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听下,华人在新西兰创业做什么好一手的创业背景是啥?

伴随着国家“双创”政策的提出和实施,诸多高校持续强化自身创新创业教育,意在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深入贯穿和融合到高质量人才培养全过程当中,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获得了一系列强大助力,享受到更加广阔的平台和更加丰富的资源条件。新媒体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传播平台。之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所适用的传统模式存在着诸多局限性,传统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暴露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尤其是在传播平台方面受到很大的束缚。而新媒体的引入和应用彻底解决了传播平台的瓶颈问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再单独依赖于传统模式,而是拓展到线上网络媒体平台,诸如微信、微博、知乎等平台上都有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有效传播,这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建立起到很好的调动、培养与巩固作用。新媒体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辟了全新形式。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当前诸多高校都在积极尝试探索新的教育形式,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争取更多的路径和机会。之前虽然高校教育非常关注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与能力的培养,但很多情况下都只是利用有限的上课时间予以渗透和教育,真正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尝试和实践的机会并不多,久而久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必然会受到限制。而在新媒体传播力的影响下,现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呈现出勃勃生机,高校可以有更多的途径和方式来选择,通过慕课平台搭建线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框架与平台,也可以构建数据资源库,将更多政策信息、成功案例以及社会资源引入其中,供大学生学习和交流。此外,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展现出越来越强的主体性,其可以通过不同模块参与到创新创业课程研发或者内容交流当中来,可以和更多的同学、老师和社会人士交流不同的观点,如此一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便拥有了更多元化的形式。新媒体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现代人享受到更加便利的工作与生活条件,而且新媒体一次又一次带动了新的消费热潮和方向,比如,各类新媒体平台的出现和应用让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以了解周边各种资源,也可享受购物送货上门。当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选择向新媒体领域倾斜,由此出现的各种新兴行业蓄势待发,市场空间发展潜力巨大。大学生可以尝试将自己的创新创业行为和新媒体紧密结合到一起,切实感受新媒体所产生的红利和效益。在当前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协同发展的策略,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推进。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力不容小觑,特别是对于长期学习和生活在校园里的大学生而言,大学所营造出来的环境和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和思想。因此,在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协同发展的过程中,高校要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其丰富的新媒体资源,为大学生营造出浓厚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高校需要精准解析当前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大学生热衷的社交媒体平台,并就各类社交媒体平台进行甄别和筛选,建立学校自己的微博号、公众号、抖音号、快手号等等,并且不定期在这些社交媒体平台上面发布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经典案例或学校优秀毕业生的创业故事,还有线下组织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内容等等,这样可以将学校线下创新创业教育和线上渠道有效衔接到一起,综合培养大学生关注创新创业内容的习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传递创新创业思维,引导大学生在各类新媒体平台上交流互动,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其中。以新媒体碎片化的信息传播特征为切入点来强化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大学的学习与生活节奏与高中不同,大学生有更多零碎的课余时间,课程安排不会很紧凑,在闲暇时间里,大学生喜欢在各类社交媒体平台上,诸如微信朋友圈、微博、视频号上发表自己的日常状态,也越来越习惯用线上交流的方式来联系自己的同学、家人和朋友。高校在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且有效利用好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习惯,教师可以选择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来讲授创业要点,发布关于学长学姐创业成功的案例或者创业资讯等,这样学生们便可以碎片化地阅读和了解到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信息,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大学生创业思维的培育。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借助大数据精准分析,把对创新创业感兴趣的大学生群体进行精准分组,准确交流。高校可安排专业人员来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知识的线上资讯,比如把创新企业申办、商业谈判技巧、创新创业风险等编辑成知识点,方便大学生在闲暇时间里完成碎片化的阅读,汲取其中养分。依托新媒体平台,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力度。之前高校所组织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活动,都是在固定时间固定场地举办。举办过程中,学生们对创新创业会产生强烈的兴趣,但这种影响力非常短暂,实践活动一结束,学生们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会瞬间缩减。但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可以依托新媒体平台来组织开展更加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活动,切实提升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新媒体助力下,可以拍摄记录创新创业实践全过程持续发布,以增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活动的参照性和影响力。选择经验丰富的大学生组建起创新创业学生代表团,录制创业短视频,分享他们的经验体会等,发布到新媒体平台以供学生们观看和了解。可以通过线下方式,安排学生代表团到各班级宣讲,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构建新型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引导大学生树立起新媒体环境下的新理念。高校在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协同发展的过程中,要重新调整和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在机制当中融入新时代的内容和要求,构建起适合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协同发展需求的新型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帮助和指导大学生建立起适合新媒体环境的创新创业理念。建议高校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着手:其一,高校可要求各个学院立足自身特色和实际发展情况,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与大学生自主创业进行融合,纳入到学院整体工作部署当中,高校根据不同学院的整体工作部署情况,给予不同学院相应的资金资源支持。其二,高校积极建设创新创业基地,加强大学生创业辅导和服务支持,为大学生提供更好更大的实践平台与机会。其三,高校要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其他学科教育组建起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构建并施行集教务、科研、就业、学工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长效机制。其四,高校要多支持和鼓励广大学生群体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将每一次实践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奖励,在学校官方平台、自媒体平台予以重点推广和宣传,让更多的师生了解和见证,这对于激发和调动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有着巨大作用。其五,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当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其新媒体平台和渠道,要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来让学生们更深刻透彻地领会创新创业教育的精神和价值,同时借助新媒体来进一步拓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视野,勇于创新,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合适的创新创业路径,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大学生新媒体环境下的创业理念,为其未来更充分高效地融入市场环境奠定基础。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网络课程,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及内容的变革。高校在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网络课程前,做好充分调研工作,主动深入到大学生群体当中,多倾听他们对新媒体的想法和建议,多了解他们对新媒体的兴趣点,进而再行研究和制定新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高校负责好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甄别,精选针对性强的创新信息,让大学生可以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高校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网络课程结合常规教学形式,建立立体化和层次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和各专业课程教学紧密结合到一起。此外,高校可以邀请社会成功的创业者和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创业经历和心路历程,给学生们讲授创业技巧,提供更多针对性的创业指导。综上所述,新媒体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渗透以及融合发展已然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新媒体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更多便利条件,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高校需要紧跟新媒体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和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及模式,进而给予大学生创业更具针对性的帮助与指导。(作者:刘涛,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来源:光明网

  在现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大学生创业也自然成为了大学生就业之外的新兴的现象。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大学生创业环境当前背景,欢迎参阅。
  大学生创业环境当前背景分析
  对这个课题的选择来源于近来大学生就业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甚至与农名工等弱势群体一起被列为就业难群体。人才趋于饱和的形势下,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法就有了突出优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将自主创业作为最佳选择,但是空有创业的一腔热血,行动力和成功率都不高,据调查显示,在中国百分之70的大学毕业生都有创业意图,然而真正行动起来创业的不足百分之1,成功者更是寥寥无几,其原因涵盖方方面面,但其最根本的是大学生创业意识淡薄,创业知识不足,创业能力不强。本次论文将依据于大量的实地调查、考研、访谈、亲身实践结合创业知识、成功创业者的经验以及相关心理学知识对山东地区的创业环境,包括外部环境以及山东大学生的心理内环境进行研究论述,希望能给予有创业意图的大学生们参考。
  大学是培养优秀工作能力者的基地,也应当是培养优秀创业能力者的摇篮。早在1989年,创业教育开始走进我国学者视野,1998年以来,大学生创业大赛以及大学生创业等话题在我国兴起,2002年,高校扩招并由此引发出严峻的就业问题,同时受到经济增长趋缓的影响,社会需求减少,企业招聘计划同样减少。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与企业招聘计划的减少,使得供求矛盾突出化。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大学生创业成为毕业大学生被迫或最佳的出路。
  在十几年的发展中,我国的创业教育开始萌芽,大学生创业也被社会接受。2008年起中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战略之后的5年时间,全国的毕业生选择所占的比例上涨了一倍。然而,大学生创业的现实和前景却不容乐观,有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前中国大学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比例一直在1%徘徊。而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一般占20%至30%。另外一项对大学生创业者在毕业三年后进行的跟踪调查发现,在毕业后自主创业的群体中,三年中有约7成退出创业,大学毕业生创业成功率仅1%。
  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是不可忽视的现实
  如今大学生就业观念陈旧,自主创业热情不高,也缺乏相应的创业思维和知识。尽管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但多数大学生仍然把考研、公务员、大型国企和外企作为首选目标,追求稳定的“铁饭碗”。调查显示,89%的大学生对创业产生恐惧心理,明确表示不会选择自主创业。在回答“为什么不选择自主创业”这一问题时,绝大部分学生选择“失败率高”这一选项。在对不到11%打算创业的学生进行创业动机调查中,运用自身知识成就一番事业所占比例超过50%;居第二位的是自己当老板赚更多的钱,占38%;选择挑战自我的人占28%,居第三位;只有7.4%是为解决就业。显然,尽管近几年就业形势严峻,选择通过创业解决就业问题的大学生仍是少数。被访大学生表示,大学生没有市场经验,人际交往上的不成熟将成为市场角逐中极大困扰。
  其次,缺乏创业环境。大学生创业之路异常艰难,除了创业者本身条件限制之外,更多的是因为缺乏一个整体有序的创业环境。与外国成熟又完备的创业环境相比,我国现在的创业环境还不是很完善。在资金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创业教育与培训、商务环境等各个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特别是政府职能还未完全转变,政府官员服务意识不强。另外,传统社会观念阻碍也是创业环境不成熟的一种表现。我国传统的社会观念认为,考上了大学就是跃过了“龙门”,大学毕业之后理所应当去政府部门做公务员,或者去大公司当“白领”。而大学生在毕业之后自己开办一个小企业时,就会流言四起,认为是大学生个人能力有问题,找不到工作,所以才进行创业。整个社会还没有形成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容忍失败的氛围。
  再次,大学生自主创业所从事的行当多是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传统行业,发展前景堪忧。大学生创业普遍缺乏经验,对销售、管理方面知之较少,因此选择的项目普遍规模小、成本低、技术含量不高,或在网上开网店,或加盟快餐店,或开零售店。这不仅难受到风投资本关注,也阻碍自身长远发展。大学生在低端市场创业的局限性,让他们仅能勉强解决个人就业问题,很难提供就业岗位,更起不到“带动”作用。虽然大学毕业生在学识方面有一定优势,可存在缺乏经验、眼高手低、盲目创业等问题,导致创业成功率低。因此,目前情况下,在鼓励毕业生创业的同时,如何提高成功率也是一个重要课题。
  创业是一种复杂劳动,需要创业者有较高智商和情商,因此造成大学生创业难的最关键因素还是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欠缺,创业能力对大学生创业而言就如同基石对高楼,缺少它大学生创业之路必定坎坷、难以走远。然而,时下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能力,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迫在眉睫。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深入,中国企业对本土国际化创新人才的需求快速增长,来华留学生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人才支撑,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来华留学工作提质增效新的发力点。当前高校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体系共建、人才供需对接、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发展空间巨大,需要融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特点,发挥高校创新资源优势,对接企业现实需求,构建面向“一带一路”的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  “一带一路”倡议创新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个方面凝聚共识,形成发展合力并取得丰硕成果。人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要素和关键支撑,其中,来华留学生群体以其得天独厚的文化语言、国情民风、人脉资源优势,在“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才队伍中占据重要地位。高校作为来华留学生人才教育的主阵地,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来华留学生培养体系,打造成培养创新型国际人才的桥头堡,搭建起沟通中外文化交流的连心桥,必将在共建“一带一路”的事业中贡献力量。  一、发展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利条件  近年来,我国高校持续深化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创新、培养模式创新和学生能力创新,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先行服务实践,构建校企联动育人网络,形成一大批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国际化培养体系建设趋于完备,育人实效逐步显现。  1.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与规划  2016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从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发展的宏观视野出发,为开展“一带一路”教育合作和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奠定了高校来华留学生创业教育的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  2016年7月,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实施“丝绸之路”留学推进计划,明确提出“注重利用创新创业活动等途径,增进不同国家青少年对其他国家文化的理解”。[1]2018年11月,教育部印发《高校科技创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行动计划》,指出高校要立足科技创新优势资源和特色领域,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和科技创新合作,打造发展理念相通、要素流动畅通、科技设施联通、创新链条融通、人员交流顺通的高校创新共同体。[2]以上两个文件着眼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素养、中国情怀、国际视野、世界胸怀的创新型复合型“一带一路”人才,为高校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规划了宏伟蓝图和路线图。  2.良好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势头  我国高校从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立了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效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展现蓬勃生机。  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2020》显示,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持续攀升,2020年在校大学生对社会创业持积极心态,高达49.86%的在校大学生有较强烈的社会创业意愿。[3]教育部主办的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蓬勃发展,仅2021年就吸引了来自121个国家和地区、4347所院校的228万余个项目,956万余人次报名参赛。  3.丰富的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经验  近年来,高校充分发挥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活动深入和国际交流活跃的优势,在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进行了有益探索。其中,北京科技大学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平台,构建起“学生主创—全员助创—红色领创—校企共创—敢闯会创”的五创协同新创业育人机制。多名国际学生在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2021年2名国际学生获得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在“青创北京”2022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青系四海”留学生专项赛道中,13个团队获得2金3银8铜的骄人成绩,获金奖数和获奖总数均居北京市第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把留学生“出口工作”纳入学校来华留学生教育总体战略规划,将中外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作为“一盘棋”来抓,设立“来华留学生创业实验室”,共享学校创业中心资源,采用成熟的大学生创业实验室课程平台和创业模拟实训软件,帮助留学生创业团队实现创业培训。[4]  4.日趋成熟的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  国内高校研究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现实需要,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深入挖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来华留学生的人才红利,与企业开展语言培训、专业培养等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创新“订单式”合作培养模式,助力中国企业破解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本土化难题。西北大学与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签署“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千人培训计划”合作协议,用10年时间培养1000名左右吉尔吉斯斯坦石油化工类青年应用技术人才。[5]深圳大学设立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机构国际学生发展中心和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学生社团深大国际创盟,定期举办企业参访和商业培训,对接中国企业需求,建立来华留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创新创业金奖团队参加中巴科学传播研讨会  二、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步明显、成效显著,但受思想认识、发展历史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内外部因素影响,来华留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相较中国学生仍差距明显,尤以培养体系共建、人才供需对接、国际化发展等方面表现突出。  1.国内学生和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推进体系存在短板  国内高校均已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设置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但面向来华留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尚不够完善,部分高校并未将创新创业教育写入留学生培养方案。来华留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氛围有待进一步营造,来华留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意识有待增强,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有待提高。面向来华留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有短板,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平台未向来华留学生开放,针对来华留学生的专业化孵化服务不到位。  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本土化国际化创新型人才需求日益旺盛  “一带一路”倡议在越来越多沿线国家和地区落地,出海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迫切需要大量熟悉当地国家、精通专业知识、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经营技术的人才。2017年领英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出海”的中资企业中,外派员工比例高达72%,国际化、本地化员工比例只有28%。[6]按照成熟跨国企业给出的方案,本地员工与外派员工的最佳比例是7:3。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来华留学生达到31.72万人,2019年在我国学习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留学生占比达到54.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留学生作为最重要的人才资源库,能够提供“家门口”的国际化人才。  3.“一带一路”倡议对高校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性提出更高要求  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区域性国际化双创人才,搭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教育互通互补的平台,为来华留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教育服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懂得国际规则、了解他国文化、精通专业业务、具备一定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基本能力、能够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7]  高校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坚持服务“一带一路”发展理念,针对性增加中国文化、国际交流合作和区域发展需求等元素,增强来华留学生的中国认同和“一带一路”共识,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带一路”科技创新人才。  三、高校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路径探索  发展高校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应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适配来华留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话语体系,全面整合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工作队伍、基地建设、竞赛、学科特色与国际合作、校园文化建设等要素,形成“创意、创造、创新、创业”相融合的来华留学生教育新生态。  1.全员育人,打造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机制  充分借鉴中国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经验,设立以主管来华留学工作的校领导为组长的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高校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归口管理单位,协同创业中心、校团委、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统筹开展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结合学校优势学科和专业特点,构建多层次、分类别的专业教育体系。建立“六位一体”(导师主导、授课教师主教、班主任和辅导员辅助、研究生本科生参与)创新创业育人模式,建立院士领衔、专任教师为主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形成立体化、多层次、协同联动的育人氛围和系统合力。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纳入来华留学生人才质量评价指标,将创新创业理念贯穿于来华留学生教育全过程。形成具有来华留学生教育特色的创新创业培养方案,不断提升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2.以赛促创,提升来华留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1983年,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举办首届大学生商业计划竞赛。[8]历经多年发展升级,高校已经形成以“互联网+”“挑战杯”为龙头、学校学院特色学科竞赛为两翼的创新创业大赛联动机制。创新创业大赛成为大学生实现创新创业梦想的盛会、培养创新创业青年生力军的典型载体,为孵化创新创业成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高校应加大创新创业竞赛在来华留学生中的宣传力度,鼓励并组织来华留学生参赛,通过竞赛平台竞争、交流、合作、启迪、互鉴,深入创新创业价值理念,激发创新创业热情,发掘创新创业人才。联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高校组织“一带一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推广中国文化、中国模式、中国创新,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  3.深化合作,提升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水平  推进创新创业课程国际化建设,充分运用高校“一带一路”研究院、中外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等智库研究成果,针对性地加入“一带一路”发展理念、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介绍、区域发展特色、急需发展的专业领域等特色化内容,编写创新创业国际化教材。提升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教学能力,设立双创国际化导师培训基地,开办创新创业教育授课教师与指导教师国际化素养提升培训班。制定奖励激励办法,鼓励教师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建强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国际化导师人才库,聘请智库专家、沿线企业家、沿线国家杰出来华留学生校友、风险投资人担任高校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导师,解读“一带一路”创新发展需求,分享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延伸人才培养链,形成国际人才培养共同体。  4.开放共享,提高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效益  共享校内外实践平台,向在校来华留学生开放大学科技产业园、创业园、创客空间、互联网双创平台等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及实验室、科研设备等科技创新资源,提供专业化孵化服务,积极与区域科技园、创新院等平台签署来华留学生战略合作协议,为来华留学生创业团队提供导师、场地等多项支持。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特点和需求,对接沿线各国发展急需的专业领域,从学科前沿和产学研用融合成果中挖掘具有创新创业潜力的优质项目,发挥来华留学生了解本国市场以及对中国模式的认同双重优势。对接中外企业“供”和“需”,打造“订单式”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强化校企合作中的国际人才培养效能,形成“学校主导、企业协同、项目依托”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合作机制。  高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畅通双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科技创新合作,加强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搭建全球性创新创业竞赛平台,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民心相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作者郭凯琳系北京科技大学国际学生中心助理研究员,苏烜系北京科技大学讲师。基金项目:2022年度北京科技大学科技与文明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开放课题“高校中外青年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探索”[2022KFYB005];“高校增进中外青年学生交流的探索与实践—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2022KFYB023]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EB/OL].[2016-07-13]http://www.moe.gov.cn/srcsite/A20/s7068/201608/t20160811_274679.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校科技创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行动计划[EB/OL].[2018-11-07]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kjs_gjhz/201901/t20190102_365666.html.  [3]中国日报.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2020[EB/OL].[2021-04-26]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104/26/WS6086605fa3101e7ce974c12c.html.  [4]王稼琼.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来华留学生“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J],世界教育信息,2016,29(24):24-25.  [5]人民网.陕西扩大一带一路高教“朋友圈”[EB/OL].[2017-07-27]http://edu.people.com.cn/n1/2017/0727/c1006-29430819.html.  [6]中国教育报.“一带一路”下,人才红利怎么挖掘[EB/OL].[2017-07-27]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zl_2017n/2017_zl38/201707/t20170731_310371.html.  [7]谢冰蕾,吴琳华.来华留学生创业教育的逻辑理路和实践进路[J],中国高等教育,2021,(Z2):47-49.  [8]邓立治.商业计划书原理、演示与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277.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人在新西兰创业做什么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