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惠金 融方面,请问,中 中原消费金融合作的平台有哪些 融采取了哪些措施?

2005年,世界银行小额信贷年会首次提出 “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也称“包容性金融”。 一般认为,普惠金融是指在金融机构成本可负担的前提下,通过不断竞争和创新,以保证金融服务排斥对象逐步获得其需求的相关服务。 2015年12月, 我国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通知》 ,明确:到2020年,要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 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特别是要让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 近年来,在政策引领和推动下,我国银行业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普惠金融,如大型银行纷纷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中小银行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扩大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提升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强化薄弱缓解的金融服务供给,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 不过, 我国普惠金融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均衡,区域发展水平不一,全面推进普惠金融面临着较大挑战。近年来,打着“普惠金融”旗号而进行的伪创新在我国大行其道,侵害了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也在一定程度上了扰乱金融秩序,影响 社会 稳定。在这种情况下,普惠金融如何做到“成本可覆盖”“风险可控制”仍有待进一步 探索 。 要改变普惠金融的不足和问题,除需要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做好基础设施及信用环境建设外,重要的是借助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和创新推动我国普惠金融进一步发展。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发布《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提出“数字普惠金融(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毫无疑问,数字普惠金融引领是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出路。 从银行层面看 ,关键是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依靠金融 科技 创新产品和服务, 探索 普惠金融发展新模式,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之路,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和效率。 普惠金融的范围很广泛,普惠金融就是所有人都能有机会较便捷、较低成本获得他们需要的金融服务,包括存取款、小额贷款等,甚至还包括零钱兑换。如要得到更准确的答案还应说具体点。这里说下在农村推小额贷款的问题,这是普惠金融的重要内容,最大困难是平时找不到人,都外出务工了,再就是放贷款后,到期收款难。如要进一步了解,可私聊。
问题一:普惠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
一方面,目前各行在普惠产品的营销上并无行业较统一的利率定价,因此在营销过程中,容易出现“利率战”和抢挖现象,使企业融资结构不稳定,或出现盲目扩张的行为。 另一方面,为适应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有效增强客户粘性,建立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小微企业服务新模式,目前四行均已创新推出“互联网+企业纳税贷产品”。比如目前市场上的四款企业纳税信用贷款产品,如下表所示: 总体上看,以上产品均通过大数据连接工商、税务、财务等模型,实现大批量在线获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信息不对称和担保难问题,同时极大提升了服务效率和便利程度。但从产品开发及客户定位上看,如何进一步加强产品创新,打造有特色的小额化信贷产品体系,是普惠金融业务拓展中面临的挑战。 根据近日《银保监会发布2020年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显示,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均有所上升,但信贷资产质量总体平稳,主要是由于结构性因素和疫情带来的短期性冲击造成了一季度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的上升,不良的爆发还存在滞后性,这也给银行拓展普惠业务带来挑战。 近年来,部分银行已经组建普惠金融事业部,初步建立起能够实现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与农村金融有机融合的组织架构和高效的运营机制。 但从普惠条线从业人员人数上看,兼职普惠业务的居多,尤其是在县域等普惠业务十分重要的基层网点。 总体而言,银行普惠条线呈现出专业化团队建设发展滞后的问题。一方面是客户经理队伍人员不足。辖内部分支行客户经理业务受理速度跟不上小微企业的发展速度和他行营销速度;另一方面是从事小微企业业务的团队专业化程度不高。目前为适应市场竞争和发展需要,小微金融产品更新迭代速度很快,但部分客户经理习惯于传统小微信贷业务的办理流程,对新型小微企业产品的接受度不高,对产品开发设计、服务创新和风险管理方面的基础都相对薄弱。 对策: (一)强化理念更新,充分认识深抓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的战略意义。 (二)强化服务内功,全面推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制机制的创新。 (三)强化战略联盟,着力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的生态环境。 (四)强化队伍建设,培育一支能征善战的优秀团队。 2005年联合国推出普惠金融概念后,国际 社会 开始对其广泛关注。欠发达国家、地区大力推动 普惠金融发展 ,许多国家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年来我国政府也不断发文大力推动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旨 在 让 社会 各阶层和群体都能够享受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从而建立有效、全方位为 社会 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
在 政府大力推动、 社会 各界共同努力下,中国的普惠金融服务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初步建立了多元化的服务体系,服务覆盖面达到一定水平,移动互联网支付得到一定普及。根据中国人民 银行 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末,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达到13.39万亿元人民币。但相较于其庞大的服务对象和资金需求,普惠金融的发展与我国经济 社会 发展的要求和 社会 的期望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如何进一步推动 普惠金融发展 已经成为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议题。 1 我国 普惠金融发展 中暴露的 问题
1.1 普惠金融顶层设计不到位 近年来,我国的国家层面对普惠金融的发展高度重视,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政策文件来推动其发展。这些文件 在 宏观层面上对普惠金融的发展进行了规划,但是没有进行细化,对普惠金融没有一个系统性的布局,从而导致金融机构 在 发展普惠金融时缺乏主观能动性。 另外, 在 普惠金融基础设施 方面 顶层设计也存 在问题 。首先,普惠金融相关的法律体系没有健全,导致普惠金融的发展缺乏清晰的法律规范。其次,普惠金融信用体系建设缓慢,由于普惠金融服务对象比较特殊,导致普惠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困难重重。最后,普惠金融的监管政策不健全,导致普惠金融监管的缺失。 1.2 对普惠金融认识不到位 无论是普惠金融服务的提供者还是消费者都存 在 对普惠金融认识不到位的情况。部分普惠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对普惠金融存 在 误解,把普惠金融等同于“扶贫”,要不就是忽视了风险 问题 ,降低信贷标准,盲目 推进普惠金融 的发展,要不就是感觉风险过大,不愿提供普惠金融服务,使得普惠金融的发展受阻。 同时,由于普惠金融服务的消费者是弱势群体,这类人群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对金融不甚了解。他们很容易 在 对普惠金融提供的产品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只看到了高额回报却忽略了风险 问题 ,结果与服务提供者产生纠纷。还有一些不法机构利用消费者金融知识的贫乏,假借普惠金融的名义,做一些诈骗的违法行为,产生非常不好的 社会 影响,从而制约 普惠金融发展 。 1.3 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以商业 银行 为主、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多元化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但是由于以商业 银行 为代表的大型金融机构的主要服务对象是高端客户,对 普惠金融发展 缺乏重视,导致普惠金融进展很慢。而以小额贷款公司、村镇 银行 为主的金融机构虽然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村金融、小微金融,但是其自身实力不足、技术相对落后,导致其服务不够深入、覆盖面不广。政策性金融机构则大多数是靠财政拨款,缺乏商业可持续性,无法保障普惠金融的持续发展。 1.4 普惠金融风险控制体系不健全 普惠金融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具有高风险的特性。普惠金融除了要 面临 着信用风险、利率风险、运营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等传统风险之外,还要 面临普惠金融发展 过程中衍生出来的技术风险、法律风险、信息安全风险、资金挪用风险、洗钱和套现风险。[1]普惠金融更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控制体系。 而目前我国的普惠金融没有建立起安全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 在 风险控制 方面 存 在 较大的 问题 。普惠金融消费者主要是长尾群体,信息收集难度大,导致其风险控制的难度非常大、调查成本非常高,传统的风险控制方法根本不能适应普惠金融的风险控制。[2]因此许多金融机构罔顾风险,导致大量风险积聚。 1.5 普惠金融产品创新能力不足、融资成本高 目前普惠金融服务的提供者虽然推出许多普惠金融产品,但是大多数产品设计存 在 许多 问题 , 在 贷款金额、贷款期限、担保方式等 方面 设计呆板,同质性强,缺乏创新,尤其是利率 方面 普遍较高。普惠金融消费者来源广泛,需求也不一而足,这些产品往往根本不能满足其需求。而且,大量普惠金融产品消费者缺乏对产品的鉴别能力,监管部门对产品的监管不到位,导致普惠金融产品的市场混乱,普惠金融的风险加大。再加上目前大多数普惠金融产品的融资成本都 在 15%~20%左右,虽然要比高利贷低,但是却远远高于 银行 的贷款利率。这无疑对普惠金融产品的推广、普惠服务的提供都带来不利影响。 2 促进我国 普惠金融发展 的对策建议 2.1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普惠金融的发展应该是以市场为主导,但是也离不开政府的规划与引导。我国政府应该进一步细致规划普惠金融的发展, 在 统筹规划、均衡布局、组织协调、政策扶持等 方面 做出系统性的布局,建立更具包容性的普惠金融体系,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使得 社会 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有机统一。
在 普惠金融基础设施 方面 ,首先要加快普惠金融相关法律体系建设的步伐,积极出台普惠金融法律法规,对普惠金融的发展进行规范的同时为其保驾护航。其次,加快普惠金融信用体系和信用平台建设,积极结合金融 科技 ,扩大现有信用体系的覆盖面,缓解 普惠金融发展 中遇到的信息不对称的 问题 。最后,加强监管,完善普惠金融监管工具箱,及时打击不法行为,纠正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2.2 提高认识,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教育和保护 一 方面 ,对普惠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加强培训、提高认识,使其清楚认识到普惠金融不是“扶贫”。普惠金融虽然是针对弱势群体的一种金融模式,但业务面非常广、资金需求非常大,是一片业务“蓝海”,等待普惠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大力开拓。同时发展普惠金融时不能罔顾风险,不能盲目推进,应遵循市场规则积极推进。 另一 方面 ,要完善消费者教育保护体系。普惠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应借助互联网、微博、微信、宣传册、宣传流动车等工具积极进行金融知识扫盲,普及金融知识,使普惠金融消费者能够理性地运用金融工具来享受金融服务。同时,政府应制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政策,发生金融消费纠纷时妥善处理,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如此,方能营造出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更好地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 2.3 健全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国家应加快现有传统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改革转型,积极引导以商业 银行 为代表的大型金融机构继续支持普惠金融的发展,扩大其 在 普惠金融市场的渗透率和覆盖面,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国家应 在 现有小额贷款公司、村镇 银行 等金融机构的基础上,学习格莱珉 银行 的经验,通过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提供政策支持等方式,引导各类资本进入普惠金融市场,成立专门的普惠金融机构,以此增强直接服务普惠金融消费者的力度。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能和能力也要进一步拓展和加强,全面扶持普惠金融的发展。 2.4 借助金融 科技 ,健全普惠金融风险控制体系 随着普惠金融的高速发展,潜 在 的金融风险也正 在 不断积聚。目前大部分普惠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对风险的防控仍然采用传统的风险控制体系,这已完全不能满足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需要。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现代化的 普惠金融发展 体系, 在 风险防控时我国也应该借助金融 科技 的特征将其合理地运用到普惠金融的风险防控中去,建立一套与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相匹配的普惠金融风险控制体系。普惠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应该积极主动将大数据等金融 科技 运用到普惠金融业务的贷前、贷中、贷后每个环节中,提高自身的金融风险分析和评估水平,完善风险控制模型,准确识别、预警、防控普惠金融风险。而各级政府也应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推动普惠金融数字化的进程。 2.5 降低融资成本,推出产品定制化服务 普惠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应该根据消费者金融需求多样性的特点,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结合金融 科技 ,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服务。普惠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可以根据消费者不同的金融服务需求,结合消费者自身的情况, 在 贷款金额、贷款期限、贷款利率、担保方式 方面 进行合理设计,为其提供优质的普惠金融服务。 在 普惠金融产品创新时,尤其要注意担保方式创新,不能仅仅局限于不动产抵押担保,要积极尝试保险基金担保、互助联保、再保险担保等担保方式。产品贷款利率设计时要走保本微利之路。普惠金融应该是以低成本、广覆盖、易获得、可持续的方式向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普惠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应该 在 经济利益和 社会 利益中找到平衡点,切实为普惠金融消费者提供“普惠”的金融服务。金融行业专用采购管理系统,目前国内用的比较多的是郑州信源的E招采系统,郑州信源在电子化采购领域拥有目前国内较多的200多个成功案例,金融行业拥有目前国内较多的20余个成功案例。电子化金融采购管理系统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定制,全国服务热线:40...
点击进入详情页本回答由郑州信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消金行业如何打好普惠金融这张牌?马上消费做对了这三件事!公司动态
消金行业
金融虎
·
16小时前消费金融和普惠金融如何实现双赢?近日来,关于消费金融的政策持续推出,行业发展备受关注。日前,金融监管总局党委(扩大)会议提出,要加快发展消费金融,助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有业界专家指出,从消金机构贴近市场、灵活高效特性出发,做好普惠金融、数字金融两篇大文章,在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中贡献力量。普惠金融是各大消金机构必争的主阵地。从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到2023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走过了十年历程。这十年来,普惠金融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持续提升。这十年,同样也是消费金融行业飞速发展的十年。作为普惠金融产品重要的提供者,消费金融机构与普惠金融同频共振。《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突出消费金融公司专业化、特色化服务功能,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效能。消费金融和普惠金融如何实现双赢?消金机构应该在哪些方面发力?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消金机构如何通过科技赋能,让普惠金融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满?马上消费作为头部消金机构,给出了示范性样本。成立8年来,马上消费充分发挥国家规范牌照优势和科技创新优势,深挖传统金融机构难以全面覆盖的长尾客户需求,创新解决农民群体的痛点问题,以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打造普惠金融发展样本。精准触达用户:解决长尾客群金融服务难题普惠金融的核心要义,就是建立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让农户、外来务工人员、新市民等群体,能及时有效地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及人民银行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近年来金融服务覆盖面明显扩大,全国银行机构网点覆盖97.9%的乡镇,基本实现机构网点全覆盖。但值得关注的是,仍有不少的人群由于征信记录基本空白等原因,被排除在零售金融网络外。这些银行覆盖不到的长尾客群,正好是消金行业所需要触达的人群,消费金融公司错位发展和银行的形成补充,让金融服务覆盖面更广。“消费金融试点的初衷,就是服务银行不敢覆盖的长尾客群,解决他们消费能力不足的问题。”马上消费党委书记曹景泉表示,马上消费的用户颇为“下沉”,旗下重要的消费金融产品“安逸花”客群有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有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型灵活就业人员……他们多是对金融服务有需求,且渴望金融服务可负担、可便利、可获得的人群。换句话说,马上消费精准抓住了普惠金融体系中消金行业的服务用户。其搭建了“场景+科技+开放”的综合性数字化平台战略,不断延伸金融服务触角,覆盖更多征信“白户”和传统银行服务“盲区”,将普惠金融业务下沉拓展至三四线城市和县城、农村地区。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目前,马上消费下沉拓展至三四线城市和县城、农村地区,笔均贷款3000元左右,服务农村用户超3600万人,交易总额近6500亿元;服务县域用户超4200万人,交易总额超8000亿元。精准解决痛点:开创“金融科技+保险+银行”新模式让农民 “享实惠”虽然普惠金融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从需求层面来看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其中突出的便是农户群体融资难问题。不久前发布的《实施意见》中也特别提及针对农户等群体开展普惠金融服务,提高对农户、返乡入乡群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水平。以养鸡为例,养殖户由于缺乏抵质押物、抗风险能力差,且生产经营风险较大,往往更难获得贷款,难以扩大生产规模。马上消费积极针对这一痛点问题,创新了“金融科技+保险+银行”的金融模式,与国任保险两江中心支公司、渝北银座村镇银行一起,今年3月成功帮助养殖户钟桃的散养土鸡项目获30万元贷款授信,这也是国内首笔通过该模式支持散养土鸡项目的贷款。马上消费研发的智慧养殖大数据平台及智能化技术,实现了对鸡舍的智慧化管理,并向渝北银座村镇银行和国任保险两江中心支公司开放,以便保后监测、贷后管理及跟踪回访。而数据实时跟踪功能把“动产”转换为“不动产”,有助于银农融资对接。不仅如此,马上消费发挥数字金融优势,依托旗下APP产品“安逸花”开设了乡村振兴服务专区,为乡村的农业主体构建了一条特色农产品上行通路。通过金融科技、数字技术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马上消费释放“三农”数据价值,以金融和科技的深度融合精准助力乡村振兴,为普惠金融助力。精准科技创新:大模型提供个性化服务赋能普惠金融既能精准服务多达1.8亿的用户,又能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提供切实需要的产品,在普惠金融发展的道路上,马上消费是如何做到先行的呢?科技创新是关键词。这不仅是马上消费的标签,也代表其脱颖而出的核心竞争力。作为行内的科创领航企业,马上消费基于超1.8亿用户量建立的大规模数据资产、算力平台、场景生态优势,以及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集聚,于8月发布了“天镜”大模型,这是国内首个零售金融行业大模型。金融大模型为普惠金融服务注入新的动能。在为C端用户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上,大模型可以用拟人化的自然语言随机应变的与客户进行交流。传统AI对客户意图理解准确率在68%左右,而马上消费“天镜”在智能客服领域投入运营6个月后,意图理解准确率达91%。面对新阶段新格局下的新要求,消金机构如何进一步夯实基础,努力推动数字普惠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质量发展?马上消费以普惠为底色,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不断延伸金融服务的触角,扩宽金融服务深度、广度和“温度”,提升普惠金融活力及推动普惠金融业务降本增效的做法,无疑为行业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范本。在普惠金融这篇大文章的版图里,马上消费写下了生动的一笔。未来,马上消费在普惠金融发展上还将有哪些创新?还会有哪些新动向,值得期待。
  10月28日下午,由主流财经媒体《每日经济新闻》发起举办的2022中国金融发展论坛暨第13届金鼎奖(金融)颁奖礼――普惠金融分论坛圆桌讨论环节,四位来自金融机构的嘉宾交流了在推动普惠金融业务“增量、降价、提质、扩面”、践行普惠金、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的做法和体会。  每经记者 刘嘉魁
每经实习编辑 马子卿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各领域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  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宏观背景下,普惠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稳增长?如何提升金融资源有效供给,让普惠小微金融服务更加可得可及?金融机构采取了哪些措施,提升普惠金融的发展能级,平衡好普惠金融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在落实落细减费让利措施,加大支持小微企业普惠金融力度方面,金融机构有哪些值得推广的经验,带来了哪些有益启示?  10月28日下午,由《每日经济新闻》发起举办的2022中国金融发展论坛暨第13届金鼎奖(金融)颁奖礼――普惠金融分论坛圆桌讨论环节,将就上述问题展开探讨。四位来自金融机构的嘉宾交流了在推动普惠金融业务“增量、降价、提质、扩面”、践行普惠金、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的做法和体会。  嘉宾献策 助推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为实体经济“输血造氧”是金融的天职。普惠金融圆桌对话的第一轮问题是:在普惠金融践行进程中,金融机构采取了哪些措施,为中小微企业减费让利,降低其融资成本?还将从哪些方面发力,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助推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普惠金融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手段。”德华安顾人寿总经理助理、首席信息官、首席运营官肖萍进行了首轮发言。她介绍道,作为首家总部在山东济南的全国性寿险公司,德华安顾人寿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己任,从资产端发力,积极拓展保险资金,聚焦棚户改造、基础公共设施建设和新旧动能转换等产业升级项目。  在负债端,作为第一批“惠民保”产品的设计者和市场实践者,德华安顾人寿密切关注实体经济发展需求,以及老百姓(603883)、新市民的健康和保障需求,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微众银行企业金融副总经理袁伟佳认为:“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根本原因是金融机构服务成本高,所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首先要从降低金融机构自身的成本开始。”她介绍道,微众银行作为致力于普惠金融的银行,在业务发展过程中不断提效率、降成本,运用数字科技的方式服务全国小微企业,解决风险成本高、获客成本高、运营成本高等传统难题。利用小微企业支持政策,创新线上业务,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继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从金融科技服务的角度来看,金融机构在管理端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北京融和友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千里分享了观点。他认为,最典型的管理实践体现在“产品定价”上,金融机构从“资产成本、费用成本和经济资本成本”入手,针对每一个细分产品,基于规模预期的假设,充分考虑政策导向、客户群长期关系等关键因素,基于EVA的模型,最终形成数字化的定价结果,体现了金融机构积极践行市场导向、通过科学管理助力经济腾飞的意愿。  几位嘉宾从发展理念、业务导向、政策执行等方面,介绍了金融机构近年来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加大普惠金融资源倾斜力度,着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有益实践。  面对风险 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蔚然成势  防风险是金融业的永恒主题。守住风险底线,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保障。第二轮圆桌讨论的问题是:随着普惠金融向纵深推进,金融机构应如何进一步运用数字技术统筹发展和安全,平衡好增量扩面和风险防控的关系?  同方全球人寿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兼首席人力资源及行政官王前进首先发表了观点。他介绍道,同方全球人寿作为一家合资寿险公司,股东荷兰全球人寿在保险行业深耕200多年,经历了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多个风险周期,对国内保险行业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比如荷兰全球人寿一直推行价值导向管理保险行业,各类保险产品要在风险导向下进行定价,从价值角度去分析,保障产品的长期性,以防御风险。”  他认为,数字化技术应用,也能从前端去防控风险,比如智能核保体系等。此外,防风险的意识宣导很重要,推动合规理念真正融入到每一位员工和到客户的意识中,才能真正打造防风险体系。  “运用数字化技术,有助于普惠金融突破创新,更加贴近C端需求,但在此过程中也极易积累风险。”德华安顾人寿肖萍认为,金融机构的发展和风险防控需要保持理性,积极借助数字化措施,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企业稳健经营。  微众银行袁伟佳介绍道,该行以数字化方式服务小微企业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数字化风控、数字化运营和数字化营销获客”,而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数字化风控,这是开展业务的关键基础,也是企业金融业务的重难点。  “高效的数字化风控体系,以数据风控为核心,改善整个企业的融资的流程和体验,同时也能控制我们信贷资产的质量,从而扩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袁伟佳说。  北京融和友信李千里则认为,风险和盈利是金融业持续博弈的两个主题,而数字化、智能化是当前金融机构探索实践“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达成统一管理目标的关键手段和措施。近年来,金融机构建立了一整套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一方面通过数字化梳理完整、清晰的业务数据,并形成最终监管报告结果,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技术,构建各类客户风险模型、设立智能风险预警,在过程中及时识别、管控各类风险。  几位嘉宾从风控体系建设、科技创新赋能等方面,分享了金融机构在运用数字技术,统筹发展和安全方面的经验。从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蔚然成势,在金融科技的应用下,数字普惠金融的有益探索还将进一步深化。  聚焦主责、主业 中小金融机构在普惠金融服务实践中实现“双赢”  近年来,在监管政策引导下,中小金融机构的普惠金融主力军作用日益凸显,发展普惠金融也成为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稳健运行的必由之路。普惠金融圆桌讨论的最后一轮问题是:在普惠金融服务实践中,中小金融机构应如何进一步发挥体制、机制优势,聚焦主责、主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对此问题,同方全球人寿王前进认为,普惠金融的本意,就是让各个阶层、群体都能够得到金融的帮助。在普惠金融的实施过程当中,银行和保险等金融机构都贡献了非常重要的价值。  比如中小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从普惠保险的角度陆续推出多款适合老年人的产品,使老年人也享受到保险服务。同时,保险公司与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建立联系,打造平台,使中老年客户能够在购买保险养老产品的同时,链接未来养老的各方面需求。  “在普惠金融的服务实践中,要通过科技赋能助推行业发展,为客户提供更精细化、定制化的金融服务,让保险这种无形的金融产品更加有温度,有代入感,更富体验度。”德华安顾人寿肖萍说道,未来德华安顾人寿将加快科技和保险的融合速度,本着“保险姓保”的原则,维护消费者权益,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保险需求。  “微众银行致力于做更懂小微企业的银行,一路陪伴他们成长。”微众银行袁伟佳谈到,微众银行聚焦主责、主业,就是要紧紧围绕普惠金融的重点客群,从他们的需求出发,务实创新,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自然也会收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北京融和友信李千里表示,“供应链金融”或者叫“产业金融”,是金融服务发展的关键路径。金融机构围绕其构建了以核心企业带动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资信联动的新型金融服务,为经济高速发展注入了“资金活水”。近期,金融机构与各地政府、各地标志性产业、龙头经济产业进行更深程度的联结,帮助中小微企业成为更强大的“韧性企业”,这正是金融创新服务所形成的强大力量。  几位嘉宾的深入讨论,为广大中小金融机构持续深耕市场定位,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精准度带来了有益启示。实体经济的“肌体”,始终需要金融“血脉”来供养,对中小金融机构而言,发展普惠金融既是稳健运行的必要途径,也是长远的战略方向。(责任编辑:王晓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原消费金融合作的平台有哪些 的文章