济南从2019年的全国第14位提升到第8位,位居全省第一。07、三大战略深入实施察势者智,驭势者赢。1904年5月19日,大清王朝批准济南正式开埠。在中国近代开埠史上,由地方奏请自开商埠,济南是第一个。1990年2月19日,国务院同意将济南市划入沿海经济开放地区。之后,作为全国第三大经济实体的山东省省会济南再也没有进入到国家的区域性发展战略名单中,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等均与济南无缘,落入了空里。特别是2011年1月,中原经济区上升至国家战略,让郑州插上了飞跃的翅膀,其经济总量、人口总数等很快超越济南,实现了从跟着学到领着跑的华丽转身。“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针对城市地势南高北低、东西狭长、土地奇缺的现状,山东省和济南市的主政者把目光投向了贯穿济南西北部、在济南境内全长约183公里的黄河北岸。2015年下半年,济南开始发出“跨过黄河去,解放全济南”的声音。2016年2月19日,山东省政府向国务院呈报了《关于设立济南新区的请示》。2016年12月9日,王文涛指出,实施“北跨”,携河发展,让黄河成为“城中河”,推动城市由大明湖时代到黄河时代的跨越发展。2017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济南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长玉等16名全国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支持设立国家级济南新区的建议》。鉴于全国还没有一个省拥有两个国家级新区的先例,山东已经有青岛西海岸国家级新区,济南申请国家级新区获批的难度较大,所以济南市决定“不能坐等国务院的批复,携河北跨的规划建设要先行”。在此背景之下,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应运而生。2017年5月,济南市明确在位于章丘区的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加挂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管理委员会(筹)牌子,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仍为市政府派出机构,规格由正处级调整为正局级。2018年1月,国务院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方案》要求,“济南,高水平规划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集聚集约创新要素资源,发展高端新兴产业,打造开放合作新平台,建设现代绿色智慧之城,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物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随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其规划范围、发展目标陆续明确,征地拆迁得到群众特别拥护、进展十分顺利,释放出新的发展空间;128公里的市政路网建设以“时辰可拖、日期不可拖”的济南标准,快马加鞭,按期完成;一批彻底打通数千年阻碍济南向北辐射的“天然障碍”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热火朝天。进入2020年以后,先行区再次迎来喜讯。2020年8月,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明确提出“支持济南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从此,“先行区”转变为“起步区”。这绝不是名字的简单变更,而是深层次、全方位、结构性的根本变革,意味着从产业功能区向国家级新区、济南未来新城的定位之变,从“做试验”“蹚路子”向“当引领”“做示范”的使命之变,从“聚全市之力”向国家赋能、流域支撑的能级之变。实际上,在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中,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是继雄安新区起步区之后的全国第二个起步区。其地位、作用,不言而喻。2020年,总投资1670亿元的济南绿色建设国际产业园、中科新经济科创园、数字经济和智慧物流产业园、绿地国际会展产业园、总部经济区、都市阳台国际社区等六大园区集中开工建设;首家三甲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北院区)落地开工;之前相继启动的“三桥一隧一高速”(济南黄河隧道、齐鲁黄河大桥、凤凰路黄河大桥、黄河大桥复线工程以及济乐高速南延),有的(济乐高速南延线)已于9月1日率先通车,其他的也即将收尾,济南人5分钟“穿越黄河”很快就要成为现实;济南第一座专业足球场和山东省方志馆、济南市博物馆、济南市档案馆、市科技馆、省市青少年宫、齐鲁博物馆等都确定落位这里。一句话“重点片区、园区建设全面铺开。"据悉,2021年,他们将加快现有重点园区建设,完善园区配套,确保园区快建设、早运营、多受益。其中,绿地国际会展中心,上半年全面启动会议中心、酒店中心建设,年内会展中心一期投入使用,承办首届国际机床展。如果说先行区是济南以先行先试争来的话,那么济南自贸区可以说是济南以优势优秀赢来的。2019年8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6个新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在山东等6省区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据《总体方案》,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实施范围涵盖济南、青岛、烟台三个片区。从此,济南又搭上了国家发展战略的快车,又一只金凤凰栖息济南。一个月后,也就是9月26日,王忠林、孙述涛召开济南片区领导小组会议,进行安排部署。王忠林指出,要统一思想,坚决克服“把自贸试验区等同于开发区”、“把自贸试验区当成政策洼地”、“把自贸试验区当成栽盆景”的误区。要主动作为,“干”字为先,切实推动济南片区建设尽快取得突破。2020年是济南自贸区的起步年。这一年,济南片区注重差异化探索,在深层次改革上耕耘,在高水平开放上拓展,在真有效落实上发力,发挥出先行先试和开放高地的优势。一年来,济南片区推出350项改革创新举措,集成106个创新成果:3项首创型案例获国家部委肯定并向全国复制推广,2项参选商务部第四批供全国借鉴的“最佳实践案例”,15个入选山东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其中,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保险箱”智慧政务属于全国首创,可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85%,提交材料减少60%,列入工信部《2020中国数字城市百强研究白皮书》十大案例,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全国推广。一年来,济南片区的首创精神结出累累硕果:济南首创“链上自贸”数字化贸易平台,突破海关传统监管形态,构建“货物出区免担保(高级认证企业)、一物一码可追溯、展示商品可退回、交易完成才缴税”全流程保税监管新模式。这一模式被海关总署正式在全国推广。一年来,济南片区进出口通关时间压缩比在全国列第5位,济南开出首张山东自贸试验区“异地通办”营业执照,率先实现与青岛、烟台片区企业注册“自贸通办”。济南片区设立以来,新增进出口企业1800余家,进出口总额占全市总量的近一半,活力已经日益显现。2021年1月10日,孙立成到济南片区调研时,要求他们牢牢把握制度创新核心任务,不断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法治化水平,大力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充分发挥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为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助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便利化、自由化、法治化”,这是最清晰、最明确、最具体的要求,也相信济南片区一定会成为济南新的“高产田”。历史永远眷顾奋进者,幸运迟早降临努力者。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讲话中,习近平明确指出“郑州、西安、济南等中心城市和中原等城市群加快建设”,从此济南迎来了跨黄河流域发展的重要窗口期。于是,挑大梁、打头阵,全力打造样板城市,就成为了济南的责任和目标。2020年1月19日,王忠林在接受集中采访时,提出要下决心做好“保、转、创、改、融”等五篇文章,全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城市。2020年5月12日,孙述涛在人代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典范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城市。”在增加了“典范”的同时,还进一步阐述了济南的行动纲领。立足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发展定位,加强与沿黄各市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领域合作,引领和带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加强与沿黄区域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共性技术攻关。启动“数据黄河”工程,规划建设黄河大数据中心。强化沿黄区域生态保护协作,提升流域污染治理一体化水平。实施黄河堤防绿化提升工程,加快推进黄河生态风貌带建设。着力吸引集聚京津冀、长三角开放资源,建好用好“京沪会客厅”,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重要承接地、央企和跨国公司北方总部基地。积极推动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率先推进济齐全面融合和济淄、济泰同城化,加强与胶东、鲁南经济圈的协同协作,强化省会在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龙头作用。2020年6月17日,孙立成、孙述涛等调研黄河济南段生态保护治理工作。孙立成强调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必须认真做好生态环境保护这篇大文章。要牢固树立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理念,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切实保护好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牢固树立“一张蓝图”理念,在总体规划指引下统筹抓好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景观提升工作。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具有济南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系牢黄河文化纽带,大力弘扬黄河文化。2021年1月12日的市人代会上,济南提出“十四五”期间,要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拥河发展,促进产城河共兴共荣,全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标杆和高质量发展核心增长极,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高水平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打造改革先行区、自主创新区、开放示范区、绿色产业聚集区。全力保障黄河长治久安,加快建设绿色生态走廊。统筹推进全域水生态建设,聚力创建节水典范城市。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强化省会龙头作用和核心地位,推动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从2016年12月的“携河发展”到2021年1月的“拥河发展”,内涵在丰富,范围在扩大,要求在提高。2020年12月29日,新规划的黄岗路穿黄隧道、航天大道穿黄隧道、济泺路穿黄隧道北延和黄河大桥复桥,即“三隧一桥”项目集中开工。已开工的“三隧一桥”,再加上即将收尾的“三桥一隧”,多维立体的交通路网带来的不仅是生活上的便捷从容,更是诠释了济南拥河发展的维度速度。一年来,“三大国家战略叠加”,不仅成为济南从上到下的共识,也成为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底气。全国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齐鲁大地上拉开了在全国新旧动能转换大潮中先行先试的大幕;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让济南肩负起“替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历史使命,探索出一套符合济南实际的创新政策措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流域强省省会城市的集聚辐射优势尽显,进一步推动了济南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三大国家战略恰如趵突泉的“三泉映天”,谱就的是推动济南经济、社会疾进的 “新趵突泉”。济南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2020年,济南的营商环境再创新高。6月16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与柬埔寨副首相贺南洪主持视频会,确定柬埔寨在济南设立总领事馆,这意味着济南的领事机构实现零的突破。济南签证中心投入使用,入驻32国签证机构,代办100多个国家签证服务,这意味着泉城的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12月30日,《中国城市政商关系排行榜2020》正式发布,全国292座地级以上城市的政商关系得到全面、系统的评估。前10的城市依次为:深圳、北京、广州、上海、济南、东莞、珠海、青岛、无锡、厦门,这意味着济南正成为“近者悦、远者来”的投资兴业热土。2021年3月12日上午9:09分,随着G6932次列车平稳地停在济南东站,每周末都来济南的烟台市民黄仁烨高兴地对接他的朋友说:“还没有反应过来,就从烟台跑到了济南,太快了!”根据烟台的市场需求,烟台市政府与铁路部门从这一天开始,联合开通了两对早、晚一站直达列车,烟台到济南仅需100分钟。同日,威海也增开了两对列车,仅经停烟台南一站,就直达济南东站,最快运行时间2小时05分。至此,威海济南间经停一站快速直达列车增至三对。这不仅大大提高了烟威沿海地区与省会城市间的通达性,有力地促进了省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交流,也彰显了济南的中心地位和作用,让济南这个龙头扬起来正在成为现实。三月春来,万物复苏,美好预约而至。3月24日,山东省公布2020年16地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结果,济南以综合考核第一名和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战略、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等3个单项奖励取得全面胜利,再创历史新高。这是对济南人2020年各项工作的最大肯定,也是对济南人过去一年顽强努力的最大认可。不平凡的一年过去了,济南在坚持中勇于创新,在稳定中跨越发展,在机遇中狠抓落实,在奋进中谋略未来,创造了新的业绩,迎来了新的辉煌。新的开局之年开始了,济南必定会在新起点上再现新担当,在新征程中再有新作为。济南及其所有济南人的明天必定会更好!让我们祝福济南,贡献济南!(凤凰网山东特约撰稿人 袁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济南高端养老社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