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曼的卡片读书笔记卡片法用什么工具为载体记录比较好?选择电子软件还是纸笔?

随着时代不断进步,孩子们也是一代比一代聪慧。常常能够听到长辈们说,现在的小孩,一个比一个聪明,见识的广,接触的多,小嘴也会说,之前的孩子哪比得上啊。也有报道显示,如今孩子们了解世界的方式越来越便捷快速,大脑的发育和知识的架构也越来越早熟,就连青春期的年龄也从之前的13、4岁,提前到如今的10岁左右。人类在不断地进步,除了寿命在延长,孩子们的聪慧程度也在增加。但是,为什么小时候那么多聪明机灵的孩子,上学后就会突然迷糊令人焦虑呢?在孩子智商普遍提升,相差无几的当下,为什么仍然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好,有些孩子怎么努力都学不会呢?今天通过《卡片笔记写作法》这本书,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种最高效的学习方法,卢曼的卡片学习法,这是一种能够帮助孩子学习事半功倍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尼克拉斯·卢曼,是20世纪德国重要的社会学家,他从一名普通的法务工作者,用短短10年的时间成为著名的社会学家,在他长达30多年的研究中,以学术高产著称,出版了58本著作和数百篇文章。而这种高效的学习能力,完全来源于他独创的“卢曼卡片盒写作法”。01课堂上记笔记的学习方法,更容易遗忘从上学开始,老师和家长就告诉我们,上课要认真听见, 认真记笔记。然而,心理的学家却告诉我们,人类的记忆有两种基本机制:存储和提取。有效进行学习并取得最佳记忆的方法是:有效地存储,并高效地提取。人们总是习惯性的认为,学得越快,学习效果越好,也就是说存储越容易,提取的越快。当孩子们学习的时候,老师和家长总是会问:记住了吗?而不是学会了吗?认知科学家比约克夫妇曾提出“必要难度”的概念,即通过实验他们发现,存储与提取之间是负相关的概念。即越容易存储的记忆,越难提取;反之,我们越吃力地存入,知识反而越容易被提取。比如,学习中一直陪伴我们的课堂笔记和老师的板书,可以非常容易地帮助我们了解老师讲课的内容。在课堂上记笔记的认真程度,几乎成为老师和家长评判学生是否认真听课的一个标准。但是比约克则认为,在课堂上边听老师讲课边记笔记,能够非常容易地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听得明白写得容易,结果就会让我们的大脑不易提取,过段时间也会非常快速地遗忘。反倒如果让孩子们学会提升输入难度,比如白天上课时认真听课,但不抄板书和笔记,将重点记录下来,等到晚上或者第二天再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笔记整理。这样一来,在后面没有老师带领的情况下,自己相对困难地整理笔记,会让大脑更好地记住知识,并真正学会。而卢曼的卡片式记录方式,通过分类检索式的输入方式,将所有的记录进行分类关联,在存入信息的时候相对复杂,在提取信息时自然更快速便捷。这就是我们需要了解并学习卢曼卡片盒写作法的真正原因。02学会分解一个个小任务,才能实现大目标任何一项事物,都是由一个个小事件所组成的,想要实现大目标,就不得不踏踏实实静下心来做好每一件独立的小任务。每一次只专心做一件事,完成一件再做下一件,这也是卢曼的卡片学习法告诉我们的最简单的学习方式。卢曼从最基础的主题卡片做起,当他学到一个知识点或有所思考时,就将这个写在一张卡片上,每个想法只用一张卡片,然后将卡片放到盒子里。同时,他在记录新的笔记时,总会注意卡片盒里原有的笔记,看是否有相关性,如果有关系,就通过标题引索将其关联起来。比如,盒子里已经存在一个笔记内容,编号为22,新的内容与之相关,他则会将其变为22a,所有的编号方法都是卢曼按照自己的习惯编写的,也因此,他能够很快地找到自己想要找到的任何内容。这就是我们需要孩子们理解的,将看似复杂的事件拆分为小的容易的事情,一项一项地去击破完成,保持简单并坚持一定的原则,才能最终完成大目标。卢曼通过每日的笔记积累和关联工作,收集了大量的知识,当有了大量素材后,他将引入索引,将一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笔记及连接放在索引上,支撑出整个知识体系架构。于是,通过索引就能够很快地进入到一个项目内容或者知识主题,从而快速提取相关知识。在孩子们完成学业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引导他们使用卢曼的方法,将各科知识点先从简单细小的部分进行记录,从而找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最后做各科的知识索引,同时在后续学习中不断完善和整理已有知识。这样,孩子各科的知识架构就会渐渐趋于完善,并且很容易了解到自己的薄弱知识点,快速进行查漏补缺。03卢曼卡片的具体方法不是记摘要,而是取关联卢曼教会我们,有用的笔记需要清晰地分为三类,一类是闪念笔记,一类是永久笔记,一类是项目笔记。很多人,总是习惯于像收藏家一样记笔记,我们常常会看到那些好的句子或想到哪些有趣的想法,就拿出笔记本来记录下来。久而久之记录的本子越来越多,获取到的信息和可使用的资料越来越少,因为我们将所有的信息都默认放在了永久笔记里。我们很难从记下的那么多信息中快速提取有用的东西,甚至会忘记曾经记录的那些东西具体放在了哪里。记录的时间顺序并不能帮助我们高效地找到、组合或重新排列组合这些信息,也同样无法对我们的学习和成绩起到最大的效果。按理说,笔记系统应该是随着我们越积累越多,越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从而更好地为我们所用。但实际上,越来越多的想法和笔记堆积在一起,让我们很难找到那个恰到好处的有用信息。卢曼的卡片记忆法,非常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卡片的作用,除了摘录和记载,还有检索和关联的作用。卢曼反对做知识的搬运工,他将知识卡片盒分成两类,一类是文献资料,一类是知识总结和自我理解。这些所有的知识都写在检索卡片上,用简单的标记进行分类便于索引,然后将所有卡片按顺序放在盒子。当一类检索卡片收集到一定数量时,卢曼会对其做一份索引,将主题中的所有笔记的编号和连接进行整理,将类似主题的卡片进行关联,甚至将毫无关系的两份笔记进行连接,从而产生很多新的思路和想法。总之,将颗粒化的知识点进行整理,逐渐完成一个门类的知识点架构,从而慢慢延伸到其他相关知识,组成知识架构网,这也是火遍世界的“通识教育”的核心所在。打通全身的神经脉络,就能轻松迎来一个通透聪敏的全能学霸。我们可以通过更多的卡片学习法,来反思自己上学时拙劣的学习误区,也可以以此来帮助自己的孩子解决如今繁重的学习内容,轻松巧妙地完成学业进步。最详细、优质的学习方法都在《卡片笔记写作法》这本书中有所介绍,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事半功倍的学习方式,更会引导我们掌握一种先进又高效的学习技能。如果有时间,就让我们一起来仔细研读一下卢曼的卡片学习法吧,希望这份独有的结构化学习方式,能够帮助更多的孩子找到学习的乐趣和信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读书笔记卡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